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伍子胥一夜白头的传说故事 伍子胥一夜白发地点
历史人物:伍子胥

历史人物:伍子胥历史人物:伍子胥伍子胥(-前484年)(胥,音须),名员(员,音云),字子胥,以字行。
春秋时期楚国人,属今湖北监利县(另一说襄阳市谷城冷集区沈湾(原系光化富乡村,1949年划归谷城))人,后来吴国封他于申,因此又叫申胥。
伍子胥先袓伍举,以正直进谏楚庄王而得名声,因此其后代于楚国亦有名声。
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楚国太子建的太傅,太子建被奸人所诬陷,伍奢也受到了牵连。
伍奢被监禁时,楚平王要伍子胥与其兄伍尚前往迎救,否则便杀了他们的父亲。
伍子胥料到楚平王欲杀其父子,劝其兄伍尚勿往,留有用之身为父报仇,但伍尚不忍见父亲被害而不救,还是前去相救,果然不久就和伍奢一起被处决了。
此时伍子胥欲逃往吴国,奈何路途遥远,只好作罢。
之后他因太子建在宋国,遂投靠之,但宋国内乱,只好与太子一起奔郑。
在郑国,太子建为了和晋国联合谋反的意图被郑定公知晓而被杀,最后子胥只好奔吴。
途中过陈国欲出昭关到吴国。
楚平王悬赏捉拿伍子胥,叫人画了他的画像,贴在楚国各地的城门口,嘱咐官吏加强盘查。
伍子胥逃到吴楚两国的交界昭关时,昭关上的官吏盘查得很紧,他一连几夜愁得睡不着觉,连头发也愁白了。
幸亏遇到一个叫东皋公人,很同情他的遭遇,把他接到家里躲藏。
东皋公有个朋友,长得有点像伍子胥,东皋公让他冒充伍子胥过关。
守关的人逮住了假伍子胥,而真伍子胥因为头发全白,守关的官吏认不出来,就让他蒙混过关了。
伍子胥出了昭关,怕有追兵赶来,急忙往前奔跑,但遇到一条大江拦住了去路。
正着急时,江上有个老渔夫划著小船过来,把他渡了过去。
过了大江后,伍子胥感激万分,摘下身边的宝剑,交给老渔夫说:“这把宝剑是楚王赐给我祖父的,值一百两金子。
送给你,聊表我的心意。
”老渔夫回答说:“楚王为了追捕你,出了五万石的米粮作为赏金,还答应封告发者为大夫的爵位。
我不贪图赏金、爵位,怎么还会贪图你的宝剑呢?”伍子胥逃出楚国后,白天躲藏,晚上赶路,不久就生病了,此时盘缠用尽,只好拖着病躯,沿路乞讨。
伍子胥为何一夜之间白了头

伍子胥为何一夜之间白了头事实上,历史上著名的“一夜白头”案例也都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而非年轻人身上,因为人过中年本就开始有白头发了,比如中国历史上的伍子胥,一夜白头的起源人,发生在他四十岁左右的时候,那伍子胥为何一夜之间白了头?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伍子胥一夜白头的原因,希望能帮到你。
伍子胥一夜白头的原因伍子胥是楚国的官二代,他爸伍奢是楚国太师。
伍子胥本来可以安安心心在楚国当一个富二代,但楚国奸臣费无忌却要把他往逆袭主角上逼。
楚国国君听信费无忌的谗言,不但将伍奢杀害,还派人去杀伍子胥。
伍子胥接到消息后,立刻逃跑。
伍子胥先逃到了宋国,但是宋国国内形势也不太好,他打算去吴国碰碰运气。
从楚国到吴国必须要经过韶关,韶关位于吴楚交界之地,向来有重兵把守,伍子胥这小身版硬闯肯定没有出路。
韶关的关口前面是大江,两边山势陡峭,除非伍子胥有上天入地的本事,否者他只能乖乖的在韶关过安检。
楚国的国君杀了伍子胥的父亲,正所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要是伍子胥是个无能之辈也就罢了,楚国的国君可能会放他一马,毕竟一个庸才也掀不起什么大浪。
