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浆液性囊腺瘤 与卵巢粘液性囊腺瘤的区别 (病理特点方面)
卵巢肿瘤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

超声讲座之杨若古兰创作卵巢肿瘤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陈冠定中会议室罕见卵巢肿瘤的声像图特征1.卵巢囊腺瘤:卵巢囊腺瘤包含浆液性和黏液性囊腺瘤.声像图特征:为圆形或卵形的低回声或无回声区,单房或多房,肿块形状规则,鸿沟清晰.囊壁厚薄均匀,囊壁光滑.有时在囊壁内侧见小的乳头状突起,形状规则,内部回声均匀,内部血管分布希少.黏液性囊腺瘤体积可以很大,最大可达25cm.呈多房性,内含较多光点.2.卵巢成熟性畸胎瘤:呈圆形或卵形的肿块,其内部回声情况与其构成成分有关.内部回声可以呈低回声、等回声、高回声或强回声,或镶嵌存在.高回声或强回声多数为脂肪、毛发或牙齿,常常形状不规则,附于囊壁一侧,低回声区为液性部分.肿块内部脂质与液性部分之间构成较为清楚的分界线,并随体位变更.黑色多普勒超声在肿块内部及鸿沟较难探及血管.因为畸胎瘤内部回声与肠曲类似,因为混于肠曲中,超声下容易漏诊.2%-4%可发生恶变.3.卵巢内膜样囊肿:为圆形或卵形的低回声区,单房或多房,多位于子宫后方.囊腔内含密集光点,囊壁厚度基本均匀.有时囊腔内血块沉积表示为囊腔内回声加强区,附于囊壁一侧.黑色多普勒超声在囊壁探不到探及阻力较高的血管.4.卵巢功能性囊肿:(1)卵泡囊肿:为圆形或卵形的无回声区,大小为3-8cm,壁薄,内壁光滑.黑色多普勒检查囊壁上无重生血管存在.观察2个月,囊肿常常自行消逝.(2)黄体囊肿:直径为3-6cm,呈圆形的无回声区,鸿沟较模糊.黑色多普勒超声在囊肿概况探及环状黑色血流,血管扩张,阻力降低.(3)黄素囊肿:多为双侧性,多房性,大小从几毫米到直径20cm或更大.囊肿呈无回声区,壁薄,概况光滑.黑色多普勒超声在囊肿壁或分隔上探及重生血管存在.滋养叶细胞疾病治愈后,黄素囊肿自行消逝.卵巢恶性肿瘤的超声诊断因为卵巢位于盆腔的深部,初期卵巢癌无明显临床表示,缺乏特异性的初期诊断方法.卵巢癌确诊时,605-70%已属初期.卵巢癌初期医治5年生存率为70%-75%,而初期为5%-15%.随着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初期诊断及医治的进展,卵巢癌已成为威逼妇女生命的恶性肿瘤,故卵巢癌的初期诊断是提高卵巢癌生存率的关键.超声检查,特别是经阴道黑色多普勒超声对于初期诊断卵巢癌有主要的价值.(一)罕见卵巢恶性肿瘤的声像图特点1.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声像图表示为囊性为主的囊实性肿块.肿瘤初期形状规则,鸿沟清晰.初期表示为肿瘤鸿沟不清,形状不规则,囊壁厚薄不均.实质部分回声不均,蒂部宽,内部可以发生缺血坏死,构成不规则囊腔.黑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实质部分血管分布杂乱,血管扩张,血流阻力低.初期可伴腹水.2.卵巢黏液性囊腺癌:肿瘤常为双侧性,表示为囊性为主的囊实性结构,形状欠规则.囊壁厚薄不均,局部见等回声或高回声结构突向囊腔,实质部分形状不规则,蒂部较宽.内部回声不均,内部缺血坏死构成不规则囊腔.黑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实质部分血管分布杂乱,血管扩张,阻力较低,初期可伴腹水.3.内胚窦瘤:内胚窦瘤好发于青春期,恶性程度高,肿块体积较大.超声下表示为实质性为主的混合性肿块.囊性部分囊壁厚薄不均.实质部分形状不规则,呈内部分布均匀的等回声区,内见不规则小囊腔.血管分布杂乱,血管扩张,阻力降低.4.