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与末梢血检验结果比较
血常规检验中的静脉血检验与末梢血检验分析

血常规检验中的静脉血检验与末梢血检验分析血常规是一项常规的临床检查项目,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各项指标来判断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
而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通常会有两种采血方式,分别是静脉血检验和末梢血检验。
静脉血检验是通过采集患者的静脉血进行检验分析,而末梢血检验则是通过采集患者的末梢血(通常是指手指尖的毛细血管血)进行检验分析。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两种采血方式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优劣势以及应用情况。
我们来看一下静脉血检验。
静脉血检验是通过在患者的静脉血管中采集足够量的血液进行检验。
这种采血方式相对来说比较简单,适用范围广,可以检测到很多潜在的疾病。
由于采集的血液量较大,可以检测的项目也相对更多,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尺寸分布宽度等。
静脉血检验的结果相对稳定可靠,因为采集的血液是体内循环的血液,可以很好地反映出患者的实际身体状况。
静脉血检验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采集静脉血需要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操作,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验,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采血失败或者血液受到污染。
由于采集的血液量较大,因此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比如婴儿、年幼的儿童、老年人等,采集静脉血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和风险。
静脉血检验需要较长的检验时间,通常需要送到实验室进行专业的检测分析,结果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得出。
相对而言,末梢血检验则是通过在患者的指尖采集一小滴血液进行检验。
末梢血检验的优势在于采血简单、快捷,而且不需要专业的医务人员操作,患者自己也可以进行采血。
由于采集的血液量较小,因此对于特殊人群(比如婴儿、年幼的儿童、老年人)来说更为方便和安全。
而且末梢血检验可以在现场进行,结果可以立即得出,对于一些急救和快速诊断的情况非常有用。
末梢血检验也可以用于家庭自行监测,比如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监测。
末梢血检验也存在一些缺点。
由于采集的血液量较小,可以检测的项目相对较少,无法进行一些深入的检测和分析。
而且末梢血中的细胞和血浆成分与全血相比有一定的差异,有些检测项目可能会有偏差。
静脉血与末梢血检验结果的对比

静脉血与末梢血检验结果的对比摘要】目的对比静脉血与末梢血血常规检验结果有无差异。
方法选取120例健康成人,于清晨空腹状态下同时采集静脉血及末梢血进行八项血常规检测,对比两种血液样本血常规结果差异。
结果静脉血中RBC、WBC、Hb、Hct、PLT五项指标均明显高于末梢血 (P<0.01)。
静脉血与末梢血在MCV、MCH及MCHC三项指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需采集血液样本进行化验时应尽可能采集静脉血,以更好反应患者体内血液状态,排除环境干扰,提高诊断准确性。
【关键词】静脉血末梢血检验血常规是目前临床最常用检查项目之一。
对于血液样本是采用静脉血还是末梢血存在争议。
笔者通过对120例健康成人静脉血与末梢血血常规检验结果对比,探讨两种血液样本检验结果是否存在差异。
现总结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体检中心检验对象共120例。
纳入本次研究对象均为健康体检者。
以上检验对象均排除各类疾病,无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女性于非月经期内。
其中男65例,女55例,平均年龄(39.2±11.5)岁。
1.2检验方法 120例健康成人均于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及末梢血。
于肘静脉采集1ml静脉血,置入硅化塑料管中。
同时从右手无名指末端采集末梢血20μl,同样置入硅化塑料管。
在同一质控下,根据仪器操作说明于采血后30min完成血液检测。
末梢血采用预稀释样品模式检验。
静脉血采用全血样品模式检验。
1.3检验指标八项血常规指标,包括:①RBC(红细胞计数),②WBC(白细胞计数),③Hb(血红蛋白),④Hct(红细胞压积),⑤PLT(血小板计数),⑥MCV(平均红细胞容积),⑦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⑧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x-±s),应用t检验。
血常规检验中静脉血检验与末梢血检验的结果对比

血常规检验中静脉血检验与末梢血检验的结果对比摘要】目的:探析在血常规检验中静脉血检验和末梢血检验的结果比较情况。
方法:选取96例血常规检验患者为研究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8例。
予以对照组末梢血检验,予以研究组静脉血检验,比较观察实施不同检验方式患者的检验结果情况。
结果:对照组患者的MCHC和Hb、RBC和PLT等指标检验结果低于研究组,MCV和WBC指标检验结果高于研究组,(P<0.05)。
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检验结果和静脉血检验结果存在显著差异,相比末梢血检验,给予患者静脉血检验,既能有效提升临床诊断准确性,而且还能提高该检验准确度和稳定性。
【关键词】末梢血检验;静脉血检验;血常规检验【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8-0172-02血常规检验是常用的辅助检查手段,其目的是为患者临床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对临床疗效的提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1]。
