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控制测量和地籍细部测量的概念和方法

地籍控制测量和地籍细部测量的概念和方法
地籍控制测量和地籍细部测量的概念和方法

地籍控制测量和地籍细部测量的概念和方法

地籍测量和一般测量工作的施测一样,也必须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原则,首先进行地籍控制测量。地籍控制测量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对地籍测量来说,通常只对测区建立平面控制,仅在山区和丘陵地区才实施高程控制测量。

地籍平面控制在精度上要满足测定宗地界址点坐标精度的要求,在密度上要满足权属界址等地籍细部测量的要求。根据《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应尽量采用国家统一坐标系,条件不具备的地方也可采用地方坐标系或独立坐标系。首级控制网可以三角网、边角网、导线网的形式布设,也可采用人造卫星定位技术(GPS)测定控制点的坐标。在基本控制网的基础上,再布设地籍图根控制网,以加密控制满足测量界址点的需要。

地籍细部测量在地籍控制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其目的是测定每宗地的权属界址点位置、形状、面积等基本情况。地籍细部测量工作的内容是:(1)土地权属界址点及其他地籍要素的测定。

(2)绘制基本地籍图。

(3)面积量算。

地籍细部测量在测定土地权属界址点方面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解析法:测区的全部界址点位置是根据实测数据按公式解析计算出其坐标。

(2)部分解析法:采用解析法测量街坊外围界址点和街坊内部明显界址点坐标,其余界址点位置依靠勘丈值来确定。

(3)图解法:不测定界址点坐标,界址点位置全部靠界址点勘丈数据来确定。

地籍测量考试复习题答案

地籍与房产测绘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凡被权属界线所封闭的地块称为__B__。P16 A.单位 B.宗地 C.街坊 D.街道 2. 地籍调查主要包括权属调查和_ C__两部分工作。P5 A.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B.土地条件调查 C.地籍测量 D. 土地登记 3. 下列哪一项,不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目的__C_。P56 A. 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有关政策服务 B. 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C. 为颁发房产证服务 D. 为建立土地登记和土地统计制度服务(为全面管理土地服务) 4.全面反映房屋及其用地的位置和权属等状况的基本图件是__B___。P173 A、地形图 B、房产分幅图 C、房产分丘图 D、房产分户图 5. 一般在地籍图上不用注记的地籍号是__A___。 A.区县编号 B.街道号 C.街坊号 D.宗地号 6. 测定界址点是地籍细部测量的核心工作,下列_C___方法在测定界址点中不太采用。 A. 极坐标法 B.距离交会法 C.支导线法 D.GPS法 7. 关于宗地号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___C__。网上查得 A. 若18号宗地分割成2块宗地,分割后的编号分别为18-1和18-2. B. 界址未发生变化的宗地,除行政区划变化引起宗地档案的变更外,所有地籍号不变更。

C. 在地籍管理中,一个宗地可以有多个宗地号。 D. 宗地合并、分割时,宗地形状会改变,这时宗地必须赋予新号,旧宗地号将作为历史,不复再用。 8.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集体土地__C ___。 A. 乡镇企事业单位依法占用的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 B. 农村宅基地 C. 铁路、公路、风景名胜区 D. 生产队范围内的土地 9. 房屋面积测量误差中二级精度限差的计算公式为___S S 002.004.0 ___。 10. 变更地籍调查时,对界址发生变化的宗地,其宗地草图上应加盖__C ___字样的印章。 A .“作废” B .“变化” C .“变更” D .“初始” 11. 地籍管理是国家为获得__C __而采取的一系列地政措施。 A. 地籍图片 B .地籍卡 C .地籍资料 D .地籍表册 12. 地籍调查的基本单元是_D _。P16 A. 地块 B. 县 C. 村和街道 D. 宗地 13. 幢号应该注记在房屋的轮廓线的__B ___。 A 、中心 B 、左下角 C 、右上角 D 、右下角 14. 关于地籍的论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__B __。 A. 地籍是国家建立和监管的 B. 地籍是以地类图斑为基础建立的 C. 地籍必须描述地块内附着物的状况 D. 地籍是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

城镇地籍测量技术设计书.

民权县1:500比例尺城镇地籍 测量技术设计书 1.概况 民权县位于河南省东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4°31′-34°52′,东经114°49′-115°28′,豫东平原东北部,县域东西长57.8公里、南北宽36.9公里,总面积1222平方公里。县境西南连杞县,西接兰考,东北临山东曹县,南接睢县,东接宁陵。县城西距省会郑州151公里,东望商丘市区55公里,南抵睢县县城25公里,北达菏泽市87公里。2010年年底,民权县辖1个街道办事处、8个镇、9个乡。地处黄河中下游,以黄河故堤为界,南北形成两个不同的地理地貌,堤北高滩地,堤南靑沙、沙碱为主,废黄河境内达32公里,通惠渠境内长32公里。 民权县交通四通八达,陇海铁路从东南至西北斜贯县境,境内有民权、内黄集两个火车站;郑徐高铁开工在即,并新设民权北站(高铁站),更拉近了沿海与内地的时空距离。连霍高速公路(G30)在民权东西横亘36公里并设有出入口和服务区;郑州至民权高速公路于2012年建成通车。国道连云港至天水公路(G310线)于省道菏(泽)太(康)公路(S211线)、省道民(权)永(城)公路相交于县城,另有省道曹(县)沈(丘)公路(S210线)穿境而过。 2.调查原则 2.1调查区划分 为满足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根据测区实际情况,对调查区地块所属地域上的空间层次确定,划分的空间层次应与行政管理系统相一致。 1、城镇地区土地划分

