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任务2 混合动力汽车分类和工作原理》

任务2 混合动力汽车分类和工作原理

【任务目标】

熟悉不同类型混合动力汽车在不同工况下的能量流通方式和其工作原理。

【任务实施】

一、按结构布置形式分类

1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Series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HEV〕;

2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arallel Hybrid Electric Vehicle,PHEV〕;

3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arallel Series Hybrid Electric Vehicle,PSHEV〕。

二、按照对电能的依赖程度分类

1弱混混合动力系统

2轻混合动力系统

a在减速和制开工况下,对局部能量进行吸收;

b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等速运转,发动机产生的能量可以在车轮的驱动需求和发电机的充电需求之间进行调节。轻混合动

力系统的混合度一般在2021下。

3中混合动力系统

4完全混合动力系统

5外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

三、其它划分型式

1按照行驶模式的选择方式划分

〔1〕有手动选择功能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 with selectiveswitch具备行驶模式手动选择功能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车辆可选择的行驶模式包括热机模式、纯电动模式和混合动力模式三种。

〔2〕无手动选择功能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 withoutselective switch不具备行驶模式手动选择功能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车辆的行驶模式根据不同工况自动切换。

2按照车辆用途划分

〔1〕混合动力电动乘用车h ybrid electric passenger car

〔2〕混合动力电动客车hybrid electric bus

〔3〕混合动力电动货车hybrid electric goods vehicle

3按照与发动机混合的可再充电能量储存系统不同可以划分为:

〔1〕动力蓄电池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2〕超级电容器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3〕机电飞轮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4〕动力蓄电池与超级电容器组合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任务总结】

按结构布置形式分类,按照对电能的依赖程度分类,其它划分型式。

【任务考核】

1电能的依赖程度分类。

2按结构布置形式分类。

新能源汽车的分类及技术状况

新能源汽车的分类及技术状况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但采用 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有: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燃料电池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以及燃气汽车、醇醚汽车等等。 1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是指那些采用传统燃料的,同时配以电动机/发动机来改善低速动力输出和燃 油消耗的车型。按照燃料种类的不同,主要又可以分为汽油混合动力和柴油混合动力两种。目前国内市场上,混合动力车辆的主流都是汽油混合动力,而国际市场上柴油混合动力车型 发展也很快。 混合动力汽车的优点是:1、采用混合动力后可按平均需用的功率来确定内燃机的最大功率,此时处于油耗低、污染少的最优工况下工作。需要大功率内燃机功率不足时,由电池来补充;负荷少时,富余的功率可发电给电池充电,由于内燃机可持续工作,电池又可以不断得到充电,故其行程和普通汽车一样。2、因为有了电池,可以十分方便地回收制动时、 下坡时、怠速时的能量。3、在繁华市区,可关停内燃机,由电池单独驱动,实现零”排放。 4、有了内燃机可以十分方便地解决耗能大的空调、取暖、除霜等纯电动汽车遇到的难题。 5、可以利用现有的加油站加油,不必再投资。 6、可让电池保持在良好的工作状态,不发生过充、过放,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成本。 缺点:长距离高速行驶基本不能省油。 2纯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顾名思义就是主要采用电力驱动的汽车,大部分车辆直接采用电机驱动,有一 部分车辆把电动机装在发动机舱内,也有一部分直接以车轮作为四台电动机的转子,其难点 在于电力储存技术。本身不排放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即使按所耗电量换算为发电厂的排放, 除硫和微粒外,其它污染物也显著减少,由于电厂大多建于远离人口密集的城市,对人类伤 害较少,而且电厂是固定不动的,集中的排放,清除各种有害排放物较容易,也已有了相关技术。由于电力可以从多种一次能源获得,如煤、核能、水力、风力、光、热等,解除人们对石油资源日见枯竭的担心。电动汽车还可以充分利用晚间用电低谷时富余的电力充电,使发电设备日夜都能充分利用,大大提高其经济效益。有关研究表明,同样的原油经过粗炼,送至电厂发电,经充入电池,再由电池驱动汽车,其能量利用效率比经过精炼变为汽油,再 经汽油机驱动汽车高,因此有利于节约能源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量,正是这些优点,使电动 汽车的研究和应用成为汽车工业的一个热点”有专家认为,对于电动车而言,目前最大的障碍就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 开课系:交通工程学院 适用专业:汽车营销与服务 学时:36 学分:2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根据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制订了本教学大纲,本课程主要讲授: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醇类燃料汽车,生物柴油汽车,二甲醚汽车,氢气汽车,由于条件限制,学习主要以理论为主。 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在本专业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任务是:通过系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种新能源汽车结构及组成原理、新能源汽车发展技术、新能源汽车维护。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运用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体要求如下: 1.要求学生认识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 2.要求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3.要求学生掌握电动汽车基础知识,电动汽车用蓄电池、电动汽车用电机。4.要求学生掌握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生物柴油汽车,二甲醚汽车,氢气汽车,电动汽车基础,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原理、驱动布置形式及关键技术。 5.要求学生掌握各类新能源汽车的特点与相关技术。 6.要求学生掌握部分新能源汽车维护知识。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新能源汽车概述 教学要求 1. 了解新能源; 2. 了解新能源在汽车上的应用;

