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同名3194)

浅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同名3194)
浅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同名3194)

浅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同名3194)

浅谈在音乐教学中

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摘要:在音乐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加强对学生的情感交流与沟通,促进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努力通过各种渠道与教学手段及方式,引导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从而又能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关键词:音乐素质兴趣音乐教学教育审美能力

前言

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里,很多时候我们总觉得音乐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听觉艺术。所以“当语言不能表达某种情感时,更雄辩的语言:音乐就“全副武装”地登台了。再者,“音乐是人民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好的音乐之所以能感动人,也就是因为它有真实的感情。”所以说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的,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下面我就自己教学中点滴和同行们交流与分享:

一、音乐教学策略

1.德育与美育

“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远远超出艺术的范围,是陶冶高尚情操的有力手段,而德育与美育是它的灵魂。我们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完善的人格,音乐教育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2.生动与主动

“生动”至少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形式的生动;二是教学内容设计的生动;三是教学手段与方法的生动。只要一切

从学生出发,即使是枯燥的基本训练,也能变得生动而活泼。“生动”才能引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对音乐的喜爱,才能产生大面积质量与效益。生动活泼的更高层次是主动发展。没有主动性其生动性也是有限的,只有学生的主动参与,生动活泼的潜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展开。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同时,主动性是审美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没有主动性就不可能产生美好体验,音乐教学必须生动与主动。

3.传授与创造

音乐教学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教师将人类社会长期积累起来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传授给学生。从现代的观念来看,必须把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统一起来,而创造力则体现更高的要求,更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国外音乐教学体系都非常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的即兴创作活动。而我们的音乐教学过程中,这方面显得较为薄弱。作为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创造性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特征,创造性要贯穿于审美教育的始终。

4.静态与动态

传统的音乐课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大都采用一般文化课的静态形式,学生正襟危坐。音乐本身是非语义性的,体态律动学的诞生,使人们对音乐心理的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动态更能唤起人的本能,更能触发人的自由联想,有助于人的创造意识和行为。静态与动态的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是音乐课较为理想的一种策略。

5.单一与综合

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有多种,主要为声乐(歌唱)、器乐、欣赏、音乐常识与基本训练。作为普及的学校音乐教学,“综合”是它的主体,而且学生年龄越小、年级越低,

“综合”更为适宜。

二、音乐课基本教学模式研究的初步设想

1.我们对唱游课进行了初步总结:①唱游课教学打破了传统音乐学科的单一性,采取音乐游戏、律动、歌表演、集体舞、节奏乐等综合性音乐艺术手段,提倡艺术形式的多元性。它以激发儿童学习音乐艺术的兴趣为目的,以培养他们审美情趣为核心。实施唱游教学,一方面为进入中高年级学习音乐打好基础,一方面积淀为具备审美情操的基石,从而成为完善学生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②唱游课的指导思想:“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一切从学生出发。③唱游课的相关策略:a注重兴趣;b人人参与;c创设情景;d 加强表现;e加入竞赛;f即兴创作。④通过归纳,初步形成了游戏教学模式:附图{图}这一模式从儿童的年龄特征出发,让儿童从游戏中产生对音乐的兴趣,从游戏中去学习音乐,在游戏中引导他们进入音乐的殿堂,当他们在游戏中获得一定的认识后,及时加以鼓励,发展他们的智慧,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从而产生更高层次的兴趣。游戏模式既是唱游课的教学模式,也是唱游教学的过程,这模式中各环节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层层紧扣,循环发展。这一模式适合低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习,还可引伸到中年级。

⑤唱游课教学评估,采用“音乐乐园”、“小小音乐会”等形式,对学生的表现能力、审美情趣进行测试,并评定“优、良、中、差”。

2.小学的中、高年级,由于学生年龄的增长、教学内容的增加,教学模式可以从低年级的游戏模式逐步过渡到游戏、活动模式→活动模式:导入→活动→创作→表演、评议“导入”包含复习及基本训练,如节奏游戏、听觉训练、识谱练习等。“活动”是指新授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师教的

主导作用及学生学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应随着年级的递增而更多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尤其是通过学生的分组学习活动,逐步扩大培养学生的自学、感受、体验音乐的能力。“创作”是指在新授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学要求去进行创作,包含二度创作及一度创作活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作”还应在“导入”及“活动”中得到体现。“表演”、“评议”是指将创作进行交流汇报,并进行评议、评价。

三、在音乐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情。

在音乐课程改革进程里,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作基础,那我们的教育活动很难维持下去,因此,良好、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现代教育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决不是教师居高临下,我讲你听,我管你服从的关系,而是互助平等的关系,认识到这一点,在工作中我时刻注重自己与学生间的关系,而不是让学生望而生畏。无数事实表明要教育学生,首先必须了解学生,这就如同园丁养花,首先了解花的习性,医生治病必须了解病人的病情一样,在这个基础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就比较容易找到通向学生心灵的世界窗口,从而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学生的心灵之门不总是敞开的,特别是对他们不熟悉、不信任、不知心的老师,常常在心灵的门口设一个警戒哨兵,不把真情实感的心理活动流露出来,要突破这一岗哨,架起师生之间的桥梁最好的办法是和学生一起参加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如:一起唱歌、一起音乐创作、一起创编填词、一起排练节目、一起表演、一起探讨问题及交流等等活动,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生变得无拘无束,这时他们的心灵岗哨不知不觉地撤掉了,师生之间成了无话不谈地好朋友。

