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高考地区论述类文章命题分析指导——关注细微变化 强化文体意识

2020新高考地区论述类文章命题分析指导——关注细微变化 强化文体意识
2020新高考地区论述类文章命题分析指导——关注细微变化 强化文体意识

2020新高考地区论述类文章命题分析指导

关注细微变化强化文体意识

近几年,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题型稳中有变,2019年11月30日,山东省举行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模拟考试),论述类文本阅读题目在这张官方试卷中却呈现颠覆性的变革。2020年的论述类文本阅读,将会以何种形式来考查?对于即将到来的2020年高考,考生应如何迎战呢?

一、放开眼界,关注细节变化。

这里,我们简单梳理一下自2015年以来这一题型的变化轨跡。

2015年广东省高考自主命题,该题目题号为12、13、14,题型为两道选择题外加一主观题。2015、2016年全国卷,该题目连续两年题号为1、2、3,题型为三道选择题,设问如下: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一题重在考查考生对于原文信息的锁定与比对,关注细微转述中的陷阱。备考中我们要对这些常规陷阱了然于心,重点防范“随意增加词语或短语”、“删减修饰成分”、“更换关键词”、“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混淆概念的内涵外延”、“弄错代词”、“已然与未然”、“或然与必然”等常规错误。

第二题一般会涉及复句关系,我们要明确十种复句类型: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假设、因果、条件、解说、目的,重点关注出现频率最高的类型——因果(强加因果、因果倒置)。

第三题多是基于文本之上的理解、概括与推断。要求我们通观全篇,整体考量,选项

不一定是原文、原语段,只要基于原文可以做出合理推断即为正确,否则即判为“无中生有”、“推断绝对化”等。

虽然2015、2016年全国卷保持了延续性,但是如果备考时我们稍微放开眼界,就会发现,2014、2015年山东高考卷与我们有细微差别,题目设置分别为:1. 下列对本文主旨

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2. 根据文意,下列做法不属于“调理心情”的一项是3.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1. 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这两年的题目设

置已经摆脱了只考查文本内容的单一题型,开始引导考生关注文体本身——论述类文本,

考查考生提炼文本主旨、匹配论点与论据的能力。如果在2016年备考时我们有意识地关注论述类文本的文体特征,那么2017年当题型发生变化时我们就不会手足无措。

2017、2018、2019连续三年考查题型完全一致,均为三道选择题: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出题者将前两年的1、2、3题整合为1、3题,考点不变,上文已经明确,不再赘述。

重点分析第2题(关注下划线部分):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2019年全国卷)

A.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B. 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既有对当下创作的分析,也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C. 文章引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巧妙衔接了上下文,也有力支撑了论点。

D. 文章末段论证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时代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体现。

A选项考查论证层次,B选项考查论证立场,C选项考查论证方法,D选项考查论点、

论据的逻辑关系。对于论述类文本,考生需具备如下能力:迅速提炼文本主旨,厘清分论

点的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和逻辑关系(并列、递进),熟识论证方式——立

论(直接提出观点并阐明理由)、驳论(包括直接反驳、反证法、归谬法),理顺论证层

次(层进式、总分总式、并列式、对照式),辨识常规的论证方法(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引用论证、类比论证),明晰论点、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这已经不限于回归原文的信息筛选、比对,要求考生带着明确的文体意识通观全文,

整合信息。

所以,考生在阅读文本时,需要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需要圈点勾画如下信息:位于

句首或句尾的观点句的核心词,文章中表明起承转合的层次性词语,举例论证、比喻论证

及对比论证等论证中的论证主体。并通观全文,理顺文章层次,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找出出现的所有论证方法。在此,我们以2018年全国卷一段文字为范例来展示如何圈点勾画。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

继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

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

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

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

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

通过划线部分,我们能迅速理清本段观点为“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从逻辑上”、“从现实过程上”意味本段文字从两个层面展开。“然而”告诉

我们在“从逻辑上”这一层面的论述中又包含两个小的层次,文本分别阐述了“照着

讲”“接着讲”的意义。文本如下题目涉及本段文字1D. 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讲的过程。2D. 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

分离,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3C.“照着讲”内含“接着讲”,虽然能发扬以

往的思想,但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D.“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就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

二、通关全局,强化文体意识。

我们在梳理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本题的位置与题型变化,更要通观整张试卷,并思

考各个板块设置调整间的细微关系。全国卷自2017年开始出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这一题型,但是2019年从以前的7、8、9题调整为4、5、6题,紧跟论述类文本之后。这是否意味着从答题思维角度看,该题型与论述类文本更接近,更有利于实现整张试卷答题思维的流畅性。

2018年非连续性文本在一些模拟题中出现变化,其考查点的设置与论述类文本有很多交叉重复的地方,一张试卷同一考点重复考查有悖于考核精神。我们惊奇地发现,2019年11月30日,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卷)语文试卷出炉,将论述类文本阅读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整合为现代文阅读。它以科幻小说为命题背景,设置

了三则材料,第一则材料为文学评论,是对刘慈欣的科幻作品的评论,500多字;第二则材料为论述类文本,是关于科幻小说为何缺少文学性的讨论,1000来字;第三则材料也是文学评论,是对科幻文学风格的评论,400多字;三则材料共2000字左右,设置5道题目: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 科幻小说定义的困难性,主要在于科幻小说是一种跨门类的、延展广阔的文学。

B. 科幻文学的最大优势就是其丰富的故事资源,这种资源由科技的进步源源不断地

提供着。

C. 只要不违反基本的科学原理,作家完全有权利在作品中加进自己的天才臆测。

D. 现代科幻文学对科学最新进展的表现很有限,大量故事的核心仍基于古典科学。

4.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 用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来评价科幻小说是否合理?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1、2题还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的筛选、比对题目,在论述类文本中常出现在1、3题中。

