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

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
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

“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

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8年度

定向项目申报指南

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要求,科技部启动了“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青藏高原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有关精神,落实中央1号文件、涉藏工作座谈会等重大工作部署。围绕牦牛绿色养殖技术体系、新型繁育技术体系、主要疫病综合防控技术集成与健康养殖及产品安全保障、提升传统乳肉制品的生产工艺与质量、天然草地保护与合理利用,饲草料增产增效与有效供给、特色家畜改良与健康养殖、绿色畜产品加工与提质增效、青藏高原社区牧业文化传承与发展理念等重点任务开展科研攻关和集成应用示范,为提升青藏高原社区牧区生态环境友好、提高牦牛养殖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以及国家生态社会经济安全可持续发展提供

科技支撑。

本专项2018年拟支持定向项目2个,项目执行期3年,国拨经费总概算约0.26亿元。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要求以项目为单元进行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研究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6个,每个课题参与单位不超过5家(含承担单位)。具体指南内容如下:

1. 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

1.1 青藏高原牦牛高效安全养殖技术应用与示范

研究内容:通过对营养调控、饲养模式等综合技术集成创新,建立牦牛高效、绿色养殖技术体系;集成创新牦牛、犏牛繁殖调控等技术,建立新型繁育技术体系;通过主要疫病综合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保障牦牛健康养殖与产品安全;创新和优化加工关键技术,改进牦牛传统乳肉制品的生产工艺与质量标准。通过以上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提高牦牛养殖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依托牦牛养殖企业、合作社等,建立高效安全的牦牛养殖繁育技术体系8~10套;建立牦牛畜产品加工工艺与技术体系6套以上;在青藏高原建立示范场、养殖基地10个以上,示范规模5万头以上;通过集成与示范,示范场、示范基地牦牛养殖综合效益提升15%以上;通过乳肉制品加工关键技术集成与创新,牦牛畜产品增值15~20%。【预期性指标】提高母牛繁殖成活率10%以上;犊牛成活率达到90%以上;育肥牦牛增重效果提高10%以上;培训牦牛养殖一线生产技术人员1500~2000人,技术辐射我国20万头牦牛养殖。

拟支持项目数:1个。

有关说明:由青海省科技厅、西藏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1.2 青藏高原社区生态畜牧业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

研究内容:开展青藏高原社区天然草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技术

研究与示范;开展青藏高原社区饲草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开展以社区主导畜种选育与健康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完善青藏高原社区绿色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青藏高原畜牧文化传承与发展理念,强化带头人和社区新型农牧民培养,加强农牧民培训,提升社区牧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生产效益。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形成放牧制度优化模式4~5个;优质饲草产量提高15%以上;主导家畜选育后代产肉性能比选育前提高5%左右,优质奶用犏牛产奶量比牦牛提高100%以上,项目区家畜繁殖成活率提高5%,冬春死亡率降低50%;开发高原特色畜产品3~5种,提升畜产品附加值30%以上,形成营销模式2~3个;【预期性指标】形成青藏高原畜牧业发展理念研究报告1份;发表论文25~30篇,申报专利6~8个,培养农牧民技术骨干20~25人,培养社区带头人5~8名,新型牧民12~15名,培训农牧民1500人次。

拟支持项目数:1个。

有关说明:由西藏自治区科技厅、青海省科技厅组织申报。

“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8年度定向

项目指南编制专家组名单

序号姓名单位职称

1 陈焕春华中农业大学教授

2 侯水生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所研究员

3 李铁军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

4 周继勇浙江大学教授

5 沈建忠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6 刁其玉中国农科院饲料所研究员

7 林祥梅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8 王笑梅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

9 朱鸿飞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

10 朱明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员

11 刘忠宽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研究员

12 孙皓北京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员

“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

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8年度定向

指南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申报项目须符合以下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1. 推荐程序和填写要求

(1)由指南规定的推荐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出具推荐函。

(2)申报单位同一项目须通过单个推荐单位申报,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

(3)项目申报书内容与申报的指南方向基本相符。

(4)项目申报书及附件按格式要求填写完整。

2. 申报人应具备的资格条件

(1)项目及下设课题负责人应为1958年1月1日以后出生,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

(2)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重点专项的项目(课题)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受聘单位提供全职受聘的有效证明,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

受聘单位和境外单位同时提供受聘的有效证明,并随纸质项目申报书一并报送。

(3)项目(课题)负责人限申报1个项目(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以下简称“改革前计划”)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项目(课题)。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含任务或课题)不得参与申报项目(课题)。

(4)特邀咨评委委员不能申报项目(课题);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或本年度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不能申报该重点专项项目(课题)。

(5)在承担(或申请)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没有严重不

良信用记录或被记入“黑名单”。

(6)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课题)。

3. 申报单位应具备的资格条件

(1)在中国境内登记注册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法人单位。政府机关不得作为申报单位进行申报。

(2)注册时间在2016年11月30日前。

(3)在承担(或申请)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没有严重不良信用记录或被记入“黑名单”。

4. 本重点专项指南规定的其他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6个,每个课题参与单位不超过5家(含承担单位)。

本专项形式审查责任人:孙康泰葛毅强

畜禽养殖场免疫程序

畜禽养殖场养殖档案 单位名称:银川金顺友农林牧业有限公司 动物防疫合格证编号:GB/T2260-2007502140017 畜禽种类:肉牛

(一)畜禽养殖场平面图

(二)金顺友肉牛养殖厂免疫程序 日龄疫苗名称剂量免疫方式备注 4月龄口蹄疫疫苗1ML/头注射 10月龄口蹄疫疫苗2ML/头注射 16月龄口蹄疫疫苗2ML/头次注射 22月龄口蹄疫疫苗2ML/头次注射加强免疫(三)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记录 开始使用时间投入产品 名称 生产厂家 批号/ 加工日期 用量 停止使用 时间 备 注 2015年1月碳酸氢钠1% 2015年10月2015年2月1日伊维菌素1‰2015年2月8日2015年2月20日伊维菌素1‰2015年2月27日2015年11月1日伊维菌素1‰2015年11月7日 2015年11月16日伊维菌素1‰2015年11月23 日 注:1、养殖场外购的饲料应在备注栏注明原料组成。 2、养殖场自加工的饲料在生产厂家栏填写自加工,并在备注栏写明使用的药物饲料添加剂的详细成分。

