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开采技术现状(1)

合集下载

当前稠油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展望

当前稠油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展望

当前稠油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展望稠油是指粘度较大的原油,在地下常温常压下呈凝胶状态,难以开采和输送。

而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传统油田的逐渐枯竭,对稠油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了当今油田勘探开发领域的热门话题。

为了有效开采稠油资源,需要不断研究和改进稠油开采技术,以满足能源需求并保护环境。

本文将从目前稠油开采技术的研究现状出发,展望未来的稠油开采技术发展趋势。

目前,稠油开采技术主要包括热采和常温采。

热采技术是利用热能降低稠油的粘度,使其能够流动起来进行开采。

而常温采则是通过化学方法或机械方法降低稠油的粘度,使其可以流动并被开采。

两种技术各有优缺点,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未来稠油开采技术将会更加高效、环保和经济。

热采技术中的蒸汽吞吐采油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热采方法。

该方法利用注入的高温高压蒸汽使稠油变稀,从而通过管道输送到地面。

虽然蒸汽吞吐采油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仍然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蒸汽的产生消耗大量能源、温度分布不均匀导致地层温差较大等。

未来,可以通过提高蒸汽的压力和温度、改进储油层结构等途径来改善蒸汽吞吐采油技术的效率和成本。

另一种常见的热采技术是加热采油,它是通过直接加热地下油层来使稠油变稀,再进行开采。

加热采油技术相比蒸汽吞吐采油技术能够更好地控制地下温度分布,提高采收率,但是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来进行加热,同时加热地下油层也会带来环境污染的问题。

未来,可以通过开发更加高效的加热设备、利用可再生能源来替代传统能源等途径来改进加热采油技术。

除了热采技术,常温采油技术也在稠油开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化学驱油技术在常温采油中应用较为广泛。

聚合物驱油技术通过注入一定浓度的聚合物溶液来降低稠油的粘度,从而提高采收率。

有机溶剂驱油、表面活性剂驱油等方法也逐渐被应用于稠油开采中。

未来,可以通过研发更加环保的驱油剂、改进注入技术、提高驱油效率等途径来完善常温采油技术。

未来,稠油开采技术的发展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世界稠油开采现状及开采技术进展

世界稠油开采现状及开采技术进展

世界稠油开采现状及开采技术进展
产油量(t)
普通稠油井不同蒸汽吞吐周期生产曲线
(统计平均值)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周期数
世界稠油开采现状及开采技术进展
产油量(t)
超稠油井不同吞吐周期生产曲线
1400
1200
1000
世界稠油开采现状及开采技术进展
二、稠油油藏成熟的开采技术
蒸汽驱开采的特点
蒸汽驱不同于蒸汽吞吐,它是以较充分的补充地层能量为 前提的,因此蒸汽驱的采收率比蒸汽吞吐的采收率高,经过蒸 汽吞吐后,通过蒸汽驱提高的采出程度一般为30% OO IP左右, 汽驱结束后的总采收率,一般在50%OOIP以上,平均采油速 度一般在4~6%之间。
埋藏深度(米)
250-550 1188-1464 1120-1350
1330-1490
610-1926
16.5-82.5 1600-2100
57-100
100-1000 229
1330-1650 900-1200
开采方式
常规注水 常规注水 常规注水 常规注水 常规注水
常规注水
常规注水 常规注水
采收率 (%)
蒸汽驱与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机理对比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汽驱降低油水粘度比通过提高驱替液粘度通过高温高热降低原油粘度12个数量级个数量级通过提高驱替液粘度通过蒸汽热水驱在纵向上的完全波及提高高波及效率世界稠油开采现状及开采技术进展五稀油油藏热采技术改善驱替流体的宏观波及范围改善驱替流体的微观波及效果通过提高驱替液粘度降低毛细管阻力通过高温高热降低小孔隙的毛细管阻力改善小孔隙的吸水能力降低界面张力通过碱性液体降低界面张力通过高温高热使岩石完全水湿轻烃蒸馏通过高温高热使轻烃汽化提高驱油效率热膨胀高温使原油和岩石膨胀大庆外围低孔低渗高凝油田的经济有效开发将对弥补大庆原油产量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还可以盘活这部分勘探资金