以往,医护人员多主张采用末梢血检查方法,此检查方法易导致检查结果因受抗凝剂种类、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较大的误差。
伴随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静脉血检验方法逐渐出现在人们视野中,使得人们愈发重视末梢血检验与静脉血检验结果的差异性及相关性[2]。
对此,本研究以行血常规检验的96例患者为研究资料,探究末梢血检验和静脉血检验在血常规检验中结果对比情况,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选取2015年4月—2017年7月我院接收血常规检验的96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8)与研究组(n=48)两组。
在对照组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区间24~68岁,平均年龄(41.5±2.4)岁。
在研究组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区间25~69岁,平均年龄(42.6±2.3)岁。
把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相比(P>0.05),组间数据情况可相比。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比较分析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比较分析目的讨论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差异性。
方法将在本院近期做过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50例均采集末梢血和静脉血进行检验。
对两组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
结果血常规检验结果表明,末梢血与静脉血的RBC、Hb、WBC、PLT有明显差异(P<0.05),且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与静脉血的检验指标差异明显,应以更加准确的静脉血为检验标准。
标签:末梢血;静脉血;血常规;血常规检验指标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的医学领域方面,在做血液检验时基本都采取运用血液分析仪检测,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较好[1]。
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采血方式一般有两种:末梢血与静脉血[1]。
医学讲求的是严谨性和准确性,所以,本次研究就是对于在我院近期做过血常规检验的患者,对其两种采血方式的差异性进行观察与分析,借此进一步探讨何种采血方式更加准确。
以下是具体内容。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共选择150例近期在我院进行过血常规检验的患者,其中,男性70例,女性80例,患者的年龄在15~65岁,平均年龄为(36.2±1.8)岁,其中健康体检者112例,门诊患者38例。
两种采血方法的患者在年龄和性别上无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检验仪器与试剂KU-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珠海科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以及其配套的试剂,并严格按照其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和检测。
1.3 采血方法早8点左右时,患者空腹。
对150例患者的指尖和肘静脉分别采集末梢血与静脉血置于真空试管中。
1.4 检测方法将采集好的并置于真空试管中的末梢血和静脉血稀释后充分摇匀,再将其置于抗凝管中,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验。
为了不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采血和检测必须在2 h内完成。
1.5 观察指标此次研究比较的血常规指标较为常见[3],主要有: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等四项指标。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对比观察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对比观察目的:对比分析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差异。
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100例人员,将采取末梢血的50例人员作为对照组,采取静脉血的50例人员作为实验组,血常规检验结束后,对比两组人员的指标差异。
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人员的WBC、RBC、HCT、HGB、PLT等临床指标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为了提高血常规检查的准确率,在血常规检验的过程中,应该采集静脉血。
标签:末梢血;静脉血;血常规检验血常规检验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检验项目之一,血液里面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等临床指标变化可以正确反映出人体的健康动态,是临床病情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故血常规检验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是不可忽视的部分。
血常规检查一般要进行样本采集,末梢血和静脉血是常见的采血方法[1-2]。
近年来,相关的临床资料表明,静脉血和末梢血的临床指标差异性较大,而静脉血的临床参考价值优于末梢血。
本研究就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差异及其临床价值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供研究和参考。
