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法测定乙醇等4种溶剂的含量—内标法
气相色谱法—内标法

什么叫内标法?怎样选择内标物?<br> 内标法是一种间接或相对的校准方法。
在分析测定样品中某组分含量时,加入一种内标物质以校谁和消除出于操作条件的波动而对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br> 内标法在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是一种重要的技术。
使用内标法时,在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它可被色谱拄所分离,又不受试样中其它组分峰的干扰,只要测定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与相对响应值,即可求出待测组分在样品中的百分含量。
采用内标法定量时,内标物的选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理想地说,内标物应当是一个能得到纯样的己知化合物,这样它能以准确、已知的量加到样品中去,它应当和被分析的样品组分有基本相同或尽可能一致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化学结构、极性、挥发度及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等)、色谱行为和响应特征,最好是被分析物质的一个同系物。
当然,在色谱分析条什下,内标物必须能与样品中各组分充分分离。
需要指出的是,在少数情况下,分析人员可能比较关心化台物在一个复杂过程中所得到的回收率,此时,他可以使用一种在这种过程中很容易被完全回收的化台物作内标,来测定感兴趣化合物的百分回收率,而不必遵循以上所说的选择原则。
<br> <br> 在使用内标法定量时,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内标和被测组分的峰高或峰面积的比值?<br> <br> 影响内标和被测组分峰高或峰面积比值的因素主要有化学方面的、色谱方面的和仪器方面的三类。
气相色谱测定甲醇、乙醇含量

实验报告单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实验四气相色谱测定甲醇、乙醇含量学号:姓名:专业:实验日期: 2014.04.17 实验教师:评分等级:【实验目的】学习色谱法的分离原理并熟悉色谱仪器的操作掌握色谱法保留时间定性和内标法定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氢火焰检测器的基本原理【实验原理】是利用试样中各组份在气相和固定液液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当汽化后的试样被载气带入色谱柱中运行时,组份就在其中的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分配,由于固定相对各组份的吸附或溶解能力不同,因此各组份在色谱柱中的运行速度就不同,经过一定的柱长后,便彼此分离,按顺序离开色谱柱进入检测器,产生的离子流讯号经放大后,在记录器上描绘出各组份的色谱峰。
气相色谱仪的组成部分(1)载气系统:包括气源、气体净化、气体流速控制和测量(2)进样系统:包括进样器、汽化室(将液体样品瞬间汽化为蒸气)(3)色谱柱和柱温:包括恒温控制装置(将多组分样品分离为单个)(4)检测系统:包括检测器,控温装置(5)记录系统:包括放大器、记录仪、或数据处理装置、工作站【仪器试剂】仪器:气相色谱仪(恒信仪器)全套试剂:甲醇、乙醇混合溶液【实验内容】1.打开稳定电源。
调节供气装置氢、氮气、空气发生装置;2.调节分流阀使分流流量为实验所需的流量0.1MPa;3.打开空气、氮气开关阀,调节空气、氮气流量为适当值0.4MPa;4.设置柱箱、检测器、注样、辅助为95℃,200℃,200℃,150℃进行实验操作; 5点火。
调节空气阀至示数为0.01,点火以后恢复至0.05:6.打开色谱工作站,设定相关参数;7.仪器稳定后即可进样分析,取样后快速注入;8.峰记录与处理,微机化后自动获得积分面积、高、保留时间等数据;9.实验结束后关闭氢、氮、空气发生器,待柱温降到室温后关闭色谱仪。
