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交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201409

我国交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201409
我国交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201409

国内外交通应急管理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国内外应急管理的发展现状

(一)国外应急管理的发展

1、美国

美国应急管理工作起步较早,早在1967年,就已经开始进行城市社会应急联动中心的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完善,已经形成了比较先进和成熟的应急管理机制。在交通应急方面,美国主要由运输部负责交通运输救急支持委员会,这是12个救急支持委员会的第一委员会,协助的有农业部、国防部和国土安全部。主要负责在重大灾害和紧急事件下为联邦机构、州和地方管理部门及机构提供运输保障完成应急任务。同时,也作为在救灾过程中修复交通基础设施的协调部门。在此基础上,美国高速公路的预警应急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程序,称为高速公路事件管理,主要由7个部分组成:前期规划、调查和分析、信息发布、现场救援、恢复交通和评估总结。此外,美国高速公路的配套设施也很完善,有先进的交通监控系统对路网的交通流状况进行全天候监视和疏导。美国在管理中心设置急救中心,接到紧急电话的事故后,立即向最近的急救站发出指令,出动救护车或直升机抢救。救护车通过无线电话与急救站、医院取得联系,及时组织救援工作。2004年3月,美国国土安全部正式发布国家突发事件管理系统,该系统从国家层面进行响应和管理,包含了应急指挥系统、多部门协调系统和公众信息系统三个核心系统。美国交通管理紧急救援系统还实现了与社会灾害紧急救援管理系统的集成,这使得其系统不仅为交通事故提供检测、分析和处理手段,而且为自然灾害和社会灾害提供有序的交通组织。美国交通管理紧急救援系统的发展得力于社会灾害紧急系统的发展、

完善的设施和先进的技术,以及各相关部门人员的密切配合,从而达到交通事故紧急救援的快速和有效性。

2、德国

德国交通安全部门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形成了一套组织严密、机构严谨、技术先进、装备科学、机动灵活、人员配备齐整、网络覆盖全国各地的交通事故救援系统。这个系统的各个组织环节紧密衔接,共同应对道路交通中的突发事件,大大的缩短了反应时间。柏林消防急救中心真实的主要任务是灭火,随着社会发展,逐步扩大到对紧急突发事件和灾害的救援工作以及公共场所的安全检查工作。德国ADAC俱乐部空中救援中心有1500万名成员,该俱乐部每天要为1500辆汽车解决在公路上出现的紧急故障问题,其中85%在路上当场解决。出了严重问题解决不了的开车人可以当场离去,车辆将被及时拖回处理。如成员在国外发病,ADAS有责任通过自己的飞机将成员运送回国治疗。

3.日本

日本在突发事件应急信息化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高效应急管理的实践经验。日本的交通紧急救援系统采用先进的道路交通信息通信系统,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实际使用价值较高的道路交通信息系统之一。日本的紧急救援主要有两大系统在运作:一是生命和公共安全紧急救助系统。该系统利用GPS技术进行车辆的定位,当发生事故时,通过移动电话网络传送紧急信息至救援服务中心,再由服务中心传送紧急资讯至救护、交警、路政等相关单位;二是紧急救援车辆优先系统。紧急救援车辆利用红外线信号柱与交通管制中心进行双向通讯,管制中心根据当时的道路交通情况,提供紧急救援车辆最佳行车路径并实施路径上的信号控制,以缩短救援时间。基于上述两大紧急救援系统,当

灾害、事故发生时,可以采用各种方式将紧急事件信息通知救援部门,确定到达灾害、事故发生地所需要的时间,实施迅速有效的救援。同时,可以迅速地收集灾害状况的情报,对于一般车辆进行限制和对救援车辆进行有限通行控制,以确保即使在灾害情报通讯设施完全遭到破坏的情况下,紧急车辆救援系统仍然可以发挥备用功能的作用。

4.俄罗斯

俄罗斯于1994年设立联邦紧急事务部,负责整个联邦应急救援的统一指挥和协调,直接对总统负责。内部设有灾难预防司、放射物及灾害求助司、科学与技术管理司等部门,同时下设联邦森林灭火机构委员会、联邦抗洪救灾委员会、海洋及河流盆地水下救灾协调委员会、联邦营救执照管理委员会等机构。在全国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下设9个区域性中心(莫斯科、圣彼得堡、顿河罗斯托夫、萨马拉、叶卡塔琳娜堡、诺瓦西比斯克、契塔和卡巴、洛夫斯克等),负责89个州的救灾活动,每个分队约由200名队员组成。联邦紧急事务部及其所属应急指挥机构和救援队伍在应对突发事件、各类灾害和社会危机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与国防部、外交部并列的重要国家部门。

通过以上可以看出,国外的应急救援体系发展起步较早,且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比如: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实施需要有坚实的法律保障;应急救援指挥应当实行国家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的基本原则;国家要大幅度地增加应急体系建设的整体投入;中央和地方政府要确保应急救援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应急救援的主要基础是全社会总动员;应急救援系统建设的重要性等。

(二)国内应急管理的发展现状

“9.11事件”以后,国内出现了研究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热潮,政府高度重视灾害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出台了多项应急管理相关文件。国务院于2006年1月颁布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于2007年8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交通运输部于2009年4月制定《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各省市的交通主管部门也陆续下发交通及其运输保障的应急预案或应急保障行动方案。

1.国家层面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应急管理体系从2003年开始建设。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分为三个阶段:

(1)新中国成立初期-2003年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为我国应急管理是经验性、临时性。1949年以前,我国在自然灾害、瘟疫、饥荒等预防和应对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总体上看,治标的多,治本的少,并且在人治条件下,并不注重制度性建设。中国古代的救灾制度局限性非常明显。

新中国成立以后,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同于公共安全的问题越来越多。针对生产事故、公共卫生事件以及其他危害公共安全与社会秩序的事件,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些管理体制和应急工作办法,但同样没有形成一套专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且区别于政府常态的应急管理体系,应对突发事件表现出明显的经验性和临时性特点,现代意义的全程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处于空白状态。

(2)2003年-2007年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为应急管理制度化和专门化。2003年7月28日,在抗击非典取得胜利的表彰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次明确提出,政府管理除了常态以外,要高度重视非常态管理。政

府第一次把非常态管理提上议事日程,这是我国应急体系建设在这一阶段的第一个里程碑。

自2003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开始编制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2006年年初,通过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体系框架基本构建形成,这是该阶段的第二个里程碑。

