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
新会计准则下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探究

新会计准则下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探究摘要:盈余管理问题是国内外关注的重点问题,它可以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实现市场价值的最大化。
盈余管理以企业的管理部门作为整体,以会计和非会计的综合手段实现收益,其目的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新会计准则以中国特殊的经济环境为背景,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必须把握新会计准则的制约作用,探讨盈余管理的具体措施,从而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引言:近年来,我国的资本市场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金融资产也成为上市公司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会计准则对金融资产的分类进行了修订,由之前的主观分类法改为客观分类法,大大压缩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
在新的会计准则颁布的背景下,财务部、证监会、银监会等等都应该联合起来,创造一个严格守法的监管环境,保证会计准则能够有效落实。
1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作用1.1制约作用1.11强制性的要求多在传统的会计准则下,部分上市公司会在第一年加大资产减值的计提力度,在第二年转回巨额资产减值,达到盈利目的。
新的会计标准颁布以后,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提出了强制性的要求[1]。
首先,新会计准则规定,一旦公司加大资产减值的计提力度,就不允许转回资产减值。
其次,银行等特殊行业的子公司、非持续经营的所有者权益为负值的子公司可以不纳入合并范围。
再次,新会计准则合并报表的控制力度加大,母公司需要把自公司纳入合并范围。
这些规定一方面使母公司的债务压力加大,一方面避免了关联交易的行为,使具体的操作环节更加科学有效,保证公允价值的有效使用。
1.12可选性的政策少随着新的会计准则的颁布,上市公司对会计政策的选择越来越少。
以应付债券的溢折价摊销为例,原本上市公司可以选择直线计算法或利率计算法,现在却只能采取利率法进行计算。
新的会计准则同时取消了存货后进先出法等等,致使企业只能先进先出,对企业的盈余管理造成很大影响。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探析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探析引言盈余管理是指企业通过调整报表科目的选择、计算方法和会计政策等手段,以达到影响财务报表信息传递和决策者判断的目的。
作为上市公司的重要财务指标之一,盈余管理对投资者、管理者、监管机构等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进行探析,并就其影响、原因和对策进行讨论。
盈余管理的现状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盈余管理普遍存在。
一方面,一些公司会通过改变会计政策、计算方法等手段来操纵财务数据,使得公司实际盈利情况与报表盈利情况产生偏差。
另一方面,还有些公司会通过虚构交易、关联方交易等方式进行盈余管理,以达到合理化利益配置的目的。
在盈余管理中,存在以下几个常见现象:1. 实际盈利与报表盈利的偏差有些公司会通过调整会计政策、计算方法等手段,使得报表盈利与实际盈利产生偏差。
这种偏差可能会对投资者的决策产生误导,同时也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程度。
2. 信披不准确由于盈余管理的存在,某些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可能会存在不准确或不完整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很难准确评估公司的财务状况和未来发展潜力,从而影响投资决策。
3. 监管不力盈余管理的存在也与监管不力有关。
一些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审核可能存在疏漏,或者对盈余管理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够,导致一些公司滥用盈余管理手段。
盈余管理的影响盈余管理对各方面都产生重要影响,具体包括:1. 投资者由于盈余管理的存在,投资者很难准确评估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风险,从而影响投资决策。
如果投资者无法获取真实的财务数据,可能会误判公司的价值和潜力,带来投资风险。
2. 公司盈余管理对公司也产生影响。
一方面,虚构盈余可能会导致公司信誉受损,进而影响公司的融资能力和业务发展。
另一方面,盈余管理还可能导致公司在决策制定和资源配置方面出现问题,使公司的长期发展受到阻碍。
3. 监管机构盈余管理的存在也对监管机构产生挑战。
盈余管理可能使监管机构无法准确评估公司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从而影响其监管决策和措施的制定。
浅议我国资本市场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浅议我国资本市场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资本市场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家实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中的重要参与者,而盈余管理则是上市公司日常运作中不可避免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我国资本市场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及其问题。
