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的利用 甲烷教案

天然气的利用 甲烷教案
天然气的利用 甲烷教案

天然气的利用甲烷教学设计(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认识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使学生掌握甲烷电子式、结构式的正确写法;掌握甲烷的重要化学性质,并理解取代反应的涵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甲烷的取代反应的教学,掌握从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甲烷的结构特征和主要化学性质(燃烧反应和取代反应)

2.教学难点:甲烷的取代反应

三、教学过程

【引入】我国新疆、四川等西部地区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目前已输送到我国东部地区。这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西气东输”工程已于2003年10月完工,随着我国“西气东

输”管线的全面贯通,越来越多的地区将使用天然气。同时在我国南海和东海海底

也发现天然气的水合物,外形似冰,易燃烧,被称为“可燃冰”。它的开采,将有

助于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能源危机。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为了合理开发并利

用这些新能源,我们今天要来研究天然气的利用以及它的主要成分甲烷的性质.

【板书】天然气的利用甲烷

【讲述】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同时也是最简单的有机物,要研究甲烷的性质必须先从分子式开始,然后是结构式及性质。

【板书】一、甲烷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分子式:CH4电子式:结构式:

【分析】甲烷是一种空间正四面体结构,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4个氢原子分别位于正四面体的4个顶点上。其所形成的C—H与C—H的夹角为109°28′。

【过渡】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甲烷具有哪些性质呢?

【板书】二、甲烷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

2.化学性质

【分析】一般情况下,甲烷的性质比较稳定,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都不发生反应。

【板书】(1).燃烧

注意:①写有机化学方程时,要写成“

” 而不是“ ==”;

②燃性气体在燃烧前需验纯。

【讨论】 如何确定CH 4完全燃烧的产物为CO 2和H 2O ?

【过度】]甲烷除了在点燃条件下跟氧气反应外,还能够跟卤族(Cl 2、Br 2、I 2)发生反应。下面我们主要学习CH 4与Cl 2的反应。

【分析】教材P 60 观察与思考

【板书】(2)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

【分析】常温下,一氯甲烷(CH 3Cl)是气体,其它三种是液体,三氯甲烷(CHCl 3)和四氯甲烷

(CCl 4)是工业上重要的溶剂,四氯甲烷(CCl 4)还是一种效率较高的灭火剂。这四种取代物都不溶于水。

【板书】取代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另一种原子(或原子团)

所替代的反应,叫做取代反应。

【练习】巩固练习 5、9、10

【分析】甲烷除与其他物质能发生反应外,其本身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分解。

(3)甲烷的受热分解

【过渡】前面我们学习了甲烷的相关性质,而性质决定用途,那甲烷具有哪些用途呢?

【板书】三、甲烷的利用

1.做气体燃料。

2.合成甲醇

3.制氟利昂、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是工业上重要的溶剂。

4.氢气是合成氨和合成汽油等工业的原料;炭黑是橡胶和染料的工业原料。

天然气的利用甲烷学案(一)

班级姓名

一、基础知识

1.天然气的利用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它是的有机物

2.甲烷的分子结构

电子式为,结构式为,其空间结构为_ ________。

甲烷分子中有个键。

3.甲烷的物理性质

甲烷是一种色、味的,密度比空气,溶于水。4.甲烷的化学性质

通常状况下,甲烷的性质,与强氧化剂如________强酸、强碱等均发生化学反应.(1)燃烧(氧化反应):甲烷燃烧时,火焰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⑵取代反应教材科学探究的实验现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光照的条件下,甲烷和氯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②;

③;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种氯代产物中,为气体,、、为液体,且它们均溶于水.

取代反应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甲烷的裂解:。

二、巩固练习

1.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B.甲烷也叫天然气

C.化石燃料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有限的,而且又都是经过亿万年才能形成的非再生能源

D.甲烷能够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下列气体的主要成分不是甲烷的是()

A.天然气B.沼气C.水煤气D.坑道产生的气体

3.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中可以跟甲烷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氧气

B.溴水

C.盐酸

D.酸性KMnO4溶液

4、下列分子中呈正四面体结构的是()

A.甲烷 B.二氯甲烷 C.三氯甲烷 D.四氯化碳

5、物质的量相同的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光照后生成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A.一氯甲烷 B.二氯甲烷 C.三氯甲烷 D.四氯化碳 E.氯化氢

6、在下列反应中,光照对反应几乎没有影响的是( )。

A .氯气与氢气反应

B .氯气与甲烷反应

C .次氯酸分解

D .甲烷与氧气反应

7.下列气体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其产物既可使无水硫酸铜变蓝,又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 )

https://www.360docs.net/doc/c36705424.html,l 4

B.CH 4

C.H 2

D.CO

8.下列物质常温下呈气态的是 ( )。

A 、CH 3Cl

B 、CH 2Cl 2

C 、CHCl 3

D 、CCl 4

9.光照混合在试管中的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后,拔开试管塞,在实验的过程中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试管中气体的黄绿色变浅

B.试管中有火星出现

C.试管壁上有油状液滴出现

D.试管口有白雾

10. 某气态烃2.24 L(标准状况),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燃烧产物依次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和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浓硫酸增重5.4 g,干燥管增重8.8 g,该烃的分子式为 ( )

A.4CH

B.26C H

C.38C H

D.410C H

11. 氟甲烷是性能优异的环保产品,它可替代某些会破坏臭氧层的“氟里昂”产品,用作空调、冰箱和冷冻库的制冷剂。试判断二氟甲烷的结构简式有( )

A 有4种

B 有3种

C 有2种

D 只有1种

12.要使0.5 mol 甲烷和Cl 2发生取代反应,并生成相同物质的量的四种取代物,则需要Cl 2的物质的量为[ ]

A 2.5 mol

B 2 mol

C 1.25 mol

D 0.5 mol

13一定量的甲烷燃烧之后得到的产物为CO 、CO2和水蒸气,此混合气体重49.6g ,当其缓缓通过足量无水氯化钙时,CaCl2固体增重25.2g ,原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为( )