稠油开采技术

稠油开采技术

2、稠油油藏的基本特点
(1) 油藏大多埋藏较浅 (2) 储集层胶结疏松、物性较好 (3) 稠油组分中胶质、沥青质含量高,轻质馏分 含量低 (4) 稠油中含蜡量少、凝固点低 (5) 原油含气量少、饱和压力低
3、稠油的分类标准
稠油分类不仅直接关系到油藏类型划分与评价,也 关系到稠油油藏开采方式的选择及其开采潜力。为此,许 多专家对稠油分类标准进行了研究并多次举行国际学术会 议进行讨论。联合国培训研究署(UNITAR) 推荐的稠油 分类标准如表所示:
4.4、出砂冷采
1、 出砂冷采的机理
(1)大量出砂形成蚯蚓洞 油层大量出砂后沿射孔孔道末端在高孔隙度区域形成蚯蚓洞,然后 继续沿储层内相对脆弱带向外延伸,形成蚯蚓洞网络。 (2)稳定泡沫油流动 由于气泡与流体一起流动,因此在冷采井中不会形成连续的气体通 道,因而在油藏内部没有能量消耗,压力不会迅速衰竭,气油比在多年 内都将保持一常数。
蒸汽的蒸馏作用 热膨胀作用
脱气作用
油的混相驱作用 溶解气驱作用 乳化驱作用
2、蒸汽驱适用的操作条件
(1)注汽速度 随着注汽速度的增加,蒸汽驱的采收率也会增加。但是当注汽速度达到 某一临界值后,采收率对注汽速度则不太敏感。 (2)注采比
蒸汽驱中注采比存在一个临界值,当注采比小于临界注采比时,蒸汽驱 采收率非常低,且对注采比不敏感;当注采比大于临界注采比时,蒸汽驱可 取得好效果,临界注采比一般干度越低,开发效果越差。 但注汽干度也存在一个临界值,当蒸汽干度大于此值时,蒸汽驱采收率对蒸 汽干度不敏感,都能取得好效果。临界注汽干度一般经验值为0.4。
3、 蒸汽驱的技术特点
(1)选择合适的试验井组 试验区应有连续的泥岩隔层,尽可能减少目的层垂向上的蒸汽窜流; 砂岩不宜过厚;砂体的顷角不要太大;砂岩应该较纯。

稠油热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稠油热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稠油热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稠油是一种具有高黏度、高密度、难以流动的油藏原油,由于其在地下储层中常常与水和天然气共存,使得开采难度大大增加。

为了提高开采效率,稠油热采技术应运而生。

稠油热采是指通过加热地下油藏,降低原油的黏度,从而使得其能够被更轻松地开采出来的一种采油技术。

这种技术在稠油资源丰富的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发展机遇。

目前,稠油热采技术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主要的热采方法包括蒸汽吞吐法、蒸汽驱动法、燃烧气吞吐法、燃烧气驱动法、电阻加热法等。

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都是通过向油藏注入热能,从而使得稠油流动性增加,容易被开采。

在这些方法中,蒸汽吞吐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技术,它通过向油藏注入高温高压的蒸汽,将原油加热并增加压力,从而推动原油流向井口。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效果显著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加拿大、委内瑞拉、俄罗斯等稠油资源丰富的国家。

在中国,稠油热采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发展战略规划》,中国已经建成了多个稠油热采示范工程,形成了稠油热采的成熟技术路线和产业体系。

在大庆油田,采用了蒸汽驱动法对稠油进行热采,实现了稠油资源的高效开发。

中国还在不断探索和引进新的热采技术,如电阻加热技术、微波加热技术等,以提高稠油开采的效率和安全性。

尽管稠油热采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面临一系列挑战。

热采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源,特别是燃煤或燃气。

这不仅增加了成本,还会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由于稠油地质条件复杂,加热过程中油藏中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变形和沉陷,导致地质灾害的风险增加。

