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兰组织培养培养基组成的初步研究

合集下载

蝴蝶兰的离体培养研究

蝴蝶兰的离体培养研究

蝴蝶兰的离体培养研究蝴蝶兰是兰科(Orchidaceae)蝴蝶兰属(Phalaenopsis)中一种重要的观赏植物。

离体培养是蝴蝶兰工厂化育苗的一个重要途径。

本研究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对蝴蝶兰进行离体培养,并就离体培养中体细胞胚胎的发生、褐化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取得如下结果。

探讨了离体状态下,影响蝴蝶兰休眠花梗腋芽萌发的因素。

研究发现,外源激素是诱导萌发必不可少的因素。

MS+5.0 mg/L BA+0.5 mg/L NAA培养基较适合休眠芽的诱导。

中间部位的花梗腋芽较上部腋芽容易萌发。

以蝴蝶兰的花梗腋芽为外植体,诱导休眠芽萌发得到不定芽。

对不定芽的无菌叶片进行原球茎诱导。

利用正交设计方法探讨了培养基类型、6-BA、NAA、AC四种因素对蝴蝶兰叶片诱导原球茎的影响。

结果表明:6-BA是影响蝴蝶兰叶片诱导原球茎的主要因素,培养基类型次之,NAA和AC的影响程度较弱。

蝴蝶兰叶片诱导原球茎的最优组合是MS+5.0 mg/L BA+0.5 mg/L NAA+0.1 g/L AC+150ml/L CM。

研究了影响原球茎的增殖的因素。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探讨了培养基类型、6-BA、NAA、有机添加物四种因素对原球茎增殖的影响。

结果表明:3 g/L HyponexNo.1+5 mg/L BA+1 mg/L NAA+150 ml/L CM的培养基较适合原球茎的增殖,原球茎的增殖系数可以达到理论最大值5.5。

对于根诱导和组培苗移栽的研究表明:NAA对于根的诱导影响较大;Hyponex No.1培养基中附加一定浓度的NAA和6-BA能诱导小苗生根;添加0.5 g/LAC能提高苗的平均根数和平均根长;对根诱导较佳的培养基是:3 g/L Hyponex No.1+0.1 mg/LBA+1 mg/L NAA+0.5 g/L AC+100 ml/L土豆汁。

对以原球茎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和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表明:蔗糖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最大;最佳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组合为VW+0.3 mg/L BA+0.1 mg/L NAA+40 g/L蔗糖或VW+0.1 mg/L BA+0.1 mg/L 2,4-D+60 g/L蔗糖。

蝴蝶兰组织培养初探

蝴蝶兰组织培养初探

蝴蝶兰组织培养初探作者:冯光惠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4年第8期冯光惠(榆林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榆林 719000)摘要:以蝴蝶兰组培苗花梗节间为材料,通过对原球茎状体的诱导和增殖试验,研究不同类型培养基对蝴蝶兰组培快繁的影响,根据试验及数据分析,筛选出适宜的培养基配方,以期探讨蝴蝶兰组织培养快繁技术,建立蝴蝶兰组培再生技术体系。

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设计范围内,最适宜原球茎诱导的培养基为:MS+6-BA 2mg/L+NAA 0.2mg/L;最适宜原球茎的增殖培养基为:1/3MS+6-BA 2mg/L + NAA 0.2mg/L+30g/L香蕉汁。

关键词:蝴蝶兰;培养1 试验方法1.1 原球茎的诱导在蝴蝶兰组培研究中,原球茎的诱导是在基础培养基内添加一定种类及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由幼叶、根尖、茎尖等外植体脱分化而产生胚性愈伤组织,进而形成原球茎体。

在超净工作台上,用酒精灯灼烧解剖刀20s,待自然冷却后,在诱导生成的休眠芽中切取带叶腋茎段部位约1cm,用自来水冲洗30min,再用70%酒精消毒30s,0.1%升汞溶液灭菌5min,无菌水清洗3~5次,切割后分别插入不同培养基中进行原球茎诱导培养,每瓶培养基中放置3个茎段。

