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病原体检查(高级教育)

合集下载

如何进行医院感染的病原学检测(病原学检测包括病原体培养分子生物学检测和抗药性检测等)

如何进行医院感染的病原学检测(病原学检测包括病原体培养分子生物学检测和抗药性检测等)

如何进行医院感染的病原学检测(病原学检测包括病原体培养分子生物学检测和抗药性检测等)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接受诊疗的患者在入院48小时后,出现并非由入院时已有的、也并非在患者入院时暴露的、在出院后还在担负着健康保健任务的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中发生的、由社区中其他感染者或病原体引入的感染。

医院感染对患者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对医院感染的病原体进行病原学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医院感染的病原学检测包括病原体培养分子生物学检测和抗药性检测等。

病原体培养是目前最常用的病原学检测方法之一。

它通过将样本(如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等)接种于含有丰富营养成分的培养基上,利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气体条件,使病原体在培养基上生长和繁殖。

通过观察培养基上是否出现细菌或真菌的生长,可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种类,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在进行病原体培养之前,需要采集合适的样本。

不同类型的医院感染需要采集不同的样本,如血液感染需要进行血液培养,呼吸道感染需要进行痰液培养等。

样本的采集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以确保样本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另一种常用的病原学检测方法是分子生物学检测。

分子生物学检测利用核酸扩增技术,通过扩增病原体的特定基因片段,来检测病原体的存在。

与病原体培养相比,分子生物学检测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检测到一些难于培养的病原体,并且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结果。

目前,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最常用的核酸扩增技术之一。

抗药性检测是评估病原体对抗生素药物的耐药性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的效果。

目前,常用的抗药性检测方法包括最小抑制浓度法(MIC法)、分子生物学检测和快速检测方法等。

最小抑制浓度法通过测定不同抗生素对病原体的最低有效浓度,来评估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分子生物学检测可以检测病原体的抗药基因,从而判断其抗药性水平。

快速检测方法利用了一些高通量技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大量抗生素和病原体进行耐药性检测。

临床常见病原体检测方法及诊断意义

临床常见病原体检测方法及诊断意义

临床常见病原体检测方法及诊断意义简介本文介绍了临床常见病原体的检测方法及其诊断意义。

病原体检测对于正确诊断并治疗疾病至关重要,因为不同的病原体可能导致不同的病情和治疗方法。

常见病原体检测方法以下是常见病原体检测的一些常用方法:1. 病原体培养:通过将患者样本接种到特定培养基中,培养条件适合病原体生长繁殖,然后观察培养结果,鉴定病原体种类。

2.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通过扩增病原体DNA或RNA片段,使其数量增加到可以观察到的水平。

PCR可用于检测细菌、病毒、真菌等多种病原体。

3. 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抗体或抗原,判断是否存在特定病原体感染。

血清学检测方法包括ELISA、免疫荧光等。

4. 影像学检查:通过X射线、CT、MRI等影像学技术,观察病变部位或病原体引起的影响,如肺部感染的阴影。

诊断意义病原体检测的诊断意义在于确定病原体种类及其数量,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1. 确定病原体种类:不同的病原体可能导致不同的疾病,因此准确确定病原体种类有助于明确疾病的诊断。

2. 指导治疗方案:针对不同的病原体,可能需要使用特定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病原体检测结果可以指导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避免盲目使用药物。

3. 预后评估:某些病原体可能与严重的疾病及不良预后相关。

通过病原体检测及其数量的评估,医生可以更好地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结论临床常见病原体的检测方法及其诊断意义对于疾病的准确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选择合适的病原体检测方法,并正确解读检测结果,可以更好地指导医疗决策和改善患者预后。

传染病护理学中的病原体检测与诊断方法

传染病护理学中的病原体检测与诊断方法

传染病护理学中的病原体检测与诊断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传染病的诊断和检测方法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病原体的快速准确检测和诊断,在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传染病护理学中常用的病原体检测与诊断方法,包括传统方法和现代技术。

