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色彩 颜色练习题40道之欧阳歌谷创编

光的色彩 颜色练习题40道之欧阳歌谷创编
光的色彩 颜色练习题40道之欧阳歌谷创编

xxxXXXXX学校XXXX年学年度第

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XXX年级xx班级

欧阳歌谷(2021.02.01)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____

1、下列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小孔成像B.水中月亮

C.雨后彩虹D.海市蜃楼

2、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形成这种现象是由于( )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色散C.光的反射D.凸透镜成像

3、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舞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A.全身呈蓝色

B.全身呈红色

C.上衣呈红色,裙子呈蓝色

D.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4、在各种色光中,被称为三原色光的是()

A.红、绿、蓝B.红、黄、蓝

C.红、黄、绿D.黄、绿、蓝

5、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蓝的,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太阳光穿过大气层中,除蓝光以外的其它色光都被大气层吸收掉了

B.太阳光穿过大气层中,除蓝光以外的其它色光都被反射回去了C.空中漂浮着大量的微小物或小水滴,太阳光通过大气层时,太阳光遇到这些微小物或小水滴发生散射,太阳光中的红光等色光散射较小穿过了大气层,而蓝光散射较大

D.以上说法都正确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黑纸上写红字,在红色的灯光下很难辨认;

B. 白纸在黄色灯光的照射下看起来仍然是白色的;

C. 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绿、蓝三种颜色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

D. 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青;

7、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 雨后天空的彩虹

B. 水中的月亮

C. 黑板“反光”

D. 小孔成像

8、下列现象中属于白光色散的是

A.太阳光经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

B.红、绿、蓝三种色条合成电视画面的颜色

C.红、绿、蓝三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成白光

D.红、蓝、黄三色颜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成黑色

9、(09威海).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A.花能发出黄色的光B.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C.花能发出白色的光D.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10、在“五岳”之一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直线传播B.小孔成像C.光的反射D.光的色散

11、合成彩色电视机和计算机屏幕上艳丽画面的色光

是()

A 红、绿、蓝。

B 红、黄、蓝。

C 黄、绿、蓝。

D 品红、青、黄。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光在任何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都是3×108m/s

C.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D.彩虹是由于光的色散造成的

13、我们看到大海平静时,海水呈蓝色,其主要原因是:

A.海水里含有盐分;

B.蔚蓝色天空照映的结果;

C.太阳光经漫反射产生的效果;

D.日光中其他色光多被海水吸收,人眼看到的主要是海水反射的蓝光.

14、下列关于颜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B.将色光的三原色混合在一起会混合出黑色;

C.将颜料的三原色混合在一起是白颜色;

D.将颜料中的蓝、黄颜料混合在一起是绿颜料.

1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B.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反射色光决定的;

C.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

D.黑色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

16、人眼看到物体是白色,是因为:

A、没有光射到物体上;

B、光被物体全部吸收;

C、光被物体全部反射;

D、物体不能发光.

17、蓝藻呈蓝绿色是因为:

A.白光照在蓝藻上,蓝光、绿光被反射,其余色光被吸收;

B.白光照在蓝藻上,蓝光、绿光被吸收,其余色光被反射;

C.蓝藻是光源,自身能发出蓝光、绿光;

D.蓝藻是光源,自身能发出除蓝光、绿光以外的其余色光.

18、透过蓝色透光的玻璃,进行下列观察,结果是:

A 观察黄色物体,可以看到绿色;

B观察绿色物体,可以看到蓝色;

C观察红色物体,可以看到黑色;

D观察任何颜色物体,看到的都是蓝色.

二、填空题

(每空?分,共?分)

19、雨后彩虹是光的现象;红、橙、黄、绿、蓝、靛、紫光的波长依次减小,则七色光中频率最高的是色光

20、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这里记载的“人工虹”是太阳光经过小水珠发生的 _________ ____现象,这个现象也说明了太阳光是

由 ________________ ____组成的.

21、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射到白屏上,在光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光带,紫外线大致在白屏的(上/下)。如图2所示,若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则光屏上就出现色。

22、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现象;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

、蓝三种色光合成的。

23、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____ _、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舞台上某演员穿白上衣,当只有黄色的灯光照到该演员的身上时,该演员的上衣呈_ ____色。

24、2009年中国国际动漫创意产业交易会于10月23日~26日在我市成功举办,期间穿梭在街头的公交车也配上了动漫宣传画(如图3所示),使这一特殊的城市“名片”成为一道道亮丽的流动风景。宣传画面的彩色颜料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原色调制

而成。

25、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色光,

这是光的现象.将三种色光适当混合能产生

其它任何色光,这三种色光分别是红光、和

蓝光.

26、2010年5月1号上海世博会开幕式室外演出上演了罕见的“水景秀”。其中一幕,6000只LED发光球变幻着光的三元

色从黄浦江上游的卢浦大桥顺流而下,来到江心舞台,形成一派锦绣灿烂的场面。此时江面也“被染成”彩色的了,这是由于

光的形成的。

27、如果一个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则该物

体呈现色;如果一个物体能吸收所有色

光,则该物体呈现色.

28、用放大镜观看彩色电视机荧光屏上的白色区域,会发现它是由_______种颜色的亮点或亮条组成的。

29、我们将白光通过_________,会看到白光并不是单纯的光,而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这种现象是光的________。

30、(10·淮安)如图所示,太阳光穿过树林,形成光柱是光的现

象;雨过天晴,远处的天空.出现

美丽的彩虹是光的现象.

31、光的“三基色”是指红光、光

和蓝光;颜料“三原色”是指红颜色、颜料和蓝颜料.

