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邮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报告

北邮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报告
北邮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报告

高级计算机系统结构

实验报告

实验二指令流水线相关性分析

实验三DLX处理器程序设计

实验四代码优化

实验五循环展开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2015

姓名

学号2015

实验二指令流水线相关性分析

1.实验目的:

通过使用WINDLX模拟器,对程序中的三种相关现象进行观察,并对使用专用通路,增加运算部件等技术对性能的影响进行考察,加深对流水线和RISC处理器的特点的理解。

2. 实验设备环境:

2.1 WinDLX模拟器可以装入DLX汇编语言程序,然后单步、设置断点或者连续执行该程序;

2.2 CPU的寄存器、流水线、I/O和存储器都可以使用图形的方式表示出来;

2.3 模拟器还提供了对流水线操作的统计功能;

2.4 该模拟器对理解流水线和RISC处理器的特点很有帮助;

2.5 所有浮点运算部件的延时都设定为4个周期;

3.实验原理:

指令流水线中主要有结构相关、数据相关、控制相关。相关影响流水线性能。

3.1数据相关

定义:原有先后顺序的两条指令(I1,I2)在对共享变量(位置)进行读、写时,指令流水线中实际完成的读、写顺序与原有顺序不一致,导致流水线输出错误。

三类数据相关:写读(WR)相关

读写(RW)相关

写写(WW)相关

解决方法技术:

1.使某些流水线指令延迟、停顿一或多个周期。

2.双端口存储器:如果指令和数据放在同一个存储器。

3.设置两个存储器:一个数据存储,一个为指令存储器。

4.软件优化编译:通过指令重新排序,消除数据相关。

5.定向技术:又称旁路技术或专用通路技术,是使后续指令提前得

到前指令的运算结果(适合ALU类指令)

3.2结构相关

定义:如果某指令在流水线重叠执行过程中,硬件资源满足不了指令重叠执行的要求,会产生资源冲突或竞争,称为流水线结构相关

解决方法技术:

1.延迟技术:使某些指令延迟、停顿一或多个时钟周期

2.双端口存储器:允许同时读两个数据或指令

3.设置双存储器(哈弗结构):一个数据存储,一个指令存储。

4软件优化编译:通过指令重新排序消除结构相关。

3.3控制相关

定义:控制相关是指因程序执行转移类指令而引起的冲突相关。包括无条件转移、条件转移、子程序调用、中断等,它们属于分支指令,执行中可能改变程序方向,造成流水线断流。

解决方法技术:

1、静态分支技术

静态转移预测技术(猜测法)

延迟转移

提前形成条件码,生成转移目标地址

改进循环程序

2、动态分支预测技术

转移历史表BHT。

转移目标缓冲栈(BTB)

转移目标指令缓冲栈BTIB

4.实验步骤:

4.1 观察程序中出现的数据/控制/结构相关。指出程序中出现上述现象的指令组合。

按要求,初始化WinDLX ,将所有浮点运算部件的延时都设定为4周期;载入fact.s和input.s先总体上观察数据/结构/控制相关。

装入后点击F5运行,在结果分析中发现无结构相关,有数据相关和控制相

关。

4.1.1数据相关分析

可知第0*0000012c条指令subd f0,f0,f4对f0进行了读写操作,写回发生在

MEM阶段,led f0,f4指令在ID时刻要读取f0,f4的信息,可知关于f0两条指令发生了写读相关(WR)。

如上图所示,此时由于指令subd f0,f0,f4,在MEM时才写回f0,为保证程序的正确运行,led f0,f4的ID取数阶段顺延至MEM完成后才进行,这样导致了流水线的断流,影响了程序的运行效率。

4.1.2控制相关分析

可知第0*00000130条指令jfact.Loop为循环指令,指令在EX时刻才能判别指令是否发生转移,此时发生了控制相关。如下所示,此时指令跳转成功,故顺序取出的指令必须中断,并且转向取出转移到的指令。

jfact.Loop在EX时发现跳转成功,则在EX阶段马上结束指令顺序取出的指令sd PrintfValue(r0),f0,转而执行led f0/4指令的取指阶段ID。由于此控制相关使得流水线断流一个时钟周期。

4.2考察增加浮点运算部件对性能的影响。

4.2.1不附加部件

在载入fact.s和input.s后,对程序进行初始化设置,使得浮点数运算时延均设为4。按F5运行程序,要求输入时,输入12,以后的运算也均输入12。

Statistics 窗口中的各种统计数字:总的周期数(200) 其中控制相关暂停17(8.5%)数据相关暂停12.0(6.0%)。

4.2.2附加forward部件

在Configuration 菜单中的设置,它们是:Symbolic addresses, Absolute Cycle Count 和。点击Enable Forwarding相应菜单项后,在它的旁边将显示一个小钩。

在定向技术存在的情况下Statistics 窗口中的各种统计数字:总的周期数158其中控制相关暂停17(10.76%)数据相关暂停12.0(7.59%)。

在定向技术不存在时候,控制相关暂停和数据相关暂停仍然是同样的值,总的模拟周期数增加到200。所以定向技术带来的加速比:

200 / 158 = 1.266

DLXforwarded比DLXnot forwarded 快26.6%。

4.2.3增加浮点运算部件

点击Floating Point Stages,进入后按下图的方式进行选择:

运算结果如下:

Statistics 窗口中的各种统计数字:总的周期数(200) 其中控制相关暂停17(8.5%)数据相关暂停12.0(6.0%)与不增加部件的数据一样。

4.3转移指令的影响

可知条件分支指令总共有15条,其中有两条转移成功(13.33%),有13条转移不成功。

转移不成功的指令就顺序执行,故不会影响程序的运行,不会导致流水线断流;而转移成功的指令会导致流水线的断流,经分析可知,两次断流都会导致一个周期的流水线断流。

5.实验结论:

