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_专题二 经济法总论(1)

第2讲_专题二  经济法总论(1)
第2讲_专题二  经济法总论(1)

专题二经济法总论

考点一:经济法的渊源

(一)我国的人大与行政体系(补充)

(二)我国的法律渊源

经济法的渊源是指经济法律规范借以存在和表现的形式。

经济法的渊源有:

1.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经济法的基本渊源,是经济立法的基础。

2.法律

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其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是经济法的主要渊源;

以法律形式表现的经济法律规范是经济法的主体和核心组成部分。经济法律包括:《证券法》《公司法》《保险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企业破产法》《注册会计师法》《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国人民银行法》,等等。

3.法规

法规包括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其效力次于宪法和法律。

(1)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为执行法律规定及履行宪法规定的行政管理职权的需要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2)地方性法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等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我国的人大与行政体系(补充)

4.规章

规章包括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1)部门规章是指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的规章。

(2)地方政府规章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的规章。

规章是法律、行政法规的补充,对正确适用和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具有重要意义。

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依法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6.司法解释

司法解释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在总结审判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发布的指导性文件和法律解释。司法解释也是经济法的渊源之一,例如,最高人民法院颁发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等等。

【提示】最高法发布的指导案例不是我国的法律渊源。

7.国际条约、协定

国际条约、协定是指我国作为国际法主体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双边或多边协定及其他具有条约、协定性质的文件。国际条约、协定在我国生效后,对我国国家机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就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因此,也是经济法的渊源之一。

我国的人大与行政体系(补充)

【例题1·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法律渊源的有()。

A.联合国宪章

B.某公立大学的章程

C.《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公布的案例

D.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

【答案】AD

【解析】我国的法律渊源有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司法解释以及国际条约和协定。故BC选项不属于我国的法律渊源。

【例题2·单选题】下列规范性文件中,属于行政法规的是()。

A.国务院发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C.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支付结算办法》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答案】A

【解析】题干要求寻找行政法规,应首先确认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进而可以判断出符合题意的为A选项。BD选项为法律,C选项为部门规章。

【例题3·单选题】经济法的法律渊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司法解释等。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属于()。

A.法律

B.行政法规

C.部门规章

D.司法解释

【答案】C

【解析】找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制定主体为中国证监会,故其属于部门规章。

【回顾与总结】

考点二: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

(一)民事权利能力

1.民事权利能力,指法律所规定的,自然人或社会组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提示】民事权利能力是自然人或法人享有民事权利的前提,但它不是具体的民事权利。民事权利能力仅仅是一种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资格或可能性,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是一直存在的,但具有这种资格的主体要享有某项实际的权利,还必须通过一定的行为参加到某一具体的法律关系中去。

2.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补充】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3.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

(二)民事行为能力

1.民事行为能力,指民事主体能够独立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以自己的法律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或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即独立实施法律行为的能力。

【提示】民事行为能力是主体参加民事法律关系的能力,所以更多关注年龄、智力和精神状态,但非医学术语。

【补充】成年人vs.未成年人

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

【提示】以上≥,以下≤,过>,不满<

2.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1)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2)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提示】视为≠为

3.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1)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2)不能完全辨认(≠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4.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1)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2)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3)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①年龄因袭

②精神状态因素

5.法人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

【提示】与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致

【例题1·单选题】赵某,15周岁,系甲省体操队专业运动员,月收入3000元,完全能够满足自己生活所需,下列关于赵某民事行为能力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赵某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

B.赵某属于完全行为能力人

C.赵某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

D.赵某属于无行为能力人

【答案】C

【解析】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选项。需要考生注意的是,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所适用的对象为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而本题中的赵某仅15周岁,故不能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例题2·单选题】下列公民中,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是()。

A.赵某9岁,系某小学学生

B.王某15岁,系某高级中学学生

C.张某13岁,系某初级中学学生

D.李某17岁,系某宾馆服务员,以自己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

【答案】D

【解析】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故本题答案为D选项。请考生注意的是本题题干中有“视为”二字,如果选项中有成年人(18周岁上)也不应选,因为题目要求选择的是“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而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是视为)。

【例题3·单选题】小明今年3岁,智力正常,但先天腿部残疾。下列关于小明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小明有权利能力,但无行为能力

B.小明有权利能力,但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

C.小明无权利能力,且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

D.小明既无权利能力,也无行为能力

【答案】A

【解析】(1)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选项CD直接排除。(2)选项AB:不满8周岁(无需考虑智力是否正常、身体是否残疾等)的未成年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回顾与总结】

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

自然人始于出生,终于死亡(见下)

