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油的感官性状及鉴别

玉米油的感官性状及鉴别
玉米油的感官性状及鉴别

玉米油的感官性状及鉴别

玉米油不饱和脂肪酸高达58%,油酸含量40%左右,本身不含胆固醇,含丰富天然。感官鉴别如下:

(1)色泽:质量好的淡黄,质地透明莹亮,如以诺维明比色设计试验,不深于黄色35单位

和红色3.5单位之间组合的质量最好。

(2)水分:含量不超过0.2%,油色透明澄清,质量好,反之质量差。

(3)气味:具有玉米芳香芳香风味,无异味,质量最好,有酸败气味最差。

(4)杂质:油色澄清明亮,无悬浮物,杂质0.1%以下的质量最好,反之质量差。

玉米油掺假劣制方法:

一:搀兑潲水油,不法商贩将收集来的潲水,经过水油分离过滤去味等程序处理后,重新得到的油脂,一般看起来比较清澈,含有大量的细菌和毒素,一旦被人食用将对人体产生很大的危害。

二:用玉米油和花生油以1:1比例掺和的混合油。

三:掺入桐油

四:掺入青油或亚麻仁油

五:掺入矿物质油

鉴别方法:(1)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法,将低价油以5%15%20%25%等不同梯度掺入高价油中,模拟油脂掺假,计算每种掺假油脂与所有标准指纹图谱间的相似度,可定性鉴别。

(2)直观分析法,借助植物油脂的特征性,采用顺式油酸/顺式亚油酸甲酯和棕榈酸/硬脂酸甲酯,绘制二维图,直观比较分析,定性的鉴别油脂掺假。

(3)气相色谱法,玉米油是C4植物油,可以燃烧-同位素比值,进行脂肪酸组成分析。

补:要看纯度,玉米油是橙黄色的,不透明,有新鲜玉米清香味,优雅滋味。玉米油性质温和,纯洁无瑕,超绿色油类,少油烟、无油腻、烟点高,是一种比精制油更为纯净的食用油。

二、使用玉米油注意事项:

1.不加热至冒烟,因开始发烟即开始劣化;

2.勿重复使用,一冷一热容易变质;

3.油炸次数不超过3次,并使用较耐高温的油;

4.不要烧焦,烧焦容易产生过氧化物,致使肝脏及皮肤病变;

5.使用后应拧紧盖子,避免空气接触,与空气接触易产生氧化;

6.避免放置于阳光直射或炉边过热处,容易变质,应置于阴凉处,并避免水分

渗透,致使劣化;

7.使用过的油千万不要再倒入原油品中,因为用过的油经氧化后分子会聚合变

大,油呈黏稠状,容易劣化变质。

玉米油的凝固点要比花生油、调和油、橄榄油、棕榈油要低一些,这是因为玉米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含量高,特别是亚油酸属于超不饱和脂肪酸,这也是玉米油更加适合心血管疾病的病人食用的理由之一。在5度以下温度会逐渐凝结。

感官分析方法 三点检验

GB 12311—90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 4120—1983《感官分析方法学──三点检验》。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三点比较的方法来鉴别二个样品之间的差别。 本标准适用于鉴别样品间的细微差别,也可以用于选择和培训评价员或者检查评价员的能力。 2 引用标准 GB 10220 感官分析方法总论 GB 10221.1~10221.4 感官分析术语 GB 3358 统计学名词术语及符号 3 方法提要 同时向评价员提供一组三个样品,其中二个是完全相同的,评价员挑出单个的样品。 4 设备 检验负责人根据产品性质和样品数量等选择设备。使用的设备不应影响检验结果。应优先使用符合检验需要的标准化设备。 5 抽样 应按被检产品的抽样标准进行抽样。如果没有这样的标准或抽样标准不完全适用时,则由有关各方协商议定抽样方法。 6 检验的一般条件 6.1 环境 应满足GB 10220所需条件。 6.2 评价员 6.2.1 条件 应符合GB 10220规定的条件,所有评价员应该具有同等的资格和检验能力。

6.2.2 评价员数 评价员数是根据检验目的与显著水平而定。通常是6个以上专家;或15个以上优选评价员;或25个以上初级评价员。在0.1%显著水平上需7个以上专家。 6.2.3 检验负责人 检验负责人一般不应参加检验,如果参加,也不应知道样品编号。 6.3 准备 检验负责人可就有关问题和样品性质进行不影响评价的初步介绍,当涉及检验玷染物时,应准备一个非玷染物样品和一个与之对照的玷染物样品。 7 检验步骤 7.1 被检样品的制备 7.1.1 提供足够量的样品A和B,每三个检验样品为一组。 7.1.2 按下述六种组合: ABB AAB ABA BAA BBA BAB,从实验室样品中制备数目相等的样品组。 7.1.3 不能使评价员从样品提供的方式中对样品的性质作出结论。应以同一方式〔相同设备、相同容器、相同数量产品和相同排列形式(三角形,直线等)〕制备各种检验样品组。 7.1.4 任一样品组中,检验样品的温度是相同的,如可能,提供的检验系列中所有其他样品组的温度也应相同。 7.1.5 盛装检验样品的容器应编号,一般是随机选取三位数。每次检验,编号应不同。 7.2 检验技术 7.2.1 告诉评价员检验目的,其程度应不使他们的结论产生偏倚。 7.2.2 将7.1.2中制备的几组样品随机分配给评价员。 7.2.3 评价员按规定次序检查各组检验样品,次序在同一系列检验中应相同。 在评价同一组三个被检样品时,评价员对每种被检样品应有重复检验的机会。