四、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操,这是其他各门学科所不及的。但这不同于空洞的政治说教,也有别于生吞活剥式的灌输。而是将音乐课的思想教育与音乐艺术的美感巧妙地融汇在一起,来启迪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在音乐教学中,根据我国的国情,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选择音乐作品。首先需选择思想性、艺术性的歌曲或乐曲,如《爱我中华》、《龙的传人》、《精忠报国》、《歌唱祖国》、《祖国慈祥的母亲》、《我是中国人》、《红旗颂》、《红旗飘飘》等等,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华夏优秀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在体验音乐作品中,感受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不难看出,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不仅是培养人才的需要,也是音乐艺术本身的需要。在申奥成功的时刻,全国上下人民欢呼雀跃,欢声笑语,充分利用音乐的教育功能,奏响爱国主义旋律,这就是音乐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五、在音乐教学中渗透文学常识提高文化素养。

文学与音乐是姐妹艺术。在音乐教学中适当加入一些文学知识,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音乐作品。如教授欣赏课《十面埋伏》时,为了把这场战争讲得更精彩一些,借引用项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把项羽在这场战斗中面临失败的焦虑及儿女情长很好地表现出来。在欣赏马思聪的《思乡曲》时,我把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用借

助多媒体大屏幕展示出来,让学生一边听《思乡曲》,一边朗读《乡愁》。名曲配名诗,可谓是珠联璧合。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既得到了美的享受,温故了这首著名诗篇。再如欣赏乐曲《阳关三叠》的同时,配上王维的诗歌《渭城曲》,音乐与诗歌的结合可让学生在了解诗中伤感绝望的离乡之愁后,从已学过的古诗中寻找和这首诗情绪相反的诗句,采用对比方法,加深学生对音乐意境感受,这种做法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连许多平时上课不很积极的学生都在搜肠刮肚的思考,当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被找到后,学生的成就感和兴趣陡然提升。

小学音乐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在我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小学音乐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背景下,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当前艺术教育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课堂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大面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对每一位音乐教师来说,是难得机遇下的挑战。显然,过去单因子的研究只能提高某一方面的质量,如何把握整体的质量与效益,需从音乐教学的结构入手,从教学模式上进行研究,即根据素质教育的目标,在现代音乐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音乐教学过程的结构和相关的音乐教学策略与教学评价等。

在音乐教学中,要达到情境交融,美在其中,是当前音乐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这是至关重要的。正如花儿开放需要温暖的阳光一样,

学生情境交融,美在其中,这样才能让学生体验到音乐真正的意境,这个义务也是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

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教学法》作/译者: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组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给老师的的建议》[苏] 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

《上好课应知应会》李广杨宏丽编著

研究论文:素质教育与音乐教育

教育理论论文 素质教育与音乐教育 素质,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其即为生理学与心理学上所指的素质,也就是人类先天的生理特点,主要针对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素质是通过先天遗传获得的。狭义角度下的素质又可以被称为禀赋。其是决定个体后天发育学习的重要因素。从广义的角度来看,素质即为先天与后天综合作用形成的身心发展水平素质与禀赋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全面实行综合素质教育成为了一项势在必行的任务,其将会引起我国教育领域人才培养体系的转变与改革。当前教育事业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时刻,素质教育不单单在各项学科中得以体现,其在艺术课程中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渗入。素质教育将教育结构加以优化,其重视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音乐教学概述

音乐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的艺术课程,其教育目标倾向于艺术教育。在艺术课程教学中音乐教学不单单是课程大纲中所规定的知识技能与情感教育,更为重要的是其要充分发挥其内在美育功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艺术的价值,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构成全面的独立综合实践素养,给学生的音乐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以学生的身心特征为基础,在符合音乐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使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法转变课堂地位,在课堂上主要以引导的作用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将学生内容变得更加实用。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该秉持着建构主义教育理念,采用个性化特殊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对音乐的热爱,让学生能够在音乐的道路上越走越顺畅。 以性质来讲音乐教育划分可以将其分为普通与专业音乐教育。其中普通音乐教育即为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强化艺术音乐修养,是进行美与艺术教育的重要措施。而专业音乐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音乐的专用型人才,也就是培养音乐家和艺术家。 二、艺术院校音乐教学 (一)艺术类学校的音乐教育现状

