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文化的概念词

关于网络文化的概念词
关于网络文化的概念词

关于网络文化的概念词

1、百度百科词条

网络文化是指网络上的具有网络社会特征的文化活动及文化产品,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

网络文化是一种只在互联网上流通,而较少为非网民所知的独有文化。由于网络于全世界流通,各地的自身文化在被“提上”网络予人认识之外,也同时在网上被同化、融合、产生,甚至衍生成现实世界的文化,有些网上文化又会因着本身已经存在的同类演变出来,故此变化和传送的速度很快。

广义的网络文化是指网络时代的人类文化,它是人类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延伸和多样化的展现。

狭义的网络文化是指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网络经济基础上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是人们在互联网这个特殊世界中,进行工作、学习、交往、沟通、休闲、娱乐等所形成的活动方式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等方面的总称,包含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知识结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等方面。

2、学术论文

(1)关于网络文化的定义存在很多版本,总的来说有两种观点:

一种是从网络的角度看文化,强调从网络的技术性特点切入,突出由技术变革所导致的文化范式变迁。

代表性的观点有:匡文波先生1999年在《论网络文化》一书中的定义:“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为物质基础,以发送和接收信息为核心的一种薪新文化。这是一种与现实社会文化具有不同特点的文化。”

范晓红在《网络信息文化:花开谁家》一文中的定义:“以遍布全球的物理网络为物质基础,并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等技术的融合为手段,进行多元化的信息搜集、加工、传递和利用,构成了网络文化的核心,而这正是它的独特所在。因其信息量的空前丰富的特点,故又称网络信息文化或信息文化。”

藏学英2001年在《网络时代的文化冲突》一文中的定义:“网络文化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现代层面的文化。就其所依附的载体来说,它是一种彻底理性化的文化,任何文化若想加盟网络文化,就必须改变自己的既有形态,即变革传统的非数字化文化形态。”

另一种则是从文化的角度看网络,主要从文化的特性出发,强调由网络内容的文化属性所引发的文化范式转型。如:

国外学者Michael Joyce认为:“网络文化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思维,涉及一种不断进化的意识与认识,但不是一种技术决论。”

杨鹏认为:“网络文化是一种新型媒介文化,是人们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所进行的特殊方式的传播活动及其产物。”“对于网络的研究,宜从狭义方面入手,着眼点放在人们在网络空间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范围限定在网络文化中有关语言文字、道德伦理观念、网络文学艺术、网络社会行为等方面”。

苏振芳认为:“网络文化作为一种社会亚文化”,“是一种以电子为介质的高科技文化”,“是一种开放性的文化”,“是一种具有交互性的文化”,“是一种虚拟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文化”。

冯鹏志认为:网络文化是一种“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以网上生存为核心内容的新文化形式,它不仅造成了人们对以往传统的占主流地位的文化价值规范的反

思和检讨,而且也极大地扩充了现代社会中人们文化生活的深度和范围,并正在塑造出全新的文化价值规范体系”。

于文秀在《当下文化景观研究》一书中对网络文化的定义,即:“网络文化是以网络为载体和媒介,以获取、传播、交流、创造文化信息为核心,并影响和改变现实社会中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的文化形式总和。”

网络文化的两个层面,首先是技术层面,强调网络文化必须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网络经济基础之上的以信息为核心的传播活动;其次是文化层面,强调人们在互联网这个特殊世界中,如何进行工作、学习、交往、沟通、休闲、娱乐等活动方式,并且互联网如何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社会心态,包含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知识结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等方面。

(2)网络文化的概念在西方的理解是很广泛的,具有代表性的如美国学者Dav1dP0rter将网络文化的概念定义为: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依靠

网络产生、形成或者借助网络得到延伸发展的各种文化现象的综合。

与文化的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逻辑层次相对应,网络文化也具有三个层面上的内涵:

首先,网络文化表现为一种自由、民主、平等的网络精神和在长期网络活动中形成的各种共识。这些道德、价值、审美等方面的内在心理因素是各种网络文化形式中最基础、最根本的东西。简言之,就是在网络社会中形成的新的世界观和生活方式。

其次,网络文化有制度层面的内涵。这是维系网络关系的规范与准则的集合体形成并调控着整个网络社会的正常运行。网络制度既包括基于计算机系统本身的各种网络协议,也包括人们在长期使用中形成的对网络使用行为的规范。

最后,网络文化也有外化的物质形态。这也是网络文化最初级的形态,包括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本身。当计算机和网络的硬件和软件为人们开创了新的传播方式的同时,这些外化的物质就和它们提供的可能性一起,成为新媒介文化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较早研究网络文化的学者是吴伯凡,他在1996年出版的《孤独的狂欢》一书中引入了Cyberculture的英文单词。1997年郭良主编的《网络文化丛书》,则从中国人的视角研究和阐述了网络文化。

魏宏森、刘长洪认为,网络文化“是一种由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及依靠这些新技术形成的全新的社会基础结构带来的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通讯方式、工作方式、决策方式、管理方式等各方面的变革,进而引起思维方式和观念变革,引起社会文化发生结构性变革的新文化,是一种融意识文化、行为文化与物质文化为一体的新文化”。

多数学者都认为网络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并给出了广义和狭义的概念,如李仁武在《试论网络文化的基本内涵》一文中提出,从狭义的角度理解,网络文化是指以计算机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所进行的教育、宣传、娱乐等各种文化活动;从广义的角度理解,网络文化是指包括借助计算机所从事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活动在内的各种社会文化现象。

张革华认为:一般说来,网络文化是指以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时代的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要素。物质文化是指以计算机、网络、虚拟现实等构成的网络环境;精神文化主要包括网络内容及其影响下的人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其范围较为广泛;制度文化包括与网

络有关的各种规章制度、组织方式等。这些要素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转换,显示出网络文化的特殊规律和特征。

2007年,杨谷在光明日报中发表的“网络文化概念辩析”一文中给出的概念是:网络文化是人们与网络相关的生活、学习、娱乐、工作方式及其产物,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对象,主要是指网络相关活动中的道德伦理、社会行为、语言、文学、艺术等精神活动及有关的产品、服务。

而尹韵公对网络文化的表述多少带点新闻媒体的鼓惑色彩,他认为“所谓网络文化,是一种全新的文化表达形态。它以人类最新科技成果的互联网和手机为载体,依托发达而迅捷的信息传输系统,运用一定的语言符号、声响符号和视觉符号等,传播思想、文化、风俗民情,表达看法观点,渲泄情绪意识等等,以此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联系和友谊,共同垒筑起一种崭新的思想与文化的表达方式,形成一种崭新的文化风景。它气势磅礴,威荡宇内,示囊括四海之心,显并吞八荒之意。

网络文化的特点

1、百度百科词条

网络文化特征是由网络文化的特性决定的,由于网络文化体系正在形成过程中,它的许多特征还未尽显露,因而其特征也还在发展变化之中。

(1)主要特征

就目前其主要特征有:网络文化的衍生性决定了网络文化必须具有很强的继承性特征;网络文化的人际传播性决定了网络文化的非中心性特征;网络文化技术基础的网络化决定了网络文化的开放性特征;网络文化的集群化决定了网络文化的多变性特征;网络文化的信息化决定了网络文化的及时性特征;网络文化的民俗性决定了网络文化的反理性特征。

网络已经成为普通大众的另一个活动空间,成为重要的信息来源之一,其作用和渗透力还将不断扩大。目前,对网络文化褒贬不一。从网络文化的基本特征入手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刻地认识网络文化,促进网络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概括地说,网络文化具有补偿性、极端性和大众性等三大特征。

(2)三大特征

补偿性

互联网是有着巨大吸引力的虚拟空间。在这里,人们可以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展现自己的闪光点,并相互交流、相互帮助,获得尊重、友情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对于很多人来说,现实生活中难有这样的机会。因此,网络文化具有“补偿性”特征。

既然是补偿性文化,就必然夹带着很多牢骚和不满。网络上出现的很多问题,其根源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过在网上发泄,以补偿难以实现的愿望。正是由于这种原因,网络成为一种社会安全阀,为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和情绪宣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渠道,客观上起到化解情绪、缓和矛盾的作用。社会上的不公平、工作中的重压、怀才不遇的感慨,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发泄,并得到呼应,从而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和满足感。

极端性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通过群体讨论,无论最初的意见是哪一种倾向,其观点都会被强化,称之为群体极化效应。人们普遍有着从众倾向,并希望自己表现得更加突出,于不知不觉中把原有的观点推向极端化。网络具有实时性、互动性和