法人始于成立,终于终止始于成立,终于终止

专题二第2讲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若cos(3π-x )-3cos(x +π2)=0,则tan(x +π 4 )等于( ) A .-1 2 B .-2 C.12 D .2 解析:选D.由cos(3π-x )-3cos(x +π2)=0,得tan x =13.所以tan(x +π4)=tan x +11-tan x =13 +1 1-1 3 =2. 2.(2012·安徽淮北一模)已知cos2α2sin ??? ?α+π4=52,则tan α+1 tan α=( ) A .-8 B .8 C.18 D .-18 解析:选A.∵cos2α 2sin ????α+π4=cos 2α-sin 2α2 ??? ?22sin α+22cos α =cos α-sin α=5 2, ∴1-2sin αcos α=54,即sin αcos α=-1 8 . 则tan α+1tan α=sin αcos α+cos αsin α=sin 2α+cos 2 αsin αcos α=1 -1 8 =-8. 故选A. 3.(2012·乌鲁木齐诊断性测验)已知α满足sin α=12,那么sin(π4+α)sin(π 4 -α)的值为( ) A.14 B .-14 C.12 D .-12 解析:选A.sin(π4+α)sin(π4-α)=sin 2π4cos 2α-cos 2π4sin 2α=12sin(π2+2α)=12cos2α=1 2 (1-2sin 2α) =1 4 ,选A. 4.(2012·河南省豫东、豫北十校阶段性测试)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 b , c ,若cos B =14,sin C sin A =2,且S △ABC =15 4 ,则b =( ) A .4 B .3 C .2 D .1 解析:选C.依题意得,c =2a ,b 2=a 2+c 2-2ac cos B =a 2+(2a )2-2×a ×2a ×1 4 =4a 2,所以b =c =2a ,sin B =1-cos 2B =154,又S △ABC =12ac sin B =12×b 2×b ×154=15 4 ,所以b =2,

专题二第1讲课堂即时巩固

第 1 讲地球运动 (2019安徽宣城二调)湖北省恩施市城中及郊区,分布着独特的丹霞地貌,其中之一俗称“赤壁墙”,陡崖绝壁。丹霞地貌主要由红色砂岩组成,经长期外力作用,形成了许多崖洞。由于砂岩质地疏松,易于修整开凿,自古以来,土家族人多以崖穴为家。如图为恩施市六角亭街道瓦店子村的丹霞崖穴民居。据此完成1?3题。 1.该处崖洞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为( ) A .风力侵蚀B.流水侵蚀 C .冰川侵蚀 D .动物挖掘 2.由材料可知组成该地丹霞地貌的岩石属( ) A .岩浆岩B.变质岩 C .沉积岩 D .大理岩 3.以下关于该地生产生活景观描述正确的是( ) A .春季栽种亚麻B.夏季欣赏莲花 C .秋季收获苹果 D .冬季修剪荔枝 解析:第1 题,外力作用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湖北省恩施市 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气候湿润,流水作用显著,故B 选项正确。风力作用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故A 错;冰川作用主要发生在高海拔、高纬度地区,故C 项错误;动物挖掘不属于外力作用,

D错,所以该题选B。第2题,由材料可知,丹霞地貌主 要由红色砂岩组成。红色砂岩为砂岩的一类,属于沉积岩。所以项正确。第3 题,本题主要考查不同温度带农作物的分布。湖北省恩施市地处亚热带。亚麻为中温带作物,故A 错;亚热带地区夏季莲花盛开,适合欣赏,故B 正确;苹果为暖温带水果,故C 错;荔枝修剪要在冬季之前完成,D 错。所以该题选B。 答案:1.B 2.C 3.B (2019广东佛山二模)基瓦利纳是美国阿拉斯加州的一座小镇,它位于一条狭长的沙坝上,海拔约为1?8?3米。历史上,在一年中的大多数日子,基瓦利纳几乎被厚厚海冰包围,每到秋冬季多暴风雪发生。近50 年来,由于全球变暖效应,海水侵蚀使基瓦利小镇岛屿面积急剧减少,预计到2025 年,该小镇将会彻底沉入海底。读图,回答4?5 题。 4.形成狭长沙坝的地质作用是( ) A .冰川侵蚀B.海浪堆积 C .珊瑚堆积 D .火山喷发 5.近50 年来,基瓦利纳小镇岛屿面积急剧减少最主要原因是 () A .暴风频率增加,风浪侵蚀海岸加剧 B .植被遭破坏,抵抗侵蚀的能力下降 C .海平面上升,岛屿沿岸低地被淹没 D .海冰消融,失去海冰对岛岸的保护 解析:第4 题,结合材料可知,该地为沙坝,考虑是外力作用堆 积的结果,排除A、D,又因其是沙坝,排除C珊瑚堆积;所以其成

专题2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讲义 第2讲

第2讲立足全局意识,分解内容要点概括题 “特定指向信息”是指“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方面的信息,这类信息的概括是高考散文阅读的常考题型。 ?分析命题角度 熟知类题通法 特定指向信息概括“3步骤” 第一步:审题干,明指向 这一步的关键是明确概括对象是什么以及指向对象的哪一方面信息(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 第二步:理思路,定区间 不论是概括哪类指向信息,要确保不遗漏要点,都必须要厘清全文思路,这样才能明确所要概括的信息在哪里。 第三步:巧提炼,组答案 在确定信息存在的区间后,要逐段(层)提炼,分类整合。分类整合的标准有两个: 一是看赋分,一般而言,若赋分为6分,应有3个要点;二是合并同类求同存异,就是说提炼出来的信息要点难免有同类信息,这个时候要将同类信息合并为一个要点,避免答案要点

