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在世说新语中的体现

魏晋风度在世说新语中的体现
魏晋风度在世说新语中的体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化多元化:魏晋时期,由于政权更迭和社会变革,导致社会思潮多元化。
这种多元化的思潮表现在世说新语中,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学派的人物都被提及,包括儒学、道家、墨家等。
这反映了魏晋时期文化积淀的多样性。
2. 儒释道并重:魏晋时期,儒释道三家并存,世说新语中反映出了这种情况。
其中既有管仲、颜回等儒家代表人物的故事,也有佛教和道教的禅机和隐逸之辈的故事。
这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不同思想流派的包容和关注。
3. 个体价值的崇尚:世说新语中经常提及个体的思想、品德和行为。
这种关注个体的特点体现了魏晋时期人们对于个人自由意志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人性的思考和探讨。
4. 增强自我审美:世说新语中有很多关于文学、音乐、美食等方面的描述。
这体现了当时社会日益增强的审美追求和对艺术的重视,也反映了魏晋时期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魏晋风度在世说新语中的体现主要体现在文化多元化、儒释道并重、个体价值的崇尚和增强自我审美等方面。
这代表了那个时期的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世说新语所体现的魏晋风度

世说新语所体现的魏晋风度世说新语是一部记录了魏晋时期人物言行的文集,其中所体现的魏晋风度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念。
在这个时期,文人墨客们注重人际关系的处理和交际能力的培养,他们以言谈举止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品德。
世说新语中的许多故事都以言谈之间的巧妙和机智为主题,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待礼仪、友谊、忠诚和智慧的态度。
魏晋时期的社会背景也为世说新语所体现的魏晋风度提供了土壤。
这一时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使得人们更加注重个体的生存和发展。
在这个背景下,人们追求高尚的品德和独特的才华,通过言谈举止来展示自己的价值。
世说新语中的故事中,有很多关于政治家、文学家、学者和美女的故事,这些人物通过自己的言行来表达自己的才华和价值观。
世说新语所体现的魏晋风度还包括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在这个时期,人们对于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非常重视,他们通过学习古代经典和文献来提升自己的修养。
同时,他们也注重创新和突破,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来展示自己的独特性。
世说新语中的故事中,有很多关于学问和文化的故事,这些故事展示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创新。
世说新语所体现的魏晋风度还包括对于人性的关怀和理解。
在这个时期,人们对于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有着深刻的认识,他们通过对于人性的观察和分析来理解人类的行为和思想。
世说新语中的故事中,有很多关于人性的故事,这些故事展示了人们对于人性的关怀和理解。
世说新语所体现的魏晋风度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念,它包括了对于人际关系的处理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对于人性的关怀和理解等方面。
世说新语中的故事通过言谈举止来展示人们的才华和品德,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人们对于个体生存和发展的追求。
这些故事不仅记录了魏晋时期人物的言行,更展示了当时人们对待礼仪、友谊、忠诚和智慧的态度。
这种魏晋风度不仅在当时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合《世说新语》,谈谈你对“魏晋风度”的理解

结合《世说新语》,谈谈你对“魏晋风度”的理解《魏晋风度》是自古以来读者喜爱的一个主题。
在《世说新语》中,我们能看到许多有关“魏晋风度”的故事,它们着重强调了诚信、勤勉和忠勇等优良品质,也反映出当时魏晋社会中荣辱观念的形成。
因此,本文将从《世说新语》中提取故事,结合历史史料加以综合分析,研究“魏晋风度”的内涵和发展。
首先,让我们从“魏晋风度”的本质入手。
在《世说新语》中,有大量关于“魏晋风度”的故事。
例如,贾谊的《贾雨村传》中,描写的贾雨村的丰富生活能够彰显出“魏晋风度”的本质,他的交际方式伶俐敏捷,家中聚欢节日时,除了许多游戏,还能听到有趣的新闻和段子,以及一些古代著名文化活动,如诗词朗诵和武艺比武。
在《谢灵运传》中,谢客是一名官员,他行事忠诚勤勉,绝不贪污受贿,尊重老师,竭尽全力帮助百姓,这也体现出“魏晋风度”的节操、坚定和勤勉。
此外,我们也可以从历史史料中了解“魏晋风度”的发展变化。