(四)消毒记录 日期消毒场所消毒药名称用药剂量 消毒 方法操作员签字 2015年6月1日圈舍强力消毒粉1200ml 喷洒2015年6月16日圈舍强力消毒粉1200ml 喷洒2015年7月1日圈舍白灰500公斤执洒2015年7月16日圈舍强力消毒粉1200ml 喷洒2015年8月1日圈舍强力消毒粉1200ml 喷洒2015年8月16日圈舍强力消毒粉1200ml 喷洒2015年9月1日圈舍强力消毒粉1200ml 喷洒2015年9月16日圈舍强力消毒粉1200ml 喷洒2015年10月1日圈舍强力消毒粉1200ml 喷洒2015年10月16日圈舍强力消毒粉1200ml 喷洒2015年11月1日圈舍强力消毒粉1200ml 喷洒2015年11月15日圈舍强力消毒粉1200ml 喷洒注:1、时间:填写实施消毒的时间。 2、消毒场所:填写圈舍、人员出入通道和附属设施等场所。 3、消毒药名称:填写消毒药的化学名称。 4、用药剂量:填写消毒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浓度。 5、消毒方法:填写熏蒸、喷洒、浸泡、焚烧等。

动物疫病实施方案

乡镇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臵”的方针,认真落实动物防疫目标责任制,以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年病、猪瘟、鸭瘟、鸡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为重点,积极推行以强制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确保动物防疫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有效促进全乡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1、疫情控制目标: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年病、猪瘟、鸭瘟、鸡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情,力争疫情不发生,确保有疫不扩散,其他动物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2、免疫密度要求: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年病、猪瘟免疫密度达到100%;鸡新城疫、鸭瘟免疫密度规模养殖场达到100%,散养户达到95%以上。 3免疫质量目标: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年病、猪瘟、鸭瘟、鸡新城疫等六种疫病群体有效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其他动物群体有效免疫保护率达到省级规定标准。 4、免疫标识及免疫档案:档案填写规范,标识佩带率达到100%,免疫档案建档率达到100%。 5、动物免疫档案网络平台填报:网络填报工作,与纸质免疫档案相符。 三、春秋集中免疫时间安排 春季集中免疫工作从2011年3月10日开始至2011年4月25日结束,秋季集中免疫工作从2011年9月10日开始,到2011年10月25日结束,集中免疫完成后上报免疫注射统计表(表11-表12)。实行月月补免工作,每月31日前上报补免报表,2011年6月30日和2011年12月15日前分别报送半年工作报表及全年工作报表(表1-表7)。 四、抓好组织工作,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1、抓好组织工作 坚持“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原则,做到应免尽免,不留死角,建立有效免疫屏障。乡镇要认真组织召开春秋防疫工作会议,逐级签订工作责任制,明确工作目标及任务。做好村防疫员的动员和培训工作,把动物防疫工作任务和责任落实到人。 2、落实防疫经费,确保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制定2012年动物防疫工作经费计划,落实好防疫专项经费,确保疫苗配套、疫苗监测、免疫反应处臵、防疫员补贴、培训及其他应急物资储备等工作经费的落实到位,为动物防疫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各项任务的完成提供保障。 3、开展集中免疫与常年补针 疫苗、防疫物资到位后,各乡镇尽快组织开展免疫工作。一是做好疫苗、物资发放登记,建立疫苗发放登记台帐。对 有疫苗保存条件的乡村,可一次性领取疫苗,不具备保存条件的随时使用随时领取,确保疫苗质量;二是加强家禽规模养殖场的监督和指导。有条件开展自行免疫的畜禽养殖场,可在乡镇畜牧兽医站领取疫苗,按照疫苗程序进行免疫,不具备条件的由片区防疫人员负责免疫;三是对散养畜禽开展集中普遍免疫,对新增补栏畜禽进行健康检查,有病、有孕的畜禽暂不免疫,病愈、分娩后实施补免。免疫中做到注射部位准确,疫苗剂量足,不打空针、飞针,确保免疫质量。免疫接种后祝福畜主加强饲养管理,发生免疫副反应时应及时报告,以便及时处理;四是做好免疫标识佩带工作。凡是免疫过的牲畜一律实行佩带标识,未经免疫的不能佩带标识;五是做好免疫档案登记工作。畜禽免疫后档案的填写要求及时做好免疫记录,如免疫时间、免疫动物、疫苗名称、免疫数量等,登记内容必须准确无误;六是实行

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

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会昌县妇幼保健院检验科

目录 1、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规程 2、感染性材料的实验操作规程 3、仪器设备的使用规程 4、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规范 5、实验室消毒规程 6、废弃物的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7、尖锐器具的安全操作规程 8、紧急情况处理规程及应急预案 9、生物安全柜操作规程 10、样本分离操作规程

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规程 1、目的 有效地针对科室进行全面的生物安全管理,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2、范围 适用于生物安全专业实验室。 注(1)、本实验室除HIV初筛实验室为二级生物实验室外,其他实验室均为一级生物实验室。 (2)、本实验室成立了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由7人组成。 3、职责 、中心主任为实验室生物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的运行。 、技术负责人负责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的安排。 、质管科、检验科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具体工作。 4、工作程序 、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组成 4.1.1、中心主任任指定管理委员会主任。 4.1.2、经年度考核,从科室成员中选拨具有高度责任心和实验室知识的技术骨干,由中心主任命为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安全成员。由7人组成。管理委员会成员任期一年,任期中出现特殊情况中心主任可对之罢免。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维护和检查 4.2.1、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指定针对安全操作和安全装备的检查方案,至少每年检查一次。 4.2.2、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建立安全清单,为回顾性检查提供资料并进行记录,形成《安全记录》。 4.2.3、对危险品、危险区进行鉴定并加以标志。