A 12.5g

B 13.2g

C 19.7g

D 24.4g

14. 某气态烃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8 L ,其质量为2 g ,该烃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则该烃的化学式为

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第一课时说课稿

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第一课时)说课稿 后港中学王宗锋 一、教材分析 关于甲烷,在初中化学中已经介绍了甲烷的燃烧反应和一些主要用途。在此基础上,本节将进一步介绍甲烷的分子结构,主要的化学性质等。 按照大纲要求,只要求学生了解甲烷的结构式。但考虑到结构式只表示出了甲烷分子中各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而不能真实地反映出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正四面体结构,而对分子的空间结构的认识又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有机物分子结构的了解,因此,有必要向学生介绍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 教材中首先从甲烷分子的组成引入。逐步给出分子的结构式,然后利用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介绍空间结构。使学生对甲烷-正四面体结构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教材在介绍甲烷的性质时,是以甲烷分子中的碳原子与氢原子之间能形成牢固的共价键为依据的。 甲烷的取代反应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是在实验的基础上,使学生有一个甲烷分子中的氢原子能被其它原子取代的印象,然后给出反应的几步方程式,说明甲烷中的氢原子不仅一个能够被取代,而且全部都可被取代。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通过初中学习,初步认识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的有关知识,了解了简单有机物甲烷的燃烧反应和一些主要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甲烷的分子结构角度来认识甲烷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取代反应)等。学生在学习中需要初步应用已有的原子结构、化学键等基础知识,从宏观、微观的角度来全面认识甲烷。但由于学生对教材的内容比较陌生,基本没有形成有机物的学习方法,对比较抽象的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知识理解不够透彻,空间想象思维较弱,所以在学习中应用辩证的的观点从结构理解性质有一定的困难。因而在教学中通过模型制作和媒体模拟演示微观反应历程来培养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逐渐建立从结构角度学习有机物性质的有机化学学习模式。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甲烷分子式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确定气态烃分子式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计算过程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 (2).复习碳原子结构和共价键的知识,掌握甲烷的电子式、结构式的写法、甲烷的正四面体构型。认识物质结构本质,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3).掌握甲烷的重要化学性质,提高学生关心社会、能源等问题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制作甲烷模型培养学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探索科学的精神。 (2).培养学生用新概念理解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可能的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有机化学的入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热烈的学习环境,设置问题情境,辅以实验探究及课件的微观模拟,鼓励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合作学习,尽可能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通过对甲烷结构和性质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的科学观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甲烷的取代反应。

安全使用燃气教案

安全使用家电与燃气教学设计

生观看视频,然后谈谈想法。 师:其实,像类似的安全事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时有发生,你在生活中曾经听说过、看到过或者亲身经历过由于家用电器的不当使用而引发的安全事故吗? 生表达自己所见到的或听说的或亲身经历过的安全事故。 师:同学们了解的这么多,接下来,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某一种具体的家电的使用注意事项,展开进一步的合作探究,由于我们现在每个家庭的家电都比较多。让我们分组讨论好吗? 生:好 师:这样吧按老师的课件顺序吧,排到什么电器轮到的小组就研究什么,好吗?生:好师:下面开始:一组研究:电脑,二组:电扇,三组:电磁炉,四组:电视,五组:电水壶,六组:电冰箱(出示课件) (1)、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2)、时间到,哪个小组先来?(温馨提示) (学生按小组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补充。随时板书) (3)、在刚才的交流中,老师发现,不同的家电在使用的时候,有些共性的问题需要注意,老师也给大家总结了几点,我们一块儿来看下,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主要以动漫形式展现以下内容): ①不用湿手触摸开关,不用湿抹布擦拭电器。 ②移动电器时,必须先断开电源。 ③不用手或导电物(如铁钉、别针等金属物品)去接触、探试电源插座内部。 ④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插、拔插头时不要用力拉拽电线,以防止电线

的绝缘层受损造成触电。电线的绝缘皮剥落,要及时让家长更换新线或用绝缘胶布包好。 ⑤发现有人触电设法及时切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件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直接用手去救人。 ⑥不随意拆卸、安装电源线路、插座、插头等。哪怕安装电灯泡等简单的事情,也要先切断电源,并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 ⑦发现电线断落在地上不要用手去捡。 ⑧严禁私拉乱接用电设备。 活动二:安全使用家电知识竞赛。 老师相信同学们现在已经掌握了安全使用家电的基本知识,对吗?接下来,我们将采用知识竞赛的形式来检验同学们学习的情况。(出示课件) 下面,我宣布知识竞赛开始。 第一轮:必答题,判断正误。请听好比赛规则:每组回答指定的一个问题,还是按小组顺序从一组开始,答对的小组加一个小粘贴(每个小粘贴代表20分),如回答不出或答案错误则不加分,其他小组可补充,同样加分。 1. 家用电器使用完毕,要随手切断电源。() 2. 在湿气弥漫的浴室里使用电吹风。() 3. 一个接线板上同时插许多电器的插头。() 4. 打雷时不可以看电视,但可以听收音机。() 5. 不可以自己拆卸电器。()

