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冷堆主流堆型发展情况概述

水冷堆主流堆型发展情况概述
水冷堆主流堆型发展情况概述

水冷堆主流堆型发展情况概述

李 矫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

在经过二十多年的停滞乃至衰退后,世界核电工业近年来出现了明显复苏,而且将继续加速发展。无论是在过去的核电发展历程中,还是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水冷堆在世界核电领域都扮演着主要角色。世界上主流的水冷堆型主要包括:AB WR、ESB WR、AP1000、EPR、AP W R、VVER、CANDU等,其中AB WR和ESB W R属于沸水堆,其它的都是压水堆。现将这七款堆型的发展情况概括介绍如下。

1 AB WR

先进沸水堆(AB WR)是在世界范围内沸水堆(B WR)设计和多年运行经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3代先进堆型,是目前世界上已获得US-NRC设计证书(1994年获得NRC的最终设计批准FDA)的最先进及最成熟的B WR。

AB W R具备成熟设计,在日本和美国完成取证,详细设计已经完成。其先进的建设技术也通过不断积累的建设经验获得验证,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运行经验的先进沸水堆核电站,也是目前世界上惟一拥有运行业绩的第三代反应堆技术。

早在1978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就开始了先进型B W R(AB WR)的研发,并与瑞典的Asea原子能公司、意大利的Ansa l d o 公司以及日本的日立和东芝公司一起成立了 改进工程设计队(AET),共同开发AB WR。AET综合了美国、欧洲和日本在B W R方面的优点和成熟经验,考虑了最新的汽机、燃料、电子等方面的技术,完成了AB WR的概念设计。在AET工作的基础上,通用电气、日立和东芝公司通力合作,于1985年完成了AB WR的基本设计。

1987年,日本东京电力公司(TEPCO)选择通用电气、日立和东芝公司组成的国际联合体设计并建造柏崎-刈羽(K ash i w azaki -Kari w a)核电厂的两台AB WR机组(6号机组K6和7号机组K7)。该机组的热功率为3926MW t、电功率为1350MW e,电厂寿期为60年,可用率为90%。作为世界上首台3代核电站,柏崎-刈羽核电站第6、7号机组建设周期仅37个月(第一罐混凝土至装料),分别在1996年12月和1997年7月投产运行,在进度及预算要求内完成建设。目前在日本已有4台AB WR机组投入运行。

2009年3月,东芝公司在美国的子公司东芝美国核能公司和南德州核能营运公司(STPNOC)签署了EPC合同,将在德州建设南德州工程(STP)3号及4号两台AB W R机组。STP的3号及4号机组计划分别于2016年和2017年投入商业运行,是美国建设的第

一个AB WR核电站。

2 ESB WR

1992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开始设计自然循环的沸水堆,其特点是:系统采用非能动的安全系统,电功率为670MW e,称简化型沸水堆(SB WR)。这一开发计划后来发生了改变,转向为设计一个大功率、经济规模的、采用成熟技术和AB W R设备的ESB WR。ESB WR热功率为4000MW t、电功率为1380MW e,采用自然循环方式和非能动安全系统。

在此基础上,日立与GE公司联手成立了GE-H itachi核能公司(GE H),就先进B WR 核电站技术的开发进行合作。合作开发的ESB WR电功率为1 55G W e,具有更简化的系统,增大了安全余度,采用自然对流。更长的RPV,更短的堆芯;非能动安全系统:重力驱动ECCS系统,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

GE H已于2005年8月24日向美国核管会(NRC)提交了ESB WR的设计认证申请。美国拟在Fer m i和North Anna两个厂址各建一台ESB WR机组,相关联合建造申请书已于2008年9月和2007年11月分别递交NRC 审核。

此外,日立与GE公司还着力于下一代B WR的研发。包括电输出功率为1 8G W e的大型B W R及电功率为0 4~0 6GW e的中小型B WR(D M S)。

3 AP1000

1999年12月西屋公司获得AP600设计许可证后,即依据电力市场已经发生的变化启动了AP1000的研发工作。2001年西屋公司和ABB-CE公司联合后,利用AP600的简化改进和非能动安全的设计概念,加上Syste m 80+的某些技术,向市场推出AP1000。AP1000在逻辑上是AP600的延伸,其设计理念和设计目标与AP600相同,就是采用非能动的安全系统,简化设计、提高安全性,降低投资,设计与性能特点满足URD的要求。同时,将输出电功率提高到1000WM e以上来降低比投资和发电成本。

AP1000是双环路1117MW的第三代先进型P WR机组,与同样容量的传统核电站相比,AP1000的设备要求等级降低,很多动力设备不再需要配置应急动力电源,很多设备无需做抗震分析和鉴定。AP1000所需阀门、管道、电缆、泵、控制单元、抗震厂房容积分别减少50%、80%、85%、35%、70%和45%,节省了大量材料和现场人力。

美国西屋公司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能源部和NRC的支持下,耗资6亿多美元对非能动安全系统的功能、机理和可靠性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开发、试验、验证和分析论证工作,其形成的设计文件已通过美国NRC的审查批准,2004年9月AP1000获得了最终设计批准证书(FDA)。

在美国核管会(NRC)收到的25份联合建造核电站的申请书中,有14台机组拟采用AP1000技术,是美国境内发展前景最好的主流堆型。中国也已在三门、海阳两个厂址建设四台AP1000机组。