培养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2000lx,光照时数12h/d。

定期观察记录原球茎诱导情况,分别记录数据,统计各培养基中的诱导率。

1.2 原球茎的增殖在蝴蝶兰的组培快繁研究中,影响原球茎增殖的因素较为复杂,主要有试验中所使用的蝴蝶兰品种、原球茎切割体积、外植体的选择、培养的环境条件以及增殖培养基的选择等。

在原球茎状体形成后,在超净工作台上取出,用经过酒精灯20s灼烧,并自然冷却后的解剖刀切成4mm×4mm小块,然后放入增殖培养基中,每瓶培养基内放5小块,将接种好的培养基在温度25℃,光强1500~2000lx,光照时数为10h/d的条件下培养。

定期观察统计增殖株数,统计各培养基的增殖系数。

蝴蝶兰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蝴蝶兰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蝴蝶兰组织培养研究进展摘要通过不同培养基、不同激素及添加物对蝴蝶兰各培养再生途径的影响进行了概述,为蝴蝶兰的组培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蝴蝶兰;组织培养;研究进展蝴蝶兰(Phalaenopsis)属热带或亚热带的兰科植物,深受人们的喜爱,研究和开发蝴蝶兰的组织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1]。

组织培养是蝴蝶兰快速繁殖的有效方式,目前主要有3条途径:一是利用蝴蝶兰杂交种子在无菌条件下诱导发芽,获得再生植株[2];二是从离体器官诱导产生原球茎(Protocorm like-body,以下简称PLB),通过原球茎的增殖、分化获得再生植株,即原球茎再生途径[3,4];三是通过离体器官诱导产生丛生芽,通过培养丛生芽获得再生植株,即器官再生途径[4-7]。

1无菌播种再生途径蝴蝶兰经人工授粉可获得种子,但种子个体极其微小,结构简单,没有胚乳,只有1层极薄的种皮,通常在自然状态下很难萌发,需经组织培养无菌播种才能获得植株。

在蝴蝶兰开花时选择优良植株进行自交或杂交授粉,生长4~6个月后尚未开裂的蒴果可用于试管无菌播种。

由于蒴果内种子数量达几千万之多,1个蒴果便可繁殖出成千上万的植株[8]。

通过无菌播种人工培养,能够在短期内获得大量幼小植株,是现阶段经济有效的快速繁殖方法,也是工厂化育苗的重要途径。

种子无菌播种10d后胚明显膨大,呈鹅黄色,陆续变成绿色,约1个月的时间形成原球茎)。

随后,原球体拉长,同时原球体上伴随着长出白色根毛状物,接着在顶端生长点处长出芽鞘,芽鞘不断长大,形成第1片鞘叶。

至2个月时,于第1片鞘叶对面长出第2片鞘叶,随着鞘叶的生长,2~3个月的时间在2片鞘叶之间长出真叶。

最后,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形成再生植株[8-10]。

魏翠华等[9]研究发现,添加香蕉汁对蝴蝶兰种子发芽、原球体形成以及叶片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水解乳蛋白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比较光照和黑暗2种培养条件,种子萌发无明显差异。

章玉平等[10]研究表明,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天然物质如苹果汁、香蕉汁、胰蛋白胨和活性炭对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技术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技术

1 . 原 球 茎 的 诱 导 。 幼 叶 切 成 5 5 m 见方 的 小 块 和 1r .2 2 将 xm 0m a
长 根 尖 。平 放 或 按 极 性 接 种 以 MS为 基 本 培 养 基 .添 加 激 素
NAA1 / 和 不 同 的 浓 度 B ( mgL、mgL、mgI、 msL、 mgL A 2 / 4 / 6 / 8 /
重 到 4 %。而根 尖 没 有 诱 导 出 原球 茎 。可见 生 长 龄 为 1d幼 叶 7 4 最 有 利 于原 球 茎 的产 生 。还 发 现 在 同 一 叶 片 上 。 基 部 的 切 块 叶
较 叶 中和 叶尖 的切 块 诱 导 率 高 。对 于 比较 小 的 幼 叶 . 切 割 时 未
lmg ) 比 的诱 导 培 养 基 上 . 设 置 散 射 光 和 20 1 两 种 作 O / 配 L 并 0 0x
比较 , 瓶接 种 一 个 , 处 理 l 每 每 0瓶 , 复 3次 。培养 2个 月 后 观 重 察统 计 不同 外植 体在 不 同培养 基 中原 球茎 的诱 导 率及 生 长情 况 。
11 实 验 材 料 .
将 增 殖 培 养 所 得 到 的 蝴 蝶 兰 小 苗 转 接 到 各 种 生 根 培 养 基
( 表 4, 见 ) 每处 理 l O瓶 , 瓶 3株 , 复 3次 。培 养 3 d后 统 计 每 重 0
苗 的 生长 情 况 和 生 根 率 、 均 生 根 率 。 平 生 根 培 养 基 中 加 入 03 - %的 活性 碳 + 糖 3 g + 脂 7 m。 蔗 0/ 琼 L g
培养 条 件 均 为 2 ℃ , 照 时 间 1 h, 照 强 度 2 0 l。 5 光 6 光 0 0x