无性细胞瘤:是来源于生殖细胞的肿瘤,好发于青春期,恶性程度高,对放疗敏感.肿瘤多为单侧性,圆形或卵形,形状规则,鸿沟清晰.少数肿瘤形状不规则,鸿沟欠清.肿瘤呈实质性,内部回声不均,见高回声分隔,将肿瘤分成分叶状.肿瘤内部缺血坏死构成不规则囊腔.实质部分血管扩张,阻力降低.5.颗粒细胞瘤:颗粒细胞瘤属低度恶性肿瘤.会惹起月经改变及绝经后阴道出血.肿瘤体积常常较小.圆形或卵形,内部回声均匀.呈实质性,内部血管扩张,血管阻力降低.极少数肿瘤内部因为缺血坏死,构成不规则小囊腔.因为肿瘤有分泌雌激素的功能,子宫体积稍大,内膜增厚,子宫血供添加.6.转移性卵巢肿瘤:转移性卵巢肿瘤表示为双侧实质性、中等大小、肾形的肿块,概况光滑.内部肿瘤组织缺血坏死构成不规则囊腔.黑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血管分布较原发性卵巢恶性肿瘤少.合并腹水.内生殖器官炎症性疾病的超声诊断(一)声像图表示炎症声像图表示多不典型,应结合病史、妇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查作出综合判断.1..输卵管积脓或输卵管卵巢积脓表示为子宫一侧或两侧多房性囊性为主的混合性肿块.肿块鸿沟欠清,形状不规则,囊壁厚薄不均.囊性部分内见细光点或实质性部分.急性炎症期常伴盆腔少量积液.黑色多普勒超声在肿块内部或囊壁探及扩张血管,血流阻力降低.2.急性盆腔炎或盆腔脓肿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因为炎性渗出,子宫及双卵巢表示为鸿沟不清.构成盆腔脓肿时,在盆腔内探及鸿沟不清,形状不规则的混合性肿块,为多房性,囊壁厚薄不均.或盆腔内探及多个形状不规则的多房性囊块,囊腔内见粗大光点.也可表示为形状不规则的实质性肿块,内见不规则低回声区.黑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宫旁血管扩张,以静脉为主.实质性肿块内血液供应丰富,血管扩张,血流阻力降低.急性盆腔炎常伴少量盆腔积液.多位于子宫直肠陷凹.3.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积水子宫一侧或双侧探及腊肠状多房性囊块,鸿沟清晰,囊壁薄,呈低回声或无回声区.黑色多普勒超声在囊壁上较难探及血管.4.盆腔包裹性积液包裹性积液是由盆腔手术、慢性盆腔炎症、腹腔镜检查等惹起.盆腔内纤维粘连带构成,使得正常情况下通过轮回接收的少量腹腔液,或排卵时的卵泡液局部聚集而构成.其囊壁是由纤维条索组织、盆腔脏器及肠曲构成,故包裹性积液常常形状不规则,囊壁厚薄不均,鸿沟不清,囊液清晰,内见纤维条索构成的分隔.在包裹性积液的一侧探及卵巢是与卵巢囊肿鉴此外关键.黑色多普勒超声在囊壁上较难探及血管.(二)鉴别诊断1.卵巢恶性肿瘤2卵巢良性肿瘤:。
卵巢浆液性囊腺瘤 与卵巢粘液性囊腺瘤的区别 (病理特点方面)

卵巢浆液性囊腺瘤与卵巢粘液性囊腺瘤的区别(病理特点方面)卵巢上皮性肿瘤是最常见的卵巢肿瘤,来源于卵巢表面的上皮(体腔上皮),最常见的是囊腺瘤,主要包括浆液性和粘液性两种。
(一)浆液性肿瘤1.良性浆液性囊腺瘤(serous cystadenoma)是浆液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浆液性肿瘤的60%,多发生于20~40岁妇女,以单侧居多,也可双侧发生(约占20%)。
病变肉眼观,多为圆形或卵圆形囊肿,囊内充满稀薄、清亮的浆液,体积大小不一,小者直径仅数厘米,大者可达儿头大或更大,表面光滑,多为单房性,少数可为多房性。
囊内壁光滑为单纯性浆液性囊腺瘤;部分伴有乳头状突起,称为乳头状浆液性囊腺瘤。
镜下,囊壁和乳头间质均由含血管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被覆上皮呈单层低立方状、柱状、纤毛柱状或钉状,核多位于中央,染色质纤细,核仁缺如或不明显,无病理性核分裂像。
