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单元练习题

(完整)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单元练习题
(完整)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单元练习题

五年级数学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单元练习题

姓名:得分

填空题。

(1) 108平方米=()平方分米 2.25平方米=()平方厘米

18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375厘米=()分米

2.6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4.5平方米=()平方分米

24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2100毫米=()米

(2)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 )。

(3) 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36平方厘米,高是8厘米,底是()厘米。

(4) 一个梯形面积是84平方米,上底是6米,下底是8米,它的高是()米。

(5) 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面积都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是16厘米,三角形的高是()厘米。

(6)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4厘米,高是9厘米,它的面积是()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7) 一个梯形的面积是96平方厘米,上底是10厘米,高是6厘米,下底是()厘米。

(8) 把3个边长是5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周长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9) 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是10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10) 一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扩大4倍,它的面积扩大()倍。

(11) 一个梯形的面积是96平方米,高是12米,上底是5米,下底是()米。

(12)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

(13) 一个等腰三角形,已知一个底角是55°,顶角是()度。

(14) 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锐角是另一个锐角的2倍,较小的锐角是()度。

(15) 一个长方形刚好可以分成三个相同的小正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一个小正方形的周长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16)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9分米,高是底的2倍,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17)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2厘米,面积是156平方厘米,高是()厘米。(18)一块平行四边形钢板,底是1.5米,高是1.2米,如果每平方米钢板重23.5千克,这块钢板重()千克。

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3)一个长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长方形的一半。…()

(4)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它们的面积也一定相等。………………………()(5)平行四边形的底越长,它的面积越大。…………………………………()(6)三角形的高等于这个三角形的面积的2倍除以底。……………………()(7)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一定相等且形状一定相同。……………()(8)把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它的面积变大了。………()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两个三角形是()。

①任意两个三角形②形状一样③面积相等④形状一样而且面积相等

(2)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它们的面积()。

①长方形大②正方形大③相等④不能确定大小

(3)一个平行四边形,底不变,高缩小3倍,它的面积()

①缩小9倍②扩大9倍③扩大3倍④缩小3倍

(4)把5个边长都是4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等于()。

①12厘米②16厘米③32厘米④48厘米

(5)一个正方形周长扩大2倍后,新正方形面积是原来正方形面积的()倍。

①2②4③8④16

(6)数学课本封面面积约是305()①平方米②平方分米③平方厘米④平方毫米

计算:(1)计算下面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3.如图:已知三角形的面积是60平方厘米,求梯形面积。(阴影部分)(单位:厘

米)

应用题。

(1) 有一块梯形的果园,它的上底是110米,下底是160米,高80米,如果每棵果树占地9平方米,这个果园共有果树多少棵?

(2) 有一块平行四边形钢板,底是8.4分米,高是3.5分米。如果每平方分米钢板重0.75千克,这块钢板重多少千克?

(3) 一块三角形的地,底是500米,高是36米,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如果用拖拉机每天耕18平方米,这块地几天才能耕完?

(4) 一块三角形的玻璃,量得这它的底是115分米,高是84分米。如果每平方分米玻璃的价钱是2元,买这块玻璃要用多少钱?

(5) 一块红布长30米,宽1.5米,用它做两条直角边都是5分米的直角三角形小旗,可以做多少面?

(6) 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纸板,底边长22厘米,比高多5厘米,这块纸板的面积是多少?

(7) 一间教室长9米,宽7.2米,如果用边长3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砖铺地,一共需要多少块?

(8) 有一块梯形蔬菜地,上底长13米,下底长27米,高125米,如果每平方米蔬菜收入3元,这块菜地的总收入是多少元?

(9) 一种直角三角形的小旗,一条直角边长15厘米,另一条直角边长24厘米,做150面这样的小旗,至少要用红布多少平方米?

(12) 一堆圆形钢管堆在一起,它的横截面形状成等腰梯形。已知这堆钢管最上面一层有8根,最下面的一层有13根,并且下面一层都比上面一层多1根。求这堆钢管共有多少根?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方程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等式>方程 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6、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 7、4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的和×个数÷2(高斯求和公式) 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 问题。B、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D、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E、解方程F、检验 G、作答。