甲烷教学案例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甲烷 第1课时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重点是学习甲烷的结构和取代反应,教师在引入新课之前先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学生已有知识,利用西气东输引入课题。然后通过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甲烷结构的探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探讨,使学生层层递进,用学过的知识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来认识未知世界,解决问题。最后,指导学生总结,提升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教学设计:生活入题→结构的学习→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总结归纳→知识运用 二、教案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三、学案 【课前预习】 1.组成有机物的元素除外,常有、_____,还含有、、、_ 等。其中仅含和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也可称为,该类物质中组成最简单的是。有机物种类繁多,迄今已发现种。 2.甲烷是、、和的主要成分。 【课堂笔记】 甲烷的结构(实践活动)1.据课本P60制作一个正四面体。 2.利用球棍模型组装一个甲烷分子。 小结: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为,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位于四面体的顶点,四个C-H键。 一、甲烷的性质 1.物理性质 甲烷是色、味、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或小)。 用或收集甲烷 2.化学性质 (1)甲烷的氧化反应(可燃性) 有机方程式与无机方程式写法的区别: (2)甲烷的取代反应 科学探究:甲烷与氯气的反应 现象: 请用结构式书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解释反应过程。 取代反应: 练习:1.请书写生成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的化学反应。 2、历史上,科学家们在测定了甲烷分子组成为CH4后,对甲烷的分子结构曾提出了两种猜想:正四面体型与平面正方形,科学家如何判断出甲烷分子是哪种空间构型的? 小结:甲烷取代反应 条件: 特点: 【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化合物 B、有机化合物都是由 C、H、O三种元素组成 C、有机化合物不但存在于动植物体内,而且还可以通过人工的方法合成

天然气的利用甲烷评课

天然气的利用甲烷评课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天然气的利用甲烷”评课 杨超老师的这一节课在教学设计时突破了传统的有机物学习的结构-性质-用途线性教学模式,而是以甲烷的利用、风险和决策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但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削弱知识,关于甲烷的性质、结构等学科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引出。整节课构建了两条线索:一条明线即STS线和一条暗线即知识线。 以上设计体现了如下特点: 1、突出体现STS教育理念 杨老师利用与我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甲烷”这一物质为载体,通过解决“我们为什么选择甲烷做燃料”、“甲烷还能为我们做什么?”、“甲烷在利用的过程中存在什么风险”以及“我们该如何做决策”等问题,让学生学会从不同

的角度分析和判断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理性地看待和处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始终把与科学技术相关的问题放在与学生相关的日常生活和社会背景下来处理,从学科中心回归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从社会问题出发组织学习,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所研究问题的全貌,鼓励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对问题进行探究和分析,学会综合、全面、整体地思考问题的方法,为学生参与未来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真实的经历和体验。 2、将风险认知与决策贯穿于整节课。 在甲烷用做燃料这一环节主要通过数据比较了甲烷用做燃料的优势,体现了国家层面的决策:从可持续发展角度需要开发和利用天然气资源,学生则从化学的角度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存在的风险并作出决策如何防范风险;在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这一环节主要从甲烷的氯代产物用来生产氟利昂的角度分析风险并做出决策;在播放“俄罗斯冻土层甲烷的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视频让学生认识到甲烷也是一种温室气体后,又让学生讨论甲烷的利用风险和利润共存,我们该如何决策?整节课通过提供丰富的学习情境素材,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化学物质、现象以及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入手,学习有关物质结构、性质的知识,再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作出科学的判断和决策,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3、重视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科学即讲理) 理性思维是建立在证据和逻辑推理基础上的思维方式。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一种思维。在科学认知活动中,无论是科学结论的获得,还是科学风险的认知,还是科学的决策都是理性思维的过程,即用证据讲话和用逻辑讲话的过程。

甲烷的教学设计

化本一邢玉林 1107015140 教学设计 《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一、教学背景 (一)教材分析 《甲烷》内容选择于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这一节是学生在中学阶段第一次接触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有关内容,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烃是一切有机物的主体,而甲烷作为烷烃的第一个最简单的分子,学生对他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对各种有机物的理解,因此本节内容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有机物的学习方法有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初中化学就介绍了甲烷的燃烧反应和一些主要的用途,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也介绍了部分物质结构的知识,为学好本节内容提供了前提条件。 本节课将主要介绍以甲烷为代表的烃的分子结构、性质和主要用途,以及它们的性质与分子结构的关系,让学生掌握好甲烷这一节的知识,能为学生学习烃及烃的衍生物等有机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甲烷的分子组成、结构特征、主要化学性质(燃烧反应和取代反应); (二)教学难点:取代反应的概念和实质。 四、教学用具: 甲烷的分子结构模型(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甲烷氯代反应的试剂和仪器一套、高锰酸钾溶液;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讨论、讲解、练习 六、教学过程: [投影]可燃冰、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等图片,并进行如下讲解。 [小结]天然气是一种高效、低耗、洁净的新能源。我国已探明储量居世界第19位。天然气水合物,也就是可燃冰,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能源物质。据科学家估计,全球天然气水合物的碳储量是全球石油与天然气储量的两倍。如果能开发利用,那将是人类莫大的福音。甲烷是天然气,沼气和煤矿坑道气的主要成分。

幼儿园燃气安全教案三篇

幼儿园燃气安全教案三篇 【导语】煤气的使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须品之一,幼儿的好奇心较强,总对一些不熟悉的物品充满了探索欲,煤气的正确使用,关乎着我们生命和财产安全,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幼儿园燃气安全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煤气灶的作用和危险性 2、掌握在发生危险时,如何解救自己的方法 活动重点:了解煤气灶的作用和危险性 活动难点:掌握在发生危险时,如何解救自己的方法 活动准备:煤气灶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出示煤气灶图片 2、教师:小朋友,你们认识它吗(煤气灶)?你们家使用煤气吗?煤气灶有哪些用处?幼儿自由回答。 3、教师:煤气灶使用不当,会有哪些危险? 教师小结:煤气灶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能烧水、烧饭、烧菜。如果使用不当,容易发生火灾,给我们的生命以及财产带来危险。 二、请幼儿翻开教材,看图提问 1、小朋友为什么不能单独去开煤气灶(会发生煤气泄事故) 2、小朋友你们明白煤气泄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吗(人会中毒,会爆炸,着火) 3、发现煤气泄我们就应怎样做(闻到煤气不能打电话、不能开灯、开窗通风、赶快跑到外面) 教师小结:煤气的用处很多,但是如果不正确的使用煤气,它也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危害。一旦发现煤气泄,立刻关掉煤气阀门,不能开灯,不能打开抽油烟机和排风扇,不能