32、如果一个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色;如果一个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色。

33、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km,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如图7),汽车以100km/h的速度通过全桥需要_______h。为了消除驾驶员视觉疲劳.大桥设计了彩虹般七色闪耀的护栏和防眩板.七色依次为红、橙、黄、_______蓝、靛、紫,犹如长虹卧渡。

34、在一张白纸上用绿颜料写一个“光”:字,把它拿到暗室。当只用红光照射时,你看到的现象是:红纸上面有一个色的“光”字。

35、我市空气质量逐年好转,往年难得一见的彩虹重现在雨过天晴的空中,这是光的现象;不同色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填“相同”或“不同”)的;红、橙、黄、绿、蓝、靛、紫光的波长依次减小,则七色光中频率最大的是色光。

36、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会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白光中包含的不同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发生__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时的偏折程度不同。

37、看电影时,因为电影幕布发生_________反射,所以各个方向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看话剧时,一位演员穿红色上衣,在蓝色灯光的照射下,观众看到她的上衣是_________色。

38、在无其他任何光源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上衣、绿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的上衣色,裙子是色.

39、如图所示为色光的三原色的示意图,图中的区域1应标____色。

评卷人得分

三、实验,探究题

(每空?分,共?分)

40、如图所示,这是牛顿曾经做过的光的色散实验.实验中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可以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1)A处应该是_________光;B处应该是_______光.该实验说明:我们平时看到的自然光是由

__________混合而成的.

(2)在该实验中,小明在测量不同色光区域的温度时,发现温度计放在__ ___的外侧时温度计示数上升得较快,说明在这一区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这种光叫_________,其主要特性是__ __效应.

(3)实验表明,光线经过三棱镜后是向它的____ __偏折(选填“顶角”或“底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D

4、A

5、C

6、物体表面只能反射跟它颜色相同的光,而其他颜色的光则被吸收。选项A:黑纸上写红字,在红色的灯光下红字能把红光反射,人看起来是红色的,在黑纸上红光被吸收,人看起来是没有光进入眼睛,是黑色很好辨认;选项B:白纸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所以在黄色的灯光的照射下看起来是黄色的;选项C: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绿、蓝三种颜色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这三种是色光的三原色;选项D: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答案:C

7、选项A:雨后天空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选项B:水中的月亮是平面镜所形成的虚像;选项C:黑板“反光”是黑板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选项D:小孔成像是利用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 答案:A

8、A

9、答案:B

10、D

11、A

12、D

13、D

14、C

15、D

16、C

17、A

18、C

二、填空题

19、色散;紫.

20、色散红橙黄绿蓝靛紫

21、下红

22、色散;绿。

23、红黄

24、红,黄,蓝;

25、色散,绿光

26、红、绿、蓝反射

27、白黑

28、三

29、棱镜色散

30、直线传播色散(折射)

31、绿黄

32、白黑【解析】考查点:物体的颜色。分析:白色的物体可以反射所有的色光,黑色的物体吸收所有的色光。

33、0.36;绿

34、黑

35、色散(折射);不同;紫

36、折射

37、漫;黑

38、红、黑

39、绿。

三、实验,探究题

40、 (1)红光紫光多种色光(2)A 红外线具有热(3)偏下

光的色彩颜色

第3章 光现象 第一节 光的色彩 颜色 ●学习要求 1.通过色散实验,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通过实验让 学生体验色光的混合和颜料混合是不同的 2.能用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知识简单解释五光十色的世界,使学生对探索自然充满兴 趣 ●整体感知 ????? 光的色散光的色彩、颜色光的混合颜料的混合 ●相关知识 万物生长靠太阳但是人们发现不同颜色的光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不同的作用。因此,种植者只要对不同的色光作适当调整以便更高效地生产蔬菜如,红光可使作物光合作用更为活跃,蓝光可使萝卜等作物根部变大。利用对不同色光照射时间的调整.不仅可缩短作物的生长期,而且可使作物个头更大,从而大大提高了产量。此外,蔬菜中糖分和维生素的含量也会根据光线颜色的不同和照射时问的长短发生变化如:生菜只要多照红光.光合作用就会活跃起来,所占糖分随之增加,味道也会变得较甜;而大多数蔬菜照射较长时间红光.所占维生素都会增加掌握了这一规律,种植者便不难对所种蔬菜的营养成分和口味做出调整。 ●教材内容讲解 1.色散 在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直 到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做了色散实验,才揭开了光的颜色的秘 密,我们看下面的色散实验:如图3-1所示,让一束白光射到 三棱镜上,通过三棱镜偏射后照到白屏上,出现了一条不同颜 色依次排列的彩色亮带,这条

亮带叫做光谱。 这个现象的产生表明: 第一,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 第二,不同的单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的程度是不同的。实验中红光偏折的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的程度最大,各单色光偏折的程度从小到大按照红、橙、黄、绿、蓝、 靛、紫的顺序排列 2.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人们发现,红、绿、蓝三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彩,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光的三原色 彩色电视就是利用色光的混合调出各种色彩来的。彩色电视机的荧光屏上有很多微小的格子,分别涂有能发出红、绿、蓝色光的物质,当三束电子流分别打到这三种物质上时,就发出红、绿、蓝的光这三束电子流的强弱分别影响着三种色光的强弱,由此混合出绚丽多彩的各种色彩。看电视时,如果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的荧光屏,就能看到屏上红、绿、蓝的光点。 ●典型例题 例l 下列关于颜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B.将色光的三原色混合在一起会混合出黑色 C.将颜料的三原色混合在一起是白颜色 D.将颜料中的蓝、黄颜料混合在一起是绿颜料 分析:A中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B中光的三原色混合在一起会混合出白色;C中将颜料的三原色混合在一起是黑色;D是正确的 答案:D 例2为什么电影幕布的颜色都是白色的? 答案:因为白色的电影幕布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这样各种颜色的光就能到达人的眼中,真实地反映出影片原来的颜色了 例3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光的色彩颜色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ok