首先按各级行政区划的管理范围进行划分土地,城镇可划分区和街道两级,在街道内划分宗地(地块)。当街道范围太大时,可在街道的区域内,根据线状地物,如街道、马路、沟渠或河道等为界,划分若干街坊,在街坊内划分宗地(地块);若城镇比较小,无街道建制时,也可在区或镇的管辖范围内,划分若干街坊,在街坊内划分宗地(地块)。对城镇,完整的土地划分就是××省××市××区××街道××街坊××宗地(地块)。 2、农村地区土地划分 按目前农村行政管辖系统,未级行政区是乡(镇),按城镇模式,完整的土地划分应是××省××县(县级市)××乡(镇)××行政村××宗地(地块)××图斑。 2.2地籍编号 地籍街坊原则上以主要道路、河流等线状地物中心线围成的地籍管理单元划分, 街坊大小以不超过100个宗地为宜;街坊编号是以街道为单位,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用阿拉伯数字依次连续编号。 2.3宗地划分 宗地划分按照如下原则进行: 1、独立使用权宗地。 2、有使用权宗地。共用宗地内的土地面积可按如下方法分摊: 有分摊协议书的按协议分摊; 按建筑物占地面积分摊; 按建筑面积分摊; 先确定每个使用者独自使用的面积,再按建筑面积或建筑占地面积分摊公用面积。 3、特大宗地根据以下情况划分处理:

地籍测量知识

1、现代地籍: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并用包括数据、表册、文字和图等各种形式表示出来的土地信息系统。 2、地籍调查:国家采用科学方法,依照有关法定程序,通过权属调查和地基测量,查清每一宗土地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以图、簿示之,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登记。 3、宗地:权属界线封闭的独立权属地块,它具有固定的位置和明确的权利边界,并可同时辨认出确定的利用类别、质量和时态等土地基本要素。 4、共有面积:各产权主共同占有或共同使用的建筑面积。 5、地籍测量: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主要是测定每块土地的位置、面积大小,查清其类型、利用状况,记录其价值和权属,据此建立土地档案或地籍信息系统,供实施土地管理工作和合理使用土地时参考。 1、简述地籍测量的特点。(8分)答:①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时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②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③地籍测量是在地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④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⑤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⑥地籍测量工作具有非常强的现势性;⑦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⑧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不但要具备丰富的测绘知识,还应具有不动产法律知识和地籍管理方面的知识。 4、日常地籍测量的内容具体包括哪些?(7分)【答】:其主要内容

包括界桩放点测量、制作宗地图和房产证书附图、房屋调查、建设工程验线、竣工验收测量等。具体内容如下:1土地出让中的界桩放点和制作宗地图;2房地产登记发证中的地籍测量工作;3房屋预售调查和房改中的房屋调查;4工程定位验线测量;5竣工验收测量;6征地拆迁中的界址测量和房屋调查。 六:地籍功能:⑴地理性功能;⑵经济功能;⑶产权保护功能;⑷土地利用管理功能;⑸决策功能;⑹管理功能。 七:地籍调查内容:⑴税收地籍调查的内容;⑵产权地籍调查的内容;⑶多用途地籍调查的内容:①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②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③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数量;④土地及其附着物的质量;⑤土地及其附着物的利用状况。 1、土地权属(名解)是指土地产权的归属是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它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土地继承权、地役权等多项权利。 2、土地权属的确认方式:⑴文件确认;⑵惯用确认;⑶协商确认;⑷仲裁确认。 3、城市土地使用权的确认主要按下述文件确认:⑴单位用地红线图; ⑵房地产使用权;⑶土地使用合同书、协议书、换地书等;⑷征(拨)地批准书和合同书;⑸有偿使用合同书(协议书)和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⑹城市住宅地确权的文件。 5、地块是可辨认出同类属性的最小土地单元。在地面上确定一个地块实体的关键在于根据不同的目的确定“同类属性”的含义。它可以