当时,魏晋社会以苗疆民族为主,苗疆民族积极活动,是聚落文明的最初源泉,因此“魏晋风度”的发展也受到苗疆民族文化的影响。
例如,《汉书》中,几次记载了苗疆民族祭祀祖先、拜谒长辈等,这都是体现“魏晋风度”的宗教信仰和礼节的重要内容。
此外,当时帝王以及贵族们都热衷于文学、武艺、象棋等,这些都被视为“魏晋风度”的体现,表达了人们对礼仪的重视,以及对文明的热爱。
总之,“魏晋风度”是中古时期一种独特的社会风气,在《世说新语》中,我们能够看到“魏晋风度”的荣辱观念,以及当时社会中种种礼仪习俗。
它不仅体现出传统文化的影响,也受到苗疆民族文化的影响。
在“魏晋风度”中,荣辱观念是其主要体现,随着社会风尚的变化,“魏晋风度”的内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世说新语》中的魏晋风度

《世说新语》中的魏晋风度一、引言《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刘义庆所编撰的一部笔记体小说集,全书共十卷,记录了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的人物逸事、言谈风尚和社会风俗。
其中,魏晋风度作为这一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之一,在《世说新语》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通过对这部作品的解读,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魏晋时期人们的生活态度、审美观念和思想文化。
二、魏晋风度的背景与内涵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们对于生死、名利等问题的思考逐渐深化,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
魏晋风度即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它强调个体内在的审美追求和精神世界,崇尚自然、超脱和自由。
这种风度既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举止上,也体现在文化艺术、哲学思想等方面。
三、《世说新语》中的魏晋风度表现1.个性自由:在《世说新语》中,许多人物形象都展现了个性自由的精神风貌。
如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既体现了他的豪放不羁的性格,又展示了他在审美追求上的自由精神。
2.淡泊名利:魏晋时期,名利场上的追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然而,《世说新语》中却有许多故事表现了人们对名利的淡泊和超脱。
如嵇康拒绝入仕,钟会拜访嵇康的故事,就展示了他们对于名利的轻视和对自我价值的坚守。
3.才情横溢:《世说新语》中记录了许多文人墨客的才情和逸事。
这些人物形象既体现了他们的艺术才华,也展示了他们在审美追求和精神世界上的独特见解。
如王羲之写《兰亭序》,谢安与王羲之的交往等故事,都展现了他们在文化艺术方面的卓越成就。
4.自然洒脱:《世说新语》中还记录了许多人们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故事。
如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的故事,就表现了他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此外,还有一些故事表现了人们对于生死、名利等问题的豁达态度,如王羲之的临终遗嘱等。
四、结论通过对《世说新语》中魏晋风度的解读,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这一时期人们的生活态度、审美观念和思想文化。
这种自由、超脱和独特的文化现象,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后世也具有重要意义。
《世说新语》的魏晋风度与名士生活读后感

《世说新语》的魏晋风度与名士生活读后感哎呀,终于把《世说新语》这本书给啃完了,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风流倜傥的魏晋时代。
这本书,简直就是魏晋名士的生活百科全书,让我对那个时代的风度和名士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魏晋时期的风度。
那时候的名士们,真是风度翩翩,潇洒自如。
他们穿着宽松的长袍,头戴高冠,手执折扇,走起路来衣袂飘飘,真是让人赏心悦目。
而且他们还特别注重个性的展现,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不能随波逐流。
这种追求个性和自由的精神,真是让我佩服。
再说说名士们的生活,那真是丰富多彩,让人羡慕。
他们喜欢聚会,经常举办各种宴会,大家聚在一起喝酒、吟诗、弹琴,好不快活。
而且他们还特别重视文化修养,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真是让我这个现代人自愧不如。
他们的生活,既有物质的享受,又有精神的追求,真是达到了一种完美的平衡。
书中还提到了很多有趣的故事,让我对魏晋名士们的性格和行为有了更深的认识。
比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是在一个春日的聚会上,大家饮酒作诗,王羲之挥毫泼墨,写下了这篇千古流传的佳作。