热采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尾水和尾气,对环境造成污染。

如何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影响成为热采技术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未来,稠油热采技术的发展将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提高热采效率,通过改进加热方式和增设管网等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二是深入研究地热能源的应用,如地热蒸汽、地热水等,降低外部能源的使用。

稠油热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稠油热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稠油热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稠油是一种黏度较高的原油,采集起来比较困难,因此需要采用特殊的技术才能从地下提取出来。

稠油热采技术是当前广泛应用的一种稠油开采技术,该技术利用了热能将稠油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通过泵送等方式将热稠油抽出地下,从而实现稠油的开采和生产。

目前,稠油热采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可以应用于各种类型的稠油开采,例如垂直井热采、水平井热采、蒸汽吞吐热采等。

水平井热采技术是当前应用较广泛的一种稠油热采技术,主要是利用水平井技术将热能输送到井底,实现稠油的加热和开采。

蒸汽吞吐热采技术则是一种新型的稠油热采技术,它利用了低温蒸汽将稠油加热至升华温度,然后通过压力差将蒸汽和油一起抽出地下。

稠油热采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采收率:当前稠油热采技术的采收率通常在25%左右,而相较之下,轻质原油的采收率可以高达40%以上。

因此,提高稠油热采技术的采收率是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

一种方法是利用更高效的加热方式,例如微波加热、电阻加热等,这些方式可以更快且更全面地加热稠油,提高采收率。

2. 减少能源消耗:目前稠油热采技术通常需要大量消耗天然气等能源,会造成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

因此,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减少能源消耗,采用更加环保和节能的方式进行稠油加热,例如太阳能、地热等。

3. 降低成本:稠油开采通常需要高昂的成本支出,包括加热成本、井复杂度成本等。

因此,降低成本是未来的一项重要任务。

降低成本的方法包括在加热设备方面实现智能化控制、在井设计方面实现优化设计,并通过技术创新和经济管理来降低成本。

4. 深化研究:稠油热采技术目前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地下水干扰、热降解、井深温度控制等。

因此,深化研究是未来的重要方向,只有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利用稠油热采技术。

综上所述,稠油热采技术在当前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提高采收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成本和深化研究。

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出努力,才能更好地开采和利用稠油资源。

稠油开采技术现状及展望

稠油开采技术现状及展望

2019年06月占用费:95元/t 。

将以上参数代入公式(5)整理得:q o =237400/[284.2476p -33250-35665/(1-f w )](6)4现场应用国际原油售价为4500元/t ,但是考虑到油田的一些利润及油价波动情况,所以按4000元/t 计算,将以上参数代人盈亏平衡产量公式(6)可得出不同含水下的单井亏损产量界限表,如表1。

表1不同含水单井产油界限表f w (%)q 0(t/d)00.222100.223200.224300.225400.227500.230600.234700.241800.257900.31898-0.349计算结果显示随含水上升,单井日产油量界限提高。

并且含水在90%-95%的情况下,单井极限日产油量随着含水的增加而急剧上升;当含水低于90%时,单井日产油量随着原油价格的提高而平缓上升,所以在曲线上方为单井产油量大于经济界限的盈利区,在曲线下方为亏损区。

由此可知,低产低效井是日产油量和含水两项指标结合的结果,其界限应做到既易于现场操作,又与卫星油田经济指标结合起来,因此需要制订适合卫星情况的低产低效井界限。

结合卫星油田成本,确定出低产低效井界限如表3所示。

运用2018年3月份油井历史数据对卫星油田380口油井普查,对于卫1区块和卫2区块的低产低效井的判别结果,可知油价在3000元/t 、3200元/t ,产油量小于等于0.5t/d 的井为低产低效井;油价在3400元/t ,产油量小于等于0.4t/d 的井为低产低效井;油价在3600元/t 、3800元/t 、4000元/t 、4500元/t 、5000元/t ,产油量小于等于0.3t/d 的井为低产低效井。

