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性角膜炎
带状疱疹性角膜炎患者的护理

带状疱疹性角膜炎患者的护理带状疱疹性角膜炎(herpes zoster keratitis)是一种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角膜炎症,常伴随带状疱疹感染而发生。
患者的角膜会出现疼痛、红肿、流泪、视力模糊等症状。
以下是对带状疱疹性角膜炎患者的护理措施:1.提供舒适和安静的环境:确保患者的床位整洁、舒适,并保持室内光线柔和。
避免刺激性强的光线、噪音和其他外界刺激。
2.保持准确的护理记录: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进展和给药情况,以便医护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
3.观察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患者的眼睛的症状和体征,包括疼痛、红肿、流泪、视力模糊等。
如果出现病情恶化的征象,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4.促进眼睛的保护和恢复:带状疱疹性角膜炎会导致角膜破损和视力损害,因此需要保护患者的眼睛,避免进一步的伤害。
可帮助患者戴上眼罩,并提醒他们避免揉眼、摩擦眼睛等行为。
5.遵循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开具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案。
护理人员需要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并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6.保持眼部清洁:帮助患者清洁眼部,包括使用生理盐水、洁净纱布或棉签轻轻擦拭眼睛。
在清洁时要避免直接接触眼球,以免引起二次感染。
7.教育患者及家属: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关于带状疱疹性角膜炎的相关知识,如疾病的病因、传播途径、预防方法等,同时指导患者及家属在家中的护理方法。
9.饮食护理: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增加热量和蛋白质的摄入,以提高患者的营养水平。
同时,避免辛辣食物和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眼部不适和炎症。
11.搭建康复平台:患者康复后常常需要进行一些康复训练,如眼睛的视力训练、眼部肌肉的锻炼等。
护理人员可以引导患者积极参与康复活动,并鼓励通过按摩、物理治疗等方法帮助患者恢复视力。
带状孢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82 64则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
3 讨论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属于呼吸系统的重危疾病,肺部功能障碍,肺组织病变,引起通气量、肺容量减小;通气/血流比失调引发肺动脉样分流,导致缺氧或CO2潴留,临床治疗困难,病死率高达50%以上[4]。
对于该病的治疗,需要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与有效通气量,纠正低血氧症状,改善酸碱失衡、心力衰竭、心律紊乱等并发症,结合血气分析、临床症状等因人制宜[5]。
目前,治疗重症患者的手段主要为常规治疗结合双水平正压通气疗法。
罗滨等采用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急性肺损伤患者后,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6]。
SaO2是呼吸循环的生理参数,测定SaO2可对肺的氧合及血红蛋白携氧能力进行评估。
正常人体动脉血氧饱和度约为98%。
PaO2是缺氧的敏感指标,其值下降会出现肺部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
PaCO2是衡量肺泡通气情况、反映酸碱平衡中呼吸因素的重要指标。
在呼吸性酸中毒时PaCO2>50mmHg。
通过检测以上指标发现,治疗组患者呼吸频率、SaO2等基本恢复正常,酸环境改善,治疗效果显著(P<0.05)。
综上说明,对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双水平正压通气疗法,可显著降低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8.[2] 施炜,熊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5):625-626.[3] 屈东明,粱宪梅,周斌,等.双水平正压通气在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治疗评价[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9):1555-1556. [4] 范少华,谢锐威,李小芳.全程护理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心衰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11):1449-1450.[5] 邵红艳,林兴凤.循证护理在机械通气患者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10,45(9):797-798.[6] 罗滨,张卫星,扶志敏,等.双水平正压通气对急性肺损伤患者血气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9,16(6):454-458.·临床研究·带状孢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富莉莉(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上海 200333)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使用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
自体血清联合抗病毒药物等治疗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

Observation of curative effect of herpes zoster virus keratitis treated with autologous serum combined with antiviral drugs
Chen Qin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Affiliated People's Hospital of Jiangsu University,212002)
1 一般治疗与方法
1.1 一般治疗
