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生产工艺 操作程序、关键控制点

2.生产工艺 操作程序、关键控制点
2.生产工艺 操作程序、关键控制点

生产作业控制制度

一、销售部依据市场需求及客户要求,下达《生产制造单》至生产车间。

二、技术部负责编制《产品工艺流程图》、《作业指导书》,各工序操作员严格依据《产品工艺流程图》、《作业指导书》进行作业。当因相关因素的改变而需更改《作业指导书》时,则依据《文件和资料控制制度》进行相应的更改。

三、设备质量的控制依据《生产设备控制制度》执行。

四、品管部负责跟进每一工序工艺执行情况,当发现有违反工艺操作或不规范操作时,应予以纠正。

五、品管部负责对每一质量控制点的工序产品进行检验和试验,并负责对工序产品的放行。

六、对有技能培训要求的工序,应组织此类工序人员的培训、考核。只有经培训及考核合格的人员才能上岗操作,定员定岗,品管部负责本工序人员质量的管理和控制,当发现人员质量不合格时,应立即停止其作业,并提出人员培训申请,实施培训事宜。当因相关因素的改变而需更新岗位技能时,则对人员进行重新培训。

七、对特殊过程的控制应由具备资格的操作者完成,且定员定岗。

八、附相关文件:

《作业指导书》

《产品工艺流程图》

《批生产指令》

《批生产记录(生产前)》

《批生产记录(生产中)》

《工艺流程图》

《配料操作规程》

《灌装/包装操作规程》

洗发液生产作业指导书

(操作过程控制)

一、生产前的准备:

1、清洗加热搅拌机,搅拌机干净后,才可生产。

2、清洗生产用具、桶、铲、冲洗干净后,才可使用。

3、检查校正磅秤、衡器,正确无误。

4、测试纯水PH值应在之间,方可使用。

5、测试纯水电导率应在8以下,达标后才可使用。

6、检查原材料是否满足生产用量,才可生产。

7、检查电源、各种仪表应正常。

二、秤料规程:

1、纯水:按百分比计算,不得误差1%按配方比例加入。

2、原料:按百分比计算,按配方比例不得有任何误差。

三、生产操作:

1、将原材料加入搅拌机,搅拌15---20分钟,彻底均匀后,方可加入其它添加剂。

2、去离子水,按配方比例加入,在每分钟50---60转良好的搅拌下,使原料与纯水搅拌,边搅拌、边加热、加热75℃,然后关闭加热管。

3、在良好的搅拌下,恒温搅拌30分钟、化、杀菌。

4、将恒温后,开始降温,边搅拌、边降温。

5、冷至40℃后,加入防腐剂、香精、添加剂、搅拌30---50分钟均匀后,才送化验室检验,合格后才出料。进入静置室。

四、质量检验:

1、半成品未出料前检验PH值在6---7之间,才合格。

2、半成品离心,30分钟/2000转,,无油水分离现象,才合格。

3、泡沫测试在50以上,才合格。

4、粘度测试在7000以上,才合格。

5、耐热±40℃、24h,恢复室温后应正常,才合格。

6、耐寒—15℃、24h,恢复室温后,应正常。

7、细菌检验,培养48 n±37℃,应达到国家标准,才合格。

8、经检验合格后,才通知生产部分装车间灌装。

五、分装成品:

1、塑料瓶用乙醇消毒后,才可装成品。

2、塑料瓶应喷生产日期、保质期二年。

3、对不合格塑料瓶,一律不得装成品。

4、塑料瓶说明书、字迹不清楚一律不得装成品。

5、分装成品时,应凭化验室放得单,才可分装。

6、洗发液分装,瓶瓶过秤200ml,每甁秤量不得少于202g、只准多,不准少。

六、包装车间:

1、分装车间过好秤的成品,应盖好瓶盖,检验瓶外观应整洁。

2、大纸箱应检查与洗发液是否相符。

3、质检员检验包装应达到企业内控标准,才在合格证上签字放行。

4、包装完后,经质检员全部检验合格后,才可入库。

洗发液工艺流程图

说明:关键控制点

A、原材料纯水加热75℃,恒温搅拌30分钟,才降温。

B、降温至40℃加入香精、防腐剂。

注意事顶:

A、恒温乳化30分钟杀菌、乳化,不得少于1分钟。

B、香精、防腐剂40℃以下加入,不得在40℃以上加入。

C、香精、防腐剂加入后,要搅拌30分钟均匀后,才可出料。

D、原料、去离子水一定要过秤,不得误差1%。

洗发液关键控制点

开料员:工程师:

护发素生产作业指导书

(操作过程控制)

一、生产前的准备:

1、清洗真空乳化机、油相桶、水相桶,应清洗干净。

2、清洗生产用具、桶、铲,才可生产。

3、检查油相、水相加热油应达到标准。

4、检查各种仪表、仪器、线路、开关应正常。

5、检查各种秤、衡器应正常。

6、测试纯水PH值:6~7之间,方可使用。

7、测试纯水电导率在3~8之间,应达标才可使用。

二、秤原料操作规程:

1、原料按油相、水相秤好后,按油相、水相分开加热,原料、油质,不得有

任何误差。

2、纯水不得误差1%,然后加入水相加热。

三、生产操作程序:

1、油相加热85℃--90℃。

2、水相加热85℃--90℃(水包油体系)。

3、将水相先抽入乳化锅,然后再把油相抽入乳化锅。

4、均质2800转/分钟、均质5~7分钟,然后恒温搅拌30分钟乳化、杀菌。在

良好搅拌下降温。

5、降温至45℃加入添加剂、香精,在良好的搅拌下,继续降至40℃后,送化

验室检验合格后,出料放入静置室。

四、质量检验:

1、半成品出料前进行抽查,合格后,才通知生产车间出料。

2、PH值测试:6~7之间,才合格。

3、离心检验:3000转/30分钟、无油水分离才合格。

4、耐热±40℃、24h恢复室温后应正常。

5、耐寒-15℃、24h恢复室温后应正常。

6、细菌检验:培养±37℃、48n ,应符QB/T7916国家标准。

7、经检验合格后,才通知生产部分装车间分装。

五、分装成品:

1、包装玻璃瓶、塑料小盒,用乙醇进行消毒、杀菌后,才可装成品。

2、应检查玻璃瓶、塑料盒应打印生产日期、保质期限。

3、凡不合格的玻璃瓶、塑料盒一律不得装成品。

4、分装半成品时,应凭化验室合格放行单,才可分装。

5、各种产品分装时,不得少1ml、不得多3ml。

六、包装车间:

1、包装车间包装已经分装好的成品。其盖、内垫也应用乙醇消毒后才可使用。

2、外用纸箱,应检查与成品是否相符、字迹是否清楚、图案、商标应正确、

无误才可使用。

3、质检员检验合格后,每箱应放合格证、合格证有质检员签字、生产日期、

批号。

4、经检验合格后,成品方可入库。

护发素工艺流程图

说明:关键控制点:

A、油、水相混合后、均质5—7分钟。

B、恒温搅拌30分钟乳化、杀菌。

注意事项:

A、油相、水相加热不得低于85℃,不得高于90℃。

B、均质时间不得少于5分钟,为保证质量。

C、恒温杀菌乳化30分钟,不得少于一分钟时间。

D、45℃加香精,不得在45℃以上加入香精。

护发素关键控制点

年月日

开料员:工程师:

护肤乳液生产作业指导书

(操作过程控制)

一、生产前的准备:

1、清洗真空乳化机、油相桶、水相桶,应清洗干净。

2、清洗生产用具、桶、铲,才可生产。

3、检查油相、水相加热油应达到标准。

4、检查各种仪表、仪器、线路、开关应正常。

5、检查各种秤、衡器应正常。

6、测试纯水PH值:6---7之间,方可使用。

7、测试纯水电导率在8以下,应达标才可使用。

二、秤原料操作规程:

1、原料按油相、水相秤好后,按油相、水相分开加热,原料、油质,不得有任何误差。

2、水不得误差1%,然后加入水相加热。

三、生产操作程序:

1、油相加热85℃--90℃。

2、水相加热85℃--90℃(水包油体系)。

3、将水相先抽入乳化锅,然后再把油相抽入乳化锅。

4、均质2800转/分钟、均质5—7分钟,然后恒温搅拌30分钟乳化、杀菌。在良好搅拌下降温。

5、降温至45℃加入添加剂、香精,在良好的搅拌下,继续降至40℃后,送化验室检验合格后,出料放入静置室。

四、质量检验:

1、半成品出料前进抽查,合格后,才通知生产车间出料。

2、PH值测试:6---7之间,才合格。

3、离心检验:3000转/30分钟、无油水分离才合格。

4、耐热±40℃、24h恢复室温后应正常。

5、耐寒—15℃、24h恢复室温后应正常。

6、细菌检验:培养±37℃、48h,应符QB/T7916国家标准。

7、经检验合格后,才通知生产部分装车间分装。

五、分装成品:

1、包装玻璃瓶、塑料小盒,用乙醇直行消毒、杀菌后,才可装成品。

2、应检查玻璃瓶、塑料盒应打印生产日期、保质期限。

3、凡不合格的玻璃瓶、塑料盒一律不得装成品。

4、分装半成品时,应凭化验室合格放行单,才可分装。

5、各种产品分装时,不得少1g、不得多3g。

六、包装车间:

1、包装车间包装已经分装好的成品。其盖、内垫也应用乙醇消毒后,才可使用。

2、外用纸箱,应检查与成品是否相符、字迹是否清楚、图案、商标应正确、无误才可使用。

3、质检员检验合格的,每箱应放合格证、合格证有质检员签字、生产日期、批号。

4、经检验合格后,成品方可入库。

护肤乳液工艺流程图

说明:关键控制点

A、油相、水相混合后、均质5分钟。

B、恒温搅拌30分钟乳化、杀菌。

注意事顶:

A、油相、水相加热不得低于85℃,不得高于90℃。

B、均质时间不得少于5分钟,为保证质量。

C、恒温杀菌乳化30分钟,不得少于一分钟时间。

D、45℃加入香精,不得在45℃以上加入香精。

护肤乳液关键控制点

年月日

开料员:工程师:

护肤啫喱生产作业指导书

(操作过程控制)

一、生产前的准备:

1、清洗搅拌机、生产用具、桶、铲等用具。

2、检查各种秤、衡具是否正常。

3、纯水PH值测试,应达到6—7之间。

4、纯水电导率,应控制在3---8之间。

二、秤料的操作规程:

1、纯水按配方比例秤好加入,误差不得超过1% 。

2、胶浆和添加剂,按配方比例秤好加入。

3、在良好的搅拌下分散,胶浆与水分散均匀,然后加入乙醇和保湿剂,

彻底搅拌均匀。

4、最后加入水溶香精和防腐剂,混合后为透明液体,最后送化验室检验合

格。

5、过滤出料,放入静置室。

三、质量检验:

1、PH值控制6---7之间,为合格。

2、检查透明度,应符合本企业内控标准。

3、喷雾试验,应符合本企业内控标准。

4、经检验合格后,通知分装车间灌装,并开合格放行条。

四、分装车间:

1、成品凭化验室合格放行条,方可灌装。

2、灌装应检查塑料瓶是否用乙醇消毒,凡来经消毒的瓶,一律不得灌装。

3、灌装时每瓶应过秤,不得少于1ml,但也不得超过3ml,应符合标准。

4、塑料瓶,不合格或字迹不清楚的一律不得灌装。

五、包装车间:

1、灌装好的成品,喷头应拧紧,防止漏液。

2、质检员应每瓶过检验,凡有沉淀物、不透明液体,应退回生产车间,

重新返工。

3、纸箱装箱之前,应检查纸箱与成品、规格、数量应相符,方可装箱。

4、经质检员检验合格后,应签合格证,每箱应放合格证。

5、包装合格后,质检员应开合格检验单后,成品方可入库。

护肤啫喱工艺流程图

说明:关键控制点:

胶浆彻底分散和过滤。

护肤啫喱关键控制点

开料员:工程师:

化妆水生产作业指导书

(操作过程控制)

一、生产前的准备:

1.清洗加热搅拌机,搅拌机干净后,才可生产。

2.清洗生产用具、桶、铲、冲洗干净后,才可使用。

3.检查校正磅秤、衡器,正确无误。

4.测试纯水PH值应在之间,方可使用。

5.纯水电导率应在8以下,达标后才可使用。

6.检查原材料是否满足生产用量,才可生产。

7.检查电源、各种仪表应正常。

二、配料规程:

1. 纯水:按百分比计算,不得误差1%按配方比例加入。

2. 原料:按百分比计算,按配方比例不得有任何误差。

三、生产操作:

1. 将原材料加入搅拌机,搅拌15---20分钟,彻底均匀后,方可加入其它添加剂。

2. 去离子水,按配方比例加入,在每分钟50---60转良好的搅拌下,使原料与纯水搅拌,边搅拌、边加热、加热至80℃,然后关闭加热管。

3. 在良好的搅拌下,恒温搅拌30分钟杀菌。

4. 恒温后,开始降温,边搅拌、边降温。

5. 冷至40℃后,加入防腐剂、香精、添加剂、搅拌10分钟均匀后,才送化验室检验,合格后才出料。进入静置室。

四、质量检验:

1. 半成品未出料前检验PH值在6---7之间,才合格。

2. 耐热±40℃、24h,恢复室温后应正常,才合格。

3. 耐寒—15℃、24h,恢复室温后,应正常。

4. 细菌检验,培养48h±37℃,应达到国家标准,才合格。

5. 经检验合格后,才通知生产部分装车间灌装。

五、分装成品:

1. 塑料瓶用乙醇消毒后,才可装成品。

2. 塑料瓶应喷生产日期、保质期二年。

3. 对不合格塑料瓶,一律不得装成品。

4. 塑料瓶说明书、字迹不清楚一律不得装成品。

5. 分装成品时,应凭化验室放得单,才可分装。

6. 护肤水分装,瓶瓶过秤200ml,每甁秤量不得少于202g、只准多,不准少。

六、包装车间:

1. 分装车间过好秤的成品,应盖好瓶盖,检验瓶外观应整洁。

2. 大纸箱应检查与护肤水是否相符。

3. 质检员检验包装应达到企业内控标准,才在合格证上签字放行。

4. 包装完后,经质检员全部检验合格后,才可入库。

化妆水工艺流程图

说明:关键控制点:

1、恒温搅拌30分钟、杀菌。

化妆水关键控制点

开料员:工程师:

沐浴露生产作业指导书

(操作过程控制)