【数据记录与处理】02468102468Y /m VX/min谱图文件: C:\N2010\OrgData111314231xq\某样品\某样品_峰序 组分名 保留时间[min] 峰高[uV] 峰面积[uV*s] 峰面积% 含量[%] 峰类型 1 2.346 3073 16645 39.51937 39.51937 BV2 2.508 5441 25473 60.48063 60.48063 VB--- 总计 ------- 8514 42118 100.00000 100.00000 ---甲醇、乙醇含量分别为39.52%、60.48%。
气相色谱法测定乙醇等溶剂的含量内标法

注意标样文件和样品文件都要点击。按Save Changes退出。样品文件后面如用百分含量表示结果, 因标样溶液和样品溶液定容体积一致时,multipliers 设置为100;divisor设置为样品的称样量。选定 Incorporate New Calibration Into Data Set, 点击 Calculate Results积分计算分析结果。保存处理方法。 点击Results指向样品文件处,View Result Only或 View Standard Report,查看或打印实验数据或报告。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 K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
色谱分离
淋洗液
慢 中等
快
Temporal course
2.2 仪器结构
1 高压气瓶(载气);2 减压阀(氢气表或氧气表);3 净化器;4 稳压表; 5 压力表;6 进样器;7 汽化室;8 检测器;9 静电计;10 记录仪;11 模数 转换器;12 数据处理系统;13 毛细管柱;14 尾吹气;15 柱恒温箱;16 针 阀;17分流阀;18 吹扫气 毛细管气相色谱仪流程示意图
样品测定:在上述分析条件下,待基线平稳后,连续 注入数针混标溶液,直至相邻两针的峰面积变化小于 1.5 %时,按照进样规则的顺序(标样溶液、试样溶液、 试样溶液、标样溶液)进样分析。本实验已对甲醇、 乙醇、丙酮、二氯甲烷、乙腈、乙酸乙酯单标溶液逐 一进样分析,确定了它们的各自相对保留时间。接下 来用混合标准工作溶液进样建标后,获得相应的色谱 图(见图 5-2),并在相同分析条件下对试样溶液进行 测定,确证各组分并计算结果。 关机:测试完毕,将柱温设置为 50 ℃,平衡后,顺序 关闭工作站、主机电源、气阀。处理数据,打印报告 后关闭计算机和总电源开关。
顶空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血液中乙醇含量

Dee mi a i n o h t a o o tn n b o d wi e d p c a h o t g a h (n e n l t n a d meh d Z t r n to ft e eh n l n e t lo t h a s a eg sc r ma o r p y i tr a a d r t o ) c i h s OU Li
Chi a) n
[ src] Obet e To p o o earpda ay i meh d frt ed tr n t n o ta o o tn lo y Ab ta t jci v r p s a i n lss t o o h ee miai feh n lc n lo o n e n ls a d r n . 0 mL o wo b a k b o d s mp e x d wi t a o , - r p n l a o 。e tb t l c h l t r a t n a d a d 0 5 ft ln l o a ls mi e t e h n l 1 p o a o , a i h
进 行 分 析 , 内标 法 以 醇 类对 内标 物 的峰 面积 比进 行 定 量 。在 0 1 0 . / 0 用 . ~4 O 0mg 10mL 范 围 内线 性 良好 , 出限 为 检 0 1mg 1 0mL . / 0 。结 论 顶 空 气 相 色谱 内标 法 直接 顶 空进 样 , 受进 样 误 差 干 扰 , 不 结果 稳 定 , 作 方便 , 析 时 间短 、 操 分
