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第一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专题三  第一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专题三  第一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1课太平天国运动

课型:新课制作:~~~ 审核:~~~ 使用时间:第十周

课标要求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重点:平天国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原因《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和评价难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以及出现的新特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者的比较。

自学质疑

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1、原因

⑴激化(原因)⑵的侵⑶(直接原因)

⑷西方宗教的影响⑸“拜上帝会”的组织,六人领导核心形成

2、过程

1.标志太平天国起义爆发的事件是

2.标志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的事件是

3.标志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的事件是

4. 标志太平天国军事上达到鼎盛的事件是

⑴北伐:目的:,分散清军兵力,减轻天京的军事压力。

败因:因孤军深入,给养和武器供应不足,没有援军,军事指挥上的失误及气候等方面的原因而失败。

意义:但它深入到清朝统治中心地区,牵制了敌人的兵力,为太平天国西征和东征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⑵西征:目的:夺取长江中上游地区,巩固

意义:最终西征军攻入江西,迅速占领了大片土地,巩固了天京大本营。

⑶东征:目的:占领富庶的江浙地区,断绝,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

意义:东征军先后攻破江北和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之围,使太

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

5.太平天国由胜转衰的转折点是

6.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事件是

7.太平天国前后期的纲领性文件各是和

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天朝田亩制度》

(1)中心:解决问题(2)内容:

土地分配: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

方法: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分配土地。

产品分配: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

目的: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3)评价

(1)革命性:《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_____________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反封建的积极性。

(2)空想性、落后性:一方面,农民是小生产者,在小生产基础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人人平等,实现平均主义,满足了农民作为小生产者的要求。但是,“产品归公”的规定又超越了小私有者的本性,生产产品的多少对农民来说并没有实际的好处,所以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根本无法实施,只能是一种空想。

另外,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一直处于清朝军队的包围之中,军事斗争非常紧张,没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来保证社会经济的改革。

2、《资政新篇》-----1859年,洪仁玕。

(1)目的:振兴

(2)内容:

政治:主张中央集权,反对结党营私。提倡广开言路

经济:主张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制度,发展工矿、交通、邮政、金融、水利等事业;准许私人开办工厂,奖励技术发明

外交: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

文教:兴办学馆,建立医院,设立社会福利机构

(3)评价

进步性:

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空想性:

未能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因此它的实施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当时一直处于战争环境,因而〈资政新篇〉也未能真正推行。

三、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

1、天京事变

(1)原因

领导者进取心减退,腐朽的思想日益滋长内部矛盾尖锐(直接原因)

____________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2)影响:天京事变成为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2、天京陷落

(1)时间:(2)影响: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3、失败的原因

(1)主观上:(根本原因)。

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是分散性的小生产者,无法克服自身的狭隘、保守、自私、散漫的阶级弱点,不可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理论和彻底的反封建瓜分侵略的革命纲领。

(2)客观上:的结果。

四、太平天国的评价

1、性质:农民战争

2、作用:沉重打击了和

3、历史教训:农民阶级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不能担负起的重任二:交流探究

1、太平天国运动同以往历次农民运动相比较有何新特点?

⑴背景有所不同:以往的多因土地兼并、政治黑暗、自然灾害,而太平天国则是增加了外国的侵略,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⑵起义的组织工具不同:以往利用的宗教是中国自身的宗教,而太平天国利用的是外来宗教,吸收了西方的“平等”思想;

⑶斗争任务有所不同:太平天国主要是反封建但也具有反侵略的性质;

⑷农民阶级的思想认识有所不同:制定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特别是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主张——《资政新编》;

⑸失败的原因有所不同:除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封建势力的镇压外,太平天国是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的。

2、有的人认为“《资政新编》是《天朝田亩制度》的继承和发展”,你是否赞成?

不赞成。

因为《资政新编》是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性质。而《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阶级的反封建革命纲领,它反映的是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平均主义的力量社会的愿望。

《资政新编》承认并要发展私有制,而《天朝田亩制度》则否定了私有制,两者是根本不同的。

【巩固训练】

()1.太平军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的标志是

A.在广西桂平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B.在永安整顿建制,分封王爵C.拥有中国的半壁江山 D.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2.“天兵来杀妖,全为穷乡亲。打下南京城,就把田地分。”这首曾在安徽芜糊地区传唱的歌谣反映的史实是

A.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权 B.鄂豫皖根据地的土地革命

C.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D.北伐战争时期安徽的农民斗争() 3.“天京天兵威如猛虎,汉口胡儿拜如寒鸡。”这是历史工作者在湖北在汉口发现的一条宣传标语。这条标语应出自

A.太平天国运动中 B.义和团运动中 C.辛亥革命中 D.北伐战争中()4.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取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说明太平天国

A.不能充分依靠农民 B.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C.没有彻底革命精神 D.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5.《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A.互相矛盾 B.大同小异C.完全一致 D.互为补充

6探究一、阅读下列图片,说明与之相关的历史问题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的两个革命纲领。据此回答:

①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②《资政新篇》反映的是哪个阶层的何种要求?

