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烯磷脂酰胆碱针治疗老年胆汁淤积性肝病30例分析
熊去氧胆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急性胆汁淤积性肝炎临床疗效分析

熊去氧胆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急性胆汁淤积性肝炎临床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14-06-03T13:28:11.0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9期供稿作者:张学风[导读] 胆汁淤积性肝炎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胆汁形成、分泌和(或)胆汁排泄异常引起的肝脏病变。
张学风(新疆省库尔勒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841000)【摘要】目的熊去氧胆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急性胆汁淤积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方法主要研究2011年2月至2013年11月我院就诊的急性胆汁淤积性肝炎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与对照组23例,治疗组进行常规保肝治疗并加用熊去氧胆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对照组仅予常规保肝治疗,疗程均为4W,随访观察治疗前后,对比血清总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等指标的变化。
结果治疗后两组肝功能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0%、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熊去氧胆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能明显改善急性胆汁淤积性肝炎的血清肝功能指标,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9-0060-02 胆汁淤积性肝炎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胆汁形成、分泌和(或)胆汁排泄异常引起的肝脏病变。
根据病因可分为肝细胞性胆汁淤积、胆管细胞性胆汁淤积及混合性胆汁淤积。
胆汁淤积持续超过6个月称为慢性胆汁淤积[1]。
生物化学指标方面,建议碱性磷酸酶(ALP)水平高于1.5×正常值上限(ULN),并且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高于3×ULN可诊断胆汁淤积性肝病[2]。
临床上以长期高胆红素血症为特征,胆汁淤积性肝炎急性期黄疸持续不降或进行性加深,易出现并发症,导致肝病重型化,也更易导致肝纤维化,因此退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治疗药物虽然很多,但临床疗效欠佳。
多烯磷脂酰胆碱(PPC)应用于肝病治疗的注意事项

多烯磷脂酰胆碱(PPC)应用于肝病治疗的注意事项多烯磷脂酰胆碱(polyenphosphatidylcholine,PPC)是保护肝细胞膜及抗炎保肝的药物。
PPC由大豆中提取磷脂精制而成,其主要活性成分为1,2-二亚酰磷脂胆碱(diacyl phospholipidcholine,DLPC),约占52%。
DLPC作为修复受损的肝细胞膜/细胞器膜及恢复膜功能的物质,可提供人体的内源性磷脂,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结合并进入生物膜,增加膜的流动性和稳定性,改善和恢复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功能,维持或促进肝脏等器官及组织的膜功能[1]。
1、PPC可用于在病因治疗基础上的保肝抗炎治疗,出现肝脏炎症(ALT、AST或GGT异常)时可应用。
伴有血脂异常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亦可应用。
炎症较重者使用注射剂型治疗结束后可改用口服剂型PPC序贯治疗。
2、治疗不同原因肝病时,PPC应用疗程不同,在满足基本的停药标准(肝脏炎症消失,即ALT、AST、GGT恢复正常水平)基础上可适当延长疗程,比如用于NAFLD时可长期应用。
3、除非医生处方特别指出,应按以下剂量方案应用PPC。
注射液(5 ml:232.5mg):成人和青少年一般每日缓慢静注5~10 ml,重症病例每日注射10~20 ml。
胶囊:12岁以上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开始时3次/d,2粒/次(456 mg)。
每日服用量不能超过6粒(1368mg)。
服用一段时间后,剂量可减至3次/d,每次1 粒(228 mg)的维持剂量。
需随餐服用,以足够量液体整粒吞服,不要咀嚼。
4、PPC注射液不可用电解质溶液(生理氯化钠溶液,林格液等)稀释,若要配置静脉输液,只能用不含电解质的葡萄糖溶液稀释(如:5%/10%葡萄糖溶液)。
不可与其它任何注射液混合注射。
5、PPC胶囊安全性较好,偶有消化道症状,极罕见过敏。
在常规药物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基础上,可加用PPC,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生化指标;PPC可用于治疗妊娠期合并肝酶异常。
多烯磷脂酰胆碱辅助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效用研究

