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城市群覆盖范围

成渝城市群覆盖范围
成渝城市群覆盖范围

成渝城市群覆盖川渝总面积30% 包括11个城市

成渝城市群规划获批,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是目前获中央批复的第四个城市群。此前已有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获批。这预示着,中国西部将产生一个巨大的经济增长极,有专家称,成渝城市群将撑起中国经济“第四极”。

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获中央批复,究竟将带来怎样的利好?究竟有哪些城市将最终入围?从今天起,华西都市报(华西传媒集群)将推出“新成渝新未来——聚焦成渝一体化打造中国经济第四极”大型系列报道。

“城市群”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

2015年,我国发布《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这对加快中部地区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分析认为,《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过,是我国城市群加快发展的最新注脚。

在已明确的成渝城市群的五大任务中,“建立成本共担利益共享协同发展机

制,推动资本、技术等市场一体化”成为重要一环。

成都+重庆

成渝双核引领中国经济第四极

成渝城市群范围有多大?成渝城市群规划方案获批后,这成为牵动很多人的话题。

身在川渝的市民都非常关心,城市群获批后,自己的家乡是否会纳入其中?在承接核心城市功能转移时,是否具备先发优势?

华西都市报梳理发现,关于成渝城市群的详细覆盖范围目前并没有官方明确解释。坊间普遍认为,成渝城市群以2011年获批的成渝经济区为依托,横跨川渝两地。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释放的信息,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强调要以强化重庆、成都辐射带动作用为基础,以创新驱动、保护生态环境和夯实产业基础为支撑,建设引领西部开发开放的城市群,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同发展格局。

四川省社科院(微博)党委书记李后强(微博)表示:这也意味着作为这一西部城市群双核,成都和重庆这两个特大中心城市必将在城市群发展中,起到辐射带动的核心功能,将逐步成长为支撑起中国经济的“第四极”。

渝东南地区+四川11市

成渝经济区未涉及区域将纳入

除了成渝,哪些城市还将入围城市群?

一种声音认为,成渝城市群以2011年获批的成渝经济区为依托,成渝城市群即等同于成渝经济区。

对此,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原发改委主任杨庆育明确表示,两者并不能画等号。从范围来看,成渝经济区的范围,不包括重庆的渝东南地区,而成渝城市群则涵盖了整个重庆地区。

目前,关于成渝城市群一个较为普遍的说法是,其覆盖范围包括重庆全域、成都市以及四川德阳(微博)、绵阳 (微博)、乐山(微博)、眉山(微博)、资阳(微博)、内江(微博)、宜宾(微博)、泸州(微博微信)、自贡(微博)等11个城市。

尽管目前批复方案尚未对外公布,成都市发改委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根据测算,成渝城市群覆盖范围占据四川和重庆面积的30%,人口密集度是两地的75%。以2014年两地经济发展情况为例,经济总量更是占到了70%以上。

可以说,现有的成渝城市群发展的现状,城镇的高度密集,人口的高度集中,产业化高度优化,具备未来引领西部大开发整个城镇化过程的强大优势。

大中小几十个城市

成渝之间一批中小城市将入围

成渝城市群,哪些城市可能入选?关于范围之争,前期征求意见时,也有所体现。2015年,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在重庆召开了成渝城市群规划座谈会,针对规划方案征求各方意见。

“当时四川就提出,希望将部分城市纳入到成渝城市群规划当中。”一位参加了当时会议的官员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在征求意见的会议上,还特别以四川达州(微博)为例,距离重庆仅有100公里左右,无论是地缘优势,还是已有的产业融合基础,达州都有较强的优势。因此,尽管达州并不在成渝经济区范围内,但是在制定成渝城市群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到达州部分地区的优势。

“成渝城市群的概念,并不是单指成都或者重庆某一个城市或地区。它是一个城市群的概念,包括两个核心城市和几十个大中小城市。”成都市发改委区域经济处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随着川渝两地一批大中小城市纳入成渝城市群规划,在承接和分担区域核心城市功能分配中,必将推动新一轮人口、产业等的转移。李后强表示,不仅可以彻底改变重庆成都双核独大的局面,还可以补上两地中小城市“塌陷”的短板,实现中部塌陷区的经济崛起。

成渝一体化四川八市吹响“集结号”

重庆、四川在成渝城市群建设方面,早就已经行动起来,并确立了鲜明目标。

自2011年,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获批后,成渝之间的合作进程不断推进。2015年5月,双方共同签署的《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两省市合作共筑成渝城市群工作备忘录》即有展现。根据《备忘录》,两省市将共同推动交通、信息、市场一体化,共同加强公共服务互助、资源环境保护与利用联

动、产业发展合作,并建立双边合作工作机制,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互动。

华西都市报记者梳理发现,据不完全统计,除了成都市,四川省泸州市、遂宁市、资阳市、自贡市、达州市、广安市等至少7个城市,在地方《十三五发展规划》或政府工作报告中,不同程度地提到了与重庆的合作。

规划引领“十三五”将建强成渝交通走廊

成都市《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发挥成都城市群比较优势和潜力,加强与重庆城市群的合作,共同推进汽车及零配件、电子信息、化工、医药等产业发展。

推进两地同城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至关重要。2015年,成渝高铁通车,是连接重庆和成都的首条高速铁路,使成渝两地的交通和往来更加快捷紧密。

成都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期间,成都将继续向东加快推进成渝铁路扩能改造工作,规划新建时速350公里成都至达州高铁,在达州衔接渝西客专、在万州接郑万高铁。力争开工建设成都经新机场至自贡高铁,衔接川南城际铁路及渝昆高铁。成安渝高速(成都段)将建成通车,届时,将形成成渝第三高速通道,有效缓解老成渝高速和成遂渝高速公路压力,成都至重庆高速公路通行时间缩短至2.5小时。结合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设进度,同步开工建设成都新机场高速,对外连接规划的资广潼高速,形成直接联系重庆的第四条高速公路通道,进一步建强成渝交通走廊。

