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漏油事故引发的思考

合集下载

2011年中海油渤海湾漏油事故案例分析

2011年中海油渤海湾漏油事故案例分析

2011年中海油渤海湾漏油事故案例分析经管学院农管102班2010014225 叶川川摘要:2011年中海油渤海湾漏油事故曾一度登上众著名媒体新闻头条,引起广泛关注。

至今,仍可看到一些后续新闻,可见影响深远。

事故对我国渤海地区生态环境和渔业经济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其中经济利益和环保意识的交织和冲突,进一步深化了此次事故的影响。

这是在考验中国环境法学的权威,也是在测试我国国民的忍耐限度,其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和造成的社会影响不可小觑。

在事件处理过程中,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出现的问题,也应该引起相当的重视。

政府和人民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力度,执法部门对环境法的执行力度,都有待于提高和完善。

关键字:渤海;漏油;影响;原因;法律依据;处理一、事故简介2011年6月期间中海油渤海湾一油田发生漏油事故,这是中海油与美国康菲公司的合作项目。

康菲公司负责宣传的人士表示,康菲是作业方。

继11家民间环保组织致信中海油和康菲要求道歉之后,7月7日,达尔文自然求知社和自然之友等民间环保组织人士告诉记者,将发起对中海油和康菲的公益诉讼。

二、原油泄漏的危害(1)、经济损失渤海沿海地区各省港口沿岸损失惨重。

渤海漏油事件波及渤海湾周边地区渔业、旅游、能源、航运等多个领域,影响到渤海湾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转。

事故发生后,上述地区旅游业陷入衰退,沿岸水域渔业作业被迫停止,新的海底钻探工程也暂时叫停。

(2)、环境灾难泄露油井在深海,原油手机行动难度大,各方处理水下原油经验不足,遇到大风或恶劣天气,进展还会受到影响甚至会被迫停止。

漏出原油成分的水溶性高,与海水相融遂难以燃烧和清理,处理过程需耗几年之久,破坏性极大。

(3)、公共卫生灾害人类接触泄漏原油,短时间内可能引发头疼、眩晕、恶心、皮肤不适、眼睛灼热、呼吸不畅、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大量原油在水中扩散,可能通过食物链间接对人体健康形成危害。

三、事故原因联合调查组专家:蓬莱19-3油田溢油污染事故的性质已被认定为是一起造成重大海洋溢油污染的责任事故,有以下几方面依据:(1)、蓬莱19-3油田批准的总体开发方案为分层注水开发方式。

渤海湾与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对比与反思

渤海湾与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对比与反思

环保等民间组织
美国:
慈善机构组织民众用 头发吸油;组织对BP 进行诉讼并要求赔偿。
中国: 达尔问自然求知社、公 众环境研究中心自然之友、 绿色流域等11家组织发表致 中海油和康菲公司的公开信, 并表示要进行公益诉讼。
媒 体
美国
对BP公司穷追猛打,事件发生 第二天,即使是远在中国的读者, 也可以通过各种媒体看到许多令 人震惊的照片。 媒体几乎都在第一时间发出声 音;每一次污染扩展,都会被立 即播报。 在事件发生8个月后,又进行了 一次密集报道,集中于赔偿进度、 环境后续影响等。 事件发生一年后,再一次对类 似的话题进行集中追踪和调查。

反应不同的原因分析
法律环境
中国:法律缺位 海洋局的生态索赔国内也没有专门适用法律,只 有在《海洋法》、《环境保护法》中有一些相关规定, 但只是宽泛的规定没有相关实施细则,随意性较大, 而且之前国内类似的环境污染公益诉讼经验还很少。 最高20 万元的罚款让康菲石油有恃无恐,也侧面 说明国内环境污染法律的缺陷。
4 月20 日发 生爆炸,发现 少量漏油, BP和美国政 府开始联合治 理漏油。 5 月6 日,由英国石 油公司设计的重98 吨、高12米的钢制 罩式装置开始下放 至海底漏油处,并 计划用泵将外漏原 油引导至海上油船。 5 月16 日,使用 水下机器人将一 条带有堵漏装置 的细管道插入破 损的油管中,将 海底原油吸导到 油轮上。
美 国
政 府
中 国
中国国家海洋局的官员无需有此担心。面对近一个月后才 披露事实的质疑,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司长李晓明出面解 释称,这是因为发生溢油的原因很复杂,监测数据的采集、 污染面积的判断、事故原因的分析等,不可能在较短时间内 得出准确的结论,需要一定的时间。 没有解释披露漏油事件为什么需要首先对原因进行分析。 康菲公司将受到何种惩罚,目前尚不明确。按照目前政策, 行政处罚的上限应为20万元人民币,至于其他后续损失的 索赔,国家海洋局相关人士称,需要研究后才能确定。但该 人士承认,“目前无法确定具体的索赔额度”。