还有谢安的“东山再起”,展现了他超凡脱俗的气度和胸怀。
这些故事,让我对魏晋名士们的形象更加鲜活和立体。
读了这本书,我真是对魏晋时期的风度和名士生活充满了向往。
他们那种追求个性、享受生活的态度,真是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
虽然我们不能穿越回去,但是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精神,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个性。
总之,《世说新语》这本书,真是让我受益匪浅。
它不仅让我了解了魏晋时期的风度和名士生活,还让我对那个时代的人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希望以后还有机会,能更深入地研究和探讨这个有趣的时代。
世说新语中体现魏晋风度的故事

世说新语中体现魏晋风度的故事
摘要:
1.世说新语简介
2.魏晋风度的特点
3.世说新语中体现魏晋风度的故事实例
4.结语
正文:
【世说新语简介】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刘义庆所编撰的一部笔记小说,主要记载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名人轶事和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
这部书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是研究魏晋风度的重要资料。
【魏晋风度的特点】
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
其主要特点有:崇尚自然、超然物外,追求个性解放,重视文学艺术,讲究清谈雅致,注重情感体验等。
【世说新语中体现魏晋风度的故事实例】
在《世说新语》中,有许多故事都生动地体现了魏晋风度。
例如,《世说新语·文学四》中记载了“王子猷居山阴”的故事,王子猷因为喜爱鹅毛大雪,便在山阴隐居,每天与鹅为伴,以读书为乐,这不仅体现了魏晋士人崇尚自然的风度,也展现了他们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风貌。
又如,《世说新语·言语》篇中记载的“谢太傅寒雪日内集”的故事,谢太
傅在寒冷的雪天召集家人聚会,与子侄辈谈笑风生,饮酒赏雪,这不仅展示了士族阶层的雅致生活,也反映了他们注重情感体验的生活态度。
结合世说新语对魏晋风度的理解

结合世说新语对魏晋风度的理解魏晋风度是中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一种文化精神,它的内涵很丰富,不仅包括文化、诗词、书法等方面,还涵盖了政治、宗教、思想等各个方面。
而《世说新语》作为有“四书五经”之称的古代经典书籍,也记载着魏晋时期著名人物的生活品行以及他们在思想观念等方面的表现。
因此,结合世说新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魏晋风度。
首先,《世说新语》详细记述了魏晋著名人物的诸多精彩故事,从中我们可以明白什么是魏晋风度。
例如,记载中的文人墨客班固的故事中,他的博学谦逊使宦官郑恒和朱邵很是佩服,他的精神价值得到了非常高的评价。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博学谦逊就是魏晋风度的典型代表,它代表着魏晋时期文人们崇尚学问、谦虚谨慎的风格,他们崇尚礼让、谦虚礼让,为人而行,忠诚信义,毫无自私的态度和精神。
其次,《世说新语》还为我们提供了对魏晋时期情感表达的一个独特的视角。
例如,记载中的文人秦观的故事中,他的谦虚态度和谦逊态度,以及他对死者的情感,都体现了当时文人所崇尚的情感表达方式。
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出于心底的真情,毫不加炫耀,也不贪图虚名,而是发自肺腑,真心实意。
同时,秦观对自己身份的安排,也体现出了他对魏晋时期礼义、敬法的忠实践行。
最后,《世说新语》中记载的魏晋风度还包括政治思想方面的内容。
例如,记载中的思想家苏洵的故事中,他总是试图捍卫炎黄子孙的尊严,他试图反映民众的期待,并大力支持社会变革。
他崇尚自由、理性和民主,主张清明之政,批评无政府状态,反映出炎黄子孙关心社会秩序的态度。
苏洵提倡的社会改革也符合了当时炎黄子孙的期望,充分体现了魏晋风度的精神内涵。
以上,结合《世说新语》的论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理解魏晋时期的风度:它体现出文人们做事时的博学谦逊、谦虚谨慎,还体现出政治思想上对社会秩序的关注、尊重人权、追求清明之政等重要理念,这些都是魏晋时期人物表现出来的重要风度。
总之,《世说新语》作为重要的古代文献,为我们理解魏晋时期的风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其中蕴含的丰富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思想观念仍然对我们的理解有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结合世说新语谈谈对魏晋风度的理解

结合世说新语谈谈对魏晋风度的理解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氛围被称为魏晋风度。
