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练习题答案版上课讲义

水循环------练习题答案版上课讲义
水循环------练习题答案版上课讲义

水循环

练习题

模拟题组

卜图为“三江平原水循环简图?? 。读图回答1?2题。

1 .图中缺少的水循环环节是()

A. 降水

B.地下径流

C.蒸发

D.水汽输送

2 .图示区域由“北大荒”变为“北大仓”,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的水循环环节有()

A. 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答案 1.D 2.C

解析第1题,从图中信息可知,图中水循环环节有蒸发、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

流,缺少的水循环环节是水汽输送。第2题,图示区域由“北大荒”变为“北大仓”,受人

类活动影响不大的水循环环节是降水,因为降水属于大气活动,农业生产对大气活动影响小;

开垦耕地,种植粮食作物,对地表径流、下渗与蒸发都有显著影响。

图1所示区域陆地地势平坦,图2为图1中河流甲、乙两处的年径流量曲线。读图回答3?4

题。

3 .图中的河流甲河段河水补给主要是()

A .湖泊水补给 B.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C.冰川融水补给

D.雨水补给

4 .图示乙河段流量季节变化较甲河段小的原因主要是()

A. 乙河主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径流季节变化小

B. 湖泊的调节作用

C. 乙河段冬雨补给多

D. 甲河段植被覆盖率较高

答案 3.D 4.B

解析第3题,由图示信息知,该地为地中海气候,故河流的补给主要是雨水补给;甲河段

流量大于乙河段,且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故甲河段位于湖泊的上游,河流补给湖泊。第4题, 由上题可知,甲河段位于湖泊的上游,乙河段位于湖泊的下游。乙河段流量季节变化较甲河

段小的主要原因是受湖泊的调节作用,B正确;甲乙河段都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都是冬雨

补给;植被覆盖率高,流量季节变化应较小。

3)。据表完成5?6题。

卜表为“我国某省各区域水资源的年均供需情况表”(单位:106

A.北部和中部

B.北部和南部

C.南部和东部

D.南部和中部

6 .地表水利用率最高的区域是()

A.北部

B.中部

C .南部

D .东部

答案 5.A 6.B

解析第5题,表格显示北部地区地下水取水量是477,雨水补给量是472 ;中部地下水取水

量是1 624,雨水补给量是1 610,两地区地下水取水量均大于雨水补给量,存在过量抽取地下水的现象。第6题,地表水的利用率是指河川引水、水库调节占径流量的比重,由此可知

四个地区的地表水利用率北部为20.5%、中部为28.1%、南部为21.3%、东部为10.4%,中部

利用率最高。

7.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 请在图中的线段中标上箭头,用以表示出该地区的水循环过程。

(2) 若图中山脉的最高峰为5 000米,请指出图中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

(3) 如果该地区位于欧洲西部,请描述图中河流的水文特征。

(4) 结合水循环原理,说明植被破坏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1)画图略。(箭头呈逆时针方向)

(2) 高山冰雪融水、大气降水、湖泊水、地下水。

(3) 水量平稳,没有明显的汛期,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4) 植被破坏,导致蒸发和蒸腾作用减弱,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旱;植被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径流泥沙含量增大,湖泊调蓄作用减弱,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增大,易引发洪涝灾害;植被破坏,加剧上游侵蚀作用,沟谷加宽加深,加剧中下游沉积作用,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增大。(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第(1)题,由图示信息知,该地区位于沿海地区且河流注入海洋,据此判断其水循环类

型。第(2)题,结合该区域山麓地带自然带类型及山脉高度知山体上部有积雪冰川,并根据图

示信息判断河流补给类型。第(3)题,结合欧洲西部地形、气候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从水

量及其变化、含沙量和结冰期等方面说明河流水文特征。第(4)题,植被的破坏对蒸发、下渗、径流及地表形态都会产生影响。

高考题组

(2012天津文综)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回答第8题。

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

8 .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A . a增加

B . b增加C. c减少D. d减少

答案B

解析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明确水循环的环节以及影响因素。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是增强了地面的下渗、蒸发功能,所以在图中水循环的四个环节中,a (地表径流)减少,b(下渗)增加,c(地下径流)增加,d(蒸发)增加。

(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n )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

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称为非生产性绿水。据此完成9?10题。

9. 下列流域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A.塔里木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雅鲁藏布江流域

D.黑龙江流域

10. 在干旱和半干旱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例提高最多的是()

A.水田改旱地

B.植树造林

C.覆膜种植农作物

D.修建梯田

答案9.A 10.C

解析第9题,气候干燥的塔里木河(内流河)流域降水后蒸发(腾)水(即绿水)的比例远大于其他流域(外流河,径流量大、蓝水比例高)。第10题,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分蒸发旺盛,非生产性绿水很多;覆膜种植农作物,植物根系可获得更多的水分,从而增加植物蒸腾量,使生产性绿水大量增加。水田改旱地,会降低生产性绿水比例。植树造林能提高生产性绿水比例,但比覆膜种植农作物的作用小,况且干旱半干旱地区不适宜植树造林。修建梯田对生产性绿水比例增减影响不大。(2015全国文综n )圣劳伦斯河(图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图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据此完成11?12题。

11 .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A . 2个月 B. 3个月

C . 4个月

D . 5个月

12. 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

A. 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

B. 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

C. 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

D. 魁北克以下河口段

答案11.C 12.B

解析第11题,根据蒙特利尔气候资料可以看出,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下的月份有4个月(大

约从12月到次年3月)。第12题,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河流落差大,水流速度快,冬季不易出现结冰现象。

13. (2015浙江文综)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地气候统计图和河流水位年变化图。