第3题已经在考查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在历年的全国卷中从未出现过这一题型,

但其在2018年天津高考卷论述类文本中已经出现:

3. 下面所列当今现象,不能体现倒数第二段所说“科学技术与人的矛盾关系”的一

项是

A. 习惯使用电脑打字的人常常感慨,有些字不会写了,有些字写不好了。

B. 家务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开始进入生活,使很多人逐渐由“不用干”变成了

“不会干”。

C. 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大,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也使一些人患上严

重的手机依赖症。

D. “阿尔法狗”程序战胜顶级围棋大师后,职业棋手们纷纷采用智能软件辅助训练,提高水平。

两道题目ABCD四个选项均来自文本之外,前者是四句言论,后者是四种生活现象。要求考生对文本观点有深刻的理解,并能够提炼观点,选择论据。而2020年山东模拟卷第4题以主观题的方式直接考查论证特点,这一考点自2017年开始一直以客观选择题的方式出现在论述类文本阅读第2题的考核中,细心的同学只要对第2题ABCD选项稍加归纳整理,就可以尝试着从观点、论证层次、论证方式、论证方法等角度分析文本,总结、提炼特点。

第5题更是上升至鉴赏、评价层面,要求考生基于文本理解对某一文学样式进行评价,完全是开放性试题,答案自圆其说即可。

2020年全国卷是否会取消论述类文本不得而知,调整试卷内容、调和增加主观题与文本阅读总量的矛盾,该整合不失为一种尝试。而将论证方法的考查以主观题的形式合并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的做法再次提示我们,备考中强化文本意识至关重要。非连续性文本本身可以包含不同的文本形式,如果文本里有论述类倾向的文本,顺势考查论证的相关知识未尝不是一种命题思路,既然考文本知识,新闻、科普文、调查报告等文本亦文体特征鲜明,语言特色突出,也极有可能成为考查要点。

这提示我们,论述类文本备考时已经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已知题型的训练中,而是要强化文本意识,将其与新闻、科普文、报告文學等文本放在一起,从文本特征的角度系统地认识这些文学样式。

考查题型可能千变万化,作为考生,切不可唯前一年高考题型马首是瞻,亦步亦趋;我们要放开眼界,遍观各省份近几年的高考题及具有影响力的模拟题,细心推敲同一题型的变化细节,强化文本意识,在题海中锤炼自身。

三种文体(文章文体)的学习(精选.)

三种文体(文章文体)的学习 一记叙文 定义: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知识点: 1.记叙文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记叙文的人称: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更加亲切)和第三人称(更加广泛)。 3.记叙文的线索:1.人线2.物线3.情线4.事线5.时线6.地线 4.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平叙)。 5.记叙文的划分按事件的发展过程、空间转换、内容变化、人物、场景变化、感情变化、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 6.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等或正面,侧面、细节)、议论、抒情、说明等。 7.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形象,生动,具体。 8.记叙文的表现手法:描写、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象征、比喻、以小见大、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卒章显志、托物言志等。 二说明文 定义: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地解说,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 知识点:1。说明文分类 2.说明文顺序: 3.说明文语言特点 4.说明文说明方法:

举例子: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地说明了事物。使比较抽象,复杂的事情或事物变得通俗使之浅显易懂,让人信服。举例子必须让人觉得有真实感。 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 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说明文中的打比方,同修辞方法中的比喻是一致的。用这个方法,可以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浅显易懂,具体生动。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打了……比方,体现了事物的……特点) 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从而更科学、 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甲是乙,乙是甲。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画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画图表的方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使读者直观,一目了然地了解事物的特征。 作诠释:诠释法又称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作诠释。(具体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 作比较1、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 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2、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 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具体、生动,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 引用说明:有力说明,并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 公式定律、典故谚语、文献、诗词、歌谣、传说等进行说明。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有序地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帮助读者掌握特征,头绪分明。

