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浅静脉血栓有什么表现

上肢浅静脉血栓有什么表现
上肢浅静脉血栓有什么表现

上肢浅静脉血栓有什么表现

上肢浅静脉血栓是一种严重的疾病,这样的疾病在生活当中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情况,得病后,不但会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形成严重的影响,同时还会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和健康,得病后,一定要引起重视,特别是要及时的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上肢浅静脉血栓有什么表现?

上肢静脉血栓的表现:

1. 疼痛、压痛。主要为胀痛,因血栓刺激、堵塞静脉所致;

2.肿胀。肢体肿胀沉重,轻者抬高患肢可部分缓解,加重后则持续肿胀;

3.皮肤颜色。临床肤色以潮红色居多,严重者甚至呈青紫色、白色;

4.皮肤温度升高。

5.浅静脉曲张。常见下肢皮肤发情,平时看不到的小静脉也

清晰可见。

6.长期静脉淤血症状。可出现皮肤色素沉着、淤积性皮炎、瘀血性溃疡等。

上肢静脉血栓临床并发症较多,最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肺栓塞,严重可致死。大面积的肺栓塞,可致患者猝死。一旦确诊患有下肢深静脉的血栓,就应警惕并预防肺栓塞。

2、患肢缺血坏死,需截肢。深静脉血栓严重压迫动脉,则表现下肢肿胀、冰凉、苍白、麻木,诊断或治疗不及时会致截肢或死亡的严重后果。

3、易出血。不规范溶栓治疗易出血,特别警惕胃肠道颅内出血。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现在知道了上肢浅静脉血栓有什么表现,这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得病后,还会出现好多的并发症,我们需要到正规医院进行系统的治疗,在治疗期间患者也要注意生活和饮食的调理,特别是要注意心情的调理。

上肢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上肢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 导语:上肢静脉血栓是现代人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这和平时不锻炼身体有着密切的联系,上肢静脉血栓治疗的不及时,很容易导致上肢失去知觉。那么该 上肢静脉血栓是现代人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这和平时不锻炼身体有着密切的联系,上肢静脉血栓治疗的不及时,很容易导致上肢失去知觉。那么该怎么应对上肢静脉血栓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抗凝和纤溶 腋-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确诊后,则应采用抗凝和纤溶治疗。虽然全身给药效果良好,但大多数学者主张,将溶栓导管置于血栓内注入溶栓药物,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可经臂静脉或股静脉插入导管,做诊断性静脉造影,然后输入溶栓药物。临床广泛应用的溶栓药物首推尿激酶,首次剂量为3000U/h,然后再以3000U/(kg·h)做持续灌注,同时给肝素500U/h,直至血栓消融为止。一般需要12~24h,但有些患者的血栓在数小时内即溶解。血栓消散后即停用尿激酶,将肝素增加为1000U/h,使用3~5天后改用华法林5~10mg/d;如做各种静脉修复术,术中肝素剂量为100U/kg,并同时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ml,以后以每小时15~20ml持续灌注48h。术后给双嘧达莫(75mg/d)和华法林(5~10mg/d),使凝血酶原时间维持在15~20s或国际正常比值1.7~ 2.0,出院后维持2~3个月。 二、第1肋切除和静脉松解术 手术途径包括经锁骨下、经腋和经锁骨上3种,常用的是经锁骨下途径。操作方法:患者平卧,肩部垫高。于锁骨下做一长约3cm的切口,显露胸大肌并切断胸小肌腱。切开肋锁韧带和锁骨下肌以游离锁