一、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及问题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总体运行平稳,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市场流动性不足,特别是二级市场交易量偏低,很难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其次是市场风险的整体水平较高,特别是股票市场的波动性较大,不利于市场健康发展。
再次是市场信息披露不充分,很多公司在披露重要信息方面存在缺失,给投资者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及其存在的问题盈余管理是指公司为达到特定目标而通过财务报表等手段来安排经营收益和财务费用的行为。
在上市公司的日常经营中,盈余管理是常见的行为之一,但是一些企业却将其滥用,甚至存在一些不法行为,如虚增收益、操纵股价等,给投资者和市场带来不良影响。
首先,上市公司在进行盈余管理时极易产生虚增收益的情况。
如通过虚增销售额、减少应计费用等手段来提高当期利润水平,从而掩盖经营风险和企业真实盈利能力。
这类做法一旦被揭露,不仅会使公司的信誉受损,还可能引发股价下跌和投资者损失等问题。
其次,上市公司在进行盈余管理时存在操纵股价的情况。
股价是上市公司重要的衡量指标之一,一些企业为了提高股价水平,往往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如发布虚假信息、控制大股东进行股份质押等,这些做法不仅是诈骗行为,而且给市场和投资者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三、资本市场监管体系应加强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对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的监管。
首先,应加强对于监管部门的管理干部的业务培训和教育,提升其工作能力和水平。
其次,对于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确保财务信息公开透明,避免虚增收益的情况。
此外,加强对上市公司关键人员财产申报和巡视监管,以及对重点行业、关键领域的监管,防止操纵股价等不正当行为的出现。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分析1 绪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4 研究方法与内容 (4)2 相关理论概述 (5)2.1 盈余管理的概念界定及其计量 (5)2.2 审计意见的概念界定及其分类 (6)2.3 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相关性的分析 (6)3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分析 (7)3.1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条件 (7)3.2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 (8)3.3 盈余管理的手段和识别 (9)4 实证分析及其过程 (12)4.1 研究假设与样本选取 (12)4.2 变量选择与模型设计 (13)4.3 相关性分析 (14)4.4 逻辑回归分析 (14)4.5 实证结果分析 (14)结论 (16)参考文献 (17)1 绪论1.1 研究背景盈余管理的研究最早出现在西方国家,国外许多学者基于西方资本市场对盈余管理进行研究,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掀起了一股研究盈余管理的热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大环境下的盈余管理实证研究引起了许多学者的研究兴趣,盈余管理由于是运用法律法规的漏洞及其选择性进行盈余的调节,看似是合法且毋庸置疑的,但是对于依靠企业的财务报表获取信息的报表使用者来说,它显得极不合理。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涉及十几种行业类型,每种行业的上市公司的经营方式不同,所处的经营环境和行业环境更是千差万别,这使得每个行业有其自身的特点,注册会计师对盈余管理的敏感程度有所差异的研究观点。
他们怀疑注册会计师不具有发现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能力,在某些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可能成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帮凶,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意见以误导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于注册会计师是否能够发挥其自身的监督作用的质疑一时被推到风口浪尖,针对注册会计师发表的审计意见是否含有披露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的信息,是财务报表使者关注的焦点。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象普遍存在,而投资者利益保护在现实中的具体表现就是盈余管理,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对外部投资者的利益造成了损害,严重削减了投资者的信心,极大阻碍了资本市场的发展,盈余管理的结果最终反映在公司的财务报告中,而审计对财务报告具有重要的审核作用,因此需要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浅议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得 以 提 高 。 目前 , 国上 市 公 司 进 行 资 产 重 组 的 方 式 有 债 务 重 还 是 有 限 的 。在 《二 公 司 股 权 激 励 管 理 办 法》 行 之 后 , 多 我 j市 施 很
