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糖厂生产单元及工艺控制

第三章  糖厂生产单元及工艺控制
第三章  糖厂生产单元及工艺控制

第三章糖厂生产单元及工艺控制

第一节制糖物料流程

一、甘蔗提汁

提汁是糖厂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它的任务是把甘蔗中糖分提出来。衡量提汁工段成绩优劣的指标是处理量(t/d),糖分抽出率(%),安全率(%)。

提汁方法有压榨法、渗出法以及磨压法三种。但普遍是采用压榨法。

渗透水

图3–1 甘蔗压榨法流程

二、亚硫酸法澄清

中和过程一般采用先硫后灰或硫灰同时加入,现已很少采用先灰后硫。

流程的工艺条件,随甘蔗原料的变化情况和工厂设备的特点而有所不同,可适当调整。

如甘蔗含还原糖高,甘蔗尾梢部多,蔗皮色深,一般可采用较低温度和较低pH值(如一次加热60~62℃,二次加热98~100℃;中和pH6.8~7.0)。

如甘蔗含还原糖低,且纯度较高,一般可采用中性偏碱的工艺条件,温度亦可偏高,效果更为有利(如预灰pH7.0~7.2,中和pH7.0~7.5,即控制清汁pH7.0~7.2;一次加热63~65℃,二次加热100~102℃)。

澄清物料平衡图:

图3–2 澄清物料平衡图

澄清工艺流程:

图3–3 澄清工艺流程图三、煮糖分蜜

图3–4 成糖工艺流程图

赤砂糖可包装出厂亦可回溶煮乙糖。在甘蔗原料质量好、纯度高、且赤砂糖色值浅时可以作乙膏种。

第二节制糖水流程

一、冷水流程

二、热水流程

用减压汽的煮糖罐

图3–6 制糖热水流程图

第三节糖厂用电分配

图3–7 制糖厂用电分配图第四节糖厂用汽分配

清汁一级

图3–9 制糖厂蒸发站汽流程图

第五节制糖工艺指标的分析与控制

一、压榨指标分析

㈠压榨量:

不仅要完成厂部下达的每班榨量,重点应控制每小时的榨量均衡率。若误差过大,应找出原因,并订出措施。

㈡糖分抽出率:

影响因素很多:如甘蔗破碎度、每座压榨机出入口比、油压、蔗层厚度、排汁情况、渗透水量、水温、辊子线速、甘蔗纤维分、蔗渣水分、蔗渣转光度等都有影响,要逐项查找,排除次要因素,确定主要因素,然后采用相应的改进措施。

㈢安全率:

每班停榨或断槽损失的分钟数一定要记录清楚,并分析它是外界条件影响或是设备事故造成,若是设备事故,是常见还是偶然,是零部件材质还是维修质量,采用了何种办法解决并提出今后的防范措施。原始记录一定要认真、齐全,以备大修理时做检修计划的依据。

㈣甘蔗纤维分

它是影响榨量和抽出率的因素之一,又是关系到蔗渣发热值,最终影响到标准煤耗的指标。并是确定渗透水加入量和渗透水温的依据。

㈤蔗渣水分

蔗渣水分降低1个百分点,压榨抽出率可提高0.1个百分点,所以它对抽出有一定影响。同时蔗渣水分的降低,有利于锅炉的燃烧,可提高发热值,对节能有利。若蔗渣水分过高,应从末座压榨机油压以及出入口比和渗透水的水量、水温等原因,及时调整操作条件。

㈥初压汁与混合汁纯度差:

正常情况是:初压汁AP与混合汁AP的差值为1.5;若差数过大,可能是汁盘微生物污染,使蔗糖转化造成,就要加强灭菌消毒工作。若差数过小,应检查蔗渣转光度是否过高,糖分未充分提出,或是有葡聚糖生成,使混合汁转光度是假象,致混合汁AP偏高。

二、澄清过程指标分析

亚硫酸法澄清,通常使用SO2去降低糖品的色值;SO2的第二个作用是改善糖膏的煮炼特性。

在除色方面,SO2的作用是复杂的,它可转化有色的化合物为无色,防止氧化生成色素,并抑制还原糖和氨基酸的变色反应,避免色值加深。

㈠加灰全氧化钙量:

它与硫熏强度和中和pH的控制有关,但澄清过程的加灰全氧化钙量应以混合汁中带来的的非糖分为依据,一般以非糖分乘以7%作参考。

例:混合汁锤度18,简纯度84%,则混合汁中非糖分为:18×(1-0.84)=2.88%。加灰全CaO 应为:2.88×7%=0.20%。若超过此指标太大,可能是硫熏强度和中和pH值过高所致。若低于此指标,可能是硫熏强度和中和pH值太低。

㈡硫熏强度:

此指标应从原始记录中考核其均衡率,不要从班报中考核平均合格率,因指标波动大则合格率无代表性。而硫熏强度的高低,受加灰全CaO量的制约,可通过计算得到参考依据,即预灰时约消耗全CaO25~30%来中和混合汁中的有机酸和加入的磷酸,尚剩余70~75%的全CaO则为中和SO2之用。

例:据上例计算,混合汁非糖分2.88%,加灰全CaO0.2%,需与SO2反应的=0.2×70%=0.14%,所以,硫熏强度=[SO2分子量×反应的CaO质量/CaO分子量]×100=[64×0.14/56]×100=16mL 若生产科下达硫熏强度指标过高。虽然易得到较坚实的沉淀物,沉降过滤性能良好。清汁清亮,色浅,但最终会影响白砂糖含硫量高。反之则结果相反,所以应按甘蔗质量来确定这一控制指标。

㈢中和pH值:

应按照生产科下达的指标控制,但主要按原始记录考核其均衡率,过高会引起还原糖分解,糖汁色深,过低会造成蔗糖转化,影响总收。所以忽高忽低都会产生不良效果。

㈣反应温度:

报表中无此项指标,但此为澄清三要素之一,应经常检查原始记录和指示仪表,如发现不在规定范围内,应查找原因,若是外界条件造成,应加强与上下工序和供汽部门联系,尽快解决,若是本班组的问题,要督促组员精心操作。

㈤清汁锤度降

即混合汁与清汁的锤度差,它与过滤时滤泥洗水量,石灰波美度,磷酸稀释量等有关。若锤度降过大,会影响蒸发负荷加大,能源消耗增加。所以应查出原因及时联系解决。

㈥滤泥转光度:

这与泥汁过滤性能,过滤洗涤水量、水温、洗涤均匀度等有关,它会影响糖分总收回,一定要及时检查及时指导组员改进。

㈦滤泥水分:

它由三方面的因素影响:即泥汁的特性,关系到滤饼结构和脱水难易;过滤设备的性能,如真空吸

滤机的真空度和转速,压滤机的生产能力等;操作条件的洗水量、水温、水压、压滤机的汽洗时间长短等。而滤泥中的水分是低浓度糖水,水分高则损失糖分多,所以应找出原因采用相应对策及时解决。

㈧清汁钙盐

这与澄清过程控制的工艺指标以及指标的均衡稳定性有关,如硫熏中和的PH值,甘蔗的成熟期大多使用中性偏碱,只有甘蔗欠成熟和变质时还原糖含量高,才使用中性偏酸的指标,因为偏碱时生成的亚硫酸钙沉淀溶解度小,清汁中可溶性钙盐少,就可以减少传热设备的积垢生成,有利于热传导并节约能源,且可降低白砂糖的灰分。所以要教育组员精心操作,尽量避免指标波动过大。

㈨还原糖/蔗糖:(RS/S)

此项指标要关注混合汁中的(RS/S),然后与清汁中的(RS/S)的变化作比较,若清汁中(RS/S)过大,说明蔗糖转化成还原糖过大,糖分总收难以保证。若(RS/S)过小,则还原糖被破坏,产品质量受危害,所以一定要控制好PH值,在规定范围内并要求均衡稳定。

㈩澄清效率:

也即混合汁中清汁的非糖分除去率,可用简单的公式计算:(混合汁污染度-清汁污染度)×100%/混合汁污染度。而混合汁污染度=(100-混合汁AP)/混合汁AP;清汁污染度=(100-清汁AP)/清汁AP。而亚硫酸法一般澄清效率在8%~12%之间,如算得过小,则应从控制的工艺条件和操作上找原因,然后及时纠正。

三、蒸发

㈠末效罐的绝对压力:

检查原始记录来考核,这一指标是通过调节冷凝器用水量而控制,从而维持末效糖浆的标准温度约55℃。绝对压力的选用值取决于糖浆的折光锤度,在65°Bx的范围内,绝对压力应在10厘米汞柱左右。

㈡糖浆锤度:

与入罐清汁锤度,1效罐用汽压力,蒸发罐效能,积垢的生成,汁汽的抽用以及自身操作(凝结水排除、排氨)等因素有关,但一般是通过调节末效糖浆排放阀而控制。

㈢液位高度

在加热管中的液位是传热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液位太低,未能使用管子的全部加热表面,管子的顶部会产生“干壁”现象。如液位太高,管子的下部将全部为糖汁充满,流速太低,以至不能达到最佳蒸发速度。

最佳液位是:液体刚好能被蒸汽泡带到管子顶部,只有少量液流在管板上流过。最佳液位随管子的尺寸、温度、传热速度、积垢和糖汁粘度而变,在正常条件下,最好的液位是在管子长的25%左右,极少超过40%。

㈣各效间的温差:

末效蒸发罐的操作温度,一般不低于55℃,因低温下高黏度的糖浆传热很差,而Ⅰ效蒸发罐的温度由所用乏汽的压力而定。总之蒸发罐的总温差应达到61℃,即五效蒸发罐对应的平均温差为12℃,四效蒸发罐为15℃,应经常检查原始记录。若发现偏差太大,可能与抽用汁汽的多少、罐顶三通阀的可靠性、凝结水以及不凝气的排除、加热面上积垢厚度、末效罐真空度、首效用汽压力等有关,要及时查出原因,并果断清除障碍。

㈤四定操作

1、保持第一效汽鼓内蒸汽压力稳定:应根据入罐清汁锤度、温度以及数量和罐内积垢情况来决定用气压力,并使其稳定,以便保持一定的总温差。这样不至于影响各效液面和真空度的波动,而减少跑糖机会。

2、保持各效压力(真空度)以及各效之间的压力差稳定:因真空波动会引起蒸发罐汽体(汁汽)的体积急剧膨胀,而引起冒顶跑失。

3、控制泡沫液面高度一定:为保证蒸发效率的提高,应控制低液面或各效糖汁液面始终保持一定高度,切忌短时间内液面忽高忽低,波动不已。这样最容易引起走糖和糖液局部焦化。

4、保持各过汁开关的稳定:这与控制液面高度有连带关系,要保持液面高度稳定,必须保持过汁开关稳定,不要任意拨动各效间过汁阀。

四、煮糖、分蜜

㈠各系糖膏锤度:

按生产部下达的指标控制,但当设备条件(煮糖罐,分蜜机能力)、操作水平、煮糖罐能放罐的前提下,尽量提高糖膏锤度,因为锤度高,母液中水分少,溶解蔗糖量就少,糖蜜量少,提糖率高,糖蜜纯度也低。下面举例计算说明。

例:甲糖膏锤度94.5%和95%,纯度86%,求晶间蜜纯度?

使用过饱和度公式:α=H1/H0

据顺德糖厂查定各段糖膏的晶间蜜过饱和度系数为:甲膏α=1.30~1.40;乙膏α= 1.40~1.50;丙膏α=1.50~1.60。H0为同温度下纯蔗糖溶液的蔗糖溶解度;查表得放罐时糖膏温度75度,H0=3.463。而H1为非纯蔗糖溶液的蔗糖溶解度=蔗糖分/水分=锤度×纯度/(100-锤度)

设晶间蜜糖分为C’;糖膏锤度为β;纯度为P;非糖分为N

整理公式得:

1、甲糖膏晶间蜜蔗糖分C’=αH0(100-β)=1.35×3.463×(100-94.5)=25.71%

2、晶间蜜非糖分N= 甲糖膏非糖分N’=β×(1-P)=94.5×(1-0.86)=13.23%

3、晶间蜜固溶物β’=N’+C’=13.23+25.71=38.94%

4、晶间蜜纯度P’=(C’/B’0)×100%=(25.71/38.94)×100%=66%

若甲糖膏锤度β为95%时,则晶间蜜纯度为:

1、甲糖晶间蜜蔗糖分C’=αH0(100-β)=1.35×3.463×(100-95)=23.37%

2、晶间蜜非糖分N=甲膏非糖分N’=β×(1-P)=95×(1-0.86)=13.3%

3、晶间蜜固溶物β’=N+C=13.3+23.37=36.67%

4、晶间蜜纯度P=(C’/β’)×100%=(23.37/36.67)×100%=63.73%

从上述计算可见,甲糖膏锤度由94.5%提高95%。增加0.5个百分点。晶间蜜纯度可降低66-

67.73=2.27个百分点

㈡各系糖膏结晶率:

结晶率也称含晶率。糖膏中“晶液比”。即糖膏中晶粒含量用结晶率表示。它是一个重量百分率。一般有三种表示方法:

(1)固溶物量结晶率(结晶糖量对糖膏固溶物量)

X=(P中-P低) ×100%/(100-P低)

(2)糖度量结晶率(结晶糖量对糖膏糖度量)

X=100(P中-P低)×100%/P中(100-P低)

(3)重量结晶率(结晶糖量对糖膏重量)

K=(P中-P低)β中×100%/〔(100-P低)100〕

糖厂习惯使用固溶物量结晶率,一般甲糖膏在55~60%,乙糖膏在45~50%。丙糖膏在40%左右。为方便起见,很多厂用膏蜜纯度差作考核。甲糖膏约20,乙糖膏约25,丙糖膏约15~20。

㈢各系糖膏煮制时间:

它与物料的纯度、锤度、汽压、真空、操作水平等有关。为了把母液中蔗糖充分吸收到晶体上,必须要求一定的煮制时间,正常条件下,每罐甲糖膏约4小时、乙糖膏约6小时、丙糖膏约8小时。应经常检查原始记录分析原因,如是外界条件影响,加强与有关班组联系,及时解决,若是本班组操作问题,勤督促、教育、提高技术水平。

㈣煮糖罐的温度,压力条件

这是影响煮制质量和煮糖时间的重要条件,应督促组员勤检查,勤观察,发现反常时,及时联系供汽,供水部门以满足工艺要求,自身加强调整使在最优化条件下操作。

㈤甲糖提糖包数

这与煮糖技术和分蜜操作有关,若结晶砂粒硬实均匀整齐,放罐锤度较高,再在分蜜机装筛时不冒筛,洗水时不过量,都易得到较高的提糖包数。一般每立方米糖膏约提糖800千克,否则再找原因。

㈥白砂糖色值:

它与糖浆质量,煮糖操作(洗砂次数多,煮糖时间长,洗罐不彻底,糖浆箱抽空,煮糖温度高,对流不良等),分蜜打洗水(洗水量少,温低,不均匀,不过底等)有关,应逐个排查原因,及时排除并改进。

㈧白砂糖水分:

大多数甘蔗糖厂没有干燥设备,主要靠分蜜机的汽洗及回转时间,通过路线较长的输送设备,冷却后水分挥发掉而达到指标要求。因此煮糖晶粒要均匀,分蜜操作要注意。

㈧非糖分平衡:

糖浆的非糖分量=白砂糖非糖分量+赤砂糖非糖分量+废蜜非糖分量

如果非糖分入多出少,可能中间制品有积压,或低纯度物料回头过多,形成非糖分恶性循环,物料煮制困难,很易造成顶笼;如果非糖分入少出多,说明蔗糖被转化,总收回难以保证。所以班组应引起重视。

㈨还原糖平衡

糖浆的还原糖量=白砂糖中还原糖量+赤砂糖还原糖量+废蜜中还原糖量

如果还原糖入多出少,煮糖过程受到破坏,则产品质量会危险,且废蜜纯度会偏高。若还原糖入少出多,则煮糖过程蔗糖转化,总收受威胁,废蜜纯度虽然稍低些,但废蜜量会偏大,所以班组操作要注

意。

㈩废蜜纯度:

这是煮糖班组重要的考核标准,它与糖浆的组分和性质有关,如还原糖含量高,废蜜纯度会低些,若无机灰分高,则废蜜纯度也高,可通过废蜜的还原糖/灰分来观察分析。一般还原糖灰分约3~4%,超过此数值,很难获得较低的废蜜纯度。此外,它与煮糖技术,助晶管理和分蜜操作等也会有影响。在这些方面一定要加强控制。