蝴蝶兰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蝴蝶兰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teme u b o n r loi v siae . er s lss o dt a :h s d ai u igdoma t u s12 MS 一 h dim rwnigWeeas n e tg td Th e ut h we h tt ebetme i nd cn r n dswa / +6 BA . / NAA . / b 30mgL+ 02 mgL+
Ab ta t Fo r eu ce f hle o s ma is L) ..lmeweec l rdt id c e l g nme im , e o tweec l rda src l d nls P aan pi a bl ( .CLBu r ut e u es di so du t ns os r ut e s we p o s i u on e n h h u
林 业 科学
现 代农 业科技
21 年第 2 01 3期
蝴蝶兰组织培 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研 究
张雅 晨 姜亚博 周烽明 顾 季春 顾福 根
( 外f 学 医 学 部 . 苏苏 帅『2 5 2 ) 苏 大 江 1 13
摘 要 以残败 花梗 为 外植 体进 行组 织培 养 , 立 了蝴蝶 兰的 无 茵繁 殖体 系, 究 了培 养基 中不 同种 类植 物 生 长调 节物 质 及其 浓 度 比 建 研 例对休 眠芽 的萌发 、 生芽 的诱 导 以及 试管 苗生根 的影 响 , 筛选 出 了最佳培 养基 组成 ; 究 了活性 炭 、V 、 研 P P 温度 、 暗培 养对培 养基 褐化 的影 响 。 果表 明 : 1 M + - A3 m /+ A .m /+O 结 在 / s 6 B . g N A0 g l%香蕉汁+%蔗 糖+ 琼 脂的培养基 上休眠 芽的诱导 效果 最好 , 导率 可迭 8. : 2 0 L 2 L 3 0 诱 75 % 在 1 MS 6B 0 g + A .m /+ 0 , + 一 A6 m / N A0 g 1%香 蕉 汁+ %蔗 糖+ . 2 . L 1 L 3 0 %琼脂 的培 养基 上丛 生芽 的诱导 效果 最好 , 6 增殖 系数 可达 31 : 1 M + . 在 , S 5 2 N A05 g + A . m / 活性 炭 l 0 g + %蔗糖 + . L 0m / 3 0 L 0 %琼 脂的 培养 基 上生根 效 果最好 , 6 生根 率 可达 9 % , 均每 株生 根 31 条 左 右 . 5 平 . 1 炼苗 后移 植

蝴蝶兰组织培养关键技术探讨

蝴蝶兰组织培养关键技术探讨

蝴蝶兰组织培养关键技术探讨蝴蝶兰是一种重要的观赏兰花,由于其美丽的花朵和长时间的观赏期,受到了广大植物爱好者的热爱。

蝴蝶兰的培养对于保证其优质的品种和良好的观赏效果至关重要。

为了探讨蝴蝶兰组织培养的关键技术,本文将从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组织培养的步骤和关键技术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了解蝴蝶兰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对于掌握关键技术非常重要。

组织培养是指将植物体的一部分组织或细胞分离出来,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培养和生长。

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培养基提供合适的营养条件,使组织或细胞继续生长,从而实现组织增殖、植株再生或种间杂交等目标。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主要是通过离体培养技术,即将花茎的组织或顶端的芽分离出来单独培养。

蝴蝶兰组织培养的步骤包括材料准备、组织分离、组织培养和生根移栽等。

要选择健康的母株作为材料,并在采集组织前进行杀菌处理,确保无菌条件。

然后,分离出芽和花茎,并通过酶解法或机械分离法得到单个的芽或花茎组织。

接下来,将组织放置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培养基中应含有适宜的植物激素和营养物质。