4 EPR

EPR是始于20世纪90年代由法国法马通和德国西门子联合开发的新型核电厂设计。EPR设计是在最新投运的法国N4和德国KONVO I所应用的新技术的基础上,采纳了

法国原子能委员会和德国研发机构的技术创新成果开发而成的。EPR设计主要围绕改进事故预防措施、缓解假想严重事故后果和降低发电成本3个目标进行。

EPR是对现有技术较为成熟的压水堆的改进,是既创新又具有技术连续性的改进型设计。基本上仍然沿用能动的安全系统,增加其冗余度;降低燃料棒的线功率密度,提高安全余量;加大单机组容量,电功率达到1500MW e~1600MW e,以降低单位功率造价;并采取相应的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措施。

法国阿海珐核电公司(AREVA NP)于2007年12月向NRC递交了EPR的设计认证申请。美国已有计划在四个厂址共建造4台EPR机组。在法国,法国电力公司(EDF)董事会也在2004年秋做出决定,在弗拉芒维尔厂址建造法国首台EPR机组。法国安全局(ASN)已于2007年2月发出了建造弗拉芒维尔3号机组的初步批准文件。

第一座EPR核电厂已在芬兰奥尔基洛托(O l k il u o to3)建造,原计划在2009年春季进入调试,现整个计划已推迟。

5 VVER

前苏联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独立研发VVER系列压水堆技术。VVER堆型最早于1964年启动调试,1971年首台标准VVER -440机组启动运行(该机组自运行至今还未进行蒸汽发生器、反应堆顶盖及其他关键设备的更换),1980年首台VVER-1000机组调试运行。目前全世界共有51个VVER机组在运行,占全部轻水压水堆的20%,已累计运行超过1290堆年。

近几年来,俄罗斯一直在努力改进其VVER-1000反应堆,并以这种反应堆为基础开发出了热功率为3200MW t、电力装机容量达1200MW e的AES-2006型核电机组。布局的改进、先进设备的采用以及能动安全系统功能与一般作业功能相结合,使AES-2006 (VVER1200)与目前的V-320型VVER-1000反应堆相比具有更高的技术和经济效率,特别是水泥和金属的用量减少了28 6%、运行费用降低了28 6%、机组运行寿期提高到60年,AES-2006设计的堆芯损坏频率一般为1 0#10-7/a。这种新型机组将被用于 2007~2010年及至2015年以前的俄罗斯核电工业发展规划中的多个核电建设项目中。俄罗斯目前已有两个城市4台在建机组采用了VVER-1200技术,计划于2012年开始调试。

俄罗斯计划到2030年将核电发电量翻番,提高至占总发电量的25%~30%,计划共新建26台核电机组,主要以VVER堆型为主。在俄政府的大力推动下,VVER堆型的发展不容小视。

6 AP WR

AP W R是日本三菱公司与西屋公司经过10多年努力共同开发的4环路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是在第二代压水堆技术基础上充分考虑了现有压水堆核电站的经验反馈进行的改进设计。AP WR比目前的P WR更加简单,具有能动和非能动冷却系统;效率更高;采用大容量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和汽轮机,提高经济性;电厂布置紧凑,简化系统及设备,降低建造成本;提高电厂可用性;全数字化仪控系统,采用一体化控制面板。

目前,这一设计正在日本申请许可证,计划于2009年开始在敦贺(Tsuruga)核电厂址上建造首批机组(敦贺3号、4号机组,单机功率为153 8万千瓦)。2004年3月,福井县地方政府已经批准建造这个项目,3号机组和4号机组计划分别于2016年3月和2017年3月投入商业运行。

目前,三菱重工正在美国和欧洲市场推销170万千瓦级的三代加AP W R+,并于2008年1月向美国核管会提交了设计许可证申请。已有TXU集团(现名 Lu m i n ant)选定在德克萨斯州科曼奇峰(Co m anche Peak)核电站扩建项目中建造美国版AP WR。

此外,三菱重工与法国阿海珐(AREVA)公司成立的合资公司ATMEA也在致力开发中型压水堆堆型ATMEA1。ATMEA1具备三个循环回路,电功率达到1100MW e,采用了先进的安注箱、安全壳内置水箱及三重能动安全系统。AP WR+与AT M EA1均可采用MOX 燃料。

7 CANDU

C ANDU系列堆型是商用重水堆的代表,由加拿大ACEL公司开发设计。自1962年加拿大建成世界第一台C ANDU堆型的示范核电站NPD(20MW e),经过大约40年的发展, 2001年底全世界共建成CANDU堆型机组41座。

加拿大原子能有限公司(AECL)一直在进行C ANDU堆的改进和革新,正在研发的ACR1000是新一代先进CANDU堆,在经济、固有安全性和运行性能方面有大的改进,同时又保留CANDU家族已证实的优点。ACR1000电功率为1165MW e;具备60年寿期;使用轻水冷却,但保留低压容器中重水的慢化功能,这对改进反应堆的可维修性和经济性具有重大意义。

AECL已向加拿大核安全委员会(CNSC)提交了AC R1000设计审查文件,是目前已完成CNSC发证前的二阶段审查的唯一三代加设计。2009年9月,CNSC对外公布了二阶段审查的结果,并宣称在加拿大境内授权建造ACR1000电站已无任何实质性的障碍。

