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海杨浦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分析

2015年上海杨浦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分析
2015年上海杨浦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分析

2015年上海杨浦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6分

天书有字又有情——为韩美林《天书》序

李学勤

⑴韩美林先生这部新作,是出版社友人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地拿给我看的。每次观览,

总会有新的强烈感受,开始是惊奇,继之是震撼,最后则是欢喜赞叹,不管怎样都

是语言所难形容的。

⑵这实在是一部“天书”,你称之为书法也可,称之为绘画也可,视之为文字也可,

视之为符号也无不可。出于现代人之手,而所表达体现的,是几千年前岩画、铭刻

那种深邃神秘的文化精神。迸发喷涌的奇思妙想,根源于古代,但在说不出摸不着

的地方,又显然超越了古代的范畴。既然是“天书”,就不能解读,也不应解读。

韩美林先生再三力嘱,要我在这里写点什么。我虽学习古文字有年,对如此新颖的

创意体认究竟有限,下面几段话均属题外,是耶非耶,只好请大家来评判了。

⑶文明时代有哪些标志,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一直存在争议,可是大家都承认,文字

是文明断不可缺的。人类有了文字,才算得上进入文明时代,才真正由自然的动物

状态脱离出来,实现了天、人的分立。这是何等重大的事,无怪乎古代传说予以重

视,讲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了。文字是一种符号,符号还有多种多样,而

只有文字能够代表事物,记录思想,并且传播到远方以及后世。其他符号,比如数

字算是同文字最相像的,性质便大有区别。其实符号都是需要专门考察的,有一种

很流行的学问叫符号学,我曾极感兴趣,在找来几本书读后大失所望,因为其中不

如我设想的能回答上面所说的那类问题。

⑷有些学者想从文字产生演变的历史过程来探索文字的性质和作用,因此文字起源的

研究受到学术界的广泛注意。按照当前西方学者的成果,美索不达米亚即两河流域

的楔形文字出现最早,其原始形态现在已可上推到公元前三千五百年左右,许多作

品就说这是文字的起源了。他们以为世界古代的所有文字都有同一的起源,在某一

地方最先发明了文字,随后流布到其他所在,于其影响下出现各种文字。这种观点,近年已逐渐为事实所纠正。一些高水准的新作,如我几次介绍过的W·森纳主编的

《文字的起源》,业已肯定各国的古文字会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而且将过去很少

涉及的中国古文字包括在内。

⑸中国对古文字的研究起步甚早,至少在汉代就已经有了。许慎《说文解字》收录的

古文、籀文,今天看主要是当时见到的战国文字。北宋以下重点转移到金文(bronze inscription),大多为西周、春秋文字。及至清末,殷墟甲骨文出土,系统分析商

代文字成为可能。到了近二三十年,简帛大量发现,人们又回到战国(以及秦代汉

初)文字上来。我常讲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眼福,由商代到秦汉,文字的演进谱系

可说没有缺环了,尽管目前对商代以前文字的情况,我们所能了解的尚属有限。

⑺这里说的古文字,即汉字的祖先,置之于世界同时的种种文字之间,是有其非常鲜明的特色的,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它全然没有走上字母化的道路。为什么是这样,可以说是中国古文字学最大的一个谜。我个人对此有一陋见,就是中国古代的文字一开始便赋有明显的艺术性。《易大传》云:“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书”字像持笔书写,“契”字像以刀刻画,书法、篆刻这两种我国特有的艺术即由此而生。于是文字不只是工具,也同时是艺术。艺术就要追求完形和意境,而如字母化便与之背道而驰。

⑼我们需要艺术的眼光和思维。韩美林先生已经指示我们,古文字不是冷冰冰的化石,而是有性格,有气质,有神韵,有活力,有创造性的。他以一枝妙笔,写下了这部不仅有字而且有情的“天书”。

1.文章题目提及的“情”字是强调古文字的“”性。(1分)

2. 写出第④段包含的两层意思:(2分)

3.把下列句子组织起来填入第⑻段方框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①在外国,这种看法也颇普遍,早在古代希腊,人们即常以科学、艺术相提并论,文艺复

兴以来的欧洲尤其如此。

②我们讲的古文字学也是科学,自发现材料,整理考释,描写其性质,抽绎其规律,在方

法论上都是科学的,只是不隶属自然科学而已。

③法国卢梭的成名论文,便专门讨论科学、艺术的关系及其对人类进步的意义。

④但是,对于富于艺术特性的中国古文字,难道仅能这样的看待和分析吗?严守学科的界

限,会不会使我们错失什么,甚至是古文字所能告诉我们的最重要的东西呢?

⑤这几年不少学者在谈科学与艺术的统一,主张和推动的多数是自然科学家。

A.51342

B.24531

C.25143

D.51324

4.下列有关文中“天书”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古汉字与其它字母化的文字相比较具有鲜明的特征。

B.能让人惊奇,震撼,欢喜赞叹,语言所难形容的作品。

C.形态丰富多姿,兼有深厚古今文化精神的艺术作品。

D.能将科学和艺术相结合,具有开创性价值的作品。

5.文章先说明“文字”与“符号”的关系,再说明“文字”与“艺术”的关系。请说明这样排列的理由。(3分)

6.“序”,一般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以对作家作品进行评论,对有关问题进行研究阐发。上文具有哪些特征?请结合文本,加以简述。(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18分)

迟行蒋勋

⑴一条路上,间隔不远,一株盛放的木棉花,使我停下来,抬头看了好几次。树干直挺

耸立,树枝平平伸展出去,像手臂,承载着一朵一朵赭黄橘红的花。仰头看,整株木棉像一支盛大的烛台,满满一树花朵,艳红鲜黄,像明亮灿烂的烛光火焰,一齐点燃,在阳光下跳跃闪烁。春天的城市,像被节庆祝福,路过的行人,也都感染到喜悦。

⑵有些路人或许有急事要办,匆忙走过,无法注意到这个季节木棉花的盛放。我正低头看地上落花,听到他们脚步声急急走来,赶快让开,怕阻挡了他们的去路。

⑶我很喜欢东方园林建筑里的亭子,空间不大,四面无墙,只是暂时供人停留。在山水画里,亭子常常只是一个小点,或在水边,有扶栏可以倚靠,看水流低回,浮沫此起彼落;或在山路迂回的平台,眼前豁然开朗,可以远观山色,眺望大河浩荡。

⑷“亭子”就是“停”的暗示吗?行走盘桓在长长的路途上,我希望前进的速度更快吗?还是我要学习懂得如何停留,懂得在路旁的亭子稍做休息,四处浏览,而不只是匆匆赶路。

⑸如果人生是一条路,从生到死,我希望这条路是高速公路,一通到底,快快走完吗?或者,我更希望在这条路上,可以多一点迟延,多一点迂回,多一点过程,多一点停留。

⑹人类最早只是步行,步行的空间范围很有限。把台北市旧的北门、南门、西门、东门,四个城门连接起来,也就是原来城市步行走出来的尺度。不只是台北,所有以步行速度规划的城市空间,范围都不太大。欧洲许多老城市,像意大利的Siena、翡冷翠,西班牙的Toledo,都还可以完全用步行游览。老城市的巷弄,弯弯曲曲,高高低低,本来就是居民长久用脚走出来的路。(历史文化感)

