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谋略家伍子胥的故事

合集下载

胥山伍子胥的故事

胥山伍子胥的故事

胥山伍子胥的故事
胥山伍子胥的故事源于春秋末期的吴国。

伍子胥,名员,字子胥,楚国人,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谋略家。

他原为楚国人,因楚平王怀疑太子作乱,于是迁怒于伍子胥之父伍奢和兄长伍尚,后将他们骗到郢都杀害,伍子胥只身逃往吴国。

在吴国,伍子胥受到阖闾重用,发兵击败楚国。

阖闾儿子夫差继位后,拜伍子胥为相国。

但夫差却不听伍子胥的劝谏,反而听信谗言,最终派使臣把宝剑赐给伍子胥,说:“你用这把宝剑去死吧。

” 在封建社会时,君叫臣死不得不死,伍子胥自刎的那一天,正是农历五月五初。

伍子胥被害后,夫差令部下把的伍子胥遗体丢入水中。

身经百战的伍子胥,赤胆忠心地辅助吴王夫差打败越国,他的英雄伟绩让人静静地去追思。

在吴地,百姓为了纪念他,把五月五日他的忌日定为“端午节”。

此外,在历史上也流传下来伍子胥的一些文学作品,比如《水战兵法》等。

伍子胥简介介绍伍子胥相关故事(历史人物故事伍子胥简略事迹)

伍子胥简介介绍伍子胥相关故事(历史人物故事伍子胥简略事迹)

伍子胥简介介绍伍子胥相关故事(历史人物故事伍子胥简略事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伍子胥简介介绍伍子胥相关故事(历史人物故事伍子胥简略事迹)伍子胥(生于公元前 559年卒于公元前 484年)本名伍员,春秋时期楚国人。

春秋末期伍子胥简介

春秋末期伍子胥简介

春秋末期伍子胥简介伍子胥,生于楚国椒邑,是春秋末期吴国大夫、谋略家、军事家。

伍下面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伍子胥人物简介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伍员,别名伍子胥、申胥,生于楚国椒邑(今安徽阜南),是春秋末期吴国大夫、谋略家、军事家。

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营造姑苏城(苏州城),率吴军大破楚国,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

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西破强楚、北败徐、鲁、齐,成为诸侯一霸。

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称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

在伍子胥死后九年,吴国为越国偷袭所灭。

人物生平逃离楚国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楚国太子太傅,负责教导太子建,太子被费无忌所诬陷,伍奢也受到了牵连。

费无忌对楚平王说:“伍奢有两个儿子,都有才干,不杀掉将成为楚国的祸患。

可将他们的父亲作为人质将他们召来,不然就会成为楚国的祸害。

”楚平王派使者对伍奢说“:你若将你的两个儿子招来可免你一死,不然性命难保。

”伍奢说:“伍尚为人仁厚,召他一定会来。

伍员为人刚烈暴戾,忍辱负重,能成大事,他料到来后会一起被擒,一定不会来。

”平王不听,派人召伍奢的两个儿子说:“你们若来,我就让你父活命;不来,马上就杀掉伍奢。

”伍尚要去,伍子胥说:“楚王召我兄弟,并不是为了让父亲活命,是怕我们逃脱后成为祸患,所以拿父亲作为人质,假意召我兄弟俩,我兄弟俩一到,父子三人就会一起被杀,对父亲的死活有什么好处呢?况且去了便不能报仇雪恨。

不如投奔别的国家,借他国的力量来雪父亲的耻辱,一起束手待毙是没有作为的。

”伍尚说“:我知道应召前去也不能保全父亲的性命,可是只怨父亲召我们以求生路,而我们不去,以后又不能报仇雪恨,到头来岂不被天下人耻笑。

”又对伍子胥说“:你可逃走,你可以报杀父之仇,我将安心就死。

”伍尚束手就擒,使者来捕伍子胥。

伍子胥挽弓搭箭对着使者,使者不敢上前,伍子胥就逃走了。

伍奢听说伍子胥逃走了,叹息说:“楚国君臣将要苦于战争了!”伍尚到了楚国都城,楚王将伍奢并伍尚一道杀死。

伍子胥的小故事20字

伍子胥的小故事20字

伍子胥的小故事20字【实用版3篇】目录(篇1)1.伍子胥小故事概述2.故事内容详细介绍3.故事的意义和价值正文(篇1)一、伍子胥小故事概述伍子胥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出生在春秋时期的楚国。

