茶类词汇英译翻译策略及成因

合集下载

中美茶叶贸易中商务英语的文化因素及翻译策略

中美茶叶贸易中商务英语的文化因素及翻译策略

中美茶叶贸易中商务英语的文化因素及翻译策略首先,茶叶文化是中美茶叶贸易中的重要文化因素。

中国和美国的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传统。

在茶叶贸易中,翻译人员除了要翻译产品名称和描述之外,还要了解和传达茶叶文化的内涵。

例如,中国的绿茶在美国市场上通常被称为"绿茶",但在翻译时应该注意传达其健康饮品的形象,强调它的抗氧化和降低胆固醇的功效,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其次,商务礼仪也是在中美茶叶贸易中需要考虑的文化因素。

在商务交流中,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商务礼仪和习惯。

在翻译商务文件和口译会议过程中,翻译人员需要了解和遵守双方的商务礼仪,避免出现文化冲突。

例如,中国人习惯在商务谈判中以茶叶款待客人,而美国人在商务场合更倾向于咖啡。

在翻译茶叶贸易相关文件时,应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保持准确和合适的传达。

第三,市场需求也是中美茶叶贸易中必须考虑的重要文化因素。

中国和美国的市场需求有着明显的差异。

例如,中国人普遍喜欢喝丰富口味的浓茶,而美国人更倾向于喝味道轻淡的茶。

翻译人员需要了解和传达这些市场需求的差异,以帮助双方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在翻译商品描述和营销文案时,翻译人员应注重传达茶叶的风味特点和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能力。

最后,在翻译中应采取适当的策略来传达文化因素。

首先,翻译人员应优先考虑尊重和保持源语文化的特点。

虽然翻译的目的是实现准确传达,但也要注重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文化差异。

其次,翻译人员应注重目标语的文化特点。

在翻译茶叶贸易中的文档或文件时,翻译人员应注意目标语的商业用语和市场文化,使翻译结果更符合目标语受众的需求。

综上所述,中美茶叶贸易中的文化因素及翻译策略在促进双方合作与交流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茶叶文化、商务礼仪、市场需求以及正确的翻译策略等方面都需要翻译人员在翻译过程中进行恰当的考虑和转化,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和对目标市场的适应。

中美茶叶贸易的成功离不开文化因素和翻译策略的合理运用。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茶文化英译策略分析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茶文化英译策略分析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茶文化英译策略分析交际茶文化,顾名思义是一种围绕着“茶”这种饮料衍生出来的一系列体现着特定的价值观、生活立场和处世哲学、经营理念等内涵的文化体系。

就我国茶文化而言,它集中展现着我国几千年农耕文明的精神面貌、生态态度和“国民性格”,是不可多得的宝贵传统文化之一,更是我国向世界输出“中华文化”、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窗口。

我们对于茶文化的对外传播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予以洞察:一是作为商业交际活动的茶文化传播,带有明显的消费属性、营销属性和交易属性;二是作为纯粹人文精神传播的茶文化传播,更多的是一种民间人文对话性质的属性;三是作为一种体验经济的茶文化传播,比如茶文化国际旅游、茶文化的深度旅游等,是依靠将国外消费者吸引到茶文化的“特殊时空语境”中进行体验的一种传播方式;四是作为一种学术交流、学术对话的茶文化传播,偏向于交际文本、语言符号、学术理念、商务英语等方面的跨文化交际。

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我国茶叶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和茶文化的国际化传播在前三个层次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就,但在学术对话交际层面上还存在着一些制约茶文化软实力形成的因素。

1认知语言学对于跨文化交际基本的立场主张整体性来看,认知语言学(cognitivelinguistic)虽然是语言学的一种新型分支,但其基本的知识体系却来源于心理学和认知科学,是一种多学科互相交融、互相交叉的产物,整体上成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主要的创立者是语言学家乔治•雷可夫。

