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旁腺腺瘤的影像诊断

合集下载

甲状旁腺腺瘤的螺旋CT表现及应用价值

甲状旁腺腺瘤的螺旋CT表现及应用价值

甲状旁腺腺瘤的螺旋CT表现及应用价值
马胜江;郭学军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旁腺腺瘤的螺旋CT表现,评估其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经病理证实的甲状旁腺腺瘤的螺旋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经薄层增强扫描.结果 8例甲状旁腺腺瘤均发生在下部甲状旁腺后方的气管-食管旁沟内,呈单发结节(右侧6例,左侧2例).CT平扫呈椭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滑软组织密度结节,与周围大血管密度相似,与甲状腺和周围组织分界清晰,直径约0.7cm~3.1cm,未见钙化,2例内部有坏死;CT增强结节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CT值低于周围大血管强化程度.8例均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2例合并肾结石.结论螺旋CT在基层医院已经普及,因具有覆盖面广、采集信息量大、低剂量、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和定位准确的突出优点,可以作为甲状旁腺腺瘤最常用和最重要的诊断方法.
【期刊名称】《罕少疾病杂志》
【年(卷),期】2019(026)002
【总页数】4页(P8-9,51,封2)
【关键词】甲状旁腺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作者】马胜江;郭学军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新疆844000;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医学影像科,广东深圳5180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6.2
(图片正文见第8页)。

甲状旁腺腺瘤-疾病介绍

甲状旁腺腺瘤-疾病介绍

【疾病名】甲状旁腺腺瘤【英文名】parathyroid adenomas【缩写】【别名】副甲状腺腺瘤【ICD号】D35.1【概述】甲状腺旁腺腺瘤(parathyroid adenomas,PA)是临床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hyperparathyroidism,PHPT)的主要原因,甲状旁腺腺瘤可分泌大量的甲状旁腺激素(PTH),引起高钙血症,危害极大。

手术治疗是其重要的治疗方法,但术前腺瘤的定位诊断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流行病学】本病在欧美发病率较高,国内较少见。

国外资料显示本病发病率在内分泌疾病中占第3位。

有80%~90%甲状旁腺亢进的病人有腺瘤,95%发生在一个腺体内,下侧多于上侧。

20~50岁较多见,女性多于男性。

【病因】本症为良性、内分泌性肿瘤。

病因尚未明确,一般认为肿瘤的发生都是多基因作用的结果。

【发病机制】甲状旁腺是与钙磷代谢关系密切的内分泌腺体,甲状旁腺腺瘤可分泌大量的PTH,PTH有调节体内钙和磷的代谢,维持血钙相对平衡的作用。

PTH分泌过多可使骨质脱钙,从而容易形成骨折,引起高钙血症,肾小管、心肌等软组织钙化。

镜下主要为主细胞呈弥漫性或条索状排列,有时形成腺腔或滤泡状,有时也可见灶状分布的水样透明细胞及嗜酸粒细胞,间质甚少。

与包膜外正常甲状旁腺的组织明显不同,是与原发性增生症的重要区别。

常伴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临床表现】本病临床表现多样性,因而其误诊率很高。

起病缓慢,有以屡发肾结石而发现者,有以骨痛为主要表现,有以血钙过高而呈神经官能症征候群起病者,也有以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而发现者,有始终无症状者。

以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为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因高钙血症引起的代谢紊乱以及相应组织、器官的损伤。

早期可表现为倦怠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心悸、烦渴、多尿、便秘、腹痛等非特异性症状,晚期造成骨损害、肾脏损害等,可表现为局部或全身骨痛、尿频及多发结石。