随 机 收 集 本 院 自 2013 年 1 月 起 至 2015 年 4 月间经门诊及病房确诊收治的 40 例带状疱疹毒性角膜炎作为研究对象,将 其分为对照组(n=20)与观察组(n=20)。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在就诊前均未采取过 任何治疗,且表现为上眼睑或前额部有集 簇的透明水疱、其同侧眼部有结膜充血及 水肿、合并角膜炎,为典型的带状疱疹性 角膜炎。其中共有男 23 例,女 17 例,年 龄范围为 30-74 岁,平均年龄(52.81±5.88) 岁。 所 有 患 者 均 知 情 且 同 意 本 次 研 究, 经 核 实, 两 组 患 者 基 线 资 料 无 显 著 差 异 (P>0.05),具有可比性。
[Keywords] autologous serum; herpes zoster virus keratitis; combined therapy
在眼部疾病之中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 炎是较为严重的一种,其主要是由于水痘 带疱状病毒感染三叉神经中的半月神经或 者三叉神经的第一支。除了对患者造成眼 睑皮肤的伤害以外,还有 50% 以上的患者 可能性合并出现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以 及眼肌麻痹等症状 [1]。一旦错过最佳的治 疗时间或处理措施不得当,就会为患者遗 留下较为严重的后遗症,轻则影响视力, 重则失明。而在常规临床治疗带状疱疹病 毒性角膜炎中,为了应对疾病导致的疼痛, 一般采取的是局部与全身的抗炎、抗病毒 及营养神经等治疗。本次研究,通过在常 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自体血清滴眼治疗, 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带状疱疹性角膜炎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如何治疗带状疱疹性角膜炎?
如何治疗带状疱疹性角膜炎? 抗病毒药物
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以控 制病毒感染。
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能有效减轻症状。
如何治疗带状疱疹性角膜炎? 止痛药
可使用非处方止痛药缓解疼痛和不适。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推荐合适的药物。
如何治疗带状疱疹性角膜炎? 定期复查
带状疱疹性角膜炎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带状疱疹性角膜炎? 2. 谁容易患上带状疱疹性角膜炎? 3. 何时应就医? 4. 如何预防带状疱疹性角膜炎? 5. 如何治疗带状疱疹性角膜炎?
什么是带状疱疹性角膜炎?
什么是带状疱疹性角膜炎?
定义
带状疱疹性角膜炎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 )引起的一种眼部感染,通常发生在曾经感染过 水痘的个体中。
何时应就医?
长期不适
如症状持续超过几天仍未缓解,建议尽早就医。
早期干预可以降低并发症风险。
何时应就医?
定期检查
有带状疱疹病史的患者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
早期发现潜在问题可以有效预防严重后果。
如何预防带状疱疹性角膜炎?
如何预防带状疱疹性角膜炎? 接种疫苗
接种水痘和带状疱疹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感染 风险。
因此,类似的既往病史是一个重要的风险因 素。
谁容易患上带状疱疹性角膜炎? 其他因素
压力、疲劳、感染等因素也可能促使病毒复 发。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降低复发风险。
何时应就医?
何时应就医?
症状加重
如果出现剧烈眼痛、视力急剧下降或眼部红肿加 重,应尽快就医。
这些症状可能意味着角膜受损,需要专业治疗。
患者需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的变化和治疗效果 。
带状疱疹性角膜炎护理查房PPT

疼痛管理措施
评估疼痛程度:采用适当的评估工具,如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等 物理治疗:采用冷敷、热敷、按摩等物理治疗方法,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减轻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疼痛耐受性
感谢观看
汇报人:
疼痛管理技巧指导
疼痛评估: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和 性质,为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提供 依据。
非药物治疗:采用冷敷、热敷、按 摩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减轻疼痛不 适。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药物治疗:遵医嘱使用止痛药、消 炎药等药物,缓解疼痛症状。
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安 慰,减轻疼痛带来的心理压力。
心理调适方法介绍
保持积极心态:鼓励患者保持乐观、 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和治疗过程
放松技巧:教授患者一些放松技巧, 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以缓解 紧张和焦虑情绪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寻求支持:建议患者与家人、朋友 或专业人士交流,分享感受和困惑, 获得情感支持和建议
规律作息:建议患者保持规律的作 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 身体恢复和心理健康
临床表现及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眼部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等 诊断依据: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辅助检查:角膜荧光素染色、血清学检查等 鉴别诊断:与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细菌性角膜炎等疾病相鉴别
并发症及风险
并发症:结膜炎、角膜炎、虹膜炎等 风险:视力下降、失明等
护理评估与诊断
社会支持:利用 社会资源,为患 者提供康复指导 和帮助,促进社 会融入
带状疱疹性角膜炎的科普知识PPT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带状疱疹性角膜炎? 2. 谁会受到影响? 3. 何时就医? 4. 如何预防? 5. 如何治疗?