交叉重复。 信息检索提炼“3方法” 解题思路示范 [典例1](2018·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虹关何处落徽墨 石红许 在冬天,在春天……为了寻找一截久违的徽墨,我孑然一人蹀躞在虹关①墨染了一样的旧弄堂里,闯进一栋又一栋装满了故事的深宅老院。我安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见寸许徽墨,也心满意足。行走在虹关,我一次又一次向墨的深处挺进,去追寻墨的风月身影。 婺源一文友善意地提醒我,虹关徽墨以及制作徽墨的人很难找了,你这样没有目的地寻找,不啻白费心神徒劳无功。我不甘心,相信在虹关的后人中一定还有人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艺,他们会告诉我很多关于徽墨的记忆。 欣慰的是,季节扯起的丹青屏风里,总有一棵需十余个大人合抱的千年古樟,华盖如伞,累了,就在树下坐一坐,仰望绵延浙岭,聆听“吴楚分源”的回声。穿村而过的浙源水、徽饶古道在炊烟袅袅里把日常琐碎的生活串成一幅恬谧幽静的水墨画,人在画中,画在人中,昔日贩夫走卒、野老道者的身影渐行渐远在徽墨涂抹的山水间,一丝淡淡的忧伤悄然在心里泛浮,随着雨滴从瓦片上、树叶间滚落下来,把人带进梦里故园。 一堵堵布满青苔的墙壁上还隐约留存着经年的墨迹,那是徽墨的遗韵吗?石板路上,不时与村人擦肩而过;老宅门内,不时与老人目光相撞。在虹关,我拾掇了一串烙上徽墨温度的词语:质朴、慈祥、安然,小桥、流水、人家……虹关,允许我拾取半截残墨,记下一串与徽墨有关联的大街小巷地名。 虹关伫立,徽墨式微。近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五花八门的书写工具,使得人们迅速地移情别恋,墨与砚台的耳鬓厮磨,也早已被墨汁横插一杠,固态墨便黯然失色,近年来渐渐被人遗忘。到后来,实现了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书写也已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墨块更是被束之高阁,制墨传习几乎无人问津。 墨,松烟的精灵,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履行职责,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势,氤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徽墨,制作滥觞于南唐,兴盛于明清,享有“落纸如漆,万

_专题复习篇 专题1 第2讲 力与直线运动—2021届高三物理二轮新高考复习讲义

力与直线运动 [建体系·知关联] [析考情·明策略] 考情分析纵览2020年山东、海南、北京、天津各省市等级考物理试题,该部分多与交通、体育运动等真实情境结合,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相关概念、规律及公式的应用,增强考生从运动图象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推理能力。题型以选择题、较为综合的计算题为主。 素养呈现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推论 2.图象问题 3.牛顿第二定律瞬时性问题 4.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 素养落实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和推论的灵活应用 2.掌握瞬时性问题的两类模型 3.熟悉图象类型及图象信息应用 考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新储备·等级考提能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1)速度关系:v=v0+at。 (2)位移关系:x=v0t+1 2 at2。 (3)速度位移关系:v2-v20=2ax。 (4)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 x t=v t 2 。 (5)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相邻的两段位移之差为常数,即Δx=aT2。 2.追及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1)解题思路 (2)解题技巧 ①紧抓“一图三式”,即过程示意图、时间关系式、速度关系式和位移关系式。 ②审题应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刚好”“恰好”“最多”“至少”等,往往对应一个临界状态,满足相应的临界条件。 ③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停止运动,最后还要注意对解的讨论分析。 新案例·等级考评价 [案例1]现有甲、乙两汽车正沿同一平直大街同向匀速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它们行驶的速度均为10 m/s。当两车快要到一十字路口时,甲车司机看到绿灯已转换成了黄灯,于是紧急刹车(反应时间忽略不计),乙车司机为了避免与甲车相撞也紧急刹车,但乙车司机反应较慢(反应时间为t0=0.5 s)。已知甲车紧急刹车时制动力为车重的0.4倍,乙车紧急刹车时制动力为车重的0.6倍,g=10 m/s2,假设汽车可看作质点。 (1)若甲车司机看到黄灯时车头距警戒线15 m,他采取上述措施能否避免闯红灯? (2)为保证两车在紧急刹车过程中不相撞,甲、乙两车在正常行驶过程中应至少保持多大距离? [解析](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甲车紧急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1= f1 m1= 0.4m1g m1=4 m/s2。 甲车停下来所需时间为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配套教参课件-地理第1部分 专题1 第1讲 逐题

第一部分专题一第1讲 (2016·广东七校联考)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最大相对高度可接近(D) A.600米B.650米 C.700米D.800米 2.甲、乙间修建一条山区公路,比较合理的筑路方案是(C) A.方案1 B.方案2 C.方案3 D.方案4 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图中数值判断,等高距是100米,图中海拔最高处是左下角山峰,海拔约为700~800米。根据等值线递变规律,最低处在右上角,海拔约为0~100米,所以该地最大相对高度接近800米,D对。第2题,根据山区修路原则,尽量少穿越等高线,甲、乙间修建一条山区公路,比较合理的是方案3,穿越等高线条数最少,坡度最小,C对。方案1、方案4穿越等高线条数多、坡度陡,A、D错。方案2在甲处坡度大,B错。 “大洋一号”第22航次自2010年12月8日从广州启航,历时369天,经历了9个航段,航程64 162海里,于2011年11月1日上午9:30返回青岛,完成我国最大规模环球大洋科考,下图为此次科考的路线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3.从图中的萨尔瓦多看开普敦,方位与距离组合最接近的是(C) A.西南,6 000千米 B.西北,10 000千米 C.东南,6 000千米 D.东南,10 000千米