开放性,使得在极短时间内,数量巨大的人群卷入到讨论之中。人们相互攀比、逐步强化,产生了极其强大的群体极化效应。

互联网放大了个体行为影响,聚合了个体行为能量。原本一些分散在各处、被社会忽略的少数人聚集起来,形成了小的群体,并有着不断增大的趋势。善的力量是如此,恶的力量也是如此。在现实生活中分散的、不受人注意的丑恶现象,往往能通过网络集中地反映出来。这是有的人对网络文化大加抨击的主要原因之一。实际上,在网络文化中,这些丑恶现象及其散布者只占有很小的比重。

大众性

网络文化是“草根文化”,有着很强的大众性。从互联网上可以及时搜集到大量信息,使得少数人对信息和知识的垄断难以为继。人们不再仰视专家和学者,而是将他们的观点与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比较、进行分析,从新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在传统媒介上,普通民众缺少话语权。只有在网络上,他们才能畅叙胸怀、指点江山,表现出对传统的颠覆和对权威的挑战。

2、学术论文

(1)超时空性

网络文化打破传统文化的线性结构,塑造了一种全新的超越时间、空间限制的数字文化。传统文化中的时空是具体的、可感知的,我们一般只能真真实实地置身于某一个具体的地点、确定的时间之中。而网络世界中,人们可以完全超越这种局限,任何一个地点的事件我们都可以以“在场”或“出场”的身份即时参与其中进行发言。网络的超时空性在即时性和全球性两者之间得到有效实现。一方面,互联网的即时性完美的诠释着时间和互联网之间、时间和网民之间微妙的关系。如果说即时性是互联网时间上的维度,那么全球性就是互联网空间上的维度。全球性从空间维度弥补了时间维度不能企及的范围,提升着网民的生活效率和节奏。网络文化生来就是全球性的标志文化,从“地球村”到“信息高速公路”,网络文化一步步践行着文化的全球化。总之,一句话,网络的即时性和全球性使我们在时间维度上达到每时每刻,空间维度上达到无处不在。网络文化是超越时空限制的媒介文化。

虚拟性和真实性

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最大差别在于网络文化具有很强的虚拟性,首先,网络技术先天就是一种依靠一系列软硬件设备开发的虚拟技术;其次,网络文化主体的身份建构建立在虚拟的时空环境基础之上,且是一种虚拟的身份建构。这种主体的虚拟性造成对现有文化极大的冲击力,它所带来的优势和弊端是以往任何社会的文化特点所不能比拟的。如争议很大的匿名性带给人们的自由和危险就是明显的例子。同时伴随诸如此类网络活动耳孺目染侵入我们的生活,这种主体的虚拟性已经是活生生的无法阻挡的真实,以至于人们一方面不断沉浸于虚拟的网络活动之中,一方面却质疑网络虚拟性和真实性的悼谬存在。

自由性和开放性

网络提供给网民的环境是自由的、开放的,与传统媒介相比,它是迄今为止赋予网民最大权力的媒介。首先,网络的准入门揽较低。一方面上网的硬件条件相对简单。一般网民只要拥有可以上网的电脑就能轻松的从互联网上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或是冲浪、或是学习、或是聊天交友、或是购物等等。而且随着宽带技术的不断提高,上网己经成为随时随地都能办到的事情,基本上不给网民的使用带来障碍。另一方面上网的软件要求也非常简单。网民无需大学毕业,甚至无需高中毕业,只要学习简单的计算机使用知识并熟练操作就能轻松上网。其次,网民

的自由性和网络的开放性逐步提升。因为网络给大家提供了匿名的可能和更为放的舆论环境,网民无需为自己的某些言论甚至是自己是谁而大伤脑筋。

平等性和交互性

秉承互联网创生之初的理念,互联网天生就是一个去中心的、平等的技术网络。在这里,没有贫富贵贱之分,没有等级权谋之分,没有职业好坏之分,没有文化高低之分,没有性别歧视,也没有年龄限制……权威不在,所谓的官方言论逐渐隐匿,所有人,只要遵守网络传播的规律进行网络活动,都是合法的,合情亦合理的。任何人的观点只要有新意,就可以是万众瞩目的翅楚;任何人只要你愿意加入,互联网的节点随时为你而开,哪怕是一句多么微不足道的闲谈。网络完全打破了现实社会的樊篱,使人人体会到更为理想的平等,同时延伸了建立在平等之上的交互性。因为平等的实现,交互得以进一步实现。网民利用网络沟通和交流成为家常便饭一样简单的事情。这种格局打破了传统社会单一的“教—受”模式,颠覆了传统媒介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信息传输方式,使信息的传递按照新的方式进行“互动”,从一对一、一对多发展到多对一、多对多的多级共动,涉及的环节和过程也异常复杂。

海量性和共享性

网络文化开放性的技术架构本身就是要达到资源共享,最终使参与者都便捷的各取所需,各展其能。发展到今天,网络的共享途径已经相当丰富,除了一对一各取所需的互动分享外,如今很多网络信息都是铺天盖地袭来,形成前所未有的“超富裕”和“高流量”,致使人们不得不看到很多信息,通过网络的超链接性还能浏览更多资源。从信息获取方面讲,共享性确实带来了网络文化的空前繁荣和方便快捷,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如此多的信息资源也使人们一方面淹没于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网络信息的海量性也会使部分人在没有正确方法导引的情况下进行资源共享时如同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飞。

多媒体性和多样性

网络文化发展速度之快、影响面之广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它的“多”方发展。从最初偏安一隅的非主流文化挤身为一呼百应的主流文化,多媒体性一直给网络注入着新鲜的血液。与传统媒介不同,网络集合视听于一体,文字信息、图片信息、视频信息……一步步触动着人们敏感的小神经,当前有人甚至呼吁网络文化就是文化从“文字的转向”走向另一个“图像的转向”的时代。可见多媒体性对文化的影响之深。同时,网络文化也是一种多样性的文化。它涵盖着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大文化,也包含着各种社会地位、各个年龄阶段、各个时代时期的小文化,同时还吸纳着数以亿计的“个人文化”。网络是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的交战地,也是传统文化和消费文化、大众文化、后现代文化等的交流区。

创新性

对于网络而言,创新是灵魂,但同时伴随越来越多问题的暴露,创新遭到了人们的质疑。明显的例子是,自从网络进军商业领域步入民用阶段以来,技术创新逐步取代资本成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可以说,每一轮计算机商业领域的大战都是以网络技术创新为前提的。在不断的技术创新中,微软、苹果等生产商获取了暴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经济的发展,提升着网民数字化生活的质量。但是一味的追求技术的创新只为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不去关注这种技术是不是非常必要或是被需要使生产商陷入了无尽的“技术膜拜”之中。创新大都流于形式,内容上的创新寥寥无几,而形式上的创新是否必要已经成为争议的话题。

以上这些都是网络文化的特点,这些特点可能单独存在,也可能共同出现,有时会带来正能量,有时会产生负面影响,同时根据不断推出的网络应用形式,网络还在不断的向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蔓延,可能还会产生更多的新特点。对于所有这些,我们都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兼容并蓄,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网络、使用网络。

(2)网络文化是立体的、全方位的,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来探讨网络文化的特征。事实上,每个角度都可以看到不同的特征。如有的学者认为,网络文化的基本特征是网络文化的开放性、虚拟性、互动性、渗透性、共享性。

也有学者认为,网络文化是以电子为介质的高科技文化,是一种高时效性文化,具有虚拟性、开放性、集群性、共享性、多元性、平等性和交互性等特征。还有学者认为网络文化是全球同步的文化,是全民参与的文化,是个性十足的“客”文化,是集大成的文化,是强势的文化,是增大社会风险的文化。这些说法都不无道理,从各自的侧面探索网络文化所具有的特征。但是作为基本的和本质的特征,应该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也就是网络文化所特别具有的,或者说在网络文化中反映最集中或最突出的,最能体现网络文化核心的特征。从这样的思路出来,本研究认为可以从技术性、文化精神性和主体性组成的三维度空间,来表达网络文化所具有的三维度12种特征模型(图2—l)。

网络文化的技术特征

网络文化首先是一种技术文化,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步催生出的文化。每一次技术的革命性突破,都会推动网络文化新方式新内涵的产生扩展。伴随着互联网从Web1.0、Web2.O到Web3.O换代性跳跃发展,网络文化也经历了信息浏览、资源共享、交互沟通到信息生产的不同发展阶段。可以说技术特征是网络文化最基本的属性,其它特征都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

从技术特征层面观察,网络文化的特性体现的是互联网的特性,最主要的是其虚拟性、交互性、共享性和时效性。

虚拟性

网络文化具有虚拟性。它产生并依赖于虚拟的“赛博空间”而存在,这是网络文化一切特性的基础所在。在网络产生前,人们一直生活在一个实体的空间,即物理空间。网络产生以后,人们的生存空间发生了全新的变化,“赛博空间”是一个由无数符号组成的数字化的虚拟空间,在这种虚拟空间中每一个人都可以尽情地表现,人们实现的交往实践行为,是在物理空间中难以实现的,相反许多在物理空间中难以寄托的梦想、行为可以在虚拟空间中得以实现。在物理空间里人们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的准则和习惯正在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全新的网络虚拟世界。人的角色意识在两种不同的空间里进行转换,当