③《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最终都没有得到施行。你能找到其根本原因吗?

④ 从内容上看,《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共同的局限性是什么?

⑤有人认为,《资政新篇》在经济纲领上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否定。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1课太平天国运动

参考答案

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1、原因

⑴阶级矛盾(根本)⑵外国资本主义⑶自然灾害严重(直接)

2、过程

1.金田起义。

2.永安封王

3.定都天京

4.天京突围

⑴北伐:推翻清政府统治⑵西征:天津大本营⑶东征:清政府的财源全盛时期

5.天京事

6.天京陷落

7.《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天朝田亩制度》

(1)中心:土地(2)内容:平均国库

(3)评价(1)封建土地所有制

2、《资政新篇》-----1859年,洪仁玕。

(1)目的:太平天国(2)内容

(3)评价进步性:资本主义空想性

三、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

1、天京事变(1)农民阶级

2、天京陷落(1)1864年

3、失败的原因(1)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2)中外反动势力共同绞杀

四、太平天国的评价

1、反封建反侵略的

2、清朝的腐朽统治外国统治者 3.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巩固训练】

1.D 2.C 3.A 4.B 5.A

6 .①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②先进的中国人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③《天朝田亩制度》--背离了农民小生产者兼小私有者的本性;《资政新篇》--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

④不能对当时社会矛盾做出正确判断;缺乏坚实社会基础

⑤对,《天》要求废除私有制,实质是一种平均主义的空想,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资》主张学习西方,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是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两者的经济思想有本质区别。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试题】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1.拜上帝会创立后发展迅速,这从根本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 ) A.宗教迷信严重 B.阶级矛盾严重 C.人们渴望平等平均 D.拜上帝会有创新精神 2.太平天国时期有许多用诗体语言和群众口语记述太平天国的光辉历史的歌谣。“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其中“金田”出“新君”在( ) A.1840年 B.1842年 C.1851年 D.1853年 3.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是在下列哪一事件之后() 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攻克武昌 D.定都天京 4.北京和南京都是中国著名的古都,在1853年的中国有两个对峙的政权,除了以北京为都城的清王朝,还有一个以南京为都城的( ) A.黄巢起义 B.太平天国 C.中华民国 D.黄巾起义 5.辨析下图漫画,请你判断它与哪一文件有关(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资治通鉴》 D.《农政全书》 6.太平军进行北伐和西征的最终目的是( ) A.解除天京之围 B.推翻清朝统治 C.消灭华尔统领的洋枪队 D.建立与清政府对立政权 7.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诗中的“煮豆燃萁”是指( ) A.北伐失利 B.永安建制 C.安庆陷落 D.天京事变 8.《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这个“方案”的提出者是( ) A.洪秀全 B.石达开 C.洪仁玕 D.韦昌辉 9.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最后失败,其失败的标志是( ) A.石达开率部出走 B.清军攻陷安庆 C.洪秀全病逝 D.天京陷落 10.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11.19世纪中叶,西方的影响虽然削弱了清政府的权威,但是,清政府真正的权威危机是来源于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农民的造反运动”是指( ) A.太平天国运动 B.陈胜、吴广起义 C.黄巾军起义 D.黄巢、王仙芝起义 12.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其中①②处应该是( )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 第1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说课教案设计

