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绿化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屋顶绿化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屋顶绿化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建筑节能建 筑 技 术 开 发·152·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Build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第46卷第4期2019年2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化,如城市热岛效应、雾霾等一系

列的环境问题,让城市人们的生活质量受到巨大影响,解决

这些问题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增加城市绿化面积。然而城市的

绿化面积有限,想增加绿地面积,仍无法满足城市缺绿的现状。

现代建筑物大多为平顶房,在屋顶上做绿化给城市绿化面积

的增加带来了巨大潜力[1]。在这样的前提下,对屋顶绿化的研

究逐渐兴起。1 屋顶绿化概况德国在屋顶绿化领域的研究起步最早,1867年,建筑师拉比兹·卡尔在巴黎的世界博览会上展出了由他设计的“屋顶花园”模型。进入20世纪后德国陆续制定了一系列屋顶绿化的法规、行业准则和技术规范等,再加上政府强制性的政策和补贴,使得各方面研究非常深入。其后,日本、美国、英国都有比较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对于植物品种的选择和适应性研究上也较为成熟。近几年,英国的谢菲尔德屋顶花园中心正致力于建立适宜屋顶绿化的植物品种数据库,逐步规范其研究体系。我国在1949年左右,在上海、广州等地,就开始有人在屋顶种植花草。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为了满足自家的需求,在成都、重庆等一些城市,有人利用屋顶的空间种植瓜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政策支持方面,早在1999年,深圳市政府就出台了《深圳市屋顶美化绿化实施办法》来引导屋顶绿化的发展。北京和广州市也相继出台了关于屋顶绿化发展的政策。据科学测定,一个城市如果把屋顶都利用起来进行绿化,那么这个城市中的二氧化碳将降低85%(平均值为减少 70%)[2]。由此看出,屋顶绿化除了其美化城市环境的功能外,还能为城市提供许多功能性的作用,对于屋顶绿化的研究一定会成为城市绿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2 屋顶绿化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地位“海绵城市”的实质是一种城市雨洪管理技术体系。在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雨洪管理技术体系包括美国的最佳管

理措施(BMPs )、低影响开发(LID )和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 )、英国的可持续排水系统(SUDS )、澳大利亚

的水敏感城市设计(WSUD )、新西兰的低影响城市设计与开发(LIUDD )和日本的健全水循环体系。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指南》中提出了包括透水铺装、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雨水湿地、植草沟等在内的16个海绵城市建设技术 措施。

《指南》实施至今,行业内提到海绵城市,一般提到的关键词都是透水铺装和下沉式绿地,而屋顶绿化很少成为各种研讨会的焦点。由于地面项目能够带来更佳的展示效果,所

以海绵城市的建设常关注地面工程,而屋顶的绿化对城市景观面貌影响相对较小,且建设难度和复杂度相对较高,通常不会将其放在首位考虑。作为云南唯一海绵城市试点的玉溪市,其海绵城市建设所展示的项目中,也是以城市广场、道路和风景区为主,屋顶绿化只做为其中的一小部分出现,缺乏系统和整体的规划。

世界范围内,即使发达国家虽有足够的立法支持和保障,

其屋顶绿化率也仅能做到15%~30%[3]。无论国际上的城市雨洪管理技术体系,还是我国的“海绵城市”,屋顶绿化都仅为

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而从未被作为重点被提出,其

在城市雨洪管理上的重要性没能得到进一步的重视。3 建设意义3.1 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据报道,北京市屋顶绿化建造面积累计达到200余万m 2。[摘 要]屋顶绿化是城市绿化和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单体面积较小,其作用经常被低估。为了让屋顶绿化的重要性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从3方面论证了屋顶绿化对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生态和促进海绵城市核心技术措施。虽然屋顶的面积一般都很微小,但是若能得到广泛推广,便能产生累积的集体效应,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巨大的推动力。

[关键词]屋顶绿化;海绵城市建设;城市生态

[中图分类号]TU 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23X (2019)04–0152–02

Importance of Roof Greening to Construction of

Sponge City

Peng Chen ,Yang Xia

[Abstract ]Roof greening is an integral part of urban greening and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Due to the small size of the monomer ,its role is often underestimated. In order to make the importance of roof greening attract academic attention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roof greening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sponge city from three aspects :increasing urban greening area ,improving urban ecology and promoting core technology measures of sponge city. Although the area of the roof is generally small ,if it can be widely promoted ,it can produce a cumulative collective effect ,providing a huge impetu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ponge city.

[Keywords ]roof greening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urban ecology

屋顶绿化对海绵城市建设的

重要性分析

彭 谌,杨 霞

(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昆明 650500)

收稿日期:2018–11–07基金项目: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一般项目(2017ZZX265);云南省

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教师项目(2018JS365)

作者简介: 彭谌(1984—),男,云南昆明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风

景园林规划设计。

国内外屋顶绿化的探索

文章来源于:景观英才网 国内外屋顶绿化的探索 屋顶绿化可以广泛地理解为在各类古今建筑物、构筑物、城围、桥梁(立交桥)等的屋顶、露台、天台、阳台或大型人工假山山体上进行造园,种植树木花卉的统称。近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资源已呈现“寸土寸金”之势,专门用于城市绿化建设的土地资源更是十分有限,单靠有限的土地资源来扩大城市绿地面积既不经济也不现实。作为城市建筑“第五立面”的屋顶绿化,是融建筑艺术和绿化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技术,可使城市建筑物的空间潜能与绿色植物的多种效益得到完善的结合和充分的发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它将成为城市绿化建设的新趋势。 国外屋顶绿化发展概况 美国加利福尼亚奥克兰市于1959年在凯泽中心一座六层楼的顶部建造了一个景色秀丽的空中花园。被视为建筑与绿化艺术“杂交”的奇葩。屋顶绿化自1959年在美国获得成功后,技术日渐成熟,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正呈方兴未艾之势。 德国特别重视屋顶绿化,德国作为最先开发屋顶绿化技术的国家,在新技术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1982年,德国立法强制推行屋顶绿化。到2003年末,总的屋顶绿化面积接近一亿平方米。到2007年,德国的屋顶绿化率达到80%左右,是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部分,基本解决了建筑占地与绿地的矛盾,是全世界屋顶绿化做得最好国家。 英国近年来也较为重视屋顶绿化,尤其重视屋顶绿化所导致的生物多样性的增加,在其零能耗建筑中充分利用了植被屋面的生态功能,同时从世界各地收集植物并进行筛选研究。 另外欧洲其它国家如瑞士、法国、挪威等国也都非常重视屋顶绿化,瑞士不仅研究本国植被屋面生物多样性的问题,而且还研究伦敦植被屋面的生物多样性问题;法国曾建造8000m2悬挂的植被屋面和坡度为45度的可移动的钢架上的植被屋面。 美国近些年也非常重视屋顶绿化,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专家测算芝加哥所有建筑的屋顶绿化可使其每年节约能源约1亿美元,最高节约720兆瓦特,相当于几座电厂的发电量。 日本政府特别鼓励建造屋顶绿化建筑。东京是全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之一,想提高它的植被覆盖率相当困难,2001年5月东京在修订的城市绿地保护法中,提出了“屋顶绿化设施配备计划”。并且规定新建建筑物占地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者,屋顶必须有20%为绿色植物覆盖,否则要被予以罚款。 此外,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近年来都非常重视屋顶绿化,并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2017年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7年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吉林省吉林轻工业设计院有限公司 二〇一七年三月