人们在网络社会环境中把虚拟现实作为一种真实时,虚拟意识和观念也由此产生,现实世界表现的有限性与内心世界倾泄的无限性冲突都会在网络行为中体现出来,真实与虚幻的界限在网络世界中容易变得模糊不清。虚拟性使网络文化呈现为一种隐匿特征,匿名性就是因为虚拟而延伸出来的一个特性。网络交往表现为计算机和计算机之间数据的交换,相互交往的人并不知道对方的身份。在网上交流,人们可以隐藏自己的相貌、年龄、性别、穿着、谈吐等在物理空间里所不能隐藏的东西,而“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假如狗也学会了上网。更重要的是,人们在网络空间里完全摆脱了在真实社会中受到的各种约束、规范和心理压力,可以完全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表现自我,尤其是表现一些无法在现实世界里表达的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人生观、价值观,甚至行为活动。

交互性

交互性是指人们在网络活动中发送、传播和接收各种信息时表现为互动的操作方式。这种交互操作方式可以实现一对一的信息双向流动,也可以达到一对多、多对多的互动关系;可以是延时的,也可以是实时的。互联网作为一种崭新的传播媒体,区别于其他传统传播媒体的最本质特征,就是交互性。在互联网出现以前,传播媒体的传播交流方式基本上是单向的,互联网改变了这一切。互联网的交互式操作方式表现出多方向、大范围、深层次的特征,使人们的沟通交流方式面临深刻变革。由于交互性,在网络中,每一个网民都不仅是信息资源的消费者,同时又是信息资源的生产者和提供者。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由传统的被动式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在沟通碰撞中相互引导,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果。

共享性

信息和资源的高度共享性,是网络文化的又一基本特征。互联网的并行能力很强,它允许在同一时间内对同一信息源进行同主题的多用户访问,基本实现了资源供给与需求的一致性原则,避免了信息资源的浪费,减少了重复建库的时间和经费浪费等问题。共享性使得网络文化在存在特点和表现形式上都具有极大的趋同性,将本属于个别文化区域的资源转变成了所有文化的共同资源。这大大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渗透、融合,有助于促进各文化间的互动影响。

时效性

互联网的传播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只要能上网,就可以在网上尽情地浏览、下载、冲浪,人们传播和交流信息的方式彻底打破了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这种网络上跨时空的特点也在网络文化上刻上了深深的印记。

互联网的普及大大加快了信息的传输速度,使信息的收集、资料的查询变得更加快捷和有效。通过网络随时可以了解世界各地正在发生的事。无论是上网查询资料还是下载信息,网络是迄今为止速度最快的传播工具。

这种高时效性特征使网络文化传播迅速,更新快速。通过网络,人们可以几乎与面对面同步的速度传输文字、声音、图像、视频,且不受印刷、运输、发行等因素的限制,可以在瞬间将信息发送给千家万户,而且用户也可以随时方便、快捷地获取所需信息。高时效性使全社会更紧密地连结在一起,极大地加快了社会生活的运行节奏。

网络文化的精神特征

文化的精神属性体现了文化的价值取向和追求,标识着文化赖以生存发展

的本质特征。从网络文化的精神属性观察,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平等性、多元性、自由性。

开放性

网络文化的开放性来源于网络运行机制的开放性,开放性是互联网的根本特性之一,也是互联网的基本价值之一。任何人只要有一台电脑,就可以接入互联网,充分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互联网对任何人都是开放的,用户可以自由地访问网络上的各种资源,也可以发表各种言论,上传各种信息。

开放性意味着跨民族、跨宗教、跨国家、跨地域、跨时空。在网络文化中,开放性得到了最深刻而具体的体现。网络是一个开放的传播载体,就信息使用来说,网络空间是一个可以任意存取的环境,是思想自由交流的场所。互联网上的不同主题的网站、新闻组、论坛、聊天室、博客等,基本上都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要,去获取自己想得到的信息,任意地与世界各地网民进

行联络、交流,自由地访问各种信息资源。各种观点、思想、民族文化在这里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自由表达其观点,无论

这种观点是多么奇异,都不必受到压制而被迫保持沉默或一致。这也就意味着人类开始有了一种无时不在、不限时空、无意识形态障碍的交流,突破了以前任何形态的文化都是区域性的局限,人类的文化交融有可能在网络中得以很好地实现。

开放性还体现在个性的张扬和情感、思想的流露上,和传统的文化形态相比,网络制约的松散性和网络交流的匿名性,导致监督机制的弱化,即网络交流没有

了其他交流的社会监督、文化禁忌,交流中就少了许多心理防御,使得交流容易是最真实的,最能表达内心情感的,更有利于个性张扬的,更有益于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了解与沟通,从而深刻影响传统的文化与伦理。

平等性

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相比,基于个人电脑的网络更富有民主性,

网络文化是没有屏障的。人们在面向庞杂的网络资源时被尽可能地以兴趣、爱好、需要等不同而分化,个人能够更从容地选择和吸纳信息。

信息时代的网络文化,在参与上是垂直的,在交流上是平行的,在关系上是平等的,在选择上是自主的。因为网上交流可以是匿名的,甚至可随时更改或虚拟身份,所以它是一个没有上下级关系、没有等级障碍的平台和自由空间。

人们在走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金钱面前人人平等”的艰难历程后,将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步入一个“网络面前人人平等”的新天地。正如1996年约翰·巴罗在《电脑网络空间独立宣言))声称的:“我们正在创造一个可以自由进入的新世界。不会由于种族、经济实力、军事力量或出生地的不同而产生任何特权或偏见。”

网络为人们提供了平等参与的机会,由于网络的平等性和自主性满足了大众多层次交流的需求,极大地拓宽了大众的视野,调动了大众使用网络的积极性,共同创造网络文化的积极性。

多元性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网络具备了人类历史上几乎一切传播方式的功能。在网络中不仅能够实现用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传输信息,而且还形成了具有网络特色的一套符号系统,这套符号系统为一些固定群体的网民所接受和掌握,并迅速传播,形成了新的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信息来源的开放性带来了信息内容的多元化。网络上的文化产品没有数量限制,并且兼容各色各类文化产品和价值理念。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并存,高雅文化与低俗文化共处。形形色色的文化样式、价值观念通过网络的高速传递呈现在大众面前,满足不同品位、不同心理需求的人们需要。

多元性也反映在包容性上,网络文化使人群与人群之间的差异性、独立性、创新性、宽容性得到认同;同时,网络文化使不同文化完全冲破了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不同文化之间有了更多的机会得以相互了解和沟通。在网络文化的熏陶下,人们的需求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从而在相互交流、相互碰撞、相互冲突、相互适应之上,最终建立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相互促进的多元化社会体系。多元文化又是一体的,人们共存于信息世界中,这种既多元又一体的文化共同存在,彼此竞争,互相依存,共同发展。

自由性

网络文化的自由特性体现在人们可以自由参与,自由发表言论,自由表达观点,自由选择行为方式,自由决定价值取向等方面。网络空间无边无际,近在咫尺,又远在天涯,想近可近,想远可远。网络文化求同存异,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宽容度。

由于网络突破了传统文化的各种限制,它为每一个上网的用户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自由对话的领域。网络文化不仅增强了不同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的接触与交流,而且扩大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之间的接触,为个体的异地远程联系

提供了方便。人们在网上可以进行任意主题的、长时间的、多媒体形态而且低成本的联络,这种文化联系的自由度是前所未有的。

网络文化的主体特征

文化的主体是参与其中的人,无论这人是个体还是群体,网络文化也不例外,因为在虚拟的环境背后,主宰者还是活生生的参与其中的人。从主体特征的角度看,网络文化具有个性化、大众化、平民化和集群化。

个性化

文化主体个性化的特征,在网络空间里尤其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由于网络里是虚拟、匿名的,就给人们提供了充分展现自己个性的舞台。在网络空间,没有既定的价值标准,不存在统一的是非观念,没有强制的规范约束,只要不危及社会,不有意伤害他人,人们可以尽情展现自我,敞开心扉,无所顾及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张扬自己的个性。个性的发展在网络文化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个人的自由与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