4.“大洋一号”航行期间(D) A.途经南海时,逆风逆水 B.北太平洋航段内,表层海水的温度越来越高 C.在巴西萨尔瓦多港(5月19日靠岸)停留期间,昼越来越长 D.在开普敦(1月18日靠岸)停留期间,船员面朝西南方向欣赏日落美景 解析:第3题,本题东西方向的判断,即以二者之间的劣弧方向为准,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萨尔瓦多和开普敦都位于南半球,而且开普敦纬度更高,同时图中萨尔瓦多和开普敦之间经度为优弧,所以开普敦位于萨尔瓦多东南方向。萨尔瓦多和开普敦之间经度差大约为60°。在赤道上,经度相差1°距离相差111千米。萨尔瓦多和开普敦之间不位于赤道,但其二者之间为斜线,与赤道上60°经线差距离相差不多,所以萨尔瓦多和开普敦之间距离大约为6 000千米,C正确。第4题,1月18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开普敦东南日出,西南日落,所以在开普敦(1月18日靠岸)停留期间,船员面朝西南方向欣赏日落美景,D正确。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示意图(比例尺1∶10 000),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的河谷是当地耕地主要分布区,为保证灌溉水源,该地区计划建一座水库,在①②③④四个备选地点中,最适宜的是(A) A.①B.② C.③D.④ 6.图示地区的甲乙丙丁四个村落中,未来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B) A.甲B.乙 C.丙D.丁 解析:第5题,水库坝址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因该处筑坝工程量小且落差大;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小盆地,以保证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和库容。据图可知:①符合选址条件,A项正确。第6题,一般聚落多分布在地势低平、水源

专题二第2讲

第2讲立体几何中的空间角问题 高考定位以空间几何体为载体考查空间角(以线面角为主)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常与空间线面关系的证明相结合,热点为空间角的求解,常以解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高考注重以传统方法解决空间角问题,但也可利用空间向量来求解. 真题感悟 (2017·浙江卷)如图,已知四棱锥P-ABCD,△P AD是以AD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BC∥AD,CD⊥AD,PC=AD=2DC=2CB,E为PD的中点. (1)证明:CE∥平面P AB; (2)求直线CE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 法一(1)证明如图, 设P A中点为F,连接EF,FB. 因为E,F分别为PD,P A中点, 所以EF∥AD且EF=1 2AD, 又因为BC∥AD,BC=1 2AD, 所以EF∥BC且EF=BC, 即四边形BCEF为平行四边形,所以CE∥BF. 又因为CE?平面P AB,BF?平面P AB, 因此CE∥平面P AB. (2)解分别取BC,AD的中点为M,N, 连接PN交EF于点Q,连接MQ. 因为E,F,N分别是PD,P A,AD的中点,所以Q为EF中点,

在平行四边形BCEF 中,MQ ∥CE . 由△P A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得PN ⊥AD . 由DC ⊥AD ,N 是AD 的中点得BN ⊥AD . 因为PN ∩BN =N ,所以AD ⊥平面PBN . 由BC ∥AD 得BC ⊥平面PBN , 因为BC ?平面PBC ,所以平面PBC ⊥平面PBN . 过点Q 作PB 的垂线,垂足为H ,则QH ⊥平面PBC .连接MH ,则MH 是MQ 在平面PBC 上的射影,所以∠QMH 是直线CE 与平面PBC 所成的角.设CD =1. 在△PCD 中,由PC =2,CD =1,PD =2得CE =2, 在△PBN 中,由PN =BN =1,PB =3得QH =1 4, 在Rt △MQH 中,QH =1 4,MQ =2, 所以sin ∠QMH =2 8, 所以,直线CE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正弦值是2 8. 法二 过P 作PH ⊥CD ,交CD 的延长线于点H .不妨设AD =2,∵BC ∥AD ,CD ⊥AD ,则易求DH =1 2,过P 作底面的垂线,垂足为O ,连接OB ,OH ,易得OH ∥BC ,且OP ,OB ,OH 两两垂直.故可以O 为原点,以OH ,OB ,OP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1)证明 由PC =AD =2DC =2CB ,E 为PD 的中点,则可得: D ? ????-1,12,0,C ? ????-1,32,0,P ? ????0,0,32,A ? ????1,12,0,B ? ????0,32,0, E ? ?? ??-12,14,34,