出现骨质疏松、脊柱、关节畸形,双膝外翻畸形,功能障碍,多发骨折、颈前区肿块等。

CT对甲状旁腺腺瘤的诊断及其应用价值

CT对甲状旁腺腺瘤的诊断及其应用价值
0 6c , . m) 8例 P A 中有 6 术 前 为 临 床 作 出 正 确 提 示 , T 例 2例 以
化检查 : 2例 无 症 状 患 者 血 清 甲 状 旁 腺 素 ( aah ri h r p rtyod o
mo e P n , TH) 9 3 9 . g ml 7例 有 症 状 患 者 P H 2 8 8 . ~ 7 9p / , T 6 ~ 2 0 g ml所 有 患 者血 钙 均 升 高 ( . 8 3 8 5 0p / , 2 7 ~ . 8mmo/ ) l1 。3例
文献 报 道 甲 状 旁 腺 腺 瘤 可 见 钙 化 , 本 组 未 发 现 。肿 瘤 边 缘 多 但
光 滑 , 周 围组 织 及 高密 度 甲 状腺 分 界 清 晰 。 与
C 增 强 扫 描 特 征 : T 血 管 丰 富 , 强 后 肿 瘤 实质 部分 强 T P A 增
9例 P TA 患 者 , 3 , 6例 , 龄 4 ~ 6 男 例 女 年 1 5岁 , 位 年 龄 中
因 此 , 方 面要 强 调 薄 层 扫 描 的 重 要 性 , 一 方 面 要 行 增 强 扫 一 另
甲状 旁 腺腺 瘤 ( aah ri dn ma TA) 一 种 少 见 肿 p rtyodae o ,P 是 瘤 , 原发灶较 小 , 病隐 匿, 床漏 诊 、 诊率较 高 , 着 C 且 起 临 误 随 T
检 查 的 普 及 , 来 越 多 的 P A 被 发 现 , 文 回顾 性 分 析 经 手 术 越 T 本 病 理 证 实 , 有 完 整 病 史 资 料 的 9例 P 具 TA 患 者 的 C 表 现 , T 旨
患 者 尿 钙 9 1 ~1 .8m l2h 尿 磷 1 . ~1 . . 2 18 mo 4 , / 09 44 mmo 2 。 l 4h /

甲状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甲状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甲状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甲状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一、甲状腺疾病概述甲状腺疾病是指甲状腺发生异常,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或甲状腺肿瘤的一类疾病。

常见的甲状腺疾病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肿瘤、甲状腺结节等。

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影像学表现1.甲状腺腺体肥大:甲状腺腺体增大,可见弥漫性或结节状的肿块。

2.甲状腺血流增加: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病变区域血流量明显增加。

3.甲状腺功能亢进: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可发现T3、T4 和TSH的异常变化。

三、甲状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1.良性肿瘤a.结节性甲状腺肿:通过超声检查可发现单个或多个,明显边界的结节;当结节大小超过1厘米时,需考虑进行活检以明确性质。

b.甲状腺腺瘤:常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晰,超声呈低回声;血供较正常甲状腺增加。

c.甲状旁腺腺瘤:超声常显示为椭圆形或圆形低回声;血管呈高血流信号。

2.恶性肿瘤a.甲状腺乳头状癌:通常表现为单个或多个结节,超声可见结节内部有钙化,边界模糊。

b.甲状腺滤泡状癌:超声可见为低回声结节,边界不清,血供较正常甲状腺减少。

c.甲状腺髓样癌:超声显示为低回声结节,边界模糊;淋巴结转移可见颈部淋巴结增大。

四、甲状腺结节的影像学表现1.囊性结节:超声呈低回声;囊壁可以是薄的或厚的,囊内可能含有液体、陈旧性出血等物质。

2.囊实性结节:超声呈低回声,内部可见分隔。

3.回声不均匀的结节:超声显示回声混杂,边界不清晰。

4.钙化结节:超声显示结节内部有钙化。

5.强回声结节:超声呈强回声,常见于结节内有结石。

6.流行性结节:超声可见多个结节,大小不均匀。

附件:1.超声影像:包含不同类型甲状腺疾病的超声影像资料。

2.CT影像:包含CT扫描结果,对于某些病例可能有更详细的显示。

法律名词及注释: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一种由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疾病,表现为甲状腺功能的过度活跃。

2.彩色多普勒超声:一种体表检查技术,通过使用彩色多普勒技术来显示血流的方向、速度和血管的脉动情况。

甲状腺癌与腺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甲状腺癌与腺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1、形态不规则:除了圆形、椭圆形和沿甲状腺塑形外的所有形态 ,形态规则 是以上三种 ,而形态不规则可以千变万化 ,这里不再赘述
2、 咬饼征: CT平扫时正常高密度的甲状腺轮廓局部缺损 ,瘤体的最大径位于 瘤-甲交界区或甲状腺外侧 ,状如“咬饼” ,其发生机制可能与瘤体发生于甲 状腺边缘并累及甲状腺包膜 ,或虽未累及包膜 ,但与包膜之间甲状腺组织菲薄, CT无法分辨有关
男 , 53岁 ,壶腹部神经内分泌癌术后5月
■ 甲状腺淋巴瘤
>少见 ,约占全部结外器官淋巴瘤的5% , 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1-5% >常见于有长期甲状腺肿或桥本甲状腺炎病史的老年妇女 >甲状腺淋巴瘤常迅速增大 ,压迫气管、食管 ,较少侵犯 >密度均匀/信号均匀 ,钙化少见;可伴淋巴结肿大 ,均匀
> 增强呈不均匀强化 ,一般较周围正常甲状 腺组织弱 ,增强后瘤体的轮廓较平扫模糊 , 范围缩小
■ 影像表

