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纳甲法快速推算
子午流注(针法)详解

第一节子午流注的涵义与源流一、子午流注的涵义[子午]原是对立的名词,用以代表天地、山泽、风雷、水火、春秋、寒暑、日月、夜半与日中两时辰等的表示相对关系的符号。
如“子午面”,“子午线”,“子午道”,“子时午时”。
[子午的意义]1.子午代表阴阳:是阴阳的总称。
子阴午阳,子午是阴阳的起点与分界线。
子为阳之始,午为阴之始。
2. 子午代表时间:一天之中,子为夜半(23~1点),午为日中(11~13点)。
[如图]/P>一年之中,子为农历11月(冬至为十一月),午为农历5月(夏至为五月)。
3. 子午代表气候寒热:子时寒,午时热。
4. 子午代表十二地支:如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均以子午为推算的开始。
5. 子午代表人体气血流行的阴阳盛衰。
[如图][流注]流指水流,注指注输、灌注。
这里具体是指将人体的气血循环比作水流,以出井、流荥、注输、行经、入合作喻,说明人体气血就象水流一样,始出为井,渐成细流为荥,水流如由浅入深灌注为输,渐而水流在通畅的河流中通行即称为经,最后如百川汇合入海即所入为合,以示脉气的流行经过。
[子午流注]为子午流注针法的理论依据,它是从时间角度认识人体生命现象,即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盛衰规律的一种学说。
人体气血循行,周流出入,如流水般,或从子到午,或从午到子,随着时间先后的不同,阴阳各经气血的盛衰,也有固定的时间,气血迎时而至为盛,气血过时而去为衰。
泻则乘其盛,补则随其去,逢时为开(气血流注开穴的时间,谓之逢时),过时为阖(某穴开时已过,谓之过时,则穴闭),定时开穴,补虚泻实,把握时机,调和阴阳而治病。
[如图][子午流注针法]是以时间为主要条件的一种特殊配穴治疗方法。
属于时间医学的范畴。
是以十二经脉肘膝以下的六十六个经穴为基础,根据出井、流荥、注输、行经、入合的气血流注,盛衰开阖的原理,配合阴阳、五行、脏腑理论,运用天干、地支推算逐日按时开穴的一种古典针刺取穴方法。
中心内容:择时——依据气血流注的盛衰时间为主体。
简便子午流注干支推算请把日历扔掉(中医、命理、考古用)

简便子午流注干支推算请把日历扔掉(中医、命理、考古用)年干支《素问·六微旨大论》:“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甲子相合,命曰岁立,仅侯其时,气可与期。
”年干支始于甲子,循环一周至癸亥,再继续循环,60甲子干支表(记忆推算):01.甲子 02.乙丑 03.丙寅 04.丁卯 05.戊辰 06.己巳 07.庚午 08.辛未 09.壬申 10.癸酉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年干支推算:取公元年数减3,再除以60求余数便是年干支序数,如2021年:(2021-3)÷60等于3余38,38是辛丑,所以2021年是辛丑年。
月干支月干支按农历计算,12月正好配12地支,所以月份地支是固定的,以正月建寅,2月卯,3月辰.......依次类推。
月份天干以“五虎循年起月歌”推算: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日戊为头丙辛之年庚上起,丁壬壬寅顺行流戊癸之年何方起,甲寅之上去寻求如甲己年的1月份为丙寅,2月丁卯.....依次类推。
丙辛年的1月份为庚寅,2月份为辛卯,2021年2月为辛卯月。
那么问题又来了,认真看我以前文章的朋友会发现咱们是从正月二十二开始的辛卯月,还不到二月,是哪里算错了吗?再介绍一些历法知识。
咱前面说的“正月建寅”,“建”代表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古代天文学称北斗星斗柄所指为建,一年之中斗柄旋转而依次指为十二辰(辰为周天节点),它以立春为岁首,交节日为月首。
子午流注干支的简便推算法