在网络上,由于人们需求个体化、产品定制化、管理自治性、交流私有性显示出更多的个性色彩,个人的生活方式得到更多的尊重,个人的精神情感得到更

多的满足,因此,网络文化比其他任何文化形态都更强调个人价值的尊重及个人

价值的实现。人们比从前任何时候更加容易接纳众多与众不同的观点,不论有些观点是多么奇异。人们更加理解个性,接纳个性,张扬个性。

客文化流行就是网络文化个性化特征酣畅淋漓的体现。在第二代互联网上,“客媒体”层出不穷。几乎所有的门户网站、新闻网站和部分专业网站都为适应网民需要,纷纷搭建了博客、播客、掘客等平台,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客文化。许多与客媒体有关的名词和概念令人目不暇接,如博客、播客、威客、炫客、掘客、闪客、维客、印客、拼客、黑客、骇客、粉客、拍客、换客等等。博客是想写就写,播客是自导自演,威客是智慧财富,炫客是音影时尚,掘客是众淘信息,闪客是创意无限,维客是分享知识,印客是出书圆梦,拼客是圈子活动,黑客是网络攻击,骇客是恶意入侵,粉客是串联追星,拍客是影像记录,换客是享受交换。网络成了造客的地方,客是网民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专栏频道。

大众化

网络文化的大众化体现在覆盖范围的广泛性和参与受众的广泛性上。网络是全球性的,世界各个地方,不管是繁华大都市,还是偏僻小村庄都可以进行联网;网络使用者也是不分阶层、民族、贫富、老幼、男女等,都可以上网访问。互联网使用价值高、上网成本低、操作简易便捷,吸引着众多的消费人群,它是一种几乎没有门槛、没有限制的文化交流与沟通载体,凡是有条件有能力上网的人都可以进入其中。

在网络上,网络信息内容无所不包,每个网民既是文化的生产者、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传播者、消费者。互联网赋予了社会大众以选择信息、享用信息和传播信息的平等权利,人人可以随时搜集到大量信息,及时提供自己所掌握的信息,使得少数人对信息和知识的垄断难以为继。对一种观点、一种说法,网民往往会从新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由于互联网的匿名性和互动性,在网络上淡化、模糊甚至消除了作家与读者、记者编辑与受众的区别和界限,使人人参与、人人是主角成为了可能。比如《两只蝴蝶》、《老鼠爱大米》这些网络歌曲,没有参加任何权威的国家级音乐比赛,没有经过任何电视台的宣传包装,而在一夜之间迅速唱遍大江南北,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就足以说明网络文化在大众中的影响力。网络文化就是一种大众文化。

平民化

网络文化又是“草根文化”,有着很强的平民特征。在传统媒介上,普通民众缺少话语权。但在网络上,任何百姓,甚至是未成年的青少年,、都可以畅叙胸怀、指点江山,随意自由发表观点,表现出对传统的颠覆和对权威的挑战。人们不再仰视专家和学者,而是将他们的观点与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比较、进行分析,从新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于社会热门话题,甚至是国家政策,大到强国富民,小到菜蓝民生,普通百姓都可以说三道四,评头论足。网络孕育了无数的“草根”名人。

网络文化的平民化特点还取决于网络信息结构的无中心性。互联网是一个信息高度离散化的国际文化网络,从它一开始具有公众服务功能时,这个网络就失去了信息的专门化特点,而向高度综合性和广泛性发展。没有一个门类的信息可以用一种排斥法的方式对其他信息种类、信息库进行限制。而且互联网没有专门的唯一的观察机构,没有一家大公司可以完全控制它,数万个子网络的所有者都是以自己为中心的,独立平行地发布信息。因此,网络文化无论是信息的来源、信息的分布、信息的传播都显现无中心的特征,互为连接又不单纯依附。给平民百姓参与提供了极大的空间。

集群化

网络文化呈现出一种多群体化的文化结构,尤其是在互联网发展到Web2.O、Web3.O阶段,通过即时通讯工具、博客圈、论坛等,在网络空间中建立群组极为

方便。网络文化实际上就是由不同观念、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的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文化群落组成。即使是某个人自己创建的个性栏目,都有可能会成为喜欢它的网民的一个群体文化的栖所与代表。

网络文化的集群性还体现在多样和自由选择上,一个人自己可以建群营造部落,同时也可能参加其它栏目、群组的讨论,这时他就成为那个栏目上那些情趣相投的人群中的一员,即其它群体文化的一部分。网上各种类型的群体成员都想使自己所推崇的文化杰作,鹤立鸡群,大放异彩,或者在其中寻找志趣相同的知己好友,彼此享受抒发胸臆的乐趣。

新兴词汇与流行文化之间的关系

新兴词汇与流行文化之间的关系 现代新词新语的产生与文化内涵,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成功和社会的发展、社会体制不断革新、与外界交流的程度不断加深、人民生活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在语言中就是大量的新词新语出现,这给人们研究新词新语,洞悉其与文化的关系带来很好的机会。 新词新语的产生属语言变异产生的范畴,现代新词新语产生的原因大致分为三种:第一,政治气候、经济发展、开放社会导致“文化词”大量产生。第二,文化移入的影响。一种新的文化现象的出现,常常会导致一大批“文化词”出现从而引起文化体系的变化。第三,社会文化的心理作用。人们为适应一种新的文化,有趋新的心态。 新词新语是社会发展和新事物产生的镜子,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变迁的反映。因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变化与原有的语言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依据其具体情况,新词新语的产生有着不同的形式,新词新语产生的方式不同也反映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与原有的语言文化体系之间相互磨合,多元交错关系的结果。新词新语的来源有以下六种形式:新造词语、新用词语、新借词语、新转词语、新缩略词语和新衍生词语 新词新语体现网络文化对日常词语的冲击,任何一个新词语的出现均伴随一些网络现象或事件,对于关注网络的人们来说,此类词语可能不算“新”因为每天上网留言均用此类词语,但是对不是经常上

网的人来说简直就无法理解。另外,因经济日益增长,人们各方面需求增多,新词语每天都产生一大堆,所谓来得快去得快,像快餐文化。 反映现象如下: 1.社会在快速发展,如果发展的慢,那么语言的变化将不明显 2.社会的变化需要语言的发展,使得语言能够更翔实准确的反映社会的情状 3.自由的社会提供了语言出层推新的环境,给了语言活力,而新兴语言的出现也给社会带来的活力,自由的人类社会需要更自由的语言使用,自由的语言使用使人类感到对自由的追求与满意。

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第八章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本章主要讲述了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的分类及一些基本功能:并介绍了网络通信协 议和网络编址,使读者对网络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8.1 网络的基本概念 8.1.1 网络的定义 “网络”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最流行的词汇之一,但是网络的实质到底是什么?这个 问题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被认同的答案。这是因为网络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应用层 次会有如下不同的作用: ●它是一个可以获取各种信息、资料的海洋。 ●它是一个能够进行科研、办公、商业贸易等活动的地方。 ●它可以使各领域的专业人士在全球领域中直接进行学术研讨。 ●它可以为人们提供各种各样的娱乐服务,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它是能使人们与位于全球各地的朋友和家人进行通话的场所。 为了让读者先对网络有…‘个初步的印象,我们先给出网络的基本定义:“网络是一个数据通信系统,它将不同地方的计算机系统互相连接在·…起。网络可由LAN(局域网)、MAN(城域网)和W AN(广域网)的任意组合而构成。”在最简单的情况下,——个网络可由两台计算机或终端设备组成,它们之间用电缆连接,以便进行通信;在最复杂的情况下,一个网络(如Internet)则是全球的多学科技术和多操作系统的综合结晶,是全球1亿台电脑连在一起形成的巨大的信息高速公路。 8.1.2 网络的发展历史 1.ARPAnet的诞生及发展 在今天,读者可以悠闲地坐在显示屏前面,通过点击鼠标,在瞬息间与世界的另一端通信。无数的节点和服务器默默而迅速地帮您将触角伸向世界上任何一个可能达到的角落。