流行病学综述

流行病学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也由传统的生物型转变为新型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流行病学的研究也由疾病扩展到健康以及与人类健康相关的所有卫生事件,甚至包括人口“爆炸”,社会动乱,自然灾害,恐怖事件等。这些都是新世纪流行病学面临的新挑战。因此,流行病学其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复杂,研究方法日趋科学化、系统化和专业化。 一.定义 流行病学的定义为: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制订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上述定义基本内涵有四点:: 1.以人群为研究对象。 2.不仅研究各种疾病而且研究健康状况。 3.以观察分布现象为出发点,重点研究疾病或健康的影响因素。 4.根本目的是为控制或消灭疾病及增进健康提供科学的策略与措施。 二.方法 流行病学方法分类的方式有多种,但目前更多地倾向于根据研究设计特点分类。 1.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是对与研究问题有关的历史资料或者特殊调查所获的资料按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群进行整理分析从而提示疾病或死亡的发生频率及其变动趋势。描述性研究虽然不涉及深奥的流行病学理论与方法,但它实际上广泛地适于多种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各方面的流行病学研究。描述性研究关键在于“描述”,因此所利用的资料必须真实可靠,通常通过疾病现象的描述,可以初步了解导致疾病发生可能的因素是什么,目前对该病防治采取的措施及效果等,从而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假设,作为进一步研究的依据或起点,因此描述性研究是其它研究方法的基础。 在描述性研究中最常用的是“现况调查”(或称现况研究)。在现况调查的基础上如果对某些重点疾病或项目进行长期的动态观察时,则称“疾病监测”,其也属于描述性研究。有些情况下需要对某人群某疾病现象与相关的暴露因素同时进行分析,说明暴露与疾病是否相关,称作相关性研究(亦称生态学研究)。 2.分析性研究 分析性研究是根据疾病的分布特征提出假设,然后选择专门的人群进行调查或观察来验证假设,说明某病与某种暴露是否存在联系。分析性研究的特点是在研究开始前的设计中,一般设立了可供对比分析的两个组,用以检验关于暴露因素的假设。分析性研究分为病例对照研究和群组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是从某病患者出发,调查回顾患病组与非患病组以往某些因素的暴露状况并比较两组有暴露史比例的差异。群组研究是将人群根据是否暴露于某可疑致病因子或是否具有某种特征分为暴露组与对照组,追踪观察两组的发病或死亡情况并进行比较。二者在设计上的区别在于病例对照研究是从结果出发,找可能的“原因”,而群组研究是从原因出发观察所发生的结果。 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统称为调查性研究或观察性研究。其是指调查观察研究对象在自然状态下是否具有某种因素及疾病与健康状况,并通过比较说明该因素是否与某疾病存在联系。 调查研究是医疗卫生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不论是从事临床工作或是从事卫生保健工作,调查观察人群的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疾病发生发展规律,是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进行有

第二十一章流行病学概述答案

第二十一章流行病学概述答案: 一、单选题: 1.D 2.C 3.E 4.D 5.E 6.B 7.E 8.B 9.C 10.C 11.A 12.C 13.E 14.B 15.C 16.E 17.E 18.B 19.C 20.C 21.E 22.B 二、名词解释: 1.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2.多病因论--现代医学认为,任何疾病的病因都不是单一的,都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及二者的交互作用所决定的,只不过在不同疾病的形成过程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所起作用的大小有所不同而已。 3.理论流行病学--又称数学流行病学,它是用不同的数字符号代表有关病因、机体与环境的各项因素,然后抽象地用数学模型或电子计算机仿真,进行理论研究,来研究流行病学的规律性,定量反映病因、宿主和环境对疾病发生的影响及其动态变化。 三、简答题: 1.请简单叙述流行病学各种研究方法之间的关系。 答:1)描述性研究是流行病学各种研究方法的基础。 2)现况调查一般不能验证假设,但可以为分析性研究和实验研究提供假设依据。 3)从研究方法本身对于病因的论证强度来看,实验性研究高于队列研究,队列研究高于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高于一般的描述性研究。 4)实施队列研究之前,最好先有描述性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阳性结果。 5)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和横断面研究都是为了评价暴露与疾病的联系。病例对照研究评价疾病并探求既往的暴露,队列研究评价暴露并随访疾病的发生,横断面研究同时评价疾病和暴露的情况。三者之间有着内在联系。 2.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是什么? 答:1)群体观点 2)社会医学和生态学的观点 3)比较的观点 4)疾病多病因论的观点 5)概率论的观点 6)预防为主的观点 四、论述题:

第十七章 流行病学概述

第十七章流行病学概述 A1型题 1 .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 A .疾病 B .病人 C .人群 D .健康人 E .亚临床型病人 2 .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 A .提供诊断依据 B .不涉及药物治疗 C .研究疾病的病因学 D .不研究疾病的预后 E .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疾病现象 3 .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用途是() A .进行统计学检验 B .研究疾病的发生概率 C .研究疾病的死亡情况 D .研究疾病的临床表现 E .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 4 .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包括() A .卫生法规 B .疾病的预防控制 C .疾病的生物化学 D .疾病的病理解剖学 E .气象因素与健康的关系 5 .流行病学的学科形成期指() A .公元前 B . 21 世纪 C .公元10 世纪至15 世纪 D .公元巧世纪至18 世纪 E . 18 世纪末至20 世纪初 6 .因领导1 910 年和1920 年中国鼠疫流行的调查而载人西方流行病学史册的是() A .胡适 B .朱德 C .蔡元培 D .伍连德 E .苏德隆 A2型题