3. 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教学内容 1. 新能源汽车概述; 2.新能源汽车基础知识; 第二章纯电动汽车 教学要求 1.掌握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类及应用特点; 2.掌握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布置形式 3. 掌握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和影响因素 4. 了解纯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纯电动汽车经济性评价指标及行驶能耗 6. 掌握纯电动汽车的维护 教学内容 1. 纯电动汽车概述、; 2.纯电动汽车结构原理; 3.典型纯电动汽车分析、 4.纯电动汽车充电技术 5.纯电动汽车的维护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混合动力汽车 教学要求 1.掌握混合动力汽车的特点及相关技术; 2.掌握混合动力汽车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3.了解混合动力汽车制动能量回收 4. 掌握混合动力汽车的维护 教学内容 1. 混合动力汽车概述; 2. 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工作原理 3.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系统 第四章天然气汽车 教学要求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任务2 混合动力汽车分类和工作原理》

任务2 混合动力汽车分类和工作原理 【任务目标】 熟悉不同类型混合动力汽车在不同工况下的能量流通方式和其工作原理。 【任务实施】 一、按结构布置形式分类 1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Series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HEV〕; 2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arallel Hybrid Electric Vehicle,PHEV〕; 3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arallel Series Hybrid Electric Vehicle,PSHEV〕。 二、按照对电能的依赖程度分类 1弱混混合动力系统 2轻混合动力系统 a在减速和制开工况下,对局部能量进行吸收; b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等速运转,发动机产生的能量可以在车轮的驱动需求和发电机的充电需求之间进行调节。轻混合动

力系统的混合度一般在2021下。 3中混合动力系统 4完全混合动力系统 5外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 三、其它划分型式 1按照行驶模式的选择方式划分 〔1〕有手动选择功能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 with selectiveswitch具备行驶模式手动选择功能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车辆可选择的行驶模式包括热机模式、纯电动模式和混合动力模式三种。 〔2〕无手动选择功能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 withoutselective switch不具备行驶模式手动选择功能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车辆的行驶模式根据不同工况自动切换。 2按照车辆用途划分 〔1〕混合动力电动乘用车h ybrid electric passenger car 〔2〕混合动力电动客车hybrid electric bus 〔3〕混合动力电动货车hybrid electric goods vehicle 3按照与发动机混合的可再充电能量储存系统不同可以划分为:

新能源汽车技术综述

新能源汽车技术综述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能源转型的日益重视,新能源汽车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传统燃料作为动力源的汽车,例如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等。本文将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综述。 一、新能源汽车的类型 1.电动汽车:电动汽车使用电动机代替传统发动机,通过电池组提供能源。它们的排放较低,且噪音污染较小。 2.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同时搭载传统发动机和电动机,根据行驶状态在两者之间切换。这种车型在燃油效率和减少排放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3.氢燃料电池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使用氢气和氧气在燃料电池中产生电力,排放物仅为水蒸气。它们被认为是未来可持续出行的解决方案。 二、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 1.电池技术: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到车辆的续航里程、充电时间和成本。目前,锂离子电池是主流技术,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成本高、充电时间长等。因此,研究更高效、更便宜的电池技术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2.电驱动技术:电驱动技术是指将电力转化为机械能的技术,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性能至关重要。随着技术的进步,更高效、更轻便的电机和变速器正在被开发出来。 3.智能网联技术:智能网联技术是指将互联网与车辆进行连接,实现车与

