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树菇珍稀菌种

柳树菇珍稀菌种
柳树菇珍稀菌种

辽宁天天菌业成功培育珍稀菌种“柳树菇”

已批量上市

以往需要腐生在柳树上的柳树菇,如今生长在辽宁食用菌农业基地的大棚里。近日,采用天天野生菇菌种,经过三个多月的人工培育,该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终于成功培育出珍稀食用菌种“柳树菇”,现已批量上市。

辽宁天天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含:柳树菇属于二十种珍惜食用菌当中的一种,在我们东北各地有野生的,每年秋季当地人有采食的习惯,现在我们把它成功地人工驯化,并且投入了批量生产,丰富我们菜蓝子,让当地人能吃上名贵稀有的柳树菇。

柳树菇学名黄伞,又名柳蘑、柳钉、金柳菇,野生柳树菇生长于柳树上,经人工驯化后可利用棉籽、麸皮等材料在大棚里种植。据了解,柳树菇肉质肥厚、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

柳树菇培育技术员李洪峰:柳树菇有很高的人体吸收的氨基酸,还有特殊的抗癌活性物质,它对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有很好的作用,特别是对迅速恢复体力和脑力有很好的补充作用。

柳树菇的试种成功进一步拓宽了菜农的致富渠道,柳树菇在当地的批发价为每公斤20元,在其它县市市场最高价达到了每公斤80元。据该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含介绍,他试种的两分地柳树菇,现在每天能向市场投放将近50公斤,全年下来两分地收入可达到10万块钱以上。由于市场前景看好,每天都有当地农菜民前来参观学习,希望通过加入合

作社来增加收入。

辽宁天天菌业:野生柳树菇驯化项目成功

辽宁天天食用菌研究中心主任龚永祥介绍说,此次实验使用原料2吨,生产成本约3元/公斤,共产出蘑菇2.1吨,按照批发价最低16元/公斤计算,每吨原料可实现净利润1.3万元以上,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按每茬蘑菇培养到收获用时3个月计算,如果控制好温室生长条件,每年可种四茬。

辽宁天天菌业的野生柳树菇生长期一般在6月中旬至10月初,前后持续3个多月。柳树菇属木生菌类,蛋白质含量高达19.55%,其中所含氨基酸种类达18种(包括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并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钾、钠、钙、镁、铁、锌等元素。柳树菇属药食两用菌,中医认为柳树蘑菇甘温、无毒,有健脾止泻、抗衰老、降低胆固醇、防癌和抗癌的特殊作用,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到目前为止,食用菌研究中心已成功利用野生菌资源驯化繁育出平菇、野生榛蘑、硬质香菇等菌类。

北京怀柔区宝山镇引进柳树菇试种

以往需要腐生在柳树上的柳树菇,现在却长在了怀柔区宝山镇的柳树菇种植实验暖棚里。近日,宝山镇与农科院合作引进的新品种柳树菇,第一批5000棒已经试种成功并销往市场,

第二批10000棒也已开始培育。

据了解,柳树菇营养丰富且口感鲜美,蛋白质含量高达19.55%,并且有一定抗衰老、

降低胆固醇的特殊作用,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柳树菇的菌棒不用营养架,直接埋到土壤里就行,这就节约了成本,而且每批柳树菇可以收获三茬,市场上每斤能卖到10块钱,效益十分可观。”宝山镇蔬菜协会会长谢书清介绍说。

由于柳树菇的生长周期一般在50天左右,菜农在春季培育蘑菇后还可以种植圣女果、彩椒等,这就进一步提高了大棚的附加值,使菜菇之间得以衔接。目前,宝山镇本着“结构调优、品种调特”原则,已经引进了特菜品种16个。柳树菇的试种成功和推广将进一步拓宽该镇菜农的致富渠道,为他们提供新的产业支撑,同时也丰富了农产品市场。

拜城县食用菌研究中心养出温室条件下的柳树蘑菇

发布日期:2011-07-20 来源:新华网新疆频道作者:杨衍辉

7月13日,笔者从拜城县食用菌研究中心了解到,科研人员经过3个月的实验,已成功利用野生柳树菇菌种培养出温室条件下的柳树蘑菇。

拜城县食用菌研究中心主任类延奎介绍说:“此次实验使用原料2吨,生产成本约3元/公斤,共产出蘑菇2.1吨,按照批发价最低16元/公斤计算,每吨原料可实现净利润1.3万元以上,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按每茬蘑菇培养到收获用时3个月计算,如果控制好温室生长条件,每年可种四茬,这样一年四季都可以让消费者吃到新鲜的柳树菇了。”

拜城县的野生柳树菇生长期一般在8月中旬至10月初,前后持续一个多月。柳树菇属木生菌类,蛋白质含量高达19.55%,其中所含氨基酸种类达18种(包括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并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钾、钠、钙、镁、铁、锌等矿质元素。柳树菇属药食两用菌,中医认为柳树蘑菇甘温、无毒,有健脾止泻、抗衰老、降低胆固醇、防癌和抗癌的特殊作用。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为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拜城县政府于2008年成立了食用菌研究中心,聘请了中国微生物学会会员、山东大学特聘高级工程师,也是蒙山虫草发现和种植第一人的类延奎担任研究中心主任,且每年都会投入一定科研经费,用于县域野生食用菌资源的调查和驯化研究工作。

目前为止,研究中心已结出了几个硕果,类延奎告诉笔者:“研究中心已经成功利用野生菌资源驯化繁育出平菇、侧耳蘑菇、美味牛肝菌等菌类。现在我们正在积极申报野生棕色蘑菇驯化科研项目,争取多驯化出几个品种,并尽快进行技术推广,力争在拜城县特色农业体系中占上一席之地。”

(本文转载于易菇网)

柳松菇百科内容来自于:

柳松菇的别名是黄伞,还有柳树菇与柳松茸和杨柳菇及柳蘑等名,该品种是野生条件下发生在柳树与杨树上的一种价值较高的菌类。

基本介绍

柳松菇,又名黄伞,还有柳树菇、柳松茸、杨柳菇、柳

蘑等名,该品种是野生条件下发生在柳树、杨树上的一

种价值较高的菌类,尤其在黄河沿岸,越近入海口地带

越多,当地村民多有采食习惯;柳松菇除含有大量氨基

酸、维生素以及矿质元素以外,其菌盖表面的一层粘液,

是一种价值很高的核酸物质,具有恢复和提高体力、脑

力的特殊作用,以及抑抗肿瘤等作用,被誉为“抗癌食品”、

“保健蘑菇”等,近年来报刊上多以“菌中贵族”称之,可见

其珍稀特点。

栽培技术

柳松菇的栽培,以柳木屑为好,但野生种经分离驯化后,可适应大多阔叶树种的木屑,棉籽壳栽培的效果也较好,基本配方为:木屑225千克,麦麸25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尿素1千克,石灰粉4千克,石膏粉4千克,保成功3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1袋。或者:棉籽壳150千克,木屑80千克,麦麸20千克,过磷酸钙4千克,尿素0.8千克,石灰粉2千克,石膏粉4千克,保成功3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1袋。生物学效率一般在100%左右,目前的生产效益与金针菇等相仿、略高,希冀随着科普宣传,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和接受该品种,届时,柳松菇的市场将会更加火爆,生产效益将会大幅提高。

营养价值

作为重要的珍稀品种,柳松菇具有脆嫩可口、香美宜人的食用特色,令人食后不忘其

味,究其原因,主要是柳松菇自身所具备的营养物质在起作用:含有18种氨基酸,其

中人体必需但又不能自身合成的必须氨基酸所占比重较大;含有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可为人体提供不可或缺的营养成分,对于提高人体免疫、强化食用者的防抗病能力等,均有较强的食疗功效。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柳松菇菌盖表面着生一层黏性物质,据资料,这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核酸物质,该物质对于增强人体精力、恢复或提高体力等均具重要作用;更为重要