多烯磷脂酰胆碱辅助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效用研究苏晓群【期刊名称】《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年(卷),期】2024(8)6【摘要】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PPC)辅助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效果,以及对患者生化指标、炎症因子、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妊娠期ICP患者分为对照组(UDCA治疗,30例)与联合组(PPC+UDCA治疗,30例),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周,并随访至妊娠结束。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瘙痒评分、生化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
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瘙痒评分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降低,且联合组均低于对照组;联合组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在UDCA治疗妊娠期ICP的基础上联合PPC辅助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瘙痒症状,改善肝功能,抑制炎症反应,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疗效显著提高。
【总页数】3页(P4-6)【作者】苏晓群【作者单位】安徽省妇幼保健院产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25【相关文献】1.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研究2.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临床效果3.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效果4.熊去氧胆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及对血清胆碱酯酶、APOA1和炎症因子的影响5.熊去氧胆酸及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观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分析

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治疗结果,根据治疗方式设置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均为35例,对照组采用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和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对应生化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均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治疗组(31.11%)低于对照组(53.33%),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治疗期间,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利于改善患者病情和对妊娠结局影响。
【关键词】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期中、晚期并发症,该病以胆汁酸升高和皮肤瘙痒为特征,发病后会影响胎儿健康和生命安全,并且会对孕妇本身产生较大影响。
因此,应及早采用适合方式进行治疗。
有关研究表明,多烯磷脂酰胆碱对肝内胆汁淤积症治疗效果确切[1]。
而本次研究将我院选择的70例ICP患者作为治疗观察对象,重点分析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方式应用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从我院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ICP患者中,根据治疗方式选择90例作为治疗结果回顾性分析对象,根据治疗方式设置对照组(n=45)和治疗组(n=45),患者资料回顾,对照组: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27.1±1.3)岁,孕周时间:29-39周,中位孕周时间(33.7±2.5)周,血清TBA水平:(51.45±5.46)μmol/L;治疗组: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26.9±1.6)岁,孕周时间:28-39周,中位孕周时间(33.5±2.4)周,血清TBA水平:(51.33±5.60)μmol/L。
多烯磷脂酰胆碱在肝病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

多烯 磷 脂酰 胆 碱 ( p o l y e n p h o s p h a t i d y l c h o l i n e ,
P P C)是 保 护 肝 细胞 膜 及 抗 炎 保 肝 的 药物 。P P C在 2 多烯 磷 脂酰胆 碱 的作 用机制 P P C由大 豆 中提 取 磷 脂精 制 而 成 ,其主 要 活 性 治 疗 各 类 肝 病 中 的应 用 现 已积 累 了较 多 的循 证 医 学 证 据 , 国 内外 多部 指 南 也 对 其 保 肝 应 用 做 出 了 成分 为 1 ,2 一 二 亚 酰磷 脂 胆碱 ( d i a c y l p h o s p h o l i p i d 推荐[ 1 。 ] 。 为规 范 与优 化P P C的 临床 应 用 ,给 临床 工 c h o l i n e ,DL P C),约 占5 2 % 。DL P C作 为修 复受 损
Ex p e r t s c o n s e n s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s o n t h e t r e a t me n t wi t h p o l y e n p h O s p h a t i d y l c h O l i n e i n p a t i e n t s wi t h l i v e r d i s e a s e s
中国肝脏病杂志 ( 电子 版 ) 》2 0 1 7 年 第9 券 第3 期
・
指南 ・
1
多烯磷脂 酰胆碱 在肝病 临床应用 的 专家共 识
多烯磷脂酰胆碱肝病临床应用专家委 员会
摘 要 :随着 临床研 究证 据 的积 累 ,多烯磷脂酰胆 碱 已被我 国多部肝病诊疗 指南列为 抗炎保肝 治疗药 物 。但 限于篇 幅,上 述指南均未就多烯磷脂酰胆碱 的具体 临床应用 展开论述 ,也未能给出详尽的循证 医学证据 。为此 ,我 们以多烯磷腊酰胆碱在各种肝病 临床应用 的结 果作为证据,参照肝病诊疗相关的 各项指南和共识 ,结合肝 病治疗的发展趋势 ,讨论并撰写本专家共 识,以期 为临床 医生进一步提供用 药依据 。 关键词 :多烯磷脂酰胆碱 ;保肝 ;专家 共识
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价值分析