第二单元确定位置 1、确定位置时,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 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2、数对(x,y)第1个数表示第几列(x),第2个数表示 第几行(y),写数对时,是先写列数,再写行数。 3、从地球仪上看,连接北极和南极两点的是经线,垂直于 经线的线圈是纬线,经线和纬线、分别按一定的顺序编排表示“经度”和“纬度”,“经度”和“纬度”都用度(°)、分(′)、秒(″)表示。 4、将某个点向左右平移几格,只是列(x)上的数字发生 加减变化,向左减,向右加,行(y)上的数字不变。举例:将点(6,3)的位置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8,3),列6+2=8;将点(6,3)的位置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4,3),列6-2=4。 5、将某个点向上下平移几格,只是行(y)上的数字发生 加减变化,向上减,向下加,列(x)上的数字不变。举例:将点(6,3)的位置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6,5),行3+2=5;将点(6,3)的位置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6,1),列3-2=1。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试卷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数学期末试卷 一、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每小题1分,共10分) 1、25÷23商的千分位上的数是() A.8 B.6 C.9 2+3.5 = 5,那么() A. 大 B. 小 C.无法比较 3、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S平方米,底是a米,高是() A. 2S÷a B. S÷a C. a÷S 4、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底是8厘米、高是4厘米的平行四边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A. 64 B. 32 C. 16 5、在下面3个数中,最接近0的是()。 A. -2 B. 1 C. 3 6、大于3.7而小于3.8的两位小数有( )。 A. 9个 B.99个 C.无数个 7、用一张长方形纸剪同样的三角形(如右图), 最多能剪成()个这样的三角形。 A.12 B.24 C.25 8、2.396保留两位小数是( )。 A. 2.39 B. 2.4 C. 2.40 9、一瓶油连瓶重2.7千克,倒出一半后,连瓶重1.45千克,瓶里原来有( )千克油。 A. 2.3 B. 2.5 C. 2.6 10、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去掉后,比原数大39.6,这个小数是( )。 A.3.96 B.3.6 C.4.4 二、认真思考,细心填写 (每空1分,共17分) 11、甲数是8.72,乙数比甲数少4.28,甲乙两数的和是()。 12、一个梯形上、下底的平均值是30厘米,高是20厘米。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13、如果向东走80米记作+80米,那么-100米表示向()走()米。 14、2.5×0.28的积有()位小数,75.18÷1.8的商的最高位在()位上。 15、如图,A点是长方形一边上的中点,如果长方形的面积是40平方厘米,梯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16、在○里填上“>”“<”或“=”。 5.48×÷0.5 1.56×÷1.2 17、 2平方千米5公顷=()平方千米 4.3小时=()小时()分 18、把下面横线上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保留两位小数) 楚州区是历史名城,曾诞生了韩信、梁红玉、吴承恩、关天培、周恩来等历史名人。楚州区总面积1539平方千米(),去年总人口达1236580人()。 19、学校有足球a个,排球比足球多5个,篮球的个数是排球的b倍。篮球有()个。 20、两个数相除,商是5.4。如果把被除数扩大10倍,除数缩小10倍,商是()。 21、一个两位小数,保留整数是6。这个小数原来最大是()。 三、看清题目,巧思妙算:(共28分) 22、直接写得数。(每小题0.5分,共4分) 3.5+7.6= 6.2×0.01= 1÷0.125= 0.75+0.25×4= 5×0.2×0.5= 1.6÷16= 0.4×2.5= 4.56-0.7= 23、列竖式计算。(第一题验算,第三题保留两位小数)(每小题2分,共6分)0.68-0.125 = 6.24×3.5= 7.04÷4.07≈ 24、怎样简便怎样算。(每小题3分,共18分) 14-5.34-4.66 6.29×4.6+4.6×13.71 5.4-0.15×2.6 13÷2.5÷0.4 1.25×2.5×3.2 (9.6+1.48÷3.7) ÷8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计算题过关训练

六年级数学计算题过关练习一1、直接写出复数。(20分) 3 5× 1 2 = 1÷2 3 = 4 5 ÷8= 7× 2 7 = 3 8 ×12= 1 5× 16 25 = 1 4 - 1 5 = 1 3 +1 4 9 10 ÷ 3 20 =14÷ 7 8 = 2、怎样简便就怎样算。(40分) (1)3- 7 12 - 5 12 (2)5 7 × 3 8 +5 8 × 5 7 (3) 8 15 × 5 16 +5 27 ÷ 10 9 (4)18×(4 9 +5 6 ) (4)(1)7 8 χ= 11 16 (2)χ×(3 4 +2 3 )= 7 24 4、列式计算。(20分) (1)一个数的3 5 是30,这个数是多少?(2)比一个数多12%的数是112,求这个数。

