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在物理教学中培养论文

合集下载

浅谈物理教学中人文精神的融合

浅谈物理教学中人文精神的融合
实验 课教 学“ 恶 习” . 为 了客 观 评 价 学 生 , 教 师 要 有
3 ' - 2 a  ̄ 结 与 思考
3 6 0度 考核 法 是 对 学 生全 面 、 客 观 的评 价 课 堂表现 反 映了学 生 的 实验 能 力 ; 实验 报 告 是对 实验 过程 的文 字总 结 , 反 映 了写作能 力 ; 论 文或设 计体 现 了学 生 的研 究 能 力. 3 6 0度 考 核法 的 应 用 从 多角 度 和不 同层 次 , 对学 生进 行 了全 面 、 客观、 科 学 的评 价 .
加, 学 习态度认真 、 活跃 , 课 堂教学效果 明显提 高.
参 考 文 献 [ 1 ]杨 昕 卉 . 高 师 院 校物 理 实验 教 学 改 革 的 几 点 思考 [ J ] . 牡丹 江 师范 学 院学 报 : 自然科 学 版 , 2 0 0 0 ( 4 ) : 4 2 — 4 3 . [ 2 ]吴 俊 林 . 普 通 物 理 实验 课 程 改 革 的 研 究 与 实 践 [ J ] . 实 验研 究 与探 索 , 2 0 0 2 , 2 1 ( 8 ) : 3 3 — 3 5 .
[ 6 ]胡 巍 . 大学物理“ 基本 一 创新 一 应 用 ”实 验 课 程 体 系 的 构建 及 应 用 [ J ] .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 科 学 版 , 2 0 0 8 ( 4 ) : 6 7 6 9 .
[ 7 ]黄 品梅 . 开 发 综 合 设 计 性 实 验促 进 创 新 人 才 之 培 养 [ J ] . 实 验 研 究 与探 索 , 2 0 1 0 , 2 9 ( 6 ) : 9 3 — 9 5 . [ 8 ]宋 向炯 . 基于“ C N”高 校 物 理 实 验能 力综 合 评 定 方 法 [ J ] . 绍 兴 文 理 学 院学 报 , 2 0 0 5 , 2 5 ( 8 ) : 1 1 3 — 1 I 5 . [ 9 ]王 新洄 . 大 学 物 理 实 验 课 程 的 综 合 成绩 评 定 [ J ] . 山东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 自然科 学 版 , 2 0 0 2 , l 7 ( 4 ) : 3 2 — )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作者:赵昂来源:《教育科学博览》2013年第04期摘要:人文教育对于中学物理教学中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然而,近几年我们过于注重对物理学科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因此,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人文教育;物理教学;学生教育不仅仅在于传授学生一定的科学知识,它更加注重的是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完善。

然而,在应试教育的长期笼罩下,我国的教育已经逐渐演变为流水线式的作业,学生更像是一件件的产品被学校以固定的模式生产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很少得到来自社会、学校、家庭足够的人文关怀,致使精神世界失衡,由此滋生了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教学而忽略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所致,因此,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注重科学知识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相互融合。

1人文教育的内涵人文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主要指人文精神。

人文知识是主观对客观的反应成果,包括对自然、社会、他人和自己的反应;人文精神是人文知识的升华,是主客观的合一,包括人对自然、人对社会、人对他人和人对自己的基本态度,是内化到人言行举止之中的德行。

“人文”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是多种素质的综合体现。

它表现在一个人应该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良好的道德修养,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及良好的情感与审美能力。

人文精神的这些特点表明了它是指向人自身的,而并不是客观外界的精确状况。

人文精神是对专属于人的特性的开掘与弘扬,就是推动一种有别于科学认识的探究活动去展现人的内心世界以及它与外部世界的交相辉映[1]。

2物理中的人文价值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的自然科学。

从物理学的定义中可以得知,物理学面对的是客观物质世界,研究的是自然事物及其运行规律,发现的是自然界的原貌,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怎么可能会具有人文性呢?然而,物理学的确具有人文性。

新课程中物理课堂教学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的结合

新课程中物理课堂教学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的结合

新课程中物理课堂教学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的结合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物理事实—概念—规律—概念和规律的应用。

虽然也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但实际教学中理论与实际是分割的,很多学生对物理的印象是众多的公式和抽象的概念,物理教学演变为一种“纯科学知识”的教学。