2006年,我国开始编制并组织实施《“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该规划的发布和实施,是应急体系建设在该阶段的第三个里程碑。

(3)2007年9月至今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我国应急管理体系逐渐发展和完善,走向系统化。2007年8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颁布实施后,我国的应急管理工作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和完善阶段。我国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表现的更加成熟。

2.交通层面

国内交通应急方面,用专家的话说:研究刚刚起步,还不够成熟。

(1)北京市公路应急指挥中心

北京市建设了交通应急指挥软、硬件系统。在系统综合管理平台下,以宽带、高速数字通信网络为基础,以交通地理信息系统为依托,集成了交通指挥调度信息系统、122接处警系统、综合信息查询系统、警车定位系统等。发生交通事故后,指挥中心利用警车定位系统、无线指挥通信系统等技术手段将距离事发地点最近的警车直接调度到现场。同时,在指挥调度中心设立交通广播直播室,建设了户外信息显示屏、停车诱导系统,并利用多种媒体诱导交通

流,均衡交通流量。目前,部分路网通过实现计算机自动优化区域协调控制,路网运行能力提高15%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南宁市城市应急联动中心

南宁市2002年建了全国第一个城市联动中心。利用集成的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实现跨部门、跨警区之间的统一指挥调度,向公众提供紧急救助服务。市民拨打的报警电话自动转入南宁市城市应急联动中心,由该中心统一接警、处警。有关联动单位接到应急中心的处警指令后,按照各自的行业规范进行现场处置,并在处理事件过程中和处理完毕后将有关信息及时反馈给城市应急联动中心。多个联动单位联合行动时,服从应急联动中心和指定的现场负责的统一指挥。

(3)上海市应急指挥系统

2002年,上海市开始建立救灾减灾指挥系统,成立了上海市民防救灾指挥中心进行综合协调和指挥。该中心收集了市政府及来自公安、消防、地震、气象、交通等信息,将这些汇总的信息及时进行分类、判别、处理,供决策指挥人员迅速掌握灾情,分析研究,决策指挥。目前,该系统集成的10个子系统全部投入使用。将防汛、防火、抗震救灾、重大交通事故救援的工作综合在一个机构进行应急指挥,能有效地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

(4)深圳应急指挥系统

深圳市建立了专门的城市应急指挥系统,该系统通过对已有的监控系统资源进行链接、整合,对交通、火灾、水灾和其他自然灾害进行统一监控。深圳市应急指挥系统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现有资源,形成了功能强大、信息充足的应急指挥网络。通过该网络,指挥中心可以监控全省所有道路、交通、广场、口岸、海关等重要场

所的视频监控点现场图像,随时了解各地区情况,如果遇到突发事件,通过现场应急指挥调度车,将突发现场情况直接传送到指挥中心,使应急指挥能力提到提高,应急防御、决策支持能力得到增强。

二、我国应急管理的特征和过程

1.特征

(1)政府主导性。政府主导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政府主导是由法律规定的。《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政府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从法律上明确办公室了政府的责任;另一方面,政府主导性是由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决定的。政府掌管行政资源和大量的社会资源,拥有严密的行政组织体系,具有庞大的社会动员能力,这是任何非政府组织和个人无法比拟的行政优势,只有由政府主导,才能动员各种资源和各方面力量开展应急管理。

(2)社会参与性。《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从法律上规定了应急管理的全社会义务。尽管政府是应急管理的责任主体,但是没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突发事件应对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3)行政强制性。在处置突发事件时,政府应急管理的一些原则、程序和方式将不同于正常状态,权力将更加集中,决策和行政程序将更加简化,一些行政行为将带有更大的强制性。当然,这些非常规的行政行为必须有相应法律、法规做保障。应急管理活动既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需要正确行使法律、法规赋予的应急管理权限,同时又可以以法律、法规作为手段,规范和约束管理过程中的行为,确保应急管理措施到位。

(4)目标广泛性。应急管理追求的是社会安全、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关注的是包括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公共利益和社会大众利益,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社会全体公众提供全面优质的公共产品,为全社会提供公平公正的公共服务。

(5)管理局限性。一方面,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决定应急管理的局限性。另一方面,突发事件发生后,尽管管理者作出了正确的决策,便指挥协调和物资供应任务十分繁重,要在极短时间内指挥协调、保障物资,本身就是一件艰巨的工作,特别是一些没有出现过的新的突发事件,物资保障更是难以满足。加之受到突发事件影响的社会公众往往处于紧张、恐慌、激动之中,情绪不稳定,加大了应急管理难度。

2.过程

尽管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但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不只限于事件发生后的应急救援行动。应急管理是对重大事件的全过程管理,贯穿于事件发生前、中、后的各个过程,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应急思想。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4个阶段。尽管在实际情况中这些阶段往往是交叉的,但每一阶段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而且每一阶段又是构筑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之上,因而,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的相互关联,构成了重大事件应急管理的循环过程。

(1)预防

在应急管理中预防有两层含义:一是事件的预防工作,即通过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等手段,尽可能地防止事件的发生,实现本质安全;二是在假定事件必然发生的前提下,通过预先采取的预防措

施,达到降低或减缓事件的影响或后果的严重程度,如加大建筑物的安全距离、工厂选址的安全规划、减少危险物品的存量、设置防护墙以及开展公众教育等。从长远看,低成本、高效率的预防措施是减少事件损失的关键。

(2)准备

应急准备是应急管理过程中一个极其关键的过程。它是针对可能发生的事件,为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所做的各种准备,包括应急体系的建立、有关部门和人员职责的落实、预案的编制、应急队伍的建设、应急设备(施)与物资的准备和维护、预案的演练、与外部应急力量的衔接等,其目标是保持重大事件应急救援所需的应急能力。

(3)响应

应急响应是在事件发生后立即采取的应急与救援行动,包括事件的报警与通报、人员的紧急疏散、急救与医疗、消防和工程抢险措施、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和外部求援等。其目标是尽可能地抢救受害人员,保护可能受威胁的人群,尽可能控制并消除事件。

(4)恢复

恢复工作应在事件发生后立即进行。首先,应使事件影响区域恢复到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要求立即进行的恢复工作包括事件损失评估、原因调查、清理废墟等。在短期恢复工作中,应注意避免出现新的紧急情况。长期恢复包括厂区重建和受影响区域的重新规划和发展。在长期恢复工作中,应汲取事件和应急救援的经验教训,开展进一步的预防工作和减灾行动。