点火,也不能在室内拨打电话。要立刻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和嘴,打开门窗,跑到空气新鲜的地方。 三、决定对与错教师:小朋友请你们说说下面的小朋友做得对吗 1、组织幼儿讨论 (1)小朋友不停的开关煤气灶 (2)肚子饿了,用煤气灶煮鸡蛋吃 (3)闻到家里有煤气味,赶紧给爸爸妈妈打电话 (4)闻到家里有煤气味,继续呆在家里玩 教师小结:这些行为都不对! 2、教师:那么我们就应怎样做呢 幼儿:闻到家里有煤气味,赶紧跑出家门求救 教师小结:在生活中有时会有危险发生,小朋友要学会解救自己的方法活动反思幼儿在家中都见过煤气灶,父母也会讲一些小朋友不能随便动煤气的要求等。这天透过活动,幼儿了解到乱动煤气的危害,以及遇到煤气泄正确的做法。 【篇二】幼儿园燃气安全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煤气的基本特性,知道煤气对身体有害不能乱动煤气。 2、知道正确使用煤气的方法,进一步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自备图片各种煤气燃具小图片一套 活动过程: 1、启发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谈煤气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提问: (1)我们每天都要吃饭,爸爸妈妈是用什么把饭菜烧熟的呢? (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煤气呢? 根据幼儿谈到的内容出示各种使用煤气的燃具的小图片。 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要用到煤气。 2、了解煤气的基本特性。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天然气的利用--甲烷》教学设计

天然气的利用甲烷] 知识目标:通过甲烷分子式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确定气态烃分子式的计算方法;复习碳原子结构和共价键的知识,掌握甲烷的电子式、结构式的写法、甲烷的正四面体构型;掌握甲烷的重要化学性质。 德育目标:认识物质结构本质,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关心社会、能源等问题;合作学习的精神养成。 能力目标:观察能力、计算过程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动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重点、难点:甲烷分子式的确定;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甲烷的取代反应。 教学用具:实验、多媒体、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设计 [录像]: 西气东输 [引入] : 西气东输是我国目前一项巨大工程的示意图,输送的气体就是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目前,农村普遍使用的沼气的主要成分也是甲烷,而且,科学家 从海底发现了一种新能源—“可燃冰”,实际上是甲烷的水合物,据估计,可燃冰的 贮存量能提供人类社会1000年的能源使用.所以,为了合理开发并利用这些新能源, 我们今天要来研究天然气的利用以及它的主要成分甲烷的性质. 【板书】: 天然气的利用甲烷 【讲述】今天共同探讨这个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要认识一个有机物必须先从分子式开始,然后是结构式及性质。 【板书】一、甲烷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思考】历史上人们是怎样知道甲烷的分子式为CH4的? 【讨论】甲烷的分子式。 【讨论】(1)哪些实验事实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碳元素?你能设计一个实验吗? (2)甲烷的燃烧实验现象能否说明甲烷分子中不含有氧元素? 【实验设计】点燃集气瓶中的甲烷气体,用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然后在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 【学生活动】观察现象并总结:火焰颜色是蓝色,烧杯壁上有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是H2O和CO2 .所以甲烷中一定含有C元素和H元素. 【提示】要测定分子式不仅要做定性实验,更要做定量实验。 【交流与讨论】根据课本55页数据计算甲烷的分子式 【投影】学生计算甲烷分子式的方法。 【设问】甲烷的结构又如何? 【提问】1.画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碳原子有几个价电子,通常与别的原子形成几个共价键? 2.写出甲烷的电子式。 3.若用“—”代表一对共用电子,写出甲烷的结构式。 【投影】学生书写的甲烷电子式、结构式。 【说明】甲烷分子的结构式仅表明甲烷分子中碳原子、氢原子的连结情况,不能表示甲烷分

安全使用家电与燃气教案

《安全使用家电与燃气》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辨析、调查等活动,获得安全使用家电和燃气的基础常识。 2、知道应对触电事故和燃气中毒事故的最基本方法。 3、养成正确使用家电和燃气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安全用电、用气的基本常识。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查阅资料或咨询家长 1、如何安全使用家电和燃气。 2、自己在日常在使用家电和燃气的时候,哪些做法是错误的。 3、面对触电、煤气中毒、电器着火、煤气泄漏的情况,该怎样做?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爱心提示卡、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耳机)知道这是什么吗? (耳机) 2、对,这是我们家电脑上的耳机,可是现在,它已经光荣的下岗了,知道原因吗? (选择两三个学生自由猜测) 3、前几天,张老师像往常一样打开电脑工作时,不经意间总有一种触电的

感觉,经过仔细查找,终于找到了元凶:这个耳机。(出示实物投影)请大家看,这几个地方已经破损,裸露出里面的金属线了,就是这些地方让我有了触电的感觉。可好好的耳机怎么会破损呢?(指名一个同学猜测)经过分析查证,下面这两处的破损是我儿子用剪刀剪破的,上面这一处则是他在看动画片的时候,把电线放到嘴里咬破的。 4、在了解这个真相后,你们知道张老师心里的感受吗? (指名一两个学生猜测) 5、(出示课件),第一种心情是:幸运,(指名一两个学生猜测原因)电脑耳机里的电是低压电,不会对我们造成伤害。 第二种心情:恐惧。(指名一两个学生猜测原因)如果这是普通的电线,后果不堪设想。 6、可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这样幸运,请大家看这两个案例(出示案例) 7、看了这两个案例,你想说些什么? 8、是啊,现代社会发展迅速,我们家中有各种各样的家电和燃气设备,而它们在给我们带来舒适与便捷的同时,也是存在安全隐患的,如果使用不当,就会给我们带来伤害,甚至灾难。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安全使用家电与燃气”。出示课题 二、活动一:行动在线 1、首先,让我们进入第一板块:安全秘籍 课前,同学们都准备了如何正确使用家电与燃气的资料,谁能跟大家分享一下? (生自由交流,教师作适当的引导和补充。) 2、(电)同学们搜集的资料很全面,接下来,让我们听一听著名节目主持人

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应用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石油化工是化学工业的主体,可以说,没有石油化工,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现代化生活。你知道石油炼制的基本原理、产品及其用途吗?

