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与末梢血血常规结果分析
血常规检验中的静脉血检验与末梢血检验分析

血常规检验中的静脉血检验与末梢血检验分析血常规检验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检验方法,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一些健康状况,比如贫血、感染、血液病等。
在血常规检验中,静脉血检验和末梢血检验是两种常见的取样方式,它们各有优势和适用范围。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两种不同的取样方式在血常规检验中的特点和意义。
静脉血检验是通过穿刺静脉抽取的血液进行检验,通常需要由专业医务人员进行操作。
静脉血检验的样本中包含的细胞和成分更全面、更稳定,因此通常被认为是更准确的一种样本类型。
在一些对血细胞及血液成分浓度要求较高的检验项目中,静脉血样本往往更加适用。
静脉血检验的样本收集相对病人来说更为侵入性,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疼痛和不适感,但是由于血液含量更多,一次抽取的血量相对较大,因此某些需要大量样本的检验项目可以选择静脉血检验。
而末梢血检验则是通过采集患者手指末梢的毛细血管血液进行检验。
相比静脉血检验,末梢血检验的样本采集更为简单便捷,患者仅需轻轻的刺破手指末端即可获得足够的血液样本。
因此末梢血检验在一些需要频繁取样的监测项目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比如血糖监测、凝血功能检查等。
末梢血检验的样本中血液成分相对较少,因此在某些对血液成分要求不是特别高的检验项目中并不适用。
由于末梢血检验的样本较小,一些需要较高血量样本的检验项目可能无法满足要求。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根据具体的检验项目和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取样方式。
一般来说,对于需要较高血量、较全面检测的项目,静脉血检验会更适用;而对于需要频繁监测、样本获取简单的项目,末梢血检验会更加合适。
在血常规检验中,静脉血检验和末梢血检验各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通过不同的取样方式获取的血液样本,可以为医生提供更为准确、全面的检验结果,进而为患者的健康状况提供更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医生和患者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取样方式,以便获得更为准确、有益的检验结果。
血常规检验中的静脉血检验与末梢血检验分析

血常规检验中的静脉血检验与末梢血检验分析血常规检验是医生常用的一项检查方法,通过对血液中的各种成分进行分析,可以对人体的健康状况做出初步判断。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的两种检验方法是静脉血检验和末梢血检验。
本文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详细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
一、静脉血检验静脉血检验是指从人体的静脉采集血液进行检验。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到医院或诊所进行,需要专业医护人员操作。
检验方法是先用消毒液消毒病人的皮肤,然后用针头穿刺病人的静脉,将血液采集到试管中进行检验。
静脉血检验的优点是能够检测出血液中各种成分的详细信息,如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此外,静脉血检验采集的血液量较大,更能对人体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
二、末梢血检验末梢血检验是指采集人体的末梢血进行检验,通常是在家庭、社区卫生站或药店等场所进行。
末梢血一般采集于手指的指尖部位,检验方法是用消毒液消毒手指的指尖,用一次性的刺激器穿刺皮肤,将血液采集到试纸上,进行检验。
末梢血检验的优点是采集方便,无需专业医护人员操作,病人可以在家自行进行,省时省力省钱。
而且,末梢血检验的检测结果准确度也较高,可以帮助病人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及时作出调整。
三、两种方法的分析静脉血检验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检验方法,通常适用于下列情况:1. 对某些病症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精确的血液指标,而末梢血检验无法提供;2. 需要大量血液进行检测,如血液气体分析、离心机分离等;3. 病人身体状况较差,过于虚弱,末梢血采集会对身体造成影响;4. 对病人采集血液的技巧要求较高,采集不易,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操作。
而末梢血检验则适用于以下情况:1. 意外事故伤害导致需要采集简单的血常规检验数据,如事故现场,采血迅捷方便;2. 病人常年需进行长期监测,例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患者,在家自行采集血常规检查能提供及时的参考资料;3. 病人对传统采集方式感到不适应或产生恐惧感,如儿童、老年人等,末梢血检验不仅安全、可靠,也减轻了病人的顾虑。
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比较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两种采血方法,它们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有何不同呢?本文将从采血方法的步骤、适用人群、采血过程中的疼痛感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这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的不同点。