淋巴结转移:
• 转移部位 :颈静脉周围淋巴结多发 ,以颈下深组最多见 ,颈上、 中深组次之 , 其次依次为气管食管沟、 甲状腺周围 ,上纵隔亦为淋巴结转移的好发部位 ,少有 咽后组及颈后三角区淋巴结转移
女 ,48岁 ,体检0 4
甲状腺良恶性 结节征象
> 乳头状癌主要征象:①形态不规则、②咬饼征、③微钙化、④增强后模 糊/范围缩小 ,以上称之为四大恶性主征 ,其次还有边界模糊、磨玻璃状强 化、簇状钙化、晕征消失、粗大钙化无伪影及钙化中断不连。
> 结节性甲状腺肿主要征象:①形态规则、②囊变为主、③增强后清晰、 ④高强化 ,以上称之为四大良性主征 ,其次还有多发坏死、高密度囊肿、 散在多形性钙化、 密度高低不等、 晕征出现、 粗大钙化有伪影及钙化连续 等。

甲状腺肿瘤的CT表现与鉴别诊断

甲状腺肿瘤的CT表现与鉴别诊断

囊变形态规则、分界 清
少见
病变包膜 包膜完整,边界清楚 、边界
恶性肿瘤
类圆形或类椭圆形、 不规则形
坏死形态不规则,分 界模糊
多见,细颗粒、不规 则钙化
假包膜完整或不完整 、不规则,无包膜边 界模糊
宁波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
甲状腺包膜 强化特点 周围结构关系 淋巴结
良性肿瘤 完整强化环 明显强化 无侵犯 无
宁波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
谢谢!
宁波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
一、正常甲状腺CT表现
位置:
甲状软骨下方、气管两旁,上极平甲状腺软骨中点,下 极平第5-6气管软骨
形态:
呈H形,由左右叶+峡部+锥状叶(70%),横断面呈蝶 形、马蹄形,中间以峡部相接
宁波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
宁波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
侧叶大小:
两叶上下径 3-5cm 内外径约23cm 前后径约12cm 峡部厚2-4mm
lymphoma PLT) 临床上少见,约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0.6%~5% 好发于中老年女性 常发生于桥本氏甲状腺炎基础上,肿块近期迅速增大
宁波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
宁波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
双叶非对称性肿大、峡部增厚,多发结节、密度均 匀,轻中度强化,内多发条样强化,包膜完整
宁波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
右叶多发结节,轻度强化,内部见残存明显强化 的甲状腺组织,颈总动脉受包绕、颈内静脉受压 移位,食管受侵
宁波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
显 著 强 化
单向 发心
性 包填 膜充 完速 整升
速 降
宁波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
囊变 包膜完 整 环状强 化
宁波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
腺瘤的MSCT表现
单发、类圆形、低密度、边界清楚、包膜完整 囊变(部分完全囊变)、可见出血 钙化少见 显著强化、向心性填充、岛样强化、内部少见分隔 周围组织无侵犯 无颈部肿大淋巴结

