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陶瓷 整理版

特种陶瓷 整理版
特种陶瓷 整理版

绪论

1名词解释

特种陶瓷:采用高度精选的原料,具有能精确控制的化学组成,按照便于控制的制造技术加工的,便于进行结构设计,具有优异特性的陶瓷。

结构陶瓷:具有高硬、高强、耐磨、耐蚀、耐高温、润滑性好等性能,可用作机械结构零部件的陶瓷材料。

功能陶瓷:具有声、光、电、热、磁特性和化学、生物功能的陶瓷材料。

2简述特种陶瓷和传统陶瓷的区别

①原材料不同。传统陶瓷以天然矿物,如粘土、石英和长石等不加处理直接使用;而现代陶瓷则使用经人工合成的高质量粉体作起始材料,突破了传统陶瓷以粘土为主要原料的界线,代之以“高度精选的原料”。

②结构不同。传统陶瓷的组成由粘土的组成决定,不同产地的陶瓷有不同的质地,所以由于原料的不同导致传统陶瓷材料中化学和相组成的复杂多样、杂质成分和杂质相较多而不易控制,显微结构粗劣而不够均匀,多气孔;先进陶瓷的化学和相组成较简单明晰,纯度高,即使是复相材料,也是人为调控设计添加的,所以先进陶瓷材料的显微结构一般均匀而细密。

③制备工艺不同。传统陶瓷用的矿物经混合可直接用于湿法成型,如泥料的塑性成型和浆料的注浆成型,材料的烧结温度较低,一般为900℃-1400℃,烧成后一般不需加工;而先进陶瓷一般用高纯度粉体添加有机添加剂才能适合于干法或湿法成型,材料的烧结温度较高,根据材料不同从1200℃到2200℃,烧成后一般尚需加工。在制备工艺上突破了传统陶瓷以炉窑为主要生产手段的界限,广泛采用诸如真空烧结、保护气氛烧结、热压、热等静压等先进手段。

④性能不同。由于以上各点的不同,导致传统陶瓷和先进陶瓷材料性能的极大差异,不仅后者在性能上远优于前者,而且特种陶瓷材料还发掘出传统陶瓷材料所没有的性能和用途。传统陶瓷材料一般限于日用和建筑使用,而特种陶瓷具有优良的物理力学性能,高强、高硬、耐磨、耐腐蚀、耐高温、抗热震,而且在热、光、声、电、磁、化学、生物等方面具有卓越的功能,某些性能远远超过现代优质合金和高分子材料。因而登上新材料革命的主角地位,在工业领域,如石油、化工、钢铁、电子、纺织和汽车等行业,以及很多尖端技术领域如航天、核工业和军事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潜力。

3特种陶瓷的分类方法和怎样进行分类

特种陶瓷材料根据所需的特性不同,可作为机械材料、耐热材料、化学材料、光学材料、电气材料和生物医学材料,在不同的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根据性能及用途的不同,特种陶瓷可分为结构材料用陶瓷(主要是用于耐磨损、高强度、耐热、耐热冲击、高刚性、低热膨胀性和隔热等结构陶瓷材料)和功能陶瓷(包括电磁功能、光电功能和生物—化学功能等陶瓷制品和材料,另外还有核陶瓷材料和其他功能材料等)两大类。特种陶瓷材料按化学组成可分为氧化物陶瓷、氮化物陶瓷、碳化物陶瓷等。此外,为了改善陶瓷的性能,有时要在陶瓷基体中添加各种纤维、晶须、超细微粒等,这样就构成了多种陶瓷基复合材料。

4特种陶瓷韧化主要途径有哪些

①氧化锆相变增韧,②微裂纹增韧;③纤维(晶须)补强增韧;④颗粒弥散补强增韧;⑤纳米陶瓷增强增韧。

①氧化锆相变增韧

把相变作为陶瓷增韧的手段并取得显著效果是从部分稳定氧化锆提高抗热震性的研究开始的。下面以氧化锆为例,简单说明这一问题。从相图可知,纯氧化锆在1000℃附近有固相转变,从高温正方氧化锆变为低温单斜氧化锆。由于相变需消耗大量功,因此使裂纹尖端应力松弛,故阻碍裂纹的进一步扩展,材料得到韧化。

②微裂纹增韧

在裂纹扩展中,弥散于陶瓷基体中的韧性相起着附加的能量吸收作用,从而使裂纹尖端区域高度集中的应力得以部分消除,抑制了原先可能到达的临界状态,提高了材料对裂纹扩展的抗力,相应改善了材料的韧性。

③纤维(晶须)补强增韧

高强度和高模量的纤维既能为基体分担大部分外加应力,又可阻碍裂纹的扩展,并能在局部纤维发生断裂时以“拔出功”的形式消耗部分能量,起到提高断裂能并克服脆性的效果。

④颗粒弥散补强增韧

用颗粒作为增韧剂制作颗粒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其原料混合均匀化及烧结致密化都比纤维和晶须复合材料简便易行。因此,尽管颗粒的增韧效果不如晶须和纤维,但如晶粒种类、粒径、含量及基体材料选择得当仍有一定韧化效果,同时会带来高温强度、高温蠕变性能的改善。

5特种陶瓷主要研究内容和任务

特种陶瓷材料的研究,主要是探求和了解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特种陶瓷的研究任务

(1)研究现有材料的性能及改变它的途径;

(2)发掘材料新的性能;

(3)探索和发展新的材料;

(4)研究制备材料的最佳工艺;

(5)对烧后的制品进行的冷加工技术。

6特种陶瓷的发展趋势

(1) 气相凝集法制备纳米粉体将成为先进陶瓷粉体研究发展的重点

(2)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RPM)和胶态成型将向传统成型技术挑战

(3) 微波烧结和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是获得纳米块状陶瓷材料的有效烧结方法

(4) 纳米材料的应用将为先进陶瓷材料带来新的活力

第一章特种陶瓷粉体的性能表征制备及其设备

1名词解释

粉体颗粒:指在物质的本质结构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分散或细化而得到的固态基本颗粒。

团聚体:由一次颗粒通过表面力吸引或化学键键合形成的颗粒,它是很多一次颗粒的集合体。

胶粒:即胶体颗粒。胶粒尺寸小于100nm,并可在液相中形成稳定胶体而无沉降现象。

2了解常用的表征颗粒尺寸大小的等体积球相当径、等面积球相当径、斯托克斯径、马丁径、费莱特径

等体积球相当径是说某颗粒所具有的体积用同样体积的球来与之相当,这种球的直径,就代表该颗粒的大小即等体积相当径。例如:某边长为1的正方体,其体积等于直径为1.24的圆球体积,那么,该正方体颗粒的等体积球相当径就为1.24。由于这种方法局限于颗粒体积可求的条件,因此,适用范围不太广。但由于它直接与颗粒的质量对应,所以又很有用处。

等面积球相当径是用与实际颗粒有相同表面积的球的直径来表示粒度的一种方法。显然,当颗粒形状简单或者比较规则时,表面积容易求得。然而,实际颗粒的形状都较复杂,不易直接求得。但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都是通过流体透过法或吸附法等间接方法得到。这种方法比较实用。

等沉降速度相当径也称为斯托克斯径。斯托克斯假设:当速度达到极限值时,在无限大范围的粘性流体中沉降的球体颗粒的阻力,完全由流体的粘滞力所致。

马丁径也称定向径,是最简单的粒径表示法。它是指颗粒影象的对开线长度。该对开线可以在任何方向上画出,只要对所有颗粒来说,保持同一方向。

费莱特径是指颗粒影象的二对边切线(相互平行)之间的距离。但只要选定一个方向之后,任意颗粒影象的切线都必须与该方向平行。以上两种表示法都是以各颗粒按随机分布为条件的。

3什么是粒度分布,常用的粒度分布方式有哪些

粉体通常由不同尺寸的颗粒组成,即颗粒分布,可分为频率分布和积累分布。

颗粒分布常见的表达形式有粒度分布曲线、平均粒径、标准偏差、分布宽度等。

粒度分布是表征多分散体系中颗粒大小不均一程度的物理量。粒度分布范围越窄,我们就说分布的分散程度越小,其集中度越高。

4试述特种陶瓷粉体的特征

(1)化学组成精确。

(2)化学组成均匀性好。

(3)纯度高。

(4)适当小的颗粒尺寸。

(5)球状颗粒,且尺寸均匀单一。

(6)分散性好,无团聚。

5目前在实际生产中粒度测定方法有哪些

①X射线小角度散射法

②X射线衍射线线宽法

③沉降法

④激光散射法

⑤比表面积法

⑥显微镜分析法

6什么是固相法、气相法、液相法,简述工艺流程

固相法就是以固态物质为出发原料,通过一定的物理与化学过程来制备陶瓷粉体的方法。

固相原料——配料——混合——合成——粉碎——粉体

气相法是直接利用气体或者通过各种手段将物质变成气体,使之在气体状态下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反应,最后在冷却过程中凝聚长大形成粉体的方法。

蒸发-凝聚法(PVD):原料——高温气化——急冷——粉体

蒸发-凝聚法是将原料加热至高温(用电弧或等离子流等加热),使之气化,接着在电弧焰和等离子焰与冷却环境造成的较大温度梯度条件下急冷,凝聚成微粒状物料的方法。

气相化学反应法(CVD):金属化合物蒸气——化学反应——粉体

气相化学反应法是挥发性金属化合物的蒸气通过化学反应合成所需物质的方法。

液相合成法也称湿化学法或溶液法。溶液法从均相的溶液出发,将相关组分的溶液按所需的比例进行充分的混合,再通过各种途径将溶质与溶剂分离,得到所需要组分的前驱体,然后将前驱体经过一定的分解合成处理,获得特种陶瓷粉体,可以细分为脱溶剂法、沉淀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等。

溶液制备——溶液混合——脱水——前驱体——分解合成——粉体

7常用的气相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3个)

一种是系统中不发生化学反应的蒸发-凝聚法(PVD),另一种是气相化学反应法(CVD)。

8简述水热法制备陶瓷粉体的特点

(1)由于反应是在相对高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因此有可能实现在常规条件下不能进行的反应。