但是伍子胥不但不是庸才,反而是一个奇才,楚国国君如果让伍子胥逃脱,那么伍子胥将来必定在楚国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所以楚国的国君不可能放过伍子胥,楚国上下都在全力缉捕伍子胥,韶关处已经有伍子胥的画像。
伍子胥来到韶关,过了韶关进入吴国国界从此以后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但是伍子胥死活也想不出办法,怎么过韶关。
望着近在咫尺的自由,伍子胥陷入了一种折磨似的忧虑。
伍子胥一边躲避追兵,一边在韶关苦死对策,但无论他怎么想,还是难以顺利通过韶关。
在极端的忧虑下,伍子胥竟然一夜白头。
还好伍子胥命不该绝,万分危难之际伍子胥遇到了东皋公。
东皋公府上有一个人与伍子胥长的特别像,东皋公让这个人冒充伍子胥去过韶关。
东皋公的计策很成功,当假伍子胥被抓时,真伍子胥趁乱出城。
假伍子胥被抓时,韶关的将领下意识的放松了审查,加上真伍子胥,现在是一头白发,样貌变化巨大,所以真伍子胥得以顺利出城。
伍子胥的传说

伍子胥的传说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乱世之一。
所谓乱世出英雄,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这乱世之中的风云人物兼复仇化身——伍子胥。
《史记》中的伍子胥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员,字子胥。
根据司马迁《史记·伍子胥列传》记载,他的父亲伍奢是楚平王太子太傅,负责教导太子建。
后来,费无忌诬陷太子建造反,伍奢为太子鸣冤,被楚平王押入大牢。
费无忌又说伍奢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子胥很有才干,将来也是祸患。
于是设计以伍奢为人质,召伍尚和伍子胥回楚国,并威胁他们说:“如果你们不回来,就杀掉你们的父亲。
”伍尚准备回国,但伍子胥说:“楚王让我们回去,不是想饶过父亲,而是把父亲当作人质,想骗我们回楚国。
如果回去,一定是父子俱死。
不如逃到别的国家,找机会为父亲报仇。
”伍尚知道是陷阱,但为了父亲,他还是回了楚国。
结果,和父亲一同被杀。
伍子胥独自逃走了。
伍子胥出了昭关(在今安徽含山县北),一条大江挡住了去路。
这时一位渔夫见伍子胥情况危急,便立刻让其乘船过江。
伍子胥摘下宝剑,相赠:“此剑价值百金作酬谢。
”渔夫拒绝:“楚王有令,捉到伍子胥者,赏粟五万石。
我会贪图只值百金的剑吗?”历尽千辛万苦抵达吴国的伍子胥与吴王的儿子公子光建立了深厚友谊。
公子光就是后来的吴王阖闾。
阖闾重用了伍子胥,伍子胥协助阖闾攻破了楚国。
伍子胥终于可以复仇了。
但是,此时楚平王已死,他的儿子楚昭王也逃走了。
复仇心切的伍子胥掘开楚平王的坟墓,挖出尸体,抽打了三百鞭才罢休。
“掘墓鞭尸”典故就来源于此。
伍子胥的挚友申包胥派人指责伍子胥说:“你本是楚平王的臣子。
如此复仇太过分了!污辱死者,违背天理!”伍子胥说:“我就像行人赶路,太阳快落山了,但路途还很遥远,所以我要倒行逆施。
”于是,“日暮途远”和“倒行逆施”的成语就诞生了。
阖闾死后,伍子胥又辅佐阖闾的儿子夫差,大胜越国,并俘虏了越王勾践。
但勾践使用金钱美女迷惑了夫差,逃过一劫,而一直主张彻底灭亡越国的伍子胥遭到夫差怀疑。
有关谋略家伍子胥的故事

有关谋略家伍子胥的故事有关谋略家伍子胥的故事有关伍子胥的故事,现在广为流传的有三个,分别为伍子胥一夜白头、伍子胥与渔夫和伍子胥与洗衣女。
伍子胥铜像伍子胥一夜白头,讲的是伍子胥过楚昭关之时,住在东皋公的家中,东皋公答应帮助伍子胥过关。
但是,伍子胥苦等好几天之后,没有任何消息,着急的他一夜未眠,醒来后发现自己的头发在一夜之间变得雪白如雪。
后来,伍子胥靠着这一头白发,混出了昭关。