什么是带状疱疹性角膜炎?
什么是带状疱疹性角膜炎?
定义
带状疱疹性角膜炎是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引起的角膜炎症。
这种病毒在感染后潜伏于神经细胞中,可能在免 疫力下降时复发,导致带状疱疹及角膜炎。
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充足的睡眠也能帮助提高免疫 力。
如何预防?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特别是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 ,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早期发现和处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
如何治疗?Biblioteka 如何治疗?抗病毒药物
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 能够有效控制病毒感染。
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可显著缩短病程,减少并发 症。
早期诊断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何时就医?
急性状况
如果出现剧烈疼痛、视力急剧下降等情况,应立 即就医。
及时处理可以挽救视力,防止严重后果。
如何预防?
如何预防?
疫苗接种
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减少 复发率。
建议50岁以上人群接种,特别是有带状疱疹病史 者。
如何预防?
提高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和适当锻炼,有 助于增强免疫系统。
什么是带状疱疹性角膜炎?
病因
带状疱疹性角膜炎通常源于带状疱疹的复发,病 毒通过眼部神经影响角膜。
主要的诱因包括免疫系统减弱、压力、疾病等。
什么是带状疱疹性角膜炎?
病理机制
病毒感染后,导致角膜上皮细胞破坏和炎症反应 ,可能引起疼痛、视力模糊等症状。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角膜疤痕或失明。
局部点用更昔洛韦凝胶治疗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47例效果观察

局部点用更昔洛韦凝胶治疗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47例效果
观察
张志明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年(卷),期】2014(008)003
【摘要】目的观察局部点用更昔洛韦凝胶治疗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93例患者进行分组,滴眼液组给予局部点用更昔洛韦滴眼液,凝胶组给予局部点用更昔洛韦凝胶,均治疗7d后对比临床疗效和复发情况.结果凝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3.62%.明显高于滴眼液组78.26% (P<
0.05);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凝胶组复发率4.26%(2/47)明显低于滴眼液组19.57%(9/46) (P<0.05).结论局部点用更昔洛韦凝胶在治疗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效果方面优于局部点用更昔洛韦滴眼液,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对作用机制继续探讨和推广使用.
【总页数】2页(P131-132)
【作者】张志明
【作者单位】454000 河南省焦煤集团中央医院眼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加减龙胆泻肝汤联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疗效观察 [J], 时伟红
2.更昔洛韦凝胶治疗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 [J], 钟德斌;赵丽娜
3.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行重组人干扰素(IFN)滴眼液联合更昔洛韦凝胶治疗的效果观察 [J], 朱丽媛;李斌;孔宁