的是,该种物质以及柳松菇所含多糖物质等有效成分,对于抑抗肿

瘤细胞、防止癌变具有明显效果,从该种意义上来说,柳松菇确是

不可多得的“健康食品”、“抗癌食品”。

:首页 > 新闻频道

北京怀柔区宝山镇引进柳树菇试种成功

2011-03-22 信息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大中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以往需要腐生在柳树上的柳树菇,现在却长在了怀柔区宝山镇的柳树菇种植实验暖棚里。近日,宝山镇与农科院合作引进的新品种柳树菇,第一批5000棒已经试种成功并销往市场,第二批10000棒也已开始培育。

据了解,柳树菇营养丰富且口感鲜美,蛋白质含量高达19.55%,并且有一定抗衰老、

降低胆固醇的特殊作用,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柳树菇的菌棒不用营养架,直接埋到土壤里就行,这就节约了成本,而且每批柳树菇可以收获三茬,市场上每斤能卖到10块钱,效益十分可观。”宝山镇蔬菜协会会长谢书清介绍说。

由于柳树菇的生长周期一般在50天左右,菜农在春季培育蘑菇后还可以种植圣女果、彩椒等,这就进一步提高了大棚的附加值,使菜菇之间得以衔接。目前,宝山镇本着“结构

调优、品种调特”原则,已经引进了特菜品种16个。柳树菇的试种成功和推广将进一步拓宽该镇菜农的致富渠道,为他们提供新的产业支撑,同时也丰富了农产品市场。

园林绿化树木常见病虫害种类 危害及发生规律分析

园林绿化树木常见病虫害种类危害及发生规律分析 1 蚜虫 甘肃河西地区各县均有各类蚜虫分布,槐类多发槐蚜,白蜡类多发女贞卷叶绵蚜,桃树类多发桃蚜以及其他球蚜、根蚜等。生物学特性各不相同,在河西地区干旱空气干燥的环境条件下特别容易暴发蚜虫,蚜虫的多发季为夏天,5—9月是蚜虫出现的多发季节。蚜虫掠夺树木养分,并分泌蜜露堵塞叶片气孔,为害树木生长。 2 叶螨 甘肃河西地区的叶螨主要有朱砂叶螨、截形叶螨、敦煌叶螨、二斑叶螨,优势种为朱砂叶螨、截形叶螨、敦煌叶螨,其中以朱砂叶螨的为害最严重,是园林养护过程中常发性害虫。其中以馒头柳、云杉、樟子松、榆叶梅、桃树类、接骨木等易受害。 3 黄斑星天牛 主要为害杨树、柳树、槐树等树木的树干,在甘肃河西地区黄斑星天牛2年会出现1代。第1年黄斑星天牛通常以卵和卵内的小幼虫存在,第2年以不同年龄的幼虫在树皮下和木质部内度过冬天,成虫则于7月上旬开始进行羽化,中旬和下旬属于羽化的旺盛期,8月份则会有成虫出现。一生交尾多次,分批产卵,7月下旬为产卵盛期。个别高海拔地区如玉门市老市区产卵期能推迟到9月中旬。因为其隐蔽性较强,因此在治理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2]。 4 柳大蚜、松大蚜 柳大蚜主要为害柳树,松大蚜主要为害松树,每年5—9月是这2种蚜虫繁殖旺盛期,在入秋后为害表现最为严重。这类蚜虫常聚集在树皮缝隙伤口等处集中为害,树木为害严重时,容易引发流胶等情况。 5 柳树腐烂病、根腐病 该病害主要为害柳树、槐树的枝干,导致树木枝干腐烂,甚至整株植物死亡。该病害属于弱寄生菌,树木的长势越差越容易发病,其发病的诱导因素主要是气候异常,传播途径包括害虫传播。 6 槐豆木虱 该病害主要为害国槐的叶片和新梢,吸食国槐树木中的叶汁,然后排出大量的蜜露,蜜露一旦滴落在树冠下的地面上就会影响到树木的生长。该虫害繁殖速度快、危害大,防治难度较大。 7 日灼病 叶片日灼病主要发生在6月中旬以后至8月底,最典型的是金叶榆日灼病、胶东卫矛日灼病等,受害植株外围叶片焦枯,向阳面最重。枝干日灼病主要发生在春季解冻前,由于受到强烈的光照,导致向阳面温度升高,细胞解冻,但根部土壤未解冻,树液还没有开始流动,或是夜晚气温下降又冻结,使树皮局部蒸发作用加剧,导致表皮失水发生灼伤。

最新秀珍菇高产栽培技术

秀珍菇高产栽培技术 第一章概述 秀珍菇,又名姬菇,小平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品,据北京食品研究所(1997)分析,蛋白质中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含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所以可与肉类食品相媲美,这在营养学上显得格外重要。据医学界报道,秀珍菇具有消积化淤,清热解毒,治疗胃病、伤寒等功效,有降低血压,防动脉硬化的作用,其中维生素D的含量是其它菌类所不及的,是防治儿童佝偻病,软骨病,中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辅助食品。 秀珍菇是秋未初春生长的一种低温型、经济价值高的食用菌,由于适应性强,栽培原料来源广泛,人工栽培简单粗放,投资小,见效快,收益高,生产周期短,生料、发酵料栽培容易成功,培养料利用率高,生物转化率高出100%等,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高档食用菌,是农村致富奔小康的首选项目。 第二章秀珍菇的生产流程与配方 以下是种植秀珍菇的生产工艺流程和两种不同的种植配方,供菇农朋友们参考: 生产流程:配料→拌料→发酵→晾料→装袋、接种→发菌→出菇→采收 配方一:玉米芯1000斤麸皮100斤玉米面50斤饼肥30斤复合肥20斤石灰50斤磷酸二氢钾3斤石膏粉10斤丰菇素2斤杀虫剂1斤杀菌剂1斤半 配方二:玉米芯500斤棉籽皮500斤麸皮100斤玉米面50斤饼肥30斤复合肥20斤石灰50斤磷酸二氨钾3斤石膏粉10斤丰菇素2斤杀虫剂1斤杀菌剂1斤半 第三章生物学特性 一、秀珍菇的生活条件 秀珍菇同平菇一样,在整个生长过程中,要进行新陈代谢活动,因此要严格要求,为其创造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影响秀珍菇生长的主要因素有:温度、湿度、光线、空气、酸碱度和营养。 1、温度 秀珍菇是一种中低温的品种,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温度的需求不一样,发菌阶段菌丝的生长温度为5℃--30℃,以20℃--26℃生长最快,秀珍菇在发菌阶段,抗寒力很强,在零下30℃以上不至于死亡,但培养温度超过33℃时菌丝生长速度缓慢,停止生长,甚至死亡,长时间处于高温下,菌丝会变黄老化,严重影响产量,一般情况下,菌丝生长在恒定的温度环境中,比变温环境好,长势均匀。