在流水线中,硬件资源满足不了指令重叠执行的要求,会产生资源冲突或竞争,称为流水线结构相关,而解决流水线相关的途径之一是设置双存储器(哈弗

结构):一个数据存储,一个指令存储。实际上,本身实现DLX指令的硬件设备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本身已有两个存储器,一个为数据存储器,一个为指令存储器。故本身就解决了部分结构相关问题。并且fact.s中的指令并不会导致其他资源冲突,故无法体现资源相关。

试验中多加入浮点数部件,运行效率等没有变化。通过观察指令的运行情况,因为不会发生结构相关(硬件资源冲突),在流水线中的部件线性使用,故加入部件也不会对结果有直接的影响。

6.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我熟悉了指令执行的每个阶段的任务,对时空图的理解也更深了一步,对流水线中的三种相关性问题有了认识,同时通过此实验学习到了解决这些相关问题的方法,从而对课上所学的知识有了更系统的认识。

实验三DLX处理器程序设计1. 实验目的

学习使用DLX汇编语言编程,进一步分析相关现象。

2. 代码清单及注释说明

;file add_vector.s

;完成两双精度浮点一维向量的加法(或乘除法)运算

.data

;修改此处代码可设置向量的长度以及对应向量数据

;向量长度>=16

VectorLength: .word 16

Vector1: .word 1,2,3,4,5,6,7,8,9,10,11,12,13,14,15,16

Vector2: .word 1,2,3,4,5,6,7,8,9,10,11,12,13,14,15,16

Prompt: .asciiz "ResultVector ="

PrintFormat: .asciiz " %f"

.align 2

PrintPrompt: .word Prompt

PrintPar: .word PrintFormat

;为结果向量分配一个数据大小的内存空间

Result: .space 4

.text

main: ;r0初始为0,加上符号地址Prompt得到打印内容的首地址,存入r14 I1: addi r14,r0,PrintPrompt

trap 5

;将向量长度存入r16

I2: lw r16,VectorLength

;向量第一个数据偏移地址为0

I3: addi r2,r0,0

Loop: ;循环将两向量对应位置的数据相加

I4: ld f10,Vector1(r2)

I5: ld f12,Vector2(r2)

I6: cvti2d f0,f10

I7: cvti2d f2,f12

I8: addd f4,f2,f0

I9: sd Result,f4 ;将一次相加的结果f4存入Result内存空间中

I10: addi r14,r0,PrintPar ;打印目前为止的结果向量

trap 5

;为下一次循环做准备

I11: addi r2,r2,4

I12: subi r16,r16,1

I13: bnez r16,Loop

;

trap 0

;系统中断,输出结果

3.程序相关性分析结果

初始化WinDLX ,将所有浮点运算部件的延时都设定为4周期;载入add_vector.s

按F5运行,总体观察相关性。

无结构相关,有控制相关和数据相关。

3.1观察程序中出现的数据/控制/结构相关。指出程序中出现上述现象的指令组合。

●I3和I4,I5 --- 数据WR相关(r2),I4和I5需要I3存入r2的运算结果

值。

●I4和I6,I5和I7 --- 数据WR相关,I6/I7需要I4/I5的结果值。

●I6, I7和I8 --- 数据WR相关(f0,f2),I8需要I6和I7的结果值。

●I8和I9 --- 数据WR相关(f4),I9需要I8的结果值。

●I9和I10 --- 结构相关。译码部件只有一个,I9使用未结束,I10需等

待。

●I12和I13 --- 数据WR相关,I13需要I12的结果值进行判断是否继续

循环。

3.2 考察增加浮点运算部件对性能的影响。

●浮点运算部件分别只有一个的情况

浮点运算部件各自增加一个的情况

由上面可以看出,增加浮点运算部件并没有提高流水线的性能。

原因是本程序中并没有并行执行的浮点运算。

3.3 考察forward部件对性能的影响。

停用forward部件

由上面可以看出,使用forwarding技术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流水线的性能。

加速比= 413/315 = 1.311

3.4 观察转移指令在转移成功和转移不成功时候的流水线开销。

转移成功:

转移失败:

由上面可以看出,当转移成功时,已经进入取指阶段的指令被放弃,转入转移的目标指令的取指操作,这就造成了流水线的断流;若转移失败,已经进入取指阶段的指令继续进入译码阶段,流水线不断流。

实验四代码优化

1. 实验目的

学习简单编译优化方法,观察采用编译优化方法所带来的性能的提高。

2. 实验原理

采用静态调度方法重排指令序列,减少相关,优化程序。

3. 优化程序代码清单及注释说明

;Program begin at symbol

;requires module INPUT

;read two vectors from stdin and calculate the sum

;(type: double,vectorLength 16)

;the result is written to stdout

;---------------------------------------------------------------------

.data

VectorLength: .word 16

Vector1: .word 1,2,3,4,5,6,7,8,9,10,11,12,13,14,15,16

Vector2: .word 1,2,3,4,5,6,7,8,9,10,11,12,13,14,15,16

Printf1: .asciiz "Vector ="

Printf2: .asciiz " %f"

.align 2

PrintPrompt: .word Printf1

PrintPar: . word Printf2

Result: .space 4

.text

main: ;**** Print prompt "Vector ="

addi r14,r0,PrintPrompt

trap 5

addi r2,r0,0

lw r20,VectorLength

Loop:

ld f10,Vector1(r2)

ld f12,Vector2(r2)

addi r2,r2,4

cvti2d f0,f10

cvti2d f2,f12

subi r20,r20,1

addd f4,f2,f0 ;add D2=D0+D1

;**** Finish,write result into stdout

sd Result,f4

addi r14,r0,PrintPar

trap 5

;addi r2,r2,4

;subi r20,r20,1

bnez r20,Loop

;**** End

trap 0

4.实验分析:

优化前:

优化后:

结论:

可以从图中看出代码优化后总的时钟周期从315减少到299,减少了16个时钟周期。数据相关从20.32%减少到了16.05%,减少了4.27%。控制相关从4.76%上升到5.02%。总体上,优化后的代码的效率相对于优化前的代码的效率有了比较大的提升。

