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球菌烫伤样综合征
新生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症护理

新生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症的护理(甘肃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儿科甘肃兰州 730050)【中图分类号】r75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191-02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症(ssss)是一种少见的、严重的以全身泛发性红斑、松弛性大泡以及大片表皮松解、剥脱为特征的急性皮肤感染性疾病。
主要发生于婴幼儿,偶见于成人。
儿童病死率3%-4%,新生儿的病死率更高。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加上精心护理,是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措施。
我科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该类新生儿患儿13例,通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就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3例患儿中,男8例,女5例;出生日龄<10天 2例,11-20天 6例,21-28天5例。
平均发病日龄8.9天。
诱发因素:3例有皮肤脓疱疮病史,6例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其他患儿无明显诱发因素。
1.2 临床表现: 13例中9例有发热。
10例皮孙从头颈部开始迅速向躯干四肢蔓延。
3例皮损从腋窝、腹股沟等处向躯干四肢蔓延。
皮损表现为大片鲜红版,在红斑基础上表皮松解,触之患儿哭闹明显,用力摩擦病损皮肤可见大片表皮剥脱。
严重皮损患儿出现大小不等的松弛性大泡,泡液或澄清或浑浊,泡壁易破,水泡破裂后露出淡红色潮湿皮面,酷似ⅱ度烧伤。
皮损处无明显点状出血,皮损处尼氏征阳性。
其中9例有口周放射状龟裂,6例有口腔黏膜糜烂。
5例有眼部脓性分泌物。
1.3 辅助检查: 13例患儿中白细胞总数增高9例。
13例患儿均做血培养,7例患儿做皮损水泡液培养;结果:血培养阳性3例,水泡液培养阳性1例;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2 护理2.1 控制感染:遵医嘱给予头孢曲松钠(罗氏芬)与青霉素联合抗感染治疗。
每小时监测肛温一次,发现发热及时通知医生。
做好基础护理,特别是眼睛、臀部和皮肤的护理。
保持床单柔软、整洁、干燥,防止皮肤进一步摩擦损伤。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3例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棉球每 日擦拭 3次 ( 有分泌物 时随 时擦去) , 7 例 患儿 眼 部 出现脓 性分 泌物 ,每 次滴 眼药 水前 先用生 理盐
水 冲洗 ,再用氧 氟沙 星眼 药水滴 眼 4 ~5次 /天 , 睡 前涂 1 % 金 霉素眼药 膏 , 2 天 后分泌物减 少 。 1 0例 患儿
2 . 6 饮食 护 理 : 本 病 皮 损渗 出较 多 , 患 儿 由于 疼痛 食欲下降, 易引 起水 和 电解 质紊 乱 。在 发病 初 期 因 发热 、 口周 糜烂 不 愿张 口进 食 , 可 用吸 管 吸入 牛 奶 、 营 养餐 等 流 质 饮食 , 鼓励患儿多饮水 , 待 病 情 好 转
葡 萄球 菌 皮 肤 烫 伤 样 综合 征 是 由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产 生 的表 皮 剥脱 毒素 引 起 的 , 应 用 抗 生素 控 制
感染 病 灶 , 可 以消 除或 减 少 细 菌产 生 外毒 素 , 早 期
使用 足 量有 效 的敏 感抗 生 素是 治疗 的关键 , 同 时加 强支 持治疗 , 保 持水 电解 质平衡 。本 组 1 3例 患儿常
化, 发现皮肤异常或发热等现象及时就诊 。
3 讨论
变化, 特 别 是对 皮 肤 的观 察 , 重 点观 察皮 损 的类 型 、 分布、 面积 、 颜 色 等 并做前 后 对 照 , 对 糜 烂面 分 泌物 有无减少、 范 围是 否 缩 小 及颜 色 的变 化 , 为 诊 断和
治疗提 供依 据 。
4 h测 量 1 次体 温 、 脉搏 、 呼 吸并 及 时记 录 报告 医生 , 防止 并 发症 发生 。每班 严格 记 录 出入 量 , 注 意 水 电 解 质平 衡 , 防 止酸 碱 平 衡 紊 乱 , 同 时 密切 观 察 病 情
葡萄球菌性皮肤烫伤样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即 Ritter氏病。1966年 ,发现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 症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也是 由葡萄 球 菌 引起 ,而 Ritter氏病 与 TEN 的 临床 及 病 理 完
层蛋 白质。1990年 Takagi等应用免疫印迹法证实 ET可 以与分 子 量 近似 Dsg I的蛋 白质 结合 。2O0O 年 Amagai等[。]体外实验研究证实 ,剥脱毒素 A 型
剥 脱 为 特 征 。偶 见 于 成 人 l】J。1878年 ,RiterVOn— 成 分结合 [4]。结 构分 析与生 物活性 (如酯 酶活性 )研 Rittcrshin首 先 描述 本 病 ,称 为新 生 儿剥 脱性 皮 炎 , 究 [ 显示 ETA可 能作 为丝 氨 酸蛋 白酶 来 裂 解颗 粒