(2)改变反应条件(温度、酸碱度、原料配比等)可能得到就有不同晶体结构、组成、形貌和颗粒尺寸的产物。(3)工艺相对简单,经济实用,过程污染小。

9试述溶胶-凝胶法制备陶瓷粉体的特点和工艺过程

1、在溶液中进行反应,均匀度高;

2、化学计量准确,易于改型掺杂;

3、烧结温度可较大降低;

4、制得的粉料粒径小,分布均匀,纯度高。

工艺过程:

10溶剂蒸发法包括哪些方法,各有何特点

(1) 冰(冷)冻干燥法

1)在溶液状态下均匀混合,适于添加微量组分,有效合成特种陶瓷材料,精确控制最终组分;

2)制备的粉体粒度为10~500nm,容易获得易烧结的特种陶瓷粉体;

3)操作简单,特别适用于高纯材料用微粉的制备。

(2) 喷雾干燥法

喷雾干燥法是将浴液分散成小液滴喷入热风中,使之迅速干燥的方法。

1)应用广泛,工艺简单;

2)制得的粉体具有化学均匀性好,重复性、稳定性与一致性好,以及球状颗粒,流动性好的特点;

3)适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微粉。

(3) 喷雾热分解法

喷雾热分解法是一种将金属盐溶液喷入高温气氛中,立即引起溶剂的蒸发和金属盐的热分解,从而直接合成氧化物粉料的方法。

1)不需过滤、洗涤、干燥、烧结及再粉碎等过程;

2)产品纯度高,分散性好,粒度均匀可控,能够制备多组分复合粉体。

11沉淀法制备陶瓷粉体有哪些方法,各有何特点

(1)直接沉淀法

1)沉淀剂通常使用氨水等,来源方便,经济便宜,不引入杂质离子。

2)沉淀过程是不平衡的。

(2)均匀沉淀法

1)不外加沉淀剂,而是使溶液内生成沉淀剂,消除了沉淀剂的局部不均匀性;

2)沉淀的纯度很高,而且由于体积小,因而容易进行过滤、清洗操作;

3)难以限制晶粒的生长程度和团聚作用。

(3)共沉淀法

1)原料纯度和组成的均匀性好;

2)合成的粉末原料化学均匀性良好且易烧结

12机械法制备粉体的设备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1)颚式破碎机

a)粗碎设备,主要用于块状料的前级处理;

b)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产量高;

c)颚式破碎机的粉碎比不大(约4),而进料块度又很大;

d)其出料粒度一般都较粗,而且细度的调节范围也不大。

2)轧辊破碎机

a)粉碎效率高,粉碎比大(>60),粒度较细(通常可达到44微米);

b)当细磨硬质原料时,使得粉料中混入较多的铁,影响原料纯度,要求后续去铁;

c)其粉料粒度分布比较窄,不宜用于处理有粒度分布要求的原料。

3)轮碾机

a)中碎设备,也可用于混合物料;

b)轮碾机的粉碎比大(约10);

c)轮碾机通过碾、压、挤、搓等机械力学的功能,达到了机械力活化的效果,通过轮碾原混合材料的结构成为

活性材料,从而提高制品的强度;

d)它适应混合各种干湿物料及胶状物如耐火泥、黏土、粉煤灰,尾矿渣、炉渣、型砂等,广泛地用于耐火材料,

陶瓷,建材等行业;

e)效果好、生产效率高、节能效果显著、密封性好、无环境污染,适应性强等优点。

13球磨工艺的主要目的

a)提高原料粉的分散度、减小粒度。

由于粒度的减小,粉体的成形性和烧结性会提高,从而可以降低烧结温度或提高产品密度、强度和其他性能。

在某些情况下,为了获得晶粒度细的制品也必须将粉末磨细。

b)当球磨混合配料时,粉碎作用可以使各组分混合更均匀。

在使用强力研磨方法时,可以得到局部“合金化”或全部“合金化”的粉末。这在粉末冶金中称为机械合金化。在多种单一化合物粉研磨时,可以得到复杂化合物粉。

c)由于粉末粒度变细,粉末颗粒内部的杂质暴露出来,有利于以后的净化。

14影响球磨效率的主要因素

(1)球磨机转速。

球磨机转速直接影响磨球在筒内的运动状态,转速过快,磨球附着在磨筒内壁,失去粉碎作用;转速太慢,低于临界转速太多,磨球在磨筒内上升不高就落下来,粉碎作用很小;当转速适当时,磨球紧贴在筒壁上,经过一段距离,磨球离开筒壁下落,给粉料以最大的冲击与研磨作用,具有最高的粉碎效率。

(2)磨球。

球磨时加入磨球越多,破碎效率越高,但过多的磨球将占据有效空间,导致整体效率降低。

(3)水与电解质的加入量。

湿磨时水的加入对球磨效率也有影响,当料:水=1:(1.16-1.2)时球磨效率最高。为了提高效率,还可加入电解质使原料颗粒表面形成胶粘吸附层,对颗粒表面的微裂缝发生劈裂作用,提高破碎效率。

(4)装载量。

球磨机中磨球、水和原料的装载量对球磨效率有很大影响。通常总装料量占磨筒空间的4/5。而原料、磨球、水的重量比为1: (1.2-1.5) : (1.0-1.2)。

除以上因素外,原料原始颗粒度以及加料的先后顺序对球磨效率也有影响。

第二章特种陶瓷的成型工艺

1什么是成型,成型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 常用的成型工艺分成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成型是将粉末制成要求形状的半成品。作用:成型工艺是制造高技术陶瓷产品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引起材料破坏的缺陷大多源于坯体中,亦即形成于成型过程,成型过程所造成的缺陷往往是陶瓷材料的主要危险缺陷,控制和消除这些缺陷的产生是促使人们深入研究成型工艺的主要原因,它可以有效地降低烧结温度和坯体收缩率,加快致密化进程,减少烧结制品的机加工量,消除和控制烧结过程中的开裂、变形、晶粒长大等缺陷,调控界面结构组成。因此,成型工艺在整个陶瓷制备科学技术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制备高性能陶瓷及其部件的关键。

特种陶瓷的主要成型方法可分为:

①压力成型方法,如干压成型、冷等静压成型、干袋式等静压成型等。

②可塑成型方法,或称塑性料团成型方法。如可塑毛坯挤压、轧膜成型等。

③浆料成型方法,或称注浆成型方法。如粉浆浇注、离心浇注、流延成型、热压铸等。

④注射成型(CIM)

⑤其他成型方法。如压滤法、固体自由成型制备技术、直接凝固注模成型、温度诱导成型、电泳沉积成型等。

2在确定陶瓷配方前应遵循哪些原则

1.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使用性能要求是考虑坯料组成的主要依据。

2.在拟定配方时可采用一些工厂或研究单位积累的经验和数据,这样可节省时间,有助于提高效率。

3.了解各种原料对产品性质的影响是配料的基础。

4.配方应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

5. 采用的原料希望来源丰富、性能稳定、运输方便、价格低廉,还应强调就地取材量材使用、物尽其用。

3常用特种陶瓷配料计算方法

在特种陶瓷生产中,常用的配料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按化学计量式进行计算,一种是根据坯料预期的化学组成进行计算。

4特种陶瓷成型前处理方法有哪些,目的是什么

①原料煅烧

②原料混合

③塑化

④造粒

⑤瘠性物料的悬浮

原料进行处理的目的是调整和改善其物理、化学性质,使之适应后续工序和产品性能的需要

5原料煅烧的主要目的

煅烧的主要目的是:

1)去除原料中易挥发的杂质、化学结合和物理吸附的水分气体、有机物等,从而提高原料的纯度;

2)使原料颗粒致密化及结晶长大,这样可以减小在以后烧结中的收缩,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3)完成同质异晶的晶型转变,形成稳定的结晶相,如γ-Al2O3煅烧成α-Al2O3。

6特种陶瓷成型前原料混合应注意什么

1)加料的次序

在特种陶瓷的坯料中常常加入微量的添加物,达到改性的目的,它们占的比例往往很小,为了使这部分用量很小的原料在整个坯料中均匀分布,在操作上要特别仔细。这就要研究加料的次序。一般,先加入一种用量多的原料,然后加用量很少的原料,最后再把另一种用量较多的原料加在上面。这样,用量很少的原料就夹在两种用量较多的原料中间,可以防止用量很少的原料粘在球磨筒筒壁上,或粘在研磨体上,造成坯料混合不均匀,以致于使制品性能受到影响。

2)加料的方法

在特种陶瓷的制备中,常常需要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料,这就需要混合。有时虽然是一种原料,但要加入一些微量的添加剂,也需混合。混合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性能,特别是当被混合物料的密度、配料比相差悬殊,或物料性质十分特殊时就增加了混料的难度。混合可以干混也可湿混,湿混的介质可以是水、酒精或其他有机物质。

3)湿法混合时的分层

在配料时,虽然采用湿磨混合,其分散性、均匀性都较好,但由于原料的密度不同,特别是当含密度大的原料,料浆又较稀时,更容易产生分层现象,对于这种情况,应在烘干后仔细地进行混合,然后过筛,这样可以减少分层现象。4)球磨筒的使用

在特种陶瓷研究和生产中,球磨简(或混合用器)最好能够专用,或者至少同一类型的坯料应专用。否则,由于前后不同配方的原料因粘球磨筒及研磨体,引进杂质而影响到配方组成,从而影响到制品的性能。

7什么是塑化,常用的塑化剂包括哪两大类

所谓塑化是指在物料中加入塑化剂使物料具有可塑性的过程。

塑化剂有两大类:一类是无机塑化剂,一类是有机塑化剂。

8塑化剂对坯体性能的影响

(1)还原作用的影响

因为塑化剂在焙烧时,由于氧化不完全,而产生CO气体。因此,将会同坯体中某些成分发生作用,导致还原反应,使制品的性能变坏。因此,对焙烧工艺要特别注意。

(2)对电性能的影响

除了上面的还原作用对坯体的性能影响外,由于塑化剂挥发时产生一定的气孔,也会影响到制品的绝缘性和电性能。

(3)对机械强度的影响

塑化剂挥发是否完全、塑化剂用量的大小,会影响到产生气孔的多少,从而将影响到坯体的机械强度。

(4)塑化剂用量的影响

一般塑化剂的含量越少越好,但塑化剂过低,坯体达不到致密化,也容易分层。

(5)塑化剂挥发速率的影响

当然选择塑化剂其挥发温度要求低于坯体的烧成温度,而且挥发温度范围要大一些,有利于控制,否则因塑化剂集中在一个很窄的温度范围内剧烈挥发,而产生开裂等

9什么是造粒,常用造粒方法

所谓造粒就是在很细的粉科中加入一定塑化剂(如水),制成粒度较粗、具有一定假颗粒度级配、流动性好的粒子(约20~80目),又叫团粒。

常用的造粒方法有普通造粒法、压块造粒法、喷雾造粒法和冻结干燥法。

10注浆成型中对浆料有何要求

①良好的流动性,足够小的粘度,以便浇注。

②当粉浆中固液比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化时,其粘度变化要小,以便在浇注空心件时,容易倾除模内剩余的粉浆。

