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放射性皮肤病案例(一)

合集下载

1例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15年医学随访观察

1例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15年医学随访观察

间, “ 天” 有手食指于受照后 l 5 d 现 红斑 , 受照后 2 0 d出 现 边 界 清 楚 的 水 泡 , 受照后 2 8 d水 泡 吸收 , 局部干燥 、 结
痂; 受照后 3 3 d硬痂脱落 ; 受照后 9 1 d右手食指皮肤十燥 、 萎缩变 溥 、 粗糙 、 弹性 差 ; 临床诊断为右手食指 Ⅱ度 急性
s k i n i n j u r y c a u s e d b y i o n i z i n g r a d i a t i o n
J I A NG Me i — l i n g ,XI NG Z h i — w e i ,J I ANG E n — h a i ,YU C h e n g — c h e n g ,J I ANG B o ,Z HAO Xi n — r a n,
痕 。受 照后 2—1 5年 随 访期 间 均 被诊 断 为 右 手 食 指 Ⅲ度 慢 性 放 射 性 皮 肤 损 伤 。 结 论 急性 放 射 性 皮 肤 损 伤 可 迁 延 发 展成 为慢 性 放 射 性 皮 肤 损 伤 , 其恢复过程漫长。
关键词 :辐射事故 ; 钻- 6 0 ; 放 射性疾病 ;皮肤损伤 ;医学 随访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c h a n g i n g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s k i n i n j u r y c a u s e d b y C o 一 6 0 ( “ ’ C o )i o n i z i n g r a d i a t i o n .
Me t h o d s T h e d e r ma t o l o g y c l i n i c a l d a t a o f t h e p a t i e n t“ T i a n ”w h o s u f f e r e d s k i n i n j u r y f r o m a C o r a d i a t i o n s o u r c e

16-放射性皮肤病PPT课件

16-放射性皮肤病PPT课件
第十六章 放 射 性 皮肤 病
放射医学教研室 周美娟
第一节 概述
定义(掌握)
电离辐射对皮肤直接作用引起的损伤叫皮肤 放射损伤(radiation injury of skin),或称皮 肤放射烧伤(radiation burn of skin) 。
• 身体局部短时间内受到大剂量电离辐射或长期受 到超剂量当量限值的照射后,受照部位发生的皮 肤损失叫皮肤放射损伤
敏感性:妊娠或经期>平时
疾病>健康
.
11
★理化因素
引起皮肤充血或者血液循环不良的会使局部 皮肤对射线的抵抗力下降
.
12
第三节 临床表现
.
13
分类
• 急性、亚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掌握) • 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掌握大点) • β射线皮肤损伤(掌握特点) • 特殊类型放射性皮肤损伤
.
14
急性皮肤放射损伤
者受 X、γ射线检查和治疗的病人 β射线照射引起皮肤放射损伤:β粒子直接污染皮肤表面
.
5
第二节 影响皮肤放射损伤的因素(熟悉)
.
6
★射线的种类和剂量
★剂量率与间隔时间 ★受照面积 ★生物因素 ★理化因素
.
7
★射线的种类和剂量
软射线:能量低、电离密度高、穿透能力弱、皮
肤浅层组织吸收,易引起表层组织损伤(软β射 线 、低能量X射线 )
★临床经过:
可无初期反应,或出现一过性红斑。往往是放疗开 始后23-28d出现,3-4d后病变可达高峰
.
22
二 亚急性皮肤放射损伤 (二)
★临床分型:
干性表皮炎:皮肤充血、糠屑样脱皮、疼痛、呈
紫蓝色,局部色素分布不均。
湿性表皮炎:局部皮肤极度充血的基础上出现水

1例放射性皮肤损伤联合泡沫敷料、水胶体敷料治愈的报道

1例放射性皮肤损伤联合泡沫敷料、水胶体敷料治愈的报道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第16卷第66期 37投稿邮箱:sjzxyx88@0 引言患者在介入诊疗过程中受照射可能产生放射性皮肤损伤,其发病机制为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之后,除引起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的变化以外,还可产生一系列的继发作用,最终导致器官水平的障碍乃至整体水平的变化,在临床上便可出现放射损伤的体征和症状。