简述甲地河流水位特征,并分析成因。

答案全年水位高(全年水位在3m以上);高水位在冬季(6月至7月),低水位在夏季(12月至次年1月);水位年内变化较为和缓。降水量丰富;河流的上游有大面积沼泽,滞留径流使

高水位比多雨季节推迟数月;调节径流使水位变化和缓。

解析读图2可知,甲地河流全年水位在3m以上,全年水位高;该地在南半球,根据图中

月份,高水位在冬季(图中6?7月),低水位在夏季(图中12月?次年1月)。水位年内变化较为和缓,降水量丰富。根据图1,河流的上游有大面积沼泽,滞留径流使高水位比多雨季节

推迟数月。沼泽湿地调节径流,使水位变化和缓。

14. (2011新课标全国文综)依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1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2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2)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答案(1)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

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2)①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②海水淡化。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

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③废水(污水)回收利用。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

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及岛屿轮廓可确定该岛国为新加坡,再结合新加坡的地理环境特点

和文字材料进行分析。新加坡地处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为终年高温多雨。但由于

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河流短小,难以储存淡水,再加上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需水

量大,造成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第(2)题,关于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组织答案。

水循环试题及答案

水循环测试题 1.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A.冰川和地下水 B.河流水和湖泊水 C.河流水和地下水 D.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和河流水 2.下列关于水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资源处于不断地循环更新过程中,因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海陆间水循环和陆地循环都能使水资源得到不断的更新 C.水循环实现了陆地和海洋之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D.水循环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并塑造着地表形态 读图,回答下面试题。 3.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示意图,且A、B表示近地面,C、D表示高空,则ABCD四点气压由大到小排序是() A.A>B>C>D B.B>A>C>D C.B>A>D>C D.D>C>B>A 4.若此图表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且A、B表示近地面,C、D表示高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均为动力型气压带 B.A为动力型气压带,B为热力型气压带 C.A为热力型气压带,B为动力型气压带 D.A、B均为热力型气压带 5.若此图表示的是地壳物质循环简图,且B表示的是岩浆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指外力作用 B.C的最典型特征是层理构造 C.A可能是大理岩 D.④指重熔再生 6.若此图表示太平洋某海域洋流运动模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均为寒流 B.①为寒流,③为暖流 C.②为暖流,④为寒流 D.C地可能形成渔场 7.若此图表示的是海陆间大循环示意图,且A、B表示为近地面,C、D表示高空,则人类最难影响的环节是() A.①B.②C.③D.④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8.水循环的能量来源最主要的是

A.地球内部的热能 B.地球的重力能 C.天体之间的引力能 D.太阳辐射 能 9.下列实现着图中①的功能的是 A.长江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我国 的夏季风 D.我国的冬季风 10.图中⑤产生的地质作用表现为 A.内力作用 B.外力作用 C.地壳的水平运动 D.变质作用 11.在图10中,甲、乙分别为两个海域的海水表层等温线示意图,箭头为洋流流向,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中的洋流为暖流 B.如果是太平洋,乙洋流是东澳大利亚暖流 C.甲图中的洋流一般位于大陆西部 D.甲洋流可能存在于北大西洋 二.综合题 12.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图中a为岩浆岩,b为沉积岩) (1)填出图中字母表示水循环的环节名称。 D E F (2)甲、乙两处的地质构造: 甲: 乙: ;地表形态甲处是,其形成原因是。 (3)若在此图中修建地下隧道,从工程建设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地下水运动等方面考虑,在甲、乙两处中应该建在_ 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图所示的水循环是。 (5)甲、乙之间植树造林所起的作用主要是:。

青岛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及提纲

初一数学上册总复习 第一章基本的几何图形 一、几何图形 1.基本元素:点、线、面、体。 ⑴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体是由面围成的;面有平面和曲面) ⑵线与线相交(点)面与面相交(线)棱顶点 2.分类 几何图形有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者之间的转化) 几何体:①柱体(圆柱和棱柱)②锥体(圆锥和棱锥)③球④台体…… 3.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有“11种”(至少剪7条棱正方体展成平面图形) “一四一型” (有6种) “二三一型” (有3种) “二二二型”“三三型”(有1种) (有1种) 不能出现“田”字、“凹”字和“7”字 考点:1.识别常见的几何体 ①在六角螺母、乒乓球、圆形烟囱、书本、热水瓶胆等物体中,形状类似于棱柱的有_____个,球体有_____个。 ②圆锥由____个面围成,其中______个平面,_____个曲面.2.平面图形旋转得到立体图形 ③将如图所示的直角梯形绕直线l旋转一周,得到的立体图形是(). 3.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 ④下列图形中为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的是() A . B . C . D . ⑤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则原正方体中“梦”字所在 的面相对的面上标的字是() 二、线段、射线、直线 2.递推①五个人若其中每两个人都握一次手,他们总共握多少次手? ②往返于甲、乙两地的火车中途要停靠三个站,则有()种不同的票价(来回票价一样),需准备()种车票. ③以图中的点A、B、C、D、E为端点的线段条数为_____ 3.延长线与反向延长线