医学影像-甲状旁腺功能异常的骨骼影像学

医学影像-甲状旁腺功能异常的骨骼影像学

骨质疏松
骨密度扫描显示患者甲状旁腺功 能异常引起的骨质疏松,提示需 要进行相应的治疗。
治疗过程
通过连续的骨骼影像学检查,监 测患者在甲状旁腺功能异常治疗 过程中的骨骼变化和恢复情况。
结论与展望
骨骼影像学在甲状旁腺功能异常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和监测价值,未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 展,其应用将进一步完善,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体验和健康结果。
1
病因分析
骨骼影像学帮助确定甲状旁腺功能异常
治疗方案
2
造成的骨骼问题的具体原因和程度。
根据骨骼影像学的结果,医生可以制定
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手
术干预。
3
治疗效果评估
随着治疗的进行,骨骼影像学用于评估 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计划。
临床案例分析
骨折
通过骨骼影像学检查,发现患者 甲状旁腺功能异常导致的骨骼脆 弱性增加,进而发生骨折。
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提供更详细的骨骼 图像,用于评估关节疾病、 骨肿瘤和骨髓炎等病变。
骨密度扫描与甲状旁腺功能异常的关 系
1 骨质疏松
甲状旁腺功能异常可导致骨质疏松,骨密度扫描能够帮助诊断和监测这一病变。
2 骨折风险
甲状旁腺功能异常可增加骨折风险,骨密度扫描可以评估骨骼的脆弱性。
骨骼影像学在甲状旁腺功能异常治疗中的 指导价值
医学影像-甲状旁腺功能 异常的骨骼影像学
医学影像在甲状旁腺功能异常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讲座将探 讨骨骼影像学在该领域的应用,以及其指导价值和临床案例分析。
医学影像的定义与作用
1 定义
医学影像是运用影像学技术对人体进行观察和诊断的一门学科。
2 作用
医学影像能够提供体内疾病和解剖结构的详细图像,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 案。

超声典型病例:甲状旁腺腺瘤

超声典型病例:甲状旁腺腺瘤

超声典型病例:甲状旁腺腺瘤⊙作者 / 张科⊙单位 / 三二〇一医院超声医学科患者女,49 岁,既往体健,无明显异常,常规体检行甲状腺超声检查,所见如下:图1 - 图3 示甲状腺左叶下极后方探及一低回声结节(黄色箭头示),边界清晰,内回声尚均匀,CDFI 示结节内见点条状血流信号超声提示甲状腺左叶后方结节,考虑甲状旁腺来源可能。

患者实验室检查发现血钙水平增高,后临床行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穿刺,病理结果证实为甲状旁腺腺瘤。

病例讨论甲状旁腺最常位于甲状腺侧叶背侧的上下极,共有 2 对 4 个(图4),但其位置和数量也可发生异位和变化。

图 4 甲状腺后面观,可见 4 个甲状旁腺分布位置及甲状旁腺周围的甲状腺下动脉甲状旁腺腺瘤(PTA)是引起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的最主要原因(约 92%),女性多见,发病率约 1%~2%,好发年龄在 30-50 岁间。

绝大多数的 PTA 为功能性,可导致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患者可表现为肢体无力、骨关节疼痛、肾绞痛、肾结石、病理性骨折等,实验室检查可发现甲状旁腺素(PTH)异常,血钙升高,血磷降低。

超声表现•位置:甲状旁腺位于甲状腺背侧,可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

异位甲状旁腺可位于纵隔、甲状腺内、气管或食管后方、胸骨上窝等。

•形态:大多为卵圆形,但部分病灶形状不规则。

•数目:常为单发,多发或双侧发生少见。

•大小:正常甲状旁腺较小,超声难以显示;甲状旁腺腺瘤时,体积增大,超声显示出甲状旁腺腺瘤大小不等。

•回声:绝大部分呈现为低回声,也可为等回声或无回声;内回声均匀,但极少部分病灶内部有出血、囊性变、钙化灶。

•边界:边界清晰,与甲状腺之间有明显界限,极少部分病例界限不清。

•CDFI:病灶内多数有血流信号,可表现为点状、条状、网格状血流,以点状血流为主;病灶周边部分病例可见环形血流包绕,呈环绕征。

超声鉴别诊断1.甲状旁腺增生:声像图特征及临床表现与甲状旁腺腺瘤相似,难以鉴别。

但增生常为双侧、多发,且多有肾衰竭或尿毒症病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状旁腺腺瘤的影像诊断湖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长沙 410011) 谭长连 沈树斌 粟 辉 童石铭 李德泰 关键词 甲状旁腺肿瘤; 体层摄体术,X 线计算机; 诊断 甲状旁腺腺瘤占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病因的78%~90%[1],颈部定位诊断首选B 超[2,3]。

由于CT 具有直观和解剖关系显示清楚以及能检出异位肿瘤的特点,也被运用于甲状旁腺肿瘤的诊断[4~6]。

本文分析了10例原发性甲状旁腺腺瘤的生化改变、X 线、B 超和CT 表现,以提高对其早期定性和定位诊断水平。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院1990~1996年住院病人,共10例,男2例,女8例,平均年龄41(26~57)岁。