5结语本文依据盈亏平衡原理,准确的给出了低产低效井定义,利用该原理确定出了低产低效的判别模型并且实践应用于卫星油田低产低效井的判别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该方法避免了个别人凭经验对其进行的简单判断,较好的保证了优选的客观性、准确性。

稠油热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稠油热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稠油热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稠油是一种高黏度、高密度、高黏度下且黏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的原油。

由于稠油黏度大、流动性差,传统的热采技术难以有效采收稠油资源。

因此,稠油热采技术成为开发利用稠油资源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目前,国内外稠油热采技术主要包括热水驱、蒸汽吞吐、蒸汽驱、燃烧热采、微生物采油等方法。

热水驱技术是利用高温高压的水来降低稠油的黏度和粘度,使其流动性增强,从而提高采收率。

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设备较为简单、投资少、易于实现等优点,但是对水质要求高,且存在地下水和井壁渗漏等问题。

蒸汽吞吐技术是通过注入高温高压的蒸汽来采收稠油,因蒸汽易于穿透油层及渗透性好,且能在地下聚集形成更大的管道,从而加速稠油的提取。

但是,蒸汽吞吐技术存在较大的能耗、温度控制难度较大、投资成本较高等问题。

蒸汽驱技术是利用注入高温高压的蒸汽将原油加热蒸发,降低油的黏度,从而使其流动性增强,利于采收。

该技术采收率高、效果显著、适用范围广,但需耗费大量的水和能源投资。

燃烧热采是指利用火焰在油层中形成高温高压气体,增加原油温度使其黏度下降,从而提高采收率。

该技术采收率高,可以同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也存在高温高压管及设备损坏、易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

微生物采油技术是指利用油区生物群系,增强原油流体性质,促进稠油渗流,加速稠油的提取过程。

该技术对环境污染小,可持续发展,削减了油田运转成本,但技术已不成熟,发展较慢。

发展趋势上看,稠油资源的开发需考虑环保、高效利用等要素,因此,未来稠油热采技术将朝着高效化、安全性和环保性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未来,稠油热采技术将更加便于操作和管理,同时也更加注重环保问题,注重降低对地下水、地表水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技术创新将会促进稠油热采技术的发展,推动稠油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

国内外稠油开发现状及稠油开发技术发展趋势

国内外稠油开发现状及稠油开发技术发展趋势

国内外稠油开发现状及稠油开发技术发展趋势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日益发展,世界对石油的需求量迅猛增长,经过上个世纪对常规油资源的大规模的开发后,稠油资源以其丰富的储量吸引了世人的注意,因而稠油油藏的开发技术也备受关注。

本文概述了各种稠油开采技术的特点、机理、和适用条件。

本文着重介绍了国内辽河油田和新疆油田,以及国外的一些稠油油藏应用各种技术开采的概况。

关键词:稠油油藏稠油开发技术热力采油热力化学采油微生物采油辽河和新疆油田,其生产开发受到技术的制约,尚未找到适合的吞吐后接替技术,使目前蒸汽吞吐后期产量递减很快的生产矛盾日益突出,这两个油田的稠油未动用储量总共约有4亿吨,其中超稠油未动用储量占了一半以上,约有2.2亿吨。

一、概述1.研究的意义稠油在世界油气资源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稠油资源丰富的国家有加拿大、委内瑞拉、美国、前苏联、中国、印度尼西亚等。