4.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①点在直线上②点在直线外 点P 在直线a 上(直线a 经过点P ) 点P 在直线a 外(直线a 不经过点P ) 5.直线的性质: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图: 6.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_________和_________ 7.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有:①测量法②叠合法③截取法(圆规) 8.线段的性质: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9.线段及线段和差的画法:(尺规作图) 10.线段的中点:线段AB 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 与MB ,点M 叫做线段AB 的中点。 画图: (数量关系) 几何语言: 【类似的还有线段的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 考点:1.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及表示 ①如图,点A 、B 、C 是直线l 上的三个点,图中共有线段 ____条数,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射线有____条;直线有_____条 ②a 、画直线AB=10厘米 b 、过A 、B 、C 三点,过这三点画一条直线c 、画射线OB=10厘米 d 、延长直线AB e 、延长线段AB 至C ,使AC=BC f 、延长射线OA g 、延长线段AB 至C ,使BC=2AB h 、直线AB 与直线BA 不是同一条直线 i 、射线OA 与射线AO 是同一条射线 上面说法正确的有_____个 2.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点P 为直线A B 外一点 B .直线AB 不经过点P C .直线AB 与直线BA 是同一条直线 D .点P 在直线AB 上 ④观察图形,并阅读图形下面的相关文字: a 两直线相交,最多1个交点; b 三条直线相交最 多有3个交点;c 四条直线相交最多有 6 个交点; 那么十条直线相交交点个数最多有 ( ) 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①中直线l 经过点A B .图②中直线a 、b 相交于点A C .图③中点C 在线段AB 上 D .图④中射线CD 与线段AB 有公共点 3..根据题意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 ⑥ⅰ如图,平面上有四个点A 、B 、C 、D ,根据下列语句画图 (1)画射线AB 、直线CD 交于E 点; (2)画线段AC 、BD 交于点F ; (3)连接E 、F . ⅱ如图,平面上有A 、B 、C 、D4个点,根据下列语句画图. (1)画线段AC 、BD 交于点F ; (2)连接AD ,并将其反向延长; (3)取一点P ,使点P 既在直线AB 上又在直线CD 上. 4..直线的性质 ⑦ⅰ在墙壁上固定一根横放的木条,则至少需要钉子的枚数是( )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ⅱ小朋友在用玩具枪瞄准时,总是用一只眼对准准星和目标,用数学知识解释为 5..线段的性质 ⑧ⅰ已知,A ,B 在直线l 的两侧,在l 上求一点,使得PA+PB 最小.(如图所示) ⅱ如图,小华的家在A 处,书店在B 处,星期日小明到书店去买书,他想尽快的赶到书店,请你帮助他选择一条最近的路线( )

水循环练习题

水循环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题。 (1).下列实现着图中①的功能的是 A.海陆风 B.长江 C.我国的夏季风 D.我国的冬季风 (2).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施加了影响 A.① B.④ C.⑤ D.⑥ 2、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 A.太阳辐射能B.重力能 C.大气运动D.水的三相变化 3、下图是“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下列对图中各环节含义的说明,正确的是() A.①—下渗 B.②—蒸发 C.③—水汽输送 D.④—降水(2).下列关于水循环意义叙述正确的有() ①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水体更新②促进地球上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③奠定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④参与三大类岩石的形成 A.②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②(3).在图示水循环中,人类主要可以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 A.水汽输送 B.地表径流 C.降水 D.地下径流 4、读水循环示意图(图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题。 (1).该示意图中四个箭头共同表示的水循环是 A.海上内循环 B.陆地内循环 C.海陆间循环D.地表水与地下水间循环 (2).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 A.①蒸发B.②水汽输送 C.③降水D.④地表径流 5、图7为“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题。 (1).属于水循环中地下径流环节的是() A.a B.B C.c D.d (2).该城市在路面改造中,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这种改造会使图中四个环节量的变化()

A.a 增加 B.b 减少 C.c 增D.d 不变 6、图5为“某河流径流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题 (1).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A.①径流、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河网调蓄 B.①蒸发蒸腾、②河网调蓄、③地表调蓄、④径流 C.①河网调蓄、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径流 D.①蒸发蒸腾、②地表调蓄、③河网调蓄、④径流 (2).近年来图中河流含沙量变小,最可能原因是 A.修建水库 B.植被覆盖率下降 C.降水强度增大 D.上游河道采砂 8、海陆间循环是最重要的水循环类型,其对人类活动的重要意义在于 A.促进陆地水体的更新 B.降低表层海水温度C.促进海洋水体的更新 D.提高陆地地表温度9、有关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陆地水资源得以再生 B.促进水的三种形式转化 C.加速了冰川的融化 D.减轻了水土流失的强度 10、读“水循环示意图”(题17、18图),完成下列题。

水圈与水循环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地球上各种水体储量由多到少依次是() A.海洋水、大气水、陆地水B.冰川水、生物水、河流水 C.冰川水、河流水、地下水D.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2.下列地理事物中,直接参与海陆间循环的有() A.塔里木河 B .天山冰雪融水 C.长江 D.未登陆的台风 3.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的是()A.大气环流B.水循环C.地壳物质循环D. 洋流的运动 4.关于河流径流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季节变化都很大 B.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无季节变化 C.所有河流的流量都有显着的季节变化 D.我国大多数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很大 5.右图是我国某地区一条河流受三种不同水源补给而形成的全年流量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永久积雪冰川补给②是雨水补给 ③是地下水补给④此河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 6.地球上储水量最多的淡水是() A.地下水B.冰川C.河水D.湖泊淡水 二、综合题 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地的水循环类型主要________循环,B地的 水循环类型有________循环和________循环。 (2)a、b两条河流中,水量较稳定的是___河,判断依据 是__________。 (3)甲、乙两城市中,水资源较丰富的是_____城市,原 因是__________。 (4)水循环得以顺利完成的内因是___________;外因 __________。 第三节水圈与水循环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D 2.C 3.B 4.D 5.D 6.B 二、综合题 7、(1)陆上内海陆间陆上内(2)a a河位于断层处,地下水补给量大而稳定,b河主要靠雨水补给,季节变化大(3)乙该城市离海洋近,水循环活跃,降水丰沛(4)水的固、液、气三种相态的变化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的作用