认知语言学不纯粹是一种关于“语言”的学问,更多地是作为一种“研究范式”来被学术界广泛认可的。

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建构出来的“茶文化英译”———作为一种翻译也能够被纳入到认知语言学的范畴中去,这是它保持持久的生命力的一种特质所在。

认知语言学对于跨文化交际、翻译实践等的基本立场主张包括这样几个部分:1.1语言的语义不仅仅是客观的真值条件,而是主观和客观的结合。

认知语言学与形式语言学之间最为本质的分歧在于如何看待语言的属性上。

茶文化术语汉译英的语用关联解析

茶文化术语汉译英的语用关联解析

2020 年 23 期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文化,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在传递文化以及思想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英语将我国的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国需要在充分了解茶文化的基础上进行。

英语翻译并不是将每个词语的意思组合起来,而是要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

在茶文化术语的翻译过程中应该以语用关联为原则,将茶文化准确的传递出去。

一、茶文化术语概述传统来说茶文化主要包含两个部分,一种是客观存在的物体,这也是对全文化进行传承,促进其发展的基础。

而另外一种茶文化是无形的,是在茶叶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文化,包括茶道和茶艺等。

当前茶文化已经成为我国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专业术语。

当前我国茶叶已经推广到了世界各个国家,茶文化也逐渐走向世界,要想让人们更好的了解茶文化,就需要通过茶文化的基础——茶文化术语来加强对于茶文化的认知。

单纯对这些术语进行词语意思上的翻译还远远不够,要对专业术语所表现的茶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

通过茶文化术语的翻译,我们要传播的是一种文化和艺术,多数茶文化术语背后都会有一个意义深刻的典故,因此,要对茶文化的内涵进行传播就需要从这些典故入手。

二、语用关联的含义及应用意义语用关联是对人们的交流习惯进行总结而得出的一种理论,语言交流不仅是要对信息进行传达,还是一个认知的过程,需要通过彼此之间所存在的关联性进行思维的推理。

一般来说,汉译英的过程就是让两个语言不通的人能够彼此了解对方的基本意图,但是在传统的直译过程中,仅仅是根据表面意思进行翻译,有时会超出对方的认知范围产生分歧。

通过与用关联理论的应用,可以在汉译英的过程中加强交际重点,使其交流更具有效性。

将语用关联融合到翻译过程中,能够使翻译模式更加优化,并且呈现出一种动态化的翻译,更为清晰的传达茶文化,使交际效果更好。

三、语用关联在茶文化术语汉译英中的具体应用我国的茶文化发展历史悠久,如今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关注,怎样将茶文化更好的传播出去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茶叶的名词解释英文翻译

茶叶的名词解释英文翻译

茶叶的名词解释英文翻译茶叶是世界上最为广泛饮用的饮品之一,因其浓郁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成分而备受喜爱。

在不同的茶叶种类和茶文化中,我们会遇到一些特定的名词和术语。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些名词的英文翻译,以深入探索茶叶的世界。

1. 茶叶 (chá yè): Tea leaves茶叶是指从茶树上采摘下来的叶子。

茶叶的品质和产地决定了其口感和风味。

通过制作和处理,茶叶可以变成不同类型的茶。

2. 茶树 (chá shù): Tea plant茶树是一种常绿植物,属于山茶科。

茶叶是从茶树的嫩叶中采摘和制作而成的。

3. 茶艺 (chá yì): Tea art茶艺是指茶叶的制作、品尝和欣赏过程,通常与传统文化和礼仪相关联。

它强调对茶叶的仪式性品味和欣赏,以及对沏茶和茶具的技法和造诣。

4. 茶具 (chá jù): Tea ware茶具是泛指茶叶冲泡和品尝过程中使用的器皿和工具。

茶具种类繁多,包括茶壶、茶杯、茶匙等。

在茶艺中,不同的茶具可以提供独特的茶味和体验。

5. 茶文化 (chá wén huà): Tea culture茶文化是茶叶制作和品尝背后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它涵盖了茶叶的历史、艺术、礼仪等方面,并与社会和人际交往密切相关。