广告英语的文体特征及功能的分析和探讨

【摘要】本文就选词、择句及修辞等方面对广告英语的文体特征及功能作了一些分析和探讨。指出广告英语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其以说理、劝诱为主的文体特征逐渐具有了文学的移情感染特征,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大众化的视听阅读文学。 在现代西方社会中,广告已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消费向导。广告的根本目的是代商家向公众传达其产品的有关信息并促使他们最后购买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为达到其目的,广告制作人总是挖空心思在语言上大下工夫。由此,在其选词、择句及修辞手法上都表现出其特有的语言特征。本文拟就广告英语在选词、择句及修辞等语言特征及其功能方面作些探讨。 一、词汇特征 (一) 常用词语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不愿意花太多的时间去仔细研究广告。为此,广告的形式、语言、内容必须做到新颖独特、简洁生动、通俗易懂。正是这些要求使得广告语言在谴词上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格局。 1 、大量使用评价性形容词广告英语中常大量采用褒义色彩浓厚的评价性形容词(evaluative adjectives) 来赞扬其产品的优良品质,以期赢得公众的心理认同,树立产品的良好形象。如下例就是一个极端:An unrivaled international collection of exceptional naturalfibre bedding , clothing , intimate apparel and personal accessoriesfor discerning and some very fortunate children.有比较才有鉴别。但由于受广告法的约束和限制,在广告中不能采用贬低别的商品方式借以抬高自身的身价。因此,广告商在推销宣传产品的过程中不能使用带有明显贬义的词汇来同其他产品进行比较,往往转而借助缺少比较对象的模糊的比较方式来显示其产品质量更高一筹。如:Persil washes whiter and it shows.———(Persil 洗涤剂广告)Tastes richer. . . mellower. . . more satisfying.———(REAL 牌香烟广告)有时为了避免对其自身的产品可能造成的负面联想。在广告中甚至采用一些新词来替代业已广为人们所熟悉的词汇,如用pre - owned 代替second - hand ; 不说有小号鸡蛋(small eggs) ,而说有medium, large , extra 和jumbo 四种规格的鸡蛋。 2、注重使用简短动词英语广告中常使用一些单音节的动词,如用get 替代obtain ,buy 替代purchase ,用use 替代utilize 等,从而使得语言简洁生动,易于诵读,增强其可读性。如:Getting places in the business world is easier if your bankeris there to meet you.———Security Pacific Asian BankWhy buy just a boat , when you could buy a CHRIS -CRAFT.———Chris - Craft这类简短动词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最频繁、意义最明确的动词。虽然其含义千差万别,但在广告里面都可以用来暗示广告商品与消费者之间的某种关系;以期消费者从中获得某种联想, 借以满足其某些心理欲望。如“have , get , give , buy , keep”可表示消费者对某些商品或服务的取得和拥有;“take , use , have”可涉含消费者使用商品的动作和过程;而“like , love , need ”则可表示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喜爱及需求程度。因而,有人也把这类能激发起消费者心理联想的动词称为“鼓动性动词”。 3 、灵活运用复合词复合词除了新闻语体外,在其他文体中是不多见的。在广告中,广告商大量采用复合词,不仅可以节省许多篇幅,而且在行文上往往打破常规、独具匠心,令广告语言更加引人注目,以增强其记忆功能和注意功能,在受众心里留下更为持久深刻的影响。如:The exhibition , which will run concurrently , will have state- of - the - art exhibits , will definitely interest many. We’reone of America’s most sought - after national consulting firms forone reason - - our technological edge.此类复合词还有很 多:pollution - free (fuels) , brand -new , wear - resistant , all - in - one , honest

文章体裁分类文体常识及写作手法(整理)

文章体裁及文体常识 第一章文章体裁及文体常识综述 文体分为文章体裁和文学体裁。 文章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演讲稿。 文学体裁:诗歌、小说、戏剧、散文。 (一)有塑造形象的是文学作品:四大类 一、诗歌:诗、词、曲、民谣等。 二、散文:描写出对社会、人生、自然界的特殊感悟。 三、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四、戏剧:指剧本、戏剧文学、电影文学(神话、传说、寓言、童话、民间故事等可列入小说类) (二)没有塑造形象的是一般实用文章:四大类 一、记叙文: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传记、记人叙事。 二、说明文:说明具体事物或事理,介绍科技知识、地理状况等。 三、议论文:对人或事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张、看法或批驳对方观点。有时评、社论、按语、杂文及观后感、读后感等。 四:应用文:固定格式、固定用途、专门对象。书信、通知、启事、调查报告、借条、申请书等。 (三)写作手法 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四)表达方式 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五)修辞手法: 就是修辞格的运用,常见的修辞格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以上8种为大纲规定必须掌握的修辞格),以及反复、双关、反语、引用、对比、衬托(映衬)、顶针(顶真、连珠)、移用、通感、婉曲、回文、呼告、互文等。

高级英语文体分析

A Brief Stylistic Analysis on “ Mohamed Elbaradei’s Nobel Lecture for 2005” 外语系09级师范二班徐仲良11号 Abstract: On October 7, 2005, ElBaradei and the IAEA were announced as joint recipients of the Nobel Peace Prize for their "efforts to prevent nuclear energy from being used for military purposes and to ensure that nuclear energy, for peaceful purposes, is used in the safest possible way." ElBaradei donated all of his winnings to building orphanages in Cairo. The IAEA's winnings are being spent to train scientists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use nuclear techniques in combating cancer and malnutrition. ElBaradei is the fourth Egyptian to receive the Nobel Prize, following Anwar Sadat (1978 in Peace), Naguib Mahfouz (1988 in Literature), and Ahmed Zewail (1999 in Chemistry). In his Nobel lecture, ElBaradei said that the changing landscape of nuclear non-proliferation and disarmament may be defined by the emergence of an extensive black market in nuclear material and equipment, the 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 and sensitive nuclear technology, and the stagnation in nuclear disarmament. To combat proliferation, ElBaradei has suggested keeping nuclear and radiological material out of the hands of extremist groups, tightening control over the operations for producing the nuclear material that could be used in weapons, and accelerating disarmament efforts.[71]ElBaradei also stated that only one percent of the money spent to develop new weapons would be enough to feed the entire world and that, if we hope to escape self destruction, nuclear weapons should have no place in our collective conscience and no role in our security