川渝合作中小城市打造示范区“桥头堡”

距离重庆仅有30公里的广安(微博),在发展定位上,更是提出了川渝合作示范区桥头堡。

深度融入重庆,广安市委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借力重庆“两车”和笔记本电脑产业发展,打造“两车”配件和电子配件基地。

“争取开通广安至重庆动车和建设广安(高兴)至重庆(涪陵)铁路。”广安提出,积极对接重庆和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深入推进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对接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面向重庆主城区人群提供安全农产品和休闲度假养生服务,推进公共服务对接共享,深度融入重庆城市群,建成川渝合作发展的先导区。

成渝城市群撑起中国经济第四极

填补空缺

“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加快城市群建设发展,明确提出要发展18个城市群和2个城市圈。华西都市报记者统计发现,在“十三五”规划提出的20个城市群(圈)中,包括成渝城市群在内,已有4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获得中央层面批复。

2015年4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经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同月,《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同意。今年2月,国务院发布批复,原则同意《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

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下游则有《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游《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获批填补了上游地区的规划空缺。

潜力巨大

成渝两地经济有很大的互补性,相互支撑和带动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两者加起来基本可以和沿海发达省份去比较。

实际上,成渝城市群不仅会产生1+1>2效应,更会是1+1=4。成渝组成一个国家级的城市“狼群”,不仅可以避免彼此在以往竞争中的内耗,更重要的是,会在西部地区形成一个颇具潜力的增长极。

“成渝城市群特别对中国企业乃至全球的企业,都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陈耀表示,成渝城市群的经济总量、密度、综合竞争能力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从发展的综合要素和潜力上,成为“中国经济第四极”并不遥远。

四川省产业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骆玲:

强强联合,错位竞争,建立部省协调机制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成渝城市群发展方向日渐清晰。

北京大学区域经济学教授杨开忠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规划强调“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同发展格局”,是希望成渝城市群在未来可以解决发展的“哑

铃形”结构。

目前,成都和重庆在整个城市群中GDP比重过大,挤压了其他中小城市的发展空间,如2015年四川省逾3万亿的GDP贡献中,成都一家超1.08万亿元,而GDP排名第二的城市绵阳仅1700亿元。

杨开忠认为,只有在成渝两地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前提下,才能合理引导产业布局,从而推进整个城市群从过去的“单独建立成都和重庆两个经济中心”的阶段,向“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发展中小城市群”迈进。

四川省产业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骆玲认为,其目的是国家从战略布局和顶层设计层面考虑,加强对成渝两地发展的统筹协调,引导促进成渝城市群建立产业集群和链条上的关联配套,减少相互间产业重复建设、产能过剩和恶性竞争,提升城市群产业体系核心竞争力。

以汽车产业为例,成都与重庆已成为中国汽车版图上鼎立的两足。

成渝两地产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同质化,必须要打通全产业链的上下游。实现强强联合加错位竞争。当然这也需要一个更高层面的协调沟通机制,对产业布局、利益分配进行沟通协调。

“无论是经济区还是城市群,只要涉及到跨行政区域,都存在利益分配的问题。”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利益之争尤其表现在跨区域的项目建设方面。所以,要以市场为基础、利益为导向建立一个协调机制,譬如可以借鉴京津冀,建立部省联席机制,统一协调分配。减少不必要竞争,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本版稿件采写华西都市报记者张想玲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全文完整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 2016 年 6 月 目录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下简称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为优化提升长三角城市群,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进一步发挥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依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特制定本规划,作为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性、约束性文件。 长三角城市群在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范围内,由以上海为核心、联系紧密的多个城市组成,主要分布于国家“两横三纵”城市化格局的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26 市,国土面积21.17 万平方公里,2014 年地区生产总值12.67 万亿元,总人口1.5 亿人,分别约占全国的 2.2%、18.5%、11.0%。 规划期为2016—2020 年,远期展望到2030 年。 图 1 长三角城市群范围图 第一章规划背景 长三角城市群正处于转型提升、创新发展的关键阶段,必须立足现有基础,针对突出矛盾和问题,紧紧抓住重大机遇,妥善应对风险挑战,实现更大跨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 第一节重大意义 以改革创新推动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现代化,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和中西部地区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 优化提升长三角城市群,是加快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必由之路。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优化提升长三角城市群,全面

