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综合规划

黄河流域综合规划
黄河流域综合规划

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的重点、难点、亮点浅析标签:来源摘要黄河流域规划修编所涉及的规划难点、重点也是流域今后工作亮点。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历来治理黄河的主要问题所以规划中的难点、重点也是紧紧围绕此开展重点是水沙调控体系建设流域治理开发的“红线”、“底线”设置与限制性约束条件流域管理能力建设等难点滩区治理模式研究、黑山峡河段开发方案论证等.笔者还认为坚持“上拦下排、两岸分滞”调控洪水和“拦、排、放、调、挖”综合处理泥沙的方针中的“挖”也可在内蒙古河段开展人工挖沙试验性工作另外西线南水北调也是不可回避的重点难点继续开展前期工作不可有所放松。关键词流域综合规划重点亮点难点人工挖沙试验西线南水北调黄河特殊的河情决定了治黄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治理黄河历来是中华民族安民兴邦的大事当今社会是黄河治理开发利用的最好时期总结和谋划好流域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的科学蓝图也是指导流域治理开发和保护的纲领性文件。根据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中各类例会与主任专题会议中提出或探讨的观念、理念作了一些大致总结试图分析其规划所涉及的重要问题。在各专业规划、专项规划和重要支流规划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黄河的特殊性最大特点分析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中的重点、难点以及亮点。重点是水沙调控体系建设流域治理开发的“红线”、“底线”设置、限制性约束条件、流域管理能力建设等难点滩区治理模式研究、黑山峡河段开发方案论证等。亮点流域综合规划修编重点也是本次规划的亮点尤其水沙调控体系与综合规划控制性指标及限制性条件也是与历次规划不同之处即所谓本次规划的创新点。笔者还认为可在内蒙古河段开展人工挖沙试验性工作坚持“上拦下排、两岸分滞”调控洪水和“拦、排、放、调、挖”综合处理泥沙的方针中的“挖”沙一直是黄河治理很少使用的五字方针之一。另外西线南水北调也是不可回避的重点难点继续开展前期工作不可有所放松。 1.流域综合规划中的重点围绕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的特点以“增水、减沙调控水沙”为主线统筹黄河防洪减淤、水土保持、水资源利用、水资源和水

生态保护、流域综合管理等要求构建黄河治理开发的总体布局和综合管理的框架体系。1.1 水沙调控体系建设黄河水沙调控工程体系应包括黄河干流龙羊峡、刘家峡、黑山峡、碛口、古贤、三门峡、小浪底七大骨干水库和支流泾河东庄水库、沁河河口村水库、伊洛河陆浑与故县水库等非工程体系主要包括水沙预报系统、不同空间尺度和不同时间尺度的水沙调控调度模型等。黄河水沙调控工程体系必须保证黄河水沙的多年调节、满足调水调沙对水流动力的要求、能够调节水库泥沙、满足小北干流放淤对水沙条件的要求、确保黄河不断流以及支持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等。水沙调控体系建设是黄河“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河情的要求通过完善的调控体系协调好水沙关系的思路是对的。通过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试验说明调水调沙可以减少下游河道淤积恢复河道主槽的过流能力。但是单靠小浪底水库既承担冲沙又解决供水很困难目前利用异重流加大含沙量又受外界条件限制如果有两个水库互相配合就可使出库含沙量加大另外上、下游问题不同也需要不同的水库来解决。因此建设完善的水沙调控体系是必要的。当前要加快与黄河水沙调控体系有关骨干工程前期工作步伐主要包括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古贤、大柳树及黄河支流沁河河口村、泾河东庄等水库的前期工作。以便为工程的及时开工建设创造条件加快完善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建设与相应的管理体制的建设。 1.2 “红线”、“底线”设置与限制性条件按照水利部批复的《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任务书》水规计2007320号明确黄河治理开发利用的限制性条件和控制性指标为其主要内容之一。《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大纲》要求的主要任务和工作内容为结合国家关于优先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主体功能区划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对黄河治理开发、保护与管理的需求统筹协调资源利用和保护在防洪区划、水功能区划基础上依法划定干、支流河段的功能区划明确各功能区定位和目标提出相应的治理、开发、保护和管理的任务和控制性指标。控制性指标的确定是本次规划修编的新内容。因此在划定时可能不是很准确“红线”、“底线”可能是一个数据可能是一个范围也可能是一个概念可能

会有不同意见。但要从流域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的高度出发对存有争议的流域治理、开发和保护的控制性指标要从严控制待今后认识统一后再作调整。围绕黄河不同河段可能涉及到的包括水生态保护、水资源保护、防洪防凌减淤、供水灌溉、岸线利用等主要任务统筹考虑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和支持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相互影响和制约本着“概念明晰、相互独立、全面与重点结合、便于操作”等基本原则筛选出12项可量化控制性指标。控制性指标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组成其指标数值一般以上限、下限或一定限制范围的数值来表示。分析确定现状规划基准年和规划水平年近期2020年、远期2030年控制性指标的数值作为制定不同河段规划方案和对此进行综合管理的定量控制指标。平滩流量表征河道主槽的行洪输沙能力指在水流不漫滩时河道主槽可以通过的最大流量。主要针对黄河下游河段。平滩流量是与主槽横断面面积、主槽深度、主槽纵坡降和边壁糙率等有关的一个综合指标。“红线”、“底线”设置与限制性条件或约束条件最终反映在规划报告相应的章节中。1.3 流域管理能力建设本次规划增加了流域综合管理规划的内容。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既要综合解决矛盾特殊的水事问题又要统筹协调流域与区域之间的管理关系以及流域内有关各方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为此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要建立完善流域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健全以《黄河法》为核心的黄河政策法规增强流域执法能力、监督能力、信息发布能力积极推进流域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管理体制要建立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体制管理能力加强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滩区政策与立法。2.流域综合规划中的难点2.1 滩区治理模式研究为了保障黄河下游滩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排部分资金进行了滩区安全建设。根据以往成功经验和教训黄河下游滩区安全建设工程措施包括三种方式即外迁安置、滩内就地就近安置、临时撤离。滩内的避水工程投资主要靠群众负担国家适当补助外迁安置国家也给予部分补助但总体规模都较小。截至2007年底黄河下游滩区总人口189.5万人其中已有1027个村镇、88.9万人有了避水设施还

有901个村镇、100.6万人没有避水设施。滩区现有避水村台面积8425.08万m2道路1304.4km。目前滩区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部分河段河道槽高、滩低、堤根洼滩唇一般高于黄河大堤临河地面3m左右最大达45m“二级悬河”发育河道横比降远大于纵比降威胁滩区安全。二是黄河下游滩区居民多长期以来滩区安全建设投入少进度缓慢安全建设严重滞后安全建设任务非常巨大。三是滩区洪灾风险大自救能力差而较大基础设施难以决策建设发展速度与潜力很小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低已形成了沿黄的贫困带。四是淹没补偿政策缺位滩区群众修筑生产堤以减少淹没损失而生产堤阻碍了滩槽水沙交换条件加剧了“二级悬河”的发育是滩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治河矛盾突出的根源。“黄河流域综合规划报告初稿”提出多个拟定方案比较分析后规划推荐滩区治理采用逐步废除生产堤方案。齐璞教授在“黄河下游滩区治理的最佳方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经过多年的研究黄河大洪水发生的机会大幅度减少部分河道经过双岸整治形成稳定的窄深河槽小浪底水库的运用将泥沙调节到洪水期输送可以控制主槽不抬高。主槽过流能力增大了漫滩机会减少了“由窄河发展到窄槽宽滩即窄槽用于排洪输沙宽滩用于较大洪水时滞洪削峰”滩区问题才能得到合理的解决。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认为滩区和滞洪区特殊地理位置和生产生活环境的恶劣严重制约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希望各级各有关部门在积极争取国家对滩区实行补偿政策、加大对滩区和滞洪区投入力度的同时积极汲取近年来滩区治理的一些成功经验积极探索一条适应滩区群众生产发展的途径使他们尽快脱贫致富。2.2黑山峡河段开发方案论证黄河黑山峡河段开发有高坝与低坝多级开发的不同方案。1992年水利部上报国务院的《黄河黑山峡河段开发方案论证报告》和1997年完成的《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纲要》推荐黑山峡河段开发采用大柳树高坝一级开发方案。近年来甘肃省从尽量减少水库淹没损失、减轻移民安置难度的角度出发又提出黑山峡河段采用红山峡、五佛、小观音和大柳树低坝四级径流式开发的方案并以甘政函200510号文报送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黑山峡河段的开发任务以反调节、协调水沙关系和