我们来看看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的步骤。
静脉采血是通过穿刺患者的静脉进行血液采集,通常是在患者的手臂或者手背部位进行采血。
采血过程需要一根细长的针头和一根管子,抽出足够的血液后拔出针头,然后用棉球按压采血点。
而末梢采血是通过刺破患者的指尖或者耳垂进行血液采集,通常使用一根专门设计的小针头进行刺破,然后用一根小管子接收血液。
在步骤上来看,静脉采血相对来说比末梢采血更为复杂,需要插入针头、找到静脉等操作,而末梢采血则相对简单。
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两种采血方法适用的人群。
一般来说,静脉采血适用于需要进行大量血液采集的情况,比如需要进行多项检测或者输血等情况。
而末梢采血适用于需要采集小量血液的情况,比如进行一般的血常规检查等。
可以根据不同的检查需求来选择适合的采血方法。
然后,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种采血方法在采血过程中的疼痛感。
一般来说,静脉采血会比末梢采血更为疼痛,因为需要插入针头到静脉中进行血液采集,而末梢采血只是刺破指尖或者耳垂进行采血,疼痛感相对轻一些。
所以对于一些对疼痛敏感的患者来说,末梢采血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两种采血方法在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面的不同。
一般来说,静脉采血得到的血液样本更为纯净,因为是从静脉中采集的血液,而末梢采血得到的血液样本中可能会受到周围组织的干扰,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对于一些对检验结果准确性要求较高的情况,比如进行特殊检查或者需要进行病原体培养等情况,静脉采血可能是更为适合的选择。
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有着各自的优缺点。
静脉采血相对更为复杂,但是得到的血液样本更为纯净,适用于需要大量血液采集和对准确性要求较高的情况;而末梢采血相对更为简单,疼痛感更轻,适用于一般的血常规检查等情况。
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与静脉血的临床效果比较

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与静脉血的临床效果比较血常规检验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检查手段,它包括了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通常情况下,血常规检验主要采集的是静脉血样本,但在一些情况下,也会选择采集末梢血样本进行检验。
那么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是否有差异呢?本文将从临床效果比较的角度对此进行探讨。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采集静脉血与末梢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区别。
采集静脉血是通过穿刺静脉,将血液抽取到试管中进行检验。
而采集末梢血则是通过采集指尖的血液进行检验。
在采集末梢血时,由于血管较小,有时需要对患者进行按压止血,这可能会导致血细胞在采集时受到挤压、变形等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是用来反映人体内白细胞的数量,通常用于判断机体免疫功能、预测疾病的恶化和预后。
研究表明,末梢血与静脉血的白细胞计数存在一定的差异。
由于末梢血样本采集时需要对患者进行按压止血,可能会引起一定程度的细胞损伤,从而导致末梢血中白细胞计数较真实情况下略有偏低。
而采集静脉血时,由于操作便捷且无须进行按压止血,白细胞计数相对更准确。
从白细胞计数的角度来看,静脉血的临床效果更好。
需要提醒的是,无论是采集静脉血还是末梢血,在操作时都要遵守严格的操作规程,以确保采集的血液样本质量良好,并且保护好患者的安全。
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还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存在一定的临床效果差异,取决于采集操作和样本质量。
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应尽量选择采集静脉血样本进行血常规检验。
对于末梢血样本,也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采集,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期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对大家了解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效果比较有所帮助。
用末梢血与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及稳定性分析对比

者的临床管理中,引入动态监测机制,即根据大量输血患者的输血方案,设置适宜的血常规检查、凝血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频率。
通过对肿瘤患者各项指标的实时检测、评估,预测其形成凝血功能障碍、肝功能损伤等异常的风险。
如检测结果证实,肿瘤患者已经形成肝功能损伤,可立即给予患者使用保肝药物,以改善大量输血带来的安全风险。
如检测结果提示肿瘤患者血、肝功能、凝血功能常,可适其检时$②输血量控制。