4.2.4、实验室应按规定及时报告所有的事件和潜在的危险因素。 4.2.5、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并对各种紧急情况下应急措施进行培训。 4.2.6、若发生职业暴露应及时报告科主任和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人员。 、警告标记和标签的建立。 4.3.1、对不同危险程度的实验工作区进行标志。 4.3.2、对高度危险性区域要张贴危险公告。 4.3.3、装存危险物质的容器必须贴上标签,其内容应详细。 5、安全操作规程 、生物安全实验室个人防护规程 5.1.1、生物安全实验室个人防护物品使用 在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时必须使用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在离开实验室前必须脱掉并洗手。更换下来的防护服、手套、口罩和鞋套要先经高压灭菌后再行清洗或废弃,眼镜和面罩用适当的消毒剂浸泡后清洗。 1、实验防护服 应选用长袖、后开口、在袖子和前襟部位衬有塑料防渗透材料的防护服,并定期更换以保持清洁。当防护服被危险材料污染时应立即将防护服内面向外反卷脱下,把污染处包在里面放入高压消毒锅。 2、手套 应选用乳胶或乙烯基手套,保证所戴手套无漏损,大小合适,可完全遮住手及腕部,如必要可覆盖实验防护服的袖子。每次操作完成或中间离开实验室时都要换掉手套,在手套破裂或怀疑内部受污染时要及时更换,用过的手套和污染物放在一起处理。在生物安全柜中操作时手套若被严重污染应在安全柜内摘掉手套放入污染物收集袋中。摘手套时应内面向外反卷脱下。本文来自检验地带网 3、鞋 最好选用防渗透的鞋套,用后高压灭菌废弃。或选用可消毒的包住脚面的鞋,用后消毒清洗。

规模养猪场中常用的18种疫苗及免疫程序

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免疫程序应根据猪场猪瘟的流行与发生情况和母源抗体水平等因素而制定。同时,应加强环境、猪舍的消毒卫生,以减少或杜绝猪瘟强毒的污染。 2.猪伪狂犬病疫苗 ⑴灭活疫苗。用猪伪狂犬病病毒鄂A株接种金黄地鼠肾成纤维细胞细胞单层,收获后,经甲醛溶液灭活,加油佐剂乳化制成的灭活疫苗。该疫苗的免疫期为6个月。采用颈部肌肉注射。 免疫程序:①育肥仔猪断奶时每头3毫升;②种用仔猪断奶时每头接种3毫升,间隔28~42日,加强免疫接种1次,每头5毫升。以后每隔半年加强免疫接种1次;③妊娠母猪,产前1个月加强免疫接种1次。

⑵弱毒活疫苗。猪伪狂犬病弱毒活疫苗是利用匈牙利的 Barth-K61毒株或罗马尼亚的布加勒斯毒株,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制成的冻干活疫苗。国内外都有相应的产品。采用肌肉注射。 免疫程序:①繁殖母猪在产前1个月接种,注射2毫升;②免疫母猪所产仔猪可在8~10周龄进行接种。后备种猪应在配种前1个月再接种1次;③种公猪每年接种2次。 ⑶基因缺失疫苗。基因工程缺失疫苗的优点是它不仅安全有效而且能够区分免疫接种猪和野毒感染猪,它为该病的控制与净化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4.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 免疫程序: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主要用于初产后备母猪的免疫接种,一般在后备母猪配种前1个月免疫2次,间隔2周。

5.猪流行性脑炎疫苗 免疫程序:种猪于配种前或在蚊虫到来之前(每年的4~5月份)45天,免疫接种2次,间隔2周。经产母猪和种公猪可每年注射1次。 7.仔猪大肠杆菌病K88、K99双价基因工程灭活疫苗 免疫程序:母猪产前2周肌肉注射1次。 8.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灭活疫苗 免疫程序:①商品猪场:妊娠母猪产前1个月颈部皮下注射疫苗2毫升,仔猪可通过初乳获得被动免疫力;②种猪场:除免疫妊娠母猪外,可对免疫母猪所产仔猪进行免疫接种,于7日龄和21~28日龄分别(颈部皮下注射)接种1次。

2010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方案

2010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方案为扎实做好2010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全年动物防疫工作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规定,根据市政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预防为主,严格执行动物防疫有关法律法规,认真贯彻“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靠法律,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防控工作方针,落实“无疫严防、有疫严控,立足早发现,全力抓救治”的工作要求,强化“政府负总责,部门各司其职”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动物防疫工作“五包”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以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和保证动物产品卫生安全为中心,以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为重点,以实施集中免疫行动为主线,以深入推进无疫区建设为契机,实行“市指导、县负责、乡为主、村落实、户联防”,建立健全常态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防控工作长效机制,不断提高防控能力和水平,坚决防止疫情的发生、蔓延和染人,确保我市养殖业经济持续发展,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主要目标是:1、全面完成市动物防疫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域性动物防疫监督分所建设任务。2、所有乡镇全面推行动物防疫规范化建设和管理。3、对高致病性禽流感、

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实施100%免疫。4、已免畜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抗体检测合格率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5、免疫证发放率达到100%,猪、牛、羊二维码标识打挂率达100%。种畜禽场、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档案建档率达到100%,散养畜禽户籍式档案建档率达到100%。6、加大狂犬病免疫力度,城区狂犬病免疫密度达100%,农村狂犬病免疫密度达70%。免疫和发证同步进行,并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7、统筹抓好猪链球菌病、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法氏囊、奶牛布病和结核病等其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使其发病率控制规定标准以下。8、按时完成国家、省、市下达的疫病监测任务,按时报送疫情月报、快报、年报,重大动物疫情规范上报率达100%。制定重大动物疫病监测方案,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监测工作。9、以村为单位重大动物疫情监测开展面达100%,养殖、诊疗、屠宰、经营等各环节动物疫情监测覆盖面达100%,规模畜禽养殖场官方兽医全程监控率达100%。10、种畜禽场、规模养殖场(户)产地检疫率达100%,畜禽散养户以乡为单位产地检疫面达100%。畜禽运输、定点屠宰检疫率达100%。跨省引进的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审批率和检疫合格率达100%。11、家禽、生猪及生猪产品凭证凭标入市率达100%。12、病死及死因不明畜禽规范处理率达100%。13、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实施标识及生产信息报送率达100%。 二、主要任务: (一)组织发动

