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皮肤损伤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放疗后产生的放射性皮肤损伤的评估与护理

放疗后产生的放射性皮肤损伤的评估与护理

放疗后产生的放射性皮肤损伤的评估与护理放射性皮肤损伤(Radiation-induced skin injury)是一种特殊的皮肤损伤,是由于放疗过程中射线与皮肤接触而引起的损伤。

目前,放射性皮肤损伤在放疗后很常见,产生的缓慢和强烈的放射性反应往往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正确的评估与护理放射性皮肤损伤对于临床医生来说至关重要。

一、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产生原因放疗时急性束面下皮肤感受剂量超过阈值,对皮肤周围的细胞组织产生影响。

导致的皮肤组织损伤常表现为瘙痒,疼痛,发红,肿胀甚至出现溃疡,感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这种放射性皮肤损伤一般从放疗开始到结束的过程中会发生和恶化。

该皮肤损伤严重程度多会随着放疗总量的增加而增加。

二、对放疗后皮肤损伤的评估2.1 皮肤评估评估包括皮肤外观、局部皮肤温度、触觉、疼痛、灼热感、渗出物及局部肿胀等情况。

日常观察病情,及时记录,以便于比较治疗前后皮肤情况的变化。

2.2 放疗反应评估放疗反应的评估包括活动能力受限、不适感、焦虑、精神障碍等,其中以局部皮肤症状情况和其他综合评估为主。

2.3 认真观察实验室检查结果放疗后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复查,观察血常规、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以评估治疗效果和对患者的影响。

此外对于出现高分化恶性肿瘤,还要定期进行MRI检查。

三、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护理3.1 皮肤护理尽管放疗后皮肤受损,但不应使用止痛药或给予任何其他真皮层外形式的治疗。

因为这些干扰皮肤恢复的过程。

就是想皮肤症状变得越来越严重,也应该停止责任药物的使用。

特别是市售药物,好比花生油、洗发水、香料、酒精、塑料餐具、烟、皮肤类药物、化妆品等等。

3.2 休息及营养护理卧床休息,适当的加强营养摄入,多吃新鲜的蔬果、坚果类食物,增强身体的耐受力,有益于放疗后皮肤恢复健康。

3.3 避免受到外界刺激刺激避免佩戴发夹、耳环等饰品,宽松透气的衣袍,避免与汗液和化学物质接触,同时避免晒黑并使用含有spf防晒霜保护皮肤不受紫外线侵害。

16-放射性皮肤病PPT课件

16-放射性皮肤病PPT课件
第十六章 放 射 性 皮肤 病
放射医学教研室 周美娟
第一节 概述
定义(掌握)
电离辐射对皮肤直接作用引起的损伤叫皮肤 放射损伤(radiation injury of skin),或称皮 肤放射烧伤(radiation burn of skin) 。
• 身体局部短时间内受到大剂量电离辐射或长期受 到超剂量当量限值的照射后,受照部位发生的皮 肤损失叫皮肤放射损伤
敏感性:妊娠或经期>平时
疾病>健康
.
11
★理化因素
引起皮肤充血或者血液循环不良的会使局部 皮肤对射线的抵抗力下降
.
12
第三节 临床表现
.
13
分类
• 急性、亚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掌握) • 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掌握大点) • β射线皮肤损伤(掌握特点) • 特殊类型放射性皮肤损伤
.
14
急性皮肤放射损伤
者受 X、γ射线检查和治疗的病人 β射线照射引起皮肤放射损伤:β粒子直接污染皮肤表面
.
5
第二节 影响皮肤放射损伤的因素(熟悉)
.
6
★射线的种类和剂量
★剂量率与间隔时间 ★受照面积 ★生物因素 ★理化因素
.
7
★射线的种类和剂量
软射线:能量低、电离密度高、穿透能力弱、皮
肤浅层组织吸收,易引起表层组织损伤(软β射 线 、低能量X射线 )
★临床经过:
可无初期反应,或出现一过性红斑。往往是放疗开 始后23-28d出现,3-4d后病变可达高峰
.
22
二 亚急性皮肤放射损伤 (二)
★临床分型:
干性表皮炎:皮肤充血、糠屑样脱皮、疼痛、呈
紫蓝色,局部色素分布不均。
湿性表皮炎:局部皮肤极度充血的基础上出现水