上肢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价值

上肢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对上肢静脉血栓诊断中超声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将疑似上肢静脉血栓进入我院接受诊治的66例患者当成研究对象,均施予超声检查。结果:超声检查可对上肢静脉血栓的时期、部位、范围等进行确定。结论:在上肢静脉血栓诊断中,超声有较大应用价值。 标签:上肢静脉血栓;诊断;超声 近年来,由于临床上微创技术的广泛应用,上肢静脉血栓(UEVT)的发生率逐渐上升。对此疾病,需及时进行准确诊断,并施予干预,在上肢静脉血栓诊断中,虽然金标准是静脉造影,但静脉造影属于有创检查的一种,且有诸多检查禁忌症,大规模的应用往往难以实现。当前,对于上肢静脉血栓的诊断,超声是主要方法,本文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不同时期上肢静脉血栓的超声检查结果,以期为静脉血栓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依据。 1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为医院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间临床疑有上肢静脉血栓的住院及门诊就医的患者66例,超声诊断为上肢静脉血栓患者58例。37例由其静脉置管导致,4例由动静脉造瘘导致,10例肿瘤术后导致,2例由肱骨骨折导致,胸廓出口综合征、上肢拉伤、静脉输液导致的均有1例,其余2例原因不明。 1.2方法 66例均行超声检查,观察检查结果。 2结果 2.1急性期静脉血栓与健侧血管管径比对 处于急性期的患者血管管径较健侧宽,(P<0.01),见表1。 2.2慢性期与急性期血管内径比对 慢性期血管内径明显较急性期小,(P<0.01),见表2。 2.3静脉血栓超声表现 1)处于急性期血栓的超声表现如下:血管腔中有明显的实性低回声出现,甚至未见回声,静脈管腔受到不完全甚至完全的填充。在静脉管腔内可见血栓自

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 一、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1、手术后如病情允许,建议抬高下肢20~30°(略高于心脏水平),鼓励患者 早期功能锻炼,指导督促病人定时做下肢的主动或被动运动,如足背屈、膝踝关节的伸屈、举腿等活动(每日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5分钟)。 昏迷或意识不清的患者,由护士给予由足跟起自下而上做下肢腿部比目鱼肌、腓肠肌挤压运动,使其沿静脉血流方向形成压力梯度,不少于3次/天,每次不少于5分钟,可加速下肢静脉的回流。病情允许时早期下床活动。2、在确定无血栓形成的前提下,可利用肢体被动装置改善术后肢体血流淤滞, 如循序减压弹力袜(GEC)、患肢间断气囊压迫(IPC)。其作用是阻止深静脉扩张,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增加静脉血液流速。 3、保持大便通畅,因80%DVT发生在左下肢,与乙状结肠宿便有关。 4、保持心情舒畅,手术后心情不佳,可引起交感、迷走神经功能紊乱,血管舒 缩功能失调。 5、鼓励患者深呼吸或有效咳嗽,以加速血液回流。 二、防止静脉内膜损伤: 1、提高静脉穿刺技能,穿刺时尽量缩短扎止血带的时间,减轻对局部和远段血 管的损害。 2、减少和避免下肢静脉的穿刺,因为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是上肢的3倍,一 般情况下,没有上肢损伤,不在下肢穿刺。 3、长期静脉输液或经静脉给药者,可采用留置针,以减少静脉多次穿刺。 4、尽量避免静脉注射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如必须注射各种刺激性强的药物 及高渗溶液时,避免在同一静脉进行反复输注。 5、持续静脉滴注不要超过48小时,如发现局部炎性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重 建静脉通道,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害。 6、造影剂使用注意事项:为避免高浓度碘液滞留激惹静脉内膜引起血栓性静脉 炎,甚至皮肤坏死,造影成功后注意先松止血带再注人20毫升肝素盐水,抬高患肢按摩3~5次后方可拔出静脉穿刺针。造影结束后将患肢抬高24

左上肢深静脉血栓的病症表现和致病原因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左上肢深静脉血栓的病症表现和致病原因 导语:左上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无论男女和年龄都会出现的一种疾病,它主要会出现上肢肿胀、疼痛、皮肤青紫等症状表现的一种综合症。一般情况下,这 左上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无论男女和年龄都会出现的一种疾病,它主要会出现上肢肿胀、疼痛、皮肤青紫等症状表现的一种综合症。一般情况下,这种疾病的病变多出现于我们的右上肢,原因就在于我们平时右上肢用力较多。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左上肢深静脉血栓的病症表现和致病原因。 上肢肿胀、疼痛、皮肤青紫和浅静脉曲张是4大主症。上肢肿胀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从手指到上臂延及整个上肢,而以近侧较为严重。疼痛可与肿胀同时出现,或者仅表现为酸胀,活动上肢时加剧,有时可扪及条索状、有触痛的血栓静脉。约有2/3的患者因静脉淤血,患肢呈紫红色或青紫色改变。浅静脉曲张多在1~2天后形成,以肩部和上臂最明显。多数患者的肿胀和疼痛等急性症状,几天或几星期或可自行缓解,但尚难达到完全复原,约2/3以上的患者残留后遗病变,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肿胀和酸痛,或者是活动后出现肿胀和疼痛。 左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通常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大类。 1.原发性致病原因。原发性的致病原因在血管外,一般因上肢的体位改变或强力活动,造成血管受压,可伴有或无解剖异常所致的胸廓出口压迫征,如锁骨下静脉在穿过肋锁三角时,受到肋锁韧带、锁骨下肌、前斜角肌和突出的斜角肌结节等压迫,当上肢做强有力的活动(游泳、攀登、举重、垒球、网球等),或者因某些职业造成上肢的不习惯动作等,均可使锁骨下静脉遭受反复损伤而内膜增厚,最终导致血栓形成,这就是传统所称的Paget-Schroetter综合征,又称“受挫性”静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最新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

