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和管理的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和管理的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和管理的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和管理的思考

张汉政

摘要: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节是高职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实践教学环节开始重视,但仍有部分高职院校并未构建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本文立足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阐述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管理,通过完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管理,确保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以社会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为依据,强调应用性、突出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因此,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目标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规范化的管理才能保证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人才培养的综合性素质。

一、现阶段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各高职院校为迎接教育部的评估工作,都对实践教学给予了极大地重视,增加了一定的实践教学环节,然而往往只是片面地加大的经费投入,加大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等,但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方面仍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突破

高职院校的大多数教师授课的方法基本上是沿用“原理+例子”的案例教学,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就普遍缺乏实践动手的机会,且课程当中安排的实验、实训时间不多,即使是在实验、实训课上,多数情况下也是教师讲授,学生吸收,缺乏相应的实验实训场所和设备,这样的教学模式只是学生单方面的接受,无法调动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不到强化。

2、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缺乏实用性

高职院校许多实践教学内容的选取多依附于某门理论课或是现有教材,大多

是一些理论课程内容的验证,缺乏专业相关的岗位实用性,不能使学生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同时,高职院校由于经费、场地等实际条件的制约,多数高职院校没有建立相应的实验实训基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得到的仅仅是实验能力,而不是实际专业所要求的技术应用能力与综合能力。

3、对实践教学的深度探究不够

在评估的推动下,许多高职院校都开展了轰轰烈烈、前所未有的实践教学和实践活动。但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多的实践教学都浮于表面,没有对实践教学进行深度地研究和实质性地改革,实践教学开展的深度不够,还不能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高质量地完成专业技能训练。

4、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一,影响实践教学效果

现在许多的高职院校引进的教师多为刚从学校校门走出来的研究生,这样的教师虽然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但是从校门到校门,这些教师缺少实践岗位的真实经历,相应的实践能力也有很大的局限,他们也仅仅是凭借在学校老师讲授过的实践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难以正确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实训任务,从而使实践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5、缺乏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在理论教学方面,各高职院校都建立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但对于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都还不完善。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标准,使得对于实践教学的指标难以评价,各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各行其是,实践教学的质量受到了极大地影响。

二、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职院校都初步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建立了各种实践教学基地,而且这种基地建设在逐步向产、教结合的方向发展,配置了相关的实践教学软、硬件资源,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一些改革,但是,如何建立和完善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功效,是实现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而要构建一种既有利于培养高质量的学生,又具有鲜明特色的相对独立实践教学体系,就必须在《实践教学总纲要》的指导下,加强对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实现如下的实践教学体系:

以上结构说明,要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应以市场调研为前提,以实践活动为主线,完善实践结构课程的设置,整合实践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实践职业能力分析,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运行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一)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职业能力分析

高职院校要建立一个结构合理、导向清晰的实践教学体系,就必须立足于市场需要,对基本职业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职业能力进行分析,了解学院各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的内涵及要求,且应积极与学院各专业的相关单位、企业专业人员共同探讨,共同调查研究,确定职业岗位需要的,内容明确、可操作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完善课程建设,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须以社会需要为目标,以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来进行课程设计,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来确立各专业的岗位,从分析岗位所需要的能力入手,使课程的设置符合市场的需要。课程设置应有公共必修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选修课等组成。而且,高职院校还应将与学生就业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纳入教学计划中,改进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获得双证书,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例如:我院的书记官专业可以将速录证考试的内容和技能融入专业课程设置中,让学生从一入学就接触速录证考试的大纲、内容,以增加学生对考试内容的理解,掌握考试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考试的通过率。

(三)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由于我国目前劳动就业形势的严峻,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聘用对象的职业技能与动手能力。为了促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实际工作,作为培养高技能型应用人才的高职院校,应该而且必须为培养对象提供形成职业技能与动手实干能力的机会和场所,使他们在校就能形成基本的职业技能和动手干实事的能力,以培养适应社会所需求的高技能、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四)强化“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教学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办学特色的关键。高职院校要重视师资队伍的质量建设,加大对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培养和建立与专业相关的“双师型”、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这是高职院校师资建设的特色所在。为此,应通过引进、培训、深造、专业实践和挂职等途径和方式,形成一批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也能从事专业实践教学,既拥有“教师资格证书”,又拥有“专业资格证书”的教师,搭建起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同时,我们也应发挥双师型教师与相关专业单位、企业联系紧密的优势,在学生培养、课堂实践教学、见习、实习等方面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五)加强与相关单位、企业的产学研合作