茶文化在世界各地都有独特的表达和影响。

6. 茶道 (chá dào): Way of tea茶道是日本传统茶艺的名称,它强调茶叶冲泡和品尝的精神和仪式。

茶道追求简朴和平静的生活态度,通过沏茶和品茶的过程,达到身心和谐的境地。

7. 红茶 (hóng chá): Black tea红茶是经过完全发酵和氧化的茶叶,具有深红色的汤色和浓郁的口感。

它在英国等西方国家非常流行,常被用来搭配牛奶和糖。

8. 绿茶(lǜ chá): Green tea绿茶是用未经发酵的茶叶制作而成的茶,具有清淡的嫩绿色汤色和草香味。

中国茶文化英译策略研究

中国茶文化英译策略研究
CHU L i n g y un ( Ha r b i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 o mm e r c e ,H a r b i n 1 5 0 0 2 8 )
Ab s t r a c t
I n t h e e r a o f g l o ba l i z a t i o n, c u l t u r a l e x c h a n g e s a c r o s s d i f f e r e n t na t i o ns h a v e k e p t
文 化转 向 给翻译 研 究 带 来 了 巨大 的变化 。现 今 , 翻 译研 究 已经成 为 学 术 界 的研 究 热 点 , 获 得 了前 所 未
有 的关 注 ¨ 。
确” 和“ 忠实 性 ” 的 问题 。2 0世 纪 9 0年代 , 翻 译研 究
迎来 了真 正 的突 破 。从 那 时 开 始 , 翻译 研 究 和实 践 进 入 了更加 广 阔的领 域如 语境 问题 、 文 化 问题 、 历 史 问题 和 习 俗 问 题 等 。 这 种 转 变 被 称 为 “ 文 化 转 向” 。根 茨勒 认 为 文化 转 向让 研 究 者更 好 的 了 解 翻译 的过程 …. . 在 此 过程 中译 者 的作 用 , 编 辑 的
中国茶文 化英译 策略研究
褚 凌 云
( 哈尔滨商业 大学外语学 院, 哈尔滨 1 5 0 0 2 8 )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中国对外政治、 经济、 文化交流 日 益频繁。茶文化作为中国悠久历史文化
的重要 特征 , 在 中国文化 的发展 中发 挥了举足轻重 的作用 。本文尝试从异化 和语 义翻译 的角度分析经 典茶文化译 作 中的典型例子 , 通过分析 归纳 总结 出茶文化英译 的原 则和策 略 , 以期为后 续茶文 化相关典 籍 的汉英 翻译 提供一

基于中国茶文化的英语翻译技巧策略探讨.docx

基于中国茶文化的英语翻译技巧策略探讨.docx

基于中国茶文化的英语翻译技巧策略探讨中国作为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且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色,其中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形式,具有多种多样的名茶品名,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不断提升了茶叶的制作工艺水平和质量,这也就很好的促进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随着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的茶文化逐渐受到世界各个国家的喜爱和欢迎,这也就直接促进了中国茶文化英语翻译的形成。

但是就目前来说,在实际翻译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规范的问题,限制着茶文化英语翻译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主要是介绍了中国茶文化的英语翻译过程,以及在英语翻译的过程中能够应用的相关技巧策略,这样就能够很好的提高中国茶文化英语翻译的规范性,加强我国与其他国家茶文化之间的相关交流与合作。

1中国茶文化的英语翻译过程1.1翻译前的准备在对我国茶文化进行翻译之前,首先最关键的就是需要适当的了解我国的茶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够翻译的更加准确、全面、完整。

首先可以大量的阅读关于茶文化的相关书籍、文献,这样就能够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到中国的茶文化,为后期的翻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是需要注重对先进科学技术的有效应用,比如互联网、计算机等,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到茶文化的内容,为后期茶文化翻译工作更好的开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同时能够保证茶文化翻译的规范性[1]。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茶文化相关文献、资料的时候,应该加强收集相关的翻译资料文本信息,这些资料在后期的翻译工作中会发挥出重要的参考作用。