一、课标及教材分析 1、新课标解读 我们的课本是新课改之后的教材,因此首先要对新课标进行解读。 (一)新课标要求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这就要求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形成感性的认识。主要史实就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包括运动的兴起,发展,全盛和失败。 (二)在了解主要史实的基础上,新课标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那就是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这就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农民阶级反封建的作用以及存在着的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性,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 了解教材的地位可以使教师在宏观上理解教材内容,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 2、教材地位 《太平天国运动》是新课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的第一课。在此前专题二中学生已经学习了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正是这些斗争的延续,同时它又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开启了近代民主革命的新篇章,因此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科学的教学目标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了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史实。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了解各自所包含的内容及其产生的意义和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首先以图片、史料和影像资料作为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更直观、全面的了解这段史实,引导学生感受历史的、辩证的评价方法。其次,通过合作式学习,到黑板上填写表格等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农民运动有恰当的认识,引导学生认识农民运动的作用与局限性,同时感受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意识和斗争精神。 在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指引下,结合学生知识储备,我定位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4、教学重难点 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设计依据在于这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线索,只有了解了主要的史实才能理清运动的发展脉络和进程,对这场运动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这是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性文件,有助于深入理解领导者的思想,了解运动成败的原因。 难点:农民起义的作用和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是由农民阶级领导的,它每一步的发展都蕴含了农民阶级的思想,他们敢于同封建统治者和外国侵略者作斗争,但是他们封王建制、确定尊卑等级制度、内部争权夺利等却是封建腐朽思想的体现,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这一点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将它作为教学的难点。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学法上谈谈。 二、教法学法 我们都知道历史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正确价值观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基本的历史史实,更要使学生体会到一种科学的态度和情感价值观。高一的学生正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转变之中,因此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生对历史史实的渴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课的特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第三课太平天国运动学案冯芹 一.学习目标: 1.回顾清朝的衰弱,结合鸦片战争的影响,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体会历史人物在时代背景下的曲折命运及其抗争精神。 2.结合地图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历程,分析史料理解太平军迅速发展的原因,结合天 京事变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3.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比较太平天国运动与之前的农民起义,评价该运动。 二.课前研学准备: 1.梳理客家人、鸦片战争、资本主义、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私有制度、圣库公有等概念 2?小组合作收集和整理本组学习模块的资料,提出学习问题。

(3)第一组背景研学组资料: 清朝人口从1741年1.43亿增加到1850年4.3亿,人口增长了200%人均耕地面积由3.86 亩下降到1.86亩……清朝中后期军政日益腐败,国力衰弱。——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三.课堂学习 1.根据课堂视频和材料画出太平天国爆发示意图(最少包括时间、地点、相关因素) 3.说说你眼里的拜上帝教有何特点? 4.自学:梳理太平天国发展的主要大事记(包含时、地、人、事2分钟)

5.结合材料说说太平天国运动迅速发展壮大的原因? 客观(败退方): 主观(取胜者): 6.小组讨论: ⑴结合材料说说《天朝田亩制度》有哪些规定? ⑵作为加入天朝的贫农你喜欢哪些规定?你不喜欢哪些规定为什么? 赞成实施该制度的请举手! 四.拓展一一太平天国的余音 7.同中国古代农民群众的反抗斗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有何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新特点? 评价太平天国 运动? ①起义原因新一一 ②起义形式新一一 ③治国方案新 ---- ④担负任务新一一 ⑤失败原因新一一 8.拓展一一太平天国的余音(对中国历史诸多影响) 材料一: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却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镇压太平军而诞生的湘军、淮军首领曾国藩、李鸿章等人获得重用,原本由满人占据的要职,被汉人取代。之后清政府的权力由满人转向了汉人。一一《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孙中山12岁时立志做洪秀全第二,他的三民主义也深受太平天国的影响。 ――《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