洋流和水循环.历年高考试题

(07) 图4为“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回答7-9题。7.a 位于 A.太平洋 B.亚洲大陆 C.非洲大陆 D.印度洋 8.若箭头还表示洋流流动方向,该处洋流是 A.西风漂流 B.日本暖流 C.墨西哥湾暖流 D.北太平洋暖流 9. b气压带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赤道低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表1 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 耗水量表”。答10-12 题。 表1 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 B.我国每万元GDP 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 C.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 D.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 11.我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发达,耗水量大 B.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 C.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D.水污染严重 12.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A.加大水利建设投入 B.控制城市规模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优先发展工业 33.图15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7分) (1)图中丁甲丙丁过程属 于▲循环。水循环的主要地理 意义是▲。(5分) (2)水循环对乙图所示地区直接提供的 资源主要有▲和▲资源。 丙图中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 是▲。(4分) (3)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

来源于水循环的(填字母)▲环节。人类 可以通过▲、▲.措施来改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3分) (4)河流对城市的区位选择具有重要影响。请简要分析武汉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5分) 33.答案要点:( 17分) (1)海陆间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促使地球各圈层及陆地海洋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迁移 (2)水水能流水沉积作用 (3)c 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 (4)位于汉水与长江干流的汇合处;交通便利;地处平原地区;省级行政中心 08 图7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读图回答14~16题。 14.该流域: A.雨水是河水主要的补给来源 B.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春秋季节 C.径流量随降水量同步增减 D.枯水期流量小,输沙量大 15.该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 D.地面沉降 16.该环境问题易导致下游: A.径流量减少,不易决堤泛滥 B.径流量增多,季节变化减小 C.输沙量大,水库淤积严重 D.流速减慢,利于内河航运 某面积较小的岛国为改变淡水供给不足的状况,规划在填海地段建地下水库——将收集的雨水和地表径流,通过灌注井储存于地下含水层,需要时回抽补充地面供水。据此回答21~22题。 21.提出此项规划,是因为该国: A.用水量大 B.降水丰富 C.干旱少雨 D.污染严重 22.为解决淡水供给不足问题,现阶段该国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A.节约用水 B.国内跨流域调水 C.人工降水 D.循环用水 09 图5是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9—11题。 9.图中字母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循环水题库(含答案)

填空题 1.循环水的设计规模(40000m3)。 2.冷却塔的冷却能力为(5000m3)。 3.旁滤采用的是(重力无阀)过滤器4套。 4.旁滤的处理量(1600m3)。 5.循环水进塔温度(43℃)。 6.出塔温度(33℃)。 7.循环水供水压力(回水压力()。 8.循环水PH控制在()。 9.循环水浊度控制在(≤20)NTU。 10.循环水余氯控制在()mg/l。 11.P4201A泵的额定流量(8600)m3/h,P4201A电机的功率(1600)KW/10KV。 12.循环水目前使用的非氧化性杀菌剂是(异噻唑碄酮)。 13.P4202泵的流量(7300)m3/h,电机的功率(1400)KW/10KV。 14.水泵的主要参数包括(扬程) (流量) 转速(功率)、气蚀余量、效率,允许吸上真空高度和气蚀余量。 14.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越大,水的(蒸发) 散热效果越好。 15.我厂循环水泵属于(单级双吸)泵。 16.离心泵的工作靠泵的(内外压差) 不断地吸入液体。 17.按照通风形式,凉水塔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形式。 18.加(杀菌剂)的目的是为了杀灭循环水中的菌藻和微生物粘泥。 19.碳钢在冷却水中的腐蚀是一个(电化学)过程。 20.冷却后的水温越(接近)当地气温的温标温度,冷却塔的冷却效果越好。 21.水中(磷酸)是造成金属化学腐蚀的主要原因。 22.收水器主要用来回收随自流带出的(雾状小水滴)。 23.冷却塔中填料的作用是能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25.离心泵的种类按泵轴方向分为(卧式泵)、(立式泵)。 26.循环水集水池起储存和(调节水量)的作用. 27.用水冲洗电机,会引起电机(短路)事故。 28.循环水在循环水过程中水量的损失有:(蒸发损失)、(风吹损失)、(排污损失)和(渗漏损失)四部分。 29.在加氯过程中,氯被水中含有的有机物和氨等消耗的部分称为耗氯量,剩余部分称为(余氯量)。 30.凉水塔又称冷却塔,就是在循环水系统中利用直接或间接换热,用来降低循环水(温度) 的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o第1章基本的几何图形 ? 1.1 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 ? 1.2 几何图形 ? 1.3 线段、射线和直线 ? 1.4 线段的比较与作法 ?本章综合与测试 o第2章有理数 ? 2.1 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 2.2 数轴 ? 2.3 相反数与绝对值 ?本章综合与测试 o第3章有理数的运算 ? 3.1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 ? 3.2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 ? 3.3 有理数的乘方 ? 3.4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 3.5 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计算 ?本章综合与测试 o第4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 4.1 普查和抽样调查 ? 4.2 简单随机抽样 ? 4.3 数据的整理 ? 4.4 扇形统计图 ?本章综合与测试 o第5章代数式与函数的初步认识 ? 5.1 用字母表示数 ? 5.2 代数式 ? 5.3 代数式的值 ? 5.4 生活中的常量与变量 ? 5.5 函数的初步认识 ?本章综合与测试 o第6章整式的加减 ? 6.1 单项式与多项式 ? 6.2 同类项 ? 6.3 去括号 ? 6.4 整式的加减 ?本章综合与测试 o第7章一元一次方程 ?7.1 等式的基本性质 ?7.2 一元一次方程 ?7.3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7.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本章综合与