第九节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常规 定义 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以下肢静脉多见;若未予及时治疗将造成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生活和工作,甚至致残。 病因 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 因素,其中血液高凝状态是最重要的因素。主要见于妊娠、产后、术后、创伤、肿瘤等情况。 病理生理 典型的血栓包括:头部为白血栓,颈部为混合性血栓,尾部为红色血栓。血栓形成后可向主干静脉近端和远端滋长蔓延;随后,可在纤溶 酶的作用下溶解消散,或血栓与静脉壁粘连并逐渐机化;最终形成边缘毛糙、管径粗细不一的再通静脉。同时因静脉瓣膜的破坏,造成继 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临床表现 1.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1腋静脉血栓:主要表现前臂和手部肿胀,胀痛,手指活动受限。 1.2腋-锁骨下静脉血栓:整个上肢肿胀,伴有上臂、肩部、锁骨上 和患侧前胸臂等部位的浅静脉的扩张。 2.上、下腔静脉血栓形成

2.1上腔静脉血栓:面颈部和眼睑肿胀、球结膜充血水肿;颈部、 胸壁和肩部浅静脉扩张,伴有头痛、头胀及其他神经系统和原 发疾病的症状。常见于纵膈器官和恶性肿瘤。 2.2下腔静脉血栓:表现为双下肢深静脉回流障碍和躯干的浅静脉 扩张。主要由于下腔静脉血栓向上蔓延所致。 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3.1中央型:血栓发生于髂-股静脉,左侧多于右侧,表现患侧髂窝、 股三角区有疼痛和压痛,浅静脉扩张,下肢肿胀明显,皮温及 体温上升。 3.2周围型:包括股静脉及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前者表现为大腿 肿痛而下肢肿胀不严重;后者小腿剧痛,患足不能着地和踏平, 行走时症状加重,小腿肿胀且有深压痛,距小腿关节过度背屈 试验时小腿剧痛(Homans征阳性)。 3.3混合型:为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表现全下肢明显肿胀, 剧痛、苍白和压痛,常有体温升高和脉率加速。 辅助检查:超声多普勒检查、静脉造影、放射性核素检查。 处理原则 1.非手术治疗 1.1一般处理: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适当应用利尿剂以减轻肢体 水肿。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压痛缓解后,可进行轻便活动。下 床活动时应穿弹力袜。 1.2溶栓疗法:适用于病程不超过72小时者。

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

1 / 6 第九节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常规 定义 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以下肢静脉多见;若未予及时治疗将造成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生活和工作,甚至致残。 病因 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其中血液高凝状态是最重要的因素。主要见于妊娠、产后、术后、创伤、肿瘤等情况。 病理生理 典型的血栓包括: 头部为白血栓,颈部为混合性血栓,尾部为红色血栓。血栓形成后可向主干静脉近端和远端滋长蔓延;随后,可在纤溶酶的作用下溶解消散,或血栓与静脉壁粘连并逐渐机化;最终形成边缘毛糙、管径粗细不一的再通静脉。同时因静脉瓣膜的破坏,造成继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临床表现 1.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1腋静脉血栓: 主要表现前臂和手部肿胀,胀痛,手指活动受限。

