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育种过程
小麦育种实验报告

小麦育种实验报告小麦育种试验报告小麦育种试验报告试验目的:选育高产、抗倒、中熟小麦新品种试验原理:小麦常规杂交育种小麦是自花授粉植物,通常自然异交率极低,为了提高育种效率,促进品种间的基因重组,进行小麦的人工有性杂交是小麦育种中最常用的方法。
试验内容:1、小麦开花习性和花器构造的观察;2、小麦杂交技术试验器材:小麦开花植株(羊皮纸袋10*30cm,回形针,剪刀,塑料牌,镊子,铅笔)试验步骤:一、选择杂交组合1、矮抗58×济麦22 反交2、矮抗58×良星77 反交3、矮抗58×鲁原502反交4、矮抗58×良星66 反交二、小麦开花习性和花器构造的观察1、小麦花器构造小麦属复穗状花序,有许多互生的小穗组成,小穗基部着生两个护颖和3-9朵小花,但正常发育的都是基部的2-5朵小花,小穗上部的小花往往退化。
每朵小花自然向里有外颖、内颖各1片;雄蕊(花丝、花药)3个;雌蕊(子房、柱头、花柱)1个,成羽毛状分裂,外穎顶端有芒或无芒。
2、开花习性(1)、小麦多数品种为开颖授粉,也有少数闭颖授粉。
通常小麦抽穗2-4天开花(有的当天就开花,也有的抽穗十天才开花),小麦的开花昼夜进行,其开花的高峰期随地区、品种、当时温、湿度有所差异。
通常一天有两个高峰,上午8-11时,下午约2-6时开花最盛,小麦开花的最适温度18-23度,最适相对湿度70-80%,小麦花粉在田间条件下的生活力约20分钟。
(2)、小麦的开花顺序,就全株而言先主穗后分蘖穗;同一穗上,先中部的小穗,然后依次向上、向下两端开放;就一个小穗而言,先基部第一朵小花,然后依次向上,全穗开花约3-5天。
小麦开花时,鳞片吸水膨胀,迫使外颖张开,同时花丝迅速伸长并伸出颖片外,花粉囊破裂而散粉,一朵小花开花时间很短,大约15-20分钟,开花后花粉落在柱头上1-2小时开始萌发。
三、小麦杂交技术1、选穗整穗根据确定的杂交组合,在母本群体内选择典型、健壮植株的主茎穗(刚抽出叶鞘、花药呈绿色),用镊子去掉穗基部和顶部发育不良的小穗,每穗留中部10个发育较一致的小穗,全穗约留20朵左右小花;2、去雄套袋去雄时用左手大拇指和中指夹住麦穗,用食指轻压外颖的顶部使内外颖分开,轻轻镊出三个雄蕊(注意:不要夹破花药和碰伤柱头),去雄工作应从穗的一侧由上而下顺序进行,去完一侧再进行另一侧,不能遗漏。
小麦杂交育种流程

小麦杂交育种流程Wheat hybrid breeding is a complex and fascinating process that requires a deep knowledge of genetics, plant biology, and agricultural practices. 小麦杂交育种是一个复杂而迷人的过程,需要对遗传学、植物生物学和农业实践有深入的了解。
It involves the controlled crossing of two different wheat varieties to create offspring with desirable traits such as improved yield, disease resistance, and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这涉及到对两种不同小麦品种进行控制的交叉,以创造出具有良好特性的后代,如提高产量、抗病性和品质特征。
Wheat breeders use a variety of techniques such as artificial pollination, embryo rescue, and molecular markers to help select and develop new wheat varieties. 小麦育种者利用各种技术如人工授粉、胚胎救助和分子标记来帮助选择和发展新的小麦品种。
The ultimate goal of wheat hybrid breeding is to create wheat varieties that are better adaptedto chang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can help farmers increase their productivity and profitability. 小麦杂交育种的最终目标是创造出更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的小麦品种,可以帮助农民提高生产力和盈利能力。