4.1. 观察程序中的数据/控制/结构相关及指令组合

4.1.1. 数据相关及指令组合

1)截图及分析

第5个时钟周期,指令addd f4,f2,f0 和指令sd result(r0),f4存在数据相关,指令sd result(r0),f4的intEX阶段延迟至指令addd f4,f2,f0的intEX阶段完成后执行。

2)相关指令组合

addd f4,f2,f0

sd result(r0),f4

4.1.2. 控制相关及指令组合:

1)截图及分析

bnez r20,Loop是循环判断指令,在其译码之后才发现不需要执行trap 0x0,因此trap 0x0在第14个时钟周期被取消。

3)相关指令组合

bnez r20,Loop

trap 0x0

4.1.3. 结构相关及指令组合

1)截图及分析

在上图中,蓝圈中stall是因为结构相关。因为上一条指令sd Result(r0),f4

与addi r14,r0,0x1098发生了数据相关,指令sd Result(r0),f4为了避免冲突,把

ID段加长了3个时钟周期。导致了和addi r0,r2,0x4产生了结构相关,因为addi r0,r2,0x4无法正常进入ID段,二必须等到指令sd Result(r0),f4离开ID段。2)相关指令组合

sd Result(r0),f4

addi r14,r0,0x1098

4.2. 考察增加浮点运算部件对性能的影响

1)结果截图

浮点运算部件的数量都为1时:

浮点运算部件都为2时:

北邮高级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二三四五

实验二指令流水线相关性分析 ·实验目的 通过使用WINDLX模拟器,对程序中的三种相关现象进行观察,并对使用专用通路,增加运算部件等技术对性能的影响进行考察,加深对流水线和RISC处理器的特点的理解。 ·实验原理: 指令流水线中主要有结构相关、数据相关、控制相关。相关影响流水线性能。·实验步骤 一.使用WinDLX模拟器,对做如下分析: (1)观察程序中出现的数据/控制/结构相关。指出程序中出现上述现象的指令组合。 (2)考察增加浮点运算部件对性能的影响。 (3)考察增加forward部件对性能的影响。 (4)观察转移指令在转移成功和转移不成功时候的流水线开销。 ·实验过程 一.使用WinDLX模拟器,对做如下分析: } 浮点加、乘、除部件都设置为1,浮点数运算部件的延时都设置为4,如图1: 图1 初始设置 将和加载至WinDLX中,如图2示。

图2 加载程序 1.观察程序中出现的数据/控制/结构相关;指出程序中出现上述现象的指令组合。 1)数据相关 点击F7,使程序单步执行,当出现R-Stall时停止,运行过程中出现下图3所示,输入整数6。 图3 输入整数6 @ 打开Clock Diagram,可以清楚的看到指令执行的流水线如图4所示。 图4 指令流水线 双击第一次出现R-Stall的指令行,如图5所示。

图5 指令详细信息 对以上出现的情况分析如下: 程序发生了数据相关,R-Stall(R-暂停)表示引起暂停的原因是RAW。 lbu r3,0×0(r2) 要在WB周期写回r3中的数据;而下一条指令 & seqi r5,r3,0×a 要在intEX周期中读取r3中的数据。 上述过程发生了WR冲突,即写读相关。为了避免此类冲突, seq r5,r4,0×a的intEX指令延迟了一个周期进行。 由此,相关指令为: 2)控制相关 由图6可以看出,在第4时钟周期:第一条指令处于MEM段,第二条命令处于intEX段,第三条指令出于aborted状态,第四条命令处于IF段。 图 6 指令流水线 }

光通信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光通信实验报告 篇一:光通信实验报告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班姓学 级:名:号: 班内序号:17 日 期:20XX年5月 一、oTDR的使用与测量 1、实验原理 oTDR使用瑞利散射和菲涅尔反射来表征光纤的特性。瑞利散射是由于光信号沿着光纤产生无规律的散射而形成。oTDR就测量回到oTDR端口的一部分散射光。这些背向散射信号就表明了由光纤而导致的衰减(损耗/距离)程度。形成的轨迹是一条向下的曲线,它说明了背向散射的功率不断减小,这是由于经过一段距离的传输后发射和背向散射的信

号都有所损耗。 给定了光纤参数后,瑞利散射的功率就可以标明出来,如果波长已知,它就与信号的脉冲宽度成比例:脉冲宽度越长,背向散射功率就越强。瑞利散射的功率还与发射信号的波长有关,波长较短则功率较强。也就是说用1310nm信号产生的轨迹会比1550nm信号所产生的轨迹的瑞利背向散射要高。 在高波长区(超过1500nm),瑞利散射会持续减小,但另外一个叫红外线衰减(或吸收)的现象会出现,增加并导致了全部衰减值的增大。因此,1550nm是最低的衰减波长;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它是作为长距离通信的波长。很自然,这些现象也会影响到oTDR。作为1550nm波长的oTDR,它也具有低的衰减性能,因此可以进行长距离的测试。而作为高衰减的1310nm或1625nm波长,oTDR的测试距离就必然受到限制,因为测试设备需要在oTDR轨迹中测出一个尖锋,而且这个尖锋的尾端会快速地落入到噪音中。 菲涅尔反射是离散的反射,它是由整条光纤中的个别点而引起的,这些点是由造成反向系数改变的因素组成,例如玻璃与空气的间隙。在这些点上,会有很强的背向散射光被反射回来。因此,oTDR就是利用菲涅尔反射的信息来定位连接点,光纤终端或断点。 oTDR的工作原理就类似于一个雷达。它先对光纤发出一

北邮2016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

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 题目:校园无线信号场强特性的研究 姓名班级学号序号

目录 一、实验目的 (2) 二、实验内容 (2) 三、实验原理 (5) 四、实验步骤 (5) 1、实验对象选取 (5) 2、数据采集 (5) 五、实验数据 (2) 1、原始数据录入 (7) 2、数据处理流程 (7)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8) 1、主楼周边电磁场信号强度分析 8 2、主楼室内不同楼层楼道信号强度分析 11 七、问题分析与解决 (15) 1、Matlab 仿真问题研究与解决 (23) 2、场强分布的研究 (23)