教师也认为这就是理科与文科教学的区别。

1、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16世纪,意大利学者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看法提出了质疑,并对自由落体运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大体可归结为以下几点:1.1发现问题伽利略发现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伽利略认为,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对的,即重物比轻物下落得快,那么把重物和轻物拴在一起下落,它们将是什么结果呢?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重物下落得快,轻物下落的得慢,由于两物拴在一起,“轻的”被“慢的”拉着,“慢的”被“快的”拖着,所以两物拴在一起的速度应是不快不慢。

同样,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两物拴在一起,应该是更重了,那它们应该下落得更快。

这两个结论都是由亚里士多德的论断推出来的,但得到的却是互相矛盾的结果。

可见,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

1.2提出假设伽利略认为,重物与轻物应该下落得同样快。

他猜想落体运动应该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物体的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

但是,速度的变化怎样才算是均匀的呢?他考虑了两种可能: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时间来说是均匀的,即v与t成正比;另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位移来说是均匀的,即v与x成正比。

1.3数学推理伽利略通过数学运算得出:如果v与x成正比,将会得到荒谬的结论;如果v与t成正比,它通过的位移x就与t2成正比。

1.4实验验证为了便于测量时间,伽利略设法用斜面做实验。

他在木制斜槽上蒙上羊皮纸,让铜球从光滑的羊皮斜槽上滚下,通过上百次对不同质量的小球沿不同倾角的光滑斜面越大的定量研究,发现小球沿光滑斜面运动时通过的位移x确实与t2成正比,小球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且倾角一定不同小球的加速度一定,倾角越大加速度越大。

物理学史教育在高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物理学史教育在高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探索篇•方法展示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来讲,加强物理学史教育十分重要,其是调动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基础,也是加强高中生物理素养的关键。

为此,物理教师需给予物理学史教育高度重视,促使其存在的价值与效用能充分发挥出来,为高中生日后良好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本文主要分析物理学史教育在高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具体如下。

一、有助于加强学生科学素养1.构建科学的知识结构目前高中物理教学主要分为五大板块,其中包含力学板块、热学板块、电磁学板块、光学板块、原子板块,再把板块划分为各个小章节,最后依据考纲对每个知识点进行细化,反复操练每个知识点,如此对短时间记忆具有积极作用,能够有效应付考试,但无法保证知识点长期记忆的牢固性。

物理学主要以整体发展为主,但物理的各分支是错综发展的,把物理学当作一个整体向学生介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

好比对物理力学发展史的阐述,教师可从亚里士多德所提的圆运动与落体运动入手,至阿基米德的重心测量,再至牛顿的经典力学,最后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将力学完整的知识结构展现到学生眼前,让其联想记忆。

力学发展史错综复杂,互相交织,只有在系统的掌握后才可以有效把握,不断补充学生的知识体系。

2.加强学生科学精神所谓科学精神为人们在不断累积科学知识中,特别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价值理念、行为准则以及思维方式。

物理学史能够把物理定律与概念的发展过程充分展现给学生,让其了解科学家的科研手段与思维过程,并从中得到启示。

学生在学习中会接受科学方法教育,不断影响学生的科学思维。

当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并非是让学生简单地重复科学家的实验、记住科学家的结果就能实现。

首先,科学精神的中心是要有怀疑的勇气,不管是哪个真理后面都有大胆的怀疑。

比较典型的卢瑟福提出的核式结构是对汤姆生的怀疑,只有拥有怀疑的勇气,才能有所创新。

其次,要具备科学思维,物理学之所以能够向前发展,是因为其凝聚了诸多物理学家的智慧与精神,他们严谨的态度、巧妙的假设都是对思维方式的有效训练。

工科物理化学教学融入人文精神的尝试

工科物理化学教学融入人文精神的尝试

ig teh ma l n a t jc dit tec sro i e n ̄ f gp i sp ia cn oa o f h s a c e n , h u nee t si r et o h l s m wt dmos a n h oohcl o n t i o yi l hm— me w n o e n a o h i l tn p c
第4 0卷第 l 2期
21 0 2年 6月
广