项目名称:珲春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一期工程 项目单位:珲春市城市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吉林省吉林轻工业设计院有限公司 证书编号:工咨甲10820070043 单位负责人:王金山 总工程师:郭荣辉 技术负责人:邹军高级工程师经济负责人:刘凤祥高级工程师 参加编制人员:王琳琳高级工程师 翟伟娜高级工程师 赵蕾高级工程师 宋学丹助理工程师 校核:赵红音 校对:徐静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 项目概况 (1) 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4) 1.3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5) 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 1.5 问题与建议 (7) 第二章现状分析与建设必要性 (9) 2.1 城市概况 (9) 2.2 城市生态本底 (11) 2.3 现状评价 (12) 2.4 需求分析 (15) 2.5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6) 第三章建设地点与区域条件 (20) 3.1 项目地点 (20) 3.2 区域建设条件 (20) 第四章项目总体建设方案 (28) 4.1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28) 4.2 建设原则 (28) 4.3 主要建设任务 (28) 第五章城市道路系统建设方案 (32) 5.1 工程概况 (32) 5.2 设计依据 (32) 5.3 海绵型道路平纵横设计方案 (33) 5.4 海绵型道路技术措施 (37) 5.5 海绵型道路工程部分道路改造、交通设施 (46) 5.6 合流制改造工程 (32) 5.7 工程量 (68)

第六章园林绿地系统建设方案 (71) 6.1 概述 (71) 6.2 建设方案 (73) 6.3工程量 (87) 第七章城市水系统建设方案 (91) 7.1 工程概况 (91) 7.2 建设方案 (91) 7.3 堤顶路工程 (107) 7.4 工程量 (130) 第八章节约能源 (132) 8.1 设计依据 (132) 8.2 工程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134) 8.3 节能措施 (134) 8.4 节能管理措施 (137) 8.5 节能效果分析结论与建议 (138) 第九章环境保护 (139) 9.1 建设地点现状 (139) 9.2 设计依据及采用标准 (139) 9.3 施工期环境影响及缓解措施 (139) 9.4 运行期环境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141) 9.5 环境影响控制预期效果 (142) 第十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143) 10.1 劳动安全卫生 (143) 10.2 消防 (144) 第十一章组织机构及建设管理 (147) 11.1 组织机构 (147) 11.2 项目建设管理 (147) 11.3 运营管理 (147)

园林植物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园林植物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海绵城市主要利用城市园林植物主动调节城市水体,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极大改善了城市环境,有效解决了城市旱涝矛盾的问题。海绵城市是在我国 城市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建设理念。 关键词:园林植物;海绵城市;发展应用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忽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填湖造地的现象频出,将湖泊填埋,导致湖泊的调蓄能力被剥夺,无法发挥引洪 蓄洪的作用,对城市居住人民带来很大影响。在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公路建设,房屋建设等等,对植被的破坏,湖泊的填埋,导致水土严重流失,湖泊分节 也破坏了与地下水的联通。生态环境被破坏,使得城市中出现内涝,很多地区的 人民在多雨季节就苦不堪言,并且长时间的降雨,却没有湖泊的调蓄能力,从而 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基于此,研究园林植物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具 有重要的意义。 1海绵城市的概念 海绵城市主要指的是城市像海绵一样可以在自然环境的变化过程中,实现水 体资源的有效释放和吸收,全面提高海绵城市水体资源的弹性,有效进行吸水、 蓄水、渗水、净水的同时,起到适度进行水释放利用的目标。海绵城市的核心是 从生态系统出发,实现跨尺度地为城市水生态系统建设提供支持,从而起到优化 循环利用自然水体的作用。达到根据自然环境的变化,在城市强降水中发挥出植 物的蓄水作用,在城市干旱的情况下起到一定供水效果,在自然调节的基础上有 效实现人工调节的目标。 2园林植物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2.1吸纳雨水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中的湿地、河流以及森林等,具 有蓄水调洪功能的自然生态被破坏,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雨水下渗面积,影 响城市排水。而海绵城市建设对园林植物进行合理利用,通过园林植物让雨水在 滞留设施内汇集,同时,园林植物还能一定程度上延长雨水滞留时间,最大程度 保证雨水下渗到土壤中,这样就能够有效吸纳雨水。 2.2储存雨水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园林植物是吸收雨水的天然海绵体,所以,园林植物具 有蓄水作用。和植物相关的雨水存储设施主要有:雨水湿地以及渗透塘等。在这 些雨水存储设施中,植物的作用主要是固定土壤,同时,吸收储存雨水。另外, 植物还可以吸收渗入地表的水,或是利用自身毛管吸力,让雨水保持在土壤之中,从而发挥储存雨水的作用。 2.3净化空气,降尘降噪 植物的总绿叶面积影响这植物绿量的大小,绿量是决定植物生态作用的重要 标准,绿量越大,植物所能净化的生态环境范围越大,效果越明显。在因此在城 市中,绿地的大小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决定着植物的绿量大小和生态作用效果。 因此,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若想要扩大植物覆盖面,如何去设置植物群落就变得 颇为重要。在植物群落配置中,可以通过增加植物的垂直结构和总量来保证城市 总体的绿量,在水平结构方面需要考虑到周围其他植物的结构,例如乔木、灌木