车、车与基础设施、车与行人的互联互通。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行车安全、提高交通效率,并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实现打下基础。 三、新能源汽车的未来趋势 1.电动化: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进一步向电动汽车倾斜。预计未来几年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将进一步提高,充电时间将进一步缩短。 2.智能化: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将更加智能化,能够实现自动驾驶、智能导航、语音控制等功能。这将为驾驶者带来更加便捷、安全的行车体验。 3.低碳化: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将更加注重低碳化,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这需要不断改进燃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以及研发更环保的电池技术。 4.共享化:新能源汽车的共享化将成为一种趋势。通过共享模式,人们可以方便地使用新能源汽车,而不必购买和维护车辆。这将有助于减少城市的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技术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领域。未来的发展将取决于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包括电池技术的进步、政府政策的变化、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等。但无论如何,可以预见的是,新能源汽车将在未来的交通出行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新能源汽车的工作原理

新能源汽车的工作原理 一、引言 新能源汽车是指使用非化石燃料作为动力源的汽车,包括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危机的加剧,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了未来发展的趋势。本文将详细介绍新能源汽车的工作原理。 二、电动汽车的工作原理 1. 电池组 电动汽车使用电池组储存电能,供给驱动电机工作。目前主要采用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和铅酸蓄电池等。其中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和轻量化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 2. 驱动系统 驱动系统由驱动电机、变速器和传动轴等组成。驱动电机是将储存在电池中的直流电转化为旋转力矩输出的关键部件。目前主要采用永磁同步电机和异步感应电机等。

3. 能量回收系统 在制动时,由于惯性作用会产生大量的能量损失,而在传统汽车中这些能量会被浪费掉。而在电动汽车中,能量回收系统可以将这些能量回收并储存到电池中,以延长续航里程。 三、混合动力汽车的工作原理 1. 发动机 混合动力汽车使用内燃机和电机共同驱动车辆。发动机主要负责提供额外的动力输出和充电电池组。目前主要采用的是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 2. 电池组 电池组是储存电能的重要部件,供给驱动电机工作。与纯电动汽车不同的是,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组容量较小,主要用于辅助发动机提供额外的功率输出。 3. 驱动系统

驱动系统由内燃机、变速器、离合器、传统轴和驱动轮等组成。当需要加速时,内燃机和电机会同时工作;当需要行驶时,内燃机会自行工作;当需要减速或制动时,能量回收系统会将惯性产生的能量回收并储存到电池中。 四、燃料电池汽车的工作原理 1. 燃料电池堆 燃料电池堆是将氢气和氧气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电能的关键部件。在燃料电池堆中,氢气在阳极被分解成质子和电子,质子穿过质子交换膜进入阴极,而电子则通过外部电路流回阴极。 2. 电池组 燃料电池汽车使用电池组储存电能,供给驱动电机工作。与纯电动汽车不同的是,燃料电池汽车的电池组不需要充电,而是通过燃料电池堆产生的直流电充放。 3. 驱动系统 驱动系统由驱动电机、变速器和传动轴等组成。驱动系统与纯电动汽车相似,但由于燃料电池堆输出的直流电压较低,因此需要使用升压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803515018 课程名称:新能源汽车技术 英文名称:Technology on clean energy vehicles 总学时:48 讲课学时:44 实验学时:4 学分:3 适用对象:车辆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新能源汽车导论、模拟电子技术B、数字电子技术B、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理论、电力电子技术。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涉及新能源汽车的电机、电池及控制方面的知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基本原理、理论和设计,掌握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构造,电驱动系统,串联式、并联式和轻度混合动力电驱动的设计方法,能量存储系统,再生制动,燃料电池及其在车辆中的应用,以及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统设计等,为以后从事汽车及新能源汽车检测、服务、科研等方面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 掌握电动汽车构造,了解电驱动系统组成。 (2) 掌握串联式、并联式和轻度混合动力电驱动的设计方法。 (3) 掌握能量存储系统,了解车辆再生制动。 (4) 掌握燃料电池及其在车辆中的应用,了解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统设计。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共分七章教学内容,对每章内容均要求作了解和掌握。 第一章环境影响与现代交通运输的历史 第一节大气污染 第二节全球变暖及石油资源 第三节应对环境和石油能源问题关于交通运输工具发展策略的重要性 第四节电动车及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的历史 第五节燃料电池车的历史 第二章电动汽车 第一节电动汽车的结构 第二节电动汽车的性能 第三节正常行驶下的牵引力 第四节能量消耗 第三章电驱动系统 第一节直流电动机驱动

