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葡萄球菌烫伤样综合征PPT课件

13
护理
• 3.床单、被单、尿布应定期煮沸消毒。新 生儿、婴幼儿皮肤面积与体重之比较成人 大,皮下脂肪层较薄,因此冬季须保暖、 防冻,以免血液循环阻滞;夏季宜凉爽、 清洁,避免继发其它细菌感染,并协助护 士做好眼、口腔护理。
2
本病的特点:
• 1.皮疹是在红斑基础上出现松弛大疱,稍 用力摩擦即出现脱皮,外观似烫伤。
• 2.一般均有发热、厌食、呕吐、腹泻等全 身症状。
• 3.伤面可查到金黄色葡萄球菌。
3
临床表现
• 患者常有前驱症状,包括乏力、发热、易 激惹、喉咙痛和皮肤的明显触痛。红斑常 初起于头部,并在48小时内蔓延,最终因 在表皮浅层出现松弛的大疱而使皮肤呈现 皱纹纸外观。偶然出现尼氏征阳性(即用手 指压迫疱顶时,水疱内容物可扩大移动)的 大疱和水疱。 1~2天后大疱开始脱皮,遗 留基底湿润面和薄的漆样痂皮。
葡萄球菌烫伤样综合征(4s病)
儿科
1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 (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 SSSS) 是一种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剥脱毒素 引起的水疱性疾病,被认为是葡萄球菌毒 素介导的感染病谱组成之一,该类疾病还 包括大疱性脓疱疮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SSSS主要发生于新生儿及6岁以下儿童,偶 见于患有慢性肾功能不全或免疫抑制的成 人。有性别差异,男女比2~4:1。
4
临床表现
• 通常屈侧部位首先出现表皮剥脱的部位, 患者表现为悲伤面容、口周结痂、放射状 裂纹和轻度面部水肿。3~5天后皮损开始 脱屑和结痂,10~14天后上皮重新生成, 皮损愈合后不留瘢痕。掌跖和黏膜不受累。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郭小霞;张卉
【期刊名称】《现代中医药》
【年(卷),期】2017(37)1
【摘要】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4S)是一种感染性大疱性皮肤病,多发生于6岁以下,该病多因夏季湿热之邪侵入肺肾,蕴蒸皮肤,血热毒盛,初期以清热凉血,解毒利湿为主,方选五味消毒饮含犀角地黄汤加减;后期以气伤津堀为主,治以益气养阴,佐以清热,方选沙参麦冬汤加减。
【总页数】3页(P34-36)
【关键词】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儿童;中西医结合疗法
【作者】郭小霞;张卉
【作者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6
【相关文献】
1.12例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的治疗体会 [J], 陈瑞芬
2.儿童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44例临床分析 [J], 郭小璇; 李云玲
3.儿童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7例临床分析 [J], 张娜;刘永林;刘瑞;贺利军;刘娟
4.人性化护理在儿童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中的效果观察 [J], 韦苏珂
5.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儿童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管理中的应用 [J], 田琪;刘玉凤;王璐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9年整理】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葡萄球菌皮肤烫伤样综合征(StaphylococcalScaldedSkinSyndrome,简称SSSS)曾称新生儿剥脱样皮炎(DermatitisExfoliativaNeonatorum)、金黄色葡萄球菌型中毒性表皮松解症(staphylococcaltoxicEpidermalNecrolysis)、细菌性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BacterialToxicEpidermalNecrolysis)、Ritter氏病、新生儿角质分离症(KeratolysisNeonatorum)。
本病是发生在新生儿的一种严重的急性泛发性剥脱型脓疱病,是在全身泛发红斑基底上,发生松弛性烫伤样大疱及大片表皮剥脱为特征。
偶见于成人。
1966年发现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EpidermalNecrolysis,简称TEN)也是由葡萄球菌引起,而Ritter氏病与TEN也是由葡萄球菌引起,而Ritter氏病与TEN的临床及病理完全相同。
1967年Lyell根据不同的病因把TEN分为金葡型、药物型、其他型和特发型,认为Ritter 氏病是金葡型。
1977年确定SSSS为一独立疾病,与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分开。
【病因学】本病主要是由凝固酶阳性的噬菌体Ⅱ组71型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一种严重皮肤感染。
该型葡萄球菌可产生表皮松解毒素,造成皮肤损害。
现又发现Ⅰ组或Ⅲ组某些葡萄球菌也可产生表皮松解毒素。
试验证明表皮松解毒素主要由肾脏排出。
婴、幼儿排泄很缓慢,此毒素在血清中含量增高而引起皮肤损害和剥脱。