放射性皮肤反应护理通用课件

放射性皮肤反应护理通用课件
果。
动态调整
根据患者的皮肤反应情 况,动态调整护理措施
,确保护理效果。
护理措施
皮肤清洁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药物护理
根据皮肤反应情况,使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护 理。
皮肤保湿
使用保湿霜保持皮肤湿润,预防皮肤干燥。
饮食调理
合理安排饮食,补充营养,提高皮肤抵抗力 。
护理效果评估
疼痛缓解程度
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是否减轻。
疼痛管理
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可采取 适当的止痛措施,如冷敷、热
敷、按摩等。
患者教育
提高认识
向患者详细解释放射性皮肤反 应的发生机制、预防和控制方 法,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心理支持
向患者传递积极、乐观的态度 ,减轻其焦虑和恐惧心理,增 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生活方式调整
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 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照射史即可诊断,必要时可行病理检查。
02
CATALOGUE
放射性皮肤反应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避免紫外线照射
定期洗澡,避免皮肤潮湿,防止细菌滋生 。
外出时使用防晒霜、戴帽子、穿长袖衣物 等措施,防止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
合理饮食
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E和β-胡萝卜素的食 物,如水果、蔬菜、坚果等,有助于提高 皮肤抵抗力。
放射性皮肤反应发生时间
记录患者发生放射性皮肤反应的具体 时间点。
治疗方案
患者接受的放疗方案、剂量及疗程等 信息。
案例分析与讨论
症状表现
分析患者出现的皮肤症状 ,如红斑、脱屑、溃疡等 。
护理措施

皮肤放射性损伤 ppt课件

皮肤放射性损伤  ppt课件
皮肤放射损伤
ppt课件
1
学习内容和重点
皮肤放射损伤概述:定义、发生场合、 类型
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 处理原则和治疗方法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极期:
Ⅱ度—真性红斑(淡红色-棕色,边界清晰)
瘙痒、灼热刺痛、局部肿胀 脱毛(发)
ppt课件
18
急性. Ⅲ 度
真性红斑、肿胀、刺痛、麻木
ppt课件
19
2、 四期临床表现
极期: Ⅲ度—真性红斑(紫红色)
剧痛(伴烧灼感) 水泡(破溃糜烂)
ppt课件
20
急性 . Ⅲ度 . 水泡
日本原子弹爆炸后,在爆心下风向的
26
Ⅳ. Diagnosis
ppt课件
27
(一) 病史
主要依据:
放射性落下灰沾染情况 长期从事放射性工作史 个人防护条件 损伤的局部表现 发展的缓急等
ppt课件
28
(二) 诊断标准
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分度 初期反应期 假愈期 反应期
参考剂量
I度 红肿痒痛 2周以上
Ⅱ度 红肿痒痛 Ⅲ度 同上,严重 Ⅳ度 同上+麻木
一般无功能障碍
ppt课件
24
2、 四期临床表现
恢复期 Ⅱ- 度: 病程1~3月
水泡、糜烂 结痂 瘢痕 色素沉着、脱色(难恢复) 变薄、干燥、无弹性、易皲裂
ppt课件
25
2、 四期临床表现
恢复期 Ⅳ 度: 病程极长(数年)
溃疡愈合 瘢痕 色素沉着与脱色交错 对刺激很敏感 干燥、萎缩、角化、皲裂

早读|关于放射性皮肤损伤,干性愈合or湿性愈合?

早读|关于放射性皮肤损伤,干性愈合or湿性愈合?

早读|关于放射性皮肤损伤,干性愈合or湿性愈合?放射治疗能够快速准确的杀死癌细胞或者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较好,但是放射线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正常细胞也受到影响,放射性皮肤损伤即是其主要的并发症之一。

01发生机制目前对放射性皮肤损伤机制的研究主要为细胞生物学层面和分子生物学2个层面,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过氧化、调节凋亡基因(p53、Bax/Bcl-2)表达、调节生长因子的作用等。

细胞生物学层面主要是上皮的发生层细胞和皮下血管的变化,在各种炎症介质作用下导致基底层干细胞和祖细胞丧失以及血管损伤。

放射线产生的自由基和活性氧(ROS)可损伤基底层细胞,阻止基底层细胞分裂增殖、向表层迁移、角化,引起细胞周期阻滞,导致细胞分裂延迟;照射部位毛细血管扩张,在皮肤溃疡形成之前发生血管损伤和微循环障碍,进行性的微血管阻塞导致上皮细胞以及成纤维细胞增生不良、创面愈合不良。