领导长株潭与中原城市群区域规划

2005年12月第49期 决策信息 领导长株潭与中原城市 城 市 背 景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主要内容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涉及功能定 位和发展目标、空间组织、土地利用、产业发 展和布局、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空间管治以 及近期重大建设项目等方面。 1.空间组织。包括两个层面的结构,一 是整个区域的城镇空间组织为“冉字型”结 构:以京广铁路、京珠高速、107国道及湘江 生态经济带为主轴;以319国道、320国道 和上瑞高速为两条次轴;以湘乡—韶山公路 和106国道两条辅轴,形成以长沙、株洲、湘 潭为核心和中心结点的放射状城镇布局。二 是城市群核心区空间组织为“一主两副环绿 心”的结构:以长株潭北、西南、东南三个功 能区分别为主、次核心,三市结合部为绿心。“一主两副环绿心”的结构,包括3个主中心 组团、4个次中心组团、15个片区组团和29 个小城镇组团,构成基础设施网络发达、各 类空间协调、生态循环良好的网络型城市化 地域。 2.产业布局。重点建设四带,即湘江生 态经济带、湘江西岸高新技术产业带(包括沿湘江西岸形成以长沙高新区、岳麓山大学城、湘潭大学科技园、湘潭高新技术产业区、 株洲高新区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湘江东部制造业产业带、西部丘陵山区西部生态产业带。同时,对区域影响大的清水塘、下摄司和竹埠港等污染工业区提出了整治的内容和时限要求。 3.基础设施。按照合理布局、 共建共享的要求,对综合交通、能源、供水、污水处理、 防洪排涝、环境资源保护建设制定了有关标准和要求。在尊重三市总规框架的基础上, 突出了对三市规划建设用地外围地区的规 划引导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衔接。如从一 体化角度调整长沙总规中的水厂和污水处 理厂的数量和布局,规划长沙的污水厂从 17座减少为7座,并下移暮云水厂。 4.生态建设。从省级政府的事权要求出 发,提出了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措施 和监督主体,明确了禁止开发建设区的范 围,划定了生态底线。 内 容 中国城市化正在进入城市群时代 种种迹象显示,在人均GDP突破1000 美元,城市化水平突破40%以后,我国的城 市化正在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其中很重 要一点,就是城市群战略在城市竞争和经 济竞争中越来越占据着重要位置。自去年 长三角、环渤海都市圈规划上升为国家区 域规划战略试点之后,包括福泉厦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成渝一体化、长株潭、大 沈阳经济区等一大批新兴的城市群区域规 划在过去的一年中迅速成形发展,完成基 本构架。城市群战略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城 市化过程中的最高战略。有关专家也断言, 中国城市化正在进入一个城市群时代。 仅从经济相对欠发达的中部地区而 言,一场区域规划的浪潮正在 “十一五”规划期起步的前夜阵阵涌起。特别是今年以 来,中部地区原来一些固有的区划、部门和 行业壁垒,正在被经济规律支撑下的城市 一体化各个突破。芜马铜沿江产业带、江西 昌九工业走廊、长株潭一体化、武汉“1+8” 城市圈以及中原城市群,正在按照分工协 调、优势互补的规划,逐步被培育为各地区 域经济的增长极。 10月19日,作为国内首个内陆城市 群区域规划,《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经湖南省政府批准正式公布。11月16日,几易其稿的《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 出炉。对比分析上述两个城市群的区域规划的异同,对其他正在编制区域规划的中 部、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些城市群(带),具有很好的借鉴与参考意义。案例解读: 长株潭区域规划体现五大特色与创新根据湖南省长株潭一体化办公室高级规划师卢庆沙对《长株潭区域城市群区域规划》的解读,该规划具有五大特色与创新:一是对三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整合、提升和凝练,在尊重三市总体规划框架的基础上,突出了三市规划建设用地外围地区的规划引导、基础设施建设协调衔接,对总体规划中考虑不够深入的环节有选择地重点研究;二是作为非法定规划,为完善中长期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其与空间规划的结合与融合做了有益的尝试,满足了省政府及三市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空间调控和建立区域协调机制的需求;三是相比于其他类型的规划,更具有宏观性、长远性、战略性的特征,同时兼顾了实用性、 可操作性,注重将区域规划的种种“终极合理目标”转化 为具体可行的“行动过程”;四是明确提出了区域空间开发管制的新内容,管制对象明确,管制要求清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控制性;五是从省级政府的事权要求出发,提出了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措施和监督主体,明确了禁止开发建设地区和划定了生态底线。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特别强调郑州中心地位 根据《河南日报》等媒体对《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的解读,该规划的一大特点是特别强调省会城市郑州的中心地位。“十一五”时期,省会郑州的地位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媒体分析指出,在《纲要》中,与郑州有关的关键词特别多。第一个关键词是优先推动郑汴一体化。其重点为推进六个对接:即城市功能对接;城区对接;空间对接;产业对接;服务对接和生态对接。第二个关键词是加快郑洛互 动发展。内容包括形成五条郑洛之间的快速通 道;全面推进郑洛之间的产业布局等。第三个关键词是促进郑新呼应发展。第四个关键词是 密切郑许经济联系。重点加强两市在高新技术 产业、轻工、食品、烟草等领域以及人才、信息 等方面的合作,促进两市协调发展。第五个关 键词是强化郑州的中心城市地位。除了明确郑 州借助“集合城市”的力量,加快形成带动区域 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和增长极以外,配合《纲 要》,郑州现代物流中心、郑州区域性金融中 心、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空间布局、生态、交 通等6个专项规划也基本编制完成。 16

《成渝城市群规划与都市圈建设》试题

成渝城市群规划与都市圈建设 1 我国进行城市群规划的意义在于:科学规划城市群内各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缓解特大城市压力,强化中小城市产业功能,增强小城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推进大中小城市一体化建设和()发展。 [ 单选题:3 分] A 网络化 B 同步化 C 科技化 D 飞跃式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A回答正确 2 在重庆县区的功能定位中,定位为重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宜居宜业的山水园林之城的是()。 [ 单选题:3 分] A 江津 B 涪陵 C 南川

D 长寿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B回答正确 3 下列属于成德绵乐城市发展带上的区域中心城市的是()。 [ 单选题:3 分] A 宜宾 B 南充 C 绵阳 D 泸州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4 城市群规划要以()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 单选题:3 分] A 大城市 B 中小城市 C 小城镇 D 重点乡村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B回答正确5 在成渝城市群的空间布局中,“三圈”不包括()。[ 单选题:3 分] A 重庆都市圈 B 成都都市圈 C 南充城市圈 D 德阳城市圈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6 在成渝城市群的空间布局中,“三带”不包括()。[ 单选题:3 分] A 成绵乐城市发展带 B 沿长江城市发展带 C 嘉陵江城市发展带 D 合川城市发展带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7 我国都市的人口规模要求在()万人以上。

[ 单选题:3 分] A 50 B 100 C 200 D 300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8 关于都市圈形成的条件,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单选题:3 分] A 有一个规模较大并具有强大辐射力的核心城市 B 具有较大的经济腹地 C 行政区的简单迭加 D 具有较高的城镇化水平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9 在重庆县区的功能定位中,定位为重庆西部门户、川渝合作共赢先行区的是()。[ 单选题:3 分] A 合川