3、模型拟合........................................................ . (24) 八、分工安排及心得体会 (25) 附录I:原始数据 (26) 附录II:源代码 (30)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在室内环境下场强的正确测试方法,理解建筑物穿透损耗 的概念; 2.通过实地测量,分析建筑物穿透损耗随频率的变化关系; 3.研究建筑物穿透损耗与建筑材料的关系。 4.掌握在移动环境下阴影衰落的概念以及正确测试方法。二.实验内容 利用DS1131场强仪和拉杆天线,实地测量信号场强。

1.研究具体现实环境下阴影衰落分布规律,以及具体的分布参数 如何; 2.研究在校园内电波传播规律与现有模型的吻合程度,测试值与 模型预测值的预测误差如何; 3.研究建筑物穿透损耗的变化规律 三.实验原理 无线通信系统是由发射机、发射天线、无线信道、接收机、接收天线所组成。对于接收者,只有处在发射信号覆盖的区域内,才能保证接收机正常接收信号,此时,电波场强大于等于接收机的灵敏度。因此,基站的覆盖区的大小,是无线工程师所关心的。决定覆盖区大小的因素主要有:发射功率、馈线及接头损耗、天线增益、天线架设高度、路径损耗、衰落、接收机高度、人体效应、接收机灵敏度、建筑物的穿透损耗、同播、同频干扰。 【阴影衰落】 阴影衰落是电磁波在空间传播时受到地形起伏、高达建筑物群的阻挡,在这些障碍物后面会产生电磁场的阴影,造成场强中值的变化,从而引起信号衰减。阴影衰落的信号电平起伏是相对缓慢的,又称为慢衰落,其特点是衰落与无线电传播地形和地物的分布、高度有关。在无线信道里,造成慢衰落的最主要原因是建筑物或其他物体对电波的遮挡。在测量过程中,不同测量位置遇到的建筑物遮挡情况不同,

计算机系统结构有详细答案

(仅供参考,不作为考试标准), 选择题分,每题分)2(30计算机系统结构设计者所关心的是________所看到的的计算机结构。 A)硬件设计人员B)逻辑设计人员 D)高级语言程序员C)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程序员 。意________,应当注提系在计算机统设计时,为了高系统性能度的令执行速快A)加经常性使用指大的指令特B)要别精心设计少量功能强数的占减少在数量上很小比例的指令条C)要度D)要加快少量指令的速 。的问题统中因________而导致系主重叠寄存器技术要用于解决在RISC 流水线影A)JMP指令响保护令B)CALL指的现场问存储器不便来只C)有LOAD和STORE指令带的访度速器访问D)存储 ________ 效率高计为使流水算机运行要A)各过程段时间不同B)连续处理的任务类型应该不同 D)连续处理的任务数尽可能少C)连续处理的任务类型应该相同 栈型替是的________。换算法堆不属于B)近期最少A)近期最使用法久未用法 D)页面失效频率法出进C)先先法 象联组,相映的优点。是________象联全与相映相比B)块冲突概率低C)命中率高D)主存利用率小录A)目表高 是方好关相指除中叠次一重消令最的法________。B)设相关专用令指改准A)不修通路 令指条下析分后推C) 令指条下行执后推D) 流的用采,时关据数到,中作水操遇相________。有法办解决器译编化优A)用办的排新重令指过通,测检序法据数B)向定重技术 C)延迟转移技术 D)加快和提前形成条件码 经多级网络串联来实现全排列网络,只能用________。 A)多级立方体网络B)多级PM2I网络 D)上述多级混洗交换网络任何网络C) 序传送的________。是以虫蚀寻径流水方式在各寻径器是顺B)包A)消息C)片节D)字 ________ 处理机超标量作指条令部件个B) 只有一操期A)在一个时钟周内分时发射多多钟C)在一个时周期内同时发射条指令件有只一个取指部D)

计算机体系结构实验报告二

实验二结构相关 一、实验目得: 通过本实验,加深对结构相关得理解,了解结构相关对CPU性能得影响。 二、实验内容: 1、用WinDLX模拟器运行程序structure_d、s 。 2、通过模拟,找出存在结构相关得指令对以及导致结构相关得部件。 3、记录由结构相关引起得暂停时钟周期数,计算暂停时钟周期数占总执行 周期数得百分比。 4、论述结构相关对CPU性能得影响,讨论解决结构相关得方法。 三、实验程序structure_d、s LHI R2, (A>>16)&0xFFFF 数据相关 ADDUI R2, R2, A&0xFFFF LHI R3, (B>>16)&0xFFFF ADDUI R3, R3, B&0xFFFF ADDU R4, R0, R3 loop: LD F0, 0(R2) LD F4, 0(R3) ADDD F0, F0, F4 ;浮点运算,两个周期,结构相关 ADDD F2, F0, F2 ; < A stall is found (an example of how to answer your questions) ADDI R2, R2, #8 ADDI R3, R3, #8 SUB R5, R4, R2 BNEZ R5, loop ;条件跳转 TRAP #0 ;; Exit < this is a ment !! A: 、double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ouble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实验过程 打开软件,load structure_d、s文件,进行单步运行。经过分析,此程序一 次循环中共有五次结构相关。(Rstall 数据相关Stall 结构相关) 1)第一个结构相关:addd f2,,f0,f2 由于前面得数据相关,导致上一条指令addd f0,f0,f4暂停在ID阶段,所以下一条指令addd f2,,f0,f2发生结构相关,导致相关得部件:译码部件。