在生根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并移栽到土壤中继续生长。

蝴蝶兰组织培养的关键技术包括材料选择、无菌技术、培养基的配方和光照控制等。

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应选择健康的母株作为材料,并确保无病虫害。

无菌技术是蝴蝶兰组织培养成功的基础,需要在无菌操作台上进行并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避免外部微生物对培养物的污染。

培养基的配方也是关键,需要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调整植物激素和营养物质的浓度,以促进组织增殖或植株再生。

适当的光照控制也是蝴蝶兰组织培养的关键,适宜的光照可以促进植物的绿色素合成和光合作用,有利于组织的生长和发育。

蝴蝶兰组织培养是一项繁琐的工作,需要熟练的无菌技术和合理的培养基配方。

只有掌握了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才能保证蝴蝶兰组织培养的成功。

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相信蝴蝶兰组织培养技术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蝴蝶兰组培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蝴蝶兰组培技术
4、培养基成分: 2/5Ms改良+活性炭 2g/L+糖20g/L +香蕉40g/L+土豆20g/L+ 糖20g/L +琼脂粉6.2g/L,PH值5.8
(七)蝴蝶兰炼苗与移栽
1、炼苗必要性及练苗方法:提高成活率, 提高苗的商品品质,节约成本。
2、具体做法为:将生根后1个月的蝴蝶 兰瓶苗放置于温室中,控制好温度、光照 和室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让其感受温室 内的温度和光照的变化,提高种苗抗性, 提高移栽成活率,练苗时间为2个月左右。
蝴蝶兰移栽:
1、蝴蝶兰移栽是用水草,能够 有很好的保水保湿和透气性,利 于蝴蝶兰根系的生长。
2、蝴蝶兰的根系也能进行部分 的光合作用,所以蝴蝶兰移栽都 是采用透明塑料杯,瓶苗用的是 1.5寸杯种植。

(三)蝴蝶兰诱导培养
1、温度,26-28℃ 2、光照,第一周黑暗,一周后1000lux 3、培养基成分: 1/3Ms改良+6-BA5.0mg/L+NAA0.1mg/L+糖20g/L+椰汁 100ml/L+琼脂粉6.2g/L,PH值5.6-5.8之间
(四)蝴蝶兰分化培养
1、温度:26-28℃ 2、光照:1000lux 3、切分要求:切去叶片,两个或三个为一团 接种 4、培养基成分: 1/3Ms改良+6BA3.0mg/L+NAA0.1mg/L+椰汁100ml/L+糖 20g/L+琼脂粉6.2g/L,PH值5.6-5.8
(一)蝴蝶兰组培的意义及优势
意义:有市场需求,种子播种困难,种子苗后代与母本不 一致 优势:1、安全,保持母本优良性状,变异率低。
2、快速、高效占领市场,繁殖,周年生产
(二)外植体选择与诱导

蝴蝶兰组织培养关键技术探讨

蝴蝶兰组织培养关键技术探讨

蝴蝶兰组织培养关键技术探讨首先是无菌培养技术。

无菌培养是蝴蝶兰组织培养的基础步骤,能够有效控制外界的微生物对植物的污染。

在无菌环境中进行组织培养必须具备一定的操作技巧和设备。

在培养基制备过程中,需要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消毒或滤过过滤,以确保培养基的无菌性。

在组织培养过程中还需采取一系列无菌操作,如组织的消毒处理、转移时避免接触空气等。

其次是组织愈伤与再生技术。

组织愈伤是指植物组织在应激或外界刺激作用下出现非正常的增殖现象。

对于蝴蝶兰来说,组织愈伤与再生是进行组织培养的关键步骤。

在组织愈伤培养中,可以通过调节培养基中的激素类型与浓度,促使愈伤组织的形成。

而后续的再生过程则需要恰当的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来促进愈伤组织进一步分化为叶片、茎或芽等。

激素配方也是蝴蝶兰组织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激素是促使组织发生增殖与分化的关键因子,合理配方的激素能够提高培养效果。

在蝴蝶兰组织培养中,通常会使用生长素(如NAA、IAA等)和细胞分裂素(如BA、KT等)来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