《世说新语》是魏晋时期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记录了当时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言行和故事,是我们了解魏晋时期文化风貌的重要资料。
那么,结合《世说新语》谈
谈对魏晋风度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首先,魏晋时期的文化风格,强调个性和独立思考。
魏晋时期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分水岭,这个时期出现了一批有思想、有见识、有才华的人物,如王羲之、陆机、陶渊明等等。
这些人在文学、艺术、政治等方面的表现,都体现了他们对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个性的追求。
在《世说新语》中,也有很多故事和轶闻,展现了这种文
化风格。
比如说,“晋人之未尝不如古人也,势不得已而用之耳”这个故事,就是在讲述人们在面对历史和现实的时候,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力,而不是一味地追随前人或权威。
其次,魏晋时期的文化风格,注重内心的深度和情感的表达。
魏晋时期的文化,注重人性和情感的表达,强调内心世界的深度和复杂性。
在《世说新语》中,也有很多故事和轶闻,展现了这种文化风格。
比如说,“长安少年”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年轻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反映了魏晋时期人们对于内心世界的关注和探索。
再次,魏晋时期的文化风格,倡导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
魏晋时期的文化,反对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在《世说新语》中,也有很多故事和轶闻,展现了这种文化风格。
比如说,“饮酒及第”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位士人在山林之间饮酒作诗,倡导了一种自由、自然、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书中主要记叙东汉至东晋间士族文人的言 行轶事,鲁迅认为“《世说》这部书,差 不多就可以看作一部名士底教科书。” • 《世说》虽以记述名士言行为主,但还有 两类比较特殊的人物,一类是“芝兰玉树” 般的儿童形象,另一类是风韵独特的女子 群像。
三、《世说》中的 名士风度
• 《世说新语》可以说是一部记录魏 晋风度的故事集,形象地反映了魏 晋士人的内心精神世界乃至他们独 特的生活态度与人生追求。 • 名士们以清谈玄理不问政事的生活 方式,以以恣情任诞、率真放达、 自然适意的性格演绎着千古流传的 魏晋风度。 • 能代表魏晋风度的人物,于曹魏时 代自然首推阮籍和嵇康;于东晋时 代,则首推王徽之。
(一)林下风气
• 谢遏绝重其姊。张玄常称其妹,欲以敌之。 有济尼者,并游张、谢二家,人问其优劣,答 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 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贤媛》) • 余嘉锡云:‚此言王夫人虽巾帼,而有名士之 风,言顾不如王。‛又云:‚道蕴以一女子而 有林下风气,足见其为女中名士。‛ • ‚林下风气‛,实际上也就是说她具有一种 无拘无束、悠然自得的神态和高雅的气质, 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神韵和卓而不群的风姿。
(三)言辞便给
• 魏晋时期的名士们盛行老庄虚无学说,以及剖析名理、 品评人物和讨论才性的风尚,称为清谈。清谈是当时 名士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时的女性日常生活 中表现出来的敏捷应对及言谈, 都显现了清谈的影响。 • 桓车骑不好着新衣,浴后,妇故送新衣与。车骑大怒, 催使持去。妇更持还,传语云:‚衣不经新,何由而故?‛ 桓公大笑,着之。(《贤媛》) • 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交礼竟,允无复入 理,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 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妇云:‚无忧,桓必 劝入。‛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 卿宜察之。‛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妇料其此 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许因谓曰:‚妇有四德,卿 有其几?‛妇曰:‚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有百行,君 有几?‛许云:‚皆备。‛妇曰:‚夫百行以德为首,君 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贤 媛》)
(三)任诞放旷
• 魏晋士人崇尚老庄,‚越名教而任 自然‛,他们把任诞放达的生活作 风推向了极致。 • 《世说新语》中的《雅量》《豪爽》 《伤逝》《栖逸》《任诞》《简傲》 等篇充分而又生动地记载了魏晋士 人的任诞之风。
1、率真任性