7 .流行病学研究采用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以观察法和实验法为主,不包括() A .诊断试验 B .药理试验 C .现况调查 D .临床试验 E .队列研究 8 .流行病学的实验性研究是在人群中进行的,其主要特征是研究对象分组的随机化和给予实验因素的人为化,其方法不包括() A .临床试验 B .干预试验 C .序贯试验 D .人群现场试验 E .病例对照研究 9 .流行病学作为一门医学科学的基础学科和方法学,其学术体系特征中不包括( ) A .概率论 B .预防为主 C .社会医学 D .数理统计学 E .药代动力学 A3型题 共同题干(9 ~12 ) 根据专门设计的调查所获得的资料或已有的各类资料,按照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人群特征分组,将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特点真实地描述出来,为进一步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线索。 10 .该研究方法为() A .诊断试验 B .现况调查 C .病历分析 D .队列研究 E .病例对照研究 11 .该研究方法有以下类型() A .回顾调查 B .前瞻调查 C .临床试验 D .社区试验 E .普查和抽样调查 12 .该研究方法可以获得以下指标() A .患病率 B .灵敏度

产业组织理论发展现状及展望

产业组织理论发展现状与展望 一、产业组织核心理论的发展进程概述 1.产业组织理论的起源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源最早可以追溯至亚当·斯密(1776)的劳动分工理论和竞争理论。他通过对重商主义学说和重商主义时代国家干预私人经济主体活动的批判,提出了所谓的自由竞争的思想。斯密反对国家干预经济,认为自由竞争是一个导致利益和谐与市场均衡的过程。自斯密之后,经济学界有关产业组织问题的先驱性研究多集中于竞争理论和所谓理想竞争状态的确定等方面。1879年,马歇尔夫妇合著的《产业经济学》首次出版,将产业组织定义为产业内部的结构,马歇尔被看做产业组织学的创始人。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揭示了竞争活力与规模经济的矛盾关系,即“马歇尔冲突”。1933年,张伯伦和罗宾逊夫人分别出版了《垄断竞争理论》和《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不约而同地提出了所谓的垄断竞争理论,他们否定了以往要么垄断、要么竞争的一种极端对立的观点,指出现实世界中通常是各种不同程度的竞争与垄断交织并存。这些早期的研究虽然开启了产业组织研究的大门也卓有成效,但并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在西方产业组织理论后期的发展过程中共出现过三个主要的学派,即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和新产业组织理论。 2.哈佛学派研究范式 1959年,贝恩的《产业组织》出版,是第一部系统阐述产业组织理论的教科书,标志着哈佛学派形成。哈佛学派主要以经验性的分析为主,通过对跨部门的产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推导出企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存在一种单向的因果关系:即市场结构决定了是企业的市场行为,而企业的市场行为又决定了企业市场绩效,即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S-C-P)的分析框架。它强调了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单向因果关系,即S →C→P,因此通过公共政策调节市场结构从而影响市场行为,最终保证良好的市场绩效成为了经济中最重要的事务。SCP理论范式标志着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最终形成,并影响了整整一代的学者和决策者。哈佛学派的SCP范式虽然统治了产业组织学界近半个世纪,但其本身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分析范式,存在许多缺陷。 3.芝加哥学派研究范式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理论界对哈佛学派最猛烈的批判来自于芝加哥学派。他们推翻了SCP范式中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单向因果关系,他们看来,市场效率才是决定市场结构和市场效率的基本因素,即P→S →C关系。而且通过可竞争市场理论指出产业的进入壁垒并不像SCP范式里面指出的那么高。芝加哥学派相信市场的力量,主张放松管理,对当时美国的产业组织政策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随着芝加哥学派的崛起以及随后众多学者的追随,哈佛学派的SCP研究范

第二章__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以下内容: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领域、研究框架和产业组织理论的演进过程。 教学重点 贝恩SCP的分析框架。 教学难点 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 本章主要讨论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领域、研究框架和产业组织理论的演进过程,以反映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理论框架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节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领域 一、产业与市场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产业与市场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 杨治: 产业组织理论中的“产业”是指生产同一类商品(严格地说,就是生产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商品)的生产者在同一市场上的集合。 马建堂: 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市场”是指一组生产具有较高替代率的产品的企业的集合。 可见,从这两位学者分别对产业与市场的定义看,产业与市场似乎没有什么差别。 弗格森(Ferguson): 市场是由生产具有紧密替代性产品的企业组成的。产品的替代性是从购买者的观点(或产品需求方)来分析的。在某一市场中,产品之间的交叉需求弹性(cross-elasticity of demand)很大,而对其它市场产品的交叉需求弹性很小。相比较而言,产业是由具有紧密替代性的产品组成的,这种紧密替代性是从供应者的观点(或产品供应方)来分析的。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描述市场和产业的区别:P 伯吉斯(Burgess): 产业与市场的区别至少可以从两方面分析:第一,它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基本活动进行定义。产业以生产为特征,而市场以交换为特征。第二,产业与市场可以根据不同的产品来定义。 由上可见,产业与市场是有区别的,而区别两者的标准是因经济分析的需要而定的,因此,这种标准带有相当的主观性和较大的灵活性。 课堂提问:什么是市场? 二、产业组织 一些学者认为: 产业组织是企业市场关系的总和,包括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个方面。 有的学者认为: 产业组织是指同一产业内的企业关系结构。这种企业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利益关系和行为关系。 有的学者则认为: 产业是指生产同一类商品的生产者在同一市场上的集合,这些生产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构就是所谓产业组织。

现场流行病学.