分子生物学层面放射性皮肤损伤难以愈合与其对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多种生长因子生成的改变、信号通路改变相关。

细胞因子表达放射线会使p53、Bax等表达增高、 Bcl-2表达抑制,使照射皮肤组织中多种细胞发生凋亡,影响新血管生成,导致创面愈合延迟。

受照射后皮肤局部的多种生长因子表达减少,影响内皮细胞、单核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的增殖、迁移以及血管的重建。

信号通路传导酸性鞘磷脂酶(ASMase)/神经酰胺信号通路在内皮细胞损伤反应的启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辐射通过ASMase引起神经酰胺的增加,使死亡受体分子和其配体结合从而引起细胞的凋亡,是辐射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必要步骤。

02发生的相关因素内在影响因素皮肤特点、照射部位、营养状况、年龄等外在影响因素放射线能量、放射剂量及分割方式、射线种类等03诊断分级标准根据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将放疗过程中出现的急性皮肤损害程度分为5级:0级:皮肤无改变1级:红斑,放射野皮肤微红,有时瘙痒2级:色素沉着,发黑干燥,有皮肤裂纹及干性脱皮3级:干反应,皮肤明显色素沉着,发黑干燥,有皮肤裂纹干性脱皮4级:湿性反应,重度色素沉着,皮肤水肿、渗出,可有破溃疗效标准目前放射性皮炎的疗效标准并不统一,较常用的是以下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治疗后12h见效,2—3d治愈,局部皮肤干燥、光滑、无痂皮痛、痒症状消失②有效治疗后创面逐渐缩小,7—12d治愈,局部皮肤干燥,痛、痒症状消失,结痂③无效治疗15d以上症状无明显好转,局部渗出伴脓性分泌物增多旧04创面愈合的影响因素局部护理保持患者放射野皮肤清洁干燥,尤其注意褶皱处皮肤,禁止涂抹刺激性药品或化妆品,如酒精、碘酒等,勿用手抓挠,禁贴胶布,避免冷热刺激、阳光直接照射,有创面时注意防止感染。

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护理进展PPT课件

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护理进展PPT课件

完整编辑ppt
15
症状体征——急性放射性皮炎
❖ 往往由于一次或多次大剂量放射线照射引起,但敏感者即使剂量不很 大也可以发病。潜伏期因放射线的剂量和个人的耐受性不同而长短不 定,约8~20d。可分成三度:
❖ 第一度:初为鲜红,以后呈暗红色斑,或有轻度水肿。自觉灼热与瘙 痒。3~6周后出现脱屑及色素沉着。
完整编辑ppt
16
完整编辑ppt
17
症状体征——急性放射性皮炎
❖ 第二度:显著急性炎症水肿性红斑,表面紧张有光泽,有 水疱形成,疱破后成糜烂面。自觉灼热或疼痛。经1~3月 痊愈,留有色素沉着、色素脱失、毛细血管扩张和皮肤萎 缩等。
完整编辑ppt
18
完整编辑ppt
19
症状体征——急性放射性皮炎
完整编辑ppt
9
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病机理
❖ 各种类型的电离辐射均可使皮肤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应,它们对生物组织 损伤的基本病变是一致的,即细胞核的DNA吸收了辐射能,导致可逆或 不可逆的DNA合成和细胞分化两方面的影响,由此引起细胞基因信息的 变更。
完整编辑ppt
10
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病机理
❖ 由于这些基本病变而引起一系列皮肤反应和损伤,表现为可逆性的毛发 脱落、皮炎、色素沉着及不可逆的皮肤萎缩,皮脂腺、汗腺的毁灭和永 久性的毛发缺失,以致放射性坏死,继之形成溃疡。小剂量辐射对皮肤 的影响是隐匿和蓄积的。损害发生的迟早及轻重与放射性的性质、剂量 及患者的个体差异有关。
完整编辑ppt
11
放射性皮炎的危害
❖ 放射性皮炎是恶性肿瘤的外照射治疗中几乎不可避免的并 发症,一旦发生可造成患者皮肤抗感染和抗摩擦能力明显 下降,易发生感染和擦伤。既影响放疗的持续性与效果, 又会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必须采取措施,防止皮 炎的恶性发展,以确保患者外照射放疗计划的顺利完成。