校企合作,实践“产学研”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校企结合与产学研协调发展是高职院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师资队伍、铸造应用型人才的可靠保证,是使高职教育更加贴近社会,更加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目标的重要途径。首先,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生产一线的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依赖于与相关单位、企业的合作,利用相关单位、企业的人才、设备资源和工作经验。同时,产学研相结合协调发展有利于学生的整体职业素质提高,学生在见习、实习的实践中的操作与相关单位、企业结合,接受一些工作当中技能和做人的影响,从而培养爱岗敬业、吃苦奉献、团队协作的精神,以及质量意识,效益意识。这样,既有利于社会的需要确定学生的培养模式,又有利于把各专业的优势和教师的科研实力推向社会,从而形成了学校与社会的互动互利的培养模式,适应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的目标。

另外,高职院校应建立自己的校办企业,并将其作为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一部分,主要承担实践教学的任务,通过生产这条线把实践和技术研究与开发任务贯穿始终,作为教师和学生思维创新、技术创新的场所。同时,校办企业的生产利润能为实践教学和科研提供重要的支柱。比如:我院可以成立网络公司,为信息技术系的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的场所,展示他们技能的平台,;可以成立驾驶训练中心和保安培训公司,公安系学生可以通过在该校办企业增加实践技能操作;可以成立法律咨询公司,为应用法律系学生提供熟练掌握法律知识的实践基地等等,这样的校办企业同时还能为学院带来生产利润。

三、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管理

高职院校仅仅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不够的,还应当不断完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强化实践教学规范化建设,对实践教学进行严格的监控和管理,用制度来保证实践教学整个过程及其中间环节的实施。

(一)完善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机构

学院教学管理部门——教务处对实践教学进行宏观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各系作为学院的二级管理单位,系主任全面负责实践教学工作,主管教学的系副主任具体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系领导班子要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实践教学工作,从而形成院系两级实践教学管理机构。

(二)加强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管理

规范化的管理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所谓“管理出效益”。要保证教学计划中有明确的时间内容,既要有意义又要有创新,要做到结合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不断更新、创新实践教学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和了解本专业发展的前沿。实践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材、课程设计指导书、实习指导书、毕业设计指导等是规范实践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必须结合专业特点和学校实际进行制订和完善,使实践教学和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三)严格实践教学运行管理。

实践教学应设专门负责任人,负责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和组织工作。每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都应建立指导小组,根据实习大纲,做出合理的实习计划安排,确定实习地点,负责对学生的实习指导和实习期间的学生管理及实习成绩

的考核。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应做到六个落实:即计划落实、大纲落实、指导教师落实、经费落实、场所落实、和考核落实。抓好四个环节:即实习准备环节、初期安排落实环节、中期工作开展环节和结束阶段成绩评定及工作总结环节。特别要加强对毕业实习工作的管理,在毕业实习的选题上要紧密结合教学、科研和生产实际;在时间安排上要结合专业特点合理安排,使毕业实习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安排如下:

(四)重视实践教学质量管理 各实践教学环节,要根据其教学目的、内容和技能训练项目的基本要求,合理制定出各实践教学成绩考核办法,通过科学的评价和考核,促使实践教学达到最佳效果,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并建立督导制度,加强对各实践教学环节实施过程的督查,以保证各实践教学环节实施。

(五)加强实践教学的制度管理

实习实训中心在加强实践教学工作方面,制订了实践教学管理文件,各系要按照这些文件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结合实践教学的共性和不同专业的特殊要求,制订各系的实践教学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加强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学院应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投入力度,各级各部门也要把加强实践教学工作

提高到关系学院发展的高度认识,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开拓创新,完善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①陈志生,梁伟祥.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2004年9月

②王凤云.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

③王丹.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10月

④吴建设,丁继安,石伟平.基于构建社会主义理论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

构建.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第11期

⑤朱宏锋.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创新.

⑥李兴富,陈胜权,陈锡华.面向岗位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运行模式.桂林航

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2期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 唐山学院专科教育部 摘要:高职高专教育具有“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双重属性:既是职业教育的高层次组成部分,又是一种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高职高专教育过程中的技能培养主要通过实践教学来完成,培养目标决定了它的中心地位。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以职业岗位技能要求为目标,以岗位标准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目的,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支撑下开展活动,完成并达到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技能培养目标 前言 专科教育部承担着唐山学院高职高专教育任务,“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需求”是高职高专教育的方向和培养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有实践教学体系做支撑。多年来我们在加强学校内涵建设中,针对实践教学“硬件(教育经费、师资结构、实验室及设施、校企产学研合作基地)”相对薄弱的现状,注重开发“软件(更新实践教育理念、建设实践教学体系、锻炼实践教学教研能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资源,努力做到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求发展。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 1、狭义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狭义的概念是指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即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通过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配置而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内容体系,主要包含: ⑴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主要针对专科教育部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电工电子实验)、《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电工电子、自动控制实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普通化学、仪器分析)进行,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符合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学计划和实验教学大纲及专科教育部当前的师资力量和实验条件要求。 ⑵实训教学 实训教学是高职高专教育的核心内容,指学生的操作技能、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技能竞赛、职业技能训练等。专科教育部利用校内数控及加工中心实训基地、财会实训室、分析化学实训室、计算机网络实训室、餐饮客房实训室、形体实训室和校外多家旅行社、网络公司等实训基地,根据当前所开