伍子胥与渔夫的故事,讲的是伍子胥在过河的时候,被一名渔夫所搭救,来到对岸之后,渔夫看到伍子胥饥肠辘辘的样子于心不忍。
渔夫让伍子胥呆在岸边的大树之下,他回去给伍子胥准备饭食。
等了渔夫好久的伍子胥开始怀疑渔夫是不是骗自己的,他怕渔夫引来官兵,于是藏进了旁边的芦苇丛中。
过了一会儿,渔夫端着丰盛的饭食来到树下,发现伍子胥不在,他就站在树下呼唤伍子胥,喊了好久,伍子胥才从芦苇丛中出来。
吃饱了的伍子胥解下自己的价值百金的佩剑,要送给渔夫,渔夫拒绝了,他说:楚王的赏金比你这把宝剑值钱了不知道多少倍,我要是贪念财富就不会救你了。
伍子胥听后,感到非常的惭愧,向渔夫道谢之后,他又叮嘱渔夫不要将自己的行踪泄露出去。
渔夫为了让他放心,划着自己的小渔船,自沉江底而亡。
伍子胥与洗衣女的故事,讲的是伍子胥逃难到一个山间的一个小水潭旁边,看到潭边洗衣女子的身边有一个饭盒,饥饿难耐的他向洗衣女乞食。
洗衣女将自己的饭食送给了他吃,吃完后伍子胥对她说:你放心,等我发迹之后,会以千金报你的一饭之恩的,但是请你不要将我的行踪泄露出去。
洗衣女对她说:既然你怀疑我的品行,我就以死明志吧。
最后,洗衣女抱着一块大石跳入潭中淹死了。
伍子胥后来在吴国当上大官后,曾携千金在山边的村落中寻找洗衣女的家人,但都没有找到,伍子胥就将千金扔到洗衣女自尽的那个水潭里。
伍子胥救幼主的事迹伍子胥救主是一个历史小故事,讲的是伍子胥冒死救幼主的故事,这里的幼主是楚平王太子建的儿子公子胜,后世又将他称为白公胜,据传为白姓始祖。
一夜白头

龙源期刊网
一夜白头
作者:方山樵
来源:《新西部》2016年第11期
在台上时多是一头乌发,神采奕奕,精神抖擞,可是一旦被查处受审,却大都似乎“一夜白头”,萎靡不振,就像霜打的茄子,没有一点精气神。
贪官落马前后这样的对比,给了人很大的震撼。
同时也让笔者想起了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头”的故事。
当年伍子胥被奸臣费无极追杀,从楚国逃往吴国,被阻于楚国边关昭关,急于逃生并且急于报仇的伍子胥竟一夜之间愁白了头,从一个魁伟青年一夜之间成了白发老丈,于是从容过昭关,没有人能认出他来。
同是黑发变白头,伍子胥成就了一段英雄传奇,传颂千年;如今一些贪官之流则近乎遗臭万年,惹人耻笑,人与人之间的境界确实差得太远。
贪官为何大都会在短时间内白发苍苍?媒体在分析时指出:一是因为贪官被查处时自知罪孽深重,寝食难安,提心吊胆,精神压力增大,一夜白头不足为奇。
二是贪官在没有被查处的时候,受到上级器重,社会尊重,出门前呼后拥,可是现在由于贪腐,不得不在牢房里度过自己的余生,极大的反差让有些贪官心理确实很不平静,惆怅和失落的心态也容易让头发变白。
三是很多官员在任时,虽然年龄已经不小,也已经有了不少白发,但出于各种需要,大都染过发,而一旦身陷牢狱,也就无暇顾及形象,白发突然增多也便可以理解了。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导致贪官“一夜白头”,其实都是一记警钟。
记得当年那首老歌唱到:“愁啊愁,愁就白了头。
自从我与你呀分别后,我就住进监狱的楼……”万恶之源在于贪,如果不贪不占,谨记初心,清廉为民,走到哪里都人人敬重;如果不贪不占,如今他们都还可以拿着俸禄过日子,尽忠尽孝,乐享天伦,何其的自由?好日子不过,偏要过“昭关”。
贪官的白头,就是对所有为官者的警示。
有关军事家伍子胥的故事

有关军事家伍子胥的故事伍子胥一夜白头,讲的是伍子胥过楚昭关之时,住在东皋公的家中,东皋公答应帮助伍子胥过关。
但是,伍子胥苦等好几天之后,没有任何消息,着急的他一夜未眠,醒来后发现自己的头发在一夜之间变得雪白如雪。
后来,伍子胥靠着这一头白发,混出了昭关。
伍子胥与渔夫的故事,讲的是伍子胥在过河的时候,被一名渔夫所搭救,来到对岸之后,渔夫看到伍子胥饥肠辘辘的样子于心不忍。