幼犬的免疫程序及常见疾病的处理

幼犬的免疫程序及常见疾病的处理 为了更多的新手能帮助宝宝们做好免疫这一重要环节,特再将这些基本常识汇总 首先免疫的最佳时间是8周龄,即小狗刚满2个月时,因为自狗出生从母狗初乳得到的抗体到了8周才消失 8周进行第1次免疫 11周第2次免疫 14周第3次免疫 疫苗的品种荷兰英特威美国富道法国维克及国产疫苗(以上是普遍选用的)最常用的疫苗种类犬窝咳疫苗进口犬6联疫苗(预防犬瘟热,传染性肝炎,腺病毒,副流感,钩端螺旋体和细小病毒),进口犬7联疫苗(6联加冠状病毒),狂犬疫苗 疫苗是披羊皮的狼-------很多人认为疫苗是很好的药物,其实疫苗是经过弱化,降低活力的病毒,注射疫苗是要在狗体内产生的抗体,从而预防,所以给狗注射疫苗的前提也是很重要的,必须在狗本身健康的前提条件下进行免疫 1 最近很多朋友的爱犬患了各种各样的皮肤病我在这里罗列个自我诊断表,用来帮助大家自己确诊 症状主要感染部 位可能的原因治疗方法 黑色斑点侵扰或舔口允,局部秃毛,溃烂臀部后退尾 根跳蚤除虫药切断跳蚤的繁殖循环 极度痒痛耳部肘部后 退疥疮或疥癣传染内性很强,对环境进 行 杀螨预防措施 摇头晃脑耳 部耳螨除虫滴液或针剂 毛皮出现疥癣或头皮屑全 身毛皮螨有传染性,同上 皮肤红肿,持续吸吮受感染处全身,尤其耳爪腹股沟无毛 处过敏注射过敏针剂服用消炎药 局部红肿抓挠全 身昆虫叮咬消炎药 皮肤局部湿臭痛痒全身尤其脸脖 子湿疹抗生素消炎药 蜂巢状凸起肿块急性疥癣身体任何部 位过敏反应消炎药

2 腹泻 腹泻是表现在消化道的一个症状,但腹泻的原发病不一定就在消化道,根据致病因素,腹泻主要可分为营养性腹泻和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腹泻 先说营养性腹泻 大B中含有大量未消化的食物,有厌食,呕吐症状原因有食物突然改变进食过多蛋白质过多 再说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腹泻又分3大类1病毒性腹泻犬细小病毒冠状病毒轮状病毒疱疹病毒引起 2细菌性腹泻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引起 3 寄生虫性腹泻蛔 虫绦虫球虫 希望新手们不要认为吃的多吃的好就是营养,相反因为自己肆意胡乱喂养带来的腹泻是更严重的,往往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萨摩容易患的疾病 1 股关节发育不全(HD症) 股关节发育不全是萨摩多法的骨关节疾病,重症是病狗完全不能动,因而及时的发现,早治疗,早康复 原因狗狗的股关节位于后腿的大腿根部,正常情况下,大腿骨应正好镶嵌在骨盆的凹陷处,形成关节。但是,股关节发育不全时,因髋臼浅,关节不能很好的吻合在一起,由因大腿骨形状歪曲,而不能够咬合。当咬合进一步恶化时,关节完全脱落,就会出现股关节脱臼。遗传性因素占70%,剩下的30¥是肥胖负担超重或肌肉不发达引起 主要症状 1走路时2后腿一起动象兔子跳 2脚尖朝里走 3走路时腰部左右扭摆 4不愿意活动,喜欢坐着 5起立动作不够流畅 6不愿意上台阶 预防和治疗 脱臼程度浅,症状不明显时,控制运动和体重,可根据需要使用止痛药,以致关节炎症的药

动物疫病净化方案和措施

动物疫病净化的手段和方案 什么是疫病净化,动物疫病净化是指在特定区域或场所对某种或某些重点动物疫病实施有计划的消灭过程,达到该范围内个体不发病和无感染状态。在特定区域或场的年龄根据根除的病源微生物和母源抗从企业的利益角度考虑,通过动物疫所对某种或某些重点动物疫病实施有计体的衰减而异. 其目的就是消灭和清除传染源。净化是一个过程也是结果,是从疫病控制到消除再到根除;净化是一种状态,广义上讲是非免疫无疫,也可以是免疫无疫;净化还是监测、检疫检验、隔离、淘杀、生物安全等一系列综合措施的手段。 国家规定的动物疫病的净化制度包括: 1制定动物疫病净化实施方案 2加强动物防疫条件监管 3强化检疫监督执法 4依法开展自主检测 5)做好阳性家畜淘汰/扑杀工作 6完善疫病净化档案 二、净化的方法(一)销毁和种群恢复该法是疫病根除的最直接方法,适用于根除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萎缩性鼻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传染病。 随着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密度不断增加,畜禽感染病原机会增多,病原变异几率加大,禽流感、口蹄疫等多种烈性传染病依旧严重威胁着畜牧业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以动物疫病净化工作为抓手,提高动物疫病防控的基础能力,从根本上做好我国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成为新阶段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的重大任