《大球盖菇的栽培技术》

《大球盖菇的栽培技术》文稿 大球盖菇,又名皱环球盖菇、酒红球盖菇等,在食用菌的分类中隶属担子菌亚门,伞菌目,球盖菇科,球盖菇属。大球盖菇是国际菇类贸易市场上的十大品种之一,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的人工种植食用菌之一。 大球盖菇的口感柔和清香、脆嫩可口,营养价值极高。根据专家测定,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都包含在子实体中,其所含的碳水化合物中多糖含量丰富,具有抗肿瘤活性功能。经常食用大球盖菇可以有效防治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和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 目前,我国每年生产农作物秸秆如麦草、稻草、豆秸、玉米秸等约5亿-6亿吨,但其利用率却相当低,而利用农作物秸秆种植大球盖菇这项新技术的出现,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这一新技术把菌物化解秸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用秸秆种植大球差菇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下面就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种特色食用珍菌——大球盖菇。 第一节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 大球盖菇的子实体是单生的,只有少数为丛生,它们的个头中等偏大。菌盖为肉质,湿润时表面稍有粘性,菌盖的外观近似半球形,其直径大约为5厘米左右。幼时嫩子实体为白色,常有乳头状的小突起,随着子实体的逐渐长大,菌盖逐渐变为红褐色或暗褐色,老熟后褪为褐色至灰褐色,有的菌盖上还生长有纤维状的鳞片,它们随着子实体的生长成熟而逐渐消失,菌盖边缘内卷,常附有菌幕残片。大球盖菇的菌肉肥厚,颜色雪白。它们的菌褶是直生的,并且排列的非常密集,最初为污白色,以后逐渐变成灰白色,随着菌盖的平展,逐渐变成褐色或紫黑色。它们的菌柄近圆柱形,靠近基部的地方较为膨大,柄长大约为5~10厘米,柄粗为0.5~4厘米。菌环以上颜色污白,比较光滑,菌环以下的部分带有黄色的细条纹。菌柄中实,有髓。菌环膜质,较厚,位于柄的中上部,为白色,上面还具有粗糙条纹,深裂成若干片段,裂片先端略向上卷,易脱落,在老熟的子实体上就已经消失了。它们的孢子印为紫褐色,孢子光滑,为棕褐色,椭圆形,还具有麻点。顶端有明显的芽孔,厚壁,褶缘囊状,体棍棒状,顶端还有一个小突起。 2、生态习性 野生大球盖菇生长于阔叶林下的落叶层上。人工栽培的在10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出菇期。 3、分布 大球盖菇在自然界中分布于欧洲、北美洲、亚洲等地。在欧洲国家,如波兰、德国、荷兰、捷克等均有栽培。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如福建、江西、浙江、云南等地。 4、栽培参数 A、发菌菌丝培养温度为21~27℃;培养料含水量要求70%~75%;培养时间

(最新版)大球盖菇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xx乡xx村大球盖菇基地建设项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Xx乡人民政府 二0一二年三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 (3) 第二章项目区基本情况 (4)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 (4) 第四章项目建设利条件、指导思想和目标 (8) 第五章市场及风险分析 (10) 第六章项目建设内容 (10) 第七章项目建设期限及进度安排 (12) 第九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2) 第八章效益分析 (13) 第十章项目组织与管理 (14) 第十一章结论与建议 (14) 第一章项目概述 1.项目概述 1.1项目名称:xx乡xx村大球盖菇基地建设 1.2项目责任单位:xx县xx乡人民政府 1.3项目负责人: 1.4 项目技术负责人:

1.5 项目总投资:50万元。其中,农户自筹20万元,申请国家民族 工作机动金30万元。 1.6 项目建设规模:项目建设大球盖菇基地100亩,涉及农户64户, 173人。 1.6 项目进度安排:项目建设期1年,即2012年3--12月。 1.7投资预算: 项目总投资50万元。其中:场地改造、栽培原料等20万元,购买菌种补助20万元,科技培训和服务体系建设10万元。 1.8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5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30万元,,农户自筹(农户投工投劳)20万元。 国家投资30万元,主要用于农户购买菌种、农膜、肥料、农药等进行补贴,共计补助20万元;科技培训和服务体系建设投资10万元。 1.9 项目效益: 100亩大球盖菇基地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200万元,年净利润100万元左右。按照项目区64户农户计算,可为每户带来纯收入1.56万元年,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可实现藏区定居计划农牧民产业发展、生活改善,对促进藏区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巨大社会效益。同时有效地利用本地资源,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1.10编制依据 第二章项目区基本情况 2.1 自然社会经济基本情况: 。 2.2气候资源

秀珍菇的环境要求及栽培技术

秀珍菇的环境要求及栽培技术 秀珍菇,形秀小、洁白,口感柔嫩,美味爽口,属于变温结实性菌类,子实体发育适宜温度为8~20℃,气温稳定在8℃以上、25℃以下均可栽培。北方秋冬季节利用温室栽培一般在9月中旬开始装袋,10月中下旬开始出菇,出菇可延长到次年4月。菌袋发满后,在5~8℃的环境中进行低温刺激1~2个小时,可促进原基分化,获得较好的栽培效益。 栽培技术及环境要求 1.菌株选择:目前以采用引自日本的小平菇品种是较为理想的栽培品种。 2.培养基配方:秀珍菇是木腐菌,菌丝生活力极强,适宜生长的基质很多,稻草、麦秸、棉籽壳、杂木屑等均可作栽培原料。营养丰富,特别是氮素营养丰富是秀珍菇实现高产的关键。因此,在培养料中可以适当添加麸皮、米糠、玉米粉等有机氮源。培养料的碳氮比应控制在20∶1~-30∶1。高产配方为:棉子壳85%,麸皮10%,糖1%,石膏2%,石灰2%,料水比为1∶1.4。 3.栽培方法:采用熟料袋栽或发酵料袋栽均可。采用熟料袋栽方式,原料经高温灭菌,纤维素、木质素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有利于菌丝体分解吸收利用,可缩短转潮期;而采用发酵料袋栽能够减少灭菌环节,降低劳动强度和栽培成本。 4.装袋灭菌:采用熟料栽培时,按配方称取原料,含水量控制在65%左右,采用规格为1~7厘米×33厘米的聚丙烯塑料袋,装干料400~500克,当天装袋当天灭菌。一般采用常压灭菌法,当温度上升到100℃稳定后,继续保温8~10小时,出锅冷却到28℃以下时即可按操作要求进行接菌;采用发酵料栽培时,要采取二次堆积发酵法,即在第一次发酵温度达到70℃左右时保持24小时,然后进行翻堆,进行第二次发酵至温度达到70℃时再保持之4小时,然后将培养料摊开,温度降至25℃时进行装袋接种,塑料袋为规格45~50厘米×22厘米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袋。接种后将栽培袋置于20~25℃环境中发菌,同时保持通风和避光条件。 5.出菇管理 原基分化阶段:在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和每潮菇采后的养菌期,拉大温差,使昼夜形成需8~10℃的温差,同时给予适量的散射光线,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促进料面菌丝倒伏,刺激菌丝形成较为整齐的原基。 菇蕾形成阶段:子实体原期形成后,栽培场所要尽量减少温、湿度差,气温要尽量控制在18~22℃,空气相对湿度稳定在85%~90%,每天向空中或地面喷水3~5次,切忌向子实体原基上喷水。每次喷水后,应加强通风,否则高温高湿极易导致病菌感染,发现料面有积水,要及时用海绵吸干或倒掉。 子实体生长阶段:待大部分原基出现后,可适当减少温差,提高棚内温度,有利于子实体生长。当棚内温度超过25℃或低于8℃时,应设法降温或增温;空气相对湿度可在80%~95%之间波动,在此范围内湿度越大,子实体长得越肥厚、敦实。

国槐的病虫害防治

国槐的病虫害防治

————————————————————————————————作者:————————————————————————————————日期:

国槐病虫害的防治 国槐树形高大,强健,萌芽力及抗污染能力都很强;且国槐功效作用强大,花和荚果入药,有清凉收敛、止血降压作用;叶和根皮有清热解毒作用,可治疗疮毒;种仁含淀粉,可供酿酒或作糊料、饲料。皮、枝叶、花蕾、花及种子均可入药。是非常具有经济价值的树种,但国槐树一旦遭受病虫害,将会严重影响生长,蔓延导致死亡。 街道绿化——国槐图片 ?1、槐蚜??槐蚜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枝条嫩梢、花序及荚果上,吸取汁液,被害嫩梢萎缩下垂,妨碍顶端生长,受害严重的花序不能开死,同时诱发煤污病。每年3月上、中旬该虫开始大量繁殖,4月产生有翅蚜,5月初迁飞槐树上危害,五六月在槐上危害最严重,6月初迁飞

至杂草丛中生活,8月迁回槐树上危害一段时间后,以无翅胎生雌蚜在杂草的根际等处越冬,少量以卵越冬。 ?槐蚜防治方法:? (1)秋冬喷石硫合剂,消灭越冬卵。? (2)蚜虫发生量大时,可喷40%氧化乐果、50%马拉硫磷乳剂或40%乙酰甲胺磷1000至1500倍液或喷鱼藤精1000至2000倍液,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3000至4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 (3)在蚜虫发生初期或越冬卵大量孵化后卷叶前,用药棉蘸吸40%氧化乐果乳剂8至10倍液,绕树干一圈,外用塑料布包裹绑扎。? 2、朱砂叶螨? 朱砂叶螨以受精雌螨在土块孔隙、树皮裂缝、枯枝落叶等处越冬,该螨均在叶背危害,被害叶片最初呈现黄白色小斑点,后扩展到全叶,并有密集的细丝网,严重时,整棵树叶片枯黄、脱落。 ?朱砂叶螨防治方法:? (1)越冬期防治:用石硫合剂喷洒刮除粗皮、翘皮,也可用树干束草,诱集越冬螨,来春集中烧毁。 (2)化学防治:发现叶螨在较多叶片危害时,应及早喷药,防治早期危害,是控制后期虫害的关键。可用4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至1500倍液,也可用50%三氯杀螨砜可湿性粉剂1500至2000倍液,40%

秀珍菇栽培技术

秀珍菇栽培技术 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在分类学秀珍菇上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名称来源于台湾,它不同于普通的凤尾菇是因为其较小,柄有5~6厘米,盖直径<3厘米,秀珍菇其实是一个商业味比较浓厚的凤尾菇名称。 生长环境 基本环境 秀珍菇生长发育需要碳素、氮素和各种矿物质养分等。它是腐生性菌类,同其它真菌一样,不含叶绿素,不能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而完全依靠现成的有机物质营生活。在它的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碳素、氮素、矿物质及生长素等,均从栽培料内获得。 温度 菌丝生长的湿度范围为10-35℃,最适宜生升温谟25-27℃。温度低于10℃,菌丝基本停止生长;低于20℃,菌丝生长缓慢。温度高于30℃,菌丝生长、稀疏,色泽变黄,易于老化;温度高于37℃,菌丝停止生长。子实体生长的温度范围较广,在10-32℃条件下都能出菇,这是与其它平菇不同的地方。原基形成和菇蕾生长最适宜温度是15-20℃,温度低于10℃,很少再产生原基。低于15℃,子实体生长缓慢。温度高于25℃,菇蕾生长快,成熟早,菌盖成熟时多呈漏斗状。出菇阶段,如果有较大的昼夜温差刺激,原基容易产生。 水份与湿度 菌丝体生长的基本要求含水量65%,从原基形成至了实体成熟,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空气相对湿度低于70%时,原基产生少,菇朵易干萎。相对湿度高于95%时,子实体易变软腐烂。 空气与光照 菌丝体阶段,一需要特殊的通气条件,子实体阶段,则需要有良好的通气条件,如果空气中CO2浓度高于0.1%,极易形成菌盖小,菌柄长的畸形菇。菌丝体阶段,不需要光照,子实体阶段,需要光照,散射光可诱导原基形成和分化。没有光照,子实体不能产生。子实体在200-2000勒克斯光照之间,生长正常,光线过暗,易形成畸形菇,过强,特别直射光子实体易干枯。 PH值 凤尾菇喜欢在略偏酸性或中性环境中生活,培养料中最适宜的PH值为6.5~7。 菌种制备 生产母种 第一个阶段是生产母种,也就是从子实体中提纯复壮获得母种。人工栽培食用菌成功的关键是菌种,只有优良的菌种才能达到优质高产,这是秀珍菇高产的第一个要素。1、母种培养基的制作 母种培养基的配置 母种培养基的原料有:马铃薯、葡萄糖、蛋白胨、水、琼脂粉。以配置1000毫升得母种培养基为例,向您介绍一下。将马铃薯去皮后,称重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粉20克、蛋白胨10克。用量杯量取1000毫升的水倒入锅中,用刀将马铃薯切成片加入锅中,用文火煮沸,煮至用筷子轻轻一插,即可插入。这时就可以用四层的纱布过滤煮好的马铃薯液,然后倒在量筒里。看一下,如果

大球盖菇栽培技术

大球盖菇栽培技术 平泉县郭杖子乡食用菌技术推广站董志轩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e)又称酒红球盖菇、皱环球盖菇,属伞菌目,球盖菇科,球盖菇属。自1922年美国人发现以来,已在欧美各国广泛栽培。大球盖菇营养丰富,肉嫩味美,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维生素,并具预防冠心病等多种疾病的药用价值,深受消费者欢迎。大球盖菇栽培以农作物的秸秆为主料,原材料可以就地取材,而且种植粗放,易管理,产量高,见效快,是食用菌品种中栽培成本最低的一种。 一、生物学特性 1、营养:大球盖菇对营养要求不高,过高的氮素对其生长不利,因此在栽培过程无需添加肥料。碳素营养可从栽培原料玉米芯、玉米秸、稻草中获得,氮素营养除从玉米芯、玉米秸、稻草中获取外,也可以从辅料麦麸中获取,但辅料含量不超过10%。 2、水分:水分对大球盖菇的菌丝和子实体生长影响很大,必须特别注意。培养料含水量要求60%-65%,过高会使培养料发黑,菌丝生长不良,甚至不能形成子实体。水分过低,菌丝萎缩死亡。出菇阶段空气相对湿度要求90%-95%。 3、温度:大球盖菇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0℃-24℃,子实体形成阶段最适温度18℃-23℃,温度超过30℃,子实体原基难以形成。 4、空气与光照:大球盖菇需要充足的氧气,栽培过程中要经常通风,并保持较弱的光照为宜。 二、栽培工艺 1、栽培季节:大球盖菇栽培可分为春秋两季,春栽4月初栽培,6月初出菇;秋栽8月初栽培,9月下旬出菇。 2、栽培料预处理:将新鲜的玉米秸、玉米芯、稻草用2%的石灰水浸泡2天后捞起,用清水冲净,沥干水分,使含水量达60%。经预处理的培养料,一定要