企 业导 报 2 1 年第 0 期 02 3 4 5
经营管理
如考虑 公司 公司采取 了股权激励 的办法减 小代理成本 。然而 , 在股权激励 在 监管制度 设计 中应 该综合考虑多个方面 的因素 , 剔除 由于短期行 为产 生的 重新进入 中国资本 市场之后 , 不少管理层通 过盈余管理行 为对 盈余状况时应着重观察其 盈利 结构 ,
减值 、 货跌价 的事项 消失后 , 存 企业 可 以在 原计提 的范围 内转
回减 值 准 备 , 入 当 期 损 益 。由于 上 市 公 司 的应 收 账 款 、 他 应 计 其
三、 盈余管理的客观必 然性
() 理成 本 的存 在 。 公 司 制是 现 代 企业 普 遍 采 用 的 一 种 1代
展 。() 3 会计政策 的不完善 。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和 而忽视 审计效果 。 有关监管部 门要对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 计 编 制会 计报表 时所采用 的具体 原则、 方法和程序 。如果财务报 师 进 行 定 期 和 不 定 期 检 查 和 审 核 , 强 质 量 监 管 , 大 审 计 失 加 加 表能够 以一 种可靠 的方 式如实地 反映公司 的财务状况和经 营 败成本, 提高行业准入 门槛 , 促进有 效的公平 竞争, 剔除不合格 成果 , 则财务报表 的价值将会增 加。由于 企业 所处 的环 境千 差 的会计师事务所 , 高整个行业 的审计水 平 ( 提 曹勇 ,0 7 。 () 2 0 ) 3
本科生毕业论文《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

河南财经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姓名学号专业会计学指导教师 qq 讲师2009年5月15日摘要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的现象是当今许多国家所面临的问题,也是我国资本市场上的热门话题。
由于中国股票市场的特殊历史和制度背景,中国上市公司具有较强的盈余管理动机,而作为盈余管理的“重灾区”,亏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更加引人注目。
近年来,我国证券制度不断更新,证券监管也逐步加强,新会计准则也开始实施,中国的盈余管理出现了新的特点。
中国的亏损上市公司由于其报告盈余的“特殊性”,往往被认为有强烈的盈余动机。
亏损上市公司为了达到预期盈利目标,在提供财务信息时,为了实现其预期利益,通过一些盈余手段,使其财务报表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使其投资者对该公司更具投资信心,盈余管理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我国的证券市场正在以令人惊奇的速度发展,市场规模迅速扩大,盈余管理现象已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不容忽视的、具有普遍行的现象,严重影响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为此,立足我国国情,深入研究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主要从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的角度入手,就亏损上市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的行为做了一些研究,证实了亏损上市公司确实存在盈余管理的现象,指出了它们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及方法,并提出了防止盈余管理现象发生的政策及建议。
关键词: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会计信息;证券制度AbstractEarnings management of listed companies is a phenomenon faced by many countries today,but also China's capital market,a hot topic.China's stock market as a result of special historical and institutional background of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with strong earnings motive,and earnings management as “disastrous” los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of listed companies much more compelling.In recent years,China's securities system is constantly updated,securities regulators have gradually strengthened, and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have also begu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ina's surplus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emergence