对高职院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究

对高职院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究 发表时间:2018-01-11T17:08:07.993Z 来源:《教育学》2017年11月总第130期作者:马慧郭姣龙[导读] 判断学校课程的实施程度是否符合社会和个体的需要,是对课程的现实程度和所具有的价值意义作出判断,从而达到不断完善课程,增加课程价值和教学意义的目的。 马慧郭姣龙云南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云南昆明 650091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系统调查与描述的基础上,判断学校课程的实施程度是否符合社会和个体的需要,是对课程的现实程度和所具有的价值意义作出判断,从而达到不断完善课程,增加课程价值和教学意义的目的。 2.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评价。所谓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评价,是指评价者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对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在目标培养过程中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进行判断,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改革提供意见和问题解决的对策。 3.高等职业教育实践课程评价。高等职业教育实践课程评价就是把课程评价专家、教育实施者、高职教育的教师和学生以及行业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等作为主要评价对象,通过对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对课程目标体系、课程计划、课程实施过程以及课程实施效果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判断高职教育实践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和有效性,为高等职业教育实践课程的改革提供意见和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该原则要求在构建课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时,每个指标都必须经过科学的论证和检验,并且都能比较客观地反映每个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的效果和学生接受程度,能够比较科学公正地反映教学过程中全部基本因素的特点。 2.发展性原则。为了保证评价指标的完整、独立,就必须要考虑评价体系中的所有因素,考虑它们间的发展和联系,明确界限、避免重复。 3.多元化原则。在对实践课程进行评价时,要考虑评价对象的多元化,可以根据类型和形式的不同,把评价对象分为专业理论老师、专业实践老师、企业教学指导老师等。 4.灵活性原则。在构建课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时,一定要考虑其灵活性的特点,一方面在对评价项目做定量评价时一定要根据实践教学的计划来进行;另一方面在对评价项目做定性评价时又要根据实践教学情况来进行。 三、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方法 1.比较分析法。所谓比较分析法,就是把事先预想和想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拟定为标准,然后把实际教学效果与其进行比较,在充分考虑学校的硬件措施、保障条件、学生变化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等因素的基础上,做出最客观、公正、公平的评价。根据得出的评价结果,找出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正和提高的措施。 2.评教与评学相结合。只有做到评教与评学相结合,才能使老师提高其教学水平的同时也能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效果。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在教育评价的方法论上,一直存在着两种评价体系,即实证评价和人文评价,对应地也存在两种评价模式,即指标量化和观察理解。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是不能通过一场简简单单的考试就展现出来的,此时则必须借助定性评价的手段,即通过描述性评价、经历评价、激励评价等方法,把诊断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动态的评价代替静态的评价。 四、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指标 1.课程教学体系。为了检验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完整性,制定了4个二级指标:老师所讲授的课程内容是否完整、教学内容的讲授是否是根据逻辑循序渐进地进行的、教学设计是否与培养目标相符以及能否突出高职教育实践性的特点。通过对这四个评价项目的评估,可以看出实践教学实施的效果如何以及可行性如何,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以及学生学习的接受程度也可以通过这些指标体现出来。 2.师资队伍建设。高校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再是传统的照着书本念课文,而要做到灵活地讲授知识,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的科研水平,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掌握本课程的最新动态知识和内容。 3.课程教学内容。高职院校的主要特点就是实践课程的不同,所以在进行实践课程的讲授时,老师首先要加强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同时把握好重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达到最大的程度。在实践课堂上讲解操作技巧,并结合理论让学生能够灵活地掌握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保证每一节课的内容都能够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4.课程教学方法。由于职业教育的实践性性质,这就要求老师能够多多采用实际教学的方法,在教授实际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时,能够带领学生多去企业和单位参观,并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对知识的理解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所讲解的内容,更多的还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5.学风。好的学风是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师的教学的有效性发挥到最大化,并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的必要因素之一。作为班主任,要在班级中树立榜样意识,鼓励学优者更进一步地提升自己,同时也要对学困生进行鼓励和嘉奖那些学习有进步的同学,这样才能带动全班一起进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6.教学效果。想要知道这门课程老师的教学效果如何,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估。教学效果是评价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指标,只有教学效果达到了理想的程度,才可以说本次教学是有效的,对学生也是有益的。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陈彦高职院校校本课程评价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5:9-10。