龙爪槐常见病虫害

龙爪槐常见病虫害 1.槐蚜:1年发生多代,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枝条嫩梢、花序及荚果上,吸取汁液,被害嫩梢萎缩下垂,妨碍顶端生长,受害严重的花序不能开死,同时诱发煤污病。每年3月上、中旬该虫开始大量繁殖,4月产生有翅蚜,5月初迁飞槐树上危害,五六月在槐上危害最严重,6月初迁飞至杂草丛中生活,8月迁回槐树上危害一段时间后,以无翅胎生雌蚜在杂草的根际等处越冬,少量以卵越冬。 防治方法:(1)秋冬喷石硫合剂,消灭越冬卵。(2)蚜虫发生量大时,可喷40%氧化乐果、50%马拉硫磷乳剂或40%乙酰甲胺磷1000至1500倍液,或喷鱼藤精1000至2000倍液,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3000至4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3)在蚜虫发生初期或越冬卵大量孵化后卷叶前,用药棉蘸吸40%氧化乐果乳剂8至10倍液,绕树干一圈,外用塑料布包裹绑扎。 2.朱砂叶螨:1年发生多代,以受精雌螨在土块孔隙、树皮裂缝、枯枝落叶等处越冬,该螨均在叶背危害,被害叶片最初呈现黄白色小斑点,后扩展到全叶,并有密集的细丝网,严重时,整棵树叶片枯黄、脱落。 防治方法:(1)越冬期防治:用石硫合剂喷洒刮除粗皮、翘皮,也可用树干束草,诱集越冬螨,来春集中烧毁。(2)化学防治:发现叶螨在较多叶片危害时,应及早喷药,防治早期危害,是控制后期虫害的关键。可用4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至1500倍液,也可用50%三氯杀螨砜可湿性粉剂1500至2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i500倍液,20%灭扫利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喷药时要均匀、细致、周到。如发生严重,每隔半月喷1次,连续喷2至3次有良好效果。 3.锈色粒肩天牛:两年发生1代,主要以幼虫钻蛀危害,每年3月上旬幼虫开始活动,蛀孔处悬吊有天牛幼虫粪便及木屑,被天牛钻蛀的国槐树势衰弱,树叶发黄,枝条干枯,甚至整株死亡。 防治方法:(1)人工捕杀成虫:天牛成虫飞翔力不强,受振动易落地,可于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下旬于夜间在树干上捕杀产卵雌虫。(2)人工杀卵:每年7至8月天牛产卵期,在树干上查找卵块,用铁器击破卵块。(3)化学防治成虫:于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中旬成虫活动盛期,对国槐树冠喷洒2000倍液杀灭菊酯,每15天一次,连续喷洒二次,可收到较好效果。(4)化学防治幼虫:每年3月至10月为天牛幼虫活动期,可向蛀孔内注射80%敌敌畏,40%氧化乐果或50%辛硫磷5至10倍液,然后用药剂拌成的毒泥巴封口,可毒杀幼虫。(5)用石灰10公斤+硫磺1公斤+盐10克+水20公斤至40公斤制成涂白剂,涂刷树干预防天牛产卵。 4.国槐叶小蛾:1年发生二代,以幼虫在树皮缝隙或种子越冬,七八月危害最为严重,幼虫多从复叶叶柄基部蛀食危害,造成树木复叶枯干、脱落,严重时树冠出现秃头枯梢,影响观瞻。 防治方法:(1)冬季树干绑草把或草绳诱杀越冬幼虫。(2)害虫发生期喷洒40%乙酰甲胺磷乳油1000至1500倍液,50%杀螟松1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1000至1500倍液。

秀珍菇高产栽培技术

秀珍菇高产栽培技术-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秀珍菇高产栽培技术 第一章概述 秀珍菇,又名姬菇,小平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品,据北京食品研究所(1997)分析,蛋白质中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含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所以可与肉类食品相媲美,这在营养学上显得格外重要。据医学界报道,秀珍菇具有消积化淤,清热解毒,治疗胃病、伤寒等功效,有降低血压,防动脉硬化的作用,其中维生素D的含量是其它菌类所不及的,是防治儿童佝偻病,软骨病,中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辅助食品。 秀珍菇是秋未初春生长的一种低温型、经济价值高的食用菌,由于适应性强,栽培原料来源广泛,人工栽培简单粗放,投资小,见效快,收益高,生产周期短,生料、发酵料栽培容易成功,培养料利用率高,生物转化率高出100%等,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高档食用菌,是农村致富奔小康的首选项目。 第二章秀珍菇的生产流程与配方 以下是种植秀珍菇的生产工艺流程和两种不同的种植配方,供菇农朋友们参考: 生产流程:配料→拌料→发酵→晾料→装袋、接种→发菌→出菇→采收 配方一:玉米芯 1000斤麸皮100斤玉米面50斤饼肥 30斤复合肥 20斤 石灰50斤磷酸二氢钾3斤石膏粉10斤丰菇素 2斤杀虫剂 1斤杀菌剂1斤半 配方二:玉米芯500斤棉籽皮500斤麸皮100斤玉米面50斤饼肥 30斤复合肥 20斤石灰 50斤磷酸二氨钾 3斤石膏粉10斤丰菇素 2斤杀虫剂 1斤杀菌剂1斤半 第三章生物学特性 一、秀珍菇的生活条件 秀珍菇同平菇一样,在整个生长过程中,要进行新陈代谢活动,因此要严格要求,为其创造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影响秀珍菇生长的主要因素有:温度、湿度、光线、空气、酸碱度和营养。 1、温度 秀珍菇是一种中低温的品种,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温度的需求不一样,发菌阶段菌丝的生长温度为5℃--30℃,以20℃--26℃生长最快,秀珍菇在发菌阶段,抗寒力很强,在零下30℃以上不至于死亡,但培养温度超过33℃时菌丝生长速度

大球盖菇高产栽培技术

大球盖菇高产栽培技术 大球盖菇又名皱环盖菇、皱球盖菇、酒红球盖菇,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的十大菇类之一,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食用菌之一。 1922年美国人首先发现并报道了大球盖菇。1930年在德国、日本等地也发现了野生的大球盖菇。自1969年在当时的东德进行人工驯化栽培成功以后,逐渐成为波兰、匈牙利、前苏联等许多欧美国家人工栽培的食用菌。1980年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从波兰引进菌种,并试种成功。 通过几年来的引种试验推广,大球盖菇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首先,栽培技术简便粗放,可直接采用生料栽培,具有很强的抗杂能力,容易获得成功;其次,栽培原料来源丰富,它可生长在各种秸秆培养料上(如稻草、麦秸、亚麻秆等)。在我国广大农村,可以当作处理秸秆的一种主要措施。栽培后的废料可直接还田,改良土壤,增加肥力;其三,大球盖菇抗逆性强,适应温度范围广,可在4—30℃范围出菇,由于适种时间长,有利于调整在其他食用菌或蔬菜淡季时上市;其四,大球盖菇由于产量高,生产成本低,营养丰富,作为新产品投放市场,很容易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 1 生物学特性

1.1 形态特征 子实体单生、丛生或群生,中等至较大,单个菇团可达数公斤重。菌盖近牛球形,后扁平,直径5—45厘米,菌盖肉质,湿润时表面稍有粘性。细嫩子实体初为白色,常有乳头状小突起,随着子实体逐渐长大,菌盖渐变红褐色至葡萄酒红褐色或暗褐色,老熟后褪为褐色至灰褐色。有的菌盖上有纤维状鳞片,随着子实体的生长成熟而逐渐消失。菌盖边缘内卷,常附有菌幕残片。菌肉肥厚,色白。菌褶直生,排列密集,初为污白色,后变成灰白色,随菌盖平展,逐渐变成褐色或紫黑色。菌柄近圆柱形,靠近基部稍膨大,柄长5—20厘米,柄粗0.5—4厘米,菌环膜质,较厚或双层,位于柄的中上部,白色或近白色,上面有粗糙条纹,深裂成若干片段,裂片先端略向上卷,易脱落,在老熟的子实体上常消失。 1.2 生态习性 大球盖菇从春至秋生于林中、林缘的草地上或路旁、园地、垃圾场、木屑堆或牧场的牛马粪堆上。人工栽培除了7—9月未见出菇外,其他月份均可长菇,但以10月下旬至12月初和次年3—4月上旬出菇多,生长快。野生大球盖菇在青藏高原上生长于阔叶林下的落叶层上,在攀西地区生长于针阔混交林中。 1.3 分布 大球盖菇在自然界中分布于欧洲、北美洲、亚洲等地。在欧洲