放射性皮肤损伤

放射性皮肤损伤

放射性皮肤损伤放射野皮肤反应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放疗后皮肤反应常见于乳腺癌及头颈部恶性肿瘤,如鼻咽癌、口腔癌、舌癌、咽喉癌、腮腺癌等。

具体反::将皮肤反应分为四度。

I度:患者皮肤外观正常,或仅有轻微色素沉着。

2度:红斑反应:皮肤局部瘙痒、疼痛、烧灼感,轻度水肿。

3度:水泡反应:皮肤奇痒,烧灼感,伴疼痛。

4度坏死溃疡反应。

剂量-效应及反应时间的关系皮肤是辐射中度敏感组织之一。

Borak 在1936年指出表皮致死剂量为20Gy,大多数研究认为,如果皮肤吸收总剂量超过30Gy将发生溃疡。

Hopewell报道,辐射后皮肤发生反应及开始的时间:①干燥脱皮3~6周;②溃疡4~6周;③反复溃疡>6周;④真皮坏死>10周;⑤真皮萎缩>6周;⑥毛细血管扩张>52周;⑦浸润纤维化与愈合方式、急性溃疡、复发溃疡和真皮坏死导致的瘢痕组织形成有关;⑧急性溃疡<14d;急性表皮坏死<10d。

2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表现2.1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分类放射性皮肤损伤,又可分为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和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2.1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表现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一般分为4期,即初期反应期、潜伏期、基本反应期及恢复期。

①初期反应期:患者的皮肤、黏膜没有发现明显的皮肤粗糙、毛囊丘疹、红斑等改变。

②潜伏期:Ⅰo皮肤损伤10~65d,平均28d。

Ⅱo皮肤损伤8~34d,平均21d。

③基本反应期:最初皮肤有胀感、瘙痒,后皮肤粗糙,或出现散在粟粒大小毛囊丘疹。

或初期为斑点,斑片状红斑,逐渐扩大、融合,色泽加深呈暗紫色,压之不退色。

红斑后7~16d出现性质不同的水疱,破溃后局部表浅糜烂或形成溃疡。

④恢复期:进入恢复期以后,Ⅰo皮肤损伤开始脱屑,色素沉着,无明显自觉症状。

浅Ⅱo疮面脱痂后,色素沉着,无瘢痕形成。

深Ⅱo愈合后色素脱失,形成花斑状。

2.2.2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表现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有较长的潜伏期,病情有明显的潜在性、进行性、反复性和持续性等特点。

《放射性皮肤病》PPT课件

《放射性皮肤病》PPT课件

整理课件ppt
18
Ⅲ度:水疱反应
★ β射线照射>10 Gy ★ 临床表现
初期反应期:和Ⅱ度相似,但更早,更重,持续1-2天。
假愈期:持续2周(1.2周)左右 。
基本反应期:肿胀明显,搔痒,疼痛剧烈,发红--紫红色--
水疱和大疱(小水疱--大水疱)--水疱破裂,溃疡面,表面有 渗出液,易继发感染。附近淋巴结肿大,明显触痛,全身症 状明显。皮肤附属器官损伤严重,照后2周可出现脱毛,汗腺, 皮脂腺的变性和萎缩,汗腺分泌功能障碍.
整理课件ppt
12
第三节 临床表现
整理课件ppt
13
分类
• 急性、亚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掌握) • 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掌握大点) • β射线皮肤损伤(掌握特点) • 特殊类型放射性皮肤损伤
整理课件ppt
14
急性皮肤放射损伤
★分度:Ⅰ度:脱毛反应 Ⅱ度:红斑反应 Ⅲ度:水疱反应 IV度:溃疡、坏死反应
整理课件ppt
3
皮肤放射性损伤 病因(了解)
致伤原因
例数 %
事故性照 60Co、X射线、加速器操作事故
41