务。根据我国国情,从养殖场入手,逐场推进,建立动物疫病净化大联盟,形成疫病净化的长效机制是做好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从养殖场入手,逐场推进是疫病净化工作的最佳切入点 动物疫病净化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是从养殖场入手还是从区域入手开展是搞好这项工作的战略性选择。根据我国国情,把养殖场作为疫病净化的基本单元开展疫病净化工作是最佳切入点。 抓住了养殖场的疫病净化也就抓住了疫病净化工作的关键。养殖场作为疫病净化的主体在整个动物疫病净化过程中处于特殊地位,扮演着关键角色。首先净化了养殖场也就净化了许多疫病传播的源头。其次在养殖场开展净化工作也就从根本上提高了我国养殖场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在养殖场开展一种或多种疫病净化工作,可以有效改善养殖场生物安全环境,带动养殖场管理水平的提升,最大限度地保护易感动物,确保畜禽产品供应,这才是当前开展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的最现实意义。三是养殖场既是疫病净化技术应用的核心区也是净化技术推广的辐射带动区。养殖场作为一个独立的生产单元,在疫病净化各环节中是净化技术应用的最密集区。同时,养殖场具有辐射带动作用,能够将净化技术辐射给更多的养殖企业,带领更多的养殖企业参与到疫病净化中来。抓住了养殖场的净化技术应用,就抓住了净化技术推广的关键环节。四是养殖场是疫病净化工作的直接受益者,具有较高的疫病净化工作热情。 二、创新机制,建立以养殖企业为主体的疫病净化大联盟是疫病净化工作的关键点 首先,疫病净化具有协作性,需要建立疫病净化大联盟形成合力。对于整个国家来讲,动物疫病净化工作既需要纵向协作,还需要面上的配合。任何一个环节不

生物安全技术试题及答案样本

生物安全技术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0.5分, 共40分) 1、中国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 国家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标准, 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各种菌( 毒) 株所需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级别参见卫生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规定。 2、尽管生物安全实验室内存在各种潜在感染的风险, 可是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及实验室设备设施条件的改进, 防范感染事件发生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经过开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确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定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 将会减少或避免实验室感染事件的发生。 3、二级实验室适用于进行中国危害程度分类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病原微生物检测实验活动。 4、二级实验室在一级实验室的基础上, 增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安全设备。 5、依据现行国家标准, 三级实验室由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整个平面布局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液体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时, 液体体积不得超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证蒸汽能够进入。

关于加强畜禽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提案

关于加强畜禽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提案第0588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由:关于加强畜禽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农业部会同财政部办理 提案人:九三学社中央 主题词:畜牧业 提案形式:党派提案 内容: 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业较快发展,禽畜流动量加大,口蹄疫、禽流感等疫病时有发生,给畜牧业造成重大损失。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统计,2013年4月份爆发的H7N9禽流感给整个家禽业造成超过600亿元损失。动物疫病已成为我国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近些年,尽管国家加强了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但动物防疫手段、设施、队伍还不完全适应工作需要,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防疫意识不强。我国畜牧业仍以分散养殖为主,养殖户防疫意识淡薄,养殖过程中人与畜禽接触频繁,对畜禽隔离不严或基本不隔离,给动物免疫带来很大难度。忽视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及粪便无害化处理不规范。不少养殖户存在“治重于防”思想,将疫病防治工作重点放在发病后的处理和治疗上,未采取措施从根源上控制疫病的发生。 2、重视免疫接种,忽视免疫监测。多数养殖户往往重免疫接种、轻免疫监测,对免疫后的畜禽基本不进行免疫监测。由于疫苗失效、使用不规范等问题导致疫病未能有效预防,常见养殖户疫苗没少用、消毒经常搞,但动物疫病特别是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蓝耳病等仍时有发生。 3.疫苗失效的可能性客观存在。很多乡镇虽有保存疫苗的冰柜,但在从区局领取疫苗到存放进冰柜环节缺乏冷链设备,可能导致部分疫苗因此失效。疫苗从乡兽医站发放给村级防疫员后,更难满足保管条件。 4.疫苗来源和使用不规范。一是免疫程序较乱。很多养殖场户仅通过兽药经营户学习免疫程序,缺乏规范指导。部分养殖户在免疫过程中为降低成本而随意减少疫苗用量,或是缺乏免疫专业训练,在操作中随意加大药剂用量。二是疫苗来源杂乱。疫苗或从兽药饲料门市购买,或是供种厂家附赠,是否来自定点生产厂家,其运输、保存是否按要求冷藏保存与运输都不清楚。三是在实施畜禽免疫的过程中,接种疫苗未能有效刺激畜禽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没有起到预防疫病作用。 5.应激损失补偿机制不健全。一些在防疫工作中必要的免疫过敏反应抢救费、副反应死亡补偿费、防疫设备运行维护费等还没有纳入地方本级财政预算。必要经费缺乏,制约了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正常开展。 6.动物防疫队伍中存在问题。各地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已结束,基层完善了县级畜牧兽医,建立了镇级畜牧兽医机构和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但原来一个单位分成2~3

牛羊常见病疾病防控

牛羊病的诊断与防治 防疫制度 牛羊养殖规模在最近十年来,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这给疫病的防治带来不少压力;加之牛羊的跨省、跨国引种转运等因素,导致牛羊的流行疾病不断增加。所以,建立健全防疫制度,对保证牛羊养殖的健康发展尤为重要。在养殖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思想高度重视,树立“防重于治,防治集合”的观念 由于养殖规模和数量的不断扩大和增加,应运用科学的养殖方法,建立健全防疫规程,而不应存在侥幸心理,忽视防疫,以免后悔莫及。 二、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1、养殖场选址要求:养殖场赢原理其他养殖场所、工厂、交通要道及居民区和公共场所1000米以上,避开屠宰厂、畜产品加工厂、立即和污水处理场所2000米以上。选择地势平坦、向阳、水源充足、清洁、通风良好、排水方便的地方,尤其应尽量选择在未发生过传染病的区域。养殖场的建设应选择便于清洁和消毒的材料,以便日常的消毒,并建立良好的粪便排污和处理体系,以做到排污环保化。 2、引进优良徐忠,坚持自繁自养:尽量从无疫病区域或国家引进优良的种畜,严格执行引进程序和检疫措施,储备优良的种公畜和母畜,坚持自繁自养,改良品种,减少疫病传入。 3、科学配置日粮:依据饲养的不同生长阶段和饲养目的(乳用、肉用),合理科学配制饲料,满足营养需求,防止营养物质的缺乏或不足,增强动物的抵抗能力,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营养代性疾病的发生。