柳树常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柳树常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柳树是我国比较常见的树木品种,其具有着诸多的种植价值,不仅具有较高的绿化价值、园林价值以及观赏价值,同时其也对空气污染以及尘埃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因此,其种植的范围也比较广泛,但是在柳树成长过程中还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影响,进而导致其生长质量受到影响,下面,本文就针对柳树常见病虫害的发生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希望能为柳树的病虫害处理提供一定的帮助作用。 柳树的病虫害是影响其成长质量的主要因素,在柳树的成长中也经常受到一些病虫害的影响,这也是柳树种植中需要特别重视的内容。在柳树种植中,其受到的病虫害类型也有很多种类,为了保证其成长的质量,就需要针对其不同的病虫害类型而进行相应的防治措施,这也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1 柳瘿蚊 1.1 柳瘿蚊症状 在柳瘿蚊对柳树进行危害后,其幼虫的形成层就会刺激柳树受害部位的细胞发生畸形,因此,柳树的枝干危害部位很快就会呈现出瘤状增粗和变大的情

况,其枝干也逐渐地开始呈现出轻度的肿瘤,来年其枝干就会出现相应的羽化孔,柳瘿蚊的成虫就会于原羽化孔和其附近位置进行产卵,进而其孵化后产生的幼虫又会在瘿瘤的周围位置继续进行危害,从而形成重复产卵和重复危害的过程,对柳树的新生组织造成不断的增生,导致瘿瘤会越来越大,如果柳树被危害的部位枝干直径在5厘米内,其虫口的密度也比较大,则其枝干的生长就会迅速衰弱,在两三年的时间内就会干枯,直至死亡。 1.2 柳瘿蚊防治方法 对于被危害的树木来说,如果其树木范围比较小或者初期的危害时,就可以在冬季或者3月底之前,将被危害的树皮铲去或者将瘿瘤锯掉,在3月的下旬可以用40%浓度的氧化乐果原液和2倍的水进行勾兑,涂刷到柳树的瘿瘤位置,并用一定的塑料薄膜对涂药的部位进行包扎,从而杀死幼虫和卵,春季在成虫羽化之前可以使用机油乳剂和废机油来对柳树瘿瘤和侵害部位进行涂刷,来杀死那些未羽化老熟幼虫以及羽化成虫,在5月可以在树干根基进行打孔,然后用注射器将40%浓度的氧化乐果2倍液注入1.5至2毫升,并用烂泥进行封口,来进行瘿瘤内幼虫的毒杀,在5月和6月中,在柳树瘿瘤上打钻2~3个孔,并用

园林绿化常见病虫害防治

园林绿化常见病虫害防治 食叶类害虫 1、刺蛾类 危害:刺蛾的小幼虫常群集啃食树叶下表皮及叶肉,仅留上表皮,形成圆形透明斑;3龄后分散危害,发生严重时 把叶片吃光,仅留叶脉与叶柄,严重影响植物生长,甚至造成植物枯死。其幼虫体具毒毛,刺痛人的皮肤,会引起红肿剧痛。因此居民区、公园、行道树等绿化区域尤应防治。 防治方法:

1.药剂防治:刺蛾幼虫对药剂抵抗力弱,可喷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50%辛硫磷乳油、25% 亚胺硫磷乳油1500至2000倍液或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3000 至5000倍液进行喷杀。 2.生物防治:(1)幼虫发生期施药喷洒青虫菌,每克含 100亿孢子1000倍液,可使幼虫感病率在80%以上。如能 混入0.3 %茶枯或0.2 %中性洗衣粉可提高防效。 (2)用每克含孢子100亿的白僵菌粉0.5至1千克,在雨湿条件下防治I至2龄幼虫。 3.黑光灯防治:大多数刺蛾类成虫有趋光性,在成虫羽化期,设置黑光灯诱杀,效果明显。 2、袋蛾类 危害:幼虫取食树叶、嫩枝皮及幼果。大发生时,几天能将全树叶片食尽,残存秃枝光干,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开花结实,使枝条枯萎或整株枯死。 防治方法:1、初龄幼虫集中为害,剪除虫枝,消灭幼虫;越冬袋囊,高挂树枝,人工摘除消灭。2、幼虫期喷2.5% 敌杀死乳油10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50%辛硫磷乳油、50%乙酰甲胺磷乳油1000-1500倍液,尤为敌百虫效果好,或喷每克含孢子100亿的青虫菌1000倍液。

3、夜蛾类 危害:关中地区1年3代,5-6月间出现成虫,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产卵于叶背。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取食叶肉,能吐丝下垂,3龄后分散为害,幼虫有假死性。10月初幼虫 入土化蛹越冬。 防治方法:选用高效低毒药剂,进行交替喷雾防治,避免产生抗药性,根据夜蛾类害虫活动特点,在下午4时后喷 药防治效果最佳。 (1)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4000倍; (2)苜核?苏云菌悬浮剂600倍; (3)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乳油1000 倍;

秀珍菇栽培技术

秀珍菇栽培技术 秀珍菇商品菇要求柄长5~6厘米,盖直径<3厘米。秀珍菇子实体单生或丛生。 一、生长发育要求的环境条件 1. 温度:秀珍菇属中温偏高型食用菌。菌丝生长的湿度范围为10-35℃,适温为20-28℃;子实体生长的温度范围较广,在10-30℃条件下能出菇,原基形成和生长最适宜温度为18-24℃(有的品种最适为15-20℃),低于10℃,很少产生原基;高于25℃,菇蕾生长快,形态差。 秀珍菇属变温结实性菌类,出菇阶段,如果有较大的昼夜温差,原基容易产生。 温度适宜的季节用10℃温差处理;冬季气温低于10℃,要适当加温,以达到温差效应;夏季气温持续超过28℃时原基难分化,温差可增加到20℃左右,处理24h左右(可用冷库)。经温差处理后,2天可出现大量原基。 2. 水份与湿度:菌丝体阶段培养料的含水量要求60%-65%,从原基形成至子实体成熟,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空气相对湿度低于70%时,原基产生少,菇朵易干萎。相对湿度高于95%时,子实体易变软腐烂。 3. 空气:菌丝体阶段要求空气新鲜,但耐二氧化碳能力强。子实体阶段需要有良好的通气条件,如果空气中CO2浓度高于0.1%,极易形成菌盖小、菌柄长的畸形菇。 4. 光照:菌丝体阶段,不需要光照。子实体阶段,散射光可诱导原基形成和分化,没有光照,子实体不能产生。子实体在200-2000勒克斯光照之间,生长正常,光线过暗,易形成畸形菇,过强,特别直射光子实体易干枯。 5. pH值:秀珍菇可在偏碱的环境下生长,因此生产上常加入1%-3%的石灰水调节培养料的pH值,一般调整至7.2-7.5,夏季能抑制霉菌发生。 二、菌种制备 1. 母种培养基配方:PDA培养基: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粉20克,水1000毫升。 2. 原种、栽培种培养基配方:棉籽壳85%,麸皮12%,蔗糖1%,石膏2%。含水量60%。 三级菌种的制备采用常规制种技术。 三、栽培技术 (一)栽培季节及场地