4.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行重组人干扰素(IFN)滴眼液联合更昔洛韦凝胶治疗的效果观察 [J], 朱丽媛;李斌;孔宁;
5.阿昔洛韦滴眼液与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在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J], 赵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

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病毒性角膜炎治疗病毒性角膜炎是眼科常见病,起病急,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对视力损害较大,是临床常见致盲性眼病,其复发率与致盲率均居角膜病之首位。
临床上以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最为常见。
一、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的角膜感染,其发病和致盲率均占角膜病首位。
此病多为HSV-I型感染,但HSV-II型亦可引起本病。
(一)临床表现1.患者多为复发性感染病例。
原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常在幼儿阶段,多表现为急性滤泡性结膜炎。
2.过劳、饮酒、目光暴晒、紫外线照射、角膜创伤、发热以及免疫功能低下为常见的复发诱因。
3.患眼有刺激症状及视力障碍。
4.角膜病变可表现为树枝状、地图状溃疡灶,或盘状基质炎病灶。
前房一般无渗出物,重症病例可出现灰白色稀淡积脓。
角膜病灶区知觉减退。
如无合并细菌感染,溃疡面一般较洁净而无分泌物粘附。
反复发作的病例,常有新、旧病灶并存。
旧病灶呈不同程度的瘢痕性浑浊,常有新生血管。
新病灶可为浸润灶,亦可与溃疡灶并存。
(二)诊断1.有复发感染病史,可有感冒发热、过劳、饮酒等诱因。
2.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可以做出诊断。
3.如有条件可进行实验室检查,有助于病原学诊断,如角膜上皮刮皮发现多核巨细胞、病毒包涵体或活化性淋巴细胞;角膜病灶分离培养出单纯疱疹病毒;酶联免疫法发现病毒抗原;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查到病毒核酸等。
(三)治疗1.治疗方案及原则为抑制病毒复制,防止复发,减少瘢痕形成。
2.抗病毒药物治疗选用对DNA病毒敏感的药物,如0.1%无环鸟苷、0.05%环孢苷、0.1%碘苷、1%三氟胸腺嘧啶核苷等眼药水,白天频滴患眼,1~2小时滴眼1次,睡时涂抗病毒眼膏。
必要时口服无环鸟苷片剂。
3.非溃疡性盘状角膜炎病例,应联合滴用糖皮质激素类眼药水。
4.如出现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葡萄膜炎时,应适当使用散瞳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表现
其角膜炎的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表层粗点状角膜炎:
是带状疱疹性角膜性角膜炎的最早期表现,在皮疹出现后数 天内发生。角膜表面呈现粗大的、略高出角膜表面的混浊点, 多发生于角膜周边部,表面常附有黏性分泌物,对荧光素呈现 不规则着色,虎红染色更为明显,脱落后不形成溃疡。这些不 规则的混浊点是混浊的上皮细胞聚集而成,可能是病毒侵犯的 结果,也可能是病毒在上皮细胞内繁殖的结果。有的病例可在 其细胞核内查到病毒包涵体。
症状体征
(1)表层粗点状角膜炎:是带状疱疹性角膜炎的最早期表现在 皮疹出现后数天内发生角膜表面呈现粗大的略高出角膜表面的 混浊点多发生于角膜周边部表面常附有黏性分泌物对荧光素呈 现不规则着色虎红染色更为明显脱落后不形成溃疡这些不规则 的混浊点是混浊的上皮细胞聚集而成可能是病毒侵犯的结果也 可能是病毒在上皮细胞内繁殖的结果有的病例可在其细胞核内 查到病毒包涵体。
带状疱疹性角膜炎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复发感染所致病毒潜伏于三叉神经节中当机体细胞免 疫功能下降或在其他外界刺激诱导下病毒即被激活繁殖而发病 有免疫缺陷的病人例如艾滋病患者细胞移植患者以及有癌症病 史近期手术史外伤史患者也容易使潜伏在机体内的VZV复发感 染。
基本概念