一、生产设备

管式循环乳化成套设备

二、配料规程

每100kg成品的单耗及规格与配料表相同

三、操作规程

1.将检验合格的纯水按配料表量投入水相锅,开点加热升温至85—90℃,并在85—90℃温度的范围内保温半个小时,并将配料表中水相材料加入溶解。

2.将配料表中所有油相材料加入油相锅,并加热至85℃,使所有材料熔化。

3.打开油相锅及及油相锅出料阀门,使油相从乳化锅底部进入水相,开搅拌混合乳化,油相放完后关水相底阀。

4.检查高速旋涡泵出口,并使之处于循环状态,开混合泵将管中油相抽清,再关油锅阀,开乳化锅出料底阀,物料进入循环乳化状态,保持半个小时。

5.开冷却水,继续循环搅拌乳化至料温55℃,加入C相,继续循环搅拌半个小时以上,

如果料温已降至38—40℃。则停冷却水,继续循环乳化。

6.取样进行半成品检验,测PH值,检查膏体细度。

7.半成品检验合格后,将循环泵出口改成出料状态出料。

8.将膏体转入空调静置间,取样进行理化指标检验,静置24小时。

9.检验结果合格,进入灌装间装瓶装盒。

10.取样进行微检,结果合格后进入仓库。

四、质量检验

1、外观液体或膏状产品不分层,无悬浮物或沉淀

2、香气无异味,符合规定香气

3、PH值成人型~;儿童型~

4、耐寒:(-5±2)℃的冰箱放置24h,恢复至室温后无沉淀和变色现象,透明产品不混浊

5、耐热:(40±1)℃的冰箱放置24h,恢复至室温后无沉淀和变色现象,透明产品不混浊

五、分装成品

1.塑料瓶用乙醇消毒后,才可装成品。

2.塑料瓶应喷生产日期、保质期二年。

3.对不合格塑料瓶,一律不得装成品。

4.塑料瓶说明书、字迹不清楚一律不得装成品。

5.分装成品时,应凭化验室放得单,才可分装。

六、包装车间

1、分装车间过好秤的成品,应盖好瓶盖,检验瓶外观应整洁。

2、大纸箱应检查与护肤水是否相符。

3、质检员检验包装应达到企业内控标准,才在合格证上签字放行。

4、包装完后,经质检员全部检验合格后,才可入库。

沐浴露工艺流程图

沐浴露关键控制点

开料员:工程师:

洗面奶生产作业指导书

(操作过程控制)

一、生产设备:管式循环乳化成套设备

二、配料规程:每100kg成品的单耗及规格与配料表相同

三、操作规程

1.将检验合格的纯水按配料表量投入水相锅,开点加热升温至85—90℃,并在85—90℃温度的范围内保温半个小时,并将配料表中水相材料加入溶解。

2.将配料表中所有油相材料加入油相锅,并加热至85℃,使所有材料熔化。

3.打开油相锅及及油相锅出料阀门,使油相从乳化锅底部进入水相,开搅拌混合乳化,油相放完后关水相底阀。

4.检查高速旋涡泵出口,并使之处于循环状态,开混合泵将管中油相抽清,再关油锅阀,开乳化锅出料底阀,物料进入循环乳化状态,保持半个小时。

5.开冷却水,继续循环搅拌乳化至料温55℃,加入C相,继续循环搅拌半个小时以上,如果料温已降至38—40℃。则停冷却水,继续循环乳化。

6.取样进行半成品检验,测PH值,检查膏体细度。

7.半成品检验合格后,将循环泵出口改成出料状态出料。

8.将膏体转入空调静置间,取样进行理化指标检验,静置24小时。

9.检验结果合格,进入灌装间装瓶装盒。

10.取样进行微检,结果合格后进入仓库。

四、质量检验

1、色泽:白色

2、香气:清香

3、PH值:细腻、均匀一致

4、细菌总数个/CFU/g):≤1000;(儿童用产品≤500)

5、耐寒:-5~-10℃,保持24h恢复室温无分层、沉淀、变色现象

6、‘耐热:(40±1)℃,保持24h恢复室温无分层、沉淀、变色现象

五、分装成品

1、塑料瓶用乙醇消毒后,才可装成品。

2、塑料瓶应喷生产日期、保质期二年。

3、对不合格塑料瓶,一律不得装成品。

关键工序、特殊过程管理制度

XX公司 关键工序、特殊过程管理制度 质量控制手段的健全和稳定,是公司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基本保证,而在生产过程设置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为明确与关键或特殊工序相关人员、部门的职责,特制定本制度。 1 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的设立 1.1关键工序在工艺流程图中体现,我公司规定端盖加工、机座加工、转轴加工、静(水)压试验为关键工序,绝缘处理为特殊过程。 1.2生产科负责组织车间配置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所需的资源,以满足各种技术文件的要求。 1.3质检科负责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各种记录数据的收集、统计、分析、质量信息的反馈及质检员的配备。 2 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人员职责 2.1关键工序应建立人员配置与控制项目明细表,操作人员应熟悉控制项目的内容,掌握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的控制手段,明确工件的质量特性,保证加工件与试件的要求。 2.2 操作者应有上岗证,会正确测量,认真实行自检、自分、自做标记,并按有关规定填写首检记录,作好设备工装及检测工具的维护保养工作,根据过程质量波动规律,及时进行自我调节控制,发现过程质量异常,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信息。 2.3质检员应有授权证书并随时监督操作者是否按工艺文件的

要求进行操作。质检员应按照产品图纸或检验规范的规定对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的产品质量进行检验,并把检查结果做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报告。 2.4车间主任(或技术员)做好本车间关键工序的现场督促、检查和指导,建立车间与有关部门之间的质量信息渠道,贯彻实施技术部门下达的技术与工艺文件,对本车间关键工序的正常运作负责。 3 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的管理 3.1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操作者由所在车间负责管理,定人定岗,并需接受技术、生产、质检等有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3.2公司根据加工过程的实际情况,确定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负责人、操作者、技术员、质检员等。 4、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文件的管理 4.1由技术科根据具体产品编制控制项目明细表、作业指导书、零部件检验规范,对涉及安全性能的项目进行了重点控制。并发放至各关键工序,确保在用文件的正确、有效。 4.2生产科根据技术文件规定的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的设备状况,分别编制设备保养计划,维修记录及设备满足零部件加工精度要求的验证记录。 4.3质检科(计量室)要对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装置编制计量器具周期鉴定计划,并定期实施周期鉴定,填写计量器具周期鉴定卡,确保计量器具的准确和有效。 4.4车间及质检部门对所属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用的技术文

关键元器件和原材料的控制程序

关键元器件和原材料的控制程序 1.目的 通过对本公司来料、过程和成品中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进行检验与验证,及时发现不合格品,防止不合格关键元器件和材料入库、发生及流出。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来料、过程及成品中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或验证。 3.职责与权限 3.1生产部员工负责在生产过程中的自检和互检。 3.2品质部负责对来料、过程及成品进行检验。 3.3技术部负责制定《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清单》,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有CCD光电转换主板、电源及电源线、电荷耦合器件以及外壳材料等关键元器件和材料。 4.定义 关键元器件和材料: 是指对产品的安全、环保、EMC和主要性能有较大影响 的元器件和材料。有时可能不仅限于认证实施规则中的 “关键零部件清单”。 5.工作程序 5.1 建立并保持关键件合格供应商名录。关键件应从经批准的合格供应商处购买,并保存关键件进货单,出入库单、台帐 5.1.1 对供应商提供的关键件的检验或验证进行控制,确保与采购控制要求一致,应保存相关的检验或验证记录。 5.1.2 选择合适的控制质量的方式,以确保入厂的关键件的质量特性持续满足认证要求,并保存相关的实施记录。合适的控制质量的方式可包括: a)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可为整机强制性认证承认认证结果的自愿性认证证书,工厂应确保进货时证书的有效性。 b)每批进货检验,其检验项目和要求不得低于认证机构的规定。检验应由工厂实验室或工厂委托认可机构认可的外部实验室进行。 c)按照认证机构的要求进行关键件定期确认检验。 5.1.3 供应商或客户交货时,仓管员按送货单或订购单查验物料是否为关键元器件和材料,并查验物料的品名、规格、型号、数量等。初收无误后,把原物料整