我对渤海湾油田溢油事故的看法

我对渤海湾油田溢油事故的看法

我对渤海湾油田溢油事故的看法
今年,美国康菲司与中海油合作的渤海油田发现溢油事故,不得不让人再次想到人类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与环境的关系再次给人类敲响警钟。

但在悲叹人类无视环境的同时,必须要谴责渤海湾溢油事故的凶手——康菲公司。

无需谈“美”色变,无需重提帝国主义。

应该站在人类的高度,去重新审视事故给我们的启示。

首先,是该反思如何更好的承担起自己的个人责任与企业责任。

个人的力量虽然是渺小的,但在全球分工的今天,每一个环节都与整体联系紧密,每一环都会影响整体。

所以个人的工作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体的效果。

不能以我是其中一个小环节,来推卸个人或公司对整个社会、整个生态系统以及全人类的责任。

近年来,如此事故接连不断,墨西哥湾石油泄漏、大连石油管道泄漏,这些都是因个人淡漠职业操守,无视职业责任,犯下了大错。

这样的丢了西瓜捡芝麻的例子不胜枚举,但我们这样的错误一错再错,有的事故,责任的庞大,已经不是一个个体可以弥补的,难道真的要我们全人类来承担个人的责任吗?
另外,这家漏油钻井,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有人在听到这件事故之后,惊呼中华民族要遭受灭顶之灾了。

这样的呼声不是耸人听闻,石油对环境的破坏,是有目共睹的,环境在污染后,很难恢复。

中国的合资项目,不得不重新规定评价标准。

让更多更有责任感的企业进入中国,我认为是一个方向。

希望这样的灾难不再重来,希望每个地球公民都勇敢的扛起肩上的责任!。

渤海漏油事件及引发的思考终稿

渤海漏油事件及引发的思考终稿

蓬莱19-3漏油事件及其引发的思考——中国为何这般怂!姓名:张龙刚班级:10级化工创新班2011年6月4日至17日,中海油渤海湾蓬莱油田19-3B、C平台先后发生溢油事故,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据报道,污染海域从最初的200平方米到840平方公里再到最新的2.43万平方公里,已经超越了墨西哥湾漏油事故。

然而至今,我们并不能完全确定漏油污染是否终止以及其日后将带来何等“后遗症”,同时,在索赔问题上要达成协议尚待时日。

渤海油田为中海油(全称“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最大的对外合作油田,合作方为美国康菲石油公司,其中中海油有51%权益。

渤海油田蓬莱19-3是迄今中国目前最大的海上油田。

1999年5月,康菲石油发现了这座油田,可采储量约5亿桶。

2002年,渤海油田一期项目投产,日产原油1.8万桶;2008年9月二期项目投产,油田峰值产量为15万桶每天。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该事件的发展过程。

6月4日,渤海油田B平台开始少量溢油,当日,北海分局接到中海油合作伙伴康菲石油公司报告,称发现海底溢油点,在蓬莱19-3油田海面发现少量油膜带,随即命该公司开展自查。

然而,康菲对此不以为然,以为这只是小型的漏油,不会有太大影响。

然而事实证明,正是这一点的疏忽才造成了日后灾难性的故事。

其后几天,B平台漏油现象日趋严重。

6月17日上午,C平台发生小型井底事故,康菲石油当日停止所有平台作业。

到后来,从简单的漏油日益发展为井喷,彻底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6月21日,微博最早披露了渤海油田漏油消息,这是网络上首次报道关于漏油时间的信息,时隔17天。

6月30日,国家海洋局相关部门介入了事故的调查。

7月5日,国家海洋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一个月前发生的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初步结论。