另外,针对所收集到的传统文化资料信息来说,还应该详细的整理和归纳出资料信息中的重点内容,比如在阅读资料的时候可以着重研究《符号学与文学翻译研究》、《舌尖上的中国茶》等方面的文献书籍,这样就能够更好的了解和掌握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而能够更加准确的翻译出中国的茶文化[2]。

同时对于在翻译过程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相关文言语句、中国古诗词等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查阅,通过详细的分析之后找出在英文翻译中最佳的表达方式,因此就需要借助《汉英词典》、《英语翻译常用词语手册》等相关的翻译辅助工具,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这样就能够保证翻译的准确性[3]。

茶行业用到的英文与茶知识

茶行业用到的英文与茶知识

一制茶1 tea bush :茶树2 tea harvesting 采青3 tea leaves 茶青4 withering 萎凋\Sun withering 日光萎凋 indoor withering 室内萎凋 setting 静置 tossing 搅拌(浪青)5 fermentation 发酵6 oxidation 氧化7 fixation 杀青Steaming 蒸青 stir fixation 炒青 baking 烘青sunning 晒青8 rolling 揉捻Light rolling 轻揉 heavy rolling 重揉 cloth rolling 布揉 9 drying 干燥 Pan firing 炒干 baking 烘干 sunning 晒干10 piling 渥堆11 refining 精制Screening 筛分 cutting 剪切 de-stemming 把梗 shaping 整形 winnowing 风选 blending 拼配 compressing 紧压 re-drying覆火 aging 陈放12 added process 加工 Roasting 焙火 scenting 熏花 spicing调味 tea beverage 茶饮料 13 Packing包装Vacuum packaging真空包装 nitrogen packs 充氮包装 shredded-tea bag 碎形小袋茶 leave-tea bag 原片小袋茶二:分类 classification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fermentation ,rolling, baking and tea leaf maturity :根据制造时发酵,揉捻焙火与采摘时原料成熟度来分类Non-fermented :不发酵茶,即绿茶Post –fermented :后发酵茶即普洱茶Partially fermented 部分发酵茶,半发酵茶,即乌龙茶Complete fermentation:全发酵茶,即红茶再把这四大分类细分:绿茶分为:Steamed green tea蒸青绿茶 Powered green tea 粉末绿茶Silver needle green tea 银针绿茶 Lightly rubbed green tea 原形绿茶Curled green tea 松卷绿茶 Sword shaped green tea剑片绿茶Twisted green tea 条形绿茶 Pearled green tea 圆珠绿茶普洱茶分为Age-puer :陈放普洱 pile-fermented puer:渥堆puer乌龙可以分为:White oolong:白茶乌龙 twisted oolong:条形乌龙Pelleted oolong 球形乌龙 roasted oolong熟火乌龙White tipped oolong:白毫乌龙红茶分为:Unshredded black tea:功夫红茶 shredded black tea:碎形红茶熏花茶可以分:Scented green tea 熏花绿茶 scented puer tea熏花普洱Scented oolong tea 熏花乌龙 scented black tea熏花红茶Jasmine scented green tea熏花茉莉上述各类如果假如食品或香料,就成为调味茶(spiced tea),如果加到绿茶,则成为:spiced green tea 调味绿茶,以此类推。

基于应用语言学的茶文化英语翻译策略探讨

基于应用语言学的茶文化英语翻译策略探讨

基于应用语言学的茶文化英语翻译策略探讨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大瑰宝,也是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交流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和研究茶文化,其中英语翻译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然而,英语和中文具有不同的语言体系和文化背景,因此在茶文化英语翻译中需要采取特定的策略。

首先,对于一些具有文化内涵的专业术语,需要进行适当的注解,以便读者理解。

例如,“梅花香片”是一种绿茶,而“龙井茶”则是一种优质的中国绿茶,这些专有名词对于大多数英语读者可能不太熟悉,需要在翻译中进行解释。

其次,茶文化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内容,其中包括茶道、茶艺、茶具、茶叶等多个方面,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境和需求,选取适当的词汇和用语。