一旦发生溃疡很难自愈,若合并感染、迁延不愈,常转化为慢性溃疡[1],因此对其治疗及护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科于2015年6月8日收入一名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该患者进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6小时,发现了放射性皮肤损伤,针对损伤的皮肤,本科选择了泡沫敷料和水胶体敷料对其进行护理,10天后破损的皮肤得以治愈。

现将护理工作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68岁。

于2015年6月8日因院外发生多次黑矇、晕厥入住心血管内科,精神、饮食欠佳,自诉感心悸、气短,入院诊断为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入院查体:院外心彩超示,左心轻度增大,主动脉、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增宽;肺动脉高压(中度),主动脉、二尖瓣、三尖瓣少量反流,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减低,心包积液(少量)。

心电监测示:窦停,最长R-R 间期达4.5秒,拟行急诊起搏器植入术。

于当日12点在术前准备就绪下由平车推入介入室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常规消毒后,局部麻醉,经锁骨下静脉置导丝一根,于锁骨下缘修囊袋,庆大盐水纱布加压止血,沿左侧锁骨下静脉导丝置静脉鞘一支,送入右心室电极,调整位置理想后测试,右心室电极阈值1.0V,感知6Mv,阻抗740ohms,右心室电极予5V 刺激,患者无不适,固定电极并连接脉冲发生器与电极,将脉冲发生器送入囊袋,逐层缝合,手术顺利,术中透视时间共计7分钟,患者于14点安返病房。

6月8日20点患者左侧肩部出现两处不规整的皮肤损伤,损伤面积分别为12cm×8cm、7cm×4cm,损伤的皮肤表面呈明显红斑,1例放射性皮肤损伤联合泡沫敷料、水胶体敷料治愈的报道牛娟,王雪,徐美桃(通讯作者)(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B 区,内蒙古 呼和浩特)摘要:目的 报告1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放射性皮肤损伤联合泡沫敷料、水胶体敷料的护理。

28例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修复共4页

28例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修复共4页

28例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修复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是乳腺癌放射治疗的副反应之一,是由放射线(x、Y、γ射线及中子、电子射线)照射引起的炎症性损害。

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放射线的种类、照射的剂量、面积、照射时间的长短、照射部位、年龄及个体差异等有很大的关系。

根据美国放射肿瘤协作组(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将放射性皮肤损伤分为Ⅳ级,0级:无变化;Ⅰ级:滤泡样暗色红斑/脱发/干性脱皮/出汗减少;Ⅱ级:触痛性或鲜色红斑,片状湿性脱皮/中度水肿;Ⅲ级:皮肤皱褶以外部位的融合的湿性脱皮,凹陷性水肿;Ⅳ级:溃疡,出血,坏死。

Ⅲ级以上的放射性皮肤损伤应该中断放射治疗,进行清创、换药处理。

2006年11月~2010年4月我科对Ⅱ级以上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患者28例进行治疗,应用贝优芬凝胶和溃疡糊,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06年11月~2010年4月我科有28例乳腺癌患者发生Ⅱ级以上放射性皮肤损伤,损伤面积1×1cm2至8×12cm2之间,症状为瘙痒,中度到剧烈疼痛。

患者的一般情况见表1。

1.2 方法开始治疗时每位患者均设立档案,留取照片,以便对比后继续或调整治疗方案。

一般3~9天可达到无瘢痕愈合,愈合后继续涂药2~4周,以恢复皮肤的弹性,减轻色素沉着及再次放射性皮肤损伤。

具体做法为首先用0.9%生理盐水彻底清创,溃疡及脱皮处涂丹麦康乐保公司生产的溃疡糊(5克/支),涂抹时注意将溃疡糊与创面紧密接触涂匀,1次/2天,涂药后可用无菌凡士林纱布覆盖,以保护创面。

每次涂药前均应彻底清创,直至愈合;发生放射性皮肤损伤而未脱皮的皮肤及近期愈合的皮肤用O.9%生理盐水清洁,涂山东贝诺医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贝优芬凝胶(40克/支),3次/天,间隔相等的时间,可轻轻按摩,以使皮肤更好地吸收,涂抹面积周边应大于照射面积边缘1 cm左右,创面愈合后继续涂抹,直至放疗结束2~4周。

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例的临床分析

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例的临床分析

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例的临床分析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18例的临床分析随着电离辐射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电离辐射对人类的危害愈来愈受到关注。