n l f bo d wi h i t r e e c o o e t g tb r s n e n t e s m p e n c iv d b s l e s p r — o l o t t e ma n i e fr n e c mp n n s mi h e p e e t d i h a l sa d a h e e a ei e a a o h n n t n Et a o , - r p n l t r- u y lo o fb a k b o d s mp e r o ta t d r s e t e y Re u t Th GC i . h n l 1 p o a o ,e tb t lac h lo ln l o a lswe e c n r s e e p c i l . s ls o v e HS (n e n l t n a d me h d o k t e h g o a i t fa c h l a d t r— u y lo o s i tr a t n a d , n s d i t r a a d r t o )t o h i h v l t i o lo o s n e tb t lac h l n e n ls a d r a d u e s ly a HS GC。 e e t ro l me in z t n t o t e t s . mp r d wi h lo o s sa d r a ls o e a i g p r l l d t c o ff a o ia i o d h e t Co a e t t e ac h l t n a d s mp e p r t a a l l o h n e y, t e r t n i n tme wa s d a a in a d t e q a t a i e o e k a e s u e o a a y e a c h l. e i t r a h e e to i s u e s r t n h u n i t fp a r a wa s d t n l z lo o s Th n e n l o t v s a d r t o s u e o e k a e fi t r a sa d r t o . o i e rt fa c h l s d t c e t i t n a d me h d wa s d f r p a r a o n e n lt n a d me h d Go d l a iy o lo o s wa e e t d wi n n h
气相色谱法测定乙醇等4种溶剂的含量—内标法

样品测定:在上述分析条件下,待基线平稳后,连续 注入数针混标溶液,直至相邻两针的峰面积变化小于 1.5 %时,按照进样规则的顺序(标样溶液、试样溶液、 试样溶液、标样溶液)进样分析。本实验已对甲醇、 乙醇、丙酮、二氯甲烷、乙腈、乙酸乙酯单标溶液逐 一进样分析,确定了它们的各自相对保留时间。接下 来用混合标准工作溶液进样建标后,获得相应的色谱 图(见图 5-2),并在相同分析条件下对试样溶液进行 测定,确证各组分并计算结果。 关机:测试完毕,将柱温设置为 50 ℃,平衡后,顺序 关闭工作站、主机电源、气阀。处理数据,打印报告 后关闭计算机和总电源开关。
3.4 实验用品
每小组按4人计,容量瓶:50 mL 2只(共用)、 100 mL 1只(共用);具塞刻度试管:10 mL 2支;移 液管:2 mL 2支、5 mL 2支、10 mL 2支、25 mL 1支。
4 气相色谱仪的操作条件
色谱柱:AC 10(60 m×0.22 mm×0.25 μm)石英 毛细管柱; 汽化室:200 ℃;检测室:200 ℃; 柱温:60 ℃(保持1 min) 7 ℃/min 180 ℃;运行9 min后手动停止。 载气:普氮,柱前压:中间EFC 20 psi; 分流比:201; 进样量:1 L; 保留时间:乙醇:约7.4 min;丙酮(内标物):约 7.7 min;二氯甲烷:约7.9 min;乙腈:约8.0min; 乙酸乙酯:约8.6 min。
蓝色谱图—为不分流 红色谱图—分流比10∶1 绿色谱图—分流比100∶1
溶剂 (甲醇)
(乙醇) (乙腈) 丙酮(内标物)
(乙酸乙酯)
(二氯 甲烷)
红色线条的色谱图为关闭尾吹气
尾吹起的作用
3 实验仪器设备、试剂、溶液和 实验用品
气相色谱法测定乙醇等种溶剂的含量内标法

乙酸乙酯:约8.6 min。
13
5 实验步骤
5.1 内标溶液、混合标准工作溶液、试样溶液的配制
➢内标溶液的配制:先取少许甲醇加入100 mL容量中, 置于 分析天平上,去皮归零,量取24 mL丙酮于容量瓶中,称重, 精确至0.001 g。用甲醇定容至刻度摇匀即制备成内标溶液。
➢混合标准工作溶液的配制:先取10 mL内标溶液加入50 mL 容量瓶中,置于分析天平上,去皮归零,用移液管分别量 取2.0 mL乙醇(约1.5 g)、3.5 mL二氯甲烷(约4.5 g)、2.5 mL乙腈(约2 g)、2.0 mL乙酸乙酯(约1.8 g)于容量瓶中 并依次称重,精确至0.0001 g,然后用甲醇定容至刻度即为 混合标准工作溶液。
5 压力表;6 进样器;7 汽化室;8 检测器;9 静电计;10 记录仪;11 模数