地形地籍测量检查内容及检查方法(2020年九月整理).doc

地形地籍测量检查内容及检查方法 **************** 二O O五年二月九日

地形地籍测量检查内容及检查方法 一、首级控制(平面、高程控制)测量 1.1.仪器设备检查情况 1.1.1 仪器检定项目是否齐全,检验结果是否符合要求,检验资料是否齐全。 1.1.2 水准仪i角有无检查记录,精度是否符合限差规定。 1.1.3 用于等级水准测量的水准标尺,有无检查标尺零点差及有关的真长改正值。 1.2. 控制网布设 1.2.1 所布设的首级控制点是否满足测区要求,特别是测区边缘能否控制,是否能满足 下一级控制发展的需要。 1.2.2 所布设的控制点是否逐级发展,有无先布设低等级控制,再布设高等级控制现象, 无特殊情况,不能先布低等级控制后布设高等级控制;如有先布设低等级控制,再布设高等级控制时,低等级的控制网与高等级控制网的联测方法及平差方法是否正确;闭合导线的联测及检查是否正确,能否保证控制点点位的精度。 1.2.3 点位布设是否均匀合理,是否便于下一级控制的发展,是否便于设站,视野是否 良好,能否满足二个以上通视方向的要求,能否满足测图需要,是否按原设计方案布点,改变部分是否报总工室审批,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书的要求。 1.2.4 埋石: a、控制点能否便于较长时间保存。 B、埋石点的标石规格和中心标志是否符合设计书的要求,标石是否规整光滑, 字体是否字模压印或锯刻,字体朝向是否符合要求。 C、凿(锯)石点的框边深度、中心钉、字体、朝向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书的要求。 D、点之记(Ⅳ等点从上等级)或点位说明(5秒点)是否符合要求,点位略图、交通 线路说明是否清楚,点位说明是否清楚。 1.2.5 起算数据:起算点等级、精度、坐标系统及投影面和投影带是否符合本测区的要 求,高程系统是否正确,平面坐标和高程数据的来源是否可靠,高程导线起闭点是否经相应等级水准联测。 1.2.6 联测略图: a、联测的方法、方向是否正确,与观测记录是否一致。 b 、平面、高程的联测是否标明,起始方向点有无标注。 C、图例是否齐全,是否与计算机上的文件内容一致。 1.2.7 观测记录手簿: (1) 普通记录手簿的封面、封底是否按规定填写:等级、测区、统一编号、日期、 测量单位。 (2) 电子记录手簿有无按照封面,检查记录,目录,说明(包括记录软件的基本功 能及符号的含义、仪器型号、加常数、乘常数、观测记录员等),记录软件在作业前有无进行检验。注意有无用手工记录,然后输入计算机打印成观测记录手簿等转抄现象。 (3) 观测者、记录者、日期、仪器、气象等记录是否齐全合理。 (4) 第一、第二检查者有无检查和签名。 (5) 归零差、2C变化(互差) 、半测回差、测回互差、指标差有无超限,测回数、 度盘配置是否正确,测边测回数是否正确。 (6) 秒数读数、仪器高、觇标高有无改动,零方向不能改。 (7) 记录格式是否正确,字体是否正确,有无连环划改或擦改。

第34课时第5章5.3地籍控制测量

第 5章 地籍测绘 5.1 地籍测绘概述 5.2 土地权属调查 5.3 地籍控制测量(本讲内容) 5.4 界址点测量 5.5 地籍图测绘 5.6 面积量算、地籍簿册建立 5.7 地籍总调查成果的检查验收 5.8 日常地籍调查 5.9 地籍数据库和地籍信息系统建设 5.3 地籍控制测量 知识点1 地籍控制测量的坐标系统和精度要求 (一)地籍控制测量的坐标系统 1.平面坐标系统与投影方法 (1)宜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统。也可采用1954北京坐标系统、1980西安坐标系统、地方坐标系统或独立坐标系统,这些坐标系统应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统联测或建立转换关系; (2)对1:1万或1:5000图件或数据应选择高斯一克吕格投影统一3°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1:5万图件或数据应选择高斯克吕格投影统一6°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中央子午线按照地图投影分带的标准方法选定; (3)对1:500、1:1000、1:2000图件或数据,当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时,应选择高斯一克吕格投影统一3°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当长度变形值大于2.5cm/km时,应根据具体情况依次选择:①有抵偿高程面的高斯一克吕格投影统一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②高斯一克吕格投影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③有抵偿高程面的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2.高程系统 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二)地籍平面控制网的基本精度要求 (1)四等网或e级网中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不得超过1/45000; (2)四等网或e级以下网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 知识点2 地籍首级控制测量 (一)地籍首级平面控制测量 1.地籍首级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 地籍首级平面控制网点的等级分为三、四等或d、e级和一、二级。主要采用静态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方法建立地籍首级平面控制网;一、二级地籍平面控制网也可采用导线测量方法施测; 已有的国家二、三、四等三角点和国家b、c、d、e级gps点可直接作为地籍首级平面控制网点。已有的三、四等城市平面控制点(含gps)和一、二级城市平面控制点(含gps)可直接作为地籍首级平面控制网点。利用已有控制点成果前应进行检查和分析。 2.地籍平面控制网的加密 可采用静态、快速静态全球定位系统方法加密二级以上的地籍首级平面控制网点。也可采用光电测距导线等方法加密一、二级地籍平面控制网点。加密各等级平面控制网点时,应联测3个以上高等级平面控制网点。 地籍首级平面控制网加密观测和计算的技术要求按照gb/t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jj/t73-2010《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或cjj/t8-2011《城市测量规范》等标准执行。 (二)地籍首级高程控制测量 (1)首级高程控制网点可采用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等方法施测。原则上只测设四等或等外水准点的高程; (2)在首级高程控制网中,最弱点的高程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不大于2cm。 知识点3 地籍图根控制测量 (一)地籍图根平面控制测量 可采用gps实时动态(gps-rtk)定位方法,快速静态gps定位方法或导线测量方法建立地籍图根控制网点。1.gps-rtk(含连续运行基准站(cors))图根点测量的技术要求

地籍外业测量新技术模式

地籍外业测量新技术模式探讨 摘要:地籍测量技术方法的多样性同时为地籍测量方法的选择存在了一定的条件。如何合理选择有效的地籍测量技术方法,实现更高效、无偏差的地籍测量就要先了解各种地籍测量技术方法的特性,才能更科学合理地进行地籍测量技术方法的设计,才能更准确、高效地完成地籍测量工作。本文以地籍测量作业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对比了几种常见的地籍测量作业模式,详细探讨了内外业测编制一体化的技术模式,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地籍测量关键技术内外业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672-3791(2012)06(b)-0037-02 1 地籍测量技术概述 地籍测量中充分发挥了“3s”技术、信息化技术的作用,最后全面获取了覆盖全国的土地利用现状信息。第二次地籍测量的全国性展开,将推动地籍测量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将传统的地籍测量的技术方法推进了一大步。 地籍测量技术方法的多样性同时为地籍测量方法的选择存在了一定的条件。如何合理选择有效的地籍测量技术方法,实现更高效、无偏差的地籍测量就要先了解各种地籍测量技术方法的特性,才能更科学合理地进行地籍测量技术方法的设计,才能更准确、高效地完成地籍测量工作。