〔十一〕废蜜产率:

首先与甘蔗原料质量有关,尤其是有机物非糖分(包括半纤维素、果胶、多缩戊糖、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皂素、脂肪等)在澄清过程中除去低,它是影响废蜜产率的主要因素。其次与煮糖技术、助晶管理、分蜜操作等也有影响,若废蜜锤度控制得过低,必然会加大废蜜量,并使纯度偏高。建议使用过饱和度公式α=H1/H0来控制废蜜锤度,而废蜜的过饱和度α正常按1.42控制,非纯糖溶液的蔗糖溶解度 H1= β*P/(100- β),助晶结束50℃时的纯蔗糖溶液溶解度查表得 H0=2.6,把上述数据代入公式,整理后得:

废蜜锤度β=369.2/( P %+3.692)

只要把生产科要求的废蜜纯度值代入可算出,

〔十二〕白砂糖的水不溶物:

它与澄清过程是否得到清澈透明的清汁有关,再有糖浆硫熏后有无检查过滤,目前甘蔗糖厂都在煮糖楼糖浆贮箱的入口管头上套纱布袋进行隔滤,应勤检查有无泄漏,是否按时清洗,更换。尤其注意严防物料箱的抽空,否则箱底沉淀物抽入罐中,必然增加水不溶物的含量。

〔十三〕白砂糖含硫量:

这与硫熏强度的控制以及中和PH的稳定程度有关,硫熏中和过程,pH中性偏碱时,

SO2 + H2O H2SO2,而H2SO3+Ca(OH)2 Ca(HSO3)2 + 2H2O

Ca(HSO3)+ Ca(OH)2 2CaSO3+2H2O

这些反应都是可逆反应,当中和pH偏酸时,反应向右进行,最终使SO2留在糖液中,在结晶时经吸附与包裸而进入成品白砂糖中。由此可见中和PH的均衡与稳定十分重要。

第六节制糖过程班组均衡生产控制

一、均衡生产对制糖企业的重要意义

均衡生产――即有节奏按比例的连续稳定的生产。

㈠均衡生产有利于保证设备和人力的均衡负荷,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工时利用率。

㈡有利于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和管理秩序,保证产品质量和糖分收回。

㈢有利于节约物资消耗,减少在制品占用,加速流动资金周转,降低生产成本。

㈣均衡生产是提供最佳工艺条件,实现最优化操作的前提,是提高设备安全运转率的根本保证。

二、实现均衡生产的具体措施

均衡生产必须克服前松后紧,力求避免突击性抢榨量,抢产量的三班三条龙竞赛现象。

要实现水、电、汽、物料四大平衡的均衡生产,在操作上必须抓住定、快、联、勤四个要素:㈠定:从均衡出发,定时、定量、定液位、定配比、定程序、定时检查、定点化验。七定操作是均衡的最低要求和保证。

㈡快:以快求均衡,以快求好,要求工艺处理要快,各桶罐容器,保持低液位,减少糖分转化率,力求均衡主动权。

㈢联:加强联系,互创条件,是均衡生产的主要手段。工艺过程变化因素多,各工序互为影响,互相制约,关系密切,只有加强联系,协同动作,才能更快调整条件,适应变化。

㈣勤:操作上勤检查、勤调整、勤请示、勤汇报、加强纵向、横向的互相沟通,才能为均衡生产创造条件。

第七节制糖班组生产指挥要领

制糖企业对外联系广泛,某部门联系失控或气候的变化都会给生产带来一定的困难。生产过程操作单元多,设备规格型号各式各样,一天24小时流水作业连续生产,某些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

所以生产的组织者必须掌握:“预见、及时、全面、准确、统一”十字要领。

一、预见

生产组织者必须有预见性,学会走上步看下部,当情况变化时能预测未来。如天气的变迁,就应该预见到砍运的不正常,可能会造成断槽,再如前后工序某些指标的波动或产生突发事故,可能会影响本班组的正常生产,以便事前采取防范措施。

二、及时

制糖生产是流水作业,连续化生产,某些环节哪怕是几分钟的反常,也会在整个过程中产生不良效果。所以,当发现问题时,一定要及时、迅速、果断的进行处理。如果是班组的权力范围管不了时,应及时向领导或有关部门请示以便迅速解决。

三、全面

制糖生产前后工序关系密切,周边条件互相影响。所以查找问题、分析情况时,不能把局限的某一点代表全部,一定要客观,全面的看问题,这样在制定措施和对策时少出差错。

四、准确

作为生产组织管理者,应使用数据说话,所掌握情况正确无误,不要使用大概、或者、也许等不确定的词语,只有严密、准确的判断,才能定出对症下药的对策,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展开。

五、统一

制糖企业现场生产指挥者,有厂级的调度、车间级的值班长,还有各工段属下的生产班组,所以指挥一定要统一,不要各自为政,不要各发各自的指令,这样会造成混乱,操作工人很难执行。

控制柜电气装配工艺流程样本

控制柜电气装配工艺流程 1、钣金件检查并喷漆、丝网印刷 1) 在设备钣金件初到车间时, 电气装配人员应带着图纸去检查所有电气柜、电气底板、电气面板、按钮盒及电气小配件的尺寸是否正确? 设备床身上的电气走线孔是否缺少? 所有安装孔大小是否正确? 2) 钣金件检查无误后, 电气装配人员需向车间主任说明, 立即送去喷漆或喷塑。 3) 喷漆或喷塑拿回来的电气面板, 如需要进行丝网印刷, 需立即送去丝网印刷。 2、找齐设备安装所需的电气材料 1) 电气装配人员要先找齐设备上需使用的已经喷过漆的电气柜、电气底板、电气面板、按钮盒及电气小配件。 2) 电气装配人员准备好自己的工具包( 含大号、中号十字起, 小一字起、剥线钳、斜口钳、电工防水胶带、万用表、内六角扳手、呆扳手、Φ2.5钻头、Φ3.2钻头、Φ4.2钻头、M3丝锥、M4丝锥、丝锥绞手、粗齿挫一套) 、M3螺丝、M4螺丝、M4螺母、手电钻, 将所有工具整齐的放在一个手臂的范围内。 3、安装电气底板 1) 根据电气原理图中的底板布置图量好线槽与导轨的长度, 用锯弓截断。( 注: 线槽要放在平坦的地方锯, 导轨要夹在台虎钳锯, 锯缝要平直。)

2) 锯完后能够在砂轮机上磨直。两根线槽如果搭在一起, 其中一根线槽的一端应磨成45度斜角。 3) 用手电钻在线槽、导轨的两端打固定孔( 用Φ4.2钻头) 。 4) 将线槽、导轨按照电气底板布置图放置在电气底板上, 用黑色记号笔将定位孔的位置画在电气底板上。 5) 先在电气底板上用样冲敲样冲眼, 然后用手电钻在样冲眼上打孔( 用Φ4.2钻头) 。 6) 用M4螺钉、螺母将线槽、导轨固定在电气底板上。 7) 开关电源、印制线路板等不易拆卸的电气元器件都要进行打孔、功丝( 用Φ2.5钻头打孔, 然后用M3的丝锥功丝) , 印制线路板的下面要垫铜柱子( M3×20) 。 8) 伺服控制驱动器、变频器要用Φ3.2钻头打孔, 然后用M4的丝锥功丝。 9) 一般电气元器件底下都有一道槽, 是专门用来卡在C型导轨上的, 凤凰接线端子一般也是卡在C型导轨上的, 其它接线端子一般使用高低导轨。 推荐选用Weidmuller的导轨, 请检验导轨的宽度在35mm-35.3mm 之间。宽度太小的导轨会导致模块在导轨上卡接不够牢固。发现有些客户的导轨宽度为34.3mm, 模块固定不牢固, 在通电情况下拆装信号线时, 导致模块扭动引起E-bus通讯中断。 在现场观察: 安装在宽度为35mm的导轨上的模块, 扭动模块未发现E-bus通讯中断。

生产工艺流程控制的规程

生产工艺流程控制的规程(草稿) 一、目的 为加强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控制,全面提升产品的制作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各相关部门和人员按照优化5M1E(注1)的原则进行生产活动,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特制订本规程。 ——注1:5M1E分别是英文-人员、机器、材料、方法、测量和环境的单词首位字母。 二、使用范围 本集团下属各公司的应依据本规程来制订、执改进行、生产工艺流程、对其结果进行考核、奖惩,除另有规定外,均以本规程执行; 三、规程的内容: 1、工艺流程涉及的部门(体系化) 工艺流程涉及的部门有:各公司的技术部、生产部、质检部、和集团采购部。 2、管理责任(制度化) (1)各公司技术部责任 a,制定合理的工艺流程文件 各公司的技术部依据产品任务单,制定生产工艺流程的文件,工艺流程文件的主要是以下三种类: ——工艺过程卡片;