混合动力汽车结构原理与故障诊断课程标准教案

《混合动力汽车结构原理与故障诊断》课程标准教案 一、课程性质 该课程是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或汽车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考试)课程。本课程构建于传统汽车专业基础课程如《汽车构造》、《汽车电器》等课程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以混合动力汽车核心技术为主要任务,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设计,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过程,使学生通过对混合动力汽车的总体认知、混合动力汽车的高压系统的认知与安全操作、混合动力系统关键部件的认知、典型混合动力汽车技术解析、混合动力汽车的故障诊断等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具备从事电动汽车制造和售后服务的基本技能,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 (一)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 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以人才的培养目标为依据,为电动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服务。本专业是面向电动汽车产业链,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和服务一线能够从事电动汽车制造、技术管理、售后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二)课程设置的依据 该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符合学生专业素质的能力培养的需求,校企合作共同

对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确定课程学习任务。随着汽车向电动化方向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已经成为传统汽车转型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混合动力汽车与传统汽车的教学任务差异较大,而且其技术在不断发展之中。本课程的确定是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编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需求预测报告》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年-2035年)》以及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结合新能源汽车“1+X”证书制度中的相关要求,对岗位能力进行了详细深入的研究之后设置的。 (三)课程任务确定的依据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较强的混合动力汽车相关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因此课程的任务要把这些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如对于混合动力汽车认识能力的培养,课程的任务就应该倾向高压系统、关键零部件和典型技术的认知等;对于学生的合作意思的培养,课程的就应该多安排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任务。 (四)课程任务编排的思路 在充分考虑高职院校学生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本课程应运用更为生动化、形象化的教学方法。通过分析典型混合动力汽车,并充分考虑职业成长规律构建本课程的基本框架,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则确立课程结构及本课程的任务,营造接近于真实的职业氛围。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混合动力汽车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故障诊断技能,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和职业道德,从而适应电动汽车企业岗位对电动汽车制造、技术管理及售后服务人才的技能需求。 (二)具体目标 1.专业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获得混合动力汽车的总体认知、高压系统认知和安全操作、混合动力系统关键部件、典型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混合动力汽车的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任务2 新能源汽车发展史》

任务2 新能源汽车开展史 【任务目标】 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开展状况会如何,请读者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前景。 【任务实施】 一、新能源汽车的开展现状 图1-8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展路线全景图 表1-1图表分析

二、新能源汽车的开展前景 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汽车业跨越开展的难得机遇。新能源汽车产业承载着我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历史使命,不管是各级政府,还是业界对于该产业的开展都非常重视。 1.混合动力汽车开展现状 我国混合动力汽车的开展既受发动机与自动变速器等汽车共性技术根底落后的制约,又存在机电耦合驱动系统及电动附件产品等混合动力专用技术开发强度不够的问题。

图1-10荣威新750Hybrid 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开展现状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整体上处于研发阶段,产品种类较少。我国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研发起步较晚,但近几年逐步得到国内整车企业的关注,主要集中于乘用车研发。 图1-11 比亚迪F3DM 3.纯电动汽车开展现状 纯电动汽车现在已成为国内整车企业电动汽车研发重点,根本掌握了整车控制、动力系统匹配与集成设计等关键技术,总体

上开发进入量产车开发阶段。 图1-12长安电动车E30 4.燃料电池开展现状 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研发与国外几乎同步开展,目前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取得了一定进展,仍处于研发和试验考核阶段,而本田FCXCLarity早在2021年已开展了小批量租赁。 图1-13上汽CSA7000FCV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开展已经显现雏形,但是,政府仍需加大

力度营造适合新能源汽车成长的环境。 【任务总结】 1.新能源汽车的开展现状。 2.新能源汽车的开展前景。 【任务考核】 尝试阐述我国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车型?