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价值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方案用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中的效果及价值。
方法:2021年5月-2022年7月,选择200例本院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随机分2组,各100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比较症状消失时间、血液生化指标、妊娠结局。
结果:对比症状消失时间,试验组短于对照组,P<0.05;血液生化指标对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统计不良妊娠结局,即早产、羊水污染、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试验组均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可以缩短症状缓解时间、改善血液生化指标,对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荐。
关键词:多烯磷脂酰胆碱;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症状消失时间;生化指标;妊娠结局据相关统计表明,孕妇处于中期、晚期时较易出现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此时会出现胆汁酸上升、皮肤瘙痒等表现,而且其的出现还会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失眠等表现,严重时还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干扰,甚至还会导致胎儿死亡[1]。
目前,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其目前的为了缓解瘙痒情况,降低胆汁酸的相关指标,保证分娩可以顺利开展[2]。
因此,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来讲,是实现治疗目的。
本文取20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开展对比,探究多烯磷脂酰胆碱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研究时段为2021年5月-2022年7月,从本院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中选择200例,随机分2组,各100例。
对照组男55例,女45例,年龄23-38岁,平均(30.74±4.19)岁,孕周为31-38周,平均(34.51±2.67)周;试验组男57例,女43例,年龄22-39岁,平均(31.04±4.25)岁,孕周为31-37周,平均(35.01±2.51)周。
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联合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胆汁淤积

张春莲:新生儿黄疸发生时间与ABO溶血病的相关性研究2020年第30卷第1期义,因此提示ABO溶血病患儿合并感染性疾病发生情况与黄疸出现时间并未具有显著关联。
本研究还发现对于因ABO溶血病引起的黄疸新生儿出现时间越早,则入院时STB和HGB 水平越低,而Ret%越高,住院过程中需要更长时间的光疗治疗。
依据相关的临床研究显示,出生后首次出现黄疸时间与入院时STB和HGB呈正相关,与Ret%呈负相关,提示出生后首次出现黄疽时间可以反映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病情严重程度,12h内发生黄疸者往往胆红素水平不高,甚至可能处于正常水平,但患儿血红蛋白下降较明显,且贫血发生几率较高,易造成漏诊或误诊,为此临床医生需要加强对该方面的重视。
综上所述,首次出现黄疸时间与新生儿ABO溶血病具有相关性,即首次出现黄疸时间与新生儿ABO溶血病具有相关性,出现时间越早,病情越重,因此需要对于黄疽出现时间早的ABO溶血病新生儿进行严密观察,越早治疗,与能够有效的避免或降低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及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1]贾金平,黄小霞•脐带血血清学检测在新生儿ABO溶血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2):161-163.[2]王卫平,毛萌,李廷玉,等.儿科学[MJ.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韩雪芹,唐建军,夏斌•足月新生儿ABO溶血病伴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分析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6,12(2):154-158.[4]古丽,黄薇,董文斌,等•血型及首次出现黄疸时间与新生儿AB0溶血病的相关性[J].西部医学,2016,28(3):385-388.[5]杨云,范志刚•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疽心肌酶及肌钙蛋白I临床分析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4,31(5)=610-611.本文编辑:王知平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联合注射用丁二磺酸腺昔蛋氨酸治疗胆汁淤积性黄疸的疗效观察刘洋,刘俊英,李涵,孔鑫,邵建营(周口市中心医院,河南周口466000)[摘要]胃*6: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联合注射用丁二礦酸腺■昔蛋氨酸治疗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的疗效。
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观察