《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天平天国运动》。我将从说教材、说学生、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四个部分来展开今天的说课。首先来看第一部分——说教材。 《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民版教材必修一,也就是政治模块第三专题,“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的第一课。该课主要讲述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为了寻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而不懈抗争的基本史实。太平天国运动既是旧式农民运动的延续,反映了广大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同时也第一次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这一顺应世界潮流的要求,因而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在教材中,《太平天国运动》这一课上承第二专题的民族危机,又开启了之后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新篇章。因此,从结构上看,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突出。 分析了教材地位以后,我们来看教学目标。在说教学目标的时候,我准备先说总体的课程标准,然后说具体的教学三维目标。课程标准对《太平天国运动》这一课的学习要求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在这里课程标准提出了“了解”和“认识”两个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其实这也就说明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次重点。在要求学生牢牢记住太平天国运动基本史实的基础上,我也会积极引导学生去分析评价《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引导学生去思考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以及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等问题,从而步步深入,彻底解决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下面来看具体的教学三维目标。在知识与能力方面,首先通过教师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由盛而衰、以及最终走向失败的基本史实。主要史实有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东征、天京事变、天京陷落等。其次通过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内容,使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和评价《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并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接着通过教师对《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内容的讲解以及一些实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正确看待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局限性。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的农民阶级由于其自身的落后性,并不能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重任。最后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学生对以上问题的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在讲述太平天国运动自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以及北伐、西征、东征这一过程时,我准备插入一系列太平军胜利进军的地图,从而培养学生识图和用图的能力。在讲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主要内容时,我准备引入一系列阅读材料,通过对历史文献材料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在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时,我准备适当引入史学界的论证,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自我鉴别能力。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首先通过教师对北伐军征战过程的讲述,使学生感受到以林凤翔为首的北伐军不畏强敌直至全部牺牲的惨烈悲壮,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爱憎观、道德观和英雄观的教育。其次通过对天京事变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造成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气大伤,从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最后对太平天国运动评价时,必须跳出传统史学对其完全肯定的框架,使学生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的同时,还存在着摧残传统文化、领导阶层内部生活腐化等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从课程标准我们可以得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事实。所以在教学中我会紧紧围绕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由盛而衰---走向失败这条主线,帮助学生理清线索,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课的知识框架。《天朝田亩制度》既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在以往学生认知基础上来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难度相当大。若能恰当的选择切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点 新人教版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点 一、兴起 1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鸦片 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剥削加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2洪秀全的前期准备 洪秀全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和同学冯云山传教并发展壮大。3太平天国起义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达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二、发展壮大 1永安封王东西南北翼,杨萧冯韦石,均受东王制。 2定都天京1853年3月攻占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3太平天国的纲领文件 定都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4太平天国全盛 1853年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进行北伐和西征,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三、由胜转衰 1天京事变 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1856年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万岁,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出走。这一事件称为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2挽救危局 封洪仁玕为干王,洪仁玕颁布《资政新篇》为能实施。 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将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不利局面。 3天京陷落 曾国藩的湘军,华尔率领的洋枪队和李鸿章的淮军共同进攻。 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 4评价 影响: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斗争时间长,范围广。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失败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启示:历史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革命胜利。 1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 3.1 太平天国运动 (教学设计 +材料)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一课太平天国运动 导入:课件展示洪秀全的诗《吟剑诗》,让同学们猜猜其作者,从而导入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并展示课标要求。 材料:《吟剑诗》 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河。擒尽妖邪扫地网,收残奸宄落天罗。 东西南北敦煌极,日月星辰奏凯歌。虎啸龙吟光世界,太平一平乐如何。 整体感知:列出本课的三大主要内容,让学生从总体上认知本课的内容。 探究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 感受太平天国运动的惊天动地 感悟太平天国运动的精神财富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板书) 师:考察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我们首先应当把它放在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中。太平天国革命发生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来思考一下这场震惊中外的农民大起义,它的兴起有哪些原因?