高考二轮培优专题二 第1讲 平面向量

第1讲 平面向量 [考情分析] 1.平面向量是高考的热点和重点,命题突出向量的基本运算与工具性,在解答题中常与三角函数、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相结合,主要以条件的形式出现,涉及向量共线、数量积等.2.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形式考查平面向量的基本运算,中低等难度;平面向量在解答题中一般为中等难度. 考点一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核心提炼 1.平面向量加减法求解的关键是:对平面向量加法抓住“共起点”或“首尾相连”.对平面向量减法应抓住“共起点,连两终点,指向被减向量的终点”,再观察图形对向量进行等价转化,即可快速得到结果. 2.在一般向量的线性运算中,只要把其中的向量当作一个字母看待即可,其运算方法类似于代数中合并同类项的运算,在计算时可以进行类比. 例1 (1)如图所示,AD 是△ABC 的中线,O 是AD 的中点,若CO →=λAB →+μAC → ,其中λ,μ∈R ,则λ+μ的值为( ) A .-12 B.12 C .-14 D.14 答案 A 解析 由题意知,CO →=12(CD →+CA →)=12×????12CB →+CA → =14(AB →-AC →)+12CA →=14AB →-34AC → , 则λ=14,μ=-34,故λ+μ=-12 . (2)已知e 1,e 2是不共线向量,a =m e 1+2e 2,b =n e 1-e 2,且mn ≠0.若a ∥b ,则m n =________. 答案 -2 解析 ∵a ∥b ,∴m ×(-1)=2×n ,∴m n =-2. (3)A ,B ,C 是圆O 上不同的三点,线段CO 与线段AB 交于点D ,若OC →=λOA →+μOB → (λ∈R ,

第1部分 专题二 第2讲 专题限时集训(七)

专题限时集训(七) (限时:45分钟) 1.(20分)(2013·武汉一模)如图1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轨道 ABCDE ,其中BC 是半径为R 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AB (AB >R )是竖直轨道,CE 是水平轨道,CD >R 。AB 与BC 相切于B 点,BC 与CE 相切于C 点, 轨道的AD 段光滑,DE 段粗糙且足够长。 一根长为R 的轻杆两端分别固定着两个质量均为m 的相同小球P 、Q (视为质点),将轻杆锁定在图示位置,并使Q 与B 等高。现解除锁定释放轻杆,轻杆将沿轨道下滑,重力加速度为g 。 图1 (1)Q 球经过 D 点后,继续滑行距离x 停下(x >R )。求小球与 DE 段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求 Q 球到达 C 点时的速度大小。 解析:(1)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mgR +mg ·2R =μmgx +μmg (x -R )(6分) 解得μ=3R 2x -R (3分) (2)轻杆由释放到Q 球到达C 点过程,系统的机械能守恒,设P 、Q 两球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 P 、v Q ,则 mgR +mg (2-sin 30°)R =12m v 2P +12m v 2 Q (6分) 又v P =v Q (2分) 联立解得v Q = 5gR 2 (3分) 答案:(1) 3R 2x -R (2)5gR 2 2.(25分)(2013·南京二模)如图2所示,质量m =0.2 kg 的小物体(视为质点),从光滑曲面上高度H =0.8 m 处释放,到达底端时水平进入轴心距离L =6 m 的水平传送带,传送带可由一电机驱使逆时针转动。已知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取g =10 m/s 2)。 图2

高考数学大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3 第2讲 三角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练习

第一部分 专题三 第二讲 三角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 A 组 1.若2sin(θ+π 3)=3sin(π-θ),则tan θ等于( B ) A .- 3 3 B . 3 2 C .233 D .2 3 [解析] 由已知得sin θ+3cos θ=3sin θ,即2sin θ=3cos θ,所以tan θ=32 ,故选B . 2.(文)如果sin α=45,那么sin(α+π4)-2 2cos α等于( A ) A .22 5 B .-225 C .425 D .-425 [解析] sin(α+π4)-2 2 cos α =sin αcos π4+cos αsin π4-22cos α=45×22=22 5. (理)已知α∈R ,sin α+2cos α=10 2 ,则tan2α=( C ) A .4 3 B .3 4 C .-34 D .-43 [解析] 本题考查三角函数同角间的基本关系. 将sin α+2cos α= 10 2 两边平方可得, sin 2α+4sin αcos α+4cos 2 α=52 , ∴4sin αcos α+3cos 2 α=32,∴4sin αcos α+3cos 2 αsin 2α+cos 2 α=3 2 . 将左边分子分母同除以cos 2 α得,

3+4tan α1+tan 2 α=32,解得tan α=3或tan α=-1 3, ∴tan2α= 2tan α1-tan 2 α=-3 4 . 3.若三角形ABC 中,sin(A +B )sin(A -B )=sin 2 C ,则此三角形的形状是( B )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边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解析] ∵sin(A +B )sin(A -B )=sin 2 C ,sin(A +B )=sin C ≠0,∴sin(A -B )=sin(A +B ),∴cos A sin B =0, ∵sin B ≠0,∴cos A =0,∴A 为直角. 4.钝角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1 2,AB =1,BC =2,则AC =( B ) A .5 B . 5 C .2 D .1 [解析] 本题考查余弦定理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S △ABC =12ac sin B =12·2·1·sin B =1 2, ∴sin B = 22,∴B =π4或3π4 . 当B =π 4 时, 经计算△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舍去. ∴B =3π 4 ,根据余弦定理, b 2=a 2+ c 2-2ac cos B ,解得b =5,故选B . 5.设△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2,c =23,cos A = 3 2 ,且b