2 地籍测量技术比较 地籍测量技术方法从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全野外法,另一种是内外业一体化法。 而对于外业调查中对于补测地物的处理方法有二种:(1)简易补测法。(2)仪器补测法。 2.1 全野外法 全野外法是根据地籍测量内外业两部分的侧重点来划分的。全野外法是指外业部分的时间和调查时间占整个地籍测量的大部分时间。其主要的作业方法是:先对数字正射影像图进行校正,数据源的收集,同时对数字正射影像图进行部分内业解读,输出工作底图,然后外业调查的一种作业方法。 从上面的作业流程可以看出,内业部分解读主要是根据数字正射 影像图对行政界线、行政村名矢量化,这种矢量化主要是对照权属协议书和原土地变更数据库,不对地类进行预判,内业作业完后没 有内业作业的检查。 2.2 内外业一体化法 内外业一体化法是现在国内比较先进一种技术方法。内外业一体化法是指内业部分的时间占整个地籍测量的大部分时间。其主要的作业方法是:先对数字正射影像图进行校正,数据源的收集,同时对数字正射影像图进行全部内业解读,进行内业检查再输出工作底图,然后进行外业调查的一种作业方法。

《地籍控制测量》word版

地籍控制测量 一、单项选择题 1.地籍测量的核心是( )。 A. GPS控制测量 B.面积汇总统计 C.地籍细部测量 D.绘制宗地图 答案:C 2.地籍测量以测定( )为重点,实地无论有无明显界线,都必须查明、测量界址点线并标定于地籍图上。 A.宗地B.界址 C. 界址点 D. 界址线 答案:B 3.初始地籍测量是指在( )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测绘工作。 A.初始权属调查 B.初始面积量算 C.初始土地登记 D.初始土地统计 答案:A 4.地籍测量与普通地形测量比较,不要重点测量的要素是()。A.重要地物 B.等高线 C.土地权属界线 D.河流 答案:B 5.当控制网外业观测结束后,即可进行控制网平差计算工作,计算步骤为( )。 ①坐标计算;②数据整理;③成果输出;④边长改化;⑤归档 A. ②④①③⑤ B.①②④③⑤ C.④②①③⑤ D.①④③②⑤ 答案:A 6、地籍平面控制测量的精度是以界址点的精度和地籍图的精度为依据制定的,四等网中最弱做若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 A.±5厘米 B.±7厘米 C.±10厘米 D.±15厘米 A 7、一般情况下每幅地籍图的控制点个数为 A.10-20个 B.10-15个 C.15-20个 D.20-25个 8、地籍图的平面控制网,坐标系的选择应该以长度变形值不大于()为原则坐标系 A.2.5cm/km B.4cm/km C.5cm/km 15-20个 D 3cm/km 9、为了满足地籍测量资料的更新和恢复界址点位置的需要,要求每幅图中哟一定数量的埋石点,1:500比例尺的地籍图中,埋石点的数量不少于 A.4个 B.3个 C.5个 D.6个

地籍测量真题

第一套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计15分) 1、现代地籍:指由国家监管得、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得土地及附着物得权属、位置、数量、质量与利用现状等,并用包括数据、表册、文字与图等各种形式表示出来得土地信息系统。 2、地籍调查:国家采用科学方法,依照有关法定程序,通过权属调查与地基测量,查清每一宗土地得位置、权属、界线、数量与用途等基本情况,以图、簿示之,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登记。 3、宗地:权属界线封闭得独立权属地块,它具有固定得位置与明确得权利边界,并可同时辨认出确定得利用类别、质量与时态等土地基本要素。 4、共有面积:各产权主共同占有或共同使用得建筑面积。 5、地籍测量:为获取与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得测绘工作,主要就是测定每块土地得位置、面积大小,查清其类型、利用状况,记录其价值与权属,据此建立土地档案或地籍信息系统,供实施土地管理工作与合理使用土地时参考。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 1、地籍调查得基本单元就是宗地,房产调查得基本单元就是丘。 2、初始地籍调查时, 调查人员应将每一宗地勾绘到工作用图上, 并对街道或地籍街坊按从西往东,自北向南顺序统一预编宗地号。 3、宗地内部与界址边不相邻得地物点,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勘丈,其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5 毫米。 4、住宅用地得土地使用权出让得最高年限就是70 年。

5、地籍测量就是服务于土地管理、房产管理与开发得一种专业测量工作,就是测量技术与土地法学得综合应用。 6、地籍细部测量就是在权属调查与地籍控制测量得基础上进行得地籍测量工作。 7、地籍得核心就是土地权属,地籍按地籍工作得目标与发展阶段分为产权地籍、税收地籍、多用途地籍。 8、一个地块只属于一个产权单元得称为独立宗,一个地块属于几个产权单元时称为组合宗。 9、宗地图得编绘中界址点用1、0 mm直径得圆圈表示,界址线粗0、3 mm表示。 10、选择地籍图比例尺得依据就是: 繁华程度与土地价值、建设密度与细部要求、测量方法。 11、土地面积量算得过程一般为三级量算两级控制。12、20—3宗地与30宗地合并,则编号为20-4 。13、分户图采用得比例尺一般为1:200 。 14、土地面积量算得总原则就是符合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得原则。15、共有面积得分摊原则为: 按文件或协议分摊、按比例分摊、按功能分摊。 16、变更界址测量包括更改界址与不更改界址两种测量。在工作程序上可分两步进行,一就是界址点、线得检查;二就是进行变更测量。 第二套 一、名词解释: 1、现代地籍:指由国家监管得,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