1960年前,人们印象中的电脑都是一些体积庞大的家伙,“连接”的概念尚未深入人心。 远程连接相当罕见,通常只有那些教育和研究机关的用户才能与一些由政府提供资金的项目连接。电脑间的连接受限于一条特殊数据电缆的最大长度。1957年美国国防部(DOD)颇有先见之明地设想开发出一种新技术,叫作“包交换”。他们的主要想法是制定一套方法,能够将国与国之间的电脑连接起来,而且使最终建立起来的干线结构尽可能稳定,同时具有强大的容错性。即便其中的一部分由于灾难性的事件甚至战乱而被破坏,其他部分仍然能够正 常通信。由此诞生了一个示范性的网络,叫作ARPAnet,其中ARPA是DOD的一个部门“高级研究工程管理局”(AdvancedResearchProjectsAgency)的缩写。这个示范性的网络便是今I 天Web的前身,在当时,只有—些大学和研究机构通过一条50bitls的环路连接在——起。 从这些连接在…—起的少数机构中,人们认识到了协同工作的价值和便利条件,因而越 来越多的人们逐渐地将各自的机构连接起来。为科研任务提供设备、-计算机和软件的制造商也陆续加入了这种连接。在20多年的发展中,网络为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服务。随着早期连接的较大机构中的工作人员向较小机构的转移和扩散,网络每年也得到了新的发展。 在70年代中期,最早的协议Telnet、FTP(文件传输协议) 和“网络控制协议”(NCP) 的最初版本被正式制定出来。但那时只提供了极少的客户机/服务器功能。通过Telnet,机器可从一个远程位置登录,并执行命令行操作。利用FTP,可以在不同机器间传输文件。NCP 提供了基本的数据传输控制和网间定址代码。{ 1972年,在华盛顿召开的“国际计算机通信会议”(1CCC)为公众演示了——个示范性网络,普通人可以用它跨越国界运行程序。同时会议还建立了“国际信息处理联盟”(1EIP),它是今天因特网的国际化连接基础。 2.网络实施方案的新发展 以太网的概念最开始是在1973年由Xerox(施乐公司)的Palo Alto(帕拉图)研究中心提出来的。这个概念的基础是将随机访问无线系统的方法应用到一个同轴电缆里的想法。今天的 以太网是世界-卜最流行的网络媒介。在开始开发的时候,以太网就将自己的设计目标定在填补长距离、低速率网络连接所造成的真空地带,专门建立高速率、专门化、短距离的电脑间的连接。 那时出现的另—‘个流行标准是令牌环,令牌环网络最开始时是由IBM公司在开发以太网的同——个时期里设计出来的。即使到现在令牌环仍然是IBM的主要局域网技术,它的流行程度仅次于以太网。 互联网络正在持续得以扩展,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需要访问计算系统,那时主要是为了发电子邮件。远程连接服务也开始得到开发。跨越众多的公共数据网络(PDN),需要通过

中日颜色词语及其文化象征意义

中日颜色词语及其文化象征意义 李庆祥 颜色只不过是人的一种主观感觉,这种感觉 有的称之为色彩感觉,如日本人的原始色彩感觉 是赤为明、黑为暗、白为显、青为晕,这与我国古代 用颜色代表“五行”“五方”如出一辙。人给每一种 色彩感觉都确定了名称,而记载这些颜色名称的 词就是颜色词。颜色的名称多源于能够提炼染料 的自然物质,如与植物有关的红色类颜色词,汉语 中有:枣红、石榴红、桃红、玫瑰红、山碴红等;日语 中有:极色、杠梅色、桃色、蔷薇色、珊瑚色、撅子 色、毒色、茜色等。与矿产物质有关的黄色类颜色 词,汉语中有:金黄、土黄、蜡黄等;日语中有:雄 黄、黄土色、象牙色、生壁色等。与动物有关的颜 色词,汉语中有:鹅黄、鸡冠红、猩红、鱼肚白、鹦鹉绿、乌黑等;日语中有:鸭色、娃色、梅鼠、猩猩耕、 海老茶、狐色、胳鸵色、雀色、莺色、氛羽色等。也 有的是人通过想象、联想而以自然物确定的。这 一类的颜色词,汉语中有:天蓝、水绿、苔青、月白、 雪白、火红、水红等;日语中有:廿夕了工口一(阳 光色)、苔色、苗色、水色、空色等。因为中日两国 丝染纺织业历史悠久兴旺发达,大部分颜色词与 丝染纺织业有密切关系。《说文解字》系部有关丝 帛的颜色词就有很多,如“红、绿、紫、绛、维、缉、绢(白色)、缥(白青色)、堤(丹黄色)、细(黑色)、素” 等;日语中除了与汉语相同的“红、绿、紫、绛、啡、给、缥”等外,还有“棘色、洗朱、瓶视、一斤染”等。在古代,绢是中国特有的丝织物,唐·颜师古注: “绢,生白增,似嫌而疏者也。”所以用它来代表白 色,反映出中国丝织文化的背景。而日语把酿酒 用的拥霉的颜色叫做“翅魔”,这是一种略带灰的 黄绿色,是日本的禁色之一,反映出日本酿造文化 的背景。类似上述许多颜色词,它不仅表示出不 同的色彩,而且还从某个侧面反映出不同民族的 文化和生活的特征。 3.颜色词的文化象征意义 中日颜色词都蕴涵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心态和 感情色彩,所以颜色词多数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一般认为,颜色词的象征意义是通过客观事物的 色彩联想而生发出来的,即人们常说的看到某种 颜色就会产生某种联想。所以,不同的颜色词具 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同一个颜色词在不同的民族 语言中其象征意义也不尽相同,某些颜色词即使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词新语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判断能力。 2.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搜集整理一些新词新语,分析它们所反映流行文化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新产生的词语中领略当代流行文化,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语言的意识,并能试着作出较深层次的分析和理性的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新词新语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搜集整理一些新词新语,领略当代流行文化,对新产生的词语作出较为深层次的透视和理性的思考。 三、教学创意 设计教学时,我主要体现了新课标中的三点“实施建议”: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前我将学生分成八个小组,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让他们在合作学习的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二是关注学生的积累及思维的发展,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我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搜集整理新词新语,并要求他们理性思考这些词语所反映出的文化现象,使课堂探究更有深度;三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对话。教学中我以秀自己导入新课,最后以学生秀自己结束,让师生处于平等的位置,使课堂氛围更为和谐。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很高兴地和大家一起学习《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说实话,在准备这节课时我才发现自己已经out了,好多的新词新语都是我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我的感受正如崔健的一句歌词:“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经过一番恶补,我终于也掌握了一些。下面我就用新词新语来给大家介绍介绍我自己,一来和大家交个朋友,二来也算是抛砖引玉,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你们也能踊跃展示自己,让我们更好的交流。(出示课件1) 秀秀我 姓名:庞俐敏 昵称:plmm 年龄:是奔奔族非新新人类

关于的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

关于汉英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语言中最为活跃的元素,而颜色词更与我们人类密切相关,体现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特征。本文就汉英两种语言中基本颜色词汇的不同文化内涵进行了对比分析,其目的在于能够更好更为准确地使用颜色词的同时,进一步到达交际的目的。 关键词基本颜色文化特征对比交际 一、颜色词语的意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词语又是语言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语言中最能反映文化特征的部分。它们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包含着丰富、复杂的文化信息,如地理环境、历史传统、政治经济、风俗民情、宗教信仰、审美取向、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等等,其中色彩词语最能体现出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特征,使不同民族的语言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带有明显的文化烙印。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不同文化和语言中带有颜色的词汇时,要充分理解该颜色在不同地区和领域中的显著特征和具体内涵,切不可“望文生义”。 颜色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颜色打交道。大干世界的颜色种类无穷无尽,有各自的独特物理属性,在语言中也有鲜明生动的体现。对颜色的认知,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范畴之一。世界各民族语言表达颜色的词语数量不一,分类各异。但英语和汉语对基本颜色词的分类差别不大。汉语中有赤、橙、黄、绿、青、蓝、紫,英语中有 red(~),white(白),black(黑),green(绿),yellow(黄),blue(蓝),purple(紫),gray(灰),brown(棕)。这些基本颜色之间有相同的方面,也有不同的区别。不同之处主要受到地理环境、民情风俗、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使不同的颜色在视觉和心理上对不同地区和民族的人产生不一样的联想和象征意义。下面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几种主要颜色词进行一下对比研究。 二、颜色词语的翻译 1.红色 (red)

网络基本概念(一)

网络基本概念(一) (总分:9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选择题{{/B}}(总题数:50,分数:50.00) 1.组建一个星形网络通常比组建一个总线型网络昂贵,是因为________。 (分数:1.00) A.星形集线器非常昂贵 B.星形网络在每一根电缆的末端需要昂贵的连接头 C.星形网络接口卡比总线型接口卡昂贵 D.星形网络较之总线型需要更多的电缆√ 解析: 2.网络协议精确地规定了交换数据的________。 (分数:1.00) A.格式和结果 B.格式和时序√ C.结果和时序 D.格式、结果和时序 解析: 3.在下列传输介质中,________的抗电磁干扰性最好。 (分数:1.00) A.双绞线 B.同轴电缆 C.光缆√ D.无线介质 解析: 4.关于因特网,以下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 (分数:1.00) A.用户利用HTTP协议使用WEB服务 B.用户利用NNTP协议使用电子邮件服务√ C.用户利用FTP协议使用文件传输服务 D.用户利用DNS协议使用域名解析服务 解析: 5.下列有关网络拓扑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 (分数:1.00) A.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网络结点间的分布形式 B.目前局域网中最普遍采用的拓扑结构是总线结构 C.树形结构的线路复杂,网络管理也较困难√ D.树形结构的缺点是,当需要增加新的工作站时成本较高 解析: 6.在网络环境下,每个用户除了可以访问本地机器上本地存储之外,还可以访问服务器上的一些外存,这种配备大容量的海量存储器的服务器是________。 (分数:1.00) A.文件服务器 B.终端服务器 C.磁盘服务器√ D.打印服务器 解析: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新词新语产生的原因和规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音。 2、能正确评价和运用新词新语。 3、能从新产生的词语中领略当代流行文化,试着作出较深层次的分析和理性的思考。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评价新词新语,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言。 2、难点:能正确运用新词新语,试着领略当代流行文化。 一、课题导入 有人说语言是一条流动的河流,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风景;也有人说新词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的变迁。 现如今,粉丝不仅只是食品,备胎不只是汽车配件,爆炒不再仅限于厨房,狗仔队不是由狗组成的,语言进入了超级“选秀”时代。同学们了解新词新语吗?下面让我们来猜一猜以下词语的含义: 猜猜下面三个词的意思 唐僧——婆婆妈妈、比较繁琐的人 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 蛋白质——笨蛋、白痴、神经质 (学生活动完成后,出示课题:《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二、预习检查 请各小组展开讨论,将本小组搜集到的新词新语整理归类,5分钟后由小组代表展示本组所搜集的新词新语。 教师小结: 数字组合类:886、666、9494、55555555 文字谐音类:偶、肿么办、有木有、鸭梨山大 外文字母词:NBA、CP、OK 字母汉字混合词:hold住、ATM机 衍生缩略类:然并卵、城会玩、不明觉厉 旧词新用类:然并卵、城会玩、不明觉厉 符号表情类:^-^ ,--! 外来音译词:披萨、咖啡、哦买噶、狗带 网络新造词:萌萌哒、吓死宝宝了、颜值 三、什么是新词新语 新词新语也就是新出现的词语和流行语,就是指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广为传播使用的语言。 四、新词新语产生的途径 合作探究1 结合你所搜集的新词新语,探究它们产生的途径,并思考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的关系。