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

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 1避免和减少城市内涝的必要手段 一方面,全球气候变暖,与内涝有关的高强特大暴雨、飓风台风等极端气候频现;城市高楼林立、循环不畅,城市上空的热气流无法疏散,城市热岛产生的局地气流上升有利于对流性降雨的发生,同时城市空气中的凝结核多,也会促进降雨,由此形成的“雨岛效应”是城市内涝的诱因之一。另一方面,在城市开发过程中,大量的硬质铺装改变了原有的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由于降雨不能及时下渗,形成地表径流,传统的城市排水体系难以适应强降雨时形成的径流量洪峰,产生城市内涝。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质是控制径流,降低汇流是海绵城市控制的关键。六字建设方针中的“渗”是减少屋面、路面和地面的硬质铺装,充分采用渗透和绿地技术,从源头减少径流;“滞”是通过植草沟、滞留带等工程措施,降低雨水汇集速度,延缓洪峰出现时间,降低排水强度,缓解降雨时的排水压力。通过各类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多项措施联合作用,达到降低地表径流量、控制城市内涝的目的。 2海绵城市建设是降低径流污染的重要途径 我国的地表水资源污染形式严峻,面源污染是其主要来源之一。面源污染自20世纪70年代被提出和证实以来对水污染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城市面源污染是除了农业面源污染的第二大面源污染类型。城市面源污染主要由降雨径流的淋浴和冲刷作用产生。特别是在暴雨初期,由于降雨径流将地表的、沉积在下水管网的污染物,在短时间内,突发性冲刷汇入受纳水体,而引起水体污染。据观测,在暴雨初期(降雨前20min)污染物浓度一般都超过平时污水浓度,城市面源是引起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海绵城市建设六字方针中的“净”,是通过人工湿地、生态滤池等措施过滤和降解汇流雨水中的污染物,达到净化水体、控制面源污染、保护城市水环境的目的。同时,在雨水通过“渗”“滞”的过程也能对大颗粒污染物达到截留和初步净化的目的。 3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 我国水资源匮乏,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m3,占全球水资源的6%,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城市快速发展对水资源需求大,城市开发建设过度硬化造成降雨形成径流外排,导致地下水补给不足;水体污染降低了水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也加重了水资源的紧缺程度。缺水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应对水资源短缺危机,一方面要治理源头污染、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探寻新的水资源替代。雨水污染程度轻,处理成本相对较低,是再生水的优质水源。在降雨时,利用自然水体和地下雨水调蓄池收集雨水,实现“蓄”的目的;再通过各类净化设施的处理和各级管网的输送,将处理达标的雨水回用于市政浇洒、景观水补充等用途,不但节省了大量的自来水,而且充分、有效的“用”雨水,实现水资源的“开源节流”,节约了水资源也降低了污水的排放。

海绵城市示例一

AERIAL VIEW

GENERAL PLANE

生态旱溪建筑屋顶雨水收集生态滞留塘渗透性铺装下凹式绿地草沟地下蓄水池 雨水花园源头控制过程消减末端净化 5.1 海绵城市| Sponge City “渗、滞、蓄、净、用、排”?设计思路:本次设计遵循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合理设计场地标高,降低不渗透地面比例,布局生态雨水管理设施,将场地内产生的雨水径流自然引导进入这些生态雨水管理设施内,实现蓄、滞、净化和下渗,超标径流通过溢流井错峰排入周边市政雨水管网。 ?设计目标:径流总量控制率达85%。(参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雨水径流控制设施包括下渗生态草沟、干式生态滞留塘、雨水花园、下沉绿地。 ?设施设计调蓄容积采用容积法计算确定,如下公式: ? V=10HφF 式中:V ——设计调蓄容积(m 3),H ——设计降雨量(mm),φ——综合雨量径 流系数,F ——汇水面积,hm 2

5.1 海绵城市| Sponge City 雨水管理示意图

生态旱溪典型剖面 生态旱溪 生态旱溪结构类似生态草沟,同样起到传导和 初步净化地表径流的功效。 基地内生态旱溪设计宽度约3-8米,深度 约,30-50cm,边坡为1:6,.纵坡降为1%。 生态旱溪末端设置溢流井,将暴雨径流溢流至 市政雨水管网中。 滞水层深度300mm;滞留塘底部铺设砾石块, 植栽选用根系发达,耐砂质土壤,耐旱且短时 耐淹(24-48小时)的草本植物。 屋顶绿化典型剖面 绿色屋顶 绿色屋顶又称屋顶绿化,是在平屋顶或坡屋顶 表面种植绿化植物的一种做法,这种做法有助 于降低屋顶雨水径流系数,另外,屋顶绿化还 可以处理净化雨水径流,经过屋顶绿化处理后 的屋面雨水径流,可以用于场地绿化灌溉等用 途,或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网或者经过设置在 建筑周边的雨水花园进一步处理之后再排入市 政管网。