液体菌种栽培大球盖菇技术

大连富森科技有限公司 液体菌种培训教材(节选十二) 2010年4月10日 第二章栽培管理技术 液体菌种栽培大球盖菇技术 大球盖菇菇形圆整、色泽艳丽、气味清香、口感柔和,特别是其干品,有野蘑菇的味道,口感非常好。再加上原料丰富,可以利用农作物的下脚料和食用菌栽培的废料,生产成本低,栽培技术简便粗放,容易成功等特点,是一个很有市场前景的食用菌珍稀品种。 液体菌种栽培大球盖菇就是用液体菌种制作大球盖菇的菌种。大球盖菇在栽培技术上看应该没有什么大的难点,但是在菌种的制作上,现在还有很大的难度。最主要的是大球盖菇固体菌种长得太慢,一般得二三个月才能长满袋,而且菌种绿霉污染严重。再一个就是以前资料上介绍的菌种制作配方经过试验看不是很理想。 下面是我培训基地生产大球盖菇的情况: 一、栽培季节 我地区一般都是秋种,春收。秋天在8月20日后气温降到28度以下到10月中旬进行栽培,第二年春天当温度上升到12度以上时进行出菇(一般在4月左右)。如果在温室内栽培,则可在冬天生产,不过,地温在12℃以下时,一般不出菇。 二、栽培方法 (一)母种培养基配方:大球盖菇母种制种技术和其他食用菌母种制种技术基本相同,但经过试验看,PDA配方比较好。 制作方法与其它品种一样。 (二)液体菌种及配方 我们用的是二号或三号免煮配方,生产时间为6天(400升罐),当达到发酵终点时,即可进行接种。大球盖菇液体菌种的好坏只要一个标准就可判断:液体菌种的味道特别香,一种特别的香味。非常好闻!

(三)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 原种与栽培种培养基配方 配方:从试验结果来看,木屑、谷粒、麦草培养基配方表现都不好:木屑吃料性不好,接种时容易积水,造成污染;谷粒倒是可以,但在栽培时对老鼠是一个很大的诱惑,损失很大,而且成本高;麦草得用人工装,不能用机械,在大规模生产时很难处理。我们用的是综合培养基,效果很好。用机械装袋。 正常灭菌,在30度以下时进行液体接种。 菌种培养:24~28℃,空气湿度60%~70%,保持空气新鲜。一般25-35天即可长满菌袋。 (四)栽培管理 1.栽培料与覆土:选当年无污染稻壳和肥沃土。 2.做畦与选地:选择排灌良好,未受污染,周围无污染源,交通便利的大棚或荒地。畦床南北向最好。畦宽65~75cm,深30~35cm,畦长不限。料发酵好后,马上播种。首先在畦底铺1层石灰,然后辅一层料,厚度10cm,稻草要15cm,然后穴播菌种,菌种块鸽子蛋大小,距离20cm左右,用木板压实;再撒第2层料,厚度与上同,再用木板压实;撒第3层料,厚度5cm,撒第3层菌种,然后在菌种上面盖厚度2cm左右的料,用平板压实。整个料厚约25cm。上边覆盖黑色农膜。膜上再覆一层5cm的稻草。 3 发菌期的管理 播种后大棚要保持黑暗条件,畦温18~22℃,培养料的含水量为55%~65%,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为85%~90%。在播种后,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调控措施,保持其适宜的温度、湿度。每7d左右,掀揭1次畦上的农膜,以增加畦上的通风。约30d后菌丝长满培养料时,揭去农膜,覆上3cm土(可用肥沃的园田土或草炭土),喷水,湿度要达60%~75%。在菌丝到1/2时,要在四周打孔,增加透气量,让菌丝长透。 4 子实体形成期间的管理 菌丝长满且覆土后,即逐渐转入生殖生长阶段。一般覆土后20d就可出菇。大球盖菇出菇阶段的相对温度为90%~95%。出菇时不怕光照,出菇的温度为12~25℃,当温度低于12℃或超过26℃一般不长菇。子实体从露白点到成熟需5~10d,整个生长期可收3潮菇,每潮菇相间约15~25d,第2潮菇产量最高。此时的关键是水份的管理。 三、采收 达到采收标准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抓住菇体的下部,轻轻扭转一下,松动后再向

垂柳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有哪些

垂柳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有哪些 垂柳主要分布浙江,湖南,江苏,安徽等地。小枝细长下垂,淡黄褐色。叶互生,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长8~16cm,先端渐长尖,基部楔形,无毛或幼叶微有毛,具细锯齿,托叶披针形。雄蕊2,花丝分离,花药黄色,腺体2。雌花子房无柄,腺体1。花期3~4月;果熟期4~6月,那如何防治农作物虫害呢?利用自然界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的一种方法。首先要注意保护害虫的自然天敌,提高天敌对害虫的抑制作用,尽量创造有利于害虫天敌生存的条件,或者采取人工大量饲养繁殖和释放害虫天敌,以增加天敌的数量,抑制虫害的发;利用害虫的致病微生物来防治害虫,其致病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等多种类群。以菌治虫是一种十分安全的防治手段,对人、畜、农作物和微生物都没有危害,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且防治效果非常好,那么垂柳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有哪些呢? 一、柳厚壁叶蜂防治方法: l、实行树种混交,减少和尽量避免单一树种纯林,并适量增种密源植物,为虫害提供食料补充源和寄主。

2、人工防治:幼树生长期,组织动员当地群众,逐树摘除带虫瘿叶片,秋后清除处理落地虫瘿,并焚烧掩埋。 3、药物防治:(1)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发生严重时,在尽量保障人畜安全情况下,选择适用农药防治:即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或40%菊马合剂2000倍液全树喷施。 (2)采用内吸性药剂灌根防治:即在树木须根最多处,进行根埋药剂防治。药剂可用3%呋喃丹颗粒或15%涕灭威颗粒剂,干径每厘米用药I.5—2g;也可在沟内浇灌40%氧化乐果乳油按干径每厘米浇1000倍的氧化乐果1.5—2kg,渗完后覆土;还可在树干基部周围注射10倍的40%氧化乐果 二、光肩性天牛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a.捕捉成虫,根据光肩性天牛成虫比较迟钝,在雌成虫产卵前(即6—8月),组织动员当地群众捕捉成虫。b.人工砸卵:在6—8月,要经常检查树干上有无产卵核槽及木屑或虫粪,

大球盖菇栽培及管理技术

大球盖菇栽培及管理技术 (程显好) 一、大球盖菇的生物学特性 大球盖菇[ 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Farlow] 又称皱环球盖菇、皱球盖菇、酒红大球盖菇、裴氏球盖菇、裴氏假黑伞,分类上属于担子菌门( Basidomy cota)、层菌纲( Hymenomycetes)、伞菌目( Agaricales)、球盖菇科( Strophariaceae)、球盖菇属( Stropharia)。大球盖菇营养丰富,口感鲜嫩,是欧美各国人工栽培的著名食用菌之一,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 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食用菌之一,在国际食用菌市场上交易广泛,在国内的栽培范围与规模逐年递增。 1、形态特征 大球盖菇在PDA培养基上的气生菌丝相对较少且呈白色丝状,紧贴培养基蔓延生长,双核菌丝具有锁状联合。 大球盖菇子实体单生、群生或丛生。菌盖直径 5.5~15.0(~25.0) cm,较大的可以达到30 cm。初期近半球形,后平展,子实体生长初期为白色,随着进一步的生长发育,菇盖颜色渐变为红褐色至暗褐色或葡萄酒红褐色,成熟的子实体菌盖边缘内卷并在菌柄与菌盖之间有白色菌幕残片。菌褶密集排列且直生。大球盖菇鳞片呈白色纤毛状,湿润时的菌盖平滑、稍黏表面平滑。菌肉肥厚,白色。菌褶直生、近白色,后变深褐色或紫黑色,稍宽,褶缘有不规则的缺刻。菌柄初期呈白色,待成熟之后渐变为中空,长9~15cm,直径1~4cm,表面平滑,白色至淡黄褐色。菌环厚,膜质,环上有深沟纹,深裂或星形,易脱落。孢子印紫褐色。孢子椭圆形,12.0~15.0 ×6.5~9.0μm,顶端具明显芽孔,壁厚。褶侧囊状体为典型的黄囊体,棍棒状,顶端小突起24.0~53.0 ×6.5~13.5μm,具褶缘囊状体,比褶侧囊状体稍小。 大球盖菇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主要集中于亚欧等地域,国内广泛分布于西南及东北等地,在西藏自治区、云南省、吉林省等地均发现有野生的大球盖菇,通常在春天和秋天生长于树林边缘、树林中的草地上或者道路旁、园地中、木屑堆上、垃圾场旁或者在牧场的马牛粪堆之上。