现场流行病学 Field Epidemiology 学习要点: 1.现场流行病学的主要任务 2.现场流行病学的基本方法 3.现场调查的基本步骤 4.现场流行病学的总结报告 第一节概述 一、现场流行病学定义(field epidemiology defined) 运用流行病学的原理与方法,对重要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现场调查,探明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分布特征及其决定因素,及时采取对策和措施,并对效果进行评价。现场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在下列情况的应用: 1.要解决的问题出乎意料 2.必须立即对该问题做出反应 3.必须亲临现场解决问题 4.必须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现场流行病学是一种现场工作方法,实际上流行病学本身的特点就是现场。韩向午教授曾经形容什么是流行病学,一手拿着调查表,一手拿着计算器,走进现场,就是流行病学。可见没有现场,流行病学似乎是不存在的。现在所说的现场流行病学的含义,是指事件发生了,必须到现场解决问题,往往是边调查,边解决问题,这是现场流行病学最大的特点。 二、现场流行病学的目的与应用 1.流行病学探察、确定事件的发生 当接到信息,某地或某人群发生了某个事件,而且这个事件对人群的健康可能有一定威胁,这时流行病学的任务是开展现场调查,核实事件是否发生,以及发生的程度等。 2.探明导致事件的发生的原因

如果事件确实存在,应当探明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查明事件的来龙去脉,对于传染病还要查明传播途径, 3.控制、预防疾病的进一步蔓延 现场流行病学包括调查和处理,在调查的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事件进行控制和预防,并随时对采取的措施进行评价。 4.疾病监测 三、现场流行病学的特点 1.亲临现场解决问题 不到现场,就不存在现场流行病学,现场是事件发生的场所,开展现场流行病学的目的就是解决实际问题,刚才说过“边调查,边解决问题”是现场流行病学的特点。 2.尽快做出反应和处理 需要现场流行病学处理的事件,往往起病急,或造成的危害较严重,需要立即查明原因,或尽快拿出控制措施。因此现场流行病学需要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迅速做出反应。现场处理的措施是根据现场调查的结果,但有时原因一时难以查清,可以先根据事件的特征,采取初步的措施,随着调查的深入,不断修改措施。 3.调查与处理同步进行 现场流行病学包括调查与处理两个内容,理论上是先调查,有了假设再采取措施,而再实践中,事件是不允许等待,必须同时开展,措施由粗到细,由肺特异到特异,由被动到主动。 4.调查相对缺乏深度 因为需要对现场采取措施,因此不可能按部就班的开展调查研究,现场如同战场,争分夺秒。一旦事件被控制,有时间可以深入调查,往往又错过时机。 第二节现场调查方法概述 (Conducting a field investigation ) 一、现场调查的组织(Operational aspects of epidemiologic investigations)

流行病学发展的回顾和展望

流行病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李立明1,王艳红,吕筠 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2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北京 【摘要】流行病学是在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学科,在探索疾病病因、预防控制疾病、制定和评价公共卫生策略措施,以及改善人群健康等诸多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流行病学的应用范围已经由传染性疾病扩展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伤害和健康相关领域等,流行病学理论和方法也日趋完善成熟,它已经成为预防医学的基础学科和现代医学的骨干学科,被誉为“公共卫生之母”。本文扼要地回顾了流行病学的发展历程,归纳总结了近些年流行病发展趋势,探讨了今后流行病学发展可能面临的挑战与困惑。 【关键词】流行病学;历史;研究方法 Epidemiology: history and challenges LI Li ming1, WANG Yan hong2, LV Jun2. 1.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Beijing 100005, China; 2.Department of Epidemiology and Biostatistics,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Epidemiology is defined as “the study of the distribution and determinants of health related states or events in specified population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study to control of health problems.” During nearly 100 years of development, it has been the basic science of public health and the backbone of modern medicine. With the changing pattern of disease in populations, the applications of epidemiology now have expanded from infectious diseases to chronic, non communicable diseases, injuries and health related events. Moreover its theories and method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rich and mature. In this paper we briefly review the history of epidemiology, features of modern epidemiology, and the challenges and confusion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Epidemiology; History; Research methods (Chin J Dis Control Prev 2008,12(4):304 308) 1 流行病学发展历史的概述[1,2] 1850年“英国伦敦流行病学学会”的成立,标志着流行病学学科的形成。从19世纪50年代至今,流行病学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世纪初期的公共卫生时代,开展公共卫生项目是这一时期疾病预防的主要措施。1854年,英国医师John Snow(现代流行病学的奠基人之一),创造性地采用标点地图描述了霍乱在特定人群中的分布,揭示了霍乱以受污染水源作为传播途径的传染性本质,其蕴含对比的研究设计勾勒出现代流行病学中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雏形,成为流行病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第二个时期是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早期,随着微生物学的发展和Koch氏法则的建立,流行病学逐步向基于病原学单病因理论的传染病流行病学过渡,“三环节、两因素”为内容的“流行过程”理论逐步形成和完善,开展了一系列经典的流行病学研究。第三个时期就是20世纪中期开始的现代流行病学时期。人类疾病谱的变迁,促进了流行病学由传染病向非传染性疾病的扩展,20世纪中期Doll与Hill关于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同期美国Framingham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开创了流行病学发展的新纪元。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和随机对照实验的出现成为现代流行病