文章体裁

这个问题说简单也很简单,首先,小说,无论是短骗还是中篇长篇,都用一个共性:既是:小说是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展现故事情节,运用各种叙事方式,描绘具体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使读者在审美愉悦中获得教益。叙事过程是小说区别于戏剧的重要特征。小说是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展现故事情节,运用各种叙事方式,描绘具体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使读者在审美愉悦中获得教益。叙事过程是小说区别于戏剧的重要特征。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 散文的概念有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我国是一个有散文传统的国家,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各个政治集团、各个思想流派,都以散文为武器,抒发哲理,阐述政见。随着历史的演进,散文的形式也有很大发展。越来越多的散文大家,都以自己的写作实践,充实丰富了我国的散文宝库,并为散文的写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狭义的散文,从内容和写法上看,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以写人叙事为主的,称为叙事散文;以抒情议论为主的,称为抒情散文。 记叙文 一、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中学阶段,为了教学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 二、记叙文的分类: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1.写人的记叙文;2.叙事的记叙文;3.写景的记叙文(即散文);4.状物的记叙文。 三、记叙的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记叙的顺序: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五、记叙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 六、记叙的人称: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 七、记叙的中心与详略: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材料的详略安排。 八、记叙文所用的表达方式:常见的是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文章的体裁,一般人把它分做记叙文、论说文、抒情文、应用文四类。现在分别说明如下: (一) 记叙文:记叙文是记事文和叙事文的合称。记事文又叫做记述文,是把个人看到的、听到的或是想像的情形,将人物、地方或事物的形状、色彩、状态、情景、性质、效用、方法记述下来的文章。叙事文,又叫做叙述文,是叙述人物或事物的动作、变化,使人知道事实经过的文章。 (二) 论说文:论说文包括说明文和议论文。说明文是解释事物、阐明事理、分析因果、说明意义,使人知道事物、事理或因果知识的文章;议论文是发表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的意见,列举理由和例证,来确立自己主张,使别人信服为目的的文章。 (三) 抒情文:凡是抒写个人的情感,如喜、怒、哀、乐、爱、恶、欲,以及微妙情绪,如忧悒、颓唐、宁静、兴奋等心灵感触的文章,就叫做抒情文。(四) 应用文:凡是人们日常生活上,为了处理公私事务所写的文字、文书,都属於应用文。常见的应用文如:书信、日记、便条、公文、契约、柬帖、启事、对联等等都是.

2020年高考改革新内容.doc

2020年高考改革新内容 两会闭幕,关于未来高考命题方向和改革趋势,教育部又发出了哪些声音?下文是我收集的关于20xx年高考最新消息,欢迎阅读! 20xx年新一轮高考改革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表示,新一轮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是要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需求,增加学生自主选择权,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力图实现促进教育公平、高校科学选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在操作层面上要遵循规律、试点先行、稳妥推进。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 考试制度未来怎么改? "从上海和浙江开展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情况看来,将来6月份只考语文和数学,英语将实行一年两考。"钟秉林说,"未来高考,不再进行文综、理综统考,而是学生在高中阶段课程中自选3科,平时参加等级考试,加权赋分,计入高考成绩。" 未来高校如何录取学生? 在钟秉林看来,未来高校录取学生时,在语数外统考成绩和学生自选3科成绩的基础上,将更加看重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综合素质评价。 同时,对自主招生、定向招生、注册入学和破格录取等多

元录取方式仍将继续探索。"重要的是所有录取工作都要放在阳光下进行"。 20xx年高考小目标 20xx年高考已经开启倒计时,近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透露了今年招生制度改革和高考的一些想法,在他看来,这些都是"小目标"。 而对于高考改革的前景,他也表示有信心,因为教育改革是有生命周期的,发展过程是渐进的,但是效果的显现是突发式的。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 1. 准备把上海、浙江的高考改革经验全面推广 第一,抓好上海、浙江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总结经验,为全面推广做好准备。 2. 在北京、天津、山东、海南进行高考改革试点 第二就是今年面上的高考招生改革,要做到这么几点: 一个就是确保安全,就是安全性,确保安全,考试过程的安全和招生信息的安全,这两大安全非常重要。 另外,今年我们准备在北京、天津、山东、海南这四个省市,开始进行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试点,探索一些新的路子。 3. 搭建各学段教育互通的立交桥 这样,我们想,经过这么三五年时间的努力,能够建立起一个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这么一个高等教育考试招

广告英语的文体特点

广告英语的文体特点 陶志鹏 广告,即广而告之。源于拉丁文advertere,其意为注意,诱导,传播。中古英语时代演变为Advertise,同时其意义衍化为“使某人注意到某件事”。17世纪末,英国出现了大规模的商业活动。这时,“广告”一词便广泛地流行并被使用。而“广告”也不单再仅指一则广告本身,同时开始泛指一系列的广告活动。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繁荣与发展,经济全球化步伐逐渐地加大,广告也在发生着改变及进化。作为人类交流沟通最重要的方式和手段,语言依靠其介质功能自然地融入到了广告中来。 英语是国际间交流的主要官方语言,广告英语作为英语中的一种应用文体,经过不断的演变及发展,凭借着独特的词汇、句法、修辞等方面的巧妙设计及应用,体现出了其他文体所不具备的独特语言魅力,使之成为一个语言艺术魅力和商业推销的完美结合体,在国际间商务交流中被广泛应用。 1.词汇特点(Lexical Charateristics) 1.1常用词的应用 广告英语的用词必须符合广告本身通俗易懂、便于记忆的特点,所以很多广告都频繁地使用常用词。 E.G:Buy one pair,get one free.(买一赠一) Nothing is impossible.(没有什么不可能) 1.2形容词及其比较、最高级的应用 形容词及其比较、最高级的应用彰显出强烈的语言阶梯感,使广告具有相对较为夸张的感染力。 E.G:Famous world-wide gourmetcuisine.Excellent daily specials and mouthwatering desserts.(世界著名的美食烹调。优质特色日常套餐及令人垂涎的点心) 1.3缩略词的应用 广告写作中应尽可能的压缩内容,做到言简意赅,广告英语中缩略词应用比比皆是,恰当的体现了它的特点。 E.G: OIC(OIC眼镜广告) Where to leave your troubles when you fly JAL.(日本航空公司广告) 1.4创造性词类的应用 创造性的新词以及一些比较怪的词类常出现在广告英语中,其目的在于凸显该广告内容的与众不同,满足消费群中追新、标榜的个性心理。 E.G:What can be delisher than fisher?(钓鱼广告) delisher是通过delicious的谐音创造而成,目的是于fisher构成押韵,凸显渔趣。 The Orangemostest Drink in the world. Orange+most+est构成的这个新词旨在体现该果汁的不俗质地。 1.5词语的重复应用 词汇的重复在广告英语中屡见不鲜,其目的在于强调,显示出非常良好的叠加效果。 E.G:Easy to use,easy to clean,easy to assemble.(某烧烤架广告) 2.句法特点(Syntax Charateristics) 2.1简单句的应用 在广告英语中,因为大多采用KISS原则,即:Keep it short and sweet,所以简单句的应用相当普遍。 E.G:A diamond lasts forever.(戴尔比斯钻戒广告) Fresh Up with Seven-up。(七喜饮料广告)