三、应急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国家层面

我国对应急系统的研究起步较晚,虽然近几年来,研究管理发

展迅速,但就其现状而言,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缺乏联动性。应急联动平台是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特征之一,如果没有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应急联动平台,那么,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诸多功能都会受到制约,从而形成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孤岛”现象,使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脱离了其他协作群体。一些地方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虽然能够对某一性质的突发事件进行处理,但处理过程不存在协同性。

2.缺乏前瞻性。我国由于受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还没有体现出发展的眼光,很多地方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还停留在常规电子政务的层面上。

3.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由于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时间不长,各项技术和相关设施还不是很配套,导致一些地方政府在进行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时候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作为支持。

4.缺乏相关的法律体系。虽然我国已建立一系列相关的应急法律制度,但从世界上看,许多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都建立了紧急状态法律,以此来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而我国目前还缺乏统一的紧急状态法律制度。

5.组织信息化空泛。应急管理组织不实,大多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没有或缺乏有效的组织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支持,导致在网络虚拟民办的职责界定、审计问责、业务流转等紊乱,组织力低下。

6.应急信息缺乏。目前,多数应急系统为管理系统提供的信息有限,而且,很机械化,缺乏决策运行信息,在智能方面还有待加强。

7.平战分离。我国目前的大多数信息系统都是服务于日常管理工作,为应急而减少的信息系统大多强于应急指挥调度、辅助决策支持等战时功能,造成平战分离。

8.系统安全隐患。系统的网络结构、数据库、信息流、应用系统和使用管理等方面,缺乏完善的安全机制和技术手段。

9.动态适应能力不强。有不少应急信息系统是在特定的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仓促建设的,事后没有进一步完善,从而无法适应突发公共事件影响面广、变化化的特点。

(二)交通层面

1.交通紧急事件信息获取手段落后。多数交通事件采用目击者报告、司乘人员报警或路政、交警巡逻发现汇报的方式。没有最大限度地发现紧急事件,造成救援时机的延误和错失,从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所以,把可利用的社会力量,以及科学技术探测手段充分利用起来,保证交通紧急事件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救援措施。

2.应急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已经建立的交通应急管理系统还不够完善,搭建的“联动系统”有的还停留在信息传递的功能上,信息的价值没有被充分发掘和利用。应建立全国性统一的突发事件数据库,以遥感、遥测数值记录、自动传输为基础,建立空、地、人的立体监测网和综合信息处理系统。建立高效的应急技术系统,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提升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

3.应急预案不够完善。应急预案用于明确各类突发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规定各级政府应对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规范性文件。2006年之后,陆续颁布了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事件的国家专项应急预案,但是,目前制定的预案还不够详尽,可执行程度有待提高。

4.信息共享程度低。目前,我国大多数高速公路的三大机电系统由不同的软件公司开发,数据结构、数据传输方式等均不尽一

致,造成信息利用率低、集成程度差。高速公路几大主要管理部门、高速公路管理公司、路政和交警,均有各自的信息采集方式,而且,大家采集到的信息侧重点、信息类型都不相同。部门间不仅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共享,且各自拥有信息的融合度也很低。

5.常态化应急机构尚未真正建立。应对突发事件,很多省份实行的是临时专门机构管理的模式,即针对某一特定突发事件,在一个临时性机构的领导下,由几个具体的部门来应对突发事件。缺乏专门的常设机构来从事重大突发事件的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临时性和不确定性,不利于危机事件的有效处理。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都设立了专门的突发事件管理机构,平时负责突发事件的研究与模拟演练,当事件发生后能迅速由平常状态转入非常状态,承担起危机的紧急应对和处置工作。

6.各部门之间缺乏统一预警指挥。由于各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能和利益出发点不同,造成对于异常交通事件的判别标准不同,对异常交通事件应急管理缺乏统一指挥,在处理标准和方法上常会有出入,影响应急管理的质量和效力。

四、未来发展趋势

1.统一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突发事件不是某一个部门单独可以应对的,需要不同部门的协调。要建立一个处理各种危机事件的综合协调部门,在该机构下设立专门应对各种危机事件的职能部门,该综合部门的主要功能分为日常运作和应急管理两个方面,一旦危机事件爆发,既转为应对危机事件的具体指挥与协调机构。

2.突发事件信息平台。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应急管理系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发达国家逐步建立了基于空间技术的灾害管理系统。通过遥感(RS)实时获取空间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智能的分析空间数据,借助全球定位系统(GPS)

精确定位和发布灾害信息。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卫星通信技术应对于灾害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灾害监测、预报和减灾应急通信系统,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

3.突发事件的预警分析。突发事件预警分析模块依据实时监测数据,结合历史统计数据,利用专家系统和信息资源库,应用科学的分析方法,预测事件发展趋势,一旦模型计算结果出现异常情况,系统能够通过预先设定的途径进行报警,并自动通知相关人员,达到预测预警的功能,可以在突发事件发生或者产生破坏之前采取应急救援措施,避免可预测交通事件的发生或者减少其带来的损害。预警分析是保障交通安全运营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何实现快速有效的预警功能,是目前国内外专家研究的热点问题。

4.突发事件的决策支持技术。应急决策支持作为交通应急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门,国内外已经建立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多数起来了信息共享、多部门联动的作用,但是,在辅助决策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的局限制,决策者仅凭个人经验和知识进行指挥决策的情况依然严重。现有的理论研究很少针对突发事件应急决策技术进行系统研究。

5.应急预案。在具体的预案管理方面,对预案的生成、实施、演练、修订与完善等进行更加细致的研究与设计。

6.心理应急。在对应急管理进行分析的时候,人们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系统和体系的问题。被忽略的是,人的因素也是应对突发事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很多应急管理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已经涉及到心理学范畴,单纯依靠技术无法解决。美国伯克利大学心理学博士从心理学阐释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人的因素的重要性,提出运用心理决策模型来解决突发事件,将该模型分成评估、判断和决策,进而处理和解决危机。

7.事件与机构的分类分级问题。更科学合理的应急管理过程中而非事后的分类分级尤为重要,根据这一分级思想才有更准确的响应策略。

8.受灾人群管理问题。包括在灾害中的人群运动模型、行为模型、心理状况分析等。

交通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施交通安全保障工程,提高交通设施的功能和服务水平,建立现代化的交通监管预控体系和应急救援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交通应急管理系统,减少和降低交通安全事故和人员伤亡,交通应急管理系统已成为保障交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决策支持技术、监测技术等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涌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交通应急管理系统将更完善、更先进、更可靠,为交通的安全和可靠运营提供保障。