of new features.China's loss-making listed companies report their earnings as a result of the "specialty" are often considered to have a strong motivation surplus.Listed companie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expected profit in the provision of financial inform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ir expected benefits by means of some surplus to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of a “thriving”,the scene to make it more investment investor confidence in the company, the surplus management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China's securities market is surprising that the rate of development, the rapid expansion of market size,the phenomenon of earnings management has become China's securities market can not be ignored, with the general line of the phenomenon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health of China's capital market development, and to this end,a foothold in China conditions, in-depth study of China's los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of listed companies of the status quo is necessary.In this paper,a lo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sted companies,listed companies on the existence of a los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to do a certain behavior study confirms the existence of a loss of a listed company of the phenomenon of earnings management, pointing out that the management of their surplus to the principal means and methods and put forward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policies and proposals.Key Words:Loss of listed companies , Earnings Management ,Accounting Information,Securities system目录引言 (1)(一)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 (1)(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文献综述 (2)1.国外学者的研究综述 (2)2.国内学者的研究综述 (3)(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3)一、盈余管理的含义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5)(一)盈余管理的概念 (5)(二)盈余管理的特征 (5)(三)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的区别 (6)(四)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特殊性 (7)1.中外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比分析 (7)2.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特别目的 (7)二、我国亏损上市公司实施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及方法 (9)(一)我国亏损上市公司实施盈余管理的动机 (9)1.一级市场股票的发行与上市 (9)2.再融资动机 (9)3.维持公司上市资格 (9)4.管理当局的业绩考核 (9)5.债务契约 (10)6.高级管理人员的更迭动机 (10)7.避税动机 (10)8.其他动机(政治动机) (10)(二)我国亏损上市公司实施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 (10)1.利用应计项目的管理 (10)2.利用关联方交易 (11)3.利用资产重组 (11)4.利用会计政策的变更 (11)三、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12)(一)公司简介 (12)(二)案例介绍 (12)(三)案例分析 (13)(四)案例结论 (14)四、盈余管理的防治措施及对策建议 (15)(一)制定和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及有关的法规规范 (15)(二)改进公司的治理结构 (15)(三)强化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增强对盈余管理的外部监控 (16)(四)加强外部监督 (16)五、结论 (17)参考文献 (18)致谢 (19)引言盈余管理在西方提出由来已久,可以恰如其分的称之为“市场参与者的游戏”。