光纤基本特性测试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光通信技术实验 指导老师: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光纤基本特性测试(一)实验类型: 基础型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实验1-2 光纤数值孔径性质和测量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悉光纤数值孔径的定义和物理意义 2、掌握测量光纤数值孔径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光纤数值孔径(NA )是光纤能接收光辐射角度范围的参数,同时它也是表征光纤和光源、光检测器及其它光纤耦合时的耦合效率的重要参数。图一表示阶梯多模光纤可接收的光锥范围。因此光纤数值孔径就代表光纤能传输光能的大小,光纤的NA 大,传输能量本领大。 NA 的定义式是: 式中n0 为光纤周围介质的折射率,θ为最大接受角。n1和n2分别为光纤纤芯和包层的折射率。光纤在均匀光场下,其远场功率角分布与理论数值孔径NAm 有如下关系: 其中θ是远场辐射角,Ka 是比例因子,由下式给出: 专业: 姓名: 学号: 日期: 地点: 装 订 线

式中P(0)与P(θ)分别为θ= 0和θ=θ处远场辐射功率,g 为光纤折射率分布参数。计算结果表明,若取P(θ) / P(0) = 5%,在g≥2时Ka的值大于0.975。因此可将P(θ)曲线上光功率下降到 θ的正弦值定义为光纤的数值孔径,称之为有效数值孔径: 中心值的5%处所对应的角度 e 本实验正是根据上述原理和光路可逆原理来进行的。 三、主要仪器设备 He-Ne 激光器、读数旋转台、塑料光纤、光纤微调架、毫米尺、白屏、短波长光功率计一套(功率显示仪1件、短波光探测器1只)。 四、实验步骤 方法一:光斑法测量(如图2) 1、实验系统调整; a.调整He-Ne激光管,使激光束平行于实验平台面; b.调整旋转台,使He-Ne激光束通过旋转轴线; c.放置待测光纤在光纤微调架上,使光纤一端与激光束耦合,另一端与短波光探测器正确连接; d.仔细调节光纤微调架,使光纤端面准确位于旋转台的旋转轴心线上,并辅助调节旋转台使光纤的输出功率最大。 2、测输出数值孔径角θo。 a. 移开光探测器,固定光纤输出端; b. 分别置观察屏于距光纤端面L1、L2 距离处,测量观察屏上的光纤输出圆光斑直径D1、D2,计算两次读数差ΔL和ΔD,得输出孔径角为:θo=arctan[ΔD/(2ΔL)]; c.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注:如果圆光斑边界不清晰,一般是由于出射光功率太强引起的,适当旋转读数台减小耦合效率,直至得到一个清晰圆光斑为止。)

北邮校园无线信号场强特性分析实验报告

校园内无线信号场强 特性研究 班级: 姓名: 学号: 序号: 日期: 北京邮电大学B e i j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P o s t s a n d T e l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在移动环境下阴影衰落的概念以及正确的测试方法 2.研究校园内各种不同环境下阴影衰落的分布规律 3.掌握在室内环境下场强的正确测试方法,理解建筑物穿透损耗的概念 4.通过实地测量,分析建筑物穿透损耗随频率的变化关系 5.研究建筑物穿透损耗与建筑材料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无线通信系统有发射机、发射天线、无线信道、接收机、接收天线所组成。对于接收者,只有处在发射信号的覆盖区域内,才能保证接收机正常接收信号,此时,电波场强大于等于接收机的灵敏度。因此,基站的覆盖区的大小,是无限工程师所关心的。决定覆盖区的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发射功率、馈线及接头损耗、天线增益、天线架设高度、路径损耗、衰落、接收机高度、人体效应、接收机灵敏度、建筑物的穿透损耗、同波、同频干扰。 无线 信道 发射接收 发射机接收机 2.1大尺度路径损耗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路径损耗是影响通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大尺度平均路径损耗:用于测量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信号的平均衰落,即定义为有效发射功率和平均接收功率之间的(dB)差值,根据理论和测试的传播模型,无论室内还是室外信道,平均接收信号功率随距离对数衰减,这种模型已被广泛使用。对于任意的传播距离,大尺度平均路径损耗表示为:

()[]()10l g (/) o o PL d dB PL d n d d =+ (n 依赖于具体的传输环境) 即平均接收功率为: 0000()[][]()10lg(/)()[]10lg(/)r t r P d dBm P dBm PL d n d d P d dBm n d d =--=- 其中,n 为路径损耗指数,表明路径损耗随距离增长的速度;d0为近地参考距离;d 为 发射机与接收机(T-R )之间的距离。公式中的横岗表示给定值d 的所有可能路径损耗的综合平均。坐标为对数—对数时,平均路径损耗或平均接收功率可表示为斜率10ndB/10倍程的直线。n 值依赖于特定的传播环境。例如在自由空间,n 为2,当有阻挡物时,n 比2大。 决定路径损耗大小的首要因素是距离,此外,它还与接收点的电波传播条件密切相关。为此,我们引进路径损耗中值的概念。中值是使实测数据中一半大于它而另一半小于它的一个数值(对于正态分布中值就是均值)。人们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条件,归纳总结出各种电波传输模型。下边介绍几种常用的描述大尺度衰落的模型。 2.2 常用的电波传播模型 2.2.1自由空间模型 自由空间模型假定发射天线和接收台都处在自由空间。我们所说的自由空间一是指真空,二是指发射天线与接收台之间不存在任何可能影响电波传播的物体,电波是以直射线的方式到达移动台的。 自由空间模型计算路径损耗的公式是: ()10lg /32.420lg 20lg p t r L P P d f ==++ 其中p L 是以B d 为单位的路径损耗,d 是以公里为单位的移动台和基站之间的距离,f 是以MHz 为单位的移动工作频点或工作频段的频率。 空气的特性近似为真空,因此当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距离地面都比较高时,可以近似使用自由空间模型来估计路径损耗。 2.2.2布灵顿模型 布灵顿模型假设发射天线和移动台之间是理想平面大地,并且两者之间的距离d 远大于发射天线的高度ht 或移动台的高度hr 。 布灵顿模型的出发角度是接收信号来自于电波的直射和一次反射,也被叫做“平面大地模型”。 该模型的路径损耗公式为: 12040lg 20lg 20lg p t r L d h h =+-- 单位: d (km ) ht (m )hr (m )Lp (dB )