海绵城市中“灰色设施”建设的必要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174859.html, 海绵城市中“灰色设施”建设的必要性 作者:江彬柳颖 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上旬》2019年第06期 【摘要】海绵城市强调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设施”来组织排放径流雨水,相对于“绿色设施”,城市中的“排水系统”则是“灰色设施”。文章首先介绍了建设海绵城市的目的和意义,同时对海绵城市建设中“灰色设施”建设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说明了海绵城市建设中综合管廊建设的必要性。 【关键词】海绵城市;灰色设施;排水系统;综合管廊 “雨季一来,城市看海”[1]。我国 99% 的城市目前都是快排模式[2],雨水落在硬化地面上只能从管道中集中快排,强降雨一来,城市内涝灾害频发,修再多管道也不够用。在此背景下,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这一理念,从源头出发,对雨水进行管理。除了城市中的“海绵体”的建设,就是海绵城市中的“绿色设施”,包括城市河道,城市公园、草坪植被等,还需要对城市的排水系统----“灰色设施”进行改造。灰色设施如何解决,国家提出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实 施意见,将有助于消除反复开挖地面的“马路拉链”问题,提升防治水涝灾害的能力[1]。所以,建设综合管廊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1、海绵城市概述 1.1 海绵城市的概念 海绵城市,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一种全新的针对城市雨水洪涝的管理理念[2]。是 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水“释放”并加以利用[2]。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使得城市在面对雨水带来的灾害时具有更强的“自我消化”能力以及更高的“弹性”,又称为“水弹性城市”[2]。其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3]。 1.2 建设海绵城市的目的及意义 1.2.1建设海绵城市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海绵城市强调增加绿地,降低城市地面的硬化比例。有研究表明,城市地面硬化直接阻断了雨水补给地下水的途径,使地下水水位难以回升。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增加城市绿色空间,收集并处理雨洪水,这些被处理过的水可以用于生产和生活,或者作为景观用水,补给地下水等,从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1.2.2建设海绵城市可以减少城市内涝发生,提高适应极端天气的能力

城市屋顶绿化探讨与展望 邹浦

城市屋顶绿化探讨与展望邹浦 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居住人口的不断增加,绿化对于一个城市的重要性也 越来越明显,出于生态文明发展的需要,屋顶绿化近几年在城市中快速兴起。屋 顶作为建筑的“第五立面”,一直都是一块有待开发的蓝海,有着很高的利用价值。但是在屋顶在城市生活中一直处于一种被忽视,被淡忘的地位,城市中许多屋顶 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变成了杂物堆放间,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严重影响城市 市容。屋顶绿化是城市立体空间绿化的重要内容,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场景,对提 升人居环境质量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等角度出发,分 析城市屋顶绿化的类型与注意事项,希望能给相关从业者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城市绿化;屋顶绿化;探讨与展望 屋顶绿化的范围相当广泛,可以理解为在建筑物,桥梁等的屋顶,天台,阳 台等位置种植树木花草的统称。屋顶绿化可以增加城市的立体绿化面积,改善人 居化境;改善城市发展而造成高楼林立而绿化缺失的现状;改善因为城市扩张造 成自然绿化缺失,进一步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加剧的局面。此外,城市屋顶绿化可 以增加人居绿化面积,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培养人们保护环境 的意识;创造一批新的工作岗位,改善城市市容,美化环境[1]。城市绿化是国家 大力推进的城市绿化项目,但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施工时一些技术问题也有 待解决。 一、国内外屋顶绿化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屋顶花园和屋顶绿化技术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快速发展,增加人居绿地面积,进行屋顶绿化才进入城市建 设规划之中。自从1983年北京长城饭店建成北方第一座屋顶花园至今,北京一 直在进行屋顶绿化工作。根据计算,如果北京城区近7000万平方米屋顶中30% 的屋顶面积可以进行屋顶绿化,则新产生的绿化面积相当于27个紫竹院公园。 增加大量的城市绿量,更多吸收灰尘以及二氧化碳,改善人居环境作用十分明显。但现实是北京有绿化的屋顶面积不到总面积的1%,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上海 市静安区在2002发布的《关于上海市静安区屋顶绿化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中规定2002年以来,被列入当年屋顶绿化项目的,每完成1平方米奖励10元, 这样带有奖励性质的屋顶绿化施行办法,可以鼓励很多人参与其中。我国也有许 多屋顶绿化的优秀案例,比如北京市科委十五层植被屋面,始建于2005年。该 项目是一个研究示范工程,具有适宜性,效率优化性,景观丰富多样化,成本较 低的特点,并且运用轻量,可再生,可降解,可循环的材料。并且收集雨水进行 灌溉,选择抗逆性强,植株小,可四季观赏的多种植物,。该项目也为国内之后 的屋顶绿化提供了一个优秀范例。 西方发达国家在上世纪60年代之后,便开始建造各类的屋顶绿化工程。比如德国在进一步更新楼房造型及构造之后,将住宅建造成为阶梯式的建筑群,并鼓 励人们开展屋顶绿化,建设屋顶花园,建成之后犹如一道由山顶倾泻而下的五彩 斑斓的“花草瀑布”,不仅增加城市绿化还能提高居住环境的质量。在加拿大,建 筑设和园艺师在一座18层的大楼中,采用轻型多孔的材料,将假山,瀑布,草坪,水池都集中于一体,建成一个复合盆景式的空中花园。在日本,东京规定占 地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新建建筑物必须在屋顶有20%的绿化面积,否则会被 罚款,如今东京市的屋顶绿化率已经达到了14%。标志性的屋顶绿化项目有英国 爱尔兰人寿中心屋顶花园,美国D&T公司屋顶花园,日本同志社女子大学图书馆

海绵城市建设问题与要点分析

海绵城市建设问题与要点分析 1、海绵城市理念分析 “海绵城市”主要是根据海绵进行命名的,目的是能够促进城市的建设发展与海绵相似,能够对水资源进行吸收和净化。但是根据我国的生态水资源的使用状况,我国的水资源的储存呈现下降的趋势。所以,在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和规划的过程中,运用高效的技术措施,进行雨水的收集工作,提升生态水资源的使用率。“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主要是以城市的水系统为核心进行分析的,将高效的技术进行结构网的建立。在进行雨水的收集过程中,需要循环的对其进行净化和过滤,从而降低城市的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只有通过对绿道进行开发、加强可渗透路面的采用,进行透水停车场的建设等,从而实现对城市可持续发展。 2、基本原则 2.1、规划引领、系统布局 在进行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建设中,需要进行其详细化的设计,对于修建性规划进行全面的落实,同时需要将海绵城市的环保理念和比较低影响的开发理念等进行落实,同时对建设海绵城市的目标进行明确,重点坚持首先进行规划,随后进行建设的原则,对于集中连片布