第二章__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第二章 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本章主要讨论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领域、研究框架和产业组织理论的演进过程,以反映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理论框架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领域 一、产业与市场 研究产业组织理论有必要进一步讨论产业与市场的概念及其两者的区别和联系。但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产业与市场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如我国产业经济学的著名学者杨治认为,①产业组织理论中的“产业”是指生产同一类商品(严格地说,就是生产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商品)的生产者在同一市场上的集合。而著名学者马建堂认为, ② 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市场”是指一组生产具有较高替代率的产品的企业的集合。可见,从这两位学者分别对产业与市场的定义看,产业与市场似乎没有什么差别。对此,弗格森(Ferguson)认为,③市场是由生产具有紧密替代性产品的企业组成的。产品的替代性是从购买者的观点(或产品需求方)来分析的。在某一市场中,产品之间的交叉需求弹性(cross-elasticity of demand)很大,而对其它市场产品的交叉需求弹性很小。相比较而言,产业是由具有紧密替代性的产品组成的,这种紧密替代性是从供应者的观点(或产品供应方)来分析的。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描述市场和产业的区别:由于大卡车、客车、轿车的用途不同,因此,存在不同的市场,就是在轿车市场中,“桑塔纳”和“劳斯莱斯”等还可以被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市场,因

为这两种品牌轿车的交叉需求弹性很小。但是,所有的大卡车、客车和轿车都属于汽车产业,因为这些产品在生产中具有相当紧密的替代性,运用相类似的生产工艺过程,类似的原材料,工人的基本技能也相似。如果某个生产卡车的企业发现生产客车更有利可图,这家企业就能较容易地转产客车。所以,产业通常(但不是总是)比市场具有更为广泛的内涵。 伯吉斯(Burgess)则提出,④在以往的讨论中,市场和产业的概念几乎是通用的。但它们是等同的吗?不。产业与市场的区别至少可以从两方面分析:第一,它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基本活动进行定义。产业以生产为特征,而市场以交换为特征。美国的汽车产业是指在美国生产汽车的国内生产者所组成的群体,汽车产业可能为国内市场提供产品,也可能为出口供应产品。另一方面,美国汽车市场是指汽车的国内贸易,而不论汽车的产地。这个汽车市场可能由国内汽车产业提供产品,也可能通过进口满足市场需要。第二,产业与市场可以根据不同的产品来定义。产业可以由一组生产者生产特定产品时所使用的技术和原材料来定义,而市场可以由能满足一群购买者的特定需要的产品来定义。 由上可见,产业与市场是有区别的,而区别两者的标准是因经济分析的需要而定的,因此,这种标准带有相当的主观性和较大的灵活性。 二、产业组织 与对产业有不同的定义相联系,学者们对产业组织的概念也有不同的理解,如一些学者认为,⑤产业组织是企业市场关系的总和,包括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个方面。有的学者认为,⑥所谓产业组织,是指同一产业内的企业关系结构。这种企业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利益关系和行为关系。有的学者则认为,⑦产业是指生产同一类商品的生产者在同一市场上的集合,

产业组织理论概述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115359562.html, 产业组织理论概述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作者:杨倩 来源:《财讯》2016年第30期 产业组织理论是20世纪30年代的一门应用性经济学学科,主要研究微观经济行为主体参与市场交易与组织的理论体系。本文就是在综述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发展自己的一些产业组织学理论思想。 产业组织理论西方产业组织理论中国化综述 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产业组织理论源于美国,作为一种理论体系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其发展历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1930~1970年。以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贝恩为主要代表,形成了著名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范式,简称SCP范式。贝恩在1959年出版了《产业组织》,书中系统地提出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框架,标志着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形成,贝恩从此被誉为产业组织理论的集大成者。继贝恩之后,经济学家凯森和法学家特纳合作出版了著名的《反托拉斯政策》一书。谢勒在《产业市场结构和经济绩效》一书中,提出了完整的SCP范式, 将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向前推进了一步。SCP范式的形成标志着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初步成熟;产业经济学因此而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经济学科。 第二阶段:1970年至今。从20世纪60年代末起,一些经济学家在不放弃SCP分析框架的前提下,对正统的产业组织理论进行了修正和补充,并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形成新产业组织理论。新的产业组织理论从重视市场结构转向更重视企业行为的分析。其代表学派有芝加哥学派、新奥地利学派和新制度学派。这些行为主义的新产业组织理论,强调企业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反作用和经济绩效对企业行为进而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以科斯等人的交易费用理论为基础,从制度角度研究经济问题的“新制度产业经济学”,也被称之为“后SCP时代”。新制度学派将制度视为经济活动的内生变量,研究企业内部产权结构和组织结构的变化。 西方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对今后产业经济发展和政策实践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最主要的产业组织理论观点集中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第一,“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范式。这三个要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单向因果关系:市场结构决定企业的市场行为,企业行为产生市场绩效。SCP范式构成了哈佛学派产