浚麦K8的育种 过程及高产栽培技术

农村·农业·农民2013.5B讦浚麦K8由浚县丰黎种业有限公司选育,于2012年通过河南省小麦新品种审定,审定证号为豫审麦2012002。
为做好品种的推广工作,公司科研人员在品种审定推广区域进行了试验,以期总结出配套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充分发挥品种的高产优势,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
一、育种目标的确定浚县地处河南省北部,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灌溉方便、土壤肥沃,是典型的小麦高产区域。
但是随着气候的变化,黄淮南片麦区小麦生产中春季倒春寒、中后期干旱、干热风和赤霉病的发生有频率增多、程度加重的趋势。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确立了以培育出高产、稳产、抗(耐)病、抗寒、抗倒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为目标育种计划。
二、选育过程2001年用开麦18为母本,以百农64为父本进行杂交,其技术路线为:在亲本组配上,选用优点多、缺点少、性状互补、且遗传背景丰富、亲缘关系差异大的品种开麦18(半冬性)和百农64(半冬性)为亲本,以期创造出超亲类型。
在高产方面,要求具有9750kg/hm 2以上的产量潜力,实现高产的主要途径是多穗兼大穗,协调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
抗病性采用病菌接种平行鉴定的方法。
注重株型结构和生理育种。
在适应性方面选择对光照反应迟钝的类型,注重灌浆期对高温、干热风的生态反应。
三、品种特性浚麦K8属于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具有高产、稳产、综合抗性优良的特点。
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长势强壮,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抗寒性较好。
株型半紧凑,株高75~80厘米,茎秆弹性较好,抗倒伏。
穗层较厚,穗大粒多,籽粒半角质,黑胚率低,饱满度好,商品性好。
四、生产试验情况浚麦K8增产显著,2011~2012年参加河南省冬水Ⅰ组生产试验,11点汇总,11点增产,平均亩产527.5kg ,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增产5.7%,居7个参试品种的第一位。
五、抗病性鉴定2011年,经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接种鉴定:中感白粉病和条锈病,中抗叶锈病、中感纹枯病,中抗叶枯病,高感赤霉病。
实验三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

《作物育种学》实验报告班级: 农学10-4姓名: 曹跃强学号: 20100359实验三小麦杂交育种技术一、实验目的:小麦是自花授粉作物,通常自然异交率极低,为了提高育种效率,促进品种间的基因重组,进行小麦的人工有性杂交是小麦育种中最常用的方法。
本实验旨在了解小麦的花器结构和开花习性,学习和掌握小麦的有性杂交技术。
二、实验用品四川农业大学青圃园试验地种植的小麦品种,镊子、剪刀、透明塑料袋、回形针、纸牌、铅笔等。
三、操作方法1.选穗整穗选穗是指选择母本的麦穗而言。
在母本去雄前,应选择适合的麦穗。
入选的麦穗应该是发育良好,健壮和具有本品种典型特征的主茎穗或大分蘖穗。
选穗时间一般在麦穗抽出以后、穗下的茎露出叶鞘大约1.5厘米时进行。
麦穗初步选中以后,用镊子打开麦穗中部的小花,观察它的花药,如果花药正在由绿变黄,就是理想的杂交穗。
因为这样的麦穗当天去雄后,第二天就能授粉杂交。
根据确定的杂交组合,在母本群体内选择典型、健壮植株的主茎穗(刚抽出叶鞘、花药呈绿色),先用镊子去掉穗基部和顶部发育不良的小花每穗留中部10个发育较一致的小穗,再将小穗的上部小花去掉,只留基部外侧两朵发育好的小花,经过上述整穗过程,杂交穗上只留下了十余朵发育良好、生长健壮的小花。