浅谈网络新词的文化现象

浅谈网络新词的文化现象 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运用,市场经济的形成及各种新事物的产生,出现了很多以往没有的,但能深刻反映现实的词语。再加上网络的广泛使用,使这些新词传播速度加快,也烙上了新时代的网络印记。久而久之,网络新词的出现与传播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 所谓网络语言,是由网民创造并于网络交流中使用的一种媒体语言。它广泛地出现在聊天、网络论坛等各种互联网应用场合,代表了一定的互联网文化,并渗透到现实生活中,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网络语言来源广泛,多取材于方言俗语、各门外语、缩略语、谐音、误植、甚至以符号合并以达至象形效果等等,属于混合语言,通常使用注音文、拼音首字母或火星文。而且由于语言及文化的不同,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互联网语言。

在中国,网络语言并不止于中文,西方文化的渗入使得网络新词更加多元化。所以我将从英语网络新词和中文网络新词探究它们的应用状况、产生的原因、构词规律、、社会意义以及利弊。 英语网络新词可以用构词法分为以下几类: 一、首字母缩写词 这类词主要沿用传统的电报电传缩略语, 通常是取出词组中每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构成一个新词。这些词汇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含义,并且被广泛接受和应用。 NZ: New Zealand(新西兰) CEO :Chief Executive Officer(首席行政长官) BTW: by the way (顺便说一下) BBS:Bulletin Board System (公告牌系统) IE: Internet Explorer (网络搜索器) 二、复合词 复合词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网络构词手段,而合成构词的系列化是网络英语构词的主要特点之一。其中与elect ronic ( 简称为e) , cyber , hyper ,web 等词构成的合成新词的数量为最多。如: hypermedia (超媒体) hyperlink (超级链) cyberculture (网络文化) cybercrime (网络犯罪) 网上商务(e - business) biotech = biology + technology (生物技术) 其中,复合词中派生词得到大量使用,如: 1. re - : reboot 重新起动retry 重试, recyclebin 回收站, refresh 刷新, replay 回放。 2. pre - : preview 预览, preset 预置, prescan预扫描, preprocessor 预处理程序。 3. inter - : internet 因特网, interactive 交互式的, interface 界面, interlace 隔行。 4. digit - “数字的,数据的”: digitcam 数码相机digerait 网络专家; 5. - naut“操作者”: internaut 网上漫游者; 6. - ware“件, 软件”: freeware 免费软件; shareware 共享软件; groupware 群件。 三、旧词引申新义的使用 许多普通词汇在网络英语中被赋予了新意,利用原来词义的本体转换成喻体来表达。这样出现的引申和扩展过来的新词生动形象,让人心领神。 如:window 本来为“窗户”之意,在计算机语言中,意为“电脑视窗”。 mouse“老鼠”,则指计算机设备的“鼠标”。 memory“记忆”,具有了“内存”的色彩。 library 意为“图书馆”,在科技信息术语中,专指“信息库”。 menu 原指饭店菜单,引申为屏幕上以另框显示程序中具体内容的选项或指令的清单。surfing 由冲浪手在水面滑行而得的比喻,指在因特网上浏览访问众多信息。 以上是英语网络新词的一些发现,我们再看中文网络新词,会发现有很多新词也与英语网络新词相互影响。

汉语中有关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汉语中有关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汉语中对颜色词的使用方式表现的是汉民族的文化心态和感情色彩: 黑色:黑者北方也,所以古人认为黑色代表北方、冬天,象征悲凉、萧瑟、愤怒。一些情况下黑色则代表不能见光,如黑心、黑帮这样的词就给人不愉快的感觉。黑色和铁的颜色相似,所以黑色也象征着铁面无私,正直。在京剧中,黑色脸谱的人代表刚正不阿,严正无私,性格严肃,不苟言笑,如包公、张飞、李逵等。黑色在古代也是尊贵和庄严的象征,在现代除了这两种含义,黑色还代表神秘,因为远古时代的人们惧怕黑暗,所以黑色也象征恐惧和神秘。因此在严肃高级的场合,男子着黑西装,女子着黑色礼服被视为庄重,典雅。而在丧葬和祭奠时,亲人朋友也穿着黑色、戴黑纱以示肃穆和尊重。

白色:白色自古有象征死亡、凶兆的含义,是生命枯竭的表现,在办丧事时,人们设白色的灵堂,家属则要披麻戴孝(穿白色孝服)。白色在很多情况下都表示不好,如:从政治上看,白色又象征腐朽、失败、如革命时期把国民党称作百匪;而战争中失败投降则用举白旗代表;把知识浅薄、没有功名的人称作白丁;在京剧中,白色脸代表奸诈多疑,如曹操。白还代表空,没有任何收获,如“白忙”,不付出,如“白拿白吃”。其好的一面,如:在诗人的眼里白色如雪,又代表无暇、单纯和高洁,作为美好品质的象征被称颂。 红色:红色代表积极意义的时候很多,红色和血的颜色一致,所以让人联想到牺牲、忠诚,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又因为和火焰同色,让人联系到热情、温暖、明艳的特征。于是变成成功、吉利、忠诚和兴旺发达的象征,如红包、红利、

一炮而红这样的词,这也源于古代对太阳神的崇拜。结婚时的服饰和很多装饰都用红色来表示喜庆。红也是富贵的象征,古代达官贵人的住宅也被称作“朱门”。京剧中,红色脸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如关羽。红还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被用来象征革命者进步、刚毅、乐观和赤胆忠心的形象。而“红粉、红颜”等词被用来代表女性,可能与女性使用的胭脂等有关。表示消极意义时,红色被赋予了激愤和妒忌的情感色彩,如:面红耳赤、眼红、脸红脖子粗等词。 黄色:黄色在古代中国是帝王世家的专用颜色,因为在五行中,黄色居中,而且代表了金木水火土中的“土”有土地,国土的含义,居于正中,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又象征着中央皇权和社稷。班固《汉书·律历志上》曰:“黄色,中之色,君之服也。”黄色是中央大地之色,是统治者衣服的颜色。因此与帝王有关的事物大都以

第一课 网络的基本概念

第1课网络基础知识 一、教学内容:网络基础知识 二、学习目标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知识。 (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软件和硬件。 (3)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四、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的结构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教学演示法 六、教学课时: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引言 网络是一种信息的来源途径,可能大家还不是很清楚网络中如何获得信息,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研究网络,看网络究竟是什么?网络有何用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下面我们开始讲这节新课: (二)讲授新课 (板书)网络基础知识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把若干台计算机利用信息传输介质和连接设备相互连接起来,在相应的网络协议软件支持下,实现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和资源共享的系统。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三个要点:一是网络是计算机有两台或两台以上,二是信息传输介质和连接设备,三是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是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以上我们简单定义了一下计算机网络,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构成。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一般可分为两大类:1、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简称LAN),、2、城域网(Metropolian Area Network,简称:MAN)3、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简称WAN) 。局域网,顾名思义,局,小,指在同一建筑物内或地理位置在一定范围内的多台计算机组成的网络。比如:一个校园网就是一个局域网,通过局域网,共享系统资源,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和管理效率。而城域网和广域网