转换器;12 数据处理系统;13 毛细管柱;14 尾吹气;15 柱恒温箱;16 针
阀;17分流阀;18 吹扫气
毛细管气相色谱仪流程示意图
5
一般200-300℃ 一般60-100℃
初始效应 冷却效应
(进样时间) 基质效应
17
➢ 样品测定:在上述分析条件下,待基线平稳后,连续注 入数针混标溶液,直至相邻两针的峰面积变化小于1.5 % 时,按照进样规则的顺序(标样溶液、试样溶液、试样 溶液、标样溶液)进样分析。本实验已对甲醇、乙醇、 丙酮、二氯甲烷、乙腈、乙酸乙酯单标溶液逐一进样分 析,确定了它们的各自相对保留时间。接下来用混合标 准工作溶液进样建标后,获得相应的色谱图(见图5-2), 并在相同分析条件下对试样溶液进行测定,确证各组分 并计算结果。
14
➢ 试样溶液的配制:取10 mL内标溶液于50 mL容 量瓶中,置于分析天平上,去皮归零,用移液管 量取适量的试样溶液,称重,精确至0.0001 g, 用甲醇定容至刻度即为试样溶液。实验课教师负 责配制含不同组分和含量的试样溶液,配制后分 发给各实验小组。
顶空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血液中乙醇含量

血液中乙醇含量的检测是法医鉴定和临床诊断的常规检 测项目。目前国内常 用 的 方 法 主 要 有 气 相 色 谱 法 、干 化 学 法、 速率法等,其 中 干 化 学 法、速 率 法 影 响 因 素 较 多,结 果 不 稳 定[1]。气相 色 谱 法 是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公 共 安 全 行 业 标 准 》 (GA/T 105-1995)中 规 定 的 检 测 方 法 。 本 文 采 用 GA/T 105- 1995中要求的气相色谱法,采用 样 品 直 接 顶 空 进 样,中 等 极 性 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分离,叔丁醇作为内标物。顶空气相色 谱 (内 标 法 )优 化 了 顶 空 进 样 器 和 气 相 色 谱 仪 的 各 项 工 作 参 数 ,以 期建立一种快速简便、高 效 准 确 的 分 析 方 法,适 用 于 批 量 样 品 的测定。 1 材 料 与 方 法 1.1 仪器与试剂 (1)仪器。7890N 型气 相 色 谱 仪(美 国 Ag- ilent公 司 );氢 火 焰 离 子 化 检 测 器 (FID);色 谱 柱 :柱 长 30 m,内 径0.53 mm,液 膜 厚 1μm;具 有 中 文 软 件 操 作 的 化 学 工 作 站 ; 7694E 型顶空进样器(美国 Agilent公 司);20 mL 顶 空 瓶 及 配 套瓶盖。(2)试剂。标 准 物 质:乙 醇、正 丙 醇、叔 丁 醇 均 为 分 析 纯;其中叔丁醇用作为内标,使用前均配成1mg/mL 的工作液
计算式中 W1、W2 为2份检材平行定量测 定 的 结 果 ,W 为 2份检材平均值。 1.4.2 将 检 测 的 蜂 面 积 代 入 公 式 计 算 2 结 果 2.1 乙 醇、正 丙 醇、叔 丁 醇 的 保 留 时 间 分 别 为 1.27、1.69、 2.23 min。 2.2 取3种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20、80、400mg/mL)进 行 分 析,在0.0~400.0 mg/100 mL 乙 醇 浓 度 范 围 内 线 性 良 好 。 根 据3倍基线噪声所对应的标准物质的浓度,计算出该方法的 检 出 限 为 0.1 mg/100 mL。 2.3 取混 合 的 血 样 进 行 加 标 回 收 试 验 。 加 入 的 乙 醇 浓 度 为 80mg/mL。每份血样分装 成 4 份 平 行 样 品,其 中 1 份 用 以 测 定样品 的 本 底 值,其 余 3 份 加 入 乙 醇 标 准 溶 液 后 进 行 测 定 ,计 算 其 加 标 回 收 率 为 98.5% ,回 收 率 良 好 。 [3-4] 2.4 取1mg/mL 的乙醇、叔丁醇混合标准溶液,加入10 个 检 测瓶,连续测定10次,以 乙 醇、叔 丁 醇 的 峰 面 积 分 别 计 算 标 准 差和变异系数,乙醇、叔丁醇 的 变 异 系 数 分 别 2.56%、2.74%。 在本精密度试验中得到的值 均 小 于 10%,查 相 关 文 献 得 知,精 密 度 良 好[5]。 3 讨 论 3.1 柱温的选 择 柱 温 是 影 响 气 相 色 谱 分 离 的 重 要 因 素 之 一。