4、严格执行养殖场出入管理制度,做好饲养场地及周边环境的卫生消毒工作:养殖场应建立严格的出入制度,养殖场进出口处应设立车辆消毒池和人员消毒室。进出车辆和人员须经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每天对牛羊舍及运动场进行清扫,并将粪便进行堆积发酵等无害化处理。定期对饲舍、运动场地及环境用10%-20%的石灰乳、10%的漂白粉或2%的氢氧化钠进行消毒。疫病流行期,每周可进行1-2次环境消毒。产房应在产前、产中和产后分别进行消毒处理。 5、定期驱虫:每年春秋两季定期驱虫,减少寄生虫疾病的发生。 6、加强饲养和饮水管理,防止霉变或毒物中毒:应安排专人从事饲料和饮水的管理,防治饲料霉变和饮水污染等,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三、做好动物的免疫接种计划 应根据当地疫病情况,建立健全免疫接种计划,并每年春秋两季进行两病(布病和结核病)筛查。 四、建立疫病突发突发应急机制,加强病死动物的隔离盒处理管理,防治疫情的扩散 建立疫病突发应急机制,根据疫病的种类,做好封锁、隔离、上报、消毒、紧急预防、治疗和淘汰工作,并对隔离动物安排专人管理,病死动物的剖检应做到无害化,焚烧或深埋,不得随意抛弃、销售或食用,防治疫情扩散。对于健康牛羊,及时进行疫苗接种或药物预防;可疑动物进行疫苗接种或药物预防的同时,应注意观察,30天以上无异常时,方可混群。 常见疾病的防治

养禽场生物安全体系建立原则

养禽场生物安全体系建立原则 一、生物安全体系的概念 传染病传播流行的三要素: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只有这三个要素交叉重叠在一起时,动物才有可能发病。所以生物安全体系的内涵可以概括为所有在动物体外杀灭病原体,降低机体感染病原体的机会和切断病原体传播途径的组合。 传染源 发病 传播途径易感动物 二、养禽场疫病传播的主要方式 三、养禽场生物安全体系图

四、养禽场生物安全体系建立原则 1 空间阻断屏障 1.1 隔离 1.1.1 养禽场与外界环境的隔离 养禽场要做到与外界环境高度隔离,使场内禽群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养禽场场址应选择在地势高燥、水质良好、排水方便,远离交通干线和居民区500m以上,远离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垃圾及污水处理厂2000m以上的地点。要建筑必要的隔离建筑物,将养禽场从外界环境中明确的划分出来,并起到限制场外人员、动物、车辆等自由进出养禽场的作用。养禽场内应划分生产区、管理区和生活区,各区之间也应建筑围墙等隔离性建筑物。严格限制外来人员、车辆等进出场区和生产区。养禽场工作人员也禁止任意离开场区。生产区内使用的车辆禁止离开生产区,运输饲料、动物的车辆应定期消毒。场内做好防鸟、灭鼠工作,场内不得饲养其他动物。 1.1.2 养禽场内各禽群之间的隔离 养禽场内各禽群之间也要做到充分隔离,栋舍之间距离不应少于10m。养禽场应执行“全进全出”制和单向的生产流程,鸡分群、转群和出栏后,栋舍要彻底进行清扫、冲洗和消毒,并空舍5-7天方可调入新的鸡群。对养禽场饲养员、兽医及其他工作人员要明确岗位责任,专人专舍专岗,严禁擅自串舍串岗。 1.2 通道 鸡场内应分设净道和脏道。净道是专门运输饲料、产品及人员出入的通道,脏道是专门

生物安全考试试题

学院: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博、硕士研究生)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课程名称:《实验室与生物安全》试卷类型:A 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考试方式:闭卷 考试日期: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否则打×,共47题,每题1分,共47分。) 1. 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指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综合措施。( ) 2. 实验室获得性感染是指实验室内和实验室外的病原体使实验工作人员获得的感染。( ) 3. 对未知病原体的操作一律按HBV/HIV (乙肝病毒/免疫缺陷型病毒)处理。(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列入 乙类传染病并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 )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丙类和丁类。( ) 6. 在我国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 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其中第一类、第二类病原 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 7. 我国将每类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根据所处理的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危害程度各分为四 级。各级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要求依次为:一级最高,四级最低。( ) 8. 目前有记录的国内外实验室相关感染事件,主要是由于生物安全实验室防护设施(硬 件)建设不合格,导致病原体感染实验室工作人员或泄露到周围环境而造成。( ) 9. 二级隔离(防护),又称二级屏障,是操作对象和操作者之间的隔离。通过生物安全 柜和各种个人防护装备等防护设施来实现。( ) 10. 气溶胶是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粒径一般为0.001μm ~100μm 的固体或液体微小粒子形成 的胶溶状态分散体系。其中微粒或粒子称分散相,分散相内含有微生物的气溶胶称为 生物气溶胶。( ) 11. 生物安全柜是防止实验操作处理过程中含有危险性,或未知生物微粒气溶胶散逸的箱 形空气净化正压安全装置。( ) 12. 感染性物质不能使用移液管反复吹吸混合,为确保移液准确,应将移液管内最后一滴 液体用力吹出。( )

(整理)养猪场免疫程序和怎样使用疫苗

养猪场免疫程序和怎样使用疫苗 动物用的疫苗(生物制品),是用微生物(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钩端螺旋体等)、微生物代谢产物、原虫、动物血液或组织等,经加工制成,作为预防、治疗、诊断特定传染病或其他有关疾病的免疫制剂。动物用的疫苗,所应用的病原微生物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经繁殖和处理后制成的制品,用以接种动物能产生相应的良好免疫力。 1.疫苗的类型 (1)传统疫苗 传统疫苗是指以传统的常规方法,用细菌或病毒培养液或含毒组织制成的疫苗。传统疫苗在防制畜禽传染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目前所使用的疫苗,主要是传统疫苗。传统疫苗,包括有如下主要的类型: ①灭活疫苗:又称死疫苗,以含有细菌或病毒的材料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处理,使其丧失感染性或毒性而保持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接种动物后能产生主动免疫或被动免疫。灭活苗又分为组织灭活苗(如猪瘟结晶紫疫苗)、培养物灭活苗(猪丹毒氢氧化铝疫苗、猪细小病毒疫苗)。此种疫苗无毒、安全、疫苗性能稳定,易于保存和运输。是疫苗发展的方向。 ②弱毒疫苗:又称活疫苗,是微生物的自然强毒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和生物的连续继代,使其对原宿主动物丧失致病力或只引起轻