例如,在介绍茶艺时,可以使用“茶道”这个专有名词,以突出其独特性;而在介绍茶叶时,则应该使用一些常规的词汇,如“绿茶”、“红茶”等。

此外,在英语翻译茶文化时,需要尽量避免单词翻译和字面翻译,因为这样可能会导致文化的遗漏和误解。

例如,“茶道”在英语中通常被翻译成“tea ceremony”,但这种翻译不能很好地表达茶道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在翻译时应该考虑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文化的内涵,采用更为恰当的翻译方法。

最后,在茶文化英语翻译中,需要注重语言风格的调整。

英语和中文在表达方式和语气上存在差异,因此在翻译时需要注重英语的语言风格和读者的阅读体验,使翻译更符合英语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

例如,在翻译针对英语读者的茶文化介绍时,可以使用更为流畅和简洁的句子结构和语言风格,以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

综上所述,基于应用语言学的思想和方法,茶文化英语翻译需要考虑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注重语言风格的调整,以实现精准、恰当的翻译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类词汇英译翻译策略及成因
【摘要】本文选取茶类词汇作为中国文化术语英译的一个典型代表进行探讨,分析了茶类词
汇英译的基本策略,并探究了影响翻译策略的因素。中国文化的输出需要大量易于输入语接
受的术语翻译,望本文的浅析对中国文化术语的翻译有些许贡献。
【关键词】茶;术语;翻译策略
一、引言
1785年为英国自由党员数人所作的The Rolliad (《鲁里之流》)中有这样一首诗:
What tongue can tell
The various kinds of tea?
Of black and green,
Of Hyson and Bohea;
With Singlo,Congou,
Pekoe and Souchong,
Cowslip the fragrant,
Gunpowder the strong.
茶叶本多色,
何舌犹能穷?
熙春与武夷,
此绿彼又红;
松萝与工夫,
白毫和小种,
花薰真芳馥,
麻珠更稠浓。
短短一首小诗,茶叶名称竟有十一个之多。这一方面体现了当时的英国人对茶饮品的青
睐,另一方面也体现出英语中从汉语借入的茶类词汇的数量之多。本文作者收集了大量英语
中吸收的茶类词汇,在此基础上对其翻译策略进行分类,并试图探究其翻译策略背后的复杂
因素。茶类词汇只是中国文化词汇输出的一个方面,期冀本文的浅析能够引起更多的学者对
中国文化术语输出的有益研究。
二、茶叶词汇英译策略爬梳
1、音译
英语中吸收的茶类词汇绝大部分都是音译词:
tea(茶), bohea(武夷茶), pekoe(白毫), congou(功夫茶), hyson(熙春茶),
souchong(小种), Campoi(拣焙茶), Sunglo(松罗), Twankay(屯溪),Oolong(乌龙)
2、意译加音译
这类词中的音译部分多是tea:
green tea(绿茶), brick tea(砖茶), gunpowder tea(珠茶), jasmine tea(茉莉花
茶),Yony hyson(雨前茶),Hyson skin(皮茶),compressed tea(紧压茶),uncompressed tea
(散茶)
3、约定俗成
“约定俗成”是指事物的命名和社会习惯往往是群众经过长期社会实践而确定形成的。
其中典型的例子就是“红茶”的英译是“black tea”而不是“red tea”。早在17世纪的时候,
英国开始在中国福建地区大量收购茶叶。当时收购的茶叶大多是武夷茶,因武夷茶茶色为黑,
所以直译为“black tea”。后来茶学家根据茶的制作方法和茶的特点进行分类,武夷茶冲泡
后红汤红叶,按其性质属于红茶类。但英国人已经习惯称武夷茶为“black tea”,所以这一
说法就一直沿袭下来,现用以指代红茶。
三、茶类词汇英译策略成因分析
“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交流的需要使说一种语言的人和说临近语言
的或文化上占优势的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很难指出有完全孤立的语言或方言。”萨皮