文章体裁分类汇总

文章体裁分类 一、有塑造形象的是文学作品:四大类 即文学体裁(又称文学样式),诗歌:诗、词、曲、民谣等;散文:描写出对社会、人生、自然界的特殊感悟;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戏剧:指剧本、戏剧文学、电影文学(神话、传说、寓言、童话、民间故事等可列入小说类) (一)诗歌: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样式 (二)散文:是指与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散文的种类有: ①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散文(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的成分) ②抒情散文:以抒发作者感情为主的散文 ③议论散文:以说理为主的散文 (三)小说: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四)戏剧(略) (五)其他文体 (1)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2)寓言:带有劝喻或讽谏性的故事;(3)神话故事;(4)民间故事;(5)传说;(6)回忆录 二、没有塑造形象的是一般实用文章:四大类 (一)记叙文: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传记、记人叙事。 (二)说明文:说明具体事物或事理,介绍科技知识、地理状况等。 (三)议论文:对人或事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张、看法或批驳对方观点。有时评、社论、按语、杂文及观后感、读后感等、 (四)应用文:固定格式、固定用途、专门对象。书信、通知、启事、调查报告、借条、申请书等。 三、相关常识 (一)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具体样式,它是文学形式的因素之一。一切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都要通过这样或那样的体裁来表现,没有体裁的文学作品是不存在的。这犹如人们做衣服,必定要量体裁衣,选择一定的样式。在文学发展的历史上,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文学体裁,例如神话、史诗、寓言、行情诗、叙事诗、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悲剧、喜剧、正剧、抒情散文、杂文、报告文学等等。这些名目繁多的文学体裁的产生和演变,都有一定的社会根据和它本身的发展规律。 (二)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三)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四)修辞手法就是常见的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 (五)中国古典文学体裁分为:诗和文,文又分为韵文和散文。 现代一般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并称为四大文学体裁;中国的抒情诗和散文(称为古文)最早而比较发达。 西方则分为:诗歌与散文两个基本类型。叙事诗和戏剧成熟较早,此外小说比较发达。 答案补充

各种文体的特点及翻译策略

一、旅游文本的特点及翻译策略 特点:(1)汉语旅游文体常引经据典,而英语则直扣主题; (2)汉语旅游文体多用华丽的修辞,而英语则用客观描述; (3)汉语旅游文体大量使用四字结构,而英语则善于用树杈性结构。 策略:1、适当的增译,添加适当的理解原文内容所必需的背景知识; 2、偏译法,在不损害原文内容的前提下,不拘泥于原文,对不不符合译文语言表达习惯的语句、语 序进行必要的结构性改动和调整,重新组合编辑,使译文更好的适应外国游客的审美心理。 二、科技文本的特点及翻译策略 特点:1、词汇大量使用专业术语;非限定动词的使用,多用纯科技词汇、通用科技词汇、派生词和缩略词; 2、句法,多名词化结构,广泛使用被动语态; 3、语篇,大量使用条件句、省略句,多用长句和复合句; 4、修辞,常用单调且出现频率较低的修辞,时态变化较少。 策略:1、强调术语翻译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2、科技文英语时态变化不明显,故汉译英时多采用一般现在时; 3、科技文较少使用人称句,而是大量使用被动语态,翻译时应进行必要的时态转换。 常用的翻译法:增译法,省略法,此类转换法,结构调整法。 三、广告文体的特点及翻译策略 特点:1、词汇,用于简单,具有口语化倾向,仿造新词,使用缩略语; 2、句法,多用简单句,口语性强,多用并列结构,较少使用主从结构,少否定,多祈使 3、多用修辞(比喻、拟人、排比、押韵、反复、双关) 4、语篇,多并列,少主从。 策略:1、翻译时应考虑文化背景不同和审美习惯的差异,遵从“从主原则”,即“客从主便,入乡随俗” 2、翻译时不必拘泥于语言层面的对应,而应力求功能相似,效果相似,一般采用直译、意译、省译、 创译等译法。 四、文学文本的特点及翻译策略 特点:1、词汇,丰富多次啊,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 2、句法,大量修辞增强了语言的艺术性和音乐性,遣词造句体现作家写作风格; 3、修辞,使用大量修辞(比喻、你人、夸张、排比、双管、反语、反拟、回环、委婉) 4、语篇,由单个的“象”如事物、动作、场景、情节等就可产生一个完整的意境—意象结构—借物抒情。策略:1、疑问的语言应具有形象、生动、抒情、象征性和韵律感等特征; 2、不求形似,但求神似,风格再现; 3、译文应具有信息功能、表情功能和美感功能。 五、新闻文体的特点及翻译策略 特点:1、词汇,常用具有新闻色彩的词,且用词新奇,大量缩略词、临时词、次一转变及旧词新意; 2、句法,使用简短句;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大量使用; 3、语篇,较多使用省略句和扩张的简单句,用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已提供事实或消息为目的, 避免使用带有个人感情或倾向性的语言;时态不求一致,往往主句用动词过去式,从句使用一般现在时。 策略:1、直译,一定要与原文取向一致,切不可自作主张; 2、翻译中适当添加注释行词语; 3、尽量再现原文修辞特点; 4、增译,使意义完整; 5、套用中外诗词熟句。