感官评定

1.经验:是指非计划性的实际从事感官评定的知识积累。 2.培训:是为了提高评价员的能力而进行系统性的有计划的训练。 3.分析型评价员分级①初级评价员:具有一般感官评价能力的评价员。②优选评价员:具有较高感官评价能力的评价员。③专家:对某种产品具有丰富经验,能独立的或在评价小组内进行该产品感官评定的优选评价员。 4.分析型感官试验人员的要求:生理能力和心理能力。 5.分析型感官试验人员的考核:感官灵敏度考核、复现性考核、相容性考核和标准性考核。 6.环境对感官评定的影响因素(1)微气候:又称工作环境的气象条件,由气温、湿度、气旋速度和热辐射构成。(2)环境照明。(3)色彩。(4)环境噪声。 7.试验区的要求(1)评价室的位置选择:便于到达,比较安静。(2)食品感官评定室的平面布置:应设置换气设备和空气过滤设备,在评价室中形成一个微小的正压。在评价室空气的流速应小于0.3m/s。(3)感官评价室环境的要求:温度18-22度,湿度RH50-60%。(4)采光与照明:电气照明分为一般照明、局部照明和混合照明。食品感官评价要求较高照明并对照射方向有特殊要求,因此一般采用混合照明。感官评价室应设置可以调节照度、颜色和照射角度的光源。 8.样品制备区及要求:①制备区应紧靠试验区,其内部布局应合理,并留有余地,空气应流通,能快速排除异味。②制备区不是评价员进入试验区的必经之路。③通风性能好,并有合适的上下水装置。④不能使用有味的建筑和装饰材料,实验器具、设备、室内设施必须用无味或阻味性材料制成。⑤制备区设计方式应使样品制备时,其风味不会流入试验区。⑥制备区应常备的设备:加热器、冰箱、恒温箱、烤箱、干燥箱、贮藏柜、微波炉等。 9.试验区和样品制备区是感官实验室的主体部分。休息室、洗涤室、办公室是感官试验室的附属部分。 10.食品感官评定样品制备的外部条件:(1)器具:选择应采用同一类型器皿盛装,其数量、形状也应相同。使用的器具应是方便、清洁、白色或无色的容器,并确保其无味、无嗅。所有重复使用的用具和容器必须彻底冲洗干净。(2)样品编号①不要使用人们忌讳的数字。②以字母编号时,避免使用字母表中相邻字母或开头与结尾字母,双字母最好,以防止产生记号效应。③使用数字编号时,最好使用三位数以上的随机数字,但同次实验中各个编号的位数应一致。④一个样品一个编号。 11.记号效应:由于人们对记号、编号的好恶而影响了对试料的感官评定的现象,叫做记号效应。 12.位置效应:即试料的摆放位置影响了对试料的分析判断。防止:为了避免产生位置效应,可将试料按圆形摆放或拉丁方格摆放。 13.顺序效应:是指由于试料的提供顺序的先后对感官评定产生的影响。如在比较两种以上的试料滋味时,往往对最初的刺激评价过高,这种倾向称为正顺序效果,反之称为负顺序效果。 14.可直接进行感官评定的样品的制备:(1)样品温度:温度变化时,味觉的敏感度也随之改变。同时,味觉强度也发生变化。样品温度选择:①所有同次实验样品的温度一致。②样品的温度根据实验目的从以下五方面来确定 A.该种食品平常食用时的温度,这个温度应是对这种食品最好吃时的温度。B、容易检出品质间差异的温度。C、实验中容易保持的温度。 D、不易产生视觉疲劳的温度。 E、不使样品变性的温度。(2)样品的量:实验中要根据样品品质、实验目的制备恰当的样品量;同次实验给予评价员的样品量必须全部一样。(3)其它。 ①制备样品的器具应使用无味清洗剂洗涤。样品和器具的贮藏柜应无味,不相互污染。②样品制备者在工作前不应使用香味化妆品,不可用香皂洗手。③在星期一和周末一般不做感官试验,尤其是评价员刚上班或快下班时。④实验前30分钟应禁止吸烟。

01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教案 课题: 第一章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一、教学目的:1.了解土的生成和工程力学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2.掌握土的物理性质指标的测定方法和指标间的相互转换; 3.熟悉土的抗渗性与工程分类。 二、教学重点:土的组成、土的物理性质指标、物理状态指标。 三、教学难点:指标间的相互转换及应用。 四、教学时数: 6 学时。 五、习题:

第一章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一、土的生成与特性 1.土的生成 工程领域土的概念:土是指覆盖在地表的没有胶结和弱胶结的颗粒堆积物,土与岩石的区分仅在于颗粒胶结的强弱,土和石没有明显区分。 土的生成:岩石在各种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固体矿物、流体水、气体混合物。 不同风化形成不同性质的土,有下列三种: (1)物理风化:只改变颗粒大小,不改变矿物成分。由物理风化生成土为粗粒土(如块碎石、砾石、砂土),为无粘性土。 (2)化学风化:矿物发生改变,生成新成分—次生矿物。由化学风化生成土为细粒土,具有粘结力(粘土和粘质粉土),为粘性土。 (3)生物风化:动植物与人类活动对岩体的破坏。矿物成分没有变化。 2.土的结构和构造 (1)土的结构 定义:土颗粒间的相互排列和联结形式称为土的结构。 1)种类: ●单粒结构:每一个颗粒在自重作用下单独下沉并达到稳态。 ●蜂窝结构:单个下沉,碰到已下沉的土颗粒,因土粒间分子引力大于重力不再下沉,形成大孔隙蜂窝状结构。 ●絮状结构:微粒极细的粘土颗粒在水中长期悬浮,相互碰撞吸引形成小链环状土集粒。小链之间相互吸引,形成大链环,称絮状结构。 图1.1 土的结构 3)工程性质: 密实的单粒结构工程性质最好,蜂窝结构与絮状结构如被扰动破坏天然结构,则强度低、压缩性高,不可用做天然地基。