浅议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

而言 , 创业 板市 场有 其独 有 的特征 , 即低 门槛 , 高 风险 , 严监 管 。 鉴 于
了满足上市要求 , 将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研发费用资本化 , 从而虚 文 章对 我 国创业板 市 场上 盈余 管 理 的有 效监 管 提供 帮助 , 以促进 社 增企 业 无形 资产 。 使用 寿命 不确 定 的无形 资产 , 不计 提摊 销 , 只需 年 会 资源 的合 理配 置 , 社 会经 济 的 良好 发展 。 末进 行 减 值测 试 , 计 提 减值 准 备 , 这在 一定 程度 上 也 为操 纵 会 计 盈 二、 我 国创业 板上 市公 司 I P 0盈 余 管理现 状分 析 余提 供 了空 间 。 由于我 国创业 板 市 场在 外部 相 关 规 定 和 自身 特 征上 与 主 板 市 三、 有效 规 范创业 板上 市公 司 I P O盈 余管 理 的建议 场具有 明显 的区别 , 因此 , 创业板市场上市公 司在 I P O过程 中进行 盈余管理的手段除了主板公司盈余管理常用的手段之外 , 还出现了
了企 业进 行 盈余 操 纵 , 使 得企 业 I P O 当年 利润 虚 增 , 从 而 为 其 获得 会计估计需要职业判断, 具有很强的主观性 , 采用会计估计对 上市条件打下基础。监管当局应该适当地控制企业上市 门槛 , 对于 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很容易调整会计盈余。 如对 固定资 拟 上 市 的企 业 , 不仅 要 审 查其 短 期盈 利 状 况 , 更 要 考 虑 其 成 长性的公 司 当 中 , 大 多 是 高新 技 术 企 业 , 无 形 资 产 所 我 国主板市场经过 2 O多年的发展仍然存 在严重的盈余管理问题 , 占份 额 比较 大 , 因 此无 形 资产 的确认 和 计量 , 对 于它 们来 说 举 足 轻 那么具有低 门槛 和高风险的创业板市场在 I P O过程是否存在更为 重 。创 业板 上市 公 司利 用无 形资 产 的确 认和 计量 , 往 往会 取 得 比较 严 重 的盈 余 管理 问题更 加 让 人怀 疑 。创 业 板公 司高 市 盈率 上 市 之 满意的盈余管理效果 。在无形资产的研发过程中, 符合资本化条件 后, 业 绩 的 突然 下滑 , 不 禁 让 人想 到 I P O过 程 中严 重 的 盈余 管 理 问 的费用 , 才会 给 予资 本化 , 计 入无 形 资产 成本 。然 而 , 企业 可 能会 为 题, 这在 一定 程度 上 扰乱 了我 国社 会 经济 秩 序 。笔者 希 望通 过此 篇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上市公司数量的逐渐增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也备受关注。
盈余管理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而进行的对损益表信息的调节,目的是通过财务报表的披露来影响广大投资者和分析师对公司业绩的理解。
盈余管理的存在可能会扭曲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影响投资者的决策,甚至导致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有效的对策。
1. 盈余管理存在的形式多样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收入及费用的确认时间的操纵、资产负债表的结构调整、重分类盈余的利用和会计估计的选择等。
这些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公司的盈余水平和财务状况,从而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的评价。
2. 盈余管理的动机复杂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多种多样,既有为了满足内部利益相关者的要求,也有为了应对外部压力,甚至为了达到市场预期。
这些动机虽然有时会对公司的经营产生积极的影响,但一旦盈余管理的手段过度,就可能导致财务报表信息的不真实,影响公司的可持续经营。
3. 盈余管理对公司经营的影响盈余管理可能会对公司的经营产生深远的影响,不仅可能扭曲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还可能引发公司内部管理问题和公司治理风险。
尤其是在金融危机期间,一些上市公司为了应对市场的负面预期,采取了一些不当的盈余管理手段,进一步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1. 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和风险控制机制应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首先需要在内部加强公司治理结构和风险控制机制的建设。
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对经营、财务和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有效监管,杜绝利益输送和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
公司应完善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层的治理机制,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和透明度。