子午流注干支的简便推算法
《素问·六微旨大论》:“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甲子相合,命曰岁立,仅侯其时,气可与期。
”年干支始于甲子,循环一周至癸亥,再继续循环,60甲子干支表(记忆推算):
01.甲子02.乙丑03.丙寅04.丁卯05.戊辰06.己巳07.庚午08.辛未09.壬申10.癸酉11.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壬寅40.癸卯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巳55.戊午56.己未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年干支推算:取公元年数减3,再除以60求余数便是年干支序数,如2021年:(2021-3)÷60等于3余38,38是辛丑,所以2021年是辛丑年。
推算年、月、日、时干支

推算年、月、日、时干支(一)干支掌上定位法推算年、月、日、时干支,可以用笔算、心算,也可单以手掌推算。
要能达到单用手掌推算年、月、日、时干支,首先要熟悉干支在手掌上的定位。
地支属阴,阴主静,又因十二地支与十二月和十二时辰都有固定的搭配,所以十二地支在手掌上的位置是固定的。
我们把十二地支分别定在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指尖和横纹上,并将其熟记。
天干属阳,阳主动,所以天干在手掌上无固定位置,而是根据干支的配合把它们放在手掌地支图上运转。
用左拇指尖在上述地支定位上顺次点数,便可求得所需的干支。
天干在手掌地支图上可以顺时针方向运转,也可以逆时针方向运转,均据实际需要而定,如:已知1983年的干支是癸亥,要求该年以后各年的年干支。
方法是:把癸定于“亥”位上,地支在手掌上的位置固定不变,天干在手掌地支图上按顺时针方向运转,便可知道1984年的干支是甲子、1985年是乙丑、1986年是丙寅……。
(二)六十甲子掌上推算法以天干和地支相配合组成六十个不同的名词叫做六十甲子.六十甲子的组合方法就是以十干与十二支相配,天干从甲开始,地支从子开始,阳干与阳支配,阴干与阴支配,按着干支各自次序顺序相加,天干有十,须相加六次得六十,地支有十二,须相加五次得六十,相加的结果就成了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六十个名词,组合成六十甲子表(见表6)。
干支是用作纪述年、月、日、时的符号,所以干支各自的次序也就等于代数123456789101112的次序。
代数的单数为奇属阳,代数的双数为偶属阴,干支分属阴阳同样照此类推,即天干的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地支的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干支组合六十甲子是计算年、月、日、时干支的基础,如《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说:“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名曰岁立,谨候其时,气可与期”。
临床上要预测疾病,离不开干支甲子;运用子午流注针法,就是根据阳日阳时开阳经阳穴,阴日阴时开阴经阴穴的规律,故须知干支所属阴阳及六十甲子才能推算。
子午流注纳甲法

子午流注纳甲法介绍子午流注纳甲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它基于人体经络系统的理论,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进行针灸或按摩的方式来调理身体,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保持健康的目的。
这种方法源于古代的中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的“子午流注”和“纳甲”理论,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和独特的疗法之一。
子午流注子午流注是指人体经络系统中的子午经络,也就是十二经脉和八脉之间的关系。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经络系统是一种通过气血流动来调节身体机能的通道。
子午经络是十二经脉中最重要的两条经络,分别是手太阳经和足太阳经。
子午流注的理论认为,通过在子午经络上进行针灸或按摩,可以调整经络的气血流动,从而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促进疾病的康复。
纳甲纳甲是指根据人体的生物钟和经络系统的特点,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穴位上进行针灸或按摩的方法。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经络系统和五脏六腑都有自己的活动规律和生物节律。
纳甲的理论认为,根据人体的生物钟和经络系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时间和穴位进行针灸或按摩,可以最大限度地调理身体,提高治疗效果。
子午流注纳甲法的应用子午流注纳甲法在中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保持身体健康。
它可以通过调整经络的气血流动,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改善内脏功能,缓解疼痛,调节情绪等。
下面是子午流注纳甲法的一些常见应用:1. 针灸治疗针灸是子午流注纳甲法中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细针,可以刺激经络系统的气血流动,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针灸可以治疗各种疾病,如头痛、失眠、消化问题、月经不调等。
在选择针灸的时间和穴位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症来确定。
2. 按摩疗法按摩是子午流注纳甲法中另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进行按摩,可以刺激经络系统,促进气血流动,改善身体功能。
按摩可以用于舒缓肌肉疼痛、缓解压力、调节情绪等。
在按摩的过程中,需要掌握正确的按摩技巧和力度,以避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3. 穴位贴敷穴位贴敷是子午流注纳甲法中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仅供参考)子午流注法