饼干的感官鉴别

中国质量报/2002年/09月/07日/ 饼干的感官鉴别 根据投料和制作方法的差异,可以将饼干分为甜饼干、苏打饼干、华夫饼干、夹心饼干、挤压饼干、薄馅饼干和压缩饼干等几大类。下面关于饼干感官鉴别的具体介绍中则将其按照质地情况归纳为酥性、韧性和苏打饼干3种。 酥性饼干的感官鉴别 1.色泽鉴别 良质饼干:表面、边缘和底部均呈均匀的浅黄色到金黄色,无阴影,无焦边,有油润感。 次质饼干:色泽不均匀,表面有阴影、有薄面,稍有异常颜色。 劣质饼干:表面色重,底部色重,发花。 2.形状鉴别 良质饼干:块形(片形)齐整,薄厚一致,花纹清晰,不缺角,不变形,不扭曲。 次质饼干:花纹不清晰,表面起泡、缺角、粘边、收缩、变形,但都不严重。 劣质饼干:起泡、破碎都相当严重。 3.组织结构鉴别 良质饼干:组织细腻,有细密而均匀的小气孔,用手掰易折断,无杂质。 次质饼干:组织粗糙,稍有污点。 劣质饼干:有杂质,发霉。 4.气味和滋味鉴别 良质饼干:甜味纯正,酥松香脆,无异味。 次质饼干:口感紧实发艮,不酥脆。 劣质饼干:有油脂酸败的哈喇味。 韧性饼干的感官鉴别 1.色泽鉴别 良质饼干:表面、底部、边缘都呈均匀一致的金黄色或草黄色,表面有光亮的糊化层。 次质饼干:色泽不太均匀,表面无光亮感,有生面粉或发花,稍有异色。 2.形状鉴别 良质饼干:形状齐整,薄厚均匀一致,花纹清晰,不起泡,不缺边角,不变形。 次质饼干:凹底面积已超过1/3,破碎严重。 3.组织结构鉴别 良质饼干:内质结构细密,有明显的层次,无杂质。 次质饼干:杂质情况严重,内质僵硬,发霉变质。 4.气味和滋味鉴别 良质饼干:酥松香甜,食之爽口,味道纯正,有咬劲,无异味。 次质饼干:口感僵硬干涩,或有松软现象,食之粘牙,有化学疏松剂或化学改良剂的气味及哈喇

食品感官检验

第一章 1.感官评价的定义:感官评价是用于唤起、测量、分析和解释通过视觉、嗅 觉、味觉和听觉而感知到的食品及其它物质的特征或者性质的一种科学方法。 2.三类感官评价方法:区别检验法、描述分析法、情感实验 3.人作为仪器的特点(也为缺陷): 1)不稳定性 2)人容易受到干扰 4.所以在感官检验当中感官评价人员需要做到的有(针对3如何克服避免): 1)实验要反复几次进行 2)每次试验使用多个品评者,通常参评者的数量要在20~50之间 3)要对参评人员进行筛选 4)对感官评价人员要进行培训 5.执行一项感官检验,需要完成的任务有: 1)项目目标的确定 2)实验目标的确定 3)样品的筛选 4)实验设计 5)实验的实施 6)分析数据 7)解释结果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风味:对口腔中的产品通过化学感应而获得的印象 2、味道:由口腔中溶解的物质引起的通过咀嚼获得的感受 3、黏稠性(黏度):黏度是指液体在某种力的作用下流动的速度,比如重力 4、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5、感觉阈值:是指感官或感受体对所能接受的刺激变化范围的上、下限以及对这个范围内最微小变化感觉的灵敏程度

1、人的五种基本感觉分别是_视觉_、__听觉__、_嗅觉_、_味觉_、__触觉_。 2、四种基本的味觉分别是___酸__、__甜___、__苦__、___咸_。 3、声音的三种特性分别是:__音调___、__音量___、___持续性___。 三、判断题: 1、食品的声音特性与食品的硬度和脆性有关。( T ) 2、感觉是由适当的刺激所产生的,然而刺激强度不同,产生的感觉是不相同。( T ) 3、由于感觉的适应性,进行评价时,应由浓气味→淡气味。( F ) 4、人类基本的味觉就是酸、甜、苦、辣。( F ) 四、选择题: 1、最容易产生疲劳的是( C )。 A、视觉 B、味觉 C、嗅觉 D、触觉 2、食品的外观性状,如颜色、大小和形状、表面质地、透明度、充气情况等靠( A )来评价。 A、视觉 B、味觉 C、嗅觉 D、触觉 3、“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由感觉的( B )产生的。 A、对比现象 B、疲劳现象 C、掩蔽现象 D、拮抗现象 4、评价食品的质地要靠( D )来完成。 A、视觉 B、味觉 C、嗅觉 D、触觉 5、味觉感受器就是( B )。 A、舌尖 B、味蕾 C、舌面 D、舌根 6、靠嗅觉评价的物质必需具有( B )。 A、一定的温度 B、挥发性及可溶性 C、旋光性和异构性 D、脆性和弹性 7、当食盐水浓度高于0.13%时就能被准确地品尝出咸味,则0.13%称为食盐水的( B )。 A、察觉阈 B、识别阈 C、极限阈 D、差别阈