关于加强城镇道路交通管理的建议

关于加强城镇道路交通 管理的建议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关于加强城镇道路交通管理的建议近年来,随着各项道路建设政策的不断落实,县城的道路交通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县城道路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方便。但随着人流、物流的日益增大,各种机动车、非机动车的突飞猛进,现有的道路状况在很大程度上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了极大压力,影响了县城交通的安全,也影响了县城对外形象。现结合**县城市道路交通情况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我个人的看法及相应对策。 一、当前道路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规划和布局不合理,缺乏科学性 一是布局建设不合理,道路通行不畅。县城商业过于集中,各地商家大都集中一条或者二条道路上开市经商,使街道商业化,加之部分商家占道经营,堵断人行通道,行人只能从人行道上拥入车行道,以及各种车辆停放在街道两边,从而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 二是街道狭窄,车流量大。县城去很多道狭窄、道路设施陈旧,无法对车辆分流,交通受堵时有发生。近几年,虽然投入资金对部分道路进行了整改建设,对车辆分流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远远不能适应现有车流通行的需求。 三是街道职能不明,交通组织混乱。滨江路、交通下街运送蔬菜水果的车辆乱停乱放,严重堵塞道路。五星桥市场占道经营,行人怨声载道。田坝子市场如同虚设,运载蔬菜水果的大板车、三轮车随处停放。以上路段的交通组织混乱,行人、车流通行困难。

四是停车场偏少,车辆停放难。城区内停车泊位少,也没有大型停车场,导致车辆随处停放。县城主要道路有十余条,而停车场仅有2-3个,街道停车泊位加上各单位停车泊位也不超过30个,远远不能适应需求。 其次,私家车发展迅猛,缺乏控制性 一是私家车急剧增加。每年县城私家车成倍的增加,部分私家车驾驶员素质低,乱停乱放、闯红灯、逆向行驶等违法行为,严重影响道路交通畅通。 二是电动车数量惊人。县城电动车随处可见,不戴安全头盔、违法载人、超速行驶、酒后驾驶等违法行为也给县城交通秩序管理带来影响。同时,国家对电动车的管理没有相应的法律依据,使交警难以对此进行有效的管理。 三是对非营运车辆管理不力。一些无证车的黑出租、拼装车等私自拉客、强行载客,严重干扰了交通运输市场,同时造成了交通安全隐患,增加了城市道路交通压力。 第三,交通管理各自为政,缺乏系统性 道路交通管理从其内容看,主要由道路管理、车辆及驾驶员管理、交通设施与信号控制、交通安全宣传、交通流组织与疏导、交通事故处理与预防、交通情报通信等分支系统组成。这些系统彼此独立而又相互联系,只有各系统有效地工作,才能达到确保交通安全畅通的目的。但目前交通管理各分支系统结构设置不合理,工作缺乏相互联系,各自为

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及措施

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及措 施

木贡村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 实施方案及措施 为进一步做好全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全力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近期国家、省、市、办安全生产会议精神和有关要求,结合我村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整治时间 从即日起—— 12月底。 二、整治目标 经过为期5个月的集中整治,全村交通秩序明显好转,各种交通违法行为大大减少,交通事故发案率进一步下降,交通事故多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坚决防止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全村道路路况有所改进,道路标志标识不断完善,广大驾驶员和交通参与人员的交通安全意识明显提高。 三、整治措施 (一)开展集中整治行动,从严查处交通违法行为。 全村要按照“五整顿”、“三加强”的要求,集中精力,集中力量,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迅速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

一要全力组织和协调警力上路,强化路面管控,切实提高路面见警率、民警管事率,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大对重点交通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二要针对农村道路农用车、低速载货汽车违法载人和无证驾驶、摩托车无牌无证上路行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特点、规律,专门安排村组公路勤务,定期不定期组织全村干部、乡(镇)道路交通安全协管员、安监站人员、农机安全管理人员、派出所民警,严肃查处和严厉打击农村道路上的各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三要继续加强安全隐患较多、车流量较大的重点区域的整治行动,特别在时间上要打破常规,利用早、晚时段、公休日扩大整治成果。对农用车、低速载货汽车非法载人,报废车、无牌无证车上路行驶及各类车辆非法营运行为要严管重罚,防止出现群死群伤交通事故;四要加强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抽检抽查,对违规运输的,要按照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严格处罚并予以纠正。专项整治期间,所有交通违法行为,将严格实行严管重罚的原则,可处罚可不处罚的一律实施处罚,自由裁量幅度内靠上限处罚,够拘留处罚的一律予以拘留。 (二)完善道路基础设施,改进道路路况。 1、深化公路危险路段治理。村里将安排驻组村干部,专项治理全村公路的危险路段治理。协调办事处要针对屯渝公路的实际状况,迅速组织力量对辖区内的通村公路进行一次隐患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办法(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办 法(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4921-50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办法(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 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公司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提高防范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和影响,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制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安健环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 号) 国家安监总局《安健环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GB/T 29639-2013《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