2. 强化会计准则的规范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问题,应当强化会计准则的规范,提高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
要切实加强对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提高违规成本,促使企业自觉遵守相关规定,杜绝盈余管理的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强 化 注册 会 计 师 监 管 三)
上 市 公 司常 借 助 社 会 中介 机 构 f 会 计 师 事 务 所 ) 介 入 使 如 的 其 盈 余 管理 行 为 合 法 化 。 因此 应 该 强化 注 册 会 计 师 的独 立 性, 以
及 行 业 的 自律 和 监 管 机 制 , 立 和 完 善 质 量 监 督 体 系 , 实监 管 建 充 队伍, 赋 予其 相 应 的 , 立调 查 委 员 会 、 术 鉴定 委 员 会, 高 行 并 建 技 提 业 自律 监 管 的处 罚 权 权 威 性 。监 管 部 门 也 应该 完 善 上 市 公 司 对
f 1 全 公 司 治 理 结 构 二 健
股 价 上 涨后 , 分 在 低位 买进 的投 资 者 ( 括 公 司 管 理 人 员 部 包 在 内的 内幕 交 易 者 ) 就 可 能 通 过股 价 的上 涨 而 获 利 。 而 外 部 投 ,
在 我 国董 事 会 是 代 表 股 东 利 益 的 常设 机 构 .监 事 会 与 董 事 会 是平 行 机 关 , 同时对股东大会负责。 但独立董事既使发现了上市公
( ) 股 价 的 影 响 一 对
少 盈 余 管理 带来 的消 极影 响
f 完善 会 计 准 则体 系 一)
会 计 准 则 的 制定 过 程 是 各 利 益 主 体 多方 博 弈 的过 程 .具 有
固有 的 灵 活性 。 一旦 出现 新 的 会计 问题 , 计 准 则便 会 出现 “ 空 会 真 地 带 ” 企 业 造成 盈 余 管 理 机会 。所 以 应 当完 善 会 计 准则 体 系 给
动 机 做 以下 分 析 。
( ) 票 的 发 行 与 上 市 一 股
一
首 先 , 盈余 管 理 动 机 的研 究方 面 。目前 国 内学 者 大 多集 中 在 于公 司规 避 监 管 政 策 的盈 余 管理 行 为 研 究 。随 着 中 国改 革 的进
步深 化 和 股 权 分 置 改 革 的 实施 .上 市 公 司 盈 余 管 理 的其 他 动
《 司法 》 企 业 有 严 格 的 规定 , 必 须 在 近 三 年 内连 续 盈 公 对 如
利 , 能 申 请上 市 。为 达到 目的 , 业 便采 用 盈 余 管理 , 行财 务 才 企 进 包 装 , 法 合规 的“ ” 上 市 资 格 。 同 时 , 过 盈余 粉饰 的报 表 合 骗 得 讲
会 计 师 事 务所 的聘 任 模式 ,使 管 理层 不 介 入 会 计 师 事 务所 的聘
任 , 约 管理 层 变 更 事 务所 的情 况 发生 。 制 f 改善 证 券 市 场相 关制 度规 定 四1
的行 列 , 至 应 被 摘 牌 的公 司仍 在 正 常 交 易 . 果 使 市 场 风 险 剧 甚 结
余或 亏损 的 问题 十 分 敏 感, 计盈 余 成 为 许 多 契约 的 重要 参 数 。 该 文 首 先 对 已有 的 盈 余 管 理研 究进 行 简要 的评 述 , 此 基 础 上 结 合 会 在 我 国上 市公 司情 况 , 盈 余 管 理概 念 、 济后 果 、 机 以及 治理 与 防 范 方 面进 行 分析 。 从 经 动
在 一定 程度 上 , 场 并 不 能 辨认 和 惩 罚 “ ” 盈 余 管 理 行 市 坏 的 为 。即往 往市 场 会 对 管理 层 预 期 作 出相 反 方 向的反 应 , 且 倾 向 并
于做 出过 度 的反 应 , 而 导 致 企业 的价 值 被低 估 。 从
( ) 资 本 市场 资 源 配 置的 影 响 三 对 “ 微利 ” 象 的存 在 , 现 导致 应 该 被 S T的 公 司仍 然 在 盈 利 公 司
溺 一 一
巫
一
—
—
浅论我 国上市公司盈 余管理 问题
口 米 玛 西 南 财 经大 学 会 计 学 院 摘 要: 盈余 管 理是 2 0世 纪 中后 期 兴起 的 实证会 计 研 究 的一 个 重要 领 域 。近 年 来 , 余 管理 问题 也 就 成 了理 论 界 研 究 的 一 个 热 盈 门话 题 。 原 因是 在 我 国资本 市场 上 盈余 管 理 产 生 了充 分 的利 益激 励 。 其 在我 国, 经济 正 日益 市场 化 , 业 各部 门各 利 益 相 关人 对会 计盈 企
还 有 助 于企 业 获得 较 高 的 股 票定 价 。
( ) 二 维持 公 司 上 市 资格
机 同样 值 得 关 注 .今 后 的 重 点可 能 是 把 盈 余 管 理 与 股价 经 理 报 酬 以及 债 务 契 约 结 合起 来 进 行研 究 .这 将 有 益 于 有效 甄 别 上 市
资 者 处 于信 息劣 势 , 时 由于 我 国证 券 市 场 投机 性 较 强 . 多人 同 许 抱 着 “ 涨 不 买跌 ” 想 法 以 高 价购 买 了股 票 。而 被 管 理 的盈 余 买 的 不 可 能 持 续 保 持 高 增 长 , 余 出 现 下 降 , 价 开 始 下 跌 . 成 投 盈 股 造 资 者 的损 失 。 这些 证 据 说 明 , 场参 与者 确 实 是被 那 些 简 单 的甚 市 至 是 透 明 的盈 余 管理 行 为 给 蒙骗 了 。
增 , 限 的资 本 资源 被 无 效 占用 和 浪 费 。 有
三 、 国上 市公 司盘 余 管 理 的动 机 我
在股 票 发 行 方 面, 以继 续 采取 上市 保 荐 制 度 。 可
五 、 现 与启 示 发
随 着 我 国证 券市 场 的发 展 ,学 术 界也 对 市 场 中 的盈 余 管 理 行 为做 了一 些 初 步 的 研 究 。 本 文试 就 我 国上 市 公 司 的盈 余 管 理
管 理人 员 用 来 传递 内部 信 息 给投 资 者 的 一种 机 制, 理 人员 通 过 管 盈余 管 理 来 影 响 公 司 的股 票 价 值 。可 见 盈余 管理 实 际上 是 管 理 人 员通 过 对 会计 政 策 的选 择 以实 现 某 些特 定 目标 的手 段 。 二、 盈余 管 理 经 济后 果 分 析 从 资 本 市场 观 的 角 度分 析 , 余 管 理 的 经济 后 果 表 现在 : 盈
.