二、知识讲解 考点/易错点1 天然气 天然气系古生物遗骸长期沉积地下,经慢慢转化及变质裂解而产生之气态碳氢化合物,具可燃性,多在油田开采原油时伴随而出,天然气蕴藏在地下约3000—4000米之多孔隙岩层中,主要成分为甲烷。

石油的组成及其分馏产品 成分:石油是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因此没有固定的沸点。含碳原子数越少的烃,沸点越低。因此,在给石油加热时,低沸点的烃先汽化,经过冷凝液化后分离出来。随着温度的升高,较高沸点的烃再汽化,经过冷凝液化后,又分离出来。这样不断地加热汽化和冷凝液化,就可以把石油分成不同沸点范围的蒸馏产物。这种方法就是叫做馏分。每一种馏分仍然是多种烃的混合 石油分馏的各种成分 石油分馏产品的沸点与成分 ②减压分馏。为了分离重油的成分,并防止温度过高而使烃分解,甚至炭化结焦损坏设备,因此在减压的条件下进行分馏,通常叫减压分馏。 ③裂解与裂化。裂化是为了提高汽油的产量和质量,产品是裂化汽油,其中含有烯烃不能做溶剂;而裂解采用比裂化更高的温度,是为了获得大量的不饱和气体产物。裂化温度一般不超过500℃,而裂解温度一般是在700~1000℃,所以裂解就是深度裂化。裂解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石油化工原料---工业“三烯”---乙烯、丙烯、1,3-丁二烯,裂解的原料是重油、石油气等。 ④石油化工:把石油产品作原料经裂解等过程制得基础有机原料,进而生产大量化工产品。在石油化工业,常把乙烯的产量作为衡量石油化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

安全使用燃气教案参考文本

安全使用燃气教案参考文 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安全使用燃气教案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导入正题,明白危害 1、设计小调查:上课前老师想做个小调查,在日常生 活中你家里都有哪些做饭方式?除了用电做饭以外,大多 数同学家中都采用燃气的方式做饭。 2、认识燃气:那什么是燃气呢?燃气,我们生活中和 工厂生产时,经常会用到的气体。它燃烧时会产生热量。 它通常分为:天然气、煤气和液化石油气。 3、燃气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源已进入千 家万户,给生活带来方便清洁,也给环境保护带来实质性 好处。但因燃气发展速度较快,一些安全措施没有及时跟 上,以致燃气事故经常耳闻。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避免因 使用不当、管理不善而引发火灾、爆炸和使人窒息的严重

事故。 4、真实再现:下面我们来观看两组图片,谈谈你的感受。(播放危害发生燃气爆炸的新闻图片)燃气爆炸能带来这么严重的后果啊!那么燃气泄漏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会造成哪些危害呢?天然气、人工煤气、液化气均属易燃易爆气体,少量泄漏在空气中形成较低的浓度,虽不会引起着火、爆燃事故,却极易发生燃气中毒。但是如果缺乏监控,气体泄漏量较大或慢慢地积累,就会引起空气中有较高浓度的可燃性气体,达到一定的浓度,遇明火就会产生着火爆炸的灾祸。 二、思考及探究日常生活中燃气泄漏的常见原因 1、学生思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请同学想想在实际生活中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燃气泄漏呢?建议大家从燃气灶具和使用过程中的人为疏忽两方面谈论。 2、利用图片师生共同归纳生活中燃气泄漏的常见原

第三节----《化石燃料的利用》教案

第三节化石燃料的利用 一、本节分析 本节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一是化石燃料的介绍;二是化石燃料与环境污染;三是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在介绍化石燃料时,教材中首先通过化石燃料开采的图片引出了化石燃料的美誉,并介绍了我国化石燃料的分布及西气东输工程,然后通过学生讨论来比较各种燃料的优劣;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化石燃料在给人类带来益处的时候,也造成了环境污染,教材从气候变化、热污染、大气污染三方面介绍了化石燃料燃烧引起的污染。为了趋利避害,人们对化石燃料进行了综合利用,这部分知识属于本章的第三部分内容。教材重点对煤和石油进行了介绍,指出了它们的两大应用——燃料和化工原料。 二、教学目标 l.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2)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3)了解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情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和归纳信息的能力; (2)能根据已有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推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当今社会的能源危机; (2)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 1.化石燃料的燃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 2.增强节能意识。 四、教学难点 1.增强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意识; 2.利用调查与研究的方法获取信息。 五、课型:新授课 六、教学方法:讨论法 七、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以下资料: 1.石油、煤、天然气的形成及用途; 2.调查当地天然气、液化气、管道煤气及煤的价格; 3.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污染。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离不开能源。能源的种类有多种。其中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当今世界人类生产、生活中应用最多的能源。如焦炭、煤气都来自煤,汽油、柴油、液化气等都是由石油分离而得,本节课我们就来介绍化石燃料及其利用。 推进新课 一、化石燃料 [设问]为什么将煤、石油、天然气称为化石燃料呢? [分析]因为它们都是由古代动植物埋在地层下,经过漫长的、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变化而