——工序卡片; ——操作说明书; 工艺流程的卡片和操作说明书中应包含:图纸(加工的工件图纸以及关键步骤和重要环节都有图纸说明)、加工工序、加工方法及对环境的要求、检验及方法、产品的包装、工时定额、材料和物耗定额、使用的设备和工装、加工工具、对特殊工件的吊装位置及方法、包装方法、加工的起始时间、责任者的签名等,总之应当是实际工作中涉及的工序和各个工序中要点(5M1E)都要简约地反映在流程中;——注2:工时定额和物耗定额:在实际中灵活应用和执行,对于首件和单件生产可以是定性管理;对于3-5件的小批量生产应当是首件完成后,对出其余件进行的半定量管理,就是给个范围值;对于成熟的大批量生产件应当是定量管理,就是应当给出固定的定额;——注3:可以有空项,按实际生产中需要的项目编写,应当简要全面部不应当有漏项;各个公司在制定工艺流程时,可以是表格式、卡片式、文字表述式,只要能在实际生产中,对生产的产品有以下作用即可--加工的指导、检验指导、记录完整(可以追溯产品的加工历史);b,根据生产出现的问题,可以用工艺流程附加单的形式进行补充及修改,必要时废除老工艺,重新制定新工艺; c,会同质检部门处理质量异常问题。 (2)各公司生产部责任

生产工艺管理控制程序

生产工艺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 建立与生产相适应的生产工艺管理制度,确保生产条件(人员、环境、设备、物料等)满足化妆品的生产 质量要求。特制订本程序。 2.适用范围 适应于各车间生产工序的工艺参数、材料、设备、人员和测试方法等所有影响产品质量的生产阶段。 3.职责 3.1计划:负责制订《生产计划》负责生产过程中的综合调度。 3.2生产部:负责生产动力设施及时供给合格的水、蒸压缩空气、空气、电力等资源;编制设备的操作规程, 设备维护保养; 负责按生产指令单,在规定的工艺要求和质量要求下,组织安排生产,并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 3.3仓库:负责按照生产派工单所开具的领料单进行原辅材料发放接收对各车间退回的物料做入库工作。 3.4技术研发部:负责生产工艺技术及半成品标准制定。在首次生产时进行指导。明确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 负责编制工艺规程和作业指导书。 3.5质保部:负责所有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按品质标准进行检验 负责安排现场巡检员对生产现场的产品质量进行过程监督。 4.内容 4.1生产前的准备工作 1)计划调度员考虑库存情况,结合车间的生产能力,制订《生产计划》,经经理批准后,发放至相关部门作为采购和生产依据。 2)在确保每个生产订单所有原物料配套齐全后下达,生产车间根据生产计划制定生产指令,生产前由车间负责人下达批生产指令,包含批号、批生产量、执行标准、生产流程、生产配方等信息。 3)生产部根据周计划编制《车间每日作业计划》,车间主管/班长把计划分解到各小组或生产线直至各岗位,并对每日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跟踪。 4)各车间均须严格按确定的日生产计划安排工作,一切有影响计划实施的因素或异常现象产生,车间主管需做有效的记录,每周统一汇总,报备生产部。 1)各相关责任人员根据生产需要,确认供给合格的水、蒸汽、压缩、空气、电力等资源,保障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转。

电气控制柜设计步骤

电气控制柜设计步骤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电控箱设计步骤 一、设计工艺 1、根据图纸(系统图、原理图)选主要部件; 2、按照功能、使用方法和制造标准排布主要器件; 3、根据排布结果选定箱(柜)尺寸(尽量选通用尺寸),校验器件排布结果; 4、根据图纸选其它辅助材料、元件; 5、绘制装配图、接线图,编制加工工艺卡; 6、采购所有器件、材料; 7、加工、或委托加工箱(柜)壳体; 8、按工艺卡装配主要器件,加工连接件、连接线; 9、按工艺卡装配附件、配件、接线; 10、整体装配完成,检验,试验(按产品生产标准要求项目进行); 11、按标准及合同要求进行产品包装,附检验合格证、试验记录。 12、送货出厂。 二、设计规程规范要求。 1、熟读设计方案任务书。掌握任务书中几点重要信息及参数,如果是在大型项目中,设计任务书会以合同的技术附件形式出现。这样就关系到控制箱的先进程度和设计制造的成本控制。只要掌握控制的自动化程度就行了,这关系到你下面的选型等工作。 2、根据控制要求进行方案性设计。如果是较大的项目这可以升级为可行性研究。即使是小的电控系统,起码也要列出不少2种的方案设计,在方案设计过程中,

要有详细的计算说明书,这样为你的设备设计提供依据,也是设计是否合理,是否科学的关键。直接关系到你的制造成本。 3、进行设备控制设计,选择最佳的方案后,再进行设备设计,这个设计阶段,主要是设备的选型,选择各种合理元器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能实现设计任务中要求的控制功能。 2)要保证设备一定的先进性(在一些技术附件中为有具体说明), 3)要控制好成本,不要盲目最求先进而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浪费。 在确定所需要的各种元件设备后,就要进行原理图的设计,设计原理图时要根据自己的方案设计再结合所选电气元件的电气接线原理进行。 4、施工图设计。这里就不扯大工程设计步骤和要求了,单仅电控箱而言,根据所选元件的尺寸,综合考虑和选择电控箱的规格(国家有统一标准规格的电控箱柜台,也有非标的,非标的可根据你选择的电气元件进行规格设计)。 选择好或设计好电控箱的规格后,就可以进行箱内布置图的设计了,这个可以参照相关的电工工艺要求进行。 以下注意要点: 1)设备元件摆放布局合理、保证设备安全; 2)便于施工、检修等。 三、采购和安装调试规范要求。 1、根据上面的设备设计,设计出详细的材料清单,根据材料清单进行电气设备元件采购,这样就不会造成设备过剩浪费,或是设备出现短缺不足的现象。 2、根据上面的施工图设计,可以将采购回来的设备交予生产制造部门进行安装和接线了,并进行出场前的检验和测试。

工艺设计管理控制程序文件

Q/BD 广东标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BD-CXWJ-07 工艺管理控制程序 2011-04-20 发布2017-07-01换版后实施

广东标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1.0目的 加强产品生产过程的工艺管理,用工艺文件来指导生产作业,是科学管理生产、保证产品质量、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工作效率的根本保障,为此特制定本程序。 2.0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已有的所有产品、全新产品和改进、改型的新产品。 3.0 术语和定义 3.1本程序文件采用GB/T19001 IDT ISO9001:2015标准中术语、定义和ISO/TS22163技术规范术语和定义以及下述术语和定义。 3.2工艺:将原材料或半成品加工成产品的方法、技术等。 3.3工艺文件:主要是把如何在过程中实现成最终的产品的操作文件。 3.4工艺过程卡(工艺路线卡):它规定整个生产过程中,产品(或零件)所要经过的车间、工序等总的加工路线及所有使用的设备和工艺装备。工艺过程卡不需绘制工艺简图。在小批量生产时,可与产品图纸配合,直接指导操作。在大批量生产时,可以作为工序卡片的汇总文件。如机加工工艺过程卡、装配工艺过程卡。