关于皮肤的放射性损伤报道很多,特别是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这在放射治疗、放射事故病例中多见。

对于X射线所致的慢性皮肤损伤和放射性皮肤癌,也受到国内各省放射病诊断医师的重视。

笔者就我所近20年业诊治的职业性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病例的发病情况及其临床特点作简要分析。

1一般资料18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最小38岁,最大76岁,放射作业工龄6~46a。

放射科医生2人,骨科医生16人,其中Ⅰ度损伤1例,Ⅱ度损伤5例,Ⅲ度损伤12例。

Ⅲ度损伤者中有3例发展为放射性皮肤癌。

除2例在乡村卫生所工作的骨科医生为80年代开始接触X射线外,另16例患者均为五六十年代开始接触X射线。

2受照剂量依据WS/T188-1999X、γ射线和中子所致皮肤损伤的剂量估算规范,我们对多数患者手部所受剂量进行了估算,见表1。

表1 18例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者手部受照剂量损伤分度例数剂量范围(Gy)Ⅰ 1Ⅱ564~83Ⅲ12 103~2043临床表现与皮肤损伤的特点3.1 局部表现3.1.1 症状1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自觉症状,表现为双手麻木,溃疡面及角质增生处触痛明显,对凉等刺激敏感。

Ⅲ度损伤者皮肤溃疡反复发生,难以愈合。

3.1.2 皮肤损伤的部位18例患者均表现为双手不同程度的皮肤损伤,但以食指、中指、无名指损伤为重。

16例骨科医生中,有9例表现为左手皮肤损伤较右手重。

3.1.3 皮肤损伤的主要改变Ⅰ度损伤者主要表现为:双手皮肤干燥、粗糙、角化,指甲灰暗、有黑色纵嵴,甲脆易劈裂。

Ⅱ度损伤者主要表现为:双手皮肤粗糙、弹性差、角化过度、汗毛脱落,指甲灰暗、有黑色纵嵴、甲板增厚变窄。

触摸手背皮肤有颗粒样感觉或隐隐可见的小米粒大小、绿豆大小、甚至黄豆大小的疣状物。

维生素B12混合液治疗放射性皮炎85例

维生素B12混合液治疗放射性皮炎85例
I , J a 即
A 1一B) + ( A —B +A 一2 +1 ,+ ( ( n A B A ) l 1一A ( 一 1 )A
A —
I{ <
_ 二 + 尘 与
- 尘 +二 二
), 论 立 结 成. 1 则
从 =2 而’n L ≥
N () 一z一 vz
床观察并询问患者 , 记录在册,直至治愈 。
收稿 日期 :2 1 0 1 0 0— 3— 1 通讯作者 :陶一蕾 ,m i li 6 .o o ke@13 cr l n

6 8・
九江学院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21 0 0年第 2期
B 混合液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 ,促进成纤维细胞 :
维生素B 混合液治疗放射性皮炎8例 1 2 5
陶一蕾 邱玲 睇 J
( 九江市第三 人民医院 江西九江 32 0 30 ) 0
关键 词 :维生素 B2 l 混合 液 ;放射 性 皮炎 ;宫颈 癌 中 图分 类 号 :R 3 .5 文 献标 识码 :B 文章编号: 64 94 21)0 — 07一 (2 70 5 17 —55(00 2 06 0) 放 射 性 治 疗 是 宫 颈 癌 中 晚期 主 要 治 疗 方 法 。 急性放 射性 皮 炎 是放 射 治疗 中常 见 的并 发 症 ,皮 肤 受放 射剂量 达 3 4 c 5~ 0y时 ,多数 病例 会 出现 不 同程度 的皮 炎 ,严 重 影 响 患者 的治 疗 效果 和 治疗 14统 计 学处 理 .
面愈合时间,加 速创 面愈合速度 ,皮肤刺痛感 缓
解迅速 ,无不 良反应 ,使用方法简单易掌握,明
显降低治疗成本 ,减轻护理工作量 ,减轻病人痛 苦 ,值得临床推广。