高考文科数学专题训练 专题二 第2讲

第2讲 三角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 高考定位 1.三角函数的化简与求值是高考的命题热点,其中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诱导公式是解决计算问题的工具,三角恒等变换是利用三角恒等式(两角和与差、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进行变换,“角”的变换是三角恒等变换的核心;2.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以及解三角形问题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边、角、面积的计算及有关的范围问题. 真 题 感 悟 1.(2017·全国Ⅲ卷)已知sin α-cos α=43,则sin 2α=( ) A.-79 B.-29 C.29 D.79 解析 sin 2α=2sin αcos α=(sin α-cos α)2-1-1=-7 9. 答案 A 2.(2016·山东卷)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已知b =c ,a 2=2b 2(1-sin A ),则A =( ) A.34π B.π 3 C.π4 D.π6 解析 因为b =c ,a 2=2b 2(1-sin A ), 所以cos A =b 2+c 2-a 22bc =2b 2-2b 2(1-sin A ) 2b 2 ,则cos A =sin A . 在△ABC 中,A =π 4. 答案 C 3.(2017·全国Ⅰ卷)△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sin B + sin A (sin C -cos C )=0,a =2,c =2,则C =( )

A.π12 B.π6 C.π4 D.π3 解析 由题意得sin(A +C )+sin A (sin C -cos C )=0, ∴sin A cos C +cos A sin C +sin A sin C -sin A cos C =0, 则sin C (sin A +cos A )=2sin C sin ? ? ???A +π4=0, 因为sin C ≠0,所以sin ? ? ? ??A +π4=0, 又因为A ∈(0,π),所以A +π4=π,所以A =3π 4. 由正弦定理a sin A =c sin C ,得2sin 3π4 =2 sin C , 则sin C =12,得C =π 6. 答案 B 4.(2017·全国Ⅰ卷)已知α∈? ????0,π2,tan α=2,则cos ? ? ???α-π4=________. 解析 由tan α=2得sin α=2 cos α, 又sin 2α+cos 2α=1,所以cos 2α=1 5. 因为α∈? ? ? ??0,π2,所以cos α=55,sin α=255. 因为cos ? ? ???α-π4=cos αcos π4+sin αsin π4 =55×22+255×22=31010. 答案 31010 考 点 整 合 1.三角函数公式 (1)同角关系:sin 2α+cos 2α=1,sin α cos α=tan α. (2)诱导公式:对于“k π 2±α,k ∈Z 的三角函数值”与“α角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可按下面口诀记忆: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3)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sin(α±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

新高考专题1 阅读理解 第2部分 第3讲 专题强化训练 含答案精析

主旨大意题——标题归纳题 (建议用时:25分钟) A (2019·青岛质量检测)Recently whenever I turned on my computer or my mobile phone, news about the great effect of Hurricane Harvey on thousands of people caught my eye. I saw many unfortunate events. However, there was also the bright news that confirmed the goodness of mankind. As a journalist, I wrote many human-interest stories during my career. That’s why the story about the guys in the bakery caught my eye. When the staff at a Mexican bakery chain in Houston were trapped inside the building for two days, they didn’t sit there feeling sorry for themselves. They used their time wisely after flooding caused by Hurricane Harvey. While they were waiting for the eventual rescue that came on Monday morning, four decided to make as many loaves of bread as possible for their community. The flood water rose in the street outside. They took advantage of their emergency power supply to bake bread. They used more than 4,200 pounds of flour to create hundreds of loaves and sheets of sweet bread. Although the water kept rising, they continued baking to help more people. By the time the owner managed to get to them, they had made so much bread that they took the loaves to loads of emergency centers across the city for people affected by the floods. The store manager, Brian Alvarado, told The Independent, “Whenever a disaster occurs, nobody should just feel forlorn. Instead, we should take positive action to save ourselves and help others. Our acts of kindness will make a big difference.” 【解题导语】本文是一篇记叙文。一家连锁面包店的员工们在面对哈维飓风带来的洪水、断电时,在等待救援的同时采取积极的行动,利用应急电源烤面包去帮助社区受洪水影响的居民。

2021-2022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第一阶段专题二第2讲 专题特辑 课堂 针对考点强化训练