1.2腋-锁骨下静脉血栓: 整个上肢肿胀,伴有上臂、肩部、锁骨上和患侧前胸臂等部位的浅静脉的扩张。 2.xx、下腔静脉血栓形成 2 / 6 2.1上腔静脉血栓: 面颈部和眼睑肿胀、球结膜充血水肿;颈部、胸壁和肩部浅静脉扩张,伴有头痛、头胀及其他神经系统和原发疾病的症状。常见于纵膈器官和恶性肿瘤。 2.2下腔静脉血栓: 表现为双下肢深静脉回流障碍和躯干的浅静脉扩张。主要由于下腔静脉血栓向上蔓延所致。 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3.1中央型: 血栓发生于髂-股静脉,左侧多于右侧,表现患侧髂窝、股三角区有疼痛和压痛,浅静脉扩张,下肢肿胀明显,皮温及体温上升。 3.2周围型: 包括股静脉及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前者表现为大腿肿痛而下肢肿胀不严重;后者小腿剧痛,患足不能着地和踏平,行走时症状加重,小腿肿胀且有深压痛,距小腿关节过度背屈试验时小腿剧痛(Homans征阳性)。 3.3混合型:

上肢创伤骨折与深静脉血栓的关系

作者单位: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 (李冬妹 区锦燕 刘晓捷) 上肢创伤骨折与深静脉血栓的关系李冬妹 区锦燕 刘晓捷[摘要] 目的 探讨上肢创伤骨折与深静脉血栓的关系,防止上肢骨折患者麻醉手术发生致命性肺栓塞。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因创伤致上肢骨折入院,拟行切开复位术的769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入院时表现:伤肢肿胀、疼痛,均经外敷黄水,伤肢夹板固定,做好术前准备,伤肢肿胀稍好转后(3~15d),行骨折复位术,手术前1d,经上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患者上肢静脉血管,了解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并对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病程、合并症(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69例上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前经CDFI检查,证实并发DVT 5例,血栓发生率为0.65%。血栓类型:腋静脉血栓1例,腋静脉至肱静脉血栓1例,肱静脉血栓3例,血栓发生与性别、年龄、病程无关,P >0.05,与骨折部位有关,血栓均发生在肱骨段以上骨折或多发性骨折患者。结论 肱骨段以上骨折或多发上肢骨折患者,有并发深静脉血栓风险,对这类患者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麻醉过程中如突发呼吸循环改变,应考虑肺栓塞,术前行CDFI检查排除DVT,对降低麻醉、手术风险,防止致命性肺栓塞有着重要意义。[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骨折;深静脉血栓;肺栓塞[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umatic fracture of upper limbs and deep vein thrombosis, so as to prevent fatal pulmonary embolism during anesthesia.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 769 patients suffered from traumatic fracture of the upper limbs who enrolled for elective surgical incision relocation. All patients had swelling and pain in injured limbs when enrolled. After treated with external applied “Huangshui” and splint, after swelling going down(3~15d) and proper preoperational preparation, all patients were scheduled for surgery. 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 of the injured limbs were checked for deep vein thrombosis(DVT) one day before surgery.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 patient data such as gender, age, fracture place, disease course and complications(diabetes, hypertension and hyperlipoproteinemia).Results DVT was confirmed in 5 patients(0.65%). One axillary vein thrombosis, one axillary to brachial vein thrombosis, 3 brachial vein thromboses. There’s no relationship between thrombosis and any of gender, age or disease course(P >0.05), but fracture places, for all thromboses happen in fractures in humerus or proximal bones or multiple fractures.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fractures in humerus or proximal bones or multiple fractures are prone to DVT. If such patients have steep change in breathing or circulation, pulmonary embolism should be thought about. Preoperational CDFI can diagnosis DVT, so that it’s important to decrease certain risks related to pulmonary embolism. [Key words] CDFI; Fractures; DVT; Pulmonary embolism 是老年人出现呼吸困难同时伴有不明原因的多系统的症状,应警惕老年肺炎的可能,应及早进行胸片、胸部CT及血气分析等检查,从而避免漏诊、误诊现象,对照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及早作出诊断,及时采取相应有效的抢救措施,提高重症肺炎抢救成功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3)慢性基础疾病较多。