③良好的悬浮性,足够的稳定性,以便粉浆可以贮存一定的时间,同时在大批量浇注时,前后粉浆性能一致。

④粉浆中水分被石膏吸收的速度要适当,以便抑制空心坯件的壁厚和防止坯件开裂。

⑤干燥后坯件易于与模壁脱开,以便脱模。

⑥脱模后的坯件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尽可能大的密度。

11成型技术的发展趋势

1、制备低粘度高固含量浆料,保证素坯强度。

如果不考虑对粉体的要求,那么成型工艺的首要问题将是低粘度高固体含量浆料的制备,因为这是保证素坯密度和强度的前提。低粘度将使浆料顺利进行,而且低粘度还是成形复杂形状陶瓷部件的要求;高固含量是提高素坯密度和强度的基础,高密度的坯体可降低烧结温度,减小收缩率,避免坯体在烧结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变形、开裂等缺陷。实现低粘度高固含量粉体浆料的制备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例如对原料粉体进行适当的表面改性,降低高价反离子杂质浓度,引入高效的分散剂等。

2、过程尽量避免少用有机添加剂。

由于成型工艺大多需要加入不同量剂的粘接剂、分散剂等有机添加剂,因而在烧结之前常需脱脂,而脱脂过程将会引起坯体开裂等缺陷,因此要尽量避免脱脂过程。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在坯体强度或密度的前提下,不用或尽量少用有机添加剂。

3、实行净尺寸原位凝固,避免坯体收缩。

高性能陶瓷是一种脆性的难加工材料,净尺寸成型可以减少烧结体的机加工量,而原位凝固技术使得坯体在固化过程中避免收缩,浆料进行原位固化,这样就避免了浆料在固化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浓度梯度等缺陷,从而为成型坯体的均匀性和可靠性提供保证。净尺寸原位凝固技术通常是在物理化学的理论基础上,借助一些可操作的物理反应(如温度诱导絮凝成型和胶态振动注模成型等)或化学反应(如注凝成型和直接凝固注模成型等)使物料快速实现固化。开展新的符合要求的物理反应或化学反应的研究并将之应用于陶瓷成型领域,仍是21世纪陶瓷成型工艺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4、实现自动化成型,降低材料成本。

众所周知,陶瓷材料具有许多优异性能,但目前仍因成本问题使其实际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从陶瓷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入手,进行低成本陶瓷材料的研究开发将是21世纪陶瓷材料领域面临的最艰巨的任务,其中,连续化、自动化的成型工艺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力手段之一。

12干压成型的工艺原理及其特点

干压成型的实质是在外力作用下,颗粒在模具内相互靠近,并借助内摩擦力牢固地把各颗粒联系起来,保持一定形状。这种内摩擦力作用在相互靠近的颗粒外围结合剂薄层上。

优点:干压成型在特种陶瓷生产中是较常用的成型方法,因为它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周期短,效率高,便于实行自动化生产。此外,坯体密度大,尺寸精确,收缩小,机械强度高,电性能好。

缺点:干压成型对大型坯体生产有困难,模具磨损大、加工复杂、成本高,其次加压只能上下加压,压力分布不均匀,致密度不均匀,收缩不均匀,会产生开裂、分层等现象。随着现代化成型方法的发展,达一缺点逐渐为等静压成型所克服。

第三章特种陶瓷成型工艺

1.简述烧结过程

烧结前,陶瓷粉料在外部压力作用下,形成一定形状的、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多孔坯体。在烧结前期,陶瓷生坯中一般含有百分之几十的气孔,颗粒之间只有点接触。在表面能减少的推动力下,物质通过不同的扩散途径向颗粒间

的颈部和气孔部位填充,使颈部渐渐长大,并逐步减少气孔所占的体积,细小的颗粒之间开始逐渐形成晶界,并不断扩大晶界的面积,使坯体变得致密化。在这个相当长的过程中,连通气孔不断缩小;两个颗粒之间的晶界与相邻晶界相遇,形成晶界网络;晶界移动,晶粒逐步长大。其结果是气孔缩小,致密化程度提高,直至气孔相互不再连通,形成孤立的气孔分布于几个晶粒相交的位置。这时坯体的密度达到理论密度的90%以上。接着进入烧结后期阶段,孤立的气孔扩散填充,使致密化继续进行,同时晶粒继续均匀长大,一般气孔随晶界一起移动,直至致密化,得到致密的陶瓷材料。

2.什么是烧结,烧成,固相反应,有何异同

烧结与烧成。烧成包括多种物理和化学变化。例如脱水、坯体内气体分解、多相反应和熔融、溶解、烧结等。而烧结仅仅指粉料经加热而致密化的简单物理过程,显然烧成的含义及包括的范围更宽,一般都发生在多相系统内。而烧结仅仅是烧成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

烧结和熔融。烧结是在远低于固态物质的熔融温度下进行的。

烧结和熔融这两个过程都是由原子热振动而引起的,但熔融时全部组元都转变为液相,而烧结时至少有一组元是处于固态。

烧结与固相反应。这两个过程均在低于材料熔点或熔融温度之下进行的。并且在过程的自始至终都至少有一相是固态。两个过程不同之处是固相反应必须至少有两组元参加。而烧结可以只有单组元,或者两组元参加,但两组元并不发生化学反应。仅仅是在表面能驱动下,由粉体变成致密体。从结晶化学的观点来看,烧结体除可见的收缩外,微观晶相组成并未变化,仅仅是晶相显微组织上排列致密和结晶程度更加完善。当然随着粉体变为致密体,物理性能也随之有相应的变化。实际生产中往往不可能是纯物质的烧结。例如纯氧化铝烧结时,除了为促使烧结而人为地加入一些添加剂外,往往“纯”原料氧化铝中还或多或少含有杂质、少量添加剂与杂质的存在,就出现了烧结的第二组元、甚至第三组元,因此固态物质烧结时,就会同时伴随发生固相反应或局部熔融出现液相。实际生产中,烧结、固相反应往往是同时穿插进行的。

综上所述,特种陶瓷的烧结可扼要地叙述如下:烧结是陶瓷生坯在高温下的致密化过程和现象的总称。随着温度的上升和时间的延长,固体颗粒相互键联,晶粒长大,空隙(气孔)和晶界渐趋减少,通过物质的传递,总体积收缩,密度增加,最后成为坚硬的只有某种显微结构的多晶烧结体,这种现象称为烧结。烧结是减少成型体气孔,增强颗粒之间结合,提高机械强度的工艺过积。在烧结过程中,随着温度升高和热处理时间延长,气孔不断减少,颗粒之间结合力不断增加,当达到一定温度和一定热处理时间,颗粒之间结合力呈现极大值。超过极大值后,就出现气孔微增的倾向,同时晶粒增大,机械强度减小。

3.常用的烧结方法,各有何特点

1、低温烧结(Low temperature sintering)

这种方法可以降低能耗,使产品价格降低。

2、热压烧结(Hot pressed sintering)

如果加热粉体的同时进行加压,那么烧结主要取决于塑性流动,而不是扩散。对于同一材料而言,压力烧结与常压烧结相比,烧结温度低得多,而且烧结体中气孔率也低。另外,由于在较低的温度下烧结,就抑制了晶粒成长,所得的烧结体致密,且具有较高的强度(晶粒细小的陶瓷,强度较高)。

3、气氛烧结(Atmosphere sintering)

对于空气中很难烧结的制品(如透光体或非氧化物),为防止其氧化等可采用气氛烧结。

4、其他烧结方法

(1)电场烧结(Sintering in electric field)

可获得有压电性的陶瓷样品

(2) 超高压烧结(Ultra-high pressure sintering)

其特点是,不仅能够使材料迅速达到高密度,具有细晶粒(小于1μm),而且使晶体结构甚至原子、电子状态发生变化,从而赋予材料在通常烧结或热压烧结工艺下所达不到的性能。而且可以合成新型的人造矿物。此工艺比较复杂,对模具材料、真空密封技术以及原料的细度和纯度均要求较高。

(3) 活化烧结(Activated sintering)

它具有降低烧结温度,缩短烧结时间、改善烧结效果等优点。

(4) 活化热压烧结(Activated hot pressing sintering)

是一种高效率的热压技术。

4.烧结过程易出现的主要问题

应力集中,裂纹,收缩,塌陷,气孔,结石

5.试述烧结过程中的物质传递机理

(1)蒸发和凝聚;

在高温过程中,由于表面曲率不同,必然在系统的不同部位有不同的蒸气压,于是通过气相有一种传质趋势,这种传质过程仅仅在高温下蒸气压较大的系统内进行,如氧化铅、氧化铍和氧化铁的烧结。物质将从蒸气压高的凸形颗粒表面蒸发,通过气相传递而凝聚到蒸气压低的凹形颈部,从而使颈部逐渐被填充。

式中P 1—曲率半径为ρ处的蒸气压;P0—球形颗粒表面蒸气压;γ—表面张力;d—密度。

上式反映了蒸发-凝聚传质产生的原因(曲率半径差别)和条件(颗粒足够小时压差才显著)。同时也反映了颗粒曲率半径与相对蒸气压差的定量关系。只有当颗粒半径在10μm以下,蒸气压差才较明显地表现出来。而约在5μm以下时,由曲率半径差异而引起的压差已十分显著,因此一般粉末烧结过程较合适的粒度至少为10μm。