新能源汽车工作原理

新能源汽车工作原理 新能源汽车是指使用清洁能源作为动力源的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 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这些新能源汽车的工作原理各有不同,但都是基于清洁能源的利用,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有限资源的消耗。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这三种新能源汽车的工作原理。 首先,纯电动汽车是以电池作为能量储存装置,通过电动机驱动车辆运行的汽车。电动汽车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池储存电能,再通过控制系统将电能转化为动力,驱动车辆行驶。电池是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它能够储存大量电能,并能够通过充电方式进行二次利用。当车辆行驶时,电池释放储存的电能,通过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驱动车辆前进。同时,纯电动汽车还通过回收制动能量、智能节能等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延长续航里程,实现零排放、低噪音的环保目标。 其次,混合动力汽车是将传统燃油动力系统和电动动力系统相结合的汽车。混 合动力汽车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内燃机和电动机共同驱动车辆,实现能量的高效利用。在混合动力汽车中,内燃机和电动机可以单独或同时驱动车辆,根据车辆行驶状态和能量需求的不同进行智能切换。当车辆启动、加速或爬坡时,内燃机和电动机可以同时输出动力,提供更强的动力支持;而在低速巡航、减速或停车时,电动机可以独立驱动车辆,减少燃油消耗和排放。通过内燃机和电动机的协同工作,混合动力汽车能够实现动力输出的高效平衡,减少燃油消耗和环境污染。 最后,燃料电池汽车是利用氢气和氧气在燃料电池中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能, 驱动电动机运行的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燃料电池将氢气和氧气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能驱动电动机,从而推动车辆行驶。燃料电池汽车的核心部件是燃料电池堆,它能够将氢气和氧气转化为电能,同时产生水和热能作为副产品,实现高效能量转换和零排放。通过氢气的储存和供给系统,燃料电池汽车能够实现长续航里程和快速加氢,成为清洁能源汽车的重要发展方向。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说明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新能源汽车技术 适用专业: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等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总学时数:80课时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任务是全面系统地介绍新能源汽车新技术。本课程授予学生新能源汽车构造原理等规律性的知识,使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的分析能力,对结构原理不断更新的适应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参加专业实践奠定基础,对于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 项目一认识新能源汽车 任务一新能源汽车概述 任务二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任务三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项目二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类型与主流车型 任务一混合动力车辆各类型及对应的主流车型 任务二纯电动汽车电池类型与主流车型

项目三混合动力汽车 任务一微混合自动启停技术特点 任务二混合动力汽车的行驶状态 任务三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特点 项目四纯电动汽车 任务一纯电动汽车的技术特点 任务二纯电动汽车的驱动 项目五其他能源动力汽车 任务一燃气燃料汽车 任务二生物燃料汽车 任务三氢燃料汽车 项目六插电式混合动力与纯电动汽车的充电任务一充电系统的结构组成 任务二充电标准和技术要求 任务三充电方法和充电状态识别 项目七新能源汽车安全工作 任务一高压电的危害

任务二预防高压电的措施 任务三高压安全技术措施 项目八新能源汽车操作重要说明 参考文献 三、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分类、基本结构、组成和原理,并对新能源汽车用的电动电池、电动机等各部分的有机联系有清楚的认识。了解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并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学习作风,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课程设计理念 ⑴课程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⑵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的教育; ⑶推进基于工作工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推进项目教学法; ⑷加强校企合作,坚持产学研相结合。

《新能源汽车技术》教学大纲

《新能源汽车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必修的职业技术课。 2.课程任务: 本课程构建于《汽车机械识图》、《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检修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汽车电气系统》等课程的基础上,主要使学生全面了解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并掌握相关关键技术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一)专业能力 1.具备与客户交流与协商能力,能够向客户咨询车况,查询车辆技术档案,初步评定车辆技术状况; 2.能够独立制定维修计划,并能正确选择检测设备和仪器对新能源汽车进行一定的检测和维修; 3.掌握纯电动汽车的基本工作原理; 4.掌握动力电池系统的性能、测试及维护; 5.掌握驱动电机及其他电动、电控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 6.掌握混合动力汽车的各种动力混合方式; 7.掌握天然气汽车的性能特点; 8.了解其他替代燃料汽车的性能; 9.能够遵守相关法律、技术规定,特别是要全面了解和掌握高压电、易燃品的安全操作规程,保证维修的安全和质量; 10.能够检查修复后的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状况,并在汽车移交过程中向客户介绍已完成的工作; 11.能够根据环境保护要求处理使用过的辅料、废弃液体及损坏的零部件。 (二)社会能力