但需要注意的是,过量使用激素会导致愈伤组织过度生长、变异等问题,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激素配方,以达到最佳效果。

最后是质壁分离技术。

质壁分离技术是蝴蝶兰组织培养中分离不同种类细胞的重要手段。

通过质壁分离可以获得纯种植物的组织或细胞,进行遗传改良和基因工程研究。

在蝴蝶兰的质壁分离过程中,需要先进行组织消毒处理,然后通过特定的酶解剂或物理方法分离细胞的质壁。

质壁分离技术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培养后续的成活率和生长发育情况。

蝴蝶兰组织培养的关键技术包括无菌培养、组织愈伤与再生、激素配方以及质壁分离等。

这些关键技术的掌握对于蝴蝶兰的高效培养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和改进这些技术,以促进蝴蝶兰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蝴蝶兰组织培养培养基组成的初步研究王平,吴海红,赵兴华,闫立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设施农业工程技术中心,辽宁沈阳110161)摘要:以圣诞红(ChristmasRose)为试材,研究了蝴蝶兰花梗腋芽组织培养使芽萌发的适宜培养基和BA浓度,诱导培养基中BA

和NAA的最佳组合,以及生根培养中NAA的最佳浓度。结果表明:花梗腋芽培养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加入3mg・L

-1

BA效

果最好,原球体的诱导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激素以2mg・L

-1BA+0.2mg・L-1

NAA时效果最佳,生根培养时NAA以0.8

mg・L-1效果最好。

关键词:蝴蝶兰;组织培养;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中图分类号:S68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00(2004)01-0010-03

StudiesonMediumforTissueCultureofPhalanopsissp.WANGPing,WUHai-hong,ZHAOXing-hua,YANLi-ping

(AgriculturalFacility&TechnologyCenter,Liaoning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Shenyang110161,China)Abstract:ChristmasRosewasusedtoprobethemothedoftissueculture.Theresultshowedthatthemostsuitablemediumforpedi2celaxillarybudis:1/2MS+3mg・L-1BA.Forinducingspherosonethebestmediumis2mg・L-1BA+0.2mg・L-1NAA,forshooting

thebestmediumis0.8mg・L-1NAA.Keywords:Phalanopsis;tissueculture;medium;plantgrowthregulater

蝴蝶兰(Phalaenopsissp.)是兰科蝴蝶兰属多年生常绿附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台湾省、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等地。蝴蝶兰原生种有70多种,属于热带气生兰,栽培容易。其花形似蝴蝶,

姿态优美,色彩丰富,花期颇长,是最受欢迎的洋兰品种之一。蝴蝶兰是单茎性气生兰,植物极少发育侧枝,对其进行常规的无性繁殖,增殖速度慢,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通过组织培养,进行大量繁殖,推行工厂化生产已成为培育蝴蝶兰、形成产业化的重要手段。利用茎尖、茎节、叶片等作为外植体,诱导原球体产生,通过继代培养,无性快繁,然后诱导生根,继而培育成苗是蝴蝶兰组织培养的一般程序。在组织培养中基本培养基配方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决定其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本研究旨在找出适合蝴蝶兰组织培养的基本培养基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水平及适用比例。

1材料与方法1.1外植体选择及处理本研究以圣诞红(ChristmasRose)为试材。将开花和未开花的蝴蝶兰花梗剪下,用75%酒精棉球擦拭,

切成约5cm的每节带芽小段,仔细除去苞片,防止伤及嫩芽,然后用2%次氯酸钠溶液消毒20min,其间不停地摇动。消毒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放到培养皿中。用4号解剖刀将两端各切去0.5cm,芽体朝上插接在培养基A上。1.2培养基设计1.2.1花梗腋芽培养基(A)基本培养基分别设置为MS,1/2MS,1/3MS,苄基腺嘌呤(BA)浓度分别为1,3,5mg・L-1共3种浓度,共9个组合,以筛选出促使腋芽萌发过程中最为适宜的培养基和BA浓度。各培养基组

合均加入糖20g・L

-1,水解乳蛋白1g・L-1,琼脂8g・L-1,活性炭1g・L-1

,调pH值为5.6。

1.2.2原球体诱导培养基(B)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设置BA浓度分别为2,3,4,5mg・L-1,荼乙酸(NAA)浓度分别为