六年级数学计算题过关练习二1、直接写出得数。(20分) 12÷1 2 = 1÷1%= 9.5+0.5= 1 3 +1 4 = 0÷1 5 ×2= 1-11 12= 7 8 × 5 14 = 7 12 ÷ 7 4 = 4 5 - 1 2 = 1 9 × 7 8 ×9= 2、怎样简便就怎样算。(40分) (1)2 3 ×7+ 2 3 ×5 (2)( 1 6 - 1 12 )×24- 4 5 ) (3)(5 7 × 4 7 +4 7 )÷ 4 7 (4)1 5 ÷[( 2 3 +1 5 )× 1 13 ] 3、解方程。(16分) (1)χ-3 5 χ= 6 5 (2)6× 1 12 - 1 2 χ= 1 2 4、列式计算。(24分) (1)1 2 加上 2 3 的和,等于一个数的 2 3 ,这个数 是多少?(2)一个数的 3 5 比它的2倍少28,这个数是多少?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方程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等式>方程 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6、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 7、4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的和×个数÷2(高斯求和公式) 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B、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D、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E、解方程F、检验G、作答。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1、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 ①写标题和统计时间;②注明图例(实线和虚线表示); ③分别描点、标数;④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注意:先画表示实线的统计图,再画虚线统计图。不能同时描点画线,以免混淆。(也可以先画虚线的统计图) 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 1、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2、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用符号[ ,]表示。几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 3、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用符号( , )。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 4、两个素数的积一定是合数。举例:3×5=15,15是合数。 5、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倍数。举例:[6,8]=24,(6,8)=2,2 4是2的倍数。 6、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举例:15和5,[15,5]=15,(15,5)=5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新(最新)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第一课时方程的意义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 学习目标: 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的等式。 学习重点: 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 学习难点: 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学习过程: 一、引: 教师谈话说明学习内容。 二、议: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 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 2.引导: (1)让不熟悉天平不认识天平的学生认识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 (2)如果学生能主动列出等式,告诉学生:像“50+50=100”这样的式子是等式,并让学生说说这个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学生不能列出等式,则可提出“你会用等式

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的天平图,引导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引导:告诉学生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观察这些式子,说一说写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讨论和交流:写出的式子中,有几个是等式,有几个不是,而写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数,在此基础上,揭示方程的概念。 三、练: 完成练一练 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将每个算式中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 3.完成练习一第1题 先仔细观察题中的式子,在小组里说说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再全班交流。要告诉学生,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以免学生误以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4.完成练习一第2题 5.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6.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2~4页的例3、例4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3~5题。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单元练习题

五年级数学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单元练习题 :得分 填空题。 (1) 108平方米=()平方分米 2.25平方米=()平方厘米 18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375厘米=()分米 2.6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4.5平方米=()平方分米 24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2100毫米=()米 (2)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 )。 (3) 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36平方厘米,高是8厘米,底是()厘米。 (4) 一个梯形面积是84平方米,上底是6米,下底是8米,它的高是()米。 (5) 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面积都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是16厘米,三角形的高是()厘米。 (6)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4厘米,高是9厘米,它的面积是()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7) 一个梯形的面积是96平方厘米,上底是10厘米,高是6厘米,下底是()厘米。 (8) 把3个边长是5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周长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9) 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是10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10) 一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扩大4倍,它的面积扩大()倍。

(11) 一个梯形的面积是96平方米,高是12米,上底是5米,下底是()米。 (12)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 (13) 一个等腰三角形,已知一个底角是55°,顶角是()度。 (14) 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锐角是另一个锐角的2倍,较小的锐角是()度。 (15) 一个长方形刚好可以分成三个相同的小正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一个小正方形的周长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16)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9分米,高是底的2倍,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17)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2厘米,面积是156平方厘米,高是()厘米。(18)一块平行四边形钢板,底是1.5米,高是1.2米,如果每平方米钢板重23.5千克,这块钢板重()千克。 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3)一个长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长方形的一半。…() (4)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它们的面积也一定相等。………………………()(5)平行四边形的底越长,它的面积越大。…………………………………()(6)三角形的高等于这个三角形的面积的2倍除以底。……………………()(7)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一定相等且形状一定相同。……………()(8)把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它的面积变大了。………()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五年级下册 数 学 教 案 缑氏镇中心小学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二、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 四、教学目标要求: 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 五、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六、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挂图、小黑板等。 八、课时安排:12课时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计算题练习(总复习)