病, 其 发病 率仅 次 于病毒 性 肝炎 , 并受 到 人们越 来越 大 的关 注度 ,
于5 % 葡 萄糖注射 液 2 5 ( ) 毫升 中静 脉滴 注,每 日 1 次 ,疗程 4周。观 而 目前 治疗 酒 精 性 肝病 除 了戒酒 、支 持对 症 外 ,缺 乏 特效 的治 疗 察临床症状 、体征 、肝功 、血脂 、肝脏 超声影像 学及 药物不 良反 应的 措 施 ,为 此 ,我们 进行 了临 床 观 察 ,我 们 于 2 0 1 3 年 1 月 ~2 0 1 4 发 生。结果 临床症状 、体征 、肝功得到 明显 的恢复 ,降血脂显著 ,而 年1 月通 过 多烯 磷脂 酰胆 碱 对 6 0 例 患酒 精性 肝 病患 者进 行 治疗 , 且能够提 高肝脏超 声影像学的复常率 ,不 良反 应发生率低。结论 多烯 获取较 为 满意 的治 疗效 果 ,具体 如 下 。 磷 脂 酰 胆 碱 注 射 液 是 治 疗 酒精 性肝 病 的 有 效 药 物 之 一 。 【 关键 词 】 酒精性肝病 ; 多烯磷 脂酰胆碱 【 中图分类号 】 R 5 7 5 I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 编号 】 1 6 7 4 — 9 3 ( ) 8( 2 0 1 5 ) 0 6 — 0 2 2 9 — 0 2
研究组
对照组 P值
5 4 5±0 . 9 5
5. 4 3±0 9 6 >0 O 5
3 . 9 8. O5
4 . 2 3± 0 5 7
4 2 1±0. 5 0 >0 0 5
2 . 3 6±0 . 6 3
3 2. 39±2 g 3
1 1 7 6±1 . 6 2 1 1 8 O±1 59
1 1 . 71±1 5 9 1 1 . 7 7±1 6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烯磷脂酰胆碱针治疗老年胆汁淤积性肝病30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3-05-14T09:44:42.2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9期供稿作者:伍欢
[导读] 对照组27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1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伍欢(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四川自贡 643000)
【中图分类号】R575.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9-0207-01
【摘要】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针治疗老年胆汁淤积性肝病的疗效。
方法对我科30例住院的老年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针进行治疗,同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两组病例在黄疸、皮肤瘙痒、肝功能改善方面的变化。
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针治疗老年胆汁淤积性肝病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多烯磷脂酰胆碱针老年胆汁淤积性肝病肝功能
临床上常见多种原因(如病毒感染、药物、酒精、自身免疫、营养缺乏等)导致肝脏胆汁代谢或分泌排泄发生障碍,胆汁不能正常流入十二指肠,从而反流进入血循环,出现黄疸、皮肤瘙痒、肝功能损伤等临床症状,统称为胆汁淤积性肝病。
患者病程往往漫长,尤其是老年患者病情更加顽固和反复,易发展为肝硬化,进而肝衰竭,预后较差,严重威胁老年患者的生存。
我科自2006年以来,采用静脉滴注多烯磷脂酰胆碱针治疗老年胆汁淤积性肝病,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是2006年以来我科住院的老年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
人选治疗组和对照组标准:a.年龄大于65周岁,黄疸持续时间超过3周伴有皮肤瘙痒。
b.肝功能检查显示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氨酰转肽(r-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汁酸(TBA )均升高。
c.所有病例均做B超,甚至CT、ERCP检查,排除梗阻性黄疸(如胆道结石、肝癌、胰头癌、胆道狭窄)。
入选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
对照组27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1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治疗组30例采用5%GS 250ml+多烯磷脂酰胆碱针1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疗程4周。
对照组27例采用5%GS250ml+肌苷针0.4静脉滴注,每日一次,疗程4周。
2.结果
表1 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比较
注:两组治疗前后比较 p<0.05。
表2 治疗前后2组患者黄疸和皮肤瘙痒改善比较
组别病例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 30 12(40%) 13(43.3%) 5(16.7%) 83.3%
对照组 27 5(18.5%) 6(22.2%) 16(59.3%) 41.7%
注:治疗前后比较p<0.05。
3.讨论
老年胆汁淤积性肝病发生原因多种多样,基本病理为上述各种病因导致肝脏胆汁代谢和分泌排泄障碍,临床上表现为反复顽固的黄疸和皮肤瘙痒等。
普通保肝药或利胆药往往效果差。
我科采用的多烯磷脂酰胆碱针,其主要成分为磷脂酰胆碱,是一种高度纯化的黄豆磷脂,是人体必需的磷脂(EPL)。
高度纯化的黄豆磷脂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磷脂(EPL),浓度达94%。
人体必需磷脂的侧链有多个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和油酸,其作用与饱和脂肪酸不同。
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进入人体后,释放出主要活性成分1.2-二亚油酸磷脂酰胆碱,取代内源性生理性磷脂,能结合进入肝脏细胞膜,使肝脏细胞膜中的磷脂酰胆碱双链数增加,从而改善肝细胞膜和线粒体膜的流动性,从而维持和促进肝脏细胞的一系列生理功能,包括胆红素的代谢和分泌排泄功能,达到消除和减轻胆汁淤积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陆伦根,曾民德.磷脂酰胆碱在肝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胆汁淤积性肝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第一版.
[2]张丽娜,王秋阳.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脓毒血症患者对肝脏的保护作用.实用肝脏病杂志.2012年8月第15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