十四、秀珍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十四、秀珍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30.秀珍菇有哪几种栽培方式? 秀珍菇常见的栽培方式为墙式(堆叠)栽培、畦床覆土栽培,也有箱栽和直立袋栽的,但是以墙式栽培为主,其优点是单位面积栽培数量大,便于管理采收。 231.秀珍菇生长发育需要怎样的外界环境条件? (1)营养 栽培秀珍菇的主要原料是棉籽壳、阔叶树木屑、甘蔗渣和农作物秸秆等,辅料是麦麸、米糠、石膏、石灰、过磷酸钙等。 (2)温度 秀珍菇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4℃~26℃,出菇温度为8~C~20℃,最适温度为12℃~16℃。原基分化需要10℃左右的温差刺激。秀珍菇是引自El本和台湾的菌株,它们的形态特征略有差异,对温度的要求也稍有不同。 (3)水分和湿度 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的含水量应掌握在60%~65 9/6。培养室的空气相对湿度应为65%;出菇及子实体生长阶段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85%~95%。如果空气干燥,原基会萎缩、死亡,子实体会变小。 (4)光照 菌丝生长阶段对光照的要求不严格,可以在无光的条件下生长。子实体生长发育需要散射光。 (5)空气 秀珍菇属于好气性真菌,在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生长阶段均需要通风环境,保持新鲜空气。 (6)酸碱度菌丝生长所需pH值以6~6.5为宜。 232.如何安排秀珍菇的生产季节? 秀珍菇有广温型菌株,也有高温型菌株。凡气温稳定在8~C以上、25℃以下范围内均可栽培。各地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进行安排。长江流域地区一般安排在9~10月生产,11月开始出菇,一直延续到翌年4月。上海地区大棚栽培于3~6月份,9~11月份两个时段出菇。高温型菌株则在夏季也能出菇。 233.秀珍菇出菇管理的关键技术如何? (1)制袋及培养培养料配方有以下几种。 棉籽壳96%,石膏2%,轻质碳酸钙1%,过磷酸钙1%。 棉籽壳55%,杂木屑22%,麦麸20%,石灰3%。 棉籽壳40%,甘蔗渣40%,麦麸18%,轻质碳酸钙2%。 各地可根据当地的原材料条件来选择,进行组合配方。制袋、灭菌、接种和培养按常规操作进行。 (2)栽培场地栽培秀珍菇多选择室外搭遮阳棚栽培。场地应选择地势较高,空气流通,水源充足,排水方便,交通便利,无污染源的地方。 (3)出菇管理菌丝满袋后,应继续培养8~10天,使菌丝达到生理成熟,积累养分,然后运到出菇场所,堆叠成墙式出菇。刺激温度在IO~C以下,维持10小时以上。向地面及四周空间喷水,提高空气相对湿度为85%~95%,加强通风,给予散射光照射,促使菌丝扭结分化为原基。原基形成后,棚内温度稳定在20℃左右,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90%。切忌向菇蕾直接喷水,每次向空间喷水后,应及时通风,否则高温高湿易导致病害发生。秀珍菇商品菇要求有较长的菌柄,因此,须适当减少通风,一般只在早晚进行通风。子实体成熟应及时采收。

杨树常见的病虫害介绍

杨树常见的病虫害介绍 草履蚧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近些年,我省特别是豫西北地区杨树上草履蚧危害严重,致使部分大树树势衰弱,生长量锐减;更有甚者,由于草履蚧遍布树体树干缝隙、梢部幼嫩处刺吸汁液,分泌油状蜡液,造成5、6年生的大树成片死亡。 草履蚧属同翅目,蚧亚目,旌蚧总科绵蚧科,在我区原多为害核桃树、柿树、梨树、苹果树、椿树特别是香椿等林果木。而近年来,对杨树等重要用材林树种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其危害林木以若虫和雌成虫为主。 现将草履蚧外形特征、危害特征和防治方法介绍一下,便于辨认和防治。 外形特征:雌成虫个大,体长10毫米左右,椭圆形,背部隆起似草鞋,黑褐色,腹部8节,体背有横皱和纵沟(我们看到雌成虫时,一般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树干上较为零星的出现)。雄成虫体长5-6毫米,翅展开后长9—11毫米,头胸黑色,腹部深紫色,前翅紫黑,前缘略红,后翅特化成平衡棒。雄成虫对林木危害小,交配后即死亡(因为交配在树冠上完成,我们很少看到雄成虫)。卵,椭圆形,长1—1.2毫米,黄褐色,光滑,产于土层中的卵囊内。若虫是从2月下旬孵化出的小幼虫开始上树至5月上旬变为成虫前这一阶段均称为若虫(这个阶段虫体对林木危害最严重)。其体形与雌成虫相似,个体小,3月中旬身长约2毫米,红褐色或黑褐色,足明显。 生活规律及危害特征:草履蚧在我省一年发生一代,以卵在土层中越冬,2月上旬开始孵化。若虫先期吸食根部汁液,3月上、中旬杨树萌动前大量上树,聚集在小枝表面、主干缝隙处刺吸汁液,使芽

不能正常萌发,甚则整个树冠死亡,严重影响林木正常生长。4、5月份危害加重,虫体在树体外层层堆积,不断吸食树体汁液,分泌大量油状蜡液。雌成虫5月上中旬成熟,交配后继续为害至6月上旬陆续下树入土产卵于根部10—16厘米土层中。 防治方法:(1)阻止小幼虫上树,于树干高1米处刮除老树皮一圈约7-8厘米宽,上涂虫胶或废机油,每隔10—15天涂一次,也可在刮皮处贴上宽胶带,贴紧确保胶带与树皮之间没有缝隙。并且一定要及时清除环下若虫,清理间隔时间视上树若虫数量而定,若虫上树高峰期可每天定时清理;树干光滑者可直接涂抹或粘贴。 (2)药剂防治:于3月中旬至4月初,若虫上树高峰或群集树体时,喷洒木虱净(1000-1500倍液)或内吸性磷乳油1500-2000倍液,喷洒范围包括树干基部地面以及树干、树冠;或根埋灭涕威,呋喃丹等特效药,每株剂量10-30克,视树大小而定,埋后灌一次大水(此类药物剧毒,使用时要格外小心)。 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在给树木施农家肥特别是圈肥或厩肥时一定要充分发酵,避免生肥传播草履蚧。因为草履蚧一旦大发生,很难在一年内彻底根除,需连续几年严加防治,明显影响林木生长量,使经济效益大打折扣。 美国白蛾 美国白蛾本不是我区的杨树主要食叶害虫,但是近一年,有林农打电话到电台询问他们当地发生的是不是美国白蛾,由于种种原因总是错失去看现场的机会但是美国白蛾一旦发生,如若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就会很快蔓延开去。所以这里介绍一下美国白蛾生活规律和防治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