局需要给予重视,从而防止项目出现的碎片化问题,最大程度的提升城市规划对于海绵城市的影响。 2.2、生态为本、自然循环 务必按照水循环的脉络进行雨水的处理,对于雨水的排放过程中,需要按照自然坡降的原则,同时结合生态环保的理念进行雨水资源的存储,通过对植被等自然下垫面的充分利用,对雨水进行渗透和净化,从而提高其城市的自身调蓄能力。 2.3、示范带动、统筹推进 务必遵循“先建设样板、再全面推进”的建设标准,对于示范性比较大的项目进行优先建设,及时的进行建设经验的积累,从而促进试点的建设开展。在进行新区建设时,需要以目标为建设知道,进行优先实施建设,全面的运用海绵城市的建设技术。对于老城区的建设问题,则需要根据改造规划结合旧城的实际情况进行海绵城市设施的全面推进。 3、当前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建设资金匮乏 一般而言,在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资金主要是由我国的政府进行拨款的,建设资金量是比较大的,但是在短时间内,不能及时的将建设的价值进行体现,如果政府的资金链出现问题,资金供应不足,势必影响海绵城市的正常建设进度。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初期,社会各

海绵城市背景下的屋顶绿化营建研究 张丽娜

海绵城市背景下的屋顶绿化营建研究张丽娜 发表时间:2018-06-27T11:11:31.97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5期作者:张丽娜 [导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使得城市道路和建筑不断增加,城市用地日益紧张,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城市中心区的热岛效应日趋明显。 葫芦岛市园林管理处辽宁葫芦岛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使得城市道路和建筑不断增加,城市用地日益紧张,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城市中心区的热岛效应日趋明显。城市绿化作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非常重要的手段,是城市环境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城市土地面积的有限性,致使城市建筑占地与绿化用地的矛盾日益显现,此现状严重制约着我国城市绿化工作的进展。屋顶绿化是继垂直绿化后城市绿化的又一亮点,特别是密集城市地区的屋顶绿化,不仅能有效地改善室内热环境,大幅度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有着明显的作用,同时,节约城市用地,增加城市绿化面积,丰富城市绿色景观。 关键词:海绵城市;屋顶绿化;营建;研究 1 屋顶绿化的优点 1.1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大气环境 联合国环境署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一个城市的屋顶绿化率达到 70%以上,城市上空二氧化碳量将下降 80%,热岛效应会彻底消失;每公顷屋顶绿化每年可滞留粉尘 2.2 kg.经过绿化覆盖的屋顶大部分太阳辐射热量消耗在水分蒸发上或被植物吸收,且屋顶绿化植物蒸腾的水分吸收热量冷却大气温度,增加空间环境湿度,从而改善小气候;而周围若干 “小气候 ”改善的交叉作用促使城市整体的气候条件得以改善。同时通过屋顶植物本身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和遮挡作用,使屋顶绿化面与普通建筑屋顶水泥面之间的温度存在明显差异,并通过各种过程传到大气层从而影响到大气的低层结构 ;植物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吸附污染物,净化大气,改善城市大气环境。 1.2有效降低城市排水压力 夏季暴雨期间,城市道路积水泛滥,严重影响交通和行人安全.经过屋顶绿化对雨水的阻留,可以有效减少暴雨在地表的径流,使城市排水强度同等降低,使直接的水分流失量减少 70%以上,从而使建筑屋顶排水口的数量得以大大减少。更为重要的是所收集的雨水资源能够通过植物的输送和蒸发实现自然循环。 1.3为建筑及屋顶降温,延长其寿命 研究表明,绿化后屋顶表面温度明显低于普通屋顶表面温度,可以降低室温 2.0 ~ 2.4℃.没有屋顶绿化的屋顶要经受夏季日光暴晒和冬季冰雪侵蚀,屋顶结构表面要忍耐较大的温度变化,经常处于热胀冷缩状态,天长日久较易破坏屋顶结构,造成屋顶漏水。屋顶绿化形成绿地系统的蒸发、阴凉和大气循环的冷却效应,可最大程度地降低屋顶表面温度15℃,并且降温缓慢。植物覆盖一方面通过增加建筑的覆盖层减低其表面温度,另一方面可以减低热辐射的间接作用,改善建筑物本身温度 ;还可减轻阳光曝晒引起的热胀冷缩和风吹雨淋,保护建筑防水层不受损害,从而延长屋顶及建筑寿命。 1.4城市空间的开拓利用 城市是人口、建筑的密集区,土地资源紧张,绿化用地有限。屋顶被称为城市建筑的 “第五面 ”,将普通的未被利用的屋顶区域进行绿化,不仅可以节约土地,充分利用宝贵的空间,有效提高城市绿地率,同时也能减少建设绿地时征用土地的费用,缓解绿化用地与各类建设用地紧张的矛盾。 1.5 为动植物提供自然化的栖息场所 屋顶绿化是城市绿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屋顶花园很少被打扰,环境幽静,对益虫是一方净土,对鸟类是一个适合生存的栖息地,有些屋顶花园甚至成为城市鸟类的保护区。 2 海绵城市背景下的屋顶绿化的营建 2.1 屋顶绿化公共政策 2001 年成都市人民政府发布的《成都市建设项目公共空间规划管理暂行办法》(成府发 [2001]223 号)标志着我国屋顶绿化事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5 年《关于进一步推进成都市城市空间立体绿化工作实施方案》出台,是我国屋顶绿化公共政策的先导。北京市在2008 年前后以奥运会为契机大力推广屋顶绿化成效显著,并于 2011 年对包含屋顶绿化在内的立体绿化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发布《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城市空间立体绿化建设工作的意见》(京政发[2011]29 号),屋顶绿化被提升到“美化生态景观、改善气候环境和生态服务功能”的高度,标志着国内对“屋顶绿化公共效益”的认识达到新高度。2010 年世博会的举办成为上海市屋顶绿化事业发展的重大转折,2011 年上海将包括屋顶绿化在内的立体绿化纳入全市“十二五”绿化发展规划,提出屋顶绿化在 5 年内增量目标达到 100 万㎡,2014 年 8 月 21 日发布了《关于推进本市立体绿化发展的实施意见》(沪府办发[2014]39 号),明确了将屋顶绿化作为城市绿化新增长点和重要发展方向,2015 年 7 月 23 日,上海市人大表决通过的《上海市绿化条例修正案》成为国内首个以立法形式对公共建筑推行强制性屋顶绿化政策的城市。各个城市相继推出屋顶绿化设计标准规范,2005 年 5 月 10 日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屋顶绿化规范》,2008 年 2 月 1 日上海市绿化管理局印发《上海市屋顶绿化技术规范(试行)》,2009 年 06 月 01 日深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屋顶绿化设计规范》,加强规范城市屋顶绿化设计,提高屋顶绿化质量和水平。在新建设项目中用屋顶绿化面积折抵建设项目附属绿地面积,成为屋顶绿化另一种常用政策工具。尤其在中心城区的建设项目中,屋顶绿化折抵部分地面绿化面积是最经济可行、效果最为显著的鼓励措施。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均配套出台了详细的折抵标准和计算公式,对未来各城市屋顶绿化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2.2 屋顶绿化类型 2.2.1 拓展型屋顶绿化。