⑺行可以达到的空间范围不大,步行的速度缓慢,人类慢慢地走着,在步行的速度里

思考,随时停下来,观察季节的变化,看天上星辰移转,等待太阳落山,整理自己

的思绪,反省自己生命的状态,探索宇宙的现象,思维信仰的价值。他们一步一步

走着,好像步行的节奏成就了思维的节奏,因为可以慢慢步行,有了崇高的宗教,

有了深沉的哲学,有了悠扬跌宕诗歌的咏唱。

⑻或许,我们已经遗忘,人类最初的文明,是在漫长步行的路上,一步一步,缓慢行走出来的结果。

⑼我的脑海里,常常有一些步行队伍的画面。在古老的印度,修行的僧侣,手上捧着钵,一步一步走在尘土飞扬的路上。走到河边,洗脚沐浴。洗完脚,在树下铺了座位,静静聆听佛陀说法。

⑽我步行去了恒河边的鹿野苑,也步行去了已成废墟的那兰陀,在玄奘读书的经院,体会步行者思想的节奏。我在雅典卫城铺了大理石版的山路上徘徊迟行,想象古希腊的哲人如何一边走,一边议论哲学。他们的步行也好像一种逻辑,每一步都条理分明。荷马的吟咏唱叹,流传在城市的街道上,他失明的双眼,看不见路,手里的棍子,一点一点,也都是步伐的节拍。

⑾我步行走去灞桥,黄埃漫漫,仿佛还听得到桥下的流水,桥边杨柳依依,送别的人与告别的人缓缓走来,送别和告别,时间都很长,可以折一段柳枝做纪念,可以劝君更尽一杯`酒,可以吟诗唱和。仿佛因为步行,也就多了许多心事。“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李白说的是男子离去后地上的脚印,女子在门前凝视,脚印一步一步,一天一天,长满了绿苔。那些迟行的脚印,走得那么慢,走在岁月里,走出了眷恋,走出了不舍,走出了思念,走出了感谢与珍重,走出了文明的厚重绵长。

7.文章第⑴段说“春天的城市,像被节庆祝福”的原因是(2)

8.作者喜欢“亭子”的理由是:

(3分)

9.对第⑹、⑺段的内容理解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世界上古老的城市都是由人类的脚步走出来的。

B.欧洲适合步行的老城市易产生哲学家和音乐家。

C.步行利于人类观察自然,认识自我和深化思想。

D.步行利于人类反思历史,认识现实和把握未来。

10.除句式外,第⑼、⑽、⑾段划线句有什么特征?请加以赏析。(3分)

11.文章第⑾段划曲线句运用了排比手法,其作用是:

(3分)

12.文章行文思路颇具匠心,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4分)

(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 ⑴人不堪其忧,。(《论语》)

⑵马作的卢飞快,。(辛弃疾《破阵子》)

⑶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晏殊《蝶恋花》)

⑷,此心吾与白鸥盟。(黄庭坚《登快阁》)

⑸回看射雕处,。(王维《观猎》)

⑹,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⑺,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

⑻日中则移,。(《战国策·秦策》)

(四)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14-16题。(8分)

江城子苏轼

陶渊明以正月五日游斜川,临流班坐,顾瞻南阜,爱曾城之独秀,乃作斜川诗,至今使人想见其处。元丰壬戌之春,余躬耕于东坡,筑雪堂居之,南挹四望亭之后丘,西控北山之微泉,慨然而叹,此亦斜川之游也。乃作长短句,以《江城子》歌之。

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景,吾老矣,寄馀龄。

14.小序中的“长短句”即为(1分)

15.下面选项中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梦中了了醉中醒”似反常理,却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态度。

B.“只渊明,是前生”指作者解甲归田,与陶渊明产生了共鸣。

C. 下阕几句写景句,景中寓情,照应了当年陶渊明的《斜川诗》。

D. 结句“吾老矣,寄馀龄”抒发了作者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感概。

16.联系苏轼的生平和个性,请对文本划线句进行赏析。(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

英宗性刚明,尝以地震减膳、彻.乐、避正殿,有近臣称觞.以贺,问:“何为贺?朕方修德不暇,汝为大臣,不能匡辅,反为谄耶?”斥出之。拜住进曰:“地震乃臣等失职,宜求贤以代。”曰:“毋多逊,此朕之过也。”尝戒群臣曰:“卿等居高位,食厚禄,当勉力图报。苟或贫乏,朕不惜赐汝;若为不法,则必刑无赦。”八思吉思下狱,谓左右曰:“法者,祖宗所制,非朕所得私。八思吉思虽事朕日久,今其有罪,当论如法。”尝御鹿顶殿,谓拜住曰:“朕以幼冲,嗣承大业,锦衣玉食,何求不得。惟我祖宗栉风沐雨,戡定万方,曾有此乐邪?卿元勋之裔,当体朕至怀,毋忝.尔祖。”拜住顿首对曰:“创业惟艰守成不易陛下睿思及此亿兆之福也。”又谓大臣曰:“中书选人署事未旬日,御史台即改除之。台除者,中书亦然。今山林之下,遗逸良多,卿等不能尽心求访,惟以亲戚

..故旧更相引用邪?”其明断如此。然以果于刑戮,奸党畏诛,遂构大变云。

1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①减膳、彻.乐、避正殿②有近臣称觞.以贺

③毋忝.尔祖④惟以亲戚

..故旧更相引用邪?

18.选出下列加点字词性和意义相同的一项:(3分)

A.有近臣称觞以.贺宜求贤以.代 B.何为.贺?反为.谄耶?

C.中书亦然.然.以果于刑戮 D.斥出之.今山林之.下

1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法者,祖宗所制,非朕所得私。八思吉思虽事朕日久,今其有罪,当论如法。

20.下列句中应有三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3分)

创业惟艰守成不易陛下睿思及此亿兆之福也。

21.上文划曲线句说明英宗、的品质。(2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5分)

植竹记刘岩夫

秋八月,刘氏徙竹凡百余本,列于室之东西轩,泉之南北隅,克全其根,不伤其性,载旧土而植新地,烟翠霭霭,寒声萧然。适有问者,曰:“树梧桐可以代琴瑟,植楂梨可以代甘实。苟爱其坚贞,岂无松桂也,何不杂列其间也?”答曰:“君子比德于竹焉:原夫劲本坚节,不受霜雪,刚也;绿叶萋萋,翠筠浮浮,柔也;虚心而直,无所隐蔽,忠也;不孤根以挺耸,必相依以林秀,义也;虽春阳气旺,终不与众木斗荣,谦也;四时一贯,荣衰不殊,常也;垂蕡实以迟凤,乐贤也;岁擢笋以成干,进德也;及乎将用,则裂为简牍,于是写诗书篆象之辞,留示百代,微此则圣哲之道,坠地而不用闻矣,后人又何所宗欤?至若镞而箭之,插羽而飞,可以征不庭,可以除民害,此文武之兼用也;又划而破之为篾席,敷之于宗庙,可以展孝敬;截而穴之,为箎为箫,为笙为簧,吹之成虞韶,可以和神人,此礼乐之并行也。夫此数德,可以配君子,故岩夫列之于庭,不植他木,欲令独擅其美,且无以杂之乎。”窃惧来者之未谕,故书曰《植竹记》,尚德也。

22.上文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2分)

23.文章阐述竹之“德”主要从两方面展开。它们是:(4分)

①竹的

②竹的

24. 对“窃惧来者之未谕,故书曰《植竹记》,尚德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我担心有人偷盗而不知(植竹的原因),写此文来倡导君子德行。

B. 我担心还有来问的人不知(植竹的原因),故把书定名《植竹记》,倡导君子德行。

C. 我私下担心将来的人不知(植竹的原因),写此文来倡导君子德行。

D. 我私下担心将来的人不知(植竹的原因),故把书定名《植竹记》,倡导君子德行。

25.赏析文中划曲线整句的表达效果。

(3分)

26.作者写竹,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请对此加以赏析(4分)

二.写作( 70分)