尔的话指出语言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一种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这种相互作用
发生在词汇层面上,即是我们所说的借词。可见,引入借词是一种语言发展的必然趋势。美
国著名语言学家霍凯特认为借词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贷出语言的优势地位,二是因为
借入语言在词汇方面出现空白(崔永华)。英语从汉语中吸收词汇,其主要原因也无外乎以
上两点。其中,借入语言在词汇方面出现空白是其引入借词的直接原因。纵观英语中吸收的
汉语词,绝大部分都是表示食品、器具、服饰、官职等概念名词。当英语中没有这些概念而
又不得不使用、表达时,借词特别是音译借词是最简便快捷的方法。早期的茶类词汇都是通
过这种方式输入英语的。中国茶叶于17世纪传入英国后非常受欢迎,先是在英国王公贵族
中形成了饮茶之风,随后蔓延至整个社会,久而久之英国人养成了喝下午茶的习惯。英国人
对茶叶的喜爱造成了对茶类词汇的迫切需要。于是,上节中提到的那些音译借词做为一种全
新的必需的概念进入了英国社会。又因为早期英国进口的茶叶多是产自中国广东、福建等沿
海地带,所以这些音译词的“音”实际上多是是闽语或粤语方言(见下表)。另外,饮茶的
享受使英国大众对茶类的详细划分十分熟悉,甚至有些茶品作为贷出国的中国人都未必知晓。
这样的普及程度是其他类别的汉语借词无法比拟的,以至于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词典部总编
辑伯奇菲尔德(R.W.Burchfield)博士于1979年指出:English people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acquired specialized knowledge of various kinds of Chinese tea, and the picture that emerges is
that the generic word tea becomes less familiar than the names of varieties. (18世纪的英国人
深谙中国茶叶的各个品种,甚至茶叶的品种名称比一般词汇“tea”还有名。)
粤语:cha, Hyson, Campoi
闽语:tea, Bohea, Pekoe, Congou, Souchong, Oolong
吴音:Twankay
普通话:Sunglo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从本质上说,语言是无法脱离文化而存在的。语言的接触势必带来
文化的交流,文化交流的表现之一就是外来词的引进。由于政治、经济、军事及历史等因素
的影响,两种语言文化的交流从来都不是对等的。于是就出现了强势语言文化和弱势语言文
化之分。交流的方向就是强势一方向弱势一方大量输入自己的语言文化。这也是霍凯特所说
的“贷出语言”具有优势地位所以才会有借词进入贷入语言。纵观历史,茶类词汇进入英语
的时间多集中在17-18世纪。钱钟书先生通过对17、18 世纪英国文化中的中国形象的详细
考察,得出如下结论:如果我们的研究是对的,那么英国对中国的仰慕在17 世纪就达到了
顶点。17-18世纪正是“中国风”席卷欧洲的时候,中国对于欧洲是“一个尺度,一方视野,
一种价值观”。(姜智芹)在“中国风”的吹拂下,中国的先进文化和制度给正处于变革时期
的英国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具有中国特色的饮茶文化自然也当仁不让的刮进了英国文化。而
处于不同地位的语言文化引入借词的策略也有所不同。强势语言文化多是先“归化引入”再
“异化更新”,而弱势语言文化恰恰相反,即倾向先主动接纳“异化”借词,到了一定的发
展阶段的时候才慢慢进行“归化”修正。对于17-18世纪处于弱势地位的英语文化就呈现出
了茶类词汇以“异化”形式首先进入英语的场面。但是随着时间的洗涤,有些纯音译词逐渐
消亡,继而被其他形式的词汇所取代。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是“congou”,它是“功夫茶”
的音译词。到了20世纪60、70年代,李小龙的功夫电影在西方广为流行,李小龙首次将
Kungfu写入了英语词典。受此影响,“功夫茶”的译名也变成了“Kungfu tea”。与纯音译的
“congou”相比,“Kungfu tea”显然是向“归化”靠近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