计算练习一 1、直接写出得数 378+199= 12×5= 23 +34 = 910 ÷13 = 512 ×47 +107 ×5 12 = 4+54 = 9、97+0、3= 5-117 -37 = 1÷3 5 ×5= 1、25×3×8 = 2.计算 χ-49 χ=1027 300-288÷12×5 815 ×[(34 -12 )÷35 ] 计算练习二 1、直接写出得数 488-199= 4、8÷12= 4、45+7、6+2、55 = 58 - 14 = 34 ÷12 = 1-59 + 49 = 310 ×56 = 712 ×34 +54 ×7 12 = 2.计算 34 ︰χ= 38 ︰23 712 ÷9+19 ×512 910 ÷[12 ×(65 -7 10 )] 计算练习三 1、直接写出得数

24×5= 0、36÷12= 1÷25 ×5= (23 +14 )×12= 23 +1 2 = 578-299 = 23 ÷118 = 1、25×11×8= 45 ×10= 34 -5 8 = 2.计算 x ∶42=5 7 ∶10 430―3684÷12+93 310 ×[(34 -23 )÷14 ] 计算练习四 1、直接写出得数 3、6÷12= 860-298= 8-37 -4 7 = 2、5×1、2= 1÷0、5×2= 2、5-1、65= (13 +25 )×15= 35 ×15= 14 ÷1 2 = 2、5×17×0、4 = 2.计算 χ+35 χ=16 6、 5×(2、4-1、 6)-1、2 215 ÷[25 -(1-7 10 )] 计算练习五 1、直接写出得数 1、25÷0、5= 23 ×12= 1-511 +6 11 = 25×4= 2÷1%= 0、23= 4―14 = 910 ÷1 3 = 560÷5÷8= 348+199=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全册教材分析 全册内容 1、认识负数 6、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2、多边形面积计算 7、解决问题的策略 3、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8、用字母表示数 4、小数加法和减法 9、整理与复习 5、小数乘法和除法 数与代数领域(第1、3、4、5、8单元) 本册教材在一至四年级主要教学整数的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整数的四则计算,并能应用有关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册教科书教学负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意义、性质、和运算,这些内容涉及学生认识数范围的扩展。有利于巩固和加深学过的整数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并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同时也能为系统地学习分数只是做好准备。 空间与图形领域(第2、7单元) 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面积概念,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又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奠定了基础。通过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能进一步深化对面积概念的理解,促进对几种基本图形特征的认识。 统计与概率领域(第9单元) 本册教科书安排教学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图相比,复式统计表、图的容量大,能同时呈现更多的数据信息。教学复式统计表、图以后,学生就能对一些稍复杂的实际生活现象与问题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这对于学生统计能力的提高以及统计意识的增强是极有益处的。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校园的绿地面积班级联谊会数字与信息) (1)更加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应用。 (2)更加重视实际应用。 为学生设计的便于操作的调查活动等,都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引导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展开数学活动,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全册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数的概念的扩展,逐步形成对有关概念的理解;经历探索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竖式计算试卷

计算练习(竖式练习) 姓名班级 2.7+ 3.13 78.92+115.8 3—2.08 141.2-48.98(验算) 16.32÷5125÷0.38(精确到百分位)4÷1.20.56÷1.4 30÷74(保留两位小数) 96÷159÷3640.4÷8 1.7÷11(精确到十分位) 4.7×0.2313÷2.458.89÷13 0.448÷0.28(验算) 4.4÷50 7.2×6.25 3.25×8 7.2÷0.487.218÷36 5.93×0.76(保留三位小数)7.2÷5 40.5÷18(验算) 0.945÷0.03532÷0.0167.45÷3.8

18-5.29 0.73+12 8.9×0.36(验算) 179.2÷64 1.21×18(验算) 9.6÷1.6 2.1÷0.25 5.85÷0.015 5.06×13 3.52÷5.50.957÷4.6575.6÷18 50.34÷140.832÷0.2628×2.050.43÷8.6 3.85×0.01496÷0.648.68÷6.2 3.952÷0.76 50÷0.2564.8÷24 6.5×0.48 7.4+12.86 0.465÷159.72÷0.02750.4÷48 4.95÷3.3