食品感官评定试题答案

一、简答题(本题总分55分,每小题5分) 1、什么是感官评定理化分析能否在短时间内取代感官分析 答:是用于揭示、测量、分析和说明食品或材料在为人的视、嗅和触等感觉器官所接受时的特性的一门学科或是用人们的感觉器官(即嗅、味、触、听、视)对食品的感官特性进行评价的一门科学。(2分) 理化分析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代分析型感官分析(1分),其原因如下(2分): (1)理化分析方法操作复杂,费时费钱,不如感官分析方法简单、应用; (2)一般理化分析方法还达不到感官方法的灵敏度; (3)用感官可以感知,但其理化性能尚不明了; (4)还没有开发出合适的理化分析方法。 2、感官评定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和要求 答:(1)分析型感官评定(分) 特点:将人作为测量仪器来测定试样感官质量性质及其差别,主要用于品质管理;只有具有一定感觉灵敏度的人才能参加此类试验;评价结果不反映评定员主观喜好或接受性。(2分)(2)偏好型感官评定(分) 特点:以物品为工具来测定人对物品的感受官嗜好性,市埸研究时常用;对参加感官评定的人的感觉灵敏度无要求;对试验方案,参加试验者的人群特点有许多要求,如年龄、性别、生活水平、文化素养、地区、生活习惯、嗜好和宗教习俗等。(2分) 3、什么是感觉阈可分为几种类型 答:感觉器官所能感受范围的上下限和对这个范围内最微小变化的灵敏程度。(2分) 感觉阈可分为: 绝对阈:指以产生一种感觉的最低刺激量为下限,到导致感觉消失的最高刺激量为上限的一个范围值。(分) 差别阈:是指感官所能感受到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分) 4、什么是味觉舌头上四种基本滋味的感受器是如何分布的(见下图) 答:味觉是可溶性呈味物质溶解在口腔中对人的味觉感受器进行刺激后产生的反应。(2分)舌头上四种基本滋味的感受器的分布见下图(3分) 5、视觉对感官评定有何影响 答:(1)食品处于正常颜色才会使味、嗅觉评定正常,否则灵敏度下降或不能正确感觉(2分) (2)色泽对分析评价食品具有的作用(3分) ☆ 便于挑选食品和判断食品质量 ☆ 影响对该食品的食欲 ☆ 有助于判断该食品所应具有的特征 6、试述产生嗅觉的基本途径和嗅觉的基本特性。 答:产生嗅觉的基本途径(2分): 空气中气味物质分子在呼吸作用下进入嗅感区,吸附和溶解在嗅黏膜表面→进而被嗅细胞所感受→嗅细胞将所感受的气味刺激通过传导神经以脉冲信号形式传递到大脑,从而产生嗅觉。 嗅觉的基本特性(3分): ⑴嗅觉疲劳:嗅觉长期作用于同一气味刺激而产生的适应现象 特点:施加刺激到嗅觉疲劳或嗅感消失有一段时间间隔;产生嗅觉疲劳过程中嗅味阈逐渐增加;刺激疲劳发生后嗅觉灵敏度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第一节 土的组成与结构 一、 土的组成 天然状态下的土的组成(一般分为三相) ⑴ 固相:土颗粒—构成土的骨架决定 土的性质—大小 、形状、 成分、组成、排列 ⑵ 液相:水和溶解于水中物质 ⑶ 气相:空气及其他气体 (1)干土=固体+气体(二相) (2)湿土=固体+液体+气体(三相) (3)饱和土=固体+液体(二相) 二、土的固相 (一)、土的矿物成分和土中的有机质。 土粒的矿物成分不同、粗细不同、形状不同、土的性质也不同 矿物成分取决于(1)成土母岩的成分 (2)所经受的风化作用①物理风化——原生矿物(化学成分无变化) ②化学风化——次生胯矿物(化学成分变化) 次生矿物(1)三大黏土矿物①高岭石(土) ②伊利石(土) ③蒙脱石(土) (2)水溶盐①难溶:CaCO 3 ②中溶:石膏 CaSO4.2H2O ③易溶:NaCl kcl CaCl2 K Na 的 SoO42- CO 3 2- 2.各粒组中所含的主要矿物成分 土颗粒据粒组范围划分不同的粒组名称 石英、长石——砾石、砂的主要矿物成分——性质稳定、强度高 云母——薄片状——强度低、压缩性大、易变形 粘土矿物——亲水性、粘聚性、可塑性、膨胀性、收缩性 (1) 蒙脱石——透水性小多个晶体层——结构不稳定、颗粒最小、亲水性 (2) 伊利石——介于两者之间,较接近蒙脱石 (3) 高岭石——颗粒相对较大——亲水性较弱晶体结构较稳定 ρd 粘土中的水溶盐 3.土中的有机质——亲水性强,压缩性大,强度低 (二)土的粒组划分 (三)土的颗粒级配 1. 颗粒大小分析试验——颗分试验 方法(1)筛分法:适用60—0.075mm 的粗粒土 (2)密度计法:适用小于0.075mm 的细粒土 2. 颗粒级配曲线——半对数坐标系 3. 级配良好与否的判别 (一) 定性判别(1)坡度渐变——大小连续——连续级配 (级配曲线)(2)水平段(台阶)——缺乏某些粒径——不连续级配 (4) 曲线形状平缓——粒径变化范围大——不均匀——良好 (5) 曲线形状较陡——变化范围小——均匀——不良 (二) 定量判别 (1)不均匀系数 10 60d d C u

第一章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及答案

第一章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一、思考题 1、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2、建筑地基土分哪几类?各类土的工程性质如何? 3、土的颗粒级配是通过土的颗粒分析试验测定的,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如何判断土的级配情况? 4、土的试验指标有几个?它们是如何测定的?其他指标如何换算? 5、粘性土的含水率对土的工程性质影响很大,为什么?如何确定粘性土的状态? 6、无粘性土的密实度对其工程性质有重要影响,反映无粘性土密实度的指标有哪些? 二、选择题 1、土的三项基本物理性质指标是() A、孔隙比、天然含水率和饱和度 B、孔隙比、相对密度和密度 C、天然重度、天然含水率和相对密度 D、相对密度、饱和度和密度 2、砂土和碎石土的主要结构形式是() A、单粒结构 B、蜂窝结构 C、絮状结构 D、层状结构 3、对粘性土性质影响最大的是土中的( ) A、强结合水 B、弱结合水 C、自由水 D、毛细水 4、无粘性土的相对密实度愈小,土愈() A、密实 B、松散 C、居中 D、难确定 5、土的不均匀系数C u 越大,表示土的级配() A、土粒大小不均匀,级配不良 B、土粒大小均匀,级配良好 C、土粒大小不均匀,级配良好 6、若某砂土的天然孔隙比与其能达到的最大孔隙比相等,则该土() A、处于最疏松状态 B、处于中等密实状态 C、处于最密实状态 D、无法确定其状态 7、无粘性土的分类是按() A、颗粒级配 B、矿物成分 C、液性指数 D、塑性指数 8、下列哪个物理性质指标可直接通过土工试验测定() A、孔隙比 e B、孔隙率 n C、饱和度S r D、土粒比重 d s 9、在击实试验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土的干密度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 B、土的干密度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少 C、土的干密度在某一含水率下达到最大值,其它含水率对应干密度都较小 10、土粒级配曲线越平缓,说明()

感 官 检 验

第三章感官检验 第一节管管检验的种类 教学内容:感官检验的意义、注意事项、内容和方法 教学目标:掌握感官检验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感官检验的方法 教学方式:教师教授 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第二章学习时,讲到的食品分析的一般检测项目是什么? 【引入】对,食品检验的一般检测项目是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三项。其中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属于理化检验,理化检验是用各种仪器和化学方法进行的能够精确地分析食品的组分成分,有害成份的含量,并根据具体的数字表示结果和对比,监督食品的质量,对食品进行等级确定。但人们对食品的要求除了质量和等级的要求之外,还很重视食品的色香味,可以说有时人们对食品的色、香、味的要求更甚于食品的质量和等级,而且即使食品理化指标合格,而感官检验不合格,同样为不合格产品。因此食品的感官检验在食品检验中是一项不可缺少的项目,而且在食品检验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食品的感官检验。 【板书】第三章感官检验 第一节感官检验的种类 【引导】在第一章绪论中我们就了解了感官检验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检验。在学习这些具体的感官检验之前,我们先对感官检验做一个大概的了解,为什么我们要进行感官检验,它有什么意义。 【板书】一、概述 1、感官检验的意义 【讲解】食品的感官检验是在心理学、生理学和统计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检验方法,借助人的感觉器官——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来检验食品的色