有时在囊壁和乳头间质内可见圆形钙化小体(沙粒体)。
2.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borderline serous cystadenoma)约占浆液性肿瘤的10%,其形态结构介于良、恶性浆液性囊腺瘤之间,属低度恶性,预后比浸润癌为好。
病变肉眼观,与良性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相似,但乳头状突起往往比良性者丰富而广泛,常布满整个囊内表面,双侧发生率较高。
镜下,主要表现为乳头上皮呈2~3层,乳头分支较稠密或有微乳头状突起,核异型和核分裂像易见(每高倍视野不超过1~2个),无间质浸润。
3.浆液性囊腺癌(serous cystadenocarcinoma),约占浆液性肿瘤的30%,为卵巢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半数为双侧性。
患者以40~60岁妇女为最多。
病理变化肉眼观,多数为多囊性,部分或大部囊内或囊外有乳头状突起,囊内多含混浊液体,乳头状物多为实性菜花状,常侵犯包膜并有出血坏死。
镜下,乳头分支多或呈实心团块,上皮细胞增生多呈3层以上,细胞有明显异型性,核分裂像常见,包膜和间质均有浸润,沙粒体较多见。
粘液性囊腺肿瘤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粘液性囊腺肿瘤是什么
导语:粘液性囊腺肿瘤是什么病呢?大家知道吗?这种病的发病人群是哪类?该怎么治疗呢?这种病的症状有哪些?大家对这些问题清楚吗?如果得了这种
粘液性囊腺肿瘤是什么病呢?大家知道吗?这种病的发病人群是哪类?该怎么治疗呢?这种病的症状有哪些?大家对这些问题清楚吗?如果得了这种病我们该怎么办呢?每种病都有他的发病原因,下面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粘液性囊腺肿瘤的相关内容。
一概念
粘液性囊腺瘤:常见,占卵巢良性肿瘤的20%~30%。
多为单侧,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灰白色,体积较大或巨大。
切面常为多房,囊腔内充满胶冻样粘液,含粘蛋白和糖蛋白。
囊内很少有乳头生长。
镜下见囊壁为纤维结缔组织,内衬单层高柱状上皮,产生粘液。
二症状表现
单纯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声像图表现为:(1)有界限分明的光滑清晰的边界;(2)肿瘤轮廓清晰,呈圆形或椭圆形无声区;(3)囊壁纤薄,光滑完整;(4)多房性囊区有间隔细光带回声;囊肿后壁及后方回声增强。
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肿瘤声像图表现为:(1)肿瘤切面呈圆形或椭圆形,可有多房或单房;(2)囊壁尚光滑,但囊壁内有大小不一的局限性光斑或乳头状光团结构突向囊内,但轮廓光滑;(3)乳头状突起之间常有砂样钙化小体,呈明显强回声光点。
三区别
卵巢浆液性囊腺瘤需与卵巢炎性囊肿、卵巢巧克力囊肿、卵巢黄体囊肿、卵巢黏液性囊腺瘤、陈旧性宫外孕包块等相鉴别。
(1)卵巢炎性囊肿临床特点为患者下腹疼痛、体温升高、下腹胀气、腹肌紧张等,声像图多为与周围组织粘连的混合性肿块。
(2)卵巢巧克力囊肿临床特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卵巢黏液性癌和浆液性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比较