27.作文

由于历史及文化背景的关系,东西方思维方式存在一定差异。有人认为:西方人属于直线思维,注重理性、逻辑和实证。中国人属于曲线思维,习惯迂回,崇尚感悟。在现代社会中,这两种思维方式引来不少争辩。

根据上述材料,请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不少于800字。⑵不要写成诗歌。⑶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015届杨浦区高三语文一模卷答案(修订稿)

一、《天书有字又有情》

1.艺术(1分)

2.文字是文明时代的标志;文字高于其它符号。(2分)

(答“文字是文明断不可缺的”,不得分;答“人类有了文字,才算得上进入文明时代”,得1分;答“只有文字能够代表事物,记录思想,并且传播到远方以及后世”得1分。)

3.D(3分)

4.C (3分)

5.从逻辑方面阐述。“文字”与“符号”是基础,“文字”与“艺术”是进一层的。(3分) (文字是一种记录事物的符号,基础,得1分;文字又是追求完形和意境,或追求意境、性格、气质、神韵、活力、创造性的艺术,得1分;递进关系、由浅入深,进一层等,分)(若答“从表面

上观察,文字就是一种符号,可进一步,文字是艺术,这样写就可以更进一步推出最终观点,有递进作用”,得1分)

6. 对韩美林的《天书》作品进行评论(1分),对古文字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进行研究阐发(1分);对应前两点具体阐发:韩美林的《天书》横贯古今、超越古今(1分);古文字不只是工具,同时也是艺术,要追求完形和意境或古文字是有性格,有气质,有神韵,有活力,有创造性的(1分)。(两点各2分)(4分) (如果写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只能阐释第9节“古文字不是冷冰冰的化石,而是有性格,有气质,有神韵,有活力,有创造性的”“需要用艺术的眼光和思维”去研究阐发古文字,亦可得2分)

二、《迟行》

7. 因为整株木棉像一支盛大的烛台,满满一树花朵,像明亮灿烂的烛光火焰。(2分)

(要点:对象:整株木棉或木棉花,得1分;艳红鲜黄、明亮灿烂、色彩明亮、繁盛,得1分。“繁盛”不出亦可。)

8.供人停留,观赏美好风景;“亭”与“停”谐音,意为人生要懂得放慢脚步,关注过程。(前1分,后2分)(3分)

9.C(3分)

10.观点:虚写、虚实相生、想象、联想皆可,得1分;概括内容(如:印度僧侣的修行,古希腊哲人的不行,灞桥离别或折柳送别等,出人物或事件皆可,内容答两点以上),得1分;效果:穿越时空,古今贯通;丰富了文章的内涵(任出一点),得1分。(3分)

11.逐层深入,富有节奏感,强化迟行的意义;一组排比,对全文有总结作用。(3分)

(增强节奏感、加强语势、韵律、强化等,得1分;逐层深入或总结全文、升华主旨,得1分;强化迟行的意义,得1分)

12.整篇文章以“迟行”(步行或行走)贯穿,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征。把抽象的哲理用形象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易于人们接受;文章从日常生活中的“迟行”引发话题,讲到“亭子”的意义,再谈到人类文明是经过漫长的步行发展而来,揭示了“迟行”在历史和现实中的价值,由浅入深,逐层深入。(4分)

(由木棉花或日常生活引出,得1分;亭子,得1分;人类文明步行的意义,得1分;逐层深入或由浅入深或由实到虚地揭示了“迟行”在历史和现实中的价值和意义(主旨),得1分)

三、默写

13.回也不改其乐(6分)

弓如霹雳弦惊

望尽天涯路

万里归船弄长笛

千里暮云平

驽马十驾

沙鸥翔集

月满则亏

四、古诗词鉴赏

14.词(1分)(曲子词、诗余)

15.B(3分)

16.虽经历人生风雨,也有对自己境遇的感慨不平,但词人终究对“春雨”、“乌鹊”用了“足”和“喜”两字,继而用“报新晴”这些鲜活、明快的词来传递作者面对命运多舛,仕途坎坷的现状所秉持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4分)

(要点:生平,被贬谪/受迫害/仕途坎坷不顺/蛰居黄州,得1分;个性,乐观旷达等,得1分;景物描写,得1分;景物特征,如鲜活、明快等,得1分)

五、《英宗》

17.撤(撤去、除去、去除、取消等算对;停止、减少、放弃、放下、断绝、杜绝等算错);古代酒器(酒杯);有愧于、辱没(使……蒙羞,使……辱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写内亲外戚、亲人、兄弟姐妹等算对,写到父母的、朋友、儿女亲家都算错)(4分)

18.A(3分)

19.法律,是(1分)祖宗所制定的,不是(1分)我个人所能掌控的(个人决定的/私自决定的/私自做主的/私自制定的)(1分)。八思吉思虽然侍奉我很久了,现在他有罪,应当按照法律论处。(介后,1分;论,判定、判罪,1分)(5分)

2017年上海市杨浦区中考英语三模试卷(解析版)

2017年上海市杨浦区中考英语三模试卷 二. Choose the best answer(选择最恰当的答案)(共20 分) 26.(1分)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rd is pronounced as /t?:m/?()A.turn B.term C.team D.time 27.(1分)One day Gloria wants to play football for her country in the World Cup.() A.a B.an C.the D./ 28.(1分)A military lover bought a tank on the Internet.He opened it and found much inside.() A.gun B.gold C.coin D.body 29.(1分)Dad and mum are very strict us about table manners.()A.from B.by C.with D.for 30.(1分)Of all the thins they saw,the ghost town was .()A.good B.better C.best D.the best 31.(1分)Bike﹣sharing is convenient and I don't need to buy a bike for .() A.I B.my C.mine D.myself 32.(1分)Shanghai Tower has opened its sightseeing deck the 118th floor to the public recently.() A.in B.for C.on D.at 33.(1分)This hand cream smells .What's it called?()A.lovely B.heavily C.rarely D.happily 34.(1分)We had a clear view of the castle from our room.There was blocking our view.() A.something B.anything C.everything D.nothing 35.(1分)Unless the weather ,we will have to cancel the game.()A.improves B.improved C.is improving D.will improve 36.(1分)﹣I'm really sorry,Dad,but I think I've broken the tap. ﹣Let me see…Oh,never mind.I easily fix that.()

(完整)六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六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是一份偏重基础、覆盖面较广的试卷。参加考试学生34人,及格34人,及格率100%,优秀25人,优秀率74%,平均分82.4,最高分95.5.,最低分60。 一、试卷基本情况 本次语文试卷满分为100分。共分为三大部分:一、基础知识(占40分);二、阅读(占30分);三、习作练习(占30分)。试题突出了本学期语文的训练重点,侧重考查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 试题以教材为载体,立足基础、适当增加难度、增大容量、课内外兼顾、注重了积累运用,体现出灵活性、综合性。侧重考查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经过必要的字、词、句、段的理解和体会,去理解、去感受、去运用。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 二、卷面分析 二、具体剖析: <一>、知识积累和运用。 1、根据拼音写同音字。学生对普遍掌握较好,可是对个别容易混淆的“机械”的“械”错误率较高。其原因有:平时学生对词语理解死板,不能在语境中形象的理解词语,这就要求教师在今后教学中应解决这一难题。 2、选择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这一部分错误率不高。 从整体看,此小题错的较多。其做错原因有:⑴对字音所使用哪个的具体语境记忆不牢,区分不清⑵对易错字的读音积累不够。 3、按课文内容填空一题,失分率很低,说明对课本上日积月累的掌握比较扎实,只有个别学生审题不清,将出自那篇课文,错写成那部作品,导致失分。对于四大名著中,那部作品不是出自明代,并写出两个主人公,由于涉及到上册书中的内容,部分学生记忆不清,“林黛玉”的“黛”字书写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导致这题失分率较高。 4、用所学名人名言写句话。有个别学生只将名人名言摆在那,而没有写成完整的句子,说明审题不清。 5、古诗积累。名言、诗句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没有人失分。 6、按要求写句子。此小题失分率不高,说明学生对排比句掌握的较熟练。 <二>、阅读部分 本题在这份试卷中所占分值为30分,共有2篇短文。第一篇是课内阅读《伯牙绝弦》,由于平时在课堂上知识点已经梳理,所以普遍失分率不高,唯独解释加点的字之后的“你的发现”一项失分较多,原因是:之前没见过这类题型,学生不明白题意。 第二篇短文共有7个小题,在这47小题中,出问题最多的是2、3、7小题,1、5小题失分较少。究其原因,归纳如下:

2018年高三一模语文汇编(古诗鉴赏)

2018年高三一模古诗鉴赏汇编 宝山区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 拟咏怀·其二十六① 南北朝庾信 萧条亭障②远,凄惨风尘多。 关门临白狄③,城影入黄河。 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 谁言气盖世,晨起帐中歌。 【注】①庾信为南朝梁臣,奉命初试北朝西魏;但梁为西魏所灭,被滞仕魏,羞愤抑郁。后北周代魏,庾信累官至开府仪同三司。此诗作于其任北周弘农郡守时,时南朝陈与北周通好,流寓人士,并许归还故国,唯庾信与王褒不得回南方。②亭障:边境的堡垒。③白狄:古民族名。 12.从题材看,本诗属于()。 (1分) A.咏史 B.怀古 C.怀人 D.羁旅 13.对本诗意境的评价最适合的是()。(2分) A.纯一混茫 B.凄惨萧索 C.苍凉壮阔 D.清幽凄冷 14.全诗是怎样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试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5分) (三)8分 12. 1分选D“羁旅” 13. C,2分;B,1分。 14. 5分 答案示例一:本诗首二句通过远望边境堡垒和原野上的风尘,抒发内心的悲凉,并以“萧条”“凄惨”融情于景。三四句写身居异族,眼见壮阔的黄河,更增思念故国的悲哀。最后四句用典,写自己不能像苏武那样出使匈奴保持节操,反而像荆轲刺秦不成、自己国家却最终灭

亡,表达留仕北国的羞愤;用项羽气盖世却于帐中悲歌(“时不利兮骓不逝”),表达自己在祖国大势已去时自己无所作为的亡国羁旅之痛。 答案示例二:本诗表达了留仕北国的羞愤、思念故国的凄惨、国家灭亡的悲哀,悲中有壮,壮中有悲。首四句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远眺边境堡垒风尘,内心黯然神伤;近看关门临白狄异族、城影入浪涛平抑的黄河,壮阔中更增添思乡南归的悲凉。后四句用典,苏武、荆轲的典故点出了出使北国被滞留的身世和愤慨,又有留下做官的羞愧和祖国灭亡的无奈、悲痛;项羽悲歌的典故更表达了英雄末路的浩叹。 评分说明:作者情感2分;怎样表达3分。最后两句项羽的典故如果说不出,意思基本正确,不扣分;融情于景和用典某一方面分析特别充分精彩,另一方面提到却分析不够也可满分。崇明县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8分)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雨有作 宋代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12.从体裁看,本诗属于。 (1分) 13.下列各项对本诗风格评价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激越高亢 B.轻快自然 C.平易俗白 D.清婉秀丽 14.古代诗歌里,秋夜听雨打梧桐往往营造失眠愁闷的境界。本诗却旧调翻新,拓宽诗境,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4分) 13.B 14.本诗把五更时听到的雨打梧桐声说成最好的声音,一改前人借雨打梧桐抒发愁闷的惯例(1分)。本诗写了作者秋夜梦中醒来,凉雨打湿衣襟,但他却不因“屋漏床湿”而忧愁(1分),而是由此联想到溪流满注,进而千里稻田因雨欣欣向荣,借雨打桐叶寄托此时内心的欣喜(1分)。这一切源于作者将己心比农人之心,表达了与民同喜同乐,体现了作者关心民生疾苦的情怀,由此拓展了诗境(1分)。 奉贤区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6题。(8分)

广州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广州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一.命题指导思想 1、命题依据 广东省语文科试题考点安排科学得体,内容难易得当,秉承了科学高考稳中有变,及继承传统和改革变更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试卷内容设置,分值分布,均严格遵守《广 东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做到与新课标《考试大纲》的内容和要求基本保持一致,体现继承长处的特点;而另一方面其变化主要体现在考点轮考,和题目设置思路的更新(具体体现为题目的具体化、人性化、梯度化和公道化——突现了高考的检测和筛选功能。 2、趋势变化: 高考试卷较来说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只是在具体的题型设置上有细微的改动,其余的仍旧依据高考大纲的精神进行设题。 3、试卷结构 (一基础部分(选择题1—4题和22、23两小题 1、语音部分。试题内容全部出自考纲要求所掌握的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里。形式为沿袭08、09年的比对考查形式(音近字、形近字、多音字,如“皎洁/打搅”“业绩/污渍”“埋伏/埋怨”;还是要注重积累啊! 字形题已多年未考,此考点往往被集中隐性体现在作文错别字的扣分里边;但效果不好——评卷场中,(组长们反复强调但仍有不少老师忽略找错别字。估计广东要率先回回。 2、词语部分。沿袭广东传统,继续采用情景语段判别词语的方式;对象也还是成 语。实词和虚词?鋈匆押镁貌患儆傲耍蝗咦酆系比皇亲詈玫男问剑逑秩嫘宰酆闲裕还讯瓤赡芙档汀? 3.病句部分。这是非常好的一道题目;语文教学的目的除了学习语言之外,还有就是训练人的思维逻辑(句子的连贯衔接、阅读、写作更是如此;它可以说是必考的!这次的题目设置是常见病句类型里边的“句式杂糅”“概念混淆”“搭配不当”;总体难度不大。温习时我们只要抓住病句的类型一一排查即可。题目中的“没有语病的一项”设置也是很科学的,使考查具有了全面性和灵活性! 4.连贯衔接题。这种题型考查能力是很强的,要完成它需要有较强的语文素养和较为严密的逻辑思维。但选择题的形式降低了题目的难度——一般找出暗示性的关键词语即可,合适尽大部分的考生解答,也属于基础题。但此类题型已“老化”,缺乏创新,另外该次此题,与后面题目考查内容上有重复;可能置换,如语言表达委婉类。文学文化常识题回回?估计还要过一段子! 5.语言运用与表达题。22题约考生0分,均匀分3.31分略高于去年的1.73分;而23 题近人0分,均匀2.56分。 难易设置公道,今年的语文平均成绩达91.6分;纵观整张试卷,相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题目都是不大的;但这样往往就不容易拉开考生的间隔!于是出题者在语用题中加大了难度——高分不容易了,“蒙”就更不可能了!是比较好的题目估计继续维持现状(只是考点有重叠,都包含了连贯得体的因素——还有选择题4,作为语文压轴题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桃溪初中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一、试卷及命题评价 1、指导思想: 整份试卷以新课标为指导,试题注重于引导学生积累、感受与思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突出试题内容的人文特性,给学生以人文薰陶;依然注重于能力这个核心点,重视运用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考查,尤其重视学生整体把握文意、在具体语言环境与实际生活中语言的理解分析、概括运用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2、命题范围、目标要求 整份试卷以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为出题范围,内容涉及学生的积累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课内文段选的是《宇宙里有些什么》,课外语段选取的是《幸福大道145号》小说,试题内容注重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注重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 3、试卷结构:试卷结构延续了上一年的期末考试试卷的形式,共有四个大题,分别是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作文。能比较全面的考察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能较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语文素养。试题卷上的提示语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4、难度系数:本次抽样的得分率是98.3,基本符合0.8的难度,易于检查学生的整体情况。 5、题型、题量:题量适中,便于学生在120分钟内完成。 6、命题自创或使用成题:在试题的命制上,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基本含盖了七上的学习范围,现代文阅读能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来命制,这种考察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语句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能从最基本阅读能力的建构上出题,这一点无疑是命题者的良苦用心,文言文的考察注重文言词语的积累与迁移,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语段内容的整体理解,把握了文言考察的立足点,有利于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写作能从学生熟悉的课文内容入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身边的点滴,便于学生动笔,利于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 7评分标准是否科学:主观题的参考答案大都有“意思相符合即可”,体现了答案与思维的多样化,易于学生表达个性化的答案。 二、定量分析 平均分:93.5 及格率:100 优秀率:32 特优率:7.3 总成绩:57.13 各题平均分及难度统计(样本容量=100)