通过对大量输血肿瘤肝功能、凝血功能机制的可现:输血量较大及其引的稀释作用、激作用,肿瘤患者预形成风险的$,输血理,可输血量理作肿瘤理的,即障肿瘤大血者血量果、血改善的,量制肿瘤者的输血量,肿瘤患者对安全的$③时整输血方$通过对72例肿瘤者大量输血、凝血功能指的对现:大量输血对患者机、各项功能的较大$大量输血的险,可肿瘤者的血量评估、血量测结果作据,理输血方的时,障肿瘤者的安全$如输血,评估肿瘤者实输血的血量,如经测现,肿瘤者的血量安全(血常),可大量输血方制输血方,以大量输血的风险#,可结肿瘤者的血量,输血方时机,血、血量时作肿瘤者输血方的#,肿瘤者大量输血,凝血功能指、肝功能指、血现改#7输血不反的形成风险,需强对需大量输血肿瘤患者的理,以障其预后状况。
参考文献[1]赖智武.肿瘤患者大量输血后临床检验指标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8):36-37.[2]晓东,刘彪,张蕾.不同血浆和红细胞比例输注对胃肠道肿瘤围术大量输血患者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7,23(14):2896-2900.[3]毕小健,张現.急症创伤需大量输血患者血液指标及凝血状态研究[J].血栓与止血学,2020,26(4):555-557.[4]黄珍.观察围手术期输血对肝恶肿瘤术后远期复发率及近并发症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9):31,33.[5]陈岩,谈春荣,谢彦,等.结直肠肿瘤患者手术输血影响因素研究——附207例病例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9,32(9):897-901.[6]谭刘欣,牛梦林,孙巍.腹膜后肿瘤患者术中输血影响因素及预后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9,32(3):257-259.[7]陈仁雄,张军,张忠涛.手术期血浆输注对胃癌手术病人预后影响研究(附255例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4,34(12):1175-1178.(收稿/期:2020-10-10)用末梢血与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及稳定性分析对比焦红霞随着当前我国检验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在血常规检中血细胞仪的用已完全取代手工检方法,检仪器功能强、作、检等$血常规检中,检结果与仪器方法,与检样本质量同时相关性[1]$本对比用血细sn.0253-9926.2021.05.062作者单位:046100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检验科胞分析仪行血常规检验中采集静脉血与末梢血的结果与$1资料与方法1.1:入选本院2018年8月至2020年6血常规检检者60$入检者36,24,检者22~69 ,(50±5),检者入已同,医院伦理学的通过$1.2纳排方法:纳入标准:①纳入受检者均于晨间空腹状态采集检测的血液样本;②受检者均于14 d内采集血液样本3次。
静脉血和末梢血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研究

静脉血和末梢血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研究引言血常规检验是临床诊断中常用的一种检验项目,常用于感染、贫血、出血和各种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而血常规检验的样本通常来自于静脉血和末梢血,然而静脉血和末梢血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差异,这就引起了人们对于静脉血和末梢血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研究。
本文旨在探讨静脉血和末梢血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静脉血和末梢血的差异静脉血是从全身循环回流到心脏的血液,而末梢血是从动脉循环中取得的血液。
在静脉血和末梢血中,有一定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血液成分差异:静脉血中含有较多的淋巴细胞,而末梢血中则含有较多的红细胞和血小板。
2. 血流速度差异:由于静脉血是全身循环回流而来,其血流速度要比末梢血高。
3. 氧气饱和度差异:静脉血中的氧气饱和度通常略低于末梢血。
4. 血液采集方式差异:采集静脉血通常需要通过穿刺血管腔,而采集末梢血通常通过采血针穿刺外周血管。
上述差异将影响到静脉血和末梢血在血液学参数上的表现,因此我们需要研究静脉血和末梢血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
静脉血和末梢血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1. 血细胞计数:在静脉血和末梢血中,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参数通常会有一定的差异。
静脉血中的白细胞计数可能高于末梢血,这是由于静脉血中的白细胞比例较高。
而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在静脉血和末梢血中通常并无明显差异。
2. 血红蛋白含量:血红蛋白含量是衡量贫血程度的重要指标,而静脉血和末梢血中的血红蛋白含量有一定的差异。
通常来说,由于静脉血氧气饱和度较低,其血红蛋白含量通常略低于末梢血。
3. 血小板形态指标: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PDW) 和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 在静脉血和末梢血中也有一定的差异,这可能与血小板在不同环境下的激活程度有关。
通过上述不同方面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出静脉血和末梢血在血常规检验结果上有一定的差异,这也提示我们在临床应用中需注意静脉血和末梢血的应用范围和解释机制。