地籍测量技术方案

地籍测量技术方案 一、目的和意义 地籍调查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一项重要容,目的是全面查清部土地利用和权属状况,确定每宗土地的位置、界线、数量、用途等,建立数据库及管理系统,满足土地宏观调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土地各项严管措施落实、国土资源信息社会化服务的需要。 地籍调查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基础上,由向部延伸拓展的一项调查,其调查精度要求高、工作量大。搞好地籍调查,掌握部各类土地分布和利用状况,以及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不仅是实现全面查清土地资源,圆满完成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在要求,是强化土地产权管理、夯实土地管理基础、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加强土地宏观调控,节约和集约用地的迫切需要,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维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减少土地权属争议、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通过开展地籍调查及土地产权登记,可以有效规范住宅建设,防止乱占滥用耕地,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对建设社会主义新、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见。 二、主要任务 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国土调查办发[2007]3号),按《土地利用分类》国家标准,对部的土地进行调查或变更调查,查清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及每宗土地的位置、界线、数量、用途,包括部公共设施用地、宅基地等土地利用状况,完成全区土地地籍调查和产权登记,建立互联共享的覆盖全区的集影像、图形、地类和权属为一体的地籍信息系统。 1、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登记发证 在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基础上,依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有关要求,对土地进行补充调查,完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登记发证成果。在查清每宗土地的位

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DOC)

第一章绪论 1、我国土地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土地总量较大,但人均土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2.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维护土地所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合理利用土地;贯彻、执行土地法规。 3.土地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地权管理、地籍管理、土地利用管理。 4.土地管理的手段有哪些? 命令和通知、法规和条例、计划和规划、激励和处罚、关联和连带 5.我国土地管理的基本制度是什么? 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土地用途管理制度 6.土地日是哪一天?为何选这一天?现阶段我国土地管理的行政机构是哪个部门? 1986年6月25日,第一部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颁布,为纪念这一天,就定6月25日为土地日。国土资源部,各地成立国土资源局。 7.我国土地管理的基本国策是什么?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第二章土地利用管理 1.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内容: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土地开发整治管理、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土地利用监测 相互关系: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是土地利用计划、土地开发、整治的依据,是土地利用管理的基础;土地开发整治和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是计划、规划的实施;土地利用监测是计划、规划实施的反馈。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类型。 我国土地利用决体规划是由国家、省、市(地)、县(市)、乡(镇)五级组成。全国和省、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宏观控制性规划,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实施性规划。五级规划中,县级是关键,它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 县级:根据上级规划要求和本地土地资源的特点,分解落实土地利用各项指标;组织划分土地利用区,重点是城镇村镇建设用地区、独立工矿用地区、农业用地区等,落实能源、交通、水利等重点建设项目规划和布局,为土地用途管制提供依据。

地籍测量习题集B答案解析

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综合习题B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干前面的括号内。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5分) ( A )1.地籍最初是为了而建立的一种有关土地的簿册。 A课税B保护产权C土地利用规划D多用途 ( D )2.不能作为土地面积量算控制的方法是 A坐标法B图幅理论面积C沙维奇法D求积仪法 ( A )3.按土地的地貌特征分类,可将土地分为平原、丘陵、山地、高山地。这是属于下列那一种土地分类体系。 A土地自然分类体系B土地评价分类体系C土地利用分类体系D土地使用分类体系( C )4.同一级的类型要坚持同一的分类标准;同一种地类,只能在一个大类中出现,不能同时在两个大类中并存。这遵循了原则。 A统一性B实用性C科学性D整体性 ( D )5.下面属于最理想的计征方法的是。 A按土地面积征税B按土地每年的总收获量征收 C按地价征收D按土地每年的纯收益征收 ( A )6.土地管理的基础是: A地籍管理B土地利用管理C土地权属管理D土地市场管理 ( C )7.进行数字地籍测量时必须画草图的测量模式是:

A数字化模式B电子平板模式C测记模式D航片量测模式 ( B )8.土地利用现状图上耕地、园地的最小图斑面积为: A4mm2B6mm2C8mm2D15mm2 ( D )9.不是属于土地产权变更的是: A土地使用权出让B依法继承土地使用权C土地使用权转让D土地使用权出租( B )10.建筑设计时,安插在上下两层之间的房屋叫做: A假层B夹层C气屋D暗搂 ( A )11.土地权属的法律凭证是: A土地证书B宗地图C土地合同D宗地草图 ( B )12.农民使用集体所有的土地,由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使用权。 A乡(镇)人民政府B县级人民政府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D村委会 ( C )13.分幅图的理论面积是指该幅图的 A图上面积B改正后的图上面积C实地面积D改正后的实地面积 ( D )14.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同初始地籍调查于测量之间不同的是 A测量技术B方法C遵循的原则D对象 ( C )15.土地级别的数目,根据城镇的性质、规模及地域组合的复杂程度,一般规定大城市分: A 3~5级 B 4~7级 C 5~10级 D 6~12级 二、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干前面的括号内。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ABCDE)16.实地测定界址点坐标的具体方法有: A极坐标法B截距法C交会法D内外分点法E直角坐标法