1例放射性皮炎患者护理讨论

1例放射性皮炎患者护理讨论

护理病例讨论讨论题目:1例放射性皮炎的病例讨论时间:2019年02月25日地点:腹部肿瘤内科学习室主持人:A申请人:B记录人员:A参加人员:腹部肿瘤内科护士申请人 B(护师):病史汇报患者张某,女,63岁,诊断为“宫颈腺癌伴盆腔、卵巢、膀胱、输尿管、淋巴结转移”,紫杉醇+顺铂4周期化疗后入院,入院后放疗科会诊,2018.12.24-2019.01.25开始行盆腔外照射,计划25次,完成25次,剂量:1.8-2.4GY/f*25f,同步予以顺铂60mg化疗。

放疗15次时,出现干性放射性皮炎,主诉干、痒,无色素沉着,放疗20次时,出现湿性反应,表现散在水泡,无破溃,予金因肽外用效果均不佳,后用联合局部氧疗外用后康复。

主持人 A(护师):提出讨论问题我科放化疗同步患者不在少数,怎样做好放疗患者的护理是个薄弱的环节。

由此来讨论学习放射性皮炎的相关护理以提高护理质量。

提出以下三个问题一、该患者是放射性皮炎哪一级二、如何做好放射性皮炎的预防和护理三、放射性皮炎湿性反应的处理问题1: 该患者是放射性皮炎哪一级?王芳玉(护师):放射性皮炎(adiodermatitis):由于各种电离辐射(包括X线射线以及放射性同位素)照射皮肤、黏膜引起的皮肤及其附件的任何肉眼可见的早期及晚期病变。

放射性皮炎发病机制:放射性皮炎发作的起因主要是短期内接受了大剂量的放射线照射而引起的,一旦照射的剂量超过了阈剂量,就轻易引起皮肤局发生暂时性的炎症反应,如红斑、水肿等损害,而且常伴有灼热和刺痒感,还可引起脱屑或留下色素沉着,如果继续增加放射的剂量,则会引起渗出性反应,其症状为局部皮肤潮红、肿胀、起水疱等,还可逐渐形成浅表的糜烂面,严重者甚至会引起坏死性溃疡,愈后则留有萎缩性疤痕。

放射性皮炎是肿瘤放射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约87%的放疗患者会出现红斑及其以上的放射性皮肤反应,皮炎常开始于放疗开始后2~3周至放疗结束时达到顶峰。

,严重的放射性皮炎可引起疼痛,导致局部或全身感染.引起瘢痕,偶尔也会引起暂时或长期的放疗中断,从而导致肿瘤控制率和治愈率降低。

放射性皮炎演示课件

放射性皮炎演示课件

放射性皮炎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严格控制放射剂量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精确计算放射剂量,避免 剂量过大导致皮肤损伤。
保护皮肤
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应对放射野皮肤进行充分保 护,如使用防护霜、避免摩擦和阳光直射等。
加强营养支持
鼓励患者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 食物,以增强皮肤的抵抗力。
护理原则与方法
放射性皮炎可能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提供心理支持和辅 导有助于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康复训练
针对受损皮肤进行康复训练,如肌肉锻炼、关节活动度训练等,有 助于促进皮肤功能恢复和减轻疼痛。
健康教育
向患者提供有关放射性皮炎的知识和护理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管 理皮肤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04
CATALOGUE
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05
CATALOGUE
放射性皮炎的研究与展望
研究现状与进展
发病机制研究
临床表现与分型
深入了解放射性皮炎的发病机制,包括辐 射对皮肤的直接损伤和间接通过免疫、炎 症等途径的损伤。
详细阐述放射性皮炎的临床表现,如红斑 、水肿、溃疡等,并根据严重程度和病程 进行分型。
诊断与鉴别诊断
加强预防措施研究
开展更多关于放射性皮炎预防的研究,提出更具体、可行的预防措施 ,降低发病率。
关注长期影响与并发症
关注放射性皮炎患者的长期健康状况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癌变等 ,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建议。
提高公众认知与关注
加强科普宣传
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加强放射性皮 炎的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 认知度和重视程度。
放射线对皮肤细胞的直接损伤和 继发的免疫炎症反应共同作用, 导致皮肤屏障功能破坏和炎症反 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起放射性皮肤病案例(一)
2003年4月4日,29岁的工人张某在清理渣土时,发现一枚亮闪闪的金属球,觉得十分新奇、好看,就顺手把它放进自己的口袋。