泽、香味、口味和形状。人们对一种食品的感官评价不是由哪一个感觉器官的感受单独能代表的,而是所有感觉器官对食物的总体感受;同时,一种食品的口味是否为人们喜爱,在一定程度上受人们的主观和习惯影响,每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不一样,对食物的品味要求也不一样,这都必须经过人们的品评经验。 尽管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仪器分析的测定范围不断扩大,但食物的一些芳香和微妙的口味差别,食品总体对嗅觉、味觉的刺激,对食品总体感受等,仍不能用仪器分析检测出来,因此感官检验是食品分析中一向不可替代的指标。【举例】几种酒样的理化指标——酒精度、总酯、有害物质等的数据基本上接近,但在奉为上却有一定或明显的区别(清香、麦香、酱香),而这些差别是用理化检验难以判明的。因为一种酒的独特风格的形成,不仅取决于各种成分数量多少,还取决于各种成分互相间的协调、平衡、衬托、缓冲、掩盖的关系,而人们对酒的感官品评则是综合复杂的反应。 【板书】1)感官检验是感觉器官对食品的综合评价指标,是仪器不能代替的 【讲解】人的有些感觉器官是很灵敏的,有时理化检验都不如我们的感觉检验灵敏。 【举例】蛋白质最初分解和油脂开始蠔败事的理化指标变化不大,但敏感的嗅觉便可察觉到氨味和哈喇味。 【总结】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有时我们的感官检验比理化检验和仪器还要灵敏。 【板书】2)感官检验有时比理化检验和仪器还要灵敏 【讲解】在讲第二章时,我就说过感官检验是食品检验的第一步,在食品检测中最先进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检测目标之一。因为它具有方法简单、直观,一体化且多方面的特点,通过眼睛看、鼻子闻、嘴尝就能辨别食物的优劣。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常以感官检验了解各工序的质量情况,查出原料、半成品的优劣。【板书】3)具有方法简单、直观,一体化且多方面的特点 【讲解】前面我们说过食品的感官检验是在心理学、生理学和统计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检验方法,它会受到人的心理和生理变化的影响,因此感官检验具有人为性和主观性,不能因一个人的评价做准,所以食品的感官检验一般采取群检,即对产品编号,由不同的人员进行感觉评分,最后综合其结果。

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 共8页,第1页 报告编号:JNGPS-WTD1906181390 样品类别:生活饮用水 委托单位:溧水区水务局 检测类别:委托检测 南京市宁湲给排水检测有限公司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治清路66号 邮编:211100 电话:(025)87136513 传真:(025)87136513

报告编号:JNGPS-WTD1906181390 共8页,第2页 说明 一.本报告涂改、增删无效。 二.本报告签字盖章后生效(多页加盖骑缝章)。 三.委托送检的样品,本公司仅对送检样品的检测结果负责。 四.本报告未经本公司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否则所引起的一切后果,本公司不承担法 律责任。 五.对本报告有异议时请在收到报告后3个工作日内通知本公司。

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JNGPS-WTD1906181390 共8页,第3页样品名称:生活饮用水 样品性状:无色透明 采样单位:本公司 采样地点:溧水自来水厂 采样日期:2019.6.18 检测日期:2019.6.18至2019.7.4 报告日期:2019.7.10 检测依据:见检测方法说明 评价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检测结论: 样品经检测,所检项目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要求。 评价人: 日期: 编制人:编制日期: 审核人:审核日期:检验检测专用章 签发人:签发日期:

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JNGPS-WTD1906181390 共8页,第4页序号检测项目名称单位检测结果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2006 01 总大肠菌群MPN/100mL未检出不得检出 02 耐热大肠菌群MPN/100mL未检出不得检出 03 大肠埃希氏菌MPN/100mL未检出不得检出 04 菌落总数CFU/mL <1 100 05 砷mg/L <0.0010 0.01 06 镉mg/L <0.0002 0.005 07 铬(六价)mg/L <0.004 0.05 08 铅mg/L <0.001 0.01 09 汞mg/L <0.00005 0.001 10 硒mg/L <0.0005 0.01 11 氰化物mg/L <0.002 0.05 12 氟化物mg/L 0.35 1.0 13 硝酸盐(以N计)mg/L <0.2 10 14 三氯甲烷mg/L 0.0220 0.06 15 四氯化碳mg/L <0.0010 0.002 16 色度(铂钴色度单位)<5 15 17 浑浊度(散射浊度单位)NTU 0.18 1NTU(特殊情况≤3NTU) 18 臭和味无无异臭、异味 19 pH 7.83 不小于6.5且不大于8.5 20 肉眼可见物无无 21 铝mg/L 0.071 0.2 22 铁mg/L <0.010 0.3 23 锰mg/L <0.010 0.1 24 铜mg/L <0.010 1.0 25 锌mg/L <0.010 1.0