防凌防洪为主兼顾供水、发电全河水资源合理配置综合利用。由于龙羊峡刘家峡水库距离远无法满足凌汛多发河段宁蒙河段的防凌与河道冲沙减淤同时也应考虑未来南水北调西线调水蓄水的需要为将来甘肃宁夏内蒙古三省区再造河套与治理荒漠化提供了可能所以黑山峡河段开发要着眼全局和长远公益性利益。2.3西线南水北调可行性研究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干支流调水进入黄河上游是补充黄河水资源不足、解决黄河流域乃至西北地区干旱缺水问题的重大战略措施是“四横三纵”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供水范围覆盖黄河全流域及邻近的河西内陆河地区其作用主要是缓解黄河水资源紧缺的严峻局面为黄河上中游部分地区和相邻石羊河下游的生态建设提供水资源保障遏制生态环境严重退化的趋势。根据2002年12月国务院批复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输水隧洞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调水进入黄河上游。根据项目建议书成果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从雅砻江上游甘孜以上地区、雅砻江支流鲜水河的达曲和泥曲、大渡河西源绰斯甲河的色曲和杜柯河、大渡河东源足木足河的玛柯河和阿柯河直接调水到黄河干流。线路全长325.5km隧洞段长320.9km调水规模为80亿m3。调入水量与黄河自身水资源统一配置和管理可全面缓解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流域乃至全国供水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均具有重要作用。3.流域综合规划中的亮点3.1 控制性指标和限制性条件黄河控制性指标和限制性条件是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的亮点也是与历次规划不同之处即所谓本次规划的创新点。水利部部长陈雷要求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这一制度核心是建立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即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水利部矫勇副部长在2007年7月18日召开的“流域综合规划修编部际联席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所讲控制性指标的确定是本次规划修编的新内容。因此在划定时可能不是很准确底线可能是一个数据可能是

一个范围也可能是一个概念可能会有不同意见。但要从流域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的高度出发对存有争议的流域治理、开发和保护的控制性指标从严控制待今后认识统一后再作调整。黄河水利委员会李国英主任在研究黄河流域综合规划控制性指标和限制性条件会议指出设置控制性指标的目的是为人类活动划定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在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前提下严格规范人类活动中的涉河事务。要区分清楚规划目标与控制性指标。规划目标范围广、内容多控制性指标范围相对较窄、内容较少刚性约束强。控制性指标的设置要抓住主要矛盾突出关键性指标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关于控制性指标的关键点一是超过或达不到指标将危及人类生存安全二是超过或达不到指标将危及河流生命安全三是超过或达不到指标将危及流域或区域生态安全第二控制性指标按照重要和关键程度排列依次为干流控制性指标、支流控制性指标、区域控制性指标第三凡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内容不要再设立控制性指标要突出法律法规没有涉及到的关键控制点。控制性指标要体现空间、时间、数量三要素。控制性指标的设置以体现黄河的突出问题为原则。可设置以下六类控制性指标防洪防凌控制指标输沙用水控制指标供水安全控制指标水质控制指标生态安全控制指标用水控制指标。3.2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建设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建设是黄河流域有别于其它流域机构独有的是流域综合规划修编重点工作也是本次规划的亮点小浪底水利工程的运行和九次调水调沙伟大实践调水调沙作为处理黄河泥沙、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措施是切实有效的水沙调控体系建设是黄河治理重要措施本次规划重中之重。黄河是世界上最复杂难治的河流之一其症结在于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是建设水沙调控体系并藉此塑造协调的水沙关系。黄河调水调沙是通过水库联合调度、泥沙扰动和引水控制等手段把进入黄河下游不平衡的水沙关系塑造成协调的水沙过程是提高黄河下游防洪减淤能力的有效途径。黄河水利委员会在20022009年间先后进行了三次调水调沙试验和六次生产运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黄河水沙规律的认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仅仅靠小浪底水利枢

纽工程孤军奋战是不够的。需要与水沙调控体系中的其它控制性工程相互配合来共同完成这一使命。近期研究结果在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上游且距小浪底最近的古贤水利枢纽可与小浪底水利枢纽联合运用实现112的水沙调节效果。规划要达到的最高目标是为黄河的长治久安提供保障。4.一些看法与思考4.1充分认识治黄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治理黄河历来是中华民族安民兴邦的大事。黄河特殊的河情决定了治黄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本次规划安排主要包括水沙调控、防洪减淤、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水资源开发利用及调度、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流域综合管理等方面的内容。4.1充分利用现有的水利工程与管理模式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治理未来二十年的主要工程措施。在输沙量和含沙量均居世界第一的河流上要用有限的库容去适应相对无限的来沙保持水库有效库容永续利用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实践。因此黄河水利委员会将一如既往地对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调度运行表示高度关切认真研究其科学的调度运行方式千方百计延长其淤积库容使用年限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水沙调控体系关键之一是中常洪水的利用也即“洪水资源化”的具体实施黄河长治久安的人类历史的宏伟创举。调水调沙抓住并遵循利用自然规律与趋势而为之不仅塑造洪水洪峰还应抓住机会充分塑造与利用“中常洪水”挟沙。黄河下游有“大水带大沙”及“大水出好河”的规律水沙搭配协调充分认识并利用自然规律可能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同时相应增加了水库极为宝贵的库容延长小浪底水库淤积泥沙的时间更多的利用小浪底有效库容冲沙与防洪。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要建立完善流域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依据政策法规增强流域执法能力、监督能力、信息发布能力积极推进流域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调度。要充分认识到古贤水利枢纽与黑山峡河段开发是公益性枢纽工程意义。4.2以调为核心的治河方略综合治理在“拦、排、调、放、挖”以调为核心的治河方略优化水沙搭配。可以增加洪水的造床和输沙作用只有把泥沙调到洪水期输送才能充分利用下游窄深河道“多来多排”、“多输沙入海”的输沙规律只有把泥沙