o第8章角 ?8.1 角的表示 ?8.2 角的比较 ?8.3 角的度量 ?8.4 对顶角 ?8.5 垂直 ?本章综合与测试 o第9章平行线 ?9.1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9.2 平行线和它的画法 ?9.3 平行线的性质 ?9.4 平行线的判定 ?本章综合与测试 o第10章一次方程组 ?10.1 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 ?10.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0.3 三元一次方程组 ?10.4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本章综合与测试 o第11章整式的乘除 ?11.1 同底数幂的乘法 ?11.2 积的乘方与幂的乘方 ?11.3 单项式的乘法 ?11.4 多项式乘多项式 ?11.5 同底数幂的除法 ?11.6 零指数幂与负整数指数幂 ?本章综合与测试 o第12章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 ?12.1 平方差公式 ?12.2 完全平方公式 ?12.3 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12.4 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本章综合与测试 o第13章平面图形的认识 ?13.1 三角形 ? ?13.2 多边形 ?13.3 圆 ?本章综合与测试 o第14章位置与坐标 ?14.1 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 ?11.2 平面直角坐标系 ?11.3 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

45水循环与水资源练习题及答案

水循环和水资源 [沪科粤教版§ 4.5 内容] 一、单选题: 1 、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 A.两个物体的密度不同 B.两个物体的比热不同 C.两个物体的温度不同 D.两个物体的热量不同 2、生活中用的高压锅, 是用增大锅内_______ 的方法使锅内液体的_________ 升高, 从而更快地煮熟饭菜. A. 压强 B. 温度 C. 对流 D. 沸点 3 、寒冬季节, 缸里盛满水放在露天, 天亮以后, 发现水缸破裂: () A.水缸本身被冻裂的 B.水结冰缸被胀裂的 C.水的体积缩小,水缸体积收缩而造成的 D?水缸在低温情况下承受力减弱,材料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4、把冰的熔点选作温度计的定点之一,其原因是: () A?水的凝固点是所给的最低温度 B.所有冰的温度都是0C C?水的凝固点是一个准确的并且易于重复获得的温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一只金属圆球的球半径与一块金属块上的小孔的半径相等,金属球恰好能穿过小孔,倘若将球和金属块同时放在热水中受热,则球能否在水中穿过小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能,金属块受热,小孔半径减小 B.能,金属球和金属块中的小孔半径增大相等 C?能,金属块中小孔的半径增大 D. 无法确定 6、杯中装有水,水面上浮着一块冰,若把杯中的水全部换成煤油,则冰熔化后杯中的液面是: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7、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_ 的性质制成的. 它的刻度是把______________ 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________ 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A.热胀冷缩 B.冰水混合物 C.热缩冷胀 D.沸水 二、填空题: 8、在用温度计测量热水的温度时,能观察到:当刚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插入热水里时,管 内液柱先是略微下降,然后再上升的现象,液体略微下降的原因是 ________ . 9、把两块0C的冰互相摩擦,做了3344焦的功.如果做功的过程中转化的热能只有60%被冰吸收,有______________ 克的冰熔解成0C的水.(冰的熔解热为3.36 X105焦/千克)(答案取整数) 10、在相同的条件下,气体、液体和固体的热膨胀情况相比较,热膨胀现象最显著的是 ________ ,热膨胀现象最不显著的是__________ . 11>已知在通常情况下液态氢的沸点是一253C,固态氢的熔点是一259 C,则一260C的 氢是 ________ 态,一251 C的氢是 ________ 态. 12、在物理学中,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 的物理量.在通常情况下,物体的体积随着温 度升高而 ________ ,温度降低而________ . 13、我们在初冬看到草地上的霜,这是空气中的____________ 而成的,平时看到草地上的露 水是由空气中的 __________ 而成的.很冷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外面走进暖和的屋内时镜片

青岛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题

七年级数学上学期段考试题 一、选择题 1、23 -- 的相反数是( ) A. 23 B. 23- C. 32 D. 3 2- 2、下列说法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③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叫线段的中点;④线段的中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其中正确的有( )个。 A 、4 B 、3 C 、2 D 、1 3、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表明,登记的全国人口数量约为1 340 000 000人。这个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710134?人 B 、8104.13?人 C 、91034.1?人 D 、101034.1?人 4、下列各题合并同类项,结果正确的是( ) A .1349ab ab -= B .222527a b a b a b --=- C .2221257a a a -+= D .336235x x x += 5、数轴上一动点A 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 ,再向右移动6个单位长度到达点C ,若点C 表示的数为1,则点A 表示的数为( ) A 、7 B 、3 C 、-3 D 、-2 6、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853--=- B 、11636481268??÷-=-=- ??? C 、4216-=- D 、21 (3)393 -÷?= 7、已知3是关于x 的方程2x -a=1的解,则a 的值是( )

A 、-5 B 、5 C 、7 D 、2 8、下列各数据中,哪个是近似数( ) A.七年级的数学课本共有200页 B.小莹所在的班级有28名女生 C.我国人均森林面积为0.128公顷 D.期末数学考试时间120分钟 9、已知a -b=1,则代数式2a -2b -3的值是( ) A 、-1 B 、1 C 、-5 D 、5 10、如图是正方体的展开图,则原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数字之和的最小值是( ) A 、3 B 、6 C 、7 D 、8 11、下列等式变形正确的是( ) A.由a=b ,得3-a =3 -b B. 由-3x=-3y,得x=-y C.由4x =1,得x=41 D.由x=y ,得a x =a y 12、某单位有6位司机A 、B 、C 、D 、E 、F ,12月份的耗油费用如下表.要想根据表中的数据做出统计图,以便更清楚的对每个人的耗油费用进行比较,那么最好用( ) 司机 A B C D E F 耗油费用(元) 110 100 105 145 95 98 A 、条形统计图 B 、扇形统计图 C 、折线统计图 D 、以上三种都可以 13、l 米长的小棒,第1次截去一半,第2次截去剩下的一半,如此下去,第6次后剩下的小棒长为( ) A 、121 B 、32 1 C 、641 D 、1281 14、近似数2.0万的有效数字个数及精确度分别是( ).

