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静山摄影
前卫与传统

前卫与传统作者:陈文轩来源:《美术界》2020年第02期【摘要】郎静山凭借集锦摄影打破中西方艺术话语交流的困境,将中国传统艺术转译、传播到西方世界,赢得国内外的高度赞誉。
集锦摄影的创作周期长达六十余年,通过对相关史料的爬梳比对,可发现郎静山及其集锦摄影在1927—1937年、1937—1945年以及1949年后这三个时期,显现出较为复杂的话语建构形态,突显了集锦摄影蕴含的前卫艺术的策略及传统文化的内核。
【关键词】郎静山;集锦摄影;传播;话语建构;民族主义郎静山的集锦摄影诞生于中国摄影自觉之时,在不断推高的民族主义思想浪潮之中,不但开拓了一种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摄影,拓宽了摄影的外延,还在西方殖民视角的话语建构中突围,更新西方镜头中的中国形象,郎静山为中国摄影艺术走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郎静山从事集锦摄影创作长达六十年,其前卫艺术的策略及传统文化的表征,贯穿于他的三个创作时期,成为郎式集锦摄影批评与接受面貌的一对理论焦点。
从20世纪20年代后期到全面抗日战争爆发期间,是中国现代摄影的第一个繁荣时期,江浙一带聚集了众多摄影爱好者,醉心于模仿西方沙龙摄影的主流——“画意摄影”。
郎静山也不例外,其早期创作的非集锦摄影多数为表现江南风物优美之作,曾多次入选“中华摄影学社”摄影展,积累了一定的声誉,而真正使郎静山获得全国乃至世界瞩目的,是他从广告拼贴手法中获得灵感而创作的集锦摄影。
1934年,郎静山的早期集锦摄影作品《春树奇峰》首次入选英国摄影沙龙,集锦摄影无论从创作技法上还是思想理论上,乃至于传播影响力上,均达到中国摄影界的一个巅峰。
郎静山自此声誉益隆,上海文化界的名人、军政界的要人、摄影界的同好,均尊奉他为中国摄影大师。
同年,《良友》画报“良友人影专栏”开篇就讲,“在中国的摄影家里面,有国际名望的,只有郎式一人”①。
《良友》画报第150期恰逢摄影发明100周年,策划了“纪念摄影发明百年”专号,封面人物便是郎静山,还刊登了他的《漫谈摄影》一文,陈列他参加世界摄影展的数十枚入选证②。
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三十三)

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三十三)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三十三)1、白雪石《烟雨漓江》【赏析】白雪石的山水画清新俊逸,挺劲多姿,而最能代表其风格的是他以桂林为题材的山水画。
他对漓江情有独钟,曾五次南下桂林,漫游漓江,以独特的艺术语言把握桂林山水的物质和灵魂,在众多表现桂林山水的画家中独树一帜。
2、宋徽宗《枇杷山鸟图》【赏析】图中枇杷果实累累,枝叶繁盛。
一山雀栖于枝上,翘首回望翩翩凤蝶,神情生动。
此图纯以水墨勾染而成,格调高雅,别具一种苍劲细腻之韵致。
对开有乾隆御题诗一首:“结实圆而椭,枇杷因以名。
徒传象厥体,奚必问其声。
鸟自讬形稳,蝶还翻影轻。
宣和工位置,何事失东京。
”3、张大千《松下憩者》【赏析】张大千此幅绘一高士倚松长卧,是传统的“行乐图”题材。
虬屈的松枝与劲利坡石在用笔上相对统一,造型也相互呼应,体现出画家较为注重画面构造的技巧。
整幅画松秀豪劲,清丽洒脱。
4、清钱杜《虞山草堂步月诗意图》【赏析】此图以大密大疏之反差为特色。
层层茂林,以精细的点法为之,卷云般的山石,以密集而具装饰趣味的解索皴写成,与空旷的天地及白墙形成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强烈对比。
画法融王蒙之繁密与文徵明之细腻为一体。
5、于非闇《富贵寿考》【赏析】于非闇的工笔花鸟和书法受宋徽宗赵佶影响较多。
图中所绘牡丹和小鸟形象刻画细致精微,从茎干、枝叶到花头的用线严谨讲究,劲挺有力;枝叶之墨与花头之红形成对照,富贵典雅并具有装饰。
6、陶冷月《月夜归舟》【赏析】“雪后轻挠入翠微,寒溪花气袭人衣,过桥南岸寻春去,踏遍梅花带月归。