一、传统方法1. 临床表现观察法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可能感染的病原体。

例如,咳嗽、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可能是呼吸道、肠道等病原体感染的信号。

2. 细菌培养法细菌培养法是一种传统的病原体检测方法。

通过将临床标本如血液、尿液、痰液等放置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培养并分离出潜在的病原体。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检测病原体的存在,还可以进一步进行药敏试验,指导药物的选择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3. 血清学检测法血清学检测法是通过检测患者体内特定病原体相关抗体的变化来进行诊断的。

这种方法通常是通过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技术,检测血液中病原体抗原的抗体水平。

血清学检测法可以用于许多传染病的早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二、现代技术1.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在传染病护理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包括PCR (聚合酶链反应)和核酸杂交等技术。

PCR可以检测和扩增微生物的特定DNA或RNA序列,快速准确地识别和鉴定病原体。

核酸杂交则可以检测和分离出含有特定核酸序列的病原体。

2. 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包括流式细胞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荧光免疫分析等技术。

这些方法通过检测血液或其他标本中的特定抗体或抗原来快速诊断传染病。

例如,ELISA可以检测到特定病原体抗原或抗体的存在,并且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3. 生物传感器方法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生物分子与生物传感器中的生物元件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传感和检测的技术。

生物传感器可以检测和识别微生物感染和病原体。

这种技术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快速高效,减少了传统方法中繁琐的检测流程。

总结:传染病护理学中的病原体检测和诊断方法不断发展与完善。

临床一般检验与临床病原学检验

临床一般检验与临床病原学检验

临床一般检验与临床病原学检验在医学领域中,临床检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监测治疗效果、评估健康状况等。

临床检验包括一般检验和病原学检验两个方面,它们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般检验是指通过对血液、尿液、体液等生理样本的化学、生化、免疫学等方面的检测,来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常见的一般检验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凝血功能等。

血常规是检测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的检验项目,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贫血、感染、出血等情况。

尿常规则是通过对尿液中蛋白质、葡萄糖、白细胞等指标的检测,来评估肾脏功能、泌尿系统疾病等情况。

生化指标包括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等项目,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代谢状况、器官功能等情况。

凝血功能是评估患者凝血系统功能的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出血倾向、凝血功能异常等情况。

除了一般检验外,病原学检验也是临床诊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病原学检验是通过对患者样本中的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进行检测,来确定患者是否感染病原微生物,以及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常见的病原学检验项目包括细菌培养、病毒核酸检测、真菌培养、寄生虫检测等。

细菌培养是通过将患者样本(如血液、尿液、脑脊液等)接种到培养基中,观察并鉴定培养出的细菌,来确定患者是否感染细菌以及细菌的种类。

病毒核酸检测是通过对患者样本中的病毒核酸进行扩增和检测,来确定患者是否感染病毒以及病毒的种类。

真菌培养和寄生虫检测则是通过类似的方法来确定患者是否感染真菌或寄生虫。

临床一般检验和临床病原学检验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般检验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基本生理状况,评估患者的器官功能、代谢状况等,对于许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病原学检验则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感染病原微生物,以及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例如,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病原学检验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药敏情况,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临床常见病原体检查

临床常见病原体检查

02
病毒检查
病毒分离培养
分离培养
将病原体从患者体内或环境中分 离出来,在细胞培养基中进行培 养,观察病毒对细胞的感染和增
殖过程。
培养基选择
根据病毒的种类和特性选择适宜的 培养基,如动物细胞、昆虫细胞或 植物细胞培养基。
培养条件
病毒分离培养需要在一定的温度、 湿度和气体环境条。
衣原体抗原检测
衣原体抗原检测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大 量人群的筛查。
衣原体抗原检测是通过检测患者体内是否存在衣原体 抗原,来判断是否感染衣原体。
衣原体抗原检测的缺点是敏感性较低,可能出现假阳 性或假阴性的结果,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 果进行综合判断。
衣原体核酸检测
培养分离的缺点是操作复杂、 耗时较长,需要专业人员操作 和解读结果。
组织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一种有创性的真菌检查方法,通过取疑似感染部位的活组织进行病理学检 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的优点是可以观察到真菌在组织中的侵犯情况和组织反应,有助于确诊和评 估病情。
组织病理学检查的缺点是有创伤性,需要专业人员操作和解读结果。
感染。
直接镜检通常使用涂片或刮片法, 将疑似感染部位的标本涂抹在载 玻片上,然后进行显微镜检查。
直接镜检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快 速,但敏感性较低,有时需要多
次检查才能确诊。
培养分离
培养分离是真菌检查的常用方 法,通过将疑似感染部位的标 本接种在培养基上,观察真菌 的生长和繁殖情况。
培养分离的优点是特异性高, 可以明确病原体的种类和药敏 试验,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支原体培养分离是诊断支原体感染的重 要方法,通过采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 痰液等标本,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观 察支原体是否生长繁殖,从而确定是否