感官评价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感官评价:简单讲:以人的感官感知并测定产品特性或性质的方法。准确讲:食品感官评价(分析)就是利用人体对食品进行分析鉴别的方法,即利用人体五官的感觉-味觉、嗅觉、视觉、听觉和触觉,对食品的各项指标如色、香、味、质地等做出评判,并用数字或符号或文字进行试验数据记录,然后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感官评价活动包括唤起,测量,分析,解释。) 2.分析型感官分析 : 把人的感觉器官作为一种测量分析仪器,来测定物品的质量特性或鉴别物品之间的差异等。 3.嗜好型感官分析 : 即根据消费者的嗜好程度评定食品特性的方法。 4.电子鼻和电子舌:即人工嗅觉和味觉系统-模拟人的嗅觉和味觉,得到的结果不是某种或几种成分的定性与定量结果,而得到的是样品中气味和滋味的整体信息和总体评价--也称“指纹”技术 (电子鼻由气敏传感器、信号处理器和模式识别系统等组成;电子舌主要由传感器阵列和模式识别系统等组成。) 5.感觉的敏感性:是指人的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受、识别和分辨能力。 6.感觉阈;是指从刚好能引起感觉,到刚好不能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范围,以及对这个范围内最微小变化感觉的灵敏程度。 7.绝对感觉阈:以使人的感官产生一种感觉的某种刺激的最低刺激量为下限,以引起人同种感觉消失的最高刺激为上限,那么上下限之间的刺激强度范围值。 8察觉阈值(感觉阈值下限或识别阈): 刚刚能引起明确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9.感觉阈值上限(极限阈值):刚好导致感觉消失的最大刺激量。 10.差别阈值:指感官所能感受到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韦伯公式:差别阈与刺激量的比值为一常数。费希纳定律:感觉的大小同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 11.嗅觉疲劳:嗅觉长期作用于同一种气味刺激而产生的适应现象。 12. 相对气味强度:气味感觉随气味物质浓度降低而增强的特性。 13.范氏试验:一种气体物质不送入口中而在舌上被感觉出的技术。 14.标度:用于记录或标识评价人员对食品样品的感官体验与分析结果的方法。 15.名义标度:赋值仅仅作为标记、类项或种类,不反应序列特征。 16.序级标度:赋值是为了对某产品的特性、品质或观点(如偏好)标示排列的顺序。 17.类项标度(评估标度):评价员根据特定而有效的反应,将数值赋予觉察到的感官刺激。 18.线性标度:让评价员在一条线段上做标记一表示感官特性的强度或数量。 19.差别试验:用于分辨食品之间的差异。 20.排列试验:对某种食品的质量指标,按大小或强弱顺序多样品进行排列,并标上1、2、3等数字。 21.分级试验:按照特定的分级尺度,对试验样品进行评判,并以适当的级数值表示。 22.阈值试验:指通过稀释样品确定感官分辨某一质量指标的最小值。 23.分析或描述试验:指对试验样品和样品间的差异给出准确的语言描述。 24.消费者试验:指有消费者或顾客根据各自的喜好对食品进行评判。 25.置信区间:是表示某参数真实值的可能变化范围,用以判断数字是否精确的概念。(是指由样本统计量所构造的总体参数的估计区间) 26.三角检验:将3个样品同时呈送给品评人员,并告知参评人员其中两个样品是一样的,另外一个样品与其他两个样品不同,请品评人员品尝后,挑出不同的那一个样品。 方法特点 (1)主要用于鉴别样品间的细微差异(如品质管理,仿制产品),差别可以是总体特征,也

感官

感官的主要特征: 对周围环境和机体内部的化学和物理变化非常敏感。除此之外感官还具有下面的几个特征: ?一种感官只能接受和识别一种刺激; ?只有刺激量在一定范围内才会对感官产生作用; ?某种刺激连续施加到感官上一段时间后,感官会产生疲劳(适应)现象,感官灵敏度随之明显下降; ?心理作用对感官识别刺激有影响; ?不同感官在接受信息时,会相互影响。 唤起(evoke)指在一定的控制条件下,制备和处理样品,以使偏见因素最小。 测量(measure)指通过采集数据在产品和人感知之间建立起合理的、特定的联系。 分析(analyze)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评价。 解释(interpret)指对结果的解释,它是基于数据、分析所做出的合理判断。 意义: 食品工业原辅料、半成品和成品质量的检测与控制 是食品市场调查、新产品研发的重要手段 可及时、准确地鉴别出异常食品,便于及早处理 是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的补充手段 食品贮藏保鲜 特点: 人类感官对食品的外观、气味、滋味、质地等特性非常敏感 直观、手段简便、实用性强 不稳定性(如不同个体、不同时间、不同心情等) 容易受到干扰(从众心理、个人的经历等) 注意: ? 1. 实验要重复几次进行 ? 2. 每次实验使用多个品评员 ? 3. 对参评人员要进行筛选 ? 4. 对感官评价人员要进行培训 应用: 1) 感官分析技术应用于新产品的开发 2) 产品的质量控制 3) 应用感官分析技术对产品进行分析比较 步骤: 项目目标的确定、实验目标的确定、样品的筛选、实验设计、实验的实施、分析数据、解释结果。 存在问题: (1)评价员不具备检验资格 (2)没有正规的感官分析实验室 (3)检测的环境及条件不符合检测要求 (4)检验方法不规范 (5)主观因素对分析结果影响

感官验收知识汇总

感官验收知识汇总 因把控原料质量的需要,降低监管单位的食品安全风险。特从食品安全角度,将常用原材料的感官验收知识汇总如下。 目录 一、拒收以下问题产品 (2) 二、感官验收方法 (2) (一)视觉鉴别法 (2) (二)嗅觉鉴别法 (3) (三)味觉鉴别法 (3) (四)触觉鉴别法 (4) 三、各品种感官知识 (4) (一)河粉感官知识 (4) (二)常见豆制品感官判定 (5) 1.豆腐 (5) 2.豆腐干 (6) 3.干豆腐 (6) 4.腐竹 (7) 5.腐乳 (8) 6.豆芽 (9) (三)大米的感官判定 (9) (四)问题猪肉的感官判定 (10) 1.瘦肉精问题猪肉 (10) 2.化妆猪肉 (11) (五)腌制品的感官判定 (11) (六)榨菜的感官判定 (12) (七)食用菌的感官判定 (13) (八)水产品(水发产品)感官判定 (14) 1.水发产品 (14) 2.毛肚(牛百叶) (14) 3.水产品 (15) a.鉴别鲜鱼的质量 (15) b.“煤油鱼”“柴油鱼”的鉴别 (16) c.孔雀石绿“毒鱼”的鉴别 (17)

一、拒收以下问题产品 1.感官品质质量不符合规定要求 2.产品有腐败迹象 3.保质期已过 4.内包装破损 5.预包装产品的包装标签内容不充分。进口产品没有中文标识。所有标签至少必须涉及以下内容: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成分或配料表、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保质期、储存条件、生产许可证编号等 6.需冷藏、冷冻食品的温度同规定要求不一致。 二、感官验收方法 (一)视觉鉴别法 这是判断食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感官手段。食品的外观形态和色泽对于评价食品的新鲜程度、食品是否有不良改变以及蔬菜、水果的成熟度等有着重要意义。视觉鉴别应在白昼的散射光线下进行,以免灯光隐色发生错觉。鉴别时应注意整体外观、大小、形态、块形的完整程度、清洁程度,表面有无光泽、颜色的深浅色调等。在鉴别液态食品时,要将它注人无色的玻璃器皿中,透过光线来观察;也可将瓶子颠倒过来,观察其中有无夹杂物下沉或絮状物悬浮。