循环水题库(含答案)

填空题 1.循环水得设计规模(40000m3)。 2.冷却塔得冷却能力为(5000m3)。 3.旁滤采用得就是(重力无阀)过滤器4套。 4.旁滤得处理量(1600m3)。 5.循环水进塔温度(43℃)。 6.出塔温度(33℃)。 7.循环水供水压力(0、5MPa)回水压力(0、2-0、25MPa)。 8.循环水PH控制在(8、2-9、2)。 9.循环水浊度控制在(≤20)NTU。 10.循环水余氯控制在(0、2-0、5)mg/l。 11.P4201A泵得额定流量(8600)m3/h,P4201A电机得功率(1600)KW/10KV。 12.循环水目前使用得非氧化性杀菌剂就是(异噻唑碄酮)。 13.P4202泵得流量(7300)m3/h,电机得功率(1400)KW/10KV。 14、水泵得主要参数包括(扬程) (流量) 转速(功率)、气蚀余量、效率,允许吸上真空高度与气蚀余量。 14.水与空气得接触(面积) 越大,水得(蒸发) 散热效果越好。 15.我厂循环水泵属于(单级双吸)泵。 16.离心泵得工作靠泵得(内外压差) 不断地吸入液体。 17.按照通风形式,凉水塔可分为(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两种形式。 18.加(杀菌剂)得目得就是为了杀灭循环水中得菌藻与微生物粘泥。 19.碳钢在冷却水中得腐蚀就是一个(电化学 )过程。 20.冷却后得水温越(接近 )当地气温得温标温度,冷却塔得冷却效果越好。 21.水中(磷酸)就是造成金属化学腐蚀得主要原因。 22.收水器主要用来回收随自流带出得(雾状小水滴)。 23.冷却塔中填料得作用就是能增加水与空气得( 接触面积)。 25、离心泵得种类按泵轴方向分为(卧式泵)、(立式泵)。 26、循环水集水池起储存与(调节水量)得作用、 27、用水冲洗电机,会引起电机(短路)事故。 28、循环水在循环水过程中水量得损失有:(蒸发损失)、(风吹损失)、(排污损失)与(渗漏损失)四部分。 29、在加氯过程中,氯被水中含有得有机物与氨等消耗得部分称为耗氯量,剩余部分称为(余氯量)。 30、凉水塔又称冷却塔,就就是在循环水系统中利用直接或间接换热,用来降低循环水(温度)

2019年秋青岛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1.1 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物体,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立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球等几种几何体,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几何特征。 2.明确物体的平面和曲面。 3.让学生经历“几何模型—图形—文字”这个抽象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辨别能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学习几何的热情。 2.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几何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体。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让学生回忆小学学过的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等,并收集展示一些立体实物(比如杯子等)。 2.组织学生观察校园里哪些物体与我们学习过的几何图形形状类似,然后鼓励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说出来(例如,学校里的垃圾桶是圆柱体,花池是六棱柱),由此让学生感觉到,正是这些基本图形构成了我们生活的空间,从而引出新课――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 二、课内探究 创设情境:观察实物图片,感受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 交流展示:

1.仔细观察以上图片,回答问题: 从上述图片中,你看到哪些物体?这些物体的形状、大小有哪些特点? 活动一:认识几何体 观察下图,用线把图形与它们的相应的名称连接起来。 圆锥体球体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 2.观察下面的几幅图片,你看到了哪些几何体的形象?什么是几何体?列举几个几何体的实际例子? (立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球等都是几何体,几何体简称体。) 3.你还能分别举出形状与长方体、圆柱、球体和圆锥类似的实物吗?看谁举的多? 交流展示:(小组展示、点评,教师点拨) 1.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正方体、长方体、圆锥、圆柱、球等图形的特征吗? 2.试着从顶点、侧面、底面、高的条数等方面研究一下圆柱和圆锥的区别与联系。活动二:认识平面与曲面 观察讨论课本第5、6页中的各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哪些面是平的?哪些面是曲的? 2.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物,说出他们的表面是平的还是曲的? 巩固提升: 1.填空 (1)篮球类似于几何体中的________。 (2)圆锥有_____个面是平的,_____个面是曲的。 2.课本第6页习题1.1第一、二题,练习第一题。 3.你还能分别举出形状与长方体、圆柱、球体和圆锥类似的实物吗?看谁举的多?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疑惑?(小组交流展示)

【专题训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和湖泊概况

【专题训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和湖泊概况 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和湖泊概况 一、选择题(共44分) 2017年,长春市首个“海绵公园”—劳谦公园建设完成,整个公园将“海绵城市”的渗、滞、蓄、净、用、排等功能进行合理布局,雨水通过强大的透水铺装、生态植草沟和雨水花园等下渗,再经过地下的过滤装置过滤,将雨污分开,干净的水被收集储存,用于植物的灌溉养护。下图为水循环部分环节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建设“海绵公园”可以①降低雨水地表流速、缩短汇流时间②利用沟内的植物和土壤截流净化雨水,具有一定的污染控制功能③渗、滞、蓄、净、用、排各系统单独运行,与其他系统没有衔接④缓解城市供水压力和城市内涝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海绵公园”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A.调节a B.调节c C.增加f D.增加d “屋顶花园”是指在屋顶以绿化的形式建设花园。