城市群突破:对贵州优化城市(镇)空间布局的思考

城市群突破:对贵州优化城市(镇)空间布局的思考 芶以勇①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所,贵州贵阳 550002) [内容摘要]城市群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作者从城市群概念及其建构条件入手,阐述了贵州城市群发展的时代背景、基础条件和重要意义,以重点打造黔中城市群为突破口,分析和提出了贵州城镇化的空间战略布局的调整思路,即“一群、三轴、五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进一步提出了以黔中城市群为重点、优化贵州城市(镇)空间布局调整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贵州城市群突破城市空间布局 21世纪是全球化竞争与合作的时代。城市群是全球竞争与合作的基本单位。从经济发展的潮流看,毫无疑问,城市群正成为这场竞争的主角。从国内来看,位于沿海地区的京津唐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正在成为主导中国经济发展、国际交流的超大型城市群。在不久的将来,三个超大型城市群将成长为对亚太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具有巨大影响力的空间。而中西部地区也有不少城市如武汉、长珠潭、海峡西岸城市正加快步伐向大城市群发展。对处于中国西南地区交通枢纽位置、人均GDP全国挂末位次的贵州省来说,面对9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和4000万人口的民生改善问题,在发展“慢”就要“挨打”面前,积极推动农民非农化、农民市民化,大力发展大中城市,构建黔中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协调发展,是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适宜的选择、明智的选择,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那么,贵州省如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动黔中城市群发展呢?本文拟从区域经济发展视角就该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城市群突破:对贵州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重要性认识 (一)城市群及其建构条件 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 ①[作者简介]芶以勇(1965——)男,贵州遵义人,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所副所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区域经济、政府经济及其应用对策研究。

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

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及其各部分的功能定位(经验借鉴)您的得分 93/100 答对题数 28/30 答题解析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1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核心城市的周围地区的功能体现的是()。[ 单选题:3 分] A 制造业基地 B 基础设施 C 加工业基地 D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2 核心城市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的功能。 [ 单选题:3 分]

A 高新技术产业 B 制造业 C 重工业 D 生产服务业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3 大城市群是以一两个()的城市为核心,包括周围若干个城市所组成的内部具有垂直的和横向的经济联系、并具有发达的一体化管理的基础设施系统给以支撑的经济区域。 [ 单选题:3 分] A 小型 B 中等 C 大型 D 特大型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4 未来河北省发展的战略重点是()。 [ 单选题:3 分] A 加强对港口城市的建设 B 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

C 扭转京津冀之间不公平的经济关系 D 对现有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实行大幅度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更新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错误 5 现在世界经济的体系集中的表现在()上面。 [ 单选题:3 分] A 连接 B 网络 C 空间 D 流和流的节点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6 未来河北省发展的战略重点方向是()的现代化建设。 [ 单选题:3 分] A 省会城市周边区域 B 沿海平原地区 C 滨海、山区和山麓地带 D 沿海地区和环京津区域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7 大城市群在经济上是命令和控制中心,它通过()作为载体,来实现对全球经济的控制。 [ 单选题:3 分] A 资金密集型企业和制造业基地 B 技术密集型企业和加工业基地 C 高级服务业和跨国公司总部 D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8 京津冀大城市群规划目标是()。 [ 单选题:3 分] A 发展世界级的大城市群,全球政治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B 发展世界级的特大城市群,全球经济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C 发展世界级的大城市群,全球经济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D 发展世界级的特大城市群,全球政治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9 在当今全球化和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跨国公司总部的首选地是()。 [ 单选题:3 分]

成渝城市群规划与都市圈建设

成渝城市群规划与都市圈建设 您的得分 94/100 答对题数 28/30 答题解析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1 在成渝城市群的空间布局中,“三圈”不包括()。 [ 单选题:3 分] A 重庆都市圈 B 成都都市圈 C 南充城市圈 D 德阳城市圈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2 在重庆县区的功能定位中,定位为重庆西部门户、川渝合作共赢先行区的是()。[ 单选题:3 分] A 合川 B 江津

C 荣昌 D 南川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3 在重庆县区的功能定位中,定位为重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宜居宜业的山水园林之城的是()。 [ 单选题:3 分] A 江津 B 涪陵 C 南川 D 长寿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B回答正确 4 城市群规划要以()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 单选题:3 分] A 大城市 B 中小城市 C 小城镇 D 重点乡村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B回答正确5 关于都市圈形成的条件,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单选题:3 分] A 有一个规模较大并具有强大辐射力的核心城市 B 具有较大的经济腹地 C 行政区的简单迭加 D 具有较高的城镇化水平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6 在成渝城市群的空间布局中,“三带”不包括()。 [ 单选题:3 分] A 成绵乐城市发展带 B 沿长江城市发展带 C 嘉陵江城市发展带 D 合川城市发展带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7 下列属于成德绵乐城市发展带上的区域中心城市的是()。

[ 单选题:3 分] A 宜宾 B 南充 C 绵阳 D 泸州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8 我国都市的人口规模要求在()万人以上。 [ 单选题:3 分] A 50 B 100 C 200 D 300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B回答错误9 关于都市圈理想场景的描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单选题:3 分] A 现代服务业在外围地区集聚 B 制造业集聚在核心城市

中国城市群规划汇总(最全)