卵巢黏液性癌和浆液性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比较李静;孔为民【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生》【年(卷),期】2016(044)010【摘要】目的:探讨卵巢浆液性癌和卵巢黏液性癌在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生存方面存在的差异,为卵巢癌合理诊治提供循证依据。
方法选取卵巢癌患者224例进行回顾性研究。
根据入选患者的术后病理结果分为卵巢浆液性癌组和卵巢黏液性癌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病理学分布特点。
结果①平均发病年龄:浆液性癌组52岁,黏液性癌组47岁,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②临床症状:浆液性癌组及黏液性癌组均以腹部胀痛及包块为主要首发症状,差异无显著性。
③病理分期:浆液性癌组主要为Ⅲ期和Ⅳ期(79.9%),黏液性癌组主要为Ⅰ期和Ⅱ期(82.5%),差异有显著性(P<0.05)。
④分化程度:浆液性癌组主要为低分化(79.3%),黏液性癌组主要为高分化(72.5%),差异有显著性(P<0.05)。
⑤5年生存率:浆液性癌组中位生存时间36个月,5年生存率为16.8%,黏液性癌组中位生存时间64个月,5年生存率为57.2%,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①卵巢浆液性癌和卵巢黏液性癌的平均发病年龄及主要首发临床症状差异无显著性。
②与卵巢浆液性癌相比,卵巢黏液性癌发病早,分化程度好,预后好。
【总页数】4页(P78-81)【作者】李静;孔为民【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瘤科,北京100006;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瘤科,北京10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相关文献】1.转移抑制基因KAI1在卵巢浆液性癌和黏液性癌中的表达 [J], 马荣;陈曦海;隋丽华;刘娟;耿晓星2.FOXQ1在卵巢高低级别浆液性癌中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其远期生存率的关系 [J], 郭艳萍;周巾;栾媛媛;季淑英3.叶酸受体α高表达与浆液性卵巢癌患者生存率的相关性研究 [J], 符吉芬;裴雄越;王爱丽4.STAT1表达对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患者生存的影响分析 [J], 李玮; 张静; 朱根海; 吴秀荣5.卵巢浆液性和黏液性交界性肿瘤36例临床病理特点 [J], 杨丹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卵巢肿瘤性囊肿超声表现特点

卵巢肿瘤性囊肿超声表现特点
卵巢肿瘤性囊肿根据病理表现不同特点也不同。
按照病理来分可分为:浆液性囊腺瘤、浆液性囊腺癌、粘液性囊腺瘤、粘液性囊腺癌。
(1)浆液性囊腺瘤:
①肿瘤一般5~10cm大小,呈圆形或椭圆形透声暗区,后壁回声增强。
②囊壁纤薄、光滑,边界清楚。
③可单房亦可多房,多房性的可见囊内间隔。
④囊壁上如有实性团块向囊腔内突起,应考虑为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
(2)浆液性囊腺癌。
①肿瘤表面高低不平,为部分囊性、部分实性。
②囊内透声暗区内有散在浮动的光点、光团,为血性内容物。
③囊壁增厚呈实质性乳头状突起,向囊腔内生长或向周围浸润。
④少数肿瘤内有砂粒体,呈斑点状强回声。
(3)粘液性囊腺瘤:
①多为单侧性,呈椭圆形液性暗区,体积较大。
②呈蜂窝状多房结构,囊腔大小不一,细小的小囊聚集区可呈现团块状实质回声。