调节成含沙量较高时输送才能节省输沙用水。着力构建治理黄河泥沙的“三道防线”特别是粗泥沙的治理。第一道防线是黄土高原上的粗泥沙拦沙工程现粗后细第二道防线是水库拦沙拦粗泄细第三道防线是滩区放淤淤粗排细。笔者还认为坚持“上拦下排、两岸分滞”调控洪水和“拦、排、放、调、挖”综合处理泥沙的方针中的“挖”也可在宁夏内蒙古重要防凌河段开展人工挖沙试验性工作。内蒙古河段放淤由于没有洪水流量无法实施可利用北岸的低洼建立“分凌滞洪区”利用人工与机械化等挖出淤积河道的泥沙向低洼处堆积可望改良土地。通过内蒙古河段的试验性实践如果效果较好可在中游潼关以及黄河下游如河口等处开展实施人工机械挖沙扰沙实验性探讨。4.3西线南水北调前期仍需不懈努力黄河流域属资源性缺水地区黄河又是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其中水资源开发利用中三分之一用于黄河流域外用水每年近百亿立方米的贡献于海河与淮河流域其中包括天津、河北白洋淀。2015年前南水北调中、东线将建成供水到那时我国大型的水利工程建设将没有了正是西线南水北调建设的最佳时机黄河流域以及西北地区的水资源缺失将依赖于西线南水北调。因此西线南水北调前期仍需不懈努力不可放松。4.5滩区要面对现实洪水漫滩仍不可避免建立滩区安全带区和利用滩区洼地人工放淤滩区治理方案尽量减少财产的损失同时也要客观看待滩区的治理难度无论下游河道“宽河”、“窄河”以及河口村水库的运用黄河下游出现1万以上的大流量将可能大幅减少但是如果有超过1.2万至1.5万流量的洪水滩区部分上水在所难免要正确对待。特别要指出的是北方河流长期不来中常洪水一旦特大洪水来时因河道的萎缩将造成更大的洪涝灾害“大水出好河”是我们值得期待的。当然滩区治理方案要有完善如滩区安全建设方案、滩区淹没补偿政策和“驼峰”段和“二级悬河”等治理方案。在滩区内经济较发达的村镇或高滩老滩建立区域安全带区减少滩区漫滩的可能。利用滩区洼地临靠大堤的沟道进行人工放淤标准化堤防的建设使黄河初步形成了“相对地下河”滩区放淤将有可能部分河段出现的严重的“二级悬河”变为“一级悬河”。人工放淤也为“泥沙资源化”提供的可能泥

沙淤积使荒滩变良田建筑材料等。4.6减沙目标的制定黄河流域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造成的巨量泥沙入黄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搞好黄土高原特别是多沙粗沙区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不仅是减少黄河泥沙的根本措施而且对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一直是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土流失防治按照“防治结合保护优先强化治理”的思路水土保持工作在工程布局上实行由分散治理向集中连片、规模治理转变由平均安排向以多沙粗沙区治理为重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转变。加大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规律的研究尽早建立水土流失产沙模型、减沙模型。鉴于产沙量计算的复杂性黄委会按照偏于安全的原则提出减沙目标的范围2020年减沙目标5.05.5亿吨2030年减沙目标6.06.5亿吨具体计算中取下限即5.0和6.0亿吨。

珠江流域防洪规划

珠江流域防洪规划 第一章流域防洪形势 1、1 流域概况 珠江流域由西江、北江、东江与珠江三角洲诸河组成,跨越我国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6省(自治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越南东北部,总面积45、37万平方公里,我国境内面积44、21万平方公里。流域北靠南岭,西部为云贵高原,中部与东部为丘陵盆地,东南为三角洲冲积平原,山地、丘陵面积占94、4%,平原面积仅占5、6%。 西江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乌蒙山余脉马雄山,北江发源于江西省信丰县大茅坑,东江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桠髻钵。西江、北江在广东省三水思贤滘,东江在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分别汇入珠江三角洲,经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与崖门八大口门入注南海。 2004年,珠江流域人口9935万人,耕地6652万亩,地区生产总值17736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外贸出口总值约占全国的37%,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2 水文特征 - 1 -

珠江流域地处我国南部低纬度地带,南临南海,西隔印度支那与孟加拉湾相望,受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影响,总体上属亚热带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有酷暑、春夏多雨、秋冬干旱的气候特点,沿海地区夏、秋季节常受热带气旋侵袭。流域水汽丰沛,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470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3360亿立方米。降雨量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非常集中,汛期(4月~9月)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 流域的洪水由暴雨形成,多集中在4月~10月。前汛期(4月~7月)暴雨多为锋面雨,形成的洪水峰高、量大、历时长,流域性洪水及洪水灾害一般发生在前汛期;后汛期(7月底~10月)暴雨多为台风雨,形成的洪水相对集中,来势迅猛,峰高而量相对较小。 西江为珠江的主流,思贤滘以上的流域面积为35、31万平方公里,占珠江流域总面积的77、8%。西江防洪控制断面梧州水文站历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53900立方米每秒(2005年6月),调查历史洪水最大洪峰流量为54500立方米每秒(1915年7月)。 北江就是珠江流域的第二大水系,思贤滘以上的流域面积为4、67万平方公里,占珠江流域总面积的10、3%。北江防洪控制断面石角水文站历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16700立方米每秒 - 2 -

黄河知识试题

1、在国务院批复的《黄河流域近期重点治理规划》中,黄河面临的三大主要问题是洪水威胁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和(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 2、黄河治理的4个指标是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和(河床不抬高) 3、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干支流调水进入黄河上游,是补充黄河水资源不足、解决黄河流域乃至西北地区干旱缺水问题的重大战略措施。 4、国家出台的关于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第一部行政法规是(黄河水量管理调度条例)。 5、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加强黄河水利科研发展,根据治黄发展的需求,(1950 )年成立了黄委会泥沙研究所,1991年更名为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重点开展以河流泥沙为中心的多学科、综合性水利科研工作。 6、实体模型试验在治黄发展和实践中发挥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目前已相继建成了包括(小浪底至陶城铺河段河道模型)、小浪底库区模型、

三门峡库区模型、部分概化模型、基础研究试验水槽和土壤侵蚀土槽等在内的诸多实体模型。 7、黄河水文观测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大禹治水时期(公元前21世纪前),就以(树木)标志水位。 8、在黄河干流上游最早进行固定位置和水位定量观测与记载的地点是今青铜峡水库坝址)。 9、从民国时期开始按近代水文科学知识布设水文测站和进行水文观测。黄河干流最早的水文站是陕县水文站和(泺口水文站) 10、因为泥沙问题,世界很多水文测验仪器在黄河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黄委经过近两年的协同攻关,黄河水文泥沙测验技术获得重大突破,实现了河流泥沙含沙量在线连续施测。这种在线泥沙测验仪器名称是(振动式测沙仪) 11、黄河流域的灾害主要有洪灾和(旱灾) 1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三大措施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耕作措施)

黄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黄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补充课程) 【课标解读】 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基础主干知识】

2.中游做好 工作,采取 措施与 措施相结合,以 综合治理。实行 综合发展。 3.下游做好 ,继续巩固 、 河道与河口,建设滞洪区工程和洪水预报警报系统,兴建小浪底水利枢纽,为缓解下游地区水资源短缺,实行 ,如 水利工程。 【能力提升】 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材料一、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国开发整治的重点河流之一,读“黄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1972年以来,黄河下游已有21年断流,断流的时间和断流河段的长度逐年增加。70年代平均断流河段的长度是242千米,90年代增加到400多千米。90年代以前,一年之内断流的月份不超过3个月。进入90年代,一年内断流最多达227天。据统计,1992~1996年因断流和供水不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68亿元。” (1)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从河水补给角度可理解为 。古诗问:“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从水循环角度解释,通过 环流实现水汽输送,形成水的海陆间循环。 (2)黄河是北方河流,其中游河段形成东西对称水系,常使河水在七、八月份 , 严重,河流的 量剧增;春季在 、 河段易形成凌汛。 (3)历史上有“黄河百害,唯富河套”之说。上游的宁夏、河套平原由于 形成了富庶的农业区。“害”主要发生在它的 河段,消除水害的主要措施是中游 和下游 。 (4)沿河地区资源丰富,按注重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的构想,开发 资源,为兰州发展化学、冶金等多种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利用 资源,在内蒙古、山西等省区发展高能耗工业。 (5)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分析近年来黄河发生断流现象的主要原因。 (6)综合治理黄河,需要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流域界线 水利枢纽黄河流域示意图 a b c d