1.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 2.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4.能够与客户建立良好、持久的关系。 (三)方法能力 1.能够自主学习汽车新知识、新技术; 2.能够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 3.能够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 4.能够不断积累汽车维修经验,从个案中寻找共性。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 本大纲适用于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总学时为64学时,其中理论48学时,实训16学时。各部分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如下:第一单元新能源汽车概述 新能源汽车基础知识;国产电动轿车 重点:新能源汽车基础知识和发展现状。 难点:新能源汽车基础知识 第二单元电动汽车电能源 铅酸电池;镍-氢和镍-镉电池;锂离子电池和鈉硫电池;超级电容和飞轮电池 重点:电动汽车常用的动力电池,特点和工作原理。 难点:各动力电池组的性能特点和工作原理。 实验一常用电池 实验内容:结合常用电池,熟悉电池结构及类型。 作业标准: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电池功能结构及类型。 实训条件:电动汽车常用的动力电池。 考核形式: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列举电池类型功能。 第三单元蓄电池的管理系统(BMS) BMS的必需性和BMS系统结构;电池管理系统的功能 重点:电池管理系统的结构、功能。 难点:电池管理系统的电池状态故障诊断。 实验六蓄电池的作用 实验内容:结合蓄电池管理系统,了解其功用。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新能源汽车技术 适用专业:汽车营销与服务 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一学期 学时:32 学分:2 一、课程性质及作用 《新能源汽车技术》面向汽车维修企业机电维修岗位,是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它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强化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燃料特性,掌握新能源汽车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使学生了解汽车发展的方向,掌握新能源汽车技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独立完成项目任务的工作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的工程项目课程体系。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但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还以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典型产品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产生了具体的学习项目。其编排依据是该职业所特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而不是知识关系。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三、课程目标 1.认知目标 (1)掌握新能源汽车的种类; (2)掌握新能源汽车燃料的特性; (3)掌握动力电池与能量存储的工作原理; (4)掌握新能源汽车的驱动技术; (5)掌握新能源汽车的检测方法。 2.能力目标 (1)能对新能源汽车进行故障诊断与排除; (2)具有自主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4)具有小组团结、协作能力; 3.素质目标

《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

汽车新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220076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 适用专业:新能源汽车课程所属系部:工程技术教研室 学时: 20 编写执笔人: 于天秀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定位与作用: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目前的能源结构有初步的了解,了解了世界各国为什么要开发新能源的真实理由及新性能源在汽车上的应用前景。该门课程从现代汽车发展的角度出发,综合分析了当前能源危机、环保危机形势下现代汽车工业的转型升级,对新能源在汽车上的运用进行剖析,及通过对新能源汽车原理的论述,帮助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结构,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工作原理,进一步达到掌握新能源汽车的相关知识和掌握一定的技能要求。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一、先修课程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应掌握一定的汽车构造知识,具备一定的电工电子知识。应先修:《机械制图与CAD》《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汽车机械基础》等课程。 二、后续课程 本课程为后续的《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课程打下专业基础。

1.2课程设计思路 (一)课程总体设计原则 在教学中,选取“引导文法”、“小组讨论法”、“案例法”等方法,强调学生学习自主性。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于一体。 (二)课程设置依据 通过深入联合办学企业调研,与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共同论证,确定汽车新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依据“够用、适用、应用”的原则。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为学生开拓了就业的方向。 (三)课程内容结构 《新能源汽车》各章次(模块)划分节次或学习任务的设计思路,对所有各章次(模块)的学习目标进行描述并说明各个章次(模块)的教学建议。建议表述中,更多采用“能或会+动作要求+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具有可操作性,减少使用“了解”、“熟悉”之类对知识掌握要求的动词。 2.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本课程从应用的角度出发,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汽车市场上顶尖的技术,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学习汽车行业新技术。从而培养主要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1)知识目标