3.5工艺卡:是针对某一工艺阶段编制的一种加工路线工艺,它规定了零件在这一阶段的各道工序,以及使用的设备、工装和加工规范。如喷涂工艺卡、电镀工艺卡。 3.6工序卡:是规定某一工序内具体加工要求的文件。除工艺守则已作出规定的之外,一切与工序有关的工艺内容都集中在工序卡上。如机加工工序卡、装配工序卡。 3.7 检验卡:这是根据产品标准、图样、技术要求和工艺规范对产品及其零部件的质量特性、检测内容、要求、手段作出规定的工艺文件,主要用在关键工序的检查。 4.0职责 4.1研发部负责制定工艺管理制度,并组织贯彻实施与检查。 负责产品图样工艺性审查及工艺归口管理工作。 负责工艺策划,工艺方案设计及工艺标准化要求。 负责提供编制工艺文件所需的产品图样及有关技术文件;负责工艺技术文件的编制、审核及发布实施。 负责对生产现场工艺纪律监督检查工作。 负责编制技术改造规划、工艺布置、外购设备的选型论证等技术改造工作。 负责对工装、工位器具等的设计工作。 负责解决现场工艺技术问题,对产品故障进行分析、处理。 负责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 4.2 生产部负责协助研发部制定工艺文件,对工艺文件进行会签。 负责按工艺文件要求组织生产、工艺装备的准备工作。 负责工艺纪律的执行,工艺装备的制造、使用、管理工作。 负责按工艺文件要求,对人员进行工艺培训、工艺文件规范化操作培训、岗位技能培训。 负责生产设备的管理工作,保证设备处于完好状态,满足工艺要求。 4.3质量管理部负责按工艺文件要求对外购外协物料进行入厂检验;负责对检验过程中出现

电气控制柜设计的5大基本原则

电气控制柜设计的5大基本原则 1、基本思路 电气控制柜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一种逻辑思维,只要符合逻辑控制规律、能保证电气安全及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就可以说是一种好的的设计。但为了满足电气控制设备的制造和使用要求,必须进行合理的电气控制工艺设计。这些设计包括电气控制柜的结构设计、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图、总接线图设计及各部分的电器装配图与接线图设计,同时还要有部分的元件目录、进出线号及主要材料清单等技术资料。 2、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设计 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设计任务是根据电气原理图的工作原理与控制要求,先将控制系统划分为几个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均称作部件),再根据电气控制柜的复杂程度,把每一部件划成若干组件,然后再根据电气原理图的接线关系整理出各部分的进出线号,并调整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总体配置设计是以电气系统的总装配图与总接线图形式来表达的,图中应以示意形式反映出各部分主要组件的位置及各部分接线关系、走线方式及使用的行线槽、管线等。 电气控制柜总装配图、接线图(根据需要可以分开,也可并在一起)是进行分部设计和协调各部分组成为一个完整系统的依据。总体设计要使整个电气控制系统集中、紧凑,同时在空间允许条件下,把发热元件,噪声振动大的电气部件,尽量放在离其它元件较远的地方或隔离起来;对于多工位的大型设备,还应考虑两地操作的方便性;控制柜的总电源开关、紧急停止控制开关应安放在方便而明显的位置。 总体配置设计得合理与否关系到电气控制系统的制造、装配质量,更将影响到电气控制系统性能的实现及其工作的可靠性、操作、调试、维护等工作的方便及质量。 2.1 电气控制柜组件的划分 由于各种电器元件安装位置不同,在构成一个完整的电气控制系统时,就必须划分组件。划分组件的原则是: (1)把功能类似的元件组合在一起; (2)尽可能减少组件之间的连线数量,同时把接线关系密切的控制电器置于同一组件中; (3)让强弱电控制器分离,以减少干扰; (4)为力求整齐美观,可把外形尺寸、重量相近的电器组合在一起; (5)为了电气控制系统便于检查与调试,把需经常调节、维护和易损元件组合在一起。 2.2 在划分电气控制柜组件的同时要解决组件之间、电气箱之间以及电气箱与被控制装置之间的连线方式:电气控制柜各部分及组件之间的接线方式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电气控制柜制作工艺及规范 (1)

控制柜制作工艺及规范 目录 一、前言 (1) 二、文件编制篇 (2) 三、标记篇 (2) 四、布局、排版篇 (3) 五、接线篇 (4) 六、接地及绝缘篇 (6) 七、检查篇 (6) 表A 以上文件参考国际标准 (7) 表B 导线、汇流排、紧固件配用表 (8) 表C 绝缘导线载流量计算表 (9) 表D 麻花钻与丝攻配合关系表 (10) 表E 控制柜内导线颜色选用表 (11) 表F 配线参考表 (11) 一、前言

统一制作规程,不仅能提高现场柜内维修的效率,并能降低新电柜对新手带来的门槛,还能缩短基层维修电工班组熟悉系统的时间,这些也可以归结为管理上的一句话“一切为用户着想”。 二、文件编制篇 1. 接受图纸后,一套装订成全图,包括系统图、原理图、材料表、面板布置图、底板布置图和端子 图等。用于全过程包括调试和图纸的存档,由技术人员保管使用。 2. 直至项目的结束要保持图纸的完整性、真实性、整洁性和过程信息记录的完整性。 3. 第二套图纸,包括材料表,面板布置图及底板布置图和端子图。主要用于材料核对、排版放样、 粘贴标签过程中使用。 4. 第三套装订,包括原理图接线图。由接线人员在接线过程中使用并保管。 5. 在图纸工艺安排过程中注意与材料表核对型号。如果发现错误立即,要求设计人员确认并签字。 6. 对主电路需标明所用导线截面积,或按照设计人员书面设计截面安排(见表C)。 7. 检查线路线号的完整性和正确性,比如重复和漏标线号都需设计人员填写“设计人员勘误确认表” 确认。 8. 对电源线标明所需线号管数量以方便统计。文件保存路径为:…项目号\项目号+填写日期+“线 号统计”。原则上每一电柜线号统计设定为一打印页,以方便每个电柜线号的包装。 9. 按照设备配套明细表或施工用图样(布置图、装配图等)进行领料配套。所有电器设备应有制造 厂产品合格证。 10. 所有产品合格证及说明书必须保存完整,以作为竣工资料的必须文件。 11.《电缆总清册》把现场每一根电缆的规格,编号,起始点等相关信息编制成表。通过此表现场人 员可以知道总的电缆排放数量,每个柜的电缆引出数量等电缆排放总体工作量. 12.《总接线手册》中把系统中每一根电缆连线的相关信息集中的编制再一起,通过此表可以知道总 的接线工作量,并可以通过表中的线号栏把所有所需的线号预先打印出来,就免去拿着整套图纸前后找线号的麻烦。备注栏中可以随时记录安装过程中的其他情况,这些信息对日设备的维护修理,和转场后的再次安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标记篇 (一)对柜内元件标签粘贴的原则是:在元件和其附近的底板上粘贴。这样无论在运行状态,检修状态甚至元件被卸下时,都一样能够起到标示作用 (二)中文标签尺寸模板:对于单行字的标签实用30*12 对于双行字的使用30*15。操作台等此类面板元件较多的箱体上在此类元件背面贴上与正面铭牌一致的中文标签和标号将提高维修时的 查找效率在每个线槽盖板的端口处贴上标签会给维护后柜内复原带来方便 1. 柜内元件标签均为黄色。 2. 元件标签按照材料清单统计并保存,文件保存路径为:...项目号\项目号+日期+“元件标签”。 3. 线槽贴标签以英文大写SWIS BT 字体打印 4. 柜内中文标签均用隶书。 5. 柜内中文标签标准尺寸为30mm*12mm。 6. 端子标签尺寸为35mm*7mm。 7. 标牌应正确、清晰,易于识别,安装牢固。

生产工艺管理控制程序—范文

生产工艺管理控制程序—范文 1 目的对生产工艺过程实施控制和管理,确保编制的工艺规程正确,符合设计要求,并能有效的指导生产。 2 范围 本程序文件规定了工艺管理控制程序和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公司内供和外销产品的工艺控制。 3 术语和定义 关键过程:对形成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过程。特殊过程: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验证的过程。首件鉴定:对试生产的第一件零件进行全面的过程和成品检查,以确定生产条件是否能保证生产出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 定型:是对新产品(含改型、革新、测绘、仿制或功能仿制产品)进行全面评定,确认其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并按规定办理手续。定型主要指公司生产定型。 生产定型:是对批量生产进行全面考核,以确认其达到批量生产的标准。

4 管理职能 技术质量部门:负责制定工艺管理规章制度,并组织贯彻实施与检查。 负责工艺策划,编制工艺总方案及工艺标准化综合要求;负责关键件、重要件的控制策划,并编制控制计划。负责生产单位的工艺文件、材料定额的编制、产品图样工艺性审查及工艺管理工作。 负责组织生产定型工作,负责工艺纪律监督检查。负责编制技术改造规划、工艺布置、生产面积及设备的调配、外购设备的选型论证等技术改造工作。 解决现场生产技术问题,对产品故障进行分析、处理。负责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负责生产设备的综合管理工作。 负责督促和检查使用单位执行有关设备管理标准和规程的情况,保证设备处于完好状态,满足工艺要求。 负责对生产工作环境进行监测和控制。负责理化检测工作。 负责按工艺规程和产品设计文件实施工序检测、验收产品,并对生产现场工艺纪律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负责对工装、量具的设计工作。 生产部门负责按工艺规程要求组织生产、工艺装备的准备工作;负责生 产 工艺文件的贯彻,工艺纪律的执行,工艺装备的制造、使用、管 理工作。 综合管理部门负责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接口职责、权限的分配和协调。 负责对产品质量有直接影响的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考核。工作程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86608