(要求学生先不要看书,若搁浅则提问“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此启发学生) 【多媒体展示】阅读材料,从而总结出运动兴起的原因。 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支付总计大约7000万元的战费和 2000多万元的赔款,加紧搜刮人民。地丁税在1841年--1849年八年之间增 加了330多万两。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 个省。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进口,10年当中从3万箱增至6、7万箱, 造成白银大量外流,引发了银贵钱贱现象并日益严重。鸦片战争后,洋布、 洋棉排挤了土布、棉布:“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材料三: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材料四:洪秀全(1814-1864)曾几次赴广州应考秀才,均名落孙山。 社会的急剧变化,个人发展道路的坎坷,增强了他对清朝黑暗统治的憎恨,开始探索救世之道。屡试不第后,受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的启发,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教”。为了宣传拜上帝教,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写出《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文章。他假说自己是上帝的次子,特下凡除妖魔,以此号召群众起来推翻清政府。 T:根据学生回答总结 【板书】1、历史背景 (1)鸦片战争影响,阶级矛盾激化 (2)自然灾害严重 (3)洪秀全受西方基督教影响,创办拜上帝教 师: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同西方列强签订了《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是沿海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失去生计,比如说鸦片战争以后,洋布、洋棉排挤了中国的土布、棉布,当时民间买洋布、洋棉的十家人有九家都在买,使得商人纷纷破产,农民也受到影响。除此之外,清政府战败,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向民间搜刮,加重税捐,官府经常抓人,并毒打交不起税的人。1843年至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就有七十多起,遍及全国十几个省。 师:当时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尚未深入到中国内地,人民与列强的正面冲突还不大,他们直接感受到的是清政府的压迫和剥削,所以列强的入侵,以及清政府的腐朽导致的阶级矛盾激化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在加上1846年至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矛盾,最终使农民阶级不堪忍受煎熬,只得起来反抗。 师:时势造英雄,在农民起义潮流中,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了主流。 洪秀全是出生于广东花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后来成为一名私塾教师,一面教书一面读书,读书就是为了参加科举,但是他从16岁开始连续四次参加科举,屡试不中,精神受到很大刺激。后来他几次经过广州,目睹了英国侵略中国的暴行,,1943年鸦片战争结束,广州一带笼罩着抗英和反清的气氛,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兴起和发展。 2.了解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其评价。 3.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失败标志及失败原因,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启示。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合作讨论的方式,结合教师所给出的材料分析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 为标准的情感体验。 2.通过对失败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造成太平天国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气大伤,从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和功绩、《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教学难点】 《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及最终失败的原因。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播放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的主题曲和有关的电视画面,以气氛的渲染,将学生的思绪迁移到以往的历史 中去。大约在170多年以前,中国历史上爆发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农民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它沉重打击了中外反 动势力,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为什么会爆发太平天国运动这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呢?它是如何发展 的?结局如何?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一课:太平天国运动。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1.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 益尖锐,农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在各地发生。 2.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并和同学冯云山前往广西传教。 3.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二、定都天京 1.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2.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 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但其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3.1853年,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太平天国开始进行北伐和西征。经过3年多的征战,太平天国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三、天京陷落 1.定都天京后,领导人享乐腐化,争权夺利。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2.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主张,得到洪秀全的赞赏。但由于受当时历史条 件的限制,《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 3.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安庆陷落;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1864年,洪秀全病逝,天京陷落。天京的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4.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5.太平天国坚持斗争14年,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太平天国是怎样分配土地的?你对《天朝田亩制度》这一纲领性文件是如何 认识的? 结论: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认识:《天朝田亩制度》集中反映了农民阶级对土地的要求。两千年来,农民阶级的斗争要求就是获得土地,在以往的斗争中,虽然也提出了像“均田免粮”这样的口号,但只有《天朝田亩制度》将农民的愿望变成了系统的、明确的、有力的纲领,它是农民革命斗争的思想结晶,它标志着农民革命达到了最高峰。但是《天朝田亩制度》存在着空想性。它是在维持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实施绝对平均主义,这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脱节,也不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无法实现的。 【探究二】如果没有中外反动势力的相互勾结,太平军就会改写自古以来农民屡反屡败的历史。你如何看待 这一观点?结合史实说明。 结论: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和对太平天国的联合镇压,是赋予太平天国运动的一大特征,它只是太平天国覆亡的重要客观因素,并非决定因素。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的这种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决定了他们在思想上提不出科学的理论,政治上提不出正确的革命纲领,组织上无法克服宗派主义倾向和保持内部团结,所以他们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总结归纳提升能力 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与金田起义金田起义 永安封王 定都天京1853年3月攻占南京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北伐和西征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一、选择题 1.19世纪60年代在浙江慈溪一带流传着一首民歌,其中说:“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红头军”指的是() A.禁烟运动是的中国军民 B.英勇斗争的太平军 C.甲午中日战争时的清军 D.义和团运动中的群众 2.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的是() A.洪秀全 B.冯云山 C.杨秀清 D.萧朝贵 3.有这样一位美国人,他梦想发战争财,受雇于清政府组建“洋枪队”,结果“咎由自取”反丧了卿卿性命。此人是() A.西摩尔 B.瓦德西 C.华尔 D.赫胥黎