2021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第一阶段专题二第2讲 专题特辑 课堂 针对考 点强化训练 1.(xx·福建高考)如图2-2-4所示,表面光滑的固定斜面顶端安装一定滑轮,小物块A 、B 用轻绳连接并跨过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初始时刻,A 、B 处于同一高度并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剪断轻绳后A 下落、B 沿斜面下滑,则从剪断轻绳到物块着地,两物块( ) 图2-2-4 A .速率的变化量不同 B .机械能的变化量不同 C .重力势能的变化量相同 D .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相同 解析:选D 由题意根据力的平衡有m A g =m B g sin θ,所以m A =m B sin θ。根据机械能守 恒定律mgh =12 mv 2,得v =2gh ,所以两物块落地速率相等,选项A 错;因为两物块的机械能守恒,所以两物块的机械能变化量都为零,选项B 错误;根据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重力势能的变化为ΔE p =-W G =-mgh ,选项C 错误;因为A 、B 两物块都做匀变速运动, 所以A 重力的平均功率为P —A =m A g ·v 2,B 重力的平均功率P —B =m B g ·v 2cos ? ?? ??π2-θ,因为m A =m B sin θ,所以P —A =P —B ,选项D 正确。 2.(xx·莆田质检)如图2-2-5所示,轻质弹簧的一端与固定 的竖直板P 栓接,另一端与物体A 相连,物体A 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 A 右端连接一细线,细线绕过光滑的定滑轮与物体 B 相连。开始时托 住B ,让A 处于静止且细线恰好伸直,然后由静止释放B ,直至B 获 得最大速度。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 B 物体受到细线的拉力保持不变 图2-2-5 B .B 物体机械能的减少量小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 C .A 物体动能的增量等于B 物体重力对B 做的功与弹簧弹力对A 做的功之和 D .A 物体与弹簧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的增加量等于细线拉力对A 做的功 解析:选D 设细线的张力为T ,弹簧的弹力为F ,B 的质量为M ,A 的质量为m 。静止释放B ,A 向右加速,B 向下加速。对B 、A 物体受力分析知,Mg -T =Ma ① T -F =ma ②

高考数学(理)二轮练习【专题1】(第2讲)不等式与线性规划(含答案)

第2讲 不等式与线性规划 考情解读 1.在高考中主要考查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两数的大小比较、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基本不等式及线性规划问题.基本不等式主要考查求最值问题,线性规划主要考查直接求最优解和已知最优解求参数的值或取值范围问题.2.多与集合、函数等知识交汇命题,以选择、填空题的形式呈现,属中档题. 1.四类不等式的解法 (1)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先化为一般形式ax 2+bx +c >0(a ≠0),再求相应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根,最后根据相应二次函数图象与x 轴的位置关系,确定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2)简单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①变形?f (x ) g (x ) >0(<0)?f (x )g (x )>0(<0); ②变形?f (x ) g (x )≥0(≤0)?f (x )g (x )≥0(≤0)且g (x )≠0. (3)简单指数不等式的解法 ①当a >1时,a f (x )>a g (x )?f (x )>g (x ); ②当0a g (x )?f (x )1时,log a f (x )>log a g (x )?f (x )>g (x )且f (x )>0,g (x )>0; ②当0log a g (x )?f (x )0,g (x )>0. 2.五个重要不等式 (1)|a |≥0,a 2≥0(a ∈R ). (2)a 2+b 2≥2ab (a 、b ∈R ). (3)a +b 2≥ab (a >0,b >0). (4)ab ≤(a +b 2)2 (a ,b ∈R ). (5) a 2+ b 22≥a +b 2≥ab ≥2ab a +b (a >0,b >0). 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和简单的线性规划 (1)线性规划问题的有关概念: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可行域、最优解等.

高中数学复习提升-第一部分 专题二 第二讲 递推公式、数列求和及综合应用

专题·限时训练 单独成册 对应学生用书第111页 A 卷 小题提速练 A 组 巩固提升练(建议用时:30分钟) 一、选择题 1.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2n 2-3n ,则{a n }的通项公式为( ) A .4n -5 B .4n -3 C .2n -3 D .2n -1 解析:当n ≥2时,有a n =S n -S n -1=2n 2-3n -[2(n -1)2-3(n -1)]=4n -5.经验证a 1=S 1=-1,也适合上式,∴a n =4n -5,故选A. 答案:A 2.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5,a n a n +1=2n ,则a 7 a 3 =( ) A .2 B .4 C .5 D .52 解析:因为a n +1a n +2a n +3a n +4a n a n +1a n +2a n +3=a n +4a n =2n +1·2n +32n ·2n +2=22,所以令n =3,得a 7 a 3=22=4, 故选B. 答案:B 3.已知数列的前4项为2,0,2,0,则依此归纳该数列的通项不可能是( ) A .a n =(-1)n -1+1 B .a n =??? 2,n 为奇数 0,n 为偶数 C .a n =2sin n π 2 D .a n =cos(n -1)π+1 解析:对n =1,2,3,4进行验证,a n =2sin n π 2不合题意,故选C. 答案:C

4.若数列{a n }满足a 1=15,且3a n +1=3a n -2,则使a k ·a k +1<0的k 值为( ) A .22 B .21 C .24 D .23 解析:因为3a n +1=3a n -2,所以a n +1-a n =-2 3,所以数列{a n }是首项为15,公差为-23的等差数列,所以a n =15-23·(n -1)=-23n +473,令a n =-23n +473>0,得n <23.5,所以使a k ·a k +1<0的k 值为23. 答案:D 5.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1,a n +1=??? 2a n (n 为正奇数),a n +1(n 为正偶数),则其前6项之和为( ) A .16 B .20 C .33 D .120 解析:a 2=2a 1=2,a 3=a 2+1=3,a 4=2a 3=6,a 5=a 4+1=7,a 6=2a 5=14,所以前6项和S 6=1+2+3+6+7+14=33,故选C. 答案:C 6.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a 1=1,a n +1=3S n (n ≥1),则a 6=( ) A .3×44 B .3×44+1 C .44 D .44+1 解析:因为a n +1=3S n ,所以a n =3S n -1(n ≥2), 两式相减得,a n +1-a n =3a n , 即a n +1 a n =4(n ≥2), 所以数列a 2,a 3,a 4,…构成以a 2=3S 1=3a 1=3为首项,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所以a 6=a 2·44=3×44. 答案:A 7.已知函数f (n )=n 2cos(n π),且a n =f (n ),则a 1+a 2+…+a 100=( ) A .0 B .100