。 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是质量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稳定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是企业建立质量体系的基础。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为确保产品质量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尤其以工序过程质量控制更为重要。工序是产品、零部件制造过程的基本环节,是企业质量管理工作在制造现场的综合反映。工序状态的优劣决定了产品质量的好坏,工序质量的稳定涉及到人、机、料、法、环、测等因素特别是主导因素发生的变化,将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取决于工序质量的稳定提高,如果工序发生异常能迅速消除,保持工序的稳定,就能不断提高制造质量,实现制造质量控制的计划预定的目标值。在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波动是必然的,如果生产的过程失控,将会带来重大损失,产品设计或工艺准备的质量缺陷,可以通过样机鉴定来发现并加以纠正。但是,在产品图样和工艺文件正确无误的情况下,生产过程中仍然可能产出不合格品,甚至产生成批报废。从现场质量管理角度来看,制造过程质量控制就是强化生产过程质量保证措施,全面提高操作者、机器设备、原材料、工艺手段、计量和检测手段、生产环境等六大因素的质量与水平,工序的过程就是这六大因素在特定条件下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过程,为了做好工序过程的控制,应采取如下措施: 1、明确制造过程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基本途径。在制造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人、机、料、法、环、测,即构成工序能力的六大因素。其中,人是最主要的因素,起着决定全局

的作用,所以要提高操作者的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培养谨慎的工作作风。同时还要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定期检查设备的关键精度,严格检验制度,合理规定检验频次,严肃工艺纪律,检查和督促执行

(完整版)电气控制柜生产工艺流程

电气控制柜生产工艺流程 (1) 电气控制柜外型尺寸、面板开孔、柜体面板标识丝印检查,在电气控制柜开始装配前按照《屏柜结构、开孔图》进行外型尺寸、面板开孔、柜体面板标识丝印,及电气元件物料清单,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装配工作。 (2) 准备齐电气控制柜装配所需的所有电气元件及安装辅材 (3) 电气装配人员要先准备齐电气控制柜上需使用的电气安装底板、电气面板、电气元件PLC、低压电器等)及所需要的安装辅材(行线槽、导轨、导线、接地铜排、安装螺栓等元器件安装在电气安装底板上 (4) 根据电气原理图中的底板布置图量好线槽与导轨的长度,用相应工具截断。(注:线槽、导轨断缝应平直。)两根线槽如果搭在一起,其中一根线槽的一端应切45度斜角。用手电钻在线槽、导轨的两端打固定孔将线槽、导轨按照电气底板布置图放置在电气底板上,用黑色记号笔将定位孔的位置画在电气底板上。先在电气底板上用样冲敲样冲眼,然后用手电钻

在样冲眼上打孔(用低压电器元器件(微型空开、继电器、接触器、信号线端子、动力电源端子等)应按照电气原理图中的底板布置图安装在导轨上的。) (5)电气元件的安装方式符合该元件的产品说明书的安装规定,以保证电气元件的正常工作条件,在屏内的布局应遵从整体的美观,并考虑控制元件之间的电磁干扰和发热性干扰,元件的布置应讲究横平竖直原则,整齐排列。所有元件的安装方式应便于操作、检修、更换;工控机等重要操作的元件及液晶显示器、指示灯等有角度视觉要求的元件安装应尽量保持在离地高度视线范围内,以便于观察操作。所有元件的安装应紧固,保证不致因运输震动使元件受损,对某些有防震要求的元件应采取相应的防震方式处理。元件安装位置附近均需贴有照接线图对应的表示该件种类代号的标签,标签采用电脑印字机打印。屏底侧安装接地铜排,并粘贴明显的接地标识牌。三相电路主回路安照电气原理图中设计要求大小的铜芯电缆(或铜排)进行连接。A、B、C三相应分别使用黄、绿、红电缆(若使用铜排应在对应铜排上套黄、绿、红套管)并在每相接线端子处粘贴A、B、C标贴。)

生产工艺管理控制程序—范文

生产工艺管理控制程序—范文 1 目的 对生产工艺过程实施控制和管理,确保编制的工艺规程正确,符合设计要求,并能有效的指导生产。 2 范围 本程序文件规定了工艺管理控制程序和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公司内供和外销产品的工艺控制。 3 术语和定义 关键过程:对形成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过程。 特殊过程: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验证的过程。首件鉴定:对试生产的第一件零件进行全面的过程和成品检查,以确定生产条件是否能保证生产出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 定型:是对新产品(含改型、革新、测绘、仿制或功能仿制产品)进行全面评定,确认其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并按规定办理手续。定型主要指公司生产定型。 生产定型:是对批量生产进行全面考核,以确认其达到批量生产的标准。

4 管理职能 技术质量部门: ●负责制定工艺管理规章制度,并组织贯彻实施与检查。 ●负责工艺策划,编制工艺总方案及工艺标准化综合要求; ●负责关键件、重要件的控制策划,并编制控制计划。 ●负责生产单位的工艺文件、材料定额的编制、产品图样工艺性审 查及工艺管理工作。 ●负责组织生产定型工作,负责工艺纪律监督检查。 ●负责编制技术改造规划、工艺布置、生产面积及设备的调配、外 购设备的选型论证等技术改造工作。 ●解决现场生产技术问题,对产品故障进行分析、处理。 ●负责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 ●负责生产设备的综合管理工作。 ●负责督促和检查使用单位执行有关设备管理标准和规程的情况, 保证设备处于完好状态,满足工艺要求。 ●负责对生产工作环境进行监测和控制。 ●负责理化检测工作。 ●负责按工艺规程和产品设计文件实施工序检测、验收产品,并对 生产现场工艺纪律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负责对工装、量具的设计工作。 生产部门 ●负责按工艺规程要求组织生产、工艺装备的准备工作;负责生产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1.目的 对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控制,确保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2. 适用范围 本公司所有产品生产过程的控制。 3. 职责 3.1 版房负责拼版。 3.2 生产技术部负责制定生产计划、下达生产任务,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生产任务。 3.3 各工序生产人员必须严格按产品的工艺要求、《安全生产制度》、《生产现场管理制度》及相关要求进行生产。 3.4 品管部对生产过程中每道工序所需物资或产品的合格性负责。 3.5 技术部负责制定所生产产品的工艺规程、并保证产品工艺规程的符合性与有效性。 3.6 设备部应确保生产设备及相关的辅助实施的正常运行和对生产环境的监控。 3.7 总经办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及资格的确认工作。 3.8 仓储部负责对生产所需物资的采购。

4. 作业程序 4.1 生产计划的制定 4.1.1 生产技术部根据市场营销部下发的《生产订单(合同)评审表》制定《生产计划》,经过审批的《生产计划》需于每天下午4点前递交总经理、生产技术副总、市场营销部、仓库、品管部、和仓库。 4.1.2 生产技术对生产计划的实施情况必须进行跟踪,对各个工序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将经生产部经理审批的《生产计划跟踪表》交总经理、市场营销部与生产副总。 4.1.3 生产技术部根据评审后的《生产计划》制定《生产工单》。 4.1.4 《生产工单》经生产部经理审核后,下发至所有相关部门,各部门按《生产工单》的要求组织生产与物料统计。 4.1.5 《生产工单》的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各工序的质量控制点等,详见《生产工单》。 4.2 试生产 4.2.1 每种产品或不同规格的相同产品在正式投入生产之前应进行试生产。 4.2.2 生产人员在生产作业之前,应对设备使用操作、维护、保养等事宜进行培训、考核,经考核合格后,生产人员方可单独进行设备操作。 4.2.3 生产人员应熟悉所生产产品的工艺规程,知道其所涉