散文的文体知识

散文的文体知识 一、什么是散文 散文这个名称,随着文学的发展,它的含义和范围也在不断的演变。我国古代把与韵文、 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即除诗、词、曲、赋之外,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都一概称之为“散文”。现代的散文指除诗歌、戏剧、小说以外的文学作品,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游记、传记、见闻录、回忆录、报告文学等。近年来,由于传记、报告文学、杂文等已发展为独具特色的文体,所以人们又趋于把散文的范围缩小。因此散文专指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喻理的短小精悍的文艺性文体。 散文的选材范围海阔天空,表现形式灵便轻捷,行文活泼自由,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无一不可,反映现实迅速及时。散文的创作,常常是撷取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甚至点滴小事,或自然界中的一个小小物件乃至一片叶、一缕光、一眼泉、一朵花来寄托作者的情思,表达主观感受,流露某种意愿、希望和追求。散文常用象征、衬托的手法,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某种抽象的概念,寄寓某种思想感情和生活哲理。 二、散文的分类 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性散文。 1、叙事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散文,通过写人叙事抒发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情思。这类散文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断、场景和细节描写以及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揭示事件的审美意义。 2、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其基本特征是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也就是通过对景和物极尽其妙的艺术描写,抒发作者的主观感受和特定情思。这类散文较多含蓄和象征的成分。 3、议论性散文:以议论为主,借助某种形象说理,直接的发表议论,其特点是议论、抒情和描写相结合。这类散文近似于杂文,但比一般杂文更具文艺性。 三、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所谓“形散 ..”,一般指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同一篇中,可以从一个人物的某个侧面或者一个先进事迹的片断谈起,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作者可以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随意选择,精心安排。“形散”还体现在表达方式的灵活多样。总之,无论是叙事、描写或是抒情、议论、说明都能在中心思想的统帅下,得到尽情尽 意的发挥。所谓“神不散 ...”,主要是从散文立意的角度而言的,就是要求立意高远,主题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如何广泛,表现方法多么灵活,都应围绕一定的中心,为中心思想服务。具体而言如下: 1、时间跨度大:散文常常不受时间的制约,向前则可远涉古代,向后亦可跨及未来,中间又可覆盖今天。 2、空间转换广:散文也可不受空间限制,天南海北,空间宇宙,皆可包容其中。 3、事件关联多:写散文,多数离不开事件,不论是叙事散文、说理散文还是抒情散文,少了事件,散文就少了“硬件”。许多好的散文有一个或两个中心事件,并连带或补充一些与之有关联的其它事件 4、表达方式活:散文常用记叙、说明、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这些方式的运用,有力地表达了主题,使文章气势浩大,动人心魄。 5、结构全文巧:散文的取材宽广,结构尤显机巧。结构不好,文章杂乱无章,结构机巧,“杂乱”亦可成章。这正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最好体现。 四、考点及应试分析

广告英语文体特点赏析

当今是一个商业社会,处处可以体会到广告的商业气息。广告的主要目的是在有限的篇幅里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最终让消费者实现购买行为。广告英语是一种专门用途英语,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英语的advertise一词源于拉丁语advertere,意思是to turn one’s attention to;“广告”就是将公众注意力引向某种事物的一种宣传活动。许多广告英语都是经过多番推敲,其用词独到,句法精炼而具有丰富内涵,令人回味无穷。 广告英语经过长期发展,在词汇、句法和修辞方面表现的别具一格。 1广告英语的词汇特点 1.1简明易懂的常用词 广告用语须通俗易懂,便于记忆,使广大受众尽快得到信息。很多经典广告都得益于用词精炼。如: (1)Take time.Any time.(无论何时,享受生活。) 这是一则宾馆的广告,短短4个词的广告语中,连用两个time。后一句语义对前一句加以强调,用词简洁、明快。 (2)M y goodness!M y Guinness!(我的天啦!Guinness啤酒!)通俗口语化的语言,描绘出饮用Guinness啤酒时回味无穷的情景。 1.2别处心裁的新造词 富有创造性的广告词总是可以使其宣传的产品显得与众不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突出产品的新、奇、特的同时,新造词又能引起读者新生事物的兴趣,满足消费者追求新潮、追求个性的心理。如: (1)The Orangemostest Drink in the World. Orangemostest是由Orange+most+est构成的,巧妙地表明了这种橙汁饮料质量之高。 (2)Hi-fi,hi-fun,hi-fashion,only from Sony.(高度保真,高级趣味,高尚名流,来自索尼。) 这是日本索尼公司的音响设备广告。从语音就能明白Hi-fi 即high fine(quality),hi-fun即high fun,hi-fashion即high fash-ion。3个新造词,全方位地宣传了产品的特性,简明易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1.3运用动感性动词 运用动感性动词是广告英语词法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动感性强的词语能够产生更好的感觉效果,能调动起消费者的运动细胞。英语中有大量的表示人或物动作的词,准确选用与产品相 关的动词,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像buy和spend这类含有“买”、“花钱”这类含义的词在广告英语中是很少见的,这类动词只会引起消费者反感。如: We finance.We lease them.We upgrade them.We configure them. We improve them.We customize them.We assert them.We package them.We store them.We deliver them.We protect them.We install them.We network them.We integrate them.We support them.We serve them. 这是一则有关电脑的广告英语,用了10多个动感性动词,每一个动词都代表了不同的服务,展现在消费者面前的是一幅动态服务图。 1.4运用复合词 在广告英语中,撰稿者经常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单词合写在一起,构成一个复合词。复合词的组成部分有时连在一起写,有时用连字符“-”连起来,并且词序排列也没有限制。 复合词同样带来众多的关注。如: (1)From a heavyweight,comes the latest lightweight. 这是Sony耳机的广告。耳机越是轻巧、携带方便,越受消费者的青睐。该广告巧妙运用heavyweight和lightweight两个对比强烈的复合词,突出了产品方便携带的特点。 (2)Evergreen.Round-the-world service.(长青,环球的服务。)此则系Evergreen M arine Corp.的广告,复合形容词修饰ser-vice,展现的service品质。 2广告英语的句法特点 2.1频繁使用祈使句 广告英语属于“鼓动性语言”,因此祈使句的使用频率很高。它可以出现在广告的开头,也可出现在广告的中间和结尾,其目的是劝告人们去购买其宣传的产品。如: (1)Take time to indulge.尽情享受吧!(雀巢冰激凌) (2)Obey your thirst.服从你的渴望。(雪碧) 这两则是冷饮类的广告,给人神清气爽的感觉,满足人们所需要的。 2.2经常使用疑问句 广告英语中的疑问句能调动人们的好奇心,让读者急迫地去浏览广告,去深思、寻找答案,有时比平铺直叙的句子更富有说服力。如: (1)Are you still feeding your six month old an infant for- 广告英语文体特点赏析 高郁芬 (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太原030024) 摘要:广告英语是一种具有很高商业价值的实用文体。它在风格和作用上不同于其他类 型的英语,主要体现在词汇的选择、句型的结构等方面。文章选用大量实例对广告英语的词 汇特点、句法特点和修辞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广告英语词汇特点句法特点修辞特点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10)05-0146-02 146 --