18.27÷2.1 3.54×130.69×8.497.2÷0.18 20-5.674 90-16.75 3.56+7.5 15.3-6.09 64.8÷19179.2÷64 5.84÷0.1640÷0.32 7.04÷4.07 3.52÷55 1.872÷2.4179.2÷64 2.03×4.70.36×0.24 1.9×2.080.26÷4.5 4.32÷3.6 6.48÷0.8 5.4÷0.036 2.4×1.02 4.75÷0.058.32×2.5 3.27×0.640.282÷4.7 32.9÷9.431.28×1.68.62÷0.43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安排八个单元:《简易方程》、《折线统计图》、《因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圆》、《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与复习》。 二、教材简析 “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5个单元,有第一单元的“方程”,第三个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是第六单元的“圆”图形的认识。“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1个单元,是第二单元的“统计”。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在本册教材中同样作了富有创意的尝试,共安排三次。“积与积的奇偶性”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会运用数表示事物,进行交流;“球的反弹高度”结合分数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验记录数据,研究球的反弹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各中不同球的反弹高度是否相同。“蒜叶的生长”让学生围绕身边的事物,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统计活动,通过观察、记录数据。进一步熟悉统计的方法与过程。这些实践与综合应用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目标 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会解一些简易方程,会列方程解答相关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经历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的认识过程,学会求两个数得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加深对自然数的特征和相互关系的理解;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意义、性质以及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数概念的进一步扩展,丰富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认识圆的特征,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进一步积累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获得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在分析数量间的相互关系,推导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探索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归纳分数基本性质等活动中,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会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思考,进一步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口算

五年级数学(上)口算(一) 班级姓名 4.5-4.5= 0.6+0.3= 0.75-0.35= 5+3.8= 7.9-4= 1-0.36= 3+1.7= 3.8-2= 1.3+0.13= 10+0.6= 1.2+0.25= 3.3- 2.2= 7.9+2.1= 4.87-1.7= 3.6-0.6= 2.6-2= 3.9+1= 0.12+0.88= 4.7+2.3= 6.3-2.4= 0.76-0.6= 3.7+3 = 2.5+8.5= 1-0.01= 4.8+2.32= 1-0.81= 0.25+0.4= 0.37+0.3= 0.24+0.6= 5.05-0.5= 0.75+0.4=20+0.78=4.8+4.2=5.7-3=4.9-1.7= 1.34+0.8=2-0.75=8.7+0.03=0.2-0.09=1.36+0.4=4.5+ 2.5=1-0.45=0.17+0.3=0.82-0.22=100+0.97=4×2.5=8×1.25=0.3×36=3×0.03=10×0.07=3×1.4=0.05×7=0.12×4=2×0.26=100×10.3=0.14×1000=0.02×100=10×12.3= 1000×4.5= 100×2 0.7= 89.3×1000= 0.32×2= 500×0.4= 60×0.9= 0.15×4= 0.06+1.4= 1-0.2= 0.52-0.2= 2.1-0.9= 3-2.4= 1.3+ 2.8= 0.5-0.27= 0.56+0.4= 10.6-8= 4.8+ 3.2= 6.9-6.5= 8.2+1.3= 1.25×8= 0.36×2= 0.4×13= 3.5+2.6= 500×0.01= 70×0.6= 0.9×3= 50×0.2= 2×4.5= 1000×4.9= 0.3×6= 0.6×100= 1000×0.002= 0.1÷100= 40÷1000= 2.01÷10= 40.5÷10= 100÷1000= 2.1÷7= 0.96÷8= 0.49÷7= 9.8÷49= 0.54÷9= 0.72÷9= 1.5÷3= 7.6÷10= 0.84÷7= 6÷30= 1000×4.9= 0.75÷25= 4÷80= 7.6÷4= 0.25÷5= 0.7×0.7= 0.2×0.4= 3.5×0.1= 0.3×0.3= 1.1×10= 1-0.58= 0.76+1.24= 4.5÷15= 3.5+4.8= 1.5×0.4= 0×13.9= 4.5×0.2= 0.7+2.8= 5.4÷10= 0.3÷15= 0.1-0.01= 11.5+1.5= 10-1.01= 0.3-0.08= 8-3.75= 0.9+1.1= 1-0.95= 0.5÷100= 1000×0.19= 0.6×0.5= 0.15÷5= 0.7÷35= 2.4+16= 11-0.39= 8.1+19= 0.36÷12= 1÷4= 0.48÷8= 6.8÷17= 6÷12=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数学计算题400道题

1)1415 -1315 +815 2)41517 +8712 +3217 3)618 -156 -315 16 4)6.5+116 -4.8 5)1538 -534 +4.8 6)9.28-3313 -2213 -18 13 7)10314 -(2314 +3.9) 8)1016 -31120 -2.45+1.6 9) 310 -415 +518 10) 57+358 -41112 11) 241130 -15+616 12) 1516 -71 5 -2.8 13) 1960 +(125 -1415 ) 14) 435 -(7.2-314 ) 15) 1714 -(55 8 +4.5) 16) 523 +6310 +313 +2.7 17)18.79-(4.79+335 )-0.4 18)3.82+(738 -2.82)-534