光的色彩颜色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 1.天地万物,五光十色,下列关于光的若干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B.可通过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色散 C.光具有能量D.白光是可见光,也是单色光 2.百花园中,红色的美人蕉分外抢眼.在阳光下我们看到美人蕉的花朵是红色的,是因为()A.花自身能发出红色光 B.阳光照在花上,红光被吸收其余色光被反射 C.花自身能发出除红光外的其它色光 D.阳光照在花上,红光被反射其余色光被吸收 3.太阳、月亮、放映电影时的银幕、烛焰中,属于光源的是() A.太阳、月亮B.月亮、银幕C.银幕、烛焰D.烛焰、太阳 4.如图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 斑马倒影B. 手影 C. 雨后彩虹 D. 日全食 5.成语“白纸黑字”喻指证据确凿,不容抵赖和否认.从物理学角度看() A.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 B.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入眼睛 C.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眼睛 D.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眼睛,而黑字不反光 6.崔护考进士未中,清明节独游长安城郊南庄,走到一处桃花盛开的农家门前,一位秀美的姑娘出来热情接待了他,彼此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第二年清明节再来时,院门紧闭,姑娘不知在何处,只有桃花依旧迎着春风盛开,情景使人惆怅.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是() A.桃花自己能发出红光B.桃花吸收红光 C.桃花反射红光D.以上说法都不对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玻璃呈“无色”,是因为各种颜色的光都能通过它 B.衣服呈“白色”,是因为各种颜色的光都能被它反射 C.绿色植物呈“绿色”,是因为它吸收绿光,因此,绿光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利 D.黑板呈“黑色”,是因为它能吸收各种色光 8.在暗室加工黑白照片时,所用温度计的液柱是蓝色的.而不是红色的,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暗室使用的旱红灯,因而一切物体看起来都是红色的,若温度计采用红色液柱,在这种环境中不易看清 B.温度计的蓝色液柱在红光照射下是黑的 C.红色液柱在红灯照射下反射白光 D.蓝色液柱在红光下看得更清楚

光的颜色色彩说课稿

《光的颜色色彩》说课稿 一、教材简介: 1、编者意图 新课标对于初二物理上册的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编者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的活动来培养兴趣,并且在自己的探究活动中体会自然界的奥秘,充分体现物理课程总目标的第一点“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和兴奋感”。 2、本节教材主要容 本节教材主要包含三个容:光的色散、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对比和光具有能量。除了“光具有能量”这一容由学生通过阅读插图得出外,其他两个容都需要学生在实验活动中,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探究得出。 3、本节教材的编写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有如下几个特点: ⑴本节开始时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课改思想,让学生对身边形态各异的光源进行举例并分类。 ⑵通过颜料的混合和色光的混合的对比,揭示出了问题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对比法。 ⑶突出了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如探究光的色散现象、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 ⑷不过份强调知识的严密性,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如探究过程中只要求学生进行颜料混合的尝试和体验,知道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结果有区别,不需要学生知道原理。 ⑸本节结束时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课改思想,即光能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本节教学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可分解为七种色光。 了解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以及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是不同的。 了解光具有能量,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太的色散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尝试用实验对比法来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实事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感受获得成功的愉悦,并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激发学生进一步探求颜色之谜的兴趣,使学生领略色彩世界的缤纷多彩,感受到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本节教学的重点难点 本节的主要物理知识蕴含于探究活动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增长、研究方法的习得与探究过程密不可分,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光的色散、色光的混合。而如何让学生成功地观察到实验现象,顺利地完成本课的两个探究活动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四、教法设计思路 本节容教学的素材都是从生活中、从学生最感知的现象中来的。因此教学过大量的多媒体图片引入,展示生活中多彩的光,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光源的概念,并对它们进行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一、光的色彩 颜色 课时精讲(含答案)

第三章 光现象 一、光的色彩 颜色 知识点l 光源 1. 叫作光源,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 A.点燃的蜡烛 B.璀璨的宝石 C.奥运圣火 D.皎洁的月亮 2. ①太阳、②星星、③火星、④萤火虫、⑤发光的霓虹灯、⑥镜子、⑦正在放映电视节目 的电视机屏幕、⑧水母、⑨正在放映的电影银幕,其中属于天然光源的是 ,属于人造光源的是 ,不属于光源的是 ,可能属于光源也可能不属于光源的是 .(填序号) 知识点2 光的色散 3. 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 A.大雨过后,天空中挂着一轮彩虹 B.照相机使用滤色镜拍照 C.电视机能显示彩色的画面 D.春天看到姹紫嫣红的花朵 4. 牛顿早在1666年就做了光的色散实验,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任何色光通过棱镜后都会分解为其他色光 B.红色光通过棱镜后能分解为其他色光 C.白色光是由单色光混合成的复色光 D.绿色光也是复色光 知识点3 色光的混合 5. 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机的画面,你将看到排列有序的三色发光区域是( ) A.黄、绿、紫 B.红、黄、蓝 C.红、绿、蓝 D.黄、绿、蓝 6. 如图所示,小明在实验室研究光的三原色时,把三种强度相同 的光照在一起.图中的区域1呈现 色,区域2呈现 色. 知识点4 物体的颜色 7. 某学校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在黑暗的实验室中, 对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 定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一:先后用不同颜色的玻璃对着不同颜色的光进行观察,得到的结果如表一所示. 表一:透明物体的颜色 (1) 由表一可以得出: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其 的色光决定. 实验二:将不同颜色的光分别照射到不同颜色的纸上,观察纸的颜色,得到的结果如表二所示. (2) 由表二可以得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其 的色光决定.