2018上海杨浦高三语文一模(含答案)

杨浦区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三年级模拟质量调研 语文学科试卷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2017.12 一 积累运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 (2)____________________,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_____________》) (3)人类的物质文明无论多么奢华,坚固,都逃不过时间的淘洗,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中的一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此发出感慨。 2.按要求选择。(5分) (1)当代人做事讲求“有法可依”“有根有据”,以下表述对应的一项是( )。(2分)A.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C.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D.国不可无法,有法而不善与无法等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中国古典诗文的审美通常停留于农耕时代的意象,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气、韵、境、味等均是中国人独特情趣的表现。然而,面对现代社会的复杂经验,___________________,以“诗评、文评”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只能做出相当有限的反应。 A.精美的意象、隽永的意境仍能酣畅淋漓地表达 B.古典诗文的朦胧、雅致倒是十分贴切 C.精致的古典诗文已显得力不从心 D.再精美的诗文都已经失去言说的能力

二 阅读 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标准化时代的文化乡愁 陈建华 ①用坐标横轴表示诗的完美性,用纵轴表示重要性,确立一个坐标点,计算其所占面积,便可测算诗的伟大指数。这种表述近乎完美,将诗歌欣赏的感性沉迷转化为可资遵循的理性路径,将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审美体悟做成可视化的数学模型,既易于理解又具有可操作性。 但这改变不了标准化时代“精致的平庸 .....”的本质。它回答不了如下问题:为什么在我们的生命经验里,诗歌会比视像更美,更能让读者悸动与心跳、更能感受美丽与哀愁、更能使人眷恋这世间红尘? ②严格说,悟诗比解诗更重要。南宋严羽借禅喻诗:“大抵禅道唯在妙悟,诗道也在妙悟。”[1]行家眼中,这或者更贴近诗的本质:诗歌往往只表现情绪,传达情感,能触摸这种情感,感受语言体温,也就够了。用分析、归纳与综合的理性思维去规训感性、直觉的艺术思维会适得其反。 ③然而全世界的学术圈越来越迷恋于自我发明的一套言说方式,甚至将这种言说方式视作身份证明,尽管经不起推敲与追问。[2]为了显示研究的科学性,一些学者用这些手段将读者绕的云里雾里后,得出一些不近人情且无聊透顶的结论。经常在媒体上看到幸福公式、痛苦公式和各类不知所云的大学排行榜、发展指数。学者们热衷于用图表、方程式、公式等数学语言对各种荒诞不经的学说进行华丽的包装,让那些乏善可陈甚至愚蠢的想法显得证据确凿。 ④对数字、公式、模型等理性语言的迷恋折射出论文价值的真实来源。工业革命后,人类文明加速,划时代的科学发现差不多都是以论文为呈现形式。在众多文体中,论文的优先地位得以彰显并逐渐巩固,科学研究范式获得众星捧月般的尊崇。[3] ⑤“五四”以来,科学与民主深入人心。崇尚科学放之四海皆准,怕的是将崇尚科学偷换成崇尚论文。人类文明积累到今天,任何领域要做出一点点小小的发现谈何容易?但在发表压力下,大量“精致的平庸”的论文被生产出来。[4] ⑥更可怕的是将论文变成一种变相的控制技术。但很不幸,本来代表着人类探索未知世界勇气与热情的论文正逐渐变成大工业生产线上的流水产品。论文越来越八股,引论、本论、结论,对应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这是一套规训体系,别想另搞一套,谁敢不按这种套数写作?因此,论文已经变成了一种标准化产品,它操持着典型

高三语文试题试卷分析

高三语文试题试卷分析 第四题 13题,文言文翻译 (1)彦超翌日奉表待罪,帝遣中使慰谕,令赴朝谒。(3分) 译文:王彦超第二天献表请罪,皇帝派中使前去劝慰他,让他到朝廷进见。(3分。“奉表待罪”“慰谕”“谒”各1分) 学生答卷存在的问题: 句中重要的实词不能根据语境准确地翻译出来,而是很随意地译出大意,如把“慰谕”译成“告诉”“下旨给他”等。 该题多数学生得1~2分。 (2)彦超尽斥去仆妾之冗食者,居处服用,咸遵俭约。(4分) 译文:王彦超全部辞退了吃闲饭的男女仆人,日常生活穿戴费用,都遵循节俭的原则。(4分。“斥去”“服用”“俭约”各1分,“仆妾之冗食者”句式1分) 学生答卷存在的问题: ①翻译时句式落实不到位,题中的“仆妾之冗食者”是典型的定语后置句,很多同学不能在译文中体现。 ②译文不通畅,“咸遵俭约”应译为“都遵循节俭的原则”,不少同学不能补充出句子的中心词。 该题多数学生得2~3分。 (3)今已衰朽,愿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3分) 译文:现在我已经老迈无能,希望能够告老退休返回家园,这是我的愿望。(3分。“衰朽”“乞骸骨”各1分,“臣之愿也”句式1分) 学生答卷存在的问题: 重要文言知识积累不够,如:“乞骸骨”,在《张衡传》中学习过,很多同学不能准确翻译。题中的“臣之原也”是判断句,有不少同学没在译文中体现出来。 该题多数学生得2~3分 建议: 学生翻译存在的问题,反映出学生对重点课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不够,掌握不扎实,灵活运用能力差。 14题,诗歌鉴赏 (1)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描绘了一幅高远明净的秋景图。上句写群山树叶飘落,天空显得辽阔远大;下句写清澈的江水在月光的辉映之下,犹如一道白练。(4分,“高远明净”2分,结合诗句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学生答卷存在的问题: ①审题不清,很多同学没审清本题的落脚点是对景物特点的概括,竟答成了情感基调。 ②答题不规范,大部分学生答题没有小标号,没有步骤,只是笼统地写感受。 ③鉴赏性的词语匮乏,答题时表述不够准确。如对于画面特点的概括,不少学生用了“美丽”“诗意”等笼统的词语。 该题多数学生得1~2分。 (2)联系全诗,说说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前两句从“了却公家事”到“倚晚晴”透露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五六句巧用伯牙、阮籍的典故写出了诗人的无可奈何、孤独无聊;后两句“归船弄长笛”与“与白鸥盟”表明自己意欲归隐。(4分。每个要点2分,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学生答卷存在的问题: ①审题意识不强,题中明确要求“联系全诗”,但是很多同学没有联系诗中的具体诗句去分析情感。 ②答题时缺乏步骤,没有序号标注,得分点很容易隐于纷杂的卷面中。 ③对诗歌整体把握能力不够。从试卷上呈现的答案看,不少学生没有准确地把握住这首诗歌,竟出现了“壮志难酬”“思乡”“对朋友的思念”等不准确的情感判断。 该题多数学生得2~3分。 建议: 加强训练,增强学生审题意识、规范答题意识,形成答题模式;准确理解诗意,掌握答题术语。 15题,名句名篇默写 学生答卷存在问题: 书写不规范、潦草,字迹不清,识记不牢,错别字多,几乎每一句都会有错别字。((1)也—者;鹃—娟;(2)齐—其;(3)夙—素,砧—毡、拈;(4)义—亦) 该题多数学生得3~4分。 建议: 名句名篇要强化背诵,更应重视书写,写规范,写正确,重在抓落实,坚持不懈。 第五题 16题,参考答案:③⑥①④②⑤(4分。答对3项得1分,4项得2分,全对得4分)