化工 Βιβλιοθήκη Vo . 0 No 2 1 4 .1
G a g h u C e c lI d s y u n z o h mia n u t r
Jn .0 2 u e2 1
工 科 物 理 化 学 教 学 融 入 人 文 精 神 的 尝试 木
Ab t a t n o d rt mp o e t e i s u t n lq a i fP y ia e sr o r e n f ce c fsu e tla — sr c :I r e o i r v h n t ci a u l y o h sc l r o t Ch mi y c u s s a d e in y o t d n n t i e
t a h n o e twa n c d,t e i e t n o t d n s wa u tv td,a d t t d ns’su y it r s s a o e e c i g c ntn se r he i h d ai fsu e t s c lia e o n he su e t t d n e e twa r us d。 Ke r s:Ph sc e sr y wo d y ia Ch mity;h ma it pii;ta h n x lr to l u n si s rt e c i g e p oa in c

中学物理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思考

中学物理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思考

中学物理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思考摘要:在现如今的教育教学中,不能只注重于知识理论教学,作为教师还应该在教学时融入人文主义思想,对学生进行生命理念教学,但是教师以及学生受以往的教学经验的影响过重,对如何进行高中物理生命教育教学感到苦恼。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教师依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就相关的物理教学策略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生命教育;教学策略;相应分析我国教育改革正在大力的推行,新时期的教学要求教师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的掌握能力,同时还应该意识到教学也应该突显人文思想,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着手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在教学时教师还应注意新时期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平等关系;在教学时还应该注意及时打破教材局限,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最后教师还可以适当讲述生命的价值,结合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本文就以上内容进行了探究,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参考。

一、融入人文精神,培养人文情怀在现如今的教育中,人文主义是是教育的目的以及方向。

人文主义主要包括使学生树立辩证统一的哲学精神,坚定的科学信念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还应使学生具备敢于质疑权威的勇气,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创新精神,在物理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逐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为接下来的教学创造便利。

例如教师在讲述《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讲述万有引力的发现过程,并告知学生,万有引力的发现,不仅使人们认为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还可以控制自然法则;教师还可以告知学生万有引力定律在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牛顿运动定律,但是牛顿的时空观有一定缺陷,他们认为物质与时空无关,但是相对论则推翻了这一结论。

教师通过讲述知识,使学生知晓,科学之所以发展,就是因为在不断的质疑中前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探究态度,还可以结合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初步培养学生人文情怀。

二、尊重学生地位,构建平等关系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尊重学生的地位,可以适当讲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学生逐渐树立关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为接下来的教学创造便利条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素养。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物理教学的思考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物理教学的思考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物理教学的思考【摘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体验。

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智慧能够对高中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

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物理知识相结合,可以增加学生对物理学科的认同感和学习动力。

教师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如故事讲解、实践体验等,将传统文化巧妙地融入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案例分析显示,传统文化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未来,传统文化对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性将会更加凸显,带来更多的启示和发展机遇。

传统文化融入物理教学的未来展望值得期待,将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能力的提升带来新的可能性。

【关键词】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中物理教学、融合意义、教育意义、应用、结合、案例分析、影响力、重要性、未来展望。

1. 引言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融合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和人文精神。

将这些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物理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更能够启发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理解。

传统文化注重“天人合一”的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正是物理学研究的核心理念之一。

通过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学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和原理,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传统文化对高中生的教育意义也不可忽视。

传统文化强调孝道、礼仪、廉洁等价值观,可以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和道德情操。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

1.2 传统文化对高中生的教育意义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带给学生更深刻的教育意义。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神财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文化自信。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精神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精神