22)213 -1.5+3512 23)6513 -2.375-158 24)3.825+249 +159 25)413 -(1.75+720 ) 26)7.42-(535 -1.35)-134 27)45 + 25 = 28) 57 -37 = 29) 13 +17 = 30) 13 -1 5 = 31) 12 -16 = 32)5-134 = 33) 0.375+18 = 34) 1.2+1 2 = 35)734 -1.25= 36)712 +512 = 37) 14 -15 = 38)3-5 9 = 39)123 +16 = 40)112 +0.3= 41)0.8-35 = 42)6-23 8 = 43)749 -5= 44)2710 +116 +3310 = 45)7.54-27 8 -0.125= 46)12 +0.5= 47)0.125+58 = 48)0.4+125 = 49)13 5 -0.8 = 50)15 -0.1 = 51)2.6-214 = 52)1-815 = 53)14 25 +0.4 = 45415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计算练习

五年级数学计算练习 班级姓名 一、口算下列各题。(共9分) 1.2÷3= 25×()=1 2.5×0.4= 0.6×0.07= 0.48÷6= 12.5×()=1 0.125×0.8= 3.21×1000= 2.5÷5= 0.25÷5= 4÷5= 0.9×100= 8.4÷7= 0.84÷7= 10÷125= 0.7×3-3×0.7= 0.2×0.4 0.37×0÷52= 二、列竖式计算。(共12分) 3.26×0.52 1.872÷24 123÷6 (保留两位小数) 7.2÷24 3.952÷76= 7.02×0.024= (保留三位小数) 三、能简便计算的要简便计算。(每题3分,54分) 27.9×1.01 0.23×199 3.67×99+3.67 1.38×7.6-0.38×7.6 1.25×3.2×2.5 7.26×0.25×0.4

5.3 ×9.8+0.53×2 0.88 ×0 .81+0.11×8×0.19 8.08×12.5 0.4×0.73×0.25 3.2×5.7+6.8×5.7 4.17-0.831+5.83-0.169 9.8×1.3+0.98×87 4.8×7.8+78×0.52 (1.25-0.025) ×8 26.7-0.5×0.5-0.75 0.32×0.25+0.08÷4 2.5×(4+8) ×12.5 四、解决问题。(共25分) 1、刘大伯用45千克大豆做了225千克豆腐,照这样计算,每千克大豆能做多少豆腐?做一千克豆腐需要多少大豆? 2、下面是某商店几种商品的进货价和零售价。 作文本每包20本铅笔每盒30支进货价:每包10元进货价:每盒6元 零售价:每本0.8元零售价:每支0.3元 (1)每本作文本可盈利多少元?每支铅笔呢?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全册)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20XX年改版后最新苏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蒜叶的生长 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 和与积的奇偶性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球的反弹高度 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 第六单元圆 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八单元整理与复习

第一单元课题:等式与方程 第 1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的关系,能正确区分等式和方程。 2.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操作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体验。 教学重点: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理解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天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天平实物)谈话:这是天平,谁能简单介绍一下它? 师作简单介绍:天平可以称出物体的质量。这是天平的左右两个盘,这是指针。当天平的指针指着中间,表示天平左右两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也叫做天平平衡。天平的哪一边下垂,就说明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多,反之,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少。 2.揭题:今天我们利用天平来学习一些数学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一页例1天平平衡的情境图,谈话:你能看图写出一个等式吗? 学生思考后独立填写。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50+50=100。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学生口答:天平的一端放一个50克的鸡蛋和一个50克砝码,另一端放一个100克砝码,天平平衡,说明两边的质量相等,可以用等式来表示。 (2)教师小结:含有等号的式子叫做等式。它表示等号两边的数值是相等的。 2.教学例2。 (1)课件出示教材例2的四幅图。 学生独立思考后填写。 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集体反馈。 教师板书: x+50>100 x+50=150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题