浅谈音乐教学与中学素质教育

浅谈音乐教学与中学素质教育 发表时间:2014-12-08T16:12:40.967Z 来源:《素质教育》2014年9月总第160期供稿作者:李敬 [导读]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极注重培养中学生的情意素质,使学生的品格和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李敬山东淄博市淄川第二中学255100 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音乐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视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建设人才的切实有效措施。 一、音乐教育与思想道德素质 《乐记》云:“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的确如此,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中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能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使中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培养一种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例如,我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大型声乐曲《黄河大合唱》,通过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气势雄伟、磅礴,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充溢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形象和“火”一般的激情,给人一种向往美好,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心和力量。 二、音乐教育与情意素质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极注重培养中学生的情意素质,使学生的品格和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性格”从广义上是指人的情意素质,它包含着情感、思维、兴趣、气质、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它常伴随着一切智力活动。中学生在学业和将来的事业上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智力因素的养成。而音乐教育是心灵的塑造,是情感的培养,是个性的发展,是辅助非智力因素养成的好帮手。 音乐教育正是在潜移默化的音乐欣赏、器乐的演奏、歌曲的演唱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展开无限的想象和联想,获得音乐所表现的思想和意境,获得情感的陶冶和培养。电影插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从孤独的失去母爱的孩子口中唱出,曾使千百万个孩子和电影观众奉陪着流下同情的泪。大型音乐组曲《长征组歌》,以优美壮阔的旋律,再现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不畏艰险的英雄性格和光辉形象,讴歌着伟大军队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和革命情操,官兵情、军民情、民族情、英雄情催人泪下,使人沉思,使人奋发。所以,中学生在自我参与式的艺术薰染中,不但受到审美、情感、思维的培育,还能逐渐培养起健康的艺术兴趣和爱好。在不断学习音乐的实践中,通过耐心专注地训练音乐技能和技巧,培养中学生遇到困难与挫折时艰苦努力的顽强个性。同时,培养出坚强的意志与刻苦学习的毅力。如演奏乐曲或表演节目,能表演出色,必须一丝不苟,热情积极,全身心地投入训练与演出。音乐的集中性、精微性、表现性及形象性,要求学生具备非智力因素的诸要素,从而形成一种坚韧不拔的情意品质,这种品质会赋予他们对学习的高度自觉性和责任心,使学生会思维、会求知、会生存,对他们以后事业和人生有很大的帮助。 三、音乐教育与智能素质 古今中外众多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都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音乐对人的意识和思维的催发作用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神奇的体现。如孔子、沈括、马克思、列宁、爱因斯坦、托尔斯泰、歌德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登上事业成功的顶峰,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除了他们有超群的知识结构,开阔的视野和惊人的毅力外,他们都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不仅从音乐中获得了高尚的娱乐,美的享受,重要的是他们惯于在诱发灵感的音乐中,凝聚自己熟虑的科学构想,使自己的思维得到充分的活动和梳理,激发大脑的兴奋点,把思维引向深处。如爱因斯坦所言:“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他六岁开始学小提琴,小提琴伴着他走过了孤独的小学和中学时代,音乐启迪着他的智慧和灵感,丰富着他的精神生活,为他潜心探索科学问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因此,音乐教育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智力良好发展的基础。在音乐教育中,特别是器乐演奏时,手、脑、眼、耳互相协调和配合,能提高大脑反应能力和耳手的灵敏度,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基础上,提高学生理解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演奏时手指动作越复杂,越灵活,越娴熟,对大脑神经系统越有联系和得到锻炼,使大脑灵敏、聪慧。同时,训练学生“音乐的耳朵”,能听懂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开阔学生的视野,能获得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四、音乐教育与身心健康素质 科学实践证明,音乐能增进健康,医治疾病。当悦耳的音乐通过听觉器官传入大脑皮层以后,优美的旋律能刺激神经系统,随着感情的变化,使人精神愉快,情绪振奋,同时起到加强血液循环,增加内分泌,促进消化,解除疲劳的作用。在日本东京市有一座与众不同的音乐厅,人们戴上立体耳机,轻柔的大自然音乐声便被送进耳鼓,有森林里的百鸟争鸣,有潺潺的流水声,奔腾的海涛声等,听众渐渐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似乎置身于大自然中,三十分钟左右达到大脑完全放松,已消除疲劳的最佳状态。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医院、利用各种音乐医治好了许多病人。生活中制成音乐椅子、音乐楼梯、音乐喷泉等,使环境与音乐融为一体。而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课间听听轻松愉快的音乐,有利于放松大脑神经,使其课堂上精力集中,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中学的音乐教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无可取代的。现代教育越来越需要生动活泼,生气勃勃,充满创造性和娱乐性的教育形式。越来越需要将音乐教育引入德、智、体、劳诸育之中,来完成对中学生人格的塑造。

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核心素养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在初中音乐课堂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 1.在音乐课堂中引入器乐教学。器乐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器乐包括口琴、竖笛、电子琴等,课堂上应用器乐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其意志品质。课堂上老师可以将合适的打击乐器分发给学生,鼓励其为乐曲进行伴奏,要求学生尽量做到音准、节奏准,并有意识的注意到乐曲的情绪变化,引导学生根据乐曲情绪的变化适当调整节奏,手脑并用高度集中,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某种乐

器的演奏技能。初中音乐课堂上,老师 要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 其坚强的意志品质。 2.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初中音乐课 堂上,老师要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心理 素质,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比如初中阶段学校会组织各种合唱比赛,每个学生参赛要有较强的协作精神,才 能保证良好的合唱效果,必须严格按照 规范的节奏掌握变化的旋律及音量,并 统一音色发出和谐的和声,这个过程中 要保持音乐的完美性,学生必须互相合 作才能共同完成,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乐观的心理素养。 初中学生学习压力大,音乐可以使其保 持旺盛的精力、饱满的精神,并且学生 的气质、风度、个性等也会受到音乐潜 移默化的影响,进一步完善学生的人格。此外,音乐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性格特点选择一些具有现代气息的音乐

作品,比如周杰伦等当红歌星的歌曲, 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会大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矫正学生不良的 心理素质,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 3.音乐课堂上学生美德的培养。初中音乐 课堂上的歌曲通常节奏鲜明、旋律优美、和声丰富,再配合具有诗情画意的歌词,可情操产生直接影响,以对学生的情感、道德、虽然这种影响不是显性的、是不 可量化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意识 的引导学生如何通过音乐作品认识人性、体验情感,感受音乐作品中真、善、美 的力量。与乐曲相比,一首歌曲的歌词 更易于理解,因此老师可以先让学生通 过歌词体会歌曲的意境,比如《七色光》节奏轻快,鼓励学生奋发向上;《团结 就是力量》则通过雄浑有力的曲调对学 生产生感召力、凝聚力,增强其合作意 识等。不同的歌曲会让学生产生不同的 情感体验,感受到合作的乐趣及喜悦,

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作者:————————————————————————————————日期: 2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是科学,也是艺术。音乐教学是艺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艺术素质教育,正如李岚清同志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的那样,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音乐学科的教学目的,不但是传授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文理想和审美追求。新音乐课程标准也指出,在音乐教学及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对音乐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这一观点的提出,使中小学音乐教学有了质的飞跃。传统音乐教学中那种只注重音乐技能、技巧训练,忽视学生情感体验,只注重少数音乐尖子的培养,忽视大多数学生音乐素养提高的现象将不复存在。然而,音乐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而是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那么,当前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呢?我从以下几面来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自觉学习音乐的不竭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激发学习兴趣是音乐教学的最高境界。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主动的“我要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走上学习音乐的康庄大道。我尝试用以下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