ETA、ETB金 葡菌是 SSSS的主要 病 源 ;而在 日本 , 2 发病人 群
则 以 ETB 菌株 致 病 为 主[ 。ET 或 其 它毒 素 引 起
本病 不仅发 生于新 生儿 ,亦 可发生 于较 大儿 童 ,
表 皮松 解 的机 制 尚未完全 阐明 ,主要 有两 种观点 。 多累及出生后 3个月内的婴儿 引。试验证 明 ET主
全相同。1967年,Lyell根据不同的病 因把 TEN分 (ETA)和剥脱毒素 B型(ETB)可以分解 Dsg I,而 为 四型 :金 葡型 、药物型 、其他 型和 特发 型 ,认 为 Rit— 且 呈浓 度 依 赖 性 。2O02年 Hanakawa等[如]年 ,Melish将 Ritter病 、猩 红热 样 发 疹 、大 疱 性 脓 疱疮 及 金 葡 菌 型 TNE 总称 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1977年确 定 SSSS为一 独立 疾 病 ,与 中毒 性 表 皮坏 死 松 解 症 分开 [2]。近 年来 ,国 内不 同 地 区 均有 报 道 _3]。为 了 加深临床医师对该病的了解 ,本文特将其综述如下。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观察要点及护理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观察要点及护理目的探讨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对患儿进行有效的观察及护理,从而提高诊治及护理水平。
方法对50例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的生命体征、哭声、皮肤黏膜、临床用药、出入量及病情变化的密切观察,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结果50例患儿中49例患儿痊愈出院,有1例患儿因经济困难及家属文化程度低,治疗不及时并有严重败血症而死亡,49例患儿住院期间均无并发症,治疗及护理效果满意。
结论及早有效的治疗、密切的病情观察及细心周到的护理,可以有效的使患儿的创面早日愈合,减少并发症,促使患儿早日康复。
标签: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病情观察;护理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又称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中毒性表皮松解症,该病好发于新生儿及婴幼儿,是一种起病急骤、发热性、发展迅速、泛发性、脱屑性、感染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泛发性暗红斑,松弛性大疱,其上表皮起皱伴大片表皮剥脱,黏膜常受累,类似浅表烫伤。
我院在2011~2013年共收治了此类患儿50例,通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98%的患儿均痊愈出院.1 临床资料本组病历共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在6个月~9岁,其中1岁以内的有12例(人工喂养的有3例),均为足月顺产,1~4岁的有34例,4岁以上的有4例;其中皮肤泛发性暗红斑者49例,在红斑的基础上伴有脓包的有20例,伴有表皮大片剥脱的有12例,有不同程度黏膜损伤的(眼角、口周、会阴)有45例,面部、胸背部坠积性脓胞的有3例,有严重败血症死亡者1例;这些患儿均精神差,烦躁,厌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腹泻等全身症状,体温在37.5℃~40℃,轻度到中度腹泻,病程为5~10d。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数升高的有42例,取泡液查有葡萄球菌生长16例。
2 病情观察要点2.1生命体征的观察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护理上根据患儿发热程度测量体温、脉搏及呼吸,并详细记录。
2例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的护理

[ 2 患 儿 , , 例 ] 男 7岁 , 明 显 诱 因 出现 红 斑 灼 痛 3 d 于 无 ,
21 O 0年 7月 3 日入 科 , 检 : 般 情 况 尚 好 , 温 正 常 , 周 、 1 体 一 体 口
眼周 、 、 颈 胸部 、 下 、 内侧 见 有 大 片 红 斑 , 斑 上 有 松 弛 性 大 腋 股 红 疱 , 后 糜 烂 , 少 量 渗 液 , 斑 部 位 Nios y征 阳 性 , 痛 明 破 见 红 k lk 疼 显; 口周 放 射 状 条 纹 , 口腔 黏 膜 无 损 害 。 实验 室 检 查 : 细 胞 为 白
E] 护 理 研 究 ,0 8 2 (2 ) 35 . J. 2 0 ,2 1 B :2 8 作 者 简 介 邸改 秀 ( 9 1 ) 女 , 西 省 岚 县 人 , 士 长 , 管 护 师 , 17 , 山 护 主 从 事 儿 科 护 理工 作 , 作 单 位 : 3 5 0 山西 省 岚 县人 民医 院 。 工 0 30 ,
靡 , 身 多 处表 皮 剥 脱 , 部 、 下 、 内侧 、 部 以及 躯 干 泛 发 全 颈 腋 股 臀
性 红 宽 , 斑 上 有 松 弛 性 大 疱 , 斑 部 位 尼 氏 征 ( k lk ) 红 红 Nios y 阳
情 并 尽 快 让 他 们 熟 悉 周 围 的 环 境 , 除 患 儿 对 医 护 人 员 的 恐 惧 消
9 0 1 。 L。 采 用 头 孢 噻 肟 钠 静 脉 输 注 , 天 2g 皮 肤 损 伤 部 . 6× 0 / 每 , 位 用 1:25 0呋 喃 西 林 液 湿 敷 , 烂 面 外 用 湿 润 烧 伤 膏 , 0 糜 6d后 红 斑 消 退 , 烂 面愈 合 , 屑痊 愈 , 留轻 度 色素 沉 着。 糜 脱 遗 2 护 理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是怎么回事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是怎么回事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