子午流注法子午流注法(acupuncture based on Midnight-Noon Cycle of Qi),按照日时干支推算人体气血流注盛衰的时间,选取相应的五输穴和原穴进行针灸治疗的方法。
为中医时辰治疗学的内容。
其思想来源于《内经》,具体方法则形成于金元时期。
子午流注的名称,始见于金代阎明广《子午流注针经》(1153~1163),书中收载了金代何若愚《流注指微针赋》,并加以注解,全面具体阐述子午流注法。
临床常用的有纳甲法和纳子法两种。
此外,还有养子时刻法,则以24分钟为取穴的时间单位,每天轮遍六十六穴,又称为“一日取六十六穴法”。
理论依据十二经脉气血运行状态,根据不同的时间变化而有相应的盛衰变化。
子午是十二地支中的两个时辰,子是半夜,午是中午,是每天阴阳变化的分界点,用它来表示每天的时间变化。
流注,即十二经脉气血运行的过程,以及在十二经脉的井、荥、输(原)、经、合等特定腧穴上所呈现的气血盛衰变化状态。
人体中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及其五输穴、原穴的气血盛衰情况,由于年、月、日、时等时间的变化而相应地有所不同。
根据这个原理,按时选取有关腧穴进行治疗,即为子午流注法。
天干是古代以太阳运转变化记日的文字,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共10个,称十天干;地支是古代以月亮运转变化记时的文字,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共12个,称十二地支。
天干地支配合运用,以记述年、月、日、时的变化,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历法。
天干起于甲,地支起于子,二者相合,顺序推移,即成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从一个甲子到下一个甲子,需要60个天干地支相合而成的时间单位,称六十环周法,是计算年、月、日、时变化的基础。
运用天干地支符号来表示年、月、日、时,对掌握一年四季气候和昼夜变化规律有一定指导意义。
因此,农历(又称夏历、旧历)至今仍沿用干支纪年。
天干地支配合阴阳,是根据其排列数序的奇数、偶数属性来决定的,奇数(1、3、5、7、9、11)为阳(阳干、阳支),偶数(2、4、6、8、10、12)为阴(阴干、阴支)。
子午流注纳甲法

子午流注纳甲法(原创版)目录1.子午流注的概念2.子午流注与中医经络的关系3.子午流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子午流注的养生意义正文子午流注是中医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人体内的气血在特定时辰与经络之间的流动关系。
简单来说,子午流注就是指人体内的气血在每天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中的流动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时辰与中医经络系统中的十二经脉相对应。
子午流注与中医经络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人体内存在十二条经络,分别是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
这些经络分布在人体的各个部位,贯穿全身,相互联系。
而子午流注则是指这些经络在特定时辰内的气血流动情况。
在实际生活中,子午流注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寅时(晚上 3-5 点)手太阴肺经当令,此时人体的气血主要在肺经流动,肺气向下运行。
因此,在寅时,人们往往会感到困倦,需要睡眠。
而在卯时(早上 5-7 点)手阳明大肠经当令,此时大肠经的气血旺盛,是排便的最佳时机。
因此,养成早上排便的习惯有利于身体健康。
子午流注对于养生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子午流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调整生活作息,顺应自然界的规律。
例如,在午时(上午 11-下午 1 点)手少阴心经当令,此时心脏的功能最为活跃。
因此,在午时应保持心情平静,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养护心脏。
总之,子午流注是中医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揭示了人体内气血在特定时辰与经络之间的流动关系。
子午流注纳甲法