0.2,0.4,0.6,0.8mg

・L-1,共16个组合,以筛选出诱导培养基中BA和NAA的最佳浓

度以及BA与NAA的最佳比例。各配方中均加入糖20g・L

-1,琼脂8g・L-1

,调pH值5.6。

1.2.3生根培养基(C)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设置0.4,0.6,0.8,1.0,1.2mg・L-1NAA共5种浓度,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4-02,35(1):10-12

JournalofShenyangAgriculturalUniversity,2004-02,35(1):10-12

收稿日期:2003-12-03

作者简介:王平(1954-),男,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从事花卉组培、花卉育种研究。

●研究报告RESEARCHREPORT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以研究生根培养基中NAA的最佳浓度。各培养基均加入糖20g・L

-1,琼脂8g・L-1,水解乳蛋白1g・L-1

,

香蕉150g・L

-1

,调pH值为5.6。

1.3培养与移栽各种培养,接种后均放在温度(25±2)℃,光照强度为2klx的光照12h条件和无光12h条件下培养。1.3.1继代培养新接的外植体在40~60d之间陆续萌发出花梗苗。利用花梗苗的叶片和茎段接种在诱导培养基(B)上诱导原球体。原球体的继代培养基与诱导培养基相同。1.3.2生根培养在继代培养过程中,不断产生长出叶芽的原球体。将这些长出叶芽的原球体切下,移入生根培养基(C)上,进行生根培养。1.3.3小苗移栽小苗经2~3个月的生根培养,叶片长度达到4~5cm,根长亦达到4~5cm时移栽,先移入温室中炼苗1~2d,然后冲洗干净根部培养基,栽入苔藓基质中生长。

2结果与分析2.1不同的基本培养基和不同浓度的BA对花梗苗分化株数的影响表1表明,1/2MS培养基的花梗苗分化株数高于另2种培养基处理,随着BA浓度的提高,花梗苗株数趋于增多,但3mg・L-1及5mg・L-1之间差别不大。试验表明,高浓度的BA条件下,花梗苗株数趋于增多,但幼苗质量不好。综合分析认为,基本培养基以1/2MS,BA浓度以3mg・L-1效果为最佳。

表1不同培养基和不同浓度的BA对花梗苗分化株数的影响Table1TheeffectofdifferentmediumsandBAonseedling

MS分化株数No.ofseeding

1mg・L-1BA3mg・L-1BA5mg・L-1BA11112151/21832331/3132130

2.2不同浓度的BA和NAA组合对蝴蝶兰原球体诱导率的影响表2表明,原球体的诱导不仅取决于BA和NAA的绝对数量,而且取决于二者的相对比例。本研究中,

在BA/NAA比值最大的条件下,诱导率处于最低状态;在BA/NAA比值最小条件下,诱导率也接近于最低。当BA/NAA比值接近于10∶1时诱导率较大。综合分析认为,在本试验设计的范围内,当取得2mg・L-1BA+0.2mg・L-1NAA配比时效果较佳。但由于本试验所设计的处理中,BA和NAA均为最低浓度,没有对照。因此,更经济、更佳的BA和NAA浓度比例需要进一步研究。表2不同浓度的BA和NAA组合对蝴蝶兰原球体诱导率的影响Table2TheeffectofdifferentformulasofBAandNAAontherateofinducingPhalanopsisspherosoneBA诱导率Rateofinducingplalanopsisspherosone(%)(mg・L-1)0.2mg・L-1NAA0.4mg・L-1NAA0.6mg・L-1NAA0.8mg・L-1NAA

259282522346452926429544230523524741

2.3不同浓度NAA对蝴蝶兰原球体生根的影响

表3不同浓度NAA对蝴蝶兰原球体生根的影响Table3TheeffectofdifferentNAAonrootingofphalanopsisspherosoneNAA生根率Rateofroofing根数No.ofroots根长Lengthofroot开始生根天数Daysbeforerooting

(mg・L-1)(%)(条/piece)(cm)(d)0.458.72.16.2160.686.43.05.9130.898.24.15.5101.090.54.83.891.289.65.42.78

第1期王平等:蝴蝶兰组织培养培养基组成的初步研究・11・●研究报告RESEARCHREPORT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