中国城市群汇总(最全) 已建成的城市群三个将成世界级 已基本建成的城市群,包括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辽宁半岛、长江中游、中原、成渝、关中、海峡西岸。以后泛长三角、泛珠三角城市群,将成为世界级城市群,而济南城市群如整合到京津冀鲁城市群,也是世界级的。 珠三角城市群:以广州、深圳、香港为核心,包括珠海、惠州、东莞、肇庆、佛山、中山、江门、澳门等城市所形成的。 长三角城市群:位于中国沿江沿海“T”字带,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它由沿江城市带和杭州湾城市群构成。成员包括: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南通、盐城、泰州、淮安、杭州、宁波、金华、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台州、衢州、合肥、马鞍山23个城市。 京津冀城市群: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唐山、保定、秦皇岛、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八个地市其所属的通州新城、顺义新城、滨海新区和唐山曹妃甸工业新域。 山东半岛城市群:规划范围以济南、青岛为中心,包括周边的淄博、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日照、莱芜、滨州、德州、聊城等14市。 辽宁中部城市群:包括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阜新等8个城市。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为中心城市,长沙、南昌、合肥为副中心城市,涵盖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经济圈、江淮城市群等中国中部经济发展地区。 中原城市群:是以郑州为中心,以洛阳为副中心,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等地区性城市为节点构成的紧密联系圈。 成渝城市群:以成都和重庆主城为双核包括四川的成都、德阳、眉山、遂宁、内江、南充、资阳、自贡、广安和重庆主城、涪陵、合川、永川、江津、大足等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集合体。 关中城市群:由分布在陕西关中地区的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农业示范区以及商洛构成。 海峡西岸城市群:以福州、厦门、泉州市为中心,包括漳州、莆田、宁德等城市。 正在建设的城市群中西部居多 正在建设的城市群,包括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江淮城市群、呼包鄂城市群、甘肃城市群、乌昌城市群、黔中城市群、银川城市群、拉萨城市群、太原城市群、石家庄城市群、滇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南宁城市群。 武汉城市群:又称"1+8"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圆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周边8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群。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中东部,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及其新进展(精)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及其新进展 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戴宾 2003下半年,国家发改委在部署安排“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时,把区域规划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提出要组织编制《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珠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五个大的区域规划。由于珠三角只涉及广东一个省,所以珠三角区域规划委托广东省自行编制。长三角、京津冀、成渝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四个区域规划由国家发改委地区司负责组织编制。2004年,国冢发改委先期启动了长三角、京津冀两个区域规划的编制工作,目前上述两个规划已经编制完成,但尚未正式发布,拟先期出台指导性意见口2008年lO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升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京津冀地区的指导性意见还未出台。 上述两个区域规划编制完成后,2007年国家发改委委托中科院地理所开始着手《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前期编制工作。目前,该规划已完成初稿,正在征求四川省和重庆市的书面意见。下个月,国家发改委杜鹰副主任可能带队到四川,专门听取四川省的意见。今天借这个机会.给大家介绍一下成渝经济区以及成渝经济区规划的最新进展。 l‘成渝经济区在国家的战略地位及其发展基础 2.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提出与最新进展 3.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一、成渝经济区在国家的战略地位及其发展基础 (一)成渝经济区的战略地位 国家之所以将成渝经济区与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区域并列,纳入国家层面的区域舰划,这是因为成渝经济区在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区域影响。 我国开发历史最早,开发频率最高的区域之一。成渝地区有4000年的开发历史。1891年重庆开埠,近代工业开始在长扛沿岸城镇兴起,成渝经济区也就成为西部近代工业的发祥地。新中国成立后成渝经济区一直是国家成为重要的开

中国城市群规划汇总

中国城市群汇总(最全) 已基本建成的城市群,包括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辽宁半岛、长江中游、中原、成渝、关中、海峡西岸。以后泛长三角、泛珠三角城市群,将成为世界级城市群,而济南城市群如整合到京津冀鲁城市群,也是世界级的。 珠三角城市群:以广州、深圳、香港为核心,包括珠海、惠州、东莞、肇庆、佛山、中山、江门、澳门等城市所形成的。 长三角城市群:位于中国沿江沿海“T”字带,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它由沿江城市带和杭州湾城市群构成。成员包括: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南通、盐城、泰州、淮安、杭州、宁波、金华、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台州、衢州、合肥、马鞍山23个城市。 京津冀城市群: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唐山、保定、秦皇岛、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八个地市其所属的通州新城、顺义新城、滨海新区和唐山曹妃甸工业新域。 山东半岛城市群:规划范围以济南、青岛为中心,包括周边的淄博、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日照、莱芜、滨州、德州、聊城等14市。 辽宁中部城市群:包括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阜新等8个城市。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为中心城市,长沙、南昌、合肥为副中心城市,涵盖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经济圈、江淮城市群等中国中部经济发展地区。

中原城市群:是以郑州为中心,以洛阳为副中心,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等地区性城市为节点构成的紧密联系圈。 成渝城市群:以成都和重庆主城为双核包括四川的成都、德阳、眉山、遂宁、内江、南充、资阳、自贡、广安和重庆主城、涪陵、合川、永川、江津、大足等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集合体。 关中城市群:由分布在陕西关中地区的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农业示范区以及商洛构成。 海峡西岸城市群:以福州、厦门、泉州市为中心,包括漳州、莆田、宁德等城市。 正在建设的城市群,包括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江淮城市群、呼包鄂城市群、甘肃城市群、乌昌城市群、黔中城市群、银川城市群、拉萨城市群、太原城市群、石家庄城市群、滇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南宁城市群。 武汉城市群:又称"1+8"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圆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周边8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群。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中东部,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江淮城市群:以合肥为中心的“1+10”城市群,包括合肥市、六安市区、淮南市区、蚌埠市区、滁州、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部分)、安庆(部分)等10个省辖市。 甘肃城市群:包括兰州市、金昌市、白银市、天水市、嘉峪关市、平凉市、庆阳市、武威市、张掖市、酒泉市、定西市、陇南市、定西市等城市。

2020安徽省《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及其各部分的功能定位(经验借鉴)》答案

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及其各部分的功能定位(经验借鉴) 您的得分 96/100 答对题数 29/30 答题解析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1 我国珠江三角洲都市群的核心城市是()。 [ 单选题:3 分] A 深圳 B 广州 C 香港 D 澳门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2 现在世界经济的体系集中的表现在()上面。