关于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意见

关于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意见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体系反映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理论教学的相互配合、相互依托,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实施依据。为贯彻落实我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及原则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必须以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为背景,紧紧围绕专业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目标,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以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创新精神教育为主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有助于个人发展的良好个性品质;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专业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能力;锻造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由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境、实践教学队伍和实践教学管理四部分构成,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要按照“注重基础、强化训练、加强综合、培养能力”的要求,把握以下基本原则:①目标性原则。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紧紧围绕学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进行,尤其是不能脱离能力培养目标;②系统化原则。遵循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结合各专业特点,按照组成实践教学活动各环节的地位、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相互联系的实践教学体系,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③整体优化原则。做到实践教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统一,从人才的全面素质培养和能力发展的要求出发,注意各教学环节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撑和互相渗透,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相适应。④规范化管理原则。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要规范实践教学的管理与实施流程,创新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和形式,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综合考核标准和要求。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 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各个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总体。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要坚持高起点,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将产、学、研结合作为主线贯穿于实践教学体系之中,充分体现我校的地方性特征和办学特色。以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内容前后衔接关系确定层次,以能力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环节确定模块,以项目驱动创新实践教学内容,构建分层次、模块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途径更加清晰,目标指向性更加明确,环节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内容与实际结合更加密切,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1.层次的基本内涵 层次主要是指:基础技能层次,以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品德修养和职业综合素质为主,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和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主;专业技能层次,以吸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综合把握和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为主,面向生产实际,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综合实践层次,以综合性、设计性项目、科研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为主,突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结合第二课堂内容,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探索性思维能力培养。 2.模块设置及作用 模块主要包括:基础技能模块、专业技能模块、综合实践模块、创新实践模块。 ①基础技能模块:包括计算机应用、外语听说、两课实践、社会实践、军训、素质拓展项目等项目,以提高大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品德修养、团队精神、人文素养为主。 ②专业技能模块:包括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实训课程、认识实习、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及构建的基本原则

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及构建的基本原则 一、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各方面的广泛共识。技师学院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学体系主要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应用型的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互相渗透、相辅相成,其中实践教学体系在这种人才类型的培养中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实践教学环节是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技师学院教育培养目标的主体教学之一,它的成功与否是技师学院教育能否真正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键。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1、实践教学 是指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才能完成的教学环节。诸如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等 2、实践教学体系 是实践教学各个环节所构成的系统,包括实践教学的内容、实践教学的形式以及实践教学师资、基地、教材等构成的教学系统。 3、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 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应由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考核体系、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师资保障体系、实训教材体系等组成。 三、构建的基本原则 1、相对独立的原则 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应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应占较大的比重。