•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 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 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 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 而返,何必见戴?‛(《任诞》) •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 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 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 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 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 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雅量》)
(二)咏絮之才
• 《世说》女性的神韵问题,其实一个人所表现出 的神情韵致,是与其内涵密切相关的,而才学便是 其中极重要的一方面。 •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 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 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絮因风起。‛公 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言语》) • 王凝之谢夫人既往王氏,大薄凝之。既还谢家, 意大不说。太傅慰释之曰:‚王郎,逸少之子, 人身亦不恶,汝何以恨乃尔?‛答曰:‚一门叔 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 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贤 媛》)
(四)识鉴高超
• 识鉴,指的是人对世事的洞察力和对人材的鉴别 能力。魏晋名士当中,许多人都是见识超常的,魏 晋时代的贵族女子中颇有一些洞察世事、善于甄 别人材者,如前面提到的许允妇,对时人世事都有 着清醒的认识。 • 王浑妻钟氏生女令淑,武子为妹求简美对而未得, 有兵家子有俊才,欲以妹妻之,乃白母。曰:‚诚是 才者,其地可遗,然要令我见。‛武子乃令兵儿与 群小杂处,使母惟中察之。既而母谓武子曰:‚如 此衣形者,是汝所拟者非邪?‛武子曰:‚是也。‛ 母曰:‚此才足以拔萃;然地寒,不有长年,不得申其 才用。观其形骨,必不寿,不可与婚。‛武子从之。 兵儿数年果亡。(《贤媛》) • 石崇厕常有十余婢侍列,皆丽服藻饰,臵甲煎粉、 沈香汁之属,无不毕备。又与新衣着令出。客多 羞不能如厕。王大将军往,脱故衣,着新衣,神色傲 然。群婢相谓曰:‚此客必能作贼。‛(《汰侈》)
2、生活艺术化、审美化的实践 • 谢公始有东山之志,后严命屡臻,势不 获已,始就桓公司马。于时人有饷桓公药 草,中有‚远志‛。公取以问谢曰:‚此 药又名‘小草’,何一物而有二称?‛ 谢未即答。时郝隆在坐,应声答日:‚此 甚易解: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谢 甚有愧色。桓公目谢而笑曰:‚郝参军此 过乃不恶,亦极有会。‛ (《排调》) • 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 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 ‚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 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 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 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 忧戎。‛(《德行》)
(四)审美的人生境界
1、静观和体味人生 • 支公好鹤,住剡东峁山。有人遗其双鹤, 少时翅长欲飞。支意惜之,乃铩其朋。鹤 轩翥不复能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 懊丧意。支曰:‚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 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翮成,臵使飞去。 (《言语》) • 卫洗马初欲渡江,形神惨悴,语左右云: ‚见此芒芒,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 亦复谁能遣此!‛ (《言语》)
(二)品藻人物
• 品藻,这里所指的是对人物品性、才能、 容止、风度等的评论。品鉴人物在《世说 新语》中占有相当比重的篇幅,如《识鉴》 《赏誉》《品藻》等。 1、‚清‛的审美精神 • 山公举阮咸为吏部郎,目曰:‚清真寡欲, 万物不能移也。‛(《赏誉》) •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 ‚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容止》)
4、裸袒