中国重油沥青资源分布广泛,已在12个盆地发现了70多个重质油田,预计中国重油沥青资源量可达300×108t 以上。

2.稠油的定义及分布我国陆上稠油资源约占石油总资源量的20%以上,目前在12个盆地发现了70多个稠油油田,探明与控制储量约为40亿吨。

我国陆上稠油油藏多为中新生代陆相沉积,少量为古生代海相沉积。

储层具有高孔隙、高渗透、胶结疏松的特征。

在美国稠油和沥青的资源约在1600亿桶,稠油和沥青储量基本各为800亿桶3.稠油开发技术常规稠油开采技术的发展。

常规的热力采油技术将会被热力化学采油技术取代。

热力化学采油技术会有很大的发展,其中的水裂解技术会有更大的发展。

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分子生物技术,示踪剂技术,可视化技术等。

二、稠油开发技术热力采油主要是通过一些工艺措施使油层温度升高,降低稠油粘度,使稠油易于流动,从而将稠油采出。

其主要方法有蒸汽吞吐、蒸汽驱等。

蒸汽吞吐通常只能采出井点周围油层中有限区域内的原油,井间存在大量蒸汽难以波及到的死油区,蒸汽吞吐的原油采收率一般由于蒸汽吞吐以消耗弹性能量降压开采为驱动条件,基于单井操作,油层的受热范围受到限制,井间储量动用程度差,采出程度低;国内外蒸汽吞吐开采实践表明,蒸汽吞吐的采收率一般为20%左右,因此单纯依靠蒸汽吞吐增加最终采收率的程度是有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储层岩性 埋藏深度, m 油层厚度, m 油层压力, MPa
孔隙度, % 渗透率, d 含油饱和度, % 油藏温度下脱气油粘度, mPas 溶解气油比, m3/t
边底水
胶结疏松的砂岩 ≥ 300 ≥3 ≥ 2.5 ≥ 25 ≥ 0.5 ≥ 60
1000 - 50000 ≥5
无或者远离
◆出砂冷采特点与应用
水油比高,采出期长,成本高。
◆水驱后油藏存在的主要问题
生产井
注 入 井
生产井
多层正韵律油藏水驱含水率饱和度分布
注入井
主流线水窜
纵向上油层下部由层内矛盾和重力产生的强水洗;
一套井网多层开采注入水沿高渗层窜流,层间矛 盾加大,平面上沿主流线水窜。
常规水驱的稠油油藏具有较高的剩余储量, 是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有力条件。
▲重力辅助泄油( SAGD )技术适用条件
油层连续厚度>20m (对于直井与水平井组合,油层连续厚度>10m)
原油粘度>10000mPa.s 水平渗透率>200md 垂直/水平渗透率比值>0.1 油藏埋深<1000m 油层中不存在连续分布的页岩夹层
▲重力辅助泄油( SAGD )技术应用情况
SAGD在加拿大已工业化应用,据介绍,目前有10个 试验区和7个油田商业开采;总日产油超过了5000t/d。 其中 Tangleflage 稠油区的SAGD项目,生产 12 年, 平均单井日产油90t/d,累积采油40×104t,采出程度 60%,累积油汽比0.33。
稠油油藏开采 技术及应用现状
一、国外稠油开发技术现状 二、国内稠油开发技术现状及取得的主要进展
一、世界稠油资源量及开采现状
目前世界上常规石油和天然气各有1300-1600 亿立方米原油 当量的剩余储量,而稠油的地质储量约为10000 亿立方米。巨大的 资源量决定了稠油将是21世纪的主要能源。随着原油价格的持续升 高和保持在高价位,以及稠油开采技术的发展和开采成本的降低, 稠油在满足世界能源需求中的作用会日益增加。