蒸发-凝聚传质的特点是烧结时颈部区域扩大,球的形状改变为椭圆,气孔形状改变,但球与球之间的中心距不变,也就是在这种传质过程中坯体不发生收缩。气孔形状的变化对坯体一些宏观性质有可观的影响,但不影响坯体密度。气相传质过程要求把物质加热到可以产生足够蒸气压的温度。对于几微米的粉末体,要求蒸气压最低为10~1Pa,才能看出传质的效果。而烧结氧化物材料往往达不到这样高的蒸气压,如A1203在1200℃时蒸气压只有10-41Pa,因而一般硅酸盐材料的烧结中这种传质方式并不多见。

(2)扩散;

在高温下挥发性小的陶瓷原料,其物质主要通过表面扩散和体积扩散进行传递,烧结是通过扩散来实现的。目前主要的扩散机理:

(1)直接交换。相邻同种离子交换位置。由于这种扩散的活化能大,一般情况下很难发生。

(2)空穴迁移。靠近空穴的离子,移动到空穴位置,相当于空穴沿相反方向移动。

(3)间隙迁移。在间隙位置的离子,通过空的间隙位置进行移动。

(4)准间隙迁移。间隙离子把正常位置的离子推到其它的间隙位置,占据正常的晶格位置。

(5)循环移动。离子作为一个集团同时移动,由于引起点阵畸变小,扩散活化能也小。

在扩散传质中要达到颗粒中心距离缩短必须有物质向气孔迁移,气孔作为空位源,空位进行反向迁移。颗粒点接触处的应力促使扩散传质中物质的定向迁移。

颗粒不同部位空位浓度不同,颈表面张应力区空位浓度大于晶粒内部,受压应力的颗粒接触中心空位浓度最低。空位浓度差是自颈到颗粒接触点大于颈至颗粒内部。系统内不同部位空位浓度的差异对扩散时空位的漂移方向是十分重要的。扩散首先从空位浓度最大部位(颈表面)向空位浓度最低的部位(颗粒接触点)进行。其次是颈部向颗粒内部扩散。空位扩散即原子或离子的反向扩散。因此,扩散传质时,原子或离子由颗粒接触点向颈部迁移,达到气孔充填的结果。扩散可以沿颗粒表面进行,也可以沿着两颗粒之间的界面进行或在晶粒内部进行,我们分别称为表面扩散、界面扩散和体积扩散。不论扩散途径如何,扩散的终点是颈部。当晶格内结构基元(原子或离子)移至颈部,原来结构基元所占位置成为新的空位,晶格内其它结构基元补充新出现的空位,就这样以“接力”方式物质向内部传递而空位向外部转移。空位在扩散传质中可以在以下三个部位消失:自由表面、内界面(晶界)和位错。随着烧结进行,晶界上的原子(或离子)活动频繁,排列很不规则,因此晶格内空位一旦移动到晶界上,结构基元的排列只需稍加调整空位就易消失。随着颈部填充和颗粒接触点处结构基元的迁移出现了气孔的缩小和颗粒中心距逼近。表现在宏观上则气孔率下降和坯体的收缩。

(3)粘滞流动与塑性流动

液相烧结的基本原理与固相烧结有类似之处,推动力仍然是表面能。不同的是烧结过程与液相量、液相性质、固相在液相中的溶解度、润湿行为有密切关系。因此,液相烧结动力学的研究比固相烧结更为复杂。

(1)粘性流动

在液相含量很高时,液相具有牛顿型液体的流动性质,这种粉体的烧结比较容易通过粘性流动而达到平衡。除有液相存在的烧结出现粘性流动外,弗仑克认为,在高温下晶体颗粒也具有流动性质,它与非晶体在高温下的粘性流动机理是相同的。在高温下物质的粘性流动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物质在高温下形成粘性流体,相邻颗粒中心互相逼近,增加接触面积,接着发生颗粒间的粘合作用和形成一些封闭气孔;第二阶段,封闭气孔的粘性压紧,即小气孔在玻璃相包围压力作用下,由于粘性流动而密实化。

而决定烧结致密化速率主要有三个参数:颗粒起始粒径、粘度、表面张力。原料的起始粒度与液相粘度这两项主要参数是相互配合的,它们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相互影响的。为了使液相和固相颗粒结合更好,液相粘度不能太高,若太高,可用加入添加剂降低粘度及改善固-液相之间的润湿能力。但粘度也不能太低,以免颗粒直径较大时,重力过大而产生重力流动变形。也就是说,颗粒应限制在某一适当范围内,使表面张力的作用大于重力的作用,所在液相烧结中,必须采用细颗粒原料且原料粒度必须合理分布。

(2)塑性流动

在高温下坯体中液相含量降低,而固相含量增加,这时烧结传质不能看成是牛顿型流体,而是属于塑性流动的流体,过程的推动力仍然是表面能。为了尽可能达到致密烧结,应选择尽可能小的颗粒、粘度及较大的表面能。

在固-液两相系统中,液相量占多数且液相粘度较低时,烧结传质以粘性流动为主,而当固相量占多数或粘度较高时则以塑性流动为主。实际上,烧结时除有不同固相、液相外,还有气孔存在,因此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塑性流动传质过程中纯固相烧结中同样也存在,可以认为晶体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产生流动是由于晶体晶面的滑移,即晶格间产生位错,而这种滑移只有超过某一应力值才开始。

(4)溶解-沉淀机理

在烧结时固、液两相之间发生如下传质过程:细小颗粒(其溶解度较高)以及一般颗粒的表面凸起部分溶解进入液相,并通过液相转移到粗颗粒表面(这里溶解度较低)而沉淀下来。这种传质过程发生于具有下列条件的物系中:有足量的液相生成;液相能润湿固相;固相在液相中有适当的溶解度。

而传质过程是以下列方式进行的:首先,随着烧结温度提高,出现足够量液相。固相颗粒分散在液相中,在液相毛细管的作用下,颗粒相对移动,发生重新排列,得到一个更紧密的堆积,结果提高了坯体的密度。

这一阶段的收缩量与总收缩的比取决于液相的数量。当液相数量大于35%(体积)时,这一阶段是完成坯体收缩的主要阶段,其收缩率相当于总收缩率的60%左右。第二,被薄的液膜分开的颗粒之间搭桥,在接触部位有高的局部应力导致塑性变形和蠕变。这样促进颗粒进一步重排。第三,是通过液相的重结晶过程。这一阶段特点是细小颗粒和固体颗粒表面凸起部分的溶解,通过液相转移并在粗颗粒表面上析出。在颗粒生长和形状改变的同时,使坯体进一步致密化。颗粒之间有液相存在时颗粒互相压紧,颗粒间有压力作用下又提高了固体物质在液相中的溶解度。

如:Si3N4是高度共价键结合的化合物,共价键程度约占70%,体扩散系数(bulk diffu-sion coefficient)不到10-7cm2/s,因此纯Si3N4很难进行固相烧结,而必须加入添加剂,如MgO,Y2O3,Al2O3等,这样在高温时它们和α-Si3N4颗粒表面的SiO2形成硅酸盐液相,并能润湿和溶解α-Si3N4,在烧结温度下,析出β- Si3N4。

6.影响烧结的主要因素(分析)

1.原始粉料的粒度

无论在固态或液态的烧结中,细颗粒由于增加了烧结的推动力,缩短了原子扩散距离和提高颗粒在液相中的溶解度而导致烧结过程的加速。一般烧结速率与起始粒度的1/3次方成比例,从理论上计算,当起始粒度从2μm缩小到0.5μm,烧结速率增加64倍。这结果相当于粒径小的粉料烧结温度降低150~300℃。

2.外加剂的作用

在固相烧结中,少量外加剂(烧结助剂)可与主晶相形成固溶体促进缺陷增加;在液相烧结中,外加剂能改变液相的性质(如粘度、组成等),因而都能起促进烧结的作用。

3.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

在晶体中晶格能愈大,离子结合也愈牢固,离子的扩散也愈困难,所需烧结温度也就愈高。各种晶体键合情况不同,因此烧结温度也相差很大,即使同一种晶体,烧结温度也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值。提高烧结温度无论对固相扩散或对溶解-沉淀等传质都是有利的。但是单纯提高烧结温度不仅浪费燃料,会促使二次再结晶而使制品性能恶化。而且在有液相的烧结中,温度过高会使液相量增加,粘度下降,制品变形。因此,不同制品的烧结温度必须仔细试验来确定。

4.盐类的选择及其煅烧条件

在通常条件下,原始配料均以盐类形式加入,经过加热后以氧化物形式发生烧结。盐类具有层状结构,当将其分解时,这种结构往往不能完全破坏,原料盐类与生成物之间若保持结构上的关联性,那么盐类的种类、分解温度和时间将影响烧结氧化物的结构缺陷和内部应变,从而影响烧结速率与性能。

5.气氛的影响

烧结气氛一般分为氧化、还原和中性三种,在烧结中气氛的影响是很复杂的。一般地说,在由扩散控制的氧化物烧结中,气氛的影响与扩散控制因素有关,与气孔内气体的扩散和溶解能力有关。

6.成型压力的影响

粉料成型时必须加一定的压力,除了使其有一定形状和一定强度外,同时也给烧结创造了颗粒间紧密接触的条件,使其烧结时扩散阻力减小。一般地说,成型压力愈大,颗粒间接触愈紧密对烧结愈有利。但若压力过大使粉料超过塑性变形限度,就会发生脆性断裂。适当的成型压力可以提高生坯的密度,而生坯的密度与烧结体的致密化程度有正比关系。

影响烧结因素除了以上六点以外还有生坯内粉料的堆积程度、加热速度、粉料的粒度分布等。

7.外加剂(添加剂)对烧结有何影响

在固相烧结中,少量外加剂(烧结助剂)可与主晶相形成固溶体促进缺陷增加;在液相烧结中,外加剂能改变液相的性质(如粘度、组成等),因而都能起促进烧结的作用。外加剂在烧结体中的作用现分述如下:

(1) 外加剂与烧结主体形成固溶体

当外加剂与烧结主体的离子大小、晶格类型及电价数接近时,它们能互溶形成固溶体,致使主晶相晶格畸变,缺陷增加,便于结构基元移动而促进烧结。一般地说它们之间形成有限置换型固溶体比形成连续固溶体更有助于促进烧结。外加剂离子的电价和半径与烧结主体离子的电价、半径相差愈大,使晶格畸变程度增加,促进烧结的作用也愈明显。例如A12O3烧结时,加入3%Cr2O3,形成连续固溶体可以在1860℃烧结,而加入1%~2%TiO2只需在1600℃左右就能致密化。