天然气的利用 甲烷教案

天然气的利用甲烷教学设计(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认识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使学生掌握甲烷电子式、结构式的正确写法;掌握甲烷的重要化学性质,并理解取代反应的涵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甲烷的取代反应的教学,掌握从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甲烷的结构特征和主要化学性质(燃烧反应和取代反应) 2.教学难点:甲烷的取代反应 三、教学过程 【引入】我国新疆、四川等西部地区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目前已输送到我国东部地区。这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西气东输”工程已于2003年10月完工,随着我国“西气东 输”管线的全面贯通,越来越多的地区将使用天然气。同时在我国南海和东海海底 也发现天然气的水合物,外形似冰,易燃烧,被称为“可燃冰”。它的开采,将有 助于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能源危机。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为了合理开发并利 用这些新能源,我们今天要来研究天然气的利用以及它的主要成分甲烷的性质. 【板书】天然气的利用甲烷 【讲述】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同时也是最简单的有机物,要研究甲烷的性质必须先从分子式开始,然后是结构式及性质。 【板书】一、甲烷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分子式:CH4电子式:结构式: 【分析】甲烷是一种空间正四面体结构,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4个氢原子分别位于正四面体的4个顶点上。其所形成的C—H与C—H的夹角为109°28′。 【过渡】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甲烷具有哪些性质呢? 【板书】二、甲烷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 2.化学性质

安全使用燃气教案【可编辑版】

安全使用燃气教案 安全使用燃气教案 一、导入正题,明白危害 1、设计小调查:上课前老师想做个小调查,在日常生活中你家里都有哪些做饭方式?除了用电做饭以外,大多数同学家中都采用燃气的方式做饭。 2、认识燃气:那什么是燃气呢?燃气,我们生活中和工厂生产时,经常会用到的气体。它燃烧时会产生热量。它通常分为:天然气、煤气和液化石油气。 3、燃气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源已进入千家万户,给生活带来方便清洁,也给环境保护带来实质性好处。但因燃气发展速度较快,一些安全措施没有及时跟上,以致燃气事故经常耳闻。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避免因使用不当、管理不善而引发火灾、爆炸和使人窒息的严重事故。 4、真实再现:下面我们来观看两组图片,谈谈你的感受。(播放危害发生燃气爆炸的新闻图片)燃气爆炸能带来这么严重的后果啊!那么燃气泄漏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会造成哪些危害呢?天然气、人工煤气、液化气均属易燃易爆气体,少量泄漏在空气中形成较低的浓度,虽不会引起着火、爆燃事故,却极易发生燃气中毒。但是如果缺乏监控,气体泄漏量较大或慢慢地积累,就会引起空气中有较高浓度的可燃性气体,达到一定的浓度,遇明火就会产生着火爆炸的灾祸。 二、思考及探究日常生活中燃气泄漏的常见原因

1、学生思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请同学想想在实际生活中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燃气泄漏呢?建议大家从燃气灶具和使用过程中的人为疏忽两方面谈论。 2、利用图片师生共同归纳生活中燃气泄漏的常见原因: 燃气灶具方面: 1、燃气管道腐蚀或是煤气表、燃气阀门、接口处损坏产生的燃气泄漏; 2、连接灶具的胶管老化或是两端松动导致燃气泄漏; 3、燃气灶具损坏造成的燃气泄漏; 人为疏忽方面: 1、燃气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液体溢出浇灭灶头或是被风吹灭灶头,也是导致燃气泄漏的主要现象; 2、燃气热水器或是燃气灶点火不成功,导致气出来而没有燃烧也是一种燃气泄漏; 3、忘关燃气阀门或燃气阀门没有关严也会导致燃气泄漏; 4、搬迁、装修等私改燃气管线造成的燃气泄漏; 三、探究安全使用的方法: 1、探究活动一:针对上述原因,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怎样安全地使用燃气呢?(学生分组讨论) 2、师生共同归纳生活中安全使用燃气的方法: (1)使用任何燃气器具,都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要经常检查煤气管道和煤气灶具是否漏气。常用检漏方法是在接头处、管件上涂肥皂液,看是否有气泡产生。严禁用明火检查! (3)燃气用橡胶管应使用专用耐油橡胶管,长度宜控制在

高中化学:3.1.1《天然气的利用甲烷》教案(苏教版必修2)【精品教案】

《甲烷》第一课时教案 体验探究过程领悟学科思想 一、设计思想 本节教材内容较少,学生对CH4又有一定的了解,若按教材内容简单设计和施教,只让 学生了解CH4的分子结构和主要的性质,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更好的激发学 生的求知欲望,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验探究过程和领悟学科思想。本课以CH4为例,让学生去体验有机物从发现、定性和定量研究其组成,确定其分子结构,猜测和实证研究 其性质这样一个探究过程。同时,在学生己有的认知发展区内,根据遗忘规律和同化原理,既复习旧知识又同化新知识。该案例具有人本性、情景性、基础性、合作性和探究性等特 色。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 《课程标准》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节课教学的要求是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 意义,了解CH4的空间结构和主要性质。 本节教材开篇简单介绍了三种不能再生的化石燃料的存在、加工和利用。在初中,学 生已经了解了CH4的燃烧反应和一些主要用途。在此基础上,本节教学内容将进一步介绍 CH4的分子结构、主要的化学性质(燃烧氧化、取代反应、受热分解)及其应用。 按照课程标准和学科指导意见的发展要求,学生要了解CH4的正四面体空间结构。可教材只给出了CH4的结构式,而结构式只能表示CH4分子中各原子之间的排列方式,不能真实地反映CH4的正四面体结构。由于高一学生对分子空间结构的知识了解很少,本案例以学 生熟悉的碳、氢原子结构为依据,让学生书写CH4的电子式、结构式。然后,施教者通过 展示外加正四面体金属框的CH4分子的球棍模型让学生观察,学生通过观察,既培养了表 象能力,又认识了CH4的正四面体空间结构。 教材在介绍CH4的性质时,只在学生了解了CH4物理性质的基础上,重点叙述了CH4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性质,简单介绍了CH4燃烧和CH4受热分解的性质。而我以为这三个性质其实质都是CH4分子中的碳氢键在一定条件下断键并重新成键的过程。我就结合专题1和专题2刚学过的化学反应为什么有能量变化,CH4属于氢化物,而氢化物的稳定性与元 素在周期表的相对位置有何关系为切口,组织学生讨论。使教学重过程,重理解。达到“之其所以然”的效果。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掌握甲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取代 反应。 2.过程与方法:以甲烷的结构为例,认识有机物分子具有立体结构,初步培养学生空间 想象能力。运用实验、观察等手段,结合元素周期律,利用分类、比较思想,同化和探究 新知识,提高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能源危机及可燃冰开发情况的了解,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科学 与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并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 四、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甲烷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