建筑工程关键工序控制要点及措施

建筑工程重点监控要点及预控

1.土方工程 .1.1 槽底部要平整:常见通病是基底不清理有浮土等,或基底为萝卜坑,致使地基造成应力集中,降低地基的承载能力。补救措施是进行二次清理。 .1.2 开挖断面验收 为实测项目,验评标准规定允许偏差值是-0,即底部宽度、长度不得小于设计基础底边尺寸。对于基槽上限验评标准没做规定;考虑施工方便,基槽底部宽度应为设计基底宽度、工作面宽度与四周支撑宽度之和。四周支撑一般每边宽100mm,工作面宽度,基础设垫层为50mm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每边为300mm,在保证满足三个宽度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基槽开挖宽度。实际验收要先用经纬仪重新复核中心线,基槽断面尺寸,要从轴线向两边量。 1.3 开挖标高验收 为实测项目,验评标准规定允许偏差值为+0mm,-50mm,验收以水准控制点为标准,用水准仪直接检查,验收实际开挖工程量;验收中应结合检查基底是否平整。 .1.4 地基复查记录

基槽开挖好后,应对地基土进行全面、详细、审慎的检验,要对照设计或地质资料复核土层分布情况和走向,复核地耐力,要观察砂石粒径是否与地质报告描述一致、有否局部过松,要沿基底行走一周,分析土层走向和土质变化,判断基底是否到原土。 1.5 基槽隐蔽工程记录(验槽记录) 要全面记录基槽施工检查情况,包括平面位置、开挖断面尺寸、基底标高、边坡坡度、地耐力复查结论,基槽底下异常地质处理施工情况、设计变更或扰动老土基底处理情况、排水降水施工措施等。 1.6 回填土控制及验收 土方施工中回填质量往往被忽视,轻则造成室内管沟积水、室内地面、室外散水空鼓下沉,台阶沉陷开裂;重则可能回填土挤动墙体,回填土透水使基础耐久性减弱或引起地基下沉,甚至地基结构迅速破坏导致建筑物结构下沉、开裂以致破坏,因此必须十分注意回填的质量要按图纸设计要求。 a)回填土质要求 回填土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表层以下可采用基槽开挖原土进行回填。不得采用有机质含量大

关键工序管理制度1

关键工序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实现公司岗位的规范化管理,通过对一些具有关键、特殊性的岗位进行管理达到公司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升,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产品的关键工序定义、识别、管理和培训等工作。 3、术语和定义 3.1 关键工序: 3.1.1指具有关键质量特性或对下道工序有较大影响或出现不合格品较多的工序。 3.1.2加工复杂或不能通过其后的检验和试验充分得到验证的工序。 3.2 工序质量控制点:指制造现场在一定的时期和条件下,经常出现产品质量问题,需进 行重点检测、检验、控制和关注的点。 4、职责 4.1技术(工艺)部负责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识别和设立,提供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 明细表,负责编制设备操作规程及工艺文件,并做好关键工序过程能力分析。 4.2品质部负责关键工序的识别和鉴定,负责关键工序计量器具的管控及对各关键工序的日 常监督检查,并做好信息的分类、统计、分析、处理和归档工作。 4.3制造部负责各个关键工序的设备、工装重点控制与管理,做好各自关键工序的现场控制 与管理,并做好日常记录及定期统计分析。 4.4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员培训的安排、培训老师的选拔、培训资料归档、人员的考核、上岗 证(参考附件3)的颁发、上岗证的回收以及关键工序相关信息汇总备案。 4.5各部门根据上述关键工序明细表,明确本部门从事关键的人员,并负责本部门关键工序 岗位人员的动态管理,当本部门关键工序岗位人员发生以下情形时,需及时向人力资源部提出培训需求,以保证在岗人员的技能符合关键工序岗位任职要求: 4.5.1 当工序人员长时间请假或长时间未接触本关键工序,间隔时间在180天以上(含); 4.5.2 在岗人员发生岗位异动,有新员工接任工作,须对新员工进行培训; 4.5.3 在岗人员转岗至另一个关键工序岗位,需要进行上岗位培训; 4.5.4 关键工序任职要求发生变化时,需要对在岗人员进行培训。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编制: 审核: 批准: 版次:_B—1.0— 分发号:______________ 受控状态:_____________ 2018-01-02 发布2018-01-02 实施

目次

目次. (1)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3) 1 目的 (3) 2 适用范围 (3) 3 职责与权限 (3) 4 工作程序 (3) 4.1 本公司关键过程为生产产品的关键过程 (3) 4.2 关键过程的确定 (3) 4.3 关键过程的评审 (3) 4.4 产品生产关键过程的控制. (4) 4.5 标识 (4) 4.6 不合格品控制 (4) 4.7 记录控制 (4) 4.8 更改控制 (5) 4.9 防护控制 (5) 5 记录 (5)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1 目的 按Q/XX QF01-2018《质量手册》7.5.6关键过程要求规定,识别关键过程,并对其实施有效控制,特编制本程序文件。实施和保持本程序,确保在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关键过程得到有效的控制。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在所有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对关键过程的识别与控制。 3 职责与权限 3.1 技术中心是关键控制过程的归口管理部门,对生产产品关键过程进行识别、控制,负责: a) 编制机械加工关键过程明细表; b) 编制关键工序作业指导书; c) 对关键工序工艺文件进行工艺评审; d) 对关键工序在加工时进行技术跟踪,对首件进行工艺、工装验证。 3.2 生产制造中心负责:在关键工序首件加工时,通知工艺人员进行工序验证,并参与验证工 作。 3.3 质量管理部负责对关键过程的监督管理,编制检验规程,对关键过程实施严格的监控和检 验。按评审后的工艺文件、相关标准、产品图纸组织生产,进行过程控制。 4 工作程序 4.1 本公司关键过程为生产产品的关键过程 4.2 关键过程的确定 对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工序,一般包括形成关键、重要特性的工序和加工难度大、质量部稳定、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工序;设计人员对产品进行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关键过程,并在相应的设计文件上做标识。 4.3 关键过程的评审 4.3.1 对关键过程设计参数和制造工艺必须严格审查,在设计评审、工艺评审中应作为重点内 容。关键过程的评审,不必单独安排,可结合其他质量评审实施: a) 设计文件上确定关键过程(特性)的评审,可结合设计评审进行;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的措施

第九章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的措施主要内容包括: ▲桩基、主体、装饰等监理预控方案 ▲水电安装施工监理预控方案 ▲暖通工程监理预控方案 ▲消防工程监理预控方案 第一节桩基、主体、装饰工程施工 常见问题及预控措施 为确保本工程建设质量,作为监理人员应将如何精心监理、根治工程的质量通病看作是自己的重要职责。必须坚持在建设监理活动中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确保施工质量。本细则列举了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监控措施。 (一)、沉管灌注桩的监理方案 按照前面的分析,本工程桩基应采用沉管灌注桩,直径为377mm。根据我们大量的监理经验总结和对当地地质的仔细分析,我们认为重点控制桩的定位、垂直度、桩长、贯入度控制、沉渣厚度、砼灌注等方面,我方提出如下监理方案。 页脚内容1

1、沉管灌注桩的施工与质量控制 (1)对总包及分包单位质保体系组织审查 (A)、人员 为保证施工质量,现场项目管理班子必须配套,包括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量员、安全员。现场操作人员工程要齐全,桩机操作员、钢筋工、砼工、班组长均持证上岗。 (B)、设备 为保证施工质量,必须配备的设备须到场,桩机应具备当地的许可证,设备性能满足工程要求及安全使用,砼搅拌机应具有讲题设备及备用搅拌机、电焊机,应配有确定桩位的经纬仪。 (C)、施工方案 在图纸会审的基础上,由施工单位编制相应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应结合具体工程的特点,包括场地、地质、桩长等,要有保证施工质量的具体措施及异常情况的应急措施,还应有安全管理办法。 (2)工程材料监理 (A)、所有建筑材料的规格品种和性能必须满足设计技术要求和国家质量标准的要求。钢材及水泥必须有质保单及现场帛样检验报告,检验报告由主管部门批准的检测单位出具,散装水泥按批次进行抽样检验,钢筋搭接焊200个焊点为一批试焊送检。 (B)、砼浇捣 ①、试桩前砼级配应通过试验合格,施工过程中每台班做砼试块一组。 页脚内容2