猪肉品质主要评价指标

猪肉品质主要评价指标 猪肉品质主要评价指标 【发稿时间:2011-8-9 9:32:06】【作者:昆明市动物卫生监督所】【主题词:】 【责任编辑:昆明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稿件来源:昆明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审核发布:昆明农业信息审核员(市场信息)】 肉质是一个综合性状,包括一系列的评价指标。普遍认为,肉质的评价应考虑感官性状、营养价值、技术因素、卫生安全等几个方面。 (一)肉色 颜色本身不会对肉的口感、滋味、营养成分产生影响,但肉色是肌肉的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变化的外部表现,人们可以很容易地用视角加以鉴别,从而由表及里地判断肉质,尤其是我国习惯用“色、香、味”来判断肉质,多数消费者会把肉色作为选择的标准之一。 (二)PH值 PH值是反映屠宰后猪机体糖原解速率的重要指标,屠宰后40~60分钟测量的pH 值(pH1)是公认的区分生理正常和异常肉质(PSE肉)的重要指标。猪被屠宰后,机体的自动平衡功能终止,而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仍在进行。由有氧代谢转变为无氧代谢(糖酵解),其最终产物是乳酸,乳酸的积累使肌肉pH 值降低,肌肉pH值下降的速度和强度,对肉质性状有着较大影响。 (三)系水率 猪肉系水率又叫保水率,是指肌肉受到外力作用时(如加压、切碎、加热、冷冻、融冻、贮存、加工等),肌肉保持其原有水分的能力。“滴水损失”也是衡量肌肉系水率的一个指标,是指不施加任何外力,只在重力作用下,蛋白质系统的液体损失量。肌肉的保水率不仅直接影响食肉的滋味、香气、多汁性、养分损失、嫩度、颜色等食用品质,而且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 (四)肌肉脂肪含量 肌肉脂肪是指肌肉组织内所含的脂肪,是用化学分析方法提取的脂肪量,不是通常肉眼可见的肌肉脂肪。肌肉脂肪是合成风味物质的前体物质,因此在主观品味

感官评定

感觉的基本原理和食品感官质量特性 0838325 徐骏食安3班 食品的感官检验,是根据人的感觉器官对食品的各种质量特征的"感觉",如:味觉,嗅觉,视觉,听觉等,用语言,文字,符号或数据进行记录,再运用概率统计原理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对食品的色,香,味,形,质地,口感等各项指标做出评价的方法。 感觉就是客观事物的各种特征和属性通过刺激人的不同的感觉器官引起兴奋,经神经传导反映到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从而产生的反应.一种特征或属性即产生一种感觉.而感觉的综合就形成了人对这一事物的认识及评价.。 食品的感官特性是一种复合效果, 主要指食品的外观、质地、基本味、香气、化学性感官因素、口感、后味等特性。 基本味 基本味包括咸、甜、酸、苦、鲜, 其中鲜味是一种复杂的综合味感, 带来不同于4 种基本味的整体味感, 如增强食物的肉味、口感、温和感、持续性。常用的鲜味剂有味精和利福达。 香气 食品的香气由多种呈香的挥发性物质组成, 此挥发性物质可通过嗅觉神经来分辨。包括烤肉味、油脂味、焦糖味、酵母味、酱油味、香菇味、奶味、水果味及各种香草香辛料味。常用的香草有: 百里香、迷迭香、鼠尾草、比萨草、马郁兰、欧洲薄荷、丁香、罗勒、月桂叶、香芹籽、莳萝等。常用的香辛料有: 蒜、洋葱、姜、胡椒、辣椒、花椒、五香、八角、茴香、芹菜、咖喱、芥茉、孜苒等。 化学性感官因素 化学性感官因素口腔内之触觉神经所察觉到的感觉, 种类有温度( 热、冻) 和化学( 辣、凉、剌、涩) 。 口感 口感指产品在唇上磨擦、咬第一口产品及咀嚼产品时之感觉。包括有: 粗糙、粘牙、硬、结合度、稀稠度、弹性、松脆度、油份、水份、密度、滑溜度、坚实度、粒子大小等。 后味 后味指吞下食物1min 后, 口腔余留的感觉。包括有鲜、辣等。 视觉与食品的色泽 食品的色泽是人的感官评价食品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食品显理着各不相同的颜色,例如,菠菜的绿色、苹果的红色、胡萝卜的橙红色等,这些颜色是食品中原来固有的。不同种食品中含有不同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又吸收了不同波长的光。如果有机物吸收的是可见光区域内的某些波长的光,那么这些有机物就会呈现各自的颜色,这种颜色是由未被吸收的光波所反映出来的。如果有机物吸收的光其波长在可见光区域以外,那么这种有机物则是无色的。那么何为可见光区域与非可见光区域呢?一般说来自然光是由不同波长的光线组成的。肉眼能见到的光,其波长在400~800nm之间,在这个波长区域的光叫作可见光。而小于400nm和大于800nm区域的光是肉眼看不到的光,称为不可见光。在可见光区域内,不同波长的光显示的颜色也不同。食品的颜色系因含有某种色素,色

食品感官检验

食品感官检验 一、名词解释 1、食品感官鉴评的定义 2、感觉阈 3、绝对阈 4、范氏实验 5、啜食实验 6、感觉疲劳 7、二、三点实验法 8、三点实验法 9、顺位实验法 10、描述实验法 二、问答题 1、心理对感觉的影响,并详细说明, 2、选择食品感官鉴评候选人员时,应考虑哪些因素,详细说明。 3、在食品感官鉴评人员筛选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详细说明。 4、详细说明感官鉴评的环境条件, 5、掌握几个描述分析的语言及特点,如果汁、火腿肠、牛奶(鲜)、面包、奶粉等。 答案如下: 一、 1、感官评价是用于唤起、测量、分析和解释通过视觉、嗅觉、味觉和听觉而感知到的食品