”7、嘉庆《楷书七言诗》【赏析】“塔影凌霄塞岭晴,秋风古道旧青城。
积场禾黍连村市,又山田穑事成。
旧陌周环峙废邱,传闻辽后建楼。
烟云聚散皆陈迹,只有伊逊河自流。
青城。
”8、郎静山摄影作品《花好月圆》【赏析】皓月当空,缥缈朦胧的云影衬托得这轮圆月越发饱满皎洁,一枝寒梅斜逸,颇有宋词“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燕脂匀注”之清雅风格。
虽题识“花好月圆”寓意美好吉祥,但梅花轻盈清素,圆月孤高清冷,仿佛空气中暗香浮动,自成一种超逸俊秀的格调,韵味绵长。
中国山水画中的元素在中国现当代摄影中的继承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中国山水画中的元素在中国现当代摄影中的继承摘要:1839年,摄影术顺应了历史的车轮轨迹,衍衍而生,没有人预料到它在今后的百年间会对现世产生怎样的影响。
最初的摄影被人们发现是无意间通过暗箱操作看到的不一样的大自然的景观,但是真正要将我们看到的大自然的景观存留下来,确是需要人工合成材料感光元素才能记录下来。
1844年,摄影术进入中国,此后50年,摄影术在中国大力发展,但大多国人都处于学习西方技术。
直到1892年郎静山诞生,41年后带有浓厚的中国山水风格的摄影集锦出现在全世界面前。
1879年,曾拜郎静山为师的单雄威定居美国,具有中国传统山水浓厚风格的摄影作品一张张的走向世界,那种充满意境与美感的作品从表面继承了山水画的气象,所谓气象,指的是自然山水的氣象和作者内心的气象。
关键词:山水元素;儒家思想;继承一、郎静山集锦摄影郎静山年生于江苏淮阴,他的父郎锦堂是一个充满了浓厚士大夫闲逸思想的人物,对于朗静山产生了不少的影响。
1906年,郎静山进入上海南洋公学预科读书,跟随国画老师李靖兰学习绘画、摄影原理以及暗房技巧,从此和摄影结下不解之缘,绘画对于郎静山的摄影,尤其对他日后所创造“集锦摄影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郎静山在创作过程中致力于寻找在摄影中表现景物自然美的方法,这种方法需要把美的保留,把不美的舍弃,于是就产生集锦的理念。
而在郎静山心中,集锦摄影要表现的是中国山水景物中最美的一面,他在中国成熟的中国山水水墨画中找到了归宿,郎静山将科学摄影技术与中国传统绘画理念相结合,并且融入中国《六法论》画作里“传移摹写”理念,和“取舍万殊,去芜存菁”之法,开始了自己的艺术摄影尝试。
郎静山在自己的山水集锦摄影作品中,充分借鉴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理论,采取”两断”“三叠”的构图形式,巧妙地运用了散点透视,留白,虚实,疏密的方法,使它们相辅相成,影像画面与题字、印章有机结合,将中国绘画的意境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完美完成了风光摄影与中国山水水墨画的无缝嫁接。
郎静山摄影作品

郎静山摄影作品
佚名
【期刊名称】《浙江档案》
【年(卷),期】1996(0)4
【总页数】1页(P49-49)
【关键词】摄影艺术;新闻摄影记者;英国皇家摄影学会;美国摄影学会;摄影教育;绘画理论;现代摄影;摄影创作;三十年代;浙江兰溪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419
【相关文献】
1.从“静山远韵——郎静山摄影艺术特展”看集锦摄影 [J], 杨悦;
2.“静山乐锦”郎静山摄影作品展 [J],
3.从郎静山的作品拍卖谈影响摄影作品收藏价值的因素 [J], 孙晓璐
4.东方画影——论郎静山摄影作品的山水意境 [J], 秦臻珍
5.从郎静山山水“集锦摄影”摄影作品看中华美学 [J], 王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艺术人生2002年节目单

艺术人生2002年节目单各位艺术爱好者们!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看看2002年《艺术人生》这个超经典的节目都有哪些精彩内容吧。
《艺术人生》可是一档特别温暖又有深度的节目,它就像是一扇通往艺术世界的大门,让咱们能近距离地了解到好多艺术家们背后的故事。