1 一般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100例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按采血方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人员采集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验,实验组人员采集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检验结束后,分析对比两组人员的临床差异。
实验组人员中,共有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在24-60岁,平均年龄为(41.53±10.23)岁;对照组人员中,共有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在25-61岁,平均年龄为(40.58±10.78)岁。
经确认参与本次研究的人员排除了心、肝、肾功能严重受损及其它病史患者,符合本次研究的基本条件,不会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另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组间可进行比较和分析。
用末梢血与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及稳定性分析对比

者的临床管理中,引入动态监测机制,即根据大量输血患者的输血方案,设置适宜的血常规检查、凝血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频率。
通过对肿瘤患者各项指标的实时检测、评估,预测其形成凝血功能障碍、肝功能损伤等异常的风险。
如检测结果证实,肿瘤患者已经形成肝功能损伤,可立即给予患者使用保肝药物,以改善大量输血带来的安全风险。
如检测结果提示肿瘤患者血、肝功能、凝血功能常,可适其检时$②输血量控制。
通过对大量输血肿瘤肝功能、凝血功能机制的可现:输血量较大及其引的稀释作用、激作用,肿瘤患者预形成风险的$,输血理,可输血量理作肿瘤理的,即障肿瘤大血者血量果、血改善的,量制肿瘤者的输血量,肿瘤患者对安全的$③时整输血方$通过对72例肿瘤者大量输血、凝血功能指的对现:大量输血对患者机、各项功能的较大$大量输血的险,可肿瘤者的血量评估、血量测结果作据,理输血方的时,障肿瘤者的安全$如输血,评估肿瘤者实输血的血量,如经测现,肿瘤者的血量安全(血常),可大量输血方制输血方,以大量输血的风险#,可结肿瘤者的血量,输血方时机,血、血量时作肿瘤者输血方的#,肿瘤者大量输血,凝血功能指、肝功能指、血现改#7输血不反的形成风险,需强对需大量输血肿瘤患者的理,以障其预后状况。
参考文献[1]赖智武.肿瘤患者大量输血后临床检验指标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8):36-37.[2]晓东,刘彪,张蕾.不同血浆和红细胞比例输注对胃肠道肿瘤围术大量输血患者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7,23(14):2896-2900.[3]毕小健,张現.急症创伤需大量输血患者血液指标及凝血状态研究[J].血栓与止血学,2020,26(4):555-557.[4]黄珍.观察围手术期输血对肝恶肿瘤术后远期复发率及近并发症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9):31,33.[5]陈岩,谈春荣,谢彦,等.结直肠肿瘤患者手术输血影响因素研究——附207例病例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9,32(9):897-901.[6]谭刘欣,牛梦林,孙巍.腹膜后肿瘤患者术中输血影响因素及预后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9,32(3):257-259.[7]陈仁雄,张军,张忠涛.手术期血浆输注对胃癌手术病人预后影响研究(附255例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4,34(12):1175-1178.(收稿/期:2020-10-10)用末梢血与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及稳定性分析对比焦红霞随着当前我国检验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在血常规检中血细胞仪的用已完全取代手工检方法,检仪器功能强、作、检等$血常规检中,检结果与仪器方法,与检样本质量同时相关性[1]$本对比用血细sn.0253-9926.2021.05.062作者单位:046100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检验科胞分析仪行血常规检验中采集静脉血与末梢血的结果与$1资料与方法1.1:入选本院2018年8月至2020年6血常规检检者60$入检者36,24,检者22~69 ,(50±5),检者入已同,医院伦理学的通过$1.2纳排方法:纳入标准:①纳入受检者均于晨间空腹状态采集检测的血液样本;②受检者均于14 d内采集血液样本3次。
静脉血与末梢血检测血小板结果的比较与分析

时 , 法 血 小 板 计 数 偏 差 可 达 4 。 两 2
2 2 5例 静 脉 血 与 末 梢 血 血 小 板 计 数 经 t 验 差 异 非 常显 .4 检 著 , “ 差 指 数 ” 显 示 出较 明显 的 偏 差 , 大 于 2 者 高 达 其 相 也 其 O 1 。 因此 , 议 血 常 规 标 本 尽 量 采 用 静 脉 血 , 静 脉 血 与 末 3 建 在 梢 血 并 用 的情 况 下 , 考 虑 到 两 者 之 间 的差 异 , 慎 重 报 告 , 应 须 特 别 对 一 些 异 常 结 果 更 应 引起 注 意 , 要 时 做 手 工 镜 检 。 必
论 了静 脉 血 与 末 梢 血 在 血 细 胞 分 析 仪 上 检 测 结 果 的 差 异 。 现
报告如下 。 资 料 与 方 法
静 血果 脉 掣 结
日本 ME 一3 8 血 细 胞 分 析 仪 及 进 K 61K
一 0 ×0 。 。 1
以“ 差指 数 ” l 作 为 临 床 可 接 受 的结 果 ; 相 差 指 数 ” 相 < O “ > 2 作 为 不 能 接 受 的结 果 。结 果 表 明 , 相 差 指 数 ” 1 的 O “ < O 占 4 ; 2 的 达 1 , 中 高 达 4 以 上 的 7例 。 6 > O 3 其 O
组 取 不 同 水 平 血 小 板 的静 脉 血 和 末 梢 血 分 别 计 数 5次 。结 果
如 表 1 。
表 1 不 同水 平 血 小 板 计 数 两法 检测 结果 比较
参 考 文 献
[] 刘 凝 弟 , 慧 茹 ,黄 燕 ,等.1 4例 指 血 与 静 脉 血 1 1 袁 2 8项 血 液 参 数 结 果 比较 [] 临床 检 验 杂 志 ,1 9 ,1 ( ) 8 J .I 9 9 7 2 :8 .