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曹洼小学语文组 总体情况:参考个数:19个班级参加考试。合格率达标的有19个,达标率为100%;优秀率达标的有17个,达标率为89%。 期末考试顺利结束了,题型基本上是意料之中的,难度适中,没有偏题怪题,从 试 2、中年级失分较多的是句子部分,第一小题是因果关系的句子,小部分学生不理解哪部分是原因、哪部分是结果而失分,也有学生没有审清题目,自己写的一句。体现出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培养,有重基础轻能力的表现,对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有所缺失。四年级的第九题按要求改写句子。四年级学生对被字句和缩句以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得分较高。

3、高年级知识积累与运用占的分数较重,所考查的内容是本册的古诗和名言警句。学生大体情况较好,部分学生丢分的原因是写错别字或前后颠倒。 学生失分较多的是选词填空,改换句子说法及修改病句、还有选择正确的朗读语气,这一部分教师平常训练的很多,题型都不陌生,但学生对辨析近义词的能力较差,因此失分特别重。学生对词语的搭配搞不清楚,教师平时在课堂上对这类型 师平时反复训练学生把话说简洁而且完整!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阅读有畏难情绪。答题非常粗糙,仅仅走马观花,欠全面思考。 (三)习作方面 从阅卷情况来看,好的方面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想象巧妙、新奇,颇有创新意识;三是内容丰富多彩,语句优美流畅;三是中心明确,结构比较完整。但学生在

考场作文中反应出来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选材上多雷同之处,视野不够开阔;二是语言积累不多,语言表达不完整,缺乏遣词造句的能力;三是写作技巧欠缺,有的作文层次不清,语言颠三倒四;四是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错别字多。 二、对今后教学的几点看法 1、重视字词教学,夯实语文基础 案的。 公开课上往往课型都是阅读教学,但少数教师一节课讲个不停,学生很少有朗读和思考的时间。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教师要充分认识自读自悟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极端重要性。只有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用心读书,才能获得个人的理解、体验和感受。

高三语文高三语文一模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 . . . . . . 高三语文一模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卷命制情况及说明 四市一模语文试卷严格按照江苏省高考语文学科的《考试说明》的范围及要求来选材、命制的。试卷结构、题型、赋分及评分标准基本仿照2009年江苏高考语文卷。按照考点要求,本试卷分别考查了语音辨析、成语使用、设置情境写排比句、压缩语段概括要点、文言实词、筛选信息作出判断、文言内容的理解及概括分析、文言语句的翻译、诗歌鉴赏、名句名篇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和提示性命题作文。文科加试题考查了文言语段的断句、文学常识、概括内容、名著阅读和材料分析鉴赏。整份试卷体现了以下特点: 1.强调基础知识和生活的结合 考查成语使用,选用了中国足协严厉处罚涉赌球队的材料,春节黄金周刚流行的新游戏、美国和中国在金融行业的较量、90后青年对《论语》的阅读和理解都有所涉及。12岁的徐州少年主动照顾患病的母亲,体现的是一种责任,奉献的是可贵的爱心,以此为材料命制的一道情景写句题起到了较好的教育作用,会引发考生长时间的思考,又为考生提供了写作的素材。此外,文学类文本“另一片天空”、论述类文本“公众掌控遥控板是最大的时务”和作文“眼光”都有较强的现实性,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又能引发考生思考,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2.模拟和预测结合 模拟试卷既要有模仿性,即紧跟上一年高考试卷的命题,又要有预见性,能够预测当年试卷的些微变化,起到一定的前瞻性,对考生有所启发、思考,提高考生的应试备考能力,提高得分。本试卷的语音辨析没有完全按照09高考试题的模式命制,而是考查了两组多音字和两组形近字(去年高考全部考查多音字),这样至少考查面广了一些。压缩语段,去年高考时一句话压缩,而且选用材料大多采用科技类较多。本试卷采用著名作家严文井有关寓言的形象描述,要求考生既要压缩内容进行概括,还要用简明直白的语言转述,与高考命题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3.接近高考难度,突出能力要求 去年江苏高考语文均分96分,无锡市均分102分。本卷经过200份试卷的抽样统计,均分为100.85,难度高于去年高考。因为一模考试有一个检测、诊断功能,重点是考查考生各方面的能力,看考生基础知识掌握是否全面,检测考

2017届杨浦区初三三模

2017届杨浦区初三年级三模语文试卷(2017.05) 一、文言文阅读(共40分) (一)默写(15分) 1.最爱湖东行不足,。《钱塘湖春行》 2. ,闻郎江上唱歌声。《竹枝词》 3.晴川历历汉阳树,。《黄鹤楼》 4. ,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5.久之,,。《狼》 (二)阅读下列古诗,完成6--7题(4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本诗中的“割”生动传神地写出了 。(2分) 7.下列选项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以设问统领全诗,以苍翠的青色突出泰山的绵延不尽。 B.第三、四句近观泰山,传神描绘泰山的神奇秀丽和高大雄伟的形象。 C.第五、六句以归鸟暗示时间已晚,表达诗人对泰山神往热爱之情。 D.最后两句表达诗人期盼登山之情,似写登山,实为表明胸中之志。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10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本文的作者为时期的思想家。(2分) 9.(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 曾益其所不能。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C.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入则无法家拂士 10.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首先论证造就人才的条件,接着论证国家存亡的道理,最后自然得出结论,水到渠成。 B. 本文认为人要有所作为,既要经受客观艰苦环境的考验,也要在主观精神意志上经受磨练。 C.本文认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佑君主的贤士,不警惕敌国外患,常常会遭到灭亡。 D.本文运用排比设喻,且句式灵活,给行文增添了气势,语言犀利,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 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后赵王勒: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建立者石勒。②武乡:今陕西榆社。石勒出身武乡,年轻时为雇农。③德高望重的老人和故友。④襄国:今河北邢台。石勒建国都于此。⑤沤麻池:浸泡麻茎的池塘,麻茎在加工前必须在水里浸泡一段时间。 11.解释加点字。(4分) (1)召武乡耆旧诣襄国诣()(2)引阳臂曰引() 12.下列对“因拜参军都尉”一句理解正确的是一项是() A.众人因此参拜李阳为参军都尉。 B.石勒于是任命李阳为参军都尉。 C.李阳于是拜见了参军府的都尉。 D.参军都尉因此参拜了壮士李阳。 13.请简述李阳“独不敢来”的原因。(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14.下列作为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石勒唯贤是举 B.石勒感恩图报 C.石勒不计前嫌 D.石勒兼容天下 二、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20分) 围棋 吴德铎 ①围棋是中国人民的创造。它的起源,已不可考。晋张华《博物志》:?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教之。?究竟是?尧?还是?舜?,张华自己都弄不清楚,可见他的说法未必可靠。何况还有人以为《博物志》是一部后人伪托的书。 ②讲究吐属的朋友,不喜欢说?下棋?,以为这说法太俗气,他们喜欢用文雅的?对弈?。其实?奕?是围棋的古称,扬雄《方言》:?围棋谓之奕,自关而东,齐鲁之间,皆谓之奕。《孟子》还告诉我们:?弈秋,通国之善奕者也?看来这位高手未必真的名?奕?,而是名以技传,他善?奕?,名?弈秋?,他的真实姓名被淹没了。