1月节目亮点。
在2002年1月的时候,有一期节目邀请到了著名的歌唱家李谷一老师。
大家都知道李谷一老师的歌声那叫一个动人啊,像《乡恋》《难忘今宵》这些经典歌曲,到现在都还广为传唱呢。
在节目里,李谷一老师就和主持人一起聊了她的从艺经历,分享了好多唱歌背后的小故事。
比如说,她为了唱好一首歌,会反复琢磨歌词和旋律,那种对艺术的认真劲儿,真的特别让人佩服。
2月节目看点。
2月的节目里,有一期请来了舞蹈家杨丽萍。
杨丽萍老师的舞蹈那可是美到让人移不开眼啊,像她的《雀之灵》,把孔雀的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就好像一只真正的孔雀在舞台上翩翩起舞一样。
在节目中,杨丽萍老师讲述了她为了舞蹈付出的努力。
她为了能更好地表现出孔雀的形态,经常观察孔雀的生活习性,还会模仿它们的动作,这种对舞蹈艺术的执着追求,真的让咱们看到了艺术家的敬业精神。
3月节目回顾。
3月的一期节目聚焦在了相声大师马季身上。
马季老师的相声那是给咱们带来了无数的欢乐啊,像《宇宙牌香烟》《虎口遐想》等经典作品,至今都让人忍俊不禁。
在节目里,马季老师分享了他创作相声的过程,还讲了一些在舞台上的趣事。
比如说,有时候为了一个好的包袱,他会和搭档反复琢磨,不断修改台词,就是为了能让观众笑得更开心。
4月节目精选。
4月有一期邀请到了电影明星张国立。
张国立老师可是大家熟悉的老戏骨了,他出演过好多经典的影视作品,像《宰相刘罗锅》《康熙微服私访记》等。
在节目中,张国立老师回忆了他的演艺生涯,从刚开始的默默无闻到后来的大红大紫,其中的酸甜苦辣都一一和观众分享。
他还说,为了演好一个角色,他会深入了解角色的生活背景和性格特点,有时候甚至会去体验角色的生活,这种对表演的认真态度,值得咱们学习。
中国画意摄影中的哲学思想——以郎静山为例

《戏剧之家》2019年第30期 总第330期225文化天地中国画意摄影中的哲学思想——以郎静山为例王文倩(扬州大学 江苏 扬州 225009)【摘 要】研究郎静山的画意摄影中的哲学思想,是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把握,也是对当今画意摄影发展的鞭策。
如何认识画意摄影,不让画意摄影流于视觉公式化,而是注重内在精神的传承,是当代人需要思考的。
【关键词】中国哲学;山水画;画意摄影;郎静山中图分类号:J4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0-0225-02画意摄影流派产生于19世纪80年代,是指模仿绘画形式和理念的一种摄影风格。
①画意摄影中的“画”,是指富有美感的形式,如何成为克莱夫·贝尔口中的“有意味的形式”,即将个人之“意”(情感)融入作品中。
因此在“画意”中,个人审美意识、艺术情感的介入是画意摄影的必要条件。
刘半农认为:绘画与摄影虽然有相通之处,但却各有特点。
若说摄影的目的在于仿画,还不如索性学画干脆些。
②与绘画相比,摄影的客观记录价值大于观赏性,绘画却是实实在在给人观赏的。
画家将胸中逸气倾注于画面之上,天地乾坤皆现于此,实现观者与画者的精神交互。
中国画意摄影是中国哲学思想、美学思想及伦理价值观影响之下的产物,是对客观自然感悟的主观创造。
其运用了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构图、留白、虚实等来安排画面, 以达到气韵生动、形神兼备的效果, 展现画的整体气韵、境界。
本文主要通过探讨中国哲学思想和中国美学思想、中国美学思想和中国绘画、中国绘画和画意摄影的关系入手,以郎静山作品为例,来说明中国早期画意摄影中的哲学思想(以道家思想为主)。
一、中国哲学思想与中国美学思想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艺术在很大程度上都受着哲学思想的影响和制约,都提出用哲学思想研究艺术现象。
中国传统艺术的价值精神受道、儒、释三种融合思想的影响,强调个人体验和内在精神的意象表述,凭借一定的艺术形态去叙述内在的思想感情和心理状态。
「一代宗师」郎静山