(2) 外加剂与烧结主体形成液相

外加剂与烧结体的某些组分生成液相,由于液相中扩散传质阻力小、流动传质速度快,因而降低了烧结温度和提高了坯体的致密度。例如在制造95%Al2O3材料时,一般加入CaO、SiO2,在CaO:SiO2=1时,由于生成CaO-A12O3-SiO2液相,而使材料在1540℃即能烧结。

(3) 外加剂与烧结主体形成化合物

在烧结透明的A12O3制品时,为抑制二次再结晶,消除晶界上的气孔,一般加入MgO或MgF2。高温下形成镁铝尖晶石(MgAl3O4)而包裹在A12O3晶粒表面,抑制晶界移动速率,充分排除晶界上的气孔,对促进坯体致密化有显著作用。

(4) 外加剂阻止多晶转变

ZrO2由于有多晶转变,体积变化较大而使烧结发生困难,当加入5%CaO以后,Ca2+离子进入晶格置换Zr4+离子,由于电价不等而生成阴离子缺位固溶体,同时抑制晶型转变,使致密化易于进行。

(5) 外加剂起到扩大烧结范围的作用

加入适当外加剂能扩大烧结温度范围,给工艺控制带来方便。例如锆钛酸铅材料的烧结范围只有20~40℃,如加入适量La2O3和Nb2O5以后,烧结范围可以扩大到80℃。

必须指出的是外加剂只有加入量适当时才能促进烧结,如不恰当地选择外加剂或加入量过多,反而会引起阻碍烧结的作用,因为过多量的外加剂会妨碍烧结相颗粒的直接接触,影响传质过程的进行。

8.烧结过程推动力是什么

粉状物料的表面能大于多晶烧结体的晶界能,这就是烧结的推动力。

9.确定烧结工艺的原则及所考虑你的问题

1成本,经济2物理化学变化3最高烧成温度4保温时间5升温时间6气氛、压力、温度制度

第四章特种陶瓷后续加工

1.特种陶瓷常用后续加工方法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特种陶瓷的冷加工、热加工、表面金属化和封接等

冷加工:磨削加工、研磨、抛光、超声波加工、粘弹性流动加工

热加工:激光加工、电子束加工、

表面金属化:被银法、烧结金属粉末法

封接:钎焊、玻璃焊料封接法、扩散封接、过渡液相封接、摩擦焊、卤化物法

2.特种陶瓷后续加工有何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法

陶瓷大多数属于多晶体,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或阴离子和阴离子之间的化学键结合而成,所以化学键以离子键和共价键为主体,化学键具有方向性时,原子的堆积密度低,因而原子间距离大。另外,由于电子密度低,因而表面

能小。所以陶瓷材料杨氏模量大,不易变形。由于陶瓷材料的上述结构特点,决定了陶瓷材料的性能特点,硬度大,高于金属材料;性脆,不变形。所以陶瓷被称为硬脆材料。硬度大、强度高是陶瓷材料的一个优点,然而又成为陶瓷材料后续加工的一大难题。

此外,陶瓷材料导电性低、化学稳定性高。因此,在进行后续加工时不能不考虑陶瓷材料的这些特点。陶瓷的后续加工是以加工点部位的材料微观变形或去除作用的积累方式进行的。随着加工量(加工屑的大小)与被加工材料的不均匀度(材料内部缺陷或加工时引起的缺陷)之间的关系不同,其加工原理也不同。

3.影响超声波加工的主要因素

(1)进给压力的大小

(2 )磨料硬度的高低

(3)磨料悬浮液的浓度

(4)被加工材料的性质

4.简述被银法的工艺过程

1、瓷件的预处理

陶瓷件金属化之前必需预先进行净化处理。清洗的方法很多,通常可用70-80℃的热肥皂水浸洗,再用清水冲洗。也可以用合成洗涤剂超声波振动清洗。小量生产时可用酒精浸洗或蒸馏水煮洗,洗后在100-110℃烘箱中烘干。当对银层的质量要求较高时,可放在电炉中煅烧到500-600℃,烧去瓷坯表面的各种有机污秽。对于独石电容,则可在轧膜、冲片后直接被银。

2、银浆的配制

银浆的种类很多,按照所用含银原料的不同,可分为碳酸银浆、氧化银浆及分子银浆。按照用途的不同,可分为电容器银浆、装置瓷银浆及滤波器银浆等。

3、涂敷

涂银的方法很多,有手工、机械、浸涂、喷涂或丝网印刷等。涂敷前要将银浆搅拌均匀,必要时可加入适量溶剂以调节银浆的稀稠。由于一次被银,银层的厚度只有2.5-3微米,并且难以均匀一致,甚至会产生局部缺银的现象,因此生产上有时采用二被一烧、二被二烧和三被三烧等方法。一般二次被银可得厚度达10微米的银层。对那些只能一次被银的地方,如独石电容进行丝网印刷时,可以采用分子银浆以增加银层厚度。

4、烧银

烧银前要在60℃的烘箱内将银层烘干,使部分熔剂徐徐挥发,以免烧银时银层起鳞皮。烧银设备可用箱式电炉或小型电热隧道窑。银的烧渗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室温至350℃,主要是烧除银浆中的粘合剂。熔剂最早挥发,200℃左右树脂开始熔化,使银膏均匀地覆盖在瓷件表面。温度继续升高,所有的粘合剂碳化分解,全部烧除干净。这一阶段因有大量气体产生,要注意通风排气,并且升温速度每小时最好不超过150-200℃,以免银层起泡或开裂。

第二阶段由350℃至500 ℃,该阶段的升温速度可稍快,但因仍有气体逸出,也应适当控制。

第三阶段由500℃到最高烧渗温度,碳酸银及氧化银分解还原为金属银。

第四阶段为冷却阶段。从缩短周期及获得结晶细密的优质银层来看,冷却速度越快越好。但降温过快要防止陶瓷件开裂,因此降温速度要根据瓷件的大小及形状等因素来决定,一般每小时不要超过350-400℃。烧银的整个过程都要求保持氧化气氛。因为碳酸银及氧化银的分解是可逆过程,如不及时把二氧化碳排出,银层会还原不足,增大了银层的电阻和损耗,同时也降低银层与瓷件表面的结合强度。对于含钛陶瓷,当在500-600℃的还原气氛下,Ti02会还原成低价的半导体氧化物,使瓷件的电气性能大大恶化。除烧渗银作电极外,对于高可靠性元件,有时还要求烧渗其他贵金属,如金、铂、钯等。方法类似被银,只是烧渗温度可以提高。

5.简述封接的方法和结构

机械连接、粘接、焊接

1钎焊(间接钎焊、活性金属钎焊)

2玻璃焊料封接法

3扩散封接

4过渡液相封接

5摩擦焊

6卤化物法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复习资料全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2018年春季学期复习资料 (仔细看复习资料,没有答案的题目,请自己解答) 一、概念题(自己准备答案) 1、封锁 封锁就是事物T在对某个数据对象,例如表、记录等操作之前,先向系统发出请求,对其加锁。 加锁后事物T就对该数据对象有了一定的控制,在事物T释放它的锁之前,其他的事务不能更新此数据对象,封锁是实现并发控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封锁包含了排它锁和共享锁 2、游标 a允许定位在结果集的特定行 b从结果集的当前位置检索一行或一部分行 c支持对结果集中当前位置的行进行数据修改 d提供不同级别的可见性支持 3、并发控制 是指当同时有多个事务在执行时,为了保证一个事物的执行不受其他事物的干扰所采取的措施,并发控制的的主要方法是加锁。为了保证并发执行的事务是正确的,一般要求事物遵守两段锁协议。 4、关系完整性规则 是对关系的某种约束条件,用于保证关系数据库中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它包含了实体完整性规则、参照完整性规则、域完整性规则。 5、DBMS的主要功能。 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作功能、数据库运行管理功能、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学习资料

数据通讯接口功能、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功能。 6、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分为系统需求分析阶段、概念结构设计阶段、逻辑结构设计阶段、物理结构设计阶段、数据库实施阶段、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段 7、简述产生死锁的原因以及预防死锁的三种方法。 一个事物若申请锁未被批准,则需要等待其他事务释放锁,当事务之前出现循环等待时,如果不加干预,则会一起等待下去,从而产生死锁。 预防死锁的方法: 每个事物一次将所有要使用的数据全部加锁。 预先对数据对象规定一个封锁顺序,所有事务都按这个顺序封锁 当事物申请锁未被批准时,不等待加锁而是让一些事物回滚重新执行。 8、请画出数据库系统的组成结构图。 9、最小函数依赖集 函数依赖集F如果满足F中的每一个函数依赖的右部都是单个属性,对F中任一函数依赖X->A,F-{X->A}都不与F等价,对于F中的任意函数依赖X->A,{F-{X->A}}U{Z->A都不与F等 学习资料

《读者》言论集锦

《读者》言论集锦 1 如果女人不存在,世界上所有的金钱都将失去意义。船王奥纳西斯生前有言2008年第23期《读者》言论 2 原来离开了以前带来那么多烦恼的工作,生活不仅没变得更美好,反而更糟,因为你发现不知道该怎么生活了。你失去了被需要感,被围绕感,被尊重感永不言休2008年第23期《读者》言论 3 上天给了每个人每天三个八小时,第一个八小时大家都在工作,第二个八小时大家都在睡觉,人与人的区别是在第三个八小时创造出来的时间永远是公平的2008年第23期《读者》言论 4 看了,不骂骂咧咧不爽;不看,只听别人骂骂咧咧更不爽。中国式大片综合症2008年第23期《读者》言论 5 生命就像一个雪球,重要的是找到湿雪和一道长坡。巴菲特2008年第23期《读者》言论 6 在开学典礼上,一名学生说,他是顾客,应该受到更好