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的质量保证措施

目录 (一)保证测量精度与准确的措施 (二)钢筋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三)模板质量控制措施 (四)砼质量控制措施 (五)预留埋施工措施 (六)保证砖砌体施工质量的措施 (七)防治粉刷及地面起壳的措施 (八)防治楼地面起砂的措施 (九)防止外墙面砖脱落措施 (十)防治屋面漏水的措施 (十一)防治外墙涌水措施 (十二)防治楼地面、阳台地面、落水口和立管洞处渗水的措施(十三)防治管道漏水的措施 (十四)防治装饰粗糙的措施

(一)保证测量精度与准确的措施 1、本工程测量人员是具有丰富施工检验,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的专业人员,曾在多个大型工程施工中任专业测量。因此能胜任本工程的测量工作。 2、我公司在本工程中使用目前先进的测量仪器,如自动安平水平仪,铅垂直仪均为进口仪器,设备先进,精度高。 3、施工前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经研究同意后实施。 4、坚持技术复核制度,对于工程主轴线、标高基准点在放线完成后,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复核,对于一般轴线,标高由技术负责人指定专人负责复核。确保无误后,放可继续施工。 (二)钢筋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1、质量管理点的设置:包括钢筋品种和质量;钢筋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钢筋的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接头位置、弯钩朝向;焊接质量;预留洞孔及预埋件规格、数量、尺寸、位置;钢筋位移;钢筋保护层厚度及绑扎质量。 2、预控措施:应检查出厂质量证书及试验报告,必须保证材料指标的稳定;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使其熟悉施工规范要求和基本常识;认真执行工艺标准,严格按技术交底要求施工;严格按照图纸和配料单下料和施工,弯钩朝向应正确;施工前应预先弹线,检查基层的上道工序质量,加强工序的自检和交接检查;对使用工具经常检测和调整,并检查焊接人员有无上岗证;正式施焊前须按规定进行焊接工艺试验,同时检查焊条、焊剂的质量,焊剂的质量。焊剂必须烘干;对倾斜过大的钢筋端头要切除,焊后夹具不宜过早放松,根据钢筋直径选择合适的焊接电流和通电时间;每批钢筋焊完后,按规定取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目次

目次 (1)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3) 1 目的 (3) 2 适用范围 (3) 3 职责与权限 (3) 4 工作程序 (3) 4.1 本公司关键过程为生产产品的关键过程 (3) 4.2 关键过程的确定 (3) 4.3 关键过程的评审 (3) 4.4 产品生产关键过程的控制 (4) 4.5 标识 (4) 4.6 不合格品控制 (4) 4.7 记录控制 (4) 4.8 更改控制 (5) 4.9 防护控制 (5) 5 记录 (5)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1 目的 按Q/XX QF01-2018《质量手册》7.5.6关键过程要求规定,识别关键过程,并对其实施有效控制,特编制本程序文件。实施和保持本程序,确保在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关键过程得到有效的控制。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在所有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对关键过程的识别与控制。 3 职责与权限 3.1技术中心是关键控制过程的归口管理部门,对生产产品关键过程进行识别、控制,负 责: a)编制机械加工关键过程明细表; b)编制关键工序作业指导书; c)对关键工序工艺文件进行工艺评审; d)对关键工序在加工时进行技术跟踪,对首件进行工艺、工装验证。 3.2生产制造中心负责:在关键工序首件加工时,通知工艺人员进行工序验证,并参与验 证工作。 3.3质量管理部负责对关键过程的监督管理,编制检验规程,对关键过程实施严格的监控 和检验。按评审后的工艺文件、相关标准、产品图纸组织生产,进行过程控制。 4 工作程序 4.1本公司关键过程为生产产品的关键过程 4.2关键过程的确定 对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工序,一般包括形成关键、重要特性的工序和加工难度大、质量部稳定、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工序; 设计人员对产品进行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关键过程,并在相应的设计文件上做标识。 4.3关键过程的评审 4.3.1对关键过程设计参数和制造工艺必须严格审查,在设计评审、工艺评审中应作为 重点内容。关键过程的评审,不必单独安排,可结合其他质量评审实施:

建筑工程关键工序控制要点及措施

控预及点要控监点重程工 筑建 1.土方工程 .1.1槽底部要平整:常见通病是基底不清理有浮土等,或基底为萝卜坑,致使地基造成应力集中,降低地基的承载能力。补救措施是进行二次清理。 .1.2开挖断面验收 为实测项目,验评标准规定允许偏差值是-0,即底部宽度、长度不得小于设计基础底边尺寸。对于基槽上限验评标准没做规定;考虑施工方便,基槽底部宽度应为设计基底宽度、工作面宽度与四周支撑宽度之和。四周支撑一般每边宽100mm,工作面宽度,基础设垫层为50mm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每边为300mm,在保证满足三个宽度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基槽开挖宽度。实际验收要先用经纬仪重新复核中心线,基槽断面尺寸,要从轴线向两边量。 1.3开挖标高验收 为实测项目,验评标准规定允许偏差值为+0mm,-50mm,验收以水准控制点为标准,用水准仪直接检查,验收实际开挖工程量;验收中应结合检查基底是否平整。.1.4地基复查记录 基槽开挖好后,应对地基土进行全面、详细、审慎的检验,要对照设计或地质资料复核土层分布情况和走向,复核地耐力,要观察砂石粒径是否与地质报告描述一致、有否局部过松,要沿基底行走一周,分析土层走向和土质变化,判断基底是否到原土。 1.5基槽隐蔽工程记录(验槽记录) 要全面记录基槽施工检查情况,包括平面位置、开挖断面尺寸、基底标高、边坡坡度、地耐力复查结论,基槽底下异常地质处理施工情况、设计变更或扰动老土基底处理情况、排水降水施工措施等。 1.6回填土控制及验收 土方施工中回填质量往往被忽视,轻则造成室内管沟积水、室内地面、室外散水