本实验在40~80 ℃范 围 内 考 察 了 柱 温 对 分 离 的 影 响,并 在 不 同 柱 温 下 ,对 和 乙 醇 结 构 近 似 的 常 见 低 级 醇 类 ,如 甲 醇 、异 丙醇、正丙醇、叔丁醇配制了混合溶液进行了试验。结果表 明, 与 乙 醇 最 接 近 的 峰 为 甲 醇 和 异 丙 醇 ,因 此 以 它 们 的 分 离 情 况 作 为考察指标,温度越 高,乙 醇 与 甲 醇、异 丙 醇 保 留 时 间 越 接 近, 分离不好。进行多次 研 究 发 现,在 作 者 设 定 的 色 谱 条 件 下,40 ℃时乙醇与甲醇和异 丙 醇 的 分 离 情 况 和 峰 形 最 好 ,其 余 物 质, 如正丙醇、叔丁醇亦不 会 产 生 干 扰,因 此 试 验 最 后 选 定 柱 温 为 40 ℃。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丙醇、叔 丁 醇 的 保 留 时 间 分 别 为 1.00、1.27、1.49、1.69、2.23 min[6-7]。 3.2 内标物质的选择 内标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操作条 件
气相色谱法测定乙醇等种溶剂的含量内标法

易于获取
内标物应易于获得,且价格适 中,以便于实验的重复进行。
纯度高
内标物应具有较高的纯度,以 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挥发性
内标物应与待测物质具有相近 的挥发性,以便于在相同的温 度和压力条件下进行分离。
内标法操作流程
01
准备样品
将待测物质与内标物按照一定的比 例混合均匀。
数据处理
根据内标物的比例和峰面积计算待 测物质的浓度。
03
02
气相色谱分析
将混合物注入气相色谱仪中进行分 析,记录各个组分的峰面积。
结果计算
根据待测物质的浓度和峰面积计算 其含量。
04
03
实验材料与方法
实验材料
01 乙醇、甲醇、异丙醇、正丙醇等待测溶剂
02
内标物(如苯)
03
纯水
04
试剂和色谱纯
实验仪器与设备
色谱柱(如毛细管柱或填充 柱)
02
气相色谱仪
数据处理
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包括样品名 称、溶剂类、内标浓度、峰高或峰 面积等。
结果计算与分析
结果计算
根据内标法原理,计算每种溶剂的含 量。
结果分析
比较不同样品中溶剂含量的差异,分 析可能的原因。
误差分析
误差来源
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 如仪器误差、操作误差、样品处理误差 等。
VS
气相色谱法测定乙醇等种 溶剂的含量内标法
• 引言 • 内标法原理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结论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准确测定乙醇等溶剂的含量,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
背景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领域的方法,具有高分离效能、高灵敏度和广泛应用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200-300℃
一般60-100℃
初始效应 冷却效应 (进样时间) 基质效应
毛细管气相色谱仪各气路的作用
吹扫:克服记忆效应 分流:防止过载
分流比:样品气化后放空的体积与进入色 谱柱体积之比。
尾吹:克服检测器的死体积,使 色谱峰形状尖锐。
不分流,溶剂会过载, 分离的组分流出在溶剂的 拖尾峰上,导致无法正确 定量积分。
3.2 试剂与样品
甲醇(99.5%)、乙醇( 99.8%):优级纯;丙酮 ( 99.5% )、二氯甲烷( 99.0% )、乙腈( 99.5% )、 乙 酸乙酯(99.5%):分析纯;试样。
3.3 溶液
约185 g/L 丙酮甲醇内标溶液;乙醇(约30 g/L)、 二氯甲烷(约90 g/L)、乙腈(约40 g/L)、乙酸乙酯 (约36 g/L)混合标准工作溶液;试样溶液。
8.3 对本实验设计的评价和建议。
8.4 每小组共用计算机打印出的混和标准 工作溶液和试样溶液的色谱图和数据。
9 思考题
9.1 如何选择色谱柱和色谱分析条件用于常用 溶剂含量的测定? 9.2 程序升温的作用是什么?在多组分分析时 如何设置? 9.3 何谓吹扫、分流、分流比、尾吹?它们的 含义或作用是什么?