• 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正月半试鼓。衡扬 桴为渔阳掺檛,渊渊有金石声,四坐为之 改容。孔融曰:‚祢衡罪同胥靡,不能发 明王之梦。‛魏武惭而释之。(《言语》) •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 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 为褌衣,诸君何为入我褌中!‛ (《任 诞》) • 王平子、胡毋彦国诸人,皆以任放为达, 或有裸体者。乐广笑曰:‚名教中自有乐 地,何为乃尔也?‛(《世说新语•德 行》)
附:笑林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是最早的一部志人小 说,收集了前代人的一些可笑故事,开导了后 代笑话小说的先路。(谐谑类) •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 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 “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 入。”遂依而截之。 • 汉世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恶衣蔬食, 侵晨而起,侵夜而息;营理产业,聚敛无厌; 而不敢自用。或人从之求丐者,不得已而入内 取钱十,自堂而出,随步辄减,比至于外,才 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寻复嘱云:“我倾家 赡君,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老人俄死, 田宅没官,货财充于内帑矣。
2、恣情越礼
• 越名教而任自然‛,是嵇康《释弘论》 (《嵇康集》卷六)中的一个著名论点。 魏晋名士崇尚老庄自然哲学,主张超越虚 伪的礼教而任其自然。 • 阮籍嫂尝回家,籍见与别,或讥之,籍曰: ‚礼岂为我辈设也?‛(《任诞》) • 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司隶何 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 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 外,以正风教。‛文王曰:‚嗣宗毁顿如 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且有疾而饮酒 食肉,固丧礼也。‛籍饮啖不辍,神色自 若。(《任诞》)
2、关注仪容之美 •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 道,妇人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 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 顿而返。(《容止》) 3、注重人物的内在神韵 •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夙惠》) • 王戎云:太尉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 然是风尘外物。(《赏誉》) • 公孙度目邴原:‚所谓云中白鹤,非燕雀 之网所能罗也。‛(《赏誉》)
(一)清谈之风
• 清谈即谈玄,魏晋士人重才性,亦不 乏才华横溢之辈。魏晋风度的表现形 式之一,便是驰骋思辩的清谈之风。 1、互相辩难 • 支道林、许掾诸人共在会稽王斋头。 支为法师,许为都讲。支通一义,四 坐莫不厌心。许送一难,众人莫不抃 舞。但共嗟咏二家之美,不辩其理之 所殷中军为庾公长史,下都。王丞相为 之集,桓公、王长史、王蓝田、谢镇 西并在。丞相自起解帐带麈尾,语殷 曰:‚身今日当与君共谈析理。‛ 既共清言,遂达三更。丞相与殷共相 往反,其余诸贤略无所关。(《文 学》) • 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 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 (《容止》)
(三)志人小说的发展
• 魏晋南北朝是志人小说奠基和繁荣时期,其中 魏是草创时期,两晋则进入繁荣期,刘宋是收 获期,齐梁以后则既有继承又有新的演变。 • 逸事小说追步《西京杂记》,分卷不分类,以 记闾巷传闻、野史故事为主,学者多称为“杂 记体”,多采取记叙兼议论的方式,每个故事 之后,是作者的议论,以资“法戒”; • 琐言小说以《世说新语》为代表,后代同类小 说又多摹仿其以类相从的体例和记载文人事迹 为主的特点,学者多称其为“世说体”,多不 在故事后发议论,重在人物神韵、风度、言行 的描写,不须议论而倾向自明,小说文学的意 味更浓。
四、《世说》中女 性的名士风神
• 《世说》中涉及女性形象的条目有七十余 条,除第十九门《贤媛》(共32条)全部描写 女性外,第三十五门《惑溺》(共7条)亦可 视为描写女性的专篇,其他条目则散金片 玉般地分布在《文学》、《规箴》、《排 调》等十七门中。 • 《世说》中的女性与其前后的文学作品中 所出现的女性有所不同。她们气韵生动、 挥洒自如,举手投足都与魏晋名士风范有 相通之处, ‚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文 学》谢安评其嫂王夫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