下图为“屋顶花园”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一个城市若大规模建设“屋顶花园”,将会 A.减小风速,增加灰霾天气的出现频率B.增加承重,缩短房屋的寿命C.截留雨水,缓解城市的内涝问题D.增大空气湿度,使城市雾日增多 4.依据水循环原理,下列不适宜大规模建设“屋顶花园”的城市是A.深圳B.温州C.大连D.酒泉 浙江宁波的甬城不用化肥、不用农药、不用除草剂、不用生长激素的“四不用”农场利用人工蓄水池进行蓄水,通过引水渠流入蔬菜区进行灌溉,再流经养鸭的水禽区和养鸡区,含有鸡鸭粪便的水最后进入鱼塘,作为鱼的饲料。鱼塘的水通过过滤池净化后,又重新用来灌溉,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循环过程。下图为“四不用”农场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与物理中考试题

名师整理优秀资源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与物理中考试题 同学们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是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我们居住的地球表面70%的是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水球。那么地球表面的水各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呢?它们在自然界中是如何循环的呢?利用我们在物理学中学习的物态变化的知识如何解释水的三态变化呢? 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绝大多数的水以液态形式汇集于江、河、湖、海中,还有一部分以固态的形式贮存在南极和北极的冰层和高山上的雪峰里,另外还有一部分以水蒸气的形式在大气层中飘忽不定。 空气中总是有水蒸气的,它们主要来源于地表水的蒸发,而且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是看不见的。日常所见到的“白汽”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自然界中的云、雨、雾、露、雪、霜、冰雹、冻雨、雾凇的形成就与水蒸气有很密切的关系。 1.云的形成 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很小的微粒,能被空气上升气流顶起,形成浮云,所以云是由大量的水蒸气和小冰晶组合而成的。 云的形成要有两个最基本的条件:一是有充分的水汽,二是有使水汽凝结的空气冷却,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2.雨的形成

名师整理优秀资源 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达到一定程度时,上升气流无法支持,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熔化成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上,形成了雨。 3.雾的形成 雾一般在清晨出现。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或地面温度突然下降时会液化成小水滴而飘浮在空气中和尘埃上,就形成了雾。 雾和云都是由浮游在空中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只是雾生成在大气的近地面层中,而云生成在大气的较高层而已。雾既然是水汽凝结物,因此应从造成水汽凝结的条件中寻找它的成因。大气中水汽达到饱和的原因不外两个:一是由于蒸发,增加了大气中的水汽;另一是由于空气自身的冷却。对于雾来说冷却更重要。当空气中有凝结核时,饱和空气中如继续有水汽增加或继续冷却,便会发生凝结。凝结的水滴如果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内时,雾就形成了。另外,过大的风速和强烈的扰动不利于雾的生成。 4.露的形成 当地面温度下降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面附在地面上或花草上,形成露水。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水循环原理应用试题专项训练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水循环原理应用试题专项训练 1.图甲中的D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湖面有周期性的涨落。图乙是湖区各月降水统计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运用水循环原理解释D湖泊为淡水湖的原因。 【答案】湖水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含盐度较低;湖区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有河流将湖水和盐分流出。 2.读图,(其中图乙为图甲中虚线方框区域)完成下列问题。 试比较A、B两湖的矿化度(水的矿化度通常以1升水中含有各种盐分的总克数来表示)高低;并用水循环原理说明原因。(4分) 【答案】A矿化度较B湖高(1分)。 理由:该区域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蒸发旺盛(1分)。B湖面积小,水分收入为F河淡水的注入(1分),水分支出为蒸发和径流流入进入A湖(1分),矿化度较低。(或者,A湖面积大,水分收入主要从B湖流入的湖水(1分),水分支出绝大部分为蒸发(1分),故矿化度较高。)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如图所示)。 材料二2013年1月,我国东北平原的三江湿地保护区被国际湿地局批准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加入世界保护区行列。 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三江湿地的成因。 【答案】降水较多;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广布,地下水位高,不利

于地表水下渗;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4.结合“黄河流域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以黄河流域为例,说明水循环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列举两例即可)【答案】中上游地区的流水侵蚀使黄河干流出现了许多峡谷;中游地区的流水侵蚀使黄土高原变得千沟万壑;下游地区的泥沙沉积,使黄河成为“地上河”;河口地区的泥沙沉积使黄河三角洲的面积不断扩大。(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5.(10分)玛纳斯绿洲是新疆最大的绿洲农耕区和国内第四大灌溉农业区,在玛纳斯河冲积扇边缘有一条狭长的泉水溢出带,有“千泉”之称,人们以这里湿地中的湖泊或洼地为库址,修建多个水库,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湿地水库群,它上接大河、下通灌区。下图为玛纳斯冲积扇及其玛纳斯河流域示意图。 (1)运用水循环原理简要说明冲积扇边缘“千泉”的形成过程。(6分) 【答案】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沿冲积扇向下流的同时(2分);大量渗入地下(2分);当地下水流到冲积扇边缘时,在地势较低处,就容易出露而成众多泉水(2分)。 6.为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某地理实习小组在美国西部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下图提供的是考察路线(R地→旧金山→盐湖城)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信息。读图回答问题。 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释大盐湖由淡水湖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

(完整版)水循环和洋流知识点

洋流、水循环、整体性、差异性知识点回顾 一、水循环 1.概念、类型及能量来源 (1)概念: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的变化。 (2)类型:按照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称为 循环;发生在海洋和海洋上空的称为循环;发生在陆地和陆地上空的称为循环。 (3)能量来源:促使水循环运动的能量主要是能和能。 2.水循环的意义 (1)促使。 (2)促使。 (3)使。 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人类目前只能通过增加或减少、人工及跨流域等方式,去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 (1)填出图中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 ②__________,④__________,⑥__________,⑦__________,上述四个环节属于水循环类型中的__________;我国各大河流中,参与这一循环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两例) (2)促使这种循环运动的能量是________能和________能。