病原学检查的名词解释

病原学检查的名词解释

病原学检查的名词解释病原学检查是临床医生进行疾病诊断时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病原学检查中,有许多涉及的名词是我们所熟悉的,但是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可能并不了解其具体含义。

本文将对病原学检查中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意义。

1. 细菌培养:细菌培养是用培养基将病人样本中的细菌进行培养,以便进一步鉴定和分离细菌种类。

这项检查通常用于寻找细菌感染的病因并确定其敏感性,以便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2. 真菌培养:与细菌培养类似,真菌培养是将病人样本中的真菌种类进行培养的过程。

真菌感染在某些疾病中十分常见,比如念珠菌感染。

通过真菌培养,医生可以确定真菌感染的种类,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3. 病毒核酸检测:这是一种通过检测病毒的核酸来确定感染的方法。

核酸检测可以在病人的体液样本中寻找病毒的遗传物质,比如血液、唾液或粪便样本等。

通过病毒核酸检测,医生可以确定病毒感染的种类和数量,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

4. 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是通过检测血液中的抗体来确定疾病的方法。

当人体受到感染或接种疫苗后,会产生相应的抗体来抵抗病原体。

通过血清学检测,可以检测出人体血液中特定抗体的存在与数量,从而判断是否感染了某种病原体,并评估免疫状态。

5. 细胞学检查:细胞学检查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分析活体细胞来确定细胞形态、功能和病理变化。

在病原学检查中,细胞学检查通常用于分析疾病相关细胞的形态特征,比如炎症细胞、癌细胞等,从而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6. 基因检测:基因检测是通过检测个体基因组中的特定基因变异来确定疾病风险和基因表型。

在病原学检查中,基因检测可以帮助确定某些疾病的遗传性,预测个体对某些药物的反应,以及评估个体对疾病的易感性。

7. 荧光显微镜检查:荧光显微镜检查是一种利用特定标记物与细胞或病原体结合,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病原体的方法。

这种检查常用于检测某些病原体,比如病毒、细菌或寄生虫的存在和定位,从而更好地指导诊断和治疗。

检验科常见病原体检测原理与方法

检验科常见病原体检测原理与方法

检验科常见病原体检测原理与方法一、引言病原体检测是临床检验科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对患者体液、组织或分泌物中潜在的病原微生物进行检测,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诊断、预后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病原体检测原理与方法。

二、细菌检测原理与方法1. 培养法培养法是最常用的细菌检测方法之一。

基本原理是将样本接种到富含营养物的培养基上,利用细菌的生长及代谢特性,在培养条件下培养出细菌并进行鉴定。

常用的培养法有血培养法、尿培养法等。

2. PCR法PCR法是一种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原理的细菌检测方法。

通过特异性引物,可以扩增靶标基因序列,进而检测细菌的存在。

PCR法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的优势,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细菌。

3. 蛋白质组学分析蛋白质组学分析是一种通过检测样本中的蛋白质组成来鉴定细菌的方法。

通过质谱仪等设备,可以分析样本中的蛋白质质量和序列,进而确定细菌的种类。

三、病毒检测原理与方法1. 核酸检测法核酸检测法是目前最常用的病毒检测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提取样本中的核酸,利用PCR等技术检测病毒的核酸序列,进而确定病毒的存在。

2. 免疫学检测法免疫学检测法是基于免疫学原理来检测病毒的方法。

通过检测患者体液中的抗体或抗原,可以确定病毒的感染情况。

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法包括ELISA、免疫荧光等。

3. 电镜法电镜法是一种利用电子显微镜对病毒进行直接观察和检测的方法。

通过放大病毒颗粒的形态特征,可以确定病毒的存在。

四、寄生虫检测原理与方法1. 寄生虫卵检测法寄生虫卵检测法是最常用的寄生虫检测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对患者样本中的粪便、尿液等进行检测,寻找寄生虫卵的存在,以确定寄生虫感染的情况。