[ 单选题:3 分] A 连接 B 网络 C 空间 D 流和流的节点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3 大城市群是以一两个()的城市为核心,包括周围若干个城市所组成的内部具有垂直的和横向的经济联系、并具有发达的一体化管理的基础设施系统给以支撑的经济区域。 [ 单选题:3 分] A 小型 B 中等 C 大型 D 特大型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4 大城市群在经济上是命令和控制中心,它通过()作为载体,来实现对全球经济的控制。 [ 单选题:3 分]

A 资金密集型企业和制造业基地 B 技术密集型企业和加工业基地 C 高级服务业和跨国公司总部 D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5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核心城市的周围地区的功能体现的是()。 [ 单选题:3 分] A 制造业基地 B 基础设施 C 加工业基地 D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6 京津冀大城市群规划目标是()。 [ 单选题:3 分] A 发展世界级的大城市群,全球政治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B 发展世界级的特大城市群,全球经济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C 发展世界级的大城市群,全球经济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D 发展世界级的特大城市群,全球政治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7 核心城市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的功能。 [ 单选题:3 分] A 高新技术产业 B 制造业 C 重工业 D 生产服务业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8 在当今全球化和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跨国公司总部的首选地是()。 [ 单选题:3 分] A 核心城市 B 港口城市

2018年成渝城市群分析报告

2018年成渝城市群分 析报告 2018年8月

目录 一、成渝城市群当前的发展形势如何 (5) (一)成渝城市群格局 (5) (二)成渝城市群相比于其他城市群的特色 (6) (三)成渝城市群的发展优势 (7) 1、区位优势明显,享受政策扶持 (7) 2、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合理 (9) 3、劳动人口充足,人才资源丰富 (9) (四)成渝城市群面临的问题 (11) 1、城市群内部发展失衡 (11) 2、成都重庆竞争大于合作 (11) 3、城镇化水平有待提高 (13) 二、成渝城市群未来的发展方向 (14) (一)加强内部协同发展 (14) 1、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深化“一轴两带、双核三区”布局 (14) 2、核心城市产业分工协作:发挥成都、重庆的比较优势 (15) (二)积极开展外部合作:寻找外向型经济的机会 (18) 1、依托长江经济带,加强沿江区域合作 (18) 2、打通多向通道,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19) 3、立足川渝自贸区,扩大对外开放 (20) 三、成渝城市群的房地产投资机会 (21) (一)城镇化吸引人口,房地产需求上升 (21) (二)购买力不断提高,房价上涨空间大 (22) (三)城市群内部分化,政策差异明显 (23) 1、成都:“515新政”加码,调控再度升级 (23)

2、重庆:外地炒房客盛行,政府出手打压 (25) 3、三四线城市:棚户区改造安置力度不减,政策环境宽松 (26) (四)区域龙头企业:深耕成渝,全国布局 (27) 1、金科股份:立足重庆,布局全国 (27) 2、蓝光发展:深耕成渝,稳步扩张 (29)

成渝城市群目前的发展状况。成渝城市群由重庆市的渝中、万州等27个区(县)及部分地区和四川省的成都、自贡等15个市组成,总面积约18.5万平方公里,承接东西、连通南北,区位优势明显、享受政策扶持,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在西部地区较为突出,劳动力人口和人才重组,但仍然存在着城市群内部发展失衡,核心城市竞争大于合作以及城镇化水平偏低的问题,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相比仍相对落后,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成渝城市群未来的发展方向。成渝城市群未来需要加强内外共同协作。对内,根据“一轴两带、双核三区”的布局,依托成渝发展主轴培养一批城市带和城镇密集区,实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成都和重庆两大核心城市实现产业分工协作,发展产业集群。对外,充分融入长江经济带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打通与周边地市的通道,积极和其他城市群对接,立足两大自贸区和国家级新区优势扩大对外开放,实现引领西部开发的国家级城市群这一战略定位。 成渝城市群房地产投资机会。首先,成渝城市群目前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并出台了相关政策吸引人才,人口以净流入为主,为房地产市场创造了需求。其次,成渝城市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而房价收入比在全国相对较低,房价仍有上涨空间。最后,成都和重庆两大核心城市分别出台了相关楼市调控政策,引领房地产市场理性健康发展,而周边三四线城市则加速推进棚户区改造,刺激房地产市场发展。老牌龙头企业在深耕本地区的同时也不断对外扩张,实现多元化发展。

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协调发展规划(核心摘要)

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协调发展规划(核心摘要) 2015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国家相关部委和相关省、市也积极着手推进相关深化落实工作。武汉、长沙、南昌、合肥四省会城市交通、发改和规划部门联合筹划开展《长江中游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并正在争取国家交通部支持;国土资源部积极推进《长江经济带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土资源与重大地质问题图集》绘制工作,并拟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土地空间管控规划研究,助力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 在新型城镇化与空间统筹发展方面,长江中游城市群缺乏全面、深入,并与主要城市规划充分对接的规划研究。为贯彻落实国家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战略决策,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规划交流与合作,武汉、长沙、南昌三兄弟城市规划部门提前谋划开展长江中游城市群研究工作,并于2014年底正式启动《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协调发展规划研究》。规划研究为武汉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做好区域发展研判。 一、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阶段特征 (一)经济发展阶段 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在GDP总量、人均GDP 和地均GDP方面,与国内外城市群存在巨大差距,区域的经济质量与水平还有待提升。 长江中游城市群制造业基础扎实,整体仍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以工业化快速发展为主。三大核心城市群均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

表1-1 长江中游城市群工业发展阶段判读 城市群内各城市的产业发展阶段也有所差异,武汉、长沙、南昌三城市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多数大城市和中等城市处于工业化中期,若干城市处于工业化起步阶段。 表1-2 各城市产业发展阶段 (二)城镇体系发展阶段