③囊壁光滑、较厚,吴明亮之光带,囊间隔较纤薄。
(4)粘液性囊腺癌:
①肿块轮廓清楚,壁厚薄不均,多处可见边缘不规整的实质性团块向囊腔内突起。
②囊腔内部分实性部分有液性回声,内有较密集的光点。
③肿块向外浸润时造成边界不清或与周围粘连。
粘液性囊腺瘤的诊断与治疗

粘液性囊腺瘤的诊断与治疗粘液性囊腺瘤为卵巢上皮肿瘤中较常见的一种,占卵巢肿瘤的23.5%。
卵巢上皮主要由与宫颈管内膜上皮相似的细胞组成,与肠道粘膜也近似。
其中大多数为良性,恶性粘液性囊腺癌的发生率比浆液性囊腺癌为低,约占卵巢恶性肿瘤的10%~20%。
一、诊断要点:1.粘液性囊腺瘤:(1)多见于生育年龄的妇女,以30~50岁为多。
(2)症状:肿瘤较小者无任何症状,随肿瘤增大可出现腹部肿块、腹胀、腹痛等,并可生长为人体最大的肿瘤。
中等大小的肿瘤,囊内液粘稠,比重大,较易扭转而引起腹痛。
粘液瘤自发破裂可产生腹水。
15%~25%肿瘤间质可呈黄素化反应,因而引起月经失调或绝经后出血等。
(3)体征:妇科检查于“子”“宫”一侧可触及囊性肿物,囊壁稍厚,有分叶感,表面光滑,活边,与“子”“宫”可分开。
(4)病理检查:镜下检查见肿瘤上皮为单层高柱状能产生粘液的上皮,与宫颈内膜腺上皮相似;有时可见杯状细胞;个别肿瘤与肠粘膜上皮相似。
粘液上皮细胞核小或呈半月状。
约15%~25%的肿瘤内可见间质黄素化。
2.交界性肿瘤:多发生在17~5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岁,其临床表现与上相同。
镜下检查见肿瘤上皮增生,上皮层次可增多,报道有可达三层者。
增生上皮向腔内突起,有的形成“乳”“头”,一般短而粗。
上皮细胞有轻或中度核异型表现,细胞核增大,形状不规则,染色质深,但间质无浸润。
3.粘液性囊腺癌:(1)多发生于40~60岁之间。
(2)症状:自觉腹部增大及腹内有肿块,常有下腹坠胀不适。
肿瘤由于生长迅速及广泛转移,往往出现腹水压迫症状。
压迫横膈时可引起呼吸困难、心悸;压迫膀胱及尿道时,可有尿频、排尿困难及尿潴留;压迫直肠可有大便不畅;压迫髂静脉时,可有下肢水肿等。
(3)体征:“子”“宫”外有肿块,囊性感,但软硬不均,表面凹凸不平,不活动,“子”“宫”直肠凹内可触及不规则、固定、较硬的结节状肿块。
出现腹水时,腹部叩诊有移动性浊音。
(4)病理检查:镜下检查见上皮增生,上皮细胞明显异型性,分裂活跃,间质有明显浸润。
卵巢肿瘤PPT课件

➢ 来源于卵巢表面的生发上皮(体腔上皮)
➢ 最常见的是囊腺瘤
➢ 主要包括 浆液性
良性
粘液性
临界恶性
恶性
浆液性肿瘤
• 浆液性囊腺瘤(serous cystadenoma)
➢概述: ❖ 最常见 ❖ 多发生于20~40岁妇女 ❖ 以单侧居多,也可双侧发生 ❖ 约占卵巢良性肿瘤的25%
➢病理: ❖肉眼观: ❖镜下观:
➢ 概述: ❖多数为囊性,称囊性畸胎瘤 ❖属良性 ❖大多为单侧性 ❖在卵巢生殖细胞瘤中最多见,占卵巢畸胎瘤 的95%以上,占所有卵巢肿瘤的10~20% ❖多发生于生育期妇女
➢ 病理: ❖肉眼观: ❖镜下观:
• 未成熟型畸胎瘤 (teratoma,immature type) ➢概述: ❖恶性肿瘤 ❖此型较少见,仅占卵巢畸胎瘤的1%~3% ❖ 多见于25岁以下的年轻患者 ❖ 5年存活率仅20%
浆液性肿瘤
• 临界恶性浆液性囊腺瘤 (borderline serous cystadenoma) ➢概述: ❖ 约占浆液性肿瘤的10% ❖ 介于良、恶性浆液性囊腺瘤之间 ❖ 属低度恶性 ❖ 预后比浸润癌为好,5年存活率>90% ➢病理: ❖肉眼观: ❖镜下观:
浆液性肿瘤
• 浆液性囊腺癌 (serous cystadenocarcinoma) ➢概述: ❖卵巢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 浆液性肿瘤的40~50% ❖40~60岁妇女为最多 ❖多数为双侧 ❖体积较大 ❖半实质性 ❖5年存活率仅为20~30%