1、律动教学: 音乐产生律动,使音乐形象化。律动教学培养学生听到音乐后产生全身的动力,通过身体运动对音乐加以反映,通过积极的参与活动,促进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及创造力的发展。例如教学《雷鸣电闪波尔卡》一课,用简单的踏步模仿节奏,学生们边学习变体会,边讨论边协调,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使身体得到了协调,而且在模仿中体会到了节奏律动带来的快乐。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演: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表演。音乐课不同于其他文化课,有独特的学科特点。学生往往不满足于安安静静地听音乐或是仅用歌声来表达情感,而是跟喜欢用肢体语言来补充。边唱、边跳、边欣赏、边表演,动静互补相辅相成。例如:让学生扮演“乌龟爬行”来体会四分音符节奏,扮演“小鬼蹦跳”来体会八分音符节奏,模仿“小鸟飞”体会附点二分音符节奏。在进行二步和声练习时,便让一半学生扮演小青蛙,一半扮演大青蛙。小青蛙唱得低,大青蛙唱得高,大青蛙叫一声,小青蛙应一声,然后大小青蛙一起唱。这样学生很快掌握了二步合唱,音也唱得准。当他们听到大青蛙和小青蛙一起叫的声音是这样和谐好听时,一种求知的欲望便在他们心里萌发出来,从而对音乐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 3、音乐游戏教学: 音乐游戏是以唱歌、舞蹈、音乐欣赏等为基础设计的游戏,它将音乐和游戏合为一体。在音乐游戏中,学生们随着音乐不同而改变着。

浅谈中学音乐教学方法

浅谈中学音乐教学方法 纵观中学音乐课教法,几乎是一个模式,即是以教师、教材为中心,口传心授式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语文、数学等知识的学习后,以是筋疲力尽,每周一节的音乐课又上得这么认真、严肃。我通过听专家的精彩讲座,观看音乐优质课等,将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尝试归纳如下。 一、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尽早地建立起师生之间的好感。例如在给新生上课时,可以巧妙地用音乐的形式做自我介绍,也可以鼓励学生模仿老师的形式,能很快让学生消除陌生感,为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好铺垫,同时,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节奏、旋律等音乐知识。在课堂上,老师要总是提醒自己要面带微笑,语言诙谐幽默,不要把太专业的内容带进课堂。在学生走进教室时,可以播放柔和、优美的曲子,或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音乐;学生因无意而破坏了课堂纪律时,也要以宽容、理解、对话的态度来解决;对于个别学生的故意行为也绝不手软,对话与批评相结合,但这种情况是极少数。相信这样的努力会得到学生的认可,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学生能不能集中注意力,专心地听老师讲授,能否乐意地去接受新的知识,并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自觉地用脑、用耳、动嘴、动手去完成老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关键在于教师能否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采取以情感为主线的感染教学法,用音乐本身的感染力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要求教师从教学的氛围到教师的范唱、范奏,从对学生演唱的指导,到每首歌曲的艺术处理,挖掘出音乐的情感美,给学生以高度的艺术享受使其感情升华。把乐曲中最闪光的部分,用最生动诱人的导语,用最美妙的音响,用最有感情的手势及形态,来诱使学生学习唱歌的兴趣。 2、强化教学过程的吸引力。这要求教师善于利用新的学习方法,巧妙地将这些方法安排在教学过程之中,使之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在学生初学五线谱时,开始学生记不清每一条线和每个间的名称,在学习时感到困难。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地掌握五线谱谱表上的音名和唱名,我是这样做的:我说每个人的一只手,就可以当作五线谱来看,我抬起左手,手心朝外,拇指在下,小手指在上,边指边念这样的顺口溜:拇指E食指G,三指四指B和D;五指F记心里,下加一线是中央C;指间便是F、A、C加上E,三间开始高音区、牢记音名CDEF 一GA氏然后把“指”换成“线”,即成一线E,二线G等等。这样每个同学可以随时熟悉五线谱上的音名。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学习五线谱的《识谱歌》,木家很快便记住了五线谱高音谱表上的音名和唱名位置,所以学习五线谱也就不觉得难了。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始终都是兴致勃勃地自觉学习。

音乐教学在初中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音乐教学在初中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枣庄四十四中王庆引关键词:音乐教学素质教育作用 摘要: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音乐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感、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现代教育越来越需要生动活泼,生气勃勃,充满创造性和娱乐性的教育形式。越来越需要将音乐教育引入德、智、体、劳诸教育之中,来完成对中学生人格的塑造。重视中学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充分、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的关键。因此,音乐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加强与提高层次。 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音乐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感、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视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促进学生提高素质,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建设人才的切实有效措施。 一、音乐教育与思想道德素质 《乐记》云:“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的确如此,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中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中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能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使中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培养一种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例如:我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大型声乐曲《黄河大合唱》,通过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气势雄伟、磅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相互关系