3132光的色彩颜色看不见的光(教案)

第三章光现象 第一、二节光的色彩颜色人眼看不见的光(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道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 2.通过观察色光的混合和物体在不同色光照射下呈现的颜色,初步了解物体颜色形成的原因,能够解释生活中与光的色彩有关的现象;知道光的三原色. 3.通过物理学史中红外线被发现的介绍,确认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存在,了解它们的性质. 4.尝试对不可见事物通过其可见得效应来对该事物进行研究的方法,了解红外线和紫外线在生活、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光源 阅读书P56页信息快递内容。完成以下填空 1、叫光源。光源可以分为光源和光源两大类。 2、观察课本上的几幅图片,思考分别是属于哪一类光源? 3、月亮、钻石、星星是不是光源?为什么? 活动二.分解太阳光 用三棱镜分解太阳光 1、通过实验观察到:太阳光由七种色光组成,由此说明太阳光(选填“是”或“不是”)单纯的,而是混合光。 2、如果把上面得到的各种色光再通过三棱镜,又会出现的现象是。活动三.色光的混合物体的颜色 1、色光的混合 小结:物理学中将、、 2、物体的颜色 (1)让一束白光通过红色、蓝色、绿色和无色的透明玻璃纸时,观察到白纸上的现象分别是是什么?说明: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决定。(2)体验活动:观察图片鹦鹉 ①若没有光照在图片鹦鹉上,我们能看到它身上的颜色吗? ②当有不同的光照射在图片上时,我们观察鹦鹉各个部分的颜色是什么样的呢?填写

③说明: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由决定的;各种色光都能反射的不透明物体称为白色,各种色光都能吸收的不透明物体称为黑色。 活动四. 了解光能 冬天阳光照在人身上觉得暖和,说明了 活动五. 认识红外线和紫外线 【巩固反馈】 1.下列哪一组都是光源( ) A.电池和萤火虫B.烛焰和月亮 C.太阳和月亮D.萤火虫和烛焰 2.光具有的能量叫做_______,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可转化为_______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_______能,通过太阳能热水器可转化为_______能。 3.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古书中记载了“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这个实验流传甚广,连长安的儿童都能演示,那么人工虹是由于()A.水在太阳下变色后形成的 B.光的色散形成的 C.水在被人挡住太阳后喷到人的影子中形成的 D.水被喷出后受热汽化形成的4.下列仪器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是 __________ ( ) A.验钞机 B.夜视仪 C.灭菌灯 D.三棱镜 5. 太阳射到地球的紫外线大部分是被空气中的 __________ ( ) A.二氧化碳所吸收 B.氧气所吸收 C.臭氧所吸收 D.水蒸气所吸收 6.一名演员穿着红色上衣、白色裙子在台上表演,若两束蓝色的光照在她身上,观众看到的演员衣服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7.现有两个光源,一个能产生红外线,一个能产生紫外线,光源上无任何标志,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区分出来它们中哪一个是红外光源,哪一个是紫外光源吗?请说说你的方法,以及你那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基础色彩教案课程

基础色彩教案 一。色彩的基本原理 1?色彩的起源 我们在自然中,看到各种各样的现象,如红色,使我们感到可爱感到温暖,绿色使我们感到心情舒畅,蓝色的海洋,使我们感到心境宽阔,金黄色的大地使我们感到兴奋和精神饱满,以及我们还在各种环境中,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色彩变化和色彩现象,这些都给我们视觉上的一种美的感受。我们之所以能见到自然界的各种绚丽多彩,千变万化的物体的色彩,主要是由于光的照射。凭借了光我们才看到了物体的色彩,如果我们将苹果,香蕉置于一个没有任何光亮的地方,这样我们只感觉到物体的存在,闻到它们的气味,至于它们的色彩就看不见了。由此可见,色彩是由于光作用于自然界的各种物质而产生的。没有光就没有色彩,所以光是色彩之源。 2. 光与色的关系 光作用于自然界的各种物质而产生了色彩。同样也是由于光作用于自然界的物质,再由不同性质的物体经过不同程度的吸收而反射视觉上,引起视觉细胞兴奋,通过神经达到支配着大脑后部的视觉中枢,因而产生了明度和色彩感 光有种波长,不同波长的光分别给人们以不同的色彩感受。研究绘画色彩是以太阳光为标准去解释的,阐述光与色的物理现象的。所以我们讲的课,就是以太阳光来进行研究的。太阳光是由各种不同波长组成的,其中有一部分是人眼可以看到的称之为可见光。太阳光中还有许多人眼看不见的光波如: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等。作为色彩学我们主要 研究可见光,至于其它对于我们绘画色彩关系不大的内容只是顺便提一下。 伟大的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1666年通过三角梭镜研究色的现象,科学地证实了太阳光谱的可见部分中包含着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这七种色光中,蓝色.青色区别很小,青包括蓝所以人们皆称之为为六种色光中。 光谱用的六种色光是反映一切物体色彩的科学依据。六种色光中,按顺序排列,则红色光的波长最长,橙色次之,黄绿青再次之,紫色光的波长最短。红色光传得最远,传说人类最早发现认识的就是红色。我们把红.橙.黄.绿.青.蓝.紫定为标准色,绘画上的用色皆以六种色为依据。 自然界的物体为什么会程现出各种不同的色彩呢? 自然界中的各种物体是光的反映体,(即受光体)由于各种物体的质量与所含的元素不同,他们对阳光中所含各种色光都具有选择性的吸收与反射,一部分光线被较多地吸收,另一部分色光又被较多地反射出去,色光混合起来就构成了该物体所呈现的颜色,也就是我们用眼所见物体所呈现的颜色。女口:凡反射红色光而吸收橙.黄.绿.青.蓝.紫色光的,我们看到的便是红色光而吸收橙。反射黄色而吸收其它色光的便是黄色,其它以此类推。对于阳光中各种色光全反射的物体是白色,全吸收的是黑色。由此可见,色彩现象的产生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光作用于自然界各种物体,二是自然界各种物体对各种色光的吸收和反射。 自然界物质的构成是复杂的,那么光与色的关系也是极为复杂的。研究光与色的关系,表现光与色的关系,是绘画与设计色彩中的重要内容。进行色彩写生时,就需要把光与色紧密结合起来去观察分析,并努力做到真实而生动地表现对象的色光效果。 3. 两种色彩学 色彩学应用在艺术上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装饰色彩学,一种是写生色彩学。 装饰色彩学:主要应用于工艺美术.中国画.年画.璧画.宣传画等。装饰色彩学的观察方