急预案编制导则》 《企业综合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 《企业专项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 《企业现场处置方案编制导则(试行)》 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相关管理规定 公司《安健环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 第三条工作原则 公司应急管理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处置相结合”的原则,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企地衔接”的要求,建立“上下贯通、多方联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开展应急管理常态工作 第四条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和各厂站、项目。 第二章突发事件分类 第五条本制度中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三)社会安全方面。指在县内有特别异常情况发生,以及群体性信访,10人以上有异常情况发生的(三级);损坏办公设备,工作人员受到极大威胁,严重影响办公秩序,造成部分人员受伤的(二级);部分上访人员受到意外伤害、自杀、杀人、引燃危险品、冲入办公楼实施暴力等(一级)。 (四)安全事故方面。机关工作人员外出期间发生的各种安全及交通事故。一次性发生伤人3-5人,没有死亡的,造成经济损失3-5万元的(三级);一次性发生伤亡10人以下,或死亡1人的,造成经济损失5-10万元的(二级);一次性发生伤亡大于等于10人以上,或死亡2人以上的,造成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的(一级)。 (五)公共卫生事件方面。主要是机关工作人员因各种疫情、饮食饮用水污染、传染病等造成中毒或受传染,出现呕吐、腹泻、头晕等不适症状,甚至出现抽搐、昏厥、心跳停止等人员伤亡严重情况,严重影响了工作秩序和安全。一次性发生职业性中毒3人以上,一次食物中毒人数5人以上的,未出现死亡病例的(三级);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疑似病例、霍乱、鼠疫等各种疫情的,一次性发生职业性中毒5人以上,食物中毒人数10人以上,出现死亡病例的(二级);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病例,有典型病历和扩散趋势的,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一级)。 (六)处置工作程序。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和处置要求,一旦预案启动,即刻开展相关的应急处置工作。 四、突发事件的反应与报告 (一)实行联合办公。突发应急事件发生后,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进入紧急应对状态,取消工作人员休假和一般性出差,进入工作状态。 (二)开展紧急救助。针对突发应急事件发展的性质、特点、规律,根据相应级别做出应急反应。调集各类人员、物资、交通工具、相关设施、设备参加应急处理工作。 (三)逐级进行上报。对突发的应急事件,坚持分级负责,在得知时间发生后的半小时内以口头方式上报县应急办,在1小时内以书面电传等方式报县应急办。 (四)报送主要内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数及原因;事件性质;事件的影响与危害程度;采取了哪些处置办法;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五)跟踪与续报。事件处置过程中,随时报告。每次应急处置完成后,都要进行综合评估,对损失进行评估,对改进工作提出建议,形成应急处置工作报告。 (六)做好善后处理。突发事件结束后,应在上级的领导下,组织有关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主要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救助情况、所采取措施效果评价、应急事件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表彰应急事件处理过程中表现突出的人员,追究玩忽职守、失职、渎职人员的责任。

重大风险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内控制度实施细则

有限公司重大风险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内控制 度实施细则 一、业务目标 1.防范、控制和化解公司在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中的重大风险和突发事件。 2.加强公司对重大风险和突发事件的管理,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理重大风险和突发事件,提高公司保障生产安全、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3.降低重大风险和突发事件对公司财产、资金损失。 4.预警与应急处理机制,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 二、业务风险 1.重大风险和突发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公司战略的执行与实现。 2.重大风险和突发事件影响公司正常经营活动。 3.重大风险和突发事件造成重大人员、财产损失。 4.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控制度,可能遭受外部经济处罚,造成公司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影响公司社会形象。 三、业务范围 本业务流程主要描述公司应对重大风险和突发事件的业务流程。 重大风险和突发事件是指与公司生产经营相关的、突然发生的,可能造成公司的正常经营受到影响甚至无法继续经营的自然灾害、重大意外事故,导致公司财产、人员以及投资者利益受到严重损失,产生区域性或全国性社会影响,可能导致或转化为严重影响证券市场稳定,从而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的事件。 四、业务流程步骤及控制点 1.重大风险和突发事件分级 1.1.特别严重事件:公司全面爆发风险,涉及范围广泛,无法继续经营,导致公司财产、人员遭受严重损失,造成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重大影响; 1.2.严重事件:公司爆发大规模风险,涉及范围广泛,无法正常经营,导致公司财产遭受较大损失。 1.3.较重事件:公司发生重大突发风险,正常经营受到影响,公司财产遭受一定程度的损失,有可能导致或转化为严重影响证券市场稳定的重大突发事件;

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1.对应急机制建设起基础性作用是()。(单选题3分) A.社会救助机制 B.社会保障机制 C.社会管理机制 D.社会安抚机制 2.世界卫生组织对以往大流感发生状况的分析认为()。(单选题3分) A.大约25%至35%的人口可能在大流感爆发时期受到感染 B.大约50%至60%的人口可能在大流感爆发时期受到感染 C.大约10%至20%的人口可能在大流感爆发时期受到感染 D.大约40%至70%的人口可能在大流感爆发时期受到感染 3.一案三制是指()案,建立健全应急体制、机制和法制。(单选题3分) A.制订修订应急预案 B.制订修订管理预案 C.制订修订评估预案 D.制订修订监督预案 4.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概率及其造成损失的最有效、最经济、最安全的办法是()。(单选题3分) A.建立应急机制,做好预防工作 B.制定应急预案,做好预防工作 C.完善应急法制,做好预防工作 D.做好应急评估,做好预防工作

5.建立健全应急体制要坚持()。(单选题3分) A.综合协调、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 B.综合协调、分类管理、统一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 C.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 D.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中央管理为主的原则 6.对“《突发事件应对法》的主要原则”理解不正确的是()。(单选题3分) A.公开透明的原则 B.上行下效原则 C.最小代价原则 D.把突发事件的预防和控制放在突出位置的原则 7.风险的三维特性是()。(单选题3分) A.不利性、不确定性、简洁性 B.不利性、不确定性、复杂性 C.不利性、确定性、复杂性 D.不利性、确定性、简洁性 8.处置突发事件的骨干力量是()。(单选题3分) A.人民解放军、武警、公安部队和预备役民兵 B.各个专业应急处置队伍 C.厂矿企业的广大职工和农村社区的广大群众 D.广大的城市平民 9.突发事件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基础是()。(单选题3分) A.忧患意识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置规范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置规范The Installation Specification for City Road Traffic Safety Facilities 第1部分交通标志 (征求意见稿)

目次 前言 (1) 1范围 (2)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术语和定义 (2) 4标志设置基本原则 (3) 5标志设置要点 (3) 6标志板、支撑方式及安装要求 (8) 7一般道路指路标志的设置 (14) 8城市快速路标志的设置 (20)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置规范第1部分交通标志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道路交通标志的结构、尺寸及设置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中心城区内城市道路、各区县政府所在地建成区内城市道路的交通标志设置。 本部分含有相关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基本要求、标志设置要点、标志板、支撑方式及安装要求、一般道路指路标志的设置、城市快速路标志的设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68.2—2009 道路交通标志 GB 50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17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T 18833—2012 道路交通反光膜 GB/T 23827 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 GB51038-2015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 DB510100/T 129.1-2013 道路指路标志系统-第1部分-总则 DB510100/T 129.2-2013 道路指路标志系统-第2部分-一般城市道路 DB510100/T 129.3-2013 道路指路标志系统-第3部分-城市快速路 DB510100/T 129.4-2013 道路指路标志系统-第4部分-一般公路 DB510100/T 129.5-2013 道路指路标志系统-第5部分-慢行交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道路交通标志road traffic signs 在道路上用于交通管理目的并以颜色、形状、字符、图形等向道路使用者传递特定信息的设施。3.2 组合标志 combination signs 两个或两个以上警告、禁令、指示标志布设在同一个版面上的交通标志。 3.3 作业区 work zone 由于道路施工、养护等作业影响交通运行,而进行交通管控的路段。