产业组织理论-读书笔记

吉恩.泰勒尔(Jean Tirole)是法国籍著名经济学家,曾留学麻省理工学院,现为法国产业经济学研究所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他在博弈论、信息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政府规制理论等领域有诸多重要贡献,在国际经济学界享有盛誉,许多人都为他没有能获得 克拉克奖而惋惜。他与多瑞.范登伯格合著的《博弈论》(1991年麻省理工学院出版)是当今流行的最经典的博弈论教科书。《产业组织理论》一书是作者在数所大学和研究机构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课的讲稿的基础上写成的,初稿曾以法文出版,英文版于1988年由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出版。该书一出版,立即风靡全球,成为最受欢迎的产业经济学教科书。 除导言和绪论外,《产业组织理论》一书共包括11章。绪论是对现代企业理论的一个简要概述,讨论了利润最大化假说、交易成本理论、不完全契约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作者对委托-代理理论的数学推导,非常简洁和准确。第1章至第4章讨论垄断企业的行为。第1章从垄断企业的定价行为开始,相继讨论了垄断导致的成本扭曲和寻租行为问题,并讨论了由产品的耐用性导致的垄断权力的弱化这一“科斯猜想”,以及由“科斯猜想”引出的生产者的价格承诺问题、租赁与出售之间的替代关系问题。第2章讨论一个具有垄断力量的企业如何选择产品种类、产品质量和广告。本章以讨论了当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存在有关产品质量的信息不对称时,生产者如何通过价格和广告向消费者传递有关产品质量的信息,以及重复购买如何解决生产者的道德风险问题。第3章讨论垄断企业对消费者实行的价格歧视,其中有关价格歧视的讨论提供了一个非常经典的逆向选择模型:当卖者不知道买者的需求强度时,如何用非线性价格诱使买者说真话?解决这一问题的数学方法与解决拍卖、税收、保险等领域的逆向选择问题所使用的方法是一样的。因此,这一章可以说是逆向选择理论的一个很好入门。第4章讨论生产中间产品的上游垄断者与以中间产品为投入品生产最终产品的下游企业之间的纵向关系, 特别是, 上游企业如何通过定价合约、特许费、零售价格持平、购买数量限制等办法解决外部性和下游企业的道德风险问题。上游企业与下游企业的关系具有委托-代理关系的性质, 本章的内容对读者理解诸如汽车制造商与销售代理商之间的合约、麦当劳总部与各麦当劳快餐店之间的合约等这样一些现实经济关系是很有帮助的。第5章至第10章讨论存在战略相互作用时的企业行为,或者说,寡头竞争企业的行为, 这是该书最核心的内容。寡头企业可以使用许多不同的工具展开竞争, 这些工具包括价格、产量、产品选择、广告、投资、技术创新等。第 5 章从伯川德悖论( Bertrand paradox ) 开始, 讨论短期价格竞争和产量竞争问题。在伯川德模型中,如果企业之间进行的是价格竞争, 即使市场上只有两个企业,均衡价格也等于边际成本。解开这一悖论的办法包括引入规模报酬递减、生产能力约束、产品差异性等因素。特别是, 考虑到生产能力约束,事前进行投资竞争然后进行伯川德价格竞争的两阶段博弈的结果, 与一阶段库诺特产量竞争的结果相同。本章还讨论了市场集中度与行业盈利水平的关系这一老问题。第 5 章假定企业在市场上只相遇一次。第 6 章讨论多次相遇情况下的企业竞争行为, 用重复博弈理论解释企业之间可能出现的?默契合谋"及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如市场集中度、信息滞后、需求波动、成本差异、多市场相遇等因素与合谋的关系。本章可以说是重复博弈理论的一个很好的引论, 对诸如“无名氏定理”、“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声誉模型”等都有很清楚的表述。本章还讨论了研究竞争行为的“进化论”方法。第7章讨论企业如何通过选择产品差异性来进行价格和非价格竞争。产品差异化有助于弱化竞争。本章从著名的豪泰林模型开始讨论差异化问题, 得出“差异化原则”:企业一般不想选择生产相同的产品。本章还以不同的模型证明,自由进入可能产生太多数量也可能产生太少数量的企业。第7章的讨论假定企业同时选择进入市场。第8章讨论已在市场上的企业与想进入市场的企业之间的博弈问题:什么时候在位者应该容纳进入者,什么时候在位者应该遏制进入者。第8 . 1 节讨论了由鲍莫尔( Baum ol ) 等人发展的?可竞争性理论" ( cont est ab ilit y t h eor y) , 根据这一理论, 如果所有企业都可得到相同的技术, 并且没有沉淀成本( 但允许有固定成本) , 那么, 即使市场上只有一个垄断企业, 潜在进入的威胁也会使垄断者像竞争性企业一样行为, 因为, 如果垄断者用垄断价格赚取超额利润, 就会遭受进入者的袭击。这一理论强调的是潜在进入( 而不是现实进入) 的作用, 它迫使经济学家重新考虑对自然垄断企业的传统规制理论。第8 . 2 节用一个典型的动态博弈模型讨论了在位企业如何通过生产能力投资来遏制其他企业的进入。投资是一种沉淀成本, 具有?承诺" 的价值。一个企业今天购买设备, 等于告诉进入者它明天将在市场上, 如果这一设备不能以原价出售的话。这样, 购买设备这一行动本身就具有策略意义, 即使在位者并不需要这一设备来生产什么。潜在进入者将把在位者的这一行为解释为一个坏消息, 将缩小进入规模或干脆不进入。与投资的承诺价值相联系的是?先动优势" 。第8、 3 节提供了商业竞争战略的完整分类, 第8.4节将其用于解释诸如自愿限制生产能力、最惠消费者待遇、配额、产品兼容性等现象。前面的讨论假定企业具有完全信息,第9章讨论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企业行为。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行动具有传递私人信息的功能,在位的企业会试图传递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而避免对自己

现场流行病学--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 Cohort Study
浙江大学
金明娟
jinmj@https://www.360docs.net/doc/c115359562.html,