(3)③为水循环中的________,它对海洋和陆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水循环各环节中,人类可以直接控制的环节是________。 二、洋流 1.概念、形成和分类 (1)概念:洋流又叫,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大规模地沿一定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 2、洋流的分类 按性质分类:、 按成因分类:、、 例:(1)在赤道附近受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的共同作用,形成自东向西的赤道洋流,北半球的是暖流,南半球的是暖流。 (2)西风带形成的洋流持续向东流,北半球中纬度内有暖流和暖流,南半球中纬度内是。 (3)基地冬风吹拂下形成的洋流有北太平洋的北大西洋的 和南半球的 (4)北印度洋的洋流按成因属于冬季是时针旋转,夏季是时针旋转。 (5)密度流由密度差异引起,多出现在封闭海域与外洋之间流向为 (6)著名的补偿流有、、等。 3、洋流的分布规律 (1)副热带环流:分布在纬海区,北半球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 时针方向流动。 (2)副极地环流:分布在北半球纬海区,呈时针方向流动。 (3)北从南极上空看西风漂流呈时针方向流动,从北极上空看北大西洋暖流流动的方向为时针。 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水循环和洋流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 一、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标准解读 本条和下一条“标准”关注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水。本条“标准”旨在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般将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标准”并不要求对水循环作这样的划分或出现三种循环的概念,而是要求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是指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的转变;环节是指实现水的循环运动的途径,主要包括降水、蒸发(蒸腾)、径流、水汽输送等。根据“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而且“标准”对它的要求是“说明”,从程度上区别于对过程和环节的一般要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首先是维持着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其次,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

响。对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之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 从本条和下一条“标准”综合来看,本条“标准”虽然将视野扩大到水圈,但落脚点放在陆地上。因此,对于陆地各水体之间的关系(水循环各环节的联系)、水资源及其更新、水循环对气候、生态、地貌的影响等,应给予适当的关注。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条“标准”关注水圈中的海洋水。海洋水是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也是大气最重要的水汽来源和热量来源。关于海洋水,传统高中地理课程要求的内容较多,如海水的温度、盐度以及各种形式的运动等。课程标准从对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意义来考虑,舍弃了关于海洋水自身性质的内容(如温度和盐度),只关注环境意义最为重大的海洋水的运动形式之一——洋流。 洋流一直是高中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条“标准”将洋流的学习归结为“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从而对传统高中地理中有关的洋流知识作了大量的简化。从知识的内在联系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学习目的,而“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是知识基础。 仔细分析本条“标准”,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学习应落实在地图上,其中最主要的是“世界洋流分布图”。第二,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即分别以副热带为中心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其中,南半球高纬度地区没有形成大洋环流,而是形成连续的西风漂流和南极绕极流。第三,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及有关地图,分析洋流对全球热量的输送、沿岸气候、渔场、海洋污染及交通的影响。

水循环 练习题答案版

水循环练习题 模拟题组 下图为“三江平原水循环简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缺少的水循环环节是() A.降水B.地下径流 C.蒸发D.水汽输送 2.图示区域由“北大荒”变为“北大仓”,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的水循环环节有() A.①②④B.②③⑤ C.①③④D.②④⑤ 答案 1.D 2.C 解析第1题,从图中信息可知,图中水循环环节有蒸发、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缺少的水循环环节是水汽输送。第2题,图示区域由“北大荒”变为“北大仓”,受人类活动影响不大的水循环环节是降水,因为降水属于大气活动,农业生产对大气活动影响小;开垦耕地,种植粮食作物,对地表径流、下渗与蒸发都有显著影响。 图1所示区域陆地地势平坦,图2为图1中河流甲、乙两处的年径流量曲线。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的河流甲河段河水补给主要是() A.湖泊水补给B.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C.冰川融水补给D.雨水补给 4.图示乙河段流量季节变化较甲河段小的原因主要是() A.乙河主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径流季节变化小 B.湖泊的调节作用 C.乙河段冬雨补给多

D .甲河段植被覆盖率较高 答案 3.D 4.B 解析 第3题,由图示信息知,该地为地中海气候,故河流的补给主要是雨水补给;甲河段流量大于乙河段,且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故甲河段位于湖泊的上游,河流补给湖泊。第4题,由上题可知,甲河段位于湖泊的上游,乙河段位于湖泊的下游。乙河段流量季节变化较甲河段小的主要原因是受湖泊的调节作用,B 正确;甲乙河段都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都是冬雨补给;植被覆盖率高,流量季节变化应较小。 下表为“我国某省各区域水资源的年均供需情况表”(单位:106m 3)。据表完成5~6题。 A .北部和中部 B .北部和南部 C .南部和东部 D .南部和中部 6.地表水利用率最高的区域是( ) A .北部 B .中部 C .南部 D .东部 答案 5.A 6.B 解析 第5题,表格显示北部地区地下水取水量是477,雨水补给量是472;中部地下水取水量是1 624,雨水补给量是1 610,两地区地下水取水量均大于雨水补给量,存在过量抽取地下水的现象。第6题,地表水的利用率是指河川引水、水库调节占径流量的比重,由此可知四个地区的地表水利用率北部为20.5%、中部为28.1%、南部为21.3%、东部为10.4%,中部利用率最高。 7.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请在图中的线段中标上箭头,用以表示出该地区的水循环过程。 (2)若图中山脉的最高峰为5 000米,请指出图中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