4.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者,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页。关于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的重大事件表述准确的是() A.金田起义标志着初步建立政权 B.天京事变标志着军事上进人全盛时期 C.《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学习西方 D.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中国近代史上,下列史实能够彰显这种优良传统的是() ①太平军抗击洋枪队②义和团运动③五四运动④戚继光抗倭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6.下列史实都发生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确的是()①太平军占领南京②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③北伐西征④天京事变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③②④ 7.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是()

A.北伐时期 B.天京事变 C.安庆陷落 D.天京陷落 8.下列组合搭配不正确的是() A. 虎门销烟——林则徐 B. 黄海大战——邓世昌 C. 太平天国运动——李鸿章 D. 收复新疆——左宗棠 9. 1853年,太平天国制定并颁布了建国纲领,该纲领规定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反映了农民获的土地、平均分配产品的愿望。这个纲领是()A.《资政新篇》 B.《海国图志》 C.《四洲志》 D.《天朝田亩制度》 10.近代浙江慈溪一带曾经流传着一首民歌:“洋人好比一只鹰,洋人怕的红头军。”民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B. 陈胜吴广起义 C. 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D. 五四爱国运动

湖南省宁乡县实验中学高中历史 第一课 太平天国运动提纲 人民版必修1

A、清政府的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B、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C、自然灾害严重 D、西方基督教思想影响 2、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A、标志:1851年金田起义 B、发展:1853年定都天京(标志太平天国正式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C、转折:1856年天京变乱 D、失败:1864夏,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3、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特点、失败原因及意义 性质:反封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失败原因:主观上:战略的失误和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功绩:深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教训:农民阶级无法承担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方案《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时间1853年颁布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1859年干王洪仁玕提出 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 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 想社会 振兴太平天国 内容土地分配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无处不均匀。方法:以户为单位,不论男 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产品分配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 上主;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政治:中央集权,广开言路经济:发展资 本主义工商业 文教:奖励技术发明,兴办学馆 外交: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 评价革命性: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 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 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空想性: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幻想 进步意义: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是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 义的方案; 局限性:不是农民革命斗争实践的产物,

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均贫富,无法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只是空想。不能满足农民的要求。迫于形势,并未实行。

八年级历史上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练习题

八年级历史上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练习题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清明节期间,广东某校组织全体党员到洪秀全纪念馆参观学习。洪秀全在历史上有浓厚的一笔是因为 ( ) A .领导虎门销烟 B .领导第二次鸦片战争 .领导太平天国运动 D .火烧圆明园 2. 太平天国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的标志是() A. 金田起义 B. 太平军攻占苏州 . 定都天京 D. 青浦大败洋枪队 3. 1862年9月,令浙江宁波一带的老百姓奔走相告、额手称庆的喜讯最有可能的是() A. 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 B. 太平军定都南京改名为天京 . 太平军击毙了洋枪队头目华尔 D. 义和团把侵略军围困在廊坊 4.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金田起义 B.攻占长沙 .攻占南京 D.永安建制 5. “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箕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这是1905 年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中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评价了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也体现了这伟大历史事件的悲壮。1853 年,太平天国起义军定都() A. 西安 B. 南京 . 永安 D. 安庆 6. 1857——1859年印度爆发反英民族大起义,而在遥远的中国一场大起义也在爆发,它是( ) A.黑水党起义 B.义和团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D.戊戌变法运动 7. 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标志是( ) A.定都天京 B.太平军北伐

.天京事变 D.天京陷落 8.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其中①②处应该是( ) A.金田起义、天京变乱 B.永安建制、定都天京 .永安建制、天京变乱 D.定都天京、天京变乱 9. 有人说:《天朝田亩制度》实际是一个和谐社会的公平的经济制度;也有人说:《天朝田亩制度》是近代民主革命中一个科学的政治纲领。你认为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它建立在落后的自然经济基础上 B.它与我国正在建立的和谐社会有着本质的区别 .它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生活理想 D.只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它就会变为现实 10. 阅读下列材料: 南京是我国的历史化名城,也曾作为许多政权的首都,在近代饱经沧桑。 请回答: (1)19世纪中期,有一农民政权定都于南京。这一政权的名称是什么?主要领袖是谁?

浙江省湖州市湖州中学高一历史教案: 太平天国运动人民版必修

第一课太平天国运动 一、课标要求: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或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创立和宣传拜上帝教;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和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军的北伐、西征、东征和军事上的全盛;天京政变的原因、经过、和影响;太平天国领导核心的重建;太平天国失败的标志、原因和历史意义。通过引导学生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革命性和局限性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太平天国定都天京的得失。 (2)组织学生讨论《天朝田亩制度》并作出评价。 (3)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2)通过对天京变乱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造成太平天国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气大伤,从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三、教学过程: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为高一新授课,学生对教材并不太了解,所以首先要注重知识梳理和本节课的框架结构的构建,依据教学大纲和历史考试说明,确定本课突破的教学重点是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以

及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着力解决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若能恰当的选择切入点,突破难点,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特别是对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分析,理论难度较大,若能以通俗的语言使学生接受,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站在理论高度看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形成一种思维模式,为以后知识的迁移打下基础。 (二)教具准备多媒体 (三)教学流程 1.新课导入 复习提问导入本课 【问】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革命任务和革命的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任务是反侵略反封建。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问】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揭开序幕的是什么运动?为什么? 【答】是太平天国运动。因为这场运动担负着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任务。 【总结过度】对,尽管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起义,但是它兴起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历史赋予它特殊的使命——反侵略反封建,它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揭开序幕。这节课我们去深入学习了解太平天国运动。 2.目标导航 用CAT课件演示下表:本课教学目标的三个层次――“了解――理解――体会”,教师简要说明本课教学目标三个层次的具体指向。 3.讲授新课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课型:新授课备课人:冼碧丽审核:八年级备课组【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天平天国运动兴衰过程;《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及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金田起义浮雕) 师:同学们,金田起义的爆发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你知道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吗?与以往的农民起义相比,太平天国在斗争对象有哪些不同?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今天的内容——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板书课题) 二.新授:目标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本节课第一子目内容——洪秀全与金田起义,思考以下问题: 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2、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3、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4、太平军起义后,在人事组织上做了怎样的安排?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合作完成,全班汇报交流,归纳总结。 目标二:定都天京 师过渡:永安建制后,太平军突围北上,先后围桂林、长沙,攻克武昌,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南京为天京,作为都城,定都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与清王朝形成对峙局面。 师:那么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后,为巩固政权,对内对外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呢?请大家继续阅读教材,找出问题答案。 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答案,汇报交流,明确:对内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对外进行了北伐和西征。 师:《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其主要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那么它是如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呢?又该如何评价这一种方法?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简要说一说太平天国北伐西征的情况?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得出:北伐:曾逼近天津,最后全军覆没。 西征:取得重大胜利,至此天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目标三:天京陷落 师过渡:军事上的全面胜利,让洪秀全等太平天国领导人冲昏了头脑,他们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一场席卷太平天国的疾风暴雨即将开始。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通过图示简单描述天京事变的经过? 学生回答:

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如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事变等;分析太平天国的起义背景和失败原因;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并理解其兴亡的必然性。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综合归纳起义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出示文字材料,通过分析《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培养阅读历史文献并运用已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应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体现出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英勇气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金田起义、《天朝田亩制度》、天京陷落。 教学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表明旧式农民战争不可能提供正确的救国之路。 【新课导入】 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将农民起义推到了历史的最高峰。太平天国起义是怎样爆发的?它为什么能够迅速发展起来?太平天国颁布了哪些纲领性文件?这些纲领性文件有哪些内容?太平天国为什么在14年后又覆亡了呢?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问题探究: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 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解读:鸦片战争后鸦片输入年年激增。由它所引起的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等问题,比战前更严重。清政府为了支付战费和赔款,借端进行搜刮,使劳动人民负担更加沉重。阶级矛盾的激化,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教师补充材料: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指出:“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 通过分析材料,引导学生认识到“拜上帝会”产生的历史背景,从而进一步理清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关于金田起义,教师指导学生参阅《金田起义浮雕》《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广西桂平县金田村》三幅图,在梳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读图、识图的习惯,建立正确的时空概念。 二、定都天京 教师首先提问: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是怎样到来的? 指导学生读图分析,首先观察《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了解起义军胜利进军的基本过程,即金田起义、分封诸王、建立政权、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北伐、西征等。从而认识到太平军一步步走向全盛的基本过程。 用课件在大屏幕展示《天朝田亩制度》书影和材料研读: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

最新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课程标准:知道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设计理念: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唯物史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生了解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思考和认识农民运动的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识读《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和教师提供的文献资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认识到多难兴邦,多难的民族产生雄健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运动起因 教师播放介绍太平天国运动起因的影音资料,学生从中概括哪些矛盾导致起义的爆发。教师简介洪秀全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学生比较《劝世良言》和《原道觉世训》的差异,感悟洪秀全的革命精神。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从多角度思考历史事件的起因。 二、天国建立 教师简述金田起义,学生看图了解太平天国早期革命形势。学生能够从图上快速找到太平军进军路线中攻占的重要城市。学生了解定都天京,知道《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学生能够从正反两方面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革命性与空想性。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掌握太平天国运动早期的基本史实。学生能够一分为二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三、天国梦碎 在太平天国军事上达到顶峰的同年,天京变乱成为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学生能够结合所学简述事变经过。学生了解太平天国后期革命斗争情况,能够 认识到《资政新篇》的进步性。教师通过史料讲解天京陷落,学生感受战争的 残酷和太平天国失败的悲壮。 本部分学生活动:学生表演历史短剧《英王陈玉成》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感受太平天国英雄人物身上不怕牺牲的革命气概。 四、天国反思 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给出李秀成和洪仁玕等历史当事人的反思作为铺垫材料,学生通过讨论能够进一步挖掘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多重原因。 教师给出史学界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截然不同的史学观点,引发学生对太 平天国运动进一步思考。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活动提高论从史出的能力。 五、教师小结 教师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播放视频回顾本课主要知识点。 板书设计 矛盾、准备、起义、进军——>天国建立: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天国梦碎:天京变乱、《资政新篇》、天京陷落、 天国反思:正反评价