在他年轻的时候,他便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和勇气。

后来,他投奔了吴国,帮助吴国击败了楚国,成为了吴国的重要将领。

二、故事内容详细介绍有一次,伍子胥率领吴军攻打楚国,在战斗中,他发现了一个小村庄,里面住着一些老人和孩子。

由于敌军逼近,他们非常害怕,纷纷逃往山中。

伍子胥见状,决定保护这些无辜的生命,于是他率领士兵们驻扎在小村庄里。

几天后,楚军发现了吴军的行踪,发动了猛烈的攻击。

伍子胥率领士兵们顽强抵抗,最终成功击退了楚军。

但是,小村庄已经被摧毁,村民们无家可归。

伍子胥非常愧疚,决定为他们重建家园。

他带领士兵们搬运建材、修建房屋,让村民们重新拥有了家园。

三、故事的意义和价值伍子胥小故事告诉我们,作为一个领袖,不仅要关注自己的利益和事业,还要关心身边的人和事。

目录(篇2)1.伍子胥小故事概述2.故事情节详细介绍3.故事的意义和影响正文(篇2)一、伍子胥小故事概述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和军事家,以奇谋高智而闻名于世。

他在吴越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曾协助吴王阖闾成功击败越国。

子胥本为楚国人,因父亲被楚平王杀害而逃到吴国,后成为吴国重臣。

二、故事情节详细介绍公元前527年,伍子胥陪同吴国公子光发动了一场政变。

他们成功刺杀了吴国内乱中的权贵,帮助公子光登上了王位。

这场政变被后世称为“阖闾之变”。

在之后的几年里,伍子胥协助吴王阖闾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吴国逐渐强大起来。

三、故事的意义和影响伍子胥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勇敢的人不仅需要有勇气面对困难,还需要有智慧和谋略。

他的故事激励了无数人,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目录(篇3)1.伍子胥小故事概述2.故事内容详细描述3.故事的意义和价值正文(篇3)一、伍子胥小故事概述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和军事家,名员。

名将伍子胥是谁

名将伍子胥是谁

名将伍子胥是谁伍子胥是历史上春秋时晦气著名的军事家,谋略家。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名将伍子胥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名将伍子胥的简介伍子胥(前559~前484)。

楚大夫伍奢之子,名员,字子胥,春秋时吴国的大夫。

公元前522年,其父伍奢被杀,他逃亡经过宋、郑等国入吴。

后帮公子光(即吴王阖闾)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整军经武,国势日盛。

不久攻破楚国,以功封于申,又称申胥。

后吴王夫差时,劝王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伐齐,吴王不听,渐被疏远,最后吴王赐剑命他自杀。

伍子胥的生平简介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是中国史书着墨比较多的人物之一,本来就是一历史名人。

从中国的盗墓文化史来说,他也是重量级的。

掘开了人家的陵墓不说,还要拿着皮鞭,朝楚平王的尸体发泄,抽了三百鞭子,可谓最狠毒的一位掘墓者。

伍子胥受封于申地,故又称申胥。

本为楚国人(今湖北省监利县伍场人)。

入吴后,辅佐吴王阖闾,修法制以任贤能,奖农商以实仓廪,治城郭以设守备。

伍子胥与中国历史上多位名人有联系,如越王勾践、孙武、范蠡、西施等。

孙武精通兵法,是伍子胥举荐为吴国将领,从而名闻天下的;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西施,与伍子胥的恩怨也很出名,当时伍子胥建议杀了越王勾践,结果好色的吴王不听,范蠡遂使出“美人计”,献西施给吴王,离间吴王与伍子胥关系,导致伍子胥被杀。

他死后人们很可怜他,在当年伍子胥丢入的江旁,立了一座庙,江边的小山也被命名为胥山。

他死后,吴国很快灭亡了。

伍子胥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盗掘者,源于其出走吴国之前,与楚平王结下的仇恨。

《左传》记载,公元前522年(周景王二十三年),因遭楚太子少傅费无忌陷害,父、兄均为楚平王所杀,伍子胥被迫出逃吴国,发誓要搞垮楚国,以报仇雪恨。

在帮助公子光杀死吴王僚(专诸刺僚)后,实行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政策。

公元前506年,在孙武攻破楚国城池,成全吴王“春秋五霸”地位后,伍子胥也寻得了报杀父兄之仇的机会。

据说入楚后的伍子胥最想干的第一事,就是找到死去不久的楚平王陵墓。

伍子胥和钱塘潮的典故

伍子胥和钱塘潮的典故

伍子胥和钱塘潮的典故伍子胥,是中国历史上春秋末期楚国的一位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谋略家,同时也是吴国的重要将领。