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国家发展改革委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发改农经〔2011〕1703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中央补助地方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改进和完善中央补助地方投资项目管理的通知》(发改投资[2009]1242号)、《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关于改进中央补助地方小型水利项目投资管理方式的通知》(发改农经[2009]1981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水土保持工程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地方水土保持工程项目。 第三条水土保持工程根据经批准的规划,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集中连片、规模治理、强化管护的原则,区分轻重缓急,统筹安排实施。 第四条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投入由中央、地方和受益区群众共同承担。各地应按要求及时足额落实地方建设资金,并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组织受益区群众投劳参与工程建设。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工程建设。 第五条各级发展改革和水利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加强对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组织、指导和协调,共同做好各项工作。 对中央补助地方点多、面广、单项资金少的小型水土保持项目,实行中央切块下达投资规模计划、地方分解安排具体项目的管理办法,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牵头做好工程建设规划衔接平衡、项目审批、投资计划审核下达和建设管理综合监督等工作;水利部门负责牵头做好工程建设规划编制、项目前期工作文件审查、工程建设行业管理和监督检查等工作,具体组织和指导项目实施,有关流域机构做好技术指导、监督检查等工作。 第六条水土保持工程应严格按照批准的前期工作文件组织实施,符合有关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 第二章前期工作

水利防洪规划

水利防洪规划 1 防洪规划的定义 防洪规划是指防治某一流域、河段或者区域的洪水灾害而制定的总体安排。根据流域或河段的自然特性、流域或综合规划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安排,研究提出规划的目标、原则、防洪工程措施的总体部署和防洪非工程措施规划等内容。规划类型一般有流域防洪规划、河段防洪规划和区域防洪规划。防洪规划应当服从所在流域、区域的综合规划;区域或河段的防洪规划应当服从所在流域的防洪规划。防洪规划是江河、湖泊治理和防洪工程设施建设的基本依据。防洪规划中必须首先充分认识河流的洪水演进特性,包括河湖对洪水的自然调蓄作用,天然河道宣泄洪水的能力以及大洪水漫溢泛滥的情况。它是一种战略性计划,对河道治理及防洪设施的建设起到了指导作用。 2 规划目标 规划目标是指根据所在流域的洪水特性、历史洪水灾害,规划范围内国民经济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对防洪的要求以及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技术等条件,考虑需要与可能,研究防治毁灭性灾害的应急措施。防洪规划必须全面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的目标。防洪经济效益是防洪规划的主要目标,此外还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充分考虑社会福利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影响。 3 规划原则 防洪规划的指定应确保重点、兼顾一般,遵循局部与整体、需要与可能、近期与远景、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防洪与水资源综合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在具体方案研究中,还要充分考虑防洪规律和上下游、左右岸的要求,处理好蓄与泄、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并注意与国土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 3.1局部与整体洪水是一种自然现象,人类还不能完全控制。防洪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从全局出发,上下游、左右岸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洪水。为了保全大局和重点保护对象的防洪安全,有时要做局部牺牲。重点保护对象一般指:洪水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毁灭性灾害的地区,如重要城市、工矿企业、交通干线、文物古迹或大面积农田等。 3.2近期与远期洪水灾害直接威胁人身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历次洪水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有所差别。要根据各地区或部门对防洪的要求及国家和地方的财力,分轻重缓急,分阶段、有计划地逐步提高不同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和一般地区防御常遇洪水灾害的要求。 3.3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工程措施一般耗资很大,并需占用大片土地;非工程措施可用较少投资,减轻洪灾损失,是防洪灾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洪规划中要研究二者的结合,重视非工程措施的安排和建设。 3.4防洪与水资源综合利用水资源总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在人均、单位土地面积水资源量偏低的流域,河流的开发与治理要考虑综合利用,兴利与除害统筹兼顾,把防洪与水资源综合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处理好蓄与泄的关系:山丘区一般以蓄为主,修建山谷水库、水土保持工程,拦蓄洪水,消减水沙洪峰;平原区一般以泄为主,并辅以分蓄洪措施,合理安排洪水出路。如“松花江防洪规划”具体遵循以下原则:①充分发挥现有防洪工程的作用,近期以整顿、挖潜为主,争取少花钱多办事。②兴建控制性水库与堤防工程相结合,水库工程应结合兴利考虑防洪等综合利用的要求。③防洪标准选定及防洪治理措施上充分考虑近期与远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要突出体现城市与主要河段防洪的重要性。又如“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城市防洪规划”遵循的原则如下:“为提高该区的综合抗洪能力,解除安邦河两岸的洪水威胁,确保城市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三江平原综合治理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实际情况,本着因地制宜,统一规划,突出防洪重点,上、下游兼顾的原则,选择经济指标优越,技术切实可行的方案。达到占地少,动迁少,工程坚固,防洪效果好的目的。”

公共基础知识--黄河

公共基础知识---黄河知识试题 1、在国务院批复的《黄河流域近期重点治理规划》中,黄河面临的三大主要问题是洪水威胁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和(B )。 A、水污染加剧 B、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 C、管理落后 2、黄河治理的4个指标是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和(D)。 A、环境不恶化 B、水土不流失 C、大堤不加高 D、河床不抬高 3、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从长江(A )干支流调水进入黄河上游,是补充黄河水资源不足、解决黄河流域乃至西北地区干旱缺水问题的重大战略措施。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4、国家出台的关于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第一部行政法规是( C)。 A、黄河河口管理办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C、黄河水量管理调度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 5、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加强黄河水利科研发展,根据治黄发展的需求,( B )年成立了黄委会泥沙研究所,1991年更名为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重点开展以河流泥沙为中心的多学科、综合性水利科研工作。 A、1949 B、1950 C、1951 D、1952 6、实体模型试验在治黄发展和实践中发挥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目前已相继建成了包括( D )、小浪底库区模型、三门峡库区模型、部分概化模型、基础研究试验水槽和土壤侵蚀土槽等在内的诸多实体模型。 A、河口河段模型 B、宁蒙河段模型 C、黑山峡河段模型 D、小浪底至陶城铺河段河道模型 7、黄河水文观测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大禹治水时期(公元前21世纪前),就以(A )标志水位。 A、树木 B、石头 C、浮竹排 8、在黄河干流上游最早进行固定位置和水位定量观测与记载的地点是( D )。 A、今刘家峡水库坝址 B、今龙羊峡水库坝址 C、今沙坡头水库坝址 D、今青铜峡水库坝址 9、从民国时期开始按近代水文科学知识布设水文测站和进行水文观测。黄河干流最早的水文站是陕县水文站和( B ) A、陆浑水文站 B、泺口水文站 C、五龙口水文站 D、小浪底水文站

流域防洪规划大纲范本

江河流域(区域)防洪规划勘测 设计工作大纲范本(试行) BIDR/J005-2004 2004-03-01发布2004-03-01实施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编写说明 本工作大纲范本以《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范》为基本要求,结合我院已完成的流域(区域)的防洪规划工作,总结以往编制防洪规划的经验,按照“QMS2000.D30勘测设计工作大纲编制和管理”的要求进行编写。本大纲针对流域防洪规划中的普遍问题,提出了工作内容和质量、深度要求,对主要问题提出了编制大纲中应注意的问题。实际工作中,应针对不同流域(区域)的防洪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勘测设计工作大纲。 本大纲范本自2004年3月1日试行。在实施过程中,如对大纲范本的内容、格式有什么意见或建议,或还需补充编写哪些大纲范本,请及时将意见或建议以书面形式或电子邮件方式,反馈至技术质量处。 批准:杜雷功 技术质量处:熊明武 审阅:吴颖民郑永良 校核:任晓枫 编写:杨洪书