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相互关系 音乐教育能使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开阔学生的视野,能获得和追求美好的事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更有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为培养学生的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重视音乐教育是学生素质提高,培养合格人才的有效措施。 标签:音乐教育思维能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音乐教育是心灵的塑造,是情感的培养,是个性的发展,是辅助非智力因素养成的好帮手。重视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建设人才的切实有效措施。 一、音乐教育在思想道德素质中的作用 江泽民总书记在1996年12月19日召开的第六届中国文联第五次中国作协代表大会的闭幕联欢会上,热情洋溢地演唱了一首优秀历史歌曲《祖国歌》,词曲优美,如诉如说,抒发了他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感情。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首创编于本世纪初的歌曲《祖国歌》,经总书记少年时代的学唱,在其心灵上所留下的深长记忆。使我们看到了良好的早期音乐教育对于无产阶级革命家成长过程的重要作用。中学生高尚道德道德品质的形成及人生观、世界观的确立,需要精心培育和塑造,而音乐教育是塑造的重要手段,能给中学生以精神影响与滋养,提高道德素质教育。 我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大型声乐曲《黄河大合唱》,通过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气势雄伟、磅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充溢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形象和“火”一般的激情,给人一种向往美好,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心和力量。《歌唱祖国》、《我的祖国》、《祖国,我永远热爱你》等歌曲,在雄壮或抒情、优美的旋律里,使中学生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人民的勤劳勇敢,唤起他们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使命感,从而培育他们爱国、爱民的深厚感情。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中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中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能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使中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培养一种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 二、音乐教育与情意素质的相互关系 音乐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音乐是一门最擅长表达情感的艺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当优美、健康的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的节奏、旋律产生共振协调

浅谈中小学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中小学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19-06-10T17:25:09.583Z 来源:《中国教师》2019年8月刊作者:杜海艳[导读] 增强对于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是现阶段教学的重点内容,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中小学教学的过程中,音乐教育已经成为重要的审美教育课程,音乐课程的创设能够有助于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特别有助于教师进行传统文化的讲授,并且能够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爱国主义精神。 杜海艳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沾河林业局第三小学 164100 【摘要】增强对于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是现阶段教学的重点内容,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中小学教学的过程中,音乐教育已经成为重要的审美教育课程,音乐课程的创设能够有助于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特别有助于教师进行传统文化的讲授,并且能够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爱国主义精神。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素质教育;作用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8-202-01 引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使得人们对于音乐的重视力度在不断增强,进行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实现中小学生的审美教育。作为音乐教师,要善于探索音乐教学的规律,通过音乐教学实现中小学生健康、高尚的品德的形成。 1、中小学音乐教育能够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 自古以来就有音乐,音乐富含了精神文化、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智慧,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也是进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我国的音乐经常与诗歌、舞蹈等文化进行结合,代表着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发展历程,具有深刻的人文性,展现着中国的精神文明和传统文化。近年来,我国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力度在不断增强,中小学生的音乐教育也由技能型向文化型转变,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授和讲解。不单单的是进行音乐的旋律和乐谱的讲解,更注重的是都音乐的文化背景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进行掌握。在中小学生的音乐教材中,不仅包括演唱技巧、音乐知识,还具备着对于民族音乐、中外文化、各种乐器的介绍,这样就使得中小学生对于我国的音乐文化有了充分掌握,还对其他国家的优秀音乐文化有了了解,丰富了他们的文化水平,也加强了对于不同音乐的理解和热爱。可以为中小学生举办一些具有特色的传统乐器、地方民谣、戏剧课堂的创办,实现了对他们的民族音乐艺术的熏陶的同时也使学生们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学生掌握音乐的同时也实现了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拓展了学生的艺术视野,使学生的文化意识多样化。 2、中小学音乐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能使人的情感得到陶治,思想得到净化,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中国古代教育家非常重视音乐的教化作用,认为通过音乐的教化,可以使人格达到尽善尽美;认为音乐在人的品格形成过程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实际上,现当代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很多音乐歌曲中蕴含着“仁、义、礼、智、爱、孝”等中华传统思想精髓,它们可以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情操。音乐主要通过艺术熏陶和感染的方法,潜移默化地净化人的灵魂、培养高尚情操和良好品质。高尚的音乐作品,可以给人美的享受和熏陶,无形中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陶冶人的性情,中小学生正是通过对优秀音乐艺术作品的学习和体验,逐步理解什么是真善美,学会如何获得审美的享受,进一步产生对世界观及美好生活的感悟和向往,使个人心灵得到震撼,性情得到升华。同时,优美的音乐作品、动听的旋律、美妙的音符还可以激发中小学生的思想情感,通过艺术感染的方式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启发其道德情操,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因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中,巧妙地将音乐艺术的美感及思想教育融合在一起,就可以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美化行为的作用,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道德教育。 3、音乐教育能够加强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加强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是提升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实践也证明,学生通过学习及演唱优秀革命历史歌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振奋人的精神和力量,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感及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弘扬和培育其民族精神。当今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以革命历史题材为背景的音乐作品不少,通过教师的生动教学及正确引导,学生就可以在活泼生动、轻松愉悦的课堂上感受革命时代的历史气息和先辈们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从而自觉地将自身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在一起,增强自身的爱国主义热情。纵观中国近代音乐史,它更是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祖国的前途紧密连接在一起的,在近百年的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压迫,争取民主解放、国家独立的斗争中,音乐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音乐不能缺席。 结束语:加强对于中小学生音乐教育的重视力度,是增强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能够有效促进中小学生的个性和人格魅力的进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音乐教师,要不断的进行音乐教学方式的优化和创新,将音乐教学贯穿在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中,实现艺术教育的有效实施,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水品。 参考文献 [1]音乐教育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价值探究[J]. 徐晓溪. 新教育. 2011(02) [2]音乐教学中音乐文化传承价值的实现[J]. 那宇. 北方音乐. 2011(08)