【教学设计】《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第一课时)》(人教)探究式教学

《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第1课时)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 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 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学 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 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 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 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教材分析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选自《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必修模块的有机化 学内容强调知识与应用的融合。以典型有机物甲烷为切入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背景知识出 发,介绍甲烷的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不盲目扩充代表物的性质和内 容,不涉及类物质的性质,从结构的角度适当加以深化,建立有机物“结构一性质一用途” 的认识关系。本节课的学习非常重要,是有机化学的入门,也是学生第一次从结构入手学习 有机物,所以教师有必要,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形成学习有机物的基本方 法,为高二的选修打下基础。 ◆思路说明 本节从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质引入,让同学们了解生活中常用的天然气中的主要成分是 甲烷。通过实验探究,带领学生认识甲烷的空间结构,并通过结构来了解甲烷的物理性质和 化学性质。重点探究甲烷的取代反应,并知道取代反应是链式反应,认识到取代反应和置换 反应的区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甲烷在自然界的存在和用途,通过制作甲烷分子模型初步认识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 2、掌握甲烷电子式、结构式的正确写法。 3、了解甲烷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并掌握甲烷的取代反应原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践活动(模型制作)、探究实验、模型、图表、图片、甲烷、烷烃的多多媒体动画 等,培养学生关心科学、研究科学和探索科学的精神。

2021大班安全教案及教学反思《煤气与安全》

大班安全教案及教学反思《煤气与安全》 1、了解煤气的作用和危险性,知道人在煤气中毒时,会产生的一些生理反应。 2、知道在发生危险时,如何解救自己的方法。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1、煤气灶、煤气桶相关的图片 2、关于一些煤气发生的事故录象 一、认识煤气灶、煤气桶,了解煤气的用处。 1. 出示煤气灶和煤气桶的图片,提问:这是什么?你们家使用煤气吗?你们家的煤气是从哪里来的?煤气有什么用?

2. 教师进行简单的小结:我们家用的煤气有两种,一种是管道煤气,一种是煤气桶。 它们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能烧水、烧饭、烧菜 二、观看录象与图片,了解煤气的危险性。 师:煤气的用处很多,可是如果不正确的使用煤气,煤气也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危害,你们知道会有什么危害吗? 幼:会爆炸 师:Cici老师这边有一些图片和视频,我们一起来看看,不正确使用煤气会带来怎么样的危害。 ( 展示有关图片或相关的报道,使幼儿初步了解在哪些情况下,会发生漏气或爆炸事故。) 师:从这些图片中你们看到了什么? 幼:爆炸了

幼:房子被炸坏了 幼:小朋友受伤了 (引导幼儿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谈谈煤气造成的危险性有哪些?) 三、组织幼儿讨论并观看视频,知道安全使用煤气的方法以及发生以外后的自救方法。 1. 怎样安全使用煤气。 2. 怎样知道漏气了?如何辨别呢? 3. 我们人体吸进了这些有毒的会有哪些反映呢? 教师小结:遇到煤气泄漏时,不能在充满煤气的房间里打电话报警,这样容易引起爆炸,第一件事情就是告诉爸爸妈妈,打开窗户通风,然后把毛巾浸湿捂住口鼻,请爸爸妈妈关掉煤气阀门,如果遇到有人中毒了要打电话报警求救! 四、教师结合幼儿的具体情况,重点讲解几个问题。

甲烷教案

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第1课时甲烷教学设计 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第二中学二中(733299) 王兆英 一、设计思路 通过网络资源了解甲烷的存在及应用,引发学生学习甲烷的兴趣。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甲烷的结构,有利于学生掌握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学生动手制作模型,写结构式、电子式等,促进学生对有机物结构的认识。在以上的基础,进行甲烷的物理性质的简介和化学性质的重点探究。对于烷烃的取代反应,教材以甲烷和氯气为例,以直观的实验现象说明问题,再结合甲烷的结构分析取代反应,使得学生能更好的掌握甲烷的取代反应。 二、教材分析 甲烷是常见的最简单的有机物。教材以有机物的学习“结构—性质—用途”为主线,先介绍甲烷用途及前景引入对甲烷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在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中有双重功能,一方面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好基本的知识基础和主要研究方法。 三、学情分析 学生刚接触有机化学,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比较陌生,对物质的空间结构不了解,对有机反应的产物的判断和书写结构简式比较困难。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要求: (1)了解甲烷的存在、用途及前景。 (2)探究甲烷分子的组成和结构式;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 (3)掌握取代反应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要求: (1)通过甲烷性质的科学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甲烷的结构和性质推导分析,提高对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相互联系的分析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了解甲烷在自然界的作用;通过对甲烷分子结构的推理过程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从而提高学化学、爱化学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甲烷的取代反应,让学生初步了解有机物基本反应类型,形成对有机反应特殊性的正确认识,并能从结构上认识其反应特点。 教学难点:甲烷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取代反应原理的理解。 五、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课件:实验视频展示 彩色分子结构模型以及球棍模型的组件

2020人教版化学必修2 第3章 第1节 第1课时 甲烷的性质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一课时甲烷的性质—————————————————————————————————————— [课标要求] 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概念。 2.掌握甲烷的分子结构,了解甲烷的物理性质及存在、用途。 3.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认识取代反应的特点。 1.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其中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4个氢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上。 2.甲烷结构与性质的记忆口诀: 性质稳定是甲烷,光照氯代四连环; 立体构型四面体,易燃防爆分解难。 3.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是分步进行的,每有1 mol氢原子被取代,需消耗1 mol氯气。 4.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 甲烷的分子结构 1.有机化合物和烃 (1)有机化合物 ①概念: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②组成:一定含有碳元素,常含有氢、氧元素,某些有机物还含有氮、硫、卤素、磷等元素。 (2)烃 ①概念: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 ②典型代表物:最简单的烃是甲烷。 2.甲烷的分子结构