江河流域(区域)防洪规划勘测 设计工作大纲 技术[YYYY]NN号 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年月

批准:审定:技术质量处:经营及项目管理处:设总(项目负责人):编制:

目录 1 流域概况 (1) 1.1 地理位置及河流水系 (1) 1.2 地形及地质 (1) 1.3 水文气象特征 (1) 1.4 经济社会概况 (1) 1.5 规划沿革及规划实施情况 (1) 1.6 防洪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 2 任务来源 (1) 3 规划范围和水平年 (2) 4 规划原则和任务 (2) 4.1 规划原则 (2) 4.2 规划任务 (2) 5 规划依据 (2) 6 基础资料 (2) 6.1 水文气象泥沙资料 (3) 6.2 地质测量资料 (3) 6.3 经济社会资料 (3) 6.4 规划设计成果收集 (4) 6.5 其他需要收集的资料 (4) 7 工作任务及要求 (4) 7.1 水文分析复核 (4) 7.2 防洪保护区划定和防洪标准确定 (5) 7.3 现状防洪体系评价 (5) 7.4 防洪体系总体布局研究 (6) 7.5 防洪水库规划 (7) 7.6 上游山洪及泥石流防治规划 (8) 7.7 中下游河道整治规划 (8)

黄委会考试黄河基础知识大全

最全黄委考试资料+试题 资料一 5、治理洪水思路:控制、利用、塑造。

15、《黄河流域防洪规划》设防流量仍按国务院批准的防御花园口22000立方米每秒,考虑到河道沿程滞洪和东平湖滞洪区分滞洪作用,沿程主要断面设防流量为:夹河滩21500立方米每秒、高村20000立方米每秒、孙口17500立方米每秒,艾山以下11000立方米每秒。 27、黄河各河段的特点是:水主要来自上游,泥沙主要来自中游,历史上灾害主要发生在下游。

38、民国22年(1933年)黄河大水,下游决口数十处,洪水泛及5省,灾民数十万,当年9月成立黄河水利委员会,首任委员长是李仪祉。他第一次提出了黄河上中下游全面进行治理的方略。第一次提出调水调沙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后首任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第一次提出治沙应着重控制粗泥沙的是清华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钱宁。 40、黄河下游河道具有河道上宽下窄、比降上陡下缓、排洪能力上大下小的特点。按照河道特点,黄河下游河道可分为:游荡型、过渡型、弯曲型和河口型4类。 43、199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计委、水利部联合颁布实施了《黄河可供水量年度分配及干流水量调度方案》和《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正式授权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统一调度黄河水量,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始于1999年3月1日。

51、观测者面向河流下游,在右边的陆地,称为右岸。 52、在河流弯曲河段,不受主流冲击、水深较小、流速较缓、常呈淤积状态的一岸,是弯曲河段岸线的凸岸。 53、黄河下游孟津县白鹤镇至东明县高村河段是典型的游荡型河段。河道宽度一般在10公里左右,最大超过20公里。这段河道长299公里。 54、传说大禹治理黄河时的三件宝是河图、开山斧和避水剑。 55、黄河以泥沙多、含沙量高闻名于世,干流实测最大含沙量是911kg/m3。(三门峡站,1977年) 56、黄河来沙量年际变化很大,实测最大年沙量是39亿t。(1933年陕县站) 57、西汉末年的贾让应诏上书《治河策》,提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治河三策,这三策是上策、中策、下策。上策:滞洪改河;中策:筑渠分流;下策:加高培厚堤防。 58、潘季驯是明代著名的治河专家,四次总理河道,先后治河近10 年。他第一次把治沙提到黄河治理方略的高度,凝练了“以河治河,以水攻沙”的治河方略,即“束水攻沙”的方策。 59、三门峡水库1960年9月开始蓄水后,淤积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极大关注。为统一思想,尽快作出治黄决策,解决三门峡水库淤积问题,周恩来亲自主持召开了治黄会议。 60、《黄河水量调度条例》于2006年7月5日国务院第142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6年8月1日起施行。 61、根据《黑河干流水量调度管理办法》,水利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指导黑河干流水量调度工作。

中国水利年鉴1996_江河治理与开发-海河流域-前期工作

试验研究”。 在水环境保护方面进行了如下研究:“珠江流域(片)水环境质量调查研究报告”。 在理论研究方面进行了“伶仃洋水沙特性研究”、和“含盐度对泥沙运动规律影响研究”。(王晋)【国际交流与合作】1995年,珠江流域进一步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珠委共派出5个代表团,访问了1个国家,出访达39人次,正在开展的对外合作项目有3项。1995年4月,珠委组织珠江流域各省(区)水利水电厅局赴美国进行水资源开发考察工作,主要内容包括:美国的水电开发与地区经济的关系、流域的梯级开发、水电站建设资金的筹措与政府有关的政策等,并寻求在经济方面进一步合作的途径。该考察团共14人于4月15日成行,在二周时间内,访问了美国联邦垦务局、田纳西流域管理局和加州南区水利局等单位,参观中,田纳西流域管理局所属的BVI公司与珠委在技术人员的交流和培训上达成了合作的意向,此外,南加州水利局也对与珠委合作表示了兴趣,提出要加强交流和往来。 1995年4月,经中国和泰国科学技术联合会第十三届会议批准,将“应用遥感技术研究中国珠江河口伶仃洋与泰国湄南河口水沙运动”和“应用遥感技术研究广东惠来县和泰国洛神府披平县土壤侵蚀”两个项目作为中泰两国长期合作项目。 1995年,珠委会同珠委科学研究所与越南进行了合作,并以此为契机,向越南和其他东南亚国家展示珠委在河口整治方面的实力和经验。7月,珠委组织代表团一行6人起程赴越南胡志明市和河内市,考察了越南的同奈河、九龙江流域,分别与越南南部水利科学研究院、越南水利与经济研究院签订了《关于水利科学与技术合作意向书》。9月,以越南南部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为团长的越南水利代表团一行6人访问珠委,就双方的合作进行了具体的磋商。代表团考察了蕉门围垦工程、深圳河整治工程,以及珠委科学研究所位于里水的试验基地,经过洽谈,越南拟与珠委就同奈河、九龙江河口河工模型与珠委合作,并准备购买珠委的生潮设备。 1995年,珠委积极促进与澳门就珠江河口珠海—澳门附近水域综合治理规划开展合作。(王晋)【国际河流的开发】1995年3月上旬编制了《红河流域和澜沧江流域(中下游)综合利用规划查勘工作计划》,珠委勘查设计院相应编制了《红河流域和澜沧江流域(中下游)综合利用查勘工作大纲》,由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珠江水利委员会、云南省水利电力厅等部门共同组成查勘组,对两河流域进行现场查勘,行程7个地(州、市)31个县,约4000多k m,对工程建设、规划坝址、规划灌区、防洪堤坝、界河治理、国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等方面进行重点查勘,并于1995年10月19日以珠水规技[1995]36号、云水规技[1995]80号文向水利部上报了《红河流域综合利用任务书》和《澜沧江流域(中 下游)综合利用规划任务书》。(王晋) 海河流域 【前期工作】 一、勘测 天津勘测设计院1995年围绕前期工作完成规划 设计勘测实物工作量为:钻探5958.02标准米,平硐266.0标准米,竖井816.52标准米,坑槽2621.72标 准立方米,物探5378标准点,地质工日17483工日,工 程测量41.15标准平方公里,水文测验1.50标准站年。 二、规划设计 (1)海河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补充。官厅水库水污 染防治对策研究,完成了调研、资料收集,目前正在编 写专题报告;潘家口水库面污染调查与研究,完成了工 作大纲;卫河下游水污染防治规划研究,完成了技术工 作大纲。 (2)海河流域河口综合治理规划。编报了规划项目 任务书和一期三个河口规划技术大纲,分别通过了水 利部和水规总院的审查;完成了海河、独流减河、永定 新河三河口有关资料收集,召开了有关专家参加的研 讨会;完成海河口和永定新河口地形图测量和海河口 全潮水文观测,以及导堤工程清水定床物模试验。此外 还开展了挡潮闸纳潮冲淤中间试验和漳卫新河口泥沙 冲淤规律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3)滦河水能开发利用规划。进行了调研和收集资料,完成了潘家口、大黑汀水库区间水电开发研究报告。 (4)边界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研究。完成了漳河上 游引水调度研究工作大纲,对滹沱河、卫河、卫运河水 资源利用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完成了有关资料收集。 (5)海河流域水中长期供求计划。已报送了中间成 果及相应图表,目前正在编写报告。 (6)大清河、永定河下游地区超标准洪水安排规划。已完成数字模型的开发、基本资料的整理,现正在 进行模型调试、验证。 (7)卫河河道及坡洼治理规划。已完成规划报告和 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工作,目前正进行补充修订。 (8)漳河上游治理规划。已完成规划报告,报有关 部门征求意见,现正进行补充修订工作。 (9)正义峡水利枢纽。完成了《正义峡水利枢纽可 行性研究阶段选坝报告》。 (10)迈湾水利枢纽。4月通过了由规划总院组织 的对《海南省迈湾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水文分析报告》的审查;7月完成了《海南省南渡江迈湾水利枢纽工程 可行性研究阶段水库淹没处理设计专题报告》;9月完