他的生平事迹与钱塘潮这一自然奇观有着紧密的联系,下面就来讲述一下这个典故。

据史书记载,伍子胥在楚国时,因为父亲伍奢被诬陷为叛乱的首领而被追杀。

伍子胥为了逃脱追杀,一路逃到了吴国。

在逃亡的过程中,他经过了今天浙江嘉兴的地方,这里紧邻着钱塘江。

当时的潮水正高涨,伍子胥心急如焚,担心自己会被困在江边。

然而,当地的百姓看到伍子胥逃亡的情景,心生同情,便帮助他渡过了钱塘江。

伍子胥在江对岸看到了吴国的领土,感慨万分,决心要在吴国发展,为吴国的繁荣强大而努力。

伍子胥在吴国的表现得到了吴王阖闾的信任,他逐渐成为了吴国的重要将领。

他帮助吴国改革军制,强化军事力量,同时提出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战略方针,主张大力发展经济,提高民生水平,为吴国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报答当年帮助他渡过钱塘江的百姓,伍子胥在吴国成为了大将之后,特意回到嘉兴,并在江边修建了一座铁塔,以此纪念这段历史。

铁塔的高度正好是当时伍子胥逃亡时所面对的潮水的高度,它也成为了当地的一大标志性建筑。

钱塘潮是指钱塘江在涨潮时形成的潮汐现象。

由于钱塘江的特殊地形和潮汐的特殊规律,钱塘潮在每年的八月十五前后达到高潮,潮头高达数米,形成了一道壮观的天际线。

据传,伍子胥在逃亡时,正是在钱塘江边遭遇了钱塘潮的高涨,才得以借助潮水渡过江去。

钱塘潮的壮观景象也成为了文人墨客们的灵感之源。

许多诗人在自己的诗篇中描绘了钱塘潮的壮丽景色,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写道:“海面初平云打抛,两行潮入声喧豗。

”描绘了钱塘潮声势浩大的景象。

而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名句:“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莲歌。

”则表现了观潮人群在潮水中的欢快心情。

除了文学作品的创作,钱塘潮还成为了民间信仰和神话传说中的重要元素。

在浙江海宁一带的传统民间信仰中,观潮之风兴盛不衰,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至十八日是观潮节。

伍子胥的故事

伍子胥的故事

伍子胥的故事篇一:青少年一定要读的历史故事_伍子胥过昭关在诸侯大国争夺霸权的斗争中,大国兼并小国,扩张了土地。

可是大国的诸侯不得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封给立了功的大夫。

大夫的势力大了起来。

他们之间也经常发生斗争。

大国国内的矛盾尖锐起来,都想把争夺霸权的战争暂时停止下来。

为了这个缘故,宋国大夫向戍在晋、楚两国之间奔走,做调停人。

公元前546年,晋楚两国和其他几个国家,在宋国举行了“弭兵会议”(弭音mǐ,弭兵就是停止战争)。

在这次会议上,晋国的大夫和楚国的大夫代表南北两个集团讲了和,订了盟约。

规定除齐、秦两个大国外,各小国都要向晋、楚两国同样朝贡。

晋楚两国平分霸权,以后五十多年里,没发生大的战争。

到楚庄王的孙子楚平王即位之后,楚国渐渐衰落了。

公元前522年,楚平王要把原来的太子建废掉。

这时候,太子建和他的老师伍奢正在城父(在河南襄城西)镇守。

楚平王怕伍奢不同意,先把伍奢叫来,诬说太子建正在谋反。

伍奢说什么也不承认,立刻被关进监狱。

楚平王一面派人去杀太子建,一面又逼伍奢写信给他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子胥,叫他们回来,以便一起除掉。