病理病因,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病因
本病主要是由凝固酶阳性的噬菌体Ⅱ组71型金黄色葡萄球
菌所致的一种严重皮肤感染。
该型葡萄球菌可产生表皮松解毒素,造成皮肤损害。
现又发现Ⅰ组或Ⅲ组某些葡萄球菌也可产生表皮松解毒素。
试验证明表皮松解毒素主要由肾脏排出。
婴、幼儿排泄很缓慢,此毒素在血清中含量增高而引起皮肤损害和剥脱。
发生于成年人的葡萄球菌皮肤烫伤样综合征多见于患有肾炎、尿毒症、身体衰弱、免疫功能缺陷或有严重的葡萄球菌败血症的人,可能与肾脏排泄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病因,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相关内容叙述,更多有关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找到更多扩展内容,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症临床分析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症临床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症的临床表现、诊治方法及疗效,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26例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症的患儿,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例,两组患儿皆使用抗生素治疗,对照组使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无感染案例,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无感染案例,总有效率为100.0%,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皮疹恢复至正常的时间在6.8±1.1d;对照组皮疹恢复至正常的时间在10.6±1.2d,两组患者的皮疹恢复至正常的时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方法:①临床表现:主要特征为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红斑最初在眼周、口周、面部起发皮疹,然后迅速蔓延到背、胸、颈、腋下及腹股沟等部位;②体征:发病后3d内可见患者的全身皮肤明显发红,可在红斑基底上见有大小不等的水疱,同时能够互相融合生成更大的水疱;③体检可见有明显触痛,疱壁薄和松弛易破,尼克征呈为阳性,导致表皮细胞极易剥脱,促使患者露出鲜红色的湿润面,与烫伤样类似。
1.3实验室检查:通过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显著升高,中性粒细胞也略有升高,经血培养见有细菌生长有18例,无细菌生长8例。
1.4治疗方法1.4.1观察组: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给予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有9例;第二代头孢菌素治疗有3例;青霉素治疗有1例;均采取50~100mg/kg/d静滴,另外,其创面采取暴露疗法,参考ii度烧伤创面处理方法,使创面保持清洁和干燥,然后依据皮损性质合理选择0.02%呋喃西林溶液或者生理盐水进行湿敷,诊断发生感染的部位外用2%的莫匹罗星软膏涂抹,每天对眼结膜进行清洗,然后使用氯霉素眼药水进行滴眼,并在睡前取少量红霉素眼膏进行涂眼,预防感染。
儿童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诊断

儿童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诊断*导读: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是多发于婴幼儿的少见且严重的感染性皮肤病,由葡萄球菌产生的表皮松解毒素(ET)所致。
临床以发热,全身泛发性红斑、松弛性大疱及大片表皮剥脱为特征。
……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 是多发于婴幼儿的少见且严重的感染性皮肤病,由葡萄球菌产生的表皮松解毒素( ET) 所致。
临床以发热,全身泛发性红斑、松弛性大疱及大片表皮剥脱为特征。
目前已证实SSSS 以凝固酶阳性嗜菌体葡萄球菌为主要病原体,该菌产生可溶性外毒素ET 引起皮损,使皮肤颗粒层溶解释放出水解酶引起皮肤水疱和表皮剥脱。
本病好发于5 岁以下尤其3 岁以内婴幼儿,可能与婴幼儿免疫功能尚未完善,抗菌能力低下有关。
往往发病突然,口或眼四周及颈部局限性潮红,1~2 天渗出结痂,口周留有放射状皲裂有特殊性诊断意义,皮肤触痛特异性体征亦为一大特点。
本病可因误诊为病毒疹、猩红热、风疹、过敏性皮炎而耽误治疗,使病程延长。
故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本病治疗以抗生素为主,早期选用金葡菌敏感的内酰胺类抗生素,尽快消除感染灶,终止毒素产生,控制病情。
皮质类固醇激素能抑制炎症,减轻充血渗出,提高应激能力,减轻中毒症状,
缩短病程。
应用足量有效抗生素的同时,辅以短期少量激素治疗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