9例以全身骨骼疼痛伴或不伴四肢乏力就诊,其中1例伴多发性肾结石,另1例有胃溃疡。

1例以自发性骨折就诊。

病程6个月至8年,平均37.3月。

10例测定血钙,血磷和碱性磷酸酶(A KP ),其中9例血钙升高,血磷降低;1例血钙和血磷在正常范围;10例A KP 明显升高;3例甲状旁腺激素(PTH )升高。

10例肾功能检测正常。

3例检查本-周蛋白阴性。

1.2 病理检查结果 10例手术,病理证实为甲状旁腺腺瘤,肿瘤位于颈动脉鞘内方。

右甲状腺下极后方或气管食管旁沟以及左甲状腺下极后方或气管食管旁沟内分别为4例和3例;右颈根部和左颈根部分别为2例和1例;大小从2cm ×1.5cm ×1cm 到4cm ×3cm ×5.5cm ,平均2.3cm ×2.5cm ×2.6cm ,最大径小于3cm 者8例,大于3cm 者2例。

1.3 方法 超声检查采用探头频率为7MHz ,黑白B 超检测5例,彩色B 超检测2例;CT 采用GE -9800Quick 扫描8例,CT -Twin 双螺旋CT 机(以色列,ELscient 公司)扫描2例;均行与气管垂直的横断扫描,采用层厚、层距为3~5mm 薄层连续扫描或层厚为1~5mm ,距为1~1.5mm 的螺旋CT 薄层扫描。

范围从舌骨至胸骨柄。

平扫后,行加压快速静脉3 结果分析各模型计算的结果见附表。

1992~1994年的平均值为23.8。

1993~1995年的平均值为25.8。

附表 各种模型计算出的长沙市1992~1995年婴儿死亡率(‰)计算模型 各年度婴儿死亡率19921993199********.528.925.323.7227.126.326.1-3-28.225.624.24-28.225.624.25-28.125.624.2 无论用哪一种计算模型,均说明近几年来婴儿死亡率逐年下降。

因为各监测点的资料准确,属实,故可信性好。

也有力的说明了妇幼卫生监测效果明显。

用模型1与2比较1992~1994年婴儿死亡率,其水平相差不是太大,由于这二种模型都有分子、分母时间含义不统一的缺点,故不作重点讨论。

用模型3,4,5所计算的1993~1995年婴儿死亡率,发现结果完全一致。

这是因为模型4与5中使用f 值,它实际上是调整了t 年和t -1年的死亡婴儿数或出生人数,使这二种计算模式与模型3趋于一致。

因此,若能根据积累的资料,计算出本地区婴儿死亡的f 值,则可免除收集资料的复杂性,又保证了结果在理论上的合理性,也就是说,在实际运用中可以用模型4或5代替模型3,避免了收集资料的难度,理论上也较常规模型更合理。

就目前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看,计算f 值是可行的,由此计算出的婴儿死亡率,不但能反映婴儿死亡的实际水平,而且理论依据更可靠。

另外,也有介绍用三年婴儿死亡数与出生人数之比的模型,即IMR =D t -1+D t +Dt +1B t -1+B t +B t +1×1000‰,式中符号意义同前述。

这种模型虽然误差较小,但掩盖了较大值和较小值的区别,且需要三年的时间跨度才能计算出来,不便于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更快地降低婴儿死亡率,只可以评价某个时期婴儿死亡的平均水平。

参 考 文 献1 杨树勤主编.卫生统计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682 翟振武,路 磊,罗茂初,等.现代人口分析技术.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238~2453 高尔生主编.医学人口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2.91~984 N.K eyfity and J A Beekman demography through problems.New york·Berli n ·Hei delberg ·Tokyo ,1984,1~12(19971007 收稿)432第16卷 第3期 湖南医学 1999年6月滴注76%泛影葡胺100ml,螺旋CT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76%泛影葡胺60~80ml,速度为2.5~3ml/s,延时约18~20s。

2 结果2.1 X线检查 双手指骨骨膜下骨质吸收6例;指骨及长骨纤维囊性骨炎4例(封三图1,2);腰椎或长骨密度降低9例;颅骨斑点透光区3例,1例颅骨未见异常。

2.2 B超表现 行颈部定位B超检查7例,发现病例6例,1例颈根部的较小肿瘤漏诊。

B超表现肿块为大不一,呈卵圆形5例,长条形1例,为包膜完整,边缘完整,边界清楚的低回声区,内部回声可不均质;1例合并坏死和囊变者,内部为无回声区,与甲状腺关系密切,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