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简历

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简历 写简历时:使用语言力求平实、客观、精炼,篇幅视工作所限为1-2页,工作年限5年以下,通常以1页为宜;工作年限在5年以上,通常为2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简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简历俞xx 一年以上工作经验|男|25岁(1991年7月17日) 居住地:南京 电话:138*******(手机) E-mail:XXX 最近工作[7个月] 公司:XX有限公司 行业:网络游戏 职位:游戏策划师 最高学历 学历:本科 专业:计算机系统结构 学校:南京理工大学 自我评价 本人品行端正,谦虚谨慎,吃苦耐劳,综合素质好。交际、沟通能力较强,拥有创新思维,有团队精神并能承受较大的工作

压力。性格直爽、乐观、自信的我,为人坦城、做事认真、接受与理解力强,爱好唱歌、爬山等。对于自己要做的事情一定会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将其做到最好,不管在任何环境下都能用最短的时间去适应。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可随时到岗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网络游戏 目标地点:南京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游戏策划师 工作经验 2015/2 – 2015/9:XX有限公司[7个月] 所属行业:网络游戏 策划部游戏策划师 1.参与项目的战斗设计,完成第二版角色动作、技能、战斗打击效果设计及跟进。 2.参与部分关卡设计,包括场景排布和怪物场景内刷新规则,怪物AI和技能的设计。 3.针对项目第二版新手引导流程设计与优化,对项目各个系统功能的BUG测试修复以及体验优化。 2014/6 – 2015/1:XX有限公司[7个月] 所属行业:网络游戏

光通信技术实验报告

光通信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一光通讯系统WDM系统设计 实验目的 1.熟悉Optisystem实验环境,练习使用元件库中的常用元件组建光纤通信系统。 2.使用OptiSystem模拟仿真WDM系统的各项性能参数,并进行分析。 实验原理 光波分复用系统简介 光波分复用是指将两种或多种各自携带有大量信息的不同波长的光载波信号,在发射端经复用器汇合,并将其耦合到同一根光纤中进行传输,在接收端通过解复用器对各种波长的光载波信号进行分离,然后由光接收机做进一步的处理,使原信号复原,这种复用技术不仅适用于单模或多模光纤通信系统,同时也适用于单向或双向传输。 波分复用系统的工作波长可以从0.8μm到1.7μm,由此可见,它可以适用于所有低衰减、低色散窗口,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光纤通信线路,提高通信能力,满足急剧增长的业务需求。 WDM光通信结构组成 1)滤波器:在WDM系统中进行信道选择,只让特定波长的光通过,并组织其他光波长 通过。可调谐光滤波器能从众多的波长中选出某个波长让其通过。在WDM系统的光接收机中,为了选择所需的波长,一般都需依赖于其前端的可调谐滤波器。要求其有宽的谱宽以传输需要的全部信号谱成分,且带宽要窄以减小信道间隔。 2)复用器/解复用器(MUX/DEMUX):将多个光波长信号耦合到一路信道中,或使混合 的信号分离成单个波长供光接收机处理。一般,复用/解复用器都可以进行互易,其结构基本是相同的。实际上即是一种波长路由器,使某个波长从指定的输入端口到一个指定的输出端口。 实验软件介绍 OptiSystem是一款创新的光通讯系统模拟软件包,它集设计、测试和优化各种类型宽带光网络物理层的虚拟光连接等功能于一身,从长距离通讯系统到LANS和MANS都使用。一个基于实际光纤通讯系统模型的系统级模拟器,OptiSystem具有强大的模拟环境和真实的

北邮—电磁场实验之校园场强

电磁场实验 校园内无线信号场强特性的研究 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内序号:

、实验目的 1、掌握在移动环境下阴影衰落的概念以及正确测试方法; 2、研究校园内不同环境下阴影衰落的分布规律; 3、熟练使用DS1131场强仪实地测试信号场强的方法; 4、学会对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进而得出实验结论 二、实验原理 1、三种基本电波传播机制 影响电波在空间传播的三种最基本的机制为反射、绕射、散射。当电磁波传 播遇到比其波长大得多的物体时,发生反射。当接收机和发射机之间无线路径被尖利的边缘阻挡时会发生绕射。散射波产生于粗糙表面、小物体或其它不规则物体,比如树叶、街道标志和灯柱等都会引发散射。 2、阴影衰落 在无线信道里,造成慢衰落的最主要原因是建筑物或其它物体对电波的遮挡。 在测量过程中,不同位置遇到的建筑物遮挡情况不同,因此接收功率也不同,这样就会观察到衰落现象,这就叫“阴影效应”或“阴影衰落”。在阴影衰落的情况下收到的信号是各种绕射,反射,散射波的合成。所以,在距基站距离相同的地方,由于阴影效应的不同,它们收到的信号功率有可能相差很大,理论和测试表明,对任意的d值,特定位置的接受功率为随机对数正态分布。 对数正态分布描述了在传播路径上,具有相同T-R距离时,不同的随机阴影 效应。这样利用高斯分布可以方便地分析阴影的随机效应。正态分布,也叫高斯 分布,它的概率密度函数是: (??- ??)2 ???? = 2?? 应用于阴影衰落时,上式中的?表示某一次测量得到的接收功率,??表示以dB表示的接收功率的均值或中值,(表示接收功率的标准差,单位是dB。阴影 衰落的标准差同地形,建筑物类型,建筑物密度等有关,在市区的150MHz频段其典型值是5dB

红外通信收发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实验报告

红外通信收发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实验报告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姓名: 班级: 学号:

红外通信收发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实验报告 1、课题名称 红外通信收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摘要 红外通信系统的设计是光通信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红外数据传输,使用传输介质――红外线。红外线是波长在750nm~1mm之间的电磁波,是人眼看不到的光线。红外数据传输一般采用红外波段内的近红外线,波长在0.75~25um之间。本实protel软件辅助设计,分析并设计了红外通信系统的发射电路与接收电路,实现了红外信号的无线传输功能和音乐信号的收发功能。 3、关键词 红外线、收发系统、音乐芯片 3、设计任务要求; 1、基本要求: (1)设计一个正弦波振荡器,f≥1kHz,Uopp≥3v; (2)所设计的正弦波振荡器的输出信号作为红外光通信收发系统发送端的输入信号,在接收端可收到无明显失真的输入信号; (3)要求接收端LM386增益设计G=200; (4)设计该电路的电源电路(不要求实际搭建),用软件绘制完整的电路原理图(PROTEL)及印制电路板图(PCB) 2、提高要求: 利用音乐芯片产生乐曲,调制LED后发出,接收端接收信号利用喇叭将发送的乐曲无失真的播放出来。 3、探究环节: 探索其它红外光通信收发系统的应用实例,数字调制的解决的方案,给出应用方案。 4、设计思路、总体结构框图;

1、设计思路 系统主要由信号产生电路,红外光发射系统,红外光接收系统三个模块完成基本实验要求,其中信号产生电路分别由信号发生器和音乐芯片代替,电信号经过发生系统转化为红外光信号,经接收系统接受后,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再通过喇叭将其转化为语音信号,实现红外光通信的全过程。 首先主要用信号发生器发出电信号,微弱的电信号经过一个分压式共射电路适当放大,并通过LED红外发送管转化为光信号发送。 信号经接收管接收后,通过运放电路得到较高的输出功率,驱动喇叭发出声音。利用放大器LM386,调节电位器改变其增益,驱动喇叭得到所需功率。再将音乐芯片替代信号发生器重复上述过程即可驱动喇叭发出音乐芯片的声音(此实验为三声门铃声) 2.总体框架图 1、信号的产生 实验中使用了音乐芯片KD-9300或者LX-9300来完成。信号产生也可以使用RC振荡器构成,但信号的幅度不宜过大。 2、红外光发送模块的设计 设计原则主要是考虑红外发送管的工作电流,电流过小,传输距离短,电流过大容易毁坏发光管。(要注意芯片的接法以及发送电路的连接。) 3、红外光接收模块的设计 1)高通滤波器:红外接收的二极管都是光敏二极管,这样普通光对其都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获得更好的效果,还要在信号输出端加入高通滤波器,消除恒定的外接低频信号的干扰,这样接收效果和灵敏度将显著提高。 2)功率放大器:利用音频功率专用放大器LM386,可以得到50~200的增益,确保驱动喇叭。 所以设计框图如下 光通信收发系统原理图

北邮场强仪实验报告

北邮场强仪实验报告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电磁 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姓名: 学号: 时间:2015年5月3日 校园内无线信号场强特性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在移动环境下阴影衰落的概念以及正确测试方法; 2.研究校园内各种不同环境下阴影衰落的分布规律; 3.掌握在室内环境下场强的正确测试方法,理解建筑物穿透损耗的概念; 4.通过实地测量,分析建筑物穿透损耗随频率的变化关系; 5.研究建筑物穿透损耗与建筑材料的关系。 二、实验内容 无线通信系统是由发射机,发射天线,无线信道,接收机,接收天线所组成。对于接收者,只有处在发射信号的覆盖区内,才能保证接收机正常接收信号,此时,电波场强大于等于接收机的灵敏度。因此,基站的覆盖区的大小,是无线工程师所关心的。决定覆盖区的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发射功率,馈线及接头损耗,天线增益,天线架设高度,路径损耗,衰落,接收机高度,人体效应,接收机灵敏度,建筑物的穿透损耗,同播,同频干扰。 (1) 大尺度路径损耗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路径损耗是影响通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尺度路径损耗:用于测量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信号的平均衰落,即定义为有效发射功率和平均接收功率之间的(dB)差值,根据理论和测试的传播模型,无论室内或室外信道,平均接收信号功率随距离对数衰减,这种模型已被广泛地采 用。对任意的传播距离,大尺度平均路径损耗表示式为: PL(d )[dB] PL(d )10n lg(d / d ) (5-1) 即平均接收功率为:

P (d )dBm PdBm PL(d )10n log(d / d ) P (d )dBm10n log(d / d ) (5-2) 其中,n 为路径损耗指数,表明路径损耗随距离增长的速度;d 0为近地参考距离;d 为发射机与接收机(T-R)之间的距离。公式(5-1)和(5-2)中的横杠表示给定值 d的所有可能路径损耗的综合平均。坐标为对数-对数时,平均路径损耗或平均接收功率可表示为斜率 10ndB/10 倍程的直线。n 值取决于特定的传播环境。例如在自由空间,n 为 2,当有阻挡物时,n 比 2 大。决定路径损耗大小的首要因素是距离,此外,它还与接收点的电波传播条件密切相关。为此,我们引进路径损耗中值的概念。中值是使实测数据中一半大于它而另一半小于它的一个数值(对于正态分布中值就是均值)。人们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条件,归纳总结出各种电波传播模型。常见的电波传播模型有: 1) 自由空间模型 自由空间模型假定发射天线和接收台都处在自由空间。自由空间一是指真空,二是指发射天线与接收台之间不存在任何可能影响电波传播的物体,电波是以直射线的方式到达移动台的。自由空间模型计算路径损耗的公式是: Lp 20Lgd 20Lgf (5-3) 其中 Lp 是以 dB 为单位的路径损耗,d 是以公里为单位的移动台与基站之间的距离,f 是以 MHz 为单位的移动工作频点或工作频段的频率。 空气的特性可近似为真空,因此当发射天线与移动台距离地面都较高时,可以近似使用自由空间模型来估计路径损耗。 2) 布灵顿模型 布灵顿模型假设发射天线和移动台之间的地面时理想平面大地,并且两者之间的距离 d 远大于发射天线的高度 ht 或移动台的高度 hr,此时的路径损耗计算公式为:Lp 120 40Lgd 20Lgt 20Lghr (5-4) 其中距离 d 的单位是公里,天线高度 ht 及 hr 的单位是米,路径损耗 Lp 的单位是dB。系统设计时一般把接收机高度按典型值 hr= 处理,这时的路径损耗计算公式为:Lp 40Lgd 20Lght (5-5) 按自由空间模型计算时,距离增加一倍时对应的路劲损耗增加 6dB;按布灵顿模型计算时,距离增加一倍时对应的路径损耗要增加 12dB。 3) EgLi 模型 前述的自由空间模型及布灵顿模型都是基于理论分析得出的计算公式。EgLi模型则是从大量实测结果中归纳出来的中值预测公式,属于经验模型,其计算式为:Lp 88 40Lgd 20Lght 20Lghr 20Lgf G (5-6) 其中路径损耗 Lp 的单位是 dB,距离 d 的单位是公里,天线高度 ht 及 hr 的单位是米,工作频率 f 的单位是 MHz,地形修正因子 G 的单位是 dB。G 反应了地形因素对路径损耗的影响。 EgLi 模型认为路径损耗同接收点的地形起伏程度h 有关,地形起伏越大,则路径损耗也越大。当h 用来测量时,可按下式近似的估计地形的影响: 若将移动台的典型高度值 hr= 代入 EgLi 模型,则有: Lp 40Lgd 20Lght 20Lgf G (5-8) 4) Hata- Okumu ra 模 型 H ata- Okumu