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详细]

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概要 治理黄河,历来是中华民族安民兴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黄河治理开发工作.通过60多年的努力,黄河治理开发保护与管理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力地促进了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障了黄淮海平原的安全.但黄河特殊的河情决定了治黄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河流水沙情势的变化,以及新时期治水思路的转变,现有流域规划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2007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关于开展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的意见》,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一轮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根据水利部批复的《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任务书》,本次规划修编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针对流域存在的主要水问题,研究制定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旱灾害的总体部署,研究提出加强流域综合管理的政策措施.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和水利部的工作部署,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有关单位会同流域九省(区),在全面开展现状评价、深入研究论证和充分协调的基础上,于修编完成了《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以下简称“《规划》”);2010年5月《规划》通过了水利部组织的专家审查;2010年9月水利部将《规划》送交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流域各省(区)人民政府征求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规划》进行了评估;2011年9月,环保部与水利部共同召开了《规划》环评篇章专家论证会;,水利部主持召开了流域综合规划修编部际联席会议;《规划》通过了国务院有关部门会签;2013年3月国务院批复了该《规划》. 1. 流域概况 1.1 自然概况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千米(包括内流区 4.2万平方千米).河口镇以上为黄河上游,干流河道长3472千米,流域面积42.8万平方千米;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为黄河中游,干流

全国河道(湖泊)岸线利用管理规划技术细则

全国河道(湖泊)岸线利用管理规划技术细则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2008年3月 目录 1、基本规定1 1.1 目的意义 (1) 1.2规划任务 (2) 1.3规划范围与重点 (2) 1.4规划水平年 (4) 1.5指导思想 (4) 1.6规划原则 (4) 1.7规划依据 (6) 2、基本资料收集与整理1 2.1社会经济 (1) 2.2 水文气象 (1) 2.3 河道地形 (2)

2.4 河道治理 (2) 2.5 航运及码头 (3) 2.6 供水与排水 (3) 2.7 跨河建筑物 (3) 2.8环境与生态 (3) 2.9相关规划资料 (4) 3、河势稳定性分析6 3.1基本要求 (6) 3.2河势稳定性分析 (6) 3.3河口演变趋势分析 (7) 4、岸线控制线确定9 4.1岸线控制线定义 (9) 4.2岸线控制线划定的原则 (9) 4.3临水控制线与外缘控制线的确定 (10) 4.4岸线控制线成果 (12) 5、岸线功能区划分14 5.1岸线功能区的定义 (14) 5.2岸线功能区的划分原则 (15) 5.3岸线功能区划分的基本要求 (15) 5.4岸线功能区划分 (16)

5.5 岸线功能区划分的成果 (17) 6、岸线利用现状分析评价18 6.1概述 (18) 6.2岸线利用现状分析 (18) 6.3基本要求 (19) 6.4分析评价内容 (20) 7、岸线利用管理规划指导意见 22 7.1岸线利用与保护需求分析 (22) 7.2岸线管理规划目标确定 (22) 7.3岸线利用与保护调整意见 (23) 8、岸线利用管理的保障措施24 9、岸线规划主要成果24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 建设单位: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评价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协作单位: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二○○九年九月

目录 前言 (1) 1总则 (3) 1.1编制目的 (3) 1.2 编制依据 (3) 1.2.1 法律法规 (3) 1.2.2导则、规范 (4) 1.2.3 技术文件 (4) 1.3 评价标准 (5) 1.3.1 环境质量标准 (5) 1.3.2 污染物排放标准 (7) 1.4 评价工作等级 (8) 1.5评价范围与时段 (9) 1.5.1评价范围 (9) 1.5.2评价时段 (10) 1.6环境保护对象与目标 (12) 1.7 环境敏感区域及敏感点 (13) 2工程概况 (16) 2.1工程地理位置 (16) 2.2流域规划简况 (16) 2.3 工程建设河段概况 (17) 2.4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7) 2.4.1目前河口河段的防洪形势 (17) 2.4.2 目前河口防洪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8) 2.4.3 工程建设是黄河三角洲综合治理开 发的要求 (19) 2.5 工程建设任务与目标 (20) 2.6 工程规模组成与特性 (20) 2.6.1 堤防工程 (29) 2.6.2 险工工程 (38) 2.6.3 河道整治工程 (41) 2.7 施工布置及进度 (47) 2.7.1 施工总布置 (47) 2.7.2 施工进度 (57) 2.8 工程占地及移民安置规划 (59) 2.8.1 工程占地 (59) 2.8.2 移民安置规划概况 (62) 3工程分析 (64) 3.1 工程与相关规划的协调一致性分析 (64) 3.1.1 本工程与《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 划》的关系 (64) 3.1.2 本工程与《黄河流域防洪规划》的符 合性 (64)

黄河流域防洪规划

黄河流域防洪规划 (简本) 前言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经济开发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曾经长期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黄河又是一条多泥沙、多灾害河流,洪水泥沙灾害严重,历史上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治理黄河历来是中华民族安民兴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黄河的问题高度重视,黄河治理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保障了黄淮海平原的安全,保障了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由于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治理难度大,洪水泥沙威胁依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 水利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年布置开展了全国防洪规划编制工作。根据水利部统一部署,结合流域防洪形势的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洪要求,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流域内各省(自治区)有关部门开展了黄河流域防洪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了《黄河流域防洪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听取了专家意见,反复征求了流域内各省(自治区)有关部门的意见。2004年11月,水利部组织召开黄河流域防洪规划审查会,邀请各方面专家、