地籍测量技术设计书

武汉铁路分局地籍测量 技 术 设 计 书 编写单位:武汉市江夏区土地勘察测绘队 编写者:许应望 审核者:金卫东 日期:二〇一四年十一月

一、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京广铁路武汉市江夏区段,沿线共16宗地。全长近40公里,面积约5平方公里。沿线5个街道办事处老建筑零乱、复杂,商业区行人、车辆众多;铁路沿线植被丰富、通视困难,测量难度较大。 二、主要作业依据 (1)、《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2)、《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73-2010 (3)、《地籍调查规程》TD/T1001-2012 (4)、《地籍测绘规范》(CH5002-94) (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6)、《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 (7)、《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 三、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及其它作业参数 (1)平面坐标系统:1954年北京坐标系。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测图比例尺: 1:2000。 (4)成图规格:统一采用正方形分幅图廓标准(50CM×50CM)。 (5)基本等高距:1:2000地形图采用1米。 四、技术路线和方法 本次工程拟采用全野外测量方法进行。利用WHCORS网VRS RTK 进行图根控制测量,利用全站仪进行外业碎部采集,利用计算机进行

内业编辑成全数字地形图的作业方法。 4.1图根控制测量 (1)图根控制点在街道和水泥地面上,可打入钢钉,在周围刻20cm×20cm,深0.5mm的方框、点号,并涂上红油漆。 (2)VRS RTK图根控制点编号前冠T。 (3)RTK图根观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RTK一测回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对仪器进行初始化; B 观测值应得到RTK固定解,且收敛后开始测量; C 每测回的自动观测个数不应少于10个观测值,取平均值作为定位结果; D 平面坐标和高程记录到0.001m。 ②应采用三角架方式架设天线进行作业,测量过程中仪器的圆气泡应严格稳定居中。 ③测回间应重新进行初始化,测回间的时间间隔不应小于60s。 ④取各测回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观测结果。 (4)应对每个控制点用常规方法进行边长、角度检查。 4.2 野外数据采集的原则 采用南方测绘公司《CASS7.1成图软件》,全野外采集数据,全要素1:500数字化地形图分层及编码,按《CASS7.1成图软件》规定图层及编码表执行。 4.3 野外数据采集数据的技术要求 (1)仪器的对中偏差不大于5mm。

地籍调查与地籍测量学重点讲解

地籍调查与地籍测量学重点 绪论 1、什么是地籍,地籍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地籍是记载土地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价值、利用等基础状况的图簿册及数据,是反映土地位置、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等基本状况的资料。 地籍的探究对象: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利用状况 2、地籍调查的作用和意义 地籍调查的作用主要有建立和丰富地籍管理信息库、奠定了地籍管理的基础,为土地管理科学的研究积累资料。 我国实行的是土地产权登记制度,登记之前须对登记材料进行实质审查,对需要登记的土地开展地籍调查,查清和核实每宗地的地籍要素,目的是保护土地产权人的合法权利和利 益,建立起科学的地籍管理制度。 3、地籍测量的内容与作用 内容: (1)地籍控制测量 (2)界址点等地籍要素的测量 (3)绘制地籍图 (4)面积量算与统计 (5)检查后验收、存档 作用: ①测定界址和确定产权界线是保证地籍测量法律功能的手段; ②保持和不断更新地籍资料,为土地有效配置、合理利用和税费征缴服务,使地籍测量具有社会经济功能; ③地籍测量所获得的地籍测量数据是建立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与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也是数字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基本信息,因而地籍测量具有系统功能。 权属调查 1、土地权属调查包括哪些内容和要求? 内容: ①土地权利人:调查核实土地权利人的姓名或者土地权力人的名称、单位性质、行业代码、组织机 构代码、法定代表人的姓名或者及其身份证明、代理人姓名及其身份证明等。 ②土地权属性质及来源:调查核实土地的权属来源证明材料、土地权利人的身份、土地权属性质、 所有权归属、使用权类型、使用期限等。 ③土地位置:调查核实宗地四至、土地坐落、所在图幅。 ④土地用途:调查核实土地的批准用途和实际用途。 要求:①法律程序完备②表图填制齐全③调查记录清楚整齐④数据准确可靠 2、土地权属确认的原则和依据是什么? ①以法律、法规为确认准绳