3.1光的色彩-颜色练习题

3.1 光的色彩颜色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可分为______光源(如太阳、萤火虫、发光水母等)和______光源(如电灯、蜡烛等). 天然、人造 2.下列关于光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能被眼睛看到的物体一定是光源 B、宇宙中的星星都是光源 C、太阳是自然光源 D、蜡烛在任何时候都是光源 C 3.英国物理学家____首先用实验证明了太阳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太阳光发生色散现象时,传播方向改变最大的是___光.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发生______现象,而红光通过三棱镜后,看到的是______光. 牛顿4、红、橙、黄、绿、蓝、靛、紫,紫,折射,红 4.在冬天的阳光下人感到暖和,这说明光是具有的_______________. 能量 5.光的三原色是指____ __,颜料的三原色是指____ __.红、绿、蓝,红、黄、蓝 6.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______________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______________决定的。 物体透过的色光,物体反射的色光 7.用红色和蓝色的玻璃纸遮住手电筒前的玻璃,打开开关,并将射出的光投到白纸上,互相重叠的区域呈现的色光是( ) A、粉红 B、青色 C、品红 D、紫色 D 8.普通彩色电视机的显像管中有三支电子枪,工作时向荧光屏发射电子束,不同电子束的电子轰击到荧光屏上,能使荧光屏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你认为三支电子枪发出的电子束,能使荧光屏分别发出的色光的颜色是______、______、______最为合理. 红、绿、蓝 9.将红、蓝两种色光射到白纸上,相互重叠的区域______(是/不是)品红颜色;将红、蓝两种颜料涂在白纸上,相互重叠的区域______(是/不是)品红颜色.这说明颜料的混合和色光的混合情况______(相同/不相同).这是用______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的.不是、是、不相同、比较 10.在太阳光下看一张红纸,它呈现色,因为它只能反射光;将它置于只有绿色光源的屋子中时,它将呈现色,因为.红、红、黑、红纸吸收了绿光 11.在摄影中为了达到特殊的艺术效果常在镜头前加滤色镜,在镜头前加红滤色镜,会让色光通过而吸收的光,从而使照片偏暖色调,在镜头前加蓝滤色镜,会让色光通过而吸收的光,从而使照片偏冷色调.所以滤色镜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 红、其他颜色的光,蓝、其他颜色的光,只允许某种色光通过而吸收其他色光 12、雨过天晴,蔚蓝色的天际一条彩虹凌空飞架,这是一种现象 色散

光的色彩颜色教案

§3.1 光的色彩颜色(一) 教学目标: ⑴知道什么是光源,光源的分类。 ⑵通过色散实验,知道白光是多种色光混合而成。 ⑶通过实验了解光的三原色,色光的混合。 教学重点:光源的理解,色散实验,理解白光是复色光。 教学难点:色光的混合实验 教具准备:三棱镜、光屏、光色散与合成演示仪、手电筒、红、绿、蓝色玻璃、白纸若干、多媒体设备 教案实施过程: (一)预习作业的展示与交流: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光源。在月亮、太阳、课桌、点燃的蜡烛当中,属于光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源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类。在太阳、闪电、舞台上的灯光、激光束、发光的水母、蜡烛光中,属于自然光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人造光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见过光的色散现象吗?自己做做看: ①找一个三棱镜,对着太阳光,看一看,太阳光经三棱镜后会变成什么? ②含一口水,对着太阳,喷出雾状,看一看,会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现象叫光的____ ___,由此可见太阳光是由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 所组成。最早用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的是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_。 4、色光的混合:红色玻璃纸只能通过_______光,蓝色玻璃纸只能通过______光,绿色玻璃纸只能通过_______光。光的三原色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二)巩固重点、突破难点 1.光源 通过看几张图片,了解下什么是光源,什么不是光源,从而了解光源的定义。 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太阳、闪电、萤火虫发出的光、含磷矿物发出的光,这些是自然光源; 篝火、火把、点燃的油灯和蜡烛,发光的电灯,这些是人造光源. 2.光的色散实验 让一束手电筒光通过三棱镜,观察置于三棱镜后的光屏,有什么现象? 太阳光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就是光的色散实验。此实验表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首先用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3.色光的混合 ①得到单色光 让手电筒光分别通过红色,蓝色,绿色玻璃纸时,会看到什么现象? 红色玻璃纸只能通过红光,蓝色玻璃纸只能通过蓝光,绿色玻璃纸只能通过绿光。 这三种单色光就是光的三原色。 ②色光的混合 将红光,蓝光,绿光中任意两种色光照射到白纸上,相互重叠的区域是什么颜色?三种色光一起照射到白纸上呢?

八年级物理上册 3.1 光的色彩 颜色导学案 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3.1 光的色彩颜色导学案苏 科版 颜色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光源的概念,知道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太阳光(白光)可分解为七种色光; 3、通过观察色光的混合,知道光的三原色; 4、通过观察物体在不同色光照射下呈现的颜色,知道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 5、了解光具有能量,以及光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预习交流: 三、互动突破: (一)光源 1、观察课本P56图3-1至图3-5有什么共同特性,自己得出光源的概念。 2、叫做光源,光源可以分为光源和光源。 (二)光的色散 1、观察老师演示“分解太阳光”实验,可知,太阳光可以分解为、、、、蓝、靛、紫等色光。

2、小组讨论:太阳光(即白光)是混合光还是单色光?太阳光(即白光)是由什么组成的? 3、阅读课本P57可知:最早通过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是国物理学家。 (三)色光的混合 1、通过课前活动,小组讨论:怎样用一种简单方法从白光中得到一种色光? 2、观察老师演示“色光的混合”实验,在课本P58中记录下观察到的结果。 3、小组讨论:“色光的混合”实验说明了什么? 4、阅读课本P58可知:光的三原色是指、、。学生讨论:为什么将它们称为光的三原色? (四)物体的颜色 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1)观察课本P59“图3-10 鹦鹉”,在图上注明各部分的颜色。想一想:如果在漆黑的夜晚(没有光照射在图中的鹦鹉上时),你还能看到它身上的颜色吗?讨论:我们能看到鹦鹉各部分的颜色,原因是什么?(2)小组讨论得出:因为有色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色光,吸收色光(白色不透明物体反射色光,黑色不透明物体吸收色光),所以我们所看到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决定的。 2、透明物体的颜色(1)分别透过红色和蓝色的玻璃纸观察课本P59“图3-10 鹦鹉”,记录下观察到的结果,比较各部分颜