5 实验步骤
5.1 内标溶液、混合标准工作溶液、试样溶液的配制
内标溶液的配制:先取少许甲醇加入100 mL容量中, 置于 分析天平上,去皮归零,量取24 mL丙酮于容量瓶中,称 重,精确至0.001 g。用甲醇定容至刻度摇匀即制备成内标 溶液。 混合标准工作溶液的配制:先取10 mL内标溶液加入50 mL 容量瓶中,置于分析天平上,去皮归零,用移液管分别量 取2.0 mL乙醇(约1.5 g)、3.5 mL二氯甲烷(约4.5 g)、 2.5 mL乙腈(约2 g)、2.0 mL乙酸乙酯(约1.8 g)于容量 瓶中并依次称重,精确至0.0001 g,然后用甲醇定容至刻度 即为混合标准工作溶液。
实验二
气相色谱法测定乙醇等4种溶剂的含量—内标法
1 实验目的
1.1 了解并掌握其相色谱法的分离原理
1.2 学习并掌握气相色谱仪的操作
1.3 学习并掌握内标法定量 1.4 学习使用VARIAN Star 6.0英文版色谱工
作站并简单处理分析数据
2 实验原理和仪器结构
2.1 实验原理
在色谱分离中,组分在色谱柱上的保留程度 取决于它们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 K, 分配系数的差异是色谱法组分被分离开的依据。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 K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
色谱分离
淋洗液
慢 中等
快
Temporal course
2.2 仪器结构
1 高压气瓶(载气);2 减压阀(氢气表或氧气表);3 净化器;4 稳压表; 5 压力表;6 进样器;7 汽化室;8 检测器;9 静电计;10 记录仪;11 模数 转换器;12 数据处理系统;13 毛细管柱;14 尾吹气;15 柱恒温箱;16 针 阀;17分流阀;18 吹扫气 毛细管气相色谱仪流程示意图
蓝色谱图—为不分流 红色谱图—分流比10∶1 绿色谱图—分流比100∶1
溶剂 (甲醇)
(乙醇) (乙腈) 丙酮(内标物)
(乙酸乙酯)
(二氯 甲烷)
红色线条的色谱图为关闭尾吹气
尾吹起的作用
3 实验仪器设备、试剂、溶液和 实验用品
3.1 仪器
气相色谱仪: VARIAN CP-3800 ,氢火焰离子检 测器(FID),VARIAN Star 6.0英文版色谱工作站; BS 210S型电子分析天平;10 µL微量进样器。
E / m V
t/min
1 溶剂(甲醇);2 乙醇;3 丙酮(内标物);4 二氯甲烷;5 乙腈;6 乙酸乙酯
混标溶液气相色谱分离图
6 实验数据处理
6.1 试样溶液中组分含量的计算 6.1.1 内标法手动计算试样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
本实验采用内标法。将测得的两针试样溶液 以及其前后两针混标溶液,相应组分与内标物峰 面积的比值,分别进行平均。以质量百分数表示 的各组分含量X,按下式计算:
注意标样文件和样品文件都要点击。按Save Changes退出。样品文件后面如用百分含量表示结果, 因标样溶液和样品溶液定容体积一致时,multipliers 设置为100;divisor设置为样品的称样量。选定 Incorporate New Calibration Into Data Set, 点击 Calculate Results积分计算分析结果。保存处理方法。 点击Results指向样品文件处,View Result Only或 View Standard Report,查看或打印实验数据或报告。
7 注意事项
7.1 气相色谱开机时先通载气后通电;关机时, 先关电源后关载气。
7.2 经常检查气路的气密性和减压阀的压力指 示。
7.3 用微量进器进样时,切记防止用力过猛, 避免折弯针柄。 7.4 养成进样后马上用溶剂洗针数次的习惯。
8 对实验报告的要求及说明
8.1 实验报告和实验过程的综合分析。
点击Edit Method→ Peak Table,在Retention Time栏 内自上而下按出峰顺序依次输入内标物和标样的保留 时间(可以从色谱图上得到)。Peak name下输入相 应的内标物和标样的中文名称,在Level 1处输入内标 物和标样称样量(注意标样纯度的手工校正)。内标 物选定std项,标样不选。点击save保存。 选择Results →Reintergration List(再积分清 单),Sample Type项下,标样文件设置为 Calibration;样品文件设置为Analysis。在 Internal Standard项下,点击Amounts按 Update List,对话框出现内标物名称和量值。
9.4 何种情况下采用内标法定量?比较内标法 和外标法的异同点。
9.5 二氯甲烷的响应值为什么比乙醇的低? 9.6 本实验要求进样量十分准确吗?
9.7 如何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丙酮和/或甲 醇?本实验以甲醇为溶剂、丙酮作为内标 物,如果样品中含有甲醇和丙酮时,请问 该如何建立分析方法?