微的亚临床反应,但仍保存良好的免疫原性的毒株,用以制备的疫苗(如猪丹毒弱毒疫苗、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等)。此外,从自然界筛选的自然弱毒株,同样可以制备弱毒疫苗。 ③单价疫苗:利用同一种微生物菌(毒)株或一种微生物中的单一血清型菌(毒)株的增殖培养物所制备的疫苗称为单价疫苗。单价苗对相应之单一血清型微生物所致的疾病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能(如猪肺疫氢氧化铝菌苗、系由6:B血清型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株制造,对由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猪肺疫无免疫保护作用)。 ④多价疫苗:指同一种微生物中若干血清型菌(毒)株的增殖培养物制备的疫苗。多价疫苗能使免疫动物获得完全的保护(如猪多价副伤寒死菌苗)。 ⑤混合疫苗:即多联苗,指利用不同微生物增殖培养物,根据病性特点,按免疫学原理和方法,组配而成。接种动物后,能产生对相应疾病的免疫保护,可以达到一针防多病的目的(如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 ⑥同源疫苗:指利用同种、同型或同源微生物制备的、而又应用于同种类动物免疫预防的疫苗(如猪瘟兔化弱毒苗、猪流行性腹泻疫苗,可用于预防各种品种猪的猪瘟和猪流行性腹泻症)。

2021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要点供借鉴

2021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要点供借鉴 仅供参考 2021年,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一、工作目标 健全完善动物疫病监测、预警预报、综合防控、应急管理体系。突出抓好重大动物疫病、人畜共患病综合防控工作。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布鲁氏菌病,实行强制免疫,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要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市对狂犬病实行强制免疫,对猪瘟、新城疫等开展全面免疫。持续有效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加强动物疫病免疫抗体抽检力度,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确保无重大动物疫病传播流行。 二、重点工作 (一)切实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坚持做好养殖环节的非洲猪瘟疫情排查和监测工作,进一步加强生猪养殖场户防控措施,全面落实门禁、封闭饲养、定期消毒等制度,强化生猪调运监管和落地隔离观察措施落实,严禁餐厨剩余物(泔水)喂猪。严格落实备案运输车辆检测及生猪屠宰企业清洗消毒、非洲猪瘟自检制度。做好疫情处置应急准备工作,一旦发现疫情要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及时按规范处置。

(二)全力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刍兽疫、布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切实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确保免疫常态化、全覆盖。对散养动物,采取春秋两季集中免疫与定期补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规模养殖场实施程序化免疫。落实国家、省、市动物疫病免疫和监测计划要求,开展春、秋季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和消毒灭原工作,群体免疫密度应常年维持在90%以上,应免畜禽免疫密度应达到100%,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工作按照国家防治指导意见执行。 健全完善动物防疫档案记录。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痕迹化管理,完善动物疫情监测、数据统计上报,做到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有据可查。 (三)认真开展人畜共患病防控。肉牛、肉羊布病实行强制免疫,应免畜免疫密度要达到100%。对奶牛场、种畜场实行检测净化,对检出的阳性畜及时扑杀淘汰。对奶牛场因布病阳性畜检出率偏高(检测阳性率>2%)的,实行免疫备案制,规范免疫程序。结核病重点开展检测净化,对检出的阳性畜实行扑杀淘汰。狂犬病实行强制免疫,应免畜免疫密度要达到100%。 (四)做好人工饲养的野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紧密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对人工饲养的能够开展免疫的野生动物,参照家畜家禽的有关免疫程序,开展口蹄疫、禽流感、小反刍兽疫等疫苗免疫,加强疫情监测工作。做好疫病排查,有异常情况及时诊断处置,确保做到早发现、早处置。

规模化牛羊养殖场疫病防控措施及常用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317706754.html, 规模化牛羊养殖场疫病防控措施及常用技术作者:吴敏杨建平魏燕玲胡易容 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8年第09期 摘要:现在规模化牛羊养殖已经成为养殖的常态,但是养殖过程中会存在一系列的问 题,包括牛羊产生的疫病问题,如果没有做好疫病预防措施,必然会造成养殖场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规模化牛羊养殖;疫病;防控措施;常用技术 牛羊疫病很常见,一旦发生都会造成经济损失,为了减少损失,就应该防患于未然,高度重视疫病预防工作,将疫病预防工作落实到实处。 一、牛羊养殖中疫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1.相关人员不具备疫病预防意识。牛羊不具备疫病预防的意识和能力,牛羊疫病的预防主要还是要养殖牛羊的相关人员实施的。一方面,相关养殖人员不具备疫病预防意识,从而不具备专业的预防技术能力,也没有主动去学习相关疫病预防知识;另一方面,一味的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做长远打算,认为疫病预防无关紧要,发病了在进行治疗也是可以的,总是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的牛羊不一定会得疫病,没必要多投入资金,增加成本。 2.疫病预防资金投入不够。相关部门对疫病预防的资金投入不够,导致牛羊疫病预防技术难以取得突破性成功,基层的牛羊疫病预防和诊断工作一般都是流于形式,因为资金问题没有落实到位。 3.疫病预防技术跟不上。很多牛羊养殖场建立的初衷都是跟风牛羊产生的经济利益,但是却不考虑牛羊养殖背后的风险,养殖业主没有做好准备工作,就投入了牛羊养殖,没有设立专门的兽医部门,疫病预防功过难以进行。目前很多农村地区的兽医都已经老龄化,这些老年兽医的思想以及技术都难以与时俱进,最终导致疫病预防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 二、牛羊养殖中常见的疫病 牛羊养殖中一般常发的疫病有以下四类:第一,口蹄疫。一般发生在牛羊的口腔、蹄子、以及乳房等地方,牛羊发病部位会出现溃烂以及水疱,蹄子变得红肿,蹄子壳可能会掉落,一般发生在幼小牛羊身上;第二,结核病。没有明显的早期症状,发病牛羊的皮毛暗淡无光,且会掉落,一般牛羊都食欲不佳;第三,布鲁氏菌。主要会影响到母牛母羊,造成不孕或是流产,会通过皮肤、性交、以及消化道进行传播;第四,小反刍疫病。早期高热,会出现水样腹泻、肺炎,是一种高死亡的疫病。 三、牛羊养殖中疫病的有效防控措施