空鼓下沉,台阶沉陷开裂;重则可能回填土挤动墙体,回填土透水使基础耐久性减弱或引起地基下沉,甚至地基结构迅速破坏导致建筑物结构下沉、开裂以致破坏,因此必须十分注意回填的质量要按图纸设计要求。. a)回填土质要求 回填土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表层以下可采用基槽开挖原土进行回填。不得采用有机质含量大于6%的土、石膏或水溶性硫酸盐含量大于2%的土、膨胀土、淤泥质土、冻结土等。回填土的干土颗粒不应较大,较多,否则受水浸湿,沉陷大。回填土应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如采用不同土料填筑时,应将透水性较大的土置于下层。不宜将各种土混在一起使用。 b)基槽清理 回填前应将基槽中的木屑、建筑垃圾、松土等杂物清理干净,排除积水并防止地面水流入。 c)基础保护 回填应在基础具有一定强度下进行,并在两侧同时夯填,高差不应超过300mm,以免挤动基础造成基础松散和轴线位移,影响基础结构受力性能。如遇暖气沟或室外回填土高差较大的外墙等单侧夯填土时,应将不回填一侧同步加侧支撑。d)夯填要求 回填要求分层夯实,采用动力打夯机械,虚铺厚度不大于300mm,每层压实遍数,采用平碾时为6—8遍,采用蛙式打夯机为3—4遍。人工夯实不大于200mm,夯打要求一夯压半夯,每层夯打3—4遍。采用碎石类土或爆破石渣作回填石料时,为保证夯实,最大粒径不得超过铺填厚度的2/3。 2. 砌体工程 1.砌体施工 a)加强对砌筑砂浆拌和的检查 1)应督促、检查承包单位根据审定的砂浆配合比进行生产,计量要准确。塑化材料的掺量对水泥混合砂浆强度影响很大,计量时一定要加以特别注意。. 2)督促承包单位使用机械拌和砂浆。拌和时应注意投料顺序,保证块状的塑化材料能拌开,搅拌时间不得少于1.5min,掺用微沫剂时,应适当延长。 3)检查、测定拌出砂浆的质量。砂浆的稠度应满足不同种类砌体的具体要求;保水性要好,分层度不宜大于2厘米;发现砂浆和易性差,容易产生沉淀、泌水现象时,应仔细分析原因。 b)砂浆在运输过程中,要采取措施防止其离析。搅出的砂浆应及时使用,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在拌成后,分别在3h和4h内使用完毕,如气温超过30℃,相应缩短1h。灰槽中的砂浆应及时清理干净,隔日的砂浆不能再使用。c)检查砌砖的现场准备工作 1)检查和审核承包单位测设的墙体平面尺寸和标高,以及皮数杆设立情况; 2)检查基底的清理情况,砂浆、杂物等要清理干净。基底若为垫层或砖砌体,应事先浇水湿润。 3)特别要核对门口、窗口等与砖缝的对应情况。 4)烧结普通砖砖在砌筑前一天就应浇水湿润,砖含水率控制在10%--15%,严禁干砖上墙;加气混凝土砌块可不用浇水,天气炎热条件下可喷水湿润; 5)检查施工单位砌体施工质量、安全技术交底情况,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d)砌筑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应加强巡视

特殊过程关键工序的界定

特殊过程关键工序的界 定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特殊过程与关键过程的界定 一、特殊过程与关键过程的界定 1、特殊过程:是指对形成产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验证的过程(工序),主要包括: (1)、工程(产品)质量不能通过后续的检验,测量或监控加以验证的工序; (2)、工程(产品)质量需进行破坏性试验或只有通过复杂、成本很高的方法才能检验、试验,或只能通过间接监控的工序; (3)、仅在工程(产品)使用或交付之后,不合格的质量特性才能暴露出来的工序; 2、关键工序:处于重要工程部位,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过程,包括: (1)、对工程(产品)质量、性能、功能、寿命、可靠性及成本等有直接影响的工序。 (2)、工艺复杂,质量容易波动,对操作者的技艺要求高或问题发生较多的工序。 二、过程要求 1、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施工过程中,工长应进行旁站监督,并填写工长旁站记录。 2、每道工序施工过程中,质量员应进行巡检,填写日常质量检查记录,有隐患时及时下发整改通知单,督促整改,整改完成后应进行验证。 3、关键工序的重要质量特性(如钢筋间距、钢筋保护层厚度、模板平面度、模板顶面标高等)应由实测实量小组进行实测验收,合格后方可报监理验收。

三、过程识别 1、关键工序: 本工程初步确定测量放线分项工程、钢筋分项工程、模板分项工程、混凝土分项工程、屋面防水、卫生间防水、幕墙工程等为关键工序,关键工序将编制专项施工技术方案。 2、特殊过程: 依据《施工控制程序—质量》规定,本工程地下室防水为特殊过程,即采用自防水混凝土和两道卷材防水,须按特殊过程控制进行施工。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文件

Q/JY-TSCX-027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了规范关键过程,对关键过程实施有效控制,特编制本控制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控制程序规定了对形成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关键过程的识别、确定、质量控制要求等内容,适用于公司军工产品关键过程的控制,其它产品可参考执行。 3 术语、定义 3.1 关键特性:指如果不满足要求,将危及人身安全并导致产品不能完成主要任务的特性; 3.2 重要特性:指如果不满足要求,将导致产品不能完成主要任务的特性; 3.3 关键件:含有关键特性的单元件; 3.4 重要件:不含关键特性,但含有重要特性的单元件; 3.5 关键过程(关键工序):对形成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过程。关键过程一般包括形成关键、重要特性的过程;加工难度大、质量不稳定、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过程等。 4 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程序的引用而成为本程序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程序。 4.1 《GJB 190特性分类》 4.2 《材料代用规定》 4.3 《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程序》 5 职责 5.1 技术中心 5.1.1 负责识别和标识关键过程,组织编制关键过程工艺文件,组织对关键过程进行“三定”工作(即定工序、定人员、定设备); 5.1.2 负责组织对生产、检验等人员培训关键过程(工序)控制的技术文件中需要注意事项。 5.2 生产部 5.2.1 参与关键过程“三定”工作; 5.2.2 负责按关键过程控制的相关技术文件要求实施关键过程控制,记录关键过程的实际工艺

参数; 5.3 质量保证部 5.3.1 参与关键过程“三定”工作; 5.3.2 负责关键过程的监督检查,按图样及工艺文件的要求进行关键过程检验,记录关键特性的实测值。 6 工作流程和要求 关键过程控制的详细流程图(附后) 6.1 关键过程的识别和确定 6.1.1 关键过程识别和确定的原则 6.1.1.1工艺室根据设计编发的“关键件(器材)、重要件(器材)明细表”和设计图样上标注的关键特性、重要特性,识别确定关键过程(关键工序); 6.1.1.2 工艺室根据公司技术能力、设备能力、人员能力等情况对加工难度大、质量不稳定、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加工过程,可确定为关键过程(工序); 6.1.2 关键过程识别和确定后形成的文件 6.1.2.1 编制关键过程明细表 工艺室在编制关键件、重要件工艺规程后,按产品编制“关键过程明细表”,经部门领导审批和质量会签,复制分发生产部计调室、质量经理。当发生更改时,应及时更新“关键过程明细表”。 6.1.2.2 编制关键过程(关键工序)工艺规程 工艺室对识别确定的关键过程(关键工序),编制关键过程(关键工序)工艺规程,明确要控制的关键特性、重要特性,要控制的工艺方法和技术要求等。 6.1.2.3 编制关键过程三定表 工艺室组织对关键过程进行“三定”填写《关键过程三定表》。 6.2 关键过程的标识 6.2.1 工艺室在编制关键过程(关键工序)工艺规程时,对于关键件、重要件应在封面加盖“关键件”或“重要件”红色印章;在关键工序的工序号处,加盖“关键工序”红色印章,若关键 关键过程的 识别和确定 关键过程控制有效性的评价 关键过程 控 制 关键过程 标 识

关键工序及关键质量控制点

1.1.1 关键工序及关键质量控制点 各子系统工程均列出“关键工序”、“关键质量控制点”,并报工程监理确认,在工程实施中及时跟踪检验,对影响工程质量的进行严格控制。 1.2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我公司获得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拥有完整《质量手册》和质量管理要求与措施。 本工程的质量目标,按照国家施工规范执行,保证工程达到国家合格验收标准,为达到上述的目标,具体的工程质量确保措施如下: 1.2.1 施工图的设计评审查 施工图是保证工程顺利如期完成和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我们建议由业主组织,我方和相关设计单位先对智能化系统图纸深化设计并和其它相关专业进行设计审查和协调。 参加人员: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各有关专业技术人员、项目经理、现场项目负责人、主要施工安装人员、设计单位甲方代表、监理单位。 评审内容:图纸技术文件完整性,设计选型器材是否合理,性价比是否最优,是否便于施工,是否能保证工程质量,能否保证施工安全,自身的装备及技术能力是否适合设计要求。 会审结论:确定是否修改设计或制定修改方案,办理设计变更手续。 审查施工图纸应有详细记录,发现问题及建议解决办法。 1.2.2 技术交底 参加工程的施工安装人员及管理人员,应在施工前对该工程的技术要求,施工方法进行技术交底。 各专业技术人员对分部、分项工程向参加施工管理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的内容应包括: ?工程概况、工程特点、施工特点、进度计划的原则安排; ?施工程序及工序穿插的安排; ?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执行的技术规范、标准; ?保证质量的主要措施;