流域内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规划》进行了审查。在进一步征求流域内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意见、对《规划》修改完善的基础上,报请国务院审批。国务院于2008年7月以(国函〔2008〕63号)批复了《黄河流域防洪规划》。 本《规划》在总结以往有关规划、研究成果和黄河治理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通过调查、收集及勘测,获取了最新的经济社会、水文、泥沙、地形、地质资料,开展了大量的基础及专题研究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中央水利工作方针,结合新的形势及黄河流域的实际情况,对黄河防洪减淤有关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对防洪工程体系和防洪标准进行了全面复核,提出了防洪减淤规划布局,以及防洪减淤工程和防洪非工程重大措施。为今后20年黄河流域防洪减淤建设与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概要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概要 2008-09-19 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c213600346.html,/ztpd/tszt/lyfhgh/cjly/20080919114310845554.aspx(水利部)注:相关内容摘录(具体内容见第4页) 根据长江防洪总体布局,考虑三峡工程兴建、上游后续建设其他水库后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的变化,按照蓄滞洪区的启用几率和重要性,将长江中下游蓄滞洪区分为重要、一般和规划保留三类。 重要蓄滞洪区为现状条件下使用几率较大(一般在20年一遇以下)的蓄滞洪区,共13处,包括荆江分洪区、洪湖东分块、钱粮湖、共双茶、大通湖东、围堤湖、民主、城西、澧南、西官、建设、杜家台、康山蓄滞洪区。 一般蓄滞洪区为三峡工程建成后为防御1954年洪水,除重要蓄滞洪区外,还需启用的蓄滞洪区,共14处,包括洪湖中分块、九垸、建新、江南陆城,屈原、西凉湖、武湖、张渡湖、白潭湖、东西湖、珠湖、黄湖、方州斜塘和华阳河蓄滞洪区。 规划保留蓄滞洪区是指三峡工程建成后为防御超标准洪水或特大洪水需要使用的蓄滞洪区,共有15处,包括涴市扩大分洪区、人民大垸、虎西备蓄区、洪湖西分块、集成安合、南汉、和康、安化、安澧、安昌、北湖、义合、南顶、六角山、君山。 一、流域基本情况 长江干流全长6300多公里,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上海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支流布及甘肃、陕西、贵州、河南、浙江、广东、广西、福建等8个省(自治区)。长江自江源至湖北宜昌称上游,长约4500公里,集水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宜昌至江西鄱阳湖出口(湖口)称中游,长约955公里,集水面积约68万平方公里;湖口至入海口为下游,长约938公里,集水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长江的支流众多,流域面积超过8万平方公里的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沅江、湘江、汉江、赣江等8条。 至2005年底,长江流域人口约42464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2.5%。全流域地区生产总值约60332亿元,占全国的32.8%。耕地面积约2237万公顷,占全国耕地的27.8%。长江流域防洪区面积为15.38万平方公里,其中长江上游(主要包括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及重庆市)面积为1.34万平方公里,长江中下游防洪区面积为14.04万平方公里。长江中下游防洪保护区总面积11.81万平方公里,占防洪区的84.1%;人口约9188万人,占防洪区人口的89.9%;耕地面积472.2万公顷,约占防洪区的86.2%;地区生产总值为22136亿元,占防洪区的97.0%。 二、洪水特征 长江流域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除青藏高原外,流域内各地均可能发生暴雨。暴雨发生季节一般中下游早于上游,江南早于江北。由于暴雨发生季节的差异,一般年份干支流各河洪峰互相错开,中下游干流可顺序承泄中下游支流和上游干支流洪水,不致造成大的洪灾。但如气象异常,干支流洪水遭遇,会形成大洪水或特大洪水。长江流域暴雨量大、历时长,致中下游干流洪水峰高量大,持续时间长。 长江的洪水,按暴雨地区分布和覆盖范围大小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为全流域型洪水,如1931年、1954年、1998年洪水;另一类是区域性洪水,如1981年、1935年洪水。前一

创新会议总结讲话(一):

创新会议总结讲话(一): 创新会议总结讲话(一):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20xx年黄委委务会议精神,总结上半年工作,明确下半年任务,动员全局干部职工创新思维,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而奋斗。 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上半年,全局干部职工在黄委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狠抓年初工作会议确定目标任务的落实,实现了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的既定目标。 (一)治黄工作全面顺利推进 ——完成了汛前准备和调水调沙任务。组织了汛前工程普查与河势查勘,公布了防汛责任人,进行了防汛队伍组织和培训,迎接了国家防总的汛前检查,承办了20xx年黄河防汛抗旱会议,修订了黄河防洪、东平湖防洪、黄河滩区运用等预案,制定了物资调运、通信及后勤保障等方案,推进了全省黄河防汛准备工作的落实。对东平湖分泄洪闸机电设备进行了更新改造,落实了二级湖堤防风浪坍塌和渗水险情抢护措施。第九次调水调沙,我省河道最大流量3890~3710立方米每秒,河道排洪能力明显提高,全局干部职工和沿黄群众昼夜巡查,发现险情及时抢护,确保了工程和滩区安全。

——取得了应急引黄抗旱和水资源调度的全面胜利。去冬今春,**省遭遇了三十年一遇的严重干旱。黄河防总、**省相继启动了抗旱应急ⅰ级响应。我局认真贯彻上级的部署,科学调度黄河水资源,1~2月份,全局引黄河水12亿立方米,创有引黄水量记载以来的同期最高值,沿黄1465万亩小麦得到了及时灌溉。调水调沙期间向河口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补水1508万立方米。 圆满完成了引黄入卫调水任务,向河北输送黄河水1.86亿立方米。上半年,全局累计引水44.02亿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多引9.3亿立方米。 ——规划计划、防洪工程建设实现了阶段性目标。完成了《黄河流域综合规划报告》、《黄河下游近期防洪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黄河河口综合治理规划》**段的修编任务。开展了南北展宽区任务变更遗留问题的处理工作。全局39项黄河标准化堤防在建工程已开工33项,27项基建工程已基本完工。累计完成土方1215万立方米、石方18.99万立方米,分别占年度目标任务的67%和99%。土地迁占完成征地3100亩、房屋拆迁8.6万平方米,分别占批复总量的93%和97%。河口模型厅按计划的进度完成了任务。 ——工程日常管理与维修养护进一步规范。春季绿化植树97.34万株,占计划任务的128%。对26座病险水闸组织了安全鉴定,对31座病险水闸向黄委编报了《除险加固专项规划报告》。全局共签订工程维修养护合同近1.7亿元。完成维修土方125.56万立方米,石方8.84万立方米,建安投资8453万元。 ——水政工作继续加强。开展了《东平湖滞洪区管理办法》

流域防洪规划大纲范本[详细]

江河流域(区域)防洪规划勘测设计工作大纲范本(试行) BIDR/J005-2004 发布实施 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编写说明 本工作大纲范本以《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范》为基本要求,结合我院已完成的流域(区域)的防洪规划工作,总结以往编制防洪规划的经验,按照“Q米S2000.D30勘测设计工作大纲编制和管理”的要求进行编写.本大纲针对流域防洪规划中的普遍问题,提出了工作内容和质量、深度要求,对主要问题提出了编制大纲中应注意的问题.实际工作中,应针对不同流域(区域)的防洪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勘测设计工作大纲. 本大纲范本自2004年3月1日试行.在实施过程中,如对大纲范本的内容、格式有什么意见或建议,或还需补充编写哪些大纲范本,请及时将意见或建议以书面形式或电子邮件方式,反馈至技术质量处. 批准:杜雷功 技术质量处:熊明武 审阅:吴颖民郑永良 校核:任晓枫 编写:杨洪书