(B ) 1、如果把潜水艇在水下20米处记作-20米,那么它上浮8米后,这时它的位置可记作( )米;如果小华向东走200米,记作+200米,那么小明走“-250米”,表示他向( )走了( )米。 23”和两个“0”以及小数点按要求组成小数。(每题写两个) (1)读一个0的两位小数:( )、( ) (2)读两个0的三位小数:( )、( ) 3、0.53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再添上( )个这样的单位结果等于1。 4、一个平行四边形割补后是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5、要使8.31﹥□.3,□里最大填( );要使3.9□≈4.0,□里最小填( )。 6、一个数的十位、十分位和千分位上都是5,其余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 7、我国的台湾岛面积是3.58万平方千米,比海南岛大0.19万平方千米,海南岛的面积是( )万平方千米。 8、一串黑白珠子如图排列:○○●●●○○●●●○○…… 第60颗是( )色,白珠一共有( )颗。 9、50个细菌8小时共可繁殖细菌838860000个,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是( )亿个,把它精确到十分位大约是( )亿个。 10、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小数 4角8分=( )元 5厘米=( )米 1吨20千克=( )吨 11、一奶粉袋上标有净重(500±5)克,这种奶粉的标准重是( )克,最重不超过( ),最轻不低于( )克。 12、用1、2、3和小数点可以组成( )个不同的两位小数,把它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是:( )。 二、巧思妙断,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5分) 1、中国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国家。………………………………………( ) 2、大于4.1而小于4.2的小数有9个。………………………………………( ) 3、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拉成一个长方形后,它的周长变小了。……( ) 4、梯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 5、某一天测得哈尔滨的最低气温是-10℃,兴化的最低气温是5℃,那么这一天这两个

六年级上册数学试题-计算综合练习苏教版

分数、百分数乘除法计算题专项练习 一、口算: 66+4.4= =-8 171 4.5÷9= 12.5÷0.5= 0×0.72= 4-2.4= 0.125×8= 3.6×25%= =?3121 0.92= =÷8 121 0.23÷0.1= =÷35 2 3 .5+4.2= 1÷20%= =??28159754 =+15 253 32×25= =÷2552 0.5:=2 1 =++13713651 852-98= =+-9 7195 4.8-1.23-2.77= =÷÷5 2512 1.25×3.2×25= 1.29+(1.71-1.5)= ( )2-23=1 =+-+211211 =?÷?7 1417141 二、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①5.48+8.73+4.52+0.27 ② )(13516111381611--+ ③ )15 28554(53?+÷ ④(6.3-6.3×0.9)÷6.3

⑤9.25×9.9+92.5% ⑥9)13954(÷+ ⑦12520)5243(+ ?+ ⑧(4.8-1.6+54)×75% ⑨18×25%+25.042604 1?+? ⑩6.38×37%+0.37×3.62 ○1149 × 15 ÷ 45 ○12 (15-14×47 )×821 ○1345 ÷[(13 + 25 )×411] ○1427 ×89 +57 ×89 三、解下列方程: ① 613261+=x ②0.2x -2.6×5=8 ③ 156 132=+x x ④2.9%302=+x x

⑤5675.0:=x ⑥6.65%18=-x x 四、列式计算: ①200连续减去8个24后,再除64,商是多少? ②一个数是20的 52,这个数减去10的21,差是多少? ③数A 是60,数B 的 43与数A 的25%相等,数B 是多少? ④一个数的 32是48,这个数比48的3 2多多少? ⑤56 与 58 的和乘一个数,所得的积是 720 ,这个数是多少? ⑥ 23 与 35 的积比25的 15 少多少?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期末试卷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期末试卷 2005.6 (80分钟完卷) 请你 ——— 耐心审题、用心思考、精心作答、细心检查。 一、请你当回会计师:(38分) 班级 姓名 等级 1、直接写数对又快:(6分) 73+71 = 43 -41 = 51+61 = 1-83 = 21+83 = 65-31 = 92+8 = 113-11 3 = 4.3-2.1 = 7.5+2.5 = 1.2×5 = 3.6÷0.9 = 2、脱式计算:(注意寻找简便方法,15分) 65-43+32 83+21-41 5-7 4-73 32+(53-21) 94+103+95+107 3、解下列方程,我没问题!(9分) x +81 = 43 x -32 = 61 97+9 1+x = 1 4、文字游戏我最棒!(8分) (1) 从1211里减去31与41的和, (2)一个数加上53得10 9,这个数 差是多少? 是多少?(用方程解) 书写要工整噢! 可要仔细哟!! 祝你考出 好成绩!