(1)存在与用途 ①存在:是天然气、沼气、油田气和煤矿坑道气的主要成分。 ②用途:是一种高效、低耗、污染小的清洁能源,还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2)分子结构 ①分子结构: 甲烷分子不是平面结构,即5个原子不在同一平面内,而是呈正四面体结构。 1.已知甲烷的密度在标准状况下是0.717 g·L -1 ,含碳75%,含氢25%,利用这些数据怎样确定它的分子式? 提示:甲烷的摩尔质量为0.717 g·L -1 ×22.4 L·mol -1 ≈16 g·mol -1 ,相对分子质量为16,分子中含碳原子数:16×75%12=1,含氢原子数:16×25% 1 =4,故甲烷的分子式为CH 4。 2.若甲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得到的CH 3Cl 还是正四面体结构吗? 提示:不是正四面体而是四面体结构,其中CH 3Cl 中3个H 原子和1个Cl 原子仍位于四面体的4个顶点,但不是正四面体。 3.根据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推测CH 2Cl 2的结构应该有几种? 提示:甲烷的立体结构为 ,因此CH 2Cl 2中的2个Cl 在空间一定处于相邻 的位置,CH 2Cl 2只有一种结构。

用火用电安全教育教案

防煤气中毒、用火、用电等教育教案 长堰中学:独步清风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中发生火灾、触电和煤气中毒等事故的原因 及造成的严重后果。 2、能识别一些有安全隐患的行为和场景,学会避免并阻止事故的发生。 3、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 教学重点: 1、了解家中发生火灾、触电和煤气中毒等事故的原因以及造成的严重后果。 2、能识别一些有安全隐患的行为和场景。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代家庭,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庭中的电器也越来越多,给我们学习、生活带来了好多方便及乐趣。但是,如果我们没有掌握一定的用电知识,不注意用电安全,就会很危险。 二、发散思维,了解潜在危险 (案例一)董博,6名哈医大学生中的唯一幸存者,事发后,他的心理受到了难以愈合的打击,在他们实习的中日友好医院内,接受

着治疗。 2月4日,立春,北京的天一扫往日的雾霾。哈医大09级第五临床学院康复科的董博要帮老师整理资料,整夜未归。走出办公室,已是早晨7点,令他感到奇怪的是,每每这个时间,与他一起实习的另外5个兄弟,应该出现在医院才对。习惯地摸出电话,董博给另外5个同学打去电话,一个未接,两个未接,打了5个人的电话,没有一个人接电话,董博有些慌了,冥冥中感觉有事情要发生,他飞奔回他们共同居住的地方——樱花东街3号楼。先是拍门,无人回应,董博掏出钥匙开门,迎面的是一股浓重的煤气味儿,他冲入屋内,几个兄弟都在床上,一动不动,有的口吐白沫,有的鼻子出血…… (案例二)哈尔滨国润家饰城火灾 时间:2013年1月6日20时30分许 地点:上海市沪南路2000号的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 损失:造成6人死亡,12人受伤。 起火原因:电线线路老化,店里人员忘记关系取暖设备。 安全隐患:安全出口被封堵,室内消火栓位置不明显、上锁封闭。 现在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这些东西可能引发哪些安全问题?(学生自由交流) 总结:触电,煤气中毒,火灾,甚至是伤亡。 三、防患于未然,保护生命财产安全

高中化学天然气的利用 甲烷 教案

专题三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 学习目标 1.认识化石燃料与有机物的关系。 2.认识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对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污染、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3.了解甲烷、乙烯、乙炔、苯等物质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4.引导学生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能源短缺、环境保护等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一课时天然气的利用甲烷] 知识目标:通过甲烷分子式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确定气态烃分子式的计算方法;复习碳原子结构和共价键的知识,掌握甲烷的电子式、结构式的写法、甲烷的正四面体构型;掌握甲烷的重要化学性质。 德育目标:认识物质结构本质,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关心社会、能源等问题;合作学习的精神养成。 能力目标:观察能力、计算过程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动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重点、难点:甲烷分子式的确定;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甲烷的取代反应。 教学用具:实验、多媒体、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设计 [录像]: 西气东输 [引入] : 西气东输是我国目前一项巨大工程的示意图,输送的气体就是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目前,农村普遍使用的沼气的主要成分也是甲烷,而且,科学家从海底发现了一种新能源—“可燃冰”,实际上是甲烷的水合物,据估计,可燃冰的贮存量能提供人类社会1000年的能源使用.所以,为了合理开发并利用这些新能源,我们今天要来研究天然气的利用以及它的主要成分甲烷的性质. 【板书】: 天然气的利用甲烷 【讲述】今天共同探讨这个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要认识一个有机物必须先从分子式开始,然后是结构式及性质。 【板书】一、甲烷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思考】历史上人们是怎样知道甲烷的分子式为CH4的? 【讨论】甲烷的分子式。 【讨论】(1)哪些实验事实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碳元素?你能设计一个实验吗? (2)甲烷的燃烧实验现象能否说明甲烷分子中不含有氧元素? 【实验设计】点燃集气瓶中的甲烷气体,用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然后在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 【学生活动】观察现象并总结:火焰颜色是蓝色,烧杯壁上有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是H2O和CO2 .所以甲烷中一定含有C元素和H元素. 【提示】要测定分子式不仅要做定性实验,更要做定量实验。 【交流与讨论】根据课本55页数据计算甲烷的分子式 【投影】学生计算甲烷分子式的方法。 【设问】甲烷的结构又如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