拓展型屋顶绿化主要通过地被式的绿地来保存雨水减轻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压力,节能、保护建筑、美化丑陋的灰黑色屋顶。种植土层厚度通常 6cm 左右。拓展型屋顶绿化是保护建筑物和防水层非常有效的方式。根据德国的经验,采用拓展型屋顶绿化技术之后的防水层的使用寿命将是原来的 5 倍。拓展型屋顶绿化的养护成本非常低,每年养护的工作时间不到 1m in/㎡。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4-04T10:14:17.77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5期作者:石岩1 张娜 2 苗存清 3 [导读] 从而保护生态系统,同时满足市政道路的要求,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市政道路的建筑数量不断增加,市政道路工程是城市规划建设工程的一部分,对城市基础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海绵城市理念开始得到了重视和应用,在城市建设不断向生态化方面发展的当下,可以建设一个生态、可持续、低影响开发的雨水系统,从而保护生态系统,同时满足市政道路的要求,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市政道路;应用 引言 市政道路工程是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在城市交通运输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近年来,各地城市大力建设市政道路工程,然而市政道路工程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排洪压力大、路面径流污染严重、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严重影响到城市居民正常的出行安全。因此,将海绵城市理念引入到市政道路工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城市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改善交通运输环境,从根本上解决过去市政道路泄洪难、污染严重等问题,最大限度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减少城市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1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性 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运用海绵城市理念,使得城市防洪防雨工作得到了顺利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水资源会得到更加充足的运用。具体的以防洪排涝角度出发,在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会减轻城市排水的压力。当出现暴雨的时候,就会启动防水防洪系统,同时,这不仅是海绵城市建设的目的,也是基础。我们从水资源的利用角度出发,海绵城市建设拥有巨大的价值和意义。其中比较明显的就是对城市雨水资源进行充分的运用,并展现其辅助性功能和价值。这样,就能够吸收雨水,在需要雨水的时候能够调用存储的雨水。最终水资源会更好的展现出自身的作用。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化建设的力度在逐渐加大,其中海绵城市的作用逐渐凸显。创建海绵城市正是对时代的迎合,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更好的途径。 2建设海绵城市的优点 2.1传统道路排水存在的问题 在降雨初期,雨水内含的污染物过多,且未经过任何处理就流至附近水系环境中,造成周边水环境的污染。而在降雨的过程中,雨水会沿着排水管道内部被排走,不能渗透至路面的地下,所以地下水难以获得有效的水资源补给。若雨降强度较低,则各区域的雨水会快速汇聚,在一定程度上可加大排水管道压力,导致雨水外排存在较大难度,引起城市内涝问题。另外,城市道路的绿化、清洁等工作需要大量用水,而雨水却被直接排走,不能得到回收利用,造成水资源浪费。 2.2海绵城市道路的优势 海绵城市道路路面便于雨水通过地表层而渗透至地下,可以让地下水得到良好的水资源补给。与此同时,这种道路可以增强雨水渗透力与滞留力,采用多渠道的雨水排放方法,能够保障城市排水系统的良好运行,还可以减少携带生活垃圾等污染源的雨水对道路造成冲刷,进而降低污染程度。 3海绵城市建设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措施 3.1渗透地面的应用 对市政道路的设计和建设而言,渗透地面的应用对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数量不断增加,其中,对城市土地的硬化建设已经趋于完善。然而在当前的土地硬化面积率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雨水的渗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和环保的重要因素。由于当前土地的硬化没有充分考虑对雨水的排放,一旦出现大雨,就会造成城市的内涝。而渗透地面的应用可以通过增加城市中渗透面积,提高雨水的渗透率。 3.2道路绿化带设计中的应用 第一,雨水收集。在透水地面的功能展现下,对地面径流的雨水口进行积水的处理。这样,就为雨水的收集提供了准备。总的来说,在设计雨水口的过程中,应该呈现出一定的平均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第二,水体的过滤。针对地面上的水,在实际进行过滤的时候应该展现出一定的清洁度,并重点关注几个方面:①在进行种植土铺设的时候应该位于上方。其②应该科学设置砾石。③在安装渗透管的过程中要保证合理性。第三,缓排滞蓄。想要展现出良好的市政道路设计效果,就应该对缓排滞蓄进行完善的处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结合绿化带的地形和结构特征。对导流系统进行优化和整合,最终从地势环境出发,维持设计工作的合理性。在该施工环节中,可以让雨水的渗透拥有一定的层次性。第四,排放。在实际进行溢流系统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直接把雨水和排水管结合在一起。通常情况下,在面临降雨量比较多的季节中,就会排放出大量的雨水。在那些地势不是很高的绿地中,就可以更好的紧急性雨水的存储。总之,在雨水进入市政管网之后,就可以把那些多余的降水排出来。 3.3生物滞留设施 生物滞留设施指在地势比较低的区域内,设置植物、土壤、微生物对雨水进行渗透、净化设施。按照设施的难易程度分为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和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生物滞留区域一般设置在建筑小区内的建筑道路、停车场周边绿地以及城市绿化带,如果雨水径流污染比较严重,则适合采用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并通过植草沟、沉淀池对雨水径流进行预处理,过滤雨水中较大污染颗粒,以免对植物造成伤害。湖南省的衡阳市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衡阳市将城延安路、祝融路以及蔡伦达到等市中心的路段改造成海绵城市绿化带,并在绿化带设置了滞留设置,及时拦截雨水中的污染颗粒,雨水收集以后对其进行净化处理,然后再使用。生物滞留设施的形式比较多,比较容易与景观结合起来,而且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比较低。但是这种生物滞留设施应用在地势陡峭、地下水位和岩石层比较高的区域,则要采取防渗、换土等措施,以免发生次生灾害,造成安全事故。 3.4完善附属设施和视觉景观建设