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

附件 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 2016年3月

目 录  前言 (1) 第一章规划背景 (2) 第一节发展基础 (2) 第二节机遇挑战 (3) 第三节重要意义 (4) 第二章发展思路 (4) 第一节指导思想和原则 (4) 第二节战略定位 (6) 第三节发展目标 (7) 第三章总体布局 (7) 第一节优化城市群空间格局 (8) 第二节完善城市群发展体系 (9) 第三节推动人口布局优化 (12) 第四章创新发展提高质量效益 (13) 第一节突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13) 第二节营造“双创”良好环境 (14) 第三节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15) 第四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15) 第五章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16) 第一节构筑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17) 第二节共建水利基础设施 (19)

第三节加强能源保障体系建设 (20) 第四节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1) 第六章产业协调发展 (22) 第一节联手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22) 第二节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25) 第三节发展壮大现代农业 (27) 第七章生态文明共建 (28) 第一节构建区域生态屏障 (29) 第二节推进环境综合治理 (30) 第三节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32) 第四节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33) 第八章开放发展合作共赢 (34) 第一节扩大对外开放 (34) 第二节加强国内合作 (35) 第九章基本公共服务共享 (36) 第一节加强教育交流合作 (36) 第二节推进医疗卫生合作 (37) 第三节共同推动文化繁荣 (37) 第四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39) 第十章组织实施 (39)

前言 哈长城市群是东北地区城市群的重要组成区域,处于全国“两横三纵” 城市化战略格局京哈京广通道纵轴北端,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中具有重要地位。为加快培育哈长城市群,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和人口集聚,形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新增长极,依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本规划。规划是培育发展哈长城市群的指导性文件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布局重大项目的重要依据。 规划范围包括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大庆市、齐齐哈尔市、绥化市、牡丹江市,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辽源市、松原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核心区以上述市(州)中主体功能定位为国家级、省级重点开发的区域为主,统筹区域其他地区发展,核心区面积约5.11万平方公里,2015年末常住人口约2000万人。 规划期为2016—2020年,展望到2030年。

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年4月

附件 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 2016年4月

目录 第一章规划背景 (2) 第一节发展基础 (2) 第二节机遇和挑战 (3) 第二章总体要求 (5) 第一节指导思想 (5) 第二节基本原则 (6) 第三节主要目标 (7) 第三章定位与布局 (8) 第一节引领西部开发开放的国家级城市群 (8) 第二节构建“一轴两带、双核三区”的空间格局 (10) 第三节优化城市规模结构 (13) 第四节促进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发展 (15) 第四章促进产业分工与协作 (16) 第一节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16) 第二节有序承接产业转移 (18) 第三节整合发展产业园区 (19) 第四节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20) 第五章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21) 第一节构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22) 第二节构建高速共享信息网络 (25) 第三节完善能源保障体系 (26) 第四节强化水资源安全保障 (27) 第五节健全防灾减灾体系 (29)

第六章推进生态共建环境共治 (30) 第一节共守生态安全格局 (30) 第二节实施环境共治 (33) 第三节建设绿色城市 (35) 第四节加强环境影响评价 (36) 第七章深化对内对外开放合作 (36) 第一节共建开放通道和平台 (36) 第二节加强国内区域合作 (38) 第三节参与“一带一路”务实合作 (39) 第八章建立健全城市群协同发展机制 (39) 第一节建立要素市场一体化管理机制 (39) 第二节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机制 (41) 第三节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 (43) 第九章规划实施 (44) 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 (44) 第二节推动重点工作 (44) 第三节营造舆论环境 (44)

大西南经济圈

大西南经济圈 前言 《西部大开发“十五”总体规划》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要选择现有经济条件较好,区位优势明显,人口较为密集,沿交通干线和城市枢纽的一些地区,作为西部开发的重点区域依托亚欧大陆桥、长江黄金水道、西南出海通道等交通干线,发挥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和辐射作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实行重点开发,促进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长江上游经济带、南贵昆经济区的形成,带动周围地区和农村发展。根据《总体规划》的要求,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进行了西部开发重点区域规划方案前期研究。 一、由来、区域位置。 一九八四年四月,川、滇、黔、桂、渝联合召开“西南四省区五方经济协调会”第一次会议,确立了西南四省区五方共同“开发西南、建设现代化基地”的目标; 一九八七、一九九零年西藏、成都先后加入协调会; 二零零五年,会议正式更名为“西南六省区市经济协调会”。 二零零六年十一月十四日至十五日,中国西南六省区市经济协调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在渝召开,六方政府就共同加快交通能源建设、旅游和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并签署了关于共同构建统一开放市场的合作协议。六方联手打造“大西南经济圈”的构想愈显清晰。 如图一大西南经济圈主要包括川、滇、黔、桂、渝、贵六省。 二、建设重点经济带与重点开发战略 重点发展二个一级经济带和四个二级经济带(图二) 重点经济带一方面是空间开发重点的象征,另一方面也是具体经济活动聚集地以及不同中心城市之间空间联系的载体和通道。基于对西部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交通基础设施以及主要运输通道现状和规划进行了系统分析,确定了西南开发的2个一级经济带和4个二级经济带。 一级经济带包括: 1、成渝经济带。东起重庆的万州,沿长江到重庆市区后分为两支,一支沿长江到宜宾,另一支沿成渝线和宝成线向北至成都和绵阳。轴线的主要城市包括重庆的市区、万州区和培陵区,四川的成都、绵阳、德阳、资阳、内江、泸州和宜宾等。 2、南贵昆经济区。西起昆明,沿贵昆线和黔桂线经贵阳至柳州和南宁,再到广西沿海地区。轴线上主要城市包括昆明、贵阳、柳州、南宁、曲靖、六盘水、安顺、钦州、北海、防城港等。 二级经济带包括: 1、川黔沿线经济带。北起重庆,经遵义至贵阳。 2、广西西江经济带。西起柳州,东至梧州。 3、昆明--瑞丽经济带。 4、西藏“一江两河”经济带。西藏作为我国的一个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结构都比较特殊的地区,经济发展的政治意义很大 战略一:以中心城市作为西南经济开发的主要支撑点 中心城市是地区经济发展的聚集地和支撑点。城市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发展、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辐射带动能力、综合竞争力以及区位条件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决定了西南中的战略地位和分工各不相同。通过对城市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发展3个一级指标以及相应的10个二级指标和36个具体指标,对西南城市的综合水平进行了科学评价。根据结果,下列四级共个中心城市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点。具体方案为:

《经济发展第四极!数说成渝城市群的前世今生》

经济发展第四极!数说成渝城市群的前世今生 前言 我国“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快城市群建设发展”,城市群将成为中国未来城镇化的主要形态,未来的生产力布局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都将围绕城市群进行。近两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明确指出要“着眼开拓发展空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重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三大战略’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培育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城市群和增长极。”三大国家战略拉开了中国城市群发展大幕。同时由于城市群内部分工定位不同,城市发展阶段不同、需求不同导致出投资价值的明显差异,以城市群视角进行城市价值的解读成为城市研究的必然趋势。 2016年4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国函〔2016〕68号),批复同意《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后,获中央批复的第四个城市群。 成渝城市群发展情况如何?是否真正在经济、产业、交通、人口等维度上实现了真正的融合?本文将通过梳理成渝城市群的发展历史、发展规划及发展现状,一窥成渝城市群的真正面貌。 图:成渝城市群夜光图

一、发展历史 二、发展规划 整体规划 图:成渝城市群规划范围

图:成渝城市群产业园区 成渝城市群将重点布局优势产业集群,做好产业转移承接,共建产业园区。在支持重点园区发展上,控制园区数量、提升园区质量,做大做强国家级和省级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重点园区,建设一批产值千亿百亿级园区。

图:成渝城市群交通情况 未来,成渝城市群将以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和重庆、成都两大核心,建设以高铁、城际和高速公路为骨干的交通路网结构,尤其是高铁方面将有大动作,无论是城市群内部还是对外,高铁铺设密度将大幅提升。 借由高铁铺设,成渝与中国东部地区的联系将得到极大增强,自贡、泸州等城市更是首开高铁,交通通达性明显好转,成渝内部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更将形成1小时交通圈。另外,成都新机场将于2020年建成,届时成都将成为全国第三个拥有双机场城市,客运、货运吞吐量将有显著提升,坐稳西部地区门户地位,其在西部的辐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三、发展现状 为对成渝城市群的发展情况进行判断,我们选取了重庆主城、成都、绵阳、宜宾、南充、泸州、达州、乐山、遂宁、资阳、万州、仁寿、简阳等城市及区域作为研究样本,从经济、产业、交通、人口、房地产市场的数据横向对比入手,结合国内外城市群发展案例分析,客观评价成渝城市群的发展阶段。

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与分级梯度发展重点

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 与分级梯度发展重点 方创琳,周成虎,王振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摘要:长江经济带是推动中国区域发展由“T ”字型战略格局转变为新常态下“H ”型战略格局的重要支撑带。长江沿江的六大城市群是推动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的空间主体,但在发育过程中存在着城市群空间范围界定脱离发育标准、带有强烈的政府主导性,整体发育程度弱于沿海城市群,越往上游城市群发育程度减弱,资源与生态环境保障形势严峻,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竞争大于合作,缺乏一体化统筹协调机制等问题。为此,应以流域一体化和交通一体化为主线,推进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建设的一体化和市场化进程,构建“1+2+3”分级梯度发展的长江经济带城市群新格局;以差异化驱动力为支撑,因地制宜地突出各级各类城市群的发展优势与建设重点。未来,为确保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战略措施:成立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委员会,建立流域一体化的统筹协调机制;遵循城市群发育的科学规律,避免脱离实际催生扩大城市群;构建以城市群为战略桥墩的上下联动、以轴串群的流域生态经济带束簇状城镇体系;建立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和公共财政储备机制;加强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发展的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建成生态型城市群;加快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发展的创新驱动步伐,建设创新型城市群;重点建设一批支撑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发展的重大工程和国家级新区。关键词:城市群;“1+2+3”的城市群空间格局;现状问题;战略对策;长江经济带 1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城市群已经成为世界经济重心转移的重要承载地,全球城市群的发育正在进入21世纪的中国时代。在此背景下,中国城镇化进程就成了21世纪全球科学界、政治界以及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Tabuchi,2013)。城市群担当起了中国在国际化分工与全球竞争体系中的基本地域单元和区域重要增长极(方创琳等,2014)。目前,国外城市群已经发育到成熟阶段,面临的问题与压力小,其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群内部的人文社会结构方面(Alfaro et al,2014;Schlecht et al,2015)。中国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城市群的发育。1990年代开始,城市群的基本内涵、范围界定 (方创琳,2009)、动力机制(吴启焰,1999)、空间结构(姚士谋等,2006)、发育测度(方创琳,2014)、发展阶段(叶磊等,2012)、生态环境效应(黄金川等,2003;Wang et al,2015)等成为政府和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内容。针对当前中国城镇化存在的突出问题,《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提出,未来城市群的选择与发展要严格遵循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全国城镇体系规划(Fang et al,2015),并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的政策作用分区,培育形成“5+9+6”(5个国家级城市群、9个区域性城市群和6个地区性城市群)的“以轴串群、以群托轴”中国城市群空间结构新格局(方创琳,2014)。长江经济带是国务院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打造的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是国家经济格局 收稿日期:2015-10;修订日期:2015-11。 基金项目:201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评议项目“长江经济带重大战略问题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41590840, 4159084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1433008)。 作者简介:方创琳(1966-),男,甘肃庆阳人,研究员,主要从事城市发展与规划研究,E-mail:fangcl@https://www.360docs.net/doc/c112700727.html, 。 1398-1408页 第34卷第11期2015年11月 地理科学进展 Progress in Geography V ol.34,No.11Nov.20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