2. 血液学检测法血液学检测法是通过检测患者血液样本中的寄生虫的存在来确定感染情况。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滴虫检测、钩虫检测等。

3. 分子生物学检测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法是一种利用核酸检测寄生虫的存在的方法。

通过PCR等技术,可以检测患者样本中的寄生虫核酸序列,确定寄生虫感染情况。

实验诊断-临床常见病原体检测: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检测

实验诊断-临床常见病原体检测: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检测

实验诊断-临床常见病原体检测: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检测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检测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STD)简称性病,是一类能通过各种性接触、类似性行为及间接接触而传播,主要侵犯皮肤、性器官和全身脏器损害的疾病。

包括梅毒、淋病、艾滋病、软下疳、性病淋巴肉芽肿、非淋菌性尿道炎、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生殖器念珠菌病、细菌性阴道病、滴虫病等20余种疾病,其中前3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

一、流行病学和临床类型(一)流行病学1.病原学细菌(淋病奈瑟菌,杜克雷嗜血杆菌等)、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乳头瘤病毒,单纯疱疹病毒-Ⅰ等)、支原体(解脲脲原体,生殖支原体等)、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等)、衣原体(沙眼衣原体D-K型,L1,L2,L3型等)、真菌(白念珠菌等)和原虫(阴道毛滴虫等)。

2.传播途径性行为传播、间接接触传染、血液与血制品传播、对胎儿与新生儿的传播、职业传播(二)常见临床类型1.获得性免疫缺陷症(AIDS)又称艾滋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CD4蛋白受体进入易感细胞引起部分免疫系统被破坏。

2.梅毒(shyphillis)是由苍白密螺旋体引起的疾病,一般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

3.淋病(gonorrhea)由淋病奈瑟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的急性或慢性化脓性感染。

4.非淋菌尿道炎(non-gonococcalurethritis,NGU)主要是由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等通过性接触所引起的尿道炎症。

5.生殖器疱疹(genitalherpes)和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 分别由单纯疱疹病毒和人乳头瘤病毒所引起的性病。

6.软下疳(chancroid)由杜克雷嗜血杆菌(Haemophilus ducreyi) 感染而引起的性病。

二、检查项目和临床应用(一)AIDS病原体检测1.HIV的分离培养病毒培养是检测HIV感染最精确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病原体检查第一节标本采集,运送和检查方法一、填空题:采集的标本必须注明姓名、性别、年龄、、、等。

二、判断题:采集血清检测患者特异性抗体以辅助诊断感染性疾病时,血清应该加热以灭活补体成分。

()三、选择题:A型题1.怀疑败血症做血培养,抽血量为:()A.成人每次20~30mlB.成人每次10~20mlC.婴幼儿每次10~20mlD.婴幼儿每次5~10mlE.以上都不是2.有关病原体检查标本的收集,哪项正确:()A.做尿培养时,应留取清洁中段尿标本B.诊断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最理想的标本是清晨痰液C.体温正常后抽血做血培养D.肺脓肿时留痰做厌氧培养E.化脓性胸腔积液标本应保温送检X型题3.脑脊液病原体检查,下列哪些病原菌必须保温送检:()A.奈瑟菌B.流感嗜血杆菌C.结核杆菌D.肺炎链球菌E.金黄色葡萄球菌4.病原体实验诊断的方法有:()A.用已知抗体检测标本中有无病原体特异性抗原B.用已知病原体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C.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D.检测病原体特异性核酸成分E.显微镜直接观察病原体的形态、染色性、生长运功方式【参考答案与题解】一、填空题:采集日期,临床诊断,检验项目二、判断题:√。

三、选择题:A型题 1.B 2. AX型题 3.AB D 4.ABCDE【潘频华】第二节临床感染常见病原体检测第三节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检查第四节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检查第五节细菌耐药性检查一、填空题1、对人类致病的病原生物在五百种以上,病原生物分为、、、、、、、。