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比较

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比较摘要】目的:观察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比较。
方法:选择100例住院病人,患者的静脉血和末梢血同时采集,测定血常规的结果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所得数据,对比分析静脉血和末梢血测得的血常规的差异。
结果: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与末梢血血常规结果显示,两组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色素(HG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HCV)、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等8个参数,结果均没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不大,但采用静脉血检验有时更明显。
【关键词】静脉血;末梢血;血常规;血液分析仪【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5-0217-02过去大部分医院都采用末梢血进行血常规的检查,近年来随着检验设备的更新,自动血球仪在临床已经普及,那么这两种血源之间的检测结果有何差异一直为人们所关注[1]。
因此,选择100例住院病人,患者的静脉血和末梢血同时采集,测定血常规的结果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所得数据,对比分析静脉血和末梢血测得的血常规的差异,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100例住院病人,患者的静脉血和末梢血同时采集。
抗凝静脉血采用EDTA-K给予抗凝,末梢血使用配套的稀释液进行稀释。
1.2?仪器设备和试剂设备:日本Sysmex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型号:XT-1800i。
试剂:所有试剂均为仪器厂配套,包括溶血素、稀释液、清洗液。
其质控液为日本Sysmex公司生产。
1.3?方法采集的静脉血和末梢血化验血常规时均按照全自动血球计算数仪的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检测。
质控须在化验之前进行,完毕时再做标本。
1.4?统计学分析获得的数据都采用(x-±s)表示,统计结果用U值、P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血与末梢血检验结果比较
人体是通过心脏和动脉、静脉以及遍布全身的毛细血管进行循环的。人们在医院中进行抽血
检验主要有两种方式,即静脉血和末梢血。静脉血一般采用肘静脉,用注射器穿刺抽血,抽血量
与检验项目多少有关,抽血量一般为几毫升,一般常用于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球蛋白、甲
状腺功能等生物化学及免疫学试验和绝大多数特殊试验。末梢血通常采用耳垂血和指血,采
血量较少,多在0.1~0.5 mL 左右,常用于血常规检查、血型鉴定、快速血糖检测等简单快速
的试验。由于末梢血液循环较差,受温度影响和采血情况影响较大。现在越来越多的引进全
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等大型设备,末梢血在临床逐渐有被静脉血取代的趋势。但是,静脉血也面
临着某些患者采血困难及采血量大等问题:当临床上遇到一些如婴儿、大面积烧伤以及某些
经常需要采血检查的血液病、肿瘤化疗等患者,不能或不宜静脉采血,对于这些特殊病例的血
细胞检测问题有待检验工作者解决。因此,本文仅对静脉血与末梢血在血细胞检验、凝血、
免疫、等方面检测结果比较作一综述,以便检验工作者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这两种血液标
本。
1 静脉血与末梢血血细胞检测结果比较
血细胞检验是指对血液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 、血小板( PLT)、血红蛋白( Hb) 及
相关数据的计数检测分析,也称血常规检验。血常规检验不仅是诊断各种血液病的主要依据,
而且对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也可提供许多重要信息,是临床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基本
内容之一。血常规检验的最原始的手段是通过人工镜检,随着基础医学的发展,高科技的应用,
血液细胞分析仪已成为取代镜检进行血常规分析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带分类的血液分析仪。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设计上要求采用静脉血。但末梢血的采集简便、快速,特别是多次放疗、
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往往采集静脉血有困难,患者更易接受采末梢血。再加上多年工作习惯
而常常采集末梢血。但是因为采集末梢血是受多种外界人为因素的影响,如穿刺部位的深浅,
采血动作的快慢,采血部位及体表温度的高低等。所以会导至末梢血与静脉血的血细胞检验