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比较

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比较摘要】目的:观察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比较。
方法:选择100例住院病人,患者的静脉血和末梢血同时采集,测定血常规的结果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所得数据,对比分析静脉血和末梢血测得的血常规的差异。
结果: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与末梢血血常规结果显示,两组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色素(HG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HCV)、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等8个参数,结果均没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不大,但采用静脉血检验有时更明显。
【关键词】静脉血;末梢血;血常规;血液分析仪【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5-0217-02过去大部分医院都采用末梢血进行血常规的检查,近年来随着检验设备的更新,自动血球仪在临床已经普及,那么这两种血源之间的检测结果有何差异一直为人们所关注[1]。
因此,选择100例住院病人,患者的静脉血和末梢血同时采集,测定血常规的结果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所得数据,对比分析静脉血和末梢血测得的血常规的差异,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100例住院病人,患者的静脉血和末梢血同时采集。
抗凝静脉血采用EDTA-K给予抗凝,末梢血使用配套的稀释液进行稀释。
1.2?仪器设备和试剂设备:日本Sysmex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型号:XT-1800i。
试剂:所有试剂均为仪器厂配套,包括溶血素、稀释液、清洗液。
其质控液为日本Sysmex公司生产。
1.3?方法采集的静脉血和末梢血化验血常规时均按照全自动血球计算数仪的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检测。
质控须在化验之前进行,完毕时再做标本。
1.4?统计学分析获得的数据都采用(x-±s)表示,统计结果用U值、P表示。
血常规检测中静脉血和末梢血的结果分析

血常规检测中静脉血和末梢血的结果分析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中静脉血和末梢血的检验结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血液常规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进行静脉血检验,对照组进行末梢血检验,分析对比静脉血和末梢血的检验结果。
结果观察组的RBC、RGB、PLT 值均高于对照组,WBC值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静脉血重复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血重复检测值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血常规检验中,采用静脉血检验可多次重复检验,结果较末梢血更准确,有利于临床诊断。
标签:血常规;静脉血;末梢血血常规是临床实验室必须检查的项目,血常规是最基本的血液检验。
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细胞部分[1]。
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血小板。
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2]。
本文探讨血常规检验中静脉血与末梢血的检验结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血液常规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末梢血检验,观察组行静脉血检验;其中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1.5±1.3)岁;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42.3±1.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分组研究意义。
1.2病例选取标准排除有严重消化道疾病、泌尿系统疾病;排除心脑血管患者;患者均签署知情书1.3检测方法1.3.1两组患者均采取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同时采用该仪器成套的稀释液和清洗液,观察组进行静脉血检验,抽取患者静脉血2 ml,置入血常规抗凝管,轻缓颠倒混匀,以防止出现溶血,采集两份标本重复检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血与末梢血血常规结果分析
日期:2013-09-06 来源:
广东阳春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唐菁娟
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血与末梢血细胞检测结果的差异性, 为血常规标准化操作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方法: 同时采集160例住院患者的静脉血和末梢血, 用BC- 3000PLUS全自动细胞计数仪测定血常规结果, 进行重复性实验和比对实验, 比较静脉血和末梢血的