2、在各类实验诊断方法中,最具有诊断价值的结果是。

3、病毒分离最常用的方法是。

4、诊断寄生虫病最可靠确诊方法是。

5、分级报告是指。

限时报告是指。

6、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7、常见性病的病原体有。

8、高压蒸汽灭菌指标是。

9、M RS是指。

10、VRE是指。

11、PRSP是指。

12、细菌药物敏感试验有、、三种。

二、是非题1、粪便中分离出绝对致病菌如霍乱弧菌、伤寒或副伤寒沙门菌等即可认为是感染菌。

()2、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培养分离是用无菌技术剪下体内段静脉导管5cm,置血平板上往返滚动涂布接种,血平板上有5个或5个以上菌落可以认为是感染菌。

()3、未离心尿液湿片平均每高倍视野检出1个或2个细菌不能认为该菌是尿路感染菌。

()4、污染的环境是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必须定期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部和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

()5、疑似医院感染菌血症至少采血2次,两次培养均为同种皮肤正常菌群时可认为是感染菌。

()6、RT-PCR是目前检测HIV感染最敏感的方法,血清学试验是目前最常用的诊断手段。

()三、选择题A型题1、关于涂片镜检错误的是:()A、常用于医院感染下呼吸道感染的痰标本。

B、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快速、早期帮助诊断的优点。

C、未离心尿液湿片平均每高倍视野检出1个或2个细菌不能认为该菌是尿路感染菌。

D、可以报告是阳性细菌感染或阴性细菌感染。

E、不能确定是何种细菌感染。

2、关于淋病的病原体实验室检查错误的是:()A、分离培养具有很高的特异性,是诊断的“金标准”B、PCR检查敏感性高,有利于早期快速确诊,但易出现假阳性C、直接镜检发现革蓝阴性双球菌可确诊D、血清学试验结果需结合其他方法加以证实E、培养阴性不能排除淋病1、诊断艾滋病目前最常用的方法:()A、血清学诊断B、病毒分离C、直接显微镜检查HIVD、PCR检查HIV RNAE、活组织检查2、有关淋病病原体检查不正确的是:()A、尿道分泌物直接涂片显微镜检查对男性诊断特异性高B、PCR检查有利于早期快速确证淋球菌感染,但诊断应慎重C、血清学试验假阳性及假阴性率均较低,可作重要依据D、分离培养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为诊断的“金标准”E、尿道分泌物直接涂片显微镜检查对女性诊断同样特异性高3、关于生殖道疱疹和尖锐湿疣病原体检测错误的是:()A、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提示原发感染B、分离培养和鉴定是实验室诊断HSV感染的最特异和最敏感的方法C、PCR检查对HPV诊断更具有临床意义D、可将标本涂片吉姆萨染色显微镜检查多核巨细胞和胞核内嗜酸性包涵体E、可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变组织中的HSV、HPV抗原B型题问题1-5A、HIVB、梅毒螺旋体梅毒亚种C、淋病奈瑟菌D、沙眼衣原体和解脲脲原体E、HSV与HPV1、淋病()2、梅毒()3、非淋菌性尿道炎()4、生殖器疱疹与尖锐湿疣()5、艾滋病X型题1、关于尿培养正确的是:()A、尿路感染需做定量接种B、当中段尿培养出浓度高于104CFU/ml单种条件致病菌时可认为是感染菌C、女性脓尿症患者浓度为103 CFU/ml -104 CFU/ml单种条件致病菌时可认为是感染菌D、通过直接导尿管采集的尿液或耻骨上膀胱穿刺的尿液,所分离的细菌应考虑为感染菌E、已使用抗菌药物多次尿液培养到同一种菌,浓度未达要求时不能认为时感染菌。

2、革蓝阴性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主要耐药类型有:()A、β-内酰胺酶介导的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革蓝阴性杆菌B、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等C、染色体编码产生I型β-内酰胺酶的阴沟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D、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等E、多重耐药的嗜麦芽假单胞菌四、问答题1、目前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有哪些特点?2、医院感染病原体标本采样和送检原则有哪些?3、医院感染病原学具有哪些特点?医院感染的病原体的来源有哪些?4、简述细菌耐药机制。