渔夫让伍子胥呆在岸边的大树之下,他回去给伍子胥准备饭食。
等了渔夫好久的伍子胥开始怀疑渔夫是不是骗自己的,他怕渔夫引来官兵,于是藏进了旁边的芦苇丛中。
过了一会儿,渔夫端着丰盛的饭食来到树下,发现伍子胥不在,他就站在树下呼唤伍子胥,喊了好久,伍子胥才从芦苇丛中出来。
吃饱了的伍子胥解下自己的价值百金的佩剑,要送给渔夫,渔夫拒绝了,他说:“楚王的赏金比你这把宝剑值钱了不知道多少倍,我要是贪念财富就不会救你了”。
伍子胥听后,感到非常的惭愧,向渔夫道谢之后,他又叮嘱渔夫不要将自己的行踪泄露出去。
渔夫为了让他放心,划着自己的小渔船,自沉江底而亡。
伍子胥与洗衣女的故事,讲的是伍子胥逃难到一个山间的一个小水潭旁边,看到潭边洗衣女子的身边有一个饭盒,饥饿难耐的他向洗衣女乞食。
洗衣女将自己的饭食送给了他吃,吃完后伍子胥对她说:“你放心,等我发迹之后,会以千金报你的一饭之恩的,但是请你不要将我的行踪泄露出去”。
洗衣女对她说:“既然你怀疑我的品行,我就以死明志吧”。
最后,洗衣女抱着一块大石跳入潭中淹死了。
伍子胥后来在吴国当上大官后,曾携千金在山边的村落中寻找洗衣女的家人,但都没有找到,伍子胥就将千金扔到洗衣女自尽的那个水潭里。
伍子胥在苦谏吴王夫差失败后,又被夫差派去出使齐国,预感到吴国将不久存于世的他将自己的独生子托付于齐国的好友鲍牧。
对于他的后人的姓氏问题,有三种说法,一说姓伍,一说姓王孙,一说姓员。
“伍”一说起源于黄帝身边的大臣伍胥,伍胥本为皇帝部落的大臣,后来他的后人就以“伍”字为姓,楚国贵族伍氏也尊伍胥为祖先。
伍子胥四个典故出处

伍子胥四个典故出处
摘要:
1.一夜白头
2.七星龙渊
3.千金报恩
4.渔父渡江
正文:
伍子胥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生平事迹流传了许多典故,深入人心。
以下是四个脍炙人口的伍子胥典故出处。
一、一夜白头
伍子胥因楚平王听信谗言,导致其父兄被杀,被迫携楚太子建之子胜逃奔他国。
在过昭关时,因昭关被楚兵把守,伍子胥焦虑不已。
此时,扁鹊的弟子东皋公伸出援手,将二人带进自己的居所,好心招待。
然而,东皋公一连七日却不谈过关之事。
伍子胥在等待中焦虑不安,一夜之间白了头。
最终,在东皋公朋友的帮助下,顺利逃出昭关。
二、七星龙渊
伍子胥逃离楚国途中,有一次饥困交加,一位浣纱姑娘赠饭于他。
伍子胥吃完后,要求姑娘为他的行为保密。
姑娘觉得人格受辱,于是抱石投水而亡。
后来,伍子胥找到一位名匠,为他铸了一把宝剑,剑上刻有七星龙渊,以此纪念姑娘的恩情。
三、千金报恩
在伍子胥逃离楚国的过程中,渔父帮助他渡过江。
伍子胥为感谢渔父的救命之恩,欲将珍贵的宝剑赠与渔父。
但渔父不受,表示只为救人而救,无需回报。
伍子胥感慨万千,渔父的品质高尚,为此留下了“千金报恩”的典故。
四、渔父渡江
伍子胥在逃离楚国途中,遇到了一位名叫渔父的神秘人物。
渔父见伍子胥疲惫不堪,便主动提出渡他过江。
渡江后,伍子胥为感谢渔父的救命之恩,欲将珍贵的宝剑赠与渔父。
但渔父不受,表示只为救人而救,无需回报。
这个故事传颂了渔父的高尚品质,成为“渔父渡江”的典故。
伍子胥过昭关

伍子胥过昭关伍子胥过昭关伍子胥过昭关是一个古老的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伍子胥乃楚国大夫伍奢次子。
楚平王即位,奢任太师。
后平王听信少师费无忌谗言,奢被杀。
子胥逃走。
楚平王下令画影图形,到处捉拿子胥。
子胥先奔宋国,因宋国有乱,又投奔吴国,路过陈国,东行数日,便到昭关(今安徽省含山县北)。
昭关在两山对峙之间,前面便是大江,形势险要,并有重兵把守,过关真是难于上青天。
世传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急白了头便是此地。