传统教学体系实际上就是理论教育的主体体系,实践教学的有关内容是附属于理论教学的,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理论教育主体体系的培养目标是学术性人才,其强调体系的完整性。尽管社会也需要这样的人才,但显然千篇一律的学术性模式培养的人才是难以满足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的,特别是在工业工程、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主要是技术应用型人才。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将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显然,技术应用能力的获得仅仅靠书本和课堂是远远不够的,且主要不是靠书本和课堂来获得,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在实践中完成。因此,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十分必要的。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内容上可以分为实验、实习、设计三个子体系: 在方式上可以区分为校内实践、企业实习、顶岗工作以及专业社会实践四种形式。三个子体系中,实验体系主要在校内完成,并设立专门的实验技术能力培养目标,验证性的内容应大为减少,许多实验可以从课程中脱离出来,加大认识性的、操作性的、设计性的、应用型的、综合性的实验比例,按照从初级到高级的认识和实践过程构成一种能力体系。实习训练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结合我国学生在入学前基本没有一般工艺操作基础的实际,实习训练应包括主要在校内进行的基本工艺操作训练、在校内和校外结合的专业技术训练和主要在校外企业单位实际岗位顶岗工作的实际技能训练,要设立技能标准,按照标准进行能力分解,通过各类环节的有目的实施来保证明确的技术应用能力的获得;专业社会实践是一种更为灵活的实践方式,以学生自己寻找实践岗位为主,多方位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主动沟通、应对挫折等的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设计能力因专业或职业岗位需要而异,应用型人才不应将设计能力培养作为主要方面,而实际岗位需要的设计能力事实上也是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一种。 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具有相对性。实践教学体系必须与理论教学体系紧密相连,相辅相成,互相渗透,共同为一致的培养目标服务。从我国目前有关技师学院的情况来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还不够明确,实践教学的比重还不够大。当然这都是事情的表象,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围绕技术应用能力来构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简单的增加实践并不能解决真正的现场岗位技能的要求。因此,建立相对独立的、目标明确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并应在此基础上探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问题。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与实训基地关系探索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与实训基地关系的探索 章祥伟龙丹 [摘要]实践教学的目的就是在健全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就业时的岗位适应能力和面对复杂环境应变能力;它充分体现了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养的教育目标和要求。实训基地是为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互补的重要平台。因此,处理好实践教学与实训基地的关系,将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水平的关键。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实训基地应用型专门人才 随着中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省在制造业、软件开发业、品牌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也正迅速发展壮大,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越来越大,加之管理观念的不断进步、用人理念的不断更新,现代企事业单位在选聘人才时,为了降低人力资源方面的成本,都会聘用能快速适应岗位环境、动手能力强、有发展潜力、甚至是有相关经验的员工。但真正选聘下来,能满足聘用条件的并不多,甚至有些岗位根本就无法选聘到所需的人才。这样的现象,将对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状况,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一、实践教学体系与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体系与实训基地的建立,除受传统教学模式、资金紧缺的影响外,仍然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如对职业能力目标内涵认识不清、标准模糊,职业能力培养的主线尚未贯通,教与学的运行不相协调,缺乏行业和企业参与的机制,教材编写存在闭门造车、低水平重复甚至错误、新知识和新技术含量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将直接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职业能力,而它们的解决是决定高职教育办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二、实践教学体系与实训基地的关系分析 (一)以市场为导向,职业活动为起点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作为肩负为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高级实用人才的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并不是简单沿袭普通高校“教、学、做”相结合的学科理论教学形式,而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主题为轴心,以实践为“先导”和“主线”,以在“做中学”为主的“实践性学习”形式;打破普通高校沿袭的学科理论界限,调整知识的知行结构,从“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之类的问题入手,再按知识逻辑不断展开,用职业的逻辑来选择、吸纳和整合学习内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切入点,才能以职业活动为起点来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二)从职业能力的设计出发,促进和健全实践教学体系 人们对能力的认识,有多种看法,所以也就导致了不同的人力资源建设导向,导致了不同样式的教育类型的建设。但人们普遍认同“人的能力是在人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与活动保持着紧密联系”,如学习能力与学习活动有关,实践能力与实践活动有关,人的能力总是与一定的活动对象有关。“职业”是高职学生活动的对象,因而从这一意义上说,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实践能力,更不是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而是针对职业岗位群需要的职业能力,即“个体在现实的职业工作表现中所体现出来的才智、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整合”才称之谓能力。所以,在职业教育体系中,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我们要设计一种教学,使理论学习与职业的现实及潜在需要相结合,促进整合性学习,从而引导、保障、促进、健全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案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案 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1.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内容 (1)使学生获得实践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并活跃学生的思想,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进而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修正、拓展和创新。 (2)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技能,使学生具有从事某一行业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实践能力;二是职业素质;三是创业能力;四是职业资格证书。 (3)增强实践情感和实践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责任意识,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坚忍不拔的工作作风,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2. 调整教学目标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基本职业素质、岗位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为模块进行构建。 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时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中心,同时考虑职业素质教育,体现高职教育特点。

大力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逐步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培养内容的衔接和互通,制定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学籍管理制度。 3. 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教学目标,贯彻“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理念,制定以实训为主体、理论课程依附于实践课程的专业培养计划。 课程设置要与职业标准相融合,教学内容应尽量覆盖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将学生技能鉴定与学校教学考核结合起来,既可让教学考核保持职业性方向,又可避免重复考核。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文化程度和就业的需要,调整文化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设定多层次目标。 4. 制定专业技能规范 根据专业培养方案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提出系统的技能训练要求并规定必须完成或选择完成的内容。 5. 修订实践教学计划 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重新修订实践教学计划,使其更具科学性、可操作性,注重实效性。 要避免重实践教学课时比例,而轻实践教学质量的倾向。文科专业在编写实践教学计划时更要注意。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如何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实践教学体系,这是当前颇为紧要的任务。 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常见问题。 (1)实践基地建设问题。由于实践设备和场地不足,使得目前实践教学条件难于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 (2)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问题。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明确,组织管理跟不上,实训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 (3)实践教学的考核问题。没有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对实践教学的要求远没有对理论教学要求的严格。 (4)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许多教师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 (5)实验教学安排存在随意性。首先是实验内容安排的随意性,其次是实验教学时间安排的随意性。 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原则 (1)特色性原则 特色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为此,确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应变能力培养为关键,产学研结合为途径,与时俱进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这是我院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遵循的原则。 (2)实用型原则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充分体现专业岗位的要求,与专业岗位群发展紧密相关。以此为原则组成一个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实验、实训教学平台可分为基础实验技能训练平台、专业岗位技能训练平台、专业岗位实践平台三大步进行构建。 (3)混合型原则