光的色彩 颜色练习题40道

xxxXXXXX学校XXXX年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XXX年级xx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每空?分,共?分) 1、下列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小孔成像B.水中月亮 C.雨后彩虹D.海市蜃楼 2、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形成这种现象是由于 (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色散 C.光的反射 D.凸透镜成像 3、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舞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 A.全身呈蓝色 B.全身呈红色 C.上衣呈红色,裙子呈蓝色 D.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4、在各种色光中,被称为三原色光的是() A.红、绿、蓝 B.红、黄、蓝 C.红、黄、绿 D.黄、绿、蓝 5、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蓝的,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太阳光穿过大气层中,除蓝光以外的其它色光都被大气层吸收掉了 B.太阳光穿过大气层中,除蓝光以外的其它色光都被反射回去了

C.空中漂浮着大量的微小物或小水滴,太阳光通过大气层时,太阳光遇到这些微小物或小水滴发生散射,太阳光中的红光等色光散射较小穿过了大气层,而蓝光散射较大 D.以上说法都正确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黑纸上写红字,在红色的灯光下很难辨认; B. 白纸在黄色灯光的照射下看起来仍然是白色的; C. 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绿、蓝三种颜色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 D. 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青; 7、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 雨后天空的彩虹 B. 水中的月亮 C. 黑板“反光” D. 小孔成像 8、下列现象中属于白光色散的是 A.太阳光经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 B.红、绿、蓝三种色条合成电视画面的颜色 C.红、绿、蓝三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成白光 D.红、蓝、黄三色颜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成黑色 9、(09威海).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 A.花能发出黄色的光 B.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C.花能发出白色的光 D.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10、在“五岳”之一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直线传播 B.小孔成像 C.光的反射 D.光的色散 11、合成彩色电视机和计算机屏幕上艳丽画面的色光 是() A 红、绿、蓝。 B 红、黄、蓝。 C 黄、绿、蓝。 D 品红、青、黄。

光的颜色-色散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色散现象。 2.观察薄膜干涉现象,知道薄膜干涉能产生色散,并能利用它来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现象。 3.知道棱镜折射能产生色散。认识对同一介质,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率不同。 【知识回顾】 1.光的双缝干涉实验及现象: 1)光产生干涉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当两束相干光的振动情况相同时,光程差满足______________处出现亮条纹,光程差满足________________处出现暗条纹。 3)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同一装置获得的干涉条纹中,从红光到紫光条纹的间距依次_________,由条纹间距?x=__________,可推知不同颜色的光,其波长大小________,其中_________的波长最长,_________的波长最短。 4)用白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中央亮条纹是______,两侧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的单缝衍射实验及现象: 1)用平行单色光照射狭缝较________时,在屏上产生一条宽度与狭狭缝相当的亮线。 2)当狭缝调至很窄时,屏上出现的亮线尽管高度________,但宽度反而________了,说明光会绕过缝的边缘传播到________的地方。 3)衍射条纹的特点及规律:中央条纹最_______、最_______,离中央条纹越远,亮条纹的宽度越______,亮度越______,且条纹间距___________,狭缝越窄、入射光波长越长,中央亮条纹越_______,间距越_____。 4)用白光坐单缝衍射时,中央亮条纹是______,两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也说明白光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 【新课导学】 一.预习案: 1.光的颜色由光的________决定,当光发生折射时,光速发生变化,而颜色不变。 2. 白光的组成:白光干涉时,条纹是 ;说明白光是由 __ 组成的复色光。 3.光的色散: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为___________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4.光谱: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后,各种色光按其 的有序排列,就是光谱。从红光到紫光,波长 ,频率 。 二.导学案: 1.薄膜干涉中的色散 1)薄膜干涉的原理:膜前后两表面均可反射光,由于这两束光是从同一光束中分出来的,因而它们的________相同,________恒定,是 __ 光。由于重力作用,膜为___________楔形,在薄膜干涉中,前、后表面反射光的路程差由膜的厚度决定,所以薄膜干涉中同一明条纹(暗条纹)应出现在膜的厚度相等的地方.薄膜干涉时,介质膜应足够薄,才能观察到干涉条纹。不同位置处的反射光路程差不同,有的地方可能是半波长的奇数倍,产生的是_________;有的地方可能是半波长的偶数倍,产生的是_________。 2)薄膜干涉图样特点:同一亮(或暗)条纹上所对应的薄膜厚度 。单色光在竖立的肥皂膜上(上薄下厚)形成 ____ 条纹;白光形成 条纹。 3)薄膜干涉现象在技术上的应用:

光的色彩颜色教案练习题

3.1 光的色彩颜色 1、光源:正在自行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分为人造光源(发光的灯,火焰,激光等)自然光源(太阳闪电萤火虫发光水木) 2、光的色散现象:(牛顿发现)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色光的现象 生活中常见的光的色散想象:彩虹路面的积水表面有油脂时在太阳底下五彩斑斓,太阳下吹的泡泡五彩斑斓等 3、光的三原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用电视计算机显示器(颜料的三原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物体的颜色:(看到物体颜色取决于进入人眼睛色光的颜色) 透明物体颜色:由物体能透过的色光颜色决定(呈现什么颜色的透明物体就只能透过什么颜色的光其他色光会被反射回去)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能反射的色光颜色决定(呈现什么颜色就只能反射什么颜色的色光,其他色光会被吸收) 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 黑色:能吸收所有的色光(没有光进入人的眼睛) 例戴绿色眼镜看白纸什么颜色?看白纸上红色的字什么颜色? 用黄色的灯光去照黑色的裙子时看到的裙子什么颜色?用红色的灯光照白纸看到什么颜色? 用黄色灯光照红色的裙子看到裙子是什么颜色呢? 5、光具有能量 能说明的生活中的例子光照到人身上会干到暖和可以发电可以帮助绿色植物惊醒光合作用太阳能热水器 练习: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可分为______光源(如太阳、萤火虫、发光水母等)和______光源(如电灯、蜡烛等).2.下列关于光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能被眼睛看到的物体一定是光源 B、宇宙中的星星都是光源 C、太阳是自然光源 D、蜡烛在任何时候都是光源 3.英国物理学家____首先用实验证明了太阳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太阳光发生色散现象时,传播方向改变最大的是___光.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发生______现象,而红光通过三棱镜后,看到的是______光. 4.在冬天的阳光下人感到暖和,这说明光是具有的_______________. 5.光的三原色是指____ __,颜料的三原色是指____ __. 6.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______________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______________决定的。 7.用红色和蓝色的玻璃纸遮住手电筒前的玻璃,打开开关,并将射出的光投到白纸上,互相重叠的区域呈现的色光是( ) A、粉红 B、青色 C、品红 D、紫色 8.普通彩色电视机的显像管中有三支电子枪,工作时向荧光屏发射电子束,不同电子束的电子轰击到荧光屏上,能使荧光屏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你认为三支电子枪发出的电子束,能使荧光屏分别发出的色光的颜色是______、______、______最为合理. 9.将红、蓝两种色光射到白纸上,相互重叠的区域______(是/不是)品红颜色;将红、蓝两种颜料涂在白纸上,相互重叠的区域______(是/不是)品红颜色.这说明颜料的混合和色光的混合情况______(相同/不相同).这是用______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的. 10.在太阳光下看一张红纸,它呈现色,因为它只能反射光;将它置于只有绿色光源的屋子中时,它将呈现色,因为. 11.在摄影中为了达到特殊的艺术效果常在镜头前加滤色镜,在镜头前加红滤色镜,会让色光 通过而吸收的光,从而使照片偏暖色调,在镜头前加蓝滤色镜,会让色光通过而吸收的光,从而使照片偏冷色调.所以滤色镜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 12、雨过天晴,蔚蓝色的天际一条彩虹凌空飞架,这是一种现象 13、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 A.月亮 B.闪闪发光的红宝石 C.萤火虫D.电子表上的液晶屏 14.下列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 A.用不同颜料能调配出其他的颜色 B.不同色光混合能得到的新的色光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色彩颜色》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色彩颜色》教案2020-05-1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光源分类,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光的三原色及光具有能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太阳光的色散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以及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光源的要领及知道白光是一种复合光。 2、色光的混合。 难点:物体颜色由谁决定的。 一、引入: 1、观看图片,切换幻灯片一片黑暗,引出光源。 二、新授: 光源 1、请学生例举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发光体,并展示图片观看常见的光源。 问题1:你刚才这些物体的共同点是什么吗?(光源的`定义) 教师引导对这些光源做一个简单的分类。 2、问题2:我这里还有个闪闪发光的宝石它是光源吗?并与学生讨论月亮、钻石、投影幕它们是否是光源。 观察光的色散

1、学生活动:下面让我们来再现一个伟大的实验――分解太阳光!学生利用手电和三棱镜完成光的色散实验。 问题3: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讨论太阳光是否是单一的色光。 2、教师利用“雨后彩虹”的例子,略加解释色散现象。 观察色光的混合 1、观看放大的手机和电视机屏幕,引出光的三原色,介绍色光的混合。 问题4:有没有一种简单的方法从白光中得到一种色光? 问题5(试一试):太阳光通过红色(蓝色或绿色)玻璃纸照到白纸上,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2、介绍滤色镜的作用 三、拓展延伸 物体的颜色 1、问题6:既然说到了玻璃纸这类透明物体,那么我们现在来讨论下这些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2、问题7:那么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谁来决定呢?(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并让学生回忆刚才的实验进而验证结论。 四、自主探究 活动3学生讨论结束后利用玻璃纸观看不同颜色的小兔子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五、自主学习 展示电筒点燃火柴。 光具有能量――光能 六、课堂小结、随堂反馈 七、作业布置

“光的色彩颜色” 教学设计

“光的色彩颜色”教学设计 顾永健姜忠年姜孝春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六中学(215126) 一、设计思路: “光的色彩颜色”是苏科物理八上的内容,主要包括“光源、光的色散、色光的混合、物体的颜色、光具有能量”等多个知识点。它们之间看似分散,实际暗藏了人类认识、发现和利用“光”的历史。因此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设计了一条“历史之旅”,既让学生看“风景”,较好地激发了探究物理的愿望,又让他们扮演小“科学家”,进一步增强了研究物理问题的兴趣、提高了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光源及分类 ②知道色散现象,知道白光是由七种色组成 ③知道光的三原色和物体的色彩形成原因 ④了解光具有能量,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太阳光的色散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②探究色光的混合和物体色彩的形成原因,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科学知识打下基础。 ③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颜色之迷的兴趣,使学生领略色彩世界的缤纷多彩,培养他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光的色散、色光的混合、探究物体颜色的形成 四、器材准备: 三棱镜、各种有色玻璃纸、手电筒、暗箱、布若干(红、白、蓝、绿、黑等) 五、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分别将红、黄、蓝三种颜料中的任意两种涂在课本P60WWW-1各方格内的两个圆圈中,观察重叠区域的颜色。 2.用放大镜观察正在播放节目的彩电屏幕,你能看到什么现象? 3、向父母请教(或通过网上搜索)了解彩虹是如何形成的? 设计意图: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物理学习的。设置课前预习作业,一方面可以唤醒学生已有经验,另一方面也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预习,为新课的学习作好准备。 课堂教学: (一)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国庆天安门夜景 国庆天安门夜景非常壮观,点缀其中的是就各种各样、色彩丰富的灯光。除此之外,你还见过哪些物体能发光? 设计意图:探究之旅从欣赏国庆60周年庆祝晚会上天安门广场美丽夜景开始,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其他发光的物体,充分激起学生参与的兴趣。 (二)新课教学 1.光源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展示一些图片,如“太阳”、“闪电”、“烟花”、“极光”、“发光的水母”、“完全燃烧的煤气火焰”、“不完全燃烧的煤气火焰”等。 结合课本内容,学生将以上发光物体的特点进行归纳:①可以自行发光(称为光源); ②可分为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③不同的光源发出光的色彩也不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争论:月亮与太阳一样也能普照大地,月亮是光源吗? 设计意图:有关光源的知识比较简单,教师充分提供机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中再抛出“月亮是不是光源”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作出正确的判断,而不是教师去暗示谁对谁错。 2.光的色散 太阳是我们看到的最大的天然光源,太阳光是什么颜色的?给你一块三棱镜,你能通过哪些办法来获得太阳光的彩色光带?并交流各自的做法: ①通过三棱镜观察开着的日光灯; ②学生走到教室外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引到教室墙面上…… 学生观察,并初步获得太阳光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太阳光不单纯”等结论。