次日,新闻称渤海油田漏油事件致840平方公里海水变劣四类。

7月14日,国家海洋局叫停,康菲称已停止。

7月30日,国家海洋局下发通知,责成康菲公司限期彻底排查溢油风险点、彻底封堵溢油源、加快溢油污染处置。

渤海湾石油污染调研心得

渤海湾石油污染调研心得

暑期社会实践感悟渤海湾作为石油储量丰富的地区,石油开采和输运量大,由此引发的溢油风险增加,溢油进入海洋环境中,污染水体,破坏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使海水中的海洋生物种类减少,其次,若溢油量较大,对渔业产生较大危害,造成经济损失。

我们查阅的资料显示,渤海湾油轮泄油事故发生频繁,而且港口船舶的停靠和出入排除石油污染海水。

由2011~2013年间的卫星遥感图片发现,渤海不同海面的小范围溢油“黑斑”出现多发势态。

通过查找资料和调查研究发现,渤海湾海域石油类的分布呈现中北部偏高,南部偏低的趋势,东西向无明显的变化趋势。

石油事故的发生,在导致渤海湾生态环境破坏的同时,使溢油事故周边区域的渔业减产、鱼产品质量下降,造成渔民的经济损失,人类食用受污染的鱼产品,污染物经食物链放大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安全有风险。

目前发现渤海湾的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

美国康菲公司与中海油合作开发的蓬莱19-3油田于2011年6月发生溢油事故,康菲对渤海漏油事故处理不力,造成6200平方公里海域海水污染,其中,870平方公里海水受到重度污染。

“独往蓬莱觅幽境,疑是仙家谪人间”,美丽的蓬莱受到了巨大的危害,令人扼腕痛惜。

与此同时,因为渤海湾相对比较封闭,与太平洋的洋流较少,造成渤海湾海水交换周期较长,自洁能力有限,治理更加困难。

总体而言,中国海域总体污染形势依然严峻,近岸海域污染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善。

海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

溢油污染具有突发性、严重性、难处理性等特点。

溢油污染会影响光合作用,具有强烈的毒化作用,会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失衡,引发海洋赤潮,并危害海洋渔业资源,破坏滨海湿地资源。

防治海洋石油污染,保护海洋环境及资源已成为当务之急。

这次社会实践旨在让我们关注国家的海洋、环境、能源多方面的政策,让我们聚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注环境污染、环境保护与治理,让我们当代大学生更好地直触社会热点问题,开阔我们的社会观,加深我们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多方面的思考力与洞察力。

漏油事故反思总结范文

漏油事故反思总结范文

摘要:近期,我单位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漏油事故,给环境造成了污染,也给公司带来了经济损失。

为深刻反思事故原因,吸取教训,以下是对此次漏油事故的反思总结。

正文:一、事故基本情况2023年X月X日,我单位在开展石油开采作业过程中,发现输油管道发生泄漏,导致大量原油泄漏至周边环境,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事故发生后,公司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采取封堵泄漏点、清理泄漏原油等措施,尽量降低事故损失。

二、事故原因分析1. 人员操作失误: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在于操作人员对输油管道的巡检工作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管道泄漏问题。

此外,操作人员对相关设备操作技能掌握不足,导致在紧急情况下无法正确处理泄漏事故。

2. 设备老化:部分输油管道已使用多年,存在老化现象,未能及时进行更换或维修,导致管道泄漏。

3. 安全意识淡薄:部分员工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存在侥幸心理。

4. 管理制度不完善:公司对输油管道的巡检、维护、保养等工作制度不完善,未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

三、事故反思及整改措施1. 加强员工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强化安全操作技能,确保员工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正确应对。

2. 加强设备检查与维护:对输油管道等关键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发现老化、损坏等问题及时更换或维修,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3. 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输油管道巡检、维护、保养等工作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确保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4. 严格监督执行:加强现场监督,确保各项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5. 加强环保意识教育:提高员工环保意识,确保在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环保法规,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四、总结本次漏油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深刻反思,吸取教训,切实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公司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大安全投入,强化安全文化建设,努力提高员工安全素质,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康菲石油事件对我国的启示