二、知识宫里任我行,填对答案才真行!(19分) 1、 87里面有( )个81,5个4 1是( )。 2、 20分 = ()()时 3.25立方分米 =( )升 = ( )毫升 3、 43 =( )÷16 =()8 =( )小数 4、一个长方体木箱,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占地面积是( )平方分 米,体积是( )立方分米。 5、一个正方体的棱长和是36厘米,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 是( )立方厘米。 6、10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 ),把它分解质因数是( )。 7、李伯伯家养了5只公鸡和20只母鸡,公鸡占鸡总数的 ()(),母鸡占鸡总数的()()。 8、能同时被2、5、3整除的最小两位数是( )。 9、把2米长的铁丝平均剪成5段,每段铁丝长()() 米。 10、把6 1、43、51和53从大到小排列起来: 三、快乐do 、re 、mi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6分) 1、2是8和12的( )。 (1)公倍数 (2)最小公倍数 (3)公约数 (4)最大公约数 2、自然数1是( )。 (1)质数 (2)合数 (3)奇数 (4)偶数 3、如果4 x 是假分数,那么符合条件的x 的值有( )。 (1)2个 (2)3个 (3)4个 (4)无数个 4、下列分数中,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是( )。 (1)109 (2)53 (3)73 (4)8 7 5、下面三个图形中(每格是正方形),不是正方体表面积展开图的是( )。 (1) (2) (3)

【教育资料】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教育资料】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计算 教学要求: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并能 够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二、基本题练习 计算下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单位:厘米)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提问:求表面积就是求立体图形的什么? 求体积就是求立体图形的什么? 三、综合练习 我们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1、做练习二十第12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先提问每个问题求的什么,再检查计算过程和结果。 追问:一般说来,求制作时所用的材料是要计算什么?求能容纳物体的重量要求出什么来计算? 2、做练习二十第13题。 出示橡皮泥长方体让学生观察,然后提问:怎样把它截成两个正方体? 用刀把长方体切成两个正方体。 谁来说一说,增加的表面积部分在哪里?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3、做练习二十第14题。 指导学生估计这个教室有多大,可以先估计这个教室的长、宽、高各大约多少米?再算出教室里的空间大约多少立方米。

四、讲解思考题。 提问:根据题意,要求梯形的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求正方形的边长有怎样的关系?求梯形的面积,关键就是求什么? 请大家课后试一试。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知识?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十第11、14题。 家庭作业:练习二十第10题、思考题。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全册)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第一章期初复习 一、计算题 1. 用竖式计算。 3.49+2.15 7.4-3.68 5.3×0.26 3.9÷0.65 2. 用简便方法计算。 2.9+0.46+7.1+0.54 582÷0.8÷12.5 0.4×(25+2.5) 46.8×9.9+4.68 二、填空题 1. 零下8℃通常记作(),低于海平面130米通常记作(); 小红向南走100米记作-100米,那么+200米表示她()。 2. 甲堆煤比乙堆煤多2.7吨,现在两堆煤都运走0.3吨后,甲堆是乙堆的3倍, 原来甲有()吨,乙有()吨。 3. 一个两位小数精确到个位是6,这个小数最大是(),最小是()。 4. 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48平方厘米,长和宽取整厘米数,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有 ()种情况,周长最长是()厘米。 5. 把一个两位小数的小数点去掉,就是把这个数(),得到一个新的数,新数与原数 的差是57.42,原来的两位小数是()。 6. ●●★★★△△△△照这样排列下去,第2009个图形是(),前2009个图形中有 ()个★。 7.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是在8月8月,这一天是星期五,那么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是星期 ()。

2010个0 2009个0 8. 已知梯形的上底是20厘米,下底是34厘米,其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442平方厘米,这个 梯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9. 已知A=0.00……096,B=0.00……03,则A ÷B=( ) 10. 把一根木料锯3 段要3.2分钟,锯8段要( )分钟。11. 用18根1分米长的小棒围成一个长方形,围成长方形面积最大是( )。 三、选择题 1. 下面是两个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图中空白部分面积相比较,( ) (1)甲>乙 (2)甲<乙 (3)甲=乙 2. 在下面3个数中,最接近0的是( ) (1)-1 (2)2 (3)3 3. 1.290290……保留三位小数是( ) (1)1.29 (2)1.290 (3)1.300 4. 一个密码是三位数,小明说是613,小华说是923,小林说是628,相同的数位他们只有一人 说对,这个密码是( ) (1)623 (2)918 (3)819 四、手脑并用我能行! 1.张大叔靠墙围了一块地种菜,如图所示,请你求出这块菜地的面积。 墙 2.利用下面的平行线,请画出一个面积是三角形面积4倍的平行四边形。 五、解决实际问题 34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