张某做梦也没有想到,这枚亮闪闪的金属球是60钴放射源,让他迷迷糊糊地走进了死神的怀抱。

怀揣放射源的张某,不久后左下肢外侧皮肤溃疡、全身损伤,说话困难。

送进医院后,一位实习医生和张父看到张的口袋里掉出一枚金属球,张父随手把它丢进了病房的废纸篓里。

次日,清洁工又把纸篓中的垃圾倒进垃圾箱。

就这样,60钴大摇大摆溜出医生的视线,开始更大范围的“行凶作恶”。

那么,这枚60钴放射源从何而来呢?事情要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

当时这块地皮属于某科研单位,为了开展辐射育种,该单位购进6只共1.2kg镭当量的60钴放射源。

1987年决定报废,该单位将这6只放射源存入一口枯井中。

后来,这家科研单位将地皮转让出去。

2003年4月3日在清理放射源时,由于时间已久,情况不明,只处理了其中5只,留下了隐患,正是这只未处理的金属球,造成1人死亡,10多人受到不同程度的辐射伤害。

放射性皮肤损伤
放射性皮肤病是由于放射线(主要是X射线、β射线、γ射线及放射性同位素)照射引起的皮肤损伤。

皮肤是人体面积最大的器官,它包围着整个人体,直接与周围环境接
触,对于任何生产性有害因素,皮肤总是最先接触,因而职业性皮肤病在职业性疾病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据湖南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暴露于物理因素中的员工,皮肤病的患病率为70.3%,而放射性皮肤病占物理因素皮肤病的首位。

放射性损伤分急性放射损伤和慢性放射损伤两种。

1.急性放射性损伤
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是指身体局部受到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多次大剂量(X射线、γ射线及β射线等)外照射所引起的急性放射性皮炎及放射性皮肤溃疡。

潜伏期为数日,按损伤轻重分为4度。

一般对表皮细胞的损伤,最初仅表现为细胞增殖减少。

若超过阈剂量,局部可出现暂时性炎症反应,表现为毛囊丘疹和暂时脱发,即Ⅰ度损伤。

Ⅰ度损伤于照射局部出现,有界限清楚的红斑,2-6周内最明显,有灼热和刺痒感,脱发,红斑消退后出现脱屑和色素沉着。

随着放射剂量的增加,症状由干性皮炎(红斑)进展到渗出性反应,即Ⅱ度损伤。

1-3周局部形成潮红、肿胀、水疱,继而形成浅表糜烂面、红斑、自觉灼热或疼痛,以后结痂,愈合遗留色素沉着、永久性脱发等。

病变程度重时可累及真皮深部或皮下组织,形成腐肉及坏死性溃疡,即Ⅲ度损伤。

数小时至10天,红斑出现麻木、瘙痒、水肿、剧烈刺痛、水泡、坏死、溃疡等,为Ⅳ度损伤。

急性放射性皮炎因损害程度和范围不同,可伴有白细胞下降及轻重不一的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急性放射性损伤多见于操作违章
或丢失放射源等事故。

2.慢性放射性损伤
由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迁延而来或由小剂量射线长期照射(职业性或医源性)后引起的慢性放射性皮炎及慢性放射性皮肤溃疡。

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分为3度。

Ⅰ度为皮肤干燥、色素沉着或脱失、粗糙,指甲灰暗或纵嵴色条甲;Ⅱ度为皮肤角化过度、皲裂或萎缩变薄,毛细血管扩张,指甲增厚变形等;Ⅲ度为坏死溃疡、角质突起、指端角化融合、肌腱挛缩、关节变形、功能障碍等。

受到慢性放射性损伤,皮肤可发生扁平或疣状角质增生,或形成顽固性溃疡,可继发基底细胞癌或鳞癌。

慢性放射性损伤多因超剂量照射或忽视个体防护所致。

有一位在医院从事放射工作近30年的医生,在做胃钡餐检查或肢体骨折X线复位时,经常不戴防护手套。

2005年6月以来,他的双手出现皮肤干燥、色素沉着、粗糙、指甲灰暗、皮肤皲裂或萎缩变薄、毛细血管扩张、指甲增厚变形、角质突起、指端角化融合、肌腱挛缩、关节变形、功能障碍等症状。

经湖南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诊断,他被确诊为放射性皮肤病。

可见,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必须坚持佩戴个体防护用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