统罗斯福抢在 纳粹 德国之前研制原子弹; 当 研制成 功以后 ,他又从人 类的 良知 和社会 责任感 出发 , 和原子 弹之父奥本海默 一起 , 联合反对使用原子弹。教师在教学 中, 将这 些科学 史内容与物理知识 相融合 ,科 学家 充满人 文主义的态度 和精 神将激起学 生心 灵 的震动 。 三、 弘扬道德价值 道德是 人的全面发展 所追求 的最 高 目 的。 2 1 世纪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 需要相应的 道 德修 养 , “ 公” 、 “ 诚” 、 “ 勤” 、 “ 勇” 、 “ 谦” 、 “ 和” 等美德在物理 教育中都有极 为丰富的 内涵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 为基础 的学科 , 实 验是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 的科学态度 的 良好 载体 ; 《 墨经》 中杠 杆平衡与t J ,  ̄ L 成像的观察 研究 、原子弹氢弹 的爆 炸 、人造卫 星的上 天, 激起 学生 的民族 自豪感 , 而科技 落后必 遭污 辱的道理又能激起 学生的历史 责任意 识; “ 两 弹一星”功勋 奖章获得者王淦昌 、 邓 稼先 等隐姓埋名 、 顽 强拼搏 , 玻尔在尊 重老 师 与科 学之间 的抉择 ,居里夫人发 现镭后 将成 果无偿奉献 ,这些科 学家 的人格 力量 爱 国主义与社 同时也必须 向学生介绍 核污染 、核放 射可 让人肃然起敬 。物理教学 中 , 以杀伤人类甚至摧毁地球 ; 介 绍水 力发电 , 会责 任感的教育 、道德 价值的弘扬 可有机 可适当介绍修建大坝对环境 的影响。另外 , 地融人教学之 中。 要鼓励学生 将物理学 习与生活实 际以及社 四、 发挥美育功能 会问题 ( 如 能源 、 环境) 相对 接 , 在 课堂 与大 物 理教学 内容虽然反 映的是 客观事物 世界连 接的氛 围 中吸吮 人文 思想 的乳 汁 , 的规 律 、 概念 、 公式 、 定律和定理 , 但让学生 对称、 和谐 、 统一 , 发挥美 学会 与他人 和谐共 处 ,增强 社会 责任感 , 领悟 其中的简洁 、 确立正 确的科 学价值观 。 如: 学习 了能 源 的 育功 能 ,能进一步加强 学生对物 理知识的 知识 后 , 理解 , 对 自然 的认识 。物理模型 的简 单 、 明 当地 的地形 特征 、 能源 分布 及社 会发展 要 了 , 物理概念 、 规律 表达上 的简练 、 准确 , 是 运 求情况 , 对火力 发 电 、 水 力发 电 、 核 电站 的 物理学 家对科 学简洁美不断追求的体现; 建设 进 行 大 胆 的设 想 ;学 习 了声 学 知 识 动与静止 、 引力 与斥力 、 反射 与折 射 、 电磁 后, 组 织学 生 到工 厂 车 间现 场体 验 , 调 查 光 三者的相互关 系 ,体 现了物理理论 的对 噪声 的危害 , 并 尝试提 出减 少噪 声的有 效 称 与统 一; 下抛与上抛 、 加速与减速 、 地面物 措施 ; 学过 电磁场 和 电磁 波 的相关内容之 体运 动与天上星体 运动的统一 ,体 现了理 后, 让学 生研究身边 的电磁污染 , 了解 电磁 论 的完美 。反粒子存在的预言、 相对论在时 污染 的产 生原 因、 电磁 污染对人体 的危害 、 间和空间上 的高度 统一 , 堪称 2 0世 纪物理 公众对 电磁 污染 的了解 程度以及 怎样 防治 的美学珍 品。物理学中美 育因素客观存在 , 电磁污染等。这样 , 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 教师善 于发掘 , 用审美的眼睛来感知美 。当 本技能 的过程 同时也 就成为形成正确 价值 然 , 教师不能停 留在 对美的感知上 , 而应将 观的过程。 美 育体现在 自身 的教学活动 中,幽默风趣 二、 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的连 珠妙语 , 旁征博 引的知识功底 , 新 奇巧 客观求 实 、 理性求 真 , 批判创新等 科学 妙 的实验设计 , 不 断求新的教学风格 , 同样 精神 的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人文精神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
摘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文精神的内涵,作为教师应改变
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和价值观。教师不仅仅是教书,更主要的
是育人,是帮助学生成长,创造完美人生的过程。
关键词:人文精神在物理教学中 培养