发生于成年人的葡萄球菌皮肤烫伤样综合征多见于患有肾炎、尿毒症、身体衰弱、免疫功能缺陷或有严重的葡萄球菌败血症的人,可能与肾脏排泄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病理改变】本病的组织病理为角化不全,角质层可呈网状,棘细胞层水肿,棘细胞发生空泡及核凝缩,角质层和棘层之间有空隙。
真皮有水肿及充血现象,血管周围有中高炎性浸润。
[饭菜网] 开始损害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往往先由面部,特别是口周或颈部开始,局部皮肤潮红,迅速向周围扩展,在两、三天内全身皮肤都可发红,在红斑基底上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3例论文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3例临床分析[摘要]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10个月~6岁小儿ssss 的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其疗效。
结果 9例有泛发性红斑及皮肤触痛,6例有表皮剥脱及尼氏征阳性。
血培养1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1例,余均为未见细菌生长。
眼分泌物培养8例,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2例。
松驰性大疱的疱液培养6例,均无细菌生长。
全部患儿均给予足量抗生素、局部皮肤处理及支持治疗。
5~12天痊愈出院。
结论 ssss好发于新生儿及婴幼儿。
早期诊断、早期给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烫伤样皮肤综合征葡萄球菌性[中图分类号] r7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249-01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syndrome,ssss)是由金葡菌产生的表皮剥脱毒素引起的一种以全身泛发性红斑、松弛性大疱及大片表皮剥脱为特征的急性严重感染性皮肤病。
成人少见,主要发生于新生儿和6岁以内的婴幼儿。
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儿科病房共收治本综合征13例,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3例患儿男10例,女3例;年龄最小为10个月,最大6岁,其中<1岁1例,1~3岁4例,3~6岁8例;诱发因素:上呼吸道感染6例,鼻腔内感染灶1例,面部皮肤感染灶1例,中耳炎1例,无明确诱因4例;就诊时间:发病1~4天来诊11例,5天 1例,6天1 例。
均收住院治疗。
1.2 临床表现发热10例,体温波动于37.5℃~39.2℃。
初始红斑为面部9例,尤以口周和眼周发红,逐渐为全身弥漫性红斑,伴有不同程度的触痛。
8例发病1~2日内口周出现糜烂,结痂,放射性皲裂,眼分泌物增多。
6例2~3天后皮疹表皮浅层起皱,出现松弛性水疱,逐渐融合成大疱,糜烂,尼氏征阳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临床护理进展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临床护理进展【摘要】摘要: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感染性皮肤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本文从病因、临床表现、护理措施、护理效果评估以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分析。
目前,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护理工作虽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也探讨了进一步完善护理措施和评估体系的重要性,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并强调了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临床护理的重要性。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提升对该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水平。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临床护理、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护理措施、护理效果评估、问题及对策、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Toxic Shock Syndrome, TSS)是一种严重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分泌的毒素引起。
TSS最初被描述为一种与妊娠和高温环境相关的疾病,但后来发现TSS也可以由创伤、手术、堕胎、感染、手术后感染和分娩等原因引起。
TSS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患者病情严重,病死率较高,因此TSS的临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对TSS认识的不断深入,临床护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针对TSS的临床护理,更加注重全面的病情评估、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实施以及科学的护理效果评估。