⒉去雄套袋去雄时用左手大拇指和中指夹住麦穗,用食指轻压外颖的顶部使内外颖分开,右手用镊子插入内外颖的合缝里,轻轻镊出三个雄蕊(注意:不要夹破花药和碰伤柱头),去雄完成后,套上塑料袋,挂号标牌即可。
去雄工作应从穗的一侧由下而上顺序进行,去完一侧再进行另一侧,不能遗漏。
去雄时如发生花药破裂(或花药呈黄色)这朵花应剪去,应用酒精擦净镊子,以免发生串粉现象。
⒊授粉杂交在去雄后1-3天内进行授粉,结实率较高。
授粉以上午8时以后(8-11时)4时以前开花较盛时为宜,授粉前先检查柱头有无损伤。
如柱头已呈羽毛状分叉、有光泽,表明正是授粉适期。
采集成熟的父本花粉(花药金黄色,有花粉散出)于小杯(或纸上)中,然后立即用授粉器(将花粉)依次放入每朵去雄的花内,全穗授粉后将纸袋套好,牌上写上父本名称,授粉日期,10天后将纸袋去掉。
小麦杂交育种的原理

小麦杂交育种的原理
小麦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杂交育种则是大力提高小麦品种的一种重要手段。
小麦杂交育种的基本原理是将两个不同的小麦品种进行杂交,从而获得杂交种,也就是所谓的“一代杂种” 。
这一杂种在表现上比其亲本具备更多的生长性状和产量特征,成为新一代的小麦品种。
小麦杂交育种的原理,从植物学的角度来说,主要涉及到小麦雄性不育和自交不亲和技术。
通俗地讲,它就是一种类似“绝育”与“繁殖” 交替进行的方式。
首先选取两个具有不同基因型和强壮特性的小麦品种,通过控制雄性和自交的方式进行交配,从而使其下一代获得更加稳定的特性。
其技术实现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选育优秀亲本。
小麦杂交育种的关键要素是杂交亲本的选育。
选育的品种一般分为“优良亲本” 和“恒稳育种。
选育过程旨在选择出一组互补性状较强的两种小麦品种,以确保在杂交后获得更优良的杂种品种产生。
第二阶段,杂交后代剥离。
在这个阶段,受实验条件和环境影响,大约有50%的小麦种子可能会被剥离,并在下一季节的交配中被淘汰,而剩下的种子则继续生长和杂交,最终产生出更为优良的小麦品种。
总体而言,小麦杂交育种技术是一套复杂、文化性强的技术流程。
它不仅提高了小麦耐性、产量等特性,而且增强了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缓解了小麦生产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小麦杂交技术

小麦杂交技术小麦杂交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手段使小麦两个亲本杂交,获取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新品种。
小麦杂交育种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方式之一。
小麦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配对不同的亲本,利用雄性器官和雌性器官的互补作用,使其杂种后代形成新的遗传组合,从而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苗系(品种)。
小麦杂交的核心技术就是人工授粉。
小麦的花序由多朵小花组成,每一朵小花中都含有一对柱头和一对花药。
由于小麦的花药开放特别短,时间仅2~3天,以至于它只有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才能完成授粉。
小麦的杂交选择根据亲本的不同,可分为自交亲本间杂交和异交亲本间杂交。
自交亲本间杂交是指选用同一亲本的不同自交系中母本与父本异交,获得不同遗传型小麦种子的育种方式。
异交亲本间杂交是指选用不同亲本进行杂交,当其后代具有两个亲本的优良遗传性状时,就可以选育出各种优良的新苗系。
不同类型的小麦杂交育种技术因亲本组合和操作方法等不同而相关措施不同。
自交亲本间杂交步骤为:首先,按照种子生产要求选出自交系亲本进行种子养殖。
当父本花药裂开时,在花药内加入新鲜的母本花蕊。
授粉后小麦花轴处于“S”型时,可将花药挤压,取出无粉花药,以免影响后代品质。
异交亲本间杂交步骤为:首先,选择亲本株进行种植和搭架。
当父本花药裂开时,将开放的母本和父本雌雄花裂片一起放入花药内。
等母本花药裂开了,就可以将受精后的果实收割下来。
而为了保证孕异率,往往还会在授粉后的第二天加上一层粗口纱套在果穗上,以减少风吹,防止外来虫害。