主要的安全措施及要求。 1.2.3 工程质量自检和互检 为保证自检、互检的有效工作,应做好以下基础工作: 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施工安装人员明确设计,施工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组织有关人员学习有关验收规范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对施工安装人员进行检查量测方法等有关基础知识培训; 对施工安装人员进行质量意识、质量要求的教育。 自检和互检应做到的质量保证: 施工安装人员应根据质量检验计划,按时按确定项目内容进行检查; 自检和互检是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记录之一,施工安装人员应认真填写相应的自检记录,记录人和项目经理应分别在记录上签字; 专业检查人员应定期复核自检互检记录。 1.2.4 专业质量检查 专业质量检查是本项目的项目经理和各专业的工程督导对工程建设全过程中各环节内容的操作所进行必要的监督和检查。 专业质量检查应按定期检查和巡回检查形式进行: 定期检查:本项目的项目经理和各专业的工程督导根据质量检验或确定的重点,进行固定式核查确认和把关。 巡回检查:本项目的项目经理和各专业的工程督导不定时,不定点根据工序稳定状况采取有目标的机动检查。巡回检查的重点为: 从质量信息分析表面质量不稳定的工序。 工程的重要部位关键环节或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工序。 技术操作不熟练的新工人或质量不稳定,质量问题较多的施工安装人员所在的工序。 外界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对工程质量有明显作用的工序。 专业质量检查的质量保证要求: 专检人员应提前熟悉检查对象的设计要求,判定合格的标准及检查程度; 对自检记录进行检查,检查后提出判定意见,对符合要求应予以签字确认; 对工序质量出现异常时,可作出暂停施工的决定,必要时可填写不合格报告;

特殊过程、关键过程、关键控制点辨析

特殊过程、关键过程和关键控制点 辨析 1、术语定义: 1、关键过程: 定义:对产品质量或安全有重大影响,或者工艺参数对最终产品性质或质量有重大影响,或者控制难度较大,或者容易发生偏离的过程,称为关键过程。 未见关键过程的明确定义,在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中有关键质量控制点的要求,在食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中有“关键控制环节”的内容。 在工业产品许可实施细则和食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中有关键质量控制点的控制要求:企业应对生产中的重要工序或产品关键特性进行质量控制,并应在生产工艺流程图上标出关键的质量控制点。 在食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中还有“关键控制环节”一说,与关键质量控制点相似。 2、特殊过程: ISO9000标准的规定:当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使问题在产品使用后或服务交付后才显现时,该过程为特殊过程。 在工业产品许可实施细则中特殊过程的控制要求:对产品质量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验证的特殊过程,应事先进行设备认可和人员鉴定,并按规定的方法和要求进行操作和实施过程参数监控。 未见特殊过程的明确定义。 3、关键控制点(CCP点): ISO22000标准的定义:(食品安全) 能够施加控制,并且该控制对防止或消除食品安全危害(3.3)或将其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是所必需的某一步骤。 综上所述,仅有关键控制点有ISO22000标准的明确定义,关键过程(关键质量控制点、关键控制环节)、特殊过程无明确定义。关键过程只出现在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中,未处现在ISO9000标准中,特殊过程出现在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和ISO9000标准中(未明确其称谓)。关键控制点在HACCP标准中无明确定义(GB/T27341)。 2、针对性: 关键过程(关键质量控制点、关键控制环节):主要针对最终产品质量控制情况而言:该工序对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影响程度而言,或者该工序控制的难度和发生偏离的可能性而言。 特殊过程:主要针对该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的可能性或者经济性而言:或者是不能测量、或者是不能经济的测量、或者是测量结果过晚,失去应用意义。 关键控制点(CCP):主要是针对最终产品的食品安全而言:HACCP针对识别的显著危害,ISO22000针对显著危害和实际控制情况。 综上所述,关键过程针对产品质量;特殊过程针对监视和测量;关键控制点针对食品安全 特殊说明:按照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和ISO22000标准,关键过程(关键质量控制点、关键控制环节)和关键控制点(CCP),只出现在生产过程中,是生

特性分类及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 特性分类和关键件、重要件及关键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1 目的 单元件特性分类是对产品质量控制的基础。通过对单元件特性的分类,使各类人员了解和掌握设计意图,使产品在形成的全过程主次清楚,重点突出,以便对关键件、重要件实行重点控制,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和可追溯性,以保证产 品的最终质量。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技术资料中单元件的分类和标记的类别、形式的标注方法、审批、更改及单元件特性及关键件、重要件和关键过程的质量控制原则。 本程序适用于正式生产的各类产品的特性分类及关键件、重要件和关键过程的质量控制。 3 职责 3.1 设计部门负责对产品进行特性分析,形成特性分析报告,并对产品实施特 性分类,编制“关键件、重要件项目明细表”。 3.2 工艺部门负责编制“关键件、重要件工艺规程、质量跟踪卡、关键过程明细表”并进行质量控制要求并贯彻实施。 3.3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编制“关键件(特性)、重要件(特性)和关键过程检验规范”并进行关键过程质量控制的检查和考核。 4 工作程序 4.1 特性分类 在划定特性类别之前,应对产品进行特性分析(即技术指标分析,设计分析和选定检验单元)提出特性分析资料,并征集有关部门的意见,结合特性分析结果由设计部门根据产品出现故障的严重程度将特性类别分为三类,即关键特性、 重要特性和一般特性,划定的特性类别应该与特性分析保持一致。 4.2 特性分类符号 特性分类符号由特性类别代号、顺序号组成,必要时增加补充代号。 4.2.1 特性类别代号 用大写汉语拼音字母表示。

*** 编写批准修改单号修改 审核日期修改页码审核 标准化备注修改状态批准关键特性:G 重要特性:Z 一般特性:不规定 3.4顺序号 在同一图(代)号的设计文件,按阿拉伯数字顺序表示在特性类别代号后。 关键特性:G1~G99 重要特性:Z101~Z199 一般特性:不规定 3.5补充代号 用大写汉语拼音字母表示在顺序号后。 A—产品单独销售时,该特性被分类为关键特性或重要特性,而在高一级装配中检查或试验时则为一般特性。 B—装配前复检。 C—工艺过程数据作为验收数据。 D—要求特殊的实验或检验。 3.6关键件、重要件标记 标记的形式为等边三角形,规格、尺寸见图10-1 及表10-1。 图10-1 表10-1 规格L C B 字体 1 号标记25 1 1.5 10PB按GB5888 2 号标记7.5 0. 3 0.45 3PB按GB5888 3.7单元件类别的标注 4.3设计资料