的对待。一位管理员说,不,你是产品。菲利普。布劳顿透露哈佛商学院精神的一个细节2008年第23期《读者》言论 7 为增强体质,专家建议多喝牛奶;最新研究发现牛奶中某些激素会增加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专家建议多吃西红柿;为消除西红柿残留农药的危害,专家建议口服阿托品;阿托品有生物碱中毒的可能,专家建议用扁豆缓解;未稀释及中和扁豆的毒性,专家建议多喝牛奶…… “专家”建议2008年第23期《读者》言论 8 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为大智。人狭我受之以宽容,人险我持之以坦荡。缓事宜急干,敏则有功;急事宜缓办,忙则多错。李叔同2008年第24期《读者》言论 9 一天做一件实事,一月做一件新事,一年做一件大事,一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贪多不务实是人生大忌2008年第24期《读者》言论 10 我虽不抽,但是理解---他们都在痛苦中快乐着。2009年1月9日起,中国的烟盒上将印制足以显示吸烟危害的警示标志。“腐烂的肺部,骷髅的头像,漆黑的牙齿”,这些是

数据库原理复习资料整理

第一章 1.四大基本概念: 数据: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它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种类有:文字、图形、图象、声音等。特点是: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集合。其特点是: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可为各种用户共享;冗余度较小;数据独立性较高;易扩展。(特点:永久存储、有组织、可共享)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数据定义功能;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事物管理和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其他功能。 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 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常常把数据库系统简称为数据库。 2.数据管理技术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 人工管理阶段:特点:1、数据不保存。 2、没有软件系统对数据进行管理。 3、这一时期没有文件的概念,数据的组织方式必须由程序员自行设计。 4、一组数据对应一组程序,数据是不共享的。 5、数据不具有独立性,当数据结构发生变化时,应用程序要变化。 文件系统阶段:特点:1、数据可以长期保存。 2、由文件系统管理数据。 3、数据共享性差, 冗余度大—文件是面向应用的。 4、数据独立性差—是不具有弹性的无结构的数据集合,文件之间是孤立的,不能反映事物间联系。 数据库系统阶段:特点:数据的管理者:DBMS 数据面向的对象:现实世界 数据的共享程度:共享性高 数据的独立性:高度的物理独立性和一定的逻辑独立性 数据的结构化:整体结构化 数据控制能力: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3、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结构化;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数据有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4、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 数据结构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 数据操作是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 5、概念模型: 基本概念: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 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 码: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称为码。 域:属性的取值范围称为该属性的域。 实体型:具有相同属性的实体具有的共同的特征和性质,即: 用实体名及其属性名集合来抽象和刻画同类实体。

武汉大学空间数据库复习资料整理

《空间数据库原理》 第一章数据库 1、空间数据库:①提供结构用于存储和分析空间数据②空间数据由多维空间的对象组成③在标准数据库中存储空间数据需要大量的空间,从一个标准数据库中检索查询空间数据需要很多时间并且很累赘,通常导致很多错误。 2、DBMS:(数据的操作系统)一种操纵和管理数据库的大型软件,用于建立、使用和维护数据库。SDBMS:增加了处理空间数据功能的DBMS。①在它的数据模型中提供空间数据类型和查询语言②至少在执行时支持提供空间数据类型:空间索引;空间链接有效的算法。 在地理信息系统中为什么要研究专门的空间数据库系统? 1.空间数据库能提供结构存储和空间数据分析 2.空间数据库包含多面空间的对象 3.在标准数据库中存储空间数据会需要过多的空间 4.标准数据库的查询反馈和空间数据分析会消耗过多时减并且留下大量错误空间 5.空间数据库能提供更多有效率的存储和空间数据分析 3、哈希(Hash)函数:一种将任意长度的消息压缩到某一固定长度的消息摘要的函数。 质数除余法(直接取余法):f(x):=x mod maxM ;maxM一般是不太接近2^t的一个质数。 乘法取整法:f(x):=trunc((x/maxX)*maxlongit) mod maxM,主要用于实数。 平方取中法:f(x):=(x*x div 1000 ) mod 1000000);平方后取中间的,每位包含信息比较多。 第二章数据库基本原理 1、数据模型Data Model:关于数据基础或对象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的抽象描述被表示在一个数据库中。 3、概念数据模型:也称语义模型,关于实体和实体间联系的抽象概念集,用统一的语言描述、综合、集成的用户视图。 2、数据字典:是指对数据库的内容包括数据项和属性码定义,是元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对数据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逻辑、外部实体等进行定义和描述,其目的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各个元素做出详细的说明。) Metadata:是描述数据的数据,主要是描述数据属性的信息,用来支持如指示存储位置、历史数据、资源查找、文件记录等功能。 3、数据库设计和实现:①需求分析②概念数据建模③逻辑建模(参考DBMS和基础数据模型)④物理建模或者实现(参考物理存储和电脑环境)。 需求调查:根据数据库设计的主题对用户的需求进行调查,了解用户特点和要求,取得设计者与用户对需求的一致看法。需求分析:指的是在创建一个新的或改变一个现存的系统或产品时,确定新系统的目的、范围、定义和功能时所要做的所有工作。 4、E-R图:描述对象类型之间的关系,是表示概念模型的一种方式。 第三章基本空间概念 1、凸多边形:把一个多边形任意一边向两方无限延长成为一条直线,如果多边形的其他各边均在此直线的同旁,那么这个多边形就叫做凸多边形。 2、点集拓扑:一个基于相邻关系定义拓扑学空间的方法。 3、大圆距离:大圆距离指的是从球面的一点A出发到达球面上另一点B,所经过的最短路径(圆弧)的长度。 曼哈顿距离:两个点上在标准坐标系上的绝对轴距之总和。 4、欧式空间(欧几里德空间):空间的坐标模型。作用:能将空间属性转化为以实数为元组的属性;坐标系包括一个确定的原点和在原点交叉的一对正交轴线。

数据库复习参考资料全

复习参考资料 一、选择题: 1. 数据库系统是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和()。 A. 系统分析员 B. 程序员 C. 数据库管理员 D. 操作员 2. 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之间的关系是()。 A. DBS包括DB和DBMS B. DBMS包括DB和DBS C. DB包括DBS和DBMS D. DBS就是DB,也就是DBMS 3. 下面列出的数据库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中,没有专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的是()。I.人工管理阶段II.文件系统阶段III.数据库阶段 A. I 和II B. 只有II C. II 和III D. 只有I 4. 下列四项中,不属于数据库系统特点的是()。 A. 数据共享 B. 数据完整性 C. 数据冗余度高 D. 数据独立性高 5. 数据库系统的数据独立性体现在()。 A. 不会因为数据的变化而影响到应用程序 B. 不会因为数据存储结构与数据逻辑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 C. 不会因为存储策略的变化而影响存储结构 D. 不会因为某些存储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其他的存储结构 6. 描述数据库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性的是()。 A. 模式 B. 内模式 C. 外模式 D. 以上三种 7. 要保证数据库的数据独立性,需要修改的是()。 A. 模式与外模式 B. 模式与内模式 C. 三级模式之间的两层映射

D. 三层模式 8. 要保证数据库的逻辑数据独立性,需要修改的是()。 A. 模式与外模式之间的映射(应该是外模式与模式) B. 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映射 C. 模式 D. 三级模式 9. 用户或应用程序看到的那部分局部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模式。 A. 模式 B. 物理模式 C. 子模式(也叫外模式,用户模式) D. 内模式 10. 下述()不是DBA数据库管理员的职责。 A. 完整性约束说明 B. 定义数据库模式 C. 数据库安全 D. 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 11. 概念模型是现实世界的第一层抽象,这一类模型中最著名的模型是()。 A. 层次模型(ABC都是逻辑模型的) B. 关系模型 C. 网状模型 D. 实体-关系模型(ER图) 12. 区分不同实体的依据是()。 A. 名称 B. 属性(准确的说应该是属性集,马) C. 对象 D. 概念 13. 关系数据模型是目前最重要的一种数据模型,它的三个要素分别是()。 A. 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自定义完整性 B. 数据结构、关系操作、完整性约束 C. 数据增加、数据修改、数据查询 D. 外模式、模式、内模式 14. 在()中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个双亲,结点之间可以有多种联系。 A. 网状模型 B. 关系模型 C. 层次模型 D. 以上都有 15. ()的存取路径对用户透明,从而具有更高的数据独立性、更好的安全保密性,也简化了程序员的工作和数据库开发建立的工作。 A. 网状模型 B. 关系模型 C. 层次模型 D. 以上都有 16. 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主要区别是()。 A. 数据库系统复杂,而文件系统简单

《读者》言论2019

《读者》言论2019 篇一:2019届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政治 北镇中学、莱芜一中、德州一中2019届高三4月份联考 文综政治 12.中国国家统计局2019年3月10日公布数据显示,2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2.3%,涨幅环比提高0.5个百分点,创下2019年7月来的新高;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4.9%,连续48个月低于上年水平。这一经济发展趋势预示着A.央行提高基准利率,股市下跌B.央行降低基准利率,股市上涨C.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股市下跌D.经济下行压力释放,股市上涨 13.加强供给侧改革,必须需求与供给“两条腿走路”。下列经济现象中能与图1中(P为价格,Q为数量,S为供给曲线,D为需求曲线,E点为均衡价格)蕴含经济道理相符的是 图1 ①三、四线城市控制商品房土地供应,房地产由S向S1位移②鼓励民间资本深入教育领域,社会办学由E点转向E1点③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有效需求增加,房地产S向S2位移④若E向E2位移,表明某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得到提升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4. “卡尔多?希克斯改进”是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描述收入分配和资源配置状态的经济模型,旨在确立一项衡量经济政策和行为成功与否的标准。其特点是,在一种变革中,获益者得到的利益足以弥

补利益受损失者的损失。它要求一项经济政策能够从长远提高全社会的效率。下列事项中,符合“卡尔多?希克斯改进”的是 ①国家提高居民在国民收入的比重,政府收入减少,但居民生活有所改善 ②提高再分配中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标准,企业近期利润可能减少,但劳动者收入提高 ③国家给予小排量汽车生产税收优惠政策,财政收入有所减少,相关企业因此提高经济效益④全国各地实施阶梯水价,财政收入有所减少,水资源得以节约和保护A.①② B. ③④C. ①③ D.②④ 15. 2019年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数量和交易金额均创历史新高,涉及中国企业的并购交易总额 1 达305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1.6%,2019年成为中国的并购年。中国海外并购呈现多元化 趋势,除了传统的制造业,中国企业在能源、电力、新能源的投资也在增长,这说明①跨国并购是中国企业实现国际化的有效路径②通过并购实现的规模效应是企业能否成功的关键 ③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的竞争与合作,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④我国不断创新利用外资形式,加快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②④ 16.我国在社会治安防控中正在建立起以社区治安志愿者队伍为主要载体的“人防网”,配合公安机关随时发现违法犯罪的新线索。