的覆盖面积辽阔,通常是以连接不同地域的大型主机系统组成的。当前大多数全国性网络都是广域网,局域网与广域网是以覆盖范围的大小来分的,如将两者相互连接就形成网际网络,简称网际网(network of network)。网际网使网络的功能得到更充分的扩展,目前最大的全球性网络因特网(Internet)就是一个网际网,现在国内的中国银行国内骨干网、民航售票网等等都是网际网。好,网络的分类就讲到这里,接下来我们讲: 3、网络的结构形式 网络的结构形式是指网络中各节点(又叫站点)之间的连接方式,下面介绍几种较常见的网络结构。网络的拓扑结主要有星型、环型和总线型等几种:(1).星型结构 星型结构是最早的通用网络拓扑结构形式。其中每个站点都通过连线(例如电缆)与主控机相连,相邻站点之间的通信都通过主控机进行,所以,要求主控机有很高的可靠性。这是一种集中控制方式的结构。星型结构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控制处理也较为简便,增加工作站点容易;缺点是一旦主控机出现故障,会引起整个系统的瘫痪,可靠性较差。星型结构如图所示。 (2).环型结构 网络中各工作站通过中继器连接到一个闭合的环路上,信息沿环形线路单向(或双向)传输,由目的站点接收。环型网适合那些数据不需要在中心主控机上集中处理而主要在各自站点进行处理的情况。环型结构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缺点是环中任意一点的故障都会引起网络瘫痪,可靠性低。环型拓扑结构如图所示。 (3).总线型结构 网络中各个工作站均经—根总线相连,信息可沿两个不同的方向由—个站点传向另一站点。这种结构的优点是:工作站连入或从网络中卸下都非常方便,系统中某工作站出现故障也不会影响其他站点之间的通信,系统可靠性较高,结构简单,成本低。这种结构是目前局部网中普遍采用的形式。总线型结构如图所示。 以上3种网络结构是最基本的网络结构形式,实际应用中往往把它们结合起来使用。 (四)使用校园网 校园网是种最常见的局域网,它是全校师生共同学习资源库和学习园地。下面我们学习使用在校园网中的共享资源,以及如何把自己计算机中有用的、好玩的资

论 中国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论中国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摘要:人类生活与颜色息息相关,在人类语言中有着大量的表示色彩的颜色词。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因而这些颜色词除表示基本色彩意义外,还被赋予了丰富的感情色彩和文化内涵。然而“社会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的发展变化,归根结底是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语言既然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文化的发展变化就必然会在语言中有所表现。”①颜色词作为语言词汇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保持其基本文化内涵的同时,必然也会随着社会的变化发生一些变化。颜色词也以它们解释角度的不同包容了多重甚至相矛盾的文化内涵。本文主要从不同时空和不同视角来探讨红、白、黑、黄、绿五种常见中国颜色词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中国;颜色词;文化内涵;发展;矛盾 一、中国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一)红色 提到中国,提到颜色,很多人想到的词就是“红色”:红色的中国结、红色的对联、红色的汉服、红色的国旗、红色的灯笼、红色的结婚场面……红色是中国人最喜欢的颜色,民间有俗语说“紫多发恶,红主新”,②因此在新婚婚礼上和辞旧迎新的春节人们都喜欢用红色来装饰。“开门红”“红双喜”“生意红火”“走红”,这些词都表达了中国人认为红色是能带来运气的颜色。 红色在中文中最早也被称为“赤”色,代表着吉祥、喜气、热烈、奔放、激情、斗志。中国人以红为贵,古书上的记载,几乎每一位皇帝都会被附会出一段这种神秘的故事,罩上一层九五之尊的光环。红色从而演化为高贵、尊严的意义。古代宫殿室内色彩以红色为主色调,帝王宫殿叫丹墀、朱阙、丹楹等,象征喜庆和富贵。古代高贵人家叫朱门,杜诗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还有朱户、朱邸、朱轮皆是尊贵者、有权有势者专有词。红色服饰自古也显得尊贵,“《诗经·七月》:‘我朱孔阳,为公子裳。’《礼记·月令·孟春三月》:‘天子居名堂太庙……衣朱衣,服赤玉。’中古时代以朱赤为高官之服色也与此一脉相承。”③ 这种自古以来的意识观念一直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传统的中国婚礼上,新娘要穿大红衣服,盖红头巾,门窗上要贴大红喜字,桌上点上红蜡烛,这样不但给婚礼带来喜庆的气氛,更让人联想到婚后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春节点红蜡烛、贴红对联、新衣以红色为主。逢年过节,送的是红包……出现

新词语及流行文化

新词语及流行文化 威远县职业技术学校吉树奎 “骨灰级”教练两年前,中国篮坛老帅蒋兴权执教辽宁队,某媒体发表了一篇文章,把蒋兴权称作“骨灰级教练”。在新闻发布会上,蒋兴权评价完比赛后突然问:“××晚报的记者有没有?”一位后排的小伙子点了头。老蒋火气忽然上来:“今天我看了报纸,他们居然说我是‘骨灰级教练’!我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意思,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说法,恐怕世界上都没有‘骨灰级教练’一说。这位小伙子,你们在报纸上这么公开说话,可是折我的寿啊!”趁老蒋顿了顿的工夫,那位小伙子解释道:“不是那个意思,我们那么说是尊敬您。”“什么?有这么尊敬的吗?骨灰啊,那是死人才有的。咱在这里把话挑明了,谁比谁先死还不一定呢!你们说我是德高望重,但也不能说我是骨灰级吧?”主持人见状忙宣告发布会结束,但两人还是你一言我一语地争吵起来。 “语言和社会共变”,社会文化生活的变化,势必反映到语言的词汇之中…… 流行语,一个时代的烙印…… 70年代:下乡、粮票、布票 80年代:下海、喇叭裤、万元户 90年代:下岗、抗洪、大哥大、泰坦尼克、美女作家 本世纪初流行语:911、本·拉登、反恐、申奥、入世 近五年流行语:和谐社会、物权法、铁路提速、神舟六号、八荣八耻、侵权、非典 我国第一部、也是使用最广泛的汉语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最新面市,是历次修订中幅度最大的一次。收录了反恐、丑星、动漫、个唱、做秀、偶像剧、星探等新词。 网上丑女不叫丑女,叫恐龙网上丑男不叫丑男,叫青蛙网上高手不叫高手,叫大虾 网上低手不叫低手,叫菜鸟支持不叫支持,叫顶强烈支持不叫强烈支持,叫狂顶兴奋不叫兴奋,叫high 特兴奋不叫特兴奋,叫至high 蟑螂不叫蟑螂,叫小强 被无数蚊子咬了不叫被无数蚊子咬了,叫新蚊连啵就是不叫就是,叫94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1(网络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网络的基本概念 一、目标: 1、师生互相认识, 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构成 3、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4、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重难点: 重点:计算机网络的构成和分类。 难点: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到处可以找到网络的影子,如校园网、住宅小区的网络、家庭中电脑连接到的宽带网络。网络世界,实际上是由我们身边以及全世界许许多多的计算机连接而成。因此,我们就从身边的网络来了解网络技术相关概念。 (二)计算机网络的构成。 把两台或更多的计算机用信息传输介质(双绞线、光缆、微博、卫星信道等)和连接设备(有线网卡、无线网卡、交换机、调制解调器、光纤收发器等)相互连接起来,在相应的网络协议软件的支持下,实现计算机之间资源共享和信息通信的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 在计算机网络中,用来提供各种服务并对网络进行管理的计算机称为服务器(Server),其它普通计算机称为工作站(Workstation)。 问题讨论: 1、构成计算机网络的要素有哪些? 2、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三)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式。下面分别按照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覆盖范围两种标准对网络进行分分类。 1、按照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

2、按照网络的覆盖范围分类 按照网络的覆盖范围分类,通常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覆盖大小: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网络简称: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因特网(interne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广域网,它把世界各地的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连接在一起。 问题讨论: 1、按照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可以把计算机网络分为、和三种基本结构形式。 2、按照网络的覆盖范围分类,可以把计算机网络分为、和三种基本结构形式。 3、世界上最大的广域网是()。 4、连连看: 广域网LAN 城域网Internet 局域网WAN 因特网Workstation 服务器MAN 工作站Server 四、达标测试。 观察我们自己的微机室思考一下问题: 1、我们的微机室网络按照拓扑结构分是属于哪种网络? 2、我们的微机室网络按照覆盖范围分是属于哪种网络? 3、哪些是传输介质? 4、哪些是连接设备? 五、课堂总结。 六、学生上机练习。

英汉基本色彩词文化内涵比较及翻译(英文翻译)