第一课 太平天国运动讲解

第一课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课辛亥革命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03年上海历史卷·25)1.近人《世载堂杂忆》记载:“一日,殿上议事,北王问东王曰:“闻兄有不臣之心,自称万岁。”东王闻言,积威凌北王,北王即抽刀屠东王之腹。”此事造成了 A.太平军内部自相残杀 B.干王洪仁玕被黜去位 C.天王洪秀全不理朝政 D.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 (2004年全国文综卷Ⅳ·22)2.太平天国政权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主张 A.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B.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C.农副产品全部上缴国库 D.农副产品全部归农户所有 (2004年江苏文综卷·12)3.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应诏统筹全局折》 D.《临时约法》 (2005年全国文综卷Ⅱ·17)4.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B.标志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C.宣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D.标志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 (2005天津文综卷·16)5.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 民破天荒之创举也”里的“变局”和“创举”指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成立 D.《临时约法》的颁布(2005辽宁文理综合卷·10)6.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 主宪法,它规定:①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②总统有权单独颁布法令③国民享有居住、言论等自由④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05年江苏综合卷·11)7.1853年,太平军占领下列哪个城市后改名天京,定为都城? A.天津 B.南京 C.安庆 D.扬州 (2005年江苏文综卷·14)8.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被推举为该组织总理的 是 A.黄兴 B.孙中山 C.章炳麟 D.赵声 (2005江苏历史·10)9.下列选项中属于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原因是①列强扶植袁 世凯世凯②袁世凯掌握清政府的实权③临时政府对袁世凯没有约束措施④革命营垒内部意见分歧 A.①②③ D.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第一课 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

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 学习目标: 1. 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2. 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3. 探索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中英《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4. 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惟利是图的本质。 5. 理解列强肆无忌惮侵略我国的根源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将清政府作为自己斗争首要目标的原因. 6. 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责任感。 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矗立着一座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它的基座四周镶嵌着八块汉白玉的历史浮雕。这其中的第一幅,展示的是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的壮观场面。“烟”即“大烟”,就是鸦片。林则徐为什么要当众销毁鸦片?历史上为什么将英国第一次侵华战争称为鸦片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二、学案引导自主学习 第一课时 (一)、阅读林则徐虎门销烟,探究下列问题: 1、清朝有见识的大臣林则徐上书道光帝,陈述鸦片的危害,道光帝感到问题严重,就派其到广东禁烟。 2、1939年3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3、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国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第二课时 二、中英《南京条约》: 1、1940年,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2、1841年初,英国占领了香港岛。 3、19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4、《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赔款2100万元 ③开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人教历史八年级上教案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知识与技能】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史实;掌握《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分析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对史料的分析、解读,培养全面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农民阶级英勇无畏的抗争精神,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 【重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过程;《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难点】 《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自主学习】 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2.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了哪些纲领? 3.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和原因是什么? 4.怎样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新课导入】 (材料式导入)“国泰民安,岁和年丰”,简短的八个字折射出几千年来我国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然而19世纪中期生活在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农民却过着国不泰、民不安、岁不和、年无丰的悲惨生活。为了过上心目中的理想生活他们揭竿而起创立了太平天国。 (情境式导入)播放电视剧《太平天国》的主题曲。教师讲述:大约在160多年以前,中国历史上爆发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农民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它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追寻、体味这场波澜壮阔的农民运动吧!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1.阅读教材P13,思考: (1)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提示: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统治阶级和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教师点拨: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因此,太平天国的主要矛头是“反封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起了催化剂的作用,所以,太平天国还具有反侵略性质。总之,太平天国运动是长期以来不断激化的阶级矛盾在民族矛盾刺激下的总爆发。 (2)洪秀全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创立了一个什么样的组织? 答案提示:“拜上帝教”。 2.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轰轰烈烈的反清起义运动。阅读教材P14、P15,指出洪秀全为加强起义军队伍建设作了哪些努力。 答案提示:洪秀全建立“太平军”,自称“天王”。攻克永安后,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使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知识点二定都天京 1.阅读教材P15相关内容并结合P14图片《太平天国运动形式示意图》,简述太平军从金田到南京的进军路线。 答案提示:金田→永安(初建政权)→全州(冯云山战死)→长沙(萧朝贵战死)→武昌→南京(天京)。 2.我们常说,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阅读P15、P16内容和“材料研读”,思考: (1)太平军定都天京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什么措施管理自己的半壁江山? 答案提示:对内: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对外:北伐西征。 (2)《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其主要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那么它是如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的呢?它想建立一个怎样的社会呢? 答案提示: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3)这些内容体现的是怎样的分配原则和分配方式? 答案提示:绝对平均主义。 (4)《天朝田亩制度》所想建立的理想社会能够实现吗?为什么? 答案提示:不能。它是在维持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实施绝对平均主义,这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脱节,也不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所以是无法实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