中小学音乐教学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中小学音乐教学

中小学音乐教学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中小学音乐教学 摘要:在当今的社会发展需求影响下,“教育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成为了教育界热烈探讨的话题,并由此衍生出了极其符合当下社会发展需求的核心素养培养要求。而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育又当如何顺应时代发展大潮,培养出合格的社会需求人才?本文针对此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自身看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小学教育;音乐教学 一、核心素养教育背景概括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人才需求的进步,学生基础教育中对于学生的自身素质素养培养越来越重视,教育理念与观念也随之获得了极大的进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教育相关部门适时的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颜这一观念。从作用来看,这一观念很好的解答了“教育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关键性问题,为任课教师的教育指明了明确方向,并且其在学生的终生学习发展中持续不断的发挥着其整合作用,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具备系统性并且能够充分在实践中进行整合;从概念上来看,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自身接受教育时,逐渐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这样的品格与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世界观、价值观等多方面素质需求的结合体;从性质与状态上来看,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促进个体终身学习与进步的保障。对于受教育的学生而言核心素养则是自身知识、技能、世界观、价值观等学生自身素质的综合体现,其在学生的学习工作中具备终生发展性,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具备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促进了学生以更为良好的状态融入社会,并反过来以这样健全的素质素养状态产生优秀个体促进社会进步。 二、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概述 概括的来说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大致分为三方面: 一是培养受教育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感知。在相关资料中,对于审美感知的定义为“审

如何在课堂中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如何在课堂中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发表时间:2017-12-08T11:36:09.027Z 来源:《素质教育》2017年11月总第252期作者:许丹芬[导读] 自新课改开展以来,培养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已成为音乐教师的一个教学关注点。 浙江省象山县高塘学校315700 摘要:自新课改开展以来,培养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已成为音乐教师的一个教学关注点。本文从唱、奏、听、创四个方面来谈谈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使音乐课堂的开展能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努力实现《音乐课程标准》所设定的目标,为社会输送具有较高音乐素养的社会主义音乐事业接班人。 关键词:演唱演奏聆听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学科素养”这个新概念的提出,各学科都将“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学科素养”作为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就音乐教学而言,面对日益复杂化、多元化、全球化的音乐文化环境,让学生接受高水准的音乐基础教育,提高学生的音乐学科素养,成了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科学生动训练,提高学生演唱能力 学生对学习音乐有一种天生的喜爱,但是对于课堂上枯燥、单调的训练,十分反感。于是,生动有效的课堂便成为我去思索、去探究、去学习的一个目标。在发声练习时,把旋律比喻成高山、小溪流、轮船鸣笛声等,学生的兴趣就高;练习顿音时,请同学们想象打篮球,球蹦起来有弹性,音符上有顿音记号时,声音也要有弹性、轻巧。与同学们喜欢的运动相结合,学生们尤其是男生的积极性更高,声音效果也好。当然,这一定要建立在科学歌唱的基础上。 在学唱歌曲阶段,我会先把歌曲分段,即分析歌曲曲式结构。一开始,学生都按歌词分段,后来慢慢地,会从曲式结构去分析。给歌曲分段环节,我会和学生一起唱谱子。刚开始时,是我一个人范唱或演奏整谱,在我范唱或演奏时,会要求学生用眼睛盯牢谱子,找出相同的旋律。这也是培养学生识谱的一个途径。然后,师生一起演唱相同部分的旋律。农村学生音乐方面的能力较弱,所以,在唱谱过程中如遇到特别难的乐句,一般都用钢琴演奏或范唱代替。 在唱歌时,我通常会要求学生想象歌曲意境,带着感情、用最美的心灵去演唱;有些作品,会介绍歌曲的相关背景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声音、情绪去演唱。 二、完美视奏,引发兴趣,学习乐器 我在农村学校任教多年,发现许多好的音乐苗子,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些好苗子都没有去学习乐器。也有许多孩子对演奏乐器有陌生感,或有畏惧心理。在小乐器进课堂的大趋势下,身为音乐教师的我觉得自己非常有必要开设器乐课。演奏乐器或许可以给孩子们一个更广阔的音乐天地。为了让学生有学习乐器的兴趣和信心,我在课后苦练演奏技能。 我在上课时,像上舞台那样演奏学生或熟悉或喜欢的曲子。学生觉得十分好听,对我也很崇拜,都纷纷要学习乐器。可是,学生兴奋过头,不论什么曲子,只要他们吹,就很难听,学生立马就蔫了。我的机会又来了,不让学生碰壁,他们是不会静下心来认真听老师的正确教导的。首先,教口诀。人坐正,腿放平,手拿好,轻轻吹。这个口诀在每次吹奏前都要念一念,慢慢地,学生吹出来的音纯净多了。接着,吹简单的曲子,让学生体会演奏所带来的愉悦感。对于农村的学生,我的要求不高,在学习乐器的初级阶段,只要学生能掌握正确的演奏姿势,能够吹奏音阶,并演奏简单的乐曲即可。 三、多法聆听,培养音乐之耳 1.带着问题听。 在初中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的器乐曲,在欣赏音乐时,我都有问题提出,让学生指向性十分明确地去听音乐。有时候是提一个问题,有时候有多个问题。在欣赏完一段音乐后,学生能够回答出的问题越多,他们的听力也越好。有的时候,让学生先聆听一段音乐,再把他们捕捉到的东西,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提的问题越多,说明他听得越认真。 2.带着嘴巴听。 在聆听音乐时,遇到十分容易哼唱的主题旋律时,我就不会再深入去教学旋律,而是让学生边听边唱旋律,把主题旋律唱出来,可以用“LU”等拟声词来哼唱。这样的方式学生很喜欢,对主题旋律的记忆也十分深刻。 3.带着手听。 在音乐欣赏课上,我经常让学生带着手听音乐。 四、大胆尝试,想创就创 创新这个环节,我看到过许多老师做得非常好,很是羡慕和佩服。我在这方面没有太多的尝试和实践。我觉得对我们农村学生而言,可以在节奏及和音方面做一些创新。在器乐演奏时,会有一部分学生负责打击乐器部分,对于书本上的节奏,他们掌握得不是很好,我就让他们自己编。虽然最后他们编出来的节奏十分简单,但我还是肯定他们。虽然不够完美,但是很规整很科学。学生也有成就感,他们会觉得自己和电视上的那些音乐导师一样厉害,会配和音了。参考文献 [1]韩雪《回归音乐本体——提高音乐学科素养的核心》,https://www.360docs.net/doc/c112056424.html,/Article/CJFDTotal-BYYY201509164.htm。 [2]《音乐新课标》。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论文 一堂音乐课生动与否,是看教与学之间的互动与配合。如果只有教或者只有学就没有默契可言,没有生动可言,更没有没有效率可言,没有效率就是我们教师的失败。怎样才能做到教与学的互动是我们一直苦苦探询的一个问题。本文旨在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的特点和一些教学实践经验,并参考部分音乐教学论文和专著而成,以音乐课上如何来搭建师生之间的默契桥梁为主题,以如何提高教、学的效率为目标,较浅显的做了以下论述。 音乐是一门艺术,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是通过聆听音乐、欣赏音乐而达到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的活动。音乐课不仅是一种审美活动,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步骤。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程的改革给我们的音乐课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学生喜欢音乐不喜欢音乐课仍然是个通病,在音乐课堂中,音乐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缺少师生互动的现象仍然存在。 一个人的情绪是极具感染性的,人们的情绪情感很容易相互感染,相互影响。在课堂上,教师的情绪应该是非常富有感染力的,不同的教学情绪收到的教学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例如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学生们参加活动不积极,如果此时老师采用消极的态度,可能活动就没法再继续进行下去,相反如果老师主动的为大家起个好带头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可能此时的课堂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在我看来学习应该是非常快乐的,所以作为老师的我,时常都提醒自己要把快乐带到课堂上,带给我的每一位学