调查资料的整理步骤

调查资料的整理步骤 篇一:档案归档整理流程 档案归档整理流程 一、收集 收集工作作为档案管理的第一个步骤,由于涉及到最后档案的归档的齐全完整和有效利用,目前将其划分为两个步骤:文件判断和确定期限。 1、文件判断。文件判断主要是对于现有文件的归档范围进行确定,首先需要与各单位进行沟通和深入调研,根据实际情况划定合理的归档范围。 2、期限期限。根据文件的使用频率,重要程度等划分对应的保管期限,根据不同的保管期限进行相应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年度鉴定和保管期限到期后的销毁工作上。二、分类 归档文件范围和保管期限表上对于各类档案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应对照表格对于收集文件进行类别的划分。三、编制页码 注意编制页码的时候不漏页、不重页,案卷封面、卷内目录、备考表不编页码,卷内文件在右上角开始标号,从“001”开始,遇有正反双面在反页左上角标出。四、装订用不锈钢钉逐件装订或者组卷装订,避免生锈腐蚀文件。五、排序

对于同一类别的文件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六、档号标识 对于排列好的文件依次标出档号,做到不重复,不断号,保持档案编号的自然连续性。七、著录 著录是指对档案内容和形式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的过程,著录是为了满足检索查找提供利用的需要。八、装盒 即同“组卷”,将具有相同联系的文件放置在同一盒子里,对于案卷(盒子)进行编号。 案卷除包含排列好的文件外还应包括案卷封面和备考表,案卷封面反映文件内容,备考表则对于案卷组卷情况进行说明,包括案卷包内容,日常使用、变更情况,组卷时间,组卷人和审核人等。案卷封面置于文件前面,备考表置于文件之后,二者不进行页码的标识。九、打印目录 包括卷内文件目录和案卷目录,注意按照文件的保管期限进行区分汇总。十、编制检索工具 对于准备好的各类目录进行整理,编制目录汇总表,提供日常利用。 档案归档整理流程图 篇二:资料整理方法 资料整理 所谓资料整理主要是指对文字资料和对数字资料的整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数据收集整理》说课稿

《数据收集整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数据的收集整理》这一课是人教版最新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这是一节授新课。 2、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统计的基本知识。为了让学生能了解学习统计的必要性,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情景,通过参与有趣的调查活动,使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了解调查的方法,学习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本单元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是调查、记录和整理结果,意在使学生体会抽样调查的合理性和记录方法的多样性。学会用画“正字”法记录数据,使结果易于整理。 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等与统计相关的初步知识,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调查、记录和整理,简单分析数据奠定了基础。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与统计相关的生活场景,只是学生没有发现,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研究和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4、教学重点

本着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在充分研究了新教材的基础上,我把这节课教学重点确定为让学生掌握如何收集数据并整理数据,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5、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确定为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学生在多种计数方法中筛选出用“正”子计数这种最简单的方法,并且在统计时不要忘记统计上自己,能够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6、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学会收集数据的方法,能填写简单的统计表。 (2)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说教法 在教学上,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从学生身边的问题出发,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利用以前的知识解决问题。 三、说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关注的是教学过程,所以学生在讨论中悟,悟中获,获中学,学中创新。自己主动获取知识,

白纸言论_综合整理版汇总

白纸言论整理版 关键词:意景、反观、丹田、生、配、洞天、精气神、举形 总纲:1、反观丹田,先天一颠,精气神住,举形有玄。 2、一道一天地,一壶一洞天,一丹本无边。 中华文化的本原就是一种意景文化,来源于我们的祖先,文字的创立同样是如此。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不能从字面理解。古人的思想是一种意景,而不是告诉你文字的东西。看道家经书,如果只看文字是不会成功的。那如何深入进去把表面的文字转化成更深层的东西?中华文化的深蕴就在这里,给出意景,让你可以达到不同的层次。什么是写意呢?就是描绘一种图像,一种自然的图像。不过古人把这样的图像进行了写意,与人的结合,与自然的结合。让你通过图像反映自己的图像,领悟道的奥妙。只有意景文化才能做到这点,文字的表达是做不到的。 比如凝神入气穴。如果从字面理解,你达不到什么,也就是一般的气功而已。离道亦远。而背后的写意才是告诉你真道。凝神入气穴表达的是一种意景。没有明白这个景,就不可能真正明白其意。什么景呢?去思想,在自然界中找到对应,就明白了。 “技” “艺” “道”,三种境界。文字理解只能达到“技”,思想的理解能达到“艺”,与自然 的融合能达到“道”。 入静同样“技”“艺”“道”,三种境界。入静只是其表。不明其意,只能心静,有内景出 现。要想升华,就要从“技”到“艺”的转变,就要明其理。 修炼的法门都以静入手,然而道理在哪里呢?为什么入静才能修真?曰静者,曰恍惚者,只得其形,而未得其意。都没有道出道理根本所在。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想明白了, 就知道为什么要入静。 为什么要说千江水?人一出生,就在被催眠。生你的父母、教育的师长、这个世俗都在催眠你。天下人皆儒性。用儒家的思想考虑道,哪里知道道是什么。就像《庄子》于丹讲的都是胡扯,因为她是儒的思想。《老子》易中天也是胡说八道,因为他不知道道是什么。以儒的观点看,这些一点边都不贴。世上本无道家,世人自扰之。世间只有儒家,在世就是在儒,何来有道。满脑袋儒家世俗,给你们讲道,你们也认为错。道不迷人人自迷,就是这个道理。 人心如水,碧波荡漾。 心性是悟道的第一步,不是断缘,不是出世,而是让你观。修道的第一步,不管什么方法, 都是讲观。心做如是观,碧波荡漾何来观。 “观”。能观者,自知真假。反观者,并非眼看。眼看,只能看眼中的世界的性命之理,只能悟眼中之道,而并非真道。心做如是观。五蕴藉空处,阴阳在其间。而反,在于你的心性。悟性不同,层次不同。一层一理,反回其根。观深一层,悟一层性命之理。 性命二字,不是靠修的,要参透其理,不懂其理,毫无结果。所谓性命者,万物运化之根源, 大道依此

大学数据库全面知识点资料整理

第1章绪论 1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包括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2 .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3 .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发展是与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它经历了三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 4 .数据库具有数据结构化、最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等特点。 5 .DBMS还必须提供数据的安全性保护、数据的完整性检查、并发控制、数据库恢复等数据控制功能。 6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填空题) ①数据库定义功能;②数据存取功能;③数据库运行管理;④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7.三级模式之间的两层映象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问答题) 8 .试述概念模型的作用。 (填空题) 概念模型实际上是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的一个中间层次。概念模型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是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第一层抽象,是数据库设计人员进行数据库设计的有力工具,也是数据库设计人员和用户之间进行交流的语言。 9 .根据模型应用的不同目的,可以将这些模型划分为两类,它们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层次。第一类是概念模型,第二类是数据模型。 (问答题) 10 .定义并解释概念模型中以下术语:实体,实体型,实体集,属性,码,实体联系图(E-R 图) (填空题) 实体:客观存在并可以相互区分的事物叫实体。 实体型:具有相同属性的实体具有相同的特征和性质,用实体名及其属性名集合来抽象和刻画同类实体称为实体型。 实体集:同型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 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一个实体可由若干个属性来刻画。 码: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称为码。 实体联系图:E-R图提供了表示实体型、属性和联系的方法: 实体型:用矩形表示,矩形框内写明实体名。 属性:用椭圆形表示,并用无向边将其与相应的实体连接起来。 联系:用菱形表示,菱形框内写明联系名,并用无向边分别与有关实体连接起来,同时在无向边旁标上联系的类型(1 : 1,1 : n或m : n)。 11 .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是指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完整性约束。实际数据库系统中所支持的主要数据模型是关系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 13 .数据模型中的数据结构是对数据系统的静态特征描述,包括数据结构和数据间联系的描述,数据操作是对数据库系统的动态特征描述,是一组定义在数据上的操作,包括操作的涵义、操作符、运算规则及其语言等。 (问答题) 14 .定义并解释以下术语:DDL、DML (填空题) DDL:数据定义语言。用来定义数据库模式、外模式、内模式的语言。 DML:数据操纵语言。用来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的语句。 15 .关系模型是目前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数据模型。采用该模型作为数据的组织方式的数据库系统称为关系数据库系统。 (问答题) 16 .关系的完整性约束条件包括三大类: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_数据收集整理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分析 内容及简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约3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数据收集整理(一)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课件出示红、黄、蓝、白)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1)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 (2)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

中国智慧缄言-精编整理版

中国老话·智慧缄言 夏不睡石,秋不睡板。 春不露脐,冬不蒙头。 白天多动,夜里少梦。 睡前洗脚,胜吃补药。 晚上开窗,一觉都香。 贪凉失盖,不病才怪。 早睡早起,怡神爽气, 贪房贪睡, 添病减岁。 夜里磨牙, 肚里虫爬。 一天吃一头猪, 不如床上打呼噜。 三天吃一只羊, 不如洗脚再上床。 枕头不选对, 越睡人越累。 先睡心,后睡人, 睡觉睡出大美人。 头对风,暖烘烘; 脚对风,请郎中。 睡觉莫睡巷,最毒穿堂风。 睡觉不点灯,早起头不晕。 要想睡得人轻松, 切莫脚朝西来头朝东。 中国老话 千学不如一看, 千看不如一练。 久住坡,不嫌陡。 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不挑担子不知重, 不走长路不知远。 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 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不摸锅底手不黑, 不拿油瓶手不腻。 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打铁的要自己把钳, 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发回水,积层泥; 经一事,长一智。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吃一回亏,学一回乖。 当家才知盐米贵, 出门才晓路难行。 光说不练假把式, 光练不说真把式, 连说带练全把式。 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 树老根多,人老识多。 砍柴上山,捉鸟上树。 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药农进山见草药, 猎人进山见禽兽。 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香花不一定好看, 会说不一定能干。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经得广,知得多。 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 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要吃辣子栽辣秧, 要吃鲤鱼走长江。 树老半空心,人老百事通。 谚语第二缉 一人说话全有理, 两人说话见高低。 一正辟三邪,人正辟百邪。 一时强弱在于力, 万古胜负在于理。 一理通,百理融。 人怕没理,狗怕夹尾。 人怕理,马怕鞭。 人横有道理,马横有缰绳。 人多出正理,谷多出好米。 不看人亲不亲, 要看理顺不顺。 天上无云不下雨, 世间无理事不成。 天下的弓都是弯的, 世上的理都是直的。 天无二日,人无二理。