江河流域(区域)防洪规划勘测 设计工作大纲 技术[YYYY]NN号 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年月

批准: 审定: 技术质量处: 经营及项目管理处: 设总(项目负责人): 编制:

目录 1流域概况 (1) 1.1 地理位置及河流水系 (1) 1.2 地形及地质 (1) 1.3 水文气象特征 (1) 1.4 经济社会概况 (1) 1.5 规划沿革及规划实施情况 (1) 1.6 防洪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 2任务来源 (1) 3规划范围和水平年 (2) 4规划原则和任务 (2) 4.1 规划原则 (2) 4.2 规划任务 (2) 5规划依据 (2) 6基础资料 (2) 6.1 水文气象泥沙资料 (3) 6.2 地质测量资料 (3) 6.3 经济社会资料 (3) 6.4 规划设计成果收集 (4) 6.5 其他需要收集的资料 (4) 7工作任务及要求 (4) 7.1 水文分析复核 (4) 7.2 防洪保护区划定和防洪标准确定 (5) 7.3 现状防洪体系评价 (5) 7.4 防洪体系总体布局研究 (6) 7.5 防洪水库规划 (7) 7.6 上游山洪及泥石流防治规划 (8) 7.7 中下游河道整治规划 (8)

清江流域防洪规划

清江流域防洪规划 清江是一条雨洪河流,洪水基本上都由暴雨形成,暴雨集中在5~10月,约占全年雨量的70%~80%,清江流域除金沙江中上段,雅砻江、岷江上游基本无暴雨外,其余150万平方公里广大地区均有暴雨出现,因此清江流域受洪水威胁的范围很广。在干流上游及支流的山区,有因暴雨引起的山洪及触发的滑坡和泥石流为害。干流上游及支流的中下游沿岸,有因江河洪水上涨漫溢造成淹没两岸河谷阶地的洪水灾害,干流中下游及支流尾闾冲积平原有因江河洪水泛滥或堤防溃决造成的严重灾害,滨海河口地区除受暴雨洪水灾害外又受风暴潮的侵袭。清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承泄了上游干支流及中下游支流的巨大来洪,虽有比较宽、深的河道宣泄洪水,但安全泄洪能力仍远小于巨大洪水来量,平原区地面高程又普遍低于洪水位几米至十几米,因而是清江流域洪水灾害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的地区,是清江防洪的重点。兹将建国40余年来清江流域防洪规划工作概述如下:一、防洪规划工作开展情况(一)清江中下游平原区1950年2月清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长委会”,1956~1988年期间又改为“清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简称“长办”,1989年又改为“长委会”)成立后,在水利部直接领导下,即大力进行堵口复堤和堤防的整修加固工作,与此同时还开展了基本资料整理搜集和分析研究工作,由于认识到消除洪患是治理清江的首要任务,因而即着手进行清江中下游平原区防洪排渍规划工作。当时根据国民党政府遗留下来的清江防洪工程极为薄弱的现状和建国初期国家人力物力财力的情况提出:(1)当前清江防洪的最高目的是“保证在1949年同等水位的情况下不发生溃决,争取1931年水位不发生溃决”。(1949年或1931年的最高洪水位是在沿江两岸溃口后,平原区蓄纳了300~400亿立方米或500~600亿立方米的洪水后的水位)。(2)在还没有合理解决清江河槽所不能安全承泄的300~400亿立方米洪水以前,必须按照中央“重点防护,险工加强”及“临时紧急措施”等原则去尽力减少灾情。据此,保障荆江大堤,武汉市区,两湖平原及沿江重要市镇的安全即成为当时的重要研究课题,为此1951年春拟订了“以荆江分洪建闸工程为中心,结合洞庭湖整理,荆江河床治导及中下游沿江全部湖泊控制的整体规划”。并从1951~1953年先后提出和完善了治江三阶段的计划,即第一阶段以加培堤防为主,整顿平原水系,有条件的地方陆续兴建分蓄洪工程;第二阶段继续兴建分蓄洪工程,并加培堤防,在条件成熟的干支流上修建水库,承担部分防洪任务;第三阶段结合兴利大力修建山谷水库,逐步代替分蓄洪工程的防洪任务,以减轻修堤防汛的工作量。在此期间于1950年举办了大通湖蓄洪垦殖试验区工程,1952年兴建了荆江分洪工程。1953年初长委会成立了清江汉江流域轮廓规划委员会,除积极开展清江中下游防洪,排渍工作外,并对汉江流域以防洪为主的规划工作进行了研究,对清江上游山谷水库蓄洪的规划工作进行了准备。1954年大水后,长委会集中了相当大的力量对九江以上地区进行了较全面的规划,并于1955年提出了“清江中游平原区防洪排渍方案”上报水利部。事后根据水利部及有关省市对方案的意见,并结合下游地区防洪排渍问题。在1955~1959年编制“清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

中国的水系(1)

练习5 中国的水系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请将答案写在第2页表格中) 下图为我国四大河流(比例尺不同),读后判断1-2题。 1.正常年份径流量季节变化从大到小排列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③①④ D.④②①③ 2.有关四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流经省(区)由多到少:②①③④ B.流域内人口由多到少:②④③① C.汛期由长到短:②④①③ D.河流总体落差由大到小:②①④③ 读图“黄河干流沿程年径流量和含沙量变化示意图”,回答3-4题。 3.兰州至河口段水量变化的自然原因是( ) A. 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量大 B. 农业引水灌溉 C. 沿途植被覆盖好,河水下渗严重 D. 有支流汇入 4.在含沙量变化图中,正确反映黄河含沙量沿程变化的折线是( ) A. 折线① B. 折线② C. 折线③ D. 折线④ 下表为我国黑龙江、海河、闽江(福建境内)、伊犁河(发源于新疆)长度、径流量和含沙量情况。据此完成5-6题。 河流 长度 (km) 多年平均径流量 (亿m3) 多年平均含沙量 (kg/m3) 甲541 624 0.14 乙1090 226 61 丁3420 2709 0.16 丙441 118 4.6 5.甲、乙、丙、丁四条河流中,没有结冰期的是( ) A.甲河 B.乙河C.丙河D.丁河6.以上四条河流的共同特征是( ) A.都参与了水循环B.流域面积均位于我国境内 C.径流量主要受降水量影响D.河流水系均很发达,都为外流河, 1 下图为某地区水系图。读图回答7-9题。

7.图中A河水文特征正确的是( ) A.流量大 B.含沙量大 C.有结冰期 D.水能丰富 8.A、B两条河流的分水岭为我国的一条 重要山脉,下列地理界线可能与图中分水岭 接近的是( ) A.地势第一级和第二级阶梯分界线 B.800mm年等降水量线 C.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分界线 D.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分界线 9.B河流域及其以东地区也是我国洪涝灾害易发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①降水均匀,季节变化小②冻土广布,使河床宽而浅 ③河道弯曲,泄洪不畅④地势低平,泄洪能力弱 A.①②B.①③C.②③ D.②④ 世界最高成水湖纳木错位于青藏高原念青唐古拉山北麓,属非季风区湖泊。近年来,湖水水量有增大现象。据此回答10-12题: 10.纳木错的成因是( ) A.断裂下陷 B.冰川作用 C.流水侵蚀 D.火山喷发 11.纳木错湖水量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植被覆盖增加B.冰川融水增多 C.冻土融化加强 D.大气降水增加 12.下列图示湖泊与纳木错相似的是( ) A.A B.B C.C D.D 选择题答案 选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