关键词 : 市公司; 上 盈余 管理 : 动机 : 治理 ; 范 防
一
、
盈 余 管理 的概 念
企业 注 意到 本 年 度 的 一 些 财务 指标 有 偏 离 债 务 条 款 的趋 势 或 已经 偏 离 时 , 会 有很 强 的动 机 进 行盈 余 管 理 。 也 四 、 市公 司 盈 余 管 理治 理 与 防 范对 策 思 考 上 在 盈 余 管理 问题 上 可 以采 取 适 当 的 治理 和 防 范 措施 , 量 减 尽
( ) 理 避 税 三 合
外 ,盈余 管理 对 经 济 资 源 配 置 的 影 响研 究 将 成 为 今 后 研 究 的 重
点 , 市 公 司 的 盈 余 管 理 是 否 误 导 投 资 者 的 决 策 、 否 造 成 上 是
资 源 配 置 的 扭 曲 、 强 制 性 披 露 要 求 是 否 有助 于减 轻盈 余 管 理
对 资 源 配 置 的不 利 影 响 等 问 题 ,迫切 需 要 监 管 者 和 学 术 界 给予 充 分 关注 。
参考 文 献 :
“ 理 避 税 ” 所 以 成 可 能 , 方 面是 由于 我 目 的税 法体 系 合 之 一
呈还不十分完善, 税收优惠政策颇多; 另外一方面是由于公司管理
公 司 的利 润 操 纵 行 为 ,同 时也 有 助 于 政 府 监 管 部 门制 定 适 合 我
国 国情 的 会计 准 则 和 财 务信 息 披 露 政 策 。 其 次 . 国 的制 度 背 景 以 及证 券市 场 有 异 于 两 方 发 达 国 家 , 中
上 市 公 司的盈 余管理行为也有别 于 国外 的情 形 ,基 于 中 国证 券 市
青: 者在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用上有较大的灵活性 。
( ) 避 债 务 契约 约 束 四 规
[ ] 盈余 管 理 有 关理 论 问题 的探 讨 l. 南金 融, 0 , 5 1对 l西 1 2 7( ) 0 O. [] 2 浅析 盈 余 管理 行 为 的 动机 『. 宁 经济 , 0 , ) I辽 ] 2 307. 0
( 别 处理 ) 特 ; 当其 继 续 亏损 将 暂 停 上 市 资格 , 即停 牌 。 目前 是 进 行 理 ( 别转 让处 理 ) 特 。这 意 味 着 如 果 继 续 经 营不 力 , 要 退 出 将 皇 股 票市 场 , 这是 投 资者 不 准 愿 看 到 的 结 局 。 因此 , S , 公 司 对 T 晕 进 管 理 甚 至操 纵 利 润 , 会 成为 常见 的 手段 。 就
根 据 《 司法 》 公 以及 其 他 有 关 规 定 , 市 公 司 连 续 2年 亏损 , 上
或 者 每净 资产 低S 或 将 T处 理
场 实 际情 形 的盈余 管理 计 量 模 型将 是 今 后 研 究者 的努 力方 向 。 另 外 ,需 要 进 一 步 研 究 中国 上 市 公 司盈 余 管 理 的手 段 。此
( ) 上 市 公 司 价 值 的 影 响 二 对
司违规行 为 , 不会 采取 行 动 制 止, 不会 以发 布 公 告 或警 示 等 方 也 更 式 引起 市 场 的 关 注 , 是 选 择 沉 默 或 是 离 职 。 为 监 督 部 门 而 作 的 监 事 会 也 依 附 于董 事 会 , 监 督 作 用更 是 大 打 折扣 。 此 . 其 据 我 国 上市 公 司 应该 健 全 公 司 治理 结 构 , 少 盈 余 管理 的可 操作 性 。 减
对 盈 余 管 理 的概 念 可 以从 两 个 角 度 进 行 理 解 : 1 约 角 度 。 f契 1
在合 同为 刚性 和不 完 全 时 ,盈余 管 理 就 是 一 种 低 成 本 的 方法 ,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