电气控制柜的设计工艺

电气控制柜的设计工艺 一、基本思路 电气控制柜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一种逻辑思维,只要符合逻辑控制规律、能保证电气安全及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就可以说是一种好的的设计。但为了满足电气控制设备的制造和使用要求,必须进行合理的电气控制工艺设计。这些设计包括电气控制柜的结构设计,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图、总接线图设计及各部分的电器装配图与接线图设计,同时还要有部分的元件目录,进出线号及主要材料清单等技术资料。 二、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设计 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设计任务是根据电气原理图的工作原理与控制要求,先将控制系统划分为几个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均称作部件),再根据电气控制柜的复杂程度,把每一部件划成若干组件,然后再根据电气原理图的接线关系整理出各部分的进出线号,并调整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总体配置设计是以电气系统的总装配图与总接线图形式来表达的,图中应以示意形式反映出各部分主要组件的位置及各部分接线关系、走线方式及使用的行线槽、管线等。 电气控制柜总装配图、接线图(根据需要可以分开,也可并在一起)是进行分部设计和协调各部分组成为一个完整系统的依据。总体设计要使整个电气控制系统集中、紧凑,同时在空间允许条件下,把发热元件,噪声振动大的电气部件,尽量放在离其它元件较远的地方或隔离起来:对于多工位的大型设备,还应考虑两地操作的方便性:控制柜的总电源开关,紧急停止控制开关应安放在方便而明显的位置。总体配置设计得合理与否关系到电气控制系统的制造、装配质量,更将影响到电气控制系统性能的实现及其工作的可靠性、操作、调试维护等工作的方便及质量。 1、电气控制柜组件的划分 由于各种电器元件安装位置不同,在构成一个完整的电气控制系统时,就必须划分组件。划分组件的原则是: (1)把功能类似的元件组合在一起 (2)尽可能减少组件之间的连线数量,同时把接线关系密切的控制电器置于同一组件

生产工艺流程控制程序

生产工艺流程控制的程序 一、目的 为加强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控制,全面提升产品的制作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各 相关部门和人员按照优化5M1E(注1)的原则进行生产活动,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特制订本规程。 ——注1:5M1E分别是英文-人员、机器、材料、方法、测量和环境的单词首位字母。 二、使用范围 本公司的应依据本规程来制订、执改进行、生产工艺流程、对其结果进行考核、奖惩,除另有规定外,均以本规程执行; 三、规程的内容: 1、工艺流程涉及的部门(体系化) 工艺流程涉及的部门有:各公司的技术部、生产部、质检部、和集团采购部。 2、管理责任(制度化) (1)各公司技术部责任 a,制定合理的工艺流程文件 公司的技术部依据产品任务单,制定生产工艺流程的文件,工艺流程文件的主 要是以下三种类: ——工艺过程卡片; ——工序卡片; ——操作说明书; 工艺流程的卡片和操作说明书中应包含:图纸(加工的工件图纸以及关键步骤和 重要环节都有图纸说明)、加工工序、加工方法及对环境的要求、检验及方法、产品的包装、工时定额、材料和物耗定额、使用的设备和工装、加工工具、对特殊工件

的吊装位置及方法、包装方法、加工的起始时间、责任者的签名等,总之应当是实 际工作中涉及的工序和各个工序中要点(5M1E)都要简约地反映在流程中; ——注2:工时定额和物耗定额:在实际中灵活应用和执行,对于首件和单件生产可 以是定性管理;对于3-5件的小批量生产应当是首件完成后,对出其余件进行的半定量管理,就是给个范围值;对于成熟的大批量生产件应当是定量管理,就是应当给 出固定的定额; ——注3:可以有空项,按实际生产中需要的项目编写,应当简要全面部不应当有漏项;公司在制定工艺流程时,可以是表格式、卡片式、文字表述式,只要能在实际 生产中,对生产的产品有以下作用即可--加工的指导、检验指导、记录完整(可以追溯产品的加工历史); b,根据生产出现的问题,可以用工艺流程附加单的形式进行补充及修改,必要时废除老工艺,重新制定新工艺; c,会同质检部门处理质量异常问题。 (2)公司生产部责任 a,生产操作者应当随时自我查对,检查是否符合流程的规定与相关的质量标准,即开展自检工作。 b,各工种的班组长应当对下属的操作者的操作和设备进行专项检查和定期检验及不 定期的巡查,操作者完成后的工件,由班组长或者质检员检验合格后才准放入下道 工序。 c,下道工序人员有责任有义务对上道工序人员的作业质量进行核查、监督,即开展互 检工作; d,提倡QC小组活动,有条件的工段成立QC小组,对所加工的工件进行分析,各公司应当按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工时和物耗所产生的效益,适当地予以奖励。

生产质量管理、控制简介

生产质量管理、控制简介 产品生产过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企业成功的四个因素项目、机遇、环境和管理。但品质无论何时都是企业管理的焦点和生命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其先决条件便是产品能被市场接受。在产品竞争的三大要素“品质、成本、交期”中品质排在首位;所以说一个企业要是没有品质,那便没有明天,可见品质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我公司产品能在市场中被接受;除不断加大品质的控制力度及品管人员的配备外;对品质的控制不仅着重于进料、制程的检验;更着重于品质的改善与提升,体现全过程“以预防为主”的思想。 品质控制的关键在于以下八大点,我公司严格按照以下八点以及ISO9001的要求严格执行;保证产品质量。 1.高阶管理层的重视:我们应在任何情况下避免“出货第一,品质第二”的经 营概念。 2.明确品质控制的职责、权限:在公司品质部拥有独立的品质判断权力。对品 质的仲裁权高于其他职能部门,品质控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制定产品的品质标准;(2)保持检验标准与品质标准的一致性;(3).采取纠正措施并追踪实施效果。 3.强调落实、执行:品质控制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人的执行程度。加强品质 执行者的品质意识与理念训练,有助于执行者对“品质控制”的理解和有效执行。 4.重视品质分析与总结:加强品质状况分析,总结有利于职能人员了解品质差 距原因,加强品质预防。 5.重视品质改善:品质改善是品质控制的目的。 6.品质改善循环及维护的执行。 7.开展质量评比活动:通过质量评比活动可以加强员工对品质的重视,推动品 管工作的顺利进行。 8.推行5S活动:推行5S活动可以使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保持良好的工 作态度。 品质检验控制具体实施职责如下:

新生产工艺管理流程图与文字说明

生产工艺管理流程 生产技术部接到产品开发需求后,进行产品开发策划并起草设计开发任务书,经公司领导审批后,业务部门根据产品设计开发任务书准备纸、油墨、印版、烫金等生产材料及生产工艺设备的准备工作,材料、设备准备完成后,安排在印刷车间进行上机打样;打样过程中,由生产技术部组织业务、品质、车间等部门对打样结果进行评审,打样评审通过后,由生产技术部进行送样、签样工作(送中烟技术中心材料部),若签样不合格,需重新进行打样准备;签样完成后,生产技术部根据打样情况形成临时技术标准,品质部形成检验标准,印刷车间根据临时技术标准进生试机生产,生产产品由生产技术部送烟厂进行上机包装测试(若包装测试不通过,生产技术部需重新调整临时技术标准重新试机生产),包装测试通过后,生产技术部根据试机生产时情况形成技术标准。当月生产需求时,生产技术部按生产组织程序进行组织生产,并同时下达技术标准,印刷车间根据生产技术标准,进行工艺首检,确认各项工艺指标正确无误,进行材料及设备的准备工作,各项工作准备完成后按技术标准要求进行工艺控制,生产技术部对整个生产运行过程进行监督,当工艺运行不符合要求时,通知生产技术部进行工艺调整。生产结束后,进入剥盒、选盒工序,经过挑选的烟标合格的按成品入库程序进行入库,不合格的产品按不合格程序进行处理。

产品工艺管理流程图 业务部生产技术部印刷车间品质部输出记录 接到设计 更改需求 段 阶 } 改 更 计 设 { 发 开 吕 产 不通过 不通过 通过 接到设计 开发需求 产品开发策划 打样准备 送样、签样 通过 不通过 形成技术标 准(临时) 审批不通过 上机打样 形成检验标准 设计开发项目组成立 通知 产品开发任务书 段 阶 制 控 艺 工 产 生 送客户包装测试■试生产 ■ 形成技术标准 <接到生 产需求 组织生产 下达工艺标准工艺首检 材料准备设备准备 工艺监督过程质量监督 工艺改进不通过运行判定 成品质量监督 是合格 成品入库 结束 不合格 控制程序 过程检验记录 工艺检查记录表, 匚工艺记录表 工艺运行控制 剥盒、选盒 烟用材料试验评价 报告 印刷作业指导书 生产工作单 换版通知单 生产操作记录表 工艺更改通知单 成品检验记录