新能源汽车技术教学大纲

《新能源汽车技术》教学大纲 一、项目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本项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项目。本项目授予学生新能源汽车构造原理等规律性的知识,使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的分析能力,对结构原理不断更新的适应能力,为学习后续项目和参加专业实践奠定基础,对于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项目的主要任务:主要任务是全面系统地介绍新能源汽车新技术。针对本专业的特点,系统阐述了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重点介绍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电动汽车用电动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及设计方法等;对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甲醇燃料汽车、乙醇燃料汽车、二甲醚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的特点、发展现状及趋势也进行了介绍。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应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分类、基本结构、组成和原理; 2.认识新能源汽车用的电动电池、电动机等各部分的有机联系; 3.了解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并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4.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提高新能源汽车构造原理的应用能力和发展本专业的能力,提高和专业有关的工作适应性; 5.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学习作风,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教学学时分配表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任务一新能源汽车的基础知识……4学时 本任务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了解发展新能源汽 车的必要性;了解新能源汽车发展概述;掌握汽车新能源的种类与来源; 教学重点:汽车新能源的种类与来源。 教学难点:汽车新能源的种类与来源。 任务主要内容(理论): 第一节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0.5学时) 一、新能源汽车的定义 二、新能源汽车的分类 第二节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0.5学时) 一、能源短缺 二、环境污染 三、气候变暖 第三节汽车新能源概述(2学时) 一、能源的定义与分类 二、汽车新能源种类与来源 三、天然气 四、液化石油气 五、甲醇 六、乙醇 七、二甲醚 八、生物柴油 九、氢 十、太阳能 第四节新能源汽车发展概述(1学时) 一、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 二、周内新能源汽车发展 三、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 任务二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16学时 本任务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分类,性能指标和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的要求;掌握铅酸蓄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分类、结构和特点,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充放电特性和充电方法;理解掌握铅酸蓄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SOC估计方法。掌握燃料电池的发展动态、分类、结构和特点;掌握燃料电池系统;了解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碱性燃料电池、磷酸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微生物燃料电池和再生型燃料电池的性能特点。了解太阳能电池的分类、特点;掌握太阳能电池的发电原理和伏安特性。了解镍镉电池、锌镍电池、空气电池、铁电池、超级电容器和飞轮电池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课程标准-混合动力汽车原理与维修

《混合动力汽车原理与维修》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混合动力汽车原理与维修学分:4 课程代码:学时:64 先修课程:新能源汽车概论 后续课程:新能源汽车维护与故障诊断 适用专业:新能源汽车技术编制人:XXX 审核人:制订时间:XXXX年XX月 二、课程性质 《混合动力汽车原理与维修》是专业必修课之一。它的作用和任务是使学生系统的掌握混合汽车的基本概念、类型、结构原理与工作特性,了解混合动力汽车的基本构造与维修方法,为做好毕业实习报告以及今后从事新能源汽车技术工作打下基础。本课程主要介绍了混合动力汽车发展概况、类型、主要组成部分、驱动电机、蓄电池、电动汽车维修与保养等内容。同时介绍了国家现行的有关管理法规和政策,有一定的理论深度,是从事汽车行业人员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学习和参考的实用教材和资料。三、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设计 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掌握混合动力汽车构造与维修能力和实际应用,同时具备有较强的工作岗位适应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1.知识目标 (1)掌握混合动力汽车原理与构造知识; (2)熟练掌握混合动力汽车电气结构基础知识;

(3)熟悉混合动力汽车电气结构基础知识; (4)混合动力汽车故障分析与诊断知识; (5)能完成各部件的检修方法与更换; (6)能确定检测与修复的实施方案。 2.能力目标 (1)能运用新技能、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2)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混合动力汽车的新发展、新成就;具有较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及制定完善工作计划的能力; (3)掌握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安装、检测、调试能力; (4)具有查找维修资料、文献等取得信息的能力; (5)具有较好的逻辑性、合理性的科学思维方法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2)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勤学好问、严于律己的工作作风。 4.素质目标 (1)培养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严谨的良好作风;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5)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6)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心、环保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