混合型体现在教师类型的混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混合、教室与实验室的混合等方面,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教师与实践指导教师、教室与实验室的界限,打破原来按学科设置实验室的布局,对实践教学设施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一体化混合实践教学模式。 三、实践教学体系规范化建设 (1)强化实践教学各环节的管理 从多方面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补充和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如实验实训教学考核、实验设备的管理、安全管理、实验实训耗材的管理、实验室环保工作、信息和档案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方法。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确定不同实验管理岗位职责和管理工作量。 (2)因“室”施“法”定条例 针对不同类型的实验实训室,建立对应的实验设备管理条例。机电信息实验实训室类型较多,主要有计算机类实验室、机电类实验室、现代先进制造实训中心等类型,根据不同类型的实验设备的状况和实验的性质,我们制定了相应的实验实训管理条例。 (3)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 采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建立信息收集、整理和归档制度,对实验实训室的各种信息及时进行记录,并做好统计、分析和归档工作,及时向学院和上级有关部门提供实验实训室的准确数据。 (4)加强安全教育 制订安全教育规章制度,认真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在实验实训前,对参加实践教育的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签定安全教育责任书,最大程度上避免产生安全事故。 四、全面实施实践教学体系 (1)以竞赛带动实践教学 在高职业教育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能力尤为重要。通过参加专业竞赛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我院构建了开放式实验室。为使学生熟练掌握实验、实训技能,达到竞赛所要求的技能,分院设立了计算机项目工作室、机械设计创新实验室、开放机械加工实验室、现代制造实训中心,为学生在课外实训提供了极好的平台,吸引了一大批学生在各个开放性实验室进行实验、实训操作、技能训练等。在近几年计算机类和机电类的竞赛中我院取得较好的成绩。 (2)实践教学与岗位技能培训相结合