浅谈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浅谈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7-11-13T17:06:06.2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2期作者:刘磊 [导读] 摘要:GPS定位技术在测量领域主要应用于:大地测量、地球动力学的研究、精密工程测量、工程变形监测、地籍测量、海洋测量等。 河北科宇地质勘查有限公司河北保定 071000 摘要:GPS定位技术在测量领域主要应用于:大地测量、地球动力学的研究、精密工程测量、工程变形监测、地籍测量、海洋测量等。在导航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车辆、船只和飞机的精密导航、测速、运动目标的监控与管理。除此之外,在导弹制导、卫星定轨、气象学、大气物理学的研究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GPS定位技术在地籍测量学领域的若干典型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关键词:GPS测量技术;地籍测量;应用 前言: GPS 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应用在很多方面,主要是地籍控制测量和碎部测量。目前,很多城市都设置了相关的测量信息的收集系统,而GPS本着布点灵活和灵敏度较高的优点,为相关部门的信息收集提供了很多的方便。GPS技术对于地籍测量的控制,要求近似等边及精度估算偏低时应加测对角线或增设起始边等烦琐要求,GPS技术只要符合相关部门的精度要求标准,就完全可以得到准度较高的数据。 1GPS测量技术基本原理 GPS所采用的是多星高轨测距体制,并且将GPS卫星和接收机的距离量作为基本观测量。只有在地面GPS接收机接受的卫星信号同时在3颗以上之后,才可以利用位距测量或者是载波相位测量,来进行测算,然后得出卫星信号到接收机所花费的距离以及时间,最后再根据各卫星所处的位置信息,把卫星到用户的多个等距离球面相交后,就能够获得用户的三维(经度、纬度、高度)数据坐标、速度以及时间等相关参数[1]。GPS的测量中通常使用的两类坐标系统是在空间固定的坐标系统和与地球体相固联的坐标系统,又被称作地固坐标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坐标系统的变换需要根据坐标系统间的转换参数进行,依次来进行坐标系统坐标的推算。这么一来便使得表达地面控制点的位置和处理GPS观测成果更加容易,因此作为新一代的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以其自身的全球性、全天候、高精度、高效益的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地籍测量中。 2地籍测量的内容及其方法 2.1地籍测量的简概 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中是作为技术基础应用的,而要做好土地管理工作,在做好地籍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各种高级仪器的测量方法,就能测量出各种土地资源的所需要的精确资料,从而帮助相关部门的工作。地籍测量就其内容上来讲,主要包括地籍控制测量和地籍碎部测量,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于地籍测量得到的数据还有相关的精度要求,同时根据所测地区不同的地籍要素的复杂系数及经济发展要求的繁荣程度,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成图比例尺。 2.2地籍测量的基本方法 本着从高级到低级,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地籍测量才会进行界址点的测量以及面积量算等方面的工作。而且对于经济发展比较繁荣的地区通常需要大比例尺测图。地籍控制测量和地籍碎部测量则是两种主要的地籍测量方法[2]。地籍控制测量在地籍调查的地区,在满足界址点的精度要求、等级、控制点等相关的情况下,通过对相关的要求进行技术设计后,计算出平面位置的过程。同时,地籍碎部测量也是地籍测量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测量方法。地籍碎部测量为了真实准确地测出土地的各个地籍测量的相关参数,根据地籍平面的控制点,从而精确得到位置信息,再根据所测地区的地形及繁荣程度确定合适的比例尺,绘制出精确地籍图的绘制工作。这两种测量方法对精度的要求还是相对很高,对碎部测量的要求则是距离一般不超过15km。在土地的地籍测量中还可以使用动态监测和静态监测,在选测地区需要高等级测量则一般使用静态监测,动态监测相对则更加的速度,节省时间和人力,不仅可以达到实时监测了的效果,而且可以保证调查土地利用状况的真实性。 3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3.1布网原则与观测方案的拟定 根据国家土地局颁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要求,地籍平面控制网可布设为二、三、四等三角网、三边网及边角网,一、二级小三角网(锁),一、二级导线网及相应等级的GPS网,并且各等级地籍平面控制网点,根据城镇规模均可作为首级控制。首先基准设计,GPS网的基准包括网的位置基准、方向基准和尺度基准。而网的基准的确定是通过网的整体平差计算来实现。GPS网的基准设计,一般主要是指确定网的位置基准问题。确定网的位置基准,可选网中一点的坐标值并加以固定或给以适当的权,或者网中的点均不固定,通过自由网伪逆平差或稳拟平差,来确定网的位置基准。这种以最小约束法进行GPS网的平差,对网的定向与尺度没有影响,平差后网的方向和尺度以及网的相对精度都是相同的,但网的位置及点位精度却不相同。在网中选若干点的坐标值并加以固定,或者选网中若干点的坐标值并加以固定,或者选网中若干点的坐标值并给以适当的权,在确定网的位置基准的同时,将对GPS网的方向和尺度产生影响,其影响程度与约束条件的多少及所取观测值的精度有关。其次选点与观测方案的拟定,由于GPS测量观测站之间不要求相互通视,而且网的图形结构也比较灵活,所以,选点工作远较经典控制测量的选点工作简便。但由于点位的选择对于保证测量结果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选点工作开始之前,应充分收集和了解有关测区的地理情况以及原有侧t标志点的分布及保持情况,以便确定适宜的观测站的位置。所选之点应对空通视,远离大功率电视塔、微波站、高频大功率雷达和发射天线等,远离大面积水域,玻璃幕墙,点位尽量不选在斜坡上,并且要便于观测和加密发展,交通方便的地方。 3.2观测数据的处理方法 从原始记录中,通过解码将各项数据分类整理,剔除无效观测值和信息,形成各种数据文件,如星历文件、观测文件和测站信息文件等,然后进行观测数据的平滑、滤波、周跳探测、载波相位观测值的修复以及对观测值进行各项必要的改正。观测成果的外业检核是确保外业观测质量,实现预期定位精度的重要环节,所以当观测任务结束后,必须在测区及时对外业的观测数据质量进行检核和评价,以便及时发现不合格的成果,并根据情况采取淘汰或重测、补测措施。同步边观测数据的检核,主要指观测数据的剔除和观值的残差之差。主要是由观测值的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残余部分的影响与数据处理中所采用的模型密切相关[3]。残差分析,主要是试图将观测值中的偶然差分