专题七第2讲

第2讲分类讨论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 高考定位分类讨论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近几年高考每年必考,一般体现在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及数列解答题中,难度较大. 1.中学数学中可能引起分类讨论的因素 (1)由数学概念而引起的分类讨论:如绝对值的定义、不等式的定义、二次函数的定义、直线的倾斜角等. (2)由数学运算要求而引起的分类讨论:如除法运算中除数不为零,偶次方根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对数运算中真数与底数的要求,指数运算中底数的要求,不等式中两边同乘以一个正数、负数,三角函数的定义域,等比数列{a n}的前n项和公式等. (3)由性质、定理、公式的限制而引起的分类讨论:如函数的单调性、基本不等式等. (4)由图形的不确定性而引起的分类讨论:如二次函数图象、指数函数图象、对数函数图象等. (5)由参数的变化而引起的分类讨论:如某些含有参数的问题,由于参数的取值不同会导致所得的结果不同,或者由于对不同的参数值要运用不同的求解或证明方法等. 2.常见的转化与化归的方法 转化与化归思想方法用在研究、解决数学问题时,思维受阻或寻求简单方法或从一种状况转化到另一种情形,也就是转化到另一种情境使问题得到解决,这种转化是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同时也是获取成功的思维方式.常见的转化方法有: (1)直接转化法:把原问题直接转化为基本定理、基本公式或基本图形问题. (2)换元法:运用“换元”把式子转化为有理式或使整式降幂等,把较复杂的函数、方程、不等式问题转化为易于解决的基本问题. (3)数形结合法:研究原问题中数量关系(解析式)与空间形式(图形)关系,通过互相变换获得转化途径. (4)等价转化法:把原问题转化为一个易于解决的等价命题,达到化归的目的. (5)特殊化方法:把原问题的形式向特殊化形式转化,并证明特殊化后的问题、

第2讲_专题1:增值税(2)

专题1 增值税 大题精讲 【大题3?简答题】(2016年)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位于珠海,专门从事家用电器(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3%)生产和销售。2019年6月发生如下事项: (1)将自产的冰箱、微波炉赠送给偏远地区的小学,该批冰箱和微波炉在市场上的含税售价共为56.5万元。 (2)将自产的家用电器分别移送上海和深圳的分支机构用于销售,不含税售价分别为250万元和300万元,该公司实行统一核算。 (3)为本公司职工活动中心购入健身器材,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金额为20万元、增值税额为2.6万元。 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和增值税法律制度的规定,回答下列问题(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1)事项(1)中,甲公司是否需要缴纳增值税?如果需要,简要说明理由并计算销项税额;如果不需要,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甲公司需要缴纳增值税。根据规定,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视同销售货物,缴纳增值税。事项(1)需要计算的销项税额=56.5÷(1+13%)×13%=6.5(万元)。 (2)事项(2)中,甲公司是否需要缴纳增值税?如果需要,简要说明理由并计算销项税额;如果不需要,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甲公司需要缴纳增值税。根据规定,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的,视同销售货物,缴纳增值税,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在本题中,甲公司实行统一核算,而珠海、上海、深圳显然不属于同一县(市),相关移送行为应视同销售货物,需要计算的销项税额=250×13%+300×13%=71.5(万元)。 (3)事项(3)中,甲公司负担的进项税额是否可以抵扣?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甲公司负担的进项税额不可以抵扣。根据规定,购进货物用于简易计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对应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在本题中,甲公司购入的健身器材用于集体福利(职工活动中心),即使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税额也不得抵扣。 【大题4·简答题】(2016年)甲制药厂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所生产的药品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3%。2019年10月发生如下经营业务: (1)以折扣方式销售一批应税药品,在同一张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金额”栏注明销售额20万元,“备注”栏注明折扣额4万元。

2020届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1 第2讲 力与直线运动 学案

第2讲 力与直线运动[高考统计·定方向] (教师授课资源)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5年4考)

1.(2018·全国卷Ⅰ·T14)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启动阶段,列车的动能() A.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 B.与它的位移成正比 C.与它的速度成正比 D.与它的动量成正比 B[列车启动的过程中加速度恒定,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 可知v=at,且列车的动能为E k=1 2m v 2,由以上整理得E k= 1 2ma 2t2,动能与时 间的平方成正比,动能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A、C错误;将x=1 2at 2代入上式 得E k=max,则列车的动能与位移成正比,B正确;由动能与动量的关系式E k =p2 2m可知,列车的动能与动量的平方成正比,D错误。] 2.(2019·全国卷Ⅰ·T18)如图所示,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 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上升第一个H 4所用的时间为t1,第四个 H 4所用 的时间为t2。不计空气阻力,则t2 t1满足()

A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