大儿子伍尚回到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就跟父亲伍奢一起,被楚平王杀害。

太子建事先得到风声,带着儿子公子胜逃到宋国去了。

伍奢的另一个儿子伍子胥,也从楚国逃出来,他赶到宋国,找到了太子建。

不巧宋国发生内乱,伍子胥又带着太子建、公子胜逃到郑国,想请郑国帮他们报仇。

可是郑国国君郑定公没有同意。

太子建报仇心切,竟勾结郑国的一些大臣想夺郑定公的权,被郑定公杀了。

伍子胥只好带着公子胜逃出郑国,投奔吴国(都城在今江苏苏州)。

楚平王早就下令悬赏捉拿伍子胥,叫人画了伍子胥的像,挂在楚国各地的城门口,嘱咐各地官吏盘查。

伍子胥带着公子胜逃出郑国后,白天躲藏,晚上赶路,来到吴楚两国交界的昭关(在今安徽含山县北)。

关上的官吏盘查得很紧。

传说伍子胥一连几夜愁得睡不着觉,连头发也愁白了。

幸亏他们遇到了一个好心人东皋公,同情伍子胥,把他接到自己家里。

伍子胥春秋时期战国七雄的智谋之士

伍子胥春秋时期战国七雄的智谋之士

伍子胥春秋时期战国七雄的智谋之士伍子胥:春秋时期战国七雄的智谋之士伍子胥,春秋时期著名的智谋家和政治家,也是战国七雄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勇敢的行动,为吴国立下赫赫战功,成为后世传颂的英雄。

本文将以伍子胥在春秋时期对战国七雄的智谋和贡献为主线,探讨他的背景、智慧和所面临的困境,以及他的杰出贡献。

一、伍子胥的背景伍子胥出生于春秋时期,他是楚国人,也是楚国贵族出身。

伍子胥在年少时就表现出了聪明才智和过人的勇气,他深受楚国君主的赏识与信任,并以其聪明才智和灵活机智在政治军事方面表现出色。

二、伍子胥的智慧与勇气伍子胥被誉为智谋之士,正是因为他在战争和政治领域展现出的非凡智慧和勇气。

无论是在制定战略,还是在捕捉敌情上,他都表现出了过人的才智。

他深思熟虑地分析形势,善于制定出让人意想不到的战略,并以此取得了多次胜利。

在与其他国家的交战中,他总是能够准确把握敌人的弱点,并且能够迅速地采取相应的行动。

三、伍子胥面临的困境然而,伍子胥并非一帆风顺。

他在晋国之战中,曾因同僚的背叛而受到失败的打击。

他的父亲伍忌在战斗中被杀害,吴国也陷入了一片哀伤之中。

伍子胥深切感到政治斗争的残酷和不可预测性,但他并没有因此退缩,反而更加坚定地投身于吴国的政治舞台,为国家复兴而奋斗。

四、伍子胥的杰出贡献伍子胥在吴国的建设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

他为政治改革做出了巨大努力,通过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成功消除了国内的腐败现象,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和国力。

他还着力发展吴国的军事实力,加强国防建设,保护了国家的疆土安全。

在外交方面,他善于交际手腕,通过联合其他国家,有效地抵抗了敌对势力的侵略。

五、伍子胥的影响与意义伍子胥的智谋和勇气,不仅让他成为春秋时期的一位传奇人物,也使他成为后世人们学习和景仰的对象。

他的贡献与智慧,不仅对吴国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智慧与启迪。

总结:伍子胥是春秋时期战国七雄中一位杰出的智谋之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谋略家伍子胥的故事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有关谋略家伍子胥的故事
有关伍子胥的故事,现在广为流传的有三个,分别为伍子胥一夜白头、伍子胥与渔夫和伍子胥与洗衣女。