古代文体知识

中国古代文体常识 文体,文章的体裁。不同体裁的文章,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各具特色。 对文体的研究: 曹丕的《典论·论文》和陆机的《文赋》,是研究问题的发轫之作。 曹丕—— 将当时流行的文体分为四类: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并概括其特征分别为:“雅”、“理”、“实”、“丽”。曹丕的论述,开创了对文体进行分类研究的先河,在文体研究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陆机—— 把文体扩大为:诗、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十类。对各类文体的特点和写作要求作了较为细致的探索,如:“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可以说,魏晋时期,已经开始对文体的类型和特点进行研究。 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现存最早地系统地论述文体的著作。书中作为篇名标示的文体有三十三类: 诗、乐府、赋、颂、赞、祝、盟、诔、碑、哀、弔、杂文、谐、隐、史传、诸子、论、说、诏、策、檄、移、封禅、章、表、奏、啟、议、对、书、记。 《文心雕龙》,形成了周详的体例,为后世的文体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它具体地探讨了各种文体的源流,解释了名称的含义,阐述了个体的特点,是研究文体的重要文献。 清代姚鼐: 编纂《古文辞类纂》选取从战国到清代文章,同时把历史上流传的诸多文体合并为十三类: 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 这样的分类比较符合古代文体的实际,因而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直到今天,仍以其分类法为主要依据。 按照语言形式标准分类,可以把古代文体分为三大类: (一)散文: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叫做散文。其语言形式比较自由,没有固定的要求,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随意写作。经、传、史书,都属于散文。 (二)韵文:押韵的文体叫做韵文,诗、词、曲、辞、赋、以及颂、赞、箴铭等,都属于韵文。因文体不同,其用韵的严、宽也不相同。 (三)骈体文:讲究骈偶的文章,是在辞赋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特殊文体,它像散文,却讲究平仄和对仗;像诗歌,却不押韵。自成一类。 古代的散文 按照内容和功用标准分类,可以把散文分成四大类:论说文(说理文)、传状文、杂记文、应用文。 论说文: 或称“说理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辨明是非正误为主要目的的文体。这种文体的特点是:“原夫论之为体,所以辨正然否;穷于有数,追于无形,钻坚求通,沟深取极;乃百虑之筌蹄,万事之权衡也。”(刘勰《文心雕龙》) 一、论说文的发展:

新高考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新高考学习心得 黎平三中--付厚魁 让学校围着学生转,学生选择决定教师岗位,从全国开始推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至逐步试行新的高考方案。语文、数学、外语必考,再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中选择3个科目,参加高考成绩核算,部分省市可能还有技术科目,即“7选3”。 此外,中学教育开始实行走班教学,学生除了可以自主选择高考科目以外,还可以选择自己的任课老师、课程,这被他们称为“选科、选师和选课”。 在传统高考模式下,只有主动适应学校和老师的学生,才可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可以说,在传统的高中学校中,学生是围绕学校转动的。那些有个性、有不同学习风格和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往往会被看成“异类”,认为他们的个性,只是出风头而已。高考新政下,学校将围绕学生转动,通过学生对高考科目、任教老师以及具体课程的选择,彰显自己的个性和学习风格,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从而获得与个人能力相适应的成长。只有学校办学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校资源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才可能真正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推动学校的特色发展。 每个教研组的工作态度与教育业绩,会汇聚成这个教研组的学术声誉,而教研组的学术声誉会成为学生是否选择这个学科作为高考学科的重要依据。学生的选择,将会影响到整个教研组有多少个教学岗位。由于学生有选择任课老师的权利,所以在同一个教研组内究竟特定老师能否上岗,上岗后可以教高考学科班还是学考学科班,每个班会有多少学生,都是由学生的选择决定的。