结果有差异: (1) RBC、Hb、HCT、M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末梢血明显低于静脉
血。(2) PLT 两组差异明显,末梢血比静脉血低11%。由于PLT 计数的特殊性,而且血小板
参数是很多疾病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的重要指标之一。故有文献针对小儿的静脉血与末梢
血的血小板参数进行比较,得出二者在SE-9000 以及KX-21末梢通道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3) 关于WBC 的检测结果有文献得出静脉血与末梢血没有差异,只有WBC 五分类里
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 和单核细胞百分比(MONO) 末梢血明显低于静脉血,这可能与采
血方式有关。
2 静脉血与末梢血在血栓与止血检测中结果的比较
(1) 静脉血与末梢血在凝血4 项中的比较:凝血酶原时间(PT)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
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 测定作为凝血功能异常的筛查试验,在出血性疾病的诊
断、抗凝治疗监测、术前检查中具有重要作用,且应用广泛。根据近几年提出PT、APTT 测
定的标准化,其中包括对样本采集的标准化,要求用一次性塑料采血器或硅化玻璃管注射器,
采静脉血液。而且国外也有文献提出对于凝血因子聚集的检测,静脉血比末梢血更适合。然
而,由于静脉血检测PT、APTT 其检测速度给急诊手术、抗凝治疗等带来不便和麻烦。近一
年,国内先后有文献报道静脉血与末梢血检测PT、APTT 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建议用末梢
血检测,并且指出末梢血快速检测PT、APTT 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口服抗凝治疗的监控,手术、
导管插入术、透析和重症监护患者凝血功能的监测,筛查某些与凝血有关的疾病等。
(2) 静脉血与末梢血在D-二聚体检测中的比较: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产
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当机体发生血栓病变同时伴有纤溶亢进时,其血浆含量就有明显
改变,因此,检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对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及溶拴治疗监测等有重要意义。对于
D-二聚体的检测标本,国内外文献都表明末梢血与静脉血的检测结果差异不显著。因此,在血
栓与止血检测中,静脉血与末梢血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结果具有一致性。不过,前提
条件是手指采血时一定要多方面注意,严格操作,试验证明,不适当的采血方法以及低温末梢
循环差等对测定结果都有一定的影响。
3 静脉血与末梢血在免疫检测结果中的比较
(1) 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二者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法检测手指末梢血,在标本来源上,比静脉血用血量少,采血简便,在方法上,比胶体金
免疫层析法灵敏度高。
(2) 检测抗-HAV-IgM:据文献报道,用斑点金免疫渗滤法(DIGFA) 检测末梢血抗-HAV-IgM ,
与其作对照的静脉血标本相比,测定结果相同。末梢血更为快速、简便,敏感度和特异性均好,
尤其适用于婴幼儿和肥胖者的检验。
(3) 用间接血凝试验(IHA) 和EL ISA 筛查血吸虫病:文献中,用IHA 和EL ISA 两种方法检
测静脉血清和末梢血浆中的血吸虫,结论为末梢血浆检测效果与静脉血清相同,且采用末梢
血浆简便易行,便于现场检测。
4 静脉血与末梢血在生化检测结果中的比较
目前,绝大多数患者都采用静脉血作生化分析,但对于一些特殊患者,如新生儿、严重烧伤、极
度肥胖、出血倾向严重和癌症晚期患者静脉血管必须为治疗保留着,不宜或不能用静脉血,这
就需要用末梢血代替静脉血作生化分析。几年前,先后有文献报道用Cobasmira plus 全自动,
对静脉血与末梢血中的总胆红素、总蛋白、清蛋白、葡萄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尿酸、
γ-氨酰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酐、尿素这13 项指
标作了检测,结果除了尿酸和乳酸脱氢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11 项生化指标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另外,用罗氏公司的Accoutered GCT仪(一种快速、简便、手掌式同时可检测3 项
指标的即时检测) 检测了毛细血管和静脉全血中葡萄糖、胆固醇、三酰甘油,也得出3 项结
果均有明显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除了血细胞计数之外,静脉血
与末梢血的检测结果在某些生化、血栓和止血以及免疫检测指标中均无显著差异。所以,由
于以及仪器制备技术的发展,用末梢血检测的项目可能越来越多。而在血细胞计数方面二者
结果有明显差异,一般情况下不能用末梢血代替静脉血作血常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