康菲石油事件对我国的启示

康菲石油事件对我国的启示S2******* 雷冀美国康菲国际石油有限公司中国分公司在中国渤海的漏油事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持续了4个月的泄露后,至今溢油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控制,漏油仍在继续,对中国的环境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对渔民的作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沿海居民的生活健康已经受到极大的威胁。

这次事件暴露出了我国目前法律上的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一、事件回顾蓬莱19-3油田,位于山东半岛北部的渤海中,距山东省龙口市仅48海里,属于特大型整装油田。

该油田由中海油和美国康菲石油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康菲合作开发,作业方为康菲中国,是国内建成的最大海上油气田。

6月,该油田B、C平台分别发生溢油事故。

至今难见了局。

对于实情,康菲石油颇多伪饰。

起初,面对执法单位的问询,该公司先是宣称不掌握具体情况,后又以传真形式承认,蓬莱19-34油田C平台C20井在钻井作业中发生小型井涌事故。

不过,事故已经得到了控制。

7月5日,国家海洋局召开媒体通报会,向社会公布了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情况。

会上,该局还要求康菲公司要尽快确定并封堵B平台附近溢油源,同时抓紧时间将C平台泄漏的海底油污清理完毕,上述工作应在今年8月31日前完成。

然而,这一要求并未得到认真对待。

8月7日,康菲石油公司向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承认,蓬莱19-3油田B平台海底发现新的溢油点,距原溢油点10.8米。

8月12日,康菲公司宣布矿物油油基泥浆溢出总量增加到400立方米(2500桶),远超此前240立方米(1500桶)的预期。

8月16日,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再次约谈康菲公司主要负责人,了解事故处理进展状况,并再次督促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海洋局的限期要求,于8月31日前封堵B平台附近溢油源,清理完毕C平台泄漏的海底油污。

8月28日,北京华城律师事务所律师贾方义向多家海事法院提起了环境公益诉讼,要求中海油和康菲石油设立100亿元的赔偿基金,进行生态赔偿和恢复。

渤海湾漏油事故概况及评论

渤海湾漏油事故概况及评论

渤海湾漏油事故概况及评论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渤海湾溢油事件主要概况及最新进展,并由此阐述了隐藏在事件背后的一些社会问题。

笔者同时对此次事故的主要责任方康菲与中海油进行了谴责,并相应作了一些个人评论。

前言渤海湾蓬莱19-3油田于6月4日发生漏油事故,这一事故自发生以来就备受公众关注,中海油和康菲更是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到现在为止,渤海湾漏油事故已经过去三个多月了,事故造成840平方公里的海水降至劣四类,这次事故可谓深深地刺痛了国人的心。

下面首先让我们看一下这次事故的概况。

事故概况日期事件节点6月21日微博首次出现关于此次渗油的消息,该条微博疑为中海油内部人士所发,内容是“渤海油田有两个油井发生漏油事故已经两天了,希望能控制,不要污染。

”多家媒体此后联系中海油集团公司新闻处及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部,均未获得回复。

7月1日中海油首次正式作出回应:据美国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康菲中国)报告,由该公司任作业者的蓬莱19-3油田于6月上、中旬发生渗漏,附近海面出现油膜,目前渗漏点已经得到控制。

7月3日据中海油内部人士7月3日透露,中海油渤海湾一油田发生漏油事故已基本处理完毕,由于泄露范围比较小,只涉及200平米左右,对事故海域及相关环境影响较小。

没有人员受伤,没有任何关于野生生物、渔业或航运不利影响的报告。

7月5日国家海洋局7月5日通报中海油6月4日漏油事故,漏油致840平方公里海域水质被污染,对周边海域造成危害,目前已对涉事公司立案。

7月康菲石油公司首度披露事故数据,溢油量达1500桶。

以1吨石油约等于7.3桶计算,漏油量14日约205吨。

7月16日莱19-3漏油事故海域出现赤潮,长约2海里。

7月30日记者从国家海洋局获悉:国家海洋局下发通知,责成康菲公司限期彻底排查溢油风险点、彻底封堵溢油源、加快溢油污染处置。

其中,要求其要尽快确定并封堵B平台附近溢油源,同时抓紧时间将C平台泄漏的海底油污清理完毕,上述工作应在今年8月31日前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