数据库资料

1、数据库系统有哪几部分组成? 数据库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 2、试述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①数据库定义功能; ②数据存取功能; ③数据库运行管理; ④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3.试述关系模型的实体完整性规则: 若属性A是基本关系R的主属性,则属性A不能取空值。 4.试述关系模型的参照完整性规则: 若属性(或属性组)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它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s相对应(基本关系R 和S不一定是不同的关系),则对于R中每个元组在F上的值必 须为: ?或者取空值(F的每个属性值均为空值); ?或者等于S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 5、DBA的职责是什么? 负责全面地管理和控制数据库系统。具体职责包括: ①决定数据库的信息内容和结构; ②决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和存取策略; ③定义数据的安全性要求和完整性约束条件; ④监督和控制数据库的试用和运行; ⑤数据库系统的改进和重组。 6、试述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数据结构化 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 数据独立性高 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7、试述视图的作用: (1)视图能够简化用户的操作。 (2)视图使用户能以多种角度看待同一数据。 (3)视图对重构数据库提供了一定程度的逻辑独立性。 (4)视图能够对机密数据提供安全保护。 8、什么是基本表?什么是视图?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基本表:创建了一个模式就建立了一个数据库的命名空间,框架。 视图是从一个或几个基本表导出的表。视图本身不独立存储在数据库中,是一个虚表。 视图中不存放试图对应的数据相关数据在基本表中,视图只存放视图定义。 9、试叙述“串行调度”与“可串行化调度”的区别: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整理版)

伙计旁观并被看客同化的精神悲剧,隐含作者看。 《阿Q正传》对全知叙述的嘲弄,从有距离的观照到主体精神、生命体验的介入。 《伤逝》涓生的两难选择,终不免空虚与绝望。 《在酒楼上》《孤独者》自我灵魂的对话与相互驳难。 3、继承、突破与创新 含蓄节制、简约凝练的语言。借鉴西方,吸取传统戏剧美术诗歌小说的艺术经验。 诗化小说(《伤逝》《社戏》)、散文体(《兔和猫》《鸭的喜剧》)、戏剧体(《起死》) 二、说不尽的阿Q:阿Q接受史 三、《野草》与《朝花夕拾》 (一)《朝花夕拾》 1、“闲话风”:作者与读者的精神对话 对“爱”与“死”的追记与思考。自然、率真、亲切的韵味。慈爱柔和中蕴藏着深沉的悲怆。《阿长和〈山海经〉》《从……》《藤野先生》《范爱农》《无常》《父亲的病》 亦有杂文笔法渗透所表现的批判和嘲讽。《二十四孝图》《五猖会》《从……》 2、“漫笔式”写法 任心闲谈。题材漫无边际,行文结构随意性,语言“原生味”。《狗·猫·鼠》 (二)《野草》 1、“独语体” 心灵的炼狱中熔铸的鲁迅诗。逼视灵魂深处并进行哲理思考。 2、意象:客观形象与主观意趣统一,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 ○1生存困境与选择《死火》《影的告别》《过客》 ○2个体与他者的紧张关系《这样的战士》《复仇》其一、其二《求乞者》 ○3自我命运与形象《颓败线的颤动》《死后》《雪》《秋夜》《腊叶》 3、现实性:对绝望刻骨铭心的体验。《淡淡的血痕中》《一觉》 4、艺术特色:紧张焦灼的创作心态,全新的艺术世界。 充满奇峻的变异,华丽而艰涩,诗化、小说化、戏剧化倾向。 下篇 一、鲁迅杂文的重大意义 1、时代的忠实记录 中国现代社会的百科全书,现代中国的“人史”。 富于现代性的报刊文体,及时地反映时代、作出评判,并得到反馈。 2、未经规范的自由文体个人性、先锋性与现代性的结合。 二、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 1、批判性、否定性、攻击性 ①“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 ②知识分子的使命感 揭示现实人生弊病与思想文化困境。批判一切奴役和压迫,为人所难以接受的深刻性和尖锐性。 2、反常规的思维下的犀利与刻毒 ①批判心理和灵魂《论“他”》《论照相之类》 ②“推背式”思考方法《小杂感》 ③独辟蹊径的思路《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杀错了人〉异议》 ④反常规的联想:神圣的戏谑化、历史与现实重合 《小品文的危机》《商贾的批评》《新药》《隐士》《现代史》 《看了魏建功的〈不敢盲从〉以后的几句申明》《重三感旧》《“感旧”以后(下)》 3、“贬锢弊常取类型” ①“个”与“类”的统一:抓住本质勾勒“共名”。

数据库复习资料

心之所向,所向披靡 1、通常,一个数据库的数据模型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的约束条件三 部分组成。其中,数据结构和数据的约束条件为数据的静态特性。 2、数据模型实际上是模型化数据和信息的工具。根据模型应用的不同目的, 可以将模型分为两大类:概念层数据模型(概念模型)从数据的语义视角来抽取模型,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建模。组织层数据模型(逻辑模型)从数据的组织层次来描述数据。 3、数据模型中的组织层数据模型从数据的组织方式来描述数据,目前主要包 括四种组织层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和对象-关系模型。 4、实体之间的联系可分为三种:一对一关系,一对多关系和多对多关系 5、关系模型的操作对象是集合,也就是关系。 6、关系数据模型的数据操作主要包括四种: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数据。 7、关系模型的数据完整性约束包括: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 完整性。 8、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分别为:外模式( ),模式()和内模式( )。 9、中提供的整数数据类型有:和 10、要在表中存储一个小数数据,具体要求如下:小数位保留三位,整数位 最大有10位,应该选用的数据类型为(13,3)或(13,3)。 11、要在要在表中存储个人爱好资料,该资料可以不填,最多可填200汉字, 应该选用的数据类型为(400)来定义。 12、统一字符编码字符串类型每个字符占两个字节。 13、一个汉字节两个字节。 名词解释 1、什么是数据库,作用是什么? 答:1、存放数据的一个有组织,有结构的系统。2、一个软件系统。 1、数据存储 2、数据查询 3、数据管理 4、数据共享 5、数据挖掘 6、数据安 全 2、什么是数据库系统,作用是什么? 答:本质上是一个用计算机存储数据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相关实用工具)、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员组成。 主要作用除保存数据外,还提供对数据进行各种管理和处理:安全管理、数据共享、数据查询。 3、什么是数据库管理系统,作用是什么? 答:是一个专门用于实现对数据进行管理和维护的系统软件。 主要作用包括: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数据定义;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数

数据库及其应用复习资料参考

2010 数据库及其应用复习资料参考 一、计分方式: 60%+20%+20% 二、期末考试:闭卷 三、题型: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数据库设计题、操作题、SQL命令。 四、具体情况: 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涉及第1、2、3、4、5、11、12章的内容。 数据库设计题涉及:ER模型设计、关系模型、数据库表结构的设计。 操作题涉及:表定义(字段及常见类型、主键、外键及关系、有效性规则、查阅绑定)、交叉表查询、表的导入导出的基本过程(主要与EXCEL和文本文件交换方法。)。 表结构、数据类型(掌握主要类型)、表设计视图定义表(包括各类完整性的实现)、查阅选项(这次不考核格式属性和输入掩码)。 SQL命令:SELECT、DELETE、UPDATE SELECT查询包括条件项、内连接、分组汇总(含HAVING)、排序、简单子查询(不考EXISTS)及一些输出选项。 五、概念 信息与能源、物质并列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三大要素。信息是关于事物以及事物间联系的知识。 一般可以将信息分为三种类型或三个层次:事物的静态属性信息、动态属性信息及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信息。 表达信息的符号记录就是数据。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涵。 所谓数据处理,就是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组织、存储、维护、加工、查询、传输的过程。数据处理的目的是获取有用的信息,核心是数据。 计算机数据管理技术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手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特点(1)数据结构化(2)数据共享性好、冗余度低、(3)数据独立性强(4)DBMS统一管理。 所谓数据库(DB,Data Base),简而言之,就是相关联的数据的集合。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由计算机软硬件、数据库、DBMS、应用程序以及数据库管理员(DBA,Data Base Administrator)和数据库用户构成。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教案教学设计

第9课 辛亥革命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广州起义、武昌起义。 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展现武昌起义情节的纪念性浮雕。作为国家级的的纪念碑为何选择武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呢?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历史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辛亥革命,去感受那段火红的革命时期。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说一说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革命起义有哪些?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 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极大提高了同盟会的声望。 3.教师展示图片:《黄兴绝命书》《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提问:上述两幅图片展现了什么精神?与哪一次革命起义有关? 学生回答:展现了革命党人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精神。与黄花岗起义有关。 4.教师讲述:1911年4月,黄兴等发动起义,攻占两广总督衙门。革命党人同清军展开激烈巷战,最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目标导学二:武昌起义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问题:①武昌起义成功的有利条件?②武昌起义的简要过程? 学生回答:①有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得到了同盟会的帮助;湖北新军倾向革命。②简要过程:发动起义——夺取军械所——进攻总督衙门——武汉三镇光复——湖北军政府成立。 2.教师展示图片:《湖北军政府》《黎元洪》

1911年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请谈谈你对革命党人推举黎元洪为都督的看法? 学生回答:说明革命潜伏者危机。 3.教师讲述: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展示《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示意图》 4.教师强调: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5.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6.学生回答:略 7.教师总结: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三、课堂总结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了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最终辛亥革命的一声炮响,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因此,辛亥革命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转折点,其对于封建体制的冲击、社会生产力的推动、进步意识的弘扬、风俗习惯的革新都是空前的。

完整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大数据收集与整理教案设计

标准实用文案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文档. 标准实用文案: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教学重点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课时3课时安排:课时1.数据收集整理………………………………2 .练习一………………………………………1课时2 数据收集整理(一)课时第1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 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2 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 策略。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教法: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文档. 标准实用文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