背景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背景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发表时间:2018-04-27T13:59:43.310Z 来源:《文化研究》2018年第3期作者:马嘉优 [导读] 近些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也逐渐实施的越来越好,但是在教学实践上还存在着一些缺点。 马嘉优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近些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也逐渐实施的越来越好,但是在教学实践上还存在着一些缺点。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现在国际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所以高效实践教学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是关键,。改革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多增加高校的事件教学,发现实践教学实施后的积极效应,实践教学在很多方面都有帮助,对于舞蹈专业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功能,事件教学能从创新精神和实践等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 课题名称:高职院校告诉铁道技术专业实训室建设与研究 课题编号:GG170115 前言: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系统是以全面教学质量管理为基础,结合高校教学的实际结合各种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实践教学进行评估。实践教学体系是将事件教学的目标、内容、管理等方面的条件整合成一个整体,构建一个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强的学生,为学生在竞争市场上提高竞争实力,减少失业率。 1.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1基础的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和传统教学不同,实践教学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直观性等特点,是与传统教学观念很不同的,实践教学关键在于培养创新性和实践性能力强的人才。基础实践性教学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单门实验所安排的课程,具体内容就是三种,课程中的实验和单独开设的实验,单独开设的实验一般是安排在课堂上的内容结束后的课后。还有一种就是根据实际需求,根据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安排实验,多进行实践练习,增强实践能力。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也不要忘了理论学习,老师在教授实践课程的时候,将理论渗透在实践中,强调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重要性,不能只是学习实践而忘了理论。在实践的基础教学中,很多都是基本课程上所学的,有一些是需要课后实践积累的,基础实践教学还是占大部分的。大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也是基础实践教学应该教授的问题,应该鼓励学生多参加社团活动、艺术活动、青年志愿者等活动,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也为以后社会实践积累经验。 1.2具有创新性的实践教学环节 在高效中多举办有关创新创业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多搞一些科研课题,科研作业等。让学生自己充分利用学校里丰富的科研资料、科研成果和老师们的科研经验,经过老师指导后学生自己开始实验。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多进行科研创新,将创新的想法付诸于实践,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高校实践教学的效果。多接触科学实验的前沿,才能了解最新的科研情况,最快的掌握新出的科研资料,了解科学发展的动态,才能拓宽自己的眼界,增强自己在科研方面的创新能力。通过实践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结精神,激发学生探究未知的兴趣。 1.3综合性的实践教学 综合性的实践教学就是将各个实践教学的环节综合在一起,做出最适合学生的事件教学方案,将实践教学的作用放大,促进学生在实践上的进步。综合性的事件教学需要将前段时间学习的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结合在一起,进行知识的整合,将前期所学的知识进行一种系统的训练。主要就是想让学生建立起基本的事件教学的概念,不要将实践教学的目的和方向理解偏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2.1健全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 要想建立一个好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做好,就要健全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在制度上做好管理,才能让实践教学环节更加系统化,有规矩。实践教学应该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都提前做一个策划,然后实践教学过后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找出实践教学中的不足,之后再改正。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不能只针对老师或者只针对学生,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应该是针对师生的,对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课程考核,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打分,为学生实践学习和教师实践教学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大力监督学生的事件学习情况。 2.2加强对实践教学过程的监督 已经实施了很好的实践教学计划,自然就要对计划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对教师的实践教学情况和学生的社会实践情况进行监督管理,防止教师出现懒惰懈怠教学的情况,也要保证学生的学习有序高效的进行。监督应该定期的进行,而且应该设置一些奖励和惩罚制度,激励教师和学生在实践教学上的努力意识,促进高效实践教学的构建和实施。在做好管理与评价制度的前提下,应进一步加强并落实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过程管理与监督,注意收集、整理和督促检查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质量监控文件,做好质量的把关。 2.3创造个性化的实践教学课堂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地方,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不高的话,那学生很难学好,所以创造个性化的事件教学课堂是重要任务。学生需要的是有激情的课堂,应该在课堂上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课堂的教学效果。课堂少保证学生的基础实践知识的学习,还要努力为学生创建社会实践的课堂,学生在课后可以自己进行很好的社会实践,发挥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发散思维,创造新型的社会实践内容,达到高质量的实践学习效果。学校应该发挥主体作用,多为学生举办创新性和个性化的实践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 3.结语 高效的实践教学的构建和实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需要将实践教学长期的实践在学生的学习中,加强实践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立足于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其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对目前实践教学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要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从传统的偏重理论教学转变到注重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就需要积极推进工学结合,完善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注重师资队伍建设,以规范化的管理,对实践教学进行全面监控,使得实践教学在实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学质量提高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Management of Practic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Wang Peiyao Abstract Practice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for it can effectively cultivate students'practice ability,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and its importance in personnel training,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practice teaching,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pra-ctice,and transform the focus from traditional theoretical teaching to practical operation ability,we should actively promote the wo-rking-learning combination,perfect training and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pay attention to the building of teaching staff,so as t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practice teaching,and co-mprehensively monitor practice teaching. Key words practice teaching;teaching quality;to improve 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Changzhou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echnology,213164, Changzhou,Jiangsu,China 加强实践教学,融“教、学、做”为一体,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生产、管理、经营和服务一线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实践教学强调学生亲身参与、经历和实践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管理却存在种种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 由于受到传统的“高等学校应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等思想观念的影响,高校各专业实践教学普遍弱化。对于课堂教学高度重视,而对于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则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2)实践教学经费短缺 由于实践教学发展经费长期投入不够,造成实训设备数量少、实训设备的更新速度跟不上行业技术水平的发展速度、实训场地偏小但学生数量多,上课效率不高、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困难等问题。 (3)实践教学师资匮乏 由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到位,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普遍做法是聘请企业人员作为外聘老师。但有的外聘老师责任心并不强,一些专业基础课的实践内容得不到深化,也直接影响了后继课程的理解。另外,现在年轻教师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这些教师大都“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企业一线的工作经验,实践动手能力普遍比较差,致使实践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内容相对陈旧,理论教学常常与实践教学脱节。 (4)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现有的高职院校教学及管理,大多沿袭的是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课堂教学过程的管理与监控,而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起关键作用的实验、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则较少有专门的管理制度和监控手段,更没有相应的考核评估措施,缺乏独立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估体系,导致实践教学监督不力,实践教学效果不好,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基于以上分析的种种问题,高职院校应该明确实践教学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才能保证和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1)推进工学结合,构建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在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基础上,构建一套相对理论教学独立的包括实训、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内容的实践教学体系。应根据专业和企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将各实践教学环节组成一个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考核办法的体系。实践教学内容应重点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符合企业技能要求、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加强校企合作,推进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备条件,因此高职院校要紧密联系企业,加强校企合作,广开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利用和共享多种资源,多途径、多形式地推进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通过基地的建设和组织学生到基地进行生产实习和生产实践,既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并且可以在实践教师的带动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实践教学管理水平。 (3)采取激励措施,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是关键。只有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才能保证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计划和任务的顺利完成。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就会限制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高职院校要搞好实践教学,就必须切实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师资建设的核心目标,所以应着重加强对教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2)09-0156-02 156

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摘要:随着教师专业化运动的推进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根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精神,小学教育专业应不断加强教学研究,完善课程体系,改革课堂教学,加强制度建设,推行顶岗支教,努力构建“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外实践”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随着教师专业化运动的推进和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教育实践能力,越来越成为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关注的内容之一。20xx年教育部下发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明确将“实践取向”作为三大基本理念之一,将“教育实践与体验”作为三大课程目标之一,要求结合相关课程学习,密切联系小学,在日常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积累所学、所思、所想,具有观摩、参与、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这就要求小学教育专业不断加强教学研究,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努力构建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外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完善课程体系,明确实践教学目标