学校制定规则,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在传统高考模式下,文综、理综是绑定的,在经历二选一之后,学生被分到某个行政班,从此只有班级排名的变化,偶尔有一些活动或者选修课程可以走动。所以说,不是高中教师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而是这样的教育体制已经把学生固化下来了,在不能“行动”的背景下要求学生“心动”,这多少还是违背了“心动不如行动”的规律。于是,如果学生学不好,往往会抱怨学校不好,或者是老师教的不好。而在新高考模式下,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选择,既可以让学生回避自己的短板,发挥自己的长处;又可以通过选择行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责任感。 借着选择的机会,把学习的责任还给学生。学生在选择的前提下,有了挑选学校教育资源、组合自己擅长科目的机会,但也要承担相应的后果。谁选择,谁就得负责!如果选择后,学生没有取得好的成绩,学生就应该首先想办法来改变这个事实,而不是简单地把结果归因于老师教学水平太差。尽管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但在当下,老师的教学水平是既定的,我们也要认可这个事实,更要告 诉学生这个事实,让他们知道哪些方面要借助于老师,哪些方面要依靠自己。 在学生选择的同时,学校还需要做好对学生的生涯指导,将选择的规则告诉,以及可能导致的结果告知学生。学校千万别指望只用一门课程给学生做生涯指导,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 此外,在选择的过程中,要让学生遵守选择的规则,要让学生明白选择的边界,在选择中明白你喜欢的课程或老师有可能别人也喜欢。学校只能在已有条件下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但是并不意味着可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这种情况下,学校制定好规则,学生在这种规则下进行自主选择,并在学习过程中为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学生选科不完全基于兴趣,还有学校学科强弱显而易见,本次高

英文广告文体特征及翻译

广告是通过大众传媒手段向成千上万人传递信息的。英语中advertisement 原来的意思是news ,后来指call the at-tention of another to something ,具有“正式通知、规劝、警告”等含义以引起人们对某事或某物的注意。起着传递信息、沟通供求、 促进销售、决定投资、指导消费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对英语广告的翻译如何做到既传达原语中的信息,又能表现出译入语的广告风格和特色,这是译者颇费心思的问题。 1广告语体的语言特征 根据AIDM A 心理效应模(A-attention, I-interest, D-desire,M -memory,A-action ),好的广告必须做到:引起注意,激发兴趣,句起欲望,加深记忆,促使行动。这就决定了英语广告的语言特征。1.1新奇性 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兴趣,广告语言要有独创性与新奇性。在产品日趋同质的今天,可供选 择的理由越来越小,再不可能用合乎逻辑和理性的词语去打动人们,那么广告必须是有趣的,巧妙的,突出本商品在功能和质量上的相异性才能迎合消费者追求“新、奇、异”的心理。请看下列广告语: Time is what you make of it.(Swatch)—天长地久!(斯沃奇手表) A diamond lasts forever.(De Bierres)—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第比尔斯) Feast your eyes.(Pond ’s Cucumber Eye treatment)—滋润心灵的窗户。(庞氏眼贴片) Focusonlife.(Olympus)—瞄准生活。(奥林巴斯) Good to the last drop.(M axwell)———滴滴香浓,意犹未尽。上述这些英语广告精辟概括了产品的功能及其特点,构思巧妙,设计完美。1.2简洁性 广告用语华丽往往拉大了商品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因此也就不能在消费者中产生信任感。“惜墨如金”是广告人必须遵循的原则,浓缩精练的广告语往往易于消费者接受。请看下列广告语: Let us make things better.(Philips)—让我们做得更好。 (飞利浦) The relentless pursuit of perfection.(Lexus)—追求完美永无止境。(凌志汽车) We lead,others copy.(Ricon)—我们领先,他人仿效.(理 光复印) Communication unlimited.(M otorola)—沟通无极限。(摩托罗拉) Intel Inside.(Intel Pentium)—给电脑一颗奔腾的“芯”。(英特尔奔腾) Connecting People.(Nokia)—科技以人为本。(诺基亚)Impossible made possible.(Cannon)—使不可能变为可 能。(佳能打印机) 以上广告语阐述了公司的经营理念,构思精巧。经典的广告语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学游戏,它会让你置身美的世界,享受语言带给你的智慧与震撼。1.3可忆性 英国语言学家利奇曾说过:“留下持久印象的广告才能对顾客的购买产生影响作用。” 因此广告中常常采用多种修饰手段使语言变得活泼、生动、印象深。 Thetasteisgreat.(NestelCoffee)—味道好极了。(雀巢咖啡)Obey your thirst.(Sprine)—服从你的渴望。(雪碧)Feelthenewspace.(Samsung )—感受新境界。(三星电子)Enjoy Coca-Coca.(Coca-Coca)—请喝可口可乐。(可口可乐) Start Ahead.(Rejoice)—成功之路,从头开始。(飘柔)To me,the past is black and white,but the future is always 收稿时间:2008-10-27 作者简介:陈玉霞(1962—),女,安徽无为人,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教学工作。 英文广告文体特征及翻译 陈玉霞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合肥230051) [摘要]广告是宣传企业,推销企业产品的最重要手段。成功的广告具有新奇性、简洁性和可记性。由于对应的认知语境发生变化,译文很难在接受、理解和反应三方面与原文等效,而常规的翻译方法往往难以奏效,因此,英文广告的翻译是令译者颇费心思的。本文通过实例,分析了广告语言的语体特征、词汇特点,探讨一种行之有效的翻译方法———套译法。 [关键词]广告;语体特征;词汇特点;套译[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02(2008)06-0102-03 Journal of Chizhou College 2008年12月第22卷第6期 Dec.2008Vol.22No.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