「一代宗师」郎静山佚名【期刊名称】《旅游世界》【年(卷),期】2018(000)011【总页数】8页(P50-57)【正文语种】中文101岁时的郎静山(王文舵1993年12月3日摄于广州)郎静山是开拓中国摄影的一代宗师,他不仅是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也是中国第一个摄影组织的缔造者和摄影教育的先驱,更是把中国绘画原理应用到摄影艺术中的第一人,曾获得美国纽约摄影学会“1980年世界十大摄影家”称号,是世界摄影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位摄影大师。
郎静山1892年生于江苏淮安,祖籍浙江兰溪游埠镇里郎村。
他的父亲喜欢收藏书画、唱戏和照相,使他从小就受到了艺术熏陶。
12岁时,郎静山进上海南洋中学读书,在图画老师李靖兰处学会摄影原理、冲洗和晒印技艺,于是和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1911年他始入《申报》馆工作,1925年创办中国摄影学会,1926年入《时报》工作。
他虽以摄影记者为业,可是却以仿画摄影作品见长。
他借鉴传统绘画艺术“六法”,潜心研习并加以发挥,创作了许多具有中国水墨画韵味的风光照片,自成一种超逸和俊秀的风格,作品受到人们的好评。
1927年,郎静山与胡伯翔等共同发起成立摄影团体——光社,并在《时报》大厦举办个人展览。
1930年,郎静山在上海松江女子中学开设摄影课,开创了我国摄影教育的先河。
1934年,第一幅集锦摄影作品《春树奇峰》在英国摄影沙龙入选。
从此,郎静山创立的集锦摄影在世界摄坛独树一帜。
郎静山认为:中国画里所谓的“定景”,其实就是摄影里所说的“构图”;中国画的绘事六法里,有所谓的“经营位置”与“传模移写”,在用笔的时候可以取舍万疏,去芜存菁,而摄影则限于机械与环境对象,唯有采取“集锦摄影法”才能不受限制。
随着1939年《郎静山摄影专刊》的出版和在复旦大学和大新公司展厅举办个展,从此将中国绘画艺术理念溶入摄影,使集锦照相艺术臻于成熟。
后人在整理郎静山的遗作时,发现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他早就开始混合了绘画技巧与摄影暗房的曝光运用。
印象派摄影

1、绘画主义
产生于19世纪50年代的英国 摄影家在创作上追求绘画的效果,或“诗
情画意”的境界。 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作品:《人生的两条
道路》 标志着绘画主义摄影艺术上的成 熟。
人生的两条道路 又名(两种生活方式)
鲁滨逊 《消逝》 又名《芳华欲逝》
这是一幅由五张底片 组成的照片。以表现 一个少女弥留之际悲 怆情景的摄影名作。
由于这张照片真实的记录了登陆时的激战情景, 人们原谅了它的技术缺陷,至今仍作为珍贵的历 史照片珍藏。这在世界摄影史上也是罕见的。
“克服恐惧的惟一方法就是拍 照,尽快把工作做完离开海滩, 我拍到胶卷用完为止,然后把 相机举过头顶,登上登陆艇。”
中国战士
中国武汉
镜头中的中国1938年
尤金.史密斯(W.Eugene Smith,1918-1978) 美国
杜瓦诺喜欢以儿童为拍摄对象。
观看者
心不在焉(1949)
搬运雕像 (1964)
毕卡索的早餐 (1952)
毕卡索展示作品 (1963)
六只手 (1973)
漫画家雷蒙.沙维纳 (1950)
市政厅广场前的爱吻 (1950)
地狱之门
课间休息(1956)
还不下课 1956
目光
8、现代派(达达派)
4、自然主义摄影
摄影家应回到自然中去寻找创作灵感。 题材大都是自然风光和社会生活。
5、纯粹派摄影(直接派摄影)
刻意追求“摄影素质”
核心观念:准确、直 接、精微和自然地去 表现被摄对象的光、 色、线、形、纹、质 等方面,不借助其他 造型艺术的媒介。
终点站 (1893年) 斯梯格里茨
代表人物:法国人亨利.卡 蒂埃.布列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慎独无私》1928Fra bibliotek1930年,郎静山在上海松江女子中学开设摄影课,开创了中国摄影教育 的先河。
郎静山还开创了一条“集锦摄影”的新路,以相机代替画笔,重塑中国 画的山水意境。他借鉴中国传统水墨绘画艺术,运用暗房技术把不同时 间、不同 地 点拍摄的影像结合在一起。 我们现在知道这种技术叫“PS”,可在当时这叫“集锦摄影”,是创举!