• 卵巢性索间质肿瘤 (Ovarian gonadal sex cord stromal tumor ) ➢概述:
❖本组肿瘤系来源于原始性腺中的性索及间质组织 ❖占卵巢恶性肿瘤的5~8% ❖最常见的是颗粒细胞瘤和泡膜细胞瘤
第四节卵巢囊性肿瘤

右卵巢囊性成熟畸胎瘤
④星花征:其粘稠的油脂物呈现均质密集细小 光点,并伴高回声光点,浮游于无回声区中, 推动和加压时弥散型分布的光点可随之移动。
⑤壁立结节征:肿瘤囊壁可见到隆起的结节高 回声,似乳头状,其后可伴有声影。
⑥多囊征:肿瘤的无回声区内可见到小(子)囊, 即囊中囊的表现。
卵巢成熟畸胎瘤
卵巢成熟畸胎瘤
⑦杂乱结构征:复杂型中,囊内可含有牙齿、 骨组织、钙化及油脂样物质,声像图于无回声 区内见明显增强的光点、光团、光斑,并伴声 衰减或声影,但肿块仍有完整的包膜回声。
⑧线条征:肿瘤无回声区内多条短线状高回声, 平行排列,浮于其中,可随体位移动。
当肿瘤内全为毛发所充满,且油脂物甚少时, 如鸟巢状。声像图表现为仅肿瘤前表面为增强 回声或呈弧形强光带,后方伴声影,肿瘤后壁 及轮廓不清,此种征象超声探测时易漏诊,应 结合临床触诊,仔细观察,与肠气鉴别。
根据超声图像特征,卵巢囊性肿瘤可分以下类型: ①单纯囊肿型(薄壁型、厚壁型、规则型和不规则
型); ②囊内间隔型(薄间隔型、厚间隔型); ③囊内光点型(散在型、分层型); ④囊内光团型(附壁型、悬浮型)。
(左侧卵巢单纯囊肿)
左侧卵巢囊肿、囊内光团型、附壁型
(左侧)卵巢囊肿
卵巢单纯囊肿并坏死钙化
④有时可见有陶氏腔和结肠旁沟少量液性无回声 区.
多囊卵巢声像图示双侧卵巢内有多个圆形无回声区
多囊卵巢
三、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巧克 力囊肿)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ovarian endometriosis cyst)是指具有周期性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 异位到卵巢所形成的囊性病变。囊肿内异位内膜 反复出血,形成含咖啡色粘稠液体,似“巧克力” 又称巧克力囊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卵巢浆液性囊腺瘤与卵巢粘液性囊腺瘤的区别(病理特点方面)
卵巢上皮性肿瘤是最常见的卵巢肿瘤,来源于卵巢表面的上皮(体腔上皮),最常见的是囊腺瘤,主要包括浆液性和粘液性两种。
(一)浆液性肿瘤
1.良性浆液性囊腺瘤(serous cystadenoma)是浆液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浆液性肿瘤的60%,多发生于20~40岁妇女,以单侧居多,也可双侧发生(约占20%)。
病变
肉眼观,多为圆形或卵圆形囊肿,囊内充满稀薄、清亮的浆液,体积大小不一,小者直径仅数厘米,大者可达儿头大或更大,表面光滑,多为单房性,少数可为多房性。
囊内壁光滑为单纯性浆液性囊腺瘤;部分伴有乳头状突起,称为乳头状浆液性囊腺瘤。
镜下,囊壁和乳头间质均由含血管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被覆上皮呈单层低立方状、柱状、纤毛柱状或钉状,核多位于中央,染色质纤细,核仁缺如或不明显,无病理性核分裂像。
有时在囊壁和乳头间质内可见圆形钙化小体(沙粒体)。
2.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borderline serous cystadenoma)约占浆液性肿瘤的10%,其形态结构介于良、恶性浆液性囊腺瘤之间,属低度恶性,预后比浸润癌为好。
病变
肉眼观,与良性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相似,但乳头状突起往往比良性者丰富而广泛,常布满整个囊内表面,双侧发生率较高。