在达芦等多种强异交作物中,为接受授粉的母本株体积因位于墙边,夏季温度过低,母本和接受授粉的花卉经常遭受中式茶馆损坏,授粉率很低。
因此,在进行杂交时,需调整母本株的体积和位置,增加授粉率并提高后代继承率。
综上所述,小麦杂交育种技术对于培育小麦新品种、提高小麦产量、提高小麦品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加上新技术的不断升级完善,小麦种业的发展将更加引人注目。
大豆小麦育种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探究大豆和小麦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了解大豆和小麦育种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如杂交、自交、选择、改良等。
3. 通过实验,掌握大豆和小麦育种的基本技能,提高育种实践能力。
二、实验材料1. 大豆:黄大豆、黑大豆、紫花大豆等。
2. 小麦:冬小麦、春小麦等。
3. 实验器具:显微镜、培养皿、培养箱、育种箱、播种箱、施肥机、收割机等。
三、实验方法1. 杂交:选择优良的大豆和小麦品种,进行人工杂交,得到杂交种。
2. 自交:将杂交种进行自交,得到自交后代。
3. 选择:对自交后代进行观察、筛选,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
4. 改良:通过人工选择和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相结合的方法,改良大豆和小麦品种。
5. 培育:将改良后的品种进行繁殖、推广。
四、实验步骤1. 杂交实验(1)选择优良的大豆和小麦品种,进行人工杂交。
(2)将杂交种播种,培育出幼苗。
(3)观察幼苗的生长状况,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幼苗。
2. 自交实验(1)将筛选出的优良幼苗进行自交。
(2)观察自交后代,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
3. 选择实验(1)对自交后代进行观察、筛选,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
(2)将筛选出的个体进行繁殖、推广。
4. 改良实验(1)对筛选出的优良个体进行人工选择和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相结合的方法,改良大豆和小麦品种。
(2)观察改良后的品种,评估其产量、品质等性状。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杂交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人工杂交,成功得到了大豆和小麦的杂交种。
杂交种在生长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产量和品质均有所提高。
2. 自交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自交后代中,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比例较高,说明自交是提高大豆和小麦品质的有效方法。
3. 选择实验通过观察、筛选,成功选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大豆和小麦品种。
这些品种在产量、品质等方面均表现出较高水平。
4. 改良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人工选择和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相结合的方法,改良后的品种在产量、品质等方面均有所提高。
我国小麦育种的发展历程

产发展概况
i 局 资料 , 1 5 年 我 国 E 计 92 亩 产 4 . 公 斤 , N 2 o 88 o8
: 3 . 5 斤 ,增 长 6 5 N 1 5 7 .
30 5 3o 0
25 0
图1我国历年小麦单产 变化
一。 ◆ 耸厅/ 亩
麦 总 产 从 1 5 年 的 0 1 1 亿 吨 , 到 92 .83