5、如何分析临床常见病原学检查结果?【参考答案及题解】一、填空题1、(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细菌、真菌、寄生虫)2、(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和培养到病原体的阳性结果)3、(细胞培养)4、(从血液、组织液、排泄分泌物、活组织涂片检查发现寄生虫的某一生活阶段)5、(分级报告涂片镜检、初步培养、直接药敏、初步鉴定、最终鉴定与药敏结果。

涂片报告2小时,普通培养3天)6.(性接触、静脉吸毒、输血和使用血制品)7、(细菌如淋球菌,病毒如HIV,支原体如解脲脲原体,螺旋体如梅毒螺旋体,衣原体如沙眼衣原体,真菌如白色念珠菌,原虫如阴道毛滴虫等)8、(嗜热脂肪杆菌芽胞)9、(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10、(耐万古霉素肠球菌)11、(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12、(K—B纸片琼脂扩散法、稀释法、E—试验法)二、是非题。

1(√)2(√)3(×)4(√)5(√)6(√)三、选择题A型题1(C) 2(C) 3(A) 4(C) 5(A)B型题1(C) 2(B) 3(D) 4(E) 5(A)X型题1(ABCD) 2(ABCDE)四、问答题1、(1)新传染病陆续被发现,如O157大肠杆菌出血性肠炎。

(2)一些业已绝迹的老传染病又重新出现,如梅毒、霍乱等。

(3)细菌出现多重耐药性,导致抗感染治疗困难。

(4)医院感染和条件致病菌感染增加,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增多。

2、(1)怀疑或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应及时采集相应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

(2)采集标本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正常菌群污染。

(3)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及时接种,有条件时床旁接种可提高检出率。

(4)对混合正常菌群的污染标本应做定量或半定量培养,帮助判断是致病菌或定植菌。

(5)对分离到的标本应同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有条件时应分级报告结果和限时报告结果。

3、(1)细菌是最常见的病原体,细菌的种类和分布因感染类型、医院类别、患者具体情况和治疗措施不同。

(2)目前以革蓝阴性杆菌为主,如常杆菌和非发酵菌。

这些细菌常有耐药性。

(3)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革蓝阳性球菌感染,特别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正在增加。

(4)厌氧菌和深部真菌作为机体正常菌群常引起内源性感染,真菌感染正在增加。

内源性感染的细菌来自于病人自身储菌库,如肠道、皮肤、泌尿生殖道、口腔等。

外源性感染常来自于住院病人、医务人员、探视者、陪护人员、医院环境及未彻底消毒灭菌的医疗器械和输液输血等。

4、(1)产生抗菌药物灭活酶或钝化酶,如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钝化酶。

(2)抗菌药物渗入细菌减少。

(3)抗菌药物作用靶位发生变化,与抗菌药物亲和力减低或消失。

(4)将抗菌药物泵出细菌。

(6)产生拮抗物或其他代谢旁路。

大量广泛使用抗菌药物是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重要因素。

5、(1)、在各种实验诊断方法中,临床标本分离和培养的阳性结果最具有诊断价值,在分离到病原体时应进行药物敏感试验。

但需考虑由于早期使用抗感染药物、标本采集或运输不当、培养条件的限制、L菌及厌氧菌或苛氧菌感染等原因,可出现一般病原体检查阴性的假阴性结果。

(2)、病原体的抗原成分检测有助与早期诊断感染性疾病,阳性结果提示某种感染性疾病病原体的存在,但分析此类结果时要考虑不同病原体的共同抗原所致的交叉反应,必须设立严格的对照实验和排除试验才能根据阳性结果正确判断。

(3)、核酸检测已成为现代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的快速方法,但要考虑PCR方法由于其高度特异性和高度敏感性,实验影响因素多,易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

(4)、血清学检查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感染性疾病检测方法,用已知抗原检测血清中是否存在特异性抗体,以出现IgM抗体或高效价IgG抗体或双份血清IgG抗体4倍以上增加为阳性判断结果有重要参考价值,并可作出现症感染的结论。

特异性IgM抗体阳性具有早期诊断意义,并可区分原发性感染或复发性感染,并需排除类风湿因子等的干扰。

(5)、分析临床常见病原学检查结果需结合临床资料和标本采集时间、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