Table of Contents ⅠIntroduction……………………………………………………………………….. ⅡSocial attributes of Color…………………………………………………………… 2.1 Color and history………………………………………………………………. 2.1.1 Clothing color symbolizes the throne……………………………………… 2.1.2 Construction and Clothing color reflects ranks…………………………… 2.1.3 Clothing colors reflect the professional…………………………………… 2.2 Color and ritual practices……………………………………………………… 2.3 Color and politics……………………………………………………………… 2.4 Color and the economy…………………………………………………………ⅢDifference Implications of Colors 3.1 Red…………………………............................................................................ 3.2 White…………………………………………………………………………. 3.3 Black…………………………………………………………………………. 3.4 Y ellow……………………………………………………………………….. 3.5 Green………………………………………………………………………… 3.6 Blue…………………………………………………………………………. ⅣEnglish translation of basic color words 4.1 Direct translation of color words…………………………………………… 4.2 Changing color words……………………………………………………… 4.3 Abandoning color words…………………………………………………… 4.4 Adding color words………………………………………………………… ⅤConclusion………………………………………………………………………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及简答

1.广域网覆盖范围从几十千米到几千千米,可以将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几个洲的计算机和网络互联起来的网络 2.城域网可以满足几十公里范围内的大量企业、机关、公司的多个局域网互联的需要,并能实现大量用户与数据、语音、图像等多种信息传输的网络。 3.局域网用于有限地理范围(例如一幢大楼),将各种计算机、外设互连的网络。 4.无线传感器网络一种将Ad hOC网络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相结合的新型网络 5.计算机网络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6.网络拓扑通过网中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来反映出网络中各实体间的结构关系 7.ARPANET 对Internet的形成与发展起到奠基作用的计算机网络 8.点对点线路连接一对计算机或路由器结点的线路 9.Ad hOC网络一种特殊的自组织、对等式、多跳、无线移动网络。 10.P2P所有的成员计算机在不同的时间中,可以充当客户与服务器两个不同的角色,区别于固定服务器的网络结构形式 1.0SI参考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0制定的网络层次结构模型。 2.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与各层协议的集合。 3.通信协议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约定与标准。 4.接口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交换信息的连接点。 5.数据链路层该层在两个通信实体之间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通过差错控制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 6.网络层负责使分组以适当的路径通过通信子网的层次。 7.传输层负责为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进程通信服务的层次。 8.应用层.0SI参考模型的最高层。 1.基带传输在数字通信信道上直接传输基带信号的方法 2.频带传输利用模拟通信信道传输数字信号的方法 3.移频键控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角频率来表示数据的信号编码方式 4.振幅键控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振幅来表示数据的信号编码方式 5.移相键控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相位值来表示数据的信号编码方式。 6.单模光纤光信号只能与光纤轴成单个可分辨角度实现单路光载波传输的光纤 7.多模光纤光信号可以与光纤轴成多个可分辨角度实现多路光载波传输的光纤 8.单工通信在一条通信线路中信号只能向一个方向传送的方法 9.半双工通信在一条通信线路中信号可以双向传送,但同一时间只能向一个方向传送数据 10.全双工通信在一条通信线路中可以同时双向传输数据的方法 11.模拟信号信号电平连续变化的电信号 12.数字信号用0、1两种不同的电平表示的电信号 13.外同步法发送端发送一路数据信号的同时发送一路同步时钟信号 14.内同步法从自含时钟编码的发送数据中提取同步时钟的方法 15.波分复用在一根光纤上复用多路光载波信号 16.脉冲编码调制. 将语音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方法 1.纠错码让每个传输的分组带上足够的冗余信息,以便在接收端能发现并自动纠正传输差错的编码方法 2.检错码让分组仅包含足以使接收端发现差错的冗余信息,但是不能确定哪个比特出错,并且自己不能纠正传输差错的编码方法。 3.误码率二进制比特在数据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 4.帧数据链路层的数据传输单元 5.数据链路层协议为实现数据链路控制功能而制定的规程或协议。

网络基础知识总结

网络IP 、子网掩码、路由器、DNS基础知识总结! 网络的基本概念 客户端:应用C/S(客户端/服务器)B/S(浏览器/服务器) 服务器:为客户端提供服务、数据、资源的机器 请求:客户端向服务器索取数据 响应:服务器对客户端请求作出反应,一般是返回给客户端数据 URL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统一资源定位符) 网络中每一个资源都对应唯一的地址——URL IP 、子网掩码、路由器、DNS IP地址 IP地址是IP协议提供的一种统一的地址格式,它为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网络和每一台主机分配一个逻辑地址,以此来屏蔽物理地址(每个机器都有一个编码,如MAC上就有一个叫MAC地址的东西)的差异。是32位二进制数据,通常以十进制表示,并以“.”分隔。IP地址是一种逻辑地地址,用来标识网络中一个个主机,在本地局域网上是惟一的。 IP IP(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它是能使连接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通信的一套规则,规定了计算机在因特网上进行通信时应当遵守的规则。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只要遵守IP协议就可以与因特网互连互通。IP地址有唯一性,即每台机器的IP地址在全世界是唯一的。这里指的是网络上的真实IP它是通过本机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与"运算然后再通过各种处理算出来的(要遵守TCP协议还要加报文及端口什么的,我没有细追究,现在还用不上,反正暂时知道被处理过的就行了),顺便教大家查自己真实IP的方法: 子网掩码 要想理解什么是子网掩码,就不能不了解IP地址的构成。互联网是由许多小型网络构成的,每个网络上都有许多主机,这样便构成了一个有层次的结构。IP地址在设计时就考虑到地址分配的层次特点,将每个IP地址都分割成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以便于IP地址的寻址操作。 IP地址的网络号和主机号各是多少位呢?如果不指定,就不知道哪些位是网络号、哪些是主机号,这就需要通过子网掩码来实现。什么是子网掩码子网掩码不能单独存在,它必须结合IP地址一起使用。子网掩码只有一个作用,就是将某个IP地址划分成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子网掩码的设定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与IP地址相同,子网掩码的长度也是32位,左边是网络位,用二进制数字“1”表示;右边是主机位,用二进制数字“0”表示。假设IP地址为“192.168.1.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其中,“1”有24个,代表与此相对应的IP地址左边24位是网络号;“0”有8个,代表与此相对应的IP地址右边8位是主机号。这样,子网掩码就确定了一个IP地址的32位二进制数字中哪些是网络号、哪些是主机号。这对于采用TCP/IP协议的网络来说非常重要,只有通过子网掩码,才能表明一台主机所在的子网与其他子网的关系,使网络正常工作。 常用的子网掩码有数百种,这里只介绍最常用的两种子网掩码。

网络基本概念..

第1章计算机网络基础 习题: ⒈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答:所谓计算机网络是指利用通讯手段,把地理上分散的、能够以相互共享资源(硬件、软件和数据等)的方式有机地连接起来的、而又各自具备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⒉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基本功能? 答:计算机网络具有下述功能: ⑴数据通信。网络中的计算机之间可以进行数据传输,这是网络最基本的功能。 ⑵资源共享。入网的用户可以共享网络中的数据、数据库、软件和硬件资源,这是网络的主要功能。 ⑶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用户可以借助硬件和软件的手段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⑷能进行分布处理。可以把工作分散到网络中的各个计算机上完成。 ⑸可以集中控制、管理和分配网络中的软件、硬件资源。 ⒊计算机网络由哪些部分组成? 答:计算机网络都应包含三个主要组成部分:若干台主机(Host)、一个通讯子网和一系列的通信协议。 1.主机(Host):用来向用户提供服务的各种计算机。 2.通讯子网:用于进行数据通信的通信链路和结点交换机。 3.通信协议:这是通信双方事先约定好的也是必须遵守的规则,这种约定保证了主机与主机、主机与通信子网以及通信子网中各节点之间的通信。 ⒋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何含义? 答:网络体系结构:是指用分层研究方法定义的网络各层的功能,各层协议和接口的集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77年提出了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相连通的标准框架,即“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简称OSI/RM。OSI参考模型共分七层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⒌简述广域网和局域网的区别。 答:局域网在距离上一般被限制在一定规模的地理区域内(如一个实验室、一幢大楼、一个校园。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⑴地理范围(小)有限,参加组网的计算机通常处在1~ 2km 的范围内;⑵信道的带宽大,数据传输率高,一般为1~ 1000Mbps;⑶数据传输可靠,误码率低;⑷局域网大多采用总线型、星型及环型拓扑结构,结构简单,实现容易;⑸网络的控制一般趋向于分布式,从而减少了对某个节点的依赖性,避免一个节点故障对整个网络的影响;⑹通常网络归一个单一组织所拥有和使用,不受公共网络管理规定的约束,容易进行设备的更新和新技术的引用,不断增强网络功能。 广域网最根本的特点就是机器分布范围广,一般从数千米到数千千米,因此网络所涉及 的范围可以为市、省、国家,乃至世界范围,其中最著名的就是Internet。广域网常常借用传统的公共传输(电报、电话)网来实现。数据传输率较低,再加上传输距离远,因此错误率也比较高。网络的通信控制比较复杂,要求联到网上的用户必须严格遵守各种标准和规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