人文精神是指关注人,尊重人格和人性,以人为中心来看待世
界事物的一种思想态度。
根据人文精神的特定蕴藏及其历史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人文
精神教育应包括以下内容:
(1)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在当今知识经济的进程中,我们不
得不深谙和把握人的主体创造特质而充分重视人的主体性,注重开
发人的智慧和潜能,不断发掘人的创造精神,把重视人的自身发展
与社会发展和谐统一起来。
(2)创新精神教育。信息时代的发展取决于人的发展,而人的
发展的灵魂和动力是创新。创新意识、创新情感、创新思维等构成
的创新人格及创新能力,应成为新世纪的价值取向并升华为超越性
的精神境界。
(3)道德意识教育。道德意识还包括人口道德、环境道德、资
源道德等。人是社会的人,人必然存在于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
的复杂关系之中,要实现群体指向和个人意识,就必须确立某种准
则和价值取向来调整处理彼此关系,对于道德追求和完善也就必然
成为人的自学精神需要。
(4)社会责任感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热爱自己的
国家,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为国家的昌盛,
国民的素质的提高,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又要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
和国际视野,引导学生从全球范围和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角度去认
识和把握世界现实,养成国际协调国际合作的态度和能力。
(5)平等观念教育,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真理,敢于坚持和捍卫
真理,树立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观点。反对专制与独裁,敢于质疑,
具有怀疑精神和证伪精神,不迷信权威,尊重每一个人的人格,维
护作为人应该具有的权利。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文精神的内涵,作为老师应该改变教
学观、质量观、人才观和价值观。教师不仅是教书,更主要的是育
人,是帮助学生成长,创造完美人生的过程。现代教育的本质是引
导学生精神的发展,知识只是起载体作用。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部分人认为人文精神教育中只适用文科教学,理科教学是一些机械
的数字运算和一成不变的概念、原理、公式,对如何在理科教学中
进行人文精神教育却束手无策,现本人以物理教学为例来谈谈自己
的感悟。
1、理学发展史着手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并补充介绍一些科学家获得
成果的经历和过程,分析他们的经验和从中应吸取的教训帮助学生
解读科学家的人生观(这是新教材的缺憾)。如牛顿勤于思考、悉
心钻研的故事,伽利略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向权威挑战的故事;布鲁
纳用生命捍卫真理的故事;赛曼与洛仑兹互相支持与合作;我国宋
代学者沈括的成就---他最早记载了磁偏角,比西方哥伦布早400
多年。
2、物理教材各章节的语言描述、精美图片、段与节的名称选择
皆注重了感召力与趣味性。
如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用诗人的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
图片“海市蜃楼”、“赵州桥的倒影”等令人神往;三峡大坝、北京
天坛圜丘、明代的“水轮三事”令人自豪。
在学习讲解惯性知识和安全用电时,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讲
能的开发和利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讲
能的开发和利用、机械效率时,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效率意识,
讲功的原理、能量守恒定律时,补充介绍一些科学工作者研究永动
机的故事,培养学生遵循自然规律办事的意识。推至人类社会,人
是社会动物,就要遵循一定的社会规律和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
准则,在社会行为、态度倾向和价值观等方面,与社会保持一致,
这也是学生今后所在社会群体具有的稳定性所必须的。
3、从物理学科特点着手
物理学科是实验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充分利用教材上的演
示实验和课后的小实验,也可补充一些学生条件允许的小实验,养
成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补充一些“生活中的物理”思考题,如擦
皮鞋的学问、拍打衣服上灰尘的道理,骑自行车上坡走“s”形路
线的道理。如何从地图上测出上海到天津铁路线的长等。学习了光
的折射,能解释海市蜃楼;学习了电学、声学,能解释雷电的形成
及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原因;学习了热学,能回答为什么海边
及大森林里一年四季气候宜人,为什么当今国家推行退耕还林的政
策;学习离磁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和
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形成将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
相结合的意识,激起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
与和谐,养成对大自然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乐于参与观
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养成实事求是伯科学态度,
增强了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学生也受到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4、从我国利用物理知识,在工农业国防科技方面取得的伟大成
就着手
展示我国的核武器、核物理方面的资料,展示我国火箭和卫星
的一些资料,举出一些具体事例,并指明所用的物理知识。
[1]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利用磁场相互作用的规
律,明代的“水轮三事”,北京天坛公园的圜丘,新中国建成的三
峡大坝的发电站和船和船闸等都利用了物理知识。
[2]2002年3月25日,我国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成功地将“神
舟三号”试验飞船送入预定的太空轨道,使我国在土载人航天事业
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这就运用了能的转化和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
态等物理知识。
5、从物理教学方法改革着手
彻底改革过去陈旧的教法和手段,把学生放进教学主体中去,
采用“探究导学”的教学方法,“探究导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
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
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探
究导学”是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在探究过程中,需要个体
研究、小组或集体探讨相结合。在探究过程中,需要个体研究、小
组或集体探讨相结合,需要他人的协作;需要彼此尊重、理解,需
要容忍;需要讲求表达倾听与说服他人的方式、方法。“探究导学”
倡导的是一种主动的、体验的、发现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自主
学习和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