乙肝病毒感染与肝癌关系的队列研究实例
9 目的 验证乙肝病毒感染为肝癌发生的病因 9 调查对象 HBsAg阳性者作为暴露组,HBsAg阴性者作为非暴露组 9 样本大小 暴露组l200人,非暴露组5000人 9 观察结局 随访观察,记录两组肝癌的发生情况。肝癌的诊断按照全国1990年 修订的标准执行 9 调查因素 HBsAg检查情况、乙肝的其他感染指标、肝癌家族史、肝炎病史等 9 随访时间及其工作安排 计划随访l0年时间,每 年时间 每6个月进行一次随访观察 个月进行 次随访观察 9 结果 l0年观察结束时,暴露组和非暴露组各尚有1109人和4905人在访; HB A 阳性组发生肝癌41例, HBsAg 例 HBsAg HB A 阴性组发生肝癌16例 9 计算指标 两组的发病率(发病密度)、RR、AR、AR%、PAR%



只有通过大规模、前瞻性的纵向队列研究,在足够的时间跨度内 (6年以上)对足够大的人群(数十万人)进行跟踪研究,获得从疾病 发生前就开始收集的系统 连续的生物学样本和流行病学数据 发生前就开始收集的系统、连续的生物学样本和流行病学数据, 才有可能最终揭示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内在的根本规律,以期达 到疾病的预测、预防和药物个体化治疗的目的。



大规模队列研究在我国医学领域起步较晚 各地开展的研究项目 大规模队列研究在我国医学领域起步较晚。各地开展的研究项目 大多是针对某些与人民生命健康具有密切关系的疾病,如心脑血 管病、常见恶性肿瘤等。但纵观近10年来发表的以中国人群为研 究对象的大规模队列研究的科学论文,可以发现,发表在国际一 流杂志上的研究项目几乎都是国际合作课题,而由国内科研人员 , 单独主持和完成的大规模队列研究不多、国际影响较小。

流行病学概述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二)单选题 1.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 C ) A.疾病 B.病人 C.人群 D.健康人 E.亚临床型病人 2.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 E ) A.提供诊断依据 B.不涉及药物治疗 C.研究疾病的病因学 D.不研究疾病的预后 E.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疾病现象 3.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用途是:( E ) A.进行统计学检验 B.研究疾病的发生概率 C.研究疾病的死亡情况 D.研究疾病的临床表现 E.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 4.流行病学的主要用途有( E ) A.研究疾病的病因 B.研究人群的健康状况,做出“群体诊断” C.研究疾病的防制策略和措施 D.评价疾病的防制效果 E.以上均是

5.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条是正确的(C ) A.流行病学从分子水平认识疾病 B.流行病学从基因水平认识疾病 C.流行病学从群体水平认识疾病 D.流行病学从细胞水平认识疾病 E.流行病学从个体水平认识疾病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一)名词解释 1.疾病分布 指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人群中的存在状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 2.爆发 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量相同病人的现象。 3.疾病的地方性 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而使一些疾病无需从外地输入,只存在于某一地区,或在某一地区的发病率水平总是较高,这种现象称为疾病的地方性。 (二)单选题 1.某病的病死率指( B ) A.每10万人口的粗死亡率 B.某病患者中的死亡百分比 C.特殊原因引起的某病死亡率 D.某病在所有死因中的比例 E.任何疾病的死亡结局 2.某病患病率是指( C )

流行病学第一章

流行病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概述 一、流行病学的概念: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包括伤害)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定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二、流行病学的基本内涵: 1、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 2、它的研究内容不仅是研究各种疾病(包括伤害),而且研究健康状态; 3、它的研究方法的重点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4、最重要的是,它的研究目的落实在为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第二节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一:概述 根据是否由研究者控制研究的条件,或者说是否有人为的干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为两类,实验流行病学和观察流行病学。

实验流行病学中研究者控制实验的条件,然后评价干预的效果;观察流行病学中研究者客观地收集暴露与疾病的资料,评价暴露与疾病的联系。 实验流行病学根据是否随机分配研究对象分为随机对照试验和非随机对照试验。 实验流行病学和观察流行病学区别:在观察流行病学研究中,研究者没有控制暴露的能力。 观察流行病学根据是否设立平行比较的对照组分为: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 描述流行病学是描述疾病在不同人群,不同地区的分布,以及疾病的时间变化。 分析流行病学主要是通过检验描述流行病学提出的假说,回答描述流行病学提出的问题,找出与疾病的发病率有关的危险因素,即与检验病因假说有关。 二、观察性研究或非实验性研究 1.横断面研究 2.生态学研究 3.队列研究 4.病例对照研究 三、实验性研究(又称干预研究) 1.随机对照试验 2.非随机对照试验

(1)类实验 (2)现场试验 (3)社区干预和整体随机试验 第四节流行病学的用途 一、研究人群健康,疾病消长及疾病特征变化的规律 二、对社区和人群健康做出诊断 三、用于卫生决策和评价 四、提示疾病完整的自然史 五、利用流行病学方法探讨原因不明疾病的原因 六、疾病预防 七、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方法或措施的效果评价 第五节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 一、群体观点 从群体角度宏观观察事物的动态变化是流行病学区别于其他医学学科的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二、比较的观点 比较的观点是流行病学方法的核心,有比较才有鉴别。 三、概率论的观点 流行病学中得到的危险度及各种率,实际上是对相应问题的概率参数的估计值,而不是决定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