兔子免疫程序

小鼠免疫程序 admin 一、抗原的准备 1、收到抗原时,首先要了解抗原的种类、性质和浓度,以便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2、多肽抗原,一般分多肽—偶联KLH和多肽—偶联BSA(或GGG)或裸多肽三种。多肽—偶联KLH一般用于免疫,而多肽—偶联BSA或裸肽一般用于检测,在免疫时注意区分使用。 3、分装 (1)收到抗原后,应及时按免疫需要分装,避免反复冻融。 (2)如抗原是大肠杆菌重组蛋白,可能存在不溶性沉淀,分装前,应用超声粉碎仪粉碎,要注意,在冰浴中进行,超声强度应以溶液不产生泡沫的水平为准,超声强度过大,易产生泡沫导致蛋白变性,超声强度太低效果不佳,每次2-3秒,重复3-4次,超声完毕立即分装。(3)分装管应用不粘附蛋白的样品管,要用二种不同颜色的标签明确区分免疫用抗原和检测用抗原,并写明分装日期,抗原名,浓度和剂量。 A 免疫用抗原:一般50ug/每只小鼠×5只=250ug/1个分装管,备做首次免疫用。另分装2 个100ug/1管,备做融合前加强免疫用,再分装25ug/只/×5=125ug/1个分装管,共分装4-5管,备加强免疫用。 B 检测用抗原:100ug/每管,分装共3管。 C 分装好的抗原除马上免疫用管外,其余均装入小塑料袋中,写好抗原名标签,马上存入-700C。剩余抗原交保管员存-700C,并填好交接班表格。 二、免疫程序 1、多肽类抗原(包括MAP型多肽),第一次用福氏完全佐剂,每只50-100ug ,腹腔注射,总剂量0.5ml/只,第二次起用福氏不完全佐剂,剂量为25-50ug/0.5ml/只,间隔3周,第三次注射后10天测血(ELISA法),如滴度未达到1:104, OD1.0以上,则继续免疫,如ELISA 已达滴度,则可取血清送WB或ICC检测。 2、蛋白类抗原:所用抗原的剂量等与多肽类相同,但进程有差异,首次免疫21天后,第二次免疫后,每次间隔为10天。 三、抗原的乳化 抗原乳化前,应检查抗原管有否颗粒状沉淀,如有沉淀,应超声粉碎后,立即溶解在0.01M PH7.2 PBS中(PBS应为无菌液),每只小鼠腹腔注射总量0.5ml,用2-5ml注射器,取1.25ml 含抗原的PBS,另一支注射器取(等体积)福氏完全佐剂或不完全佐剂,用不锈钢连接接头连接,反复推拉混合约10-30分钟,平放静置30分钟,如水乳相不再分离,即可注射小鼠。

生物安全与防护知识讲解

生物安全与防护 谈涛 一,生物安全的定义: 广义: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组成部分,它是指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对国家社会、经济、人民健康及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危害或潜在风险。在这个定义中,与生物有关的因素是生物安全问题的主体,社会、经济、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是承载生物安全的客体。现实危害或潜在风险是生物安全的效应。 与生物有关的因素主要有,自然界天然的生物因子、转基因生物和生物技术: 1、自然界天然的生物因子:主要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由微生物特别是致病性微生物所导致的安全问题,如生物武器、生物恐怖、重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等,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最重要和最现实的生物安全问题,和我们医护人员也密切相关,我们今天只就这个方面展开讨论。 2、转基因生物:随着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正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3、生物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的滥用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有可能造成严重危害,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一个重大的安全问题。 狭义:生物安全是生物性的传染媒介通过直接感染或间接破坏环境而导致对人类、动物或者植物的真实或者潜在的危险。比如微生物学实验室的安全隐患。微生物实验室管理上的疏漏和意外事故不仅可以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感染,也可造成环境污染和大面积人群感染。西方国家一直认为,1979年,前苏联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城炭疽病暴发流行,是由于生物战剂泄漏所导致的突发疫情。据称,前苏联国防部微生物与病毒研究所炭疽芽孢干粉制剂车间的加压系统爆炸,约10公斤芽孢粉剂泄漏,造成1000多人发病,几百人死亡。国内外实验室意外感染的事故并不少见,严重者不得不宰杀成千上万只实验动物,甚至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死亡。管理愈不规范,防护条件愈差,发生意外事故的可能性就愈大。 小结:我们可以看到安全、平安是相对于危险而言的一种状态——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的状态。因此,生物安全与生物危害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防范和控制了生物危害,也就维护了生物安全。因而,通过防范和控制生物危害,藉以维护国家社会、经济及人民健康、生态环境安全是生物安全的根本任务。防范和控制生物危害必须通过技术和管理两种手段,一般而言,防范和控制生物危害的技术(也可称为“生物安全技术”),应属于生命科学的范畴,而防范和控制生物危害的管理活动则是生物安全研究的主要内容。对于我们医院而言,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加强防范和控制及加强生物安全的管理是保证生物安全的主要内容。 二,生物安全的防护知识 医院感染概念:从广义上讲,医院感染包括在医院内各类人群所获得的感染,主要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又发生地其他感染。 职业感染危险因素:主要有接触生物因子、职业暴露、医疗锐器损伤、基础设施与设置、个人防护意识、工作强度等。针对这些常见的职业感染危险因素,如:(1) 针刺伤(2) 通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