及其他物质的特征或者性质的一种科学方法。 2、感觉阈:a、是指从刚能引起至刚好不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的一个范围。 b、感官(受体) 接受的上下限对最小变化的敏感程度。(ab任选一个作答) 3、绝对阈:是适足以引起感官反应的单一刺激能量的强度。(上下限、觉察阈) 4、范氏实验:通过舌头来感觉气味,使用啜食技术,用于食品的香味识别。 5、 6、感觉疲劳:由于受到连续和重复刺激而使感觉器官的敏感性降低。 7、 二、三点实验法 先提供给鉴评员一个对照样品,接着提供两个样品,其中一个与对照样品相 同。要求鉴评员熟悉对照样品之后,从后者提供的两个样品中挑选出与对照样品相同的样品的方法称为二-三点检验法,也称一-二点检验法。 呈送顺序有:RAAB, RABA(其中A为参照样)。 8、三点实验法 同时提供三个编码样品,其中有两个是相同的,要求鉴评员挑选出其中不同于 其它两样品或哪两个样品相似的检查方法称为三点试验法,也称三角试验法。 呈送顺序有:ABA、AAB、ABB、 BAA、 BAB、BBA。 9、顺位实验法:比较多个样品,按照某一品质的大小、强弱进行排序的试验 方法。 10、描述实验法:有一组合格的感官评价人员对产品提供定性、定量描述的感觉检验方法,是一种全面的分析方法,所有感官都要参与描述活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 二、 1、a、对比增强b、对比减弱c、变调现象d、相乘作用e、阻碍作用 2、(1)兴趣。兴趣是挑选候选人员的前提条件。

水质106项检测指标

水质106项检测指标于2012年9月16日温州大学水质安全106项检测指标与仪器 检测项目/参数 标准条款/检测细则编号 仪器设备名 称、型号/规格 价格预算 (万元) 序号名称 1 色度《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感官性状和物 理指标》GB/T5750.4-2006中的1. 1 色度仪0.5 2 浑浊度《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感官性状和物 理指标》GB/T5750.4-2006中的2.1 实验室浊度仪0.5 3 臭和味《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感官性状和物 理指标》GB/T5750.4-2006中的3.1 / / 4 肉眼可 见物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感官性状和物 理指标》GB/T5750.4-2006 中的4.1 / / 5 pH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感官性状和物 理指标》GB/T5750.4-2006 中的5.1 实验室pH计,HC-8 00全自动离子分析仪 / 5 液相,气相,原子吸收,原子荧光标液配 置与实验分析所需超纯水设备G120-E 4 HC-800全自动离子 分析仪 / 6 总硬度 (以Ca CO3 计)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感官性状和物 理指标》GB/T5750.4-2006 中的7.1 滴定管、HC-800全自 动离子分析仪或专用 玻璃仪器 / 7 铝《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金属指标》 GB/T5750.6-2006中的1.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带石墨炉自动进样 器及相关附件) 21 (进口原子吸 收预算56万)《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金属指标》G B/T5750.6-2006 中的1.5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 谱仪/7500a 160 8 铁《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金属指标》G B/T5750.6-2006 中的2.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 谱仪 /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金属指标》G B/T5750.6-2006 中的2.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带石墨炉自动进样 /

感官评价总结

1.感官科学是一门汇集了生理学、心理学、统计学和其他科学的一门与兴趣产生有关的综合性学科。 2.感官评价是用于唤起、分析、测量和解释通过视觉、嗅觉、味觉和听觉而感知到的食品及其他物质的特征或者性质的一种科学方法。 3.感觉受体分为三类: 机械能受体:听觉、触觉、压觉、平衡觉辐射能受体:视觉、热觉和冷觉 化学能受体:味觉、嗅觉和一般的化学感觉4.食品感官评价分类:分析型嗜好型 5.感官评价的方法 差别检验法:产品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描述分析法:产品某一感官特性如何 情感检验法:喜爱哪种产品或对某样产品的喜爱程度如何 6.感觉阈值:从刚能引起感觉到刚好不能引起感觉刺激强度的一个范围 绝对感觉阈值: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和刚刚导致感觉消失的最大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的两个阈值。 差别感觉阈值: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刺激的最小变化量脚最差别感觉阈值。 7.韦伯定律:差别阈值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并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费希纳定律:感觉的大小和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刺激强度增加10倍,感觉强度增加1倍。S=KlgR(S—感觉强度;R—刺激强度;K—常数。) 8.食品感官的基本规律 适应现象:适应现象指感受器在同一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敏感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就是我们常说的感觉疲劳。 对比现象:当两个刺激物同时或连续存在于同一感受器时,一般把一个刺激比另一个刺激强的现象叫做对比现象,所产生的反应叫做对比效应。 协同效应和拮抗效应:协同效应是两种或多种刺激的综合效应,他导致感觉水平超过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的效应的叠加。拮抗效应指因一种刺激的存在而使另一种刺激强度减弱的现象,又称相抵效应。 掩蔽现象: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时,降低了其中某种刺激的强度或使该刺激的感觉发生改变的现象。 变调现象:当两个刺激先后施加时,一个刺激造成另一个刺激的感觉发生本质变化的现象称为变调现象。 9.影响味觉的因素:不同的味道本身的感受时间不同;温度;呈味物质的溶解性;介质的影响;身体状况 10.味的基本分类: 四原味:酸、甜、苦、咸 酸味受氢离子刺激引起的;有机酸偏爽快,无机酸偏苦涩。 甜味影响糖的甜度的最重要因素是浓度。 苦味苦味物质在风味上不具有独立的价值。 咸味只有氯化钠能产生纯粹的咸味。 辣味机械刺激现象;火辣味:红辣椒、胡椒;辛辣味:葱、姜、蒜、芥子 涩味当口腔黏膜蛋白质被凝固,就会引起收敛,此时的味道便是涩味。 鲜味最常用的是味精(谷氨酸钠),与食盐和肌苷酸配合使用,鲜味会得到提升。 11.食品气味的形成 生物合成;直接酶作用;氧化作用;高温分解或发酵作用;添加香料;腐败变质12.嗅觉与味觉机理的不同之处 嗅觉感受细胞与神经细胞整合成一体,即嗅觉细胞实质上就是一个神经细胞,前端为风味感受器,后端为神经递质传递和神经信号释放器,而味觉细胞就是一个独立的感受细胞,必须由一个神经细胞相连接。 感觉发生的基本条件:对于嗅觉而言,风味化合物必须是脂溶性的,味觉则是水溶性的。 味觉分为稳定的四大类型,而嗅觉却难以区分,虽然也有多种分类,但在学术和工业界一直没有统一定论。 13.食品感官分析实验心理学的内容 测量食品感官品质;测量感官评价员的品评能力;测量品评结果的校度;测量选择食物的心理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