本文旨在总结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临床护理的进展,为临床护士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护理策略,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2 研究目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Toxic Shock Syndrome,TSS)是一种少见但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其主要病原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观察要点及护理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观察要点及护理目的探讨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对患儿进行有效的观察及护理,从而提高诊治及护理水平。
方法对50例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的生命体征、哭声、皮肤黏膜、临床用药、出入量及病情变化的密切观察,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结果50例患儿中49例患儿痊愈出院,有1例患儿因经济困难及家属文化程度低,治疗不及时并有严重败血症而死亡,49例患儿住院期间均无并发症,治疗及护理效果满意。
结论及早有效的治疗、密切的病情观察及细心周到的护理,可以有效的使患儿的创面早日愈合,减少并发症,促使患儿早日康复。
标签: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病情观察;护理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又称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中毒性表皮松解症,该病好发于新生儿及婴幼儿,是一种起病急骤、发热性、发展迅速、泛发性、脱屑性、感染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泛发性暗红斑,松弛性大疱,其上表皮起皱伴大片表皮剥脱,黏膜常受累,类似浅表烫伤。
我院在2011~2013年共收治了此类患儿50例,通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98%的患儿均痊愈出院.1 临床资料本组病历共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在6个月~9岁,其中1岁以内的有12例(人工喂养的有3例),均为足月顺产,1~4岁的有34例,4岁以上的有4例;其中皮肤泛发性暗红斑者49例,在红斑的基础上伴有脓包的有20例,伴有表皮大片剥脱的有12例,有不同程度黏膜损伤的(眼角、口周、会阴)有45例,面部、胸背部坠积性脓胞的有3例,有严重败血症死亡者1例;这些患儿均精神差,烦躁,厌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腹泻等全身症状,体温在37.5℃~40℃,轻度到中度腹泻,病程为5~10d。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数升高的有42例,取泡液查有葡萄球菌生长16例。
2 病情观察要点2.1生命体征的观察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护理上根据患儿发热程度测量体温、脉搏及呼吸,并详细记录。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病情说明指导书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病情说明指导书一、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概述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又称为新生儿剥脱性皮炎、葡萄球菌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一种发病较严重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
本病主要是由凝固酶阳性、噬菌体Ⅱ组71型金黄色葡萄球菌所产生的表皮剥脱毒素导致。
多发生于5岁以内的婴幼儿,以全身泛发性红斑、松弛性大疱及大片表皮剥脱为特征,病情严重者可能会并发败血症等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通常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给予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英文名称: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
其它名称:新生儿剥脱性皮炎、葡萄球菌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不会遗传。
发病部位:皮肤。
常见症状:泛发性红斑、松弛性大疱、表皮剥脱、渗出、结痂、糜烂、疼痛。