子午流注纳甲法
摘要:
一、子午流注的介绍
1.子午流注的概念
2.子午流注与中医的关系
二、纳甲法的介绍
1.纳甲法的概念
2.纳甲法在中医中的应用
三、子午流注纳甲法的结合
1.子午流注与纳甲法的关联
2.子午流注纳甲法在中医治疗中的作用
四、实际应用案例
1.子午流注纳甲法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2.子午流注纳甲法在养生保健中的应用
正文:
子午流注纳甲法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理论,它将子午流注与纳甲法相结合,更好地揭示了中医的内涵和实际应用。
子午流注是中医学中的一种时间医学理论,指的是人体气血在一天12 个时辰内的运行变化。
而纳甲法则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分析患者的病情、体质、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信息,来确定治疗方案。
子午流注与纳甲法的结合,使得中医治疗更加精细化和个性化。
子午流注
纳甲法能够根据患者的时间特性,以及病情、体质等方面的信息,制定出更加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治疗方案。
这样,中医治疗就能够更加准确地针对患者的问题,提高治疗的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子午流注纳甲法被广泛应用于疾病治疗和养生保健。
例如,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子午流注纳甲法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时间特性,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子午流注纳甲法也被用于养生保健,如饮食调理、运动锻炼等方面,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总之,子午流注纳甲法是中医学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它将子午流注与纳甲法相结合,为中医治疗和养生保健提供了更加准确和个性化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午流注纳甲法快速推算
纳甲法是子午流注针法之一,临床多以徐凤《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为准,但
该法推算繁琐,使其学习、应用及研究受到很大限制,本文介绍一种快速推算方法,时
间取阳历。
1 日时干支推算:
1.1 日干支:
元旦天干=(年份末2位数×5+年份末2位数÷4+基数)÷10→取余数
元旦地支=(年份末2位数×5+年份末2位数÷4+基数)÷12→取余数
其中,基数在20世纪取10,21世纪取-5;“年份末2位数÷4”有余进一。
日干=(元旦天干+月加减数+日数)÷10→取余数
日支=(元旦地支+月加减数+日数)÷12→取余数
其中,月加减数歌:“一五双减一,二六加零六,三减二加十,四减一加五,七零九加二,八月一七有,
十月加二八,冬三腊三九。”“一五双减一”指1月5月天干地支都减去1,余皆类推;“冬”指11月,“腊”指12
月。闰年从3月起,在所求数上再加一。1.2 时干支:
时支=(时间+基数)÷2
时干=[(日干-1)×2+时支 ] ÷10→取余数
其中,时间用24小时制;基数在时间为奇数时取3,为偶数时取2。
2 纳甲法开穴推算:
2.1 开穴
时干支数=时干×6-时支×5
其中,时干支数为负数时应加上60,“已日”以后即日干>5时再加上60,“癸日”如时干支数>120,应
减去120。
值日经=时干支数÷11=商数
其中,“癸日”即日干=10时,从丑时到戍时无开穴,无值日经.。
开穴经脉=时干
开穴数=时干支数÷11→取余数
其中,余数为偶数“0、2、4、6、8、10”对应“井、荥、输、经、合、纳”,当为奇数时表示闭穴。
纳穴=日干÷2+1
其中,相除时取整除,有余不计。
2.2 闭穴时,按“合日互用”原则求开穴,天干逢五相合,即甲已、乙庚、丙辛、丁壬、戊癸相合,取所相合日,
再从2、1所示推求,如仍为闭穴,则此时辰无穴。
2.3 无穴时,可根据单玉堂氏“1、4、2、5、3、0”规律求开穴。
开穴数=[(时干+时支)÷2+1]÷6→取余数
其中,余数“1、2、3、4、5、0”对应“井、经、荥、合、输、纳”。
例:求2003年9月12日4时开穴。
元旦天干=(3×5+3÷4-5)÷10余1为甲,元旦地支=(3×5+3÷4-5)÷12余11为戍,日干=
(1+2+12)÷10余5为戊,日支=(11+2+12)÷12余1为子,时支=(4+2)÷2=3为寅,时干=[(5
-1)×2+3]÷10余1为甲;时干支数=1×6-3×5=-9,为负数应再加上60则为51,值日经=51÷11=商
数=4为心经,开穴经脉=时干=1为胆经,开穴数=51÷11余7为闭穴,取合日互用穴,戊与癸合,取癸
日甲寅时,因日干为癸>5则时干支数应加上60为111,开穴数=111÷11余1也为闭穴,则此时辰无穴,
依单氏法,开穴数=[(1+3)÷2+1]÷6余3为荥穴,则2003年9月12日4时为戊子日甲寅时,心经值
日主气,无穴,依单氏法可开胆经荥穴侠溪。
摘自:周绍文.《中华医学创新杂志》2005.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