生。教师快乐的教学,学生才会快乐的学习,作为非主科的音乐课更应如此。 目前教育界大力推行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新课程的全新改革旨在提高课堂的效率,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怎样才能做到呢,关键在于课堂中“教”与“学”,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与“学”的配合默契度,怎样来提高两者之间的默契度还值得我们继续总结、研究。

高中音乐教学与素质教育

高中音乐教学与素质教育 发表时间:2017-12-15T16:49:41.66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1月总第302期作者:周倩 [导读] 重视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建设人才的切实有效措施。 周倩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55100 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音乐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视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建设人才的切实有效措施。 一、音乐教育与思想道德素质 《乐记》云:“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的确如此,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中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中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能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使中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培养一种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例如:我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大型声乐曲《黄河大合唱》,通过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气势雄伟、磅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充溢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形象和“火”一般的激情,给人一种向往美好,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心和力量。良好的音乐教育对于人的成长过程起重要的作用。中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形成及人生观、世界观的确立,需要精心培育和塑造,而音乐教育是塑造的重要手段,能给中学生以精神影响与滋养,可以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道德素质教育作用。 二、音乐教育与情意素质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极注重培养中学生的情意素质,使学生的品格和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性格”从广义上是指人的情意素质,它包含着情感、思维、兴趣、气质、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它常伴随着一切智力活动。中学生在学业和将来的事业上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智力因素的养成。而音乐教育是心灵的塑造,是情感的培养,是个性的发展,是辅助非智力因素养成的好帮手。 音乐教育正是在潜移默化的音乐欣赏,器乐的演奏,歌曲的演唱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展开无限的想象和联想,获得音乐所表现的思想和意境,获得情感的陶冶和培养。在不断学习音乐的实践中,通过耐心专注地训练音乐技能和技巧,培养中学生遇到困难与挫折时艰苦努力的顽强个性。同时,培养出坚强的意志与刻苦学习的毅力。如演奏乐曲或表演节目,能表演出色,必须一丝不苟,热情积极,全身心地投入训练与演出。音乐的集中性、精微性、表现性及形象性,要求学生具备非智力因素的诸要素,从而形成一种坚韧不拔的情意品质,这种品质会赋予他们对学习的高度自觉性和责任心,使学生会思维、会求知、会生存,对他们以后事业和人生有很大的帮助。 三、音乐教育与智能素质 古今中外众多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都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音乐对人的意识和思维的催发作用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神奇的体现。如:孔子、沈括、马克思、列宁、爱因斯坦、托尔斯泰、歌德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登上事业成功的顶峰,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除了他们有超群的知识结构,开阔的视野和惊人的毅力外,他们都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不仅从音乐中获得了高尚的娱乐,美的享受,重要的是他们惯于在诱发灵感的音乐中,凝聚自己熟虑的科学构想,使自己的思维得到充分的活动和梳理,激发大脑的兴奋点,把思维引向深处。如爱因斯坦所言:“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因此,音乐教育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智力良好发展的基础。在音乐教育中,特别是器乐演奏时,手、脑、眼、耳互相协调和配合,能提高大脑反应能力和耳手的灵敏度,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基础上,提高学生理解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演奏时手指动作越复杂,越灵活,越娴熟,对大脑神经系统越有联系和得到锻炼,使大脑灵敏、聪慧。同时,训练学生“音乐的耳朵”,能听懂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开阔学生的视野,能获得和追求美好的事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更有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为培养学生的智能素质打好基础。 四、音乐教育与身心健康素质 科学实践证明,音乐能增进健康,医治疾病。当悦耳的音乐通过听觉器官传入大脑皮层以后,优美的旋律能刺激神经系统,随着感情的变化,使人精神愉快,情绪振奋,同时起到加强血液循环,增加内分泌,促进消化,解除疲劳的作用。在日本东京市有一座与众不同的音乐厅,人们戴上立体耳机,轻柔的大自然音乐声便被送进耳鼓,有森林里的百鸟争鸣,有潺潺的流水声,奔腾的海涛声等,听众渐渐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似乎置身于大自然中,三十分钟左右达到大脑完全放松,已消除疲劳的最佳状态。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医院、利用各种音乐医治好了许多病人。生活中制成音乐椅子,音乐楼梯,音乐喷泉等,使环境与音乐融为一体。而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课间听听轻松愉快的音乐,有利于放松大脑神经、使其课堂上精力集中,提高学习效率。因此,中学实施素质教育,重视音乐教育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音乐氛围,开展多样的音乐课外活动。跳健美舞,做健美操,随着起伏的旋律,欢快的节奏,中学生身心都得到愉悦和锻炼。另外,练习歌唱时,做平缓的胸腹深呼吸运动,能锻炼肺活量,对心、肺都有保健和按摩作用。尤其是大合唱,优美的歌声,使学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不仅能培养学生一种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更能锻炼学生有一个身心健康的体魄。