主要病因:是由凝固酶阳性、噬菌体Ⅱ组71型金黄色葡萄球菌所产生的表皮剥脱毒素导致。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血常规、细菌学检查、药敏试验、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本病若不及时治疗,病情可不断加重,甚至引起多种并发症,危害健康,因此建议积极就医进行诊治。
临床分类:暂无资料。
二、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发病特点三、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病因病因总述:本病主要是由凝固酶阳性、噬菌体Ⅱ组71型金黄色葡萄球菌所产生的表皮剥脱毒素导致,有实验证明这种毒素是一种外毒素,可能会通过肾脏排出,但婴幼儿的排泄能力差,可使毒素在血清中的含量升高,从而引起皮肤损害及剥脱。
近来还发现本病亦偶见于患有肾炎、尿毒症等病的成人,可能与肾脏排泄功能障碍有关。
此外,感染的轻重、毒素的产生及机体的反应性对其发病也可能有一定影响。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ppt课件

常因大片表皮易剥脱露出红色糜烂面,颇似烫伤样, 继之结痂;手足皮肤可呈手套、袜套样剥脱。
可有不同程度的睑结膜充血及脓性泌物,起病1~2 d后出现典型口周放射性皲裂。
伴有发热、腹泻等全身症状
并发症
支气管肺炎 败血症 脓肿 坏疽 噬血细胞综合症
实验室检查
感染指标:血常规、CRP、ESR 疱液及血液细菌培养及鉴定 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 特殊检查(即ET的检测)和血清IGA
病原学检查
应从咽部、鼻腔或结膜原发灶的脓性分泌物取材, 进一步作细菌培养,可鉴定菌种(金萄菌噬菌体分 组)及药敏试验。
合并败血症、肺炎、蜂窝织炎 自限性,7~14痊愈
新生儿:骑士病(Ritter disease,全身性剥脱)
婴幼儿:全身皮肤厚白色或棕色絮状脱皮,特别 是在面部和颈部,皮肤皱褶处
年长儿:疼痛性猩红热样皮疹及局部脓疱疹;
临床分型
周身型(泛发型):周身型鲜红斑始于面部,迅速 蔓延至躯干和四肢,皮肤触痛;在此基础上颈部、腋 部及腹股沟等皮肤皱褶部位发生松弛性大疱,尼氏征 阳性,表皮大片剥脱后留下如烫伤样裸露面,口周放 射状皲裂。可有发热、烦燥、厌食等全身症状,严重 者可并发败血症、肺炎等导致死亡。
红皮病
又称剥脱性皮炎, 常继发于银屑病、药物过敏、恶性肿瘤、湿疹皮
炎等皮肤病。 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浸润、肿胀、大量脱屑; 伴寒战、发热, 水、电解质紊乱, 低蛋白血症、
内分泌紊乱, 淋巴结肿大, 肝、脾肿大, 甲损害 变形等
一般治疗和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注意隔离消毒,注意保暖; 急性期可采用Ⅱ度烫伤的处理和护理原则,予以 暴露疗法,保持室内合适的温、湿度; 护理和陪住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尽量减少搬动患儿的次数患者用过的衣物迸行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
1.《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剥脱毒素致病作用及 机体防御研究进展》重庆医科大 肖异珠 2.《儿童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 菌感染研究进展》 上海交大附属儿科医院 陆敏 3.《38例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治疗分析》 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皮肤科 刘冬先
【落屑性红皮症】
弥漫性潮红
大量糠状鳞屑
无脓疱及糜烂
脂溢性皮炎改变 慢性病程 抗生素治疗无效
【新生儿脓疱病】
脓疱为主
无全身红皮症
尼氏征阴性
无表皮松解 常于出生半月内发病
【非金葡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药疹的一型
主要见于成人
皮损为多形性红斑
尼氏征仅皮损处阳性 表皮全层坏死,表皮下水疱
【诊断依据】
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定义】
1.婴幼儿严重急性脓疱病 2. 全身泛发红斑 3.松弛性烫伤样大疱及大片表皮剥脱
【病原菌】
主要为凝固酶阳性的噬菌体Ⅱ组71型金黄色 葡萄球菌,其他病原菌为链球菌、溶血性链球 菌……
【可能的致病机制】
表皮剥脱毒素 表皮剥脱毒素
靶标
桥粒芯糖蛋白I
被 破 坏
表皮内水泡形成
浅层分离
4.触痛明显,疱壁薄易破,尼氏征阳性 5.发热、腹泻……
【并发症】
支气管肺炎
败血症 脓肿 坏疽 噬血细胞综合症
【实验室检查】
1.感染指标:血常规、CRP、ESR
2.疱液及血液细菌培养及鉴定 3.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
4.其他如:心脏彩超、肝肾B超等
【鉴别诊断】
1.落屑性红皮症
2.新生儿脓疱病 3.非金葡萄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多发生于婴幼儿
起病急骤
皮肤广泛性红斑
松弛性大疱 表皮剥脱 生素
2.水、电解质平衡 3. 营养支持
4.IVIG
5.局部应使用无刺激性的杀菌剂
【护理要点】
1.注意婴儿的清洁卫生
2. 皮肤化脓性感染者禁与新生儿接触 3.加强护理(尤其口腔及眼部)
4. 注意保暖
表皮角质形成细胞
损 伤
SSSS
ET的超抗原性
【病理改变】
1.角化不全,角质层可呈网状
2.棘细胞层水肿,棘细胞空泡及核凝缩
3.角质层和棘层之间有空隙
4.真皮有水肿及充血现象 5.血管周围有中高炎性浸润
【临床表现】
1.面部(尤其口周)或颈部开始出现
2. 两、三天内扩展全身
3.局部皮肤潮红,基底上出现水疱