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基本平台。按照“优化知识结构、强化能力结构、内化素质结构”的总体要求,小学教育专业在课程体系的制定上应强调以“学术性、师范性”为特色,以能力本位为主要价值取向,构建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主干、专业拓展、综合素质等五级课程平台,强化儿童发展、教育哲学、小学教育概论、班级管理、教育政策法规、小学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综合实践活动、小学生心理辅导、教育研究方法、教师专业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师语言、书写技能等课程,努力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在注重培养学生学术素养的同时,强化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教育专业素质课程所占总学时的比重,合理分配学科专业课、教育理论课、方法技能课和教育实践课各部分的课时比例,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完善教育实践课程管理,确保教育实践课程的时间和质量,努力构建基于学科知识体系、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基本技能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教育专业素质发展的课程体系。 在不断完善课程体系的同时,小学教育专业应进一步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即通过教育教学,引导学生形成热爱基础教育事业的情感;树立科学的教育思想理念;具有初步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基本的教育科研能力,良好的沟通表达、组织协调、交流合作能力;形成自我专业特长。为此,大学一年级应侧重教学基本功(包括书法、普通话与教师口语、即兴演讲、声乐与器乐、简笔画与手工制作等)的训练与专业情感的初步培养;大学二年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访谈提纲2-2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现状调查 (请对以下问题予以回答,教务处与专业负责人各填一份,教务处从学校角度回答,专业负责人从一流专业角度回答。谢谢。) 1.贵院实训的主要环节和形式有哪些?各自的现状和主要问题是什么? (1)实训的主要环节:实训准备、实训过程、实训考核和成绩评价、实训教学文档资料收集、整理及归档等。 (2)实训形式: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课程实训和项目实训。 (3)现状与问题:近年来,我院通过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不断加强,对实训条件不断完善,已基本能满足学生校内实训要求,且各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训要求已经融入到每门专业核心课程中,在校内通过虚拟项目和真实项目实训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在校外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我院实训已形成一定规模,实训教学运行较为合理和规范化。但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环节相对薄弱,合作企业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学生进入实习工作岗位的学习效果有待提高。 2.贵院实训课的课时量是多少?与理论课的课时比例是多少?如何确定的? 我院专业均属于艺术设计大类,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实践技能要求高,除人文素养课程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均要求贯穿实训内容。完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共设置2700学时左右,人文素养课程和其他基础理论课程占830学时,其余70% 的课程均要求贯穿实训环节。 3. 贵院实践教学师资来源主要有哪些途径?实训课教师在数量与质量上是否达到人才培养需求?如果没,请说出原因。 我院实践教学师资能满足人才培养需要,有三个来源:一是我院专任教师通过下企业实践学习,掌握岗位工作流程所需前沿技能,应用到实训课程教学中;二是聘请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参与专业课程教学;三是聘请民间工艺大师和手艺人,通过手把手带教模式达到实训目标。 4.贵院学生目前对实训课的态度是什么?学生对实训课是否有学习困难?原因? 我院学生对实训环节热情较高,具有较高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对实训课内容大部分都可以理解和掌握,但有时个别学生缺乏耐心,不按规范流程操作,导致其学习效果差强人意,需要教师多加指导。 5.贵院实训课的内容是如何确定的?考证,还是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它与理论课的关系是怎么处理的?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合作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市场调研和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等,系统的构建课程体系,制定实训实习环节内容。我院专业课实训实习内容和理论部门没有严格区分,相辅相成、交叉递进进行的。 6.贵院采用的实践课教材来源是什么?存在哪些问题?对此您有何建议? 我院实践课教材80%来自于校内教师出版的专业教材和自编讲义,20%来自

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和建设方案详细

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及其建设方案 一、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分层分级分类训练的原则,为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设计、建立了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循序渐进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 图1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图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要进一步加强校内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把实践教学环节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结合起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一要强调教学内容和素材尽可能来自生产第一线,创造工程实际环境,让学生直接参与工程实践项目;二要强调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与工程实际能力的培养。使实践教学体系更完备、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和适用性、竞争力的提高。 二、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一)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阶段性目标 初步实现以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实训设置; 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实训内容; 以典型产品(服务)为载体——设计实训活动; 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 构建符合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措施 派专人深入相关企业,广泛调研,认真分析,确定制造类各专业职业能力要求; 咨询企业专家、职教专家,确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步骤; 按职业能力要求修改各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修(制)订实践教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专家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进行评审,根据专家意见作必要的修改。(三)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方法 在强化对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国际上普遍推行双证书并举的制度,即作为一名合格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不仅需要有高等学校的毕业证书,而且还需有相应的职业资格鉴定证书。推行职业资格鉴定证书的目的是为建立一个对学生的技术和技能水平进行客观认定的质量评价体系。从高职院校的定位、本质与特征来看,高等职业教育实行双证书制度是确保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有效途经。与“双证”相吻合的教学计划是保证双证书实施的前提与基础。在教学计划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理论与务实的关系;专业的岗位群与某一职业资格证的关系;教育知识结构与就业知识结构关系;全人导向与务实导向的关系。 我们将课程进行了有机整合,形成了上下贯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两个教学体系相互平行,融合交叉,把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交叉点和教学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