眼部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ophthalmicus)可合并眼睑炎结膜 炎、角膜炎、巩膜炎葡萄膜炎、视网膜病变(急性视网膜坏死)、 视神经炎眼肌麻痹等。其中60%可发生带状疱疹性角膜炎 (herpes zoster keratitis),造成角膜瘢痕严重影响视力。近来有 逐渐增多的倾向,值得警惕。
病因
水痘病毒和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and herpes zoster virus, VZV)为同一种病毒。机体免疫状态不同可导致水痘或带状疱疹 两种疾病。机体初次感染VZV后,病毒潜伏于1个或多个脊神经 节的神经细胞内或脑感觉神经节的细胞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 时,病毒再次活化,沿感觉神经纤维下行至皮肤,在某一感觉 神经与眼的区域增殖,发生带状疱疹,以三叉神经第1支分布 区域最多见。
临床表现
(4)黏斑性角膜炎(mucous plaque keratitis):
是一种慢性角膜炎的特殊类型,大约5%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出 现此种角膜病变。其发病时间差异很大,从出疹后7天至3年均 可出现,但多数在2~7个月出现。其典型改变为角膜表面由微 隆起的黏液物质构成的斑点状病灶,有时可出现线状或树枝状 病变,边缘清楚,通常是多发性的,可出现于角膜表面的任何 部位,其大小和形状每天都可改变。乙酰半胱氨酸可将其溶解。 荧光素呈中等着色,虎红染色鲜艳。
临床表现
(2)上皮下浸润及钱币状角膜炎: 表层点状角膜炎可在几天之内自行消退,有的很快互相结合 形成上皮下浸润,并进一步形成钱状角膜炎(nummular keratitis)。 后者被认为是带状疱疹性角膜性角膜炎的典型病变。 (3)假树枝状角膜炎: 伴随于眼带状疱疹出现的树枝状角膜炎,因其形态和HSV性 树枝状角膜炎极为相似。其主要区别是: 其角膜病变轻微,略高起于角膜表面,轻、中度荧光素染色, 而不像HSK呈沟状凹陷,染色明显;其树枝状病变的末端不像 HSK那样有球形膨大(terminnal bulb),故称为假树枝状角膜炎 (pseudodendritic keratitis)而加以区别。
症状体征
1、全身表现 带状疱疹的前驱症状包括全身不适发热寒战及 沿神经皮肤分布区疼痛皮肤发生线状排列的小水疱;伴发神经痛 从麻刺感到极度持续疼痛皮疹延续数月神经痛可延续数年带状 疱疹与HSV不同可以侵犯真皮水疱治愈后残留永久性瘢痕。2、 角膜表现 眼带状疱疹中大约有60%可引起角膜病变VZV对三叉 神经第1支极易侵犯角膜炎的发生多在皮疹出现以后发生尤其 是鼻尖或鼻翼出现带状疱疹为鼻睫状支神经受侵犯的征兆随后 必发生角膜炎与虹膜炎其角膜炎的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 种类型:
(2)上皮下浸润及钱币状角膜炎:表层点状角膜炎可在几天之 内自行消退有的很快互相结合形成上皮下浸润并进一步形成钱 状角膜炎(nummular keratitis)后者被认为是带状疱疹性角膜炎的 典型病变。
症状体征
(3)假树枝状角膜炎:伴随于眼带状疱疹出现的树枝状角膜炎 因其形态和HSV性树枝状角膜炎极为相似其主要区别是:其角 膜病变轻微略高起于角膜表面轻中度荧光素染色而不像HSK呈 沟状凹陷染色明显;其树枝状病变的末端不像HSK那样有球形膨 大(terminnal bulb)故称为假树枝状角膜炎(pseudodendritic keratitis)而加以区别
流行病学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 约有20%以上的人一生中会感染VZV,而其中大约又有20%的人 再次感染。85岁以上的人群中每1000人中就有500人感染VZV, 其中有10人再次复发感染。因此发现随年龄增加,免疫力下降, 带状疱疹发病率增加。Hone Simpsom报告,带状疱疹发生率在 20~49岁相对平稳。每年在1000人中有3例发病,而在80~89 岁人群发病率达到高峰,每1000人中有10例。高年龄组发病率 可能与细胞免疫反应下降有关。
预后
预后良好。
预防
提高自身免疫力。
名词解释
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角膜炎症。感染后病毒潜伏于三叉神经节 中,当机体细胞免疫低下或外界刺激诱导下,病毒即被激活、 繁殖而发病,多在面部皮疹出现后随即出现角膜炎症。可有剧 烈的三叉神经痛、头痛、恶心及发热等症状。治疗以散瞳、应 用抗病毒药物及抗生素和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为主。