样品测定:在上述分析条件下,待基线平稳后,连续 注入数针混标溶液,直至相邻两针的峰面积变化小于 1.5 %时,按照进样规则的顺序(标样溶液、试样溶液、 试样溶液、标样溶液)进样分析。本实验已对甲醇、 乙醇、丙酮、二氯甲烷、乙腈、乙酸乙酯单标溶液逐 一进样分析,确定了它们的各自相对保留时间。接下 来用混合标准工作溶液进样建标后,获得相应的色谱 图(见图 5-2),并在相同分析条件下对试样溶液进行 测定,确证各组分并计算结果。 关机:测试完毕,将柱温设置为 50 ℃,平衡后,顺序 关闭工作站、主机电源、气阀。处理数据,打印报告 后关闭计算机和总电源开关。
式中:
r 2 m1 P X r1 m 2
r 1— 标样溶液中,相应组分与内标物峰面积比的平均值
r 2 — 试样溶液中,相应组分与内标物峰面积比的平均值
m1— 标样的质量,g m2— 试样的质量,g P — 混标样品中各标样纯度 每小组至少计算出2个待测组分的含量的测定结果。
6.1.2 用VARIAN Star 6.0英文版色谱工作站自 动计算试样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
试样溶液的配制:取10 mL内标溶液于50 mL容 量瓶中,置于分析天平上,去皮归零,用移液 管量取适量的试样溶液,称重,精确至0.0001 g, 用甲醇定容至刻度即为试样溶液。实验课教师 负责配制含不同组分和含量的试样溶液,配制 后分发给各实验小组。
5.2 开机测定样品
安装色谱柱:打开色谱仪柱箱,安装色谱柱,适当旋紧两 端固定螺丝,保证不漏气。 通气:按气相色谱仪各种气体压力的要求接入气体:载气 普通氮气 N2 0.5 MPa,燃气H2 0.3 MPa;助燃气空气0.3 MPa 。必要时用检漏液(色谱仪外可用肥皂水,内部可用 异丙醇)检查连接处是否漏气,如漏气,进一步旋紧螺丝 或更换垫。 打开计算机电源:进入WINDOWS XP操作系统。双击Star Toolbar,启动工作站。 打开 GC主机电源开关。大约 1 min,听到各种阀动作声音 后,工作站界面Waiting变为闪烁的红色NOT READY。
点击工作站任务栏左数第三个图标 View/Edit Chromatograms ,查找打开数据文件(在进样前 指定的路径下)。双击混标工作溶液和试样溶液 数据谱图文件,装入表中。点击右下角的 Open Files , 点 击 Edit Method→Calibration Setup , Calibrtion Type(校正类型)选Internal Standard(内 标法)。Numbers of Calibration Levels( 校正水平 级数 ) 为 1 (有几个标样浓度梯度选几)。 Curve Defaults(曲线设置)为Force,其他项为缺省值,点 击Save。
3.4 实验用品
每小组按4人计,容量瓶:50 mL 2只(共用)、 100 mL 1只(共用);具塞刻度试管:10 mL 2支;移 液管:2 mL 2支、5 mL 2支、10 mL 2支、25 mL 1支。
4 气相色谱仪的操作条件
色谱柱:AC 10(60 m×0.22 mm×0.25 μm)石英 毛细管柱; 汽化室:200 ℃;检测室:200 ℃; 柱温:60 ℃(保持1 min) 7 ℃/min 180 ℃;运行9 min后手动停止。 载气:普氮,柱前压:中间EFC 20 psi; 分流比:201; 进样量:1 L; 保留时间:乙醇:约7.4 min;丙酮(内标物):约 7.7 min;二氯甲烷:约7.9 min;乙腈:约8.0min; 乙酸乙酯:约8.6 min。
建立新的方法文件:在工作站界面 Method 中,点击另 存为快捷键,为新的方法文件命名,激活新建方法文 件 , 设 置 色 谱 条 件 。 汽 化 室 : 点 击 Injector , 中 间 Injector Oven 为On,设定温度200 ℃,分流比设定20, 前 面 Injector Oven 设 为 Off ; 压 力 : 点 击 FLOW/PRESSURE , 设 定 前 面 的 EFC 压 力 为 0.1 mL/min,中间EFC压力为20 psi(137.9 KPa);柱温: 点击Column Oven,在柱温设置表中第一行设置 60 ℃, 保持 1 min ,第二行中设置 180 ℃ ,升温速率设为 7 ℃/min,维持1.86 min,总时间20 min;检测器:设定 前面的FID检测器为On,温度为200℃,中间的ECD检 测器为 Off。保存设定好的条件,重新激活该方法文件, 平衡好后,界面上的灯均变成绿色,即可进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