全站仪测量技术要求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全站仪测量技术要求规范 篇一: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4.5控制测量 4.5.1控制测量的基本要求 充分利用济南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jncoRs系统)和已有的各等级平面和高程控制点,采用gps静态定位、网络Rtk技术、图根导线(网)等方式进行地籍图根控制测量。 4.5.2地籍控制测量 4.5.2.1图根点布设要求 图根点在基本控制点或jncoRs系统的基础上加密,以直接满足城镇土地调查的需要、便于利用为原则,点位一般布设在道路、街巷的交叉口及其它利于采集界址点和碎部点的地方。图根点的密度应满足《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的要求,一般地区8-10个点/每幅图,复杂地区不低于15个点/每幅图,建筑物密集地区应适当加密,还应保证图根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 4.5.2.2图根点标志

图根点设临时标志,当测区内基本控制点密度较疏时,应适当埋设固定标石。埋石确有困难时,可在沥青或水泥地面上打(嵌)入刻有十字的钢桩代替标石,在四周凿刻深度为1cm、边长为15cm×15cm的方框,涂以红漆,内写点号。每幅1:500图内埋石(钢桩)点数量不得少于4点。 4.5.2.3图根点编号 图根点编号共5位。第一位为标段的英文字母代码,13标段为m,点号均自0001开始编排,如a0001、a0002,c0003、d0008等。 4.5.2.4采用jncoRs系统进行图根测量 采用jncoRs系统进行图根控制测量时,应使用三脚架模式,不得采用单杆模式。每点均应独立测量两次,每次不少于15个历元,两次测量的平面坐标之差不应大于2cm,高程之差不应大于3cm,取两次测量的中数作为最后成果。 4.5.2.5静态gps测量 采用静态gps方式加密控制点时,标志选设、观测和数据处理等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 4.5.2.6图根导线测量 图根导线测量依据各等级基本平面控制点,可分为两级进行布设,布设形式为附(闭)合导线或结点网。 图根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因地形限制导线无法闭合时,可布设不多于2条边,总

地籍测量的技术与方法

地籍测量的技术与方法-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地籍测量的技术与方法 【摘要】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个行业的高新技术相互渗透,实现了巨大的突破,尤其是地籍测量工作上的技术与方法都得到技术发展的推动,大大提高了地籍测量工作的有效性。本文探讨我国当前地籍测量的技术与方法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籍测量;技术;方法 地籍测量工作最大的作用在于全面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达到充分利用土地价值的目的,因此在现代社会中,地籍测量工作早已不是过去以保护土地拥有者利益的功能,而是全面实现对土地利用的科学合理规划以及城市化建设工作。地籍测量工作是通过地籍的调查为主进行测量,并采用各种先进的测量技术与方法展开,同样能够为土地资源提供有效的信息与资料,并作为判定的凭据。相关工作人员除了要具备一定的绘图水平以外,还要确保最终测量的数据信息精准性[1]。总之,地籍测量体现的是城市化建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促进我国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因此对其运用的方法与技术展开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 1.地籍测量的含义与作用 1.1地籍测量的含义 我国当前的地籍测量工作,是由国家相关的地籍监管机构与部门根据具体的法律要求规定,工作围绕国家土地权属为核心,并通过调研、测量与勘察等手段,进一步对我国当前的土地状况具体情况进行核实,并以数据量化形式分析调查土地质量与使用现状,最终进行统计与评价[2]。工作人员要将数据的整理以表格或图册的形式输入到国家的土地管理资料当中。当前,我国地籍根据任务的指标可以分为日常地籍与初始地籍,根据发展的指标则可以分为税收地籍、多用途地以及产权地籍。 1.2地籍测量的作用 开展地籍的测量工作,就是要求测量人员测量并绘制能够表达地籍区域系统信息的工作,将最终调研、测量出来的精准数据呈现出来,为国家完善土地资料。在确定最终的信息数据后,土地管理部门具备了相应的法律效应以确保测量结果不会外泄而引起土地损失等情况。与此同时,地籍测量人员在划分土地

地籍控制测量之我见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210463932.html, 地籍控制测量之我见 作者:高国斌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8期 摘要:众所周知地籍控制测量是地籍测量中的重要工作,是界址点精度和地籍图精度得以满足的基础,因此必须精心设计、严格要求,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逐级控制”的原则。本文主要介绍了地籍控制测量的特点、地籍控制测量坐标系的一些知识以及地籍控制测量坐标系的选择原则。 关键词:地籍控制测量;特点;坐标系 Abstract: as everyone knows cadastral control measurement is an important work in cadastral survey, is to meet the basic accuracy of boundary points and cadastral map accuracy can be, therefore, must be carefully designed, strict requirement, follow " from the whole to the part, layout, step by step control " principle.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dastral Control Survey, Cadastral Control Survey Coordinate System and some knowledge of Cadastral Control Survey Coordinate System Selection principle. Keywords: Cadastral Control Survey; characteristics; coordinate system 中图分类号:O35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引言 地籍控制测量是地籍图件的数学基础,是关系到界址点精度的带全局性的技术环节。它是根据界址点和地籍图的精度要求,视测区范围的大小、测区内现存控制点数量和等级等情况,按测量的基本则和精度要求进行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等测量工作。地形控制网点一般只用于测绘地形图,而地籍控制网点不但要满足测绘地籍图的需要,还要以厘米级的精度用于土地权属界址点坐标的测定和满足地籍变更测量的需求。 2、地籍控制测量的主要特点 地籍控制测量有以下的特点: (1)因地籍图的比例尺一般较大,故平面控制测量精度要求高,以保证界址点和图面地籍要素的精度要求; (2)地籍要素之间的相对误差限制较严,如相邻界址点间距、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间距的误差不超过0.3mm,应保证平面控制点有较高的精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