高三语文试卷分析报告(梁经旭)

高三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一、试题简评 本次语文试卷题型包括基础知识题、古诗文阅读题、阅读题、语言表达题、作文题等六大题,总分150分。考试题型与高考稍有不同,总体难度不高。 二、成绩统计 人数 班别7 0分 以下70- 79分 80- 89分 90- 99分 1 00分 以上 参 考人 数 及 格 人 数 最 高分 最 低分 平 均分 8 1 1 13 8 6 1 3 9 7 1 11 6 1 7 7 1 1 1 9 16 14 4 1 5 4 5 1 05 2 4 7 3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大题是基础知识题,重点考了字音的考查,成语的运用,病句的辨别,句子衔接。涉及到的考试能力要求包括:识记、理解和表达、应用。这一大题难度不大,学生一般能答对2题以上,最好的是全部答对。 第二大题是第二大题是古诗文阅读,包括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名句默写三部分。文言文阅读节选自《隋书》,考查对文言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对文章信息的筛选、分析等综合能力。从答题情况看来,这一题也答得

较理想,4道选择题中学生普遍能答对2—3题,还有同学拿到满分。8分的翻译与断句题最高拿了6分。诗歌鉴赏比较简单,考的是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学生能体会人物的情感,对画面的描述也比较到位,6分的题目较多同学能得5分。默写题都是出自课内要求背诵的诗文,学生基本能背出来,但错别字依然比较严重。 第三大题、第四大题是现代文阅读。第一篇阅读学生在选择题方面做得较好,但问答题基本没得分。本人认为这是这张试卷中最难的一道题,且出得不够理想,不是考查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而是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第二篇阅读考的是新闻,这道题非常契合必修五的内容,但学生对专业术语把握不够,且不能很好理解题目要求,体现出理解能力偏低。 第五大题是语言表达题。这是一道非常好的题目,体现了语文生活化的趋向,贴近学生的生活。但是从答题情况来看并不理想。从中体现出学生的视野比较狭窄,表达能力较差。 第六大题是作文题,要求学生以“寻找”为题写一篇文章。本以为这是学生比较容易写的一个话题,但实际情况却不断提醒我们,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任重道远。在写作中,离题、错别字、语言不通顺、立意不深等问题普遍存在。 四、今后教学建议 1、针对学生答卷上出现的问题,要重视、要分析,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的原因,并和学生一起制定改进提高的目标,要让学生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肯定会提高得分。

六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茨河镇小学2014学年度六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打开六年级语文试卷,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会感到试题变得更灵活了,更务实了,一切都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了。现对本次考试进行分析: 一、学生考试情况分析 本次素质检测六年级共有人参加考试,总分分,平均分分,及格率为%,优秀率为%,综合指数: 二、命题目的、范围及特点。 通观六年级的语文试卷,我们不难看出其命题目的、范围及特点。这份试卷命题坚持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拓宽语文教学领域,打通课内外学习语文的渠道,检查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及课内外阅读能力。命题人员希望通过试卷,对教师的教学提出建议:不要只围绕课本教书,而应注重课外阅读的辅导,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试卷力求通过一些开放性的试题,答案多元的试题,引导学生设计出自己理想的答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试卷还力求体现人文性、趣味性和灵活性,打破旧的命题模式。同时整份试卷还体现了“三重”,即重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能力(识字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积累运用能力),重创新(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试题结构特点 试卷共分四大部分:一、积累与运用、二综合性学习、三、课外阅读、四、习作。

试卷难易程度基本适中,本张试卷突出显示了以人为本,回归本色语文,绿色语文的特点。以课本为载体,辐射相应的训练项目。这份试卷命题坚持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拓宽语文教学领域,打通课内外学习语文的渠道,检查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及课内外阅读能力。 三、学生答题情况 1、答卷情况 通过学生答卷情况来看,学生掌握及运用知识的情况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 掌握较好的是基础知识题:“积累与运用”中的第一、二、题,学生的得分情况很好,基本上没有什么失分。第四题学生结合句子意思填四字词语掌握较差,第五题的回答不是很好,有些回答有些困难,这说明学生平时的词语积累不是很丰富,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灵活性较强的题,学生回答较差。让学生名人名言,学生的答卷情况不是很理想,对于一些课外拓展的题目,学生无从下手,不知该如何来做题。有的同学没有认真读题,要么写的答案没有一个中心,比较散,因此被扣掉了一定的分数,今后应让学生认真审题然后再答题。 对于灵活性强的题,学生回答更差。如阅读:很多学生看到这样的题目总是感到害怕,不敢去做这样的题目,因此他们不理解题意,尤其是对于理解性的题目,如:理解“微笑的魅力”的意思,学生根本不会去理解,有的学生知道意思但语言表达的不规范。

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分析

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分析 三、古诗鉴赏 所选诗歌并不难,难的是命题的角度,侧重于对文学作品风格的鉴赏,这一点其实是高三同学备考时容易忽略的部分,也因为这一部分知识是比较难的,所以题目不太好答。我以前强调过,高中学生应该掌握一部分古代文论的知识,像这种题目就用得上了。 13.下列李白诗歌中,与《望庐山瀑布水(其一)》题材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 B.三门横峻滩,六刺走波澜。石惊虎伏起,水状龙萦盘。 C.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D.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银台出倒景,白浪翻长鲸。 解析:这种题就属于考查大家对古诗词的熟悉程度了。ABD三个选项都是写山水风景,而C项有“笛中闻折柳”一句呀,很明显的是边塞诗。 14.诗话,常用三言五语对诗歌进行简练而中肯的点评。请为“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或“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写一则诗话。(4分)解析:估计很多同学不知“诗话”“词话”为何物,不知道也没关系,你总得知道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吧,这是古代人评析文学作品的一种独特方式,并且题干中也说明了,用三言五语对诗歌进行简练而中肯的点评。照着葫芦画瓢吧。这种题目平时如果能练习,就是再简单不过,跟对联差不多。 15.盛唐山水诗风格多样,异彩纷呈。同是歌咏山水,李白与王维的诗风格迥异。请以《望庐山瀑布水(其一)》与王维《山居秋暝》为例,任选一个角度,比较赏析两人山水诗的风格。(6分)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解析:比较风格的题目倒是首次出现,以前多是比较手法或者感情。比较风格看似麻烦,实则简单,关键点在于能够懂得一些表示艺术风格的术语,并且能够引用诗句做具体分析。人大附要求高三的学生阅读《唐诗鉴赏辞典》的内容,是很有道理的。上海大学学报曾发过一篇李晓婉的《山水同辉,风格迥异》的一篇文章,就是分析李白和王维艺术风格比较的。我把这篇文章附在后面。 16、所谓理解性背诵其实还是相当于给上句对下句。 四、现代文阅读 17.依次填人文中甲、乙、丙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占据掉落炫耀B.占有溅落炫耀 C.占据溅落显摆 D. 占有掉落显摆 解析:这个题考得是近义词辨析。首先需要大家多懂一些词汇,第二需要理解文章中句子的意思。第一个词原句是:那时候成片成片的四合院【甲】(占有/占据)了北京城的空间。占据强调的是一个过程,而占有更侧重于状态。另外,这句话的宾语是“空间”,肯定应该是占据。第二句肯定是溅落比掉落更生动。第三句显摆和炫耀就是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显摆是北方方言,作者写的是北京的事,所以用显摆恰当一些。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开篇将四合院鱼鳞瓦与故宫琉璃瓦的色彩进行对比,目的在于突出灰色瓦浪的力量。 B.作者重返老院,面对四合院和人们生活的种种变化触景伤怀,悲痛凄凉之情油然而生。 C.文中鱼鳞瓦上的狗尾巴草生命力顽强而持久,其枯黄稀疏的姿态表现出四合院的沧桑。 D.本文语言朴素自然又不乏生动形象,细腻的文笔蕴含浓郁的生活气息,令人回味无穷。 解析:这种选择题,大家要懂得命题者容易把错误点设在什么地方。A项涉及的是手法,对比的谜底是为了突出,凡是突出的内容肯定是有关文章主旨的,