带状疱疹性角膜炎
大头医生
编辑整理
英文名称
herpes zoster keratitisherpes zoster keratitis
类别
眼科/角膜病/感染性角膜病/病毒性角膜炎
ICD号
H16.1
概述
眼部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ophthalmicus)可合并眼睑炎、结 膜炎、角膜炎、巩膜炎、葡萄膜炎、视网膜病变(急性视网膜坏 死)、视神经炎、眼肌麻痹等。其中60%可发生带状疱疹性角膜 炎(herpes zoster keratitis),造成角膜瘢痕,严重影响视力。近 来有逐渐增多的倾向,值得警惕。
流行病学
研究表明,老年人患带状疱疹后,在皮肤疱疹溃破后的最初5 天里几乎不发生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而正常的细胞免疫反应 在3天内就已经发生了。 许多研究统计表明,带状疱疹眼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受累者 可占9%~16%。还有的统计结果可高达56%,有50%~72%的眼 周带状疱疹病人导致眼部病变,其中大部分可导致严重的视力 丧失和慢性病程。
发病机制
是下列某一种因素或共同作用的结果: 1.病毒对角膜的直接侵犯。 2.宿主对完整病毒或病毒抗原在角膜内发生炎性反应。 3.机体对改变了的自身组织发生自体免疫反应。 4.由于角膜知觉减退,眼睑异常及角膜表面泪液膜改变,发 生继发性改变。
临床表现
1.全身表现 带状疱疹的前驱症状包括全身不适、发热、寒战 及沿神经皮肤分布区疼痛,皮肤发生线状排列的小水疱;伴发 神经痛,从麻刺感到极度持续疼痛。皮疹延续数月,神经痛可 延续数年。带状疱疹与HSV不同,可以侵犯真皮,水疱治愈后 残留永久性瘢痕。
并发症
角膜溃疡,前房积脓以及虹膜萎缩等。
实验室检查
1.上皮刮片 急性期进行结膜及角膜上皮刮片查巨噬细胞及核 内嗜酸性包涵体,但不能和HSV相区别。 2.病毒分离 必要时从结膜囊内和取皮肤水疱内液体作病毒分 离。兔角膜接种不致病,此点可与HSV相鉴别。 3.血清中和抗体的测定 病后4天可测出,2周达高峰,1年后 降至不能检出的水平。 4.荧光素标记抗体染色技术 取病变角膜上皮刮片,直接用荧 光素标记抗体染色检查,可证明被感染的细胞内有病毒感染。
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不很清楚,可能与泪液膜异常、角膜感觉神经麻痹及 眼睑闭合不全等因素有关。 (5)神经麻痹性角膜炎(neuroparalytic keratitis): 在剧烈的三叉神经痛的同时,角膜感觉全部消失,病愈后可 延续数月至1年之久,甚至长期不恢复。长期感觉障碍大约有 9%的患者可引起神经营养性角膜炎的发生。严重者可导致角膜 溃疡、继发细菌感染,出现角膜脓肿或前房积脓。 (6)盘状角膜基质炎: 数月后上皮下浸润可向基质深部发展,形成富于新生血管的 角膜基质炎或盘状角膜基质炎。
2.盘状角膜基质炎 主要应用糖皮质激素(0.1%地塞米松、0.1% 氟米龙)滴眼,或结膜下注射。滴眼以能控制症状的最低浓度、 最少滴眼次数为原则。 3.角膜葡萄膜炎或虹膜睫状体炎 除阿托品散瞳及糖皮质激素 外,还应口服吲哚美辛等非甾体激素消炎剂,长期局部和全身 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抑制免疫反应,促使病情恶化或病毒扩散, 故必须慎用。
发病原因
带状疱疹性角膜炎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水痘病毒和带状疱 疹病毒(varicella and herpes zoster virusVZV)为同一种病毒机体免 疫状态不同可导致水痘或带状疱疹两种疾病机体初次感染VZV 后病毒潜伏于1个或多个脊神经节的神经细胞内或脑感觉神经 节的细胞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再次活化沿感觉神经纤维 下行至皮肤在某一感觉神经与眼的区域增殖发生带状疱疹以三 叉神经第1支分布区域最多见。
本病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复发 感染所致,病毒潜伏于三叉神经节中。
病因
当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或在其他外界刺激诱导下,病毒即被 激活、繁殖而发病。有免疫缺陷的病人,例如艾滋病患者、细 胞移植患者,以及有癌症病史、近期手术史、外伤史患者,也 容易使潜伏在机体内的VZV复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