反应堆、核燃料后处理的意外照射 28
22.6 15.5
医疗性照 皮肤病放射治疗

肿瘤病人放射治疗
33 18.2 40 22.1
职业性照 X射线、镭疗医务工作者职业性照射 24 13.3

X射线透视下取异物及骨折复位
整理课件ppt
7
★射线的种类和剂量
软射线:能量低、电离密度高、穿透能力弱、皮
肤浅层组织吸收,易引起表层组织损伤(软β射 线 、低能量X射线 )
硬射线:能量高、电离密度低、穿透能力强、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不要在接受放疗的部位使用含锌膏剂、滑 石粉、护肤霜、家用药物等。
❖ 3)避免阳光直射,穿宽松的衣服、外出戴头 巾、太阳镜,按医嘱使用润肤剂,保证足够 水分及营养。
二、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护理
❖ 1.药物防治:植物提取物如芦荟凝胶;维生 素C、维生素E、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中药 类、透明质酸酶
❖ 2、物理治疗:低能量氦氖激光、毫米波 ❖ 3、敷料:水胶体敷料、水凝胶敷料、泡沫类、
放射性皮肤损伤
二、症状
❖ 1、皮肤潮红 ❖ 2、浮肿 ❖ 3、灼痛 ❖ 4、瘙痒 ❖ 5、水泡 ❖ 6、糜烂 ❖ 7、渗液 ❖ 8、表皮脱落 ❖ 9、溃疡 ❖ 10、其他
三、机制
❖ 一、细胞生物学机制:上皮的生发层细胞和 皮下血管的变化。
❖ 二、分子生物学机制
四、皮肤放疗反应
分期
早期
晚期
发生时间 表现
化疗患者的记忆效应
七、护理
❖ 一、放疗前 ❖ 1、放射野皮肤护理: ❖ 1)预防机械性损伤:患者穿着柔软宽松吸水性强
的全棉衣服,勤换内衣,保持皮肤清洁,禁用粗、 硬毛巾擦洗,不粘贴胶布,照射区皮肤禁止剃毛发, 宜用电剃须刀 ❖ 2)预防化学性损伤:避免使用剃毛剂、除臭剂、 香水、化妆品、肥皂、酒精刺激、冷热刺激 ❖ 3)避免直接日晒、红外线、激光照射
照射后7天内 照射后10周内
红斑(最先出 萎缩、脱皮、毛
现)、色素沉着、细血管扩张、皮
脱毛、脱皮
下组织纤维化和
坏死
五、评价与分级
RTOC急性放射性损伤分级标准
器官组织 0
1级
2级
3级
4级

皮肤
无变化
滤泡样暗 红色斑/脱 发/干性脱 皮/出汗减 少
触痛或鲜 皮肤褶皱 溃疡、出 红色斑/ 以外部位 血、坏死 片状湿性 出现融合 脱皮/中 性湿性脱 度水肿 皮
RTOC晚期放射性损伤分级
器官组织 0
1级
2级
3级
4级
皮肤
无 轻度萎缩, 片状萎缩, 明显萎缩, 溃 直接死于
色素沉着, 中度毛细血 显著的毛 疡 放射晚期
少许脱发 管扩张,完 细血管扩
反应
全脱发

皮下组织 无
轻度硬化和 皮下脂肪减 少
中度纤维化, 中度硬化 坏
但无症状, 和皮下组 死
轻度痉挛 织减少,
半透膜敷料、油纱、银离子敷料等 ❖ 4、外科手术:放射性溃疡如果存在3个月以
上,则应做切除性或非切除性活检
❖谢谢!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10%线性 痉挛缩
减少
>10%线性
单位
六、影响因素
内在因素 外在因素
皮肤状况 照射部位 营养因素 年龄 吸烟 基础疾病 一般情况
种族 放射线的能量 放疗剂量 分割方式
1、机体潮湿的部位及皮肤 皱褶的部位(头颈部、腋 窝、腹股沟) 2、表面涂抹有香味的油脂 或含有金属元素的物质如 汞或银等常加重皮肤的反 应
❖ 4)切忌用手搔抓和剥去脱屑之皮 ❖ 5)照射区禁止注射 ❖ 6)妥善处理放射野的切口,尤其是接近软组
级骨组织的切口
❖ 7)做好饮食护理,加强饮食 ❖ 8)摘下金属制品(假牙、耳环、项链、手表、
钢笔、钥匙)
❖ 9)修剪指甲
❖ 2、放疗期间:
❖ 1)护理人员随时观察患者的皮肤,并倾听其 主诉,如干燥、瘙痒等,并及时对症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