广 面 积 在 1 0 万 亩 以 上 的 新 品 种 有 00 1 ”、 6 “ 南1 ” ( 筋)、 “ 济 7 强 鲁
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阿 勃 、 阿 夫 等 ; 由 于 这 些 品 种 的 推 - “郑 麦 9 2 ” ( 强 筋 ) 、 “ 南 0 3 中 济
害 。使我 国小麦平均 亩产达到 10 斤 0公
第 二阶 段 ,以矮 化 与高 产为 主 的 育种 阶段 ( 90 18 年 )。 1 7  ̄ 90
随 着 生 产 条 件 的 不 断 改 善 和 国 际 上 绿 色 革 命 的 兴 起 ,在 继 续 保 持 对 条 锈 病 抗 性 的 基 础 上 ,我 国相 应 育 成 了
一
“ 麦 l8 、 “ 阳 2 ”等 。 这 些 代 扬 5” 绵 6 表 性 品 种 与 其 他 良种 的 推 广 应 用 使 我 国 小 麦 平 均 亩 产 达  ̄ 3 0 斤 以 上 , 个 q0公 别 品种 在 试 验 示 范 中 曾达 N 7 o 斤 以 o公
亩 以 上 的 有 “泰 山 1 ” , “ 产 3 号 丰
号 ”、 “ 农72 ”、 “ 南9 ”、 博 03 济 号
前 大 流 行 ,造 成 当 年 小 麦 大 减 产 ,据 估 计 ,全 国 小 麦 大 约 减 产 6 亿 公 斤 。 0 条 锈 病 的 流 行 主 要 取 决 于 菌 源 的 数 量 与 传 播 和 小 麦 品 种 的 抗 病 性 , 前 者 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 麦 育 种 计 划
2012级生工6班
X
x x
作物遗传育种学
小麦的育种过程
小麦的栽培
:
1整理土地
全班同学一起整理有学校分配的试验地。首先在实验室借来需要
的工具。锄头和铲子,然后一起将地翻一遍。该填土的地方找一
些土来填上,将排水沟挖好。确定的行距20cm,株距10cm,人
行过道50cm挖好,畦高15cm垒好,等待播种。
2选择良种
根据所处的地区选择合适的种子,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
麦的产量。由老师选择种子然后发给我们栽种。
3种子处理
一般种子里都有一些成熟差、破碎、秕粒、虫蛀、霉烂和
带菌的种子。还混有其他作物种子、杂草种子、虫卵杂质等。因
此,播种前一定要剔除,使种子整齐一致,提高纯度和净度,提
高发芽率和出苗率,减少杂苗,减轻病虫危害。既可节约用种,
又可达到苗全,苗壮提高产量的目的。播前晒种也对小麦的成长
有一定的益处。
4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适时播种是一项关键性措施。让种子在低温下先扎根后出苗,则
根系发达,抗倒伏,早分蘖,是形成壮苗的重要措施。为小麦延
长生育期创造条件,且穗分化的持续时间长,有利于形成大穗。
因此,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是十分必要的。播种时要求在精选好
种子的情况下做到行直,播量准确,下籽均匀,不漏播,不重播,
播种深浅一致,播种后待土壤松散时碾平。播种深浅也对麦苗影
响很大。如果播种过深,出苗缓慢,种子中大量的养分消耗在出
土过程中,则幼苗黄瘦细弱,分蘖晚而少,根系不发达,影响地
上部茎叶正常生长。播种也不宜过浅,否则遇到干旱,影响次生
根的发育,后期易发生倒伏。一般适宜的播种深度要因地制宜,
根据当地的历史播种记录,总结一定的经验,选择合适的深度进
行播种。这次实践我们的小麦已经过了最佳的播种时期,所以更
需要好的播种方法。在实践过程中按照10cm株距,20cm行距来
播种,这样既能让小麦生长的更好,又能让长出的麦苗具有视觉
上的美感。
5科学施肥
在播种时可在种子种混一些肥料进行播种,能够达到好的效果。
春小麦三叶期至抽穗期是吸收氮素最多的时期。为满足这一阶段
对氮素的需求,在二叶一心期追施肥料最为适宜,可提高分蘖成
穗率,促使苗壮早发,为穗大粒多奠定基础。追肥采用速效肥,
如尿素、磷酸二铵等。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小麦各时期对
肥料的需求状况,适时适量的进行施肥,到争取让肥料的利用率
达到最大化。
6合理灌溉
小麦的需水规律是:苗期少,中期多,后期逐渐减少。出苗后需
水少,以后随植株长大需水量增加,到抽穗期达到高峰,灌浆期
仍需较多的水分,乳熟期至收割需水量逐渐减少,小麦灌水要抓
住分蘖、拔节、抽穗和灌浆4个重要阶段进行。实践过程中要适