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对策与措施简易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对策与措施简易版

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对策 与措施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解决方案文件应用在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近年来,车辆、通行道路的迅猛增长与道 路建设等级偏低、农民交通安全意识不强的矛 盾日益凸显,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 出。以昆明市东川区为例,加强农村道路交通 安全管理成了当务之急。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人”上。一是农民交通安全意识薄 弱,一部分农村群众交通行为的随意性和盲目 性较大,交通违法现象普遍。二是农村地区机 动车驾驶人安全素质和驾驶技能较低,缺乏严 格的技术培训,有的只满足于会驾驶就行,不

熟悉交通法律法规,遇到突发情况不能及时正确处置。三是无证车手大量增加。据不完全统计,东川区每月新增800辆机动车、700名驾驶人,其中许多车主嫌学习培训、申领驾驶证麻烦,还要交各种费用,认为这些车辆简单易学,又只在本镇本村行驶,办不办证无所谓。有的车主为对付管理,甚至购买假牌假证使用,不少无证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给农村地区的交通安全管理造成了很大困难。 在“车”上。一是“问题车”多。一些村民买“二手车”,甚至用报废车从事运输,此类车辆安全技术状况差,很少办理法定的牌证和异地转入手续,大多没有保险。二是农村车辆年检率较低。大部分农民购车主要是为了出行、劳作方便,有的根本就不上牌照,更谈不

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对策

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 对策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完善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对策近些年来,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在内的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突发事件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带来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影响社会秩序和经济持续协调发展。从2003年的“非典疫情”、2005年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2008年我国南方雪灾和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的应对过程中,可以看出,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许多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目前应急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如危机意识不强,危机预警、反应和处置能力有待提高,社会自救能力还比较欠缺,法制还不够健全等,所以,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政策和措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我国在突发事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应急法制的缺位 无论常态还是应急状态下,政府行为法制化,依法行政,是政府实施有效治理的基本原则,政府在紧急状态下的行政应急权力也是法律授权的结果。我国目前对公共紧急状态和危机情境的对抗手段比较分散,行政命令还优于法治。从立法角度来看,我国先后制定了对付社会动乱的《戒严法》,对付重大自然灾害的《防震减灾法》、《防洪法》和《消防法》等,不过这些法律本身具有很强的独立性,部门管理的色彩很重,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上也存在协调等多方面的问题。虽然以非常效率出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取代了《传染病防

治法》的规定,如何防止在危机状态下公共政策侵害公民权利,如何进行监督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现状等也都是法律的空白点。 (二)社会参与力量缺席 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政府是有限的政府,管理范围有限,责任有限。SARS发生之初曾一度失控,这种在公共事务中依然自觉“全能”的政府治理思维不能不说是一个祸根。这些突发事件暴露出政府治理在培育和发挥社会力量作用方面的缺陷:一是传统政府管理思维限制了民间组织在公共突发事件中扮演角色和发挥作用,政府一直处在主导地位,并习惯于以行政为主导的行为程序;二是忽视民间力量和社会力量的实力,未能给这支力量发挥作用提供适度空间和保障。此外,由于种种法律、政策、观念等障碍,目前,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和民间力量发育不良,自身也存在许多问题。由于“全能政府”的存在,我国政策社会化程度不高,导致非营利组织的声音依然微弱,多数公众对其了解不足。 (三)官员问责制度缺失 SARS事件的经验教训就在于有的政府官员漠视人民的知情权,漠视民众的利益,从而使得民众付出了巨大代价。而这些政府官员之所以敢如此,就在于以往的政治制度安排让政府官员不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对上不对下”是原有官僚制度固有缺陷,在涉及人命关天的突发事件面前,固有的思维惯性造成某些地方和部门对相关疫情的隐瞒、缓报甚至欺骗。按照以往惯例,一般都是官员本人直接犯有重大错误,才会被免职。真正因为工作不力者责权范围内出现重大问题而被免职的很少,过于强调官员个人的主观动机,而不论其工作成效,缺乏一种权力

《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应急管理知识学习手册

机关单位《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应急管 理知识学习手册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从什么时候开始实施?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2、为什么要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 答: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制定本法。 3、《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适用本法。 4、什么是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几类?共有几个级别? 答: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IV(一般)、III(较大)、II(重大)、I (特别重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一般(IV级)突发公共事件,表示其影响局限在社区和基层

范围之内,可被县政府所控制和处置;较大(III级)突发公共事件,表示其后果严重,影响范围较大,发生在一个县市区以内或波及两个县市区以上,超出县级政府应对能力,需要动用地(州、市)级政府力量方可控制和处置;重大(II级)突发公共事件,表示其规模大、后果特别严重,发生在一个地(州、市)以内或波及两个地(州、市)以上,需要动用省级政府力量方可控制和处置;特别重大(I级)突发公共事件,表示其规模极大,后果极其严重,其影响超出本省范围,需要动用全省的力量甚至请求中央政府增援和协助方可控制,其应急处置工作由发生地省级政府统一领导和协调,必要时(超出地方处置能力范围或者影响全国的)由国务院统一领导和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5、什么是应急管理?具体有哪些内容? 答: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应急管理是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全过程管理,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发生、缓解和善后四个发展阶段,应急管理可分为预测预警、识别控制、紧急处置和善后管理四个过程。应急管理又是一个动态管理,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均体现在管理突发公共事件的各个阶段。应急管理还是完整的系统工程,可以概括为“一案三制”,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应急机制、体制和法制。

道路交通安全措施示范文本

道路交通安全措施示范文 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道路交通安全措施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目前,城市交通问题已经变成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首要 问题。 据报导,自20xx年以来,我国城市道路与公共交通投 资累计超过2万亿元,但仍无法遏制城市交通拥堵的蔓 延。 从人类的发展来看,从们开始的生活、交往都是在一 个平面内进行的,平面生活、平面交通完全能够满足人们 的需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人们用高楼大 厦解决了居住问题,却把交通问题长期地搁置起来了。 城市化的发展导致人们对交通的要求越来越高。第 一,城市化的发展使城市的人口大量地增加,增加了对交 通的压力。第二,社会的发展又使人们的交往更加频繁,