压力,用符号Ps表示。饱和状态时的温度称为饱和温度,用
符号ts表示。饱和压力和饱和温度有一一对应关系,即对应 于某一定的饱和压力必有一定的饱和温度。饱和状态时的蒸 汽称为饱和蒸汽,其液体相应地称为饱和液体。
沸腾:液体内部进行的剧烈的气化现象称为沸腾。沸腾时的 压力和温度即是对应的饱和压力和饱和温度。
4、蒸汽驱技术
生产井
采出程度30%左右 总采收率50%以上
注汽井
生产井
平均采油速度4~6%
蒸汽带
热水带 冷油带
▲蒸汽由注入井连续注入,加热井筒周围的地层,形成逐步蒸汽带。
蒸汽驱技术适应条件
油藏条件 油层深度 , m 油层净总比 , f 孔隙度φ , % 初始含油饱和度 ,f 渗透率 , 10-3μ m2 原油粘度 , mPaS 油层厚度 , m 渗透率变异系数 ,f 原油丰度(.Soi) ,
▲突出优点:成本低、产能高、风险小。 ▲不利的一面:采收率低,一般为15%左右;另外对油砂
的处理是个较大的问题。油砂处理费占开采成本的比 例最高。 ▲出砂冷采在加拿大和委内瑞拉是一种较普遍的稠油冷 采开发方式。
3、水驱开采低粘度稠油技术
◆稠油油藏水驱生产特点
▲见水早,低含水期短; ▲中期含水上升快; ▲采出程度大多在10-25%; ▲ 5-10%的原油在高含水期间采出,
动用储量:6.3 亿吨 吞吐产量:718 万吨
占总产量: 63.2 %
油汽比: 0.35 采油速度: 1.14 %
2、超稠油蒸汽吞吐
技术进展
注采冲防一体化管柱举 升技术 越泵加热降粘技术 多井整体蒸汽吞吐技术 超稠油地面集输技术 水平井蒸汽吞吐技术
开发水平
辽河油田2005年底 动用储量:1.01亿吨 吞吐井数:1434口 年产油量:238万吨 采油速度:2.36% 累积油汽比: 0.49
◆水驱稠油油藏转注蒸汽开采技术
▲技术原理:利用蒸汽的超覆作用和蒸馏作用,明显的改善 水驱时油藏中上部动用差的问题,同时大幅度降低残余油饱 和度,提高驱油效率。
▲水驱油藏转蒸汽驱条件
水驱剩余油饱和度:0.40 净总厚度比: 0.4 油层总厚度: 8m 平均孔隙度, 0.15 渗透率变异系数: 0.8 油藏埋藏深度:1400m SO*: 0.09 流动系数(kh/): >8.0 (10-3m2m/mPas)
6、火烧油层技术
将空气注入到油层里,使油层实现地下燃烧,产生热 量形成降粘、蒸馏等一系列效应产生驱替原油的驱动力。
▲火烧油层技术适用条件
★高孔高渗油层; ★单层厚度小于5m; ★地层条件下原油粘度 < 2000mPa.s; ★地层倾角 > 5o;
▲火烧油层技术优势及有待解决问题适用条件
火烧油层的诱人之处在于: (1)火烧使用的注入流体是最便宜的,它们是空气和水; (2)火烧油层烧掉的燃料主要是原油中的重质组分,而火烧还会改质油 层中的原油; (3)火烧采油油藏的深度较注蒸汽热采的深,对边底水的要求也比注蒸 汽热采宽;
36.3 3.9 0.55 8291.9
2004 年
2547.5 2197.7 1798.9 1283.2 872 27.7
36.3 12.8 0.55 8975.85
2005 年
2122.2 1890.7 1392.7 1314.2 477.7 13.8 36.2 19.5
7359.9
二、国外稠油开发技术现状
流度低(0.056)
油藏特点
紧邻底水
油层出砂
油层 油水同层
采用水力泵化学降粘,螺杆泵化
水层
学吞吐、有杆泵电加热油层防砂
等多种冷采工艺,均无法保证油