-计算机系统结构(有详细答案)

(仅供参考,不作为考试标准), 选择题(30分,每题2分) 计算机系统结构设计者所关心的是________所看到的的计算机结构。 A)硬件设计人员B)逻辑设计人员 C)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程序员D)高级语言程序员 在计算机系统设计时,为了提高系统性能,应当注意________。 A)加快经常性使用指令的执行速度 B)要特别精心设计少量功能强大的指令 C)要减少在数量上占很小比例的指令的条数 D)要加快少量指令的速度 重叠寄存器技术主要用于解决在RISC系统中因________而导致的问题。 A)JMP指令影响流水线 B)CALL指令的现场保护 C)只有LOAD和STORE指令带来的访问存储器不便 D)存储器访问速度 为使流水计算机运行效率高________ A)各过程段时间要不同B)连续处理的任务类型应该不同 C)连续处理的任务类型应该相同D)连续处理的任务数尽可能少不属于堆栈型替换算法的是________。 A)近期最少使用法B)近期最久未用法 C)先进先出法D)页面失效频率法 与全相联映象相比,组相联映象的优点是________。 A)目录表小B)块冲突概率低C)命中率高D)主存利用率高"一次重叠"中消除"指令相关"最好的方法是________。 A)不准修改指令B)设相关专用通路 C)推后分析下条指令D)推后执行下条指令 流水操作中,遇到数据相关时,采用的解决办法有________。 A)用优化编译器检测,通过指令重新排序的办法 B)数据重定向技术 C)延迟转移技术 D)加快和提前形成条件码 经多级网络串联来实现全排列网络,只能用________。 A)多级立方体网络B)多级PM2I网络 C)多级混洗交换网络D)上述任何网络 虫蚀寻径以流水方式在各寻径器是顺序传送的是________。 授课:XXX

北邮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报告-实验一到五-WINDLX模拟器

北京邮电大学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系统结构 计算机学院03班 王陈(11)

目录 实验一WINDLX模拟器安装及使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内容及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二指令流水线相关性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三DLX处理器程序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A.向量加法代码及性能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B.双精度浮点加法求和代码及结果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四代码优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总结+实习体会...........................................................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五循环展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矩阵乘程序代码清单及注释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性分析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增加浮点运算部件对性能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增加forward部件对性能的影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转移指令在转移成功和转移不成功时候的流水线开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总结+实习体会+课程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班级:14050Z01 姓名:李傲 学号:1405024239

实验一光发射机的设计 一般光发送机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1)光源(Optical Source):一般为LED和LD。 2)脉冲驱动电路(Electrical Pulse Generator):提供数字量或模拟量的电信号。 3)光调制器(Optical Modulator):将电信号(数字或模拟量)“加载”到光波上。以 光源和调制器的关系来看,分为光源的内调制(图1.1)和光源的外调制(图1.2)。 采用外调制器,让调制信息加到光源的直流输出上,可获得更好的调制特性、更好的调制速率。目前常采用的外调制方法为晶体的电光、声光及磁光效应。图1.2的结构中,光源为频率193.1Thz 的激光二极管,同时我们使用一个Pseudo-Random Bit Sequence Generator模拟所需的数字信号序列,经过一个NRZ脉冲发生器(None-Return-to-Zero Generator)转换为所需要的电脉冲信号,该信号通过一个Mach-Zehnder调制器,通过电光效应加载到光波上,成为最后入纤所需的载有“信息”的光信号。 图1.1内调制光发射机图1.2外调制光发射机 对于直接强度调制状态下的单纵模激光器,其载流子浓度的变化是随注入电流的变化而变化。这样使有源区的折射率指数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激光器谐振腔的光通路长度相应变化,结果致使振荡波长随时间偏移,导致所谓的啁啾现象。啁啾是高速光通讯系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物理量,因为它对整个系统的传输距离和传输质量都有关键的影响。 内容:铌酸锂(LiNbO3)型Mach-Zehnder调制器中的啁啾(Chirp)分析 1设计目的 对铌酸锂Mach-Zehnder调制器中的外加电压和调制器输出信号啁啾量的关系进行模拟和分析,从而决定具体应用中MZ调制器的外置偏压的分布和大小。 2设计布局图 外调制器由于激光光源处于窄带稳频模式,可以降低或者消除系统的啁啾量。典型的外调制器是由铌酸锂(LiNO3)晶体构成。本设计中,通过对该晶体外加电压的分析调整而最终减少该光发送机中的啁啾量,其模型的设计布局图如图1.3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