苏科版 第三章光现象《 一、光的色彩 颜色》导学案

第三章第一节光的色彩颜色导学案 学校班级姓名日期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光源的概念,知道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太阳光(白光)可分解为七种色光; 3.通过观察色光的混合,知道光的三原色; 4.通过观察物体在不同色光照射下呈现的颜色,知道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5.了解光具有能量,以及光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预习交流: 三、互动突破: (一)光的色散 1.观察老师演示“分解太阳光”实验,可知,太阳光可以分解为、、、、蓝、靛、紫等色光。 2.小组讨论:太阳光(即白光)是混合光还是单色光?太阳光(即白光)是由什么组成的? 3.阅读课本P55可知:最早通过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是国物理学家。(二)色光的混合 1.通过课前活动,小组讨论:怎样用一种简单方法从白光中得到一种色光? 2.观察老师演示“色光的混合”实验,在课本P56中记录下观察到的结果。 3.小组讨论:“色光的混合”实验说明了什么? 4.阅读课本P56可知:光的三原色是指、、。 学生讨论:为什么将它们称为光的三原色? (三)物体的颜色 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1)观察课本P57“图3-10 鹦鹉”,在图上注明各部分的颜色。想一想:如果在漆黑的夜晚(没有光照射在图中的鹦鹉上时),你还能看到它身上的颜色吗?讨论:我们能看到鹦鹉各部分的颜色,原因是什么? (2)小组讨论得出:因为有色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色光,吸收色光(白色不透明物体反射色光,黑色不透明物体吸收色光),所以我们所看到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决定的。 2.透明物体的颜色 (1)分别透过红色和蓝色的玻璃纸观察课本P57“图3-10 鹦鹉”,记录下观察到的结果,比较各部分颜色的变化,讨论:鹦鹉的各部分颜色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2)小组讨论得出:因为透明有色物体只能透过色光,吸收色

色彩基本知识教案

《色彩基本知识》 一.授课班级:基础班 二.学科:美术 三.课题《色彩基本知识》 四.课时:2课时 五.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与懂得色彩主生的基本条件以及绘画用色的基本知识,并尝试运用这些知识。 六.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色彩三要素及同种色、类似色、固有色、条件色与色性的理解。 2、教学难点:类似色、对比色的组合调配。 七.课的类型:讲授课 八.教学方法:讲述法、引导法、图片展示法、启发法、练习法相结合 九.教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色卡,类似色与对比色的范围,示范用的水粉纸若干张,水粉画工具材料。 学生准备:教材 十.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应该都看过一些黑白电影或是黑白电视节目,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只有黑、白、灰的世界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一两个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所以说色彩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不是单调的。那么,人为什么能看见颜色呢?光进入视觉的三种形式:1.光源光(自然光、人造光)2.透射光3.反射光当光线照射到物体上时,通过物体的吸收、反射或穿透作用,反射回来的色光作用于人的视觉,便产生了某种色彩的感觉。色彩的产生是光对人的视觉和大脑发生作用的结果,是一种是直觉。 (二)颜色 色彩范畴:色彩分为无彩色和有彩色两大范畴 无彩色:黑、白、灰色。

有彩色:红、黄、蓝等含彩的色。 我们在画色彩的时候,什么颜色是必不可少的呢? 1、三原色 不能用其它颜色混合而成的色彩叫原色。用原色却可以混出其它色彩!(不是全部)。 原色包含两个系统:光的三原色和和色料或颜料的三原色! (1)色的三原色:朱红光,翠绿光,蓝紫光。 (2)色料的三原色:紫红,柠檬黄,天蓝! 在一张画里面,同一种颜色不同距离的物体我们证明体现呢? 2、间色 又叫"二次色"。它是由三原色调配出来的颜色,是由2种原色调配出来的。红与黄调配出橙色;黄与蓝调配出绿色;红与蓝调配出紫色,橙、绿、紫三种颜色又叫"三间色"。在调配时,由于原色在份量多少上有所不同,所以能产生丰富的间色变化 3、复色 也叫"复合色"。复色是由原色与间色相调或由间色与间色相调而成的"三次色",复色是的纯度最低,含灰色成份。复色包括了除原色和间色以外的所有颜色 一个物体由于受到光的影响,暗面我们一个怎么体现呢? 4、补色 是广义上的对比色。在色环上划直径,正好相对(即距离最远)的两种色彩互为补色。如:红色是绿色的补色;橙色是蓝色的补色;黄色是紫色的补色。补色的运用可以造成最强烈的对比 (三)色彩的三要素 1、色相 色相是色彩的相貌,即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不同的波长给人不同的色彩感受!红、橙、黄、绿、蓝、紫色每个字代表一个具体的色相!注意:色相是由波长决定的,所以比如粉红色,暗红色,灰红色是同一色相(都是红色相)只是彼此明度和纯度不同而已! 色相可以分为高纯度,中纯度,低纯度,高明度,中明度,低明度! 2、明度 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明度是全部色彩都具有的属性,最适合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