镜下,主要表现为乳头上皮呈2~3层,乳头分支较稠密或有微乳头状突起,核异型和核分裂像易见(每高倍视野不超过1~2个),无间质浸润。
3.浆液性囊腺癌(serous cystadenocarcinoma),约占浆液性肿瘤的30%,为卵巢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半数为双侧性。
患者以40~60岁妇女为最多。
病理变化
肉眼观,多数为多囊性,部分或大部囊内或囊外有乳头状突起,囊内多含混浊液体,乳头状物多为实性菜花状,常侵犯包膜并有出血坏死。
镜下,乳头分支多或呈实心团块,上皮细胞增生多呈3层以上,细胞有明显异型性,核分裂像常见,包膜和间质均有浸润,沙粒体较多见。
根据乳头状结构的分化程度可将其分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3型:①高分化型,多数乳头覆以不典型上皮,呈假复层,有一定的纤细间质;②中分化型,乳头结构仍可见,上皮细胞分化不良,呈多层,核分裂像增多;③低分化型,乳头很少,瘤细胞呈实心片块或条索,偶尔形成腺样结构,瘤细胞有明显异型性,包膜和间质浸润明显。
(二)粘液性肿瘤
1.粘液性囊腺瘤(mucinous cystadenoma)是上皮性肿瘤中较常见的一种肿瘤。
主要来源于卵巢表面上皮,向宫颈内膜上皮分化;另一来源是良性囊性畸胎瘤的单胚叶生长,其上皮和肠上皮相似,并可见杯状细胞。
多发生于30~50岁妇女,多数为单侧,很少为双侧。
肉眼观,囊性肿块大小不一,一般直径15~30cm,甚至50cm以上,小者直径仅1cm。
圆或卵圆形,表面光滑,常为多房性,内含浓稠粘液。
囊内壁光滑,很少有乳头。
镜下上皮为单层高柱状粘液上皮,胞浆含清亮粘液,核位于基底部,大小形状比较一致,染色质纤细,无明显核仁,亦无核分裂像。
间质为纤维结缔组织。
2.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borderline mucinous cystadenoma)亦为低度恶性癌,形态结构介于良、恶性粘液性囊腺瘤之间。
五年存活率为95%~98%。
肉眼观与良性粘液性囊腺瘤无明显区别,但半数病例囊内壁可见乳头和包膜增厚,乳头或为简单分支,但多为生长活跃有复杂纤细分支的乳头。
镜下,上皮高柱状,增生成2~3层,并失去极向,有轻或中度异型性,核分裂像可见。
间质少,但无间质浸润。
良性及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偶尔可自行穿破,使粘液性上皮种植在腹膜上继续生长并分泌粘
液,形成腹膜假粘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
3.粘液性囊腺癌(mucinous cystadenocarcinoma),大部分患者年龄在40~60岁。
病变
肉眼观,肿瘤体积常较大,囊性或囊实性,表面光滑,常与周围器官粘连。
20%为双侧性。
多为多房性伴有实性区域,实性区为灰白色或质松脆的乳头状物,常伴出血坏死。
囊内含有粘血性混浊液体。
镜下,腺体密集,形状不规则,腺体上皮多超过3层,上皮细胞明显异型性,核仁明显,病理核分裂像易见。
间质较少,可见包膜及间质浸润。
根据上皮的分化程度可分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3型:①高分化型,多数呈腺样结构,上皮高柱状,排列成3~4层以上,含较多粘液,常有小乳头,可见一些核分裂像;②中分化型,腺体不规则,间质少,上皮异型性,排列乱,多层,核分裂像增多;③低分化型,腺样结构大部消失,上皮细胞分化差,核异型性明显,有多数核分裂像,常发生出血坏死,偶见粘液上皮。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