屋顶绿化设计规范(DB440300T 37-2009)

ICS 65.020.20 B 05 DB 屋顶绿化设计规范 Code for the design of roof greening 深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40300/T 37—2009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设计原则 (2) 5 屋顶绿化荷载 (2) 6 屋顶绿化防水 (3) 7 屋顶绿化种植区构造层 (3) 8 园林小品 (6) 9 园路铺装 (6) 10 浇灌设施 (6) 11 照明系统 (6)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常用材料的自重 (7)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深圳地区屋顶绿化部分植物种类推荐表 (8) 参考文献 (12)

DB440300/T 37—2009 前言 为了规范深圳城市屋顶绿化设计,提高深圳市屋顶绿化质量和水平,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深圳市城市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深圳国际园林花卉博览园管理处、深圳市绿化管理处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伟华、王兆东、欧阳底梅、邹卓辉、丁少江、廖亮。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DB440300/T 37—2009 屋顶绿化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屋顶绿化的基本要求及荷载、防水、种植区构造层、园林小品、园路、灌溉、照明等设计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深圳市建筑物、构筑物屋顶绿化的设计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207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45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 50420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 CJJ 48 公园设计规范 CJJ/ T91 园林基本术语标准 JGJ 155 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 DB 440300/T28 城市园林绿化用苗——木本苗木分级 3 术语和定义 GB 50009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屋顶绿化roof greening 在不与自然土层相连接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等的顶部以及天台、露台上的绿化。 3.2 花园式屋顶绿化intensive roof greening 选择小型乔木、灌木、藤本、草坪和地被植物进行绿化植物配置,同时设置园路、座椅、水景和园林小品等,提供一定的游览和休憩活动空间,相对复杂的屋顶绿化。 3.3 简单式屋顶绿化extensive roof greening 仅种植草坪、地被植物或低矮灌木,不设置园林小品等设施,一般不允许非管理和维护人员活动,相对简单的屋顶绿化。 3.4 屋顶荷载roof load 通过屋顶的楼盖梁板传递到墙、柱及基础上的荷载(包括活荷载和静荷载)。 3.5 活荷载(临时荷载)temporary load 由人员活动、雨水回流、积雪以及建筑物修缮、维护等工作产生的屋面荷载。 3.6 静荷载(有效荷载)payload 由屋面构造层、屋顶绿化构造层和植被层等产生的屋面荷载。 3.7 永久荷载permanent load 在结构使用期间,其值不随时间变化,或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或其变化是单调的并能趋于限值的荷载。

最新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学习资料

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 1避免和减少城市内涝的必要手段 一方面,全球气候变暖,与内涝有关的高强特大暴雨、飓风台风等极端气候频现;城市高楼林立、循环不畅,城市上空的热气流无法疏散,城市热岛产生的局地气流上升有利于对流性降雨的发生,同时城市空气中的凝结核多,也会促进降雨,由此形成的“雨岛效应”是城市内涝的诱因之一。另一方面,在城市开发过程中,大量的硬质铺装改变了原有的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由于降雨不能及时下渗,形成地表径流,传统的城市排水体系难以适应强降雨时形成的径流量洪峰,产生城市内涝。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质是控制径流,降低汇流是海绵城市控制的关键。六字建设方针中的“渗”是减少屋面、路面和地面的硬质铺装,充分采用渗透和绿地技术,从源头减少径流;“滞”是通过植草沟、滞留带等工程措施,降低雨水汇集速度,延缓洪峰出现时间,降低排水强度,缓解降雨时的排水压力。通过各类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多项措施联合作用,达到降低地表径流量、控制城市内涝的目的。 2海绵城市建设是降低径流污染的重要途径 我国的地表水资源污染形式严峻,面源污染是其主要来源之一。面源污染自20世纪70年代被提出和证实以来对水污染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城市面源污染是除了农业面源污染的第二大面源污染类型。城市面源污染主要由降雨径流的淋浴和冲刷作用产生。特别是在暴雨初期,由于降雨径流将地表的、沉积在下水管网的污染物,在短时间内,突发性冲刷汇入受纳水体,而引起水体污染。据观测,在暴雨初期(降雨前20min)污染物浓度一般都超过平时污水浓度,城市面源是引起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海绵城市建设六字方针中的“净”,是通过人工湿地、生态滤池等措施过滤和降解汇流雨水中的污染物,达到净化水体、控制面源污染、保护城市水环境的目的。同时,在雨水通过“渗”“滞”的过程也能对大颗粒污染物达到截留和初步净化的目的。 3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 我国水资源匮乏,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m3,占全球水资源的6%,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城市快速发展对水资源需求大,城市开发建设过度硬化造成降雨形成径流外排,导致地下水补给不足;水体污染降低了水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也加重了水资源的紧缺程度。缺水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应对水资源短缺危机,一方面要治理源头污染、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探寻新的水资源替代。雨水污染程度轻,处理成本相对较低,是再生水的优质水源。在降雨时,利用自然水体和地下雨水调蓄池收集雨水,实现“蓄”的目的;再通过各类净化设施的处理和各级管网的输送,将处理达标的雨水回用于市政浇洒、景观水补充等用途,不但节省了大量的自来水,而且充分、有效的“用”雨水,实现水资源的“开源节流”,节约了水资源也降低了污水的排放。 4结语