井正常生产。
生产时间 累产油 累产液 平均日产油

项目

t
m3
t/d
效 果
蒸汽吞吐后,吞吐第二周期产量
冷采评价
31 55 140 1.77
及生产时间均比吞吐前有较大幅
干饱和蒸汽:不含液体的饱和蒸汽为干饱和蒸汽,其干度x=1。
过热蒸汽:在一定压力下,温度高于该压力下的饱和温度的蒸汽 称为过热蒸汽。过热蒸汽温度与饱和温度之差称为过热度即 △t=t-ts。
未饱和液体:在一定压力下,温度低于对应的饱和温度的液体称 为未饱和液体。
三、大港油田稠油热采试验情况 1、孔102区块蒸汽吞吐试验:
世界主要稠油生产国热采产量(104m3)
热采类别 注蒸汽
火烧油层 热水驱 热采共计
国家 美国 委内瑞拉 印尼 中国 加拿大 美国
加拿大 美国 加拿大
2000 年
2577 2216 8416 733.4 668 35.3
39.3 23.1 0.55 7314.2
2003 年
2413 1878 1538 1126.5 713 14.6
液化:蒸汽(或气体)转变为液体的现象统称为液化,也可 称为凝结。
蒸发:液体表面较缓慢地进行的汽化现象称为蒸发。在任何 温度下,蒸发都可以进行。
饱和压力、饱和温度:当汽化速度等于液化速度时,若不对 之加热或改变其温度,气化和液化将处于相对的动态平衡, 这一平衡状态称为饱和状态。饱和状态时的压力,称为饱和
汽化潜能:1kg液体完全汽化为同温度下的蒸汽所需要的热量,
叫该液体的汽化潜热,简称汽化热,用符号r表示。
湿蒸汽:湿蒸汽是部分饱和蒸汽与部分饱和液体的混合物,故湿 蒸汽就是湿饱和蒸汽的简称。
干度:1kg湿蒸汽中含有干蒸汽的质量百分数称为干度,用符合x 表示。
湿度:1kg湿蒸汽中含有饱和水的质量百分数称为湿度,其值为 (1-x)。
3、蒸汽驱
技术进展
蒸汽驱油藏工程方案 优化设计技术 蒸汽驱配汽技术 高温调剖技术 高温举升技术
开发水平
新疆油田2005年底 动用储量:4379.5 万吨 生产井数: 1691 口 注汽井: 669 口 年产油量: 85 万吨 累积油汽比: 0.17
稠油热采常用术语介绍
汽化:液体转变为蒸汽的现象统称汽化。汽化速度决定于液 体的温度。
其它f条件
标准 ≤1400 ≥0.4 ≥0.2 ≥0.45 ≥200 <10000
≥8 <0.7 ≥0.1 边底水体积<5 倍油区体积 无窜流通道;地层倾角200
蒸汽驱技术应用情况
杜里油田储层基本物性
油藏埋深(m) 油藏压力(MPa) 孔隙度 (%) 渗透率 (md) 原油粘度(cp)
平均值 150 1.4 34 1500 330
杜里油田开发水平
采油速度:4.04% 采出程度(14年):64% 峰值产量:47695m3/d 日产量:32432 m3/d 目前累积采油2.08亿立方 米
5、重力辅助泄油( SAGD )开采超稠油技术
以蒸汽作为热源,依靠沥青及凝析液的重力作用开采 稠油。一种方式是在靠近油层底部钻一对上下平行的水平 井,另一种方式是在油层底部钻一口水平井,在其上方钻 多口垂直井。
2.常规水驱开采稠油技术
常规开采动用储量为1.6亿吨,占已动用地质储量的17.2%。
3.稠油汽驱开采技术
蒸汽驱动用储量约0.6亿吨,占已动用地质储量的6.5%。
1、普通稠油、特稠油蒸汽吞吐
技术进展
开发水平
热采完井与高温防排砂 技术 高效隔热注汽技术 注采参数优化设计技术 化学辅助蒸汽吞吐技术 非凝析气体辅助蒸汽吞 吐技术
首轮蒸汽吞吐 24 41.34 140 1.72
度提高,实现了连续生产,解决 热采评价 二次吞吐 150 366 1155 4.02
了油流从地层进入井筒的问
总计
174 462.34 1295 2.66
题。
2004年在孔102井开展的蒸汽吞吐先导试验初见成效, 吞吐第二周期产量及生产时间均比吞吐前有较大幅度提高, 实现了油井连续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