2例彩超显示其内丰富的彩色血流,而无异常高速血流。

2.3 CT表现 CT扫描10例,检出病变与手术结果相符9例,1例细长形肿瘤漏诊。

其中2例第4次和第2次复发,手术病检证实为甲状旁腺腺癌。

CT表现为肿瘤呈卵圆形或类圆形,边界光整(封三图3,4); 8例较小者(<3cm)密度均匀;2例较大者(>3cm)密度不均匀,其内有低密度或更低密度区(封三图4),病理证实肿瘤有出血、坏死和囊性变;平扫时,肿瘤实质部分与周围血管和肌肉密度相似,增强后实质部分中等强化(封三图3、4),而坏死囊变区未见强化(封三图4),强化的肿瘤密度低于周围强化的血管影(封三图4)。

3 讨论我国甲状腺旁腺腺瘤的骨病发生率较高,约占80%[1],常以骨病为主诉就诊。

本组骨骼异常为90% (9/10)。

其X线检查可见骨膜下骨质吸收,颅骨斑点状透光区和毛玻璃影、骨密度减低和纤维囊性骨炎表现,以骨膜下骨质吸收为特征,骨密度减低多见。

以上征象可提示进一步作血钙、血磷等生化检查,帮助鉴别和定性诊断。

但X线发现骨骼的改变,其诊断已较迟。

其骨骼病变还需与骨髓瘤、骨巨细胞瘤和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鉴别。

检测本-周蛋白对区别骨髓瘤有帮助。

正常甲状旁腺大小5mm×4mm×3mm,B超、CT扫描不能显示。

为了早期发现或不漏诊较小的病变,CT必需采用薄层扫描技术。

静脉增强扫描有助于区分肿瘤与其相邻的血管。

螺旋CT由于快速,能够得到强化很好的血管影像,作者认为其区别血管和肿瘤的能力可能优于传统CT(图4)。

由于其肿瘤10%可异位于上颈部、颈根部和主动脉弓任何水平[5],故如甲状腺区未见甲状旁腺病变,需扫描至舌骨和主动脉弓甚至下至纵膈水平。

甲状旁腺腺瘤功能亢进的临床定性诊断后,B超、CT可以帮助定位诊断。

甲状旁腺腺瘤多位于甲状腺下极后方或后下,颈动脉鞘内方,气管和食管旁沟内(图1~4),呈卵圆形,有包膜、边界光整,较小者回声和密度均匀,大者可有坏死,囊性变(图2),其回声和密度不均匀。

钙化少见,本组均未见钙化灶。

位于颈根部的腺瘤,由于该部血管较多,解剖复杂,其诊断有赖于对血管等解剖的熟悉,增强后血管密度高于腺瘤。

异位于甲状腺内的腺瘤,其CT表现无特异性,诊断必须结合临床的定性或病理诊断。

甲状旁腺腺癌少见,如果肿瘤有钙化或多次复发,提示有甲状旁腺腺癌可能[6]。

本组2例多次复发者,最后病理诊断为腺癌。

文献报道超声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不尽相同,国内报告分别为89%~90%,94.1%~98%和93.11%~95.3%[3]。

本组与手术相符率约86% (6/7)。

超声简便、经济,颈部定位以超声首选,但由于受气管气体影响,超声诊断较小的肿瘤及异位肿瘤仍有一定难度,本组1例颈根部小肿瘤即B超漏诊。

文献报道CT定位准确率89.13%[2],本组90%(9/10)。

CT能直观地确定甲状旁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可使临床医生获得较为习惯的影像解剖;高分辨率CT的发展,已能检出直径达5 mm的肿瘤[3],故CT将在甲状旁腺腺瘤,尤其异位肿瘤的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 考 文 献1 方 圻主编.现代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752~27532 蔡伟耀.甲状旁腺瘤的影像学定位.中华外科杂志,1995,33(5):307~3093 周永昌,郭刁学主编.超声医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48~3504 王丽雅,邱光准,黄幼珍.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的CT诊断(附5例报告).中华放射学杂志,1992,26(8):399~4005 白人驹,张云亭,吴恩惠,等.甲状旁腺腺瘤的CT诊断.中华内分泌杂志,1991,17:27~296 Lineaweaver W,Clore F,Mancuso A,et al.Calcified parathyroid glands detected by computed tomography.J Com puted a sslst Tomogr,1984,8:975~977(19971021 收稿)532第16卷 第3期 湖 南 医 学 Vol.16 №3 1999年 6月 Hunan Medical Journal J un. 19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