伍子胥铜像
伍子胥一夜白头,讲的是伍子胥过楚昭关之时,住在东皋公的家中,东皋公答应帮助伍子胥过关。

但是,伍子胥苦等好几天之后,没有任何消息,着急的他一夜未眠,醒来后发现自己的头发在一夜之间变得雪白如雪。

后来,伍子胥靠着这一头白发,混出了昭关。

伍子胥与渔夫的故事,讲的是伍子胥在过河的时候,被一名渔夫所搭救,来到对岸之后,渔夫看到伍子胥饥肠辘辘的样子于心不忍。

渔夫让伍子胥呆在岸边的大树之下,他回去给伍子胥准备
饭食。

等了渔夫好久的伍子胥开始怀疑渔夫是不是骗自己的,他怕渔夫引来官兵,于是藏进了旁边的芦苇丛中。

过了一会儿,渔夫端着丰盛的饭食来到树下,发现伍子胥不在,他就站在树下呼唤伍子胥,喊了好久,伍子胥才从芦苇丛中出来。

吃饱了的伍子胥解下自己的价值百金的佩剑,要送给渔夫,渔夫拒绝了,他说:“楚王的赏金比你这把宝剑值钱了不知道多少倍,我要是贪念财富就不会救你了”。

伍子胥听后,感到非常的惭愧,向渔夫道谢之后,他又叮嘱渔夫不要将自己的行踪泄露出去。

渔夫为了让他放心,划着自己的小渔船,自沉江底而亡。

伍子胥与洗衣女的故事,讲的是伍子胥逃难到一个山间的一个小水潭旁边,看到潭边洗衣女子的身边有一个饭盒,饥饿难耐的他向洗衣女乞食。

洗衣女将自己的饭食送给了他吃,吃完后伍子胥对她说:“你放心,等我发迹之后,会以千金报你的一饭之恩的,但是请你
不要将我的行踪泄露出去”。

洗衣女对她说:“既然你怀疑我的品行,我就以死明志吧”。

最后,洗衣女抱着一块大石跳入潭中淹死了。

伍子胥后来在吴国当上大官后,曾携千金在山边的村落中寻找洗衣女的家人,但都没有找到,伍子胥就将千金扔到洗衣女自尽的那个水潭里。

伍子胥救幼主的事迹
伍子胥救主是一个历史小故事,讲的是伍子胥冒死救幼主的故事,这里的幼主是楚平王太子建的儿子公子胜,后世又将他称为白公胜,据传为白姓始祖。

白公胜画像
楚国太子建被平王下令处死之前,得到当时边城司马的帮助,逃出了楚国,后来又和一同逃出楚国的伍子胥相遇,太子建和伍子胥一路躲过楚平王的追杀,来到了郑国。

郑国是太子建生母的故国,所以,郑国国君收留太子建在自己的国家之中生活。

生活在郑国的太子建一心想要报仇,他开始打起了郑国的主意,太子建
在郑国广收门客,结交郑国的一些大臣。

太子建想暗中杀死郑国的国君,然后自己掌控郑国的大权,最后再率领郑国大军杀回楚国,为自己报仇。

但是,想法是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太子建的反叛计划还没有实施就被郑国君王知道了,郑国马上开始围剿太子建,太子建被杀害。

伍子胥带着他太子建唯一的儿子公子胜和公子胜的生母马氏逃到一座寺庙内,被郑国士兵重重包围。

伍子胥对马氏说:“以我的能力只能保护幼主公子胜一人突围出去,不能带你一起走了,如果我带着两人的话看,可能都会死。

为了确保幼主能够活命,只能牺牲你了”。

伍子胥的故事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马氏当然不肯自己去死,她试图说服伍子胥带着自己一起突围出去,但是不管她运用什么方法,伍子胥就是不肯带她一起走。

无奈,马氏只得投井自尽,最终,伍子胥带着公子胜逃出郑国的包围圈,来到了吴国。

来到吴国的公子胜改名叫白公胜,后来楚国令尹子西将白公胜召回楚国担任大夫。

揭秘伍子胥死后化为什么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很多,一些名人死后都被传言化成了什么什么神,例如:关羽死后化为武圣,陶朱公范蠡死后化为财神,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将庞涓也化为做豆腐祖师爷。

五月五日祭祀涛神
那么,春秋名人伍子胥,他在死后又化为了什么呢?这个可能是比较特殊的一位了,他不像其他人那样死后化为了善良的神。

伍子胥死后,民间传说他化为了涛神,这是一个恶神。

民间传说,伍子胥在被吴王夫差将尸体投入钱塘江中之后,江边的人同情他的遭遇,给他在江边修建了祠堂,还修建了雕像,给他香火供奉。

伍子胥的故事
但是成神的伍子胥没有保佑吴地的百姓,反而还成为了一个恶神。

伍子胥被当地百姓称为涛神,也有的称他为波
神,这是一个专门为恶的神仙。

他长期活跃于长江和钱塘江之上,专门掀翻过往的船只,使得船上的游客和船员都掉入江中淹死。

另外,他还常常掀起波浪,淹没江边的土地房屋。

所以,江边的百姓为了祈求涛神不要随意发怒,每年都会在伍子胥的忌日,五月初五这天举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来祈祷涛神保佑江上和江边的百姓有个安宁的生活。

所以,也有很多人认为,五月初五这天不是用来纪念屈原的,而是用来纪念伍子胥的,因为伍子胥比屈原早了好多年,而且两人都是为了国家而死。

在古代民间传说中,很少有名人死后化作恶神的,因为在民众眼中,神一般都是心存善念的,那么为什么伍子胥死后,被民众传成了一个恶神呢?这是因为,伍子胥生前做了很多在民众看来是恶的事情。

例如他鞭尸楚平王,在一般的民众眼中,人死为大,鞭尸这种事不是好人该干的事。

而且,伍子胥是一
个有仇必报,有恩必还的人,所以在民众的眼中,他虽然是个忠臣,但也是一个不太完美的人,再加上他死后的那番看着吴国灭亡的怨言,这才使得他被民众封为涛神这么一个恶神的称号。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