2018年上海市杨浦区中考三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8杨浦三模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默写 1、人生自古谁无死,。(《过零丁洋》) 2.,阴阳割昏晓。(《望岳》) 3.夜来城外一尺雪,。《卖炭翁》) 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爱莲说》) (二)阅读下列古诗,完成6—7题(4分)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日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历历”的意思是。(2分) 7.下列对本诗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通过描绘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的落差,引发诗人怅然之感。 B.颔联通过描绘白云下水天相接之景,表达诗人物是人非的惆怅感。 C.颈联通过描绘登楼远眺晴空下茂盛的草木,引起下联诗人的乡愁。 D.尾联通过描绘日暮乡关的朦胧江景,表达诗人漂泊异地的思乡之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9分) 天时不如地利 ①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②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③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8、选文的作者是时期的(人名)。(2分) 9、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 10.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选文以“攻城者环而不胜”的例子,论证了“地利”的重要性 B.选文以“守城者委而去之”的例子,论证了“人和”的重要性。 C.选文以“寡助”与“多助”的对比,论证了“得道”的重要性。 D.选文以“域民……”三句,论证了“智慧”在治国上的重要性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 宋弘责桓谭 (宋)弘荐沛国①桓谭,为议郎、给事中②。帝③令谭鼓琴,爱其繁声④。弘闻之,不悦;伺谭内出⑤,正朝服坐府上,遣吏召之。谭至,不与席而让⑥之,且曰:“能自改邪,将令相举以法乎?”谭顿首辞谢;良久,乃遣之。后大会群臣,帝使谭鼓琴。谭见弘,失其常度。帝怪而问之,弘乃离席免冠谢曰:“臣所以荐桓谭者,望能以忠正导主;而令朝廷耽悦郑声,臣之罪也。”帝改容谢之。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沛国:古地名。②议郎、给事中:官职名称。③帝;指东汉光武帝刘秀。④繁声:此指花音曲子,类似靡靡之音。下文的“郑声”亦同此。⑤内出;从宫内出来。⑥让:责备 11.解释加点字。(4分) (1)为议郎、给事中为()(2)不与席而让之与()

近三年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近三年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08年诗歌鉴赏:重点考查对炼字的体味 本题仍然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材料是宋代潘大临作的一首宋诗《江间作》,该诗作者并非名家。读这首诗,首先要借助于注解,了解作者曾随苏轼同游赤壁的经历。作品从怀古开始,写出了龙盘虎踞的险要地形,然后缅怀古时的英雄而结以归隐之志,具有较深的情感内涵。第三联,诗句凝练,炼字尤见功力,“明”字非常传神,“退”字使人叫绝,巧妙地写出了在江面上仰望寥廓长天时所得的印象,使人读之历历如在目前。就诗歌思想内容而言,教材中类似的作品很多,考生不难把握。炼字,历来是古典诗词鉴赏的重点,命题者在众多艺术手法中看中考查这一点,可谓抓住了诗词鉴赏的关键。 09年诗歌鉴赏【考点】第一问:考查诗歌的形象的分析,分析意境型。第二问:考查对诗歌思想内容的分析及个性解读 【解析】第一问:分析诗歌“意境”,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第二问:分析“思想感情”和作者“观点态度”,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 2010年诗歌鉴赏考察的是: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这也是高考诗歌鉴赏题考查的一个重要知识点。表达技巧本身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在诗歌鉴赏中,我们主要要掌握:表达方式(写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篇章结构四大类。【重点注意四五六】 【表达技巧之一——表达方式(写法)】 1、记叙:分析鉴赏主要集中在诗歌中运用的“倒叙”和“铺叙”(铺陈叙事)。 2、议论:分析鉴赏主要集中在诗歌中运用的“卒章显志” 。 3、描写:分析鉴赏主要集中在诗歌中运用的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远近结合、高低结合、视听(声色)结合、虚实结合(描写的角度);“工笔与白描”(描写的详略)、“渲染与烘托”(描写的用意)。 4、抒情:分析鉴赏主要集中在诗歌中运用的“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借景(物)抒情”、“借古抒怀”“寓情于景(物)”、“托物言志”四

三上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三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本次测试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检测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既体现了语文学科特点,又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关注学生心灵,较好地渗透了新课程理念。现就从我校三年级语文试卷386份答卷中随机抽样42份作具体分析,以更好地从事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从试卷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学生不仅对双基有较好的掌握,而且各种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特别是语感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 (一)本次测试从总得分情形统计:最高分最低分优秀率合格率平均分分别为95 58 48% 98% 81.4。 (二)从分数漫衍情形统计:从分数漫衍图可以看出,85-89这一分数段的人数最多,其它每个分数段均有分布。 (三)从各大题得分情况来看:本张试卷共十道大题,主要分三个部分:一)、积累与运用部分:该部分共有八个大题:着重检测了看拼音写词语,得分率88%;形近字辨字组词,这部分的得分率最高(98%):查字典的方法及多音字掌握情况,得分率71%;动词、叠词、量词的灵活运用得分率92%,;成语填空,得分率88%;按要求改写句子得分率比较低(52%);修改病句,得分率90%;根据积累填空、填写恰当的句段、诗词、名句。这部分的得分率比较高(95%),可以看出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比较重视双基的落实。二)、阅读课外文章得分率均比较低,说明课外阅读能力还有待提高。三)、作文得分率为81%,作为作文刚起步的孩子来说,这方面有无限发展的空间。 频率分布:

二、抽样调查 1(一)、试卷总体评价(特点和问题) 1、试卷的结构和内容分布 本次命题以教材为本,以课标为准绳,体现新课标理念,全面的考察了学生对教材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对语言的积累、语感能力的形成都有不同程度的考察。词语积累、句型转换、课外阅读部分、习作都有一定的灵活性、开放性,体现新课标对学生知识、技能及生活中应用的监测目标。本张试卷共十道大题:我是小小书法家,我有一双火眼金睛,我会查字典,模仿秀,我会积累词语,句子小天地,精彩语段补充,默写古诗,阅读课外文章,作文。 2、试卷的特点 1)凸显人文关怀。卷首语的温馨提示:请细心、认真地答一份试卷,收获丰硕的成果,送给老师、爸妈和自己吧。谆谆提醒,让考查不仅仅是一次测试过程,更是一次愉快的学习过程。 2)、语文基础知识的比重大,充分考察双基掌握情况,本次试题牢牢把握住教材,考察教材中应知应会的知识比重加大了。如:读拼音写词语、火眼金睛辨字组词等题考察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模仿秀、积累词语、句子小天地、精彩语段补充等题则考察了学生的基本技能。 3)、关注阅读理解,考查学生的语言理解及运用的能力,语言理解运用能力是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阅读能力的强弱也能直接看出语感水平。本次课外阅读文章《春雨的颜色》充分留给了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