由于东皋公的巧妙安排,更衣换装,伍子胥便混过了昭关,到了吴国。
该故事入选了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情节简介在诸侯大国争夺霸权的斗争中,大国兼并小国,扩张了土地。
可是大国的诸侯不得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封给立了功的大夫。
大夫的势力大了起来。
他们之间也经常发生斗争。
大国国内的矛盾尖锐起来,都想把争夺霸权的战争暂时停止下来。
为了这个缘故,宋国大夫向戍(音shù)在晋、楚两国之间奔走,做调停人。
公元前546年,晋楚两国和其他几个国家,在宋国举行了“弭兵会议”(弭音mǐ,弭兵就是停止战争)。
在这次会议上,晋国的大夫和楚国的大夫代表南北两个集团讲了和,订了盟约。
规定除齐、秦两个大国外,各小国都要向晋、楚两国同样朝贡。
晋楚两国平分霸权,以后五十多年里,没发生大的战争。
到楚庄王的孙子楚平王即位之后,楚国渐渐衰落了。
公元前522年,楚平王要把原来的太子建废掉。
这时候,太子建和他的老师伍奢正在城父(在河南襄城西)镇守。
楚平王怕伍奢不同意,先把伍奢叫来,诬说太子建正在谋反。
伍奢说什么也不承认,立刻被关进监狱。
楚平王一面派人去杀太子建,一面又逼伍奢写信给他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子胥,叫他们回来,以便一起除掉。
大儿子伍尚回到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郢音yǐng),就跟父亲伍奢一起,被楚平王杀害。
太子建事先得到风声,带着儿子公子胜逃到宋国去了。
伍奢的另一个儿子伍子胥,也从楚国逃出来,他赶到宋国,找到了太子建。
不巧宋国发生内乱,伍子胥又带着太子建、公子胜逃到郑国,想请郑国帮他们报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伍子胥一夜白头的传说故事伍子胥一夜白发地点
导语:伍子胥是春秋时吴国大夫,楚国大夫伍奢的次子。
伍子胥是楚国大夫伍奢次子。
楚平王即位,奢任太师。
平王因听信少师费无忌谗言,欲杀伍奢并
伍子胥是春秋时吴国大夫,楚国大夫伍奢的次子。
伍子胥是楚国大夫伍奢次子。
楚平王即位,奢任太师。
平王因听信少师费无忌谗言,欲杀伍奢并令其招回其两个儿子。
伍子胥大哥为了救父回国,子胥逃走。
楚平王下令画影图形,到处捉拿伍子胥。
伍子胥欲适吴国,奈何路途遥远.因太子建在宋,伍子胥奔宋,因宋国内乱,与太子一起奔郑.奈何太子为了和晋国联合谋取郑国的意图被郑国君知晓而被杀,子胥又奔吴国,过陈国到昭关.昭关在两山对峙之间,前面便是大江,形势险要,并有重兵把守。
世传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急白了头便是此地。
故事经过
伍子胥携楚太子建之子胜逃奔他国,被楚兵一路追杀。
伍子胥二人碾转到了离昭关六十里路的一座小山下,从这里出了昭关,便是大河,径直通吴国的水路了。
然而,此关被右司马远越领兵把守,很难过关。
扁鹊的弟子东皋公(扁鹊出生在公元前407年,这里说是扁鹊的弟子,传说的真假有待稽考)就住在山中,他从悬赏令上的图例中认出了伍子胥,他很同情伍子胥的冤屈与遭遇,决定帮助他。
东皋公把二人带进自己的居所,好心招待,一连七日,却不谈过关之事。
伍子胥实在熬不住,急切地对皋公说“我有大仇要报,度日如年,这几天耽搁在此,就好像死去一样,先生还有什么办法呢?”,东皋公说“我已经为你们筹划了可行的计策,只是要等一个人来才行。
”
伍子胥犹豫不决,晚上,寝不能寐:他想告别皋公而去,又担心过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