建设海绵城市中立体绿化的重要性

建设海绵城市中立体绿化的重要性 摘要:水是建设海绵城市的核心问题,立体绿化做好能够帮助城市将将其水生 态的问题解决,利用立体绿化的景观布置和设计,将海绵城市的功能提高的同时 还能够将其生态调节功能提升。立体绿化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为建设海绵城市提供了支持,有利地促进了海绵城市建设。 关键词:海绵城市;立体绿化;重要性 引言 在海绵城市具体实施中,立体绿化是城市常规绿化的重要补充。立体绿化不 仅能优化景观效果,缓解城市绿化用地紧张,减缓热岛效应,还能保温隔热,节 约能源,滞留雨水,缓解城市内涝。城市建设只有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设计,借 助地方特色生态系统,才能真正发挥人工海绵体作用,创建优美城市生态环境。 1海绵城市概念及其水文特征 最早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才出现了海绵城市,在当时普遍认为环境在城市 建设与开发的过程中受到的影响力需要降低最低,海绵城市的概念就是在此观念 下提出的,其认为建设海绵城市能够帮助城市保持原有的地表径流量。而在建设 海绵城市的过程中立体绿化是重要的载体,对于立体绿化的作用应该在建设海绵 城市的时候高度关注。在对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和水文特征的基础之上,将立体绿 化的作用在海绵城市建设目标的推动下积极发挥出来。开发低影响是海绵城市建 设的核心理念,其主要是对环境在开展城镇建设活动的过程中不再受到影响,将 城镇排水系统建设得与自然环境相适应。而城镇中的立体绿化则有效控制了暴雨 径流量,利用布置和优化立体绿化城市的水环境质量提高,从而确保海绵的功能 被城市所具备。 2立体绿化的作用 这些年来,数量庞大的人口流入城市,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以及环境问题, 其中热岛效应给城市造成了沉重的环境负担。相关研究表明,三成的绿化覆盖率 能够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起到积极作用,当绿化覆盖率达到四成时,可以将热岛 效应面积减少至四分之一,甚至当绿化覆盖率达到六成以上后,热岛效应基本上 已经被控制。但是我国目前的城市土地利用情况已经接近饱和,这样很难再预留 出空地来建设海绵体。在此情况下,立体绿化是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的重要途径。立体绿化比之传统地面绿化而言侧重于立体空间,比如说屋顶空间和建筑物的外 墙等,可以引申出多层次和使用的建筑绿化。从空间上来讲已经从二维的消纳雨 水模式转化为三维模式。立体绿化不仅能起到建设绿色生态的作用,还能够美化 居住环境。根据低影响开发原则,源头分散式措施是目前能够保持开发之前的水 文状态最有效方式。使得更加有效的实现对于径流雨水的净化、调蓄、渗透、利 用和排放。 3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性 在传统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未充分将城市经流雨水处理周全,致使城市建 设发展对污水处理的过程中造成的大量污染被冲进河流,污染生态环境。传统城 市化建设发展因为建设规划和管理不科学合理,所以为解决传统城市建设发展带 来的问题,海绵城市建设发展顺应而生。因此,从整体上来讲,海绵城市建设发 展是在传统城市化发展的基础上,避免传统建设发展问题的一种新型发展。这种 新型建设发展从源头到末端,对城市中的雨水处理通过科学化的技术手段,实现 了水资源的储蓄、渗透、净化和利用的水资源循环利用目的,还有效的推动海绵

海绵城市绿化工程常用植物耐水性分析

海绵城市绿化工程常用植物耐水性分析 摘要:海绵城市是我国针对于某些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比较特殊的地方提出的 新概念型城市,因为海绵城市的概念设立时间不长,以致我国在海绵城市的绿化 工程的探索还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而作为海绵城市中的标志耐水性植物,就需 要具备符合海绵城市要求的各方面因素。 关键词:海绵城市;绿化工程;常用植物;耐水性;分析 引言 随着我国对于海绵城市概念的逐渐落实,大量的海绵城市林立而起,而人们 对于海绵城市中不可或缺的耐水性植物的探索研究也相应的热切起来,以使得海 绵城市的建设能够更加的合理环保。 1 海绵城市的理念 海绵城市是目前我国在城市设计建设过程中提出的新理念,是为了使城市自 身能够具备承受大部分的自然灾害的能力从而达到城市建设安全的目的,海绵城 市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自然环境与建筑工艺之间的相互配合。尤其是针对于一些本 身雨水量较大而城市的防洪防涝设施相对比较落后,整体设施比较不完备的城市,海绵城市的理念就更有必要在这类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植入进去。海绵城市建设理 念的提出就是为了解决水类灾害带来的问题,海绵城市通过对建筑设施的改进以 及相应设备的装设来解水带来的自然灾害问题。 2 海绵城市中耐水性植物的选取原因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与城市化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因为建筑而带 来的环境上的问题日显突出,由城市绿化问题而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等恶劣情况 的解决迫在眉睫。可是随着城市地表水泥化面积越来越大,城市路面所具备的透 水性以及城市绿化对于水的吸收渗透功能直线下降,导致城市本身对于较为恶劣 的水类灾害的抵抗力越来越弱化,城市因水泥、沥青等铺设的表面无法对水进行 有效的疏导、排泄,使得路面积水的情况日益严重,在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同时,也使得城市绿化中的植物因为地表水分过多,而又无法将其引导到别的地方,致 使城市绿化中的植物因无法适应而被大量淘汰。而随着植被的减少,相应的问题 也就凸显出来:城市水土大量流失、城市道路设施遭到破坏、城市绿化景观效果 差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城市建筑还在施工的过程中就要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 探讨,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使得在建设城市的同时,也能够实现对城市自 然环境的保护及绿化景观的维护。所以在植被的选取上就需要进行相关的研究讨论,并进行一定的设计规划。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对于城市绿化中植被的选取,要根据海绵城市自 身的特点,选取与海绵城市能够相互配合、共同存在的植物类型,而喜湿类植物 就具备了海绵城市对植物所需的耐水湿的特点。喜湿类植物即喜欢生存在土壤湿 度较大的环境,如草甸、河湖岸边和沼泽的植物。但喜湿类植物并不能够在完全 水下的条件中生存。而我国城市水类灾害的发生特点是具有季节性的,也就是说 不需要植被在长期水过量的条件下生存,因此喜湿类植物对于海绵城市来说可谓 是十分适合,符合建设要求。 3 海绵城市中耐水性植物的选取 尽管耐水性植物对于海绵城市的理念十分契合,但是不同类型的耐水性植物 之间的耐水性的强度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要根据海绵城市的具体条件进行相应 耐水性植物的选取。以下通过对几种耐水性植物的习性探讨,来对海绵城市绿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