时的进行灌溉,保证小麦对水分的需求,让小麦长的更好,可以
借一些桶提水去,然后灌溉。
7病虫防御
在实践过程中要经常去观察小麦的生长情况,如果发现有病害现
象,要提早预防,以免影响小麦的生长。在实践过程中,每周至
少去一次观察小麦的涨势,看小麦有没有患病,如果患病要查阅
资料确定是什么病,然后及时的进行喷洒农药或者用其它的方式
处理。
8适时收获
小麦以蜡熟中期,即小麦旗叶和骨节仍带绿色,而茎秆呈杏黄色,
籽粒变硬即可收获。
收获过后将小麦进行晒干,最后进行烤种选育优良的种子保存下
来。
小麦的一生:
1. 出苗:小麦种子萌发后,胚芽鞘首先穿出地面,胚芽鞘见光
后即停止生长,第一片绿叶从芽鞘孔中伸出,露出地面约2cm
时称为出苗。胚芽鞘为筒状的不完全叶,其作用在于保护幼
芽出土,一般无色或浅绿色、微红色或紫色,可作为品种鉴
别标志。
a. 种子质量能影响小麦的萌发出牙,因此选中时尽量选大粒
种子,选择较好的种子来进行播种
b. 水分,氧气和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必须条件。
2. 分蘖:小麦的分蘖发生于分蘖节上,分蘖节是植株地下部不
伸长的节间、节、和腋芽等紧缩在一起的一个节群。分蘖在
小麦生产中作用很大,它可调节小麦群体,形成足够多的穗
数,从而获得高产。
3. 拔节:正常生长的小麦,当春季气温上升至10℃以上时,小
麦基部节间开始伸长,节间露出地面1.5-2.0cm时称为拔节。
以节间长出地面2厘米左右为拔节期的主要标志, 进入
拔节以后,分蘖迅速向有效和无效两极分化,界限逐渐分明,
以拔节期到抽穗前是小麦一生中生长速度最快,生长量最大
的时期,穗叶茎等器官同时并进,叶面积及茎穗的长度和体
积成倍或几十倍增长,干物质积累也进入迅速增长阶段。
4. 孕穗:指小麦幼穗分化接近完成,穗子开始膨大,从外形上明显
可见穗苞的状态。孕穗包含一个过程,当幼穗膨大成锭子形的
日期称为孕穗期 。
5. 抽穗:当小麦幼穗分化完毕,旗叶完全抽出以后,穗迅速伸
长,穗的体积增大,进入孕穗期。尔后由穗下节间把麦穗送
出旗叶叶鞘。麦穗从穗顶露出旗叶鞘至穗颈露出旗叶鞘需要
3-5天,而全田抽穗期持续3-8天。抽穗期因气候、品种、肥
力条件不同早迟也不同。
6. 开花:(1)开花时间。小麦抽穗后如果气温正常,经过3~5天
就能开花;晚抽的麦穗遇到高温时,常常在抽穗后1~2天,
甚至抽穗当天就能开花;抽穗后如遇到低温,则需经过7~8
天甚至十几天方能开花。
在正常天气,小麦上午开花最多,下午开花较少,清晨和傍
晚很少开花。因此,上午是采集花粉和授粉的最好时间,而
母本去雄的最好时间则在清晨和傍晚。一朵花的开花时间一
般为15~20分钟。一个麦穗从开花到结束,约需2~3天,
少数为3~8天。
(2)开花顺序。就全株来说,主茎上的麦穗先开,分蘖上的麦
穗后开;就1个麦穗来说,中部的小穗先开,上部和下部的
小穗后开;就1个小穗来说,基部的花先开,上部的花后开。
(3)授粉方式。小麦授粉方式与水稻相同,为自花授粉作物,
但有一定的天然杂交率。其天然杂交率在1%以下。但杂交率
随气温和品种不同而有区别。开花时如遇到高温或干旱,天
然杂交率就容易上升。因为在高温干旱条件下,花粉极易失
去生活力(在正常气候条件下,其生活力也只保持几个小时),
而柱头的受精能力却往往能保持一段时间,一旦气温下降或
干旱减轻,则能接受外来花粉,发生天然杂交。有些小麦品
种,开花时稃片开张较大,开放时间较长,天然杂交的机会
增多。
7. 乳熟:子粒形成后,储藏在叶片、叶鞘和茎秆内的营养物质,
大量像穗部输送,穗部干物质急剧增加。由于子粒中大量积
累淀粉等有机物质,用手指可挤出白色乳浆,所以叫做乳熟期,
又叫灌浆期。
8. 蜡熟:此时子粒进一步充实,灌浆熟读逐渐减慢,子粒中的
可溶性物质大量转化为不容性储藏物质,粒色开始变黄,种
子体积逐渐缩小,胚乳变硬且蜡状,故称为蜡熟期。
9. 完熟:此期植株枯黄变脆,穗茎易折断,麦粒变硬,含水率
下降到14%-16%子粒易从粒壳脱落。此期子粒干重不在增加,
子粒以进一步完成形态和生理成熟为主,若不及时收获会带
来损失。
小麦成长每个阶段需要测量的数据、资料:
播种前要测量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小麦种子的质量。
成长过程中要观察小麦麦苗的生长情况(叶、茎),同时也要观
察小麦的病虫害情况并做记录,以及成熟过后小麦麦穗的长度和
颗粒的大小与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