这也对交通构成了很大的压力。第三,科技的进步使人们的出行小车化,这对道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交通仍然停留在地面上,平面交通已经无法解决问题。单位面积的交通负荷随之增加,必须采用立体交通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一、采用轻车高架道路解决小车出行 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根本出路是解决小行出行问题。20xx年我国销售了1300万辆汽车,其中乘用车占70%以上。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能解决小车出行的问题,其他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具体的解决方案是专为轻型车辆设置一层轻车高架道路。轻车高架道路主要通行轿子、商务车、运动型多功能车的高架道路。 目前的高架道路对车辆的重量没有细分并进行限制,这就造成了高架道路的造价过高,且高架道路的桥墩过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定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某某发电有限公司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 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和影响,保障员工的健康与安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规定,并结合某某发电有限公司生产特点,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 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某某发电有限公司安全和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突发事件应急是指针对已发生的突发事 件,为控制其规模、降低其损失而开展的救援和处置行动。 第四条本规定适用于某某发电有限公司。 第二章应急组织机构 第五条某某发电有限公司成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 某某发电有限公司行政正职任委员会主任,副总经理、纪委书记、总工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会成员由总经理助理、副总师以及总经理工作部、安全监察部、生产管理部、计划经营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政治工作部、发电部、工程部、物资公司、燃料管理部、检修维护部等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某某发电有限公司 应急委的主要职责如下:

第六条贯彻落实有关突发事件应急的法规和规定; 第七条指挥、协调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应急救援工作; 第八条组织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修订和演练工作; 第九条监督、管理应急体系的建设和运转; 第十条通报或发布应急救援与处理的进展情况; 第^一条协调与外部应急力量、相关政府部门的关系。 第十二条某某发电有限公司应急委下设办公室,应急委办公室设在总经理工作部。某某发电有限公司应急委办公室主要职责如下:(一)处理某某发电有限公司应急委日常管理工作; (二)协调、联络各级应急机构和部门; (三)对某某发电有限公司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和备案; (四)组织《某某发电有限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制定; (五)负责《某某发电有限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所针对的突发情况的应急指挥与协调。 第十三条某某发电有限公司各职能部门的应急职责分工: 某某发电有限公司所属各部门在某某发电有限公司应急委 的统一领导下,应分别承担各自的应急职责,通过协调合作完成重特大突发事件应急工作。 (一)某某发电有限公司安全监察部为一般及以上人身事 故、大火灾事故的应急指挥部门;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答案

一、单选: 件,其预警级别的一级、二级、三级、B、投入警力快 1、建筑施工企业中,()是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第一负责人。 A、经理 B、企业一把手 C、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 D、企业法人答案: B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应急预案编制的步骤的是()。 A、成立编制小组 B、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价 C、编制演练计划 D、实施应急预案答案: D 3、以下不属于突发事件典型特征的是()。 A、突发性和紧急性 B、不确定性和易变性 C、危害性和破坏性 D、信息的充分性答案: D 4、根据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可预警的突发事 四级分别用()颜色表示。 A、红、橙、黄、蓝 B、红、橙、黄、黑 C、红、黄、蓝、绿 D、黑、红、黄、蓝答案: A 5、根据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以及突发事件特有的性质和目前我国突发事件的实际情况,一般可以将突发事件分为四大类。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界定,以下事件中属于事故灾难的是()。 A、汶川大地震 B、 2008年南方低温雨雪灾害 C、“”上海外滩踩踏事件 D、天津港“”大爆炸答案: D 6、公共场所和大型活动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后,公安部门要反应迅速,措施有力。以下关于公共场所大型活 动中拥挤踩踏事件发生后处置的说 法中,不正确的是()。 A、情况掌握快 1 C、现状封锁快 D、采取措施快答案: C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应急预案演练的步骤的是()。 A、评审演练预案 B、制定演练计划 C、获取演练资源 D、实施演练活动答案: A 8、卫生部卫生应急办公室负责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应急准备和组织协调处置工作,该办公室成立于()。 A、 2004年 B、 2005年 C、 2006年 D、 2007年答案: A 9、社区工作者的应急处理能力建设包括()。 A、分析判断能力 B、组织协调能力 C、专项领域应急处理能力 D、以上都对答案: D 10、关于我国社区安全的总体形 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社区安全隐患增多 B、社区常住人口增多,流动人口减少 C、社区管理仍存在很多弊端 D、社区是社会矛盾的聚焦点答案: B 11、教学技术人员可以分为专任教 师、教学辅导人员、()和学生思 想政治工作人员等。 A、教学管理人员 B、后勤人员 C、保卫部门人员 D、实验技术人员答案: A 12、下列所描述的事故中,不属于 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是()。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安全设施标准

一、道路交通标志 1、设计原则 交通标志的设置力求做到种类齐全、功能完善,以不熟悉周围路网体系的道路使用者为设计对象,为其提供清晰、明确、简洁的信息,并使其具有足够的发现、认读和反映时间。 2、版面设计 交通标志主要分为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旅游区标志、作业区标志、告示标志以及各类辅助标志。由于现行的国家规范和相关规定中主要对指路标志的设置有一定区别,故本标准主要根据国标及现行规范,针对XX市路网特点,对XX市指路标志牌、路名牌及交通标杆进行统一设计。 2.1、版面字高 汉字高宽比一般为1:1(特殊情况下可适当调整高宽比),汉字间距满足有关规范要求,英文(大写)字高为汉字字高的0.3h(h为汉字高度)。 根据以上原则,城市道路行车速度基本为40~70 km/h ,所以指路标志汉字高度选用40cm。当行车速度大于70 km/h时,汉字高度选用50cm。

2.2、版面内容及尺寸 1)按道路的等级划分,指路标志分为以下四类:

A类:城市快速路; B类:城市主干道、放射性主干道和其他一些区域内起主干道作用的次干道组 成的道路网络上的指路标志; C类:除系统道路以外的系统性不强的次干道和双向四车道(含四车道)以上 的交通性支路指路标志; D类:除C类以外的双向四车道以下的生活性支路的指路标志。 各类指路标志的选定及版面内容、尺寸详见参考《XX市交通指路标牌设计》(XX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支路路口指路标志版面设计,图如下: 2)路名牌 考虑到与指路标志版面风格统一的原则,路名牌上均采用中英文对照。 2.3、此次调整增加的内容 1.标志的汉字、拼音字母、拉丁字母、数字等采用道路交通标志字体(简体),中文和拼音字对照。 2.此次增加了分车道标志,