• 郎静山(1892年—1995年),浙江兰溪人,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郎静山运用绘 画技巧与摄影暗房曝光的交替重叠,创立“集锦摄影”艺术,在世界摄坛上独树 一帜。 一生酷爱摄影,共有1000多幅次作品在世界的沙龙摄影界展出。
• 曾经获得美国纽约摄影学会颁赠的1980年世界十大摄影家称号。他是以中国绘画 的原理应用到摄影上第一人。
1945
年
郎
静
《晓风残月》描绘的是一对恋人,
山
即将别离,彼此的感受如随风飘散的
《
柳丝般慌乱。恋人的心,于小舟中摇
晓
摆不定。踏实的田地也没于湖中不再
风
可靠。渺小的远山,居高临下的柳枝,
残
与几个简单的主体中酝酿赶上。余音
月 》
袅袅,尽显含蓄之美。 或许,多数观赏者只会被这张作
品的诗意吸引,而不易察觉出它是用
郎静山
郎静山以“中国第一摄影师”峥嵘于上海,首创“中国摄影集
锦艺术”,于世界影坛绽放异彩。他闲时与张善孖、大千兄弟
往还论画,名重士林。
1949年移居台湾,终至登峰造
极,举世公推为“亚洲摄影之父”。于右任赠联静山句云:
“松柏千年寿,乾坤一镜蒐”,涵意深厚,足以写照。百科全
书中又称其集锦作品为 郎派 (Long’s Style)。
• 中国第一个拍下女性裸体的摄影师,第一位以“集锦摄影”表现中国画意的摄影 家,第一位拥有世界各国最高名衔的华人……
• 绘画主义摄影
《
云 深 不 知 处 》
借鉴传统绘画艺术“六法”, 潜心研习、加以发挥,摄制出 具有中国水墨画韵味的照片, 自成一种超逸俊秀的风格 用照片向世人展示浸润东方式 智慧的意境美
《华亭入翠微》 1986 年
• 1892年(清光绪18 年),郎静山出生在 江苏淮安一个封建官 僚家庭,由于父亲喜 欢收藏书画、唱戏和 照相,郎静山从小就 受到了艺术的熏陶。
• 1925年,郎静山成为中国摄影学会创办人。 • 1928年,任上海时报首摄影记者,发起并成立了上海“中华摄影
学社”,这是我国南方第一个摄影团体。
《春树奇峰》 归山深浅去,丘壑雄壮美, 前枝衬远山,不见桃源路。
郎静山自己所满意的集锦作品《春树奇峰》 于世界国际沙龙得奖34次, 当时并未在底片接合处做出完全的调和, 远山与近景反差较强,但明确地传达了距离 之概念。
1966年的这幅《晓汲清江》
是郎静山经过几次不同的改变而成的作品。
1934年的一幅并非斜角构图,
且重点在云气的渲染。
1937年的一幅前景换成一幅面积较大的柳树,
以强调整幅作品的景深。
1942年的一幅强调的是空灵之气。
1966年的一幅明显的是一精炼的斜线构图,
疏落的秋枝从左下角斜出, 画面中央的水边泥土继续了斜线延伸 直到右上方的小山头。
《 晓 汲
而作品中心有趣的挑夫,
清
江
》
1934
年
1953
年 郎 静 山 《 云 淡
《 古 阁 重
峦 》
《 仙 舞 》
《
《花好月圆》
树
影
湖
光
气
爽
》
1960
《 春 到 》
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