差异。
结果: 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结果显示, 两组WBC、RBC、HGB、PLT均有明显差异。
结论: 血细胞分析应以静脉血为主, 应对引起末梢血结果的诸多因素予以重视。
关键词: 静脉血; 末梢血; 血常规
血液分析仪的普及应用极大提高了血常规检验的水平和工作效率, 但血常规检测使用静脉血还是末梢血, 存在不同的看法。
随着检验医学的不断发展, 对临床检验结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研究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结果是否有差异, 就两种不同方法取血送检,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BC - 3000PLUS 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股份公司生产) 及其配套试剂, 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测试。
1.2 样本来源样本为随机抽取住院患者160例, 男85例, 女75例, 年龄16~ 78岁。
1.3 采血方法清晨8时采血, 采用江西洪达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 抗凝剂为EDTA- K2 ) 定量真空采血管抽取患者静脉血2ml ; 同时严格按照末梢采血方法各要求进行手指采血20ul 注入1.6ml 机制稀释液的硅化塑料管中并充分混匀, 分别采集两份标本(标记为1、2) 。
1.4 检测方法将BC - 3000PLUS操作系统的样品模式调为全血, 分别对静脉血标本进行检测; 将BC - 3000PLUS操作系统的样品模式调为预稀释, 分别对指血标本进行检测; 所取样本均在采血后1h内测试完成。
1.5 统计学方法对重复性实验以及比较实验的数据进行配对t 检验分析。
2 结果
2.1 重复性检测结果 160例静脉血和末梢血两组血常规测定的4项主要参数进行统计学计算。
其中静脉采血白细胞(WBC)、红细胞( RBC )、血红蛋白( HGB ) 检测结果重复性差异无显著性( P> 0.05), 而末梢采血的重复性差异有显著性( P< 0.01), 结果见表1、表2。
2.2 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其白细胞(WBC )、红细胞( RBC) 、血红蛋白( HGB) 、血小板( PLT) 检测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01)。
结果见表3。
3 讨论
血常规标本的采集对检验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末梢血测定RBC、HGB、PLT低于静脉血, 而测得WBC高于静脉血。
这可能由于手指血采集时相对静脉血部位温度低, 刺破手指局部反应明显引起WBC 升高; 采手指血时, 混入的组织的可能性很大, 混入组织液使血小板聚集, 使白细胞出现假性增高而血小板出现假性减低。
从实验结果来看,静脉血的重复性明显优于末梢血。
静脉内各种成分不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
抽出的血液不混杂组织液各成份与体内血液比例相当, 应反映全身循环血液的真实情况, 静脉采集的血液较末梢采集的量大,比较适用于血量较大的血液分析仪, 又可重复测定便于复查, 重复性好[ 1] 。
末梢血的血样实际上是动静脉血、毛细血管血、组织间液和细胞内液组成, 不能反映循环血液的真实情况[ 2] 。
末梢血受到外界环境变化、情绪变化、应激反应、局部瘢痕等情况下均造成末梢循环障碍, 而且有采血不畅时造成采血时间延长, 为获得充足的血液须反复挤压, 使组织液稀释血液, 加速血小板聚集, 而使仪器检测结果受到干扰造成计数误差[ 3] 患者紧张采血时进针深度不够等也会使检测结果受到影响。
而静脉采血能尽量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
与静脉血相比, 末梢血的准确性和重复性仍然较差。
另外, 静脉采血有利于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末梢采血常采用棉球拭消毒, 常会有不易发现的细小棉纤维随着血液进入计数系统, 容易造成计数微孔或管道的堵塞, 产生计数误差, 缩短仪器使用寿命[ 4]。
而且, 采取末梢血时由于常用指尖血, 手接触外界物品
的机会多, 可能会由于消毒不严, 患者不注意个人卫生, 而造成手指的感染。
静脉采血可以减少交叉感染、医源感染[ 5]。
综上所述, 随着各类型血细胞计数仪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血液分析测定的准确性,
为诊疗疾病提供可靠的数据。
保证仪器的使用, 应积极提倡用静脉血作血常规分析。
对引起末梢血结果改变的诸多影响因素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 1] 常永超, 刘好, 刘治平, 等. 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的结果对照分析[ J] . 洛阳医专学报, 2000,18( 2): 111
[ 2] 代碧珍, 杭永伦. 血常规标本的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J] .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0, 11( 1): 9
[ 3] 李春华, 祝建东, 尹淑君.200例健康成人指血与静脉血的血细胞多参数检测对比[ J] .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7, 20( 1): 4
[ 4] 苏屿. 血常规检测选用静脉血最佳[ J] . 海南医学,2003, 14( 3): 15216
[ 5] 从玉隆, 王淑娟. 今日临床检验[M ] .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