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对策与措施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7372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对策与措施详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对策 与措施详细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近年来,车辆、通行道路的迅猛增长与道路建设等级偏低、农民交通安全意识不强的矛盾日益凸显,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以昆明市东川区为例,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成了当务之急。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人”上。一是农民交通安全意识薄弱,一部分农村群众交通行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交通违法现象普遍。二是农村地区机动车驾驶人安全素质和驾驶技能较低,缺乏严格的技术培训,有的只满足于会驾驶就行,不熟悉交通法律法规,遇到突发情况不能及时正确处置。三是无证车手大量增加。据不完全

统计,东川区每月新增800辆机动车、700名驾驶人,其中许多车主嫌学习培训、申领驾驶证麻烦,还要交各种费用,认为这些车辆简单易学,又只在本镇本村行驶,办不办证无所谓。有的车主为对付管理,甚至购买假牌假证使用,不少无证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给农村地区的交通安全管理造成了很大困难。 在“车”上。一是“问题车”多。一些村民买“二手车”,甚至用报废车从事运输,此类车辆安全技术状况差,很少办理法定的牌证和异地转入手续,大多没有保险。二是农村车辆年检率较低。大部分农民购车主要是为了出行、劳作方便,有的根本就不上牌照,更谈不上保险。三是农村车辆维护差。很多车主只重经济效益,轻视行车安全,人货混装、超载、私自改装车辆,极端忽视车辆维护,甚至因车况差、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包括哪几阶段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包括哪几个阶段 2. 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基本构成 3. 事故应急救援的响应程序可分为哪几个过程 4. 现场指挥系统有哪些职能 :1.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4个阶段,充分体现“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应急理念。 (1)预防 在应急管理中预防有两层含义,一是事故的预防工作,即通过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等手段,尽可能地防止事故的发生,实现本质安全;二是在假定事故必然发生的前提下,通过预先采取的预防措旋,达到降低或减缓事故的影响或后果的严重程度,如加大建筑物的安全距离、工厂选址的安全规划、减少危险物品的存量、设置防护墙以及开展公众教育等。从长远看,低成本、高效率的预防措施是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2)应急准备 应急准备是指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而事先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总称,包括意识、组织、机制、预案、队伍、资源、培训演练等各种准备。 (3)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以后所进行的各种紧急处置和救援工作。及时响应是应急管理的又一项主要原则。 (4)应急恢复 恢复是指突发事件的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或者消除后所采取的处置工作。恢复工作包括短期恢复和长期恢复。 2.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基本构成包括: (1)组织体系 组织体系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的基础,主要包括应急管理的领导决策层、管理与协调指挥系统以及应急救援队伍。 (2)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是全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保障,目标是实现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必块为主,分级响应、统一指挥,资源共享、协同作战,一专多能、专兼结合,防救结合、平战结合,以及动员公众参与,以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内部的应急管理,明确和规范响应程序,保证应急救援体系运转高效、应急反应灵敏、取得良好的抢救效果。 (3)法律法规体系 法律法规体系是应怠体系的法制基础和保障,也是开展各项应急活动的依据,与应急有美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由立法机关通过的法律、政府和有关部门颁布的规章、规定以及与应急救援话动直接有关的标准或管理办法等。 (4)支持保障系统 支持保障系统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体系运转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主要包括通信信息系统、培训演练系统、技术支持系统、物资与装备保障系统等。 3.事故应急救援的响应程序按过程可分为接警、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等几个过程。 4.现场指挥系统模块化的结构由指挥、行动、策划、后勤以及资金/行政5个核心应急响应职能组成。.起重机安装、拆卸、检查、维修或操作等作业时,伤害类型有哪些 2.起重机有哪些安全装置 3.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中的规定,如何进行事故调查取证 4.为防止类似事故发生,应采取的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有哪些 1.重物坠落伤害、起重机失稳倾翻造成的伤害、挤压伤害、高处坠落伤害、触电伤害、其他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文件,为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完善相关工作程序和方法,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提高参建单位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社会影响,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沪昆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期间突发事件预警及应急处置工作。突发事件是指具有发生的突然性和不确定性,严重影响工程进展或危及生命财产安全或造成较大政治、环境和社会影响的事件,分为重大质量安全事故、自然灾害(洪水、地质灾害等)、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集体性职业中毒、食物中毒及传染病爆发流行事件等)、铁路行车事故、突发环境事件等。 其他突发事件按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相应规定执行。 第三条主要原则 1.统一领导,加强管理。 在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落实逐级负责制度,保证信息传递快捷、畅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参建单位和人员的合法权益。 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基础工作,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3.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切实把保障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切实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四条应急预案体系 1.《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是公司对项目建设期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进行组织管理的整体预案,是公司指导铁路工程建设期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2.各参建单位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铁道部、建设部及地方性法规与规章和本办法等,对工程建设期间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结合工程建设实际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 第二章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第五条组织机构 公司是项目建设期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机构,全面组织指挥工程建设期间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成立以公司主要领导为组长,部门负责人和各参建单位现场负责人参加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办公室,办公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系统设施设置要求规范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置规范 The Installation Specification for City Road Traffic Safety Facilities 第1部分交通标志 (征求意见稿)

目次 前言 (1) 1范围 (2)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术语和定义 (2) 4标志设置基本原则 (3) 5标志设置要点 (3) 6标志板、支撑方式及安装要求 (8) 7一般道路指路标志的设置 (14) 8城市快速路标志的设置 (20)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置规范第1部分交通标志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道路交通标志的结构、尺寸及设置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中心城区内城市道路、各区县政府所在地建成区内城市道路的交通标志设置。 本部分含有相关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基本要求、标志设置要点、标志板、支撑方式及安装要求、一般道路指路标志的设置、城市快速路标志的设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68.2—2009 道路交通标志 GB 50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17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T 18833—2012 道路交通反光膜 GB/T 23827 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 GB51038-2015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 DB510100/T 129.1-2013 道路指路标志系统-第1部分-总则 DB510100/T 129.2-2013 道路指路标志系统-第2部分-一般城市道路 DB510100/T 129.3-2013 道路指路标志系统-第3部分-城市快速路 DB510100/T 129.4-2013 道路指路标志系统-第4部分-一般公路 DB510100/T 129.5-2013 道路指路标志系统-第5部分-慢行交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道路交通标志 road traffic signs 在道路上用于交通管理目的并以颜色、形状、字符、图形等向道路使用者传递特定信息的设施。3.2 组合标志 combination signs 两个或两个以上警告、禁令、指示标志布设在同一个版面上的交通标志。 3.3 作业区 work zone 由于道路施工、养护等作业影响交通运行,而进行交通管控的路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