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控制程序

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控制程序 版本 D 修订0 1.目的 1.1 为了确保中建七局有限公司总部所承接的工程项目在产品的实现过程中,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处于受控状态,特制定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控制程序。 2.适用范围 本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控制程序适用于:公司总部、直营公司、事业部(项目部)在施工过程各个阶段的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的确认与控制。 3 术语解释 3.1 一般过程:是指按常规管理其质量较易控制的过程。 3.2 关键工序:是指对产品的性能或外观有重要影响的工序。 3.3 特殊过程: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检验、验收的过程。 4.职责 4.1 技术质量部 4.1.1 技术质量部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编制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质量控制文件。 4.1.2 对直营公司(项目部)针对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编制的单项施工技术方案(措施)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2 人力资源部负责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实施人员的培训工作。 4.3 直营公司、事业部(项目部)编制针对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的单项施工技术方案(措施),实施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的具体控制活动。 5.工作程序 5.1 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的确认原则5.1.1关键工序的确认原则 a影响结构安全的工序。如:深基坑支护、后浇带施工、转换梁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中 的钢筋施工、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筑等。 b. 影响建筑使用功能的过程。如:电梯井垂直度控制、屋面防水、山墙渗水等。

c. 影响建筑工程观感质量的过程。如:外装饰工程。 d. 影响工序交接质量的工序。如:水电、暖通管道预埋件设置。 5.1.2 特殊过程的确认原则 a产品质量特性无法检验或无法经济检验的工序; b. 产品质量特性需经使用后才能暴露出来的工序; c. 产品质量特性需经破坏性试验才能暴露出来的工序。如:基础灌注桩、地下室防水、钢筋焊接、预应力结构、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等。 5.2关键工序及特殊过程的施工控制 5.2.1关键工序的施工控制 a. 项目部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界定关键工序。针对确定的关键工序编制作业 指导书,其内容应包括:施工的操作方法、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材料、机具的选配、施工 注意事项等要求。 b. 项目技术负责人应根据编制的作业指导书,向施工技术人员及相关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施工技术人员对施工班组长进行关键工序的交底,规定施工工艺及设备、质量控制及评定标准的书面交底,质检员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跟踪检查。 c. 设置质量控制点,对施工过程的技术参数和过程特性进行监视和控制。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的施工技术人员共同研究过程工序特点,确定需要监控的技术参数和质量要点。施工员和质检员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工程质量控制点的要求旁站监控技术参数和质量要点,并填写 关键工序旁站监控记录,并在施工过程中的以“三检”制度为基础,实施监 5.2.2 特殊过程的施工控制 特殊过程除应满足关键工序的控制要求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关键元器件和原材料的控制程序

精心整理关键元器件和原材料的控制程序 1.目的 通过对本公司来料、过程和成品中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进行检验与验证,及时发现不合格品,防止不合格关键元器件和材料入库、发生及流出。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来料、过程及成品中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或验证。 3.职责与权限 3.1生产部员工负责在生产过程中的自检和互检。 3.2品质部负责对来料、过程及成品进行检验。 3.3技术部负责制定《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清单》,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有CCD光电转换主板、电源及电源线、电荷耦合器件以及外壳材料等关键元器件和材料。 4.定义 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是指对产品的安全、环保、EMC和主要性能有较大影响的元器件和材料。有时 可能不仅限于认证实施规则中的“关键零部件清单”。 5.工作程序 5.1建立并保持关键件合格供应商名录。关键件应从经批准的合格供应商处购买,并保存关键件进货单,出入库单、台帐 5.1.1对供应商提供的关键件的检验或验证进行控制,确保与采购控制要求一致,应保存相关的检验或验证记录。 5.1.2选择合适的控制质量的方式,以确保入厂的关键件的质量特性持续满足认证要求,并保存相关的实施记录。合适的控制质量的方式可包括: a)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可为整机强制性认证承认认证结果的自愿性认证证书,工厂应确保进货时证书的有效性。 b)每批进货检验,其检验项目和要求不得低于认证机构的规定。检验应由工厂实验室或工厂委托认可机构认可的外部实验室进行。 c)按照认证机构的要求进行关键件定期确认检验。 5.1.3供应商或客户交货时,仓管员按送货单或订购单查验物料是否为关键元器件和材料,并查验物料的品名、规格、型号、数量等。初收无误后,把原物料整齐排放于关键元器件和材料待检区域,通知IQC进行来料检验。

关键工序管理办法

密级: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关键工序管理办法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4-01-01发布 2014-01-02实施 更改/修订状态:A/1 编 号 :HT/体d-PG-8.2-01-2014

*********集团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文件编号:HT/体d-PG-8.2-01-2014 关键工序管理办法文件版本:第 2 版 修订状态:第1 次修订 页码:共3 页第1 页 1目的 通过对关键工序进行有效控制,确保产品质量处于稳定的合格状态。 2范围 适用本公司确定的所有关键工序控制车。 3术语和定义 3.1 关键工序:指具有关键质量特性或对下道工序有较大影响或出现不合格品较多的工序。。 3.2工序质量控制点(已建成质控点):指制造现场在一定的时期和条件下,对需要重点控制的质 量特性、关键部位、薄弱环节以及影响因素等采取特殊的管理措施和方法,实行强化管理,使工序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保证其达到规定质量要求。 4 职责和权限 4.1质检科为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 4.2技术科负责关键工序的设立,并做好关键工序能力分析。 4.3制造部负责各个关键工序设备工装的重点控制与管理。 4.4质检科负责关键工序计量器具的重点控制与管理。 4.5质检科负责对各关键工序的日常监督检查。 4.6各车间做好各自关键工序的现场控制与管理,并做好日常记录及定期统计分析 5 工作程序 5.1由技术科根据关键工序及其他工序现状设置必要的质控点。 5.1.1质控点的设置原则 5.1.1.1具有关键质量特性的工序 5.1.1.2工艺上有特殊的要求且对下道工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 5.1.1.3内、外部质量信息反馈中出现不合格品较多的工序 5.1.1.4 按5.1.1.1、5.1.1.2条设置的质控点应长期控制;按5.1.1.3条设置的质控点属动态控制若连续三个月达到规定质量要求并保持稳定,可予以撤消转入正常管理。 5.1.2质检科负责编制“质量控制点明细表”,并对其实行动态管理,其动态管理信息应及时传递有关

特性分类和关键件重要件及关键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特性分类和关键件重要件及关键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1 目的 单元件特性分类是对产品质量控制的基础。通过对单元件特性的分类,使各类人员了解和掌握设计意图,使产品在形成的全过程主次清楚,重点突出,以便对关键件、重要件实行重点控制,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和可追溯性,以保证产品的最终质量。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技术资料中单元件的分类和标记的类别、形式的标注方法、审批、更改及单元件特性及关键件、重要件和关键过程的质量控制原则。 本程序适用于正式生产的各类产品的特性分类及关键件、重要件和关键过程的质量控制。 3 职责 3.1 设计部门负责对产品进行特性分析,形成特性分析报告,并对产品实施特性分类,编制“关键件、重要件项目明细表”。 3.2 工艺部门负责编制“关键件、重要件工艺规程、质量跟踪卡、关键过程明细表”并进行质量控制要求并贯彻实施。 3.3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编制“关键件(特性)、重要件(特性)和关键过程检验规范”并进行关键过程质量控制的检查和考核。 4 工作程序 4.1 特性分类 在划定特性类别之前,应对产品进行特性分析(即技术指标分析,设计分析和选定检验单元)提出特性分析资料,并征集有关部门的意见,结合特性分析结果由设计部门根据产品出现故障的严重程度将特性类别分为三类,即关键特性、重要特性和一般特性,划定的特性

类别应该与特性分析保持一致。 4.2 特性分类符号 特性分类符号由特性类别代号、顺序号组成,必要时增加补充代号。 4.2.1 特性类别代号 用大写汉语拼音字母表示。 关键特性:G 重要特性:Z 一般特性:不规定 4.2.2 顺序号 在同一图(代)号的设计文件,按阿拉伯数字顺序表示在特性类别代号后。 关键特性:G1~G99 重要特性:Z101~Z199 一般特性:不规定 4.2.3 补充代号 用大写汉语拼音字母表示在顺序号后。 A—产品单独销售时,该特性被分类为关键特性或重要特性,而在高一级装配中检查或试验时则为一般特性。 B—装配前复检。 C—工艺过程数据作为验收数据。 D—要求特殊的实验或检验。 4.2.4 关键件、重要件标记 标记的形式为等边三角形,规格、尺寸见图10-1及表10-1。 图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