浅谈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浅谈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3-03-11T13:22:20.013Z 来源:《素质教育》2013年1月总第106期供稿作者:万云鹏[导读] 文化素质是指一个人具有的各类学科的知识水平及运用这些学科知识的能力。 万云鹏山东省牟平第一中学264100 在人们的观念中,音乐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副产品”,人们只是把音乐教育作为“其他学科”,作为德育教育的辅助手段、智育教育的附属。其实,音乐有其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有其自身的目的和价值,作为一门学科进入基础教育课堂,有其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如今,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音乐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谊、身心健康 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根据音乐艺术的特点,通过音乐教育进行素质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音乐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有其独特的作用 音乐具有教化功能,自古而然。《乐记》记载:“乐也者,施也。”“先王之为乐,一法治人,善则形象德矣。”这说明“乐”有对人施行教化的作用,用得适当就能使人们的行为符合德行的要求。在当前的音乐教育中,我们应采取艺术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的方式进行。这种影响和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具有影响人的精神世界的巨大力量,可在崇高美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崇高是音乐美的一个重要范畴,和赞美、歌颂等精神内涵密切相关,和英雄、正义、理想、信仰等对象相联系。如贝多芬的《欢乐颂》等作品表现出人类对和平幸福的祈求、对苦难和忧患的同情、对自由和光明的渴望,渗透着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崇高的巨大的感召力,使人们向往纯真,高临于平庸与卑鄙渺小之上。良好的音乐教育以美妙的音乐作用于人的情感,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使人接受某种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渗透,乃至灵魂的陶醉,从而使人的修养提高,达到崇高的思想境界。 二、音乐教育能促进学生智能素质全面发展 音乐促进智能的发展已为全社会之共识,越来越多的家长给孩子买乐器、请家教进行各种音乐智能投资,目的是以乐器为手段开发孩子的智力。音乐是通过对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因素有目的地选择和组织,从而构成一定的音乐形象,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音乐的声音形象作用于人的听觉,能使感受者产生一定的想象和联想,进而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富有情感的意象,在情绪上受到感染和陶冶,同时还能促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许多世界名人都与音乐有密切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精通音乐,他们的论述中有许多涉及音乐的精辟论述;法国哲学家、教育家卢梭撰写过《音乐辞典》中的音乐条目;作家泰戈尔也是位作曲家,是印度国歌的曲作家;爱因斯坦同时也是小提琴家,他曾说:“我从音乐中获得的东西要比物理老师给的多得多。”可见,音乐对于开启人们的智慧有巨大的作用。 三、音乐教育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是指一个人具有的各类学科的知识水平及运用这些学科知识的能力。文化素质教育除了专业教育以外,还应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使人们具备本专业以外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及文化艺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修养。而音乐艺术综合性强、知识面广,既有内容广泛的文学、地理、历史民俗等知识的传授,又有严格的节奏规范和发声、情感表达等技能训练,表达了涉及社会、生活、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音乐传统,总是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形态紧密相关的。在学习音乐的同时,学生可以体会到一个国家与一个时代的音乐流向、文化导向,从而大大增强音乐欣赏能力、扩大知识面。在学校中,文化素质教育实际上是通过语文、历史、地理、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来实现的,并且通过音乐教育与这些课程协同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四、音乐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美育是通过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艺术形式,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给人以美德教育,从而达到培养人的审美观念、审美能力,发展审美感情,影响人的道德情操的目的。在美育诸手段中,音乐艺术具有强有力的感染力,并为古今中外大家所共认。《乐记》中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列宁也认为:“音乐是对人们进行教育的有力工具。”因此,音乐能直接地、迅速地通过高低抑扬有度、缓慢轻重有节的音响(即旋律美、节奏美、音色美、和声美)传进学生的耳朵,使之唤起美的感觉,引起心灵上的共鸣,从而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帮助他们形成高尚的革命情操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一首钢琴协奏曲《黄河》,无论是从艺术创作角度和演奏技巧上,还是从思想内容和教育意义上讲,足以让人精神振奋、热血沸腾,从中领略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进而激发自豪感。 五、音乐教育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良好个性的培养 音乐教育具有怡情健身之功。一方面,音乐教育可以使人心旷神怡、愉悦性情,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音乐刺激大脑中枢神经,能使人的身体分泌多种有益的生化物质,如激素、酶等,产生抗疫劳、助消化、降血压、调整神经等作用,真可谓“一生来耳里,万事离心中,清畅堪销疾,有可保养心性,提升精神境界,有益于身心健康”。难怪元代名医朱震亨发出感慨:“乐者,亦为药也。”另一方面,音乐也能使人得到积极的休息。“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休息有多种方式,结合自己爱好的音乐、有兴趣的活动就是一种积极的休息。除此以外,音乐教育也有利于培养人理想的个性。 总之,中学的音乐教育不是可有可无,不是一种娱乐和消遣的课程。现代教育越来越需要生动活泼、生气勃勃、充满创造性和娱乐性的教育形式。重视中学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充分、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的关键。因此,应重视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