控制柜电气装配工艺流程(重)

控制柜电气装配工艺流程 前言 电气装配和电气布线是控制柜设计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控制柜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可维护性,并能有效地降低制造成本,应从模块化思想,电磁兼容和安全性等多个角度去设计。 一、电气布线的模块思想 模块化思想是将复杂庞大的系统分解成多个规模较小的、相互间耦合性很小的模块来实现。模块化思想贯穿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从设计到工艺制造,甚至延伸到市场开拓和售后服务阶段。其每一个环节都可以通过模块化思想来避免重复劳动,同时便于每个功能的标准化,最终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便于维护和升级的目的。 对于电气布线,模块化思想主要体现在功能区域划分和线束化两大工作内容。 功能区域的独立性越强,区域间的装配、测试、维护等工作的相互影响程度就越小。线束化避免了布线前期工作与柜体制造、初期装配等工作之间的影响,同时也避免了不同功能区域之间布线的相互影响。 电气布线功能区域划分要结合电气机械设计开展,通常除了独立的大型电器设备(变频器),还划分断路器开关电源模块,滤波模块,隔离模块,接触器继电器模块,伺服模块,PLC模块,对外端子排模块。功能区域之间通过柜体布线线槽中分等级的线束进行连接。这一工艺在电气原理设计阶段就要充分考虑。元器件空间位置定义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各个功能区域的独立程度,进而影响到电气布线的模块化效果。 线束设计需要两项重要输入:一是各元器件的连接器和接线端子的空间位置,二是连接清单(包含电缆线号、电缆线两端的器件和针脚号、线缆长度,压接工具等信息)。工艺人员根据这两项信息,并考虑避开走线路径上的干涉,同时要考虑走线的美观和节约用料,这样就可以设计出三维对的电气线束;再根据现场制作的需要,将三维的电气线束展平成平面图形,绘制成线束模板图。线束制作工人只需根据线束模板图就可以加工出合格的线束,不用依赖于现柜,所加

工艺管理控制程序

工艺管理控制程序 0 目的 对生产工艺过程实施控制和管理,确保编制的工艺规程正确,符合设计要求,并能有效的指导生产。 1 范围 本程序文件规定了工艺管理控制程序和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公司内供和外销产品的工艺控制。 2 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3.1 关键过程 对形成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过程。 3.2 特殊过程 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验证的过程。 3.3 首件鉴定 对试生产的第一件零件进行全面的过程和成品检查,以确定生产条件是否能保证生产出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 3.4 定型 是对新产品(含改型、革新、测绘、仿制或功能仿制产品)进行全面评定,确认其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并按规定办理手续。定型主要指公司生产定型。 3.5 生产定型 是对批量生产进行全面考核,以确认其达到批量生产的标准。 4 管理职能 4.1 技术质量部门 4.1.1 负责制定工艺管理规章制度,并组织贯彻实施与检查。 4.1.2 负责工艺策划,编制工艺总方案及工艺标准化综合要求;负责关键件、重要件的控制策划,并编制控制计划。 4.1.3 负责生产单位的工艺文件、材料定额的编制、产品图样工艺性审查及工艺管理工作。 4.1.4 负责组织生产定型工作,负责工艺纪律监督检查。 4.1.5 负责编制技术改造规划、工艺布置、生产面积及设备的调配、外购设备的选型论证等技术改造工作。 4.1.6 解决现场生产技术问题,对产品故障进行分析、处理。 4.1.7 负责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 4.1.8 负责生产设备的综合管理工作。 4.1.9 负责督促和检查使用单位执行有关设备管理标准和规程的情况,保证设备处于完好状态,满足工艺要求。 4.1.10 负责对生产工作环境进行监测和控制。 4.1.11 负责理化检测工作。 4.1.12 负责按工艺规程和产品设计文件实施工序检测、验收产品,并对生产现场工艺纪律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4.1.13 负责对工装、量具的设计工作。 4.2 生产部门

质量控制工艺流程图.

时速25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双线箱梁工艺流程图

“▲”为重要工序 图1.6-1 箱梁施工工艺流程图

一、编制说明 为保证箱梁结构耐久性,满足时速25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用箱梁要求,进一步完善施工方法,提高施工质量,根据相关规范、标准,结合《工艺细则》、相关检验细则和现场实际生产工艺,制定本梁场质量控制要点。 二、特殊过程 特殊过程系指在作业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生产工序,直接影响箱梁质量且事后无有效补救措施的相关工序,特殊过程要求生产过程中严禁违规操作。 特殊过程:混凝土作业,预应力张拉及管道压浆。 三、特殊过程控制 (一)混凝土作业 1.机械设备 混凝土施工主要机械设备见表1-1: 表1-1 混凝土施工主要机械设备配备表

2.劳动组织 施工初期计划安排54人左右,正式生产后根据施工情况再考虑人员增减。每班指挥1人,安全员2人,输送泵操作手2人,布料机操作手2人,布料机下料软管牵拉4人,电工2人,附着式振动器控制2人(每侧1人),插入式振捣棒振捣20人,提浆整平机司机1人,辅助短距离倒运砼及收面10人,模板查看2人,试验6人。浇筑前对各作业层人员进行详细分工,明确职责。 3.设备、工艺参数和人员的认可 (1)各种设备必须具备合格证、运转正常记录、检修检测记录。2台混凝土搅拌站,每台搅拌站设计功率为120m3每小时,完全能确保一片梁体310.6m3在6小时内搅拌完毕。每片梁生产采用2台输送泵,每台输送泵工作效率是80m3每小时,能满足生产需要,其余2台备用。从搅拌站至制梁台座来回输送时间约为10分钟,6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能力能保证输送泵工作需要。2台装载机满足上料要求。(备用发电机2台300KW) (2)各种作业人员凭证上岗,配置工作人员名单列表,振捣工20人,能保证振捣充分。 (3)工艺参数验证—试验结果记录是否合格认证- 加强(含气量坍落度入模温度模板温度泌水率原材料配合比控制) 4、混凝土作业 4.1原材料选择及其控制 4.1.1水泥 采用广西东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P.O42.5低碱普通硅酸盐水泥。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强度等级、同出厂日期且连续进场的散装水泥每500t(袋装水泥每200t)为一批,不足上述数量时也按一批计。每批抽验一次,检测项目:细度、凝结时间、安

生产工艺管理控制程序

生产工艺管理控制程序 1. 目的 建立与生产相适应的生产工艺管理制度,确保生产条件(人员、环境、设备、物料等)满足化妆品的生 产质量要求。特制订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适应于各车间生产工序的工艺参数、材料、设备、人员和测试方法等所有影响产品质量的生产阶段。 3. 职责 3.1 计划:负责制订《生产计划》负责生产过程中的综合调度。 3.2 生产部:负责生产动力设施及时供给合格的水、蒸压缩空气、空气、电力等资源;编制设备的操作规 程,设备维护保养; 负责按生产指令单,在规定的工艺要求和质量要求下,组织安排生产,并对生产过程进行控 制。 3.3仓库:负责按照生产派工单所开具的领料单进行原辅材料发放接收对各车间退回的物料做入库工作。 3.4技术研发部:负责生产工艺技术及半成品标准制定。在首次生产时进行指导。明确关键工序和特殊工 序。负责编制工艺规程和作业指导书。 3.5质保部: 负责所有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按品质标准进行检验 负责安排现场巡检员对生产现场的产品质量进行过程监督。 4. 内容 4.1 生产前的准备工作 4.1.1生产计划指令和准备 1)计划调度员考虑库存情况,结合车间的生产能力,制订《生产计划》,经经理批准后,发放至相关部门作为采购和生产依据。 2)在确保每个生产订单所有原物料配套齐全后下达,生产车间根据生产计划制定生产指令,生产前由车间负责人下达批生产指令,包含批号、批生产量、执行标准、生产流程、生产配方等信息。 3)生产部根据周计划编制《车间每日作业计划》,车间主管/班长把计划分解到各小组或生产线直至各岗位,并对每日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跟踪。 4)各车间均须严格按确定的日生产计划安排工作,一切有影响计划实施的因素或异常现象产生,车间主管需做有效的记录,每周统一汇总,报备生产部。 4.1.2资源供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