慢性基础疾病既是老年重症肺炎发病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又是导致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基础疾病的治疗,对防治老年重症肺炎有极其重要意义。 在对重症肺炎老年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采取以下综合措施:(1)对抗生素的正确选择是对重症肺炎老年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一旦对患者进行确诊后,应尽早并且足量的应用抗生素,在治疗开始时可对患者进行经验性治疗,但同时应尽量避免选用肾、肝毒性较大的药物[4]。在结合药效动力学以及药代动力学的基础上,慎重选用合适的抗生素,从而能够制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2)对祛痰和止咳平喘药物的应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排痰,解除支气管痉挛以及稀释痰液的作用[5]。并且同时尽量避免对强效镇咳剂的使用,防止咳嗽中枢受到抑制,导致痰液不能有效的咳出,从而使感染加重和气管阻塞。(3)重症肺炎患者由于抗利尿剂激素分泌异常,并且患者的消化功能紊乱、摄入量不足而导致患者出现腹泻、呕吐、恶心等症状,并且由于患者细胞通透性增强等原因会使得患者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会出现低钠低钾血症,从而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患者出现病情加重以及意识障碍等现象。所以应及时的纠正电解质紊乱以及酸碱平衡[6]。(4)应对老年患者进行足够的营养支持,以提高患者的机体抵抗力,从而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7]。并且,由于重症肺炎易导致其它并发症,对于患者的治疗有一定的阻碍,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时刻注意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一旦发现,应及时的给予相应的治疗。所以,对于重症肺炎的老年患者进行及早的诊断与进行相应的治疗、护理, 加强对其的关注程度,参考文献 [1] 黄玲.老年重症肺炎56例临床分析及防治[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8):1027-1028. [2] 李春陵.老年重症肺炎合并低钠血症31例临床分析[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8,33(4):401-402. [3] 许俊杰,夏新超.老年肺炎100例临床治疗分析与体会[J].当代 医学,2012,18(1):67-68.[4] 李水晴,刘琼.老年重症肺炎降阶梯疗法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 医结合杂志,2006,15(7):924-925. [5] 金鑫.老年重症肺炎并血清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7):2967-2968. [6] 陈红转,白红.老年重症肺炎合并低钠血症30例临床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7,14(7):1192-1193. [7] 胡丽.老年重症肺炎57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0):34-35. doi:10.3969/j.issn.1009-4393.2012.18.023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深静血栓形成的护理 一、概述 深静脉血栓(DVT)纤维蛋白,血小板,红细胞等血液成分在深静脉管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疾病 以下肢多见,上肢深静脉血栓较少见,可继发于静脉炎和导管留置术后。 血栓发生常见部位 下腔静脉、髂静脉、股深静脉、股总和股浅静脉、腘静脉、胫腓干静脉 二、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因 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其中血液高凝状态是最重要的因素。主要见于妊娠、产后、术后、创伤、肿瘤等情况。 1.静脉血流滞缓 引起血液淤滞的原因很多,如长时间的制动、因病卧床、久坐、静脉曲张等。手术患者手术中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流速减慢;手术中由于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内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术后又因切口疼痛和其他原因卧床休息,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致使血流滞缓,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静脉壁的损伤 (1)化学性损伤静脉内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和高渗溶液,如各种抗生素、有机碘溶液、高渗葡萄糖溶液等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刺激静脉内膜,导致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 (2)机械性损伤静脉局部挫伤、撕裂伤或骨折碎片创伤均可引起静脉血栓形成。 股骨颈骨折损伤股总静脉,骨盆骨折常能损伤髂总静脉或其分支,均可并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3)感染性损伤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由静脉周围感染灶引起,较为少见,如感染性子宫内膜炎,可引起子宫静脉的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 3.血液高凝状态 这是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因素之一。先天性高凝状态原因有血栓抑制剂的缺乏、血纤维蛋白原的异常、纤维蛋白溶解异常等,后天性高凝状态原因有创伤、休克、手术、肿瘤、长期使用雌激素、怀孕等。各种大型手术后血小板粘聚能力增强;术后血清前纤维蛋白溶酶活化剂和纤维蛋白溶酶两者的抑制剂水平均有升高,从而使纤维蛋白溶解减少。脾切除术后由于血小板骤然增加,可增加血液凝固性,烧伤或严重脱水使血液浓缩,也可增加血液凝固性。 晚期癌肿如肺癌、胰腺癌,其他如卵巢、前列腺、胃或结肠癌,当癌细胞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